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石化职称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4-01 10:06:31

中石化职称论文

中石化职称论文范文1

13年前,中石化系统30万名职工与单位协议解除劳动合同(下称“协解”),被一次性买断工龄后推向社会,自己负担社保费用。而一次性补偿金在“8万-11万之间”,这些钱令他们现在“真的活不下去了”。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呼吁国家给予政策支持,解决中石化协解人员的养老问题。

而据时代周报调查,8万-11万元的补偿金,仅是这些活不下去的人的“上限”,河南原县级石油公司协解人员的补偿金大部分不超过2万元。

“真的活不下去了”

“一些人没有工作,住在棚户区,连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今年全国两会政协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发言说。他建议解决国有企业的社保欠账。

13年前,2001年前后,中石化进行减员增效、改制分流,有30万名职工与企业协议解除劳动合同。按傅成玉的说法,当时实行的是买断工龄:根据工龄、级别,中石化给了解除劳动关系的员工一次性补偿,费用在8万-11万之间。

《中国青年报》于今年3月10日报道了傅成玉的讲话,“按一个月3000元,(补偿费)3年就可以花完”。这批当年的下岗职工还得自己承担缴纳社保的费用,全国各地,最低的一年要1.3万元,最高的省份可以达到2.6万元。

傅成玉说,经过人社部、财政部和国资委的许可,中石化现在能够替一部分人解决临时性工作,做清洁工,做门卫。但是按照当地政府的标准,一个月只能拿800-900元钱。有的买完保险只能剩下147元钱。

调任中石化之前,傅成玉从来没有听说企业还会有“维稳办”,一年里能收到一两封告状信就不错了。但来到中石化后,他却经常遇到下岗老职工上访、堵路甚至堵公司的情况,总公司下面的一个机关单位就被“围了三次”。

傅成玉组织座谈会,见了一些老职工代表。他发现职工们“真的活不下去了”。

历史欠账,事出有因。

中石化内部人士分析,当时为配合公司上市,中石化压缩人力成本、减员力度非常之大。

据中石化云南石油总公司文件《关于云南省石油总公司、股份分公司“十五”期间暨2001年减员增效工作的实施方案》显示,云南石油总公司2000年获批的正式职工控制指标为8201人,减员分流任务是45%,为3691人,接近云南总公司职工的一半。仅 2001年,全省石油系统就要减员1640人。

2001年4月23日的《北京石油报》刊登《减员必须增效》一文:“据初步测算,股份公司和集团公司每年共减员分流8万人,当年可核减工资总额4.75亿元,再加上各种社会保险,当年可节约人工成本9.12亿元,以后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14.24亿元,四年就可收回减员分流所支付的费用。按股份公司和集团公司十五期间共减员分流28万人计算,五年可以节约人工成本107亿元。”

该文显示:“从2006年起,每年就可节约30.8亿元,相当于集团公司1998年全年的利润总额。可见,减员分流是投入产出比最高、‘投资’收回最快的措施。”

“可以说,中石化当年把30万人一下子推到社会上,才有今天形成利润的条件!”上述分析人士指出。

“还有更惨的”

就协解人员买断工龄的资金标准(亦称“补偿补助金”),中石化当时的相关文件规定:按照职工的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有条件的可按照职工的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生活补助费,但最多不超过12个月。

这里的月工资,以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审核确定的上年度月工资标准为准,总的买断资金合计按不超过职工工龄每满一年2.5个月工资的水平控制。

据中石化内部人士透露,中石化北京分公司的协解人员,按照4750元/年工龄的标准,云南分公司是3900元/年工龄,天津分公司是4200元/年工龄。这三家分公司同属中石化的销售板块。

如果一名中石化北京加油站的加油工工作了20年,于2000年协解,那么她就得到4750×20,共9.5万元买断资金。这也就是傅成玉所说的8万-11万元之间的水平。

2001年协解工作完成后,有老职工反映待遇过低的问题,中石化印发《关于近期协解人员上访问题的答复口径及政策依据的通知》(下称“通知”),提供相关案例供内部人员答复职工时采用:

“某协解人员,男,协解时50岁,工龄31年,领取补偿补助金12.7万元。按照当地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的最低缴费基数,2002―2005年的缴费情况按实际技术和费率测算,2006年以后按缴费基数每年增长10%、缴费比例不变测算,10年的‘两险’缴费总额为2.3万元,扣除‘两险’缴费总额后余10.4万元,分摊到120个月,月均生活费为860多元,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470元)。”

“同一单位某协解人员,女,协解时40岁,工龄21年,领取补偿补助金8.6万元。按同样方法计算,10年缴费总额2.3万元,剩余6.3万元,月均生活费为520元,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470元。”

通知从而得出结论:“从目前了解和分析看,多数协解人员月均生活水平均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及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通知据此要求:“由于协解人员已经与原用人单位解除了劳动关系,原用人单位没有再承担其社会保险缴纳的义务,在这个问题上各单位绝不能开口子。”

上述中石化分析人士指出,通知提到的每年的社保缴费平均额为2300元(2.3万除以10),而傅成玉称目前个人缴纳社保费用最低一年“1.3万元”。二者相差甚远。

13年弹指一挥间,货币实际购买力的变化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中石化北京的协解人员提供的资料显示:

“2001年中石化企业的月均工资是1600元,今年石油公司机关普通员工的年薪达10余万元。据北京市劳动局统计,北京市2001年平均最低月工资标准是412元,2012年1月至10月平均最低月工资标准是1260元。2001年汽油价格是每升2元左右,2012年汽油价格是每升8元左右。商品房价格涨了10倍。”

离奇的是河南分公司的标准。

河南分公司最早在三门峡卢氏县石油公司开展所谓“减员增效”改革,时代周报接触到卢氏县石油公司一位26年工龄的职工,1955年生人,2000年7月,该职工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至今,该职工总共得到两笔资金,共1.4万余元。

据时代周报多方调查,河南分公司县级石油公司的协解职工,无论工龄长短,大都在2万元以下,超过2万元的寥寥可数!

原商丘市睢县石油公司339名职工全部下岗,成为协解人员,原睢县石油公司张世福,今年73岁,1960年参军,1972年以副营职转业到地方,协解时工龄40年。2000年9月就满退休年龄了,但2000年底竟然办了协解手续(违背中石化政策,下文有详述)。他拿到手里不足2万元。

蒋举生,1940年生人,1957年参加工作,协解时有43年工龄,买断资金仅有1.1424万元。蒋钜林,原睢县石油公司财务科长、会计师,1980年元旦参加工作,2001年11月被协解。工作整整22年,仅拿到买断资金1.044万元。

据中石化内部人士透露,中石化河南销售板块的协解职工,买断工龄的标准平均为500-600元/年,与全国其他地区有天壤之别!“其他省份的协解职工,生活已经很不好了,河南的协解人员比他们更惨!”这位人士称。

河南的资金黑洞?

“河南分公司协解职工执行的补偿标准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有关领导了解这一情况后,都不相信这是真的!”一位河南籍协解人员告诉时代周报。

据中石化内部人士透露,河南分公司2000-2001年共分三次协解21330人,而且全部是县级的石油公司。

上文提到的原睢县石油公司协解职工的《经济补偿通知书》上,均有本公司常年亏损、资不抵债的字样。省、市级公司享受优惠。比如,商丘市公司年龄较大的老职工,由市公司将其个人的各项社会统筹以及正式退休之前的工资,一次性全部交给劳动部门,委托劳动部门管理。对带资分流者,每位职工可带3万-5万元的有效资产。

“1998年县级石油公司资产早就上划了,当时协解资金,以市级公司的上年度月均工资为标准,报省公司审核,亏损、资不抵债根本不是理由。”中石化内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

“就算是县级公司亏损严重、人员臃肿,但整个河南的销售收益,能比云南差到哪去?”

这位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解释:“河南销售板块的协解资金,当时存在一个巨大的黑洞,钱是有,但没有用在职工身上。”河南协解人员被推向社会后,普遍生活困难,举步维艰。

上文提到的会计师蒋钜林,1998年4月至协解前的2001年11月,在长达43个月内,他没有领过工资,单位欠发13920元;加上应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发下岗生活费2640元,共计欠发工资16560元。

蒋钜林全家五口人挤在两间不足50平米的破房子里生活。下岗时,蒋钜林正值壮年,没有能力赡养年迈体弱的父母,还得靠他们那微薄的收入接济度日。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无力支付他们的学费,正读高中的大女儿不得不辍学打工。

据形成于2011年的《睢县石油公司困难职工统计表》(相关职工自发整理)显示,其中126位职工生活非常困难,有的常年患病无钱医治;有的还在上大学的孩子无钱供养。其中6位退休人员甚至连普通农民都能享受到的医保都无法享受,如71岁的蒋举生老人,协解前工作了47年,到现在还没有医保。

从协解开始至今的十多年里,至少在傅成玉提出此问题之前,河南分公司就此问题一直上访不断。

为缓解压力,从2005年底开始,由地方政府的维稳系统配合,河南分公司对全省两万多名县级石油公司协解职工发放“协解前下岗期间生活费”。

2006年3月,河南三门峡卢氏石油公司下岗职工与公司、当地政法部门签订《不准上访承诺书》。“拿这个生活费,就必须得给签承诺书”,卢氏县一位协解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位协解人员当时得到了7000元的“生活费”。

据一位协解人员透露未经官方正式透露的消息,此举共耗费资金3.2亿元,按全省2万多名协解人员人均7000元计算,他们发给职工的生活费不足1.5亿元,其余大头资金被河南分公司用于支付办公经费和日常开支。全省各地和中石化驻豫企业直接参与维护稳定工作的人数达近3000人。另据知情人的说法,实际支付的资金总额在7亿-9亿元之间。

“还账”刻不容缓

当时的买断工龄对不对?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1999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贯彻两个条例、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基层征缴工作的通知》中规定:“任何单位都不能以‘买断工龄’等形式终止职工的社会保险关系。”

而就实际操作方式而言,受访的多位协解人员认为程序明显失当。

中国石化(2001)人劳字63号《开展协议解除劳动合同工作实施办法》第三条“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操作程序”第一项规定:“在解除劳动合同前,职工首先要提出‘协议解除劳动合同书面申请’”。

“我们从没有一个职工写过申请。”原睢县石油公司职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在解除劳动合同前,睢县石油公司向职工发放了《民意调查表》,该表第一条第二项“睢县石油公司人员出路”规定:“必须与睢县石油公司签订终止劳动合同的协议”;第三项规定“如果按规定三个月后签订解除的,经济补偿费最高不得超过原来的一半(三个月内解除的补偿为5000-10000元);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半年,超过半年的一分没有”。

“《劳动法》和中石化的相关文件都规定:经用人单位和职工‘协商一致’,才可解除劳动合同,这个民意调查表强调的‘必须’、超过多少时间就没有补偿等,都是欺诈性质的!”上述职工说。

据原三门峡卢氏县石油公司介绍,2000年7月,在卢氏县公安局五楼突击召开石油公司职工大会,与会领导以“谁不在协解合同上签字就不让出门”相威胁,此举迫使仅剩三个月、一年、三年、五年的时间就要退休的老职工下岗。

而中石化相关文件规定“距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内部退养”,不适用协解政策。

傅成玉在两会政协讨论会上的发言,更多基于道德层面的,言之切切,令人无不生出恻隐之心。

据3月10日的《中国青年报》:“13年前,企业处在要垮了的状态,我们把好资产留下了,为了支持我们的改革,让他们下岗了。从法律角度说,他们已经不是企业的职工了,但这些资产是全体职工共同努力得来的,这里面也包括他们。”傅成玉说。

“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国家的整体经济情况发展好了,但是我们今天不该忘记这一群人,更不应该让他们单独承受改革的成本。”傅成玉说。

傅成玉在政协讨论会上还补充说,中石化去年上缴税收3218亿元,一天给国家缴税8.8个亿,“不能再拖了,现在有条件也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他建议,有关部门可以给予政策支持,用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来解决这部分下岗职工的养老问题。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傅的讲话一出,在中石化协解人员中反响巨大!一名原河南驻马店汝南县石油公司的男性协解职工,2001年,没有签过任何手续,就被莫名其妙地协解了。在得知傅成玉讲话后,他急忙赶到原单位,用办公室的打印机打出中青报的相关报道,交予在职领导传看。

“傅成玉的初衷当然是好的,但是河南当年的协解资金黑洞,他应该重视。向国家要政策的同时,也要解决自身的管理问题。”上述中石化内部人士称。

时代周报记者调查获悉,2002年4月10日,驻马店市汝南县检察院反贪局人员向上级呈送了一份“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驻马店汝南县石油分公司原经理尹建华、原院工会主席兼人事科长骆玉甫涉嫌贪污问题”的调查报告。

中石化职称论文范文2

极右翼人士、“鹰派”代表人物、民族主义者、军国主义者……无数标签将石原通体贴覆。同时他还身兼作家、导演、航海探险家、画家,艺术气质浓郁。一个身处政治利益漩涡的人物,加之多种身份的交织,让石原的形象变得复杂多变。

影响时代风潮的作家

石原慎太郎在日本人眼里,首先是一个知名度相当高的作家。石原于1932年9月30日生于神户。父亲石原洁在海运公司任职,家境优渥。石原从小的理想是做一名海军军官或外交官。十九岁时父亲早逝,让家庭经济陷入困境,长子石原为早日承担重担,改变初衷,于1952年考入东京一桥大学法学部,学习社会学和经济学。

石原读大学时十分活跃,热衷政治社会问题,还是纯正的文学青年,钟情文学和艺术。他在大三时便开始创作,1955年他写成中篇小说《太阳的季节》前去投稿,一举获得文学界“新人奖”。继而摘得日本最具权威的文学大奖之一芥川奖,成为当时史上最年轻的获得者,一炮而红。

从《太阳的季节》就可窥见石原日后的叛逆个性。小说讲述战后日本一群追求享乐的青年,生活失去目标,青春放荡不羁,不时更换交往对象,将女性当……这些素材不少都来自于石原自己和弟弟的生活。石原在大三时与18岁女友石田典子结婚,然后一连生了四个儿子。大儿子石原伸晃如今也是日本政坛的中坚人物。

《太阳的季节》流露出对那群青年并无谴责,甚至略带颂扬的情绪,时至今日也许不足为奇,但在五十年前还偏于保守的日本可是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将它与美国战后文学“垮掉的一代”相提并论。尽管褒贬不一,但“太阳族”成为一个时代的流行名词。有人把石原慎太郎称为日本的“爱情教父”,甚至他的发型也被称为“石原头”而风靡一时。1956年,根据小说《太阳的季节》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男主角即是石原慎太郎的弟弟石原裕次郎。石原慎太郎本人也在电影中客串演出。直到2002年,这部小说还持续被改编成影视剧作品,由明星主演,广受欢迎。“太阳”二字每每被石原用来修饰自己,他组建新党名字的出处也一望可知。

成名后的石原从事小说写作,还创作电影脚本,担任电影导演。他后期的文学作品,颓废色彩一而贯之:与暴力的描写、对女性的轻视、“只有强者才是美丽”的强人哲学……充斥着他的小说。石原在1996年为悼念弟弟石原裕次郎,以他一生为题材写下《弟弟》一书,发行量突破120万本。2004年朝日电视台将其改编成五集电视剧,在日本引起了极大反响,据说,几乎所有的观众都以“感动和泪水”来评价该剧。

大打明星弟弟的温情牌

1966年石原作为《读卖新闻》的特派员赴战争中的南越采访,翌年回国后,他便决心踏入政坛。他曾写过文章,详细描述自己从政的原因:从战场带回的肝炎回国后发作,极为严重,让他几乎命垂一线。生死之际他自觉肉体行将崩溃,而强烈感觉到要通过政治重塑生命。

1968年成为石原人生的转折点。他作为自民党的一员宣布竞选参议员,在党内力量的支持和巨星胞弟的力挺下,石原慎太郎成为日本第一位取得三百多万票当选的参议员,正式登上政坛。后来他同样顺利当选众议员,前后连任八次,并担任过环境厅长官、运输大臣。1989年竞选自民党总裁失败后,石原沉寂了几年,不甘寂寞的他在1999年出马竞选东京都知事。东京都知事,相当于东京市市长,向来有“日本半边首相”的美称。东京占到全日1/5的人口与经济规模,让这一职位举足轻重。

当时的日本刚经历过“失去的十年”,经济低迷混乱,带来政局动荡。政府官员频爆丑闻,一年内三次组阁,使得人们强烈期待能够出现“强者”型的人物引领大局。石原正是抓住了选民的心理,承诺“东京可以说不”,“要让政府把权利还给东京”,这些棱角分明的政治主张让他脱颖而出。石原还善于利用“明星效应”,他的弟弟石原裕次郎在日本家喻户晓,是昭和时代著名的男明星,英年早逝。石原每到一处发表演讲开口便称:“我是石原裕次郎的哥哥,请多多关照。”选举最后一天下着雨,他的街头演说触景生情:“弟弟一来就下雨,他一定就在附近。”大打温情牌,为他赢得了不少青年和妇女的选票,最后顺利当选。

石原执政期间,敏感地察觉到民意,将炮口对准大银行、大公司,树立自己锐意改革的形象。他削减接近三分之一的城市预算和政府工资,带头给自己减少了10%的工资。改善环境质量、设定保育所的达标制度,创设一年365天24小时救急医疗设施等,这些便民政策在他任职期间一一落实。石原还很重视学校教育改革。2001年,他主导在东京都创设了升学指导重点校制度,提高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因公立学校学费远低于私立学校,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在东京都官方网页上的显著位置,有个栏目叫“知事的房间”,从这里可以了解石原知事的工作情形:施政方针、记者会见、媒体采访,以及出差何处和相应花费等。每周五,石原都要举行记者会,回答有关东京都政的各种问题,这些内容最后都会在网站上公开。他每周还会做客NHK几档收视率颇高的访谈节目,对日本历史,利益关系等引经据典侃侃而谈。

从1999年开始,石原连续四次当选东京都知事,每次都是创纪录的高票,并非偶然。他自我评价:“虽然在自民党时期没有太多政绩,但是在东京都时期还是很有干劲的。”

狠人说猛话

作为文人的石原,玩弄言辞不在话下,言行颇多雷人。2010年他评价现在的日本“就像一只被掉的狗”;2011年谈及日美关系时说:“日本战后一直是美国的情妇”;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他又大放厥词:“大地震是对日本的天谴”,遭到舆论痛批,翌日不得不公开谢罪;2012年参加东京电视台的节目,问及人生最后一顿晚餐想吃什么时,答:“女孩子。” ……“狠人说猛话”,又不按常理出牌,似乎是石原慎太郎的招牌形象。

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石原尤为强硬。他的反华言论由来已久,早在20多年前就攻击中日邦交正常化,是日本“中国”的领唱者之一。他坚持用“支那”称呼中国,并多次妄言“中国应分裂为多个国家”。他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怂恿日本天皇参拜靖国神社。他在1995年和2002年两次预言中国经济将会崩溃,当然,都落空了。在上,他公然支持“”。他参加过的葬礼,与李登辉来往不断,还曾邀请达赖喇嘛参观他的办公室。

但石原在2010年接受中国某媒体的采访时,却称自己“不是反中,是厌中。”“我很喜欢中国的文化,但是不喜欢中国的共产主义。”“我尤其喜欢中国的两个人物,一个是邓小平,一个是《金瓶梅》里的西门庆。”采访完,他将自己在台湾出版的中文版小说《我不结婚》送给记者。当记者请他签名时,石原先请翻译为他写出繁体字,然后才肯照着落笔签名——“简化字不好!”

初次当选东京都知事后,石原就公布了一个“三不方针”:“不去北京,不见中国官方代表团,不和中国正式接触。”而2008年,他“食言”来到北京观看奥运会开幕式。他对参加志愿者服务的中国大学生赞赏有加:“他们非常亲切,彬彬有礼。中国的新一代年轻人显然对国家和社会的前途抱有期待,这一点与日本的大学生完全不同。现在日本的年轻人都不谈论国家大事,日本的文坛也是如此。”当然一次北京之行并未改变他以后对待中国的态度。当时东京正在申办2016 年的奥运会,石原前来一是取经,二是也想争取中国对于东京的支持,故能放下身段向中国示好。政客总是现实的。

日本《每日新闻》指责石原:“东京都知事讲话的分量远远超过国会议员讲话,不妥就会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国际交流关系付之东流。”但石原依然我行我素。招致批评在所难免,但耸人言论更会吸引公众眼球,他深谙此道。有美国政论家分析:“日本公众对持有坚定观念的知名政客有一定的偏好。”

矛盾狂热的爱国者

石原是反华先锋,更是反美先锋。追溯起来,他年轻时就读的神奈川县名校湘南中学,二战时曾是日本海军学校的预备校,他在此深受“忠君爱国”的国家主义教育。1945年日本战败时他刚满13岁。美军空袭和战后的进驻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刺激。

他曾在采访中讲诉过一次亲身经历。“放学的路上,响起了空袭警报。不一会儿,我们遭遇了美军飞机上的机枪扫射。一个同学脚上中了弹,后来终身残废。我们开始向附近森林里跑,又一架飞机的声音逼近了。我卧倒在田垄里,绝望地等待着机枪扫射的到来,然而飞机却没有扫射。我胆战心惊地抬头一看,褐色的机体上画着带白圈的太阳。我们的飞机!我激动得浑身颤抖。那种激动真是终身难忘。它让我切身感受到什么叫‘国家’。”

石原上学路上一处寡妇们接受阵亡丈夫遗骨的场所,后成了美军专用的妓院。“常看到半裸着的日本女人们与黑人士兵打情骂俏的场景。这让我实在无法忍受,后来就再也不走那条路了。”右翼作家三岛由纪夫,是石原慎太郎非常敬慕的对象。1970年,三岛由纪夫抗议日本战后的西化和受制于美国,去自卫队剖腹自杀以谏世。这种激烈极端的做法,石原慎太郎却十分欣赏。某些日本人对美国帮助重建日本抱有感激之情,他认为这是奴性,应当抛弃。

1989年,石原慎太郎与盛田昭夫合作,推出政治评论集《日本可以说“不”》,甫一出版便引起轰动,名列当年十大畅销书之首。石原主张日本要在外交上摆脱对美国的服从和谄媚,勇敢地对美国的不合理要求说不。这本书在华盛顿也激起震动。美国国防部甚至将这本小册子译成英文,发给每个国会议员。石原后来趁势又出版了3本:《日本还是说“不”》、《日本坚决说“不”》、《日本经济可以说“不”》,都在重复和强调第一本的观点。

石原慎太郎反对中国、朝鲜,反对美国,对外态度强硬是其一贯的脸孔。但他又一再坚称:“我不排外,我只是爱国。”在接受中国记者的采访时,他自称是一个“存在主义者”,说:“尊重人的自由、尊重人的个性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不喜欢战争时的日本。”但在自传《国家的幻影》里他又写道:“我认为自我牺牲是一个男人最大的美德,如果没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就没有男人的魅力。”2005年,石原身兼执行制片人与编剧两大角色,与东映公司合作拍摄影片《吾为君亡》,称颂为国牺牲的“神风敢死队”精神。这一切都矛盾丛生。

中石化职称论文范文3

关键词:就业热门;专业嫁接;课程整合;电子课程;整体就业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一种能力型和就业型教育,就是俗称的“专才教育”[1]。这种专才教育对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也具一定的操作性。但在当今社会更开放、发展更迅速的情形下,这种目标定位呈现出了极大的局限性。首先,从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看,这种目标下培养出的“专才”极有可能面临就业难和转岗难的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是通过市场调节的合理配置实现的,竞争就业和双向选择是人才市场的基本法则。一个知识面狭窄、技能单一的人,即使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但因缺乏专业间的横向渗透和伸张,在竞争中也难以占据有利位置[2]。其次,知识经济日渐凸显,高科技促使传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发生重大变革。技术含量日益提升,产业岗位轮换频繁。越来越快的岗位变动和职业流动,需要从业者对不同岗位有更强的适应性,进而需要教育不仅要有结构性的嫁接,更应有功能的整合。如果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多样多变的社会需求面前无动于衷或束手无策,那么高等职业教育本身的生存发展空间就会渐显萎缩[3]。

一、专业嫁接的思路

(一)专业嫁接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近几年来,随着石化行业的振兴,以及机构重组、人员调整的结果,各大石化单位急需补充大量人员,尤其是成本低、能力强的高职高专类院校毕业的高技能人才[4]。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的特色专业是已有57年历史的石油化工专业,近几年来,该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且就业的质量非常高,学生应该在校学习三年,一般情况下,在两学年还未结束时,几乎一半的学生已经签订了就业单位。就业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导向,学院内一些非石化类专业纷纷与石化专业进行不同程度的复合嫁接,比如人文社会科学系和计算机应用科学系,专业嫁接为这些专业学生的就业确实找到了新的出路。使学生既掌握了共同的专业理论,又能在这些专业理论基础上把已形成的能力在相应的石化类职业岗位范围内发生转移,达到上岗无须过渡,转岗不必培训之目的。即专业嫁接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提高学生就业质量[5]。

(二)嫁接课程基本包括被嫁接专业的必备知识体系

专业嫁接的效果应该达到嫁接专业(比如文科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被嫁接专业(如石化专业)学生应有的必备知识体系,而嫁接专业又有其自身专业的要求,如何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高质地实现专业嫁接,必须要对嫁接专业的课程进行较大规模的整合,嫁接课程基本包括被嫁接专业的基础、必须、实用、够用的理论实践知识。为了将文科类专业与石化专业进行嫁接,开设的嫁接课程有《实用化学基础》、《石油化工设备》、《石化专业认识实习》。理科类非石化专业与石化专业的嫁接时开设的嫁接课程有《石油化工工艺基础》、《化工技能取证》。

高职教育提倡理论教学“课件化”、实践教学“现场化”,尤其在专业嫁接过程中,为提高效率并保证嫁接的目的,更应该做到这点。我们已经为《实用化学基础》、《石油化工工艺基础》开发了适宜的电子课件,根据编写的《石化中试装置实训教程》校内讲义在学院的中试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两周的现场化教学实习,完全达到了上述要求。

二、文科专业适宜的嫁接课程

开设嫁接的专业课程时,必须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差别,必须将嫁接的课程以恰当的形式组织,以达到扩大知识面而又能够有效克服因专业性过强导致的生僻难懂,确实使非石化专业的学生通过课程的嫁接掌握石化类专业的基础知识,实现学生“以一技之长为主,兼顾多种能力”的“通才”教育目标[6]。

(一)化学课程整合

人文系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学的化学知识非常有限,文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往往不感兴趣或学习时不得要领,《实用化学基础》电子课件涵盖了高中阶段化学中的所有重要知识点,并且对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部分进行了扩展,既是对三年高中化学的浓缩与简化,又能承接部分石化系学生所学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俗称四大化学)基础知识。这门综合性的课程开设一学期,40课时。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40课时内还要理解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如果两个专业在地理位置上相距太远,比如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文系、石化系分别位于东、西两个校区,学生做一次实验非常不方便,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我们开发了一套适合文科专业的《实用化学基础》电子课件,该课件有445MB,刻成一张光盘,《实用化学基础》共分九章,每章包含有:

powerpoint演示文稿。演示讲课的提纲、重要知识点、例题、习题,并将与课程有关的动画、视频进行了相应链接;

flas。模拟有机物分子构型、有机反应历程、模拟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活泼、易懂,可以节约用于实验的财力、人力、时间的投入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视频。课件中有40余个精心收集、制作的视频文件,比如乙醇的生产过程、有机物的性质、石油的用途等电视片、真实录像将教学与生产过程紧密相连,除了该光盘中所含的视频,我们还有另外两张有机化学操作、无机化学实验、玻璃仪器的洗涤等教学录像改制的光盘;

图片。几百幅图片展示了环境污染、化学污染造成的可怕疾病,展示了工业生产的相关图片;展示了高分子、高科技材料,有利于建立起直观的印象,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拉近;

例题、习题。每章都有与之配套的例题、习题,制作成word文档。已经链接到powerpoint演示文稿,独立放置可以更方便查找。

(二)工艺课程整合

文科类专业在学习一定的化学知识后,更重要的是理解并掌握一些石化产品、石化工艺、石化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工艺设备的基础知识,比如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商企业管理(石化物流管理)、市场开发与营销(石化产品)、

应用英语(石化方向)三个专业,就开设了一门《石油化工设备》的课程,主要讲解一些石油产品、石化原料、化工单元操作及设备等知识,主要是石化专业一些应知的知识点,30课时左右就能够对石化行业有基本的了解。

(三)实践课程整合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石化系有着雄厚的实践教学条件,实践课时比例超过了理论课时,对于嫁接石化专业的文科专业,我们专门划出一周的时间为其安排一门《石化专业认识实习》,主要内容包括:

观看安全教育录像,对石化企业生产特点、事故预防等有了直观、感性认识;

参观石化中试装置,加深理解所学的工艺知识,亲眼看到石油化工生产中的设备、装置,现场认识管线、仪表、阀门等,能够在现场摸清工艺流程;

进入化学实验室亲手做1~2个实验,认识大量现代化分析仪器、小型设备。

三、理科专业适宜的嫁接课程

(一)工艺课程整合

理科专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有比较扎实的化学基础,在学习石化类课程时就应该扩展课程,并且适当加深深度,我们针对学院内的理科非石化专业编写了《石油化工工艺基础》教材,内容涵盖石化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化工原理》、《石油加工工艺学》、《石油化工工艺学》和《高分子化学》,按照石化类专业教学计划,以上前三门课程每门需要讲授两学期,《高分子化学》讲一学期。对于非石化类的理科专业,在进行专业嫁接时,不可能按石化类专业的教学课时进行,这样就必须在教学的内容上提炼出每门课程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知识,除了在教材的编写上下功夫,开发与之匹配的电子课程也是十分必要的,《化工原理》部分的单元过程和设备,需要通过模型、照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现,常规教学中还需要实验、仿真、实训,在不足20课时情况下,大致将《化工原理》主要的精髓学完,必须借助于多媒体的电子课件,在《石油化工工艺基础》课件中,收集了有关泵、换热器、精馏塔、吸收塔等大量的动画、视频、照片,用于教学的效果非常突出。《石油加工工艺学》、《石油化工工艺学》要讲解很多装置的工艺流程,常规教学利用布质或纸质挂图,在《石油化工工艺基础》课件中,流程以动画或图片实现,教和学的过程变得轻松,教和学的内容也得到极大的扩充。

(二)职业技能取证

非石化类理科专业,比如我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过程控制)专门开设了《化工总控工技能取证》课程,课程标准与石化专业学生一样,参加统一的取证培训和考试,通过2周(60学时)的强化训练,让其掌握化工总控工中级工应知应会的理论实践知识,通过理论考试和上机仿真操作。

四、专业嫁接的效果

(一)嫁接课程教学效果

《实用化学基础》电子课程于2004年秋季用于教学,连续使用了7年,在教学过程中经多位老师的不断补充、完善,教学效果与常规手段相比,大大提高了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中丰富的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运用网络查找资料,写出有价值的小论文,并且在化学专题演讲中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这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是难以达到的。

《石油化工工艺基础》课件于2005年秋季用于教学,多个教师在开设该门课程的10余个班内试用,从老师的反馈和课堂上同学的反应来看,采用电子课件授课与常规的教学相比,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讲课的容量得到极大的扩充,而没有给学生带来负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许多石化专业的知识,使学生既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就业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真正达到了专业嫁接的目的。

(二)嫁接专业就业效果

根据本校招生就业办公网显示的石化专业以及嫁接石化类课程专业的就业情况,可以看出嫁接石化类课程的理科专业有油气储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过程控制),文科专业有市场开发与营销(油料储运)、市场开发与营销(石化产品)、工商企业管理(石化物流管理)、应用英语(石化方向),越来越多的专业开始与学院的特色专业进行嫁接,且嫁接的程度越来越大。这些专业尤其是文科类专业,在嫁接石化类课程前,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嫁接后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祝士明.高职教育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D].天津大

学,2006.

[2] 裴建平.有关高职课程设置问题的几点看法[J].职业技

术教育(教学版),2006,27(2):26-27.

[3] 李晓.浅议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J].南方论刊,2009,

(10):95-97.

[4] 荣志远.区域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D].兰州大学,2007.

[5] 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

大学,2004.

中石化职称论文范文4

冀文林、余刚二人,与此前2013年6月落马的原四川省副省长郭永祥、2013年8月落马的原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李华林,2014年1月落马的原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沈定成,曾在不同阶段担任过同一位前政治局常委的秘书,谈红亦曾担任该前政治局常委的警卫秘书。

前后相隔一年,这六位曾同侍一位“老板”、并先后都擢升至副部或正局级高位的首长秘书,共同演绎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

秘书接班表

1988年,原石油部改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直属国务院领导。当年12月,西南石油学院(现西南石油大学)物探系毕业的25岁干部李华林,从中石油开发生产局调到办公厅秘书处,担任一位副总经理的专职秘书。一直到1992年3月,李华林被派往中石油休斯顿办事处任副主任,接替秘书位置的,是李华林的同年级校友沈定成。

休斯顿是美国得克萨斯州第一大城,全美第四大城市,美国石油工业和石化工业的中心,世界六大超级石油企业中有五家将总部或生产研发基地设在这里。曾有媒体称,李华林1992年3月被公派至休斯顿任职,是为照顾该位副总经理的长子,20岁出头的周滨。但据财新记者调查,周滨是1993年夏天到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攻读石油专业研究生,两人并不在同一座城市,且从时间上交集并不长,1993年李华林即赴任中石油加拿大公司总经理。李华林最多为其处理过前期一些入学事务。

1998年,周滨之父告别31年的石油生涯,受命组建国土资源部,他将沈定成留在中石油,安排到专责油品进出口贸易的中国联合石油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但其并非孤身一人从中石油来到国土资源部。1998年7月,他将中石油研究室副主任、自己的“大秘书”郭永祥调到国土资源部任办公厅主任。

在中国的官场上,一般省部级以上官员会配备两名秘书。一位局级秘书协助领导处理分管各厅局工作,挂副秘书长或办公厅副主任的职务,俗称大秘书;另一位处级秘书,专责领导日常工作安排和文件材料整理等工作,挂办公厅处级秘书职务,俗称小秘书或专职秘书。

1998年8月,原地矿部部长办公室副主任冀文林成为周滨父亲新的专职秘书。冀文林出身内蒙农村,成绩优异,但因家贫报考了武汉地质学院物探系勘查地球物理专业学习,生于江苏贫寒农家、在北京石油学院(现中国石油大学)时学同一专业的周父想必与其颇有共同语言,他从此将冀带在身边:2000年到四川,2003年到公安部,并在2005年9月冀文林担任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期间解决了正局级。一直到首长升任政治局常委,冀文林才于2008年返回国土资源部任办公厅主任。

余刚和谈红是“秘书六人组”里的小字辈,也是公开资料最少的两位。余刚现年42岁,江西省景德镇人,有说法毕业于清华大学,另一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余刚毕业分配至国务院办公厅,曾在秘书三局任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秘书三局主要负责办理教科文卫、政法民政等社会事业的文电、会务、督查,以及联系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军队等方面的工作。2001年-2002年,余刚曾到广东江门的县级市鹤山市挂职出任副市长,现在网络上还能检索到他挂职期间参加市果树科技示范基地挂牌和到广州图书馆调研的消息。

2002年11月,中国十六大召开,周滨父亲进入政治局,翌年3月就任新一届中央政府的国务委员,余刚接过冀文林的专职秘书一职。

李华林沈定成咬定中石油

六位秘书中,最早的两位,李华林和沈定成,一直留在中石油内发展。52岁的李华林1983年加入中石油,1988年12月-1992年3月,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办公厅担任周父秘书;之后赴北美休斯顿和加拿大,1995年5月起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勘探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兼中油国际加拿大公司总经理,成为副局级干部。1999年9月,又赴中亚担任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兼中油国际(哈萨克斯坦)公司总经理。2001年1月,李华林回国,担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香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年底兼任深圳石油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2006年7月,任中石油香港副董事长、总经理。自2007年起,李华林任上市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下称中国石油)副总裁,此后兼任中国石油董事会秘书、昆仑能源董事会主席。

“可能是秘书出身的缘故,李华林更像官员,比较官僚,不像管理企业的。”一名与李华林打过交道的香港资本市场人士评论说,“李并不是思维开阔的一个人。”

但李华林在中石油内部官运亨通。2013年7月29日,中石油官方网站公告,根据国资委党委关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领导人员的任免文件,任命时年51岁的李华林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相隔不到一个月时间,8月27日,国资委纪委监察局披露,李华林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

中石化职称论文范文5

在中国医学史上,许多杰出的医药家继承创新,阐发岐黄医理,以真知灼见、奇方异术而为病家们所称道。名医的别称也五花八门,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以官职而称宋代的范仲淹曾说:“不得为良相,乃为良医。”这是因为良相良医治国救人,都担负着让国泰民安的使命,可谓殊途同归。在中医杏林人物谱中,以官职而称的医家多见于史书传记的记载。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西汉名医淳于意以创写“诊籍”(即中医冰治)而名传青史,因其曾做过齐国主管粮仓的“太仓长”,世人遂以“仓公”称之。唐代医家王冰勤于对中医古典医籍的研究,曾用12年的时间补充整理注释了《素问》24卷,使这一医学经典巨著以较全的版本流传至今。王冰在唐肃宗宝应年间曾任过太仆令,“掌邦国厩牧,车舆之政令”,故时人称之为“王太仆”。宋代医学家许叔微是中医伤寒学派的代表医家,他幼时父母双亡,长而发奋攻读医学,遂精于医,著有《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等书。因他曾为集贤院的学士,故有“许学士”的别称。因编著《南阳活人书》而声名遐迩的医家朱肱在宋徽宗时曾被授以“奉议郎医学博士”,故病家又尊称他为“朱奉议”。

以地名而称中医文化包涵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学术背景。医学流派如河间学派、易水学派等都是以地名冠称的,洋溢着浓郁的地域学术流派色彩。汉代医家张仲景以《伤寒杂病论》被载入史册,因其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故医史文献中以“张长沙”呼之。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刘完素因阐发火热病而成为河间学派的开山,其弟子门人有穆子昭、荆山浮屠等,再传和私淑者众,杏林中称之为“刘河间”,为医学史上所称的“河间学派”的代表。元代医学家朱震亨是中医养阴学派的鼻祖,他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术观点,善用滋阴降火法,创制“大补阴丸”等名方。因他世居浙江义乌的丹溪,所以学者们便尊称他为“朱丹溪”或“丹溪翁”。明代医家汪机以医术名噪乡里,因他祖居安徽祁门的石山,故人称其为“汪石山”。和文学史上的“公安派”、“浙西词派”相同,中医学史上的“吴中学派”、“新安医学”等都是以地域为标志的“人才团”,传承了某一学科的理论和学术经验。以叶天士、薛雪为代表的温病学派创立了中医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其弟子如顾景星、吴瑭、章楠、王氏雄等皆为清代名医。明清两代,新安郡(今安徽歙县、祁门、黄山一带)涌现出了一大批中医名家,如汪机、孙一奎、吴昆、陈嘉谟、“张一帖”、吴澄等,形成了群星璀璨的“新安医学”。据统计,新安医学的家族链有250多条,被载入史志的名医有250余位。著名的“胡庆余堂”也是新安医学中儒贾合一的名医名药的典范。

以药名而称中药中的刘寄奴、使君子、何首乌等均为人名,有着传奇色彩的掌故俚说。在历代医家中,亦有以药名而称的先例。河间学派以治火热证、善用寒凉药而著名。刘完素的弟子中就有一位以重用大黄为名的“穆大黄”,真可谓望“名”而知义,本学派攻下峻猛的用药风格尽在其名字中。明代医家张景岳常用温补法,善用中药熟地,他所创制的“新方八阵”中补阵共29方,其中用熟地的方剂就多达22个,故时人称其为“张熟地”,可谓名副其实。清代著名的汇通学派的医家张锡纯衷中参西,曾试图用现在药理探讨中药石膏生用和煅用的不同机制,所开方剂中重用石膏,医林呼之为“张石膏”。民国初年的北京著名的中医陆仲安善用中药黄芪治疗疑难病症,故当时病家多尊称其为“陆黄芪”。

以医术而称在中医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医家发皇古义,自成一家,从理论和实践上独辟蹊径,各有建树,后人常以他们在某个学科的成就而尊称他们。如汉代医家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华佗被称为“外科圣手”,唐代的孙思邈享有“药王”之美誉。清代医家吴尚先倡导中医的内病外治法,被尊称为“外治之宗”。亦有以医家独体的诊法为称的,如元代医家李玉善于针灸之术,故被称为“神针李玉”。

中石化职称论文范文6

【导语】黄石专升本考试是大学专科(高职高专)学生进入本科学习的选拔考试的简称,是中国教育体制大专层次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的考试制度。

黄石成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专升本有两大类型:

第一类是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专升本),选拔各省当年应届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入学)的专科毕业生。

第二类是成人教育大类专升本。四种途径,包括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业余,函授)、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专升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升本。

统招专升本,即在正规大学里面的全日制学习的专升本。全称为"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统一考试",正式文件中一般称为普通高校专升本,简称普通专升本,也称"统招专升本","普高专升本","全日制专升本","3+2专升本",个别省份如河北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接本,江苏省称之普通高校专转本,广东省称之普通高校专插本,其余省份皆称之为普通高校专升本。

中石化职称论文范文7

英文名称:Journal of Maoming University

主管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主办单位:茂名学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广东省茂名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6590

国内刊号:44-1526/Z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中石化职称论文范文8

新课标下,高中教育不再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而是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新课标也对高中美术鉴赏课做出了重要的改革,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思维。在此要求下,老师只有善于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及美术大家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使得学生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鉴赏思维能力。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关于培养学生美术鉴赏思维的教学方法。 

一、了解过程,引导创新 

老师引导学生鉴赏一幅美术作品不仅仅是欣赏它的外在画面,而是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创作这幅作品时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在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作品进行在创新,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美术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蒙娜丽莎》这部经典作品时,我先为学生讲解了这幅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这部伟大作品的作者——达·芬奇。我为学生们讲到《蒙娜丽莎》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非常强调尊重人的情感以及对人的力量的赞美,反对宗教以某种方式束缚人的精神和思想情感。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家之一就是达·芬奇,他在创作《蒙娜丽莎》这幅在作品时可谓是精益求精,从人物的坐姿到人物的一颦一笑都精雕细琢,达·芬奇也巧妙地利用他的烟雾状笔法画出了这幅经典作品,让人对蒙娜丽莎耐人寻味、难以捉摸的微笑产生无限遐想。但是杜尚在这幅堪称经典的作品上为蒙娜丽莎画上了两撇胡子,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在此之后就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杜尚也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的鼻祖。就这样,我告诉学生们我们鉴赏作品不仅仅是欣赏它的美,还要在欣赏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在创作,此后学生们也想出了使时装模特、老师与《蒙娜丽莎》进行结合。 

二、尊重个性,自圆其说 

现代的新式教育不单单是学生接受知识,老师输送知识的过程,而更加强调的是让学生独立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对于美术鉴赏这门比较特殊的课程,老师更应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于作品的想法,并且老师在鼓励学生积极探讨作品时,也要指导学生有理有据地阐述观点,自圆其说。 

例如在鉴赏《场景Ⅱ》时,我先告诉学生们现代主义不再以写实为基础,而是将客观的事物用主观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表现作者的思想以及情感。抽象派是其中一个重要流派,我们鉴赏的这幅是冷抽象主义代表作家蒙德里安的经典作品之一。在介绍完外国现代主义的特征之后我就讓学生观察作品并就其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中一位学生回答到:“老师,我认为蒙德里安的这幅作品表现的并不是那么完美。”于是我就问他:“那你觉得这幅作品哪方面表现得不是特别好呢?”于是该学生回答:“虽然抽象主义的特点之一是不用客观的形象来变现作者的内心情感,但是蒙德里安的这幅作品仅仅用简单的格子和色彩来表现他的思想,对于那些不懂得抽象艺术的人来说很难欣赏这种艺术的美,更不用说走进作者的内心了。”听完学生的叙述后,我点评到:“同学的评论有理有据,确实有许多人认为抽象艺术就是乱涂鸦,但是作者蒙德里安把绘画语言限制在垂直线和水平线,三原色和黑白灰系列,在创作时对每一种色彩的选择以及线条的勾勒都是经过思考和精心组织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当时的背景来了解作品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样只要你们有自己的理由,我也会尊重你们对作品的看法。” 

老师通过美术鉴赏课,让学生赏析各种名作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欣赏作品的美,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表达出对作品的真实思想。 

三、作品对比,发现差异 

美术课堂鉴赏美术作品时,有时必然会将作品放到一起进行对比,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们比较出作品的优劣,而是让学生在进行作品对比的过程中寻找其中的差异,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特点,最终提升美术鉴赏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宗教雕塑时,我让学生们欣赏了云冈石窟释迦佛像、龙门石窟卢舍那佛像和麦积山石窟佛像,然后请他们仔细观察这三尊佛像的外在特点有何不同。一位学生回答:“卢舍那佛面部形象与早期的云冈石窟佛像相比,明显中国化了,看上去更加恬静、祥和,给我的感觉更加睿智、博大、庄严、高贵。”我说这位学生回答得非常好,佛教传入后,为了在中国立足,佛教从内容到艺术形象都开始了一个不断汉化的过程。卢舍那佛所体现的气度也正是盛唐时代精神的写照,它超越了宗教的局限,在成千上万件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后来有学生补充道:“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佛像都比较健壮、丰硕,而麦积山石窟的佛像则瘦了些。”接着又有学生发现了服饰的差异,说:“麦积山石窟的佛像,衣纹褶皱像层层叠加的荷叶花瓣,更好看,而之前的佛像衣纹有点像面条,稍显逊色。”我肯定并赞赏了这几位同学细致的观察力,早期的佛像承袭印度经由凉州地区传播而来的模式——健硕的体态、紧贴的袈裟。后来受南朝士大夫秀骨清相审美观的影响,外貌则变得清瘦、俊逸,衣纹褶皱也由泥条式变为更富于装饰性的阶梯叠加式,世俗的审美改变了异域的造像面貌。通过对这几尊佛像的对比,学生们不仅发现了它们的外在差异,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些内在的不同。 

中石化职称论文范文9

本人深刻认识到,学习问题、关系到自身的进步,关系到党的事业。因此,多年来,尽管工作繁忙,但我总是持之以恒,不断求索。

一是坚持政治学习,将提高理论学习与政治素养相结合。我系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养成了做读书笔记和写心得体会的习惯,还认真学习时事政治,积极参加局机关党组开展的各项学教活动以及市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等学习活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判断形势的能力和社会公共管理水平。

二是刻苦钻研业务,将提高服务水平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对于一名人事人才部门的业务型干部来说,必须具备精通业务和科学管理并重的能力,在系统地学习了武汉大学公共管理核心课程和相关法律知识以及市场经济基础知识上,我又认真学习了中央、省、市有关职称改革工作的政策文件,系统学习了我国职称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情况,不断学习和借鉴外地省、市职称改革经验,深刻把握职称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并且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业务知识与科学管理紧密结合,撰写了《关于职称评价社会化改革问题》等多篇调研文章,有力地促进了我市职称研究工作。

二、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全市职称改革工作新局面

进入人事局以来,本人经历了几次重大的人事制度改革,每一次变革都带来制度的更严格全面,工作的更繁重重要,本人总是以真诚的心团结同志,以勤奋的心敬畏事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上为领导分忧、献策,下为基层解愁、服务,尤其是近三年来,在职称政策制定、机制完善、聘任制度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认真制定职称政策,全面推进全市职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