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肉牛养殖技术与管理集锦9篇

时间:2023-06-14 16:36:16

肉牛养殖技术与管理

肉牛养殖技术与管理范文1

关键词:肉牛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1-0054-03

近年来,随着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运用,元谋县黄牛、水牛的疫用地位逐步下降,肉牛养殖在标准化养殖示范的推动下,以肉牛生产为主的养殖模式在广大农村已形成支柱产业,并有力支撑着元谋县肉牛产业的发展,但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散养模式依然普遍存在养殖方式落后、品种杂混、良种良法不配套,防疫制度不健全、疫病风险大,养殖整体水平低等诸多问题。如何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产、学、研相接合,整合人、财、物、技术信息,实现 “种、料、饲、管、销”综合配套服务,有效推动肉牛生产化进程,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20多年从事畜牧科技推广工作,现就本县肉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来,供参考。

1 元谋县肉牛产业发展的现状

2015年,全县肉牛存栏63 211头,比2014年增长0.4%,出栏23 048头,同比增长4.88%,肉牛养殖分布于全县10个乡镇广大农村,总体是城乡接合部养殖密集,饲养管理及良种化水平高,养殖效益显著,养殖方式以舍饲养、放牧及半舍饲养为主,全县有适度规模养户584户,2015年出栏肉牛2 398头,其中饲养100只以上的1户,25~99头的27户,20~24头的12户,15~19头的7户,10~14头的36户;全县有肉牛改良点7个,其中个体改良点3个,国营站4个,主要推广运用西门塔尔牛,短角紫红牛、云岭牛,摩拉水牛冻与本地黄牛开展杂交改工作,截止2015年11月25日肉牛杂交改良5 151胎(其中:黄牛改良3 379胎,水牛1 772胎),已受胎4 706胎(其中黄牛2 950胎,水牛1 756胎)。

2 肉牛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

元谋县滇中高原北部,属金沙江流域。全县总面积2 021.46 km2,大部分地境处于海拔1 000~2 200 m地带,属亚热带气候类型。元谋县为川滇交往来门户之一,有“云南北大门”之称,成昆线纵贯全县78公里,共有13个站点,沟通元谋与全国的联系,永武高速公路横贯元谋,与相邻县公路畅通,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据草山普查资料,全县有可利用草场面积约13.11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4.86%,平均每公顷天然草场产可利用鲜草8 700 kg。有海拔在1 500 m以下地区的“山地草丛类”草场5.54万 hm2,年平均每公顷产鲜草11 235 kg。有海拔在1 500~2 000 m以的“山地灌木草丛类”草场4.67万 hm2,年平均每公顷产鲜草8 817 kg。有海拔在1 700~2 500 m以的“山地疏林类”草场2.2万hm2,年平均每公顷产鲜草4 048 kg。海拔在2 000 m以的山地林间草场0.69万hm2,年平均每公顷产鲜草2 954 kg。

3 饲料、牧草种植利用情况

2015年全县累计推广种植牧草5 152户共554 hm2(其中黑麦草340 hm2,黄紫花苜蓿178 hm2,其他牧草36 hm2)。利用氨化饲料21 340 t;青贮饲料113 108t。全县推广粮经作物套种青饲料3 224 hm2;青贮饲料推广面78个村委会15 864户农户,建有青贮氨化窖30 214 m3。

元谋县2014年粮食用物播种种面积达16 467 hm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4 249 hm2,农作物复种指数高,农副产品丰富,大量的水稻、小麦、玉米豆秸、花生杆等农作物秸杆及常年不断的青绿饲料可为研发氨化饲料、微贮饲料、青贮饲料提供保证、以及部分果蔬的枝、叶、次品果和食品加工副产物可作饲料。

4 技术服务体系及畜产品市场情况

现阶段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全县共有工作人员82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8人,中级职称的29人,执业兽医师2人,初级职称12 人,村级动物防疫员108人。通过多年的科学养殖综合示范区和基地县建设,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一批业务技术骨干。基本能为养殖户进行畜牧科技推广和动物防疫灭病技术服务。

元谋县2015年招商引资的肉牛养殖加工企业“南都牧业有限公司”在我县投资建厂,总投资7千万元,该企业投产建成,将会极大推动全县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

5 肉牛产业发展制度因素

(1)政策资金扶持不够。多年来政府只重视生猪产业的扶持和建设,对肉牛产业的发展投入滞后,虽然落实了草原生态建设奖补机制度,退耕还林后继产业种草养殖畜项目,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对部分适度规模肉牛养殖户进行了扶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种草养畜及肉牛产业的发展,但是具体对肉牛产业建设滞后,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养殖试验示范带动力弱,传统粗放的散养殖方式仍然在延续和传承,肉牛养殖整体水平难以提高。

(2)良种化进程杂乱。本县原有本地黄牛滇中牛曾以优良品质、独特肉质风味,远销深圳,广东等地倍受亲睐,在当地形成了名特优产品,随着良种化进程的推进和畜产品流通过供种,优质的西门塔尔牛、短角紫红牛、夏洛莱牛,辛地牛等生长快的大型肉用牛品种在我县养殖数量增多,部分养殖户改良路线不明确,找不到优良杂交组合模式,同种品种和不同品种之间任意,杂交优势不明显,不注重本地黄牛的提纯复壮和保种工作,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好的本地品种逐年减少和退化。

(3)饲养管方式落后。现在本县大部分牛已属杂交品种,但大多群众从养殖理念和养殖方式上还没转变过来,饲养的是生产快、产肉量高优的质肉牛,采用的是传统粗放的管理,牛只不分群、不补饲、牛舍简陋、防寒保暖差,日粮中能量及蛋白质饲料供给不足,同时不设置补料槽、草架、饮水槽等设施,肉牛长期处于不利生长环境中,生产性能难以发挥。

(4)草料开发利用不足。优质草料供给是肉牛生产技术关键,但我县存在对天然草场重利用,轻管理、不严格遵守轮牧和禁牧制度,草场退化面积逐年增大,草场利用率低;农作物稻草、小麦、玉米、花生、豆类、等的秸杆,果蔬的枝、叶、次品果和食品加工副产物、农副产品等不经调制直接饲喂,利用率低下;在肉牛生产中高产优质的豆科及禾科牧草种植利用普及率不高,不能提供四季均衡,优质充足的饲草饲料。

(5)科学养殖技术推广不够。肉牛养殖是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工作,现状是养殖肉牛作为农业的附代产业在千家万户散养,从业者大多是老人,文化素质偏低,至使肉牛选种选配,母牛选育、犊牛培育、放牧后补饲,种草养畜、牛舍改造,驱虫、防疫、短期育肥等技术措施得不到推广应用,适度规模养殖发缓慢,专业化、标准化养殖水平低,科学养殖技术在广大农村带动和示范力弱。

(6)养殖疫病风险加大 。随着动物及其产品流通数量、范围、频率增大,加之临近省、州及周边地区疫情不断,信息互通、联防联控机制不健全,以及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使疫病防控工作难度增大,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风险依然存存。虽然每年政府都组织两次两阶段的重大动物疫病及常规病免疫工作,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免疫空白点、户依然存在,零星散发动物疫病时有发生,检疫、隔离、消毒等措施没有列入常态化制度,老病尚未净化,新病发生和蔓延可能性加大。

(7)肉牛生产组织化程度低。肉牛养殖属农业附带产业发展,农户在市场经济推动下自发养殖,小而散的低水平散养殖方式,难以应对变化的市场需求,畜牧部门虽然对部份肉牛生产示范列入了项目扶持,对肉牛品种进行了改良,老式牛舍进行了升级改造、推广了种草养畜等措施,取到了一定示范作用,但政策、资金、技术投入与全县肉牛产业地位和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养殖业科技含量低,肉牛生产整体进程缓慢。

6 肉牛产业发展的对策

(1)根据《元谋县人民政府政府关于加快山地畜牧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建议由畜牧部门对全县山区、半山区、坝区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着重从肉牛的分部、品种、结构、数量、草场资源状况、饲养管理水,基层畜牧科技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分析研究,找准客观制约因素及发展思路,综合性撰写出《元谋县肉牛产业发展方案》,《元谋县肉牛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报上级部列入本地区门畜牧业发展规化,并建议分期组织实施,同时也要有计划的做好肉牛生产综合技术研发工作,抓好人才和技术储备,为肉牛养殖发展奠定基础。

(2)推进良种化程。建立完善良种场――扩繁场――商品群相配套的良种繁育体系,以本地滇中牛选育、选种选配及提纯复壮为主要改良路线、有计划引入努西门塔尔牛、云岭牛、短角紫牛、摩拉水牛与本地母开展经济杂交,生产出二元或三元杂交品种供肉牛养殖,培育出生长快,抗病力强,肉质优的商品牛供应市场。规范牛冻精改良站点的管理,改进配种技术,提高情期受胎率和良种覆盖率,使肉牛生产业整体水平提高,推进肉牛产业化进程。

(3)推行科学饲养管理技术。良种良法配套是关键,要进一步优化牛群结构,适当增加能繁母牛存栏,强化基础母牛培育,规范母牛怀孕前期、中期、后期饲养管理,着重保证能量、蛋白饲料、优质牧草等搭配供给,满足怀孕期营养需要,保持母牛健康体况,根据饲养管理水平和生产发展目标,完善养殖设施建设,制定免疫程序,建立检疫消毒制度,保证肉牛生产性能发挥,着重推广犊牛、架子牛、成年牛短期育肥技术,提高肉牛的出栏率和商品率。

(4)强化饲草饲料的开发和利用。①以草原生态奖补政策为契机,加大天然草场的合理利用,着重严格实行轮牧和放牧制度,对自然草山草坡矮灌木、攀木、攀缘木进行改造,实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促进养殖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②改变养殖方式,改传统放牧为舍饲、半舍饲加放牧模式。③研究转变种养模式,实行粮草轮作,加快农作物从“粮―经”二元种植结构向“粮―经―饲料转变;推广运用农副产品加工、贮藏、秸杆氨化、碱化、青贮技术,调制出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供养牛业用。④引进适合的豆科牧草以解决蛋白质饲料不足。保持和完善人工牧草种植,充分利用林间地、果树地、间隙地,冬闲农田,在全县不同气候海拔地区,推广种植试验成功特高宽叶型一年生黑麦草、先锋高丹草、热研四号王草、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白喜草、苇状羊茅、紫花苜蓿、印度木豆、白三叶、红三叶、大翼豆、圭亚那柱花草、光叶紫花苕等优质牧草,为山牛养殖供给优质牧草。

(5)推行复合畜牧生产模式,发展循环养殖,使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接合起来,元谋县是云南省南菜北调节蔬菜生产基地县,土地复种指数高,大量有机肥料使用,土壤板结逐年加重,通过堆集发酵处理后的牛粪便,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供给农业生产,可从综合生产方面增加养牛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

(6)完善动物防疫制度。健全的动物防疫保健网络是肉生产根本保证。从历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看,随着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各项综合措施的落实,肉牛W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随着牲畜交易频繁和养殖环境净化难度大,牛流行热、牛巴氏杆菌病等疫病传入的风险隐患依然存在,今后防治重点要规范引种审批程序和严格检疫,对私自引种造成疫病传入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次要强化免疫制度和强化监督管理措施施,使适度规模养殖场肉牛随时处于免疫保护状态。

肉牛养殖技术与管理范文2

关键词:南方肉牛;增效养殖;生产策略;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195-1

我国南方雨、热条件较好,水草资源丰富,再加上土地成本低和牛肉价格高等优势,为南方肉牛养殖产业的有序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也会出现品种牛舍不合理、肉质不佳、繁殖技术落后或饲料营养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南方肉牛增效养殖工作顺利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采取一定增效养殖生产策略和关键技术,以满足现实生产需求。如何更好的对南方肉牛增效养殖生产战略和关键技术进行相应分析,已经成为相关部门值得思索的事情。

1 对南方肉牛品种进行改良

目前来看,我国南方肉牛品种相对较多,但是其个体较小、生长较慢、产量也比较少。为了提高南方牛肉质量,首先应该对南方肉牛进行改良,而在对肉牛改良时需要从资源、气候和技术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南方因多山区丘陵,这就为肉牛养殖提供了丰富饲料,可实行放牧和混合混养。在选择肉牛种类时可以选择腿短且中等的安格斯品种。这种肉牛在放牧过程中就能吃饱,不用补充饲料。这不仅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增效养殖成本,也有利于肉牛成长。但是安格斯牛是欧洲中小型品种,在杂交过程中容易出现个体偏小问题。为了解决个体偏小问题,一些研究人员采用了二元杂交方法,其品种改良效果极佳。也可以将人工配种和配种结合起来,毕竟南方地区因地理环境差异,先进技术推广率较低。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品种改良后,肉牛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2 解决饲料营养不足问题

因南方地区牧草品种单一,使得肉牛养殖过程中常出现营养不足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根据当地气候种植一些营养价值高的牧草。也可以贮藏青饲料或是氨化饲料,提高饲料营养价值。青饲料经过贮藏后,能使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得以保留,在不同季节肉牛提供应有的养分。秸秆经过氨化处理后,会使其质地变得更为柔软,易于肉牛消化,再加上该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的促进肉牛生长。在贮存青饲料过程中,可以选用玉米或甘蔗尾来进行制作。一般会选乳熟期玉米贮藏,将其切成4㎝左右,将其放入四壁都铺塑料薄膜贮池,并保证其厚度,最后进行填装,填装之后进行封存。取适当的土进行封存,一个月之后可以使用。秸秆氨化技术就是将没有发生霉变的稻草进行切割,切至标准长度后,按照一定比例用尿素对草进行搅拌,搅拌后用塑料布密封起来,两周之后即可以使用。

3 强化肉牛饲养管理

肉牛在增效养殖管理中,一般是以肉牛年龄、体重、性别和营养状况为依据对肉牛进行分类饲养。饲养管理中可以用拴系形式进行饲养,其中可以对种牛和犊牛进行散养,使其更为自由并促进其生长,而肥牛则可以采用拴系形式进行饲喂,并保证拴系长度。当肥牛处于生长期时,其生长速度较快、瘦肉率高且饲料报酬较高。对于这一时期肥牛应该去势,之后再进行育肥,以保证肉牛饲养管理质量。在此基础上还应进行驱虫工作,可以选用敌百虫和丙硫咪唑等药剂进行。为了保证肉牛健康还应该以当地实际状况为依据选取适合的疫苗,同时也应该保证牛舍清洁,牛舍清洁是预防疫情最佳方式,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能控制传染病,同时也能有效的降低内外科病的发生率。此外,还应该选择适合的喂养技术,必须做到定时定量、少给、勤填工作,并保证这些工作有序进行。

4 对肉牛产品销售市场进行定位

市场定位事实上就是以生产者实际生产状况和经济状况为依据,对肉牛产品销售进行相应定位,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市场定位营销策略对肉牛产品营销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正确的肉牛产品销售定位不仅能避免重复投资、避免不正当竞争,同时也能调动养殖户规模,并为其带来更多利益,而要更好实现上述内容,还需要养殖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并随时关注生产资料,为肉牛产品销售提供有效依据。在对肉牛进行养殖之前,应该对本地材料状况进行了解,既要对饲料充分程度进行分析,也应该对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进行分析,同时也要对当地大型养牛生产企业进行分析,以保证肉牛销路,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为了更好对肉牛市场进行定位,可以在养殖肉牛之前,向本地畜牧业管理部门进行咨询,使成本得到充分利用,并确保投资的适用性。

5 结束语

南方肉牛养殖相对于其他地区,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南方的天然饲料和雨水丰富,能满足肉牛产品质量,也符合现代人对绿色无污染食品的需求。再加上相应增效养殖生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使得南方肉牛养殖业迅速发展起来,而南方肉牛养殖工作中的技术和生产策略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为了更好保证南方肉牛增产养殖工作顺利进行,保证肉牛产品质量,还需要对与之相关的策略和技术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松龄.提高肉牛养殖效益的技术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2010,(02).

[2] 杨贤钦,莫柳忠,罗鲜青,罗蒙和,王启芝.浅谈提高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的途径[J].广西畜牧兽医,2009,(06).

[3] 陶佑强.南方肉牛养殖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牛业科学,2007,(06).

肉牛养殖技术与管理范文3

XX年年全区的兽医工作,在区委、区公所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市畜牧局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以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实施"十一五"规划,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提升畜牧产业化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强化动物疫病防疫工作为重点,推进规模经营、产业化调整,提高养殖效益为指导思想,稳步发展肉牛养殖生产,重点发展牛干巴加工业,努力打造穆斯林特色肉牛产业,使畜牧业成为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产业。一年来,通过全区各部门及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区畜牧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市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现将我区XX年年畜牧兽医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XX年年的主要工作

(一)圆满完成全年畜牧生产的各项指标。

(二)狠抓动物防疫工作,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3、加强防疫知识培训,提高综合防治水平。

加强规模养殖专业户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举办规模养禽大户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知识培训班,规模肉牛养殖大户防疫技术培训班,传授防疫、消毒、饲养等科学技术,提高大户综合防疫水平,并以此带动全乡的防疫工作的开展。

(三)突出抓好肉牛养殖,保证牛肉供给。

(四)牛干巴加工独具特色。

牛肉产品加工是延长产业链、转化增值的重点。随着沙甸肉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牛肉产量的增加,牛肉产品深加工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依靠,是肉牛业发展的动力。沙甸的牛肉产品加工历史悠久,干巴是回回民族生活的必须品,其加工更是具有民族特色。从1989年开始发展至今,沙甸已有好牛(即雷云)、干巴老二、莲花缘等三十多家牛肉加工厂,他们都建有加工车间、冷库、产品陈列室等,形成了一定规模化生产的流水线,具备了一定的加工能力。并且沙甸的牛肉产品加工已有近百年历史,具有浓郁的穆斯林风味和地区性(产品由大清真寺监制),已形成了固有的传统和特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和不断创新,产品已发展到牛肉干巴、油淋干巴、牛须丝、干巴丝、麻辣牛肉干、牛肉酱等十多个品种,主要销往省内各地和广州、深圳、北京、上海、香港等地,部份产品还走出国门,远销泰国、巴基斯坦及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产品深受顾客的欢迎,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五)做好能繁母猪养殖补贴兑现工作。

今年猪肉价格上涨,党中央、国务院对能繁母猪养殖实行补贴政策,每头母猪补贴50元人民币,我区精心组织人员对全区的母猪养殖户进行调查、登记上报,对我区69户农户养殖的135头母猪进行了养殖补贴发放。共发放养殖补贴6750元。

以下是畜牧兽医年终工作总结第二部分内容,请继续浏览更多工作总结。

二、今年的工作经验总结

(一)领导重视,是畜牧业发展原动力。

区委、区公所及市畜牧局的主要领导重视,分管领导亲临视察指导畜牧兽医方面的工作,尤其对牛干巴加工厂的宣传、引导,肉牛养殖大户的兑现补助奖励,饲养管理和防疫灭病等各项工作都做出了重要的指示和落实。

(二)、增加科技含量,向科学要效益。

1、肉牛育肥配套技术,主要采用"良种牛,拴系喂,补精料,青贮草,驱虫防疫"五项配套技术,搞高生产水平。

2、推广五化管理技术,即:"品种良种化,管理规范化,营养科学化,环境卫生化,防疫程序化"。

3、技术培训。畜牧科人员深入养殖户,走进养殖场进行技术指导。在全区举办畜牧养殖培训班2期,参加人数达100多人次。提高全体养殖户的整体素质。

4、肉牛冻精改良技术,在我区进行了推广并产生了可喜的经济效益。

(三)疫病防治是畜牧业发展的保障

今年的畜禽疫病防治,畜牧科技人员走村入户,亲自操作,对全区的牛、生猪注射口蹄疫2次,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疫苗春秋各1次,禽流感疫苗春秋各1次,并及时地进行补针。防疫密度达到99%。杜绝了畜禽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三、存在问题

(一)畜牧业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水平低,对市场和价格信息变化反应滞后,承担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二)动物疫情形势复杂,防疫压力大。

(三)养殖管理滞后,标准化生产制度不够健全。

(四)规模化养殖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日趋严重。

(五)兽医站人员少、任务重、压力大。

四、2009年工作要点

(一)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力争不出现重大疫情。

(二)积极加强政策引导,使肉牛养殖和牛干巴加工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三)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四)加强畜牧业新技术的推广。

肉牛养殖技术与管理范文4

xx县无公害肉牛产业化项目

二、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

xx是一个五山半水四分半田的农业县份,农牧资源十分丰富。20*年全县肉牛饲养量35万头,肉牛业产值12.94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60.84%,畜牧业已经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目前这一产业中还面临着品种退化,养殖粗放,缺乏深加工拉动,效益不高,产业大而不强,缺乏竞争等问题,尤其是加入WTO后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急需我县的肉牛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移,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移。因此,以品种改良和无公害养殖为主要突破口,辅之以深加工,实施无公害肉牛产业化项目,其目的就是通过该项目推动我县肉牛业向产业化发展并进一步做大做强,使全县更多的农户通过肉牛养殖增收致富,意义十分重大。

三、项目产业基础

肉牛(一)基本情况

肉牛1、肉牛养殖基础好、规模大、专业化程度较高

畜牧业特别是肉牛养殖业多年来一直是我县的主导产业之一。现在,宾县已成为黑龙江省肉牛养殖第一大县,全国重要的商品肉牛生产基地。1992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秸杆养牛示范县,1996年被评为全国秸杆养牛十佳县,1998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科教兴牧先进县。20*年全县肉牛饲养量35万头,其中90%以上为改良牛,肉牛质量全省最好,改良面全省最高。

存栏26.2万头,年出拦10万头。全县17个乡镇乡乡都有肉牛养殖,其中有5个肉牛集中规模养殖乡镇,肉牛育肥小区43处。年饲养10头以上肉牛的规模养殖户3300户,年出拦5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350户,年出拦百头以上的养殖户240户,年出拦500以上的养殖户4户。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肉牛养殖已成为我县肉牛养殖业的主导趋势。

2、肉牛养殖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大、位置重要

20*年,宾县农业总产值36.36亿元,畜牧业产值21.27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58.5%,肉牛业产值12.94亿元,占农业产值的35.6%,占畜牧业产值的60.84%。也就是说,宾县的畜牧业已占农业的半壁江山。而肉牛业又占到整个畜牧业的一半以上。

3、肉牛生产服务体系比较完善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的肉牛养殖业从繁育改良到饲养管理、防疫灭病乃至销售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服务网络。全县建立了114个肉牛繁育站,80%以上的村都有肉牛繁育点。17个乡镇每个乡都设立一个畜牧综合服务中心,可为肉牛养殖提供全程一条龙服务。此外,全县还建立14处牲畜交易市场,20*年全县外销肉牛7万多头,宾县已成为哈东地区最大的肉牛交易市场。

4、政府对发展肉牛业重视程度高、服务力度大

按照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辅换位”的战略要求,我县确定了重点发展肉牛产业这一农业发展思路。为此,一是成立了肉牛生产领导小组,由一名县领导具体负责抓全县的肉牛生产,并成立了由农委、畜牧、科技等部门领导组成的肉牛生产办公室,具体抓有关工作的协调落实。二是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肉牛业发展的配套的政策措施。比如,在乡镇统一规划的畜牧小区内,养殖户入区养殖政府免费提供畜舍用地;允许肉牛养殖户在自家承包田内建设非永久性畜舍从事肉牛养殖;对肉牛养殖户给予荒山、草原、机动地优先承包权;对10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户,政府帮助协调落实专项贷款扶持等。此外,县里还下气积极推进肉牛的产业化发展,目前,已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哈尔滨鼎丰集团投资8000多万元在宾西经济开发区建立肉牛深加工企业,引进哈尔滨北晨国际贸易公司投资1.3亿元建立血清蛋白生产企业,这些龙头企业的建立将对肉牛的产业化发展形成强力带动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1、在肉牛繁育方面:一是二十多年来由于一直用夏洛来种公牛级进杂交,种公牛增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亲代对后代贡献率低,杂交优势不能有效发挥,以致出现越改越小,生产速度相对缓慢,效益下降。二是受市场效益的影响出现了追求身高体重,生产快,忽视肉的品质、屠宰率、净肉率等性能的现象,牛肉的品质下降等问题。三是近年来由于配种技术员迅速增加,培训工作跟不上,配种技术员只管配种,更深一点的知识如根据杂交双方亲合力不一选择不同杂交组合等技能不掌握,不能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更加加快级进杂交退化的程度。四是母牛繁殖率低,仅为60—70%,除饲养管理因素外,配种技术员的技术水平和不按技术操作规程作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2、牛饲养管理方面:一是我县肉牛多数是从役用黄牛转化而来的,因此,存在着商品率低,产肉率低的问题;二是饲养管理粗放,集约化管理水平低。我县肉牛生产主要是分散式的家庭经营专业户经营生产,不利于生产规模化、专业化;三是科学饲养水平低。多数农户还处于“有啥喂啥”原始落后的饲养方式,造成日增重低,生长速度慢,出栏率低,经济效益低。

此外,由于前些年宾县在肉牛业缺少加工企业的龙头拉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这一产业的发展。

四、项目实施主要内容、目标、进度及方式

(一)项目实施内容

1、推广应用杂交改良技术。开展三品种轮回、终端杂交,确立最佳杂交组合,建立肉牛繁育生产科技示范区,根据我县肉牛生产现有的基础和国内外市场肉牛生产发展方向,从以下几个杂交组合中筛选出最佳的组合。

①利木赞×夏杂母牛②西门塔尔×夏杂母牛③利木赞×西杂母牛④西门塔尔×利杂母牛

西×夏黄F1与夏洛来级进杂交二代对比

2、加强繁育站点标准化建设和技术员的培训。结合乡村繁育站点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站点标准化标准,增加、更新必备设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坚决取缔不达标站点及技术员,做到宁缺勿滥,加强培训工作,使技术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有进一步提高,以保护肉牛生产,提高繁育率,进一步调动农民养牛积极性。

3、推广肉牛无公害生产技术

以《哈尔滨市A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肉牛》OB2301为依据,开展无公害肉牛生,重点要抓好肉牛的饲养管理。

①推广“三定、四勤、四要管理方法”

三三定:定时、定量、定位;

三四勤:勤添、勤拌、勤刷试、勤检查;

三四要:要短栓系、要搓舌、要慢饮。

②育肥牛选择,要选择18——24月龄改良牛,体重350公斤以上,育肥80——90天出栏,体重达450公斤以上。

③合理搭配饲养,加快育肥速度,饲养不允许使用激素,抗生素、化学防腐剂,并按标准配制肉牛饲料配方。

④饲料。饲养肉牛的精粗饲料必须由具备绿色食品生产条件的饲料厂供应。饲料种植基地应符合GB3095、GB3838、GB5618、NV/T391标准。

(二)项目达到的目标及进度

通过实施该产业化项目,要达到以下目标:

1、每年冻配4万头,其中三元轮回和终端杂交每年2.5万头经上,20*年、20*年两个实施年度生产三元杂交肉牛5.5万头,以后每年以30%的增速生产三元杂交牛。

2、技术人员培训方面,对现有114处繁育站技术人员进行考核,针对不同技术水平的人员进行培训,对考核合格约占总数60——70%人员进行巩固提高培训,对考核不合格约占技术员总数30——40%人员进行普及提高培训,培训后考试不合格,第一年留岗,第二年不合格淘汰取消从业资格。

3、20*年生产无公害肉牛2.5万头,20*年生产无公害肉牛3万头,项目实施年度生产无公害肉牛5.5万头.以后每年以0.5——1万头的增速,到“十一五”末年无公害肉牛生产能力要达到5万头以上。

黄(三)项目实施的方式

本项目由县政府组织实施,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由县科技开发中心和县畜牧综合服务中心牵头实施。

在肉牛繁育上:以胜利镇、糖坊镇为重点,全县普遍开展三元轮回杂交和终端杂交,以确保每年生产2.5万头三元轮回杂交和终端杂交肉牛项目任务目标的完成。

在无公害肉牛生产的实施上:建立糖坊镇和永和乡两个无公害肉牛生产核心示范乡,并在全县建立7个无公害肉牛生产科技示范区,选择条件较好的肉牛科技示范户50户,以此带动整个无公害肉牛产业化项目的完成。

此外,以哈尔滨北晨国际贸易公司和哈尔滨鼎丰集团为龙头,进行优质肉牛精深加工,推进产业化。

五、项目投入与效益分析

肉牛养殖技术与管理范文5

关键词:肥牛;养殖;技术;饲养;品种

牛肉在肉类市场中比较受欢迎,因为牛肉的营养价值比较高,而且口感也比较好。育肥牛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牛肉在市场上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这对养殖户有着一定诱惑,很多养殖户都开始学习育肥牛的养殖技术,这促进了肥牛养殖业的发展。只有掌握育肥牛养殖技术要点,才能保证养殖的经济效益,这包括品种选择、饲养方式、饲养管理等方面,如果饲养方式不当,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1]。

1育肥牛的选择

为了保证育肥牛的质量,养殖户首先需要选择肥牛的品种,这还包括对肥牛体重、年龄、外貌特征等方面的选择。在市面上比较常见的肥牛品质主要有: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等,为了保证肥牛能卖一个好价钱,应选择肉质口感比较好的肥牛品种。比如养殖西门塔牛,应保证成年公牛的体重达到1000~1200千克,母牛应该达到600~700千克,选择时还要对牛的外貌特征进行观察,保证其四肢健全,而且形态正常,避免选择病牛。

2育肥牛养殖技术要点

2.1饲养方式

2.1.1散放圈养散放圈养主要是针对幼龄肥牛,一般是将月龄相当或者体重相当的牛放在一起圈养,这种饲养方式可以增加牛的体重,而且在进食的过程中也不会出现抢夺、打架的情况,避免了幼牛受伤,也避免了肥牛生长出现发育不良的情况。2.1.2栓系饲养栓系饲养主要是针对成年肥牛,这种饲养方式可以有效控制肥牛的进食量,控制其体重。在饲养的过程中,饲养员需要对每头牛进行编号,这可以了解每头牛的进食情况,也可以方便对肥牛进行疾病检测,对生病的牛进行特殊照顾。

2.2适应期饲养管理

2.2.1饮水在饲养肥牛时,应控制好饮水问题,不能放任肥牛暴饮,这会影响牛的肉感,也不能让肥牛长期处于缺水状态,这在肥牛运输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一定要保证肥牛正常饮水。在适应期,首次饮水后,应间隔4~5小时后再饮水,而且需要在水中加一定量人工盐,这可以及时补充肥牛体内散发的水分。2.2.2喂养优质干草肥牛饲喂的干草对其肉质也有一定营养,为了保证育肥牛的经济效益,饲养员需要控制好喂养的饲料质量。在肥牛饮水后,应喂适量优质干草,一般每次饲喂的量都不一样,一般是逐渐增加的方式,比如饮水后第一进食5千克优质干草,间隔2~3天后适当增加优质干草的进食量,再间隔5~6天让肥牛充分进食优质干草[2]。2.2.3混合精料的饲喂在饲养肥牛时,为了提高其抵抗力以及免疫力,也会饲喂混合精料。一般是饲喂2~3天粗饲料后,再饲喂混合精料,而且混合精料也是采用逐渐加量的方式进行饲喂,不能一次进食过多,也不能忽多忽少,这都会引起疾病。

2.3育肥期饲养管理

2.3.1饲喂方法在育肥期,饲喂方法与肥牛的体重有着较大关系,这一时期需要控制好饲喂的时间,也要设定好饲喂的次数。对于幼牛,一般是3次喂食/日,而且每次喂食的时间在1小时左右。如果是月龄较小的肥牛,或者体质比较弱的肥牛,则需要延长喂食时间。2.3.2管理方法肥牛饲养员需要掌握专业的饲养技术,为了保证养殖效益,需要加强对饲养员的管理。对于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应安排特定数量的饲养员对肥牛进行饲养,不同的饲养员负责不同的工作,管理者要安排好每一位饲养员的工作量,保证饲养工作合理、有序地进行。

2.4出栏判定

2.4.1采食量判定根据采食量进行判定是指,当采食量不超过正常数量的1/3时,肥牛就可以出栏了。这一般是以干物质为判定标准,肥牛采食量低于活重的1.5%时,则为出栏的最佳时期。2.4.2脂肪沉积程度判定脂肪沉积程度判定是指,肥牛某些部位脂肪的沉积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出栏。当肥牛过了成年期,体积就会停止生长,某些部位脂肪增厚,比如坐骨端、腰部、腹肋部,这时候则为出栏最佳时期。2.4.3育肥度指数判定育肥度指数判定是指,通过科学计算的方式判定肥牛是否可以出栏。在计算时,主要是根据肥牛体重与身高的比例,计算公式是:育肥度指数=体重/身高×100。当指数越大,则证明肥育度越好,当指数在500~526时,则为最佳出栏时期[3]。

3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为了提高育肥牛的养殖技术水平,需要做好肥牛品种选择,还要加强适应期、育肥期的饲养管理,加强对饲养员的管理,保证其采用正确的饲养方法,这样才能加快增肥速度,才能保证养殖肥牛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邵燚.育肥牛养殖现存问题与科学养殖策略探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11):23-24.

[2]任丹.育肥牛养殖常见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2016(05):33-34.

肉牛养殖技术与管理范文6

关键词 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发展对策;广西防城港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305-03

防城港市地处中越边境,既沿海又沿边,2012年,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2.5%,是典型的动物食品消费城市。近年来,肉牛产业在防城港市悄然兴起,该文对防城港市肉牛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对防城港市的肉牛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1 防城港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1.1 防城港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耕牛不再作为主要畜力,加上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使很多农户缺乏劳动力,不愿意再养牛。同时,受到能繁母牛存栏量少的制约,年繁殖犊牛数量有限,而随着市场肉牛价格的持续上涨,饲养农户趋利大量抛售母牛,导致母牛存栏量逐年下降,影响了养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防城港市目前出栏的牛大部分为边远山区农户零星养殖的淘汰耕牛和奶牛场的淘汰奶牛,全市每年真正属于肉牛的出栏量在1 500头左右。与供应不足形成反差的是,防城港市的国内生产总值每年都有2位数的增长,牛肉的市场需求日趋旺盛,为防城港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近年来,上思县、防城区等县(区)出台养牛鼓励政策,扶持建设15家存栏5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场,带动了肉牛养殖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1.2 防城港市牛肉消费现状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目前防城港市牛肉的年消费总量为3 600 t,人均年消费量4.0 kg,低于全国平均4.7 kg的水平,与世界人均10 kg的水平有很大的差距。2012年,全市牛出栏量为2.41万头,屠宰后产肉2 410 t,占全市年消费总量的66.9%,即防城港市牛肉对外依存度为33.1%左右,每年需从外地调入11 900头肉牛(按每头牛屠宰后产肉100 kg计),这些牛肉需求还不包括流动人口消费的牛肉,防城港市牛肉的供应缺口比较大。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对动物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牛肉的市场需求量将逐年增长。

2 防城港市发展肉牛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2.1 发展肉牛产业的重要性

牛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最佳动物食品,对增强国民体质具有重要意义。牛肉是我国人民比较喜爱的动物食品,2010年全国人均牛肉占有量已经增加到4.7 kg,是改革开放初期的3倍,但与殴美发达国家的人均50 kg、世界人均10 kg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研究表明,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 500美元左右时,就会出现牛肉消费需求明显增长的拐点。我国2011年人均GDP超过5 400美元,而防城港市2011年人均GDP已经超过7 400美元,远远超过了牛肉消费需求的拐点,这为肉牛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优质牛肉的生产带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据市场调查,目前防城港市场一般牛肉的售价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充分表明防城港市已进入牛肉消费的快速增长期[1-3]。

防城港市大部分乡村属山地丘陵地带,气候温和,江河沟渠纵横,山塘水库星罗棋布,沿海滩涂漫长平缓,土地肥沃,水源丰富,适宜各种牧草生长,牧草四季常青,为肉牛养殖提供了独天得厚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是一个养牛资源极其丰富的地方,发展肉牛生产具有优越条件,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全市可利用于种植牧草的土地多,全市自然草山草坡面积超过5.33万hm2,可利用种植牧草土地面积4.06万hm2以上。全市年产蔗梢、稻草、玉米秆、红薯藤等秸秆和菠萝皮的总产量共达100万t以上,对这些农作物副产品若不能加以充分利用,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会造成环境污染。通过肉牛过腹还田,是利用农作物副产品的好办法。

2.2 防城港市发展肉牛产业的优势分析

防城港市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是一座极具特色的港口城市、边关城市、海湾城市,是中国内陆腹地进入东盟最便捷的主门户、大通道和桥头堡。近年来,防城港市经济发展较快,人均GDP排在广西首位,是肉牛调入消费地区,在防城港发展肉牛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2.2.1 市场优势。根据调查数据分析显示,防城港市每年的牛肉消费量为3 600 t,并呈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2020年全市人口将达到120万人,假如人均牛肉年消费量达到10 kg,则2020年后该市牛肉年需求量将达到1.2万t。每年通过东兴等边境口岸进出境旅游经商的人数超过350万人次,同时防城港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已经形成了一大批中、高收入阶层,并且随着东兴开放试验区的建设,在防城港工作的外国友人将逐年增多,基本形成了优质和高档牛肉的消费群体,为肉牛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1]。

2.2.2 资金优势。1993年建市以来,防城港市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政策氛围,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友好、开放度高、活力迸发的新兴港口城市,目前正在按照“西部深圳、边境特区”的定位推进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边境贸易活跃,民间资本雄厚。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畜牧业成为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大规模投资畜牧业的时机已经成熟,利于肉牛生产发展[4-6]。

2.2.3 良好的政策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扶持草食动物发展,积极引导草食动物走产业化发展道路,防城港市政府用于草食动物发展的资金逐年增加,2012年用于林下养殖和草食动物发展的扶持资金达500万元,为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氛围。

2.3 防城港市发展肉牛产业的薄弱环节分析

2.3.1 饲养管理粗放,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低。目前防城港市养牛仍处于传统的粗放经营状态,集约化、标准化饲养模式还没有真正地建立起来,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不高。据统计,目前防城港市牛的存栏数为8.39万头,其中存栏20头以上的规模肉牛场37家,存栏牛2 846头,只占全市的3.4%,零星散养占较大的比重。一些农户仍是人畜混居,牛粪随意堆放,蚊蝇大量滋生,散养户对肉牛的饲养管理还比较粗放,环境条件不好控制,对应激控制也没有很好的重视,缺乏规范化的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2.3.2 养牛业基础薄弱。母牛养殖受生产周期长、投入成本大、饲养管理水平落后、比较效益低等因素影响,导致能繁母牛存栏持续多年下降,肉牛养殖出现下滑,农民养殖积极性不高,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受到动摇。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以后,耕牛不再作为主要畜力,牛作为役畜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目前存栏的耕牛大多用于坡地的耕作,肉牛存栏数量极为有限。面对肉牛市场价格的持续上涨,养牛农户趋利抛售母牛,导致能繁母牛存栏减少,而每年肉牛出栏量大于产犊数,大部分养牛场靠在区外购买肉牛育肥,养牛业基础薄弱是防城港市发展肉牛产业的主要制约因素。

2.3.3 养殖户收入较低,生产积极性不高。由于防城港市养牛业主要以农户散养为主,养殖量小,养殖水平粗放,同时由于多数养牛户对市场信息不够了解,肉牛销售价格偏低,造成养牛户收入水平不足,影响了生产的发展积极性。

2.3.4 草与畜发展不平衡。养牛产业的发展基础是草产业。目前,防城港市种草和养殖草食动物还没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草畜搭配不合理,有草的地方卖草难问题突出,牛发展较快的地方又缺少饲草,严重超载过牧,使草地得不到休养生息的机会,造成草地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加剧了草畜矛盾,形成恶性循环。优质牧草和农作物秸秆由于缺乏氨化、青贮等配套储藏设施,饲草和秸秆浪费现象十分严重,造成雨季相对过剩,甚至污染了环境,而旱季严重缺乏的局面,不能充分地利用有限的牧草资源[7-8]。

2.3.5 养殖与加工脱节,市场规范不够。由于养殖户与食品加工企业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缺乏直接的利益联接,使食品加工企业与养殖场(户)相互脱节,造成食品加工企业吃不饱、养殖场(户)没积极性的尴尬局面。

3 防城港市发展肉牛产业的思路

调研数据表明,防城港市牛肉市场消费旺盛,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林下养殖,尤其是草食动物养殖的扶持力度较大,设立了专项奖励基金,肉牛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鉴于养牛业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制约,牛的繁殖周期长,繁殖率低,大规模发展有一定难度。因此,防城港市发展肉牛产业的思路应为:积极推广牛繁殖性别控制技术,进一步扩大能繁母牛的养殖规模,加快规模化生产进程,大力开展牛品种改良,推广二元杂、三元杂交牛饲养,提高生长速度和每头牛的产肉率,使每头牛的产肉量由本地牛的100 kg提高到杂交牛的400 kg以上。

4 防城港市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1 进一步完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良种繁育是养牛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一是要结合防城港市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牛良种繁育体系,加快推进牛品种改良的步伐;二是要注重本地牛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三是要大力推广应用牛繁殖性别控制技术,扎实做好能繁母牛的扩群工作,尽快出台鼓励饲养能繁母牛的扶持政策,夯实肉牛养殖基础[1];四是要加强牛品种改良服务工作,实施牛品种改良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各级财政要把牛品种改良工作经费列入预算,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把牛品种改良工作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到基层开展宣传和服务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增强服务功能。

4.2 提高养牛业的组织化程度

大力发展以养殖场(户)为基础、养殖基地为依托、合作社为龙头的肉牛产业化经营方式,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形式,与养殖场(户)结成稳定的产供销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扶持经济能人兴办肉牛合作社、养牛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合作社在为养殖户提供服务、维护养殖场(户)利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1]。

4.3 积极推广人工种草和秸秆养牛技术

防城港市地处十万山区,草山草坡面积逾5.33万hm2,适宜各种牧草生长。因此,要大力推广人工种草技术,推进人工牧草品种良种化,确保养牛有草源,为进一步发展规模化养牛打好坚实的饲草基础。同时,要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的氨化、青贮技术,引导养牛场(户)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减少秸秆对环境的污染。

4.4 出台政策,鼓励农民积极饲养杂交母牛

三元杂交牛每头产肉400 kg以上,是本地牛的4倍,防城港市年出栏2.4万头如果保持不变,牛肉产量也将接近1万t,而且每头售价在2万元以上,农户饲养一头杂交牛可增收1万元左右,按3年繁殖2头牛计算,农户饲养一头杂交牛就可实现年增收6 700元,并可基本实现防城港市牛肉的自供自给,发展杂交牛养殖可以成为农民脱贫致富新的亮点,成为农村独具活力的朝阳产业。因此,政府应该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积极饲养杂交母牛,培育三元杂交牛,提高养牛经济效益。

4.5 鼓励饲养良种公牛

近年来,许多农民也看到了饲养杂交母牛的显著效益,但由于人工授精受胎率低,母牛屡配不上,挫伤了农户的养殖积极性。因此,要在加大人工授精技术培训力度,提高配种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同时,鼓励饲养良种公牛,争取母牛存栏量相对集中的村有1~2头良种公牛,实施人工授精与本交相结合配种办法,使防城港市杂交母牛的饲养尽快地形成规模。

4.6 加快肉牛产业化经营步伐

要做强做大防城港市肉牛产业,必须扶持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按照“品牌化依托、公司化运作”的发展理念,完善龙头企业和养牛场(户)的连结机制,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利用龙头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扶持养牛场(户)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品种质量,实行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延长肉牛产业链条,提升产品品位,增强市场竞争力,打响防城港“十万山有机牛肉”品牌,使产品产生较大的附加值,促进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5 参考文献

[1] 孙时军,徐盛明,郭海波.宁波肉牛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宁波农业科技,2011(3):20-22.

[2] 格桑德吉.现代肉牛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中国畜禽种业,2008(13):69-71.

[3] 洪龙,李宁生,罗晓瑜,等.宁夏肉牛产业发展探索与对策[J].中国草食动物,2008(6):57-59.

[4] 刘宏强,薄占红,秦余莲.加速胚胎生物工程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促进我国养牛业良种繁育进程[J].黑龙江动物繁殖,2000,8(1):14-15.

[5] 王成强.转变养殖方式促进岷县肉牛产业发展[J].中国牛业科学,2012(3):65-67.

[6] 邹琼.搞好杂交牛饲养管理,提高养牛经济效益的综合措施[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0(1):97.

肉牛养殖技术与管理范文7

看到家乡很多空闲的草场,赵金维想起他和乡亲们一起到体育场打工时,了解到运动员普遍吃牛肉,并听说牛肉营养价值最高,赵金维开始心动。当时正值生猪养殖由肥肉型向瘦肉型转化,考虑到牛羊是瘦肉型肉质,营养价值较高,是运动员食谱中必选,牛是草食动物,饲养成本不大,养牛育肥,准能赚钱。经过一番考量之后,最后选择养殖牛羊并生产牛羊肉。1980年,赵金维从山东买了26头鲁西黄牛,花了10000多元,挂起了北田畜牧场的牌子。对于一个刚刚涉足养殖业的人来说,赵金维就是一个门外汉,一个养殖业的新兵。对行业不了解,干起来困难重重。经过近一年饲喂,年底一算账,不赚反赔。赵金维不服输,第二年,又东拼西凑了2.8万元,从内蒙古买回16头架子牛。可回家一过磅,牛的斤两根本不是商家承诺的重量。仅此一项,又让他净赔7000多块钱。就这样,四五年的时间,赵金维赔了50万元。家人反对他继续搞养殖的呼声越来越大,赵金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原先在木材上挣点钱都给赔没了。有段时间真想放弃,因为实在干不下去。他痛定思痛,仔细梳理,终于找出一直以来在养殖上失败的原因。经过观察琢磨、仔细研究后挺过来了。

除去养牛的经验要学,还有公司管理、成本控制等,对于赵金维都是全新的领域。赵金维说,“后来发现,牌子好挂,事情难做。当地荒草虽多,但是牛吃得肚子大大的,就是不长肉。把我给愁死了。”把牛养大养肥还真不是简单的事,这饲料配方就是个难题,更不用说养牛的其他大小学问了。赵金维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称活牛的重量,都是靠目测评估,看错了就会赔钱。一头牛在你面前,人家说的重量,毛重是多少,能出多少斤肉,你能不能看准,决定你的买卖是否合理。为了掌握给牛“估斤”的本领,赵金维在3年的时间里,一有点空余时间,就去观察牛,一天要在牛圈里呆上16个小时,吃饭都跑到牛圈里吃。就这样,赵金维练就了一副看家本领,,赵金维用眼一看,仅从外形体貌上看每头牛千斤误差正负不超过5公斤!到现在这个能力也还用得上。他常说,“干什么没有狠劲不行”!那种坚韧,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那种豁达而蔑视困难的人生态度,都成为赵金维以后生命中最值得珍藏的宝贵财富。就这样摸爬滚打了8年,到1988年,赵金维才开始赚钱。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事业走上正轨后,赵金维经历了肉牛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再到活牛储备等各个发展阶段,先后成立了北田畜牧场、兴北清真肉食加工厂。以良种化、规模化、科技化、标准化、生态化“五化”发展为标准,从优质肉牛品种的繁育、饲料的加工、牛粪的无害化处理和环境保护,到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养牛技术的培训。赵金维通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已建起了以肉牛为中心的一条全产业链。

随着产业链的逐渐延伸,企业规模越做越大,为了使企业再上一个新台阶,2003年6月,赵金维利用北京市筹建大型肉牛养殖场及屠宰厂的机遇,引进国际一流屠宰生产线的北京市金维福仁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投产运营。每年向北京市场提供安全牛肉及其制品1万吨以上,并成为北京唯一的牛羊活体储备基地。其屠宰加工出的肉食品符合欧盟食品卫生安全标准,一头整牛按不同部位可被精确分割为118种产品,仅分割加工就使其增值率达20%以上。速冻冷库采用军工技术,保证细胞存活率达80%以上。公司综合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年创利税1500多万元。至此,通过多年的奋斗,公司已经成为集肉牛养殖、屠宰、熟食加工、销售、技术研发与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农牧业高新技术企业。

从规模到技术再到理念,金维福仁一直引领潮头。现在金维福仁公司的养殖基地及其6个分场日常存栏2.9万头,年出栏不低于3.5万头,规模在全国进了前10名;而若论技术,公司仅高级工程师就有15人,公司所属的“中法肉牛研究与发展中心”拥有 价值3000万元的700多种科研仪器设备,此外还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7家科研单位建立了良好、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技术实力在行业排在了前列。作为行业发展的领军企业,除了规模和技术,金维福仁公司还有着独到的经营理念。

除了帮扶周边困难户,公司也实实在在地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每年消化当地秸秆就达3000多万吨,带动1000多户搞种养,辐射5个乡镇。企业在肉牛饲养、屠宰加工等产业链环节还吸纳了本地250多名农民直接在企业就业,给农民增收提供了一条就业门路。企业依托魏善庄镇和周边丰富的秸秆、啤酒糟、白酒糟、豆腐渣、土豆渣等农副产品资源,利用先进的生物发酵处理技术,提高这些副产品作为肉牛饲料的营养价值,发展以肉牛养殖为主的循环经济模式。公司在优质高效发展肉牛养殖的同时,还向低耗、环保要效益。针对屠宰、加工、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悬浮物、食物残渣、粪便等高浓度废弃物,公司都能认真对待,以防再次污染环境。他们将废弃物收集、贮存、发酵生产沼气,经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沉淀、固液分离后,沼渣用来生产有机肥,沼液则用于喷施农作物,有效地解决了周边农户的燃料问题,达到节能、环保、高效的目的,从而实现了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

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是企业的第一要务,更是最重要的社会责任,这方面赵金维从不敢懈怠,食品安全这根弦一直是绷得紧紧的。公司严把饲料安全,精心挑选合作伙伴,力争在质量安全的源头不出任何差错。采用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以及HACCP食品安全体系等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操作,保证了分割牛肉产品绿色、安全、放心。在屠宰场环节实施了全国首家肉牛追溯管理制度,并延伸到肉牛育种、饲养和流通等产业链的全过程溯源管理。

针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状况,赵金维认为,企业经营者的道德观很重要,不能只为了赚钱而违背道德良知,伤害消费者。赵金维介绍他们企业的做法时称,牛的品种优良,所有的饲料要经过检验。所有的肉要全部检测,都带有二维码的追索体系,保证绝对的120%的安全。

一次偶然的活动使赵金维结识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孟庆翔教授,他们一见如故,倾心交谈。

赵金维将他的想法与孟教授沟通后,二人一拍即合。2005年6月,孟教授与法国农业科学院院士路易·德纳维勒共同创意建立“中法肉牛研究与发展中心”。当年12月,中法两国政府签署了“中法肉牛研究与发展中心”协议;2006年4月,赵金维参加“中国肉牛技术考察团”赴法考察。考察归来后投资3000万元,与中国农大及政府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并制定了我国肉牛食品追溯体系,终于解决了从养殖到餐桌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效监督的质量控制体系,并且率先成为我国肉牛养殖的实施单位,充分满足了中西餐及熟食加工厂的需求。在孟教授和赵金维的积极努力下,2007年,中法肉牛试验示范基地在赵金维的养殖场建立;2008年10月,“中法肉牛研究与发展中心”在金维福仁公司正式揭牌,开启了中法肉牛合作的新篇章。

近年来,高端牛肉消费开始在一些大中城市兴起。在当前高端牛肉产业的研发生产中,雪花牛肉已经成为高端牛肉的代名词。雪花牛肉实际上就是肌肉里面的肌纤维束跟肌纤维束之间有很多毛细血管,让毛细血管也就是贯穿于对肌纤维束之间的血管壁的沉积上脂肪,这样就形成雪花牛肉。

赵金维有着自己的看法:“从健康消费角度,雪花牛肉并不值得过度推崇。”从养殖成本上看,赵金维也不认为雪花肉牛的效益更高,他以自己养殖的利木赞牛和雪花肉牛的生长做了对比:“三年可以养育三头利木赞牛,而雪花肉牛只能养育一头;利木赞牛吃得少,每天要少吃10公斤,饲料转化率高,净肉率达到52%~55%,且肉质细嫩。雪花肉牛吃得多,并且生长期更多的时间是在堆积脂肪。”

肉牛养殖技术与管理范文8

【关键词】肉牛 产业 分析

勐龙镇位于景洪市西南端,国土总面积1216平方公里,北面与嘎洒镇毗邻,西南面与勐海县布朗先乡相连,南与老挝、泰国相邻,东南面与缅甸国土连接,国境线长64.4公里,有11条车道,17条便道通往缅甸邻国,作为边境大镇勐龙镇是全市大畜牧存栏最多的乡镇之一,也是我州活牛边民互市贸易重要的集散地,为此,搞好勐龙镇肉牛屠宰加工产业,进一步繁荣边境肉牛交易市场,对我镇乃至全州畜牧产业的发展显得尤其重要。

一、项目背景及社会必要性评价

国内:随着国民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对肉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把牛肉产品作为增强营养的重要食品,生态,无公害,优质,精细加工包装产品倍受众人青睐。国际:泰国对牛肉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可将我国尤其是我州的活牛转口销售到马亚西亚,使其成为向泰国贸易的延伸和发展。因此,在勐龙镇建立以肉牛良种繁育养殖、屠宰加工、市场营销及相关服务为一体的肉牛基地及交易市场,无论在国内外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能够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项目实施可行性分析

1.自然优势明显

地处东经100°57′~100°49′12″,北纬21°27′55″~21°41′45″之间,气候适中,属亚热带湿季风气候,历年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0.5℃。国土总面积121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46.5%,属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最高海拔“南勒各梅”2196米,最低海拔“南阿河”河口485米,年平均气温21.6℃。良好的自然气候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养牛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地理优势突出

勐龙镇距市区62公里,南与老挝、泰国相邻,东南面与缅甸国土接壤,国境线长64.4公里,有11条车道、17条便道通往缅甸邻国,“240”口岸是中国通往中南半岛最近的陆路通道,还有一条勐宋口岸也过境缅甸。

3.交通便利

从勐龙镇至市区有二级公路,仅1小时车程,从镇中心至240口岸16公里,从镇中心至勐宋口岸31公里,均可在1小时之内到达,为商品牛的调运提供了便捷的运输保障。

4.饲料来源广、劳力资源丰富

勐龙镇全年种植水稻10万多亩,玉米1万多亩,收割的稻草及玉米秸秆,可通过青贮、氨化分酵充分利用,勐宋丫口有3000多亩草山,这些都是大牲畜喜食的饲草饲料,而且营养价值高。

全镇现有农业人口68204人,劳动力44761人,近几年,通过举办农函大、科技培训等,劳动者的素质明显提高,为养殖业这个劳动力密集型产为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5.服务体系功能健全,群众基础牢固

全镇20个村委会均配备了1名兽医人员,20间兽医室全部配备了冰箱、药箱等冷链器械,确保边境疫病的防控。目前,勐龙镇有兽医技术员10名,他们从事基层兽医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在种畜引进、畜禽防疫治疗、饲料及药品销售的市场监管,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6.边民通商历史悠久,边境优势突出

勐龙镇国境线长64.4公里,有通道28条,我镇的傣、哈尼、布朗族等少数民族同泰国、缅甸边民通商历史悠久,边民互市频繁,且交易品种繁多。

通过企业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生产线,销售到国内外(不合格牲畜,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处理),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疫病传入。同时,牲畜通过加工成产品,即可提高经济价值,也可促进肉牛产业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得到有效转移。

三、项目产品及市场

1.项目产品分析

该项目的产品主要是本地黄牛与文山高峰牛杂交后代,泰国肉牛以及本地水牛。

2.项目产品的市场调查分析

就我州市场来看,勐龙镇是目前全州大牲畜市场交易最集中的地方,销售到内地的肉牛85%都在此交易,每天成交300头以上活牛,产品供不应求,而且消费者对肉牛产品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现有的商品远远不能满足现实人们对肉食品的需要,近年来,农户对肉牛养殖积极性较高,新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实行肉牛产、供、销一条龙,能够带动肉牛产业化迅速发展,市场潜力巨大。

3.项目产品的市场收益分析

3.1经济效益。通过实施肉牛产业化经营工作,使全镇肉牛良种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3.2生态效益

通过肉牛产业化经营工作的开展与实施,不仅提高了牛群品种质量、转变了饲养方式,而且缩短了育肥肉牛的存栏时间、加快了畜群周转。

3.3社会效益

肉牛产业化经营工作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3.3.1农村产业结构得以优化,促进了养牛业的壮大发展。

3.3.2促进了饲养方式的转变,由粗放养殖转变为集中、规范化养殖。

3.3.3推动了招商引资,社会闲散资金向主导产业的投资力度。

四、项目建设总体方案设计

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

该项目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实行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行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建立健全肉牛良种繁育体系为基础,以品种改良技术为手段,以实现肉牛良种化繁育、科学化饲养和产业化经营为目标”。

2.项目建设方案及目标设计

选择资金、技术条件较好的单位或个人,创建大规模、高档次的肉牛育肥示范场,采取多种形式,吸引盘活社会闲散资金,兴建肉牛饲养小区。、

3.项目重点建设内容

一是建立以开展牛品种改良为主要工作内容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边境动物防疫网络;二是改善肉牛养殖的基础条件,养殖大户、养殖小区建有青贮池窖、饲养棚舍、隔离育肥棚舍;三是肉牛加工企业,建1000头畜位肉牛育肥厂一座,对加入肉牛生产合作社可靠的饲养场、养殖大户,给予必要的信贷扶持,帮助他们不断扩大饲养规模,加快生产发展。

五、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

做好宣传发动和树典型示范工作,确保责任到位、落实到位。

2.认真加强良种、改良种牛的饲养管理

加强基础母牛与犊牛的饲养管理,全面加强疫病防治。

3.转变饲养方式,大力推广肉牛模式化饲养

推广现代化肉牛饲养方式是肉牛产业开发项目的重要内容,在管理方式上农户养牛要基本实现舍饲养。

4.培植龙头企业,加强活畜市场建设

在工程实施中,充分发挥勐龙镇肉牛育肥屠宰加工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扶持发展壮大农新兴的肉牛产业协会、合作组织和经济人队伍。

5.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养牛经济效益

首先狠抓技术人员的专业培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

六、项目实施存在问题及对微

1.养殖方式粗放、分散

要重点扶持养殖大户,建立养殖小区,提升牛产品档次,提高牛产品产量。

2.应加大政府推动力度,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3.各级政府应加大对边境贸易区疫病防疫监测站建设资金的投入,充分发挥疫病防控监测的作用

肉牛养殖技术与管理范文9

关键词:物联网;DNA识别技术;RFID;溯源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号:2095-1302(2017)01-00-03

0 引 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暴露在公众面前,例如瘦肉精、染色馒头、皮革酸奶、新西兰肉毒杆菌奶粉、马肉风波、三鹿奶粉、地沟油等事件。国外许多国家为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纷纷颁布了法律法规。欧盟管理法规No.178/2002要求从2005年1月起在欧盟范围内销售的所有肉类食品都能进行追踪和追溯,否则不能上市销售[1];美国农业部运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条码识别等电子标识,建立国家动物个体鉴别系统,能快速追溯到动物的源头[2];澳大利亚建立国家牲畜标识系统,该系统可以对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最后屠宰的全过程进行追踪[3]。

为摆脱国内食品安全问题的困扰,提升国内食品安全管理,物联网技术开始被应用到食品溯源系统中。在物联网溯源系统中,将生物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过程加以识别、追踪,锁定食品在每个环节中的实时信息,避免食品出现问题时,不能明确追责和管理混乱的局面产生。鉴于物联网食品溯源系统的诸多优点,文中设计了基于物联网及DNA识别技术的牛肉溯源系统,监管部门利用该系统对牛肉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管理和规范,从源头和细节上防范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

1 安全溯源系统的关键技术

DNA作为遗传物质,具有较好的唯一性和不变性[4]。在溯源系统中,将牛的DNA经过特征处理后,将得到的DNA编码上传DNA中央编码数据库,同时将中央服务器中的牛的溯源信息与其DNA编码关联到一起,并将DNA编码存储于RFID标签或二维码中,贴在分割肉块包装上,通过手机或扫描器扫描RFID标签或二维码就能获得分割肉块与肉牛个体的衔接信息,这样就能解决传统动物个体识别系统中信息被篡改和个体识别缓慢的问题。基于DNA识别技术的牛肉溯源系统可以划分为标识、感知、传送和信息处理四个环节,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DNA识别、RFID标签、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和互联网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

从物联网功能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细分为五层,即感知层、接入层、网络层、支撑层和应用层[5],如图1所示。

(1)感知层负责采集外部数据,例如RFID及其阅读器、二维码及其扫描器、各种传感器等。

(2)接入层主要将感知层采集到的信息上传到远程网络,主要包括WiFi、有线网、ZigBee等短距离传输网络。

(3)网络层负责数据远程传输,例如互联网、3G/4G移动网络等远程网络。

(4)支撑层主要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储存和处理,为应用层工作做准备。

(5)应用层将上一层传输过来的数据经过各种应用软件处理挖掘之后呈现给用户,这样可以对被控对象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

图1 物联网结构图

2 物联网牛肉溯源系统结构分析

2.1 牛肉产业链结构

在我国,牛肉产业链工序繁琐、检疫部门多重、产品品种多样、销售渠道广泛,一般要经过育种养殖、屠宰加工、批发零售等环节,因此,在复杂环境下完成肉牛的DNA采集与编码设计、数据传输、物流追踪等环节是物联网牛肉溯源系统实现的关键。

产业链结构如图2所示,它主要由育种、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等主要环节组成。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优良品种是科学养殖的第一步,也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关键,所以育种信息也是溯源的要求之一。在后续的养殖过程中,要把肉牛不同生长阶段的基本体征、喂养的饲料、注射的疫苗、检疫等基本信息上传中央服务器。当牛育肥之后,就要送到屠宰场宰杀,然后送到肉类加工厂加工包装。在加工阶段,监管部门需要做好牛肉的质量检疫,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规规范整条产业链。检疫合格后进行包装,根据市场二维码或RFID的制作协议,制作二维码或RFID电子标签,贴在包装好的产品上,直至销售送到消费者手中。制作的二维码或RFID电子标签嵌入了牛的DNA编码信息,它将作为区分牛身份的唯一验证,也是能否精确溯源的关键。

图2 牛肉产业链结构

2.2 物联网牛肉溯源系统的结构

牛肉安全溯源系统能自动识别肉牛个体及其关联信息,食品监管部门利用它监控和记录养殖、加工、包装、检疫、运输等关键环节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通过互联网在电脑、手机上呈现给消费者。

牛肉产业链溯源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溯源系统的主要环节包括养殖、屠宰加工、运输、销售四个环节。在牛的养殖过程中,养殖户需要把每头牛的DNA编码、产地、品种、体重、防疫措施、饲料供应等各种基本信息上传中央服务器。加工过程也需要把牛的加工措施、检疫结果、各分割肉块与所属肉牛的关联关系等信息上传到中央服务器。在运输过程中,物流信息通过扫描车载RFID电子标签,把物流信息通过物流服务器上传中央服务器。产品包装时,把每块牛肉所属肉牛DNA编码嵌入到二维码或电子标签中,并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贴在包装上,消费者扫描二维码或者电子标签就可以访问中央服务器,了解购买的分割肉块所属的肉牛个体信息。

图3 牛肉产业链溯源系统结构

3 DNA识别技术在牛肉溯源系统中的应用

每头牛都有独一无二的DNA排序,将动物DNA识别技术引入到牛肉溯源系统中,用牛的DNA编码信息代替传统的耳标编码来识别牛的个体身份,从而构造了一个新的肉牛身份识别模块[6]。DNA测序技术又称基因测序技术,即测定DNA分子中胸腺嘧啶(T)、腺嘌呤(A)、鸟嘌呤的(G)与胞嘧啶(C)这些碱基的排列方式。碱基对之间因为有氢键作用,其配对方式必须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NA密码以一系列三联体形式存在于DNA分子中,DNA分子中相邻排列的三个碱基就形成一个三联体密码,一系列三联体密码构成DNA密码,DNA三联体密码如4图所示。提取DNA的目的在于从动物细胞DNA中测出碱基对排列顺序,得出一系列DNA三联体密码,这样就可以通过DNA编码的互异性来识别不同个体。

图4 DNA三联体密码

图5所示是DNA识别技术在牛肉溯源系统中应用流程图。在养殖阶段,采集肉牛的DNA并将其处理,得到DNA三联体密码,然后将提取的一系列DNA三联体密码做特征信息处理,得到DNA编码,并将DNA编码上传数据库注册,同时把DNA编码与中央服务器里每头肉牛的养殖、屠宰、加工、包装、配送等环节的相关信息进行关联,并制作成二维码或者电子标签,贴到产品包装上。当肉类食品出现安全问题时,可以扫描牛肉产品包装上嵌有DNA编码的二维码或电子标签,直接访问DNA编码中央数据库,找到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肉牛个体,然后与中央数据库的溯源信息衔接,此举可以通过DNA编码中央数据库和中央数据库快速查找到安全问题产生的环节,节约了大量时间。

图5 DNA识别技术在牛肉溯源系统中的应用

4 溯源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基于物联网及DNA识别技术的牛肉溯源系统的解决方案,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提高牛肉类食品的安全性,发展物联网与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提升出口肉类食品的国际竞争力[7]。但由于技术发展的瓶颈,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DNA识别技术是一项高成本投入技术,在现阶段做一项基因测序往往要花费数千元,在养殖规模很大的情况下,要求每头牛都做基因测序是一项不菲的投入,所以很难在现阶段大规模推广应用[8]。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DNA测序技术的成本将不会是制约这项溯源系统应用的主要因素。

其次,整个产业链提供的溯源信息的可信性也是制约溯源结果可靠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监管部门需要严格监督产业链每个环节提供的信息是否可靠,只有这些关联信息真实可靠才能保证溯源成功。

5 结 语

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可靠的将牛肉的溯源信息反馈给消费者和市场管理部门,基于其诸多优点,构建基于物联网及DNA识别技术的牛肉溯源系统。方案将DNA识别技术与其他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运用,使溯源可以从产业链源头开始,让整个溯源过程变得更加快捷、透明,使牛肉市场得到更好的管理和规范,从而提高了养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自身价值,增强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因此,该系统的研究和使用,将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S Ammendrup, A E Fussel. Legislative requirement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traceability off arm animals within the European union[J]. Science and Technical Review, 2001, 20(2): 437-444.

[2]Smith G C, Tatum K J D, EBelk, et al. Trace ability from an US perspective[J]. Meat Science, 2005, 7(11): 174-176.

[3]Wilson DW Beers PT. Global trade requirements and compliance with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greements: the role of tracing animals and animal products[J].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view, 2001, 20(2): 379-384.

[4]王素苹.物联网感知安全性研究综述[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5, 34(6):6-9.

[5]孟源.基于物联网的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分析[J].物联网技术, 2011,1(11):86-89.

[6]罗忠亮,段琢华,戴经国.虹膜识别在基于物联网的肉类食品溯源中的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43(5):102-107.

[7]廖晓梅,刘丽萍.RFID 动物食品安全溯源系统设计[J].价值工程, 2015,34(16):44-46.

[8]刘怀北.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溯源系统[J].软件导刊, 2012,11(9):99-100.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