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材料集锦9篇

时间:2022-06-13 06:21:16

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材料

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材料范文1

Wiki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实践和应用为主,含许多非知识性内容,需要学生通过活动、实践、训练等体验才能获得,包括测验、咨询、班组活动、野外训练等。现实条件所限,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能提供的活动空间、实践机会极有限。

而Wiki提供了发现学习和累积学习的平台,并以演绎和归纳形式提供知识体系,利于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将Wiki技术融合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环节,可以弥补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增加虚拟活动空间和实践机会。同时,Wiki所具有的简便、开放、协作、组织的特点,更有力地支持了Wiki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Wiki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1.提供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笔者学校成功运用Wiki技术建立了“初中维客百科”,提供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行教材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师生共创心理健康教育词条达1628条。

2. 构筑师生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Wiki方便生生、师生心灵交流和互动。心理教师把教学计划、内容写入Wiki,逐步积累相关的教学材料,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因Wiki的历史恢复功能,学生可以添加、修改和删除以上内容,教师参考学生的要求,合理调整和完善,以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需要。

3.实现生活、网络与课堂的对接

相对于教师准备的教学材料,学生所呈示的学习材料更适合其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课前,学生根据要求,把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初步整理上传至Wiki网站,教师参考来源于学生的学习材料,组织教学内容,便于学生寻找新旧知识技能的关联,学习新的知识体系和生活技能;课后,教师把教学资源,如讲义、课件等放入Wiki,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记忆储备”;课堂、课后,利用Wiki的互动性,跟踪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个人成长情况,向学生提供认知反馈,确认正确知识和纠正错误认识,实现课堂的深入、延续和拓展。

4.开展协作性学习活动

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要求,利用Wiki共同创作的特性,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差异,组建学习或课题研究小组,在Wiki网站协助下部分或全部实现分组讨论、心理故事接龙、情境续写、绘画、想像、辩论、演讲等丰富多彩的协作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中、亲身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充分施展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学习、研究、创造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学生学会协作学习的同时,又培养了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

5.作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媒介

Wiki为教师提供跨学科知识共享和交流的有效工具。班主任或其他学科教师可以利用Wiki涉猎心理学科和领域的知识,不断扩大知识面,与心理专任教师进行对话、交流、集体备课。他们可以根据专业能力、班级实际、学生发展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运用Wiki资源,选择适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6.开创“家校互动”的崭新模式

由于Wiki资源和参与者的多元化,较易体现辩证冲突,制造适当矛盾引发高水平思维,利于集体智慧的碰撞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Wiki有共通之处,即人的个性在与环境互动和碰撞中不断成长。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内容,尤其一些敏感话题,如青春期知识,利用Wiki引发学校、家庭的大讨论。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的心理资源,加强师生、亲子间的心灵互动,帮助学生形成坚强的心理支持系统,有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促进”功能。

Wiki的局限性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Wiki是随着现代网络社会出现而产生的新生事物,在充分显示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暴露了不足。

1.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针对性受限

Wiki资源种类繁多,而初中生学习能力(选择、评价及利用信息的能力) 较弱,可能会曲解信息,甚至出现误导,导致心理辅导进程受阻。

2.非语言性信息缺失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师生双方的交流互动除言语信息外,还有非言语信息,包括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因此,与其他以网络为媒介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一样,大量有价值的非言语信息都被网络“遗失”了,教育的引导力、感染力和准确度会受一定影响。

3.个人价值不易体现

Wiki平台开放性的特点,对于参与者所创词条,在反反复复多人次的改动中,个人价值受到挑战,有可能在众多的版本中被“淹没”,但如果封闭编辑,学生参与机会将大大的减少,这是一个矛盾。

4.参与度受限

目前,不少学生和家长对网络文化和技术缺乏一定的了解,不熟悉网上交流技能、浏览和查询技能、网络参与技能, 因此,无法很好地进行词条的创建及修改。此外,计算机网络在家庭中的普及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Wiki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参与度。

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材料范文2

1.1收集生活资料

实施合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对患儿及其家属具有充分了解[4]。因为患儿一般发病较急、病情变化速率快、加上家属亲人由于非常担忧迫切希望马上就诊,所以护理人员应在儿科患儿等待诊断的时间中,监测患儿的体温、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询问家属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心理情绪及生活习惯等基本资料并详细地记录下来,同时护理人员应尽力安抚患儿的激动情绪及家属的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待患儿和家属的不良情绪平复之后,护士可根据患儿的疾病类型宣传教育与该疾病相关的饮食限制、营养需求、治疗方法等内容。不同年龄层次的患儿接受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方法也有所不同,且随其监护人学历不同沟通方式也需要一定的变化。因此在患儿候诊时应当由护士依据病情进行分诊,在等待过程中可以分发调查问卷以了解家属健康需求。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两块:①家长对合理用药、疾病防护和自我护理的了解程度;②合理喂养,保障患儿身心健康的能力。通过调查问卷对患儿及其家属有基本了解。

1.2制定教育内容

依据患儿的年龄确认是否需要对患儿开展健康教育,我们认为对于3岁及以上患儿可以通过口头沟通和鼓励的方式指导患儿服从医生或护士的安排,接受检查。让患儿了解到他们的配合可以减轻自身的痛苦。回收调查问卷,并统计相关数据:患儿或家属对儿科药物的了解程度、对合理用药的了解,儿科常见疾病的了解,相关疾病的防治方法的了解,自我护理知识的了解,家庭饮食习惯,膳食结构,营养供给情况,生活作息习惯。同时依据家长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护理的认识开展健康教育,确保家长对于合理用药、按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并对家长平时的喂养习惯进行纠正,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或加重,提高家长自护理能力,预防因家长护理不当而导致的患儿二次伤害。使护理人员明确健康教育的目标: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有关疾病内容的认识了解,缓解其焦虑、不安的不良情绪,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家属的配合程度,及早发现自己的不良生活、饮食、作息、卫生习惯并予以改正,提高患儿和家属的健康保健意识。

1.3健康教育实施

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包括:①口头教育:由于门诊接诊时间较短,因此口头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健康教育实施方案,门诊护士应当结合患儿的病情对家长和患儿实施健康教育,依据患儿的候诊时间调节健康教育的内容,优先说明最关键和最重要的内容,以增加患儿和家属的治疗依从性,提高预后。护理人员进行口头教育于患儿及家属沟通交流时需态度温和、诚恳,语气亲切自然,应灵活应用语言技巧,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以便达到更好地诱导患儿和家属回答提问,增加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②分发宣传材料:由于门诊时间有限,因此难以做到让家长完全了解所需知识要点,因此需要通过发放宣传材料供家长阅读。护理人员应根据调查问卷的相关内容制订一份宣传材料,其内容应包括:各种儿科常见疾病的内容介绍、主要临床症状、预防与治疗的具体方法、合理用药注意事项、健康护理方法,最好应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同时,宣传材料还应当做到准入低,即简单易懂,不会让家长存在理解困难;无歧义,即不会误导家长或让家长推测教育内容的实质含义;趣味性,对于已具有阅读能力的患儿也应当发放宣传资料以增加患儿对疾病的了解,在为患儿提供的资料中不仅需要运用更为通俗简易的语言还应当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有趣的插图以增加患儿兴趣。③播放宣传片,在门诊循环播放宣传片,宣传片的主题应与多发病和季节性疾病为主,如流感,小儿咳嗽等使家属在候诊过程中增加对疾病的了解。④设立咨询热线,在患儿诊治过程结束后发放咨询热线电话,以方便家属进行及时的沟通,方便家属随时咨询各种疾病知识、防治方法、护理措施、指导合理喂养,不仅给患儿和家属提供方便简捷的解答疑问的方式,同时也方便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更重要的是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进一步使患儿和家属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增加。⑤每个月组织1次健康知识讲座,邀请专业知识全面,治疗、看护患儿经验丰富,经过专业技能培训,操作技术水平熟练的医护人员作为演讲嘉宾,且应留足时间让家属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相互讨论及提问。

1.4健康教育的评价

护理人员应根据需要制定健康教育的评价标准、评分表,每3个月进行1次抽查,了解患儿和家属对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接受和掌握程度并且依据评价准备和评分表进行评估和打分,以便护理人员及时了解和统计健康教育实施后的临床效果,并且找出健康教育实施的不足,制定措施不断改进。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定期调查患儿及家属对护理质量、医疗质量、医护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具体不满处,以便收集患儿和家属对医院的反馈和建议,从而吸取经验制定措施使医护工作得到改进,使健康教育得到提高,促进儿科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使患儿和家属的需求得到尽可能地满足,尽心尽力地服务患儿,为患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提供有利的条件和保障。

2讨论

在儿科门诊开展健康教育在满足患儿和监护人个性化医疗服务需求的同时增加了护理人员对护理的认识及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护理人员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必须以患儿为服务中心,为患儿提供随叫随到、周到、细心的全面服务,主动询问患儿的需求并及时满足,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该研究发现年轻父母对于婴幼儿的护理和喂养知识缺乏,同时存在较多误区。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父母获取喂养知识和护理知识的途径也在发生变化。由于网络资料良莠不齐,因此家属的喂养和护理知识也存在较多误区。通过在门诊实施健康教育,一方面及时纠正了患儿家属的错误认识,改善了护理和治疗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开展门诊健康教育为患儿家属提供了获取正确知识的来源和通道。要求家属需积极主动地配合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逐渐形成护理人员、患儿及其家属一起共同积极参与、配合的健康教育模式。

潘素关[5]证实通过在门诊实施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还可以增加护理人员自身的服务意识和素质。且已有研究证实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护患关系[6]。在该研究中发现,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处理方法具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理解。通过增加家属对疾病和护理的认识增加了对护理人员工作的认可。而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让家属了解到医院一切为了孩子健康的服务理念。让家属了解到部分有创治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降低了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戒备。

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材料范文3

【关键词】健康教育;传播材料;设计;使用

近年来,随着传染病、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人们已经意识到各种传染病的传播与慢性病的发生多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健康意识密切相关,针对特定人群及大众人群行为改变开发的健康教育平面传播材料往往是促进健康行为与进行有效交流的信息媒介,对促进人们行为改变,从而有效预防各种传染病的传播及各种慢性病的发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开发和设计制作针对特定人群和大众人群的有效健康教育平面媒体传播材料,是健康教育传播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1健康教育平面媒体传播材料

健康教育平面媒体传播材料是指健康教育活动中所广泛使用的、直接面对受众的各种平面传播信息材料。如:招贴画、折页、小册子(文字为主)、画册(图画为主)、报刊、宣传单、标语、墙报、宣传栏等。

健康教育平面媒体传播材料是向受众传播健康知识、技能和服务的常用手段。对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倡导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营造有益的健康环境,对促进全民健康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内容应使受众能够接受,且引导受众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形式应新颖、别致,适合各种具有文化、生活差异,民族特征等受众。材料整体形象应展现和提升健康教育品牌,这就要求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健康教育平面媒体传播材料设计者能够捕捉准确的核心信息,并围绕核心信息设计制作出适合各种人群的健康教育媒体传播材料。2健康教育平面媒体传播材料设计制作人员应具备的专业技能

2.1专业工具对于专业的健康教育平面媒体传播材料设计制作人员来说,不但要有一定的传统手绘基础,而且还要熟练掌握各种设计制作软件工具,如:Adob Photoshop、Coreldraw、Adob Illustrator等。在当今网络高速发展的社会,任何对设计有关的技术都需了解、善用,并集中最新的信息丰富自己,紧跟时代步伐。

2.2其他学科如果不懂得传播材料制作和使用的知识,或者不懂得如何去评价一份健康教育传播材料的基本质量和效果,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健康教育工作者[1]。健康教育平面媒体传播材料设计制作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对其他相关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如媒体传播学、教育学、流行病学、心理学等。很多研究表明,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始终互为基础,一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的成功,得益于多学科的相互影响。3健康教育平面传播材料设计制作思路

设计制作和使用健康教育平面媒体传播材料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使用材料获取好的信息传播效果,因此,在设计制作思路上应该是一切围绕“目标人群”和最终的实际使用“效果”考虑。

3.1调查分析目标人群设计制作的思路应该从确定“目标人群”开始。首先,明白使用此次设计制作的平面媒体传播材料的“目标人群”是“特定人群”还是“大众人群”。“目标人群”确定以后,首先应该做一个简单的目标人群对平面媒体传播材料的需求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调查分析“目标人群”是些什么样的人,对信息有什么样的需求,对健康教育平面媒体传播材料的喜好情况(喜欢使用什么样的媒体材料),目标人群文化程度、年龄阶段、价值观、心理状态、社会地位、风俗习惯及性别不同,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及接受能力有什么不同,接受信息的形式有哪些差异。

3.2设计原则与以政治、社会、文化、商业等为主题的传播材料一样,健康教育平面媒体传播材料也有设计基本原则、创意思维、设计元素和表现手段等。设计原则包括核心信息(文案创意)、图形创意和色彩的运用。这三个方面各有特点,又相互统一。文案注重“义”的表达,图形注重“形”的表达,色彩注重“意境”的表达[2]。健康教育平面媒体传播材料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体传播材料,通常在文字编排、色彩搭配和图形设计上较为谨慎。

3.3设计定位在预防传染病、慢性病的健康教育传播活动中,所需的健康教育平面媒体传播材料形式各异,但最终目的是为目标人群的健康知识信息需求服务。目标人群、核心信息确定以后,就要考虑健康教育平面媒体传播材料的设计定位和创意。设计定位是创意的依据,有了准确的定位才能谈到创意和表现[2]。健康教育平面媒体传播材料的设计定位主要是以目标人群所需的健康知识信息为起点,然后考虑文化内涵的导入和表达方式的组合,提出创意方案的构想,如何运用色彩、图形等表现引起目标人群的注意。这一部分是最难的,也是传播材料作品的最有价值的部分。

3.3.1核心信息传播活动的核心是信息,传播材料的设计制作首先是设计制作者也要确定传播哪些信息。在第一步骤分析了目标人群的信息需求和媒体材料需求之后,就需要确定向目标人群传播哪些信息[1]。健康教育传播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平面传播材料通常是以图形为主,核心信息内容不宜太多。调查研究表明,受众不像阅读报纸、杂志那样去读健康教育平面传播材料中的文字信息。核心信息是对预防疾病主题和内容所作的进一步说明和介绍,如何说明和介绍就要把握目标人群的各方面差异及心理,哪些是目标人真正想了解的,哪些是不关注的,要有所甄别,避免信息过多、过繁。

3.3.2字体选择与编排在预防传染病、慢性病的健康教育传播活动中所使用的健康教育平面媒体传播材料,通常使用的字体为标准字体和创意字体,“黑、宋、仿、楷”是最基本的四种标准字体,主要是用于印刷。根据主题意念需要也可做创意字体,为使其阅读方便和画面结构完整统一,字体风格应与材料风格一致。字体种类不宜过多,否则会造成层次上的混乱和阅读上的障碍。在文字的编排方面,要符合大部分人的阅读习惯,注意字距和行距,满足可读性好易读性。

3.3.3图形创意和人物造型

3.3.3.1图形图像创意图形图像是最佳的直观形象传达元素,是人类通用的信息符号。专业的文字让人费解并失去阅读的耐心,对于解析预防各种传染病和慢性病最为直观有效的方法,非图形图像莫属,因此在传播材料中使用大量的图形图像是其主要特点。图形图像是属于结构的,图形图像素材运用的目的是以另一种形象语言吸引目标人群关注,有效利用图形图像的视觉效果吸引受众注意力,并准确传达主题思想,使受众容易接受和接纳传达信息。

3.3.3.2人物造型由于目标人群具有性别、年龄、文化、生活差异,民族特征等,在设计制作健康教育平面媒体传播材料时应根据受众的喜好进行人物形象设计。年轻、文化层次较高的目标人群,比较喜欢清秀或造型夸张搞笑的漫画人物;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低的目标人群则喜欢写实类人物和照片;现在的少年儿童则受现在铺天盖地动漫影响,更喜欢夸张的卡通漫画人物造型,如一幅关于《预防手足口病》的招贴画,整幅画面就一个形象夸张、满手肥皂泡,在认真洗手的卡通儿童,给目标人群的直觉就是生活中的状态,非常形象,让受众明白,养成好习惯要从儿童开始,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孩子们也更容易理解。

3.3.4色彩色彩能引发强烈的生理或心理共鸣,因此设计人员在选定色彩组合时,需要所选择的颜色能引起适当的回应[3]。比如蓝色能使人体味到“大海”、“天空”,由此联想到“空旷”、“深远”、“理智”等。红色则给人留下“艳丽”、“芬芳”、“青春”、“富有生命力”的印象。色谱中的色彩丰富而夸张,但在健康教育平面媒体传播材料设计制作中,一定要控制色彩使用的数量。尽量控制在三种色彩以内,以避免色彩杂乱,喧宾夺主。背景和前文的对比尽量要大,以便突出主要文字内容。色彩是美丽的,而对色彩的喜好经常会因人的个性、时代差异、民族传统、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健康教育平面媒体传播材料作为一种大众的传播媒介,色彩传达的信息要与目标人群的理解相符合,让色彩在体现实用价值的同时又符合大众的艺术审美及民族区域禁忌。

3.4预实验材料的设计人员(包括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将材料初稿在一定数量的目标人群中进行预实验,从而了解目标人群是否理解材料所传播的信息,是否喜欢内容的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有什么评论意见和修改意见等[1]。预实验是提高传播材料效果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健康教育平面媒体传播材料只有在初稿具有好的基础上才能经过预试验和修改设计出好的材料。进行预实验前,应先设计预实验的访谈提纲。确定访谈地点、访谈对象、访谈人数等,预实验的方法为个人深入访谈。在从预实验中获得目标受众的意见后,参与设计制作人员(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平面设计/摄影摄像人员)要共同研究预实验对象的意见,讨论如何修改文字和画面。最后定稿应该征得专家组、自助者及主管领导的意见,使之更有科学性、可行性。4结论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中经常要使用健康教育平面媒体传播材料来辅助提高健康信息传播的效果。但在通常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中,健康教育平面媒体传播材料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些传播材料的内容、表现形式忽视了目标人群的地域、民族、性别、年龄等差异,缺乏对受众需求和意愿的考虑,还有很多传播材料的效果有待评估,这些因素影响到了健康传播的效果,制约了预防传染病、慢性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为了进一步改善预防传染病、慢性病健康教育传播效果,提高公众预防传染病、慢性病知识知晓率,设计制作合适的、好的健康教育平面媒体传播材料是健康教育传播活动中一项关键性的工作,也是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田本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使用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99-101.

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材料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游戏辅导;方法及策略

积极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小学生不愿或很少参与活动的互动和讨论,所以,如何让学生主动大胆地参与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游戏辅导能为学生带来诸多趣味性,也能活跃课堂氛围,调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并逐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教育、训练、治疗或者干预发展的目的。但是,游戏辅导方法具体应当怎样适当地使用呢?在下文中,笔者将具体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游戏辅导方法及策略进行论述。

一、游戏材料的选择

首先,可以在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游戏辅导方面的书籍和电视视频中获得游戏材料,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寻相关材料。其次,教师查找到相关游戏材料后,需要适当地将其进行筛选、修改,增强游戏内容的趣味性和操作性,设计出适应自己班上小学生心理教育的游戏环节,以更好地达到游戏辅导的预期目标。一言以蔽之,游戏材料选择的主要流程是:“查找筛选修改设计整合”。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游戏辅导方法及具体策略

1.课前准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游戏辅导,需要事先选择好游戏材料,并设计好教学内容、写好教案。在这之后还要做好具体的课前准备工作,好的课前准备能够保证游戏辅导的预期效果顺利达成。课前准备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充分预设游戏辅导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或者紧急情况。小学生思维活跃,有时不符合成年人的正常逻辑,所以,教师也要灵活教学、因时制宜。并且,教师还要准备好课堂游戏辅导教学中所需要的教具,比如,纸、笔和剪刀等具体器物或者多媒体图片、音频等。如果第二天的课堂需要用到小学生自带的道具,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当然教师也要准备一些,以防粗心的学生没有带道具。只有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从容应对。诚然,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只有教师做好课前准备是不够的。学生也应该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准备好下节课需要的道具。

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游戏辅导的具体策略

(1)心理游戏。将游戏辅导应用于在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小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作用。进一步来说就是,游戏能突出促进团体之中人际的交互作用,协调孩子与他人的交际关系,使他们自己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不断地感受体验、观察模仿和学习,从而不断地认识、发现自我。教师可以查找有关心理游戏活动的书籍,抑或是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适当应用心理游戏,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情绪,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完善学生的认知心理以及个性心理,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2)亲子游戏。顾名思义,亲子游戏的主角是孩子和家长,是在具有专业知识的游戏辅导教师的帮助下,家长协助自己具有行为问题或情绪问题的孩子。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着家庭教育走向科学化,学校与家庭的相互合作逐渐变成教育发展的趋势”。为了达到亲子游戏的目标,首先学校的游戏辅导教师应该积极地对家长进行培训,使家长们掌握亲自游戏的方法与技巧,指导家长如何更好地与孩子一起参与游戏活动、如何在游戏过程中帮助孩子解决其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亲子游戏进行心理教育,能增进孩子与其家长的亲密关系,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也能体验生活,学会如何独立思考与有效地处理问题。(3)沙盘游戏。沙盘游戏是一种借助玩具或者沙子进行的心理游戏。在沙盘游戏过程中,教师会全程陪伴,学生会处于一个受保护以及自由的空间内,借助于塑料沙盘内放置的沙子以及内部设置的缩微模具,按照个体的本身状态创建出与之对应的外部世界。当沙子从指缝间滑落,游戏者内心易于出现异动。沙子凭借其可塑性以及流动性,能帮助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从而在宽松的环境中自主地接受教育。

总而言之,通过尝试研究游戏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笔者认为游戏辅导能满足大多数小学生发展的需要,激励小学生主动接受游戏中所提供的学习过程和经验。但是,应试教育的观念和教材、教学用具的不足限制了游戏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这就需要专家、学者和教育者为了小学生能够愉悦地学习、身心健康地发展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材料范文5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从以上可以看出:幼儿只有在符合其身心发展需要的环境里,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学习积极性,他们的身心才能得到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现在,随着新纲要、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的不断深化,树立大教育观,用整合的教育思想重新审视环境创设所呈现的新内容,关注孩子的兴趣和要求,关注时代的特征,把教育环境当作一种“隐性课程”,新教材把环境设计放在各项活动的首要位置,与日常教学、生活活动同等重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下是我园在新教材实施后,有关环境创设的一点做法:

一、营造温馨的园所文化环境,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和谐发展

新教材强调敬重文化。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引导幼儿探寻文化、感受文化、创造文化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因此,我园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 ,民主管理的原则,营造良好的园风、教风、班风,形成自己的保教特色,园本特色,使教师充分认识幼教工作的社会价值,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多渠道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鼓励教师依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形成不同的班本特色,以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促进教师幼儿的不断成长。良好的园内人际关系,为幼儿创设宽松、安全、和谐、没有压力的精神环境,使幼儿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团结友爱、尊重信赖、安全快乐的生活氛围,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沃土。为此,园领导从自身做起,关爱每位职工、呵护每个孩子,身体力行做好表率,用爱心感染教师、激励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尊重理解、锐意进取的战友关系,与幼儿结成亲近融洽的亲子关系。教师之间、各部门之间形成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伙伴关系。良好的园风、班风,使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

平等民主的师幼关系是幼儿快乐成长的动力。教师做幼儿的大朋友,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工作中我们的教师通过亲切的目光、关切的问候、轻柔的抚摸、百变不厌的启发引导,与幼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教师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幼儿的自尊,接纳幼儿的个性;允许幼儿因情绪低落而拒绝参加集体活动,理解幼儿的发泄行为,让幼儿敢于说“不”。在活动中,教师敏感地捕捉幼儿自身进步的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让幼儿认为 “我是很棒的”“我可以做得更好”“我能成功”。幼儿在这样的生活氛围中感到奋发向上,有自豪感,精神上获得愉悦,促进了心理的健康发展。

彼此包容、团结友爱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暖房。为此教师从幼儿入园第一天起,就引导其喜欢与同伴交流,初步培养幼儿谦让、友爱、助人、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学会文明的交往方式。如“大家在一起”“生日会”等活动,既为幼儿创造了关心他人、文明交往的机会与条件,又激励幼儿产生内心的欢乐。

幼儿身处在幼儿园这个和睦的大家庭里,愉快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使幼儿得到感染和鼓舞,感到温馨快乐、关爱和支持,有效的促进每位幼儿个性健康和谐发展。

二、富有童趣的园所环境设计,成为幼儿成长的家园、乐园

在我园,为幼儿创设的环境处处充满童趣、充满交流和互动的气息,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真正成为幼儿成长的家园乐园。

(一)整体环境设计体现“四化”,起到“三个作用”

“四化”为均衡化、多元化、立体化、动态化; “三个作用”是暗示作用、互动作用、文化的传承作用。均衡化:促使幼儿经验和社会知识、行为习惯、个性品质等各方面的均衡和谐发展。多元化:展示世界和我国各民族文化,支持幼儿及家长的多元表达。立体化:发挥学校与幼儿园、幼儿园与家庭、幼儿园与社区、家庭与社区、物质与信息、知识与经验等多方面的资源共享。动态化:环境随着主题及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断创新、变化。暗示作用:环境对幼儿、家长、教职工起到了规范行为,培养行为习惯的作用。 互动作用:能引起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的愿望。 文化的传承作用:全方位宣传、发扬、吸纳、继承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和精神。

我园西教学楼为欧式建筑风格的儿童城堡,它的寓意是富有童真、童趣的儿童乐园;东教学楼是融现代化、民族化、儿童化于一体的美丽的“太阳城”,它的寓意是播撒爱的阳光,以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为孩子幸福的一生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一楼为自然文化,以绿色、蓝色为基调的大自然色彩,一进门厅,白云朵朵的天花板,远眺绿绿的墙裙,各式小房子的班门,各种水果造型的小窗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小动物的玻璃画,西走廊形象逼真,色彩缤纷的海底世界。让人仿佛进入了大自然,让孩子的想象尽情抒发。

二楼为人文文化,以粉色为基调,独具匠心的长城设计,童话中的古城堡,世界各国的国旗长廊,诗配画的古诗长廊,童话、神话人物的玻璃画,京剧人物小知识长廊,养成教育长廊,把孩子带入一个童话般知识的世界;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为幼儿语言交流表达,提供了最大的支持。

三楼为科技文化,以蓝色为基调,星座、太阳灯的设计,独特的星球门的造型,各种外星小生物、宇航员、星球等玻璃画,科技宫、科学操作室、航天知识长廊,让幼儿从小就受到科技文化氛围的熏陶。

(二)园内空间环境丰富充实,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教育契机

幼儿园中的墙壁、地面乃至整个空间都可以成为教师、幼儿发挥想象与创造的场地和活动的空间,大至一个主题,小至一幅单画,随处可见,随时随地提醒幼儿、教师、家长,切实增强了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大厅:宽敞的大厅即是幼儿尽情玩耍的活动场地,也是我们对外宣传园所基本情况、办园理念的阵地。

楼道:充实了融美观和教育意义于一体的教育理念语、提示牌、警示牌,时时提醒着教师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充实自己,用新理念武装自己,同时也得到家长及前来参观的国内外友人的赞赏。 幼儿的绘画作品时时让孩子们感到自己是最棒的,在欣赏的同时得到艺术的熏陶。

墙壁:我们尽最大努力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充分发挥每一寸空间的教育价值,使教育环境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家园天地、快乐家园等独具特色的家园联系栏,是各班为家长开辟的一方空间,教师利用它来传达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主题活动以及教育活动,既起到了美化作用,又是家园双方交流的纽带。评比栏、荣誉栏记录了教师幼儿共同成长的经历。记录栏为家长提供及时记录幼儿在家的表现、趣事、口述日记、口述故事、家长育儿心得等,方寸空间拉近了家园的距离。

作品栏:是幼儿展示自己的平台,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不断更新布置自己的“杰作”,从中体验到参与、成功的乐趣,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美化了生活学习环境。

吊饰:与整体环境装饰融为一体,每一楼层一个大的主题。教师与幼儿共同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了形式多样的吊饰:有光盘制作的小动物、有大碗面制作的小鱼、海星,有雪碧瓶制作的花篮等,下面坠的饰品可随着新教材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如新年到了,上面坠着家长或教师对幼儿的新年寄语。

地面:幼儿期孩子好动、好模仿,为满足幼儿活动,老师们在地面上设计了各种跳房,小脚丫走路训练,走迷宫、保龄球活动场等等,真是让孩子们流连忘返,就连家长也情不自禁地来跳一跳、玩一玩。

三、与主题适宜的班级环境,不断提升幼儿素质

走进每个班,你首先看到的是班门上那簇正在开放的、色彩绚丽的花朵和班级的老师和孩子的合影,其乐融融,有如一个美丽温馨快乐的大家庭。我们以花命名的各个班级,小班是山东省内城市的市花,中班是中国各个省城市花,大班是世界各国国花,除了让孩子了解各种花的知识、寓意,还饱含了我们美好的愿望,愿孩子的笑脸像花朵般灿烂美丽,生命如花朵般绚丽多彩。教师们的美好寄语,时刻让人感到班级的温馨、和谐、团结向上,提高班级凝聚力,增强教师幼儿的集体荣誉感。而我们班内环境,更是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中心,安全美观、动态互动、与主题活动紧密结合。

主题墙是主题活动预设和生成的刺激物,是记录孩子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载体;是师幼互动、生生互动、家园互动的平台;更是主题得以顺利开展的媒介。首先主题墙要紧随主题的步伐,开展到哪个主题,墙面环境就相应随之更换,一直处于动态的调整中,体现动态性。其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内容,发挥幼儿主体,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与之产生互动的主题墙面环境,体现互动性。对于主题墙的内容,大致有以下五方面:信息资料类、图片观赏观察类、作品展示类、互动操作类、家园联系类。主题墙承载着主题教育的意图,并能引发幼儿获得经验上的提升,能力水平上的提高。

活动区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根据主题教育活动投放区角材料,在区角活动与主题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中,能促使幼儿更加积极投入到主题活动,幼儿参与主题活动的兴趣、主观能动性等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让幼儿充分感受着主题环境创设给他们带来的乐趣,融入了主题之中,真正体会主题带来的快乐。

目前,我园每个班的活动区角都在6个以上,因班级幼儿较多,我们把区角延伸到宽敞的走廊及大厅里,可以全园幼儿共用。把区域分为常规区域、特色区域、主题区域。常规区域如角色区、建构区、表演区、语言区、美工区、益智区、健身区等;特色区指具有鲜明的地域或园本、班本特色的区域,如大三班、大六班的剪纸、大二班的扑克区、二楼的识字、儿歌、古诗等;主题区域指与主题目标和主题活动相吻合的区域。要很好的落实主题目标,需要投放大量的材料。为了减少老师和家长的工作量,我们实行班级之间材料共享。而且我们按照区角的作用以及更换的必要性、周期性,尝试将每个区角划分为积累区、主题区。积累区,就是本区角已实施主题的材料的积累。每个主题实施完后,区角的材料不需要换掉,而是放在本区角的积累之中,已实施三个主题,那么积累区就会积累3个主题的资料。主题区,就是本区角为落实主题目标而提供的操作材料。主题区的材料随着主题的开展日趋丰富,从而使主题区域种类灵活多样,材料丰富实用。区域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废旧物品,如:石子、饮料瓶、酒盒、瓶盖、农作物等材料,让幼儿自由操作;老师还根据季节变化采用植物材料,让幼儿自由粘贴画。这充分展示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给了孩子一块自由展示的天地。

在班级主题活动环境进行中,我们不断落实着新教材、新课程坚持的基本理念“关注生活、敬重文化、鼓励表现、力求整合”,合理利用每一个空间,让活动形式无处不在,让幼儿在玩中与主题环境融合、对话,在主题活动过程中素质不断提升。

四、优美、安全、整洁的户外环境,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成长

给孩子营造一个快乐天地,把玩的权利还给孩子,使孩子在玩中探索精彩的世界,使孩子在玩中体验成长的快乐,促进了其整体素质得到健康的发展。户外是幼儿情有独钟的场地,我们注重了环境的优美、安全、整洁,铺设了近3680平方米的假草皮,近1500平方米的橡塑地板,近三十件大中型玩具全部为抹角设计,为幼儿提供了安全保证,除了普通的大中型玩具,还设置了室内外两块攀援墙、近百种小型玩具及各种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游戏玩具近两千余件,园内还有种植区、饲养区、玩沙玩水区。教师自行设计与绘画的墙面画,碧绿的草皮,多彩的大型玩具,色彩纷呈,夺人耳目,幼儿在优美的环境中,尽情玩耍,尽情欢笑。结合“奥运”这一主题,我们设计了集奥运知识、奥运冠军、奥运场馆及我园迎奥运举办的“我参与、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体育活动,制作近70米巨幅喷绘,激发了幼儿的爱国情感和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热情,有效的促进了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

五、充分挖掘社区及家长资源,拓宽幼儿成长的空间

新教材倡导关注生活。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幼儿园、社会三大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我园在创设良好园内环境的同时,注重多元化、开放式的为幼儿创设活动学习的空间,充分挖掘利用三大环境的教育资源,让幼儿在各大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健康快乐地发展。“请进来、走出去”是达成园内外教育力量整合的最佳途径。

1.走出去,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是幼儿最喜欢读取的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因此我们从幼儿发展需要出发,组织幼儿踏青、远足、秋游等活动 ,让幼儿走进大自然,主动观察、探索自己感兴趣的花草虫鱼、探寻自然的奥秘。活动后幼儿通过讲述、绘画、游戏、展览等多种形式,充分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孩子们兴趣盎然,快乐无限,其身体素质、探究欲望、良好个性获得发展。

2.走出去,走进社会。

社会是幼儿密切接触的一个生动有趣的大课堂,结合有关节日及一些社会时事,让幼儿走进工厂、学校、法院、超市、种植园等场所,进行参观体验。使幼儿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了解社会,初步理解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发展与变化,激发对家乡、对祖国、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如逛超市,让孩子购买家中所需物品,学会感恩;参观蔬菜种植园,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知道农民的辛苦。教师引导孩子去想去做,给孩子机会、给孩子支持,促进了幼儿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这就是社区教育资源给教育带来的魅力。

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材料范文6

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

一二年级品德教材加强了对学生行为规范、文明礼貌的教育部分,三到五年级增加了关乎帮助灾区的人民和贫困家庭的教育,加强关爱他人。在品德教材中的行为内容和教学要求还加入了“学会与人交流”“学会与老师交流意见”“不自卑,要自信”等内容。在小学阶段的品德教育中,有很多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只要教师善于发现,仔细钻研教材,找好准确的切入点,一步一步的对孩子耐心教育,就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一定的作用。

虽然小学品德的课程有相对的开放性,但是其实也是有教材的,也有教学的核心内容,所以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是要围绕着教材。举个例子,在对交通规则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站在司机、行人和交警的角度思考,并说出自己会怎么做,同时希望别人怎么做。同理,不乱扔垃圾也可以站在清洁阿姨的角度去思考。

笔者曾经给学生上过这样一堂课。首先,笔者给他们布置了角色扮演的任务,让一批同学选择充满正能量的人物,而另一批同学就按照平时所见到的、自己认为不符合道德标准的情景去表现,然后再呼唤角色表演。笔者就在教室最后面看着他们表演,然后让他们谈一谈自己对两种身份的看法和见解,帮助他们去分析问题。他们的回答超出了笔者的预想,都对自己扮演的反面角色充满了厌恶和排斥,对自己所扮演的正面角色,充满了自豪感,感觉到做一个正能量的人非常幸福。这么做原来会有出乎预料的效果。这说明只要有恰当的教学方法,小学品德教学也会充满情趣。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一定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带动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笔者认为,教学是否成功关键要看教师的课程是否受学生欢迎,能否践行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探索、实践、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老师如能在第一节品德课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便会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这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品德课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笔者需要非常重视、并且认真的上好第一课,尽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每一名学生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产生很多无法排解的苦恼,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和处理这些困难,引导学生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举个例子,有的孩子并不是自己不想学,是周遭的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太大了,如父母吵架,小伙伴闹矛盾等等,教师就要发挥作用了,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走进他们的世界,和他们来一个心灵的交谈。在交谈时,教师记住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走出心里的阴霾。在生活中,教师要做到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互樱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对学生内心真正的了解,也才能真正的走近学生的心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亦师亦友。

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品德就是把心理健康理论具体化,对这个问题深究的话就会发现,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所以,在谈到渗透的时候只需要做到将两者联系起来就行了。比如,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可以将品德的内容带进去,让学生可以更具体、更明确的理解相关的知识。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把正直规划到心理健康类,而品德就是告诉学生如何算正直,不骗、不偷、不抢,帮助他人不求回报。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培育孩子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笔者在品德课教学中,格外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是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其次是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上,笔者会给学生进行实践探究的机会,利用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结合生活实践,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理解和掌握知识;带他们去春游,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将课堂带进生活。通过学到的知识,并运用知识不断的解决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和发现问题,有利于保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材料范文7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路径;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多以文字叙述和口头指导为主,由于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不同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为此,笔者将临床路径应用于患者手术前后健康教育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科收治98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排除并存内科严重疾患,如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严重高血压病等。符合以上条件的患者60例,完全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1~98岁,平均66.8岁。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3~94岁,平均67. 6岁。两组患者手术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其性别、年龄、疾病、麻醉及手术方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负责(夜间急诊患者由次日当班护士进行)采取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对患者健康教育时间分为入院时、术前、术后及出院时,并针对不同时间健康教育内容制订标准化的健康教育流程。按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流程制作若干张教育材料和图文并茂的教育卡片,宣传材料以健康教育路径的内容为主,教育卡片主要为术后康复训练,如膝关节等张练习、直腿抬高练习的图片,并解说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责任护士每天健康教育30min,按照临床路径的内容发放教育材料和卡片,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教育和评价,对患者能正确复述的内容打“√”,不能复述的内容打“×”,第2天再重复讲解,直至患者能够自觉采取有利于康复的行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教育路径的内容见表1。表1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教育路径流程(略)

1.2.2 评价标准及方法

(1)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关节僵硬、便秘等。(2)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依据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流程自制问卷表,对问卷表上的每个问题设3个评价标准,即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分别得3,2,1分,在出院前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试。80~100分为优,70~79分为良,60~69分为一般,<60分为未达标。(3)满意度调查。采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医院提供)在出院前进行调查,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4)住院时间。

1.2.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达标率及患者满意率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达标率及患者满意率比较(略)注:*P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住院(19.8±2.4)天,观察组(16.6±1.9 )天,两组比较,t=5.70,P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实际上就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健康教育内容计划表[1,2]。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需求,制订标准的健康教育流程并依据路径的主要内容制作宣传材料和教育卡片,除责任护士每天进行面对面讲解外,还在讲解后进行评估。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和图文式宣传卡片是对健康教育时间、内容的具体化和图文化。将健康教育内容按入院时、术前、术后及出院前进行细化,由责任护士每天按照路径的指示发给患者,可避免责任护士健康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机性,也避免患者由于健康教育内容过多而产生的混乱或因过少而出现知识缺乏。根据患者的掌握程度进行教育,直到患者能够自觉采取有利于康复的行为。护理人员可根据教育路径对患者实施从入院到出院连续、动态、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健康教育使护士知道怎样做、做什么,护士每天只需利用简短的时间进行交流指导即可完成对全髓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教育,并收到良好的效果。本研究结果示,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达标率、患者满意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方式具有直观、易懂、易记,便于患者掌握及普及的特点,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全程、连续、动态的护理指导。这种健康教育形式对健康教育的内容也有所改进,不仅局限于疾病的防治,而且从病因、诱因、饮食、康复、预防、心理等方面进行系统教育,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3~5]。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工作方式,可在其他疾病的健康教育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雪丽霜.日本对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研究.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2):547-549.

2 张晓明.临床路径是培养护理专家的重要途径.护士进修杂志,2002,17(6):431-432.

3 秦开蓉,吴润兰,黄玉兰,等.健康教育对能关节置换术后病人ADL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3,18(11):815-816.

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材料范文8

【关键词】健康教育 模式与方法 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贯穿于护理工作全过程。而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角色,要掌握丰富的健康教育知识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才能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做好全身心的护理。我病区病房收住的病人教育背景、文化水平、年龄差距较大。收住的老年患者的动作缓慢,听力视力下降,记忆力差,但他们大多数人比较认真仔细,对护理工作服务质量要求高,对自己生命健康倍加重视。这些因素给病房健康教育增加了很大难度。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疾病保健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使人们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随着人们健康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医院服务功能的扩大,临床护理工作正转化为集治疗、预防、康复和促进健康、恢复健康为一体的多元化护理模式,转向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实践。健康教育不可避免的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目前尚未发现一种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模式可借鉴,现对于健康教育方法探讨如下:

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

1、程序化健康教育即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

包括了以下5个基本步骤:评估:寻找病人需求的资料和信息。诊断:对病人和家属所需知识和帮助的判断。计划:对健康教育活动做出安排。实施:将各项教育措施落到实处。评价:对教育效果做出判断,必要时进行重新评估。

程序化健康教育方法将健康教育体系从一般知识的灌输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理念

2、健康教育路径法 我院于去年开始借鉴美国整体护理路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路径的制订,即评估后以病人住院天数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活动、饮食、护理等11项为纵轴依据标准护理计划制订健康教育路径表并不断修改和完善,最后由护理专家审订路径表,各班次护士按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避免部分护士因年资短、业务水平低、经验不足造成的低效性宣教。据调查,实施此方法后病人对护士服务的满意率、健康教育达标率、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都大大提高。此外,此方法还有助于医院——家庭互助治疗模式的开展。

3、语言教育法 为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教育方法。它是通过语言的交流与沟通,讲解及宣传护理健康教育知识,增加受教育者对健康知识的理性认识。如个别谈话、咨询、讲座、讨论、座谈会等。其特点是以语言为工具,直接交流,简便易行,灵活性大,针对性强,经济有效。语言交流对健康教育者的自身素质有较高要求,要掌握人际交流的技巧,要与受教育者有共同的语言。

4、图文宣传法 它是通过一定的文字传播媒介和受教育者的阅读能力来达到护理健康教育目标。如采用宣传栏、健康教育小册、传单、科普读物、报纸等,将教育内容教给病人自己阅读。其特点是教育内容较系统全面,教育范围广,方便实用而经济,材料可反复使用。但要求受教育者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阅读能力,而且护士尚需给予必要的解释,使受教育者正确理解教育的内容。

5、形象化教育法 通过实物、标本、图画、模型、照片等传递健康信息。特点是生动、形象、直观,如与健康教育文字材料配合使用,可增强理解和加深印象。

6、电化教育法 运用现代化的声、光设备,向受教育者传送教育信息的教育方法。其特点是发挥了视听并存的优势,形式新颖,形象逼真,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7、实践教育 通过指导受教育者的操作,达到掌握一定的健康护理技能,并用于自我或家庭护理的一种教育方法。

8、综合性教育 综合使用上述诸多手段的一种健康教育方法。

护理健康教育使用方法中可重点推出的一类建议辅助方法

1、激发病人及家属对于健康教育知识了解的兴趣 兴趣是能让人产生强烈求知欲的,有了求知的欲望,病人及其家属才会对护理人员所授的健康教育知识很好地接受和吸收从而大大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理论水平 护理人员的素质和理论水平将很大地影响健康教育地质量。

3、护理健康教育应坚持科学性、实效性、整体性、程序性、保护性的基本原则。

讨论

1、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具有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强各种治疗效果的作用,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健康教育将成为一些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2、做好健康教育可以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取消偏见,有利于社会及患者进一步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3、新型护患关系的建立,强化护理人员责任心,提高法律意识,避免护患纠纷,做到自强、自尊、自护、自爱。

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材料范文9

一、网络对小学生的影响。

现在许多学校的现实已经变成这样,上网主要就是玩游戏和聊天,或者网上漫游,听听音乐,看看动画等等,很少用网络来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让网络为自己能力的提高而服务。

对于小学生来说,面对一个色彩缤纷的网络世界,因为极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网络具有更大的诱惑,网上游戏使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流连忘返,进而影响身心健康,枉耗时间,浪费精力,造成学业荒废,进一步引致身心疲惫。网络上鱼龙混杂的聊天室,制作传播病毒,盗窃网上信息,网上恶作剧,利用网络诈骗,等等已经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让我们不得不保护好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和成长阶段,自我控制力不强的小学生。在世界上,利用网络侵害少年儿童的案例屡见不鲜,而且在我国也成逐年上升趋势,网络危害青少年的事件也已经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如何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今年甘肃省最新改版的信息技术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模块一的内容就是“畅游网络世界”,对于第一次接触新教材的我来说,有点茫然,因为我知道网络内容错综复杂,一旦让孩子们误入纷繁的网络世界,沉迷于网络,经不起网络的诱惑时,学习倦怠和不良信息的吸收,会引起孩子们身心疲惫。经过深思熟虑和查阅多方面的资料,我做了以下工作,从而预防学生误入网络歧途,让他们用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对待网络。

1.深入调查,发现学生运用网络的不良心理。

教材刚开始安排了“用QQ交流”,“用QQ空间交流”,“在腾讯微博中交流”等内容,当我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发现当同学们看到课本内容之后,显得非常的兴奋,对这些内容好像已经是耳熟能详,轻车熟路了。经过询问调查和课堂表现的观察,六年级上网基本情况、如下:上过网的为100%,经常上网的约20%左右,这些学生中男生居多,主要是在家上网,也有少部分上网吧的,而上网也只是为了玩网络游戏和聊天,使用电子邮件的也很少,用来学习的更是少之又少。

案例1:六年级的同学对QQ非常的感兴趣,同时对网络游戏也很痴迷,每次上课好像就是冲着游戏而来的,尤其越是学习基础本来就差的学生,觉得自己反正是差生,对课堂内容无所谓,趁我不注意的时候就玩游戏。我就利用QQ和他们交流,我发现这些学生心里的想法,当他们置身于网络这个虚幻世界时,他们会在一定程度上远离现实世界,用一种虚幻的角色来包装自己。抱着网上没有人知道我是谁的心理,获得暂时的对现实的一种逃避,获得精神上的一种自我良好的感觉。我在QQ上和他们聊天,告诉他们网络游戏的危害,并且鼓励他们利用的自己的长处,不要气馁,将自己的电脑水平充分的发挥出来。在课堂上,我还让这些同学去帮助有些学习好,但是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让他们也能找到一点自信,从心理上获得一种被肯定的感觉。

2.积极营造健康的上网观念。

由于大部分学生不了解有关教育网站,上网是为了打游戏,聊天来消磨时间,而不会利用教育网进行学习。因此我向学生推荐介绍一些优秀的教育网站和指导他们如何搜索和下载学习资料和学习方法,积极鼓励学生上教育网站进行学习。鼓励学生把下载的学习资源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还可以组织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从中寻找乐趣,而不再是“无事可做”,基本上使得学生网上学习的时间比例要多于做其他事情。

案例2:在学习查找网上资料的时候,我特意查看了六年级的语文课文,找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问题,还以一些在书上找不到的难题。在上信息课的时候让学生来网上搜索资料,通过网络来解决这些难题,查找书上没有的一些背景资料,然后让后全部同学互相交流自己找到的答案,共享学习成果,深入了解网络给我们的学习带来的便利,享受网络时代的学习乐趣。

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受学生年龄、阅历、思维等限制,我们不可能通过讲授专业、高深的心理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只能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也就成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也是主要渠道,让学生充分的去感受健康上网的正确理念。

3.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

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享受获取知识乐趣的心理条件,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环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

案例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通过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等形式,营造和谐、活泼、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所获。如:四年级的打字学习中,我就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一组打字慢的同学来练习文字输入,而让打字快的同学主要负责来组词和造句,这样一来,同样都是打字较慢的同学,他们之间的差距就不是很大,反而会超过个别同学,这会让他们自信心大增,获得心理上的一种自我肯定,后来我发现这样的方法对于后进生老说很有效果。同时我还采用互帮互助,积极评价,我当小老师等方式,适时的肯定学生的能力,及时的鼓励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帮助学生自学自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