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景区的规划设计集锦9篇

时间:2023-05-29 16:02:13

景区的规划设计

景区的规划设计范文1

关键词江都水利枢纽景区;规划目标;现状;原则;规划设计

江苏省江都水利枢纽风景区地处扬州以东14 km的江都市区,位于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尾闾芒稻河的交汇处。由4座大型电力排灌站和13座大中型水闸组成,工程浩大,历史悠久,既是江苏省江水北调的起点,又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2001年被命名为“部级水利风景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具备走向旅游市场的基本条件。为更好地保护景区生态环境和发展旅游业,应该对风景区进行科学规划。

1景区规划目标

以江都水利枢纽风景区旅游为重点,以城市旅游发展为支撑,以建设aaa级国家旅游区为规划目标;以自然景观、舒适服务和丰富的感知体验为设计原则;保护和改造景观特色,提高景观的品质和品味,以满足公众对游憩神秘感、新鲜感、亲切感和归属感的期待;梳理水系、激活水系、改善水质、营造水景,利用水、堤、树、桥、房等景观要素,形成以生态为主题的休闲旅游滨水景观。

2景区现状

风景区建设在几个人工岛上,自成体系,环境质量较好,水体、空气、土壤基本没有污染。景区总占地面积160 hm2,绿地面积128.96 hm2,绿地率达80.6%,绿化率达86.6%,四面环水。景区内有丰富的植被以及河、山、林等自然景观,还有曲折多变的滨水岸线,站、闸等工程景观,同时拥有亭、台、楼、阁等人文景观。WwW.133229.COM较好的水源条件、优良的绿化基础,使景区建设具备良好的生态基础。江都水利枢纽风景区为人工景区,南水北调纪念牌以其壮观的雄姿屹立在江都一站北侧,让人感受到南水北调工程的伟大。二站北侧的江石溪纪念碑亭,是景区内的人文景观。三站极具特色的“三面红旗”建筑映射出历史的印痕。“万树丛中一点红”的明珠阁背山临水,一览江都城市全貌。园中园内环境优美,曲径通幽,巧夺天工。这些景观建筑都如珍珠般嵌立于碧水蓝天之间,颇具魅力。在现阶段,江都水利枢纽作为水利风景区存在的问题:一是风景区整体亲水性欠佳,缺少亲水性景点,没有很好地发挥临水的特色与优点;二是风景区的植被缺乏一定的秩序与层次,略显杂乱;三是各岛之间的景观功能分工不是很明确;四是建筑物整体风格有待协调。

3景区规划原则

3.1自然保护,生态保护

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对景区内的自然、人文资源必须保护在先,利用在后,防止水质、大气等方面的污染,防止水土流失,注重综合效益,以改善景区总体环境质量为根本,同时弘扬水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江都水利枢纽是南水北调东线的源头,水体质量不仅是整个景区的生命,更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计。除去特定的亲水区,人工设施都尽量离开水岸线,以减少旅游活动对水体造成污染和干扰。

3.2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注重特色

将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相结合,提供良好的服务,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结合现代水利工程的建设开展以游览观光和科普教育为主的旅游观光活动,寓教于乐,增加旅游情趣,使公众自觉投入到保护环境中来[1-2]。统一规划,分期实施,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环境建设、参观教育与休闲娱乐等多方面协调发展。依托周围城市,把环境建设与促进城市风貌改善、地区经济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协调发展[3]。明确景区特色,结合南水北调源头工程的意义和江石溪碑亭等人文特点,因地因时制宜,综合整治。在发掘地域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内涵的同时,赋予时代气息。

4景区规划设计

4.1景区功能分区

根据景观建设需要,将江都水利枢纽风景区划分为水利风采区、南水北调区、健身雕塑区、近水楼台区、古典园林区、山林野趣区、休闲垂钓区、叠泉探幽区8个功能区,分别建设以爱国教育、科普教育、娱乐、运动、休闲为主题的项目。

4.2景区道路规划

道路不仅是交通的媒介,更是引导游憩活动开展和联系景区景点的纽带,更能使公众在路途中也能时刻感受到景区魅力的存在,所以进行旅途景观的塑造也很重要。道路类型主要包括主干道、支干道和游道。主干道为车行道采用沥青材料,支干道和游道选用自然材料进行铺设,在临水和架空于水面的区域采用木质栈道式,在不妨碍植物自由生长的情况下,有效地规划游人路线,良好的弹性设计使公众获得愉悦的亲水体验。

4.3景区空间的规划

尽管空间只有2种类型:旷空间和奥空间,即开放空间和封闭空间,但是空间的形式、质地和组合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空间,公众也就具有了各种各样的空间感受。利用疏林、密林、草地、水域、栈台等形式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空间质感,时而疏、时而密、时而狭小、时而宽阔,给人以丰富的空间变换体验。

4.4景区设施规划

完善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为景区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建设接待中心、迎宾馆、园中园、园中园西园、芒稻茶社、园林式公厕等服务设施,提供便利优质服务。建设景观廊、景观亭等景观设施,使游人即使是在阴雨绵绵或烈日炎炎的情况下也能安然享受别致的美景。建设路灯、园椅、踏步、挡土墙、驳岸、果壳箱、指路牌、汀步、小桥等风景设施,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4]。

4.5景区游憩规划

江都水利枢纽以工程景观为主,集中体现祖国水利建设的伟大成就,江石溪纪念碑亭则是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教育园地,游人可以从中感受到水利工程的浩大和历史人物的革命精神,接受科普教育和爱国教育。在游览中可以亲近花草和飞鸟虫鱼,充分接触水体。

4.6景区艺术规划

统一的基调是景区规划所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整个景区的建筑风格要协调一致,运用乡土元素以增加景区的艺术品质和游人对当地文化特色的认同。零星的小品均应统一设计,做到制作规范、功能合理、式样美观,并与环境协调。

4.7景区植被规划

在保护景区内现有植被的生态平衡和保护原有的古树名木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植物种类,根据生态结构布置景观层次。加强水岸植物的种植和造景,以净化水质和增加景区自然古朴的特色。设计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制宜,力求体现意境上的诗情画意、功能上的综合性、生态上的科学性、配置上的艺术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和风格上的地方性[5]。

5参考文献

[1] 谢维东.东山岛风动石景区绿化景观现状及规划对策探析[j].福建热作科技,2008,33(2):42-45.

[2] 李晓文,肖笃宁,胡远满.辽东湾滨海湿地景观规划预案分析与评价[j].生态学报,2002,22(2):224-232.

[3] 王晓丽,师庆东.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探讨——以喀纳斯为例[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7,30(1):3-6.

景区的规划设计范文2

关键词:住宅小区;景观绿化;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迈向小康生活的城镇居民,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能生活在令人心仪的环境中已成为人们的理想追求。人们购房的心态已由“居者有其屋”向“居者优其屋”进行转化。人们对文化的不断追求,对健康的不断重视,居住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在功能上面临新的挑战。只有注重生态的景观设计,才能迎合当今城市住宅区的消费市场。所以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对园林进行有效的管理,增强绿化面积,是目前园林景观设计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住宅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原则

(一)坚持绿色生态的原则

在住宅小区的建设规划设计中,应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原则,这样既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也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将这种理念应用于实际之中,在保证住宅小区的舒适性。经济性以及生态型的基础上,对小区加强相应的绿色建设,可以促进住宅小区建筑生态化发展。此外,还可以根据地形地貌的特征,对小区景观的建设曲线进行适当的调整,将绿地建设与小区建筑有机的结合起来。注重细节上的建设,对建筑细节进行优化改造。绿色生态化的住宅小区建设,不仅符合生态平衡发展理念,还可以节约。利用自然环境资源,进一步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住宅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现代人生活的方式及其特点,综和的考虑小区居住的主要群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建筑进行合理的建设,保证人们的生活需求,使建筑与环境。自然等和谐相处。此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小区主要居住群体,建设合理的公共设施,还要保证公共设施的数量与质量,提高公共设施的整体质量标准,以促进小区居民对公共设施的合理使用。

(三)坚持可操作性原则

在住宅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坚持可操作性原则,要求建筑规划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在进行规划设计前,对小区建设的相关资料进行了解,充分了解小区的地形地貌,考虑到居住群体的情况等等。此外,还需要考虑规划设计的经济性,以确保规划设计方案能被建筑公司所接受。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还要进行一定的市场调研充分考虑户型的配备以及其他方面的设计,满足不同居住群体的生活需要。

二、住宅小区建筑规划景观设计出现的问题

(一)开发时盲目建设,不因地制宜

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过于多而全,而没有因地制宜的设适合本小区的特色风格的景观。在有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开发商想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园林景观,但是过于追求形式,贪大求全,各种风格的建筑进行拼凑,欧化的建筑,中国的水榭亭台,突兀的假山,孤立的瀑布,这些不合时宜的建筑,尽管单体上很美,但是生硬的组合在一起,缺乏文化内涵,难以体现整体和谐之美。在一些中小型的小区内部,不考虑小区的实际自然环境,不管多大的项目,都修缮山水景观,盲目的设计山水景观,使得本来就较小的空间被填满,假山突兀,中西结合,水景牵强,不利于交通,阻挡视线,完全失去自然美感和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这样的设计有悖于小区造景的理念。

(二)缺乏总体规划和设计

在具体的园林设计过程中,因为设计师没有充分考虑小区周边的环境,和所在城市的文化意境,导致小区的园林景观和周边环境不能很好的融洽,具体细节的园林景观设计没有统一的统筹安排,造成园林景观的布局不合理,即浪费了有限的小区资源,也打不到美化环境。服务于民的设计理念。普遍存在造园手法比较单调,使得景致单调枯燥。在园林景致的布局中,忽视当地的气候地理特性,造成植物的配置上忽视季节的变化,造成夏天绿树成荫,冬季满眼苍茫的感觉。

(三)存在着“克隆”和“模仿”的痕迹

走进一些新开发的地产项目,总会感觉有似曾相识之感,原因之一便是小区园林景观缺乏个性,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克隆”和“模仿”的痕迹。在当代商业住宅区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出于崇洋、急功近利或迫于房地产商的压力等多方面原因,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缺少新意,具有雷同之感。同一城市不同的楼盘出现类似的景观设计,已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在不同的城市惊现基本雷同的楼盘。景观设计师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思想、灵魂、个性,结合当地独有文化,才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三、现代住宅小区绿化景观设计

(一)植物配置要层次分明、注重色块

植物种植设计要从整体着眼,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所体现的效果,充分发挥每种园林植物的特点。在居住小区中进行配置时,也应该注重其层次的搭配。用乔灌、地被等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层四个层次,再进行空间的分割与联系,通过各个层次,使空间更具自然的节奏。植物造景也要综合考虑时间,环境,植物种类及其生态条件不同,使丰富的植物色彩随着季节的变换交替出现。

(二)合理的搭配和种植密度的分布

每一个园林都有一个主题思想,每一个园林也有一个视觉焦点,即园林的主景。选择的标准是要能与环境相协调,能被小区居民所认同。在树木配置上要兼顾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观叶树与观花树,以及树木,花卉,草坪,地被的搭配,一般常用速生树与长生树和长寿树相配植的办法解决远近期过度的问题。

(三)合理规划和利用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区绿地率

首先是利用自然条件和环境特点,结合小区规划布局,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其次是绿化除和各种活动场地结合,还要与住宅建筑空间、公共建筑环境结合,合理搭配和运用园林建筑小品、水景、园林植物、园路和铺装等诸要素,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强调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等的连接,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营造生态型居住环境和高尚的人文景观。再次是植物品种选择应考虑植物生态,适应地方气候土壤条件,反映地方特色;住宅庭院注意种植冬可透光、夏可遮阳、无毒无臭、防虫、耐阴、吸尘、防火的植物品种的配植。

(四)小区道路景观设计

小区的道路主要是供人们出行使用的,因此在绿化设计中一定要具有人性化的特征,能够让人及车辆方便出行。道路设计要有主次性,长宽要符合人们出行的标准,要尽可能多的设计环形分流道路,避免人和车辆在同一条道路上运行。在进行小区道路景观绿化设计时,还要考虑道路绿化的舒适度。因为小区里的人们会经常出来散步或是进行活动,如果道路让他们感到不舒服,就会影响他们散步和活动的心情。通常情况下,小区的道路设计都是遵循“应曲多于直,宜窄不宜宽”的原则,要合理规划道路布局、绿化景观的空间建设,让绿化景观与小区道路相互融合、相互依存,体现整体的和谐美。

结束语

小区住宅园林景观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注意的细节也非常的多。从总体上讲,在前期的小区规划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小区的景观园林设计,尽可能的利用城市里有限的土地和空间资源,尽可能做到小区绿化、园林景致的优化设计。使居住建筑主体与小区绿地系统、水景等景致能有效的和谐统一,达到艺术美、科学美和生态美的完美境界。

参考文献:

景区的规划设计范文3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对小区的环境质量要求和园林景观设计品位越来越高。利用合理的规划,使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在融入大环境、大生态,以便满足人们不同的居住要求。本文阐述了居民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意义和设计原则,探讨了居住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措施。

关键词:小区规划 园林景观 设计

引言

随着居民生活品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品味也在逐步的提高,住户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景观设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可以把自然、功能、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为人们赢得绿色环保的居住空间。

一、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

设计发展的更高阶段是人性化设计,要将人们的生活需要和居民的情感需要纳为设计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人性化设计更大程度地体现在设计细节上。以真正居住在小区的居民为轴心,切实提升人的价值需求,尊重人对自然和社会的需求,这样才能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的需求。

二、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景观设计缺乏文化性

日益发展的社会,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也越来越紧张,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城市的文化气息。导致了小区景观设计流于轻浮,注重外部景观美、缺乏文化内涵,不具有社区文化传承功能。

2、景观设计缺乏功能性

小区设施的完善可使居民在闲暇时间锻炼身体,还有一些功能性景观设计要特殊人群的活动需求,这样才可以满足不同居民的各种生活和活动需求。在进行功能性景观设计中,尽量保证景观的功能性价值。小区景观的设计根本上是为了满足居住人群的生活需求和健康需求。在设计中应尽量使得景观设施无危害和无障碍化,使景观设施的设计形态在物理上与文化心理上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3、景观设计缺乏和谐性

强调单一景物的美感或设施的完善,不能与周围环境、地形要求和人文特色相协调,导致了住宅小区中整体景观设计缺乏和谐性。这样的设计与整体合一的设计理念背道而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居住环境质量的提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室内生态设计要符合美化原则

景观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和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在设计小区园林景观时,应该尊重自然,不破坏该小区原来地形。应该充分尊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原则,合理地有效利用成本,注重人文思想,继承小区当地的传统文化思想的人文原则,将住宅小区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与周围环境景观统一协调设计。

1、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合理的园林景观,使其使用功能满足居民对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居住区的绿化设计要强调人性化意识,应考虑人置身其中时的心理需求和行为需求,做到景为人用。在设计景观时要从空间、节奏、审美、动线的贯通等方面都体现人文关怀,使人们在这个空间里能从视觉、听觉、嗅觉上得到心灵的体验和情感的诠释与共鸣,植物配置要与公共设施的功能和属性相协调,实现绿地的环保、保健和观光功能。另外可以充分的运用形式要素比如说声音、光影、色彩以及质感和构筑物形体要素来打造一个优美的住宅环境。

2、实用性的原则

人与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应该充分尊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原则,合理规划的同时做到对环境的有力保护。人是小区环境景观设计观赏的主体,所以要考虑满足人在物质层面上对于实用和舒适程度的要求,并以之为根本出发点。住宅区的居民因为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他们对小区环境的使用绝非偶然性而是经常性的,环境的布局要考虑人的方便与安全,在进行休闲娱乐活动时都要在其所在小区景观内进行,附属于建筑的设施必须具备相应的的齐全的使用功能。在针对居住小区的环境景观进行设计时需要突出的重点应有实用性、观赏性、亲切性等特点。

3、节约成本的原则

合理地有效利用成本,以小区本来的地形特点展开设计,可以有利于节约成本。简而言之,住宅小区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应该把自然、功能、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居民在拥有住宅的同时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4、生态性的原则

生态性不仅是当下时展的要求,同时更是新时代景观环境设计的趋势和发展目标。充分了解居民休闲、运动和交流需求,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居民的要求,立足生态、体现自然,尽可能地减少人均生态基建面积,最大程度的避免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损坏,使居民尽量接触更多绿色,观赏更丰富的园林景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如为了减少害虫的数量,避免环境因药剂杀虫而遭到污染,可以在植物群中种植蜜源植物。

四、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方向

与传统住宅区相比,现代住宅区环境景观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

1、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要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加强住宅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适当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到。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详和的居家环境。

2、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而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住宅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和文化的延续性。

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已成为现代住宅小区人居环境最重要的部分,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好坏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一项集艺术、生物、心理等多学科的综合工程。对观设计者来说,应该努力创造丰富的景观效果,应加强小区的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以改善和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建军.现代城市居住小区园林规划之探讨[J].甘肃科技,2007,8.

[2]林涛,张景祯.浅谈现代住宅小区景观空间园林设计[J].科技传播,2011,28(09).

景区的规划设计范文4

关键词:地域文化;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

水利风景区是属于旅游景区近年新增的一种类型。很多水利风景区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未能充分挖掘自身特色,盲目照搬其他景区的规划模式,表现出很大的雷同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合理规划水利风景区的建设,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1.充分考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我国地域广阔,各种地理环境及气候类型丰富而齐全,这决定了各地的水利风景区景观都有其明显的地域文化景观特色,必然要反映到景区的规划建设中来,从而形成种种地域文化特色。一方面,景区中如游客中心,水工建筑等建筑的选址、朝向、建筑风格、植物的选址配置,地形坡度及其景区景观营造都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有着万千变化的自然环境及气候呈现的景象本身就是水利风景区的重要景象:飞流直下的瀑布、一望无垠的沙漠、宽广无际的草原、四季变化的植物景观等。因此,我们在规划建设水利风景区时,要以景区的体验者和创造者双重身份来感受水利风景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这些自然环境因子不仅可作为我们规划设计中借用、强化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而且特殊的地理及气候条件也是景区规划设计的限制因素或规划设计依据。因此,我们应该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融入与景区的规划建设之中,结合地形地貌开发出相关的旅游产品,如草原的滑草运动,赛马运动,沙漠的越野运动。

2.充分利用乡土植物树种资源

乡土植物作为本地区的土生物种,投资少、抗性好、绿化效果好、适生于当地环境等优势倍受重视。在水利风景区植物景观规划建设中,充分使用乡土植物不仅能够有利用植物的正常生长,又能表现其地域文化特色。例如武汉的市树是水杉,市花是梅花,济南的市树是柳树,市花是荷花,长沙的市树是香樟,市花是杜鹃花等,都是各地最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这在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的规划设计中最为明显,因为此类水利风景区与城市的联系最为密切,是一个城市的形象,最能够体现当地的地域文化特征。

3.遗留物质文化的保留和保护

地域文化作为特定地域的历史积淀,常常以各种形式显现于水利风景区景观中,如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它伴随了城市的发展而发展,见证了整个城市兴衰演变的历程,沉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其含有的古堤坝、古亭、古桥梁、古寺庙等等都代表着一段历史时期的文化符号,所以在进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时,应尽力将这些历史构筑保留下来,以提升水利风景区的文化内涵和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4.历史文化场景的挖掘和展现

在水利风景区中,有些景点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且具有重大意义,它们或记载于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随笔散文中,或仅仅是靠一代代人的口口相传,这些都是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等,是体现一个地方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内容。所以,在规划设计水利风景区时,应充分挖掘场地已消失或遭到破坏的有价值和意义的历史文化场景,对其进行经济价值、美学价值、历史价值等各个方面的分析评估,以展现水利风景区的地域文化特色。

5.地域文化与景区旅游的融合

不同的民族和地区经过多年的不断演化,因为自然环境、气候、生产方式、社会经济等的不同,总会形成一些本民族或地区特有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具有稳定性、社会性、集体性与地域性,如泼水节、放河灯、赛龙舟、游灯、地方戏曲等。在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中,应将此类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与水利风景区的旅游规划相融合,规划展示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观光项目,同时利用当地特殊的手工艺,开发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为这些民俗活动和手工艺等提供持续发展的空间。

景区的规划设计范文5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s booming residential landscape, their design into the many Western cultural factors form matures, but a common problem is the lack of humanity residential landscape elements. Residential green aspects of the current urgent need designer building humane living area 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analysis of user requirements and functional basis. By studying such areas, I believe that in the near future, China's residential landscape will have higher achievement in humane design.

Key words: residential areas; landscape design; humane

1相关概念解析

1.1 人性化

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时展的主题。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就是以人性化为基础,为用户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物质空间和精神环境,这就要求居住区环境兼有观赏和实用俩方面,以及形式和功能的统一。

1.2 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之前充分考虑到其服务对象人的作用,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讨论如何解决人性的生理需要、情绪、个体差异等需求。因为每个用户单体都其自身独特的需求,人性化设计旨在尽可能多的让用户在使用相应物质空间时感到满意和舒适,从而保证最终获得较满意的用户反馈。

1.3 人性化空间

居住区是用户的家园,可解释为自我的一种延伸,因此,居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了多种人性化服务场地,以满足不同人类生活空间的需求,处处都能体现人性化关心。当用户在这个空间内进行活动,可以得到满足、舒适、轻松、愉快,有尊严、平静、自由和活力等感受,这就可以称之为“人性化的空间。”

2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现状及不足

2.1 “人性化”思想缺失

当前社会,虽然“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几乎被所有人接受,但在实际的规划设计项目中依然没能得到认真落实。居住区在规划阶段绝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周边用户日常生活的相关需求,强调功能主义和物质空间,但事实上却极少顾及用户家庭和社会的精神需求,更忽略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缺乏活泼的公共交往空间。因此,住宅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用户的需求,充分考虑居住区人的因素,完善“以人为本”的居住区布局。

2.2与城市的发展相脱节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应与相应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城市化、前瞻性的规划设计理念,以应付当今住宅区发展的种种问题。例如很多居住区停车位供给失衡,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这种现象便是没有充分考虑到住宅区的发展。

2.3 未能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协调发展

由于居住区在开发时极少考虑发展项目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没有很好的考虑到地形和周边地区环境因素的关系,从而造成大面积的地表破坏以及整体景观的失衡。规划者充分考虑到居住区景观的物质空间结构,与周边地区建筑形式的和谐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在设计中必须以人为中心,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精神,同时遵循以下原则,即:

3.1生态性原则

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应符合人与生态的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让人们可以生活在和谐的居住区自然环境之中。其中,生态景观除了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之外,最大的功用便在于均衡城市发展、清洁空气、美化环境等,这已经成为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设计者在居住区公共环境设计中引入生态设计的理念,它从一个单纯的物质空间转向的物质空间形态的外形设计,即在精神和文化上追求整体设计与生态环境,这种设计不再仅仅停留在用户生活、生理等物质需求层面,更提升到精神文化和精神活动的较高水平。因此,满足人与环境的生态和谐,才能称之为“以人为本”的居住区空间环境。

3.2 人性尺度原则

居住区景观环境的终极目标是保证居住区物质空间环境的“人性化”尺度,这种设计具有人性的亲和力,不仅包括公共空间环境中景观小品的规模、道路尺度,休息平台等区域场所,还包括对中国传统园林意境营造,例如“曲径通幽”的景观感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氛围。私密空间能营造和谐的气氛,并有提供的私密性,而围绕更大的公共空间可以增强社交团体的凝聚力。居住空间环境设计应以人为出发点,充分考虑相应人性化尺度,营造宜人的景观,创造较强的归属感。

3.3经济性原则

遵循经济性原则在居住区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居住景观环境应彻底告别浮夸的铺张浪费废弃,在保证设计成果质量的情况下,优化成本。因此,居住景观环境经济性,主要集中在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环保上,并最大限度地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实现了更高的景观价值。

4 居住区景观的人性化设计方法探析

4.1 组织空间立意

居住区的人性化景观设计必须呼应整体景观规划的风格主题,同时运用硬质景观与柔和的绿色景观相互协调。不同的住宅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需要根据居住区不同的建筑风格,组织相应的景观设计手打,包括“新中式”“西方极简主义”运用。同时,根据空间的开放与收合形成人性化景观设计空间。

4.2注意点线面相结合。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点在整个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极为重要,这些点大多通过道路交织相互联系,并通过他们与其他线性元素相呼应使景观空间的变得井然有序。面是住宅区的景观融合的高潮,在现代住宅小区景观规划必须是人与景观之间的有机融合,从而为建立一个新的空间网络:

4.3使用地方材料,体现地方特征。

材料的选择是居住区景观人性化设计的重要内容。通常比较常见的利用当地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中国广大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特色,在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这些特点的优势,创造环境的丰富的地方特色。

5 结语

随着城市居住区的迅猛发展,其中的环境景观设计越来越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规划师需要综合考量复杂的现状问题,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极力打造富有“人性化”的景观环境。同时,在未来“人性化”的设计定将成为评价一个景观作品成败的重要标准。

参考文献:

[1] 周 同.居住区景观的生态和人性化设计[J].山西建筑,2005,31(18):15-16.

[2] 胡水仙,张规富.试论人居环境中景观设计的人性化[J].咸宁学院学报,2006(10):63-64.

景区的规划设计范文6

关键词:工业污染;生态工业园区;景观生态规划;景观安全格局

正文

绪论

1.1工业活动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从人类出现至环境工业革命为止,是早期环境阶段。这个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均处于环境承载范围之内。然而,伴随人类科学技术进步、城市发展和物质财富增加的是如影随形的环境污染。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引人注目的“世界公害事件”可以看出,人类在享受工业革命带来的喜悦成果的同时,也深受科技进步这把双刃剑的痛苦。工业活动是造成污染问题的主要根源,自工业革命以来环境治理主要集中在工业环境治理。“末端治理”,即先污染再治理的方法在早期应用以后被发现导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日益短缺的局面。人们在对其经济发展过程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认识到,不改变长期沿用的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单靠事后的环境补救措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1.2生态工业学解决环境问题

生态工业学为人类指明了未来工业发展的方向,而生态工业园区作为生态工业实践的最主要形式,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以丹麦卡伦堡工业园为代表展示出其在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优势。生态工业园区以其极高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世界范围内工业园区的重要发展方向。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

2.1生态工业园的内涵

生态工业园区(EIP)是以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业发展的新的良好模式,也是循环经济在区域层面上的一种重要的运作方式,是依据工业生态学原理、循环经济理念和清洁生产要求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资源和副产品共享互换的产业共生组合,建立“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一生产者”的物质循环方式,使一家工厂的废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寻求物质闭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产生废物最小化。自世界建成了第一个生态工业园区后,随着生态工业园的概念的提出和清洁生产、生态工业等在实践层面的推广,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认识到,生态工业园不仅减少工业体系对环境干扰的效果明显,而且在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方面也大有优势。工业生态园区的建设引起了各国家的广泛关注,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2生态工业园的规划

建设生态工业园需要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以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理论等为指导,拓展主要行业内部以及行业间的产品代谢链和废物代谢链,形成完善的生态产业链网,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在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建成基础设施完善、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配套完整的生态工业园区,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

从上图表中不难发现,生态工业园的规划建设是以物质能量的循环利用为基础,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应用工业生态学为手段的,整个园区的规划建设虽然目的是为了在实现工业生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但实际情况却是在规划中丝毫没提对园区本身和园区所处区域整体的生态环境的规划,接下来,笔者将从景观生态规划的学科理论角度重新分析规划,试图探索出一条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新路,作为对传统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一种补充。

景观生态规划

3.1景观生态规划概念

景观生态规划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可以把景观生态规划理解为:是一种以多学科知识为基础,运用生态原理和系统分析技术,为科学地管理和最佳利用土地,保证人、植物、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资源都有适宜生存或存在空间的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生态规划也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的理解是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也就是将广泛意义上的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及知识作为景观规划的基础,实际上是景观的生态规划,其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在19世纪下半叶,苏格兰植物学家和规划师Patrick Geddes(1854~1932)的先调查后规划和美国景观之父Oimsted及Eliot等在城市与区域绿地系统和自然保护系统的规划。直到20世纪60年代Mchang的设计遵从自然的景观规划途径,当然也包括80年代迅速崛起的景观学在规划中的应用。景观生态规划的狭义理解是基于景观生态学的规划,也就是基于景观生态学关于景观格局和空间过程水平过程或流的关系原理的规划。在这里,景观更明确地被定义为在数平方公里尺度中,由多个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异质的土地嵌合体。

生态工业园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4.1生态工业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

(1)整体优化原则

整体优化原则是以系统综合平衡作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将园

区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进行规划,将工业生态系统的思想贯穿于园区的工业生

产、居民生活等各个方面。

(2)空间异质原则

空间异质性是园区自然景观环境良性发展,便于维持和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异

质性有利于抗御内外干扰,实现自然体系的波动平衡。

(3)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强调的是园区建设不仅要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要注重

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将高科技工业园的建设最终落实于公众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

上。

(4)因地制宜原则

景观环境的规划必须注意因地制宜、繁简得当,并突出地方特色,不可一味追求

“完善”而添加各种枝节,致使整体设计主次不分、特色不明,降低了可行性。要根

据生态系统分异性原则,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分区建设和管理方针,突出重点。

4.2生态工业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目标24

(1)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

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就是合理开发利用高科技工业园中的山、林、田、河、湖、城等环境资源,适当保留丘陵和湖泊,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建立起景观环境生态

安全格局,以园区内的自然组分作为生态环境质量的控制组分来建设,维持和恢复生

态过程及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园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要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通过绿化设计、水土保持、

道路建设等手段,促进园区结构布局、组织功能与自然景观环境的协调一致,实现园

区自然环境生态的良性循环,创造独特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形象。

4.2生态工业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

生态工业园区作为一个空间区域单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因此,在生态工业园总设计时,要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从景观管理和设计基本原则入手,对生态工业园的土地使用、建筑、基础设施、视觉效果、环境质量、绿化、土壤、水文、景观、照明、交通和周边环境等多方面加以考虑,合理地协调建成异质的“斑块”、“廊道”状分布,使各组分间合理配比,构建集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于一身的景观。

参考文献:

[1]韦亚权.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与设计研究.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5.

[2]江伟斌.提升江西工业园区核心竞争力研究.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08.

[3]王向东.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研究一以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为例.上海交通大学,2008.

[4]李玲.苏州高新区生态工业发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5]葛夫财.生态工业园在日本的实践及其启示[J].生态经济.2005(9):107―108

[6]陈波,包志毅.土地利用的优化格局----Fonnan教授的景观规划思想.规划师,2004,20(7):66-67

[8]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

[9]黄光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0] Forman,R.T.T.,1995.Land Mosaics:The Ecology of Land scapes and Reglons.

景区的规划设计范文7

关键词:住宅小区;空间;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ctual case, the analysis from the outward manifestation of the settlements, the value of the space structure of project planning, architectural style, location, landscape design and size, equipment, facilities, and residential quality inherent embodiment of a high quality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and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 residential district; space; environmen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9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住宅已不仅仅是满足人们基本居住生活需求的场所,一部分人想改善生活质量、居住品质二次置业;一部分人为休闲度假的第二、第三居所多次置业。于是,高档住宅应运而生,这是一种超越纯居住功能要求和实际使用价值之外的住宅形式,是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反映,也是突显优越社会地位的特殊载体。置业者具有较高的审美观点和文化素养,渴望享受类别墅的低层住宅和高品质人文生活, 对居住地舒适度、产品的形象和细节有较高的要求。高品质的住区主要表现在良好的地理位置、合理的规划空间结构、稀有的建筑风格、良好的景观氛围、稀缺的户型、高品质配套设施等方面。

2 住宅小区外在价值的表现

2.1 空间结构

在项目定位初期概念规划阶段,应根据不同类别的产品形式,将独立别墅、联排别墅、双拼别墅及小高层、高层住宅有目的性地进行区域划分,创造出大社区小组团的居住模式。不同类别的组团空间处在连续的变化之中,一层层变得更私密。也应明确小区各种空间的属性,明确区分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这些空间明确的属于住宅区、属于某组团、属于某栋住宅或某一单元。这样,使住宅附近的区域具有明确的划分,从而使人感到亲切,以便在人们使用户外区域最为频繁的地段改善停留与休息的条件。

空间层次的构筑为居民的社会活动和自发性活动提供了各种不同的场所,为各类人际交往提供了适宜的空间环境,满足各种活动对空间的领域感、归属感和安全感的要求。使人们在其中自然、舒适和安定地生活与活动,这样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同时,不同组团之间建筑形式的渐变,形成“步移景异,情随境迁”的独特意境。

2.2 项目风格定位

建筑风格为建筑创作作风与建筑本身所体现出的形象特征,风格对于建筑,是从建筑艺术性、技术性的角度进行评价。一方面,建筑风格指某一类建筑由于运用同样的材料、技术、营造做法以及设计手法等等,从而形成了具有相同特征的样式;另一方面,建筑风格又是建筑艺术思想、设计理念的总结。因此,建筑风格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和建筑师个性三方面内涵。前两者是建筑风格的充分条件和决定因素,后者是建筑风格产生的必要条件。作为房地产项目,在项目定位之初就从项目的周边环境、市场动向、目标客户群等方面综合考虑,以确定该项目的最佳风格,充分体现项目的价值。

2.3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应以对人的终极关怀为核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哲学及人与环境的融合。住宅区景观,对住户而言,就是一处美观、适用的公共场所,这是住户生活于小区的基本要求。既需要开放的公共活动场地,也需要有属于个人的私密空间。住宅区内良好的景观,不仅可就近为住户提供面积充足、设施齐备的硬质及软质场地,以吸引住户走出居室,加入公共活动,以增进户间交往,创造和谐融洽的社区气氛。同时,还通过对植物、围墙和小品设施的配置和景观处量,不仅能够增进视觉舒适度,也可满足居民对于安全感和私密性的要求。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除了要遵守的“以人为本”、“整体性”、“生态性”、“地域性”等原则外,还应根据项目的主题定位和周围的环境特色,确定景观设计的主题,将小区环境的同项目的周边大环境相结合,达到借景的效果,从而突出项目的主题。

3 住宅小区内在品质的体现

3.1 户型定位

户型设计应以服务于购房者为出发点,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居住品质,这也是商品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必须满足的普遍性要求。因此,户型设计需要“精密设计”。

首先确定主力户型,定任何一个项目都要首先确定目标客户群,从而确定总体的销售定位,而销售定位的最重要标准即主力户型。主力户型应根据目标客户群的需求量身定做,数量最多,基本上会占到总开发户数的60%~70%左右,在相对固定的面积区域内形成较丰富的户型类别。

其次,不同梯次的户型相应配置。任何一个项目的户型在销售面积上都应该是层次丰富的,尽管主力户型已占了60%~70%左右的户数,总体户型配比也像金字塔一样主力户型是塔身,相对大的户型是塔尖,相对小的户型是基座。只有层次丰富的户型配比才能广泛地吸收不同层面的客户群,满足更大范围客户的需求。

3.2 设备设施配套

住宅的内在品质还牵涉到各种设备设施的配套标准,这也直接关系到居住的舒适度。主要体现在电气、暖通两个专业方面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空调系统的选择,智能化的应用程度,采暖方式的选择等。在当前建筑节能、低碳生活市场形势影响下,如何使节能、低碳让业主真实可见,不同项目还会响应应用到太阳能、地下热水等,如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地源热泵、地下热水入户等。

4 实例分析——以某住宅小区为例

北方某一住宅小区,位于一个大型高尔夫球场附近,用地面积约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联排别墅、高层公寓和酒店。下面从规划布局、户型确定、景观设计等方面分析该小区的规划设计。

景区的规划设计范文8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小区规划;作用体现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小区绿化是小区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只有合理的对植物进行搭配,才能让小区环境具有生命力,这样对改善居住环境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在衡量小区的居住环境水平时,绿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关乎小区环境水平,因此需要加强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要求和规范。

一、小区景观设计的意义

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首先出现了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并引发人们广泛的关注。工业时代,经济上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够明晰,对环境的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比较严重,这也给人类社会的继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可以说,人类社会正处于“十字路口”,需要做出抉择,更需要深入的反思自己的行为,应该注重环境设计。而在20 世纪70 年代,日本政府就结合自身国情,率先制定了相关的方针政策,用以改善居住环境。到了20 世纪80 年代,英国政府也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了符合自己国情的设计原则———“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这一设计原则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在20 世纪70 年代,我国才接触住宅环境设计则。到了20 世纪80 年代末,才开始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很多发达国家的居民社区中的集中绿地、规模绿化概念相继被引进。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房地产业也蓬勃兴起,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在购房时更加关注住宅小区景观环境情况,看其是否丰富、和谐以及具有活力。设计师进行的景观设计越人性化,就越能获得人们的认可,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这里所说的人性化设计,就是要充分了解商户的需求,要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当然,人性化考虑从本质上说也是有层次的。所以,小区景观人性化设计应该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进而把握设计方向以综合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在现代住宅小区中,小区园林景观设计非常重要。它能给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还能让居民更便捷的接触景观,接触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融洽、和谐发展。人性化的景观设计会极大程度的关注和迁就人的行为方式,尽可能的体谅人的感情和需求,而不是让商户去接受它和适应它,理解它。同时,在景观设计中也要注重居民们不同的文化层次,要主要居民们的不同年龄人的活动特点。要在设计中,明确的体现出对功能区的划分,形成更为合理的空间结构,这样才能让更多居民的实际需求得以满足。在进行人性化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设计者更细心的关注一些细小问题,如应该关注各种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情况,应该关注材质的选择等等。小区景观设计对于心理层次上的满足感相对来说比较抽象一点,而不那么的具体和直观,更多时候给人的是一种感觉和体会,是潜移默化的,是难以名状的。新的人们生态居住观给小区绿地环境设计注入相对新的内涵,当然对小区绿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人们的住房消费更趋于时代性,人们追求的是高品位的家园,居住区及周围环境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据主导地位,居住区景观设计日益受到关注并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

二、国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

居住区园林景观最早是发展于西方国家,在20 世纪工业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这样就出现了一些严重的后果,致使有关国家开始重视环境的设计。在20 世纪70 年代,日本首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并且还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优美和卫生以及方便。20 世纪80 年代,英国在新城市以及居住区建设中提出了人的生活要融入到环境中去的设计原则,得到社会的认可。我国的住宅小区环境的设计是起源于20 世纪70 年代末组团绿化概念传入了我国。在20 世纪80 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学习外国居民社区集中绿地以及规模绿化概念。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随着房地产开发业蓬勃的发展,人们对环保的意识不断地增加,对生活的质量需求也不断地增加,很多人在买房时,开始注重住宅小区景观环境的丰富、和谐和活力,这样就给小区的绿化环境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向小区绿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人们的住房消费更趋于时代性,人们追求的是高品位的家园,居住区和周围环境在人们的心目中也占据很重要地位,居住区景观设计日益受到关注并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

三、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环境中的作用体现

3.1 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环境中的功能作用

早在二十世纪初期,现代建筑刚刚兴起时,著名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就特别强调居住区里除居住的功能外,还应特别重视满足居民运动和休闲的需要。在其得意作品马塞公寓中,就曾经在屋顶平台上设计了一条长长的环形跑道,以作为楼内居民运动的场所。同时运用粗壮的鸡腿柱将整个楼架空,将楼底的空地全部设计为绿地,这样就将底层的土地争取为居民悠闲运动的场所。这样费尽心思的想法,都是为了给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一个好的运动场所。因为,现在的有很大一部分的住宅都是高层住宅,造成了居民的运动休闲的减少,所以,必须在居住区的高楼中间,为居民留出足够的运动场地和建造小区园林满足其需要。所谓景观人性化就是指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多考虑一些人性化的设计,可以在休闲广场中,设计散步的林荫道、人造的小园林、休憩的池塘,健身运动设施等等。而所谓运动的景观化就是指将许多运动设施作为一个景点来考虑,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景观化运动,从而也就将运动及休闲设施作为一个景观有机地组织到了居住区绿地系统中,充分的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的独到之处。

3.2 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环境中的空间作用

目前的小区居住空间有限,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更多的是体现在实用方面,一些仅仅只有观赏性质的设计往往被人们认为是虚有其表的设计,设计要有功能性,是人们现在普遍的认识。小区居民在生活的空闲时需要各种活动的场地,或者是闲庭散步,或者是静坐小憩,因此需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上顾及各种需要,有树木绿化保证了居民静坐小憩的恬静要求,也有一些砖石砌道来给人们以活动的空间。在户外空间的层次划分上也应更加的科学化,休息区和活动区不应该连接在一起,这样会互相影响。

3.3 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环境中的协调作用

现代人的生活过于忙碌,每天都处于各种工作和生活的事物当中,很少有亲近大自然的机会,绿色生活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不仅是指我们的生活要主要环保,还包括了我们的生活应该要亲近大自然,绿地景观起到了缓解人们鲜少身处绿色环境中的尴尬现实问题,这也是绿色景观设计成为人们追捧的居住环境的重要原因。其次要从非自然造景要素,如人文景观小品、建筑、灯光、道路等景观以及人类思维行为等诸方面来规划住宅绿地生态系统,使居住区绿地空间不仅有绿化的数量,更要考虑绿地的质量和功能,即创造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的诗意景观天地,使居住区景观生态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生存、生理需求的生物层次,而是迈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的高尚层次,是对美和情的追求。这么做才能给让人和自然、社会和自然之间形成亲密的连结,让绿色景观给小区以活力,让现代城市人洗尽疲劳,有助于形成绿色城市建设。人们从户内走向户外,不再是和高楼大夏、红砖绿瓦接触,走出户外,获得的是一种清新的感受,是户内和户外的一种延续,能够把家的感觉带入户外,让居民在散步的时候,享受生活的片刻轻松,抽离于繁忙的城市生活状态,同时形成绿色屏障,美化、净化居住区环境,使人文景观和户外活动空间掩映其间,使生态环境、视觉景观形象、人文大众行为等诸方面相得益彰。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始终提倡以人为本,因为在小区居住的是人,使用的是人,感受的还是人,体现人文关怀的设计,能够给予人更多的便利,获得更好的生活品质,这一才能够体现出设计的文化特色和高品质,住宅和景观的交融是时展的需要,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是人们希望与大自然亲近的愿望,因此让小区的景观建设更加的体现出人文关怀,给人们更多的绿色空间,让人们能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是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思考内容。

结束语

总之,景观设计的宗旨就是要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长久、和谐的发展。在小区规划设计中要注重环保意识,这样才能满足居民的身心健康的需求,维护生态平衡。当代居住环境设计的最为重要的课题就是创造“崇尚自然、以人为本”的绿色环保小区,作为设计者,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景区的规划设计范文9

1.项目概况

珠山风景区位于徐州市主城区西南方向,占地2860亩,紧依云龙湖与小南湖,背山面水,北望滨湖公园、市民广场和徐州音乐厅,是云龙湖风景区一处集观赏、游憩和文化体验与一体的城市公共绿地。该设计规划用地面积约51.11公顷,东至金山南路,西连珠山北路,北接湖中路,南接湖南路。

1.1场地现存问题

场地现有资源丰富,依山傍水,山体植被覆盖率较高。但是场地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1.1 山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珠山山坡处原有大量非法民居建筑(现已拆除),导致山坡处植被大量被砍伐,山体,边坡不稳定;山林中大量原生林地被侧柏林代替,山体植被景观效果单一,林相结构单调,生态效益低下。这些问题间接导致山体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所以山体的生态修复是在规划设计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1.1.2 山体景观资源利用不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品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享受自然,回归自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缓和有限绿地面积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关系也就成为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徐州是一个多山的城市,珍贵的山体资源作为城市中比较有特色的景观资源应得到很好的重视开发利用。珠山风景区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但是并没有发挥出场地资源优势,景观价值一般,而且不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新的规划设计中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场地优势,提高山体可利用率,体现珠山风景区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

2.设计理念与设计定位

2.1设计定位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云龙湖风景区规划以及对基地现状分析把珠山风景区规划定位为:以良好的自然环境为依托,不仅使云龙湖风景区自然与文化资源相结合,突出云龙湖夏景景观,形成景观意向丰富的滨水绿地,而且充分利用山体景观资源烘托佛教文化精神,塑造景观效果多样的城市山林绿地。

2.2设计理念

设计本着充分利用场地资源与地形优势,为市民提供一个傍山带水,尽幽居之美的城市公共休闲绿地的目的,使人们可以在城市的繁华之外获得一份心神的恬淡与平衡。主要立足于用现代设计手法使云龙湖景区文化、珠山传统禅意文化与现代景观相结合,设计一系列小型开敞空间、亲水栈桥、平台和穿梭于植被中的步道网络。游走其间,绿草绕足;或登上亲水栈道,芦笛茫茫,彩蝶翻飞;或入山林中探路,丛林夹道,竹巷幽深;或依身湖畔,观荷花鱼影…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形式完美结合,营造城市中一片诗意的“山水城林”。(如图一)

3.设计原则

3.1保护优先原则

对山体按核心保护区、严格调整区和重点修复区分别进行保护控制。核心保护区:加强保护山体原有肌理特征,文物古迹,古树名木等。严格执行保护规划和管理要求。严格调整区:一方面保护山体原有形态,植被,对景观效果欠佳的山体景观进行局部调整。如改善山体林相结构,扩大灌木、地被类植物面积,增加山体的景观层次和景观特色。另一方面对山体被破坏人文景观资源进行复原措施,并逐步清理山体上非景观性建筑。重点修复区:对被破坏较严重的山体部分,首先采取相应生态性修复措施,完善山体轮廓线,增加植被覆盖率,逐渐恢复山体景观和游憩功能。

3.2山水相融原则

依山傍水是场地的优势,设计应使山水相融,两部分之间自然过渡。例如设计中利用GIS的数据处理能力建立山体的高程数据库,并通过输出模型得出场地的径流数据,在此基础上依据山体径流走向在山体中设计生态截洪沟,目的是在雨水充沛的季节可以收集山体雨水形成自然水体景观,同时收集的雨水可长时间的为山坡植物供给水分;而在雨水较少的季节,山体岩石可营造出别有韵味的枯水景观。这样整个区域内景观多样性不仅丰富,而且从景观效果上使山与水自然交融。

3.3因地制宜原则

景观设计应充分尊重场地原有资源与地形优势,最大限度利用场地原有资源,少动土木。如滨湖部分的东部“真趣池”和“汇心池”的设计,均采用梳理河道,贯通云龙湖的方法,在动用最少土方的情况下,美化湖岸形态,增加岸边景观的多样性。

植物配置方面,场地在考虑恢复山体植被,改善林相的同时,配合云龙湖总体规划(春花秋韵,冬情夏荷)主要选取能够突出夏景的植物,营造属于云龙湖南边独特的景观特色。如小南湖区域根据东坡文化特色,选用竹子、海棠、梅花为主要树种,营造一片诗意的氛围。滨湖东段突出“夏荷”主题,在水中种植大面积荷花。滨湖西段区域则以石榴来突出初夏景观,同时用它作为湖西秋韵园的过渡。

4.景观规划布局

对于珠山风景区的规划设计主要分为:中心广场区、文化体验区、山体生态恢复区、滨湖观光休闲区、滨湖生态休闲区。功能分区之间相互连接和渗透,以满足不同功能的需求,给市民提供一个更具文化与生态的城市休闲绿地。

4.1中心广场区

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广场,起名为“亦乐广场”,取“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之意,而且与云龙湖北岸的“善乐广场”相呼应。广场的形式选用螺旋式发散状,一方面目在形式上使山体和湖水相结合,另一方面可以很好的解决场地高差问题。广场上铺装、树池、景观座椅、景观灯饰和花池等的设计,合理利用佛教元素,如荷花、竹子等图案,既彰显佛教文化,又与凸显云龙湖夏季景观相互呼应。

4.2文化体验区

此区域以烘托佛教肃然起敬的文化为目,区域内包括玉露广场、濯缨台,沉心桥、涤心池、禅意广场、梵音宏等几个景观节点。在这些景点中充分运用佛教文化元素于地刻、景墙、雕塑、植物中,使游人处处都能感觉到浓浓的禅意。如玉露广场,广场中心以一滴水与一颗佛祖遗落的佛珠为中心雕塑,加之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环绕其中,整个环境清新脱俗,与佛教清幽淡雅的氛围相暗合。(如图二)

4.3山体生态恢复区

山体生态修复主要针对恢复山体被作为耕地和建筑用地的部分,完善山体轮廓线,增加植被覆盖率,调整植被林相结构,逐渐恢复山体景观和游憩功能,把山体景观延续下来并与山下景观相协调融合,形成比较自然的整体山林景观效果。

4.4滨湖观光休闲区

增加水生自然植被,选用适应于湖边生长的乡土植物,营造芦笛翻飞,水杉成林的景观效果。设计滨水栈道和部分小型开敞空间来提升场地景观品质,为人们提供足够的休闲娱乐空间,赋予场地丰富的现代气息。如云龙湖东岸设计的“荷风远香”景点,沿湖边种植大量芦苇、荷花等植物,加之现代曲桥的设计,使人们步入其中不仅有很好的视觉体验,而且有荷香四溢,神清气爽的精神体验。又如“志清台”景点,此亲水平台周边同样以荷花为主要造景植物,选用莲藕为广场主要情景雕塑。一方面烘托佛教文化精神氛围,另一方面与云龙湖夏景景观相呼应。

4.5滨湖生态休闲区

西段滨湖生态区有大量水杉林,设计中尽量保留场地原有景观效果较好的植物群落,通过扩大其面积、丰富植被景观层次、增加游园路以及部分景观设施,使沿岸湿地系统得到恢复与完善,形成徐州市一片景观价值极高的杉林氧吧。

东段滨湖生态区是珠山佛教文化与小南湖的东坡文化的交汇处,,在保留场地原有的植物群落基础上增加竹林,因为竹子既是佛教文化的代表植物,而且是坡最喜爱的植物之一。因此用它作为两个区域的过渡和融合。

5.结语

珠山风景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从“山、水、城、林” 的理念出发,充分发掘场地资源优势,使景区内各景点相互融合同时,场地文化和自然风貌得以巧妙结合,突出生态和文化主题。

参考文献

[1] 杨葳,王文奎,等. 福州市山体保护规划研究[J]. 规划师,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