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快速教育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9 09:19:08

快速教育论文

快速教育论文范文1

关键词:临时团队;快速信任;体育教学;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3612(2011)11-0100-04

The Development of“Students Swift Trust Scale”in College Physi cal Education

――Case Study of Xidian University

YU Shaoyong1,WU Chao2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Xidian University,Xi’a n 710071,Shaanxi China;

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Luoyang In 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23,Henan China)

Abstract: Swift trust is a special trust which is based on the collective percep tion and conjunction.It can control the uncertainty,risk,vulnerability and th e expected problems.It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haracters of temporar y team.I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successful team.Purpose: Develop a scale to measure the swift trust in PE teaching of university,find the antecedents o f swift trust,study on the forecasting function and mechanism.Methods:Theoreti c study and scale test.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item analysis,EFA,CFA and Li near Regression.The samples are 446 Chinese undergraduate freshmen.Conclusion: The scale of swift trust among undergraduates in PE teaching has 4 items whic h belong to a single dimensionality.The scale has good content validity,cross validity,convergent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Key words: temporary team; swift trust; PE teaching; undergraduate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在运动项目的设置上,多从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 ,采用选项的方式来进行,而且大学生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多集中在篮球、足球、排球、乒乓 球、羽毛球、网球等需要学生间相互协作的项目上。在开学伊始的体育教学实践中,一个新 组成的教学选项班通常由几十名来自不同院系或班级的互相不太熟悉但又基于共同兴趣爱好 的大学生所组成,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具有以下几种典型的特征:1)在上体育课时存在,下 课后就解散,而且体育课外在一起进行合作的可能性很小;2)学生在选项前已基本具有不 同水平的专项运动技能,进行选项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或发挥自己的技能或水平;3)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任务的完成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具有时间压力;4)每节体育课都 有明确的教学任务(目标);5)运动项目对学生间互依性(Interdependence)的要求较高, 具有典型的团队作业特征;6)学生间需要持续的互动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从以上新组建的 体育教学班所具有的组织特征来看,完全符合Meyerson等人(1996)[1]所提出的 临时团队 (Temporary Team)所具有的特征。因此,在开学初期具有临时团队特征的体育教学班级中, 这些相互不太熟悉的大学生必须在一起进行合作,相互间从事着依赖性高的运动项目练习, 也就是说,在体育教学中,大学生之间必须要快速地建立起信任关系,尽快进入到教学互动 (如相互协作、互相帮助)的过程之中。快速信任(Swift Trust)是指基于集体感知和集体关联的,能够控制临时团队中的不确 定性、风险、脆弱性和预期问题的一种特殊信任(Meyerson,1996)。该理论的提出源自于 人们对目前广泛存在的临时团队这一组织形式管理问题的思考。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快 速信任的相关研究仅局限在组织领域内针对团队工作性质的研究,况且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积 累甚少,基本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者对于快速信任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Adler(2005)[2]等学者认为快速信任是一种特殊的信任形式,而Mcknight(1998)[3]等将快速信任等同于初始 信任。对于普通信任,传统的观点认为它是一个历史依赖过程,是建立在共享经验和长期的 、稳定的相互联系基础上的(杨志蓉,2006)[3],但对于快速信任来讲,学者们 普遍认同 Meyerson(1996)所首次提出来的快速信任 概念,而且均认为快速信任的形成与临时团队的 特征密切关联,是团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由于团队快速信任研究起步较晚,学者们对测量量表还没有达成共识。团队快速信任 的测量量表基本上是根据Meyerson等人(1996)提出的定义,结合具体研究对象的特点,借 鉴一般信任的测量量表进行设计的(杨志蓉,2006)。在维度划分上,从目前的研究看,快 速信任的维度划分相对于普通信任来讲相对单一,学者们大多依据快速信任程度的高低进 行划分,如Jarvenpaa(1999)[4]的研究,而普通信任维度的划分呈现出多维,如Ma yer(1995 ,1999)[5,6]将信任划分为能力、仁爱心和公正一致性3个维度。Iacono(1997) [7]的研究认 为,临时团队中信任的建立和维持更多依赖于行动而不是关系,Meyerson(1996)也强调快速 信任并不直接关注个体的感知、承诺、交换,以及个体间差异的影响。体育实践课教学是体 育教学的最主要形式,它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其他学科是以学生通过思想活动 来学习和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而体育教学则是以思想活动为基础,学生主要通过 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来学习和掌握知识、技术、技能,更加强调学生的行为和动作,因此,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快速信任的建立也应更多考虑到这些特征。本研究主要基于Meyerson( 1996)的快速信任理论,编制高校体育教学中大学生间快速信任的测量工具,为以快速信任 为基础的相关实证研究,如快速信任对学生间合作行为的影响等奠定基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高校体育教学选项班中学生快速信任的因素结构。样本来源为西安电子科 技大学2010级446名新生,其中篮球选项159人,排球选项68人,足球选项114人,羽毛球选 项43人,网球选项22人,乒乓球选项40人;男生293人,女生153人;本科生325人,研究生1 21人;平均年龄约为20周岁。

1.2 研究方法

1.2.1 集体访谈和深度访谈 访谈目的:设计高校体育教学选项班中学生快速信任的构成要素和具体测量项目。对 学生进行以10人为1组的集体访谈,对具有丰富体育教学经验的3名副教授和2名教授进行一 对一的深度访谈。以上访谈均采用非结构式、开放式。在访谈中发现,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体 育教师,均认为学生间的快速信任存在于体育选项课的教学情景当中。另外,当访谈至第2 组学生和第4位体育教师时,被访谈者回答的内容就不再有新的信息出现,因此本研究的访 谈截止到此就不再进行。通过访谈,再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形成高校体育教学学生快速信 任量表的项目。

1.2.2 量表测试法 采用本文编制的符合信效度要求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快速信任量表进行测试。在量 表编制过程中,预试验的样本选用15位大学生,其中男生8名,女生7名,目的是让学生检验 初测量表项目的语言陈述是否清楚,学生是否容易理解等方面。对于初测量表编制及对前人 所用量表的修订,采用的样本量为192名大学生。在不同的课次上,由任课教师在体育选项 课上向大学生发放问卷共计192份,回收192份,回收率100%,其中无效问卷2份(所有题目 均填答同一代码),有效率98.9%。量表编制过程中的跨样本效度检验所用样本量为257位 大 学生,数据的采集过程如前,发放问卷257份,回收257份,回收率100%,其中无效问卷1份 (所有题目均填答同一代码),有效率99.6%。量表的测量采用Likert 5级计分形式,其中 “1”表示非常不符合,“2”表示不符合,“3”表示基本符合,“4”表示符合,“5”表 示非常符合,让大学生以主观感知方法作答。为保障数据采集的质量,均采用现场作答并收 回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的开始时间为新生入校后的第4次体育课,时间段为2010年10月份 ,这样的时间安排有助于学生对体育课的氛围有一个短暂且不深入的认知,便于问卷内容的 作答。

1.2.3 数理统计法 将采集到的数据利用SPSS11.0和AMOS6.0软件进行处理,统计方法包括:项目分析、探 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初测量表的形成 本研究在Meyerson(1996)、Kanawattanachai(2002)[8]、杨志蓉(2006)等学者对 快 速信任测量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体育选项课教学的特点及前期访谈,以单维度为 理论构想设计出了含9条测量项目的高校体育教学学生快速信任初测量表。在量表内容效度 的构建上,聘请3名具有副教授职称和2名具有教授职称的体育教师对问卷进行评定和修改, 初测量表9条测量项目的专家支持率均超过80%,因此全部予以保留。

2.2 社会称许性反应偏差的控制 由于信任问题有时比较敏感,本研究采取如下措施来尽量降低社会称许性反应偏差。 1)尽量参考前人已经使用的、有效的或相对成熟的测量项目,并通过与大学生的访谈交流, 不断进行完善。同时根据大学生样本的特征,尽量使用中性词语来表达。2)采取集体方式 施测,统一由主试者说明填写问卷的指导语,匿名作答,由研究人员当场收回,减轻受访者 的压力感,降低情境的称许性程度(杨志蓉,2006)。3)量表设计了4个反向题目进行交 叉验证,进一步控制偏差。表1 体育教学中学生快速信任量表各项目信息(n=190)项目KS-1KS-2 KS-3KS-4KS-5KS-6KS-7KS-8KS-9F值30.138**11.687**1.236**1 .41 3**14.898**2.453**21.135**3.3653 .760**决断值7.517**8.159**2.998**7.407** 7.106**3.342**7.660**1.8808.956**题总相关0.534*0.551*0.309*0.539*0.489*0. 316*0.567*0.1750.586*结果保留保留保留保留保留保留保留删除保留 注:**表示p

2.4 结构效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来检验高校体育教学学生快速信任量表的结构效度,软件 采用SPSS11.0。将删除KS-8项目后的共8个项目的190名大学生样本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首 先进行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结果显示:KMO=0.772,说明此组数据可进行探 索 性因子分析(吴明隆2003)。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χ2=314.6,df=21,p=0 .000。 对测量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旋转中的方差最大法进行因素萃取,共获得了2个特征 值大于1的共同因子,共解释总方差的58.837%。图1显示的是提取了2个公因子后的碎石图 。图1 体育教学中学生快速信任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碎石 表2显示的是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2个因子后快速信任量表各项目的标准因子载荷 情况。表2显示,在因子1里,项目KS-6的负荷值低于0.5,应考虑将其删除。根据多数研究 者编制层面的实际经验,一个层面的题项数最少在3题以上,否则题项太少,无法测出所代 表的层面特质,其内容效度会不够严谨,因而在因子分析时,如果共同因素所包含的题项数 只有2题或1题,可考虑将此层面及题项删除(吴明隆,2003),据此将项目KS-9和KS-3所形 成的因子2删除。随后再进行一次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0.789,χ2=314.6,df=21 ,p=0. 000,显示剩余的4个项目在结构上形成了单一维度,共解释总方差的66.68%。快速信任量 表 各项目的标准因子载荷情况具体为:KS-2=0.863,KS-1=0.845,KS-4=0.779,KS-7=0.7 75。

2.5 验证性因子分析 将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后确定的含4个项目的结构为单维度的学生快速信任量表的数据 用于此次验证性因子分析,样本量为190,软件采用AMOS6.0,采用最大似然法(ML),数据 类 型为原始数据,模型采用一阶单因素模型。表3显示的是体育教学学生快速信任量表的验证 性因子分析拟合指标情况,可以看出,χ2的值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

表2 体育教学中学生快速信任量表的因子分析情况(n=190)项目因子1因 子2KS-20.843-0.057KS-10.826-0.033KS-70.7800.037KS-40.762-0.018KS-60.373-0.131KS-90.1160.843KS-3-0.2330.772特征值10.5781.185解释方差%40.20318.633累计解释方差%40.20358.837表3 体育教学中学生快速信任量表的验证性

因子分析拟合指标(n= 190)拟合指 标χ2pdfχ2/dfRMSEANFI RFIIFICFI数值3.9880.03521.9940.0730.9860.9310.993 0.993 表4显示的是体育教学学生快速信任量表的4个项目在潜变量上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情况,可以 看出,各项目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均较高,负荷值均超过了0.5,且在0.01水平上显著,说 明每个观测变量对相应潜变量的解释率较大。

表4 体育教学中学生快速信任量表各项目的标准化路径系数项目KS-1KS-2 KS-4KS-7路径系数0.810**0.848**0.663**0.650** 2.6 跨样本效度检验 表5显示的是使用样本量为256位大学生所做的体育教学学生快速信任量表的验证性因 子分析拟合指标情况,可以看出,χ2的值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

表5 体育教学中学生快速信任量表的跨样本效度

检验拟合指标(n= 256)拟合指 标χ2pdfχ2/dfRMSEANFI RFIIFICFI数值6.5110.03923.2560.0940.9820.9110.988 0.987 表6显示的是体育教学学生快速信任量表的4个项目在潜变量上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情况,可以 看出,各项目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均较高,负荷值均超过了0.5,且在0.01水平上显著,说 明每个观测变量对相应潜变量的解释率较大。

表6 体育教学中学生快速信任量表跨样本效度检验

各项目的标准化 路径系数项目KS-1KS-2 KS-4KS-7路径系数0.780**0.932**0.543**0.589** 2.7 收敛效度 收敛效度采用潜变量提取的平均方差(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来说明,AVE评 价了潜变量相对于测量误差来说所解释的方差总量,AVE的值在0.5或以上表示潜变量的测 量 具有足够的收敛效度(杨志蓉,2006)。通过结构公式模型计算出体育教学学生快速信任量 表的AVE值为0.664,因此该量表的收敛效度符合要求。

2.8 重测信度检验 基于高校体育选项课的教学实践,要求学生必须尽快进入到相互合作状态,因此课堂 上学生间的快速信任必须尽快建立。本研究考虑到了时间因素,因此重测信度的检验放到初 次数据采集后的第2周进行。重测信度检验的样本量为30人,结果显示量表的稳定性系数为0 .955(p

3 结论与建议

1)本研究编制的高校体育教学学生快速信任量表的结构为单一维度,包括4个测量项目, 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跨样本效度、收敛效度和重测信度。验证性因子分析指标 为:x2=3.988(p

参考文献:

[1] MEYERSON, D.,WEICK, K.E.& KRAMER, R.M. Swift Trust and Tempor ary Groups[A].In R.M.Kramer& T.R.TYler(Eds.), Trust in Organizations: Fronti ers of Theory and Research[C]. Thousand Oaks, CA:Sage,1996.

[2] TERRY R. ADLER. The Swift Trust Partnership: A Project Management Exerci se I 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of Trust and Distrust in Outsourcing Relationships[J] .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2005,29(5):714-737.

[3] 杨志蓉.团队快速信任、互动行为与团队创造力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论文 ,2006:83-106.

[4] JARVENPAA, S.L.&LEIDNER, D.E. Communication and Trust in Global Virtua l Teams[J].Organization Science,1999,10(6):791-815.

[5] MAYER,R.C.,DAVIS,J.H.&SCHOORMAN,F.D.An Integrative Model of Organiza tional Trust[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20(3):709-735.

[6] MAYER,R.C.&DAVIS,J.H.The Effect of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on Trust for Management: A Field Quasi-Experiment[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99,85(1):123-136.

[7] IACONO, C. S.&WEISBAND, S. Developing Trust in Vrtual Teams[A].In H .R.J.Sprague(Ed.), Proceedings of Hicss-30 Conference[C]. Hawaii,1997.

[8] KANAWATTANACHAI, P.&YOO, Y. Dynamic Nature of Trust in Virtual Teams[J ].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2002, 11: 187-213.

[9] 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问卷分析与应用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 1-59.

[10] JARVENPAA,S.L.,SHAW,T.R.&STAPLES,D.S. Toward Context Theories Infor mation S ystems Research of Trust: The Role of Trust in Global Virtual Teams[J]. 2005, 15(3): 250-265.

[11] 孟华兴.创新联盟快速信任的建立[J].经济管理,2006,14:11-15.

[12] 钱焱.论构建临时团队的快速信任机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 (3):71-75.

[13] 于少勇,岳晓燕,白光斌.集体球类项目国家集训队团队快速信任的特征及形成[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1):64-68.

快速教育论文范文2

【论文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然而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通常突出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地位多,实践教学的课时却相对很少。面对这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不平衡的尴尬处境,应该针对高职院校在教育地位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尝试从课程设置,教学技能、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思考,加强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能力。开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更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将会为未来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一股新的气象。

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教学课程中的重要学科,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是重点教育的对象,而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往往注重理论的研究而忽视实践的训练。高职院校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小觑的,甚至是承上启下的。所以,对于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教育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不能只偏重于理论教学,更应该在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实践教学教育进行思考,争取理论与实践并重,全面发展汉语言文学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模式,适应现代社会严格的用人单位的选才要求,也为今后汉语言文学的全面长远发展提供更好地发展前景。

一、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的教育背景

(一)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缺点

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就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专业基础的理论知识过多,相较而言,实践教育课程却非常少,导致多数人偏重于理论教育而忽略了实践教育。

从而在面对社会用人单位时显得底气不足,被挑剔,甚至被淘汰。更何况,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在中国教育中的地位相当重要。故而,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思考力图革新,思考研究出新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在充分学习理论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开发实践教育教学的模式,达到理论与实践并重。

(二)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任

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承担着培育新型人才的重任,是中国教育最重要、最直接的部分。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社会用人单位输送大量的人才,是中国教育之关键。因此,搞好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势在必行的,而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实践教育能力是必不可缺的。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用人单位的选才标准也越来越苛刻,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努力发展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方面人才,才能不被淘汰。

二、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职业都对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全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要求我们在各种教育学习中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应对大数用人单位的需求,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为适应社会需求做准备。

(二)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落伍

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跟随时代的脚步,已经与当下的社会发展相脱节,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现状。单单依靠传统留下来的东西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不但无法促进先进社会的发展,甚至可能会阻碍当下社会快速发展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急需我们对存在着的问题进行思考研究,力求创新,改变思想观念,转变模式,寻求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模式。

三、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实践教学技能

(一)摒弃传统观念,突出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主体是实践教学的中-心,主导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做好工作。教师在传授传统知识技术的基础上,必须搞好实践教学的引导工作,淘汰落后陈旧的传统观念,加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扩展和更新,充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学习专业的技术和教学方法,教授于学生科学而实用的学习途径和方法。而学生作为主体,更应该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传授方法,用于接收新的专业知识,善于创新,为开创新的教育教学体系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活动包括教育见习、试讲、实习,教学课程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需要所进行调查、训练。在课程的安排上,保证学生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称的比例达到1:1,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训练内容和时间。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读、说、写、用”四大板块的实践应用。同时应该强化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的管理,规范实践教育教学方法,使其科学化、合理化。

四、实践教学的发展前景与作用

(一)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教学的实现将会为当下社会中更多人员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为更多用人单位输送综合型人才。这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教育模式革新,也是人们对传统的对抗和对创新的研究与探讨,适应不断发展改变的经济社会。社会需要的不是传统老套,而是创新能力,能跟随社会时代的步伐,才不至于被淘汰。

(二)开创新的教育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教学的实行,将会形成比较完善的课程教育体系,为研究探索中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构筑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育教学提供好的一个平台。也为新模式的教育实践教学养成良好的风气,作为此类良好成果的实例。

总之,为顺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实践教学势在必行,对于各个方面的发展需求都是有利无害的。任何事情,只注重理论发展是不可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最好、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只有理论与实践并重才能更好、更快、更平衡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英玲,关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法课教学的构想[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83、84。

[2]曹国辉,高职高专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08.8(6):23、24。

快速教育论文范文3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一

    据我所知,北京铁路二中特级教师程汉杰先生从1995年起,就对培养阅读速度与阅读效率问题进行研究与实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最初在一个班实验,每周训练一节课,辅以课下自练,一年以后,全班阅读速度提高了两倍多(由原来每分钟278字,提高到957字);阅读效率提高了四倍多(由每分钟159字提高到862字)。其后,在铁路二中其他年级、在其他学校众多老师的实验,均取得可喜的成果。因而,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快速高效阅读训练法,迅速在中学语文界扩大开来,先是在铁路系统、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市,继之是其他省、市、区不少学校相继开设了快速高效阅读训练班。如今,实验班已扩大到25个省、市、区,受益学生已超过20万。不少教育领导机关把它纳入科研课题,有组织有计划地在本地区推广与研究。从中央到地方二十多家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媒体,宣传报道了这一新型教学法,中国教育电视台专门摄制的电视教材《高效阅读》两集,已向全国播放。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和高中语文实验教材中也吸收进了该项成果。原教育部在《初中语文教学大钢》中还规定了明确的阅读速度指标(每分钟500字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中学语文高效阅读研究中心、沈阳铁路局高效阅读研究会、北京市速记协会高效阅读委员会等学术团体相继成立。这都雄辩地说明快速高效阅读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条可行途径,是一个值得语文界更广泛、更深入地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

    快速高效阅读法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首先是因为快速高效阅读法是时代的需要。如前所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正是时代的需要。当前一场新技术革命正冲击着人们的传统思想,技术革命引起的“知识剧增”,使我们这些习惯用传统方式读书的人措手不及。面临如此形势,而我们的读书方式一般还停留在50年乃至100年前的水平上,所以传统的阅读显然面临着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人生有限的时间的挑战。据有关部门研究,当前书籍以每分钟一至三本的速度出版,而人生有效阅读时间也不过四五十年,面对这浩如烟海的新书籍、新知识,如何能应付得了?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人们接受能力的挑战。有人做过这样的计算:假如把公元1750年时人类的知识量计算作“2倍”的话,1900年时增长到4倍,1950年时则增长到8倍,1960年时又增长16倍。这就是说,人类的知识量由2倍上升到4倍,用了150年;由4倍上升到8倍时,用了50年;由8倍上升到16倍时则只用了10年。信息以如此速度增长着,而人们接受能力绝对不能以几何级数迅速提高,这就形成了矛盾。三是大量新知识对人们理解能力的挑战。据《光明日报》1983年2月记载:英国伦敦出版的一部《世界文学著作目录》,共有754卷、57、72万页、重达两吨半。若以一位文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者而论,理解一部文学作品,尤其是名著,恐怕至少也得几天、十几天的时间,面对如此大量的研究对象,要用多少时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保罗·郎格朗在他的报告《学会生存》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就是说,在信息时代,面对剧增的知识、信息,如果不能高速度、高效率地读书、学习,不用说建设四化,就连“生存”也难以保障。将来不管传递信息的手段多么先进,阅读始终是人们获得信息、知识的主渠道。如果我们因循守旧,不思变革,就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难以符合时代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快速高效阅读的出现,有其客观的社会必然性。

            二

快速教育论文范文4

关键词:提高;弱体质学生;活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0-0034-01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协调地发展。但是,每个班级都有一部分体育成绩落后的学生,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这部分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提高他们的信心和热情,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主要对如何提高他们的“基本运动能力”(跑、跳、投能力)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1)实验对象。江苏省太仓市陆渡中心小学四年级、五年级8个班中,跑、跳、投考核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分成实验班、对照班。实验时间:2014.6~2015.6。(2)教学实验方法。50m快速跑,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立定跳远作为教学、考核的内容。50m快速跑8课次,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8课次,立定跳远7课次,共计23课次。(3)数理统计方法。用T检验对两组学生所有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4)教学实验计划。(表1)(5)实验班教学方法。1)激发兴趣。 教师要注意激发弱体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运用游戏、竞赛等方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从集体游戏“快种快收”过渡到50m快速跑,从足球比赛中的掷界外球迁移到前抛实心球等,逐步把他们引导到体育锻炼上来。实验班跑、跳、投教学计划。项目1:50m快速跑。总体要求:提高速度耐力和跑的能力,提高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提高兴趣建立信心。各阶段主要任务:一是50m~100m各种形式的让距离追逐游戏与比赛;二是增加各种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的练习;三是不同起跑50m快速跑,让学生体验成功;四是各种跑的游戏。项目2: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总体要求:提高上肢力量,发展灵敏协调素质。各阶段主要任务:一是以克服自身重量为主的素质练习,二是持轻物过各种标志的投掷练习,三是各种形式的投掷游戏与比赛,四是过不同标志线的教学比赛。项目3:立定跳远。总体要求:提高下肢力量发展协调素质,提高跳跃能力。各阶段主要任务:一是跳的各种辅助练习,二是越过一定高度的跳跃练习,三是各种形式的跳跃练习,四是游戏与教学比赛。2)诱导教学。在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教学中,运用“最近发展区”的教育理论,及时地提供学生学习、锻炼的支架,采用降低实心球的重量或运用小排球、小足球来替代实心球等手段,主动与他们一起进行锻炼,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增加实心球的重量,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成功感。3)帮助表扬。对弱体质学生充分利用锻炼成绩的反馈作用。例如:在练习时,我们有的时候用“好、很好!”“真棒!”“你真了不起!”等语言进行口头赞扬,有时用一个手势、一个眼神表示对他们的赞赏。4)平行教育。教师要想教育某个学生,不是直接教育他,而是先建立一个良好集体,由集体的良好氛围、舆论再去影响那个学生。如小组接力跑就是一例。小组同学在“加油”鼓动中都会全力以赴,即使个人再力不从心也会在集体的鼓舞中奋力争先。

三、研究结果

从表1、表2中不难发现,实验前均表现为无显著性差异,但实验后两组情况差异明显,其中快速跑差异最为明显,实心球次之。(P

四、分析与讨论

(1)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引路石。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心情舒畅而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信心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简单来说,只有先帮助学生学好、学得成功,学生才会树立起信心,主动投入学习中,逐步形成学习的内部机制。

(3)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面对弱体质学生,教育观念的核心是教师要有积极的期望。充分相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可能性,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出适度的要求,用教育的信念去支持学生的进步,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来体验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通过实践,从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技巧,以及课堂的学习气氛来看,实验班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从而验证了转化弱体质学生是贯彻素质教育、关心全体学生、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耐心地引导每一位弱体质学生,让其能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参考文献:

快速教育论文范文5

一、快速检索信息资源,掌握最新的医疗科学动态    

继续医学教育作为一种精英教育,以人为研究对象,以生命科学为主导,综合应用多种教育方式,达到服务于医学工作、服务于人类社会的目的。川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继续教育的方式也需要加以适当创新,跟随时展与变化,开展积极引导活动,培养医务工作者形成终身学习意识。    

医学继续教育通常以自主阅读图书馆资源为主,充实自身的医学知识,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与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医学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多个学科具有相辅相成的特点,各类学科的相互融合,形成了全面性的专业知识体系。在生命科学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时代背景下,各类新知识、新发现也逐渐展现。将网络教育模式融入到现代医学继续教育活动中,能够快速检索信息资源,掌握更多最新的医学科学动态,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资源。  

网络资源丰富,内容充实,网络巨大的知识容量能够转变传统教学空间中存在的问题,使专业知识的获取不再局限于书本之上。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加快信息资源的获取速度,优化配置各类信息资源,使信息资源获取的方式能够更加简单、有效且突出整合性特点。    

在医学继续教学活动中,可以灵活应用网络教育平台开展教学活动。f41比如可以积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找最新的生物医学应用状态,以最快的速度获取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以及相关工作经验掌握最新的医疗专业技术内容,了解当前最前沿的科学动态等。网络教育模式在医学教育的重点应用,能够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发展的理念指导各类临床实践活动,全面提升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自我综合素质,也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医疗服务。  

二、丰富继续教育形式,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教学    

传统的医学继续教育活动,多采用学习班与进修式的学习方式,由于受到时间、距离或者工作因素的影响,很多医务人员无法亲临授课现场或者参与进修活动,从而错失学习的机会,使继续教育的目的没有达到。    

网络教育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网络教育的方式能够将教学活动扩展到任何网络技术普及的区域,将文字、图形、动态等多媒体教学软件有效融合,通过图像、声音等形式,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中单一的文字讲解方式。生动的动态图像能够增强学生的各项医学知识掌握能力,为医务人员塑造良好的医学知识学习环境,实现跨时空、跨时间的继续教育指导。  

网络授课方式下更加关注医务人员个人的情感体验,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为现代医学继续教育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网络教育模式能够完成从以传教者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手段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换。网络继续教育可以提供系统化的文献资料、授课专家录制的完备的教学视频,包括手术视频等。同时,网络授课还可以通过微视频的方式,详细讲解某一个疾病的诊治难点、观察重点等等,以分享相关的医学知识经验。有目的、有重点且富含针对性特点地开展各项教育活动,是深入开展现代医学继续教育活动的有力举措。    

网络教育模式能够掌握最新的动态模式,便于医务人员形成完整的疾病诊疗理念。医务人员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实践知识掌握能力等开展教育活动,这能大大地满足不同层次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需求。通过案例指导、情景模拟等形式,针对实际的临床案例进行网络讨论、网络互动,也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模拟实际的临床工作场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知识,以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教学,为医务人员未来的工作与职业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  

三、拓展交流互动平台,共享与传播临床工作经验    

网络教育模式在现代医学继续教育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医学继续教育的质量。医务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与多元性的互动模式开展学习活动,比如可以借助E - mail ,贴吧等形式向相关的专家提出问题,或者通过论坛聊天室、问答天地等与其他人一同共享经验、探究问题等等,将枯燥的医学继续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跃,既拓展信息交流与互动的平台,又共享相关的临床工作经验。    

网络教育活动的开展,每一位医务人员均为学习的主体,不但要能够听和看,还要能够通过即时通讯工具与其他医务人员一同进行话题讨论、问题咨询或者主题辩论等等,以及时解决实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解答学习者的疑惑。医学网络继续教育平台能够实现临床病例讨论、疑难病例的远程分析,比如可以针对1例死于脑出血疾病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网络平台讨论,分析其所存在的并发症,发病前的血压水平、心率状态等,明确其脑出血的位置、抢救的时间以及抢救的方式等等。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媒介的现代远程教育,转变了传统医学继续教育模式,彰显了现代医学继续教育的开放性价值,使每一位医务人员均能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不断丰富个人工作经验。    

医学教育模式能够丰富医学继续教育的材料,只要具备上网条件,任何场所都可以参与继续教育活动,查阅相关的医疗信息、课程资料。因此,网络教育可以将电子教案、典型案例以及多媒体素材等融入其中,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医学知识自主学习平台。同时,还可以基于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专业方向等选择继续教育的内容。在网络远程教育的方式下,医务人员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交互利用。而系统性记录网络继续教育内容,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则可根据继续教育学员具体信息,提出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学习建议,不断提升医学继续教育的质量,为医务人员带来全新的医学继续教育体验。                

快速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路政执法人员;思想政治教育

一、合理构建教育内容

首先,针对职业道德必须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的一个重要阶段,利益关系以及价值取向正在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所以我们在进行开展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时必须具有针对性,将立身做人作为最基本的思想教育内容,还需充分考虑公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一些破坏、非法占用路产行为的增多,将培养团队意识、风险精神以及行业责任作为主要内容,从而能够有效的确保路政人员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其次就是对于人文知识必须加大教育的力度。进行政治教育时需要合理的增加人文知识的含量,使路政工作人员能够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创新,做到实事求是,积极进取。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增加知识时,并不是将两种知识进行相互的叠加,而是必须找准切入点,将二者进行相互的结合为一个整体。比如,在开展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时,可以适当的加入文学、历史以及社会学等内容,在进行执法教育时,可以加入一些高科技知识等。从而能够有效的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最后就是不断的提高心理素质教育的力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并且生活节奏变得也越来越快,最终造成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路政人员不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而且还面临着半军事化和比较危险的工作环境,所以必须加强心理素质的教育。

二、改进教育方法和手段

目前,充分的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在进行教育时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从而能够快速的了解路政人员比较关心的问题,然后根据需求进行相关的教育。路政人员的本职工作就是服务于社会基层,其工作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路政人员所反映出的思想问题都是一些社会问题所造成的。所以,在进行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必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结合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群众的广泛参与是开展各项活动的重要基础保障,如果没有群众的参与将很难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为了能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必须积极的组织和发动路政人员。

路政人员与公路运营单位其他一线人员相比存在着一定的优势,路政人员有着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并且熟练的掌握了一些公路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公路管理路政人员具有一定的行政执法权。所以在对路政人员采取直接的教育方式会比较困难,所以,为了能够顺利的开展各项教育工作,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教育活动当中,必须将引导教育和自我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比如可以通过参与授课、举办知识竞赛、组织讨论等各项活动,最终使他们的思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三、拓宽教育思路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将思路进行不断的拓宽,从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解决路政人员的思想问题,把思想教育与业务培训进行充分的结合,确保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的渗入到实际工作当中。为了能够针对的提高路政人员的思想,思想教育工作必须与他们日常培训工作进行紧密的结合,使思想教育工作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首先可以开展重大活动以及相关的工作,必须确保在进行开展重大活动以及相关工作的整个过程中能够为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一个比较好的条件。其次就是在进行政治思想工作时需要与各种政策法规、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的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政策的作用,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是各种政策中的内容。

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

要增强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路政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有一定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思想政治建设对于促进交通行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还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作用以及政治干部重大的责任,所以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为了能够确保开展的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和说服力,教育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知识。所以,必须不断的进行学和总结,从而能够把组织实施政治思想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并且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过程中,自重有效的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孟林,陈绍良,吴辉.黄黄高速路政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快速教育论文范文7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情况

在网络环境下,各大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几乎涵盖了学习、生活、心理等各个方面。大学生依赖网络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心理减压、娱乐心理、情绪表达、心理价值实现等。许多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或者不愉快的时候,他们很少会主动去找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相反,他们大多选择在网上聊天、阅读或写出想要得到解决方案的内容。在网络环境下,男孩和女孩对整个网络的关注内容略有差异,女生更喜欢聊天和电子邮件,男生更关心强大的实用应用软件。现如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可以自由表达思想和感情交流的主要场所,他们不喜欢使用传统的通信模式,并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网络。网络环境下信息传输系统的变化,使

得网络信息安全良莠不齐,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

问题。

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崇尚民主、自由、平等和多样性的价值观,开始排斥那些被硬性灌输的教育思想,不想成为永远被绑在固定位置的教育对象。他们希望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自己选择、自我教育,从而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是能够实现学生和网络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在这个环境下说出自己想说的。而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中,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自我教育已经开始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在网络环境下,任何一个上网的人都可以无限制地获取想要得到的信息和资源,从而实现文化和信息的传播,这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无法达到的一个目标,但是,这也使得网络标准化管理出现了严重问题。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1.适应网络传播的新方式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是具有前瞻性的思维和现代化意识,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网络技术,从而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认真研究网上思想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之处,积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

要求,而且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需要充分理解网络生活对人们思想和生活的影响是越来越深刻的,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网络宣传技巧,不断在网络技术发展的环境下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内容和方式,让网络成为创新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工具。

2.树立网络信息时代的新型师生观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将学生摆在什么位置,认识学生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都会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网络形式和传统形式的思想和文化理念有着明显的不同。在网络环境下没有领导与被领导、教育与被教育的区别,学生可以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在留言板上的留言还可以五花八门,既有积极的推理和讨论经验,也有明显的错误和牢骚怪话。在网络信息传播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网络信息都在千变万化,而且许多信息都非常的标新立异,更新速度也很快,所以有时候会让人感到困惑。我们应该认识到网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要学会用真诚和真理说服学生,从而起到鼓舞和凝聚学生精神的重要作用。

3.变被动为主动,由严控向疏导转变

在全球信息网络发展的今天,世界上的人们能够实现无国界的信息交流和传递。但是,有好就有坏,在网络发展快速的今天,由于发展过程中缺乏严格的法律约束和管理制度,使得如今网络环境下出现了许多色情、暴力、犯罪的信息,而且传递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我们按照以往传统隔离的方法来处理这种问题,我相信无法起到根本的作用,反而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加速危害性。我们不能够等到这种危害扩大到无法控制的地步才开始采取积极措施,所以,必须要采取预防措施,从而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我们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建立一个积极、正确、健康的思想文化,从而让这种健康文化占领网络主要部分,在网络中开辟出一条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线,如建立网站,直接相关信息和数据,而且还要建立一个论坛,开展网上讲座和讨论,甚至实现在线答疑,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水平,让学生能够在网络世界中辨明是非。

参考文献:

[1]王礼湛,陆树程.思想政治教育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黄希庭.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快速教育论文范文8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1-157 -03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获得了快速发展势头,对我国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产生了强大需求。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联合赢动教育的《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75%的电商企业存在人才缺口① 。事实上,为解决电子商务发展所产生的人才需求问题,从本世纪初到现在,教育部就已先后批准了430多所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每年毕业生达几万人② 。可随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数量的增加,毕业生就业质量却不甚理想。为什么在企业电子商务人才存在缺口的情况下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却不够好呢?除了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因素外,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能达到产业发展的要求,从而产生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不平衡的矛盾。纵观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不难发现,当前人才培养主要以学科理论为导向,以培养理论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且培养方式和过程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而从人才市场和人才招聘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绝大部分企业都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设置了“须若干年实践经验”的门槛,这自然将所有仅经过理论学习而未进行实践锻炼的毕业生挡在了门外。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将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产学结合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一、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结合教育思想理论渊源流长。早在公元前6世纪,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将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相统一的过程,主张学习与行动相统一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也有一些先驱者提出产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如孙中山先生的“以行而求知”、蔡元培先生的“边工边学”、黄炎培先生的“做学合一”和主席的“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等。从国外来看,早在18世纪初,欧洲就产生了学习与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20世纪中期,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也主张“从做中学”。这说明,学习必须与实践相统一,教育必须要兼顾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协调与平衡。为此,英国在20世纪初就开展了“三明治教育”实践,美国也于同期开展“合作教育”实践,德国也在此基础上开展“双元制教育”实践。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专业教育基本都实行以学科为主导的专业教育体制。这种教育体制通常以学科理论为基础,根据学科理论自身的特点来进行专业教育方案的制定与施行,较少考虑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和特点,从而使得专业教育过于理论化而不能满足社会实践需要。而产学结合教育思想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调进行,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发展,其实质就是根据产业实践活动的特征和发展变化情况来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法,人才培养要根植于产业实践的需要,绝对不能脱离实践发展。

以学科理论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区别是如何处理理论教育与实践发展的关系,以及理论教育如何与产业实践互动。从培养过程来看,以学科理论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应用于实践”,虽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从人才培养过程也会加入实践环节,如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但其作用和在培养过程中所占比例显得相当有限,辅助角色地位相当明显。而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要从实践中学习,也要学以致用,学习与实践相得益彰。从培养结果来看,以学科理论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理论型人才为目标,而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二、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特征与人才需求

当前之所以会产生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不平衡的矛盾,很大程度上是由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特征所决定的,产业发展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人才需求的标准和层次。

(一)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仍处于发展期

电子商务从20世纪90年代诞生至今,已走过了20多个年头。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突破20万亿元大关①,且从使用范围来看,电子商务已俨然进入全民电商时代。由于目前很多传统产业仍处于在电子商务转型阶段,且其转型过程尚未完全结束,电子商务仍处于“电子商务+”的工具范畴,其产业主体地位尚未明确,因而从产业发展周期来看,电子商务产业仍处于发展期,尚未进入成熟期。通常情况下,处于发展期的产业对人才需求层次比较高,但对人才需求标准未明确界定,经常根据产业发展情况作出灵活变化。而作为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高校来说,由于教育体制、无法全面了解产业实践状况等原因,很难有针对性地提出符合产业要求的培养模式,从而使得人才供需矛盾无法协调。

(二)电子商务产业涵盖范围过于宽广

由于电子商务是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从事商务活动,从产业范围看,电子商务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产业;从产业链的角度看,电子商务几乎包含从运营商、网络服务商、设备提供商和产品生产商等各领域环节。事实上,作为从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高校来说,很难对产业范围如此之广、产业链如此复杂的电子商务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因为这牵涉到的学科范围非常广泛,整合学科资源对当前很多高校来说是容易说而不容易做的事。为此,目前很多高校都只能依托于某一学科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而通过该学科整合其他学科资源以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在当前各高校学科发展各自为营的情况下,整合效果很难达到理想化境界,其结果是电子商务专业在不同的高校偏向不同的学科方向。这种局面使得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结构很难达到产业发展的要求,从而加剧人才供需矛盾。

(三)电子商务产业变革速度较快

随着互联网发展速度加快,电子商务也迈入了快速发展轨道。电子商务的无国界及7*24小时服务特征决定这种商务形式必然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要不断革新,创造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当产业内的所有企业都面临相同的生存法则时,速度将会成为企业决胜的关键。谁能根据市场形势快速地推陈出新,创造适宜于市场需求的经营方式,谁就能够站稳市场,立于不败之地。这种“快鱼吃慢鱼”的生存法则使电子商务产业变革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同时大大提高了对人才的要求,即不但要懂得如何经营,还要擅长于如何快速创新,而这对于只接受过理论教育的高校毕业生来说是很难达到的。

三、产学结合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解决目前电子商务人才供需矛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提供智力资源,作为提供人才培养服务的高校来说,必须要改变现有以学科理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现状,构建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借鉴产学结合教育理念,根据目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我们提出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产学结合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

(一)产

产即产业实践。按照西方实用主义哲学的观点,个体应该从工作中获取知识,即从做中学,主张经验是获取知识的基础。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应用性极强,因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强化产业实践的导向作用。而且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电子商务产业实践更加便捷,学校完全可以利用一些初会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大体上讲,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模拟仿真实践,主要通过利用一些模拟仿真软件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电子商务的实质和交易过程;第二个层次为综合实践实训,主要通过使用一些综合性任务型实训平台,如网络营销能力秀、C实习等等,让学生参与并完成一些任务,从而获得综合性的知识;第三个层次为产业经营实践,主要通过学生创建电子商务经营实体,真正开展电子商务经营实践活动。

(二)学

学即理论学习。理论学习是通过让学生学习一些成熟的理论知识,以更好地指导和应用于产业实践,是开展专业教育的基础。理论学习模式目前已相对成熟,且教育形式也基本相同。在理论知识教育中,既要开展专业教育,又要兼顾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主要通过开设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基础和知识结构。专业教育主要通过开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根据自己的偏好有侧重地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化。

(三)“产”与“学”结合

英国“三明治”教育提出“理论学习―产业实践―理论学习”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理论能够较好地强化理论学习成效,协调理论与实践相向发展。但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应用性非常强,且其专业内涵仍不够明确,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别应注重强化“产”的导向作用。与英国“三明治”教育不同,我们主张电子商务推行“产业实践―理论学习―产业实践”的教育模式,如此可以让学生首先对电子商务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通过理论学习后上升为理性认识,最后将理论知识再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更好地指导实践。之所以采用这种教育模式,是由于当前电子商务普及率已非常高,青年学生对电子商务已不再陌生,让他们从非常熟悉的实践开始具有先天的认知优势。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产业实践的先期导入,可以让学生对实践有更多的思考,从而在理论学习阶段更加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潘旭华, 尉斌, 张波. 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09,(15):16-19.

[2] 瞿辉, 王景河. 产业导向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6,(17): 94-96.

[3] 陈维彬.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 教育与职业, 2007,(21):97-99.

快速教育论文范文9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

在传统的社会里,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主要是报刊、广播、电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大众传媒,被称为“第四媒体”。1998年5月,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召开的年会上,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互联网。”

互联网之所以快速发展,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有其鲜明的特征。

(一)交互性。

在网上,人们既是信息接受者,又是信息者,人们可以像现实生活中那样交谈。无论是谁,无论在哪里,只要联网,便可以自由浏览网上几乎所有的信息,利用网上的资源。同时,无论是谁,都可以在网上自由发表见解。

(二)即时性。

信息的生产、、流传几乎是同时进行的,网上信息可以同时遍布全世界,且速度极快。信息的快速传递使世界因此变小。

(三)虚拟性。

指由于互联网存在方式的虚拟性而带来的时空虚拟、社会虚拟。虚拟的网络环境为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如远程教学与虚拟图书馆就是在互联网上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培训及资料查询方式。它不但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教学资料详实,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新颖,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开放性。

互联网没有统一的管理者,以其超越时空的优势打破了国家和地区之间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壁垒。无论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像在网络上把自己和别人连接起来。

青年学生是最活跃的群体,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互联网一出现,青年学生便成为主要网民群体。

二、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一)互联网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

1.互联网的发展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网络作为新式的通讯手段,大大降低了通讯的成本,信息的传递迅速、高效。以前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往往为了一件事“磨破了嘴,跑断了腿”,如今许多程序性工作只需在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便可以得到解决。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有关学生管理方面的工作,如评优评奖、就业信息、校园文化活动等都可以借助网络快速、便捷地传达到每一个同学。网络上反映师生思想的消息直接、未经过过滤,给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避免了经过多层过滤使信息失真。

2.借助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采取交互式的方式,更易于被人接受。

在互联网上,可以有电子信箱、留言板、聊天室等许多交流方式供人们选择,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此外,网络上的交流,双方可以不见面,可以不用真实姓名,这样便于保护个人隐私。比如有些同学顾及面子,不愿去进行心理咨询,而如果在聊天室,大家就少了这种顾忌,可以畅所欲言。

3.互联网的发展进一步拓宽了学生与学校、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渠道。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学生的意见不能及时向上反映,学校的反应也难以及时让所有的同学了解。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这种交流成为可能。借助BBS可以便捷地实现交流和沟通,同学们的意见可直接贴在BBS上,学校的答复也同样贴在BBS上。没有互联网的出现,这种形式的交流和沟通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与互联网上的信息构成了现实社会之外的另一个社会――虚拟社会。互联网社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虚拟社会问题。虚拟社会的出现扩大了人们交往、生活的范围,加快了人们交往、生活的节奏,丰富了人们的交往、生活的内容,改变了人们交往、生活的方式。只要单独面对一台与互联网相连的电脑,不必面对面,也不须认识和了解,便可与他人交流,互联网疏远了人际关系,改变了青年学生的生活方式。互联网的发展容易造成青年学生思想混乱。这就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

三、树立阵地意识,争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从时代出发,占领互联网,就会失去教育阵地。高等院校要主动出击,唱响网上主旋律,不断开辟网上大学生思想教育新阵地。

(一)建设主题教育网站,唱响网络教育主旋律。

建设主题教育网站,是高校积极占领网络思想舆论阵地的重要手段。掌握网上舆论主动权,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宣传舆论氛围的目的。建好主题网站,提高网站点击率,使主题教育网站真正成为学生的上网家园。坚持综合化定位,满足受众群体的多样化需求。网站信息的丰富性能够满足人们更多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是赢得网民关注和喜爱的关键。如果网站内容过少,栏目单一,青年学生不愿浏览;但如果内容过多,信息量过大,又体现不出主题网站的特色。因此,要在主题教育与公共服务之间寻找结合点。如果以单纯的正面灌输,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一味地以单纯的音乐、影视等内容迎合学生的喜好,尽管点击率提高了,但是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因此,高校主题教育网站的建设不宜花费大量精力去建更多的“又红又专”的“红色网站”,着重点应放在内容辐射面宽、受众面广的综合性网站上,使网上思想工作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只有这样,高校网络思想教育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二)充分利用BBS,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BBS是一种用户以匿名方式公开发表观点、进行思想交流的文本交互系统。作为一种功能极为全面的网络工具,BBS能够提供信息公告、信息搜索、交互讨论、聊天等多种服务,学生参与度很高。

BBS具有舆论集散地的特点,突破了以往个人或组织对公众言论的种种限制,形成了校园公众交流的新形式。许多发生在校园里的事情被快速而集中地体现在BBS里,BBS开启了一个了解学生个人和群体思想状况的窗口,学校可以有意识地收集BBS上反映的意见,未雨绸缪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学校要充分重视对BBS的跟踪,成立专门小组对BBS进行实时监控,防止非主流思潮对现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冲击。同时,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做一个理智的网民,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