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课堂教学的追求集锦9篇

时间:2023-05-17 15:34:24

课堂教学的追求

课堂教学的追求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让学生学得生动、学得自主已经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共识。但是,凡事皆有度:如果太过追求学生的“动”,教学就易于流于形式化,那么,究竟应如何把握新课程的小学语文课堂呢?在这里笔者认为,把握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把握住了新课程教学的实质。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价值追求的重点。

一、有效引入,激发兴趣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性条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觉到,合理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可以较为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例如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识字》的拍手歌时,通过课件出示了黄鹏、百灵、锦鸡等动物的图片,建立了词语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将识字和认识事物有机结合。对于像“翱翔”这样难以理解的词语,教师没有抽象地以词解词,而是采用雄鹰展翅飞翔的形象直观的图片展示了“翱翔”的情境,使学生较为容易地理解了词语,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有效提问,启发思维

课堂教学有效性最为重要的标志就是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设置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最好手段。目前,在当前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虽然不再“一讲到底”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问到底”。结果,教师的不断发问,使学生忙于作答,没有思维与想象的空间,没有自我的内化,只是一味地跟着老师被动地往前“跑”,课堂教学因此失去应有的效果。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讲究提问的质量、时机、艺术,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1.难度要恰当

问题的难易度,是衡量提问有效性的首要指标。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太浅白,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致;太艰深,学生答不了,不仅老师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所提问题的难度,应以较高水平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或稍加提示点拨可以答出为上限。例如在执教

《邮票齿孔的故事》就有这么个教学片断:

教师:(学生掌握了生字之后):请小朋友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这个故事有趣吗?注意,遇到不认识的字可别忘了请下面的拼音朋友还有你小组里的学习伙伴帮忙哦!

学生:读课文。

教师:读得多认真啊。还想读吗?那好!不过,这次读课文得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我读了这一课后,有一个问题总是搞不明白:究竟是谁发明了带齿孔的邮票呢?同学们,请你们说说看。

学生1:我认为是那位先生发明的,因为是他第一个用别针在邮票上刺了一个个小孔。

学生2:我们认为应该是阿切尔发明的。因为那位先生是没有小刀,一着急才用别针刺小孔的。

教师:看看,两种意见都出来了吧!大家先别争,请认真默读课文,我希望大家从课文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这样随着问题的一步一步深入,首先建立了学生对课文故事的兴趣,6~12岁的孩童对于故事的喜好性非常的大,这样就会使学生在故事的引导下走进语文世界的美妙境界中。

2.深度要适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深度要适宜,不能过深,也不能太浅。因为深度适宜的问题会使教师的教学在关键处着力,使问题击中要害,使学生进入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中。例如,在讲《我不是最弱小的》这课时,就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大家把课文读了几遍了,能说出为什么萨沙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萨沙为什么要保护蔷薇花呢?是受了谁的影响?你喜欢萨沙吗?为什么?你还喜欢谁?

三、有效生成,呈现精彩

教师善于有意制造“生成”的机会,善于在不经意间捕捉生成的机会并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有效生成,这是教学有效性的最高境界。这样的课堂才能呈现生机与活力,才能有期待的课堂。

总之,新课程为基础教育领域带来了春天般的可喜变化,作为一线教师,只有深刻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使新课程真正发挥其培养学生素质的本来功效。

参考文献:

[1]张珍莺,林高明.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有效生成.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12).

[2]祝小珍.积极学习心理:有效学习的基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论坛,2008(3).

课堂教学的追求范文2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而活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7-062-1

一个有效的课堂活动并不是说一定要复杂,环节要多,其实只要有目的,有层次,简练的活动不一定不出效果。高中数学课堂非常需要追求“实而活”。 实:这里是指“实际”。活:是指“活动与灵活”。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这节课的教学实践就此问题谈一谈体会。

一、“直线的斜率”教学片断

1.新课导入

课前教师画了一个正方形。

师:现在有一对三角板斜边的长度小于正方形的对角线,如何画线段BD?

生甲:把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然后再连。

师:这是一种办法。若这个正方形特别大拼起来还不够怎么办呢?

这时一位男生站起来说:这好办,只要用一把等腰直角三角板把底角与以点B为顶点BC为一边的角重合然后画出斜边并逐步延长到点D即可。

(同学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他为什么能够先画一小段,通过延长就将BD连起来了呢?

生乙:因为他把BD的方向确定下来了。

2.课堂展示

教师:通过上述问题的探讨,我们知道确定直线位置的要素除了点之外,还有什么呢?

生:方向。

师: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直线的斜率。 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若将AD看成某一山峰的平台,现从B点出发有三条路径BD,BE和BF到达峰顶,你会选择哪条?

生:当然是BD,因BD没有BE陡峭,至于BF一般人是没办法走的,除非是专门搞攀岩运动的。

教师:嗯,很好!我们知道山路和水平地面的倾斜程度可用坡度来刻画。(在黑板上写出坡度公式和图示)坡度越大,山路就越陡. 那么直线的倾斜程度能否进行类似的刻画呢?

将上述问题放到直角坐标系中来,则有:坡度=QMMP=y2-y1x2-x1。

二、给出直线的斜率的定义

已知两点P(x1,y1),Q(x2,y2),如果x1≠x2,

那么直线PQ的斜率为 k=y2-y1x2-x1(x1≠x2)=纵坐标的增量横坐标的增量=Δy

师:在前面的引例中BF这条路线不太适合用坡度进行刻画,但放到直角坐标系中这样的直线又是存在的,它与BE,BD所在的直线有什么不同?

生甲:方向不同,前者从左上方到右下方,而后者是从右上方到左下方。

生乙: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不同前者是钝角后者是锐角。

教师:这两位同学说得很好。它们之间的确存在着差异(至于角的问题我们下节课来研究),因此用斜率表示的时候也有所差异。当直线处在BF所在的位置时x2-x10,即斜率k

师:请同学们任意给出几组两点的坐标,并分别求这几组过这两点的直线的斜率。

……

师:对于根据这几组数据算出的斜率,你有什么感受?下面请同学们总结一下。

……

【评注】

通过这堂课笔者深刻地感受到数学课堂应追求“实”而“活”,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高中数学课程进度本来就比较紧张,每节课的课堂容量比较大,将课堂情境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能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后的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课堂要想做到“实”,教师每堂课前必须要做到精心的备课,能够做到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对教材的内容要吃透,哪些要讲哪些不需要讲,哪些内容学生理解可能会有困难需要作一些适当的提示和铺垫等。

课堂“活”起来还要求教师能够大胆地让学生去犯错误,从错误中去感受问题的本质。有的教师喜欢面面俱到,将学生所有可能会出现的错误提前打预防针。虽然学生当时避免了错误的发生。但这样的印象毕竟不深刻,以后还会再犯。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以后还要一遍遍地纠正,实在是得不偿失。

同时在这样一个相对有限的时间内,怎样高效率地充分利用时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在知识、智力、思维、情感、品质等方面获得持续的提高,使其个性才能潜质最大限度地被发掘、被激活,这也是我们施教者应力争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单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3[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课堂教学的追求范文3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2—0068—02

一、新世纪语境下的儿童文学的转型

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课文,可以说是儿童文学中的精品和缩影,探究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价值追求,必然要从这些文学作品说起,即新世纪语境下儿童文学的转变。

新时期以来,文学特别是儿童文学在表现形式和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谭旭东在《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电子媒介时代的童年与儿童文学》中指出的那样,20世纪中国文学经历了三次深刻的社会转型。在这三次社会转型中,中国儿童文学经历了四次艺术地转型:一是五四时期思想启蒙和文化启蒙催促文学发生革命性的转型,文言文被废除,取而代之以现代白话文,这是五四时期文学变革的主要特征。更深刻的是文学观念的变革,对儿童文学而言,这一时期儿童文学观的生成,推动了“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的确立。在现代作家的笔下,儿童文学是作为思想文化启蒙工具参与到社会进程中的。因此,儿童文学的创作和理论充当了文学先驱革命和教育的切入口。二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适应新社会、新时代的要求,儿童文学在主流政治思想的框架里由“儿童本位”向“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转变,这是儿童文学主动适应政治环境而做出的艺术选择。这一时期儿童文学作家的笔下,道德的诉求、教育的情怀,比艺术尺度更为重要。于是,儿童文学的创作和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偏向了“教育主义”。三是改革开放时期,这是中国文学在思想解放的浪潮中重新回归艺术家园的时期,也是儿童文学重新回归五四传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提出了“儿童文学是文学”的命题,这一命题是对新中国初的“十七年文学”,题材单一,内容与形象概念化的一次深刻的反拨,使儿童文学从过去一段时间的“阶级斗争工具”“政治观念的图解”“教育主义的文学”的束缚下完全解放了出来,回到了文学的家园。同时,儿童文学回到了关注儿童心灵世界的轨道上来,也勇敢地承担起塑造民族未来性格的重任。强化了对儿童文学的认识功能、审美意识、代际沟通、人格形塑、游戏精神乃至未来民族国民性的探求和深思。四是90年代后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介的渗透,作家个体完全从集体中解放出来,完成了创作主体的解放,文学开始对政治话语进行破坏、颠覆,重新整合,诉说自己的话语,然后朝着多元化世界迈进。

二、小学语文课堂的困境

教育乃国之本,民之愿。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权力的直接介入下,教育成了国家最阳光的事业。今天,即使在最偏远、最落后的小山村,也能够看到一座座修葺一新的校舍。可是,由于中国的具体国情所限,目前仍然有成百上千万的山区学生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成了新世纪“底层”的一代。这种“底层”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边远山区学生的语文阅读材料有限,仅限于一本课本,阅读范围窄。其次,语文学科的人文诉求被应试教育体制稀释。再次,课本选材与农村学生生活距离太远,无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尴尬的局面,我们不禁要问,当下小学语文课堂的价值追求在哪里?

三、小学语文课堂的价值追求

语文课堂的价值追求在于一个不同于现实的“第三世界”的构建。在这个世界里,小学生可以张扬他的想象力,可以沉浸在丰富多彩的梦想里。这是“一个道德的世界,一个能够培养小学生道义感的世界,能使小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使小学生的心灵得到爱、诚信、勇敢、智慧、悲悯、同情等美德滋养的世界”。

1.感悟悲悯,关照现实。小学语文课堂不仅要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小学语文课堂如果离开了对现实人生的关照,离开了对生命的守望,离开了对苦难和不幸的悲悯,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一部经典的文学文本,之所以会流传千古,焕发永恒的艺术生命,就在于它写出了人生的不幸,并且表达了对苦难的悲悯和超越,表达了人间的大爱。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两部作品,都以现实主义的笔法,深情地描写了两个可怜的孩子——一个大年夜冻死在街头,一个圣诞夜孤苦伶仃、悲观绝望。这两部作品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都将小主人公不幸的命运放在了一个典型的社会背景下加以表现。一个是冰天雪地的大年夜,一个是干冷干冷的圣诞夜,两个小主人公年龄都很小,都是小孩子,他们都吃不饱,穿不暖,没人疼爱,也没人牵挂,他们像一只流浪的小狗,常被人歧视,被人戏弄。总之,现实世界里没有他们的幸福,他们活着只有多余和可怜。虽然多余,可他们仍然渴望被疼爱、被关心、被温暖和被尊重。于是,他们只能将瞬间的幸福感受放在幻想里、放在回忆里。文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学生可以看到人间冷暖,也可以看到大悲大痛、大善大美。

课堂教学的追求范文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主渠道就是课堂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可以说是教学的生命。教师教什么?如何教?学生学到什么?得到怎样的发展?值得我们积极的思考和追求。

1 解读教材是追求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教材的编排渗透着新课程的哪些理念,有何意图,教材的前后有何联系,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起什么作用等等。这些都是教师要上好一节有效、高效的数学课必备的前奏。所以解读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解读教材首先要细致的研读新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教师的理念应由一个学习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学习过程、结果的预想都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要将学习当作学生与教师共同设计并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真正做到 "教学相长"。解读教材还要研读教材的编排意图。理解教材与前面的衔接,在当前的地位以及后续学习的作用。屏弃那种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的陈旧观念。应该追求对教材的补充、延伸、拓广、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做到心中有度,教学有序,效果有效。

2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保证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的和谐与融洽能有力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学习,所以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师生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首先教师自己应该要有愉快的心情,有了愉快的心情,才觉得学生可爱,从内心里就会升发出热爱学生的情感。通过这种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乐学。其次要尊重、信任、理解每个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既要激发优秀生,又不冷落学困生。像著名教师华应龙就很善于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给学生一种慈祥、亲切感,与学生一起参与学习,是学生的合作者,让学生在心理上没有压力,轻松自如,高高兴兴地学习。学生这样的学习必将有收获,有发展。

3 优化教学手段是达到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一堂数学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应让学生即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又得到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要达到这样的有效教学,优化教学手段是关键。

3.1 落实整合"三维目标" :

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目标更加全面,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落实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一是要重视数学知识学习过程的教学。实际上就是注重获取数学知识经历的体验,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使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科学有序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的心智得以运动,并经历这种心智运动所伴随的情感体验。二是重视隐性知识的教学。许多技能、方法、交往、态度、体会、情感等方面的知识都是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无法形成像数学课本一样的格式化知识,只能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和习得。 

3.2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新课程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教学情境创设要有明确的目的。情境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创设情境时不能一味追求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动画。而更多地应利于新教材本身,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心理需求,从而引发学生获知解惑的欲望。例如,在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时,上课伊始,老师很神秘地请学生考考自己,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些分数,如 1/2,5/9,7/20,8/15……教师很快判断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并让两个学生用计算器验证,结果全对。正当学生又高兴、又惊奇时,教师说:"这不是老师的本领特别大,而是老师掌握了其中的规律,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从而创设了展开教学的情境。

预设是课前静态的计划和设计,生成是在执行计划和设计中出现的动态的现实的事实。预设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高质量的充分的教学预设,就不可能会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

生成有两种,一种是我们预设中的生成,这样的课堂可能秩序井然,正合我意。一种是非预设的生成,是出于教师预料之外的生成,课堂也许会稍有混乱,但可能会因此而精彩。面对动态的生成,教师应宽容的接纳、理智的驾御。切不可以认为要动态生成就可以淡化、抛弃预设。对于动态的生成必须把握一个度,就是不离教学目标,运用教学机智,恰如其分的灵活引导,展示出动态生成的艺术,达到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3.3 在教学实践中反思:

课堂教学的追求范文5

关键词:简约;有效;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086-01

追求有效的语文课堂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郑金洲教授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应该突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第二,课堂不是对学生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第三,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第四,课堂不是教师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除这四个特点外,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课堂还应具备第五个特点,即课堂不应是纷繁复杂的,而应是简约有效的。

1.目标定位要"合度"

1.1 内容剪裁要合理。如在《搭石》一课教学中,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中心句为切入点,围绕"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走搭石"、"年轻人背着老人走搭石"三个板块引导学生展开读悟,让教学简洁明快、层层深入,真正实现了"轻负担、高效率"。众所周知,教学需要教材,也应充分凭借并用足、用好教材。但是严格来说,"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其实并不能划上等号,因为前者往往必须经过适当删削与剪裁之后方能变为后者。否则,教学就很难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而对于这一点,不少语文教师心中实际上缺乏应有的敏感和警觉。

1.2 目标定位要精准。语文课的剪裁不仅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体现在文本的定位、目标的设置上。如《荷花》一课,根据课文质地清新、文句优美的特点而设下了"培养语感"的教学目标,以"设境激趣、触发语感""充分诵读、激活语感""潜心品读、领悟语感""多元解读、积淀语感""抒情表达、丰富语感"五大板块无缝链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语感素养的提升。这一针对性极强的"主攻"目标让学生"一课一得",真可谓"将教材的例子功能开发到底"!

上乘的教学必须根据教材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以便能"集中火力"地发挥其"例子"功能。如果课文音韵铿锵,则朗读训练当加大份量;如果课文结构精巧,则谋篇布局需有效提示;如果课文词句华美,则品味咀嚼要不惜余力,如果课文意境深邃,则研磨揣测应做深做透;……当然,在"有的放矢"的同时,其他"常规性"工作也不应忽视,语文课的"五脏"--听说读写书(写字)仍须"俱全",不能"缺胳膊断腿",因为"抓特色"不能忘了"讲规范"!

2.精选内容――内容简要

理解文本,言意兼得。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语文学习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阅读教学不等于读懂课文,不能仅仅把着力点放在"写什么"和"为什么写"上,还应关注"怎么写"和"用什么写",不能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上用力过多,还应担当起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任务,这才是学习语言的终极目标。

2.2 学习方法,终身受用。"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给学生方法,使其终身受益。在低段,识字教学是重点。但往往是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学生识字回生率仍旧居高不下,这种"高耗低效"的问题普遍存在。究其原因:简单、机械识记方法学得快,忘得也快。如果我们在识字教学中能依据构字原理,那么出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会是抽象符号,而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较之抽象的符号识记,这样"讲"理的识字,则印象更深刻。

3.组织有序的课堂学习

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要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与调控,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学习活动,这样才能提高学习质量。比如本文第一个案例中,课堂游戏开始前,老师应该将游戏规则仔细地向学生说明,把学生分成小小组,并对参加游戏的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在每个小组活动圈内找朋友,找到朋友后站在活动圈内,对其余的学生也提出要求,请他们当小裁判,评一评哪一组找得快、找得对,同时针对游戏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及时提醒学生遵守游戏秩序,那么学生活动时就不会满教室跑,漫无目标地晃荡,老师也用不着声嘶力竭地去组织了,哪些学生已经找到了朋友一目了然,教学就不会呈现出乱哄哄的局面,从而达到在游戏中掌握生字的目的。

4.写作渗透,追求语文味

学习完课文后,我们通常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渗透写作,基本的形式有:恰如其分的改写,锦上添花的扩写,水到渠成的仿写,想象合理的续写,精彩纷呈的辩论等。

5.建立灵活的评价机制

课堂教学的追求范文6

如何构建和谐的科学课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拟定适合的课堂教学目标,彰显和谐课堂的魅力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中,适合的课堂教学目标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获得对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从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教学目标的拟定既要考虑教情,又要考虑学情;既要考虑课程标准要求,又要结合学生实际。教学方法的设计、运用、教学环节的衔接,都应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

例如,在学习“研究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课时,我把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实现这一目标,我改变以往“教师演示,学生观看实验”的教法,课前让学生分组先设计实验方案、步骤、记录数据的表格等,把这节课改为学生的实验课,通过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完成得非常好,我因此表扬了学生:今天我们每个同学都是一个小科学家,只要你们积极开动脑筋,今后你们就是大科学家。通过探究,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科学的乐趣,激发了学习热情。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凸显和谐课堂的核心

课堂是实施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一个压抑沉闷的课堂不可能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做学生的朋友,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倾听者、激励者,对学生的发言及时予以表扬和引导,创设人人参与的教学情景,发挥自主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人人敢说、敢问、会说、会问,无所不谈,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例如,在学习“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一课时,我设计让学生用磁铁吸引身边的不同材料,然后汇报交流。有的学生说:“能吸铁钉、回形针、铅笔盒、钢笔套等”。有的学生说:“还能吸一元的硬币,五毛的硬币有的能吸,有的不能吸。”这时一位成绩较差的男生突然说:“还能吸一角的硬币”。这时我一愣,其他学生也喊了起来:“不会的。”甚至有的学生嘲笑他,但是我还是鼓励这位男生:“你到讲台来演示给大家看看”。结果他做成功了,我拿起他的硬币一看,原来是新版的一角镍币,这时我趁机表扬了这位同学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有创新精神,并要求其他同学向他学习,从此这位男生上课更认真了,其他学生也更加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上积极发言的人多了,课堂中呈现出“学生愉悦,教师高兴”的景象。

每个学生就像一颗种子,不管它是名贵的还是平凡的、高尚的还是粗鄙的,都有成长、开花、结果的理由。在我们所教的班级中,学生不同,呵护每一颗心灵,尊重每一个学生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职责。

三、实施互动的课堂组织形式,体现和谐课堂的价值

现代课堂教学一种基本价值观认为,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生命律动的过程,是学生茁壮成长和教师完美人生的过程。当下的“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准确反映了和谐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是师生平等参与的过程。互动意味着师生相互尊重、相互构建、真诚对话,不仅是一种教学行为,更是一种教学境界。

例如,在学习“力的作用效果”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让学生上来拉拉力器、压矿泉水瓶等,并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感受力的这一作用效果,学生非常活跃,并举了很多例子,这时有位学生拿出桌子上的一只玻璃杯说:“力不能使硬物体变形”。这时,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我就趁机表扬了这位学生的独特见解,并鼓励同学们思考:你们怎么证明玻璃瓶变形了?同学们说:“做实验证明”。我说:“我们一起来设计实验,分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能设计出好方案”。最后经过师生共同讨论,不断修改,设计出一个可行的方案,让学生上台来表演,证实了力确实也能使硬物体变形,只是形变太小,肉眼看不到而已。

课堂教学的追求范文7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

教学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氛围。它既包括学生所处的客观环境,如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教室的布置或摆设、学校的绿化和卫生;又包括教师与学生共同营造的情感环境,如学习氛围、探究热情、合作气氛等。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启发学生进行有效思维,从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

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要有利于学生习得知识、掌握技能,获得数学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成长所需要的方式方法、情感、思想”来进行情境的创设。如,当我们创设一个“数学问题”的情境时,就要围绕目标新颖和富于启发性这些特点来创设,而不能统统用“你找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等这些苍白的语言。

其次,创设教学情境要有时代气息。教育是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个体生命自由、幸福地成长。如今信息发达,学生获取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就要有一定的时代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及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学会关心社会的发展,关心国家的进步,进而增强“为祖国之崛起而读书”的学习情感。

再次,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征。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情境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富有吸引力的形式来创设教学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采取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形式来创设问题情境,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建构有效的学习模式,确保学生知识习得的有效性

学生知识习得的有效性跟学生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学生的知识水平取决于学生有效知识的习得。其次,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取决于学生有效知识的习得。知识不同于“智力水平”。只有将知识进行吸收、内化、迁移,才能成为自己的“智力水平”。再次,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离不开学生有效知识的习得。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有效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最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总之,知识习得的有效性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保证学生知识习得的有效性呢?

首先要转变观念,建构有效的学习模式。“知识是学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以教激学、以教引学、以教促学”,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互质疑。通过展示、交流、纠错等手段,实现知识的有效习得。其次,要实施分层教学策略,针对不同智力水平、生活经验和心理特征而采取不同策略的教学手段,努力为每一位学生拓展独立思考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展示学生的个性和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实施有效的评价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及时、有效的评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时、有效的评价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过程的反馈,进而有效地促进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思想的完善,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呢?

课堂教学的追求范文8

一、紧密联系生活,进行实效教学。

品德与社会课应当以社会为背景,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强调拓展课堂教学的内涵,课堂的组织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教师应有意识地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等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这个小课堂,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不断体验、领悟道德准则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社会生活能力。

在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中,有这样一个主题: “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在这个主题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采取丰富多彩的方式实施教学。

①故事会。首先,教师讲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封建迷信害人的故事导入课文,然后让学生讲在生活中收集的相关故事和事例,以故事会的方式进入学习主题: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②科学小实验,揭秘迷信的小把戏。

教师演示“神符显字”小实验。

拿一张白纸,在火上一烤,纸上出现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几个字。教师揭示“神符显字”谜底:先用氢氧化钾溶液在纸上写字(因为这种溶液是无色的,所以字迹看不出来),再用火一烤,字变黑了。

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实验,用科学知识揭示生活中的“封建迷信现象”。(可以放在课后进行,教师在课堂上对小实验做提示。)

小实验一:“银针浮水”。

小实验二:”鬼火追人”。

③课堂小结。

分小组总结,然后交流,各个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总结:生活中的“迷信”说法,都是可以用科学知识解释的,所以,我们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④探究性学习。

教师提出问题:“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教师给出建议:在生活中可以宣传科学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画、标语、作文)进行科普宣传;用科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封建迷信”活动作斗争。

二、运用生活资源,落实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也指出:“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它不仅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或教育手段,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和价值。”因此,我们要从儿童生活普遍存在的问题中挖掘生动鲜活的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有一个主题“人类渴望和平”,在这一个主题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导入生活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书本上的插图、杂志上的图画等图片型材料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课堂上的“理”更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前准备中,老师可以收集由于战争而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历史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人们对和平的渴望。生活资源是极其丰富的,除了图片资源,我们还可以利用电视、电影、录像、录音等音像资料,可以使教学更生动、更直观,既有利于增加教学的信息流量,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011年3月份,利比亚局势动乱,引发了战争,正好在这个时间我们进行“人类渴望和平”这一主题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有意识引导学生通过电视、广播,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战争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切切实实认识到“人类渴望和平”。品德课堂只有引入现实生活的源头活水,才能引发学生思考、探索,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激活生活体验,让课堂“活”起来。

课堂教学的追求范文9

有效学生两方面谈谈如何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英语课堂教学,聚焦英语课堂教学的45分钟,实现真正的有效课堂教学。高中英语新课标旨在改变以往“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被动的学习方式”和“重知识,轻能力,教学多以教师讲解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1,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英语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是每位一线英语教师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人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有效教师和有效学生两方面谈谈如何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取决于教师、学生及其使用的方法。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的效益取决于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首先,有效教学需要有效老师。很早以前,人们从角色扮演的角度将有效教师定义为“好的教师”。2“努力辨析一位好教师的心理特征,包括人格、态度、经验、能力倾向以及已获成就。”3在以往传统的课堂当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手段落后。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4而以往的以教师“一言堂”为主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新课标推行后,对有效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做到“善导”“善启”

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讲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善导”、“激趣”、“引思”、“精讲”这四项教学要素,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重心。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去探索,自己去发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达到让学生“自求得之”的目的。以此提高学习效率。以往,在每个单元讲语法的时候,因为内容枯燥,所以教师多数是让学生理解和熟记规则,然后进行操练。对此,学生从无奈到反感到对语法课的厌恶。现在,在学习完新课标的理念后,我会先让学生观察所教语法项目的特点,通过比较和分析,逐步引导他们了解该语法项目的特征,并通过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话题来设计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比如教授定语从句时,先让学生观察用形容词作定语和定语从句做定语的不同,了解定语从句的作用的位置,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对不同定语从句的分析,明确定语从句的结构和要点,最后再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图片等,让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点写出定语从句。这样,学生通过参与性学习,在老师的点拨下,往往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的牢固。

二、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课书”的过程。新高中英语课程采用模块式教学,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提供多种选择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得需要。新教材知识容量大,话题新颖。所以,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后,结合本地实际,特别是联系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材内进行挖掘、编排和再创造,并有的放矢地进行教材的知识与能力的拓展,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语言环境中吸收知识、活化知识,并形成学习技能,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可以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比如,在模块三第一单元,讲到节日这个话题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准备一个节日的介绍,让学生不但通过教科书,而且可以通过其他的资源,通过共同合作探究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不过,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确保任务的目的明确,具有真实的意义,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运用到英语。只有充分备课,注意细节,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实现课堂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