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电气设计难点集锦9篇

时间:2023-05-23 17:28:12

电气设计难点

电气设计难点范文1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检测与实验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人们对建筑的质量愈加重视。为了促进建筑质量的提高,就需要不断的克服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个困难。其中,在高层建筑中,建筑电气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建筑质量的关键之一。近几年,由于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的问题,引发建筑短路,着火等一系列的灾害,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其检测与实验,提高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保证建筑的安全。

一、建筑电气工程出现的质量问题

建筑电气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是由多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但主要是由设计,施工,检测与实验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设计方面的原因

电气设计图纸是施工的指导文件。电气图纸的准确性、规范性、经济性、科学性是电气工程质量的关键[1]。由于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对国家标准以及行业规范了解不准确,有时为了迁就施工方降低成本的要求,随意降低了标准。此外,设计人员专业水平不足,在设计的过程中,对负荷计算不准确,在材料配置上,对缆线和开关以及其他电阻器的配对不科学,导致开关无法保护缆线,容易造成缆线烧坏。

(二)施工方面的原因

电气工程施工队伍是电气工程质量的关键。建筑施工中,施工方没有统一的团队,就会将各个项目承包出去,这将导致承包单位在施工过层中,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随便降低成本,简化线路,材料以次充好,这将无法保证电气建筑工程质量。此外,施工方无法和业主有效沟通,在电气施工过程中,业主要求降低成本,不断的修改线路,导致线路整体规划不合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素质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另一个因素。施工团队技术水平低以及专业素质不高,在施工过程中,无法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同时,由于专业素质较低,责任心不强,在遇到难题时,将会出现简化线路,改变设计等,这都将会造成工程质量。

(三)检测与实验方面的原因

工程的检测是提高质量的最重要的方法。但是,由于施工项目中,未能安排专门的检测机构或检测人员,导致检测只是一道程序,未能真正的起到检测的效果。此外,检测的技术落后。由于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检测的投资少,导致检测技术开发不彻底,检测技术落后于电气工程的发展,检测不能起到监督的作用。

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检测与实验

(一)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检测要点

1、 做好工程的预防是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的检测要点之一。

检测人员对分包单位的电气工程所用的各种材料进行质量上的检测,保证缆线、开关、变压器等符合工程标准。同时,检测人员加强对设计图纸的检测,保证图纸的系统性、科学性、可实践性。在电气工程施工前,模拟图纸的设计,进行实验,保证在施工过中图纸的可行性

2、检测人员加强各方的联系

为了尽量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图纸的修改,保证电气系统的完整性,建筑工程的圆满成功,需要业主,施工方,建筑设计师,电气工程设计师,四方面意见的统一。建筑设计师建筑工程的基础,在设计时完成设计时,首先要业主了解设计,避免业主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设计进行修改,此外,施工方判断设计的可行性,以及预算成本,在保证质量的可能下,尽量的减少成本,其次,根据建筑设计,电气工程设计时给出带电气设计图,双方调整、修改提高图纸的可行性。只有设计各方确定之后,电气工程的整体设计才具有完整性。

3、施工过程中的检测

在施工过程中,检测人员要了解工作的全部内容,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拟定合理可行的检测计划[2]。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工程大,检测人员的资金和能力有限,为了减少工程成本,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检测人员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抓住检测的重点和难点。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检测施工效果,提高施工的质量。同时,施工过程的检测,除了对重点和难点的重视外,要加强对细节的检测。在电气工程中,出现漏电、电流外流等不仅会浪费业主的财力还会影响工程的安全。

(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与实验措施

1、电气检测人员,检查防水层的处理。

电气检测人员加强与土木建筑施工人员的联系,在施工过程中,留好强弱电的进户电缆,在穿墙时做好预留预埋工作,避免在电气工程中破坏土建防水层,而导致雨水渗入,破坏电缆[3]。检测人员督促施工人员在建筑进行防水处理前,进行埋线。并检查埋线的标准。

2、电器检测人员,检查接地工程的防腐

在电气施工过程中,接地工程要利用基础底板的钢筋,焊接柱内的钢筋和基础底板的钢筋,完成之后,在进行电阴值测试,保证接地工程的规范进行,必要时,加入接地值,减少接地电阻。在接地工程中,除了要测试接地电阻值,还要加强对接地工程的防腐工作。地下,由于潮湿环境,细菌滋生快,这就会导致钢筋的腐蚀快,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检测人员监督施工人员对接地钢筋、钢板的表面进行防腐处理。

3、电气安装设备的检测

在电气工程质量的提高中,设备的检测是重要的环节。在电气设备检测中,做好配电装饰电力电缆电柜等重要设备之间的协调。在对主要设备安装前,要对设备进行预先的调试,不合格装备,拒绝安装。

结术语

电气施工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保证建筑质量的重要部分,为了避免电气工程发生危险,要加强电气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检测与实验。

参考文献:

[1]沙定忠.浅谈建筑电气工程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及监理工作对策[J].门窗,2013,08:268-269.

电气设计难点范文2

【关键词】电气 DCS 设计 发电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新建的发电厂一般都采用分散控制系统(DCS),许多采用常规控制方式的老机组也在进行DCS改造。为了与热控专业在控制水平上协调一致,共享资源,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先进性,电气专业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了DCS的方式,在控制室的布置、操作的方便性、运行的安全性、数据的完整性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笔者参与过几项工程电气DCS方面的设计工作,下面谈谈几点体会。

一、电气DCS的分类

(一)电气与热控合用一套DCS。这种方式达到了机、炉、电控制界面的统一,便于实现全能值班,电气作为一个子系统进入DCS,资源共享,没有通信上的障碍,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广东省内新建和改造的机组大部分采用这种方式。其缺点在于许多电气的专用装置,如微机保护、就地智能控制单元等难以与DCS进行通信联系,仍将耗费大量的电缆及I/O点,若采用进口DCS,则费用较高,且需专业间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二)电气专用DCS。电气采用单独的DCS,与热控DCS不进行联系或仅有弱的联系。电气的控制、保护、测量等设备尽量选用同一厂家的微机型产品,采用分散分布的原则,二次设备尽量靠近相应的一次设备,控制、保护、测量等功能均在就地完成并通过通信电缆连接至主机。采用这种方式设计,电气设备简洁清晰,控制电缆极少,安装维护简单,投资较少。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单元性不强,与外部的通信困难。由于电气和热控DCS难以选用同一厂家的产品,若要通信联系,需要做许多工作。另外,电气二次设备也要选用同一厂家的微机型产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点。

目前,第一种方式是主流,由于电气部分所占点数较少,作为一个子系统进入热控DCS是完全可行的。但第二种方式也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随着技术的发展,通信瓶颈的打破,将会使用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二、电气DCS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在电气DCS的设计中都要遵循以下两条基本原则:一是继电保护、励磁调节、自动准同期、故障录波及备用电源自动投入采用专门的装置实现,仅同DCS保持信号联系;二是机炉电动机的控制、联锁、测量等由热控专业在DCS内实现,保护由电气完成。

三、逻辑的设计

逻辑是DCS的灵魂,是正常运行的基础。在设计过程中,逻辑图与控制原理图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两者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对一个对象的控制。哪些回路可在DCS中完成,哪些回路通过硬接线完成,是设计者要仔细考虑的问题。因此,据笔者的经验,逻辑图和控制原理图应由同一单位完成,若将逻辑图交由厂家做,将控制原理图交给设计院,则在施工时会产生相当多的修改。

与热控专业相比,电气专业的逻辑较简单。其中有几个难点,如发电机同期等,经过精心设计,也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公用部分的处理。对于两台机组的公用部分,如启备变压器、公用变压器、输煤变压器等如何进入DCS,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公用部分分别进两台机组的DCS,通过软开关使其中一套DCS能对其进行控制,闭锁另一套DCS的控制功能。其缺点在于公用部分的信号需分别送至两套DCS,有时较难实现。二是公用部分只进一台机组的DCS,保留就地常规的操作方式。三是为公用部分另建一套小型DCS,此DCS与两台机组的DCS进行通信联系,在就地保留一些简单的监控手段。这种方法需增加一些投资。

笔者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第三种方式能最大地发挥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此公用部分的DCS可包括所有辅助车间的监控和测量并可与热控合用,对电厂的减员增效也有很好的效果。若采用电气专用DCS,则此问题较易处理。

(二)后备盘需保留的设备。这方面的方案千差万别,基本上按业主的要求进行设计,有的电厂保留了大部分的后备硬手操、表计及光字牌,有的电厂控制室内仅有几台电脑。笔者认为,现在计算机的可靠性已越来越高,大可不必在控制室保留太多的硬手操设备,况且在就地开关柜等处一般都有手动按钮,即使DCS故障,正常的操作也能进行。控制室后备盘需保留的,应该是在事故时,需要快速启动或切除的设备的硬手操和必要的仪表及光字牌。

(三)断路器事故跳闸信号。采用DCS控制后,因为取消了手动控制开关,不能以位置不对应来启动事故音响,断路器的事故跳闸信号由DCS逻辑判断产生。简单地说,就是当DCS发出合闸命令后,若未发出跳闸命令,则DCS认为断路器事故跳闸,发出报警信号。若断路器还可在就地或其他地方操作,则需将操作信号送至DCS,以免误发事故报警。因此,断路器的控制地点不宜太多,以免使逻辑和接线复杂化,一般在DCS和就地两处即可。

(四)电能脉冲量的采集。通常采用脉冲量采集卡来接收电能脉冲量,但是经过计算,电能脉冲量的频率并不高,如125 MW发电机满负荷时大约4 s发1个脉冲(采用1 Wh/脉冲的电能变送器)。因此有厂家认为采用一般的DI卡件来接收也许效果更好(脉冲量采集卡较适用于高频率的脉冲信号),只要做一个累加器即可。在技术协议谈判时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可以节约一些费用。

(五)模拟量的测量。对于电流、电压等模拟量的测量,目前一般采用直流采样和交流采样两种方式。当电气与热控合用DCS时,多采用直流采样的方式,通过各种变送器将电气信号转变为标准的直流弱电信号送至DCS;若电气DCS独立,则由于电气装置独特的性能,可以采用交流采样进行测量,这样可节省变送器,也可提高实时性和准确性。

(六)发电机自动并网。在电气进DCS后,发电机的同期并网基本上沿用原来的思路,只是将同期用的控制开关如同期开关、手动准同期开关、解除手动准同期开关、自动准同期开关等做进DCS,再按照传统的接线图设计逻辑而已。若要充分发挥DCS的优越性能,还大有潜力可挖。通过DCS的逻辑,可完成“一键并网”的功能,即运行人员只要选择自动并网,则由DCS及自动准同期装置等设备自动完成并网,不需要同期时的各种复杂的操作。

电气设计难点范文3

【关键词】公共建筑;电气施工图;设计过程;要点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公共建筑一般较为复杂,电气施工图的设计难度也较大,因此,设计师需要充分的熟悉并掌握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规范,而且还应当根据项目的类型、特点,在满足建筑物功能使用、安全可靠和其他设备专业供电及控制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电气设备的选型、布置及管线的敷设,方便安装及维护管理,从而有效地减少安装及运行费用。

0 引言

公共建筑中,特别是商业建筑,往往由于使用功能、适用对象的不确定性,项目业主基于自身实际需求、营销需求、潜在客户需求等众多因素,会积极的参与到施工图的设计中,从而会使得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变化较大,经常会遇到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期,因不能满足业主实际使用要求,对功能和布局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修改。一些业主为了缩短工期时间,不断压缩设计周期,甚至需要提前提交设计图纸,更加大了施工设计图的难度。电气设计师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施工图设计,还需避免错、漏、碰等一些弊病,因此,需要做到精心设计,力求完善与完美,顺利通过施工图的审查,使得工程项目能够顺利进入施工阶段并最终通过竣工验收。

1 公共建筑电气施工图的设计方法及过程

1.1前期准备

首先,应当全面地了解工程项目的特点,熟悉建筑的平面布局及功能要求,还需要重点熟悉和了解电气初步设计的设计说明和图纸,了解用电的负荷等级、用电容量、供电方式以及设计范围内必须设计的电气系统等;其次,对专业管理部门的意见和要求进行认真核实和准备,对初步设计的评审意见进行仔细分析,并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采纳和注意。对于一些理解不透彻或认为不太合理的地方应该及时与业主进行沟通,提出合理的建议,最终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再次,从业主角度出发,立足于业主的实际需求,了解业主对强、弱电系统设计的具体或特殊要求。此外,当前公共建筑物的智能化需求较大,弱电设计的内容较多,其设计的深度和内容灵活性较大,因此,在不违反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最多满足业主的需求。在遇到系统可有可无时,应当尊重业主意见。但是,对于业主提出的无理意见,应当耐心的向业主解释,征得同意之后再进行设计;最后,在遇到设计案例较少以及技术比较复杂的工程,最好借鉴相关及相近的项目施工图,还可以参考同行的设计经验和意见。设计师应当查阅与本项目设计内容相关的现行的所有规程、规范及标准,为施工图设计做好相应的技术储备工作,尽可能的做到有的放矢。

1.2中期工作

电气施工图设计在建筑平面确定后,首先对建筑平面图进行核对。建筑平面布置可能与方案或初步设计变化较大,应结合变配电室和弱电机房出线及线缆走向,核对强、弱电站房和强、弱电竖井的位置、面积、地坪高度等设置是否满足需要。避免在施工图设计的中、后期才发现问题,给别的专业造成重大影响。对于和水暖专业可能相碰的地方,需提前沟通避让,最大限度减少返工量。待条件成熟后,就可以按时间节点安排进行电气施工图设计了。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各专业设计人员及项目负责人沟通,尽早解决。此外,设计图纸应满足《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可参照04DX003《民用建筑工程电气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做到图面

清晰、简明,符合设计、施工、存档的要求。

1.3后期工作

公共建筑电气施工图设计工作量大,内容复杂,包含较多的强、弱电系统,极易出现笔误以及错、漏、碰等问题,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应先自检,再进行校对和审核,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甚至避免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失误,对于校对和审核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及时沟通,最终达成共识,切忌只对容易修改的问题进行修改,而对不容易修改的问题置之不理。接下来就要进行施工图审查、消防审查、节能审查、防雷电审查等一些专项审查程序,目的是审查施工图设计是否执行了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规范。审查通过后,设计工作才算顺利完成。后期服务也是施工图设计的重要环节。在进行施工安装前,帮助电气施工人员掌握设计思想,熟悉图纸,及时解答施工图纸的疑问,将施工图纸中的安装难点进行提前交代,将问题消灭在施工之前,避免造成损失。最后,应该重视电气施工的竣工验收工作,及时地发现设计中的失误和不足,并进行总结和积累经验,以期在今后的电气施

工中加以改进,使之更加趋于完善。

2 公共建筑电气施工图的设计要点

在公共建筑物电气施工图设计中,应当从业主的使用需求出发,始终把节能和安全放在首位,防火安全更是重中之重。由于大多数公共建筑使用功能和业主的不确定性,配电系统和设备布置要有足够的灵活性,供电容量要留有适当的余量,尽最大可能满足业主二次装修或改造的用电需求,避免造成浪费。供配电系统还应简单可靠,不但便于管理和维护,还能减少误操作,缩小故障的影响范围。公共建筑一般体量较大,对节能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变配电室分区域设置在负荷中心区域,以减少线缆长度和线路损耗,在设备选型时,应该选用效率高、耗能低、性能先进、控制简便及可靠耐用的电气装置。对于人流量大的场所,配电箱等设备尽量集中设置在配电间或设备房内,避免设置在非专业人员容易碰触到的区域。

3结语

公共建筑电气施工图设计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它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和内容,因此,应当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还应当充分地考虑到业主需求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此外,还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为支撑,只有在这些基础之上,才能够设计出高质量的电气施工图。

参考文献:

[1] 陈桂娥. 电气施工图技术审查意见综述[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12).

[2] 王平. 建筑电气施工图常见问题探讨[J]. 科技资讯,2010(5).

[3] 张志敏. 民用建筑电气施工图重点部位会审刍议[J]. 科技风,2013(18).

[4] 郑燕. 建筑施工电气的设计与安装[J]. 河南科技,2011(12).

电气设计难点范文4

【关键词】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前沿

近年来,随着现代建筑日渐现代化和智能化,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对电气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使建筑电气施工质量带来了新的挑战。

1 影响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因素

(1)建筑电气施工中,施工环境、设备会影响施工进度,同时电气装置的绝缘性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保证建筑电气施工如期完成时,需选择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气候条件。同时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离不开施工方法、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高水平的施工技术及现代化施工设备可保证建筑电气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电气施工中会经常出现交叉作业,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

(2)建筑工程电气施工质量会受到施工设施,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能力的影响。施工设施质量的好坏会对建筑电气施工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并进一步对电气装置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另外,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和施工水平对电气安装起到关键性作用。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和施工水平无法保证时,电气施工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各技术无法有效配合,管理人员未落实监督管理,使建筑电气施工质量也难以保证。

2 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电量变送器的质量控制。电量变送器包括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素及有功电量变送器等,在施工中可设立单独的电量变送器柜,将电量变送器放在柜中,同时电量变送器柜需有接地跨接线,外壳有良好的接地设施。另外电量变送器柜需有相应的监测设备接入,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查看量程是否相符。

(2)变送器接线时,必须要保证电压输入端出现短路现象,并且电流输入端避免开路。要严格检查变送器的输入和输出端的范围,保证输出及输入信号满足DDC对信号的要求。

(3)检查电量计费。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将电量计费测试程度开启,对输出数据进行检查和比较,确定输出数据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要全面检查变配器设备,并符合设计要求。

3 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措施

(1)建筑电气施工前质量控制。建筑电气施工之前,电气设计部门、施工部门、项目管理单位及建设单位详细审核设计方案,明确设计图纸及方案中的疑问,将电气施工整个项目方案做出整体安排并要全面掌握。图纸审核期间,要严格谨慎,尤其是结构复杂及施工难度大的建筑电气施工项目,同时要尽量降低施工难度,保证施工质量。在科学分析施工图纸和设计方案后,可以给设计部门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意见,争取得到设计部门和业主同意。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施工部门要再一次审核设计部门的签发图纸,能有效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积极沟通,有效解决。管理部门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行施工方案,结合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方案与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在技术交底时,要综合考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所遇到的突况;并且施工人员的流动问题也需要施工部门考虑,保证施工进度,以此合理安排和制定技术交底措施,提高建筑电气施工质量。

(2)基础施工期间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建筑电气施工期间,电气施工人员要与建筑人员做好协调配合工作。比如进户电缆穿墙管施工中,电气施工人员要和建筑人员做好配合工作,做好强电和弱电专业的进户电缆穿墙管工作,同时也要做好止水挡板的预埋工作,防止电气施工对防水层造成破坏,使建筑墙体出现渗漏现象。另外,建筑电气施工中,电气人员要与土建人员做好协调工作,配合建筑工程施工;需提前计划需要预埋的构件方案,并要让土建人员进行审核,保证不会影响土建施工。比如电气施工时,需要电气基础预埋件进行设置,如铁件、吊卡、配电柜等设施,当土建施工达到一定程度,各个预埋件符合埋入条件时,及时埋入,避免出现漏埋现象,造成返工影响土建施工。

(3)土建工程主体正式施工之前,要明确施工环节的主次关系,尤其是电力工程中线缆及配电装置等设备交接工作,电气人员和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提前对电气与土建工程衔接工作进行监管,有效预防控制电气施工质量问题。在监控重要施工环节同时,要全面控制工程整体质量,并要电气工程密切配合土建工程。

(4)严格控制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隐蔽工程。在电气工程施工中,经常会涉及到许多隐蔽工程的施工,如电缆、接地线等工作,电缆、电缆保护管、暖通管道及接地线等设备在施工中都需要从建筑墙体穿过,或者需要从墙壁内部穿过,而这些工程都属于隐蔽工程,在发生质量问题时无法立即获知,在维修及检查工作中也难以发觉和修正。因此,在施工中需要对电气隐蔽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在预埋管道时,要将管道数量、型号及质量等参数进行仔细检查,保证管道型号、规格及质量满足电气施工设计要求。在墙体埋入管道时,要将管道排列整齐,尽量避免弯曲现象,若管道需要弯曲,要保证弯曲半径及角度在设计范围中。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现场中所有的电缆、母线需进行仔细检查,保证型号、质量和规格等各项参数要满足电气设计要求。在敷设电缆期间,要防止对动力电缆影响到控制电缆,因此要分开敷设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而且要严格按照安装规范,做好电缆的安装工作。

4 总结

随着电气工程与建筑工程关系日益密切,其质量会影响建筑的整体质量,人们越来越重视电气工程质量,尤其是电气施工质量,电气施工质量优劣决定了电气工程整体质量。在电气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做好与土建工程的交接工作。同时建筑电气施工要点决定了施工质量,这就需要加强电气施工要点的质量控制,做好施工前、施工过程及施工中隐蔽工作,提高建筑电气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炳辉.如何加强智能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J].华章,2012(15).

[2]赵华莎.浅谈建筑电气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及常见问题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25).

[3]冯亚峰.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科技风,2013(20).

电气设计难点范文5

【关键词】建筑电气;高层建筑;应用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猛。和普通的建筑相比,高层建筑具有高度高、功能复杂、人员密集、用电量大、消防要求高等特点,这就给高层建筑的建筑电气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困难。本文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建筑电气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1.高层建筑的特点

在进行安装和设计高层建筑电气时,首先应该熟识高层建筑的特点。

1.1 高层建筑建筑设计的特点

(1)从组成上来说,高层建筑包括标准层、平面空间层、设备层以及地下空间层部分。(2)具备和以上部分相对应外部构造,其空间利用率高于普通建筑的空间利用率。(3)为保证发生意外事故(例如地震和火灾)时避难设备移动路线的正常运行,高层建筑的楼梯也是多于普通建筑的。(4)高层建筑的建筑已经标准化,这是由于在高层建筑施工时,要用到大量的预制件。

1.2 高层建筑建筑设计的特点

(1)高层建筑中有较多的抗震剪力墙。(2)由于高层建筑要减轻自身建筑物的重量,所以其楼板相对较薄,通常情况下为1.2米左右。(3)由于高层建筑的外墙通常情况下是由预制板构成的,给设备的设计及安装带来一定的难度,在施工前要充分考虑这一点。

1.3 高层建筑电气设备的特点

(1)高层建筑一般都具有较多的空调负荷。(2)电梯等设备的动力较大。(3)具备一定的防灾动力,例如应急用的电梯等。(4)空调方式大都采用安置在每层的空调机。

2.高层建筑中建筑电气的选用

2.1 高层建筑供电电源的选择

考虑到高层建筑的特点,在高层电气的选用时,必须充分保证其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这就要求对供电电源进行充分的分析,通常情况下至少安装两个可用的独立电源,且这两个电源必须能同时使用或者是相互备用。一般情况下,两个独立电源安装时,一个可用采用引自两个独立的10千伏进户供电线路,另外一种可以采用一路正常低压进户的供电电源,另一路为备用电源,保证高层建筑的正常供电。在实际应用中,人们使用的备用电源有柴油发电机、EPS电源柜等,照明电讯的备用电源还可以由蓄电池来提供。这些备用电源必须保持常年可用的状态,而且在和主电源进行切换时,其时间不能多于15秒。要保证备用电源足够的容量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2.2 高层建筑变电所位置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的对电能的要求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变电所位置的选择时,应该尽可能的使高压深入高层建筑负荷的中心,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高层建筑供电的可靠性,而且还能一定程度的节约电能的消耗。根据国外的经验,一般而言,变电所位置都选在主楼内部。如果建筑的高度在三十层左右,变电所选择在底层;如果建筑的高度在六十层左右的,则变电所的位置分散在地下层、中间层以及顶层。高层建筑变电所位置的选择以及数量的确定,都应该经过一定的技术分析和经济比较之后做出决定。

2.3 高层建筑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首先应该根据高层建筑的具体用电情况确定变压器的数量。当高层建筑内有大量的一级或二级负荷,以及负荷出现季节性的波动时,应该至少配备两台变压器,每台变压器的容量小于等于1600千瓦。

其次还要选择合适的开关柜。应该根据额定电压及电流、绝缘要求、闭合和断开性能、电气机械强度等性能对开关柜进行选择。通常情况下,开关柜的电源进线和负荷出线都应该尽可能的采用下进线和下出线的方式。

3.高层建筑建筑电气的施工

3.1 高层建筑电气间的设置和施工

电气间有配电间和弱电间之分。供电干线等要安装在配电间,配电间是中心,其位置应该靠近负荷的中心,必须远离水、气等恶劣环境,且应该尽量避开楼梯。强弱电间通常情况下要分别进行布置,若分开布置起来较为困难时,应该采取一定的手段,使两者隔离。为减轻两者的影响影响,要选择屏蔽电缆,还应做好接地工作。

3.2 高层建筑应急照明的设计和施工

高层建筑的楼梯间一般都采用自动延时开关,且楼梯内的照明应保证应急照明的需求。为保证照明的可靠性,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可以采用专用延时自熄开关,当发生意外事故时,其可以自动切换为控制室电源供电。由于这种方式具有成本低且安装简便的特点,目前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次,楼梯内应该安装组合应急灯。使用这种方式不仅仅能满足应急照明的需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电能。

3.3 高层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电气线路的设计和施工

防烟排烟系统是高层建筑防火所必需的系统,该系统的正常运行可以保证在发生火灾意外时及时进行人员疏散工作以及控制火势的蔓延。由于高层建筑的防烟排烟系统的设置较为分散,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应该特别考虑供电的主回路线。目前市场上的各种相关产品的接线柱在外,这显然是不能满足防火需求的。当阻燃导线收到明火的影响时,其绝缘性变差,从而影响排烟系统的正常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防烟排烟系统电气线路的设计和施工时,应该耐火配线的规范要求和施工要求,采购具有接线盒的相关设备,严禁将安装线路在外。相关的监理人员也要加强监督和检查工作,杜绝安装线路安装在外的现象的发生。

3.4 高层建筑电视系统的设计和施工

有线电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应该加强重视,保证客厅和卧室都具备有线电视的终端插头,终端插头的布置应该充分考虑电视柜的位置。在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时可以参考《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该规范对相关细节都作了详尽的说明。

4.小结

高层建筑具有高度高、功能复杂、人员密集、用电量大、消防要求高等特点,这就给高层建筑的建筑电气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困难,而且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对建筑电气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相关人员应该不断的进行总结和研究,将建筑电气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一才.高层建筑电气设计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7.

电气设计难点范文6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设备 管理系统 设计

一、关于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

在介绍电气自动化技术之前我们可以将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通俗的理解为一个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管理决策技术等,为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者提供辅助管理和决策的信息服务系统。以下将分别从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设备、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三个概念出发,期望通过对上述三个概念的阐述说明,能使读者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学科,虽然其发展起步较晚,但由于它和工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尤为紧密,所以在众多力量的推动之下,该学科近年来发展的非常迅猛,到目前为止该学科已经发展的相对比较成熟,同时该技术已广泛的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电气自动化设备

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触角已延伸至各行各业,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宇航飞机的研究,都有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可以说凡是与电气自动化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相关的设备产品都可以统称为电气自动化设备。

(三)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我们可以将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通俗的理解为一个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管理决策技术等,为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者提供辅助管理和决策的信息服务系统。设备管理系统作为一个集成度比较高的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的要数较多,而且各要素之间的依赖性较强,为了实现系统对设备的有效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在设计时要具备快捷性、易用性、安全性、集成性的特点。

二、目前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电气自动化学科已发展的相对比较成熟,但大家多把注意力集中在电气自动化学科的发展上,很少关心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管理,可以肯定的说目前对电气化设备管理系统设计的研究工作做的还不够,因此目前的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总结一下其中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系统在设计上不能做到管理的“与时俱进”

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并且为了满足应用上功能更强的需求,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设计越来越向复杂化、大规模的方向发展,这就对系统的管理维护工作提出了挑战,如何实现系统对复杂的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有效管理,这就要求系统在设计时一定要做到“未雨绸缪”,要能很好的融合大规模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管理工作。然而,事实上很多设备管理系统的开发采用的原形技术,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一次性的系统开发,很难兼顾后续的需求,这就导致一旦有新的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加入,系统在设计上很难做到管理的“与时俱进”。

(二)系统在实施管理时往往会“捉襟见肘”

受系统在设计方面的限制,以及系统开发技术本身的限制,随着电气自动化设备的不断更新,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需要更新,而且新的数据如新增加的设备版本和设备生产厂商要导入系统的数据库,否则,系统很难对新增加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实施有效的管理。然而正如上所述系统在设计时很难做到后续管理工作的“与时俱进”,所以就容易导致系统在实施管理时会经常出现“捉襟见肘”的局面。

(三)系统在实施管理后很难做到“一劳永逸”

其三是仅仅靠人为管理、文档管理,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很难完整记录设备信息。目前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在设计中存在的一个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很难做到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对人的依赖性还比较强。很多的管理工作还要依靠人为管理和文档管理才能有效的完成,而且这些管理工作的劳动强度比较大,并且一些管理工作完成起来还较为困难,着实为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管理带来很多不便,因此目前的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在实施管理后很难做到“一劳永逸”,这也是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亟需解决的一个技术瓶颈问题。

三、有效的电气自动化设配管理系统设计的构想

针对目前的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并有效结合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的决策机制,在进一步完善技术手段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电气自动化设配管理系统设计的构想。

(一)电气自动化设配管理系统的架构

图1 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的架构图

本系统采用C/S体系结构,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者通过PC机即客户端通过对数据库服务器的控制,实现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本系统的架构之所以选则C/S体系结构,是因为这种体系结构在实现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管理时可以使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即管理者不必局限于一种类型的系统操作平台。这样在对设备进行管理时就显得比较灵活,进而可提高对电气化自动设备管理的效率。

同时将存储电气化自动设备各种属性的数据库建立在服务器端,是为了保障客户端能有一个可执行文件和一个存放数据连接设置的文件,来实时处理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管理操作任务。如图1所示,设备管理者只需要运行客户端软件,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在服务器端自动完成。这就减少了对人工管理的依赖性,更能凸显系统在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工作上的智能化。

(二)电气自动化设配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

本系统的设计要求系统具有三个核心的功能子模块即数据输入功能子模块、查询和修改功能子模块、系统服务模块。其中数据输入模块用于向系统数据库中输入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各种属性,对每台电气自动化设备建立相应的电子档案,实时统计电气自动化设备在运行时的各种状态,为实现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有效管理做好铺垫;因为系统中会随时有新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加入和旧的电气自动化设备的退出,这就要求能对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随时的添加和删除的更新操作,所以查询和修改功能子模块在系统设计中也尤为重要;系统服务模块主要用来实现系统维护、数据接收及数据备份功能,这是实现系统对电气自动化设备智能化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项功能模块。

结论:本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采取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通过实施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将设备管理各个方面的工作形成为一个统一、规范的体系,使设备管理工作在这个规范的平台上进行高效的组织与实施,减少系统在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时对人工管理的依赖,实现系统对设备的智能化管理,从而大大提高系统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时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乌云其木格.通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08).

[2] 王恕德,黄忠全,张根保,代红梅,丰世林.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PMIS)的开发[J]. 机床与液压, 2004,(05) .

[3] 柴永生,吴秀丽,孙树栋,. 信息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4,(12) .

电气设计难点范文7

关键词 新时期 汽车结构 发展和完善

伴随经济进展,汽车性能特有的水准在渐渐提升。车体设计时,更注重寻找出高层级的架构搭配。唯有如此,才能延展市场之中的占有概率,提升整车性能。增添动力特性、增添车体原有的经济特性,与环保及节能特有的指引相吻合。新时期之中,注重轻量化框架下的车体设计,拟定新颖结构,是未来时段的进展走向。

一、气门及化油器

(一)车体必备气门

布设气门数目,从早先的双重气门渐渐拓展至现有的多重气门。搭配多个气门,适应了不同态势下的荷载需要、排气进气需求。在气缸之上,布设了镶嵌式特有的气门底座。缸体配件及衔接着的气门小孔,彼此并不接触。若气门被损毁,或者没能顺畅排出气体,那么重设新的这类气门即可。[1]这种多重气门,节省气门耗费,创设了成套架构下的新式发动机。

(二)配套的化油器

汽车搭配的化油器,混同了空气及燃油,依照拟定好的比值来混同二者。它含有冷起动必备的装置、怠速及过渡装置、对应的加速装置、负荷偏低的经济装置、负荷偏大的加浓装置。新式这类化油器添加了成套的环保装置:含有电控特性的油针、配套冷热补偿、滑行情形下的断油调整。真实工作之中,化油器特有的空燃比,会随着各时段的温度负荷、转速大小而变更。

初期设计时,人们就尝试去融会燃油及空气,二者充分混同。这类探究进展,代表着燃油雾化、燃油蒸发进程。早期化油器可被看成某种灯芯,下侧被浸泡于汽油,上侧沿着气流来布置。汽油随同经由的气流被快速吸进装置。被吸进的燃油,总量不断变更,很难有序管控二者的比值。在这以后,孔喷雾架构下的中量化油器被设计出来,替换常见灯芯。

化油器细分出来的类别,含有上部吸入、下部吸入、边缘吸入方式。为了适应工况,又渐渐摸索了多样特性的这种化油器。[2]车体配有的化油器,含有供油体系、配套怠速体系、起动及全负荷情形下的加油、车体加速喷油。伴随性能提升,化油器渐渐被替换成电子特性的燃油喷射管控。这类管控装置,严格查验了燃烧比例,装置更为精准。

二、搭配点火体系

对于内燃机,点火方式被归类为必备技术,构成关键难点。为了解决疑难,迪塞尔采纳了压缩气流得来的热能,摸索压缩着火必备的根本机理。调研成功后,制备出了柴油发动装置。早先点火方式,常用烧球点火。在这以后,断电特性的点火配件渐渐出现。凸轮管控着断电器:若压缩冲程特有的上侧端点衔接着活塞,凸轮会分离这样的触点。触点产生高压,产生跳跃火花,以便引燃工质。

点火必备的火花塞,获取了凸显的飞跃。磁电机密切结合着火花塞,增添点火安全。初期采纳火花塞时,点火装置常常依托线圈来配置气缸必备的电压输出。断电点火密切衔接着附带的电容装置。上世纪末期,点火装置省掉了惯用的触点,制冷发生器替换了固有的断电触点。经由二极管,点火线圈可被随时查验及控制,管控它的衔接,火花塞产生跳火。现存这类技术正被广泛采纳。

三、及冷却体系

(一)发动体系

发动机搭配着的装置,可把机油运送给零配件,以便进行。这种状态下,机油浪费很多。现代车体架构变更了这种流程,变为压力,延展了装置年限。最近几年,加工及钻孔特有的步骤被改进,连杆及曲轴都添加了必备的油路,依托多重的路径来运送油。机油被运送至体系内的主轴承、轴承内的连杆、车体活塞小孔。

(二)车体冷却体系

内燃机配有的冷却体系,布设了单一路径下的汽缸环绕,增添了大水套。在水套之中,可以添加水分。启用发动以后,沸腾缩减了原有的水量,带走冗余热量。上世纪初期,芯式散热装置被制备出来,同时快速进展,改善冷却实效。

早期车体上,汽缸直至散热器存留着的冷却水,都是依托对流及温差来传递的。冷却水体下降、偏热水体上升,彼此交换湿度。强制情形下的冷却循环,包含水束循环,它改善了固有的冷却效能。这种循环规避了蒸发带来的偏大损失,提升冷却沸点。汽车行驶上坡,规避了开锅状态。零配件减小损伤,确保平稳行进。

(三)更新轴承配件

早期建造时,发动机衔接着的轴承常常采纳浇注合金来制备。这类装配偏复杂,同时不够精准。20世纪早期,设计出了可被替换的新轴承。可替换的轴承凸显了独有的优势:若连杆被损毁,或主体轴承磨损,可以便捷替换。这就改善了平日内的轴承装配成效,节省多余劳动。现有设计中,薄壁轴承融会了合金层、偏薄及偏软的新式合金。改善表层特性,让轴承变得更为可靠。

四、汽车配套电气

初始设计出来的多样汽车,并没能搭配着适宜的电气装置。最近几年,磁电机被快速更新,运用于汽车上,出现了电点火;在这以后,又摸索出了感应特性的点火线圈。起动机配有的照明装置,即戴尔科体系。直流发电机衔接着的调节器被创造出来,它依照测得的蓄电情形来管控输出的这类直流电,改善损毁程度。60年代,交流架构下的发电机产生,在任何路段内,蓄电池都可维持住最适宜的电能。

电气体系拟定了12V特有的统一电压,提升可靠特性,也提升了成效。信息电气特有的产业被拓展,进展速率变快,同时变得完善。初始的照明线路、后来的收录机、成套家用电气都布设了电气体系。技术快速进展,造福平日生活。布设了电气体系以后,乘客更会觉得舒适,车体本身更为安全。

电子技术进展,它被广泛布设于发动机、自动特性的变速装置、配套制动配件。分散态势下的控制系统,渐渐变得集中,聚集为统一框架下的整车电控。它整合了微处理器、执行配件及传感器。[3]90年代后,原有领域融会了细化的模型、电源必备体系、多路径的信息互通。汽车搭配着软件,自动诊断辨识故障。

五、发动增压装置

发动机搭配着的增压装置,在汽缸之外即可预先去压缩工质。这种压缩步骤,增添了运送进来的气体压力,增添工质密度。这类配套增压,含有机械增压、涡轮废气增压、常用气波增压。现动机内,常常采纳柴油机配有的涡轮增压。它凸显了最优的增压实效,化解污染疑难、排放噪声难题。

技术进展之中,柴油机原有的转速被提快,噪音也被减小。柴油机常被布设在多样的轻型车之中,渐渐替换汽油机。

六、结语

在新时段内,汽车固有的结构被不断变更。这种变更倾向,吻合了增添总体载荷、延展汽车寿命这一根本目的。设计汽车结构,应能考量平日内的运行情形,辨识路面状态。依照载荷解析,验算得来最适宜的车体寿命。行驶条件变更,若缺失了初始的荷载运算,设计出来的车体很难去稳定运行。完善汽车结构,要综合辨别多样的要素及影响;在这种根基上,摸索更适宜的新颖结构。

(作者单位为江苏省常州市人大办公室)

参考文献

[1] 吴玉宏.新时期汽车结构的发展和完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6):21.

电气设计难点范文8

关键词:民用住宅居民用电量消防安全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一、民用住宅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住宅建设,并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人均住房面积将大幅度增加,平均拥有住房面积从现在的70平方米左右提高到90至12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由现在的20.4平方米增加到35平方米左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居民对住宅的设计和施工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目前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有限,在住宅方面的投资不可能十分充足。特别是将来的城市住宅建筑以高层为主,我国现阶段的住宅设计,应以现实功能为基础,兼顾将来进行各项设计和施工工作。

二、居民用电量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的住房和居住环境取得了明显的改善,同时居民用电量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与有关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人均年生活用电量逐步向发达国家水平过度。我国21世纪城市人均年生活用电量仅国外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城市人均年生活用电量的一半左右,可见,我国居民用电量增长的空间还很大。

三、民用住宅电气线路消防安全设计的必要性

(一)电气线路的火灾危险性:电气线路的主要用途是用来输送电能,其特点是线路长、分支多,应用范围广,易于接触可燃物,一般故障较为隐蔽,难以发现,往往由于短路、过负荷、接触电阻过大等原因,产生电火花、 电弧或引起电线、电缆过热,从而造成火灾。

(二)住宅电气火灾形势严峻:随着我国住宅建设和用电量的飞速发展,住宅电气火灾的数量也在迅速上升。电气火灾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在政治和经济上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有时是极为惨重的。

(三)民用住宅电气线路设计的现状不容乐观

(1)住宅电气设计标准比较低,现行的新标准还是偏低,它不能适应目前住宅电气迅速发展的要求。

(2)设计线路的载流量取值偏大,我国电气设计中线路载流量和负载电流量值的选用往往失当而偏于不安全,为此常导致线路过载,很难保证线路不发生过载的危险。

(3)线路负荷估算偏小,我国长期存在线路负荷估算偏小而导致线路过载短路起火的问题,这一问题尚未得到充分认识。住宅用电的特点之一是负荷难以估算,随着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住宅用电还将持续增长。必须对住宅用电增大给予充分的估计,留有足够发展余量,否则将给电气消防安全留下无穷后患。

(4)缺乏专门的电气线路设计规范,国际上电气安全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而一些行之有效的电气安全基本要求在我国一些地区新建和改建线路规定中却末见到,设计与施工只能参考电力设计规范和防火手册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内容零散,不易操作。这些都将会在我国新住宅线路和旧住宅改造线路中留下一些不安全因素。

(5)当前民用住宅电气线路设计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插座数量过少。随着用电水平不断提高,为用电方便,避免乱拉临时线或乱接插座板,住宅内电源插座的设置数量不断增多,电源插座成了影响用电安全的主要因素。如,现在二次装修中的布线是穿PVC管,走地板下。装地板时往往不小心破坏PVC管的保护作用,致使电线短路的现象较普遍。

(四)民用住宅电气线路消防安全设计中的几点想法

住宅电气线路设计应满足发展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用电需求量不断提高,相应的对室内电气线路的性能要求也会提高,一般新建住宅楼的设计寿命为70年,那么,在进行电气线路设计时至少应保证其能在30~40年内安全可靠。住宅在电气线路设计上应要达到以下四方面的要求:功能性、安全性、适用性、发展性,总之住宅电气线路进行设计时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利用性能化设计的思想做出经济、合理、符合未来发展的设计。

四、民用住宅室内配线防火要求

(一)导线必须为铜线:当前我国绝大部分的新建住宅中均使用铜导线,但是老旧房及部分地区依然有在住宅中使用铝导线的现象。众所周知,铝线较铜线易于起火。据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统计的火灾发生率,铝线为铜线的55倍,铝线起火的原因不在铝线本身而在铝线的接头,

(二)电气线路采用暗敷方式:在近几年的城市住宅电气设计中,户内照明线路基本上分为两种敷设方式。第一种是采用难燃塑料线槽保护沿墙或梁明敷设方式.另一种是采用线管保护在楼板或间墙内暗敷设方式。在技术条件完全成熟的今天,住宅采用线管保护在墙体或间墙内暗敷设方式是符合时展趋势的。

(三)住宅中插座的配置要合理

(四)插座回路均应设漏电保护装置

(五)增加插座的设置数量:住宅设计应充分考虑未来家用电器的发展,配置足够数量的固定插座板,消除因使用插座板而带来的种种安全隐患。规定中要求住宅中插座数量不应少于12个,但这只是保障安全的基本要求,设计时应在国标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电源插座的设置数量。

(六)住宅内分支回路设置的数量不应过少:足够的回路数对于现代家居生活是必不可少的。一旦某一线路发生短路或其他问题时,不会影响其它回路的正常工作。目前许多主流家用电器都为非线性负荷,如微波炉、变频空调机等,他们都能产生谐波负荷电流,而如家用电脑之类对谐波敏感的电器,也已经开始推广应用,这就需要在设计电气线路中及时注意这一问题。

(1) 空调应设置单独回路 ,空调在特定的季节里工作时间较长,这是与其它大功率家电的不同之处。同时空调的正常启动与电源的电压变化关系密切,如果与其他电器使用同一线路,一来线路往往由于导线截面不足造成导线发热形成隐患;二来空调中的大启动电流造成较大的电压降,影响其他电器的正常工作,甚至停机。所以要求空调电源插座使用一单独回路,且一个空调回路最多只能设两部空调。另外,柜式空调必须独占一个回路。

(2)厨房应设置单独的大截面回路,现今厨房设备正在逐步向电气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大功率电器正在逐渐进入家庭,为避免线路因负荷的增大而出现过热现象必须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形势,适当加大导线截面,因此要考虑厨房设置单独的大截面回路。

电气设计难点范文9

【关键词】建筑电气技术;智能建筑;作用;注意事项;应用

一、建筑电气技术与智能建筑的概述

建筑电气技术的基础是电气工程技术,杂糅了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电工、电子和电控技术。因为同时有着不同学科的的专业特点,所以不能单纯的说它属于哪一个学科,是现代建筑中可用性极强的技术手段,在新出现的智能建筑概念中常常得到体现。

智能化建筑是指所建建筑具有电视、光缆、数字通信等相关技术融为一体的高品质建筑,将建筑的品质、功能、设施等相关服务进行提升,构想出更加适合满足人们需求的人性化建筑,能够更加便捷的满足人们需求,把人们日常家庭需要做的更加便捷化、节能化、科技化。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要,在实现三大自动化的同时,再进行自动化设计创想,将建筑新品质性能不断增强,构造出更加完美的智能化建筑。

二、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

在建筑工程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建筑技术也相应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革新,只有在建筑技术上达到了一定水平,才能实现智能化建筑,不管建筑技术怎么发展,电气技术却是始终长伴左右的,智能建筑是运用电子设备所进行的,大量不同的电子设备运用在同一个建筑中就实现了智能化建筑,要想使这些设备进行正常工作,那么就需要布线技术、电源技术等相关电气技术体系的支持,所以说在建筑领域中,电气技术占有不可代替的位置。

在智能建筑建设中运用了数以万计的弱电系统设备,都以建筑电气技术为依托。如果没有电气技术的运筹帷幄,那么不但施工中要产生大量人力资源的冗余消耗,就是弱电系统设备个体之间的干扰排斥现象也会使智能建筑中随处可见的弱电系统陷入瘫痪。而建筑电气技术就将弱电系统的分布有计划的设计安装,解决了弱点系统之间的排斥和干扰。优化建筑的资源配置,将建筑施工中的浪费现象降到最低。

而且,对于智能化建筑来说,建筑电气的作用不仅只体现在解决弱电系统的弱点,它在智能化的其他领域均有体现,例如帮助实现智能建筑中的全天二十四小时全方位监控和智能建筑各形式的信息传递等方面。

在电子监控技术方面,建筑电气设计摒弃了老式的计算机集中监控以及集散式控制的办法,转而研发新技术,开拓新领域,在现场总线系统模拟、以太控制网络开发、网络的集成控制以及各种新兴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在监控领域的应用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大大推动了智能建筑监控技术的发展。

智能建筑是为人们的办公和生活提供便利的人性化建筑,所以发达而完善的通信网络是智能建筑中不可缺少的设施。智能建筑中的通信网络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网络和双向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等。而网络的布设和网络间的信息传输离不开建筑电气技术的支持。新兴的以太网络传输技术以其灵活的布线技术、优越的使用性能、高效的传输速率、方便的维护手段和合理的安装价格成为了当代应用最广泛的网络通信技术。通过采用以太网络进行数据传送,极大地促进了智能建筑内部的信息交流,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方便。

与监控技术结合最紧密的便是安全防范技术。在安防技术发展的初期,安全防范系统中包括电视监控、通道控制、入侵报警、人员巡查、无线对讲、边界防越等子系统均是各自独立的,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有限,难以在同一时段内做到对智能建筑进行全面的监控。而当代建筑电气技术已经实现了子系统之间的联动协作,大大提高了安全防范系统的严密度、可靠度和实时度,为智能建筑提供了良好的安全保障。同时,随着各个子系统的相继数字化,整个安全防范系统也不断向着数字化、规模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三、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应该注意遵循以下事项: 设计方面。在对智能建筑进行建筑电气设计时,应该做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能盲目追求不可能达到的目标。智能建筑的功能全面、设施复杂,对设计和管理的要求较高,不同设备均有自身的缺点和局限性,功能和性能上也有着一定的差别,想要盲目追求最新和最全是不切实际的。若片面的追求设备的先进和功能的齐全,不仅在设计上会存在意想不到的难题,还会加大项目实施的难度,并抬高投资成本,增大运行所需的费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却难以达到预想中的效果。合理的建筑电气设计应该从每个项目的基础出发,选取适合的设备和系统,采用恰当的技术,保证设备和系统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不仅能够满足智能建筑的设计要求,也降低了运行管理的难度。

2、质量方面。首先,在工程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认真审阅和校对设计图,确保工程的每一个细节都准确无误。其次,操作的过程要严格遵循电气施工质量规范,采用合格的材料和设备,严禁使用伪劣产品,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

3、经济方面。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要遵循经济实用的原则,做到经济节约、技术可靠、质量过关。在实际的工程中,建筑电气设计的方案应符合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合理选用新技术,保证技术的安全可靠,选用经过检验的合格产品,利用新型的技术来简化系统的设计,从而减低工程造价,保证经济上的合理,降低投资的成本。

四、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在智能化建筑出现以前就已经得到了广大建筑设计者的青睐,但是由于没有像智能化建筑这样大量集成的将建筑电气技术融合在一起的方式,所以之前的运用也多停留在简单的使用一种或多种弱电系统,做不到各设备间的协调运用。随着建筑智能化概念的提出,各地涌出了各种智能化的建筑先驱,但是由于以往弱点设备的独立应用,使智能建筑的施工设计中少有可借鉴的解决各设备冲突和协调共存的经验。而且随着弱电设备的发展,设备的结构功能等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难以设计安排。但是随之相反,随着弱点设备的发展,建筑电气技术却没有跟着显著的变化。面对目前兴起的各种建筑方式,过去的建筑电气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已经显得力不从心。管理困难、安全上限不高、节能不明显以及使用方式过于繁琐等缺点渐渐暴露出来。但是依靠建筑电气技术的来实现的智能建筑的各中科技化智能化功能(温度控制、空气调节、供电照明、安保、运输、通信等)不是一时一刻的运行,而是要实现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稳定运行。这就给建筑电气技术提出了考验,怎样实现智能建筑中各设备的取长补短、协调发展,是电气技术的重点。建筑技术经过大量的实践和科研升华,目前已经产生了以太网络传输技术、场控制总线技术、强电技术、弱电技术等先进的建筑电气新技术手段。给智能建筑概念的实现提供了强硬的技术支持。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更好的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目标,就是采用大量的智能系统,包括信息控制、管理与决策,智能化、信息化等先进的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