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集锦9篇

时间:2023-06-01 11:33:22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范文1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效率

1.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内涵

在探讨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之前,我们应首先明确网络信息资源的含义。目前关于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含义还没有统一的论述,纵览近年来国内有关网络信息资源的研究论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狭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就是指文献资源或者数据资源,或者各种媒介信息的集合,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电子信息、数据库等,这些都是限于信息本身属性的讨论;二是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和。这既包含信息本身属性,也包含了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各种资源。

作为信息经济时代的产物,网络信息资源也称虚拟信息资源,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的著名学者刘嘉把它定义为: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黄纯元则提出:网络信息资源是通过因特网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吉林大学资深教授毕强则认为:网络信息资源是指以数字化形式记录的,以多媒体形式表达的,存储在网络计算机磁介质、光介质以及各类通信介质上的,并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方式进行传递的信息内容的集合。不难看出,对于网络信息资源,从字面可以理解为“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从目的上看是“为了提高信息系统效率从而实现资源共享而采用计算机网络整理、传递、获取的各种信息”;在范围上不仅包括因特网上的各种资源,也包括各种局域网、地域网和广域网上的信息资源。笔者认为,网络信息资源是指通过通信网络、计算机或其他电子终端设备再现出来的,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光、磁等介质上的所有信息。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信息资源共享逐渐成为国内信息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信息资源共享也随之成为一个业内外广泛流行的专业术语。对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主要集中“共建、共知、共享”三个重要方面。以当前对信息资源共享研究较为深入的图书情报领域为例,其内涵为:在自愿、平等、互惠基础上,通过建立信息服务机构之间的各种合作、协作、协调关系,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方法和途径,共同建设、揭示和利用信息资源,依靠集团的力量共同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全部信息交流活动。

最初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语言交流,始于人类利用肢体动作、原始刻画、结绳记事及简单言语等信息符号进行的相互间的信息交流。其形式是把自己知道的事告诉别人,或从别人那了解自己想知道的事;其本质是实现了信息的双向无障碍流动也即信息最大化共享。鉴于此,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应是,最大程度地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通过建立通畅的信息交流环境,保证任何人、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可以用任何方式获得自己需要的任何信息,最终实现信息的无障碍自然流动。

网络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特殊信息资源,具有很多自身的独特性,而且在整个信息资源中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是指,以信息资源生产者、加工者、服务者的主观意愿为基础,以成熟的网络存储、平台技术为支撑,以信息资源的内容属性为流动动力,实现跨时空的最大范围内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不仅是一种信息资源生产者、加工者、服务者与用户之间的单向共享,而是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多向、多样的互动共享模式。

2.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效率

2.1 信息资源共享效率

因为信息资源具有稀缺性,所以在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就会出现对信息资源利用效果的不同,而最终导致了信息资源共享效率的产生。在实践中,信息资源共享效率如何,通常是根据信息资源的配置效率来衡量的。

有效率的信息资源配置自然会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效果即信息资源共享效率。那么何为有效率的信息资源配置呢?具体说来,就是使信息资源共享达到了帕累托最优,也即在现有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无论对信息资源配置格局做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处境变好,除非至少使另一个人的处境变好。或者说,当信息资源配置已经达到有效率状态时,在不损害某个人利益是任何另一个人的处境变坏。或者说,当信息资源配置已经达到有效率状态时在不损害任何一个人满足程度的情况下已无法使任何一个人的满足感增加。在这个时候,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社会经济福利不再因某种努力而增长,信息资源共享处于有效率状态。

2.2 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效率影响

Internet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用户最多、影响最广的网络互联系统,它的出现引发了新的信息革命,它向社会方方面面的渗透,使得科学研究、教育、金融、贸易、娱乐等的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渠道正在发生变化,显示出巨大的影响。网络信息资源是指以数字化的形式记录的,以多媒体形式表达的,存贮在网络计算机磁介质、光介质以及各类通讯介质上,并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方式传递的信息内容的集合。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在Internet上贮存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例如,世界著名千余个数据库加入了Internet,报刊网络版已达万余种,国内也有万余种期刊上网,国际学术网有全球几千多个图书馆的书目信息、信息中心的文献资源;网络信息传递取用快捷,可通过下载、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迅速方便地获取网络信息,打破了地理空间的限制。因此,网络资源具有了更为广泛的共享性,对于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全球用户可随时随地访问,使得网络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网络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正在崛起的新资源,同传统的信息资源相比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基于此,对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效率的研究,必须在传统信息共享效率分析的基础之上,注意网络信息资源特殊性对共享效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的无序性。网络信息资源种类多,内容丰富,个人、企业、学校以及团体都可以在网络上信息,因此,可以说网络上信息不计其数,基本上涵盖了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人类创造的大量知识成果分布在不同的语种、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出版物类型和不同的载体中。信息的类型也多种多样,既有数据库、软件资源,也有丰富的电子出版物及动态信息。所有这些都显示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分散性和无序性,使信息用户对眼花缭乱的信息无所适从,增大了网络信息资源合理选择的难度,使信息资源共享打了折扣。

(2)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开放性与信息资源质量差异性。信息的网络化使知识信息在更高的程度上实现了全社会的共享,但由于每个信息服务的网络信息中心和知识中心无统一管理,网络信息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和随意性,任何团体和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在互联网上信息,使得网络信息的质量难以控制,其可靠性、权威性和利用价值受到质疑,信息的重复和污染严重,这都加重了分析、筛选网络信息资源的负担和难度。

(3)网络信息资源数量大和资源稳定性差。网络信息资源极不稳定,时时处于不断更新和变换之中,没有规律可循。各个网站的出现、改名与消失随时都有发生,即使是长期存在的网站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新内容和软件,这种网站及其内容的动态性导致了信息资源的不稳定性,不利于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这更给网络信息资源的分析和管理增加了难度。

(4)网络信息资源受计算机网络载体影响大。一方面是网络硬件建设的影响。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必须依靠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资源共享的前提建立在共享网络建设的基础之上。但是,通讯费、信息费、入网费、设备费等众多的费用,使各地区、各用户在网络硬件的配置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容易造成计算机信息网络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路窄、人多、入口少,而出现的通路不畅或不能进入的现象。目前,有些网络的节点拥有较多的拨号上网用户,拥挤的结果造成用户难以及时上网获取所需信息。这就降低了信息传递速度、减少了单位时间的信息获取量,从而提高了信息成本、降低了信息的使用价值,客观上对网上信息的共享形成障碍。另一方面是信息软件工具的影响,表现在系统是否兼容、信息浏览软件版本的高低、信息交互平台的建设等等,经常会遇到交互界面不友好,链接不可达,信息下载后无法使用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共享的效率。

(5)信息用户影响共享效率。①心理和观念障碍。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崭新的网络信息世界,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影响,但由于网络信息的分散性和无序性,信息的质量难以控制,信息的可靠性、权威性和利用价值受到质疑,甚至使一些人对网络产生了恐惧心理。另外,一些行业如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在人们的头脑里依然根深蒂固,相当一部分人还存在着依赖别人为自己服务的惰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②信息用户能力障碍。网上信息用户由于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的差异,信息能力尚不理想。一些年龄偏大的用户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差,人机对话困难,获取网上信息受阻;而一些有一定技术能力的年轻用户,信息选择能力也比较有限且易受庞杂信息的干扰,难以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③自然语言和文化环境障碍。语言障碍是世界各国在信息交流过程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网络环境下,英语作为地理分布最广、传播范围最大的世界性媒体语言和科学技术先导语言的地位日益明确,尤其在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科学系统中,英语的主导地位尤为突出。对大多数非英语母语且英语水平又差的人来说,自然语言已成为共享网络信息资源的严重障碍。网络文化环境虽然对传统的文化环境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但绝对不能脱离传统的文化环境而存在,所以,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必然受到价值观念、生活习惯、文化氛围以及社会发展阶段等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

(6)其他影响。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知识产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网络信息的充分利用,但可以通过一定的法律手续,或是征得知识产权所有人同意,或是交纳一定的费用来求得解决。此外,还有政治因素,比如有些国家为了保密,或是由于政治、外交、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对网络信息交流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王健.信息经济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1).

[2]赵锦棻,吕先竞,李勇.四川省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与实践[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11).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范文2

[关键词] 网络时代 高校图书馆 信息资源建设

面对信息化浪潮的强烈冲击,传统的藏书建设已经或正在被文献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所取代,文献信息资源的载体形态、传播方式以及文献保障体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网络时代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讨。

1 网络时代信息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1.1 类型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数量大、种类多、传播和利用的方式多种多样。按文献载体可分为印刷型和电子型文献。电子型又可分为视听型、机读型、光盘型和网络型。电子文献是产生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把文献资料、数据库、音像、信号等转换为电子数字信号,再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还原的新型信号载体。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光盘型和网络型。按信息资源的分布可分为现实馆藏资源和虚拟馆藏资源。现实馆藏是指本馆可以利用的为读者服务的所有馆藏,包括传统文献资源、馆藏书目数据库和电子出版物等。虚拟馆藏是指通过本馆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其通信设备可以共享的馆外信息资源。

1.2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与传统的文献资源相比,具有很多特点。主要体现在:①数量巨大,增长迅速,信息的及时性和动态性极强,存留时间短、更新快。有人估计,因特网每天的新信息有14万件。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网络信息资源内容包罗万象,涵盖各个学科、各个门类、不同地域、多种语言的信息资源;形式多样,有反映无数馆藏目录的书目资源、电子书刊、参考工具书、各类型数据库、电子邮件等,在形式上包括了文本、图像、声音、软件、数据库等等,堪称多媒体、多语种、多类型信息的混合体。③变化频繁,价值不一。在因特网上,信息地址、信息连接、信息内容处于经常性的变动之中,信息更迭、消亡无法预测,信息资源不受限制,自由发展,缺乏必要的过滤、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呈无序状态,信息质量良莠不齐,为用户选择、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带来不便。④虚拟化、共享化。网络信息资源存储的数字化和传播的网络化,打破了文献传播的区域限制,信息传播迅速,使全球化的资源共享成为现实[1]。

2 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时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由实体馆藏资源和网上资源共同构成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资源基础,任何图书馆离开网络资源而靠有限的馆藏资源来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是不可想象的。因此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既包括现实馆藏建设,也包括虚拟馆藏建设(网络资源建设),其最终目的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实现资源共享。

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及特点与网络的易传播性,显示了网络信息传播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服务功能。传统图书馆必须以客观的态度面对现实,重新认识馆藏优势与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本馆现实馆藏的特色建设和虚拟馆藏的特色建设。一方面发展现实馆藏的专业特色建设,实现馆藏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并利用网络化信息传播的环境,将本馆资源推送上网,推向世界,以实现信息服务社会化、全球化。另一方面根据本馆特色,有目的地组织网络信息资源,使本馆需要的、有限的网络资源有序化,为用户导航,以利于用户使用。

特色化是网络化的基础。特色化馆藏建设的思想,无论是现在还是网络化普及的将来,都将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永恒主题。

2.1 现实馆藏的特色建设

2.1.1从特色入手,狠抓特色化发展策略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特色建设,是网络环境下对文献资源建设的必然要求。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图书馆通信网络以及文献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没有特色收藏的图书馆将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因此,在制定特色化发展策略时,应考虑本校的重要专业设置、重点学科建设和科研方向,以及本地区文献资源的布局情况。以重点学科为中心和原始馆藏为支撑,构建体现馆藏特色的核心文献信息保障体系。

首先要导入有效的采访模式和先进的采访手段。改变“个别采访”为“组合采访”,成立文献信息咨询委员会,征询学科带头人和咨询员对文献信息的意见,定期召开院、系讨论会,并对新增的文献进行评价考核,对重要学术文献要力求全面系统并保持连续性,保证重点学科的核心期刊。在满足本馆主要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化建设。如我馆成立的图书情报咨询委员会和学生管理委员会参与、指导、监督图书馆工作,共同把好文献入藏关,提高了馆藏质量,满足了师生的需求。

其次,采访手段应多元化和现代化。应逐步转变传统的采访手段为网上采访为主的先进采访手段。网络时代的选书工具多已电子化,或是以CD-ROM光盘形式供图书馆摘录书刊订购数据,或是以联机数据库形式进行连机采访。这些功能的实现,大大提高了采访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使协调采购成为可能,并保证了各馆特色化文献建设的完成[2]。

最后,馆藏应由一般的印刷型向多载体方向转变,加大电子文献的收藏比例。普通电子出版物,应侧重于各类光盘数据库的收藏,以收集一次文献信息数据库为重点,充实馆藏。例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国内8200多种重要期刊,文献总量2200多万篇,这类数据库是收藏的首选。电子文献的收藏要注意与印刷型文献进行合理配置,使其处于最佳状态。为了满足图书馆网络化建设的需要,应调整采购策略,对各类文献的入藏比例和经费比例进行调整,逐步加大对电子文献的收藏,这将为加快信息检索自动化,促进网络化建设进程,实现网上资源共享奠定基础[3]。

2.1.2 加强馆藏信息数字化,建设特色数据库

网络时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数据库资源,信息资源的质量与规模实际上是数据库的质量与规模。因此现代图书馆面临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将馆藏信息数字化,即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有计划地将本馆有独特价值的印刷型文献数字化,转化为数据库作为本馆的现实馆藏上挂到互联网上,以实现馆藏资源跨越时空的共享[4]。

现实馆藏的数字化建设要从全局出发,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分配,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实处。各馆在现有馆藏文献数字化时,一方面要根据本馆的性质、任务与读者需求,对馆藏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围绕资源优势、学科优势,选择使用频率高、具有较高价值的特色馆藏,建立有特色高质量的二次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及各种面向市场的专题数据库等,以尽可能深入、广泛地反映馆藏信息资源,以使文献能在校园网、图书馆局域网环境下实现全文信息检索,为信息用户提供多元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把本馆收藏的印刷型及其他各类载体文献组织成数目数据库,投入网络,在本馆主页上免费提供给网络用户访问共享。

在馆藏特有文献资源数字化过程中,必须坚持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的原则,同时,引导数据库建设逐步向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这是知识经济社会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之一。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这项工作开展的很好,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以其古籍类特藏资源(拓片、舆图、四库全书)开发建立的“古籍数字特藏”数据库;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建设的“高校学位论文”和“高校会议论文”数据库等[5]。

2.2 虚拟馆藏的特色建设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库,但这些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搜集、整序和评价,不便于人们充分利用。因此,现代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凭借先进的技术条件,吸收传统的信息处理经验,有目的地组织与自身馆藏相关的网络信息,构建起特色虚拟馆藏,成为图书馆功能和资源的扩展。

虚拟图书馆的特色建设就是根据本馆的专业特点制定目标,选定网络信息资源的学科范畴,对有关网站网页进行去伪存真、提取精华、合理组织,使之能够提供检索、浏览和链接的信息集合[1]。具体做法包括:

2.2.1 建立指引库

指引库的建立是突破传统信息资源建设的一项关键技术。所谓指引库,是指所建立的数据库,从物理上讲,并不存储各种实际的信息资源,但若对其进行访问,却可以检索到有关数据库的实际资源,即指引用户到指定的地址获取所需的信息。这样一来就可以把网上与某一或某些主题相关的节点进行集中,按照方便用户的原则,用用户熟悉的语言组织起来,向用户提供这些资源的分布情况,指引用户查找。

2.2.2 下载网上信息,组成自己的特色数据库

因特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不乏有学术参考价值的免费信息资源,但是,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网络信息资源不可能永远免费,所以,高校图书馆应该及时地、有目的、有计划地下载对教改、科研有参考价值的网络文献信息,运用情报学的理论和方法组成自己的特色数据库,把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转化为馆藏资源的一部分,提供给用户使用,同时把网络中不稳定的信息资源转化为稳定的信息资源,供读者使用。

2.2.3 建立网上学科导航站

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的主页上都建有“网海导航”或“网络导航”栏目,着手虚拟馆藏的建设。建立网上学科导航站是帮助用户查找各个服务器的网上地址,并通过该地址访问该服务器提供的信息,相当于传统图书馆信息部门的目录索引。尽管有世界上著名的、评价颇高的搜索引擎对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分类、归纳,但由于分类的宽泛,在查找专业的网上信息时,仍然不能较快满足人们的要求,而学科导航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对学科、专业特色突出的高校馆而言,选择重点学科,根据该学科的专业特点和读者的需求,收集网上资源,编制专题的、研究型的网上导航站,可以全面迅速地满足读者的研究型需求。

2.2.4 网络信息资源编目

虚拟馆藏特色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如何把网络信息资源与馆藏信息资源连接在一起,使相关的信息资源在同一目录下统一揭示。这是对网络信息资源更深层次的开发,是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环节。据了解,国内外的同行们已成功地采用图书馆编目技术对网络信息资源实行组织管理(网络信息资源编目),实现书目记录与网络信息资源的连接,使网络信息资源与馆藏信息资源在馆藏书目信息中统一揭示。如:OCLC因特网编目计划InterCat,USMARC一体化编目格式等;深圳大学图书馆利用856字段的著录,把同一文献的相关资源与馆藏书目联系在一起,通过馆藏书目不仅能查询到馆藏图书信息,而且能查到该图书相关的资源信息(如数字化图书和网络版电子全文图书、书评、相关的非书资料等)[6]。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问题多、困难大,但为开创网络化图书馆新时代,我们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 樊瑜.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J]. 情报资料工作,2002,(1):62-63.

[2] 祝娜. 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J].现代情报,2002,(11):39-40.

[3] 周春晖.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J].现代情报,2002,(12):54-55.

[4] 孟雪梅, 周燕.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与重点[J].情报资料工作,2002, (6):32-35.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范文3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

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Internet技术普及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以因特网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网络建设也迅速发展起来。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网络建设如火如荼,却仍然不够成熟。特别是Cernet(中国教育与科研网)在一些高校建立起来,以及高校校园网的开通,对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最急切的要求就是在馆内的计算机中提供网上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网络建设的关键应以建立自动化和网络服务为理念,同时,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网络技术和资源状况。而高校图书馆网站作为一个平台,其重点需提高馆员素质,扩大实体图书馆的服务时间和空间。让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以提高服务能力为宗旨,更高效、便捷的为教育教学和科研机构服务。

一、网络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构成

(一)信息资源的概念可从广义和狭义来区分。网络化的图书馆即在网络信息化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基础是建立在图书馆方方面面工作环节、服务环节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发展到最后阶段才是网络库。具体来讲,网络图书馆是由电子和数字图书馆来共同组建完成的,它是一种可开展广泛的信息资源和电子信息服务共享的网络信息化服务平台。

对广义的信息资源来讲,可涵盖较多形式运营商的文献资料,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要素”包括信息、信息技术以及相应的设备、资金和人等。

狭义的信息资源,是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经过加工处理,对决策有用的数据。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信息的效用,实现信息的价值。

网络图书馆的信息技术设备尤为重要,因为它的重要性和地位尤为突出,因此,广义上理解信息资源是更科学的。从布局上看,网络信息资源库的收集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图书馆的实体馆藏资源,二是网络上的信息资源。

(二)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化的特点。图书馆在网络环节下发展的不同时期,其馆藏信息资源的组成也是不一样的。 在PC LAN阶段,为主的仍然是印刷品的信息资源,而电子文献的集合主要是依靠馆藏书目数据库、读者信息数据库和流通量数据库。局域网和网上收集的信息资源有着截然不同之处,它不仅包含图书馆本馆的馆藏信息,而且还通过共享信息和网络检索,在别的服务器上所查阅到的所需资料。简而言之,网络信息资源库集合具备以下五个特点:(1)从载体形式来看,收集到的信息类型更加多样化;(2)从文献组成的比例集合来看,数字化采集电子文档的比例呈上升趋势;(3)从文献信息的分布来看,不仅具有本地信息的集合,也包括异地信息;(4)从文献利用率的角度来看,电子文献的利用率不断上升,相比较而言传统印刷文字的利用率,就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5)以信息服务的功能为出发点,以印刷物为主体的传统服务非常单一,电子文献就更加多样化,形成了服务高效的电子文档的集合。

(三)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的突出特征:图书馆网络化将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融为一体,它们是不能分割的,是密切相关的两大部分。它们也具有一定的特点:(1)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是互利的。在互联网上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自由馆藏载体不仅是本馆的现有馆藏,也可以作为兄弟院校图书馆资源的虚拟馆藏。本馆拥有更新资源、修改资源、使用和配置权资源的的权限;(2)虚拟馆藏有共享资源的权限,不具备更新、修改、支配的权限。但对开发合作或者信息资源的建设为个例;(3)从地理位置来看,现实馆藏是本单位和本地的馆藏,虚拟馆藏是其他单位或其他渠道的馆藏,本馆的读者或用户可直接使用本馆资源,需要使用虚拟馆藏时需要有协议或申请、借用,也就有一个间接的性质。

二、网络化图书馆所具备的优势

(一)与传统图书馆相比较。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存储和传输方式在本质上发生转变,分散在不同的地点以数字形式存储的信息,通过网络相互连接,可以使任何地方的任何人使用到所需要的网络接入终端的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出现,这种优势更为明显。

通过互联网,图书馆藏书可以扩展到整个网络,开放的网络使所有用户都可以从“实物性”转为“网络性”,其收藏的书籍从有限延伸到无穷远处,所有用户都可以共享在线文档的资源和书籍。因为访问图书馆资源不会受开放的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从而扩大其读者使用图书馆的次数。

(二)图书馆网络化提高资源利用率。网络图书馆极大地促进了数据运行,使网络文学之间的共享库可以很容易相互贯通。信息服务的网络化,是信息服务手段的一个根本性变化。原先的传统手工式的服务,周期长,时效性差,使其现在难以被读者接受。

网络建设可以使用一些工具或软件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文,把外国文字翻译成中文,使得接受能力有限的读者仍然可通过网络找到所需的信息。而且网络可实现远程传递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功能,馆藏文献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实现真正的信息资源共享和集合。有限的读取时间和无限数量的信息是一个很大的矛盾,只能通过信息网络来及时的检索到所需的有价值的信息。网络管理和服务在网络化图书馆的环境下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使图书馆管理变得简单、高效和开放,为读者服务的意识也进一步得到加强。

三、网络化图书馆现实馆藏的组织管理

(一)充分利用图书管理软件。传统的图书馆文献信息组织,是基于对各种科学分类分级的基础上建立不同的目录体系。图书馆网络数字信息资源的管理、组织的核心是:建立一个完整的馆藏书目、信息数据资源库。书目信息数据库建设基本上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自行建库;第二,购置一套完善的书目数据集记录;第三,编目和自建相贯通,即购置一套标准化的书目后,也要对达不到标准的书目进行自建。在线的数据、操作、书目信息也是通过图书来提供的。充分利用图书馆管理软件,让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图书馆管理软件的应用,不仅方便编目、流通和其他日常工作流程,更重要的是通过统计分析软件,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使管理人员能够掌握流通的书籍,了解读者的需要和喜好等信息,用于购买书籍、服务读者、优化结构等提供参考。此外,校园网络的建成和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利用,也为高校图书馆信息整合提供了技术支持,特别是读者通过电脑终端可以访问学校图书馆的服务器,实现编目、流通、和其他信息共享。

(二)电子出版物的组织和管理。电子出版物是在光和磁等存储器(如CD-ROM,磁盘)上面,以数字形式存储,或经由远程计算机通信来读取的信息资料。我国新闻出版总署于1994年定义其为:使用数字代码的方法将图像、文字、声音和其他信息资源存储在磁、光、电等介质上,用计算机或类似计算机等设备读取来使用,也具有复制和传播的功能。图书馆发展中电子文献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更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图书馆的发展速度。在网络共享中电子文献的数量和比例不断增加。截止目前,电子文献的测量、编目和存储的管理,还没有较完善和统一的科学衡量标准,这点也是亟待改进的方向。

四、网上信息在因特网(虚拟馆藏)的组织管理

(一)因特网网上信息资源的种类和特点。互联网最吸引大家的就是:网络上的信息更新及时、信息资源非常丰富。然而,互联网上的信息有组织上松散、地理上分散、更新较快、数据类型居多、变化较大的特征,这都使网上查询信息、组织和管理,成为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作为一个网络图书馆,也有如何为读者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在线信息服务问题。因而,将来的网络发展方向和建设网络化图书馆,不可忽视的是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管理、查询、和利用。

互联网是一个网络载体,对用户所体现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完善的信息服务资源。也可说,对于用户而言,互联网信息资源是一条尤为最重要的资源库。但从字面上来看,一般的网络信息资源可理解为“计算机网络是可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统一总和”。根据目前网络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可说成是:通过互联网可使用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从信息内容来讲,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包。从信息容量的角度来看,小到E-mail中的一条信息,大到一个大型图书馆或数百、成千上万个数据库。从时效性来看可分为四种资源库:电子报纸、动态信息、全文期刊、文献数据库。

(二)指引库的组织方法。使用主题树方式浏览数据库中的信息,它将要索引的信息资源按主题分类,用户可以通过一步一步地加以浏览,找到所需的信息。按照这种方式组织信息,需要对信息进行分类和索引,设计主题树的结构等。以这种方式工作量虽大,但检索效果较好。如果中国互联网侦探“搜狐”采用先进的人工分类技术和友好的全中文界面,使用的语言习惯适合中国的科学分类方法,将18个类别,近50,000个链接连接做成层层相连的树杈结构,在网页上直观地展现给用户,那么,用户只需输入相关的分类目录或一两个关键字,就可以快速、轻松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

(三)指引库的建设。指引库是网络的核心,指引库建设是打破了传统的信息资源的一个关键性技术,但也是对在线信息服务模式的一种探索方式。所谓指引库,从物理意义上讲并不存储各种信息的实用资源,但他们获得有关数据库的信息,你可以检索到需要的实际资源,引导用户到一个特定的地址,以获得所需的信息。所以,你可以在互联网上把某个关键点进行集中,根据用户搜索的原则和用户熟悉的语言组织,向用户提供这些资源的分布,从而引导用户查找。

总结:总之,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网络平台构建数字图书馆并对其进行管理和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网络资源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图书馆馆藏的信息,本馆的读者可通过网络轻松地检索和利用其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达到共享的目的,尤其国际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料可以互通互阅。虽然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潜力已扩大了范围,但在网络上信息资源的纷繁复杂,给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和高效的查询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要加强网络管理进一步分析、了解网络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突出特点,对高效率利用网络图书馆进行科研、教育、教学等加以技术性的管理和指导,从而才能有效地提高和改善我们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范文4

[关键词]图书馆 网络信息 资源重组

一、文件方式

以文件系统来管理和组织网络信息资源简单方便,而且文件是存贮程序、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非结构化信息的天然单位。因特网也提供了FIP之类的协议来帮助用户利用那些以文件形式保存和组织的信息资源。但是文件方式对结构化信息的管理却显得力不从心,文件系统只涉及信息的简单逻辑结构,当信息结构较为复杂时就难以实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而且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大,以文件为单位共享和传输信息会使网络负载越来越大。因此文件只能作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辅助形式。

二、超媒体方式

这是利用超文本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以组织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方式。它将文字、图表、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以超文本方式组织起来,人们通过浏览的方式搜寻所需信息,避免了检索语言的复杂性。它以非线性的方式组织信息,比传统的信息组织方式更加灵活方便,符合人们跳跃性的思维习惯。其节点结构也具有良好的伸缩性,而且可以方便地组织各类媒体信息。超媒体的方式是目前因特网上占主流地位的信息组织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信息源定位困难和编目对象不好识别的缺点。

三、搜索引擎方式

搜索引擎是指因特网上专门提供查询服务的一类网站,它利用被称作Robot、Spide、Worm等名称的自动软件(又称网络搜索机器人),定期或不定期地在网卜爬行,通过防问网络中公开区域的每一个站点,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经过加工处理而建库,然后利用索引软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自动标引,创建一个详尽的可供用户进一步按关键词查询的Web页索引数据库。这种数据库的内容一般有标题、摘要、简短描述、关键词、URL地址、文件大小、语种以及词出现的频率和位置。搜索引擎方法是目前因特网上对二次信息进行组织的主要方式之一,当今网上有成百上千种这类搜索引擎。用搜索引擎方式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可以向用户展示立体、多维的网络信息空间,不过也有同一资源重复山现、结果显示过于简单、资源命名方式不统一和组织资源变化频繁等问题,造成查准率低。

四、数据库方式

所谓数据库方式,就是将搜索引擎的巡视软件采集和标引的网络信息资源以固定的记录格式存储,用户通过关键词及其组配查询,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线索,并通过信息线索直接链接相应的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的重组有强大的优势:能高速处理大量结构化的数据,从而大大提高了信息管理的效率;数据库以信息项作为数据的最小单位,可根据用户需求灵活地改变查询结果集的大小,大大降低网络数据传输的负载;成熟的数据库技术为人们建立网络信息系统提供了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其不足之处在于数据库方式对非结构化信息的处理困难较大,不能提供数据信息之间的知识关联,也缺乏直观性和人机交互性。

五、自由文本方式

该方法主要用于全文数据的信息组织,是对非结构化的文本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的一种方式。与二次文献数据库的组织不同的是,它无需前控,不必用规范化语言对信息进行复杂的前处理。它也不是对文献特征的格式化描述,而是用自然语言深入揭示全文数据的信息单元、知识单元,根据全文数据的自然状况直接设置检索点。所以,它能够完整地反映出一次文献的全貌,通过计算机自动进行全文信息处理和组织。

六、主题指南方式

主题指南是一种可供检索和查询的等级式主题目录,以超文本链接方式将不同学科、专业、行业和区域的信息按照分类或主题目录的方式组织起来。这些主题目录一般在大类目下分成若干小类目,类目之间按照等级系统排列,然后将人工或巡视软件搜集的网址、主页与主题链接起来,用户通过主题指南中链接的指引,逐层浏览,直至找到所需的信息线索,并通过信息线索直接找到相应的网络信息资源。Yahoo、Sohu等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组织信息资源。这种方式的主要优点是:主题指南屏蔽了网络信息资源系统相对于用户的复杂性,提供了一个基于主题树浏览的简单、易用的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界面;信息检索由用户按照规定的范畴分类体系,逐级查看,按图索骥,目的性强,查准率高;用树型目录结构组织信息资源,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和良好的可扩充性。其不足是必须事先建立一套完整的主题范畴体系。另外,为了保证主题树的可用性和结构的清晰性,范畴体系的类目不宜过多,每一类目下的信息索引条目也不宜过多,这就大大限制了一个主题树体系所能容纳的信息资源数量。

七、元数据方式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范文5

计算机网络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新的形式,也是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网络教育的迅猛发展,一来是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二来也是因为网络教育的自身优势。较之于传统的教育,网络教育具备独特的优势,网络教育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知识储备等选择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合理地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环境,此外学生还可以自行地组建学习小组,及时地运用在线交互软件实现与教师的良性互动。总之,网络教育可以极大地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网络教学是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学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的传输和共享来实现教学。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多媒体系统,将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扩展了单机多媒体系统的功能,促进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软件开发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教育中的重要性

网络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的产生与运用离不开软件技术的支撑。随着网络教育的不断扩展,现有的软件技术已经难以适应愈加丰富、愈加发展的网络教育,因此亟待对软件技术进行优化设计,不断进行软件开发技术工作,努力研制新的网络软件,最终促进网络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网络教育的更高更快地发展。

(一)教育资源库的开发为网络教育提供了非常广袤的教学资源

网络教育的应用与发展,离不开网络教学资源库的支撑作用。可以说在网络教育发展中,网络教育资源库是根基。教育资源库的开发工作能够极大地丰富网络教育的教学资源来源,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能够综合性地提升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教育资源库的开发工作中,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开发设计,能够及时地将教师的讲课视频或者教师的讲课屏幕及相关的课件内容传递给网络面前的学生,使学生能够在网络教育中,如同坐在教室中一样,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各类学科资源科、开放式教育资源库、资源中心等教学资源与资源数据库的紧密结合,大大地提高了资源管理的效率。利用教学资源库的软件,学生无需紧紧盯着黑板,只需要通过计算机操作,就可以及时地快速地捕捉教师的课程讲解,同时还能够定格教师的教课过程,通过系统回放、暂停等多功能软件,对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内容进行反复的推敲与学习,加深学习的印象。对于很多教师而言,利用这种开发设计的教学软件,教师可以极大地节省课程备课的时间,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实现一边教学一边辅导。网络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通过教育资源库的设计,教师可以有效、顺利地按照教学计划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组织工作,学生也可以利用教育资源库进行知识的反复练习,不断提升学习的兴趣,不断提升学习质量。

(二)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提升了网络教育的信息整合能力

在网络教育中,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一方面为学习者提供了广袤的知识来源,但另一方面也给学习者带来了繁琐的信息。如何帮助学习者快速地通过网络教育来查找相应的教学资源呢?在网络教育中应该加强教学资源的信息管理,将教学资源科学有效地进行分类整理工作,加强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提升了教学资源的信息的利用效率。在网络教育中,应该构建完善的教育管理软件,通过开发设计这款教育管理软件,来实现教学资源与教学信息的分类整理工作。在传统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管理中,往往由计算机操作人员进行人为管理,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对教学资源信息的更新速度较慢,难以适应学习者的要求,因为针对同一条教学资源或教学信息,不同的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又快又慢,因此如何把握信息更新的频率,这是人为管理方式难以权衡的。在传统的教学资源管理中,管理效率低下,管理误差不断,管理手段落后等都严重制约着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在网络教育中,进行教学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与设计,将人为管理的模式提升为信息化管理,既可以提升教学资源管理的效率,提升教学资源管理的质量,同时还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学资源管理的科学性。教学资源分类管理软件的开发,能够将复杂、错乱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将教学资源按内容、主题、关键词等不同标准划分为统一的信息,并构建了相关信息的信息管理库,加强信息的筛选与超链接管理,学习者在进行网络教育时,可以通过相关的搜索引擎进行针对性的课程搜索工作,并通过网页上的超链接进行相关内容的扩展。教学资源的更新管理软件,能够加强教学资源的定期更新,保障教学资源随时处于更新状态,为提升信息更新的精准性,在信息更新软件开发中,还设计了信息存储等辅助功能,新用户可以通过“历史消息”来查阅更新前的内容,而旧用户可以直接通过页面来进行新信息的查阅与浏览等工作。总之,教学资源管理软件的开发设计,极大地提升了网络教育中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加强了网络教育中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综合提升了网络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学习者创设了科学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学科分类软件的开发使网络教育更具系统性

与传统教育一致,网络教育也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科进行有机的分类,通过分类处理软件的开发,能够将网络教育中的教学资源按照相关的学科进行有机的分类与整理,能够按照学科体系的阶段性将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提升网络教育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学习者在网络教育中,可以通过分类软件进行教学资源的快速查找,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阶段学习目标,提前了解下一阶段的学习重点及难点,依托于现阶段的学习所得,重点加强对薄弱环节的侧重提升,以确保不同阶段学习的连贯性。同时在网络教育中,学科分类软件还可以针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所得,进行科学的测试工作,以保证学生及时地发现自身的问题,及时地弥补自身的不足。另外,学科分类软件的应用,在细化知识分类的同时也为学生构建了良好的知识资源环境,研究网络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构建的重要内容。

三、总结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范文6

关键词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7-0157-01

由于科技的高度发展,网络已经无处不在,从网络上获取信息资源成为了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信息是传统的基础资源,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若依照这个逻辑,信息就如同藏满了金钱的宝藏一般。只有有效地利用和管理信息资源,才能实现财富价值的最大化。传统的手段,如文字目录、图文查找等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信息管理要求了。尽管它们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发挥过重要的传承和保护作用,使大量的文献知识得以留存后世,但是时代的前进的步伐是无法阻拦的,想要适应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信息资源高度集中的新时期,就要采用新的信息资源组织方法。

1 组织网络信息资源的必要性

1)由于网络具有极强的自由行和开放性,导致信息资源过多且缺少一定的管理和组织,显得非常杂乱无序。对信息资源的利用和推广也是一种不必要的阻碍。同时,网络的发展也呈现出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更多的单位甚至个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在网络上任何的信息资源,这不仅给管理者带来了更多的难题,也使一些想要使用相关信息资源的用户无从下手。特别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经常利用这一点,虚假信息来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使得网络的用户安全受到了威胁。

2)常见的纸媒,由于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演变,已经有了一套相当成熟的管理体系。不论从资源还是版权管理,都有着明确的法律法规给予保护。反观网络信息资源,由于缺少必要的法律保护,难以对一些侵权行为进行界定,很多的宝贵资源因此受到了极大的损害。甚至有很多的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对重要的文献进行盗窃,使信息资源受到的损失不可估量。

2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方式

2.1 个人文件管理

在多数的网络及计算机管理中,文件是一种极为常见且简单易懂的管理方式。它能够很好地对应用程序、即时图像和音频视频进行存储和管理,使用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信息的读取和调用。但是网络信息的增长速度十分惊人,一旦信息的数量超过了文件可控的范围,就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且文件无法对结构复杂的信息进行分类和识别,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2 数据信息管理

数据库主要用于大量的信息存储和分配,并且根据信息资源的内容进行分类的固定存储,其存储路径和查询方式都是严格按照信息资源管理标准所制定的。用户可以很轻松地通过搜索相关词汇或者主要内容对数据库内的信息进行查询,用户的登录也需要进行身份验证,使信息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数据库还可以键入相关的信息链接,方便用户进行最大范围内的信息搜索,也降低了数据库的存储压力。

2.3 浏览界面管理

浏览界面是用户直接进行操作的平台,它在用户与资源之间搭建起了一座重要的桥梁。用户的直观体验直接决定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程度,通过建立起分类明确的树状浏览结构的界面,来提供最有效的信息资源组织方式,使用户直接与信息资源的主要目录进行交流,然后通过主目录进行分支信息的详细查询,最后拓展到整个网络的信息末梢。其整个流程简洁有效,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也极大地节省了用户的查询时间。但是由于其结构的固定性和严密性,使得其可拓展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无法应对数量巨大的信息资源组织,只能用于中小型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和管理。

3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方法

3.1 分类组织法

信息资源的庞大数量使得很多的用户望而生畏,难以入手。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组织,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帮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信息查询。这个组织的作用就好比人们出行时的地图,将重要的点和线都在图上标注清楚,方便用户明确自己的需求和目的。分类组织法就十分符合这些要求。它是传统信息管理模式中最常采用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中焕发着无可比拟的旺盛生命力,人类创造出了无法计算的信息资源,大部分都通过分类组织法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即使是在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它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很多的图书馆、档案馆仍然采用分类组织法;一些缺少资金支持和用户较少的机构,也很适合采用分类组织法。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较高的搜索成功率和简单易学的操作步骤上,极大地节省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管理方的成本。

3.2 主题组织法

主题组织法也是由传统信息资源管理方式所衍生出的一种管理方法。它与分类组织法有着明显的区别,分类组织法是对信息资源进行大体轮廓上的分类,适用于建立初步管理。但是每种不同的信息资源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链接,用户在进行查询乃至使用的时候就会很不方便。而主题组织法很好地弥补了这个缺陷,通过筛选关键词汇,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搜索和管理,实现了信息资源在某一领域的最大范围的覆盖。使用者可以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然后就可以直接查询所有与关键词相关的信息资源。这种组织方法带来的优势主要是使用户的操作更加简便,并且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组织做到了最大化,避免用户出现沧海遗珠之憾。但是其缺点也十分明显,由于关键词的广泛关联作用,与分类组织法相比,其搜索的准确性较低,会使得用户不得不面对数量庞大的相关信息资源,用户只能从中再进行挑选和识别,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4 总结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显得愈发重要,人们对于信息的使用和理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传统的信息资源组织方式已经无法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在此压力下,发展新的组织方式与方法成为了唯一的出路。本文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一定的分析,探讨了几种方法的可行性,为管理者提供一些参考经验。

参考文献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范文7

(1)煤地质行业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

行业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是各种网站的另一类主要信息资源。这部分的资源需要突出专业性和最新性,也就是说,各网站要根据自己的特色领域及时更新该部分的信息。同时,各网站也提供了相关信息的查询服务。这些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是以文字和表格的形式表现,通常在后台是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支撑,有利于网站及信息的维护。

(2)煤地质行业科研数据

煤地质行业科研数据在煤地质网络信息资源占有着很大的比重,其中科研数据主要是以数据库的形式提供,包括科学实验数据、地质勘探数据、实际生产数据。通常每个网站都是以自己现有的资源为基础,建立专题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可以提供模糊、精确的信息查询。这些数据一般情况下也是以文字和表格的形式表现,当涉及地形图、地质图时,会采用GIS的相关软件来进行显示,可以做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充分结合。

(3)煤地质行业学术资源

煤地质行业学术资源具有其他网络信息无法比拟的优势。目前的煤地质行业学术资源按照资源类型来分划分,主要包括:书目信息、电子出版物、会议及学位论文、教育教学信息、导航指南等。这些网络煤地质行业学术资源的信息内容庞杂、数量大,传播范围广、速度快。与传统出版的学术资源相比,具有明显的速度和成本优势,但是用户要求信息的质量高,尤其是查全率和查准率。这些资源的种类很多,因此,这些信息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用户在使用时需要下载相对应的专业软件。

(4)煤地质学网络交流信息

在各类煤地质学相关网站上都建有各种煤地质学领域的论坛,也称BBS。他开辟了一个公共空间供用户浏览、查看其中的信息,这些信息的类型非常多,可以是电子书籍、期刊、演讲稿、课件等等。这些煤地质学网络交流信息尚未被纳入面向社会公众的正式出版渠道,通常被称作“灰色文献”,与传统的交流信息方式相比具有及时性、时代性和世界性。这些信息还具有自由性和动态性,容易导致信息在一定范围内的无序状态。但总的来说网络交流已经成为研究人员获取非正式出版的学术信息的重要来源。

(5)煤地质学其他网络信息

煤地质学网络信息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不同的用户所关注的信息的角度是不同的。各类煤地质学网站除了提供上述的信息类型外,还提供了大量的与煤地质学相关的政治、经济、人文以及历史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具有影响煤地质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受到广大煤地质学工作者的密切关注。但是这类信息所占的比重不大,并且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所以这类信息不是网络资源的重点,也不是研究的重点。

2煤地质学网络信息的数据类型

煤地质学信息的数据类型大体上可分为空间数据类型和非空间数据类型。

2.1空间数据类型包括矢量数据、栅格数据、遥感数据、照片等图像数据

①矢量数据:通过对各种地质专题图的数字化,或是野外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得出的数据,例如,储量预算图、综合柱状图、剖面图等。②栅格数据:各种地质专题图用扫描等数字化的方法形成的栅格文件,例如,数字化后的地形地质、水文地质图等。③遥感数据:通常为TM、SPOT等类型的卫星影像和红外、高光谱等航空照片,通过专业软件解释为可以为煤地质学服务的数据,如勘探区的遥感监测图。④照片:包括对对物体宏观和微观的照片,例如,野外采集标本的手标本照片或光学显微镜下的照片。

2.2非空间数据类型主要为文本型数据和数字型数据

①文本数据:包括空间数据的属性信息及各种报告、文档等,例如某地区的地质勘探报告、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报告等。②数字型数据:主要是指表格数据,涉及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煤质类数据等。

3煤地质学网络信息特点

网络信息是以网络为纽带联结起来的信息资源和以网络为主要存贮、传播、交流方式的信息资源,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的总和。它具有信息内容的多变性、载体的多元化、数据的半结构化、信息组织的非线性化等特点。煤地质学网络信息除了一般网络信息的基本特点之外,还具有它本身的特点。

(1)煤地质学信息的准确性任何信息都需要具有准确性,对于煤地质学信息来说,更需要强调信息的精确性和准确性。例如勘探区地质剖面图、钻孔数据以及综合柱状图等通常是精确到米;对于地球化学数据,通常需要根据国家标准来确定数据的准确度,其精确度通常比钻孔数据的高;对于煤炭储量数据需要精确计算统计,煤炭类型和各煤矿储量数据要求正确可靠,煤炭的生产计划及国家大的政策法规制定都将以这些信息为依据。

(2)煤地质学信息的空间性煤地质学信息具有很强的空间性,无论勘探数据还是分析数据,都密切与空间位置相关。钻孔资料是在特定的地点得到的数据,煤盆地的基础地质信息也和所处的地球板块相关。所有这些煤地质学的研究都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的,因此,相应信息的获取、管理、开发等都应该按区域为单位进行,脱离了空间构架,煤地质学信息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3)煤地质学信息的多时态性煤地质学信息的多时态性可以表现在地质体和地质现象产生的时间性、煤田勘探工作的阶段性。地质现象是地质历史进程某一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需要几十年或几百年为一个周期;煤田勘探工作可以分为普查、详查、精查等几个阶段,通常以年为变化周期。利用地学过程的连续性,结合地质学信息的空间性,可以充分的表达出煤地质学地质过程的内在规律。

(4)煤地质学信息的关联性和复杂性煤地质学信息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和逻辑性。重、磁、电测量资料、地震资料、地球化学勘探资料以及各种钻井资料可以得出各种地层信息、古生物信息、构造信息、岩性信息等,根据这些信息以及遥感信息可以建立起地质体模型,从而解释出煤盆地的形成过程。利用地球化学信息可以进一步得出煤盆地中煤质数据,为煤炭的工业应用提供基础性信息。由于信息应用目的的不同,对信息的需求也不同,不同的应用强调不同的空间对象实体,使得数据呈现很强的复杂性,这就说明,不可能通过同一表达方式满足所有的需求。必须根据数据的特点和用户的需求,按照不同的主题信息进行多重表达。

4煤地质学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方式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络信息资源数量的急剧增加,需要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的要求越发强烈。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理解和概念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但其本质都是对信息组织是对信息资源对象进行收集、加工、整合、存储,使之有序化、系统化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检索信息、利用信息。对煤地质学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就是要根据信息的特点来确定信息的整合方式,以此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从整合方式上来看,可以选用文件方式、数据库方式、学科门户网站方式以及搜索引擎方式。但是,在整合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煤地质学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煤地质学网络信息,采用能够体现数据特色的资源整合方式,达到既能实现信息的整合又能保持信息的原始性和自身性的目的。目前常用的方式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当信息资源为科学数据时,为了保持数据的可读性、可检索性及可用性,可选择数据库作为该信息资源的整合方式,例如,中国煤炭特性数据库的建立、“地球科学概论”辅助教学图片库系统的开发等。

(2)对于地质信息有的地质现象类信息,可选用学科门户网站的整合方式,并以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整合的技术手段,将无序的地质信息及地质现象组织起来并建立彼此之间的联系。当然在对这些信息进行组织时,要从考虑信息的重要性、传递性以及容量大小的角度来考虑,充分体现出该学科门户网站的内容特性。例如,体验式地质教学虚拟平台建设。

(3)对于一般的网络信息,通常选用学科门户网站的整合方式,并以超文本技术作为整合的技术手段,将各种信息素材通过超级链接组织成一个新的信息整体,同时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导航链接,能够使用户快速在新环境中定位。

用户在使用上述三类整合后数据时,可以使用谷歌、百度等方便、快捷的搜索软件,但是对于专业性搜索来说,还存在很大的弊端,例如对一些常用煤地质学专业词汇进行搜索时,得出的搜索结果量如表1所示。在这些大量的搜索结果中,用户往往很难找到自己想用的信息,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搜索引擎通常不会去考虑这些专业词汇的学名、俗称、同义词、近义词等等,这样就缩小了专业检索的范围;在信息准确性和真实性方面,他们也很难进行保证,这样又盲目扩大了专业检索的范围,增加了用户的工作量。为了避免上述两种情况的出现,在对煤地质学网络信息进行二次整合时,可以在煤地质学领域应用垂直搜索理念和技术,面向该领域的网站,对他们这些网络资源进行抓取、分析、整合,最后针对用户的需求,提供准确而专业的信息搜索服务。

5结语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范文8

分类组织方式是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大多数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的搜索引擎或门户网站都采用自编的分类体系进行信息组织。这些分类体系虽然充分考虑了用户的需求和网络信息的特点,突出了个性,方便了使用,但这些体系仍然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

1.1 学科大类设置不全,知识体系不完整

以中文雅虎(Yahoo)为例,它将网络信息分为14个宽泛的类目,每个大类又分出若干二级类,二级类目下细分出三级类目,可根据需要细分出四、五级类目。可以说,Yahoo采取的是一种逐层扩充的方法,以使知识的覆盖面越来越全。但是,从Yahoo分类每年都发生的明显变化和迅速增长的网络信息资源我们可以看到,仅仅设置这14个大类是难以涵盖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又如搜狐(sohu),将网络信息分为18个大类,网易(WWW.163.com)将网络信息分为19个大类,都有类似情况。总之,由于各种原因,现在的网站分类设置还不完善。知识覆盖不全,体系过于简单。几乎所有的中文搜索引擎的分类体系都存在着知识残缺不全、体系设计不完整的通病。

1.2 类目划分标准不够合理

信息资源在同一层次下划分的标准不够统一,有时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划分标准的现象。具体来讲,同一层次类目在选择上存在的问题有:一方面,网站为了突出当今的热门和主流信息,将一些下级类目提升到大类中,如大多数中文网站把“电脑网络”或“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与“科学技术”并列为大类;又如网易将“体育竞技”和“少儿乐园”放在大类中。另一方面,子类的设置的标准问题,如Yahoo的“科学”这一大类下设有“电脑与信息技术”、“活动”、“教育”、“科普”、“酷站”、“能源”、“字典”、“组织”等等的二级类目。此外,在大类的展开中常出现整体不包含局部的违反逻辑规则的现象。

1.3 各网站采用的分类标准不同,各行其是,导致了用户在使用时无所适从

以网络信息资源为基础建立类目体系,虽有较好的实用性,但类目划分的规律性不强,从而造成了各搜索引擎的分类不一致,体系也不太严密、科学,类名不规范,各个搜索引擎设立分类目录时力图突出的是自己的特色。

如新浪设立了“少儿搜索”大类,搜狐把“公司企业”单独列为一个大类,这就使得用户在使用时必须对某个搜索引擎的类目比较熟悉,否则当人工的分类有时与某些用户的习惯不一致时,会造成这些用户无法在正常的路径中找到资料。

1.4 类目名称设置不够规范合理,不能全面反映类目的内容,给用户查找易造成误解

类名有时不能确切地概括类目的内涵,有时只有象征意义。此外,由于类目的下位类范围较宽,上位类有时很难有效限定其含义,再加上网络自编分类体系一般不使用注释揭示类目内涵,容易使一些类目的含义和范围难以确定。

设置好类目名称关键是选好类日用词。很多网络分类体系中采用一些含义模糊的语词,而且没有注释,这就使用户很难判断该类目的外延。如“网易”的“另类科学”,“搜狐”的“生活情趣”等类名,如果没有注释,根本就无法明白该类的内容包括什么。

1.5 类目排列缺乏逻辑性

目前,中文网站总的来讲类目排列比较随意,外延常常有交叉重叠。几乎所有的中文搜索引擎的分类体系都存在着类目排列混乱的通病。如新浪、网易、搜狐、中华网在线等,都把“文学”与“艺术”、“电脑网络”与“科学技术”、“经济”与“文化”及“政治”等原本密切的大类,却人为地分割开来。又如网易对“文学”大类之下15个二级类目的排列,逻辑性不是很强。再如新浪对”文学”大类之下30个二级类目的排列,即便是按类目的使用频率或访问量序列排列,也使人感到排列次序不规律,不易查找。

1.6 从事网络信息分类组织的人员都大多是非专业的分类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迅速增长以及信息需求的不断加大,网站业务量也快速攀升,而建立一个优秀的中文搜索引擎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技术、设备、人力、财力的投入上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许多网站扩大了工作人员的招收数量和范围,与此同时,许多网站却忽视了引进有信息处理专业知识的人才,因此造成了许多诸如以上提到的网络信息分类组织方面的问题。

面对海量网络信息,其分类体系的诸多弊端为用户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开发共享网络资源带来严重困难。因此,构建规范合理的网络信息分类体系,实现网络信息分类组织标准化已是大势所趋。

2 国内有关学者的研究观点

从1998年开始,国内对网络信息分类组织的研究此起彼伏。其中,有许多学者表达了网络信息组织“标准化”的思想。如黄如花在文献1中指出要“信息描述标准化”;又如郑福根在文献2中认为网络信息组织的原则之一就是“标准化原则”;再如张林龙在文献3中指出“建立统一的网络信息分类标准成为网络信息分类组织的迫切需要”等等。此外,从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来看,要编制一部适用于网络信息分类组织的分类法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此说法可从刘延章、余义芳在文献4中对1998年~2002年这5年间160余篇有关网络信息分类组织研究的一些结果中略见一二。下面是文献4中的部分观点:

(1)关于网络信息、网络信息用户、网络信息技术环境特点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网络信息分类检索工具的标引对象、使用对象、所处环境的认识,为编制高质量的网络信息分类法打下了认识基础。

(2)关于网络信息分类法与传统文献分类法方面的比较研究为我们借鉴二者各自的特点、编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提供了便利,从而为编制高质量的网络信息分类法打下了理论基础。

(3)关于传统分类法应用于网络信息分类组织方面的研究虽然有助于传统分类法特别是《中图法》自身的调整和改造,使之适应于网络信息分类组织的需要,但也为更好地编制网络信息分类法打下了方法基础。

(4)关于现代技术应用于网络信息分类组织方面的研究为编制高质量的网络信息分类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5)关于中文网络信息分类体系的特点、问题及其改进方面的研究对于编制高质量的网络信息分类法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6)关于统一的中文网络信息分类法编制方面的研究对编制高质量的网络信息分类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编制一部高质量的网络信息分类法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和技术实现条件,为实现网络信息分类组织标准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 对网络信息组织标准化的构想

通过以上分析,要实现网络信息组织标准化,编制一部适于网络信息组织的《分类法》是非常紧迫,也是切实可行的。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分类体系与传统文献分类体系相比存在着许多差异:①网络分类是以事物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列类;②网络信息分类是以网络资源为分类的基本对象,类目收录对象的范围更广;③采用了更多的信息技术;④直接采用语词进行信息标引;⑤传统分类是以线性方式展开类目,而网络分类是以网状方式进行超文本链接;⑥更新速度快。因此,编制网络信息分类法应考虑以下两大方面。

3.1 宏观构想

编制网络信息分类法,实现网络信息组织标准化,应体现以下主要原则:

(1)科学性原则。网络信息分类法应结合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在充分揭示各学科之间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将学科分类与事物分类相结合,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网络分类体系。

(2)继承性原则。网络信息分类法应吸收传统分类法的精华,吸收目前各中文网站分类体系的优点,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来共同建造。对传统的东西不能全盘抛弃,也不能全盘吸收,应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3)动态性原则。由于互联网是一个多元、开放的信息系统,因此,网络信息资源具有范围广、数量大、动态性强的特点。这就要求网络信息分类也要随着互联网内容的变化及时调整,使各种类型的网络信息资源都能在分类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4)实用性原则。网络信息分类法应考虑网络环境下用户需求的特点。在类目的设置上,既要体现分类体系的相对稳定性,又要方便用户快速查询。类目数量控制在20~25个,类目层次展开至3~4级为宜。

(5)多维性原则。传统分类法以线性方式揭示文献信息内容,而网络信息分类法要尽可能全面而深入地揭示网络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多层次、多途径、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信息揭示和描述,用超文本链接技术,变线性方式为网状方式,构建新型网络信息分类体系。

(6)开放性原则。网络信息分类体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网络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决定了网络分类体系也要随时增添新的内容。同时,不断吸收新思想、新技术,进一步满足和适应社会以及科技发展的需要。

3.2 微观构想

根据上述对网络信息分类法宏观构想原则,结合传统分类法和现有网络信息分类体系的研究成果,笔者针对网络信息资源中的一类资源——综合性网站的框架构建了5大板块,对其中内容相对稳定的休闲娱乐、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综合信息四大板快设计了22个一级类目。该分类体系以主题为主要聚类标准,充分体现网络信息组织分类——主题一体化思想。具体如下:

一级类目

热门追踪板块:考研 聊天室 游戏 同学录 人物 明星 下载专区 招聘  动漫 flash......

休闲娱乐板块:新闻与媒体 娱乐与休闲 体育与健康 旅游与交通 生活与服务

社会科学板块:社会文化 哲学与宗教 政治与法律 军事与战争 经济与金融 教育与就业 人文与艺术 历史与地理

自然科学板块:自然科学 医疗与卫生 农业科学 计算机与网络 工程技术 环境科学

综合信息板块:国家与地区 参考资料 综合网站

上述各板块中,热门追踪板块内容不固定,根据网上热点话题的变化而变化,其余四个板块的内容相对稳定,即休闲娱乐板块包括5个一级类目;社会科学板块包括8个一级类目;自然科学板块包括6个一级类目;综合信息板块包括3个一级类目。

Internet是一个开放、动态的网络体系,对其分类体系的构建,实现网络信息分类组织标准化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本文所探讨的分类体系也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发展,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实现网络信息分类组织标准化的这一天不会太晚。

参考文献

1 黄如花.网络信息组织的发展趋势.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4)

2 郑福根.网络信息组织的理论与方法探讨.现代情报,2004(6)

3 张林龙.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组织.情报杂志,2003(10)

4 刘延章,余义芳.近五年来网络信息分类组织研究的现状及其展望.情报学报,2004(4)

5 王知津,肖洪.网络信息组织对传统信息组织的借鉴.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4)

6 陈树年.搜索引擎及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组织.图书情报工作,2000(4)

7 董琳.网络信息分类组织的发展趋势与标准化.图书情报知识,2004(4)

8 王本欣.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04(5).

9 宋剑祥.从国外分类法看《中图法》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图书与情报,2004(2)

10 宋蓓玲.浅析构建网络信息分类体系.情报业务研究,2004(8)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范文9

编目技术是传统文献组织方法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时,对于图书情报工作部门而言,编目工作更是属于核心性的工作内容之一。图书情报工作部门展开编目工作的最主要任务在于:在有关图书馆馆藏资源著录过程中,需要以一定的标准作为规范来开展,其工作质量直接决定着图书馆用户在各类图书资源检索过程中的有效性与便捷性。因此可以说,编目技术是完成信息组织的关键途径之一。如果将网络系统视作一个图书馆的话,那么网络系统中所涵盖的各类信息资源就好比是这一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而编目技术在网络资源组织过程中的应用,关键就在于使信息加工的过程更具合理性、规范性特征。

在网络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存在一种比较特殊的数据,即与网络数据相关,用以概括数据的数据,我们通常将此类数据称之为“元数据”。如果将网络系统与图书馆等同起来,那么元数据就好比是图书馆中各类馆藏资源所对应的著录项目。而同样的,在图书馆进行各类馆藏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大多是通过添加著录信息的方式实现对相关资源的全面概括。因此,在有关网络资源的组织过程中,也可借鉴此种管理模式,针对不同网页添加特殊性的标记(标记形式多为meta形式,且所表述的对象涵盖了该网页的作者信息以及关键词信息),这也正是应用编目技术组织网络资源的核心所在。同时,为了实现对互联网中各类所覆盖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因此也建立在.html以及.xml环境支持下,形成了以网络数据信息为中心的标准与规范。

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应用相对普遍的数据规范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都柏林核心元素集规范,该规范产生于1995年,将其应用于网络资源组织作业的主要优势表现在:规范简单、可理解程度高、具备良好的可拓展性能、能够会同其他相关的元数据进行桥接。因此,通过对都柏林核心元素集规范的合理应用,能够将存在于网络资源采集、控制以及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及时处理与解决。二是资源描述框架规范:资源描述框架作为网络数据标准规范的一类,其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具有突出的抽象资料表达模式特点,且与任何形态的语法之间均无内在相关。通过资源描述框架规范,可反映的资源信息包括资源属性以及资源属性值。同时,前文中所提到的都柏林核心元素集规范还能为资源描述框架规范的应用提供必要的支持,其工作任务的着眼点体现在对资源描述通用机制的构建。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此种规范有着突出的行业适应性特征。

二、分类技术组织网络资源

从学术性的研究角度上来说,网络信息的揭示可以通过学科方式来实现。因此,在有关网络资源检索以及资源服务的过程中,文献分类技术同样发挥着极为突出的使用价值。现阶段,在整个互联网络系统中,文献分类技术组织网络资源主要适用于学术性的知识内容。有关此方面内容的研究多集中在西方国家,而我国近年来也在充分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展开了对分类技术应用于网络资源组织的研究工作,同时也形成了比较统一的技术观念:以学术文献在内容以及形式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异向特征,在一定的体系作用之下,实现对学术文献资源的合理组织与区分。同时,在分类技术应用经验不断积累与成熟的过程中,传统意义上的等级列举式分类法逐步实现了向组配式分类法方向的发展。当中,比较典型的分类技术应用案例为: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作为基本依据,构建文献资源的分类检索工作体系,下属一级、二级、三级子类目,各级类目之间的排列按照字顺方式所实现。此种分类方式现阶段已应用于中国教育网以及科研网络当中,在组织网络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三、主题技术组织网络资源

在组织网络资源过程中,主题法同样是关键性的文献组织方法之一。在应用主题技术组织网络资源的过程中,其主要的工作任务在于:通过对关键词语的识别(词语的关键性体现在所表达内容与主题之间的契合度方面),将所识别的关键词语作为检索过程中的基本标志。在配合字顺式的检索方案作用下,完成对信息资源的检索工作。在将主题技术应用于组织网络资源的过程中,其表现出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网络资源组织过程中的检索标志直接以语词的方式所呈现;第二,网络资源组织过程中的数据信息检索通过字顺方式完成,即实现了检索的手工性;第三,网络资源组织过程中对于集中信息资源的构建体现出了主题性的特征,对事物、问题以及现象具有明确的特定性特征;第四,在网络资源的组织过程中,各个主题词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往往是通过参照系统的方式所揭示出来的。同时,有关主题技术的应用还可划分为以下两点。首先是关键词法在组织网络资源中的应用情况:在现阶段的技术条件作用之下,绝大部分搜索引擎软件所自动构建的网络信息资源索引数据库所支持的检索方法,多以关键词检索方法为主。

此种网络资源组织方法所表现出的显著优势在于:标引过程中可避免查表行为、选词行为,因此在标引成本以及标引速度等方面具备显著的优势。更为关键的是,关键词法所支持的网络信息资源索引完全借助于自动方式实现,避免了人为性的操作问题,且能够及时对词汇以及提法进行必要的更新与升级。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关键词法在组织网络资源的过程当中,检测准确率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待改进。其次是主题词表法在组织网络资源中的应用情况:现阶段,部分搜索引擎还涉及以主题词为核心的资源检索方式。以终端用户的操作界面为例,在网络资源搜索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整个网络系统内所涵盖主题词表的综合选取。用户可以在搜索引擎所提供的主题词表当中选取相应的主题词作为搜索引擎执行检索行为的依据,其主要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加良好地与用户需求相契合。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