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影像设备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4-18 17:42:58

影像设备论文

影像设备论文范文1

[关键词] 仿真;数字化;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 G423.0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b)-122-03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digital simulation system in medical imaging teaching

LIANG Minghui, WANG Xiaodong, XIA Liding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ilongjiang Province,Qiqihar 1610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dvantages of experimental platform of digital in the medical imaging teaching. Methods: The authors maked the four network technologies as major carriers and the main tool [P2P network video 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work (CSCW), web service-based virtual display technology, standards-based DICOM 3.0 image transferring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to change the case film into digital format. Courseware of medical imaging theory and self-made multimedia experimental courseware were stored on the servers, a digital platform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was created. Results: The author created the imaging database including simulation experiment operations, case retrieval and browsing, experimental report, teachers' examinations and other functions, and used the IE browser client access to relevant information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clusion: The authors consider we should reform practice model of imaging, mobilize the students to enhance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The system bear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as easy to operate, intuitive, interactive, safe and reliable. To fully use modern medical imaging network platform for teaching practical lessons can improve their practice efficiency.

[Key words] Simulation; Digital; Medical imag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ching platform

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在21世纪发展迅速,医学影像学已成为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离不开医学影像对疾病进行诊断。医学影像学拥有的理论体系是信息科学、物理学、医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的学科。PACS系统的出现将医学影像学带入了数字化影像时代,把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将医学影像技术以数字仿真形式传授给学生,将是未来主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改革方向。

医学影像学中影像技术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核心是为临床提供含有最大信息量的图像,协助临床医生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1],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是学生掌握不同的影像技术的坚强后盾,为他们日后充分自如地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临床工作服务打下基础[2]。实验教学作为实践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不仅能够理解巩固理论教学内容和增加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而且能够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影像设备工程技术、影像成像原理、先进设备和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影像医学生从理论学习走向临床实践的一个过渡阶段。以计算机网络为实验环境,将X线原理实习课、CT原理实习课、MR原理实习课,大量、系统的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病例实现影像医学资源共享。采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网络形式,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设计实验,创造个性化学习的环境。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校园网主干为万兆,连接桌面信息点全部为百兆。全网采用的是锐捷产品,服务器近40台,采用2台8610交换机做核心设备,3台7606和2台57系列交换机作为汇聚设备,出口路由采用的是锐捷的NPE50-40可以提供≥200万并发NAT会话数量,2台1600防火墙分别放在出口和服务器群前面,保证了网络的安全。采用3台IDS设备很好的保证了对异常流量的监控,全网的GSN安全解决方式保证了用户网络的安全。客户机为30想台式计算机(CPU Intel Pentium4 516 主频2.93 GHz、二级缓存1 MB、800 MHz前端总线、内存256 MB、80 GB SATA硬盘、17英寸液晶显示器);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 XP。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2 方法

1.2.1 建立医学影像资源库

笔者主要通过附属医院和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共收集了200多种影像类别、300余病例、30 000余幅图像和医学物理学、医学影像物理学、医用电子学、影像设备学、物理学课程教学课件。在基础实践教学有X线原理实习课、CT原理实习课、MR原理实习课等。诊断实践教学有病例讨论课模块:神经系统病例讨论课,五官及颈部病例讨论课,呼吸系统病例讨论课,循环系统病例讨论课,消化系统病例讨论课,泌尿系统病例讨论课,生殖系统病例讨论课,骨、关节和软组织病例讨论课,乳腺、肾上腺及腹膜后肿瘤病例讨论课,介入放射学病例讨论课。教学互动形式活泼、操作方便。

1.2.2 实验系统网络技术

1.2.2.1 P2P网络视频流媒体技术通过直接信息交换,共享计算机资源和服务,对等计算机兼有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功能,各对等计算机之间通过直接互联实现信息、处理器、存储甚至高速缓存等资源的全面共享,无需依赖集中式服务器支持,消除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

1.2.2.2 计算机协同交互技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环境下,一个群体协同工作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它的目标是要设计支持各种各样的协同工作的应用系统。CSCW技术在中心实验教学中的成功应用,为在时空上分散的师生提供了一个“互视”和“同步”的协同工作仿真环境,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2.2.3 基于Web Service的虚拟展示技术Web Service 是将软件做成服务,遵从相应的标准,让不同的系统可以跨平台,彼此相互兼容,具有无缝通信和数据共享的能力。Web Service 技术通过结构化的XML文档,采用标准网络协议,能够方便快捷准确地传递信息、交换数据,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基于Web Service的虚拟展示技术在中心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字仿真医学影像知识,丰富的教学手段与内容。

1.2.2.4 基于DICOM 3.0标准的影像传输与处理技术DICOM 3.0是一个通用的标准,是允许医学图像在检查仪器、电脑和医院之间进行交换的一组规则,能满足高速传输图像、文字、表格、数据、动态图像以及声音的需要[3-5]。所有病例图像在其存储、传输以及显示的过程中都是完全遵循DICOM 3.0标准,可以达到完美的无失真效果,并能在客户端实现对图像进行自如的数字化操作。

2 结果

2.1 数字化实验系统平台组件

系统组件包括2个服务器房,多媒体电子阅片室(共30台计算机)。软件系统部署在服务器上,具备图像上传、图像管理、图像检索与浏览、实验报告提交、教师批阅等功能。实验课程以及与实验课程相关的《医学影像学》网络课件、医学影像学教学网站、医学影像网络教学资源库、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均以数字信息的形式在网上。实验教学图像资源按设备分X线、CT、MRI、核医学、超声5个大类,各大类按人体系统分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生殖、骨关节、中枢神经、五官、内分泌9个部分;数据库内录入了3万多图像及文本资料。客户端通过IE浏览器访问服务器,实行内网完全开放、外网授权开放的管理办法,方便学生上网实验,该系统还具备其他多媒体教学系统、资源库的共同优点[6]。

2.2 数字化实验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

2.2.1 基础实验教学

学生在数字化实验系统教学平台进行基础实验时,操作简便,会使用计算机就会使用本系统,实现了培养动手能力,学习实验技能,深化物理知识的目的,实验中待测的物理量可以随机产生,以适应同时实验的不同学生和同一学生的不同次操作,见图1。对实验误差也进行了模拟,以评价实验质量的优劣,见图2。

图1 仿真实验仪器连接操作

2.2.2 临床实践教学

系统平台临床实践部分由12个模块组成,涵盖了医学影像的各个范畴,收集了300余病例、30 000余幅图像里都是经过精选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病例,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罕少见病及误诊病例亦属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文查找功能,分类索引功能和标题分类进行内容检索,见图3。以同病异影,异病同影,同病不同的检查手段,各自的影像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加以描述比较,以图为主,描述为辅,以求达到图文并茂,简捷明了。在网上不但可自主实验,还可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合作实验,如多名学生可远程共同完成某个病例的报告书写,而且学生与学生同时还可有老师参与的情况下开展一些探索性的实验,如总结某个病种的发病规律及影像学特点,见图4。

3 讨论

为实现教育部提倡的“自主型学习、创新型学习”宗旨,利用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进行医学影像学教学也成为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的一种新的趋势[3,6]。笔者确立了“以医工结合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实验教学平台,将医学影像知识以数字仿真的形式传给学生”的教学改革新思路。通过计算机把实验设备、教学内容、教师指导和学生的操作有机地融合为一体,通过对实验环境的模拟,加强学生对实验的物理思想和方法、仪器的结构及原理的理解,并加强对仪器功能和使用方法的训练,培养设计思考能力和比较判断能力,可以达到实际实验难以实现的效果,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医学生有不同的实验方案与实验项目,同时学生还可在网上开展实验,实施个性化实验教学,对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和培养创新意识有积极的意义。该系统还具备其他多媒体教学系统、资源库的共同优点[7-8]。数字化实验系统充分发挥了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功能,数字化仿真实验系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将以前的学生跟着学校走的教学模式转换成学校跟着学生走的新模式,是将医学影像知识以数字化仿真的形式传给学生的教学改革新思路,通过这种形式,学生的影像知识得到了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昆成.PACS在临床及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5,2:1-4.

[2]唐艳隆.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7, 4(8):764-765.

[3]魏渝清,童娟,宋玲玲,等.利用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进行医学影像学教学[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2,27(4):367-369.

[4]吴政光,浩纯,欧景才,等.基于PACS的交互式CR影像教学系统的创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07,5(3):35-37.

[5]孙勇,夏晓玲,濮进敏,等.昆明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医学影像学局域网教学[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28(3B):43-45.

[6]刘红梅,吴凤林,李颖嘉,等.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中PACS的应用与优势[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1):189-190.

[7]黄祥国,徐芳.医学影像学教学科研图像资源库的构建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8):34-36.

[8]吴政光,浩纯,欧景才,等.基于PACS的交互式CR影像教学系统的创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07,5(3)35-37.

影像设备论文范文2

关键词:民办高校;医学影像;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008-02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随着经济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同样进入了快车道。医学影像检查又是现代化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所以对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其核心内容为课程体系的改革。

1.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旧课程体系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目前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普遍实行的是"2+1"培养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三年到医院顶岗实习。课程设置基本上是"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临床顶岗实习",机械地按顺序分段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中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按自身学科体系寻求自我完整,实践技能训练安排在专业课学习之后。旧课程体系设置如图1所示。学生在这种课程体系下机械的学习各门课程,课程内容安排多,学制三年,时间少,无法将知识融会贯通,缺乏灵活运用。以山东协和学院为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如下: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英语基础医学概论影像设备学

体育临床医学概论影像检查技术

信息技术电工学影像诊断学

德育教育医用物理

军事教育医学影像成像原理顶岗实习

社会实践放射物理与防护

图1 旧课程体系

1.2 缺乏实验、实训、实践资源。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医学影像设备也进入了快车道。医学影像专业起步晚,很多医学院校的影像教学实践体系不完善。多数民办医学院校甚至没有医学影像专业实验室。民办院校的影像教学实践器材和教学软件系统更是稀少,跟不上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速度,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为适应现代影像教学需要,必须构建医学影像专业实验室,为社会培养大量应用型影像人才,促进医学影像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2.制约改革的因素

2.1 资金是限制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高校办学耗资巨大,想办好、发展好,必须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财政性资金是我国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约占整个高校资金来源的50%,而国家对民办高校的资金投入非常有限,主要靠学费。所以资金是限制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

2.2 师资不够合理。首先民办高校师资数量相对不足。民办高校劳动强度大,师资相对少,造成教师超负荷工作,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其次民办高校师资质量相对不高。民办高校教师普遍学历、职称层次偏低,缺乏专业学科带头人。再次民办高校的师资结构不够合理。民办高校师资最主要的来源是退休返聘的老专家老教授和新毕业的研究生,中坚力量相对薄弱。最后民办高校师资稳定性差。民办高校教师一般采取专兼职结合的模式。兼职教师相对责任心不够,流动性大,随意性大,无法保证教学的质量。专职教师福利待遇相对较差,劳动量较大,民办高校成为进入事业单位或者其他单位的跳板。

3.立足实际,促进专业改革和建设

3.1 构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抓手的新的课程体系。本着"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两个点"(学习效果好一点,实践动手能力强一点)和教学内容合理化、教学手段创新化、教学效果理想化"三化"原则,调整优化课程设置,打破学科界限,以人体系统为单元组建新的授课体系。另外以"岗位目标"为导向,实训室医院为载体,增加了大量实训、实践的新内容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根据岗位需求,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主要面向大、中、小型医院影像科或者放疗科,从事影像技术工作或者放疗工作;一部分影像人才进入基层医疗单位成为技术、诊断工作都从事的多面手;还有一部分影像人才流向医疗企业,从事影像设备的维护、维修和销售等工作。以岗位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抓手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新课程体系

3.2 结合民办高校特点,建设可行的实验、实训、实践教学资源。实验室的建设需要进行硬件的构建、软件的开发和软环境的创设。民办高校资金来源单一且不足,是限制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鉴于民办高校资金缺乏的特点,医学影像专业实验室的建设需要另辟蹊径,让医院与企业共同参与进来。软件建设和软环境的创设离不开全校各学院间的共同努力。

3.2.1 多渠道硬件建设

首先,以校医院为载体促进硬件平台的构建。民办高校可以依托校医院,购置设备,通过加大校医院的投入,提高产出比。加强校医院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能为师生和社会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提高校医院的利用率,有利于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

其次,实行校企合作引进医学影像设备。民办高校的医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毕业后又将是各地医院的生力军。实验室可以与大的影像设备仪器公司合作办学,搭建医疗设备展示平台,将部分设备在医学影像实验室内展览和开展使用培训活动,学生学到了实践知识,影像设备仪器公司宣传了产品,实现学校和公司的双赢。

第三,合理利用旧设备。一些大型医院在引进新设备后,往往更替下旧的设备,这些设备虽然陈旧,但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低价收购旧设备,在实验室合理利用,既能节约实验室建设经费,又能发挥实践教学作用。

3.2.2 自主软件建设。花费数百万资金购买计算机数字X线检查设备(CR、DR)、CT、磁共振(MRI)设备等满足教学实验实训显然不现实,从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利用民办高校多学科的资源优势,在同时拥有计算机学院和医学院的民办高校开发医学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和 建立虚拟影像实验实训中心。既解决了学生实验实训的需求,价格又低廉,还避免了辐射污染,学生还可以不限次数,不限时间,不限场地随时网上互动学习。实现模拟仿真与实践实训的有效结合。

3.2.3 实验室软环境建设。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强化实验室的设备、技术和人员管理。同时培训实验室人员,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有实践经验的医学影像师资队伍,构建医学影像实验室的软环境。

4.总结

以"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两个点"(学习效果好一点,实践动手能力强一点)和教学内容合理化、教学手段创新化、教学效果理想化"三化"原则,优化影像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实训、实践资源,有利于民办高校健康发展,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民办高校培养的影像专业人才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慧丽,钱春野,张益兰.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五模块"课程体系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3,08:139-141.

[2] 汪百真,俞曼华,张俊祥,曹明娜.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07:919-921.

影像设备论文范文3

我军陆海空飞行员及水面和水下舰艇特勤人员每年都要定期疗养,而且大体检健康鉴定工作在疗养院完成,其中胸部X线检查是必检项目。随着X线设备的发展和技术更新,胸透已从过去的暗室走向明室,提高了体检质量,减少了疗养员X射线辐射剂量。然而随着数字摄影机在疗养院的配备,我们尝试将DR用于胸部体检,从多方面分析DR在体检中的优越性,并建议广泛采用,以替代胸透体检,进一步提高放射科体检质量和保障水平,减少X射线对特勤疗养员辐射危害,改进放射科工作模式。

1 设备和方法

1.1 设备 IMIX 2000型直接数字摄影机:额定容量500 MA,150 kV,100 kHz高频高压发生器,400万像素CCD图像采集系统,自动曝光系统,控制计算机采用英文版WINDOWS XP操作系统。图像处理计算机:中文WINDOWS XP操作系统,EPACS图像处理和存储软件。激光相机:富士Drypix 4000型干式激光相机。

1.2 方法 对来我院疗养的陆军、海军和空军飞行员,海军水面和水下舰艇人员,根据疗养体检任务,由疗养科护士带队有序安排好体检人员,用DR设备进行胸部高千伏摄影和根据临床要求进行其他部位摄影检查。放射科医生通过图像显示屏观察图像,作出诊断和体检结论。

2 结论

将DR摄影用于体检,能准确快捷地完成特勤人员大体检任务,体检结果当时即能回复给疗养科室,体检质量显著提高,对特勤人员X射线防护效果明显。同时特勤疗养员的影像资料得到保存。

3 DR设备使用的优越性

DR设备是集成化程度很高的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装置,集X线发生系统和图像采集、处理及存储记录于一体,其后者大大提升了X线设备的性能,提高了图像质量,改变了传统体检和摄片的操作模式。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DR多采用高频X线发生器,最高kV为150 kV,带自动曝光系统,占用地面空间小,产生的射线是单能X线,线质较均一,射线穿透能力强,摄影条件易掌握,灵活性强,只要给定一个适当条件范围即可,胸部摄影常采用高千伏摄影技术,且防护性能优良。

2)数字图像的采集由计算机控制,图像成像快,整个成像过程只需几秒钟,大大缩短了检查时间,完全能满足大体检时的工作量和检查速度要求。

3)大大降低了特勤人员受线剂量,有利于特勤人员的身体健康。首先由于其照射野可调,整个胸部可一次成像完成,而胸透照射野受影像增强器和显示器尺寸限制,需把胸部分成若干个区域进行透视观察。因此DR摄影的射线利用率高,而且图像可以永久保存,以反复观察,特勤人员受线剂量显著减少;其次由于具备高千伏摄影技术的条件及高灵敏图像采集系统,故可采用高千伏摄影,胸部摄影剂量仅为传统屏片组合的1/3,甚至更低,这也降低了特勤人员受线剂量。

4)DR图像密度分辨率高,对比度好,图像清晰,显著提高对疾病诊断能力。由于DR设备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具备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例如可运用窗口技术,图像放大和对比度反转功能,提高心影纵隔后病变及小病变的显示和观察能力,从而提高体检结论正确性。

5)DR设备采集的数字图像和计算机有机结合,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为图像记录和存储及携带会诊提供了极大方便。特勤人员单位大多远离疗养院、医院,发现疾病后,特勤人员疗养期间的影像资料可采用U盘或CD-R等移动存储载体,带回部队或医院作为进一步检查治疗的依据,这样既保证了疗养院资料完整,又避免特勤人员到部队或医院做不必要的重复检查造成射线伤害,又可系统地观察病情变化。

6)DR设备的小型PACS系统把疗养院放射科影像资料管理带入计算机时代,提升了放射科整体管理水平。由于病人的一般资料和影像均可通过大容量可记录光盘保存,且一张光盘可记录很多人的资料,实现了影像资料的无胶片化保存管理,减少了胶片使用量,既降低了成本消耗,又节省了胶片储存空间,且保存的影像质量高,下次来院疗养时可随时调阅对照。

7)随着各医院疗养院网络化建设,DR产生的数字图像还可供网络传输,方便各科医生网上调阅及会诊,提高工作效率和体检质量。

影像设备论文范文4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12(b)-0103-04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生了重大转折,将高职教育明确定位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2]。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没有校企合作,就等于闭门造车[3]。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订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4]”。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中明确指出:“建立行业、企业和社区参与的职业院校治理结构[5]”。

1 医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员及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国内的一项有关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员现状调查显示,我国不同级别医院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员学历结构各不相同,二级及以上医院以专科层次学历为主,中专和本科层次学历次之,硕士层次学历极少;而一级医院以中专层次学历为主,专科层次学历较少。现在岗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员的学历以专科层次为主,占半数以上(达55.24%)[6]。不同级别的医院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需求各不相同,二、三级医院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倾向于高职高专层次毕业生,一级医院或私立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如体检中心)则倾向于动手能力强,用工成本低,性价比高的技术+诊断兼顾的复合型人才。

国内较多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不同程度存在诸如规格定位不准确、培养目标不明确等现状,制约了该专业的发展与提高[7]。国家对医学影像教育不同人才的培养有明确的要求,即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层次主要培养医学影像诊断医师,能出具医学影像诊断报告;高、中职层次则主要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人员,能从事医学影像技术操作但不能出具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在大多数三级医院普遍存在普通高校本科医学影像毕业生实际上兼任医学影像技术人员职责的现象,占据了医学影像技术员的岗位,从而导致很多高、中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无法进入本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二级及以下的基层医院由于人事编制的限制等原因,加上其实际需要技术+诊断兼顾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较难得到满足。根据目前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高、中职层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设置并不符合二级及以下的基层医院的用人要求,因而出现了基层医院一方面大量需求高、中职层次医学影像技术+诊断兼顾的复合型人才的用人缺口,另一方面高、中职层次该专业学生又不具备医学影像诊断资质而不能上岗的尴尬局面。

截至到2010年,我国内地26个省、市、自治区92所院校开设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其中医学类高职院校43所,综合职业技术院校13所,本科院校开办高职36所[6]。一项涉及内地38所学校研究显示[6],各学校的学制设置以三年制为主(高中起点),少数学校为五年制(初中起点)、三年与五年制合招;2008年在校生总数为10 972名,2010全国计划招生学校92所,计划招生8810名,招生规模和在校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教师共750名,其中专任教师431名,兼职教师175名,外聘教师42名,双师型205名(占27%),专职实训教师91名(占21%);生师比为14.71∶1,其中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为1∶25.59,“双师型”教师与学生比为1∶53.89;所有学校均开设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放射物理与防护、超声诊断技术学、影像设备安装与维修等专业核心课程;近半数学校对所使用的《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等高职高专教材满意或基本满意;拥有教学设备341台/套,其中超声仪154台,X线机103台,CR 11台,DR 7台,胃肠机30台,PACS 6套,CT11台,其他19台;实习单位对该专业实习生的满意度如动手能力和职业道德刚过半数,分别为52.63%和50.00%,实际操作能力满意度没有过半数,仅为44.74%。

我国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绝大部分采取的是“2+1模式”,即2年在校学习,1年医院实习[8]。人才培养普遍存在“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不高,实训教师人数明显不足,生师比不合理,实训专业设备不足、陈旧,不能充分保障实训开出率或实训质量,影响在校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职业道德训练和培养,专业教材尤其是校本教材建设滞后,专业设置没有地方特色,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不适应等问题[9]。主要原因是,近几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医学影像学已成为现代医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已经形成传统放射诊断、CT、MRI、超声、核医学、介入放射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各级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设备更新换代非常快,新技术层出不穷[10]。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经费投入、实训条件等很难跟上医院的步伐,加上医学影像检查设备价格昂贵,学校买不起,学校很难真正实现“零距离”教学,招生规模大,生师比失调,尤其是“双师型”教师与学生比,教师日常教学任务繁重,很少深入临床一线[11]。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专业“院校合作”人培养模式进行有效尝试的高职院校较少(仅湖北职业技术学院[12])。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理论上讲,与兄弟单位――省直医院开展“院校合作”应该切实可行。但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开展“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仍属于粗线条的,仅仅是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超声诊断学、放射治疗学、医学影像诊断学等核心专业课程聘请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省肿瘤医院、江西省胸科医院的临床技师、临床医生授课。理论和实践的比例是1∶1,一半实训课在校内实验室上,另一半在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完成。但省直医院向该专业免费赠送或低价售卖给了CT、B超等一批淘汰的医学影像检查设备,供日常教学使用。

2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创新性“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的能力是教学的关键[13]。高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育属于医学教育的范畴。现代医学教育强调培养岗位胜任力为主线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岗位胜任力是指一个人经过专业训练后胜任特定岗位所具有的综合品质。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有别于其他专业,笔者认为该专业创新性“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选择最合适的合作医院开展“院校合作”

最合适的合作医院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既要具备较大的影响力,齐全的医学影像设备的医院;又有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且医院的门诊住院人数不要太多。因此,不应该选择中心城市三级医院作为合作医院,尽管中心城市三级医院具备前两个条件,但完全不具备第三个条件。二甲医院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2.2 同签订合作协议

确定好了合作医院后,学校教务处和医院医务科成立合作办学机构,充分明确院校双方的目标、义务和责任,合作的形式、内容和效果,共同签订合作协议。

2.3 “院校合作”

在行业指导委员会即卫生职业教育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卫生教指委)指导下开展工作。由卫生教指委牵头,对该专业进行论证,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制订课程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和方向)。通过选拔和测评将学生分为三级和二级、一级医院两个专业方向,再根据专业方向岗位胜任力对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合理安排理论与实验实训的比例,对岗位进行逐层分解,建立不同的模块,制订不同专业方向课程标准,创建不同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两个专业方向的核心校本教材如《X线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超声诊断学》、《医学影像诊断学》和《医学影像设备学》等,且校本教材必须进一步突出不同专业方向岗位胜任力对职业技能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同要求,如三级和二级医院专业方向着重于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与使用,重点开发《影像设备保养与维护》等教材;一级医院专业方向着重于诊断,重点开发《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教材等[14]。真正做到“学校围着医院转,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

2.4 共同教学

将教学过程与临床工作有机对接。践行“做中学、学中做、做学一体”教学模式。基础知识课由学校教师完成,教学应本着够用的原则;核心专业课程由合作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技师、医师完成,专业课的教学应遵循实用、贴近临床的原则[15]。

2.5加强共同教学过程管理

加强共同教学的过程管理,努力提高合作医院技师、医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2.6加强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合作医院技师、医师定期在学校开展医学影像专业领域新技术、新知识专题讲座。学校教师参与合作医院临床实践的时间每年不少于一个半月,并确保其临床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7 建立一整套该专业人才培养评价制度

建立一整套该专业人才培养评价制度,主要是医院评价。学校通过一年一度的实习检查机会,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

3 问题与建议

要提高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就必须改革“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15]。但是,卫生类高职院校“院校合作”普遍存在剃头担子一头热的问题,学校非常积极主动,但医院相对消极被动。为了使“院校合作”在机构、经费和制度上得到充分保障并长效运行,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3.1 构建政府主导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专业的人才培养不仅仅是学校和医院的事情,政府应该真正参与其中。目前现状是政府的主导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制订的宏观政策居多,地方政府的具体配套政策较少[16]。地方政府应该出台具体的配套政策,充分协调职能部门(如卫生厅/局、教育厅/局)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

3.2 地方政府应该主导建立院校“双向兼职”制度

即学校领导干部在医院兼任领导职务,医院领导干部在学校兼任领导职务,这项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比较困难,但江西省萍乡市政府做到了。2009年,由萍乡市政府主导,萍乡市卫生局实施,萍乡市卫生学校与萍乡市人民医院、萍乡市中医院、萍乡市二医院等各大医院领导实行了“双向兼职”。学校聘请医院影像科室/中心的负责人担任学校系部(如医学影像系)副主任,医院聘请学校系部(如医学影像系)负责人担任医院影像科室/中心副主任。相当于前者,后者更具有可操作性。

3.3 积极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提供先进的医学影像仪器设备进行教学

三级医院在不影响正常医疗工作的前提下,积极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提供先进的医学影像仪器设备进行教学,将一些不用、少用、闲置或淘汰的医疗仪器设备用于教学,接受学生见习实习。学校应该严格按照职业教育法的规定,为医院提供一定的培训费用。

3.4 分专业方向的订单式的人才培养

分专业方向的订单式的人才培养理论上非常好,但具体操作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对学生的选拔和测评的难度较大,二是三级和二级医院方向由于拥有较多的教学资源,存在侵占其他学生的教学资源的情况,三是可能出现绝大部分学生都竞相涌入三级和二级方向现象。而三级、二级医院尤其是前者需求量有限且选人用人机制相对不灵活,且普通高校本科医学影像毕业生占据了本属于高职毕业生的岗位;一级医院方向需求量大,应该主方向,但一级医院普遍存在待遇差且收入不稳定,生活条件相对艰苦,设备条件差等问题,绝大部分学生可能不买账,觉得低人一等。

综上所述,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并具可操作性的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重点强化构建政府主导的人才培养长效运行机制,建立院校“双向兼职”制度。在行指委的指导下,与合作医院共同构建课程体系,设计两个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核心校本教材,共同教学。真正实践以“合作教学、双向兼职、参与管理、订单培养、做中学、学中做、做学一体”为主要内涵的“融入式” 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妮娜.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22(2):142-144.

[2] 刘月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J].全国商情,2013,(15):85-86.

[3] 林雯,蒙启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轻工科技,2012,(2):136-137.

[4] 刘艳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方经贸,2012,(1):118-119.

[5] 韩晓磊,杨延平,刘齐元.高职医学影像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1):9-11.

[6] 孟群.中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4-128.

[7] 陶言诚.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及应用[J].职教论坛,2013,(23):65-67.

[8] 韩晓磊,杨延平,刘齐元.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2):221-224.

[9] 徐纪勇.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及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6):93-94.

[10] 唐陶富,魏冬云,何和清.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医药导报,2009,6(4):104-105.

[11] 李敬哲.创建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31-132.

[12] 何伟,杨立明,廖建宏.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2”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39-40.

[13] 丁书文.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调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9):123-124.

[14] 黄宏远,吴利忠,唐红梅.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1):91-92.

[15] 孔祥光.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综述[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2,14(3):43-47.

影像设备论文范文5

关键词:红外热像仪;热像测温;红外诊断;热像检测

中图分类号:TN2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73X(2008)06-181-03

Application of the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Technology in the Power Plant

LI Yunhong LI Junhua2,LI Pei2

(1.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Xi′an,710048,China;2.Xi′an Power Supply Bureau,Xi′an,710032,China)

Abstract:Infrared imaging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inspection,especially for power plant in China nowadays.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infrare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thermal imaging test,this paper demonstratesthe principle of temperature raising,the damage of high heat wasting,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imaging temperature.Testing experiments on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technology in electric power factory are discussed finally.

Keywords:infrared thermal imaging;thermal imaging temperature measurement;infrared diagnosis;thermal image detection

1 引 言

红外检测技术是现代科学领域中的前沿学科,国外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红外仪器测定与诊断电力设备的热缺陷。我国电力部门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引进红外热像仪,并相继开展理论方面的探讨与研究。目前诊断电气设备故障有以下几种比较判别方法[1]:

绝对温度判别法;相对温差法;同类比较法;档案分析法;热像特征(热谱图)分析法。

1998年,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赵墨林等[2]提出温差比诊断法,胡世征[3]提出电气设备红外诊断的相对温差判别法及判断标准,并作为标准写入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他们认为相对温差法可排除负荷电流、风速、环境温度、测量距离、发射率选择等因素的影响。但由于影响红外测温的因素较多,有些因素对相对温差的影响不能忽略。2007年,杨宝东等[4]对电气设备红外诊断相对温差判别法的影响因素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得出了环境温度对相对温差影响较小,设备表面发射率对相对温差有一定影响,在相同条件下,使用长波热像仪测温对相对温差影响较小的结论。电力行业是目前我国民用红外热像仪应用[5-7]最多的行业,但仅限于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且目前这些发达地区的拥有量也仅为需求量的20%。作为最成熟、最有效的电力在线检测手段,红外热像仪可以大大提高供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大大降低设备的检修时间。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其他内陆省份的电力行业也将使用红外热像仪,这为红外热像仪行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在红外热像检测原理的基础上,讨论了电力设备的发热原理、过热损耗的危害、故障的在线诊断方法以及热像测温的影响因素等。最后针对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电厂的应用进行讨论。

2 红外热像检测基本原理及热像测温影响因素

所有温度超过绝对零度的物体均对外发射红外辐射,物体的辐射出射度和物体发射率的比值M(T)εУ扔谕一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出射度Mb(T)В与物体的性质无关。该比值表明,吸收本领大的物体其发射本领也大,如果该物体不能发射某一波长的辐射能,也决不能吸收此波长的辐射能。实际物体的辐射出射度除了依赖于温度和波长外,还与构成该物体的材料性质及表面状态等因素有关。当不考虑波长的影响,只研究物体在某一温度下的全发射率,则物体的发射率为:

ИЕ(T)=M(T)Mb(T)(1)И

斯蒂芬-玻耳兹曼定律应用于实际物体可表示为:

ИM(T)=ε(T)σT4(2)И

可见物体发射率对设备状态的红外热像监测信息有影响。另外,物体对于给定的入射辐射必然存在着吸收、反射和透射,而且吸收率Е粒反射率β和透射率τ之和必然等于1,即α+β+τ=1。在热平衡条件下,被物体吸收的辐射能量必然转化为该物体向外发射的辐射能量。由此可断定,在热平衡条件下物体的吸收率必然等于该物体在同温度下的发射率:α(T)=ε(T)。定性地分析可知,影响被测物体发射率大小的因素包括:

(1) 不同材料性质的影响。不同性质的材料因对辐射的吸收或反射性能各异,因此他们的发射性能也不同。一般当温度低于300 K时,金属氧化物的发射率大于0.8。

(2) 表面状态的影响。任何物体表面都不是绝对光滑的,总会表现为不同的表面粗糙度。

因此这种不同的表面形态将对反射率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发射率的数值。例如,对于非金属电介质材料,发射率受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小或无关。但对于金属材料,表面粗糙度将对发射率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当熟铁表面状况为毛面、温度300 K时,其发射率为0.94;当表面状况为抛光、温度为310 K时,发射率仅为0.28。除了表面粗糙度以外,一些人为因素如施加油及其他沉积物都会明显地影响物体的发射率。因此,在检测时应该首先明确被测物体的发射率。对于电力设备,其发射率一般在0.85~0.95之间。

热像测温的影响主要是由被测物体发射率不同引起的,表1是几种常见物体的发射率(总的法向发射率)。

表1 常见物体的发射率

表2 同一温度水杯发射率不同测量结果不同

由上表可以看出被测物体发射率确定的准确与否关系到测量温度的准确性,发射率误差大,测量误差也大,所以,实际测量前正确确定被测物体发射率是减小测量误差的重要因素。

3 故障在线诊断方法

3.1 电气设备相对温差判断法

影像设备论文范文6

关键词:摄像教学模式 开放式 数字化

一、引言

影像艺术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人们日常文化、生活、工作、娱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科技的鼎盛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与传媒艺术的交融,拥有视听双重表现因素的电视、电影媒体成为了当今最具有影响力的传媒形态。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促使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与影视相关的专业,其中摄像方面的专业课程也成为影视专业的主导课程。

摄像是一种以剧作作为依据,依托摄像技术,通过艺术创新,塑造可视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而摄像作品是作者通过摄像手段来表现主观与情感的艺术形式,因此摄像作品的艺术效果,一方面取决于作者对主观世界的认知,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对客观工具的应用能力。因此,高校在培养影视摄像专业人才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也要重视其对摄像技术的掌控,只有做到艺术与技术有机结合,培养出一批具备艺术素质与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特征的优秀艺术作品。

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摄像技术实践性强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摄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摄像教学的传统模式

1.摄像教学硬件设备条件的不足,导致教学模式偏重于理论传授

目前,国内一些院校所开设的摄像专业课程普遍存在着设备不足和没有实践场地的问题,故而他们更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实践操作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实践课的过程中,由于以上两个问题,学生去演播厅、新闻现场拍摄摄像的机会少之又少,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只能被动地按照书本和教师教授的知识进行学习,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更是阻碍了他们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因此学生的创作能力普遍不足。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一旦走入工作岗位,将会面临很多难题,如:不能对影视节目制作整个流程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理解和认识,许多创造灵感会因为无法通过技术实现或实现得不理想而难以表现作者的创意初衷。

2.摄像教学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较差

目前,由于一些高校师资、设备、场地等问题的制约,造成一些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得许多理论课程枯燥无味。比如,有的教师把《摄影史》完全当成“历史回顾”课来讲授,而没有真正把摄影的艺术演变与技术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史”不仅仅代表过去或也不意味着过时,而应该分析摄影摄像发展历程从而洞察其发展规律,并充分吸取历史沉淀和精髓,丰富学生的艺术内涵。《摄影史》的讲授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方法将历史元素再创造的一个过程,从而使学生在体验历史演绎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正确支点,再融入当前的摄影技术和对艺术的认知,才能创造出具有时代鲜明特征的摄影摄像艺术作品。教学的真正目的是授之以渔而非仅授之以鱼,因此摄像教学课程结构设置要充分考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程的安排先后要达到学以致用。

三、摄像教学模式的改进思路

1.构建开放式摄像教学模式

针对以上弊端,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设计了开放式的摄像教学模式,在课程的设置上,安排一半以上的学时数作为学生的实践课,并开放学校的音乐剧场、校电视台和非线性编辑实验室,让学生随时都可以参与到各类大型演出的录制和制作中去,将学生从以往较为封闭的传统课堂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的同时就可以随时进行创作,培养了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学习到摄像相关知识。首先,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对摄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基本的操作方式学习,了解影视节目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流程。其次,在实践课过程中,学生在了解和掌握了如何制作影视作品的基础上,分组进行不同类型的节目创作,这样既可以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把摄像前后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与摄像有关的知识理论,如构图、补光、机位等等。当课程结业时,安排学生分组制作不同选题的影视作品,随时组织学生介绍创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最后再由指导教师观摩、评论和总结。这样使学生既培养了的创新意识又提升了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具体的摄相摄像作品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创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实际证明,开放式摄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而且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放弃照本宣科而更重视方法的传授。

2.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构建数字化摄像教学平台

摄影摄像艺术属于视觉造型艺术。摄影摄像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摄影摄像课程的积极性前提下,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摄影摄像创作理论及技巧、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培养他们的摄影摄像创作能力。为达到这个教学目标,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将数字技术与摄像课程结合,使摄像课程教学模式更为新颖、互动性更强,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摄像课程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比如,利用因特网收集摄影摄像优秀作品,建立优秀作品文件库,以丰富学生的创作视野,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教学过程中充分采用对比介绍、图像、声音、文本协同表达的方式,开发多媒体课件为摄影摄像课堂教学准备数字化教材,以满足学生视听觉多种感官的需要;基于Web服务器构建网络交流平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融洽的学习交流环境,同时提供一个学生自我展示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结论

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认真分析目前大学摄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摄像教学必须把艺术教育与技术提升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及改革思路,并通过构建开放式摄像教学模式和数字化摄像教学平台,显著提高了摄影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夏正达著.《摄像基础教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影像设备论文范文7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医学影像设备的增添与更新已经成为我省各家医院加速发展的必然趋势。随后就是对影像专业人员的需求增加。但到底该专业人员的现状如何?能否满足社会需求?未来3~5年的需求如何?还是一个未知数,全国也未见相关数据报道[1]。为此,我们在海南省卫生厅的直接支持与帮助下,对海南省医学影像界的人员现状及其未来几年的需求情况作了一个全面的调研,为高校今后如何办好该专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高级职称

1 调研内容与方法

通过省卫生厅发文到省、市、县、区各级医院,对海南省三个级别医院的医学影像专业(包括放射影像、超声影像和核医学影像)的医师和技师系列的现有人员和未来3~5年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员的数量、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和专业知识结构等。同时,也对影像设备的现状和未来需求进行了调研。问卷回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总共回收270家医院的有效问卷,其中三级医院6家,二级医院64家,一级医院200家,囊括海南省约66%的一级医院及全部的二级和三级医院。

2.1 海南省医学影像专业技术人员现有状况及未来3~5年需求状况

现有状况:医学影像专业技术人员共1 320名,其士3名(0.2%)、硕士23名(1.7%)、本科387名(29.3%)、大专及以下907名(68.7%);放射科医师533名 (40.4%)、放射技师246名(18.6%)、超声医师522名(39.5%)、核医学医师19名(1.4%)。未来3~5年需求状况:共需求医学影像专业技术人员1 253名,其士16名(1.3%)、硕士82名(6.6%)、本科693名(56.0%),大专及以下444名(36.00%);放射科医师489名 (39.5%),放射技师243名(19.6%),超声医师486名(39.3%),核医学医师17名(1.3%)。见表1。

高级职称

2.2 海南省医学影像专业现有设备状况及未来3~5年需求状况

未来3~5年CT、MRI增长速度较快,见表2。表1 海南省医学影像专业技术人员现有状况及未来3~5年需求状况表2 海南省医学影像专业设备现有状况及未来3~5年需求状况(台)

3 讨论

医学影像学科是一个设备依赖性很强的学科,近年来海南各家医院影像设备增加迅速,人员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没有一批高素质的队伍,设备根本无法充分利用。

高级职称

3.1 海南省医学影像专业技术人员现状分析

(1)整体学历结构低,高学历人员极其匮乏。全省 1 320名专业人员中,博士3人,硕士23人,全部集中在三级医院,硕、博比仅为1.9%。笔者从我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百度网上均没有查到其他省份类似的数据。宁夏、青海、江西等地区医院的博士数都会超过3名。多数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35岁以下的医师几乎博士化了。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我省医学院校没有自我培养硕士、博士的能力,加之我省近几年经济形势和医生待遇的原因,造成人才引进困难。这使得各级医院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素质与其他省份相比,差距在不断加大。随着高端设备越来越多,这种不适应的状况会越来越突出。

(2)大专学历仍然是我省影像界的主力军。我省目前本科学历的影像专业人员只有387人,如果按全省影像医师总人数1 074人计算,本科占36%;其中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本科人员比例分别为76.4%(155/203),38.9%(197/506)、9.6%(35 /365),而全省专科及专科以下人员(包技师)达 68.7%。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省三级医院的医师队伍还没有本科化,二级和一级医院医师队伍的主体还是大专以下人员。这样的人才队伍状况,是很难满足高质量影像医疗服务和高精尖设备引进的。

(3)放射诊断和超声诊断医师占据80%。从专业知识结构看,放射诊断医师占40%、放射技师占18.6%,仍然是人员的主体;超声医师39.5%,与放射诊断医师平分秋色;而核医学医师为数甚少。

3.2 海南省医学影像专业未来3~5年技术人员需求分析

(1)人员总数需求量大。未来3~5年内共需求影像专业人才1 235人(见表2),占目前人数的93.6%,几乎翻一番。这种人员需求量,将是很难满足的,占目前我校影像专业在校生人数,也就是未来3~5年毕业的人数224人的5.5倍之多。

(2)高学历人员需求量大。其士需求16人,是现在的5.3倍,主要集中于三级医院; 硕士需要82人,是现在的3.6倍,主要集中于三级和二级医院。这种学历层次的需求与湖北省类似[2],硕士和博士的需求远大于供给,每年愿意从省外来工作的硕士寥寥无几,博士基本要靠很优厚的政策,才能引进。本科需要693人,是现在的1.8倍,主要分布于二级和一级医院,三级医院需求量已接近饱和。而专科及专科以下需求444人,是目前总数的0.5倍,主要集中于一级医院,就连二级医院的技师,都有本科的大量需求。

(3)专业知识结构比例变化不大。从事放射诊断医师和超声医生均各占40% 。三级医院希望诊断医师与技师分开,60%以上二级医院需要医师兼技师共用,80%以上一级医院希望医师兼技师共用。这对我们本、专科层次的办学定位很有启发。

高级职称

(4)高端设备人才需求量增长迅猛。未来3~5年内影像专业设备需求增长情况:X线机增长0.74倍,CT增长 2.15倍,MRI 增长6.75倍,超声增长0.48倍。这种需求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这对我们影像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海南医学院目前开办的医学影像本科专业是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状态。2008年我们39名首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就达95% 以上,且三分之二流向了省外,形势明显好于北方部分省份[3]。虽然每年也有省外人员来我省就业,但估计每年该专业本科生的总供给量也就是在40左右。当然,医疗专业人员也可以从事本行业,但对于多数二级医院来讲,影像专业人员更受欢迎。因此,面对如此现状与需求,我们应该有一种使命感,从政府、高校、医院自身及行业学会都应做出短期、中期和长远的人才培养计划,并采取多途径、多层次加快人才培养速度。为此,建议如下:

(1)在职人员的培训:短期以开办培训班为主,辅以人员进修和高职学历教育。主要针对一级、二级医院的新从业人员。政府应给予一定的投入。(2)在职人员的学历教育:主要针对三级医院的年轻医生,尽可能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医院本身应积极鼓励在职人员的学历教育, 提高学历层次。(3)加大高校学历教育的规模,扩大海南医学院医学影像专业本、专科的人才产出数量和质量,政府最好给予一定的投入与支持。(4)尽快实现海南医学院影像专业的硕士点建设以及重点学科的建设,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速度。政府应给予一定的关注与支持。(5)政府想方设法,将目前我省几个卫校的放射中专学历教育提升为大专教育。(6) 行业学会应加大针对基层医院的学术活动与交流的力度与频次。(7)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管理部门要提高认识, 要把人才培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加强在职人员的各级学历教育, 鼓励在职人员采用函授、自学、夜大、脱产和半脱产学习等形式进行学历教育, 提高学历层次。学历教育和进修培训是不能互相替代的,良好的学历背景,更能厚积博发。我们认为这是提高我省专业人员素质最有效和最根本的方法。(8)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一定要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办学层次,招生数量和课程设置[4],主要培养本科为主的放射诊断,放射技师、诊断兼技师并用、及超声科医师为主的新一代影像人才。

总之,社会的发展,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和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适应市场需求,确保高就业率[5],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同时自己也才能有更好的发展。高级职称

致谢:该调研得到了海南省卫生厅及各市县卫生主管部门及其各级医院的帮助。在此,特表谢意!

【参考文献】

 

1 张德营,刘军,卜玉莲,等.安徽省部分医院影像设备及影像专业人员状况调查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8,33(1):31?32.

2 殷国生.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28?29.

3 牛志敏.浅谈新形势下医学影像专业毕业生理想就业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7,6:14.

影像设备论文范文8

关键词:实践教学;医学影像设备;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1-5170-02

医学影像设备学这门课具有突出的专业性和应用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用人单位用人考察的首要条件,因此培养学生的研发、生产、维护、管理、维修、销售服务是医学影像设备学实践的首要任务。

学习专业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把专业基础知识及用于实践,专业课也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及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手段,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程度的选取,教学手段及教学方式的运用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1]。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利用专业知识进行设计性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我们专业课教学的宗旨。

创新思维教育要从科学的训练开始,这一点首先要通过教学过程的优化来实现,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意思和思维模式[2]。教师做好规划和建设,注重思维方式的引导,加强理论用于实践的练习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开发出紧密联系专业知识应用的实验项目,给学生预留一定的自主空间,逐步引导学生,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学到的专业基础知识,紧密联系专业实际应用,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另一方面,为将来的就业选择做铺垫,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方向。

1实践教学模式设计

医学影像设备这门课主要涉及的设备有X线成像设备(X线机、数字X线机、CT等)、磁共振设备、超声设备、核医学成像设备。我们在实践教学设置上以影像设备方向就业为导向,以突出专业特长为宗旨,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开放创新的科研思维能力。

本校现有X线机5台、B型超声设备6台,超声实验箱6台、磁共振设备1台,医学影像设备综合试验台12套,另我校附属一医院(咸宁市中心医院)磁共振设备2台,SPECT一台,可供我院学生实践教学使用。因此根据我校现有资源和可利用资源,我校医学影像设备实践分布如表1。

基础性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使用基本检测工具、掌握仪器的电路模块原理和结构,能对不同厂家的设备进行拆装并能进行操作。

故障分析实验主要培养学生如何判别故障原因、寻找故障点、如何解决故障等。在现实中因为受到技术、经费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学生看到的设备故障有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维修技能。我们充分利用影像设备维修、设计软件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虚拟电路故障维修。这种虚拟故障维修。计算机可以模拟各种设备故障,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故障现象,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知识。此外,我们还安排学生到各医院实习,进一步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综合性实验目的是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学生在掌握整机工作原理,能掌握各电路单元原理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电路模块进行改进或从新设计,通过软件进行仿真,最后进行硬件调试。电路设计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如果学生在设计过程遇到困难则为学生提供帮助,并且要求学生以实习报告的形式进行总结。

实验过程,我们采取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因材施教。对学生成绩优秀的学生,要求他们完成较高难度的实验,并且对国内外各种影像设备的疑难故障作出准确判断及维修;对能力一般的学生,要求他们完成相对容易的、基础性的实验,对国内常用设备的原理、结构及常见的故障作出判断及加以维修。

2实践课程考核及效果评价

考试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既是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志,也是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反映[3]。医学影像设备实践课程考核采取奖励机制,根据实验项目类型分开考核。基础性实践占考核成绩的40%,故障分析实践占40%,学生根据个人情 况,选择综合性实验奖励5分,试验成功奖励5分,实验项目有应用价值奖励5-10分。

通过上述的教学尝试和探索,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充分调动了教学双方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完善了医学影像设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体系及实施细则,这一改革为我院今后造就和培养善于思考、独立专研、勇于实践的创新型理工医结合的综合人才,开拓了前进的道路。

3结束语

在理工医结合的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通过对医学影像设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水平、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等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毕业生在参加工作之后的反馈信息也肯定了我们改革的成绩。同时也使得我们的师资队伍得到锻炼和提高,促使每位教师重视实践性教学研究,注重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但在改进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因实践课时有限,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次数有限,另外实验教师工作量大大增加,有待于进一步协调。

参考文献:

[1]李明珠,徐敏,奚克敏.基于P ACS的医学影像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36(12):8896-8897.

影像设备论文范文9

[关键词]影像设备 改革目标 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230-01

现代医学成像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所以传统的课程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医学教学的需求。医学影像设备在现代临床诊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么掌握医学影像技术的专业人才也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为了培养出大量的专业人才,首先要对现有的教育教学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改革的前提是要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医学影像技术教学需要一支学历层次高、学术梯队合理、专业过硬的教学师资队伍。此外,还要有优良的实验设施与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打造坚实的教学平台是学校做好教学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

一、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改革目标

(一)培养复合型人才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很多源于自身的体验,那么在医学影像设备教学中就要打破传统模式,让学生亲自体验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结构构成。而且要将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设备安装与维修、医学影像物理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图像处理方法、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以及医学放射物理与防护等过去按照单一课程分支结构划分的教学体系,转变为方法多样化、高技术化、有时代特征的专题结构教学模式,每个专题的教学都要把理论内容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其分割成内容相对独立、互相联系的模块,从而形成内容统一、前后呼应、上下贯通的结构化医学影像技术教学体系。新的教学体系更易于实现因材施教、分阶段、分层次教学,使课程能够实现从浅到深、从基础到前沿、从接受知识到培养能力的多层次课程体系。复合型人才是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要做到出类拔萃的人。复合型人才不仅应该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经验,还应该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

(二)引进高端设备,与高校进行学术交流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医学影像学专业所具备的社会影响力,采取与相关企业合作以及学校的合作,如此可以为学校筹备资金和设备,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同时也给学校带来更多机遇。医学影像技术是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现代科技的最新发展无不融入于医学影像技术之中,仅仅依靠学校单方的投入很难满足实验室教学设备技术的更新要求。合作可以为大型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设备的引进创造条件,同时也能够充实影像技术教学的教学条件。在与企业合作提升实验室硬件条件基础上,还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有利于学校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进行学术交流、科学研究。

二、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改革措施

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应该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革新为先导,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同时还要以实现教学体系创新为核心,从而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培养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并且形成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首先,应该大力推进教学与科研、医学工程和临床应用实践的密切结合,开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这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教学活动的创新。其次,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整合和优化,全面强化教学的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研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具体教学改革方案如下:

(一)构建“结构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实践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构建具有结构化、多层次、开放式特色的实验教学与创新实践平台,能够为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实验教学与创新实践环境。构建课内外教学互动的“结构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本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通过实验教学环节能够加强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道德,以及科学素养的培养,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加强教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材的质量是教材建设工作中的根本性任务,教材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中,应该从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高度,根据优质教学的要求,重新设计并组织教学内容,及时做出教学内容的更新。

(三)将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变革。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指运用电视、电脑和投影等现代化的教学媒体,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利用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目的。将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教学手段引入教学,能够实现教学优化。此外,学校的教学资源应该向学生全方位开放,学生在完成必修的基础课程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修层次高的课程,这样可以使学生得到较大的个性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李保生.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与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