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水利动态监管集锦9篇

时间:2023-06-07 16:19:28

水利动态监管

水利动态监管范文1

1前言 2009年,为了充分利用南宁市丰富的水系资源,塑造城市滨水景观形象,形成合理的城市环状水网体系,实现“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水环境,南宁市正式提出了打造“中国水城”概念,并将“中国水城”的建设作为全市城市规划建设主要任务开展实施。相思湖湿地公园是南宁市“中国水城”已完成的城市核心水系项目之一,目前已初步达到了“水畅、岸绿”的景观要求,但由于“水清”未能达到,因此也无法完全实现“景美”要求。由于“水清”与环境保护工作最为密切,所以切实地开展相关相思湖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监察工作,并及时进行工作总结,相关工作经验可为今后南宁市整个“中国水城”建设项目生态环境监察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2基本概念 2.1湿地公园与城市湿地公园 根据国家林业局《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定义: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根据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定义:城市湿地公园是指利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作为公园的天然湿地,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集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 2.2湿地公园与一般水景公园的区别 湿地公园的湿地资源不论是天然形成的还是人工形成,其最根本的属性在于它的湿地特征。因此,湿地公园设立首要宗旨是湿地资源保存和保护,在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护物种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功能完整的基础上,实现观赏游憩的基本功能,同时带有科普教育、科学研究等其他功能。 3基本情况 3.1相思湖湿地公园基本情况 相思湖湿地公园为相思湖新区可利江河道整治工程及生态恢复工程,全长4.2km,面积为1.93km2,其中包括可利江水域面积0.72km2,绿地面积0.79km2,生态湿地面积0.72km2。相思湖湿地公园生态湿地与可利江形成相对独立的环境区域,北起天雹水库脚南宁外环高速公路处,南到可利大道,湿地人工种植水生植物有芦苇、花叶芦竹、睡莲、荷花、千屈菜、水菖蒲、印度红莲、花叶水葱、灯心草、水生鸢尾、花叶芦竹、伞草等12种;陆地植物有秋枫、香樟、菩提榕等为代表的特大乔木,有鸡蛋花、木槿、一品红、彩叶朱槿等灌木,有狐尾椰及小黄竹等为代表的棕榈科及竹类植物等126个种。目前,相思湖湿地公园(原为可利江),水体水源来自三方面:一是生活污水;二是天雹水库渗漏水;三是自然降雨的雨水。根据南宁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06~2010年对可利江历年来的监测,水质情况为劣Ⅴ类水质,造成此类情况的主要因子为生活污水中的超量氮、磷元素。2006~2010年可利江综合污染指数变化表详见图1。 3.2相思湖湿地公园管理构架及职能 相思湖湿地公园的管理经营以南宁市相思湖新区管理委员会为主导,南宁市相思湖新区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为载体,成立南宁市相思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对相思湖湿地公园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其中,南宁市相思湖新区管理委员会目前设置16个机构,驻有4个部门派驻机构,管理1家国有控股企业,管理职能涵盖党政、人事劳动、财政、招商、规划、建设、园林、环保、国土、城市管理、拆迁、征地、维稳、信息等。 3.3南宁市生态环境监察现状 2000年开始,南宁市环保部门已开展相关水库、自然保护区等的生态监察工作,由于当时从国家到地方在执行标准、执法依据上存在缺陷,2004年后相关工作趋于停滞。2003年国家开始将重点放在矿山尾矿库、畜禽养殖的生态环境监察方面,但相关工作也只是试点,因此南宁市的生态环境监察工作只局限于在环保专项行动开展,日常性、系统化的监管工作仍未全面开展,其他如城市生态环境监察方面也尚未开展。 4相思湖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监察的实践 4.1监管内容 4.1.1公园水体的纳污情况监察 主要监管的内容包括:生活排放口的分布、排放情况、排放规律、排放量等,初步评估公园水体外来氮、磷等营养元素接纳情况,规划、制定公园周边排水项目审批的等级。 4.1.2水体水面感官污染物的评估 主要监管内容包括:湖面垃圾的富集情况;藻类水华的分布;水葫芦等易蔓延植物生长范围;生活排放口区域悬浮污染物等,初步评估湖面清理、保洁需求。 4.1.3静风静水区域排查监控 主要监控内容包括:静风静水区域的分布、变化;对区域的垃圾、藻类、悬浮污染物的富集;是否有死鱼等情况,初步评估清理、保洁需求,有死鱼情况初步分析原因。 4.1.4湿地公园物种多样性的监察 主要监管包括:各植物种群的分布、保育、生长状态等;植被的人为破坏、损毁、病虫害、灭失等;湖区动物物种的分布及变化等,初步评估动、植物物种变化可能造成的公园生态的影响。 4.1.5公园周边附属设施、道路建设进行监管 对公园附属设施、道路建设等进行“三同时”监管;对公园周边违反环保要求的项目建设行为查处;对影响公园的施工噪声、工地扬尘行为进行查处。 4.1.6公园周边附属设施建设及开展的旅游、经营等活动影响的监察 对公园周边开展的旅游、经营是否对公园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进行监督,同时对各类活动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进行初步评估。#p#分页标题#e# 4.1.7违法排放污染物的行为查处 对辖区内相思湖公园周边的三产、娱乐项目等进行监管,对有违法排放污染物的行为进行查处。 4.2监管方式 监管方式目前以巡查为主,每月开展,对于恶劣天气如炎热、干旱等,则相应增加监管频次。如有环境投诉、突发事件等,接报后立即开展专项处理处置工作。 4.3工作机制 在工作事件过程中,南宁市相思湖新区管理委员会这种开发区类型的管理机构比较适应湿地公园这种新型的投资机制,它兼具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同时管理南宁市相思湖新区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这类可实施筹资、建设、管理、运营的企业部门,这样就使得各项工作更灵活、有效开展,同时由于问责机制的导入使工作进一步落实到位,此外,信息部门的介入对群众的舆情可以进行有利的疏导,以便整体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相思湖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监察工作机制,是以相思湖新区现有的管理体制为依托,各部门在各自职能下梳理生态环境监察工作中发现问题的工作机制,是一个初步“以环保部门为主体、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有效管用的协调工作机制。 5存在问题及探讨 5.1配套政策法规缺乏 目前,南宁市仍缺乏专门、系统的关于“中国水城”水系管理、湿地公园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律法规,而国家相关的生态环境监察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尚未健全,在相思湖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监察实践过程中,只能延用各部门的法律法规体系中部分条款作为处罚依据和标准。因此,南宁市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统领性的、综合性的法律法规,使之对“中国水城”项目更能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和管理,生态环境监察工作才可能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可行性,才能更系统、常态、有效地开展。 5.2监管人员能力不足 环境监察机构中多数人员未曾涉及到生态环境监察领域,对有关生态环境监察的基础知识、法律法规、监察职能等不熟悉,人员素质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仍需提高。因此,加强队人员岗位培训应做为生态环境监察工作的基础,将生态环境监察课程纳入各级环境监察干部岗位培训的内容,加强对有关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5.3科研监测能力落后 尽管初步建起了相思湖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监察管理的体制,但监察过程缺乏监测数据支持,例如水体水质实时变化数据、生态监测的各项数据、水藻水华实时跟踪图像数据、解决水质问题方法的数据跟踪、湿地生境退化及丧失变数据跟踪情况等。因此,建立实时、动态的自动监测管理系统,提高“中国水城”水系、公园管理的科技水平和技术含量是非常必要的。 5.4公众参与程度不够 休闲娱乐是城市湿地公园主要的功能之一,而市民对湿地的任意践踏、破坏、垃圾处理方式不当等,都会对湿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因此,保护和维护城市湿地健康的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市民的共同努力。所以,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环保教育,依靠南宁市民、行政单位、企业等各方面提供技术,共同参与,在参与中感受到建设的技巧,这不仅是“中国水城”建设的必要条件,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6结语 南宁市相思湖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监察工作的实践,拓展了南宁市环境监察领域,延伸了原有环境监察的概念,实现了监察工作由点源污染监察向面源污染监察的转变,使监察工作开始强调系统和宏观。由于生态环境监察更具广泛性、科学性,对人才和科技支撑要求更高,这也为南宁市环境监察能力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相思湖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监察工作的实践,为今后南宁市系统地开展“中国水城”水系、湖泊生态环境监察工作提供科学、可用的经验。

水利动态监管范文2

关键词: 湿地公园 生态环境 监测 技术关键 内容 发展设想

1.我国湿地现状

湿地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生产力很高,在提供人类必需的动植物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和水平衡、调节气候、降解污染、提供珍稀动植物栖息地和保存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是一个湿地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有天然湿地2500万hm2,以稻田和池塘为主的人工湿地4000万hm2及绵延的海岸湿地。

由于对湿地保护认识不够,人类违反自然规律的开发利用活动,使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降低了湿地生态功能,湿地面积迅速减少。目前,湿地受到的威胁的种类和程度日益加大,约40%的重要湿地受到中等程度或更严重的威胁,而且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加,威胁会继续加大。威胁主要来自资源的过度利用、湿地围垦和开垦、泥沙淤积、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引进物种的干扰、城市化和旅游业发展等。

2.我国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意义

我国政府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极为重视,尤其是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后,为履行公约的义务和应尽的责任,做了一系列的保护工作。为掌握我国湿地类型、分布、结构和功能等,我国首次进行了宏观湿地资源调查。目前我国湿地定位监测研究较少,尽管一些部门已建立了若干个监测站点,但各站点多是独立的,缺乏统一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方法,数据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建立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定期提供动态监测数据与监测报告,分析变化原因,提出全国性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对策与建议,为国家湿地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充分发挥湿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3.湿地监测和评价的技术关键

湿地定位监测就是数据采集、储存、分析处理这一过程在时间上的循环与反复。因此,湿地定位监测工作量大,涉及的内容广泛,监测数据应具有连续性、可比性,即信息的空间和时间序列兼有。

湿地生态环境评价办法则为综合评价全国湿地生态环境现状,所选湿地监测指标基本上都能定量描述,并通过专家打分系统,即下级指标对上一级指标贡献,分层逐级综合,专家给出各个打分区域对应的湿地状况,由此湿地实际状况得到整体反映,湿地的发展变化趋势得以预测。最后,掌握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情况,分析影响其现状的主导因子,制定有利于湿地三重效益发挥的决策方针,从而使湿地生态系统更加健康发展,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4.湿地公园监测的内容

湿地公园是具有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的生态型社会公益性主题公园。湿地的监测涉及自然环境因子、湿地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情况、湿地开发利用和受威胁情况、湿地管理变化情况、湿地周边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不同湿地类型特有的专项指标。

在湿地监测研究方面,重点是对恢复后的湿地进行监测,一个监测项目的实施过程可被简化为以下四个步骤。

确立监测目标选择监测手段选择监测方法分析和解释

湿地资源监测的技术指标包括那些容易发生变化的湿地自然因子(水文和土壤因子)、湿地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情况、湿地开发和受威胁的情况、湿地管理变化情况、湿地周边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4.1湿地自然环境监测

湿地自然因素是湿地目前状况潜在表现,也是决定湿地发展最重要因素。湿地生物多样性指标从根本上反映湿地现状和发展趋势,也是湿地自然因素的外在表现,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指示剂”,能够完全地、比较直观地反映湿地生态系统的状况,并预示其发展趋势。

4.2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

生物多样性指标包括植物种的数量、植物种群数量、指示植物种的数量、指示植物种群数量、水禽种数及主要水禽种群的数量、兽类种数及种群数量、两栖类种数及种群数量、爬行类种数及种群数量。

4.3湿地开发利用和受威胁状况监测指标

湿地受威胁状况指标和湿地保护与利用指标是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的正负两方面的干扰,从湿地生态系统现状来看,湿地退化根本原因是严重人为干扰,人为干扰是湿地发展的决定因素,人为干扰程度决定了湿地现状。干扰指标主要有保护区级别、征占面积、污染程度、湖泊富营养化等,并主要掌握在湿地区进行的各种开发活动的内容、范围、强度等情况,且具体指标依据当地情况而定。

4.4湿地保护和管理监测指标

了解湿地管理机构的变化情况、各种湿地保护规章、条例的颁布实施情况、采取的湿地保护行动。

4.5湿地周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湿地利用状况指标

社会经济指标主要是经济效益,包括监测年度湿地周边乡镇的人口、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主要产业变动情况等。

5.湿地监测技术发展设想

5.1充分利用最新技术手段

湿地的定义范围十分广泛,加之湿地特有的特性,如沼泽湿地从地面难以接近、湿地植被较为矮小、明水水体特有的反光性等,只有依赖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3S技术)和专家预测预报系统才能高效、及时而准确地进行长期监测。

监测的主要技术随着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卫星遥感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生态环境监测的各个方面。卫星遥感监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卫星接收地面反射光谱后将它以数据信息的形式发回地面,数据信息经计算机处理后以图像的形式表示出来或者直接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得到关于地表物状况的信息(例如植被类型、生物量、土壤类型等)。

微观信息则以固定观测点观测获取。在一个特定的项目地区,实地勘测可以提供更加详细的结构和功能信息,包括对生态栖息地结构、水质和水文、动物种群,以及野生动物和鱼类对环境污染程度的测定,如:土壤、单个有机物、水的物理和化学属性如果不进行实地勘测就无法有效进行测定。单个植被和植物种群在很大程度上也需要进行实地勘测。

水利动态监管范文3

关键词:科学 管理 水资源

【分类号】:TU831;TU201.5

实现污水资源化,避免水资源危机,是关系经济发展和生存环境的重大课题,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水资源管理的重点,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由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在线数据采集子系统、综合信息管理子系统、综合分析与决策支持子系统、实时控制管理子系统等组成。它是高技术的集成,体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并且代表了当前世界水资源管理的方向,而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总体设计、分步实施、试点示范、全面推开”的原则下建设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

如何实现水利现代化?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的综合管理任务中,如何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管理方式,而采用集约式的现代管理方式?实施对水资源动态的、实时的、优化的配置,基础是获取大量的、动态的水资源及相关信息。当代高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对水资源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已经成为可能。这种系统的建设将使水资源的管理发生重大变革,也将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是以现代水资源管理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对流域或地区的水资源进行实时、优化配置和调度;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运用各种高新科技手段,对流域或地区的水资源及相关的大量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及管理;以远程控制及自动化技术为依托对流域或地区的工程设施进行控制操作。 主要特点:(1)针对不同流域、不同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基础设施状况,水资源管理中不同的重点问题,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的设置也应具有不同的特点。系统的设置还应与防洪调度指挥系统的建设相结合。(2)这种系统应是高新技术的集成。包括监测技术、通信、网络、数字化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人工智能、远程控制等先进技术。(3)它不同于以往的水资源监测系统,仅仅具有监测功能。这种系统更重要的功能是进行实时配置调度。体现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体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体现“依法治水”的原则。

(4)这种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框架,除采集水资源信息外,还广泛采集流域或地区内的气象、墒情等自然信息,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信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信息以及需水部门的需水信息。

(5)对水资源进行实时监测。监测的内容包括水量和水质。意义在于:科学、准确地进行资源配置及调度,保证供水安全。

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应具备水资源实时测、水资源实时预报、水资源实时调度和水资源实时管理等功能。其核心是综合分析与决策支持子系统以及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其他各部分则为系统核心的补充、延展和支持。在线数据采集子系统提供相关水资源与水环境监测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数据可靠性在线分析功能。系统总控目的是建立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控制各库和各子系统的协调运行。

其重点是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水位、水质及水温等)的实时动态监测和监测数据的自动化采集、监测数据预处理,以及监测数据可靠性的实时在线分析处理等。该子系统还应提供与各类监测仪器衔接的数据采集接口,通过接口模块动态收集监测数据资料,确保存入数据库中的监测资料的有效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实时控制子系统主要完成两个功能:一是将输出指令直接作用于可控自动化水资源调配和控制设备(如给、排水闸门等),通过有线/无线/远程控制技术对系统所涉区域内的重点给、排水设备及重点控制工程进行远距离的调节控制;二是将系统综合分析与辅助决策的成果以实时报告(如水资源预报、水质分析公报、企业排污超标警报、水资源调配建议方案等)和多媒体报警信号(如大屏幕指示、声光警报等)的形式进行动态输出,以供决策部门进行水资源配置和管理参考。综合信息管理子系统管理各种水资源水环境监控项目的数据资料,具有监测数据资料的输入、存储、整编、查询与传输等功能,对水资源监控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管理和处理。该子系统还应提供对综合分析与决策支持子系统以及实时控制子系统的数据传输接口。综合分析与决策支持子系统对实时监测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其主要功能就是运用模型库中的相应模型对监测数据资料进行智能化的综合分析,参照知识库中的专家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形成水资源(包括水量、水质、水情和水环境等)动态状况的分析成果;并根据分析成果,产生辅助决策报告或直接控制指令。系统还应专门设计有多库协同器,进行各库之间的协调。多库协同器提供系统各库的协同规划、综合调度、人机交互、资源共享、冲突仲裁和通信联络等处理功能。 综合分析与决策支持子系统是本系统的技术核心,它将以国内外近年在水源、水环境和农田水利等方面的科研成果为基础,结合现代高新技术进行综合开发,形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实用性强、又便于扩展和更新具有决策支持能力的智能化综合分析系统。

模型库及其管理子系统提供相应分析处理使用的处理模型和计算方法的例程库。包括各种时态和空间模型、在线数据可靠性分析算法等。包括水情预报模型、水量评价模型、水量预测模型、水质评价模型、水质预测模型、水污染模型、需水模型、生态环境分析模型、洪水演进及仿真模型、决策支持模型等等。 知识库及其管理子系统是用于知识信息的存储及其使用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数据库是整个系统运转的基础,准确高效地收集和及时处理大量复杂的监测数据资料是整个系统设计和开发的重点。数据库及综合信息管理子系统是面向数据信息存储和信息查询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水利动态监管范文4

延庆县将队伍建设作为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措施来抓,成立了延庆县水土保持试验站、工作站和监督站三站合一的综合部门。县水土保持部门主要负责全县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和落实,全县水土流失治理规划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预防、保护和监督执法,水土流失监测,定期监测公报等。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水务站,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主要负责镇域范围内的相关水土保持工作。

2规划先行,统筹推进

始终将水土保持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从延庆县被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以来,均按照水利部的要求,先后编制了延庆县水土保持中长期规划,《延庆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延庆县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规划》,《延庆县妫水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延庆县白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延庆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划》,延庆县水土保持监测规划等一批水土保持综合及专项规划。对水利、林业、农业、国土、环保、市政、交通等部门承担的水土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工作进行了统筹,有效地整合了各方面的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在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态建设、城乡规划建设等方面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水土保持部门统一规划、多部门协作、广大群众参与的水土流失防治长效机制。

3部门联动,政策集成

认真落实国家及北京市水土保持各项政策,形成部门联动、协调配合的良好局面。1)围绕贯彻水土保持法,出台了《关于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延庆县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实施细则》。2)围绕水源保护,出台了《关于禁止放牧家畜实施办法》、《关于生态作物补贴工作实施方案》、《关于退稻还旱的补贴政策》。3)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实施意见》、《关于退耕还林重点区域扶持政策》。4)围绕社会参与,出台了《延庆县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三年行动方案》、《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意见》。

4健全制度,完善管理

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严格前期工作、计划管理、工程管理和资金管理,出善了一系列管理办法、规章制度。

4.1前期工作

严格执行《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前期工作大纲》、《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概估算编制规定》、《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制图手册》等相关规定和办法。加强生态清洁小流域初步设计单位资质管理,明确规定可研报告编制单位必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咨询甲级资质,初步设计必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甲级资质。

4.2计划管理

根据每年下达的生态建设任务,各实施单位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每年按照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编报项目投资明细,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4.3工程管理

参照基本建设程序,依据《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关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利水保项目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北京市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对项目进行管理。全面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等“四制”。坚持按设计组织施工,按工程进度安排建设资金,按工程监理考核工程质量,建立起设计、施工、检查、验收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4.4资金管理

严格执行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在工程建设中实行县级报账制。建立健全项目资金使用和财务管理制度,“一支笔”管到底,专款专用、专人管理。

4.5建后管护

工程竣工后,按照“谁治理、谁受益,谁所有、谁维护”的原则,及时办理移交手续,签订管护责任书,交由当地政府、村委会或直接受益人管理。根据各工程情况设置具体的管护细则,并安排必要的管护经费,由各村的生态管护员和水管员负责工程的日常维护,确保人员、资金、责任三到位,保证工程的正常效益发挥,解决了工程重建轻管的矛盾。

5公众参与,民主决策

延庆县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纳入到全县生态环境建设纲要和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纲要中,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鼓励公众参与,通过设立文明社区,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户,文明个人等荣誉,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提高公众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参与热情。为了使生态清洁小流域更好的服务农民,贴近民生,延庆县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中,强化了农民参与机制。按照《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农民参与指导意见》,明确农民是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主体、管理主体、受益主体,促进农民从“项目前期、工程实施、后期管护”三个环节全过程参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实现了水土保持工作“零距离”服务农民。工程设计时,先请专家讲解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具体知识,然后采用一事一议、群众举手表决的形式确定措施,既宣传了水保,也使项目实施更能贴近群众的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工程实施中,鼓励农民参与实施小而分散、技术要求不高的工程,增加农民收入。工程建成后,选聘农民作为管护员对工程进行维护管理,为农民增加就业和增收的机会。

6科技支撑,创新驱动

把科技作为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支撑。从1980年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科技支撑项目,推动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健康发展。1)围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先后实施了东三岔、汉家川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示范研究、水土流失区干旱阳坡造林技术研究、生态袋护坡技术示范研究、生态清洁小流域技术示范研究等方面工作。2)围绕水土流失监测,先后开展了小流域综合防治动态监测体系研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研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等方面工作。建成了全国种类最齐全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区,成为延庆水土保持科技的重要支撑。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科技对外合作工作,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北京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校共同开展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共取得省部级成果10项。同时接待欧盟、美国、非洲等同行交流200余人次。

7严格执法,提供保障

批准成立了延庆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站,专职负责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并从办公场所、执法人员、配套设备、专项经费等方面保障日常执法。全县建立部门联动贯彻水土保持法规的机制,规划部门在颁发“两证一书”时要求建设单位编制水保方案;发改部门在批准项目投资概算时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列支水土流失防治费用;环保部门将水保方案作为生产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建设部门要求生产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做好水土保持“三同时”验收。全县水土保持方案的申报率、实施率和验收率均为100%。

8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水利动态监管范文5

一、领导干部“河长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主要目标

实施的“河长制”,是指由省、市、县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行政区域“河长”、“副河长”,开展领导干部“河长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可以积极全面的推动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全面履行河湖保护管理责任,强化河流资产及环境保护的责任,强化建立一把手负责的“河长制”。审计明确主要审计对象为审计地方的“第一河长”。开展领导干部河流保护离任审计是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一个重要举创,是创新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将以“河畅、水青、岸绿、景美”的河长制管理目标为重点,突出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维护、河湖健康保障等核心内容,审查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村级组织是否多级联动,建立水陆共治、部门联治、全民群治的河湖保护管理长效机制,是否全面履行河湖保护管理责任。切实加强水管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维护水生态,保障河湖健康。

二、开展领导干部“河长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重点

开展领导干部“河长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要紧紧围绕河长制工作要求,要与当地主要领导责任挂钩,审计任初级离任时间节点时期河流保护情况,水体变化情况,审查水域岸线两个保有率不萎缩,即水域面积、自然岸线保有率不萎缩;水质不恶化,即水质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地表水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切实了解领导干部在任时期对河流保护具体开展的工作和成效,领导干部任期内执行“河长制”的情况。主要围绕加强水管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维护水生态,明确“统筹河湖保护管理规划、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江河源头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水体污染综合防治、强化跨界断面和重点水域监测、推动河湖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加强水域岸线及采砂管理、加强行政监管与执法、完善河湖管理保护制度及法规开展领导干部河流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并对离任领导作出任期内河流资源环保责任评价。在开展“河长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促进河湖保护管理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三、开展领导干部“河长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主要内容

1.审查河流资源环境管理方面约束性指标、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目标责任制完成方面。审查是否划定禁止开发范围、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是否实现江河源头保护区零排放等约束新指标,“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情况,审查是否落实生产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了解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力度、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情况。了解“水十条”落实情况,了解河流水体生态体系的构建情况情况。划定岸线保护区、保留区、限制开发区、开发利用区等有关情况。是否划定环境敏感区、生态脆弱区、水环境恶化区并进行严格管控。监控河流水体排放量指标、环境质量指标、重点项目、环境管理等,建立水体生态补偿制度等情况。审查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中的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结构优化、绿色生活、居民满意等几个指标落实情况。

2.审查河流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情况及有关部门责任落实情况,审查《新环保法》、“水十条”的贯彻落实情况,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是否存在、落实省政府贯彻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有关情况。审查水资源管理保护相关政策制定和执行情况。审查水资源管理保护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审查市政府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水资源管理保护政策情况,以及市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的情况。审查被审计领导干部涉及水利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事项决策情况。审查部门落实责任情况,重点审查环保部门排污许可和水利部门排污口的设置管理、水利部门的采砂管理及水利工程管理、林业部门湿地管理、国土部门的水域岸线管理、农业部门的渔业管理等行业监管情况,重点对水资源、采砂等河湖管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监督管理情况进行审查。

3.审查“河长制”涵盖江河湖泊水域有关的专项整治行动情况。审查地方政府是否开展工矿企业及工业聚集区水污染专项行动、城镇生活污水专项治理行动、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农业化肥农药零增长专项治理行动、农村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整治行动、船舶港口污染专项整治行动、侵占河湖水域及岸线专项整治行动、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非法设置入河湖排污口专项整治行动、渔业资源保护专项整治行动等落实情况及开展效果。

4.审查河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情况,政府部门在涉及取用水、排污等方面相关审批、管理、指标分配的情况。审查取用水总量控制情况。审查水质监督管理情况。审查政府开展水资源监管执法工作情况。审查是否建立河湖自然资源监督管理制度,有关建立水域占用补偿制度、建立网格化、全方位河湖水域岸线巡查检查制度和违法行为报告制度、日常监督和考核制度等情况。审查江河源头和饮用水源地、水源涵养地的保护情况,是否实现江河源头保护区零排放。审查水域岸线管理及采砂管理情况,了解有关河道采砂管理及行政审批情况。了解水体污染综合防治有关情况,审查有关工矿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及船舶港口污染的防治情况。了解水资源利用情况,对总用水量、单位GDP用水量、单位工业增加值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等进行对比分析。

5.审查“河长制”自然资源安全重大污染隐患及预警机制建立情况。审查“河长制”是否建立责任层层落实情况,审查是否建立河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否建立突发水污染处置应急预案,审查水体、水质监测情况,调取跨断面和重点水域监测相关数据,分析该区域水量、水质监测变化情况,审查建立水质恶化倒查机制,是否落实有关整治责任和限期整改措施。审查是否出现水资源污染影响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安全的重大事件,采取了何种紧急治理和长效治理措施,存在水污染隐患的重大问题,重大水污染事件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对是否建立水质恶化预警、污染来源区域、行业倒查机制。

四、领导干部“河长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创新方法

1.利用河湖管护信息系统查询法,根据河长制要求,建立了河湖管护信息系统,根据该系统可以查询对比水域案线和水质变化情况,也可以对比水雨情、水功能区、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养殖区、排污口等进行监控对比,同时可以根据该系统内建立的河长制通讯平台、审查日常巡查、举报投诉、问题督办、情况通报、责任落实等情况的落实情况。

2.地理信息系统对比法,利用“河长制”建立的全省河湖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对涉河湖岸线的基础数据、涉河工程、水域岸线管理、水质监测等信息化、数字化信息对比,利用卫星卫片分析成果或按照水利国土部门行业监测数据,对比任期前后的水域面积、自然岸线保有率情况,利用环保部门监测公布的数据,对比反映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地表水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对跨界断面和重点水域实时监测数据、污染信息、水雨情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利用环保部门的水质监测数据、水利部门的水量监测数据、林业部门的湿地监测数据、国土部门的岸线监测数据进行收集对比。分析对比领导干部任前任后河流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领导干部任期河流管理和保护责任;取得有关规划数据,对比规划落实情况,对比领导干部任前任后各项数据的变化情况,判断领导干部任期内“河长制”制度落实情况。

3.GIS底图查询法。在GIS底图的基础上,绘制出流域河段责任划分图、生态文明村落分布图、规模以上污染源分布图、采砂点分布图、重要涉水工程分布图、重点水库水情、重点水功能区、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养殖划分区等有关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查询重要事件节点其主要指标的变化量,有关部门落实责任等情况。

4.责任落实法。重点审计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方案制度建设情况、专项整治行动落实情况。检查“三大红线”政策落实的情况、项目管理责任落实情况、规划落实情况,审查河流环境保护责任分解到位,是否落实各项安全隐患防患责任,对地方河流重大事项的决策是否失误,各项责任未落实对河流资源环保所造成的影响,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等,判断领导干部在政策制度方面应负的有关责任。

水利动态监管范文6

经请示市政府同意,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水务局长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省水利局长会议、市第四次党代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农村工作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市纪委四届二次全体会议部署,总结2016年水利工作,分析当前水利改革发展形势,安排部署2017年各项水利工作。上面,市局几位领导就各自分管的工作作了具体安排,我完全同意,请大家下去后对照工作要求认真抓好落实。王林组长对过去一年全市水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给予了中肯评价,指出了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抓好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讲得很全面、很具体,大家要深刻领会、对标看齐,着力抓好今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下面,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2016年水利工作成效明显,“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水务系统干部职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实现了“十三五”水利工作的良好开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和成效:一是狠抓项目争取,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完成计划任务。全市落实各类水利建设项目投资12.85亿元,完成投资12亿元,连续三年水利投资超过10亿元。河西走廊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红山湾水库等水源工程、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中小河流治理、黑河xx城区段生态治理等重点水利项目有序实施,按计划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二是狠抓试点推进,水权水价改革逐步深化。全市六县区水价改革方案均通过县区政府批复实施,顺利完成了农业水价改革目标任务,工作做得比较扎实有效,高台、民乐、甘州三个农业水价改革试点县(区)在全省水利局长会议上作了大会交流发言,市局和山丹、高台县局被评为全省水利工作先进单位。开展了水权确权登记工作,出台了《xx市水权交易管理办法》并经市政府下发实施。三是狠抓节点推进,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试点创建工作。认真落实省政府批复的《xx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对照工作节点要求,切实推进防洪抗旱、水资源安全保障、城乡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文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五大体系”建设,编制完成了智慧水务建设规划;通过政府贷款融资、争取国家投资等形式,实施了黑河xx城区段治理、河道疏浚整治等水生态工程,进一步夯实了水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条件。四是狠抓试验示范,持续巩固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依托高效节水项目的实施,在各灌区全面推广滴灌、管灌等高新节水技术,选择试点推行精准化灌溉试验示范,当年新增高效节水面积29.7万亩,全市发展高效节水面积达到x万亩,取得较好的节水效益和经济效益。选择x家学校、企业、单位、小区开展城市节水创建活动,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节水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公众节水意识,有8家单位命名为全市节水型先进单位。五是狠抓指导监管,水资源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报请市政府出台了《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方案》、《公共管网范围内自备水源井关闭方案》等加强地下水管理的配套制度,并强化督查监管,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加强地下水计量设施建设,强化管控,全市地下水井智能计量设施安装率达到x%,关闭自备水源井x眼。认真落实《xx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由市政府了地下水超采区范围公告,建立用水监控名录,全面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六是狠抓管理调度,灌溉调水任务全面完成。全市完成春灌面积x万亩、夏灌x万亩、秋灌x万亩、冬灌x万亩,均超计划完成灌溉任务。上年度黑河莺落峡来水x亿m3,正义峡下泄水量x亿m3,是历年来向下游调水最多的一年,圆满完成了年度调度任务。七是狠抓执法监督,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市县区协调配合,认真开展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河道采砂等执法监督工作,及时协调处理水事纠纷或市上交办案件,维护了良好的取用水秩序。逐级落实防汛目标责任,严格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着力开展隐患排查、防汛大检查,落实防汛措施,确保了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设施安全度汛。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和质量振兴工作目标责任制,先后多次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全年未发生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事故,在全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工作考核中,我市被评为“优秀”等级。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机制还不完善,水利信息化建设等现代化治理体系仍需健全;水务部门在履行行业监管职责、规范项目审批等方面,工作做得还不够细致,特别在全面履行环保工作职责上,存在学习环保法律法规不深入,掌握国家和省上的环保政策精神不及时,对承担职责的理解上有一定偏差;水利改革的统筹性和协调性不够,水价综合改革实际工作进展不平衡。对工作中的这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我们要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二、认真贯彻新时期治水新思路,切实做好2017年各项水利工作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全市水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全省水利局长会议、市第四次党代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以实施“6363”水利保障行动为重点,着力夯实水利基础设施条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河长制”,完善水资源治理体系,统筹推进水利综合改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利保障。主要目标是:力争落实各类水利建设投资10亿元以上,解决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达标率控制在省上下达指标之内,建立市、县、乡三级河长体系,按计划完成灌溉调水任务,抗旱防汛、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防范监管有效。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管水治水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水利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摆在八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首要位置,纳入九大风险防范的关键领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对水利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给予很高期望,并对水资源节约保护、水生态环境建设、水利改革等提出明确要求。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及时更新观念,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管水治水能力,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

一要深入学习领会治水新方针。当前,中央治水工作思路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多次就水安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等作出重要指示部署,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去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把全面推行“河长制”作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新的创新举措,在国家战略层面予以安排部署。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的调整对我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不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准确把握宏观大局,深入分析、及时掌握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精神,按照生态环境保护赋予水利工作的新内涵、新任务和新要求,结合我市水利工作的客观实际,转变思路,主动作为,提高准确执行政策方针的能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二要强化水利业务政策学习培训。近年来,国家对水利工作更加重视,自2011年中央1号文件作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来,仅国务院和国家相关部委就相继出台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严格水资源管理、水价综合改革、水利投融资改革等方面的相关的意见、通知、方案10多项。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要主动学习政策、领会政策精神,更好地指导我们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近期,市局已制定了全年学习培训计划,将水利改革发展政策、水利环保法规、行业规程、专业知识培训等作为重点,采取邀请专家辅导培训、走出去考察等形式,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着力提高干部职工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各县区也要切实抓好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

三要继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把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总书记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和高度重视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批示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过程,进一步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深入系统学习、原原本本学习,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高度,自觉用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武装头脑、指导行动,真正做到入脑入行,在思想灵魂深处和实际行动上落地生根。

(二)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生态优先意识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特别是总书记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论述和批示精神,对于树牢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理念,增强生态安全屏障意识,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到位、行动对标看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水务部门来讲,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统一思想认识,转变工作思路,牢记主责主业,敢于担当负责,全力以赴抓好涉水生态治理工作。

1.着力抓好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治理。2015年9月环保部约谈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问题后,特别是2016年12月中央环保大督察和央视曝光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以来,水务部门围绕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和水资源监督管理等问题整改,在现场核查、巡查整改、驻点监控、资料整编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总体上,市委、市政府对我们前一阶段的工作是满意的。就下一步工作来讲,市委、市政府有明确的整改要求,相关县区和市局有关科室要按照市上印发的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1+7”行动方案和《xx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实施细则(试行)》确定职责任务,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央视曝光问题进行彻底排查整改。一方面要落实定期巡查、驻点监控制度,督促 水电站管理单位加强生态流量日常记录,做好水情上报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快电站生态流量下泄计量设施建设进度,必须在5月30日前完成计量设施安装,实现“电子眼”监控水电站生态流量全覆盖。市上从山水林田湖项目中安排3800万元用于实施水生态监控保护信息化系统工程,目前正在组织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各县区要安排专门的工作力量配合抓好此项工作,争取在市政府确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安装调试工作。

2.积极做好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整治。按照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反馈问题,xx黑河湿地保护区内涉及河道采砂和水利工程设施的人类活动设施点共36处,其中:采砂点7处,水利设施29处。根据中央环保大督察整改工作要求,市县区水务部门和国土部门对湿地保护区内7处采砂场进行取缔关闭。关停取缔的采砂料场按要求抚平沙坑,清除了废料和成品料,恢复了河道原貌。保护区内29处库塘、渠首、水闸、管理房等水利设施,甘州区1处、临泽县9处、高台县19处,均始建于湿地保护区成立前。近期,市上统一组织开展了一次全面核查整治,29处水利设施点均属今后加强监管范围。按照市政府确定的4月30日完成整改的时间节点要求,下一步怎么加强监管,相关县区要拿出具体方案,建立领导挂项包干制,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加大监督力度,定期开展巡查。特别是高台县常丰人饮站、罗城水管所等4处水利设施位于核心区,尽管属历史遗留问题,但今后退出是大趋势,必须提前着手开展相关工作。另外,山丹、民乐、肃南三县的河道采砂问题也要加快整治步伐,严格按照省水利厅和市上整改要求,限时整改。

3.扎实做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的核心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从去年年底环保大督察反馈的问题来看,我们的水资源管理工作特别是地下水监管和超采区的治理方面确实有不到位的地方,要切实引起警觉并尽快研究解决。下一步,要对照水利部等9部委印发的《“十三五”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以及《“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方案》,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体系,将水资源可利用量、水环境容量作为今后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的刚性约束,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加强水功能区监管,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和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形成水资源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的倒逼机制。同时,要全面落实全民节水行动计划,推进农业节水增产、工业节水增效、城镇节水降损等十大行动,以县域为单元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今年是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的验收年,各县区和市局相关科室要及早着手,做好指标测算、资料整编、示范点经验总结等准备工作,迎接水利部、省政府的验收。

4.全面推行“河长制”。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保障国家水安全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治水思路的一项重大创新和转变。水务部门作为河湖主管部门,要深刻认识全面推行河长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使命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出台为契机,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勇于担当,扎实做好全面推行河长制各项工作,确保如期完成省市确定的目标任务。近期,水利部、环保部已下发了《实施意见》,省水利厅提出,河西地区要在2017年底出台工作方案和相关制度及考核办法,全面建立“河长制”。市局已组建了河长制领导机构,启动了工作方案编制工作。各县区要按照工作方案到位、组织体系和责任落实到位、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到位、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到位的要求,抓紧制定本县区工作方案,细化、实化工作目标、主要任务、组织形式、监督考核、保障措施等内容,明确各项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和阶段性目标,由县区党委或政府印发实施。当前,要尽快确定河湖分级名录,在水利普查基础上,进一步摸清辖区内河流湖泊现状,根据河湖自然属性、跨行政区域情况,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性等,抓紧提出由市、县、乡级领导分级担任河长的河湖名录。同时,要积极探索灌溉渠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渠长制”,把干、支、斗渠责任进一步细化明确。

(三)夯实项目前期,坚持不懈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市县区水务部门要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的实施,立足水利薄弱环节建设,积极挖掘申报项目,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按照申报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方式,压茬推进水资源节约保护、水生态环境建设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实施步伐。

1.全力以赴抓好山水林田湖项目落地实施。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要系统谋划,整体保护”。正因为有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重视,我们的山水林田湖项目才能够获批。目前省上已经正式下文,10亿元的山水林田湖中央资金已经到位,未来三年省级财政要再整合10亿元支持xx的祁连山生态保护,要求市县两级财政未来三年整合10个亿用于祁连山和黑河流域生态保护。可以说,祁连山的生态恢复重建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赢来了历史性机遇。3月4日通过专家评审的祁连山山水林田湖项目调整优化方案中,确定了13个方面50多个项目,黑河城区段生态治理二期工程、水生态监控保护信息化系统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涉水项目已纳入今年的计划盘子。各县区、市局相关科室要加快前期工作,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条件。同时要认真开展项目论证,积极挖掘项目,争取更多的水生态保护项目纳入到山水林田湖项目规划盘子。

2.争取黑河流域综合规划年内获批。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西部地区将继续加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五横四纵四出境”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快建设适度超前、结构优化、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规划》将重点节水设施建设、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列为重大工程项目储备,为今后申报项目提供了规划依据。市第四次党代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将黑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作为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点项目,明确提出要启动实施规划。我们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向黄委会、水利部汇报衔接,争取年内规划通过国家有关部委审批。

3.持之以恒抓好重点水利建设项目的申报实施。去年年底,国务院出台《关于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和城市排水防涝补短板行动方案》,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投资达3200亿元,计划到“十三五”末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任务。根据省水利厅上报水利部的调整方案,我市除位于祁连山保护区内的海潮坝、柳家坝水库2个项目未被采纳外,其他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等上报的项目均纳入到全省的计划。各县区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加快完善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方式,加快推进相关工作,争取及早立项实施。要继续推进“6363”水利保障行动,做好重点水源工程立项工作,加快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河西走廊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农村饮水安全等重点水利建设项目。按照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把农村饮水安全、高效节水灌溉等工程建设作为水利扶贫的重点,进一步加大对沿山贫困县、民族地区水利发展的支持力度,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予倾斜。

(四)深化改革创新,建立行业良性发展机制

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得到了省水利厅的充分肯定,要下决心深入总结和复制推广。今后的改革工作要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力求实效。

1.积极推进水利投融资改革。拓宽融资渠道,壮大市县两级水利融资平台,通过PPP等多种融资模式,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各项水利工程建设。要积极支持市水投公司做好发债、PPP合作等工作,为黑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后续项目建设提供支撑。要借鉴山丹、高台两县与省水投公司合作的成功经验,建立完善县级水利融资平台,盘活水利资产资源,解决中小型水源工程和水生态工程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2.深入推进农田水利改革。按照省政府和市政府《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在全面完成农业水价改革的基础上,要探索建立累进水价、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制度,建立良性的水价形成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全面开展水权确权登记,建立水权交易平台,培育水权交易市场,确保到2019年全面完成水权改革任务。继续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工程所产权,落实运行管护责任。

3.积极开展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大力推行设计施工总承包和代建制,着力解决项目前期工作周期长、设计施工脱节以及基层水利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施工队伍的监管,有效防范劳务纠纷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规范水利建设秩序。

(五)严格执纪执法,坚决守住依法管水底线

1.认真履行水行zd执法监管职责。围绕水资源管理的严肃性、科学性,严格“三条红线”控制,重点强化地下水的管理,加快取水计量设施建设步伐,压缩超采区地下水开采量,严守地下水水量水位控制红线。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强化执法监督,坚决查处打击违规超采、违法打井等行为,维护良好的取用水秩序。严肃查处涉河违法行为,坚持开展河道专项执法活动,坚决清理整治非法采砂、围垦、排污、侵占河道岸线等活动,保障河流生态环境和行洪安全。

2.高度重视抗旱防汛工作。通过开展祁连山环保问题整治,全市已建成运行的水电站全面落实了生态基流,特别是黑河干流生态流量始终保持在5立方米/秒以上,从去年12月底到现在,至少4000万立方米的水量流失,势必对春灌工作造成极大压力,加之立春以来降水偏少,旱情潜在形势十分严峻。各县区绝不能麻痹大意、放松警惕,要认真落实各类抗旱措施,严格配水计划,做好人畜饮水安全保障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灌溉。同时,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防汛准备工作,确保水库和重点水利设施安全度汛。

3.切实抓好水利安全生产。当前,水利建设任务越来越重,随之而来的安全生产不确定性因素增高。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管行业要管安全,管业务要管安全,管生产经营要管安全”,层层传导压力,人人落实责任,切实把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的制度落到实处。要坚持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相结合,关口前移,做到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安全相协调。针对水利行业生产建设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强化安全检查、巡查,发现隐患和问题要立即整改,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六)强化责任担当,持续夯实各项工作基础

这次会议,我们对2017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可以说,工作目标已经明确,内容举措已经确定。各县区水务局和市局各单位要把各项重点工作项目化、清单化,逐项明确责任领导、逐级靠实责任单位,层层传导工作压力,确保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要紧紧围绕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工作台账,形成推动落实的“施工图”和“进度表”。要积极主动作为,强化担当意识,真正谋实策、办实事、求实效,在实践中增强能力才干,坚决克服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的现象,努力营造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氛围。省委、省政府把今年确定为“明察暗访督查年”,市委、市政府和省水利厅均制定了“明察暗访督查年”活动实施方案,市局正在着手制定工作方案。下一步,要建立定期督查通报制度,使督查通报成为一种常态。市局将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各县区水务局和局属各单位落实重大事项、重点项目、党风廉洁建设等工作任务情况进行下沉督查,对工作推诿扯皮、效率低下,措施乏力、进展缓慢等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要及时通报曝光,同时启动问责程序。

三、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新要求,压实夯牢全市水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中央先后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又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形成了完善的从严管党治党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为各级党组织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正确履行从严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对标看齐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法规依据和行动指南。今年1月,十八届中纪委七次全会召开,发表重要讲话。随后省上召开了省纪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市上召开了市纪委四届二次全会。同时,水利部和省水利厅也先后召开了2017年水利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对水利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作出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建设处于高峰期,在建项目多、资金量大、廉政风险高。越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越要提高警惕,保持清醒头脑,把全面从严管党治党要求贯穿于水利改革发展全过程。

第一,严格对标看齐,牢固树立“四种意识”。全市水务系统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十八届六中全会以及中纪委、省纪委和市纪委全会精神,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四种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党章》《条例》《准则》等党纪党规的学习贯穿廉洁教育始终,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厚植理想信念,增强遵章守纪守法意识,让党员干部明白什么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自觉做到心中有底线,脚下有红线,切实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营造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良好氛围。

第二,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主体责任。要严格落实省委“3783”主体责任体系,对照“866”衡量标尺和“111”督查细则,以及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八项工作要求”, 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要坚持把管党治党与水利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着力落实组织领导之责、学习教育之责、监督管理之责。领导干部特别是县区水务局主要负责同志,要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带头履行“一岗双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按照“管行业必须管行风、抓业务必须抓廉政”的行业监管要求,加强对县区水务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指导,在对水利业务工作部署检查的同时督促落实主体责任,形成同频共振、共向发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合力。今天会后,市局与各县区水务局要签订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县区水务局也要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周密安排部署,层层签订责任书、承诺书和廉政合同,层层传导压力,形成抓主体责任落实的工作合力。

第三,坚持关口前移,从严从紧监督管理。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严”字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关口前移,防微杜渐。要坚持问题导向,高度重视中央环保督查以及历次审计、稽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要将整改摆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来看待,切实做到认识到位、整改到位。监督责任不仅仅是纪检组的事,首先是各级党委(党组)份内责任,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监督,严格执行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完善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要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着力构建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要进一步完善项目审批、资金安排、招标投标、质量监控、安全监督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积极推行健全“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堵塞制度漏洞。

第四,抓住关键环节,强化廉政风险防控。要认真对照党纪法规查找廉政风险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强化项目审批、项目资金监管,确保审批程序合规、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狠抓《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防范廉政风险的实施意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行政监督工作的意见》等制度的落实,将水务系统领导干部不准插手干预招投标和水利工程劳务施工、不准违规发放水利项目审查和验收咨询费“三不准”作为纪律红线,落实项目劳务施工领导干部及其亲属子女回避制度。市纪委四届二次全会特别提到,要把去年全市第二轮巡察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作为今年巡察整改工作的重点抓在手上,对巡察水务和人社系统过程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彻底整改。各县区水务局、市局相关领导和科室要坚持问题导向,举一反三、全面排查,按照“问题不查清不放过、不处理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的要求,切实把廉政风险防控措施落实到水利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确保工作不出问题。

水利动态监管范文7

 

水利建设是促进我国基础设施完善,推进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l、环境复杂。水利工程的施工项目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由于水利工程本身的多样化,促使安全管理处于复杂的环境中,受到多项因素的干扰,不能维持高效率的安全控制。环境复杂对水利工程施工的影响比较大,导致大量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直接降低了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例如:水利工程的管道、水库等施工项目同时进行,期间包含多项隐蔽工程,安全管理中没有按照环境的要求执行,促使复杂的工序成为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

 

2、管理人员技能不足。 管理人员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执行者,是整个施工管理中的主体,管理人员应该具有专业技能,准确识别水利工程中潜在的安全问题。但是现代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方面,确实缺少具有专业技能的管理人员,严重缺乏技能型人才,大部分施工管理人员都不具备专业资质,无法适应现代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发展,更不能满足安全施工的基本需求。所以管理人员技能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因素,也加重了水利施工的风险性。

 

3、缺乏实际的监理控制。监理在施工管理中发挥控制作用,因为水利工程监理在施工管理中存在缺陷,所以监理在部分水利工程中并没有发挥有效的控制作用,相反增加了施工管理的压力,导致施工事故频繁发生。例如:某水利工程的施工企业私下与监理单位保持利益关系,监理单位在施工管理上没有为工程业主提出相关的控制指导,该水利工程后期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施工问题,严重影响到该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施工周期。

 

二、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分析

 

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有助于规范水利工程的施工与建设,全面排查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消除危险性的施工行为,体现施工管理的积极性和推进性作用。

 

1、强化施工管理环境中的动态跟踪。施工管理环境是保障水利施工有序进行的基础。在水利工程环境的施工管理方面实行动态跟踪,随时掌握施工管理状态,在水利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实现责任化管理,强调水利施工的安全性。动态跟踪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掌握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状态。即使水利施工的工期长、环境复杂,也能通过动态跟踪的方式,找出施工管理中的重点工作,排除安全隐患,防止发生事故。例如:某水利工程在施工管理的环境建设方面,构建动态跟踪系统,要求管理人员利用系统性的跟踪方式,监督水利工程的施工环境,做好环境与施工相互配合的工作,同时为工程技术的交底工作提供安全基础,完善水利工程施工环境,更好地推进水利工程发展。

 

2、积极培训管理人员的基础技能。管理人员是维护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基础,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基础技能,还要树立施工安全管理意识。针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提出几点技能培训方式:(1)在管理人员群体中普及技能知识,利用科学培训的方式,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促使管理技能达到安全的标准,还要重点培训水利工程中高危作业的施工管理,提升技能管理与教育水平;(2)执行考核标准,根据管理人员在水利工程中的表现,定期采取技能考核,采用优胜劣汰的方式筛选管理人员,进而保证管理人员的技能发挥;(3)开展技能管控工作,严格检查管理人员的资质、资历,一旦发现不符合工程安全规定的人员,立即撤销其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责任。

 

3、完善施工管理的实施制度。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实施制度,应该以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实践为主,符合施工管理的根本性需求。在原有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的措施,实现工程建设的安全控制,以免管理制度影响水利工程的效益。施工管理实施制度的完善过程,需要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遵循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要求,落实施工管理制度的应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施工管理制度,处于积极完善的状态,深入应用到水利工程中,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顺利进行。

 

4、提高监理控制水平。监理单位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应该保持独立的特点,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上执行控制行为,准确地找出水利工程中潜在的施工管理问题,为水利施工提供安全性的指导方案,协助完善水利施工。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全面提高监理控制水平,严谨执行监理控制行为,一方面监督施工企业行为,另一方面为工程业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由此满足施工管理对监理控制的需要。

 

三、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控制方法

 

1、安全控制。安全控制最为关键,确保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保证安全管理的实施。安全控制可以规划出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的对象,如:施工、人员和工艺等,提供制度化的控制方式,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控制,专门用于规范安全管理的内容,体现安全控制在工程管理中的责任优势。

 

2、现场控制。施工现场是施工管理的关键,也是施工隐患的多发处,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采取现场控制,减轻施工管理的控制负担,提升工程现场安全作业水平,实现监督与规范控制,确保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安全。

 

总之,水利工程建设关乎我国国计民生。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对水利工程不断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施工管理控制,进一步提升施工水平。

水利动态监管范文8

【关键词】重点用能;节能监察;能源管理

0 引言

“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制定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工信部提出“两化融合”的总体思路。发改委和节能监察中心在节能减排提升为基本国策的大环境背景下,针对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数据的监察工作实施了信息化系统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随着“十二五”期间节能监察工作的发展深入,基于现有的单一平板结构的信息化系统已经不能满足节能监察工作的全部业务需要,在深化工作的要求下,设计开发一套“省、市、县”三级联动,并可借助先进的数据采集、分析、数据挖掘技术进一步提高综合业务能力的用能单位能耗监管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既有助于节能指标的分解,将节能任务切实的落实到各个地市、区、县,又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的分布式部署、集中管控等技术优势,进一步提高节能监察工作的效率。

本文结合节能监察工作的业务要求,提出了一套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动态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设计实现了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数据的快速和准确的监测,并充分利用了现代网络技术和数据库,实现了信息快速传递、共享、管理和应用。

1 系统设计

针对目前节能监察工作的情况,并经过调研,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动态监管系统需满足以下要求:

能够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综合管理,全面掌握全省煤、电、油、气、水、热和其它资源的利用状况。

基于能耗数据,对用能单位的用能情况进行能耗分析、能耗水平识别,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用能情况。为政府和专业管理部门掌握、分析信息、研究节能改造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平台。

建立高度自动化、智能化专家咨询系统,对用能单位的能耗进行合理、科学的咨询和指导,帮助用能单位做出及时、正确、可行、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

全面掌握各个地市能源使用、消耗、配置及调度情况,利用预测和预警技术,根据不同行业相关企业的能源消耗总量限值进行分析,实现自动预警和报警功能,为城市的能源使用、保障、调度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建立全省能源安全预警系统。

根据系统的要求,能耗动态监管系统组成结构如图1:

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动态监管系统的网络布局是基于节能监察业务的特点设计的,整体部署在综合信息中心的中心机房中,通过Internet为节能监察中心、发改委、相关专业管理部门提供业务和数据的管理,并为各用能单位提供数据采集上报的平台。总体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2 实现与应用

采用图1的系统架构,开发出的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动态监管系统,结合了各类用户的特定要求,实现了节能监察的业务信息化和自动化,以及对全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状况的动态监管。

系统根据使用者的特点,提供了信息中心端和用能单位端两种子平台,其中信息中心端为节能监管单位服务,提供节能监管相关的数据分析、业务报表等功能。用能单位端为用能单位提供对自身用能数据采集上报,并对自身用能进行分析的功能。

信息中心端的功能模块如图3所示。

用能单位端的功能模块如图4所示:

整个能耗动态监管系统采用基于.NET Framework 的B/S结构设计。在设计上保证了技术先进性与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兼顾操作的方便性和高效性。通过数据保密与容错机制,保证了数据安全。对于接入以及外部的访问采用该架构建设开发,易于客户端的使用,同时也精简客户端的费用。

系统的数据采集根据企业的网络建设不同,提供了以下四种模式供企业选择:

方式一:如果企业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本系统在企业设置前置数据服务器,直接联接企业网络获取企业的数据,系统通过前置服务器把数据传输到中心机房。

方式二:如果企业没有建立综合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企业前置服务器,连接企业的工业网络采集相关仪器仪表,完成数据采集,同时配合手工的录入填报。企业的前置服务器与控制中心的数据库服务器通过INTERNET网络直接联接,把数据直接传输到中心机房。

方式三:企业在没有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前,可通过数据终端手工输入数据,把企业的数据直接录入到中心机房。

方式四:对于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大耗能设备或节点,使用GPRS的数据模式实现数据采集点和信息中心的直接连接。

该系统的建设可实现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消耗情况(包括煤、电、油、气、水、热、其它等)的采集、上报、汇总与分析,并生成动态的数据曲线和报表,以及利用分析后的数据依据节能法规及能源监测标准与办法进行科学的专家咨询决策,自动的产生针对不同企业问题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科学的利用能源,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通过该系统的实施,能够实现对全省能源消耗数据的及时、快速和准确的监测,以及科学分析、预测和预警功能,并通过门户网站、无线终端等手段为监管部门相关人员提供了多方位、可视化的便捷服务,能够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实现两个层次的服务,即一方面为节能监管部门提供直观、简明、快捷的数据信息查询和决策支持服务;另一方面是为相关委办局实现企业能源消耗情况的动态数据和信息共享服务。

系统的运行能够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数据库,通过与省政府办公网络平台的对接,实现信息快速传递、共享、管理和应用。

利用数学模型、预测和预警、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理论方法和技术对有关数据进行深入的加工处理及分析,以提高监控数据的应用水平。

3 总结

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动态监管系统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计量控制技术,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能源利用监督评价体系和能源监督管理模式,支持能源与节能宏观综合决策,实现了政府信息化建设相关资源的共享,提高了能源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薛文英.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统计管理分析与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2(2):55-57.

水利动态监管范文9

各类水利水电项目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移民安置问题,土地利用问题,施工中乱堆弃渣,挤占耕地;水流控制问题,截流蓄水影响下游用水,施工废水、生活污水污染水质;爆破与噪声对人群及周边动植物栖息的影响;水质、水温等水体参数变化问题,对水生动植物及下游需要灌溉的农作物影响等。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具有不可逆性和长期性,因此应高度重视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各个环境要素的不同,其环境监理主要控制要点如下:重点监理施工废水处理措施的设计、施工、使用及运行情况和废水排放情况;关注砂石料生产及运输的扬尘采取的除尘措施及效果;关注施工场地及设备的选址是否避开环境敏感点,是否采取低噪声设备和降噪措施,有无发生噪声扰民事件;监理垃圾收集点布置是否合理;要注意跟踪是否存在地表植被破坏和占压面积增大的情况,是否对珍稀动植物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关注工程扰动面积是否超出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弃渣是否运至弃渣场,并按照“先挡后弃”的原则采取防护措施,土石料、弃渣场的选址是否符合要求;监理是否落实了水生生态保护措施,是否采取鱼类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等鱼类栖息生境保护措施;等等。而针对某项工程的不同阶段,也可以制定和落实不同的监理要点:

1.1设计阶段环境监理要点审查施工设计在施工文件中是否采用了国家明令禁止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的施工方法予以及时纠正;对枢纽工程的主坝、副坝的坝址、溢洪道、输水洞的选址,输水工程的选线情况进行核定;对项目的料场、渣场的选址进行核定。对照环评审查项目初步设计有哪些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未落实,环保设施的投资概算是否满足工程环保措施的建设要求,施工图设计中有无遗漏和疏忽的环保问题;审查枢纽工程的施工设计,对主体工程的设计提出环保专项意见,对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设计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审查输水工程设计管线穿越的河流、公路、自然保护区是否采取确实可行的保护措施、水土流失防护措施。审查项目风险防范措施的设计是否落实环评及批复要求,审查项目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的制定情况。审查施工期对含油废水、生活污水采取的处理措施,处理效率是否符合环评及批复要求。参与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的技术交底,提出环保合理化建议和意见,等等。

1.2施工期间环境监理控制要点监理主坝及副坝的建设地理坐标与环评要求是否一致,主坝防渗体施工是否采用合理施工方式,另外是否按环评要求设置相应的防护措施。监理溢洪道、进水塔和导流洞的施工是否采用设计要求,相关设置是否符合环评及批复要求,对主坝两侧山脊的施工是否采取确实可行的生态保护措施。监理输水工程施工管线穿越的河流、公路、自然保护区是否采取确实可行的保护措施、水土流失防护措施。重点监理开挖场地的工程施工是否落实环评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等等。对水利水电项目涉及的动迁移民,要监理在造地过程中,是否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临时防护措施;监理是否按环评要求在新建住宅区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立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制度;是否按环评及批复要求设置后靠安置点、异地集中安置点、各乡镇安置点。在文物保护方面,监理项目施工期间对发现的文物是否按照国家或省级文物考古研究所制定的措施执行,对不同遗迹遗物,分别采取不同的发掘勘探措施等。施工期生态环境监理保护是整个环境监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整个工程区域内设置环保警示标牌,加强施工人员环保宣传教育等生态保护的避免、减缓及恢复措施;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严格控制开挖施工作业面,并按设计规定的取土场、弃渣场进行取弃土作业;监理最小生态流量下泄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监理野生动植物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监理各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区等减缓环境影响的生态保护措施。

2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管理模式

一些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具有与其它工程不同的特点,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是一般工程所无法比拟的,如我国先前建设的三峡工程、小浪底工程、龙滩水电站工程等对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红水河流域都有巨大的环境影响,因此针对其他在建或拟建的水利水电项目,必须高度重视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保护和环境监理工作。

2.1施工期环境监理管理模式施工区环境监理主要负责监督施工区各承包商和业主的环境保护工作,移民环境监理则主要负责移民工程所涉及的所有环境保护工作.同时,这两部分监理工作又统一受工程主管部门委托和监督并对其负责。施工区环境监理的工作性质要求监理工程师必须定期到施工区现场对承包商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巡视监督,发现环境污染问题要通知承包商环境管理员限期处理。同时,对要求限期处理的环境问题,按期进行检查验收。结合施工区工程实施特点,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区环境监理采用了以下几种工作方法:①进行日常的旁站式或巡视监理,及时发现环境隐患,必要时请相关部门进行环境监测;②现场环境问题查询访问,发现有环境污染问题及时纠正;③每月召开环境例会,与甲方、施工方以及各标承包商进行交流协商,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环境问题,上报环保主管部门和业主。

2.2解决好环境监理和工程监理的关系在水利水电项目实际监理过程中,工程监理和环境监理关注的问题存在不少交叉点和共同关注点,因此我们还要解决好环境监理和工程监理的关系。因为相对于水利水电项目非常专业的工程监理来说,环境监理是工程监理的组成部分,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尤其在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的大环境下,环境监理独立负责监督检查工程是否按照环境保护的规定实施,在有违反环境保护情况或出现环境重大问题时要报告给建设单位和环保主管部门,并提出环保可行的解决方案。另外,工程监理工程师若发现环境方面的问题,也可责令环境监理进行检查监督。

3水利水电项目环境监理的基本原则

3.1早期介入原则鉴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生态环保要求的严肃性和重要性,监理机构必应尽早进入并参与环保设计审查,不仅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环境保护措施是否全面落实,确保工程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还可根据自身经验结合工程的特性提出相应的实践性建议,大大提高环境监理的作用和有效性。只要能及早的开展环境监理工作,环境监理公司就可以尽快参与到建设单位的设计审查中。在涉及到环境保护的部分,环境监理将帮助建设单位检查工程设计中涉及到环境保护的部分,并有效的避免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与此同时,环境监理单位可以采取更加专业的方式协助建设单位工作,与涉及到的各单位及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样就进一步增强了工程设计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可靠性,为将来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少数建设项目,由于未引入环境监理,致使项目本身设计和前期施工就存在严重的环境保护缺陷,最后导致建设项目没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批复中的要求,导致验收无法进行,继而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弥补以前的不足之处,有的进行补充环境影响评价,有的甚至重新进行环评,也有的甚至造成了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3.2全过程监理环境监理一般贯穿于工程设计、施工期、试运营期,尤其鉴于水利水电项目工程组成和建设的特殊性,真正实现全过程监理意义重大。如设计期,首先要确定水利水电项目的环保主要目的,明确项目环保工作总需求、确定要达到的环境目标和管理原则。环境监理部门可以协助业主及设计单位开展环保设计需求调研、完成调研报告;根据调研报告,协助编制或评审项目建议书;组织潜在的承包商开展环保技术交流;可以参与评审“项目可研报告”,为项目的环保理念从设计阶段就做到预防为主,避免后期对生态环保措施作不必要的调整,甚至是返工。在施工阶段,正是环境监理工作全面铺开的阶段,根据环境监理招投标文件、监理合同等编制项目环境监理计划和工作细则,明确本项目控制的环保目标、进度和费用的目标;针对项目可能涉及的生态和环保问题确定环境监理控制重点,在不同建设阶段有针对性的开展环境监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纠正或采取其他的补救措施,为项目验收打好基础。在水电项目的试运营,也就是开始蓄水期,生态环保问题逐渐呈现出来,如涉及生态恢复补偿、上游污染物源清理、水质监测、淹没区环保问题等等,这个阶段更需要监理单位从实际出发,按照环评和环评批复要求逐项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落到实处,并要求善于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为工程最终顺利通过环保验收奠定坚实基础。

3.3全范围监理水利水电项目涉及地域空间范围较大,工程流域范围广、淹没占地面积大,陆域上游涉及汇水区居民、农田、山地、矿山、水域等各类环境现状,下游涉及泄洪河道、两岸流域等自然环境,整个区域环境影响较大,范围较广,涉及动植物栖息、人类生存、地质土壤变化等一系列环境污染预防及生态恢复问题。在以上环境监理范围内,主要环境问题如下:水生、陆生生态保护及生态恢复问题;导流洞的最小下泄流量问题;地质和土壤保护问题;取弃土场的选址及对周围环境影响问题;库区清理、受污染土壤和河道低泥清理问题;上游污染企业的环保治理问题;水库下游影响河段的生态保护问题;移民安置、人群健康问题;文物及景观的保护和挖掘问题;输水管线穿越自然保护区问题;对项目建设存在环境风险影响的问题,等等。因此该类工程建设应该本着环保先行、预防为主的思想,全范围进行环境监理。

4当前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尚存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