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技术创新商业模式集锦9篇

时间:2023-05-17 15:34:23

技术创新商业模式

技术创新商业模式范文1

带宽不再是限制

许多企业用户,甚至包括一些个人用户对VDI(虚拟桌面基础架构)并不陌生,VMware、Citrix、微软等桌面虚拟化软件厂商以及大量桌面终端供应商都能提供VDI解决方案。企业用户可以通过分别采购桌面虚拟化软件和终端设备,自己构建一套桌面虚拟化应用系统。这要求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而且还需要一笔不小的前期资金投入。“某国外知名厂商提供的VDI解决方案,平均每个节点的成本为3万~5万元,而天霆云电脑的设备成本为1200~2800元,加上后期的云服务成本,一个节点的成本也只有5000元左右。”天霆公司的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国外已经有了云电脑的应用,但从价格来看,天霆云电脑的价格只是国外相同产品的一半甚至是四分之一。”

天霆公司是国内首个推出云电脑服务的厂商。天霆云电脑并不等同于VDI解决方案,而是集桌面即服务、CHP技术与云终端三者的优势于一身。

天霆公司的云终端轻薄小巧,只有人的一只手掌大小,有白色、绿色、黑色、橙色等多种颜色,并可以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进行定制。天霆云终端的外壳采用了非金属材制,尽管如此,其坚固性却经得起考验。谈天霆介绍说:“经过实际测试,即使一个成年人站在我们的云终端上,产品也不会损坏。”此外,天霆云终端的散热效果非常好,其功耗只有3W,而一只普通灯炮的功耗是2W。记者在体验区触摸了一下天霆云终端,虽然运行已经有几小时,但是云终端本身只微微发热,其温度还没有家用路由器的温度高。

在天霆云电脑会的现场,记者发了一条微博,立刻有人发表评论:“我们已经采用桌面虚拟化技术,但只是用于企业的私有云环境中。虽然天霆云电脑服务我还没有亲身体验过,但是除了使用习惯以及数据安全方面的问题以外,如果桌面服务采用公有云的方式,网速可能是一个最大的障碍。”公有云在中国落地,网络带宽以及费用问题是最大的障碍。记者特别在天霆云电脑的设计应用体验区、视频体验区以及游戏体验区驻足,并亲自进行了操作,感觉视频播放流畅,一些设计软件的应用也没有明显的延迟,这与记者平时在PC上的体验没有差别。谈天霆解释说:“由于采用了我们独创的CHP技术,即使是在2MB带宽的条件下,用户也可以拥有流畅的影音播放以及游戏互动体验。CHP技术解决了带宽有限的问题,使得家庭及个人用户也可以无障碍地使用天霆云电脑服务。”

谈天霆表示:“一些厂商之所以不能提供云电脑服务,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CHP技术。CHP技术可以有效实现数据中心与云电脑之间的交互,具有高安全性、高清体验、低带宽连接、支持2D/3D图像显示等功能,可以全面优化系统的性能,降低对带宽的需求。”

从卖产品到卖服务

青岛软件园发展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毕兆亿曾经在一家半导体制造业企业工作过。他说:“像半导体制造企业这样对数据传输和安全要求极高的企业,现阶段不太可能采用云电脑服务模式。另外,一些研发企业如果想采用云电脑服务,就必须解决好局域网设置、VPN、双屏应用这类细节问题。对于个人用户来说,价格可能是云电脑服务能否普及的关键。”

据记者了解,国内的一些能源企业、呼叫中心、学校、政府机构等都在使用天霆的云电脑服务。举例来说,专业生产、经营液晶显示器及液晶显示模块的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就采用天霆云电脑替换了原有的某国外厂商的VDI解决方案。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IT部门经理金龙生表示:“使用天霆云电脑最大的好处是,系统的部署、应用和更新都变得非常简单。另外,高性能的CHP协议很好地满足了Pro E和AutoCAD软件的应用需求。”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采用天霆云电脑服务后,就不必自己构建一套复杂的桌面虚拟化系统,只要根据应用需求确定所需的资源量,比如多少个CPU,多大的存储空间等,然后付费开通即可使用。这种即开即用的使用方式可能对企业原有的IT设备采购和使用习惯造成冲击。企业传统的产品采购模式今后可能慢慢变成支付服务费用,这也是云计算带来的最大改变。

今年6月,管理咨询和技术服务公司凯捷咨询公司与上海贝尔企业通信在中国建立了一个“ACE云体验中心”。凯捷中国新科技业务总经理韩俊表示:“我们将把天霆云电脑纳入到我们的云服务平台上。今年年内,我们就将与天霆公司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云电脑服务。”

谈表霆介绍说:“我们已经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展开了深入合作。云电脑服务将于7月在上海进行试点,初步考虑以套餐的形式提供给用户。比如,双核CPU、300GB硬盘、4GB内存的配置,月租费大约150元。”天霆公司现有的数据中心可以承担10万个用户同时使用云电脑。为了拓展云电脑服务,天霆公司还计划在三年内再建立10个数据中心。

找到“杀手”级应用

就在许多大型企业纷纷构建自己的私有云环境时,以中小型企业和个人用户为服务目标的公有云服务也在中国逐渐兴起。许多存储厂商和互联网企业陆续推出云存储服务就是一例。现阶段,在中国市场上,兴建各种类型的云数据中心仍然是大家比较热衷的,而云应用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用户接受度上来讲,都不能与云数据中心的发展相匹配。

专业从事云服务的日电东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健表示:“找到一个既能适合云计算的模式,又能让用户普遍接受的‘杀手’级应用,对云服务的开展是至关重要的。”天霆云电脑实现了技术与商业模式上的双重创新。

尽管有些人对于云电脑这种服务模式的商业前景持观望态度,不过天霆公司毕竟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天霆公司可能会遇到许多公有云服务商共同面临的问题,比如能否给用户提供更好的应用体验,用户对于服务的水平和价格是否满意,如何应对云服务模式对企业传统采购和使用模式的冲击等。

相关连接

天霆CHP技术简介

天霆公司独创的CHP技术是实现云电脑服务的关键技术。CHP技术可以实现数据中心与云电脑之间的交互。谈天霆表示,CHP具有高安全性、高清体验、高速外设连接、低带宽连接、广域网接入、2D/3D支持等特性,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桌面应用体验。CHP技术可以在性能和低带宽之间达到完美平衡。它具有网络和性能优化功能,可以通过任何网络让用户获得出色的应用体验,即使是在低带宽和高延时WAN连接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CHP技术包括以下独特的功能。

CHP流媒体技术:流媒体技术将图像进行压缩处理,然后发送至终端,从而降低带宽,提升多媒体性能。

CHP 2D/3D图像:利用数据中心或本地设备(包括软件及硬件)的处理能力,全面优化性能,提升二级图像环境到高级三维地理空间的应用体验。

技术创新商业模式范文2

关键词:石化企业 商业模式 创新 内在机理

引言

商业模式创新作为提升企业战略性竞争优势的直接途径,是企业应当具备的关键能力,在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下,商业模式创新不仅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更为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保障。而石化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其商业模式创新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

商业模式不同于盈利模式,它既包含价值的创造,还包括价值的获取等内容,早期对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更多的关注于企业产品、营销等内容,现阶段已延伸到战略层次,即关注消费者需求、市场细分以及战略目标等内容。商业模式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增强其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而商业模式创新既可以视作提升企业服务质量提高客户价值的过程,还可以视作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创新过程,其中,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包括业务系统、盈利模式、企业价值以及自由现金流结构等。一般而言,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主要以增加客户价值为目的,通常涉及到多个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同时变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商业模式的创新能为企业开辟新的盈利领域,并在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延续企业的盈利能力。毋庸置疑,商业模式创新必将是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决胜的关键。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因素

企业一般不会自发地选择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主要原因在于,商业模式创新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与时间,也并非所有的商业模式创新都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一定外力或内力的驱动下,企业才会选择进行商业模式创新,而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技术、市场需求、行业竞争等。

(一)生产技术驱动

网络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商业模式这一概念,因此早期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互联网行业上,互联网技术自然成为了早期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驱动因素,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实了技术驱动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对生物医药等领域企业的重要意义。生产技术的转变在提高企业产品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从而转变企业的商业模式,扩大企业的盈利空间。从宏观的角度而言,驱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生产技术可以划分为被大多数行业采用的基础技术以及只适应于特定行业的专业技术;从微观的角度而言,驱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生产技术则包括行业内普遍采用的基础技术以及企业单独使用的专利技术。由大多行业或同行大多企业使用的基础技术推动的商业模式创新通常能大幅拉动国家整体经济的增长,具体到行业而言,考虑到不同行业对同一种基础技术的依赖程度不同,因此同一种基础技术推动的商业模式创新对不同行业带来的效益存在较大差异。由特定行业使用的专业技术或特定企业使用的专利技术推动的商业模式创新在最初阶段往往只会为这些行业或企业创造新的效益,并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但考虑到技术外溢以及专利技术边界的模糊性,此类商业模式创新同样能为其它行业或企业创造收益。

(二)市场需求驱动

伴随着时间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市场需求也将呈现深层次、多元化的变化,这种变化并不一定都具备可见性,唯有挖掘这些隐藏的市场需求,企业才能不断地成长。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在更好的为客户提品与服务的同时,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企业无需利用新的技术,只需为消费者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即可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这种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通常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与导向,以满足消费者被忽略的需求。以市场需求为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显现成效,就长期而言,企业需要将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两股动力结合起来,才能更彻底地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三)行业竞争驱动

行业竞争是迫使企业寻求创新机会的最大推动力,相关研究表明,企业的压力往往来自于技术以及经营方式的改变,当这种压力积累到某一临界状态时,企业便会产生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需求。商业模式创新作为提高行业或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受到行业竞争的驱动毋庸置疑,然而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由此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存在明显差异,部分企业更倾向于依靠企业自身的经济技术实力进行商业模式创新进而带动行业发展,另一部分企业则更倾向于与关联产业进行合作创新,在分散风险、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行业竞争力,而这通常与企业自身的实力与管理层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

事实上,单纯地依靠技术而忽略市场需求,抑或是单纯地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忽略技术升级的商业模式创新都无法为企业盈利空间的持续性扩大提供保障,在竞争中寻求商机是新时期企业必须具备的能力,于2012年1月申请破产保护的柯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柯达曾是20世纪70年代全球影像业的霸主,于1976年发明了全球第一架数码相机,拥有数千项专利技术,却因在行业竞相发展数码产品之际执着于胶片产品,忽略市场对数码产品的需求以及行业的发展方向,在数十年内彻底失去了其在影像业的优势地位,直至破产。商业模式创新既依赖于包括技术创新在内的内在动力的推动,又依赖于包括市场需求、行业竞争等在内的外力的驱动,还需要以切实可行的实施途径为保障。

石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施途径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顺利实施需要以恰当的创新途径为前提,从商业模式要素的角度而言,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是探求改变商业模式要素关系的途径。在现实中,不同的企业、创新程度等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其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的差异,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根据企业的创新程度对其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的特征进行了归类,具体如表1所示。

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企业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因此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的选择也可以从价值链的视角来解释。以石化企业为例,石化资源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一方面,石化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石化资源的开采与使用等环节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国家政策对石化企业的约束力度较大。与此同时,我国石化企业主要以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为主体,石化企业的总数量较少且普遍规模较大,国家对各企业的分工也各不相同,鉴于此,石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石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应以完善其产业链为核心,并综合加强人力资本、推进组织变革。石化产业的价值链主要由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渠道价值链以及顾客价值链四个部分组成,根据波特的定义,企业的价值链涵盖了所有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因素与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企业的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等,另外,企业价值链还包括企业文化、价值理念、组织结构等内容。从价值链的角度而言,石化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包括供应源、技术、渠道、营销模式等内容的创新,而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可大致划分为四种,即纵向或横向一体化延长价值链、拆分价值链、价值链延长与分拆结合以及价值链上活动的创新,换而言之,石化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就是其价值活动的整合。但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选择与路径规划过程存在较浓的主观色彩,高级管理层的决策直接关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成败,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在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持续性地对创新工作进行调整与改进。

对策建议

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过程普遍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而造成这些隐患因素的可预见性与可控性普遍不高,结合石化企业来看,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环境变化、行业发展速度、人才支撑强度等方面,加上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与较长的周期,因此在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市场变化、注重外界环境变化并加大企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一)重视同业市场变化

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的进程中要对市场变化予以充分重视,这种变化既包括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又包括竞争对手商业模式的变化,考虑到我国石化产业的特殊性,竞争对手商业模式的变化对企业自身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更为突出。企业需要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商业模式创新,石化企业作为行业密集型行业,其勘探、开采以及运输等过程都与技术紧密相关,由于石化企业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其知识技术具备较强的外溢性,因此在与其竞争的同时寻求合作机会,从竞争对手的商业模式变化中探求可能被企业自身忽略的市场变化,重视竞争对手商业模式,尤其是核心技术的变化,鼓励知识技术外溢,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确保企业有足够的技术支持,以保持石化企业自身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能力。

(二)注重外界环境变化

企业所处的经济、社会、法律等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为了确保商业模式的转型成功,石化企业必须频繁地在外界环境的变化中寻求提高企业价值的机会。考虑到石化企业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在某些情况下,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所面对的政策经济环境会存在一定的敌对性,这意味着石化企业不仅面临着来自于同行的竞争压力,其自身原有的竞争优势也存在消失的可能。换言之,在敌对的环境下,石化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不仅不会提高自身效益,反而会为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石化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之际需要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较为准确的预判,把握创新时机。

(三)加大企业人才培养力度

人才支撑力度对企业的整个商业模式创新过程都有极大的影响,尤其对技术密集型的石化企业而言,人才在其整个商业模式创新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决定了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时点、创新途径以及创新进程;另一方面,企业科研人员的整体水平直接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进程与效果,决定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因此,石化企业不仅要加大对管理层洞察力的培养,使企业能准确把握经济市场走向,提高商业模式转型效率,还需要提高管理层心智的开放度,这种开放的心智要求企业高管勇于对消费者公开企业的关键知识技术,提高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服务的信任度与忠诚度,稳定并扩大企业的消费群。另外,石化企业还需要探求与其它科研机构以及高校的交流合作机会,提高企业的科研水平以及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Venkatraman,N, and Henderson, J C. Four vectors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Value capture in a network era[A]. From strategy to execution: Turning accelerated global change into opportunity, Berlin: Springer, 2008

2.杨嵘,郭黎星.介观层面中国石化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2(1)

3.王鑫鑫,王宗军.国外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31(12)

技术创新商业模式范文3

一、商业模式创新的兴起及其重要性

商业模式一词最早出现在贝尔曼等人1957年写作的关于商业博弈的构建一文中,经过了半个世纪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尽管对商业模式创新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其核心内容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一般认为,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创造,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价值创造提供基本逻辑的变化,或者说企业运用新的经营方式和运营体系实现价值创造的巨大突破。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兴起和深入发展,一些依托信息技术诞生的企业,在短短几年内发展迅速并成为了全球最具竞争力、标志性和影响力的企业。这些企业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采取了明显不同于同类行业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这种新的模式就被总结为新型商业模式或商业模式创新。到21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的破裂使得许多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企业虽然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却由于缺乏好的商业模式而倒闭。另一些尽管最初没有掌握前沿技术的企业,却因为选择或创造了一种好的商业模式而维持持续发展。例如,亚马逊改变了传统的实体店面的书店现场购书方式,依托互联网技术进行新型图书销售,为读者提供了读者评论、分类浏览清单、多维搜索能力、参照以前搜索、电子邮件通知、推荐引擎等多种服务,开启了网上书店的历史。

在全球化浪潮冲击、技术变革加快及商业环境变化更加不确定的时代,商业模式日益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对我国而言,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一是商业模式创新可以为企业开辟一片“蓝海”,有利于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商业模式创新往往是对发展比较充分、竞争压力较大的传统经营模式的革新,可以为企业开辟新的细分市场和“蓝海”,从而为企业在“红海”中实现突破性发展提供了可能。例如,亚马逊开创了网上书店、美国西南航空开创了廉价航空等,均在传统的市场中采取了新的经营模式,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在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许多领域,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盈利空间不断缩小,探索新型商业模式是我国企业经营发展必须考虑的重要战略内容。二是商业模式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有益补充,是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由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中低端,甚至形成了技术锁定的格局。当前,打破传统的产业分工格局,需要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由于技术创新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活动,往往是“成三败七”、“九死一生”,对于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而言,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仍然是一项十分艰难的活动,而商业模式则提供了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商业模式创新往往能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从而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二、我国产业融合中商业模式创新的现状

(一)商业模式创新孕育了一批大企业、大品牌,并带动了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中也涌现了许多依托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起来的大企业、大品牌,如阿里巴巴、百度、如家等,并由此带动全行业的快速发展。例如,在电子商务领域,2012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7.85万亿,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万亿。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500万人。在节能环保领域,2011年底,我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公司数量将近3900家,实施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1472家,比2010年的782家增加了88.23%,节能服务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达到1250.26亿元,其中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额在2010年的287亿元的基础上增长到412.43亿元,增加了43.45%。

(二)商业模式创新同技术创新一样,多为引进、模仿和学习,首先开放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新极少

总体上看,我国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一样,仍然主要依靠引进、学习和模仿,自主创新能力缺乏。当前,我国不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的产业创新能力弱,首先开发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新还比较少。这就决定了我国在产业融合中,特别是发展融合后的新行业和新业态,往往走在发达国家后面,发展受制于人,无法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引领全球产业发展。例如,合同能源管理、小额信贷、廉价航空等商业模式创新都是从国外市场经济国家中率先兴起发展的。

(三)商业模式创新是新兴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

商业模式创新本身就是产业发展中的新兴事物,市场需求和经营过程存在着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2000年3月宣告破产的美国铱星公司,最初想通过全球的卫星通信系统,实现电视与电话的融合。但是技术的先进性并没有带来商业上的必然成功,其技术融合与业务和市场并没有实现有机统一。此外,企业在走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时,也往往找不到合适的商业模式。一些制造企业在增强服务投入、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时,往往不能准确把握融合发展和多元化发展的界限,没有把有限的要素资源投入到提升制造价值的服务环节中,采取了盲目多元化战略,导致了企业转型发展的失败。我国不论是服务企业还是制造企业普遍规模小,现代化经营理念不深入,经历市场经济考验不够,抵御风险挑战能力不强,对新事物和新趋势把握不准,直接影响到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推广应用。

三、在产业融合中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制造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仍然突出。为此,要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向服务业延伸,引导企业在价值链分工上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支持有条件的制造企业、服务企业通过服务增强战略或品牌授权等方式,通过兼并重组、战略联盟等方式,实现资源要素、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的有效整合。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商业模式创新,坚持企业作为商业模式创新的主体地位,政府通过完善政策环境来促进和引导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发展。

第一,进一步提高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认识。建议中央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将商业模式创新提升到与技术创新同等重要的地位,使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组织相关部门系统研究和总结国内外成熟的新型商业模式,深入分析行业内商业模式创新的趋势,强化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思路、方向和措施的研究。加强宣传力度,总结典型经验,及时将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并结合企业和产业实际进行推广。

第二,鼓励商业模式的创新试点、应用和推广。国家有关部门结合新兴产业发展趋势,选择容易突破的产业和环节进行探索创新试点。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经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财政资金中设立支持商业模式创新的专项资金,加强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持,引进国外先进的商业经营模式,利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工具,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租赁服务等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商业模式,支持企业积极探索适应产业融合趋势和特点的经营管理、渠道管理、价值链收益方式等,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有效融合,并在国际竞争中抢占有利地位,形成竞争优势。

技术创新商业模式范文4

[摘 要] 商业模式的构建和路径选择直接影响着文化产业企业的竞争力。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可从价值链角度,即运用价值链分析法,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延长、分拆、职能外包等来进行创新。也可从资源角度,对不同资源如产品、渠道资源乃至整合不同行业企业来进行创新。或从技术角度进行原始型创新、改造型创新或结合型创新。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商业模式创新

一、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概念

文化产业肇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本雅明在其《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文中最先表达了关于文化工业的思想,阿多诺和霍克海默1947年在《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首次正式使用“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对于文化产业的内涵极富争议性。2004年,国家统计局最新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统字[2004]24号)将“文化产业”的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创意产业首次界定源于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提出创意产业主要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

二、文化产业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1.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界定。商业模式创新涉及企业内外部环境多种因素,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整个过程,如资源配置、研发、制造、营销、市场、融资、人力等。每一个环节和因素的创新,都有可能演变成为一种新的成功的商业模式。

Tucker(2001) 从客户价值角度出发定义商业模式创新,认为商业模式创新过程就是从客户角度出发,发挥想像力来看怎样让事情变得更好的过程。Mitchell也指出,商业模式创新的目标是以最合适的方式提供给客户产品或服务,并剔除客户不要的东西。Siggelkow(2002)用增大、巩固、删减来描述调整过程,当调整超过一定限度,便成为商业模式创新。

Mitchell和Coles则从商业模式构成的基本要素5W2H(即从“Who、What、When、Where、Why、How、How Much”等方面来理解经营的本质)。在这七个要素中仅某一方面的变化使企业朝好的方向发展被称为商业模式改进,商业模式的变革则至少要求四项以上的要素发生改变,而那些指向全新的或行业内未曾应用过的商业模式的变革便是商业模式创新。从商业模式变化波及的范围和程度区分商业模式改进、模式变革和模式创新。

2.文化产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探讨。目前文化产业所涉及的行业很多都陷入同质化竞争的陷阱,如报业、电视业、电影业。商业模式的趋同也是一个重要表现。那么,企业该如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呢?从中国企业为数不多的实践中,我们挖掘出三条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基于价值链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资源整合的商业模式创新与基于先进技术的商业模式创新。

(1)基于价值链的商业模式创新。按照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法”,企业的价值活动可以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其中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营销和销售、服务五部分,辅助活动包括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四部分。上述九种企业价值活动中又包含了多种细分的价值活动和价值元素。企业既可以通过延长自身基础价值链形成企业商业模式,又可以通过对自身基础价值链分拆、职能外包来缩短价值链,进而形成企业商业模式,也可以通过对自身基础价值链延展和分拆同时进行而形成企业商业模式,还可以通过对企业价值链上的一项或多项基础价值活动进行创新来形成企业商业模式。此外,企业可以通过前三种方式中的一种与对价值活动进行创新相结合来实现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

从本质上讲,企业商业模式是通过对企业全部价值活动进行优化选择,并对某些核心价值活动进行创新,然后再重新排列、优化整合而成的。但企业商业模式形式众多、难以把握,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的分类。按照企业商业模式的形成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五类(见表1):

(2)基于资源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资源的商业模式需要有对资源的整合能力。任何外部资源转化竞争优势,都要经历选择、吸收、内化和外化等一系列过程,整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它既决定着资源的匹配效率,又决定着资源的利用效率。其中内部整合通过提供必要的产品、服务和技术支持来提升竞争优势,外部整合通过满足客户一致性要求来促进竞争优势的发挥。就像文化产业企业与非文化产业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可拓展增强赢利能力。如经营电子和电器产品起家的索尼公司,在音像业、游戏业、电影业等文化领域进行不同行业间的整合。这些跨行业的整合很多都是通过企业间战略联盟或者国际战略联盟的形式实现的。联盟战略有创造价值的多种来源。这些来源包括规模经济、有效的风险管理、成本有效地进入市场和从合伙人处学习,以及帮助公司减少交易费用、应变不确定的环境、减少组织对不受其控制资源的依赖性,成功地在多变的市场中重新定位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将资源整合的商业模式创新的分类、特点及代表案例归纳成下表(见表2):

总之,资源整合的商业模式创新,往往意味着企业改变了既有的竞争规则,如跨行业整合资源必然会突破行业既有的限制与竞争规则,改变行业/企业价值链的构成。强势竞争者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拥有的资源,这种资源之所以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是以既有的竞争规则为前提的,这种竞争规则是大企业所倡导并竭力维护的,如果后发企业试图按照大企业所推崇的方式去竞争,当然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通过资源的整合来创新商业模式,等于企业制定了新的竞争规则,也等于区隔了传统的竞争对手,这为企业的成长创造了宝贵的空间与时间。

(3)基于先进技术的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

信息技术的高速进步为文化产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重视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注重把高新技术运用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作、生产、传播、服务等各个环节,是企业增强赢利能力的重要途径;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可以产生新的赢利增长点,全面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的赢利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还可以产生新的文化产业业态,创造新的文化产业,创新的文化需求,极大推进文化产业向前发展。

我们可以将利用技术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分类及特点作出归纳(见表3)。

商业模式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与技术创新联系在一起。Chesbrough和 Rosenbloom认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应挖掘出企业的潜在价值,技术创新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商业模式创新。并非所有的技术创新都能应用现有的商业模式来实现其商业价值,许多情况下,特定的技术创新需要特定的商业模式与之配合的创新才能实现技术创新应有的价值。这里可以将技术分为两类,一类是设计公共基础技术,如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能源技术等;另一类涉及与企业产品技术直接相关的专业技术。基础技术的发展使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也可运用其到客户关系、伙伴关系,以及组织结构进行创新。

三、结语

无论企业采用什么样的路径,商业模式的创新必须围绕着顾客价值主张来进行,创新型商业模式一方面要能够较好地识别并满足客户需求,做到客户满意,不断挖掘并提升客户的价值。另一方面还能通过模式的运行能够提高自身和合作伙伴的价值,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包含具有超越竞争者的体现在竞争全过程的竞争优势,即商业模式应能够有效地平衡企业、客户、合作伙伴和竞争者之间的关系,既要关注客户,又要企业盈利,还要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这样就能获得相对于竞争者而言较为独特的价值取向以及不易被其他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复制和超越的创新特性,从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技术创新商业模式范文5

    论文摘要: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在全球引发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随着企业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当代企业竞争的关键手段。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和电子商务日益繁荣的大环境,企业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催生出来的各种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市场竞争的热点。本文基于此,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对企业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及其创新思路。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推动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状态,缩短了产品生命周期,企业为了生存下去,就要不断创新商业方法与产品,使自己与竞争对手相区别,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并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成本,增加客户价值,而这一过程也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电子商务整合了商务活动中的信息流、资金流与商务流,协调并减少物流成本。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如何具备敏锐的意识、利用电子商务创新商务活动,获取长期利润,对商务模式分析的价值在于让企业集中思考在商务活动中各种要素如何有效组织在一起,如何整合内外部资源。

    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

    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和电子商务日益繁荣的大环境,企业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催生出来的各种商业模式创新就成为市场竞争的热点。因此,企业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大趋势,以推动企业模式创新,培养持续竞争优势。

    (一)技术进步加快新兴行业的产生

    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进步,加快了很多新兴行业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虚拟经济与虚拟社会的产生。互联网中流行的信息交流方式也在对传统的商业模式起着直接的影响,如传统的信件交流就被电子邮件逐步取代,传统的电信产业也存在被即时通讯工具取代的可能、网络传播逐渐取代平面传媒而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力和传播面。这些都将直接导致传统商业模式被改变甚至被取代。面对这种现实情况,商业企业要想保持以往的竞争优势,必须顺应时展,积极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

    (二)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步骤是:搜集商品信息选购商品商品运送。其购买成本不仅包括商品本身的零售价格,还包括运输费和交易的时间、精力成本。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只包括商品费用(电子商务大都提供送货业务,减少了运输成本)、上网的费用及时间、精力等,这就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并且,电子商务时代的重要特征是电子通讯,这使得整个世界在网络环境中成为一个地球村,人与人的信息交流不再是远隔千山万水,而是在瞬间就能实现信息的传递,这就使得让顾客能及时掌握着不同区域之间的价格优势,从而增强了顾客的议价能力。最后的结果是商业经营者的利润空间下降。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只有不断在产品的差异性上下功夫,从不同程度和层次上刺激个性化的需求模式,才能扩展盈利的空间和渠道。

    (三)加快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周期

    电子商务时代,供求关系依然存在, “有求有供、有供有求”才是一条良好运行的商业链条。因此,在上文的论述中,消费者购买成本的降低必然促进企业为了保持盈利水平而开发新的产品,更加注重产品的差异化生产。

    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日益重要,同时也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习惯。网络提供的方便性和随意性,使得消费者深陷其中,特别是都市的上班族们,无论是理财,还是购物休闲,都会借助互联网,即时通讯软件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看电影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电脑前实现,而不用去电影院了,这些也使得企业必须持续不断提供独特的服务,以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从不同的方向影响和改变着传统商业模式的竞争结构。对于这种改变和冲击,我国企业必须适时调整战略方向,及时创新商业模式才能使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思路

    (一)树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主体,商业模式决定企业成败。尽管已经确认了在电子商务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作用,仍需进一步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由渐进式的产品创新扩展到突破式的商业模式创新。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要注重企业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发展,据统计,美国企业40%的创新是技术创新,60%的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现阶段我国商业模式的创新必须借助信息化技术,从而提升传统产业,开发新市场。因此,新商业模式并不排斥传统产业,正是传统产业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够开发出新的市场空间,再造新优势。

    (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创新

    积极引导企业注重新技术的市场开发,通过互联网把有限市场变成无限市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创新传统的商业模式才能进一步的解放生产力。长期以来,我国的科研成果难以在市场获得成功,然而没有市场的技术等于一纸空文。商业模式创新有赖于新技术的推陈出新,但它比技术创新更为现实。注重科技与市场的结合,关键在于创新商业模式,让市场接受技术研发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

    (三)完善政府服务

    除了企业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之外,各地政府部门应该健全审批办理协调机制,推行行政审批代办制。政府对商业模式创新要积极培育、用心呵护,并且要善于通过孵化器来培育新商业模式,合理规划,引导投资资金。对于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可设立相应的评比称谓,同时享受相应优惠政策,以充分享受政策扶持。并且,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将政府的公共服务产品外包给企业,这样一方面推进了政府服务机制的改革,另外又为新商业模式提供发展空间。

    (四)重新定义顾客价值

    过去的创新主要集中体现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领域,而在今天,商业模式的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商业模式之争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新的商业模式可以通过细分市场重组流通渠道,以新技术为手段创造新的市场,把人们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宝洁公司创造性地改变产品服务的路径,将薇姿护肤品的销售渠道只限于药店,从而取得成功;苹果公司通过重新定义顾客价值,成功开发iPod产品并使企业重新焕发活力;五粮液通过与金六福的品牌联盟进行市场运作,则是改变了其收入的模式。

    (五)坚持人才创业的理念

    人才集聚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成功的商业模式往往不可复制。而人才才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商业模式创新依靠人才的好的商业创意。很多企业都认为现在最稀缺、最宝贵的是“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三懂人才”。现在,大多数成长型企业都在培养和收集有实践经历的人才,以适应商业模式创新的需要。

    创新商业模式只是一种发展手段,电子商务中的互联网也只是一个途径,因此互联网不可能颠覆传统渠道。然而,创新的目的在于发掘新的市场需求,同时建立新的竞争优势,但是创新不是万能药,也并非任何企业都要打着创新的旗号对自己原有的模式全盘否认。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只有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培养持续竞争优势,获得成功。

技术创新商业模式范文6

一、目前杭州市涌现的成功商业模式

杭州市现有的商业模式主要有9类:一是电子商务类,如阿里巴巴全球B2B电子商务平台模式;二是软件技术服务类,如阿拉丁三维仿真城市平台提供商模式;三是信息服务类,如中国绿线三网合一互动呼叫搜索模式;四是娱乐与文化旅游服务类,如中南卡通影视动漫及衍生品模式;五是服务外包类,如网迅视频会议服务外包模式;六是金融投资(电子支付)类,如中新力合“点石成金”与“桥隧模式”;七是人才服务类,如网程T2S服务互动教育平台模式;八是连锁经营与物流配送类,如颐高IT连锁市场经营模式;九是网络与电视媒体虚拟店铺销售类,如淘宝网C2C电子商务平台模式。

二、杭州商业模式创新的特点

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商业模式创新主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开发新市场。新商业模式并不排斥传统产业,传统产业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够开发出新的市场空间,再造新的优势。

科技和市场有机结合。商业模式创新离不开新技术,但它比技术创新更现实。科技与市场的结合要靠商业模式创新,靠从技术研发到被市场接受的“临门一脚”。如恒生电子提供web2.0、手机银行解决方案和金融信息交换平台(e-switch)等,充分说明只有按市场需求搞研发,依靠商业模式创新去占领市场,才能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

通过细分市场或改变消费方式来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新的商业模式可以通过细分市场重组流通渠道,以新技术为手段创造新的市场,把人们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如“星期八公司”的网络互动娱乐社区模式就很有创意,在网上唱卡拉OK,改变了消费方式,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

推行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过去企业把软件作为一次性产品来卖,而增值服务却是无限的。软件业正在从传统的光盘套装、授权付费型,向在线托管、租赁使用、按需付费型转变。在线软件服务即插即用,用多少付多少费,还可面向全球客户,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如获得“最佳商业模式大奖”的阿里软件SaaS模式,浙大恩特公司SaaS模式。

建立国际化的服务平台。杭州注重国际化的平台打造,形成集大容量程控交换、光纤通信、数据通信、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等多技术手段的立体化现代通信网络架构。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达117.3G,因特网宽带用户120.44万户。尤其是杭州华数实施“四网合一”,打造了“无线数字城市”。杭州已有1300多家电子商务企业,其中阿里巴巴拥有遍及全球的3100万用户,让企业有更多的机会、更低廉的成本、更快捷的方式将信息到世界,将产品远销到全球。

依托“人脑加电脑”。企业为争夺市场的竞争,表面看是商业模式之争,实质上是人才之争。现在最稀缺、最宝贵的是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三懂人才”。现在,成长型企业都在网罗有实战经验和实践经历的人才,在引进和留住人才上加大投入、集聚人才,以适应商业模式创新的需要。

风险投资与企业并购相结合。商业模式创新是中小企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其中关键是要发挥风投机构的作用。阿里巴巴、信诺酷宝等一大批创新型企业,都是靠风投发现或培育的。风投带来的不仅是资本,更重要的是管理经验、经营团队还有市场份额。中小企业成长的捷径就是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并购创新商业模式,使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和生存发展的驱动力。

三、杭州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

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主体,商业模式决定企业成败。德国的中小企业实施“横向应用”商业模式,即只生产单一的专业产品,并将产品横向扩展应用到全球范围的各个行业中,造就一大批竞争力极强的“隐形冠军”企业。我们提高了对商业模式创新在发展新经济与高端产业所起作用的认识,进一步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由渐进式的产品创新扩展到突破式的商业模式创新。

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商业模式。积极引导企业注重新技术的市场开发,通过互联网把有限市场变成无限市场。杭州正在推进10大特色潜力行业,从拓展市场角度来设计商业模式,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与电子商务技术等。

通过兴办科技孵化器培育新的商业模式。近年来杭州加强孵化器建设,投入运行的孵化场地总面积达86.7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708家,累计毕业孵化企业319家,在孵高新技术项目1915项。市科技、财政支持的创业种子资金项目,已培育出70多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动漫网游引擎等商业模式创新项目。科技孵化器不仅关注研发,更关注科技成果进入市场的商业模式。

以人才创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人才集聚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杭州有37所高校,40万在校大学生。今年以来,杭州市实施大学生和留学生创业计划,开展万名大学生创业实训。推行“创业导师”制,建设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举办创业大赛,发现优秀商业计划;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创业人才公寓建设。大力吸引海外高端人才,重点是硅谷留学人员来杭创业,鼓励他们一头留在硅谷,一头在杭州发展。

借助风投寻找新商业模式。今年市、区两级政府设立5.4亿元的创投引导基金,采取阶段参股与跟进投资两种方式,加强与风投机构合作,重点投向初创期成长型企业,支持新商业模式发展。目前我市正在研究出台创投融资、创投风险补偿办法,建立创投退出机制。同时,筹建天使投资基金,帮助商业模式创新企业解决资金瓶颈;以私募为主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推进企业上市;筹建杭州产权交易所,争取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代办(OTC)试点;探索企业债券等金融创新产品,努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以新经济为载体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杭州注重通过发展新经济业态来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一是优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发展信息服务、动漫游戏、设计服务、现代传媒、艺术品、教育培训、文化休闲旅游、文化会展等8大门类文化创意产业,打造10大创意产业园。二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施“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和“电子商务进企业”两个3年行动计划,推进电子商务研发、服务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网商,支持产业依存度高的网站发展,加强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积极引进电子商务企业总部。三是做大做强服务外包。实行“部、省、基地、园区、企业”5级共建机制,培育具备国际资质的外包企业。引导企业双模认证升级,提高交付能力。实施外包人才实训,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办信息学院。大力招引世界外包50强,加快外包科技园等产业平台建设。组建产业联盟,力争成为中国金融服务外包交付中心。同时,积极发展科技研发、信息软件、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空港经济等新业态。

技术创新商业模式范文7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零售

当前,我国传统零售业正面临电子商务Ⅱ出咄逼人的攻势以及自身经营转型的巨大压力。对零售企业而言,如何根据业态发展规律,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创新之路,需要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路径和策略的冷静思索和切实行动。

零售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

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构建与创新是近年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热点问题。关于商业模式定义,理论界较有影响的观点主要有四类(李东等,2010):一是逻辑说,即商业模式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总体逻辑;二是故事说,即商业模式创新就是讲一个关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新故事;三是机器说,即商业模式是一种把能量转化为任务执行的装置;四是关系说,即商业模式是跨企业边界的关系组合模板。每一个成功或失败的零售商业模式,都可从上述四个方面进行解读和剖析。除了这些共性特征外,笔者认为,零售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内涵是更有效率的服务创新,具体包含两层含义:

1、提升流通效率。零售是从生产到消费供应链的一个环节,其发展和创新不能局限于自身,而应该着眼于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流通效率。事实上,零售业的演进过程就是流通效率更高的业态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无论是传统的“砖头加水泥”模式(bricks and mortar),还是当下炙手可热的“鼠标加水泥”(clicks and mortar)全渠道模式,零售企业围绕提高流通效率不断创新商业模式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在供应链中的地位,甚至成为供应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2、聚焦服务创新。零售企业的两大核心问题是“卖什么?”和“怎么卖?”与此相应的商业模式创新可分为经营内容创新和经营方式创新,或者说商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当前,“制造”日益成为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行为的一环,用户已经取代产品成为了商业模式的关注重点,以IBM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企业正在努力完成从制造到服务的转向。在这样的背景下,零售企业更应该回归商业本质,围绕服务创新构建和创新商业模式。

零售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路径

成功的商业模式需要对创新路径进行认真思索和战略布局。对零售企业来说,其创新“路线图”至少包含以下三个相互衔接和交融的步骤:

1、发现需求、创造价值。商业模式的价值逻辑学说认为,商业模式是兼顾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的特殊机制。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质就是价值的再创造和再分配。当前,零售企业的身份更多地由销售转向需求,在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已经不仅仅是要发现和满足消费者表面的、物的层面需求,正如现代营销学的奠基人之一——莱维特所说:“顾客来买的不是5毫米直径的电钻,而是直径5毫米的孔”。零售企业要善于发掘“可视”需求背后的需求(Beyond the visible demand),这才是顾客的核心价值主张,离开了这一点,任何商业模式都无法成立。零售企业如果固守现有的引厂进店、联营扣点、通道收费模式,以期最大可能“剥夺”消费者剩余,“压榨”供应商利益,必将难以为继。另一方面,零售企业如何在创造消费者、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价值的同时获取自身利益,是构建和创新商业模式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如果过分强调顾客价值创造,忽略企业的自身价值实现,长期不能获得合理利润,大量“烧钱”后最终也只能是。惨淡退出,导致“不创新是等死,创新是找死”的两难局面。

2、对接战略、统筹规划。对零售企业来说,发现有价值的市场需求还只是第一步,作为一个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的行业,市场聚焦和顾客定位在很多情况下是“公开的秘密”,没有哪家零售企业能够长期锁定顾客并为之提供不可替代的垄断性产品或服务。商业模式是企业战略的匹配因素而不是替代品。对企业来说,“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是两个问题而是问题的两个方面。零售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商业模式的配套,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时候要考虑企业战略目标和意图,在战略目标的统领下,对各组成要素进行统筹规划,使商业模式创新成为战略实施的载体和依据。

3、整合资源、发掘能力。资源和能力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商业模式的运行基础。创新商业模式要破旧立新,企业在人财物各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源和投入。除了有形的资源和能力,这里笔者还想强调的是勇于改变的意志和能力。从长远来看,“时过境迁”都会使任何一种曾经有效的商业模式失效,最终走向消亡。在一个既有的落后的商业模式下,企业无论进行怎么样的改良或改善,都会被那些实施了更先进更有效的商业模式的企业所淘汰,就像摩托罗拉、诺基亚被苹果、三星超越,柯达胶卷被数码技术淘汰一样。对零售企业来说,同样不应固守某一种商业模式,即使它曾经多么地有效。商业模式是连接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桥梁,合理的商业模式能够将企业核心能力转换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同时通过商业模式的不断调整和持续创新进一步加快形成和壮大企业的核心能力。

零售商业模式创新的策略选择

商业模式创新不可能“一招鲜、吃遍天”,零售企业要根据其所处的时空条件,采取相应的创新策略。当前零售商业模式创新在策略选择上呈现出以下趋势:

1、从价值转移到价值创造。如前文所述,商业模式的核心要素是价值,具体包含价值转移和价值创造两个维度。传统的零售商业模式主要是从上游的生产商、经销商到消费者的价值转移,零售企业的价值创造功能主要体现在降本增效上。比如,通过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通过连锁经营、统一管理降低营运成本,通过建立物流中心、采用先进物流技术降低物流成本,等等。当前,随着零售企业的身份越来越由销售转向需求,零售商业模式的价值链更多地表现为从消费者到上游生产商和经销商的逆向价值创造。零售企业通过与消费者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详细掌握顾客信息,不断满足消费者在功能和心理上的个性化需求,持续提高消费者生活品质来创造价值,进而在销售、物流、采购等环节获得更多的主导权,更加深入、广泛地参与到供应链价值创造全过程。

技术创新商业模式范文8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代工企业的产品利润越来越薄,因而外贸风险也越来越高,企业如何在国际代工中获得技术能力提升并创立自主品牌已成为众多代工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年来,虽然国内不少代工企业创立了自主品牌,如比亚迪、安踏、特步、明基和航嘉等。但由于产品缺乏竞争力、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等内部因素和金融危机、产业政策、宏观政策等外部因素导致的代工企业自创品牌失败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如佛山市利达公司、东莞合俊公司等。因而中国本土企业应在国际代工中走出一条什么样的升级道路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产业升级理论研究进展 1.基于全球价值链(GVC)的产业升级理论 在全球价值链(GVC)研究的文献中,不管是国际主义流派(以Gereffi为代表)还是工业流派(以Humphrey、Schmitz等为代表)都展开了GVC的产业升级研究。Gereffi等(2005)根据主导企业(发包商)与代工企业之间市场势力的不对称程度,将全球价值链划分为五种治理模式:层级型治理、俘获型治理、关系型治理、模块型治理和市场型治理。进一步的,Brach和Kappel(2009)将产业升级分为两大类型:第一,代工企业技能的扩展,分为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其中工艺升级指生产流程的重组或新技术的应用,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形成的竞争优势;产品升级指新产品的成功研发和生产,或比竞争者更快的对老产品进行改进,因而企业可以攀升到更高的产品生产线。第二,代工企业价值链的升级,分为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功能升级指代工企业从原有的业务范围拓展到新的业务领域而实现企业整体技能的提升;链条升级指从一条价值链转移到另一条价值链。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治理模式是以发达国家的发包商为主导,发展中国家本土企业在链条中处于低端、被控制的俘获型治理模式。由于在俘获型治理模式中,发展中国家本土企业的产业升级完成后将与发包商直接形成市场竞争关系,因而随着生产的全球扩散和产品分工的不断细化,发包商一方面为了实现产品系统整合、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不得不帮助发展中国家企业实现工艺升级与产品升级以保证及时交货和产品质量;但另一方面,发包商通过专利池、战略隔绝、品牌强化和零售市场并购等多种手段来提高设计、研发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的进入壁垒,阻碍发展中国家企业进行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卓越等,2008)。因而发展中国家国际代工企业依赖于发包商被动完成产业升级的路径受到多重阻力,往往很难实现。 2.基于技术能力的产业升级理论 为弥补GVC升级理论中升级概念的界定不清和创新理论在产业升级中的应用的不足,Morrison、Pietrobelli和Rabellotti(2008)建立了基于技术能力(Technolo-gyCapability)的产业升级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代工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能够使其受益,因此GVC是发展中国家代工企业获得国际技术的有效途径。但发展中国家代工企业通过技术能力提升获得产业升级这一过程不会自动完成。纳尔逊、温特(1997)采用进化论的方法,认为技术变迁是企业有意识投资的产物。技术溢出和转移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国际代工企业的能力要素可以建立的范围之内,因而基于技术能力提升的产业升级与代工企业的学习和技术努力等内生或主动因素有关。基于技术能力的产业升级理论指出了国际代工企业的升级是主动性、内生性的过程。因而这一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新兴国家产业发展、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主要表现在:第一,该理论的研究重心在于关注技术能力形成的内生性过程,即强调国际代工企业在产业升级的主动性作用,关注全球价值链中代工企业的学习效应;第二,研究价值链内和不同价值链间的技术转移机制,即揭示了在GVC中一些国际代工企业或集群受益于全球价值链较多,而另一些国际代工企业却受益得较少的原因;第三,对创新理论和知识特征的研究可以更好的理解复杂而多变的技术转移机制,因为技术复杂度、隐性度和共享度影响全球价值链中不同治理结构中产业升级的速度、强度和方向。 由此可见全球价值链(GVC)的产业升级理论与技术能力的产业升级理论并不是对立的,它们之间有机的结合可更好的剖析国际代工企业应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具体可将两个理论的联系总结如表1。由表1可知,GVC中国际代工企业的进入壁垒及被发包商俘获程度与国际代工企业在技术能力提升的主动和努力程度间;GVC不同治理结构中发包商同国际代工企业间的利益分配模式与国际代工企业的技术能力间;GVC中学习曲线效应程度、技术溢出和产业集群程度等与发包商向国际代工企业转移知识的属性间;发包商的根植性及排他性合约对国际代工企业的影响与技术能力的可获得性间都存在双向互动关系。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国际代工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可能性和速度。 三、基于产业升级的品牌阶段发展模式① 1.韩国、中国台湾代工企业升级模式 对于欧美国家企业而言,走的是一条重视基础研究和全新产品开发的自主创新道路。而东亚的韩国和中国台湾为了规避自主创新风险,降低技术开发成本,走的是一条引进、消化、吸收改进的模仿创新式的技术创新道路。如韩国和中国台湾的电子信息产业都经历了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的OEM,到20世纪80年代的ODM,然后是20世纪90年代的OBM。进入OBM阶段的企业,能够进行所有阶段的生产与创新,包括制造、新产品设计、R&D、形成自我品牌和国际销售渠道。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韩国开始了与中国台湾不同的发展道路。虽然20世纪80年代的创新焦点是产品的设计(或称为模仿性创造),但韩国的部分领先企业已开始了对先进技术的研发活动。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星、LG、现代等企业已经将其创新焦点指向新技术的研发。因而可将韩国模式总结为从“技术引进——模仿性创造——多样化的跨国大公司创新”模式。 在制造能力积累过程中,中国台湾企业的代工模式是一种动态学习模式。随着本土企业能力的累积,代工模式不断改变,且实现了产业差异化的自创品牌,表现为:(1)以代工为主的制造能力的积累过程。自1960年初到1980年,中国台湾代工厂商的各种技能得到了迅速提高,很多跨国公司在向外转移生产时,大多以代工订单方式取代了原先的直接投资方式;(2)专注于代工模式。中国台湾按照其资源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发展自身的产业,并不断根据禀赋水平的提高进行产业升级,同时沿着产业价值链提升技术创新活动,由此能够最有效地使用资源,进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产业价值活动;(3)产业差异化的自创品牌之路。产业特性会影响代工企业自创品牌的可行性,中国台湾三个典型从代工生产到自创品牌企业分别为捷安特自行车、跨行代工的宝成鞋业、专注于代工升级的电子信息业,体现了产业差异化的自创品牌发展模式。因而中国台湾模式可总结为“OEM下的技术引进——技术吸收——产业差异化创新”模式。#p#分页标题#e# 2.基于产业升级的品牌阶段发展模式的提出 相比于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国际代工企业发展过程,我国本土代工企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与外资企业相比,没有占据出口和国际外包份额的主体地位;第二,与GVC中发包商间属于俘获型治理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发包商高度监管和控制GVC为特征。对于本土企业而言,选择或更换发包商将承担巨大的成本费用;第三,本土企业大多数都是规模较小的中小型企业。依据产业升级理论和我国国际代工企业的特征,本文提出了基于产业升级的品牌阶段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提出是在考虑国际代工企业如何在持续增长的生存前提下实现自主品牌发展,即直接以R&D或者品牌创新领先者的身份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还是继续以代工这种低成本的赶超竞争力模式。GVC和技术能力产业升级理论的联系描述了技术能力要素与GVC中的治理结构的双向关系,以及它们对产业升级的可能性和速度的影响。但对于本土国际代工企业,如果要立即实施全球品牌战略,势必与发包商形成横向竞争关系,发包商可能终止与其的外包合约。这对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的本土企业来说,将面临的是独自承担投资于营销和市场渠道建设的成本和不确定性。而国际经验的实践证明,分步实施的技术引用到技术创新的国际代工企业与全球化的发包商的互动是更为成功的②。所以我国本土代工企业应在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形成规模经济,不断攀升价值链,积累形成创新的技术能力和资金投入。但要在全球化和国际化过程中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必须拥有在全球范围内的自有品牌。因而本文提出了本土企业基于产业升级的品牌阶段发展模式③,这一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混合创新的品牌模式,也是分阶段实施的产业升级模式④。具体的,这一模式是如何实现的,见图1。图1中所示的产业升级过程实质是简化了表1中共同影响国际代工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可能性和速度的关键因素。产业升级的可能性和速度会直接影响到品牌的阶段发展过程,因而产业升级的品牌发展模式应具有阶段性特征,即本土企业在实现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分阶段完成自有品牌的建立。 四、影响品牌阶段发展模式的因素 从韩国和中国台湾模式的成功经验可以得出,加强对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并培养有创新能力的本土企业是唯一的出路。本文在分析基于产业升级的品牌阶段发展模式成功实施的保障之前,需要明确两个问题:第一,代工抑或自创品牌是企业内生性选择的结果,是企业代工或自创品牌后成本收益衡量后的结果。既然自主创新是本土企业长期发展的唯一出路,那么国际代工企业都有实现自主创新的愿望和主动性要求。但自主创新成功的例子却不多⑤。所以国际代工企业需要借助于外部支持来改变自主创新后的成本收益函数,从而使得本土企业能成功建立起自创品牌。基于产业升级的品牌阶段发展模式的实施保障,需要从影响该模式进程的因素进行分析。这些影响因素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主要包括发包商的异质性、GVC治理结构、GVC空间结构、不同类型价值链(GVC/NVC)以及制度安排;从技术能力的角度主要有企业技术能力要素,特别是本土企业学习和建立有效创新的技术能力。具体而言,从企业和产业层面上看,主要有以下五个因素: (1)识别发包商的异质性。发包商异质性是指发包商的行为差异和契约差异⑥。其中行为差异会影响其与本土市场间联系程度和根植性;契约差异会影响技术引进的技术水平和本土企业对非契约活动的投资程度,从而影响本土企业的技术引进和创新投入程度。因而发包商的异质性会影响发包商与本土企业间的治理结构、技术转移程度和本土创新投入。所以对发包商异质性进行识别,可帮助本土企业选择对技术创新品牌发展更有利的策略。 (2)GVC治理结构调整和空间结构优化。GVC的治理结构决定着本土企业能否相对容易的进入全球市场和在全球市场中的收益函数。如何根据本土企业与发包商间的不同治理结构来选择进入全球市场的方式以及进行技术能力要素的安排,是本土企业能否成功获得技术转移的决定因素。企业技术能力要素的不同组合直接引导本土企业吸收GVC中技术转移的效果。本土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收益分布会影响本土企业在国际代工中的资金积累速度和程度;治理结构直接对品牌和创新的技术源和资金源产生影响。所以本土企业需要在建立市场势力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与发包商的治理结构。另一方面GVC中的发包商与本土企业间的技术外溢大多集中在一些专业的产业集群中(Altenburg&Schmizt,2007)。因而本土企业需要不断优化与发包商间的空间布局结构,建立发包商与本土企业间技术外溢效应下的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 (3)本土企业嵌入不同价值链:全球价值链(GVC)与国内价值链(NVC)的互动。在GVC中,本土企业通过向专业化发包商提品而获得接触新设计、新流程的机会。而且发包商往往不仅发包常规的生产活动,还可能发包技术密集型产品甚至包括R&D和设计服务。但NVC对培育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更有帮助。因为在GVC中本土企业与销售者的市场关系更为对称,因而更能设计出针对国内消费者、营销和品牌运作的产品。所以不同类型的价值链对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的获得是有差异的。本土企业需要建立GVC与NVC间良性的互动关系,既通过GVC获得新技术,又通过NVC获得创新的推动器—市场需求。这是本土企业基于产业升级的阶段发展的品牌模式实施的极为重要的保证。 (4)有效组合本土企业技术能力要素。有效组合技术能力要素是指根据知识的属性和技术能力的可获得性,选择企业的技术能力、企业的努力程度,从而表现出企业技术能力一种有效的组合状态。纳尔逊、温特(1997)认为技术变迁不是外生和自动完成的,而是需要有目的的企业活动,换句话说是需要企业从事“技术努力”的活动。这种有意图的知识和技术转移的有效性体现在他们能力要素可以达到的范围之内。因而有效的组合技术能力要素,提高技术能力要素可达到的程度是获得更高级的技术转移的前提。通过本土企业所在行业的品牌、市场结构和本土企业在GVC中的位置,有效组合技术能力要素,建立起本土企业有意图的学习和有效创新的技术能力。#p#分页标题#e# (5)本土企业从被动到主动的调整。由于发展中国家国际代工企业依赖于发包商被动完成产业升级的路径往往很难实现,因而需要本土企业从被动性升级到主动性升级行为的调整。具体可实施的主动主要有:第一,激励发包商技术转移措施的主动性。本土企业可以改变技术转移中的成本分配格局;改变在国内市场的技术溢出程度等措施激励发包商的技术转移。第二,加大与国内各企业的主动性合作,主要指与同行业内企业的研发合作和技术联盟;发展国内下游市场产品生产商,摆脱完全依赖于国外发包商的局面;加强国内纵向关系企业的研发和产品生产合作;发展官学研结构的合作,在实施技术创新过程中寻求技术支持以及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第三,加强自身的研发投入的主动。依托政策扶持,我国本土企业通过研发人员、工程师与跨国公司的合作等方式,多渠道获得研发资金的投入,主动建立长期的研发计划。 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1)国内市场的重要性。中国经济经历30多年的高速发展使得在稳定的经济政治环境基础上建立的国内市场,不管从规模还是从多样性上都具备全球最重要的新兴市场的特征。这也是国际投资者和贸易商与国内企业进行国际合作的重要基础。国内市场不仅可以提供建立自有产品和品牌的规模经济,而且加强了与国内用户之间的联系。以内需获取高端技术的案例(如:2011年初民营企业江苏金昇以1亿欧元并购EMAG50%股权)表明中国基于内需的全球化经济体系,为中国本土企业吸收、提升和应用全球价值链中的技术转移、技术溢出并最终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一条新路径。政府和行业机构可以通过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结构调整,如进入限制、税收政策等调节发包商进入东道国市场的容量,激励发包商的技术转移程度、速度和高度。同时通过引入国际发包商间和国内同产品的竞争者,改变垄断的市场结构,激励发包商的技术转移。因而政府和我国本土企业应依据国内良好的市场环境,真正主动的应用好“市场换技术”“竞争促技术”两大策略,实现经济的结构型调整。 (2)实施技术升级和自主创新的资金。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民族精神中有一股自强不息的精神。但在全球经济中为什么没有出现有创新能力的知名品牌?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自主创新的投入,且没有建立良好的机制分担自主创新的成本与风险。企业研发资金的主要来源有政府投入、企业自有资金、产学研的联盟资金等。因而各级政府应统筹预算,将资金更多投入到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资源的建设和根据产业导向加大对企业技术升级和自主创新资金的支持。如政府通过鼓励商业银行支持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的进口,鼓励政策性银行对高新技术产品和资源类商品进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等,使企业获得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多渠道融资便利⑦。另一方面本土企业也应着眼长远,将积累利润更多的投入到企业技术升级和自主创新上。最后,产学研的结合不仅提供了资金的援助,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创新风险的分担。 (3)建立激励和监督自主创新的制度安排。Mukoyama(2003)通过构建包括模仿和创新的经济增长模型,在不能确定模仿补贴和创新补贴效应哪个更大的情况下,得出了政府实施联合的创新补贴和模仿补贴是更可取的方法。所以激励自主创新的制度安排不同,会导致本土企业发展模式的不同选择。享誉世界的企业基本都有产品自主开发能力,能完成研发、生产、销售、服务整个价值链。而大部分中国本土企业基本上是仿制或代工生产,技术上受制于人,利润最高的部分掌握在别人手中;中国的科研体系与生产体系脱节状态使得产品开发能力低下,自主品牌较少。所以我们应建立激励和监督有效的创新活动与创新成果的制度安排,政府通过宏观政策的扶持使得科研机构、企业研发部门以及国家的重大科研课题能够从事创新活动,产生更多的创新成果。这一激励和监督制度如何建立和安排,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技术创新商业模式范文9

关键词:网商 创新 价值创新 策略

网商的发展现状

网商是通过互联网并以互联网方式从事商业活动的主体。狭义的“网商”,是指运用电子商务工具,在互联网上进行商业活动的商人和企业家。目前,网商群体的相关研究均是指狭义的定义。

据阿里巴巴集团的《2011年度网商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国内网商销售已进入亿元规模,截至2011年上半年,中国网商数量已经扩大至8300万。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企业加入到网商群体的行列,网商群体的日益壮大也带动了物流、营销、IT等相关行业发展,同时,创造了大量的直接与间接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其“乘数效应”凸显。

价值创新的内涵

创新是在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新的想法与理念,并付诸于实践,形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新资源配置方法、新组织。在信息与知识共享的时代,创新具有知识密集性、跨边界性、开放性、创造性、超前性等特征。

价值创新是指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断进行创新,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来抓住顾客,并提升竞争力。价值创新的途径包括:通过挖掘顾客的认知与需求,开发新产品,实现价值创新;通过引进新技术,提升产品平台,实现价值创新;通过重构产业结构,细分目标市场,形成新市场,实现价值创新;通过提升价值链,重构价值网络,进行新的资源配置,实现价值创新;通过创新组织形式,改进商业模式,实现价值创新。

网商的价值创新策略

(一)产品创新

网商的产品创新策略如图1所示,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价值网络,开发客户需求的产品。网商需要突破传统企业狭窄的视野,依据市场需求构建价值网络,价值网络中主要包括三类企业:模块供应商、系统集成商、规则设计商(标准),也可以分为网主企业和节点企业,其中模块供应商是节点企业,系统集成商与规则设计商(标准)是网主企业。节点企业需要争取加入网主企业,网主企业则需要打造平台,吸纳节点企业进入。节点企业是基于价值网络发展的网商,需要做自己最专业、最具优势的产品或者服务,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网商通过准确把握消费者心理,依据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购买心理,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挖掘新市场,实现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产品。

2.分析购买链,提供互补性产品和服务项目。购买链是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一条链,由购买者、使用者和施加影响者构成,细分目标群体和挖掘新市场的第一步就是要清晰地分析购买链。研究购买链每个环节的需求与购买动机,掌握每个环节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状况,挖掘购买链整体解决方案的核心问题,针对购买链设计产品的整体解决方案。这样才能实现对产品的全新认识,准确定位产品,并能提供互补性产品和服务项目,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3.转变商业运营思路,提供功能与情感导向的产品。电子商务时代的创新要求网商转变商业运营思路,突破传统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培养虚拟企业与供应链的管理理念,积极抓住市场机遇,整合外部资源,构建供应链,构建新的价值网络。深度挖掘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需求,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需求包括功能导向的需求与情感导向的需求,细分满足不同价值需求的产品。融合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从价值链条的升级转向价值网络的升级。

(二)技术创新

1.互联网为网商实现“多赢”、低成本的商务模式提供了技术平台。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即时性、全球性、互动性、低成本的技术平台,网商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创新交易模式、信息沟通方式,搭建起与消费者无缝链接的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相关的IT软件工具与网络营销技术,跟踪与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过程、购买行为、购买心理,以实现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顾客的相关信息,创造新价值,构建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价值网络,实现零时间、零距离、低成本的商务模式,实现价值网络的商业利益共享,实现“多赢”。

2.IT技术为网商实现高效、低成本的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网商可以实现高效、低成本的管理。运用网络营销技术与网络推广工具,网商可以对消费者进行及时管理与跟踪,准确定位消费者,并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实现网商与消费者的无缝连接。运用电子商务系统和各种信息管理系统,网商可以实现与合作伙伴、消费者的信息管理与沟通,实现网商对企业内部信息的处理与协调。网商通过IT技术的使用,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3.技术创新为网商创造新需求、新市场提供了创新策略。由于技术开发的成本高、风险大,大多数网商常见的做法就是复制、模仿竞争者,缺乏创新意识,短期内可能会带来一定好处,但是不利于网商的长期发展。电子商务要求创新,创新也是网商的生存之源,网商可以对原有技术进行创新或者改良,创造独特性,制定创新策略,提升竞争力,创造新需求、新市场。

(三)市场创新

网商的市场创新策略如图2所示,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重构产业结构,从经营产品转向经营产业。在经济全球化、分工越来越细化的大背景下,为了对市场进行正确认识,首先需要对产业进行重新界定。产业发展经历了六个阶段:早期的、粗糙的产业定义,即产业就是产业阶段;行业成为产业阶段;产品成为产业阶段;部件成为产业阶段;区段成为产业阶段;环节成为产业阶段。现阶段产业的内涵就是环节即是产业,这就对网商有了新要求,网商要做大、做强、做专就是将环节做大、做强、做专,网商要从经营产品向经营产业转换,即在环节上满足消费者需求,创造新市场。网商需要重构产业结构,从经营产品转向经营产业,做好、做强环节。

2.重构市场结构,从价值链的升级转向价值网络的升级。传统价值链的升级即上游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下游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同时将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融合。而价值网络的高端升级即模块供应商、系统集成商、规则设计商(标准)的纵向升级,实现高端赢利点与高端人力的锁定,通过整合与集成,实现高度弹性的、灵活的价值网络体系。网商需要发掘传统市场边界之外的潜在需求,通过更加有效的市场细分发掘出巨大的市场价值。

3.重新定义顾客,寻找“非顾客”。网商不应只把视线集中于顾客,还需要关注非顾客。网商不应一味通过个性化和细分市场来满足顾客差异,而应寻找买方共同点,将非顾客置于顾客之前,将共同点置于差异点之前,将合并细分市场置于多层次细分市场之前。网商需要着眼于非顾客,即摒除既存的市场架构,重新定义买方,将目光投向尚未成为顾客的买方。

(四)资源配置创新

1.网商需要依托外部资源进行重组和优化。传统企业通过资产与人员规模来获得大规模,是实体形式的规模;而在网络经济环境下,网商通过做大网络、做大企业链接群来获得大规模,是虚拟形式的规模。网商的发展与壮大需要资源,一部分来自自身资源的利用,另一部分则来自于外部。网商需要的资源更加来自企业外部,需要从内部运作模式为主转到以外部运作模式为主,以此获得优势资源与能力,降低成本。

2.网商需要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来实现整合能力。电子商务就是对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进行重新整合的过程,网商需要按照降低原有资源流转过程中的物耗原则,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整合外部和内部的能力与资源。通过内部和外部资源的整合,对行业的价值链进行重构,实现电子商务价值。

3.网商需要通过非核心业务外包来获得竞争优势。网商要更好地实现电子商务产生价值的功能,必须对自身内部资源和所处行业的活动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其中的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增值环节和非增值环节,将非核心环节业务外包,这样将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引进和利用外部资源,有针对性地缩短价值链,有效地对行业价值链进行重构,进行价值创新。这样,网商就可以有效地确立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全力改善自身核心业务的竞争能力。

(五)组织创新

1.构建电子商务价值网络体系。企业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经营决策层、管理执行层、生产操作层,这种结构是封闭的、不灵活的、缺乏弹性的,在电子商务时代,针对这种组织结构,形成新的电子商务价值网络体系。电子商务价值网络体系克服了传统价值链横向集成的不足,消除了整个价值链上不必要的环节和消耗,这种价值网络是动态的、虚拟的、全球网络化的组织。电子商务价值网络是覆盖从客户需求识别与预测、产品设计、业务外协、原辅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分销、仓储物流、客户服务等全过程的企业链的协同合作,整合了整个产品的生产经营业务流程,是一种无边界的组织。

2.构造扁平化、网络化组织。扁平化组织就是压缩科层组织中的管理层级,通过信息交流平台,缩短高层管理者与员工、客户之间的距离。网络化组织就是通过构建供应链网络和电子商务价值网络体系,加强企业链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构造具有共同认识与价值观、互相信任、彼此团结、具有共同使命的现代虚拟组织机体,从而实现组织内外的协调和控制。因此,网商的组织结构内部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外部构建网络化组织,加强供应链管理,实现及时了解并满足市场需求,不断追求产品质量与服务,实现企业链的“双赢”与“多赢”,提高客户满意度。

结论

网商的价值创新是一种集成创新,是众多要素创新的集合,是通过重构产业结构、挖掘整个购买链的需求、重塑价值网络体系而进行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的集成创新。电子商务时代,消费者需求步入个性化消费阶段,消费者要求的是针对性强的、创新的、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网商只有不断进行创新,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价值,继而开发出一系列消费者需求,才能抓住消费者,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最后的赢家。

参考文献:

1.阿里巴巴研究中心.2011年度网商发展研究报告[EB/OL].杭州,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