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维修管理集锦9篇

时间:2022-10-14 19:11:45

维修管理

维修管理范文1

关键词:现代城市;房屋维修;管理

中图分类号:K91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为了满足当下工作的需要,展开房屋维修管理模块的优化是必要的,从而提升其房屋维修的整体效益,满足人们的居住需要。这需要实现其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进行房屋维修管理人员的自身工作行为的优化,从而保证房屋维修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实现其维修效益的提升。

一、房屋维修的概念

在日常工作场景中,影响房屋正常使用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比如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都影响了房屋的正常维护,这就需要进行房屋查勘鉴定模块的开展,实现房屋的完好性控制,这是房屋维修管理的基础工作模块。通过对房屋的查勘鉴定以有利于房屋维修模块的正常开展。在房屋查勘鉴定过程中,相关的单位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法规,进行房屋结构及其装备的检查,要按照日常的装修标准展开测试及其验算优化,保证其完好无损性。在房屋查勘鉴定过程中,通过对房屋维修设计模块及其维修方案的分析,为下序房屋维修计划的开展,做好准备。

二、房屋维修管理的特点

1、经常性

房屋维修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由于房屋使用期限长,在使用中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因素影响,会导致房屋、设备的损坏或使用功能的减弱,而且由于房屋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和用途的差异,同一结构房屋使用功能减弱的速度和损坏的程度也是不均衡的,因此,房屋维修是大量的经常性的工作。

2、房屋的维修量比较大,并且分布零散

在房屋维修过程中,涉及各种类型的单位、多种形式的住宅,项目繁多且杂乱;分布零散指的是房屋的固定性和损坏程度不尽相同,这从某种程度上固定了维修场地以及维修队伍的数量,他们都是依据房屋维修的地段或者位置改变而改变,因此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

3、具有较强的技术性

房屋维修的在技术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进行房屋维修时,由于不能改变建筑物原有的风格,这和建设同类型的新工程相比起来,有着更高的难度,也就是说技术要求会更高。房屋维修有着独特的设计、施工技术以及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房屋会采用不同的维修标准,因此说房屋维修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

三、现代城市房屋维修管理A内容

1、房屋的鉴定工作

为了掌握房屋的使用情况和完损状况,根据房屋的用途和完好情况进行管理,在确保用户居民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提高房屋的使用价值并合理的延长房屋的使用寿命,房屋管理单位也必须做好房屋勘察工作,定期的对房屋进行检查,鉴定工程的可使用性等情况。

2、材料管理

房屋维修施工工程与普通施工工程相比,其施工材料类型、数量较少,但因其施工特殊性,对其施工材料供应要求也相对较高。其一,在施工材料采购方面,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要求,对材料型号、规格、数量及材质进行有效明确,并保证采购材料质量,避免房屋维修工程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房屋维修失败。其二,依据房屋维修施工工程实际情况与施工进度要求,做好施工材料入场安排,通过抽样检查的方式进行对入场材料验收,并将验收结果上报至工程业主、设计单位及现场施工人员,将材料放置到指定保存场地,同时将施工材料分类堆放,做好相关记录。其三,做好材料发放登记与管理工作,严格依据房屋维修施工进度,凭单发放材料,并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管理,防止材料浪费或丢失。材料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材料库存数量进行有效清点、分类堆放,并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以减少材料损耗率。

3、房屋维修工作要按照“安全、经济、合理、实用”的四个方面实施

安全,就是通过维修,使房屋不倒、不塌、不漏,达到主体结构牢固,保证业主或使用人的住用安全。这是房屋维修的首要原则。经济,就是加强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维修定额管理,把钱花在“刀刃上”,合理安排开支,节约和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做到少花钱、多修房。合理,就是维修计划和方案制定要合理,切实结合房屋病害情况,按照有关规定与标准进行维修,不扩大维修范围。实用,就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房制宜地进行维修,以适应业主和使用人在使用功能与质量上的要求。

4、对房屋维修计划的管理

房屋的维修计划主要包括房屋维修施工计划和房屋维修辅助计划,房屋维修施工计划作为房屋维修计划的核心,其它计划的编制都是依据其进行的。在房屋维修计划中包括了在计划期内需要维修房屋的所有情况;而房屋维修辅助计划主要包括维修施工力量计划、材料和维修机具供应计划、维修技术支持计划、资金使用计划以及成本利润计划等。房屋管理单位应根据房屋的实际情况将切实可行的维修方案确定出来,对维修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有计划的组织维修,对确定的维修方案进行审核并做好工程预算和决算。

四、房屋维修的内容

1、砖砌体结构的维修

第一,在最大限度上减少环境腐蚀以及侵蚀介质给砌体所带来的影响;第二,如果外墙的热工性能不好,应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第三,应设法提高砌体的抗腐蚀能力;第四,对于湿度比较大的房间应该对防水层及排水设施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维护,以避免水的侵蚀;第五,对已有的防水层进行养护,对失效的防水层进行维修;第六,为防止建筑物四周出现积水现象应确保室外场地是平整的同时应具有一定的排水坡度;第七,为了防止污水和蒸汽等侵蚀墙体,不能在墙上随意开洞,并排放污水蒸汽;第八,为了防止侵蚀在墙体上的结晶持续腐蚀墙体,应及时将其清除干净;第九,对屋面的排水系统定时进行检查,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进行维修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2、楼房地面工程的维修

楼地面是房屋的主要水平承重构件,他们将自重和使用荷载传墙、柱及基础上,对墙身起到水平支撑作用,并有分隔空间等作用。

3、门窗的维修

对于房屋来说,门和窗户是我们最经常接触的地方,不管门窗是人为原因还是外界的作用,一经发现都应该及时的修理,在修理的过程中,要根据门窗的材质,进行维修。

4、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裂缝的维修

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是完全不同的,其中钢筋的主要功能是承受拉力,而混凝土的主要功能是抗压力,二者共同满足工程结构的受力要要求。一旦二者中任意一个出现了问题,都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维修,日常应加强对其的保养,以保证工程结构的受力安全;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难免会出现裂缝,一旦出现裂缝,应及时找到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五、进一步推动房屋维修管理的发展

1、明确房屋维修的本质

城市房屋维修就是尽可能恢复房屋的原貌或对房屋进行再创作,对原来做好的样本改造和恢复,因此维修者不但拥有一定创造能力还要确切掌握原来房屋的结构、样式,对房屋维修工作的特殊性有充分的了解、认识,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精巧地把自己的想法和需要维修的房屋联系在一起。

2、可以适当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水平及技术

尽管我国的维修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但可以借鉴国外维修理论,并对其中适合在国内使用的编制进维修发展计划里,并结合近期、中期和长期的研宄,组织好理论的研宄力量,安排学术理论的学习,重点研宄新的维修课题,从而保证理论发展的可行性。凝聚力量研究亟待解决维修的理论问题,例如在维修业基本型与职能,维修的市场预测等评估方法,房屋的寿命、维修范围的相关标准,测评的方法和原理,现代建筑的维修技术,房屋施工组织管理等。

结束语

在城市现代化日趋完善的今天,城市住户对房屋的要求渐渐增高,实时进行城市房屋的维修,不仅可以延伸其生命周期,还可以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单晓辉.房屋维修工程项目管理探讨[J].民营科技,2012,3(02):54-56.

维修管理范文2

建筑工程中成套的工程设备造价高昂,技术复杂且更新换代速度快,许多企业仍然沿用口头管理的固有模式,对于规范设备的维修流程、维修技术指标以及配件采集管理等缺乏相应的管理体系,呈现一片无序的乱态。企业内缺乏专职的维修管理部门,维修管理技术人员队伍参差不齐,缺乏配套的监督考核机制,以至于出现大批设备弃之不用的不合理局面。

建筑机械的维修管理涉及到各个种类、批次的工程设备,设备的采购、维修以及购买配件等等,这些流程都需要相当复杂详细的技术参考,然而当前的许多建筑企业中都缺少相应的建筑机械维修管理技术档案,日常维修还处于“经验型”或者整体外包,对设备的技术属性缺乏了解,维修保养难度大大增加。

二、建筑机械维修管理对策

2.1建立完善的建筑机械维修管理体制

基于实际工程项目,建立配套的建筑机械维修管理机制。设立专职的维修管理部门,设置各职能岗位,挑选项目设备管理经验丰富的工程管理人员出任管理职位,挑选合适的维修技术人员,注重技术团队的技术培训和实际检查;建立分工明确的责任制管理模式,分离建筑机械的设备采购、维修和管理权利;建立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对日常的设备维修工作进行规划和验收,责任到人,奖罚机制明确。

2.2规范建筑机械的维修管理进程

建筑机械的维修管理技术含量高,且操作繁杂,针对这一特性,应当建立详细的建筑机械维修管理技术操作条例,对于维修操作、保养流程以及配件使用管理等方面量化技术指标,规范操作流程,对于老旧设备的更新换代出台详细的技术参考,明确更换时间点以及更换设备的技术指标。同时对于大型成套设备,采取定期排查、维护、保养和部件升级,坚持预防为本的保修方针,严格规定保修步骤、指定保修责任人员,并严把验收关,做到维修到件,监守到人,量化考核明细,保障维修效率。

2.3提高维修管理团队的技术水平

维修管理技术人员是建筑机械维修保养的实际操作人员,他们的技术手段将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维修保养质量上面,因此,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维修管理团队显得尤为重要。从人员招聘入手,遴选建筑机械维修经验丰富的专业维修人员,针对已有建筑机械的技术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强化维修技术水平。对维修操作进行监督考核,确保维修质量。

2.4建立建筑机械维修管理档案系统

针对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建筑机械,建立它们的技术参数档案。对于设备采购、配件出入等技术环节进行技术特性的整理、分析和入档,建立专职的技术档案管理部门,对于历次维修过程进行相应的记录整理,做好设备的“病史”记录,为接下来的设备保养大修、更新换代提供技术参考。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平台,建立建筑机械维修管理档案系统,规范档案流程,减少维修技术查询的消耗,大大提高维修管理的实际效率。

三、总结

维修管理范文3

关键词: 医疗器械 维修 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先进的技术不断在医疗设备上得到运用,医疗设备往往是多学科技术的结合,自动化程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从而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已成为医院质量评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器械数量与质量增加的同时,器械的维修问题也日益显现。作为一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 从事这方面工作多年,对这方面的问题深有感触,认为怎样使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既要在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下运作,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的费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医疗器械维修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在现代的诊疗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医院医疗器械数量增加的同时,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使器械的维修问题也日益凸显。医疗器械的维修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工作的质量,有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做好医疗器械维修质量的保证和控制,对诊断、治疗工作有极大影响 医疗器械设备不仅仅是一种医疗服务手段,它的好坏还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医院形象与声誉,也影响着医务人员情绪及行为。由此看来,医疗器械维修工作是诊断和治疗的技术保证,必须建立自己强有力的维修队伍。

2、医疗器械维修的现代化管理的对策与方法

医疗器械设备是医院资产的核心部分,中小型医院设备总值则几千万元人民币,大型医院超过亿元人民币。必须加强对医院器械维修的现代化管理。

1 .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现状

1.1 管理制度滞后

尽管目前医院管理制度已相对完善,然而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却成了医院管理的盲区,多数医院管理制度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有关机构人员组成、占医务人员总数的比例、学历要求、准入资格等在卫生政策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还有在中小医院,维修部门在这里很容易被忽视,多数医院没有详尽的维修工作制度,维修人员分工不明确,他们什么都得修。也就是说维修人员什么器械都得会修,什么都不能精修。

1.2 维修手段落后

尽管随意医疗器械设备的不断发展,部分医院的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条件有所改善。但这种改善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的维护要求相差甚远,维修工具,检测手段仍是陈旧的。其原因是医院自身不愿意对维修机构的设备有更大的设人,因为这种投入的回报不是显著的,难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同时据有关资料,在中小医院,从事维修工作的人员大多为中等以下学历,未受过高等教育,技能单一、知识面窄、技术水平提高慢,这也是制约中小医院医疗器械发展的重要因素。

1.3 缺乏定期维修与忽视管理

实践证明,常用的医疗器械如果得不到有效地维修和定期保养,且不时有违规操作的现象发生,那么它们的使用寿命将大大缩短。同时繁重的医疗工作使护理人员忽视了医疗器械的管理。在医院,由于病员多护理人员少的矛盾长期存在,致使护士上班后只顾于应付繁重的护理工作,而无暇顾及其它。即使在工作过程中发现了某些器械管理中的不足,也因怕影响更重要的工作而不去及时纠正。交班时又忘记嘱咐接班护士,导致这些不足缺乏有效地管理。

医疗器械设备不仅仅是一种医疗服务手段,它的好坏还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医院形象与声誉,也影响着医务人员情绪及行为。因此.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不能理解为一般性的修修补补,维修人员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全心全意为医疗工作服务的思想品德。为此我们认为.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的建设与管理应把握如下原则:(1)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文化素养; (2)培养具有敬业精神的工程技术人员;(3)建立并完善目标管理制度及相应运作规则。

2. 医疗器械维修的现代化管理的对策与方法

医疗器械设备是医院资产的核心部分,中小型医院设备总值则几千万元人民币,大型医院超过亿元人民币。必须加强对医院器械维修的现代化管理。

2.1 制定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医疗器械维修人员的准入制度,引入正确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完善保养制度,做好维修人员的分工,划分责任,大型器械要有专门的维修人员负责日常的保养维修。同时管理制度应包括维修机构的组织管理、领导责任制、维修人员责任细则、维修设施管理、事故责任细则、维修设备档案管理、报废赔偿制度、人员考核及培训、维修经费保障管理等。必须加强对医院维修机构的领导与管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提高维修质量.降低维修成本。主管领导的工作职责应包括:组织制订或督促执行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组织审查维修机构工作规划并监督实施.审批维修机构开支方案等。对工程技术人员合理分工,严格管理,使其全方位为临床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维修质量和速度。最大限度地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时间。维修工程技术人员接听报修电话时做好电话记录,如报修设备、时间、病区、维修质量和工作量,这些也是发放奖金的依据,同时有利于领导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更为临床科室提供了方便,他们不需要考虑请谁来修理等这样的事情,只需打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 。再次建立医疗器械维修人员的准入制度,引入正确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完善保养制度,做好维修人员的分工,划分责任,大型器械要有专门的维修人员负责日常的保养维修。同时管理制度应包括维修机构的组织管理、领导责任制、维修人员责任细则、维修设施管理、事故责任细则、维修设备档案管理、报废赔偿制度、人员考核及培训、维修经费保障管理等。必须加强对医院维修机构的领导与管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提高维修质量.降低维修成本。主管领导的工作职责应包括:组织制订或督促执行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组织审查维修机构工作规划并监督实施.审批维修机构开支方案等。对工程技术人员合理分工,严格管理,使其全方位为临床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维修质量和速度。最大限度地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时间。维修工程技术人员接听报修电话时做好电话记录,如报修设备、时间、病区、维修质量和工作量,这些也是发放奖金的依据,同时有利于领导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更为临床科室提供了方便 .

2.2实行科学管理方法

医疗器械的科学管理对提高医疗器械的完好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科学的管理机构和手段,很难搞好维修工作,医疗器械的维修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光有实践经验和脑力记忆是不够的,在掌握维修技术的同时,还必须借助于医疗器械的技术记载,设立技术档案,这对于大型精密仪器是必要的,否则会给维修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逐步建立医疗器械的状态库,这对设备故障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其方法是,收集整理现有资料分类存档,维修技术人员也应搜集资料存档,如:(1)检测仪器,(2)修理工具;(3)储存备件(4)经费使用;(5)维修记录,(6)故障分析;(7)维修计划;(8)维修信息等。所以,应当收集整理现有资料进行分类存档。有条件的单位可建立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微机系统,并组织计算机联网,扩大信息容量,满足维修管理工作的需要。一般来讲,医疗器械配件供应问题一直难以解决,这与仪器、零件不断更新有关,靠厂家供应有困难,维修站过了保修期维修费用昂贵。那么实现医疗器械维修备件储备社会化是必要的。。

2.2.1设立必要的维修机构

(1)建立专职的维修组。建立维修组,人是第一因素,不仅需要懂技术的,同时也需要懂管理的人,它的任务有两条:一是承担医疗器械的日常修理,二是负责医疗器械的管理。

(2)建立兼职的维修队伍。由于医疗器械的种类多、数量大、分散,如果只依靠少数的专职人员是难以承担这些任务的,因此组织各科室的使用人员在不妨碍原工作的前提下,联手承担。 这样就充实了维修队伍,优点是利用自己的维修队伍投资少、见效快,提高设备利用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仪器维修也要做成本效益核算,医疗器械设备品种多、品牌多,促使医院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维修工作能力,否则就影响医院诊治。笔者认为对中低档、医院使用量大、可替换多的设备,医院院领导要鼓励工程人员自修或与专业维修公司合修,达到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维修能力的目的。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医院领导要重视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不断地安排维修人员到设备的厂家或公司进行定期培训,或到学校等脱产学习,或上岗培训、技术交流、自学等在职学习。现代工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于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人员只有加强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才能不断提高维修水平。医院领导还应给予维修部门充分的人力、物力上的支持,营造适合维修人员发展和施展才能的条件,为保证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而提供组织保障。

2.2.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工作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维修体制的改革,影响着维修行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要使医疗器械的维修行业与使用方要求协调发展,就必须构建适宜的维修体制。

(1)要加大行业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制定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和标准,使维修工作程序和验收、计量有法可依、有据可凭,加快向依法管理型发展的步伐。

(2)积极营造医疗器械维修行业多元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大合并和重组力度,改变维修企业性质相对单一的现状。

(3)促使医疗器械维修行业从专业分立向资源共享方向发展。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对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能维修单一品种的维修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重复性投资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拥有少量维修资源的企业,只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配置不同层次的多专业、复合型技术人员,通过扩大技术、设备和人才规模形成技术密集型产业,以适应发展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医院依靠厂商或商维修的技术支持能自己独立完成所有设备的维修,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目前生产厂商或商的售后服务是各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的主体,他们占据着掌握技术、配件和专用维修工具、维修经验等优势,只要医院肯支付钱,他们就能提供高效和较好的维修服务。医院可以以签约的方式要求厂家或商提供一定时间或范围内的技术支持和配件,但要因不同的设备、不同的地区视不同情况来对待;如对中大型高档设备、急救类、治疗类以买厂家的保修服务为主,对中档、医院可替换的仪器,以专业维修公司承包或散修为主等。

3、结语

通过几年来的维修管理实践证明,在现代医院,医疗器械设备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不仅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治能力和水平,而且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只有规范和完善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做到以人为本,注重维修人员的素质及维修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患者为中心,以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为己任,才能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同时,发展自身的经济效益,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 谢松城,徐伟伟.医疗设备管理与技术规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O4.

[2] 毕光迎,李国胜.如何搞好医院设备管理.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1:108~111.

[3] 钱治淮,贾彦,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与效益评估,中国医院管理,2OOO,9(2):45~46.

维修管理范文4

关键词:乳品工厂;维修管理;前管理;跟踪审计

中图分类号:TF576 文献标识码:A

维修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效、持续的工作,对维修工作的管理,必须做到三个规范:首先是规范维修立项原则,其次是规范统一维修操作原则,最后规范维修验收标准原则。按照现行的维修管理工作,虽然维修工作保障了生产,维护了形象,落实了安全,可还是在管理和运作上存在一些问题,问题描述如下:

1、在维修技改项目立项确定时,工厂内部审核不规范不严谨。目标不清,随机性强。各工厂技改维修立项申请时,维修技改方案的制定大都由当地维修单位进行,预算、方案编制都很粗,从审核环节缺乏对技改维修的可行性把关,又未能对维修技改方案进行很好的论证,有的项目实施完成后不久就进行返工,有的则根本未能达到维修技改目的。

2、维修技改工作缺乏“前管理”(预算指标确定、承包制的确定)。没有工厂年度维修预算控制目标,但预算大都来源于各工厂上报维修计划,未能形成维修预算统一的确定标准。管理上未能体现“谁实施谁负责”管理原则,工厂维修工作未能以承包的形式有效落实相关责任。

3、现场维修技改管理不到位,工厂维修缺乏专人负责,责任不明、职责不清、监督不严。目前各工厂因无专业人员进行管理,未能制定维护保养计划,使工厂的维护不能有计划开展,只是有问题时被动维修,不懂定期维护保养,小问题变为大问题,有的工厂投入使用当年就开始大的技改维修。对维修项目的监督缺少统一标准。

4、签证较乱,维修内容阐述不明,工程量核实不准。目前维修管理人员现场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组织现场维修签证不及时、不准确的情况普遍存在,没有统一要求,对维修内容、维修工程量、维修部位不能明确认证,审计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因维修工程琐碎,使维修费用控制带来较大风险。

5、合同格式不统一,价格谈判没有标准,维修价格不易控制。维修招标由各工厂自行组织,维修价格的确定区别很大,虽然有的工厂组织统一招标,但合同价格由工厂自行谈判确定,出现同一维修单位因服务的工厂不同价格出现较大差别;合同文本也未能统一,各种版本合同同时存在,为合同管理,造价控制带来很大困难。

6、验收程序不清,质保期监督不严,维修回访工作执行不力。维修技改项目完成后,工厂不能对维修项目及时组织进行验收,当出现问题时责任界限划分不明,施工单位因无回访制度约束,质保期限又模糊不清,使维修技改项目质量管理存在较多问题。,

7、缺乏统一的维修质量标准。维修质量的标准就是以延长原有固定资产寿命使用和维护工厂基本形象为目标,确保生产正常使用要求。各工厂对此基本质量标准概念不清晰,真正的维修管理反而做的少了。

8、招标时维修清单编制偏离,可操作性不强。以往维修招标清单的编制,对于清单报价内容及做法没有详细描述,造成清单中标价格在实际施工过程控制中无法进行施工内容实质把关,对维修价格控制产生很大影响,失去清单报价的意义。

9、审计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初审机制。维修审计未进行统一管理,各地工厂自行确定审计机构,但初审环节比较缺失,从现场、施工过程不能进行控制审核,审计的效果往往只能达到70%-80%,故工厂维修初审工作必须加强。

针对目前维修管理普遍发现的问题,对维修管理工作从费用控制、造价管理、维修单位考评、检查监督、审计结算等方面进行了重新梳理及规划 ,具体措施如下:

费用控制管理

1、对维修招标清单的完善

在配合工厂土建维修招标准备阶段,我们发现以往维修招标虽然有报价清单,但维修项目具体做法未明确,如以前清单编写内墙磁砖每平米多少钱,没有做法内容描述,经过我们补充详细做法,确定每平米多少钱。使报价内容要求够更加明确,为今后审计结算费用控制提供了保证。

2、重新设定维修预算的核定原则

按吨产品维修指标核定确定全年维修费用,工厂土建维修费用按吨产品维修摊销指标依据3个维度进行确定:第一个维度是按财务固定折旧摊销指标,按照50年维修折旧进行分摊,年度维修费用不超过当年折旧费用的30%--40%依据;第二个维度参照财务以量、本、利角度测定的吨产品维修摊销指标测定;第三个维度按照历年维修历史数据和工厂使用年限测定此项费用。

3、规范立项审核流程

按照维修金额的额度,进一步明确了立项审批权限,及维修方案把控流程,使维修技改的审批管理更加规范,责任明确。

二、合同管控方面

1、合同价格的控制

按区域对维修合同价格进行统一,每个区域设定一个合同谈判基准价,由各地工厂按照区域基准进行价格谈判,各工厂形成商务谈判记录报基建部备案,合同价格要求低于或等于基准价格不得高于基准价。

2、合同文本的统一

重新修订工程施工合同模板,对工程审计结算方法统一规范,贯彻“谁实施谁负责”原则,以各工厂为合同谈判主导,按照统一的维修合同文本形成合同,使维修合同内容签订得到有效控制。

3、变更签证格式、内容的统一

按照目前工程建设推行的变更签证制度,对维修项目现场签证进行了规范,从维修内容、维修部位、维修时间、维修价格填写及提供见证材料照片几个方面进行了规范明确,为各工厂透明化管理提供了条件。

三、对现场维修的管理

1、对维修单位管理

建立《维修单位使用考评办法》,从基建部日常检查、各工厂季度打分评价、财务管理基建部年终审计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测评,年末进行考评排序,淘汰排序靠后的维修单位,重点培养排名靠前的维修单位,淘汰率不小于10%。对于排序靠前的单位在下一年度予以优先选择,逐步培养一批能与公司能长期合作的维修队伍。

2、完善管理架构,确定维修管理专员

要求各工厂完善内部维修管理组织架构,确定维修管理专人,2月18日前完成备案监督,同时以制度对岗位责任进行明确。

监督检查管理

为了督促工厂对维修项目实施及管理能按照制度及预算执行,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工程维修月度报表监督检查

每月25日前对各工厂当月发生的维修项目及维修金额使用情况进行报表统计、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每两个月出具一次维修管理简报,便于各工厂相互学习借鉴。

2、重点维修项目跟踪检查

对各地工厂上报的年度土建维修预算内容进行重新审核筛选,选取各工厂单项维修金额大于10万元的项目,组织专业工程人员进行实地考查,从项目改造维修方案的可行性及维修项目真实度两个方面进行实地检查,从专业角度帮助各工厂寻求更好的改造方案,减少改造引起的浪费,使维修预算得到合理的运用及控制。

3、定期实地抽查

针对各工厂维修资金使用情况,制定半年维修检查计划,对各工厂抽查不小于30%,重点对维修工作现场管理,维修工程质量、维修资料整理进行实地检查,同时组织现场维修管理人员进行实地培训,使各工厂维修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每次检查形成检查报告,每半年出具《维修管理半年度考评报告》。

审计结算管理

1、对审计机构统一招标

与财务管理及基建部联合确定审计招标管理方案,组织维修项目审计事务所统一招标工作,按维修招标划分的区域,每区域选择两家以上事务所进行维修审计工作。

维修管理范文5

【关键词】机电;设备;维修

1 机电设备维修体制的发展过程

设备维修体制是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它由五种具体的维修方式构成。

1.1 维修预防。维修预防是一种很好的思想,它提倡在产品设计制造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和避免设备的维修。

1.2 事后维修。事后维修是设备出了故障再修,不坏不修。之所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一方面是因为设备检查诊断不可能把所有的故障隐患全部发现,设备故障在生产中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事后维修方式还是比较经济的,对于简单或不重要的设备,可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但对于重要设备来讲,如果采用这种维修方式的话,将会使设备故障增加、维修时间长、维修费用高,是很不经济的。

1.3 改善维修(技术改造)。改善维修(技术改造)是不断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其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提高设备的运转率。任何先进的设备是相对的,总有某些不足之处和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维修同时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使设备更趋于完善。

1.4 预防维修。预防维修是以加强设备检查为主,设备故障早期发现,早期排除,能大大减少故障的停机时间。预防维修包括定期维修和状态维修两方面的内容,状态维修是利用检测、监测和诊断技术,对设备状态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安排维修,事先排除,从而避免和减少故障停机的损失。

1.5 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NPM)。TNPM是以设备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产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系统为载体,以员工的行为规范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生产和设备维护、保养和维修体制。设备维修中最重要的是基础化管理,而5s活动则是设备基础化管理的精髓。5s是日语中5个以“s”发音的拼音字头。

研究和实践发现,采用有计划的预防维修可以减少设备的故障,节约大量维修时间和费用,结果逐步形成了预防性维修的概念。最早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杜邦公司又针对预防维修存在着既有过剩维修又有维修不足的问题,将预防维修制度发展成为生产维修。生产维修除了坚持日常保养外,还包含以下4种主要维修方式: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针对不同的设备及使用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维修方式。预防性维修和计划预修是以时间为基础定期对设备进行的大规模检查与修理。

2 机电设备维修方式的类定

2.1 故障维修。又称事后维修,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立即停机进行维修的方法。

2.2 定期维修。又称预防维修或计划维修,是根据固定的设备运行时间或当量时间间隔进行维修,不论设备状态如何,到一定时间后便停机维修的方法

2.3 改进维修。又称技术维修,是通过根本原因分析和采用新技术,实施改进设计和技术改造,从根本上改进设备的性能的维修方法。

2.4 状态维修。又称预知维修,是根据先进的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判断设备的异常,预知设备的故障,在故障发生前进行维修的方法。

3 强化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对策

3.1 改进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方式,加强机电设备使用和维护的管理。在现有条件下。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对设备使用、维护、修理人员技能和素质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包括三级保养、点检、班检、定期维护和巡回检查以及交接等日常维护和文明生产的制度。企业应根据现代维修理论、行业特点、设备特性、工作环境及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等因素来进行维修决策,健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选择包括事后维修、预防维修、计划预修和状态维修等合适的维修方式,逐步形成具有科学的新型维修管理模式。

3.2 设备维护检修制度。维护管理制度应以设备使用说明书为基础,设备运行档案为依据,根据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而制定的定期计划检修制度,如:设备运行档案显示,渣浆泵的内衬使用寿命为1000h,那么该台设备的内衬计划检修周期为980h,可将设备故障控制在萌芽阶段。将所有设备的运行档案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并结合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每月设备运行时间,制订出月度、季度、年度设备检修计划。由于机电设备检修工作的特殊性。检修工作分为现场检修和计划检修。现场检修,是以机电值班人员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依据而提出的检修要求,是一种被动的检修;计划检修,则是预防性检修,是一项保证设备性能和完好的重要工作。所以,计划检修是检修工作的重点,管理工作应主要放在计划检修上。

3.3 推行绿色维修。环境、资源、人口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地球资源大量消耗,成了突出的问题。我国为了履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承诺,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构想,“绿色维修”在这种背景下也应运而生。绿色维修是综合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维修模式,其目标是除了达到保持恢复产品规定状态这一目标外,还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即在维修过程及产品维修后直至产品报废处理这一段时期内,最大程度地使产品保持和恢复原来规定的状态,又要使维修废弃物和有害排放物最小,即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且对人员(维修者和使用者)的劳动保护好,还要使资源利用效率最高。

3.4 加强机电设备的更新改造。①设备的更新。采用在技术上比较先进、使用操作规程上比较方便、经济上比较合理、管理上比较进步的新型设备替代原来使用的老设备。②设备的改造。主要途径有:对设备的结构作局部改进和增加新的零件和各种装置。

3.5 企业设备维护管理。企业设备维护管理要点:设备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设备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管理之一,俗话说:要想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利其器,只有通过加强设备维修管理,使其充分发挥效能,不断改善设备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为企业获取最佳经济效益。①起重机械设备的安装和拆卸必须由有资格的单位和专业人员进行,并应有专人定期进行维修保养和按规定定期检查其电气绝缘性能。对达不到安全要求又不能修复的机电设备,必须立即停用,并予以报废处理。②施工现场应为机电设备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道路、基础(座)、水电、操作棚或停机场地等必备条件。夜间作业应设置安全和充足的照明。③机电设备的作业场所,应符合安全要求。场地应平整无障碍,机电设备旁应留有符合规定的作业和维修空间,作业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材料、杂物。有防火要求的,其作业场所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④施工机械和动力机械的基础(座)必须稳固,并符合其出厂说明书或设计的要求。⑤机电设备、小型电动工具用电,应当符合本规程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并应由专业人员安装、拆除和维修保养。⑥电设备的管理应做到“定人、定机、定设备”,严禁不具备专业资格的人员操作机电设备。小型电动工具使用前,应对使用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进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教育。

维修管理范文6

(一)维修工程项目实施缺乏计划性目前,大多数高校因短时期的规模扩张,各项建设密集上马,大工程不断,高校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到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发展建设,维修、改造等小型的零星工程项目未能摆到重要位置,再加上原有建筑等设施的功能逐渐落伍,已经不适应现实需求,被学校列入淘汰范围,短时使用,导致超负荷运转,破损老化严重。到现阶段,原有设施大都急需更新维修。高校后勤部门每年都将维修工程项目列入年度财务预算,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主要是凭现实急需和领导意见实施维修项目,不能按照计划实施。维修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缺失,再加上维修质量无法保证,导致有的维修工程几经反复也没有达到理想效果,造成资金浪费。

(二)施工监督管理力度低高校维修工程主要包括自行决定的改造、修缮、装修、绿化、硬化以及一些基建工程的配套附属工程等,且这类工程的特点是种类繁多、分布零散、施工点多、单个工程金额不大,同时,工程施工随意性较强,通常无正规的专业设计;工程时间相对集中,常利用寒、暑假突击施工,校方对工程监督管理比较困难,漏洞相对也较多。加上部分工程的建设单位的施工人员对于维修工程的施工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等了解不深,在施工过程中,不能起到有效的工程监管作用,造成监管力度低,工程质量不能满足需要。

(三)施工单位普遍存在预算高估冒算当前,高校维修工程项目的预算和结算一般是由施工单位编制,建设单位认可。施工单位在预算和结算过程中往往是高估冒算,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虚报工程造价。加之,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调查研究工作不细不实,对预算、结算中量价组合了解不够精确,人为的给施工单位造成可乘之机。施工单位往往钻这个空子,利用虚报工程量,增大材料单价,重复计算工程量等手段提高工程造价。

(四)审计部门忽视小型维修项目工程项目的审计是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高校非常重视维修工程审计工作,每一项维修工程必须经过学校审计部门审计监督。但随着新建和维修项目增多,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审计人员业务水平有限,往往只注重新建大型项目的审计,而忽视了小型维修项目的审计,导致学校维修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与流失。

二、高校维修工程管理中的工作难点

(一)维修项目的立项选择由于维修资金的限制,在维修项目的选择上不可能做到有求必应,对维修项目必须做到有选择性地进行立项审批和施工。这就要求维修管理人员必须按照一定的轻重缓急原则来确定维修项目,在众多项目中选择并排列最急需施工的项目。在维修工程项目的确定和选择工作中,需要对众多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排除和优选。但当面对信息量比较大,需要选择的维修工程项目较多的情况时,负责具体工作的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具备相当水准的专业知识和熟悉掌握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能力。

(二)维修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高校维修工程由于存在单项工程量及维修金额较小的特点,往往是“正规军”不愿干,“杂牌军”难干好,使得维修工程的管理无法像大型新建工程一样采用委托监理的方式进行质量管理。同时,维修工程所具备的种类与数量较多,施工点变换快的特点,使得管理人员分身乏术,无法对所有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因此,针对维修工程的特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维修工程质量是高校维修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维修项目的经费控制高校维修工程有工程量小、施工内容增减弹性大的特点,施工过程中窝工现象十分普遍,施工效率低下,造成人工费在工程项目中的所占比重居高不下。另外,维修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数量相对较少,采购成本较高,也造成了维修项目成本较高,从而在维修工程项目结束时的决算中给造价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维修管理范文7

关键词:建筑机械;维修;管理

中图分类号:TU274.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做好建筑机械设备的管理和养护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机械设备在施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就要及时做好设备的管理!维修!故障预防等工作"但是目前我国的机械设备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加大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并制定相应的维护措施"

一、建筑机械维修管理的典型问题

1、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由于目前公司各项管理还不甚规范,管理制度还未完全到位,一部分经理为了追求利润和政绩,只顾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必须的设备配件以次充好。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设备机能降低,陈旧、老化现象较普遍,常常是这个工程项目完工后,机械设备严重老化,而调运到新工程又需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维修,造成施工工期贻误。项目部之间在维修费用上互相推诿,设备中存在着隐患,埋藏着诱发事故的祸根。设备维修“滞后”浪费严重,由于目前公司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未能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2、公司的设备管理工作逐步弱化,不重视设备管理工作这种现象,尤其在各项目部更为普遍的存在。首先在公司诸多管理工作中,生产经营、安全无疑是被摆在最重要位置上的,而设备管理责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下等”工作。其次,公司缺乏真正的有专业技能,懂机械性能的管理人才。项目单位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工地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任凭其主观随意的报废,更有甚者,不考虑其他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得过且过,只要机械能转就交差了事,结果只会是事倍功半。

3、随着建筑工人队伍发生的变化,给做好设备管理增加了难度。现在的建筑工人由原来企业自有技术工人,变成了绝大部分是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游兵散将和靠关系进来的临时工、农民工,这些人流动性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等基本常识知之甚少,再加上他们的工作内容大部分属于承包性质等客观条件,决定了本该有这部分人来完成的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会被完整的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也只能定留在表面上。有的单位做到定机定人了,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

二、建筑机械维修管理对策

1、建立完善的建筑机械维修管理体制

基于实际工程项目,建立配套的建筑机械维修管理机制。设立专职的维修管理部门,设置各职能岗位,挑选项目设备管理经验丰富的工程管理人员出任管理职位,挑选合适的维修技术人员,注重技术团队的技术培训和实际检查;建立分工明确的责任制管理模式,分离建筑机械的设备采购、维修和管理权利;建立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对日常的设备维修工作进行规划和验收,责任到人,奖罚机制明确。

2、规范建筑机械的维修管理进程

建筑机械的维修管理技术含量高,且操作繁杂,针对这一特性,应当建立详细的建筑机械维修管理技术操作条例,对于维修操作、保养流程以及配件使用管理等方面量化技术指标,规范操作流程,对于老旧设备的更新换代出台详细的技术参考,明确更换时间点以及更换设备的技术指标。同时对于大型成套设备,采取定期排查、维护、保养和部件升级,坚持预防为本的保修方针,严格规定保修步骤、指定保修责任人员,并严把验收关,做到维修到件,监守到人,量化考核明细,保障维修效率。

3、成立一系列相关的专业的机械施工公司

将原有的分散式的设备管理,有效的转变成集中式的管理,并且加强其专业化的程度,这些公司将综合设备的维修管理人员、设备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以及设备为一体,实际的对建筑机械设备的维修使用以及调拨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计划以及安排。同时,在施工现场出现的疑难问题,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解决,进行设备的维修等方面的工作,使机型的配件库存量降至最低的程度,进而在根本上保证设备维修过程之中实行总成互换成为可能。

4、提高维修管理团队的技术水平

维修管理技术人员是建筑机械维修保养的实际操作人员,他们的技术手段将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维修保养质量上面,因此,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维修管理团队显得尤为重要。从人员招聘入手,遴选建筑机械维修经验丰富的专业维修人员,针对已有建筑机械的技术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强化维修技术水平。对维修操作进行监督考核,确保维修质量。

5、建立建筑机械维修管理档案系统

针对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建筑机械,建立它们的技术参数档案。对于设备采购、配件出入等技术环节进行技术特性的整理、分析和入档,建立专职的技术档案管理部门,对于历次维修过程进行相应的记录整理,做好设备的“病史”记录,为接下来的设备保养大修、更新换代提供技术参考。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平台,建立建筑机械维修管理档案系统,规范档案流程,减少维修技术查询的消耗,大大提高维修管理的实际效率。

6、将维修、更新以及改造进行结合

根据我国制定的能源政策,针对淘汰的、技术落后的机械设备,需要进行一系列必要的改造以及报废处理,如果仅仅知识其相应的建筑机械性能比较差、效率低下,报废又显得较为可惜,则可以考虑进行相关的技术改造。针对建筑机械设备的技术改造,需要从施工的实际角度出发,需要有可靠的技术理论和技术力量作基础,同时还要有物质的保证以及经济方面的效益,才能进行这一方面的工作。如果设备没有修理的价值,则应该予以报废处理。

7、完善配件的采购以及供应工作

为了更好的保证建筑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保证其正常的使用,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就需要掌握相关的配件供应原则,对实际的配件供应计划进行编制,同时严格的选择配件的来源,对仓库的管理一个各方面相关的工作进行严格的保障和加强。一般的来讲,材料以及配件的供应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保证重点同时兼顾一般、有计划的供应、合理库存同时节约费用。通过以上几点方式,可以逐步的做好机械设备的配件采购以及相关的供应工作,进而保证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正常的进行。

结束语

现代建筑工程是一个快节奏的系统工程项目,对于建筑企业的弹性施工运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企业在保障工程质量和如期完成的同时,要最大限度的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才能保障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因此,如何保证在施工进程中己方的建筑机械长期高效运转,是企业需要关注的焦点,而有效的设备维修管理措施是保障机械健康状况的必要前提。

参考文献

[1]刘永雄,建筑机械的维修与安全管理[J].广东建材,2009.

维修管理范文8

1、不看新件质量,装配后出现故障

还有一些配件由于库存时间过长,性能发生变化,如不经检测,装配后常常引起故障的发生。例如某台拖拉机发动机机油压力过低,分析是机油滤清器堵塞,更换了一新机油滤清器,试机机油压力仍低。更换了所有可能导致机油压力低的零部件,但机油压力仍不能升高,在机油压力偏低的情况下勉强使用,结果导致柴油机烧瓦抱轴、曲轴断裂、连杆弯曲,损失万余元。后经检查是由于更换的机油滤清器滤芯长时间库存保管不善导致内部生锈,被过多的铁锈堵塞所致。

2、盲目大拆大卸

一些维修人员由于对机械结构、原理不清楚,不认真分析故障原因,不能准确判断故障部位,盲目对机械大拆大卸,结果不但故障未排除,而且由于维修技能和工艺较差,又出现新的问题。当机械出现故障后,要通过检测设备进行检测,如无检测设备,可通过“问、看、查、试”等传统的故障判断方法和手段,确定最可能发生故障的部位。切忌不问青红皂白,盲目大拆大卸。

3、螺栓使用混乱

农业机械使用的专用螺栓,如传动轴螺栓、缸盖螺栓、连杆螺栓、飞轮螺栓、喷油器固定螺栓等是用特殊材质经过特殊加工制成的,其强度大、固定可靠。实际维修作业中,有些维修人员在这些螺栓损坏或缺失时,有的随意取来其它螺栓代替,有的自行加工代用,这些螺栓因材质不好或加工工艺不合格,给农业机械的使用留下故障隐患。东方红履带拖拉机后桥减速器内连接行星轮架和减速器壳体的螺栓承受较大的扭矩,@些螺栓发生断裂损坏后,一些维修人员使用其它螺栓或自行加工代用,常出现因螺栓强度不够而再次折断的情况;有些部位需用“小螺距”的“细扣自紧”螺栓、铜螺栓、镀铜螺栓,却使用普通螺栓代替,导致出现螺栓自行松脱、拆卸困难等现象。

4、盲目“换件修理”

一台铁牛――654拖拉机,因后悬挂工作无力到某修理厂维修,更换了工作泵、溢流阀、大臂油缸等零部件也无济于事,后发现故障原因是液压油箱到工作泵的一根液压油管被堵,致使液压油液流量及压力不足所致,此外该车不注重保养,液压油箱有大量油泥,导致上述问题的发生。还有些故障零部件完全可以通过修理恢复其技术性能,如发电机、起动机、齿轮油泵等出现故障,不需要复杂修理工艺即可修复,但维修人员却要求用户更换新件。

二、提高农机维修质量管理的对策

1、加强法规宣传,实现依法管理

出台《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后,使农机维修行业管理工作纳入正常法制轨道,有法可依。农机主管部门要把法规的贯彻宣传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将政策宣传透彻,让消费者知晓《规定》的精神,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让每个修理工学法知法不违法,充分认识修理工应承担的责任。管理部门要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严处擅自加大动力等违法行为,促进农机维修业健康发展。

2、提高管理服务质量,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农机主管部门先要为维修点和维修工人的经营活动提供咨询服务,讲解有关政策法规、疑难故障修理技术、新技术和新工艺运用,帮助修理改善内部管理,组织修理点间的技术经验交流等。农机部门要利用自己的信息资源,尽可能为修理点提供维修信息,增加农机维修业务渠道,提高维修点经营效益。利用与保险公司良好的关系,将事故车辆介绍给信誉好的修理点进行维修,建立农机维修示范点。对高新农机具要组织制定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和维修结算定额,使维修网点在从事维修经营活动中,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可供执行,对修理项目所需工时、材料和机械费用等有较为权威的结算依据。只有这样,对农机维修网点来说,才有章可循,既能保证维修服务质量,又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3、加强农机维修技术监督,提高维修质量

对新开业的维修点严格技术审批,对现有维修点进行年度技术审验,对年审不合格的,该降级的要降级,该停业整改的要责令整改,该收缴技术合格证书的要坚决收缴,决不迁就。对修理工培训考核要制度化、规范化,建议设立市级培训基地,可以采用远程教育、函授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发放材,然后集中考核,统一发证,提高培训质量。对持证异地从业的修理工,应实行属地登记注册的制度,由当地农机维修行业主管部门纳入日常管理。各县建立农机消费维权监督站,争取工作经费的落实,搞好农机维修质量监督队伍建设,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维护消费者权益。在以换件修理为主的今天,修理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修配件质量的优劣。强化维修配件质量的监督管理,关键是要堵住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开展经常性的农机零配件抽检工作,严禁其上柜销售,防止损害购买者利益。

4、加强农业机械“三包”期内的维修管理工作

农机管理部门依法受理消费者对农机产品的投拆,责令产品的销售者,根据《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承担“三包”期内的责任和义务,及时提供免费修理业务,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零配件,承担有关修理费用,维护销售者、生产者的信誉,并对其服务质量进行监督,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维修管理范文9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实现一个简单的企业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基于此目的,在咨询了企业设备维修人员的基础上,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结合了现代管理理论,运用 MIS 开发的方法和工具完成了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即:设备维修 NMIS的总体设计。

论文阐述了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展望了信息系统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并紧紧跟踪世界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动态,采用最新信息技术,结合企业设备维修管理的业务要求和管理需要,从技术实际和科学管理两个方面入手,对企业设备维修的目标系统进行系统规划,系统分析和系统统计,从实际出发,完成了分布式网络结构的建立,编写了完整的系统应用软件。

关键词:设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写作的目的及意义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零部件,在磨擦、外力、及化学反应的作用下,总会逐渐磨损和腐蚀、断裂从而导致设备故障甚至停机。此时的设备就需要维修,但对于不同的设备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 、方法进行维修,就需要合理衡量、选择。而企业设备的正常运转与否将直接影响定单的完成情况,危及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加强设备保养维修,对设备的维修信息进行整理,及时掌握零部件磨损情况,就可以在设备的零部件进入剧烈磨损或损坏的阶段前,对其进行修理或更换,避免因故障停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设备维修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和工作。

设备维修管理如此重要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由于管理手段的落后,经常出现许多漏洞和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企业设备的种类众多,而设备故障的突发性较强,导致维修的盲目和慌乱 致使维修工作不能及时完成,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维修中,备件供应的不及时和缺少,导致维修完成时间的不必要延长。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

(3)企业设备状态的不明确,使工序能力判断失实,最终影响定单的按时完成,为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4)由于对设备的管理不细致,致使保修期内设备的损坏,被错误拆修。无故为企业浪费人力、物力、资金。

:16000多字

有中英文摘要、目录、参考文献及主界面的源代码

300元

备注:此文版权归本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