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国内文学常识集锦9篇

时间:2023-05-23 17:28:20

国内文学常识

国内文学常识范文1

论文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两者关系十分密切。这就要求教师将文化与语言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探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就在于:了解文化内涵,增强文化意识;理解跨文化因素,提高交际能力;了解外国文化,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传授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促进文化理解,提高人文素养。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为更好地达到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和信息的交流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文化意识培养的具体内容

    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见缝插针地渗入到各个环节中。小学阶段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知道英语中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二)对一般的赞扬、请求、感谢、电话等作出适当的反应:(三)知道国际上最重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四)了解初次见面时的一些禁忌:(五)知道英语国家最常见的饮料和食品的名称及节假日等。

    比如,中国人在初次见面就会问及年龄、婚姻、收入等以表示对对方的关心,而英语国家人的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如在学”how old are you?"时,教师应告诉学生,在中国询问年龄很平常,但在国外问女士年龄时,她们常常会婉转地回答:"sorry, it’s a secret.”因为西方人认为年龄、收入、去向等属于个人隐私,他们是不愿意以这些内容为话题的。尤其是妇女,她们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因此对自己的年龄秘而不宣。

    一些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判断。如”dog"一词,在大多数西方国家,dog是与”忠实”的意思联系在一起的;而在汉语中,”狗”带有贬义。一些表示颜色的单词在中英文中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等。

    二、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

    (一)营造英语氛围,达到潜移默化效果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是指英语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风俗、行为规范等。教师应给学生营造出具有英语文化氛围的环境。

    (二)挖掘教材内涵,通过日常教学渗透

    好的教材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编排的,是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的,对日常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导向和限制作用。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话题。只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以教材为线索,通过日常课堂教学随时提供和补充相关知识,从文化的角度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是完全可行的。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渗透适当的外国文化。

    1、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中,渗透外国文化。如:在教授衣物单词时,可利用课件,形象地总结比较英美加拿大,日本及非洲的衣物(leather coat, leather shoes, boots, worn by cana-dian in cold weather, kimono worn by japanese women, leavesskirts by africans)的名称,并引导学生对照自己的日常衣着cshirt, skirt, dress, sweater等)进行比较。

    2、在语言技能的培养中,渗透外国文化。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大方面,是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体现。《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的语言技能目标做了分级要求,并对各级目标以学生,,能做什么”的形式进行了具体描述。教师可以在具体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时适当渗透外国文化。

    (三)巧借节日文化,介绍背景知识

    世界开放,国门大开。国外的商品随处可见,国外的节日同样热门。人们除了欢度自己的本国节假日,对外国的节日,如愚人节、感恩节、圣诞节也热情欢迎。节日文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应该巧借这个话题,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

    christmas day那天,教师可事先用圣诞树、长筒袜、礼品盒等来装饰教室,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浓烈的圣诞节氛围。在浓厚的节日气氛中,教师通过网络资源介绍圣诞节的由来、圣诞老人的传说·圣诞图片、圣诞歌曲等等。同时,教师可以将圣诞节与我国的春节作比较,鼓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家庭团聚的日子,都是庆贺新的一年开始,都有宴会大餐,都要互赠礼物等等。然后比较出两者的不同,并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不同之处。

    谈及赠送礼物时,给学生讲解接受礼物的方式,西方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截然相反: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西方人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是表示感谢,当面打开礼物并加以称赞。这是由于西方人性情外露,表达感情直接,不当面拆封欣赏礼物是非常不礼貌的。而中国人则恰恰相反,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内敛是一脉相承的。

国内文学常识范文2

关键词:大学英语 英语文学 教学

英语文学的教学既有助于学生知晓国外的经济制度、社会政治与文化传统等背景知识,又有助于学生学习国外文学作品里蕴含的文学知识与文化知识,以及作品中所拥有的美学、人文、哲学等价值。英语文学的学习过程,是学生逐渐提升个人素养、文化素质的过程,是学生逐渐完善个人人格的过程。可见,大学英语教学和英语文学教学并不矛盾,彼此还可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增加英语文学教学是符合我国英语教学发展需要的,是实现英语教育变革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学生文化内涵的重要手段,是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型人才的重要保证。

一、大学英语文学教学的现状

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文学教学环节仍较为薄弱,未受到学校重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比如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学生英语基础差、大学英语课程较少等。长久以来, 英语教学都倾向于语言知识的教授,极大地忽略了国外语言里所富含的人文要素,不注重提升学生在人文、文学方面的修养。在英语的整个教学过程里,学校更注重考点、语言点、应试技巧等,这就导致老师与学生均在考试压力下疲惫不已,最终未通过考试的学生常常责备学校教学方式不正确,通过考试的学生又深感有名无实等,现实化、职业化、社会化令学生与老师都表现得十分功利,英语文学教学上产生了认知偏差,部分学生与老师认为,不同于某些课程,文学教学难以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效。因为急于求成,大学英语教学里和文学相关的知识,特别是文学背景与文学教材里所展现出的人文常识、人文教育与人文关怀等知识常常就被忽略了。最后,学生学到的常常就只剩下了所谓纯正的、无文化内涵的英语。

二、大学英语文学教学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简要地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大学英语教学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跨文化交际、英语学习策略、英语语言知识、语言应用技能,是以英语教学理论为指导,集成了多种教育方法与教育模式的教学体系。2000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经由教育部批准实施,大纲指出: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学阅读、理解与欣赏能力是文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借助于英语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音基本功,增加学生对国外文化与文学的理解。《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确定了英语文学教学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并解释了在非英语专业教学中,英语文学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英语文学教学是加深学生文化内涵、提升学生英语素养、培养学生社会人文精神必不可少的课程。此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也重点说明了大学英语不只是一门语言知识基础课程,还是学生感受世界文化、拓宽视野与知识面的素质教育课程。所以,在开设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时,需将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播与学生思想文化内涵的教育考虑在内。

三、加强大学英语文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就提升审美观与文化素养的功能来看,英语文学教学为学生讲述了国外的先进文化遗产知识,有助于学生知晓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了解国外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生活情况。通过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还能够接受社会人文精神教育,理解何为假、丑、恶,何为真、善、美,提升自身文化修养与思想内涵。所以,英语文学教学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构建精神文明世界的重要途径。

(一)拓宽英语文学教学领域研究

从国内英语教学之传统概念来看, 英国文学教学始终被视作正统。20世纪后期,美国文学也逐渐受到学校重视,因此我国的文学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国、英国文学研究。尽管这些年来我国的部分学者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的文学研究获得了一定成果,但这些国家的文学课程在我国院校设置的仍较少。为了全球化发展相适应,加快对外国英语文学的研究步伐,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不断拓宽研究与教学领域。我国英语文学研究界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开拓中国学生的英语文学视野,帮助他们认识世界英语文化。所以,需对英美文学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断拓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的英语文学研究,为学生介绍更多的出色作品与杰出作家。

(二)老师应在教学中合理融入英语文学内容

老师不仅要努力掌握外语的语言形式,还需熟知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英语具有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文学知识作为文化背景知识必不可少的部分,老师若能对此有所了解并可熟练运用,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即可合理判定哪部分内容可有可无,哪部分内容需重点放入英语教学中,特别是放入英语课堂教学中。在教学活动中,若适当地解释英语课程中涉及的文学、文化知识,不但能够增添上课内容的趣味性,还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与兴趣。这就对每位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老师不断地增强个人在此方面的素养,从而提升英语文学教学质量。

四、结语

无论如何,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提供给学生有趣生动、丰富的语言输入,它折射出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传授与阅读适量的文学作品,教授一定的文学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令学生对英语文化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所以,英语教学活动中,文学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怎样才可以坚守英语文学审美的长期目标,寻找合适的英语文学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与审美意识?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去探讨的,大学英语教学变革仍旧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Maley,A.Litera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A]//In L.Alsagoff,S.L.Mckay,G.W.Hu&W.A.Renandya(Ed.),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forteaching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C].New York:Routledge,2012:299-317.

[2] 侯林梅.国内英美文学教学研究综述(1980-2010)[J].英语教师,2011(7):59-62.

[3] Mckay,S. L.Teaching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Rethinking goals and approache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12.

国内文学常识范文3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英语 教学 文化 渗透

一个国家的正武文化作为既成的知识文化,人们可以直接学习而获得,但最具有影响力的则是小写字母“C”文化,因为它是隐性的、潜意识的。因此,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定义从大写字母“C”文化扩展到小写字母“C”文化,把后者作为外语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从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内容来划分,文化渗透的内容可以分为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即中西方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介绍和反映英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交际方面的内容。知识文化的缺乏在交际活动中不一定会造成误会,而对交际文化的缺乏了解容易引起误解,造成交流障碍,它关系到文化层面和精神层面,因而高中英语文化渗透应以交际文化内容为主,知识文化内容为辅,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还有的学者将高中英语教材内容细化,包括称呼语、感谢与答谢、恭维与赞扬、邀请等方面的内容,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与各种交际环境有关的文化。还有学者认为文化差异及其干扰需要渗透到英语教学中的几个环节来加以解决:地理历史文化渗透;文学典故文化渗透;英美国家节日文化渗透;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渗透和日常交际中的文化渗透。

根据教育部2001年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文化意识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七级具体内容标准为:理解英语中常见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典故或传说;了解英语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经历、成就和贡献;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了解英语国家中主要大众传播媒体的情况;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与中国的生活方式的异同;了解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了解英语国家主要宗教传统;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八级具体内容标准为:初步了解英语语言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关系(如有些调汇或表达方法与文化背景的关系);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能发现隐含在语言中的对他国文化的态度(如文化崇拜或文化歧视),对英语和英语国家的人民及其文化传统有比较客观和公平的认识;了解英语国家最突出的文化特色;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的渊源;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在丑常生活和人们价值观中的体现。根据以上具体的内容标准,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目的语国家背景文化知识的渗透主要集中在(1)词语与俗语。(2)交际用语。(3)历史人物。(4)文化成果(文学、典故、传媒、宗教等)。

1 词汇中的文化

文化与语言的紧密联系,首先体现在词汇上,词汇也是最直接反映语言文化背景的,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有弹性的成分,也是文化载荷量最大的成分。从其词义人手,可以区分共直接意义和隐含意义,直接意义即是词汇的字面含义,隐含意义包括词汇的文化涵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1)不同语言中直接意义相同的词语在文化上有不同的涵义;(2)体现文化内容的固定惯用语,包括成语、俗语等;(3)词语的褒贬在文化中的差异。学生通过对词汇文化内涵的学习,了解中外国家的历史与文化,这才是成功学习外语的关键。因为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不但会影响到学生对一些文章和问题的理解,还会影响到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正确使用。通常,学生可以通过查询英语词典知道词语的直接意义,但却无法深入地了解词语背后隐藏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再加上高中英语课堂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因素,教师也只好忽略这部分内容,而这样的忽视往往会阻碍学生进行恰当与得体的交流,容易在跨文化交流中造成误解,因此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强调和区别。

2 语用中的文化

语用中的文化是外语教学与学习最终目的所在,是要学习者将已掌握的语言结构及有关文化知识用于实践上,而这一部分也是当前外语教学中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语用的文化具有动态的特点,包括对话语、语篇的把握以及对会话含义的推导等,是语言在使用中形成的文化,即句子的语法构成及其在交际中具体运用的文化。首先,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语言具有不同的语法规则,中英文的句子结构构成中既有共通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两种语言最基本的语法构成结构均为主语+谓语+宾语。其不同之处在于,汉语句法是依靠词序和语义关系来表达句意,它强调语意而非句子的统整性,而英语句法强调句子的统整性和逻辑性。因此,当高中生将汉语句法转化为英语句法时,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语法错误,如句子无主语、动词的时态、数与代词的不一致等。另外,英语句子中动词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词形的变化上,而汉语句子中动词’的安排是以时间为顺序。因此,在英语中动词是句子的核心,而在汉语中名词才是句子的核心。其次,在掌握句法结构的基础上流利的使用语言还要重视语言的得体性。这方面知识的介绍有一定难度,因为这时约束语言使用的不再是语法,而是社会观念、社会心理、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习俗这些更为抽象的东西。由于不同文化间价值观、思维方式的不同,其表达方式也彼此不同。因此,在交际过程中人们必定要考虑并遵守约定俗成的话语规则。也就是说,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英语语法规则,还要使学生具有自觉遵守目的语交际原则的意识,这是语用中的文化渗透主要体现的内容。

3 社会中的文化

根据“新课标”,除了要使学生了解词汇、交际用语中的文化内涵,还包括要了解社会中已有的文化成果,这一部分的内容包罗万象,在课程标准和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在外语教学中应当注重那些有助于形成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文化内容,其中包括:

(1)地理常识。这是对人民生活和语言产生的自然环境的了解,是掌握目的语文化的前提之一;

(2)历史背景与国家知识。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其历史,而且许多历史背景中的文化因素在日常用语中都有其痕迹,目的语民族和国家的起源、发展的整个历程也是学习者应了解的基本常识;

(3)风俗习惯。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区别于其它国家和民族的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包括生活方式、思维规律、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同。有不同才有比较,有比较才有理解,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才是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

国内文学常识范文4

一、大学英语文学教学的现状

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文学教学环节仍较为薄弱,未受到学校重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比如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学生英语基础差、大学英语课程较少等。长久以来, 英语教学都倾向于语言知识的教授,极大地忽略了国外语言里所富含的人文要素,不注重提升学生在人文、文学方面的修养。在英语的整个教学过程里,学校更注重考点、语言点、应试技巧等,这就导致老师与学生均在考试压力下疲惫不已,最终未通过考试的学生常常责备学校教学方式不正确,通过考试的学生又深感有名无实等,现实化、职业化、社会化令学生与老师都表现得十分功利,英语文学教学上产生了认知偏差,部分学生与老师认为,不同于某些课程,文学教学难以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效。因为急于求成,大学英语教学里和文学相关的知识,特别是文学背景与文学教材里所展现出的人文常识、人文教育与人文关怀等知识常常就被忽略了。最后,学生学到的常常就只剩下了所谓纯正的、无文化内涵的英语。

二、大学英语文学教学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简要地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大学英语教学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跨文化交际、英语学习策略、英语语言知识、语言应用技能,是以英语教学理论为指导,集成了多种教育方法与教育模式的教学体系。2000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经由教育部批准实施,大纲指出: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学阅读、理解与欣赏能力是文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借助于英语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音基本功,增加学生对国外文化与文学的理解。《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确定了英语文学教学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并解释了在非英语专业教学中,英语文学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英语文学教学是加深学生文化内涵、提升学生英语素养、培养学生社会人文精神必不可少的课程。此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也重点说明了大学英语不只是一门语言知识基础课程,还是学生感受世界文化、拓宽视野与知识面的素质教育课程。所以,在开设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时,需将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播与学生思想文化内涵的教育考虑在内。

三、加强大学英语文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就提升审美观与文化素养的功能来看,英语文学教学为学生讲述了国外的先进文化遗产知识,有助于学生知晓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了解国外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生活情况。通过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还能够接受社会人文精神教育,理解何为假、丑、恶,何为真、善、美,提升自身文化修养与思想内涵。所以,英语文学教学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构建精神文明世界的重要途径。

(一)拓宽英语文学教学领域研究

从国内英语教学之传统概念来看, 英国文学教学始终被视作正统。20世纪后期,美国文学也逐渐受到学校重视,因此我国的文学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国、英国文学研究。尽管这些年来我国的部分学者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的文学研究获得了一定成果,但这些国家的文学课程在我国院校设置的仍较少。为了全球化发展相适应,加快对外国英语文学的研究步伐,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不断拓宽研究与教学领域。我国英语文学研究界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开拓中国学生的英语文学视野,帮助他们认识世界英语文化。所以,需对英美文学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断拓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的英语文学研究,为学生介绍更多的出色作品与杰出作家。

(二)老师应在教学中合理融入英语文学内容

老师不仅要努力掌握外语的语言形式,还需熟知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英语具有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文学知识作为文化背景知识必不可少的部分,老师若能对此有所了解并可熟练运用,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即可合理判定哪部分内容可有可无,哪部分内容需重点放入英语教学中,特别是放入英语课堂教学中。在教学活动中,若适当地解释英语课程中涉及的文学、文化知识,不但能够增添上课内容的趣味性,还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与兴趣。这就对每位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老师不断地增强个人在此方面的素养,从而提升英语文学教学质量。

国内文学常识范文5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高中英语;教材

高中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最主要的一种学习资源就是教材,所以,教师怎样应用英语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尽管英语课程标准中没有涉及国际理解教育,但始终贯穿了国际理解教育中的教学理念,所以,将国际理解教育有效融入英语学科中具有非常大的可能性以及可行性。《牛津高中教材》属于国际理解教育相关知识的一种重要载体,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别的国家及其民族文化,具有非常高的引导价值。英语教师合理开发以及应用教材,可以实现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国际知识,同时形成一种好的国际理解态度以及世界意识,可以在跨文化沟通中准确应用英语。

一、国际理解教育具体价值取向以及内容

1.国际理解教育具体价值取向

从国际理解教育具体知识角度上看,现阶段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应该是通过后民族主义来解读国际理解教育具体价值的,就是它是以文化差异性以及文化辩证统一为基础的,主要是培养国家公民以及世界公民。从国际教育具体情感态度角度上看,我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普高》)明确提到,学生应该乐于接触以及深入了解异国文化,此外,也应该全面了解我国文化。感情态度八级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应该具备在交流中通过英语介绍具体祖国文化的能力,同时了解以及尊重异国文化,将国际合作精神充分体现出来。从国际教育具体能力角度上看,《普高》中有明确规定,英语教师应该实施任务型教学,依据学生自身兴趣以及生活经验来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使设计出的教学活动对学生想象力、创新精神以及审美情趣的发展非常有利。而另一种提倡的具体探究式学习活动则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英语教师应该具备合理处理语言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尽量让学生在英语教学中进一步了解外国文化,同时加深对国家民族文化的具体了解。

因此,以英语课程标准为教学背景,《牛津高中教材》中融入的国际理解教育具体价值取向是共生的,其主要是让民族主义取向以及全球价值取向能够保持平衡,同时有机统一文化差异性以及文化统一性。

2.国际理解教育具体内容

国际理解教育,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跨文化交际知识以及世界基本问题相关主题知识等。以英语课程标准为教学背景,《牛津高中教材》中融入的国际理解教育具体价值取向必须具有共生性,统一了文化差异性以及统一性。所谓文化差异性,就是将各种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充分体现出来的那些问题,文化统一性是指将各种文化共同人类文明以及人类创造和全球人们共同关心的利益体现出来的问题。依据文化差异性,可以将国际理解教育具体内容主要分成两种:(1)自文化理解教育;(2)跨文化理解教育。依据文化统一性,可以将国际理解教育具体内容划分为两种:

(1)与世界知识相关的教育;(2)与世界问题相关的教育。

二、国际理解教育视角下的《牛津高中教材》

1.国际理解教育视角下的《牛津高中教材》价值理念

对国际理解教育来说,其价值理念辩证统一文化所具有的差异性以及统一性,突出了我国民族价值取向以及全球价值取向的一种平衡,主要就是一种共生价值理念。可是《牛津高中教材》中每个教学模块中的国际理解教育相关内容单元数量比较多,占总数比例非常高,同时不同学年段的单元数量也比较接近。表明国际理解教育已经贯穿在教材中,同时也贯穿在高中三年学习中。依据文化差异性以及文化统一性具体单元数量比例,文化差异性具体单元数量比文化统一性具体单元数量多,特别是对于高一年级,高二年级与高三年级单元数量比较接近。该比例变化是比较科学的。之所以给高一年级安排的文化差异性相关话题比较多,是由于大部分高一年级的学生心理以及生理状况不够稳定,是形成个人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时期,因此安排比较多的文化差异性相关话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的态度,提高其文化理解能力,给高中以后学习中培养国际视野以及全球意识奠定基础。同时给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慢慢增加一些文化统一性相关内容安排,这与学生实际心智发展相符。而安排文化差异性相关话题内容主要是增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给学生学习文化统一性相关话题奠定基础。

2.国际理解教育视角下的《牛津高中教材》内容

英语课程标准里面语言知识相关内容标准中有指出,英语语言知识主要涉及语音、话题、词汇以及功能和语法。传统英语教材组织英语语言内容的时候,是将语法当作纲,将功能意念当作纲要,现代《牛津高中教材》组织英语语言内容的时候,是将话题当作主线,利用话题来对语言学习任务进行组织,包含功能、语音以及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另外,英语课程标准中与文化意识相关的内容标准表明,学生必须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生活习惯、历史地理以及风俗和风土人情等,同时应该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文化知识和理解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等。

国内文学常识范文6

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语言论》中指出:“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英国社会人类学家Malinowski也指出:“不把语言和应用它的文化联系起来,便不可能对这个语言有所了解,……对任何一种生活条件与我们完全不同的并拥有不同文化的民族所操的语言的研究必须要通过它的文化和环境来进行。”许多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导致一个共识,语言是某个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和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外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自然也就离不开文化教学。学习第二种语言也就是学习第二种文化。语言教学应包括该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的教学,语言教学过程也就自然成为对该语言国家文化介绍和了解的过程。正如我国著名英语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著名教授胡文仲所说:“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许多国家的外语教学大纲都把文化列入内容标准和目标要求之中。2001年我国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二、中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1.中职英语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社会文化因素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英语教学一直只重视语言形式的教学,将注意力集中在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上,忽略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只能局限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致使许多人只会在考卷上做题目,不能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这种为语言而语言、为操练而操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积极学习英语,往往造成书写错误、交际困难。主要有以下表现:

(1)颜色词的误解。颜色词在英汉语言中有不同的意义,如英语中的“green-eyed”本来是“眼红的,嫉妒的”意思,却被误解为“绿眼的”;“black tea”是“红茶”,却被误解为“黑茶”。再如英语中的“白色”象征“幸运吉祥,纯洁无暇”,汉语中则含有贬义,有“白事、丧事、恐怖”之意,故“a white day”(吉日)被误解为“丧事日”,“a white spirit”(纯洁的心灵)被误解为“可怕的精灵”。

(2)动物词的误解。在西方,狗是人们最喜爱的宠物,也是最忠实的朋友,而在中国则被看成是最低等的动物,因此有许多以狗为喻体的短语,如“狗腿子”、“”、“狗头军师”等。而“You are a lu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a cleve dog”,“a top dog”常被误解为“你是一只幸运狗”等相去甚远的意思。再如,龙在西方是邪恶的象征,被认为是凶残的怪物,而在我国被视为吉祥的神物,有伟大的力量,龙是封建社会帝王的象征,又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汉语中有许多的表达如“龙的传人”、“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英语中有关的短语则是贬义,而我们的学生则往往误解为褒义。还有许多其它的动物,如:虎、鹰等在英汉中均有不同的喻义,教学中要给学生讲清,否则学生也会误解。

(3)数词的误用。误用数字也是由于对英美文化知识的欠缺所引起的。英美人最忌讳的数字是13,他们认为13最不吉利。英美传说中的13号(星期五)是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的日子;而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也是这一天,等等,因此英美人办好事、举行活动、出远门、生意开张都避开13日,建房编排、剧院编排、汽车编号等均不设13。他们最吉利的数字是7、8、11。

(4)其他词汇的误解。如peasant(农民)一词由于英美词汇的文化内涵不同,可能会被理解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而英语中刚含有贬义,指“乡下人、庄稼人、没教养的人”;还有“politician”一词,学生常把它译为“政治家”,其实这个词有很强的贬义色彩,指为谋取个人私利搞政治、耍手腕的人,汉语“政治家”应译为“statesmen”。

(5)话题的误用。中国学生出于关心,初次见到外国人往往挑一些涉及年龄、收入、财产、婚姻、家庭、行动去向等问题,殊不知这是犯了英美人的大忌,因为这些在英美国家被视为个人隐私,在交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英美人见面喜欢谈论的话题是天气、旅游、新闻、体育运动、影视等。

(6)习语的误译。英语中有许多的习语是约定俗成的。学生常常不知所云,甚至照字面翻译,如“a black sheep”(害群之马)译成了“黑羊”,“Do in Rome as the Romens do.”(入乡随俗)译成了“在罗马做罗马人所做的”,“rain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的翻译更是不知所云。

(7)称呼的误用。英语交际中常听到的“Good morning,teacher”,就是称呼不当的例子,英语国家习惯称呼教师为“Sir,Miss,Mr.+姓”或“Mrs.+姓”,这是由于英语的teacher是职业而不是称呼。再如由于英语国家人名在前,姓在后,学生常常把Mr,Mrs,Miss放在名前,正确的做法是放在姓前,如John Smith应称作为Mr.Smith。

2.文化导入的作用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教学实践证明忽略语言的文化内涵就不能正确使用语言,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因此,我们一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二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思想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结合语言教学向学生传授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学艺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社会文化知识,不断增进学生对东西方国家国情的对比和了解,增进学生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准确得体地运用英语交际。

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教学能加深学生对英语的理解、提高英美文化素养,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排除母语的干扰,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交际能力。

三、中职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又要加强跨文化意识的渗透,结合教材,及时传授文化知识。输入英美文化,并注意比较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进行中西文化差异的对照,排除母语的干扰,实现文化的融合。

1.输入词汇的文化内容

词汇是语言的要素之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大量的英语单词、短语、习语都具有和英语文化密切相关的内涵,且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与汉语词汇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认真讲解,以便学生真正理解其深刻内涵,正确运用。

2.输入语篇的文化信息

现行的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大部分语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其中的对话、课文非常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习俗等文化内容,其中有些文章是专门讲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师可结合语篇介绍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民族宗教、制度、饮食习惯、节日等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了解英美等国家,并注意比较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3.提供阅读的文化信息

教师应选择文化知识内容丰富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训练,以利于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一定的文化语境,获得英语文化信息,提高文化素质,增强跨文化意识的敏感度。

国内文学常识范文7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材 阅读课 培养文化意识

一、英语文化意识渗透的必要性

目前,在一些注重英语运用能力的教学模式中栽培出来的学生,语言相对比较流利,但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不时遭遇缺失文化意识的难题,影响交流实效性,甚至会造成啼笑皆非的尴尬。究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平常比较重视学生对语法规则的掌握,或者侧重让学生熟记一些交际用语,忽略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不重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渗透。

课程标准的目标是语言知识目标、语言技能目标及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目标。从课程标准可以看出,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取决于语言知识和技能,其中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语言还需要有较强的语言文化意识。这充分体现了文化教学在日常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对教材中单元reading材料文化内容设置的梳

阅读是语言的主要输入形式,阅读材料中文化内容的元素比比皆是。就人教版教材中的reading而言,它含有丰富的文化题材,梳理如下:知识文化占38.8%,如: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必修二)属于历史文化,The Band that Wasn’t(必修二)属于音乐文化,An Interview(必修二)属于知识文化, How Daisy Learn to Help Wildlife(必修二)属于野生动物保护;交际文化占61.29%,如:Body Language(必修四)语言文化,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必修三)习俗文化,Sightseeing in London(必修五)旅游文化, English Jokes(必修四)语言文化,Puzzles in Geography(必修五)地理文化。由此可见,教材中富含题材广泛的文化意识材料,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积累文化内容并抓住时机渗透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渗透策略

阅读课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头戏,如何充分利用阅读课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培养文化意识时,老师可利用阅读材料中的文化意识内容这个文本,精心设计教学的不同环节,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下面以人教版的阅读材料谈谈如何渗透文化意识。

1.巧用读前环节,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阅读课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学生对Reading部分材料的理解,可以增加学生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求知欲。例如:在导入第三模块第一单元“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时,老师在课前可以鼓励学生查找关于万圣节、复活节及英语国家的国庆节等,了解更多节日的由来、节日的作用、节日中人们的各种表现,以及节日的故事,并整合收集到的材料,之后互相交流。这样使学生对英语语言国家的节日有一定的概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进而增强跨文化交流的顺畅性,而且有效的阅读准备可使阅读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人教版必修三Unit3“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是美国经典文学作品,是马克・吐温著名的讽刺小说的代表作。老师可以利用课前的Warming Up中马克・吐温的生平介绍,以及他的人生经历,简要介绍这部剧本的文化背景,再让学生观看这部电影,使学生通过学习这样原汁原味的文学作品的文化内容,对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状况、道德观念等文化现象有一定的了解,进而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意识。此外,教师可以巧用Pre-reading部分,通过提问及文中的图片等了解文中的文化。如:在必修二Unit5“Musi”的读前部分,有几个问题:1.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rock&roll,jazz or rap?2.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Monkees?3.Look at the title and predict what it is about?通过探讨已有知识,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一些音乐文化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为下面的阅读课做好铺垫。

2.优化阅读篇章,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材中阅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文化知识面宽,中外文化融合在一起,内涵跨文化信息。如:选修七Unit5“Keeping Up,Xie Le”的课文中,讲到Xie Lei去英国当交换生,刚开始对英国教育不大适应,经过努力后能够比较好地融入他们的大学。老师可以整合课文中Xie Lie遇到的困难,让学生想象她可能还会遇到其他的什么困难,并找出中英教育之差异,说说英国教育的亮点,也说出中国教育的闪光点,这样既提升了文化意识,又增强了大家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又如:必修五 Unit2 “Using Language”中的伦敦观光,作者三天伦敦之行里,特别提到:“She was thrilled by many treasures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When she saw many visitors enjoying looking at the old Chinese pots...she felt proud...”老师就可以问学生看到中国文化relics在外国展览有何感受,激发他们保护祖国文化遗产,增强文化交流意识和跨文化意识。

3.精讲阅读词汇,学习文化内容。词汇富含文化内容,教师平常讲词汇时可适当穿插一些单词的文化常识。如:在必修五Unit4学到senior这个单词,可顺带翻译老年人可用senior citizens,不经常用old people,因为在西方“老”却意味风烛残年,西方人忌讳年龄。可再引申:在中国公交车上有为老年人让座的传统,而在美国公车上有60或70岁的人并不一定要让座,你的让座会让他们感觉自己不能独立,他们不喜欢。再如:必修三Unit5“Canada - The True North”,学生刚看到标题是很困惑,不理解意思,这时就可以渗透一些文化知识:Canada处于北美洲较北部地区,所以用The True North 来称它。这样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扫清阅读障碍。

4.巧用Discussion部分,激发学生的交际意识。学习课文后,可选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话题进行表演,进一步夯实文化意识内容。例如:学完必修四第三单元“A Taste Of Humor”后,针对English Jokes,让学生查找更多英文笑话,先表演出来,再一起讨论笑话里的什么会让人笑,从中学到一定的文化知识。再者,在学生认真学习课内文章后,可以找涉及文化意识内容的材料,拓宽知识面,增强文化意识。如:必修四Unit4 “Body Language”中的Reading部分介绍各个国家之间礼仪不同,学生学习西方文化差异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探讨或者表演,如可以做些动作猜一猜:clapping one’s hand在中国表示对表演者的赞赏,而在英语国家则表示为自己感到自豪。再如:stamping one’s foot 在中国表示生气而在英语国家表示不耐烦,如此等等,尽量挖掘一些带着文化意识内容的身势语,丰富课堂,也学到文化知识。

总之,培养英语文化意识符合课程标准,也是决定能否与英语国家人们交流顺畅的基本要素,老师只要平时有意识地把英语文化意识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以阅读课为依托,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就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国内文学常识范文8

关键词: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 中外文化素养

一、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文化意识现状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将培养文化意识作为英语学习的五个方面之一。《课标》明确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他们的文化素养如何呢?

孙雪波曾经做过中学英语教师文化意识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与文化意识相关的24道题共3600个答案总数中,答错或答不完整的占总数的57.0%,中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的现状并不乐观。我曾就以下十个问题对来自广州市偏远城郊和本市农村中学的80名英语教师做过一次小调查。

请在下面1―8题的空格上填入(A.3本以内 B.3本到6本 C.6本以上);并在4―8题关于英文比例的空格上填入(A.1/3以下 B.1/3-2/3 C.2/3以上)

1.您近三年的中国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大约是本。

2.您近三年的中国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方面的阅读量大约是本。

3.您近三年的中国民俗和传统艺术方面的阅读量大约是本。

4.您近三年的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大约是本,其中英文比例为。

5.您近三年的外国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方面的阅读量大约是本,其中英文比例为。

6.您近三年的外国民俗和传统艺术方面的阅读量大约是本,其中英文比例为。

7.您近三年的关于中外语言学语用学或文化比较方面的阅读量大约是本,其中英文比例为。)

8.您近三年的关于英语国家国情方面的阅读量大约是

本,其中英文比例为。

9.您近三年来(A:不常;B:经常)留心世界其他国家的国情?

10.您近三年来(A:不常;B:经常)接触英语报刊杂志或英语影视节目?

调查结果显示,就上述问题全选A和B的教师比例竟达67%,还有26%的教师最后两题都选了A。可见农村教师亟需提高自身的中外文化素养,否则他们的专业发展就不可能持续。而《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模块二的内容对农村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二、《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模块二关于文化素养的标准

为了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培养、培训一大批合格的汉语教师,国家汉办组织于2007年底正式推出最新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由5个模块组成,模块二包括“中国文化和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两部分。其具体内容如下:

标准3:中国文化

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将相关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激发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使其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中国的基本国情。标准3有五个具体分项标准。分别要求教师了解中国的历史、哲学思想与宗教文学与艺术、民俗和中国国情的基本知识,并能将它们运用于教学中。

标准4: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

要求教师了解中外文化的主要异同,理解汉学与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概念,以及文化、跨文化交际对语言教与学的影响,并能够将上述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标准4有七个具体分项标准。要求教师掌握和具有中外文化的比较,世界宗教、哲学、重大时事、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知识和运用能力。

可见,要做一个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必须对中国文化和中外文化的异同有所了解和掌握,并顺利地进行国际交往与文化交流。

三、借鉴《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中外文化素养

虽然《课标》和《标准》是两套性质截然不同的标准,但是却有语言教学要求上的诸多共性。我拟变《标准》模块二内容为英语教师在英语国家文化素养方面所应到达的标准。

标准1:英语国家文化

教师应具备英语国家历史、哲学思想与宗教文化、文学与艺术、民俗和英语国家国情的基本知识,并将相关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激发学习者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兴趣。

标准2:英语国家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比较与跨文化交际

教师应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主要异同,理解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概念,以及文化、跨文化交际对语言教与学的影响,并能够将上述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

当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借鉴《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模块二,有意识地提升自己在中外文化方面的素养,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首先,要树立读书观。英语教学不只是教好语言知识本身,还应包含对中外文化意识内容的教学。而文化本身的内涵又是极其丰富的,加上世界形势瞬息万变,各行各业一日千里,不读书和少读书就会使人落后于形势。身处农村和城市远郊的教师为了自身专业发展,必须要静下心来系统地学习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了解中外国情,不断提高中外文化素养。

其次,要做到博览群书。文化的内涵相当广博。由前面的“标准”可以看出,教师必须对英语国家的历史、哲学思想、宗教文化、文学艺术、民俗文化、国情和中外文化比较方面的知识有所掌握。“群书”可以是中文的也可以是英文的。英语教师尤其需要加强在汉语和中国文化方面的素养。只有这样,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才可能提升自己在文化意识方面的教学水平,从而实现专业发展。

当然,农村中学教师的中外文化素养的提升也不完全是教师本人的事情。当地教育教研与师资培训机构在培训他们时,不能只停留在英语语言知识层面和单纯的教学技巧层面,还应包括中外文化背景知识的内容。同时还要加强他们的汉语水平和加深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如果条件允许,可尽量多选派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出国培训,或引进外教或英语国家专家学者直接参与到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中来,或同他们一同进行英语教学工作。这样间接或直接地接触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非常有利于他们认识、比较英汉语言和比较中西文化的异同,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总之,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可以借鉴《标准》,努力提高中外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出色地完成《课标》在文化意识方面的目标要求,从而推动自身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师标准[M].2007.

国内文学常识范文9

一、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语言是文化的符号,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纪录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而不同民族的文化又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其语言的发展。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正如L.A.White所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个民族的文化在其语言中表现得最为全面和完美。语言总是在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完整地、协调地反映文化,并将其固定下来,世代相传,成为民族文化与知识的载体和集体经验的储藏器。”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在英语教学中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文化教学,当然也就离不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跨文化交际,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应抱着这个目的去进行英语教学。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在实际的语际交流中使用已学的知识。例如,一位美国朋友买了一辆新车,他的一个中国同事为了表示对他的关心,就问他:“How much did you spend buying this car ?”当然那个美国朋友不太乐意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欧美人强调个性独立,他们不喜欢别人干涉他们的私事,涉及政治倾向、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年龄辈分、个人经济等方面的话题均属禁忌的范畴。而中国人对这些话题却并不避讳,相反这些内容是朋友和同事之间司空见惯的话题。可见跨文化交际在实际的语际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没有对文化知识的深入了解,只局限地以自己母语文化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俗观和世界观去和外国人交往,而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因此,在英语学习如火如荼的今天,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二、在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方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譬如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表扬后,教师应该立即对学生的称赞表示感谢,让学生感知西方人比东方人直接,让学生也能慢慢习惯这种表达,并且能运用起来,毕竟我们东方人的这种含蓄不是一朝一夕能改的,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时地提醒和督促学生,并在教学中注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必须不断提高教育者自身的文化素养。跨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从广义上讲,它包括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狭义上讲,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和形体表情等无声语言,都能够反映出大量的跨文化背景知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平日经常阅读外文报纸、杂志,看电视、听广播或与外国朋友直接交流,经常关注目的语国家所发生的一切积累相关知识,才能适应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要求。

2.改变思维方式。由于中西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困难,影响交际效果,造成一些误解。如中国人当受到别人赞扬时,自己却贬损自己,因此美国人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在送礼物时,中国人常谦虚说:“Here’s something little for you,it’s not good.”不太了解中国文化的外籍人士自然不知道这是“谦虚”的说法,他们会很纳闷为什么要送一件自己认为“not very good”的小礼物给别人。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识并接受外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3.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我们可以把与教材相关的成语、俗语、历史和典故等制成PowerPoint,帮助学生了解某些词语的特殊的文化内涵,如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atsea”不仅仅是“在大海”的意思,它还隐喻“茫然”、“困惑”、“不知所措”。PowerPoint可以用图画把词语的生动内涵呈现出来。还可以将各种日常生活场景制成Flash,加深对不同词语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最直观的是,用PowerPoint可以把中西方肢体语言的差异生动、准确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模仿、学习。比如,英语国家的“你好”或“再见”是手掌向外举起向下招动,而不是像中国人一样举起右臂,手掌向对方摆动几下,或举一下即可。又如中国人赞扬人时常用的手势是竖起大拇指,而英语国家的人赞扬别人最常用的手势是OK手势。在握手方面,英语国家的人相见握手时一般由女士采取主动而不是像中国人一样由上级或长者决定。中国人握手以身体微微前倾为礼,特别是与上级或贵宾握手时要微欠上身表示尊敬,英语国家的人则很少这样。英语国家的礼节性握手是,两人以手相握后马上松开,两人的距离也随即拉开,而不是像中国人一样为了表示亲热,两人先握一下手然后彼此靠近,两人的手仍不松开,有时右手紧握,左手抓住或拍打对方的肩或背,这会使西方人觉得很不安。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英语学习更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因而可以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