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科技管理规划集锦9篇

时间:2023-06-15 17:04:02

科技管理规划

科技管理规划范文1

t市塘沽区规划土地管理局是城市规划管理、土地管理两项职能合一的政府管理部门,负责辖区范围内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流程交叉,多人员参与的复杂性群体工作,既有业务权限控制,又有办件时限要求,需要严格依法办事。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功能布局、地形地貌、用地情况、宗地权属的变化日益频繁,审批管理的工作量逐年上升,传统的手工办案管理模式逐渐受到挑战。 为解决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加快与规划土地管理手段相对滞后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改变落后于时代要求的管理模式,我们决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实用、先进、高效、可靠的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图文信息系统,实现业务规范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探索一种新型的现代化规划土地管理模式。

二、系统建设的意义

为了实现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新型、高效的规划土地管理的目标,提高规划土地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我们经过一年的努力,于1999年年底建成了《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图文信息系统》。 1、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加快项目办理进度,缩短公文传递时间,实现微机管理,确保城市规划的良好实施。

2、推行机关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逐步完善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各个环节的规范操作和合理程序,为最终实现科学化管理、“无纸化”办公创造条件。

3、最大限度地为政府领导进行城建决策提供现势、完整、精确、时效的图文数据支持,为最终实现城建管理辅助决策奠定基础。

4、促进办公人员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提高工作透明度,消除因人、因时造成的对工作的影响,更好地为建设单位服务。

5、加强政府机关服务效率和职能,实现政府机构专家化服务,进一步提高我区综合实力,改善我区投资环境。

三、系统目标定位

在建立城市规划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特别是90年代前期一些城市尝试的结果,大多是耗资巨大,内容复杂,周期较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已经废弃。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目标定位不当。目标定位不当的原因是对我们面临的实际情况未做深刻的研究。

通过大量调研分析,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将系统建设目标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功能实用又有发展后劲;技术可行又有一定超前;建设实施见效快,又有长期发展规划。” 针对我们实际情况,我们本着功能实用、技术可行、短期见效的定位原则,确定了系统建设的前期目标:“建成以规划土地管理业务为核心,投资规模容许、纳入现有图文数据、运行稳定易维护、一年内能见效的基础规划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框架”。

同时,还制定了远期发展目标,远期发展目标规定了我们在建立基础系统时,应在平台选择、数据标准、系统维护、系统扩充等方面全面考虑。随着前期目标的实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数据的采集、建库工作,不断增加系统功能,扩展应用范围,使之成为完善的高水准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四、系统结构框架

实用的信息系统需要管理系统与数据库的共同支持,既有办公自动化系统,又有丰富的图文数据,系统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但先进的信息系统又需要采用分布式的思路,实现管理系统与数据库的分离。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按照规划土地管理业务的实际情况进行需求分析,遵循求实可行的方针,进行系统总体设计,最终确定图文信息系统框架结构(见附图)。

从结构框架图中我们看到,信息系统由四个主要系统和十个图文数据库组成。办公自动化系统与规划、土地管理图形信息系统紧密相连,实现图文传递、图书互访。基础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规划设计成果库、规划控制要素库、土地规划成果库、土地专题图库、规划审批图形工作库、土地审批图形工作库组成的七个图形属性数据库,以及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库、业务档案库、行政档案库组成的三个文档库为规划土地管理业务办公系统提供强大的图文数据支持。

案件办结后,经过图文信息系统处理,新的图文信息随即写入相应图文数据库,随动态更新机制产生的现势的图文信息构成了对外综合服务查询系统的信息基础。

五、网络软硬件环境

基于目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从实用性、先进性、扩展性角度考虑,我们经筛选比较决定将信息系统建立在微机网络平台之上。

网络硬件环境选择

选用符合ieee802.3标准的局域网,802.3网络属于总线结构,扩充性能良好,考虑广域网扩充在网络层以上实现系统互连,采用tcp/ip协议(internet/intranet皆基于该协议)。网络操作系统平台选用microsoft公司的国际主流产品windowsnt4.0。网络物理环境选用100mps传输速率的传输介质和统一的3com交换机、3com集线器、3com网卡组建100m快速以太网。

服务器是硬件系统的核心,考虑处理速度、数据容量、安全可靠、性能价格比等因素,选用支持raid5技术、热插拔硬盘阵列的2台ibm netfinity5500作为gis服务器和oa服务器,1台ibm netfinity3000作为邮件服务器,终端采用联想pii400/6g/128m。硬件网络拓扑结构见附图。

软件平台环境选择

因为规划土地管理处理对象是建设项目,内容即包括图件、表格、公文等静态结构化信息,又有需流转的诸如文件袋之类的动态非结构化、超文本信息。为适应上述需求,办公自动化系统选用lotus公司notes domino5.0作为系统开发和前台运行环境,实现不同时间、地点、多种方式存取、跟踪、管理多人的活动信息、复合文挡的群体协同工作。选用jetflo for notes提供有效的可视化流程定义管理工具,可方便的用图形对流程进行定义或修改,一经提交,系统立即自动在整个网络上实现,无须编程方便维护。由此实现对非结构化信息进行过程管理。案件办结后,大量的电子文档及结果数据通过选用pc docs公司的docsopen作为文档管理系统平台,选用sqlserver关系型数据库软件管理结构化信息。数据实施分阶段管理的模式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图形数据库是规划土地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支持部分,选择成熟、稳定、实用、投资合理的gis平台是关键。经实践比较,选用autodesk公司的autocad map3.0配合mungis for autocad map3.5是可行的,这是一个开放的图形开发运行软件平台,其采用的autocad14.0图形界面,国际公认的标准dxf和dwg格式,极大地减轻了培训和建库工作量。因为多数业务人员熟悉此界面,并且数字化地形图和规划土地方面的设计审批成果大多采用此格式。 属性数据方面,该平台支持各种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如foxpro、sql server、oracle实现图书互访。尤其是autocad map3.0支持网络浮动用户,购买少量的用户数即可,只要同时使用的用户不超过该数目。这样即可以满足全局办公需要,又可以节省图形系统平台投资。

六、系统主要特点

1、 界面直观简单易用。

经办人员的工作桌面为个人工作栏,主要由收件箱、在办箱、发件箱、催办箱、暂停箱组成,规范了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收件箱、在办箱、发件箱分别存放未经签收、正在办理、准备发出的审批案件,这与办公桌上的文件夹文件篮很相似。催办箱中放置领导和督办人员发来的催办信息,因为非局内部原因而不能办理的案件在注明暂停理由后存入暂停箱。

2、 符合日常习惯,用户方便接受。

系统对管理审批数据的非结构化信息处理工作模拟档案袋操作方式。每个案件使用一个档案袋,其中的表单卡证已经按国家规定的格式进行设计,审批人员根据系统预先设置的工作流程,及对表格做的权限控制填写表单。

3、 审批业务流程定义的可视化。

根据需求分析,每个审批业务过程定义为一个可视化流程,每个业务环节定义为一个任务节点,节点之间通过直流或分流联接。了解全部办案过程、了解当前任务状态可通过点击查看流程按钮来实现。

4、 流程结构灵活,修改方便。

业务审批流程任务顺序经常发生变化是规划土地部门普遍存在的现象,系统必须适应这一情况。在流程可视化的基础上,修改任务流程可以通过增减任务节点、调整节点之间的直分流方向及它们相关的要素定义即可。适于机构调整和人员变动。

5、 图文一体化和图书互访。

在经办人员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时,点击建立图形按纽就可以进入图形界面调用查询所需要的图形信息,用户可以从图形查询相关属性信息,也可以通过属性信息查询相关图形。原先烦琐的手工绘图在系统中更精确更便捷地完成,并将图形处理结果随件流转。 6、 规土一体、可分可合。

因为我们是规划土地两职能合一的机构,所以系统必须适应这一要求。根据规划土地业务交叉的特点,系统设计的十个规划土地图文数据库组成了整个信息系统的强大支持,规土信息实现了最大层面上的共享。

7、 信息编码的标准化、规范化。

系统预先定义了符合国家、地方惯用标准的编号、代码,如:《城市建设用地编码gbj137-90》、《城镇土地分类编码td1001-93》等;还定义了数据字典,如:系统编号、申请必备件、土地登记编码、常用批语等。

8、 系统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信息系统的每个用户都定义了特定的身份编码(id),并且拥有自己的口令(password)。当进入系统时,必须首先输入自己的口令。系统还采用了大容量的光盘、磁带、及热插拔硬盘阵列定期备份系统数据。如遇特殊情况时,系统可以很快恢复正常工作,使损失降到最低点。

七、系统建设的合理组织与科学实施

1、 强有力的指挥控制体系是项目成功保障 建设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图文信息系统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强有力的指挥控制体系是系统建设成败的关键,这一点已经形成了业内人士的共识。因为信息系统建设不仅仅是技术可行、设备配置、资金一次性投入的问题,还关系到管理体制、业务规范、人员素质、思想观念的相应调整。数据库建立尤其是基于图形、属性的规划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需要时间上、资金上持续性保障,另外更需要诸多部门之间的共同努力,打破条块分割造成的部门保护,实现尽可能的范围内的数据共享(首先实现局内部的数据共享,逐步向本地区城建系统层面的共享迈进,实现系统建设最大效益)。这一切都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力的指挥控制,有的专家形象的将信息系统建设称之为“一把手”工程。 我们系统建设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收到较大效益,关键在于领导层的思想统一、高度重视。局领导亲自挂帅,健全组织明确责任,紧抓系统建设进度,认真听取汇报,协调利益化解矛盾,亲临现场督促人员培训,时时强调系统建设意义,形成全局关心系统,全员参与建设的工作氛围。在系统试运行时,发现与实际工作不适宜的地方,及时召开专题会研究系统出现的问题,敦促有关部门尽快解决。只有强有力的指挥控制体系保障,系统才能顺利建设实施。

2、 业务管理规范化、审批流程科学化

开展规划土地管理图文信息系统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辅助手段规范业务管理,提高办件质量,提高办公效率。因此,业务管理规范化、审批流程科学化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前提,这一点必须贯穿我们系统建设工作的始终。

根据我们在业务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中的经验和实际情况,按照市、区政府及天津市规划土地管理局的要求,吸收兄弟单位的先进成功经验,我们将建局以来所制定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反复讨论、征求意见、整理充实、修改完善,并正式出版了《天津市塘沽区规划土地管理局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汇编》。 配合政府办公部门公示制的工作,我们着手建设了近200平方米的集中式办公大厅,将六个主要对外业务科室(综合、规管、用地、工程管线、建管、地籍)集中起来联合办公,本着“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原则,开展了“一站式窗口办公”制,

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汇编的出版与“一站式窗口办公”制的执行,为系统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使我们的系统建设开发周期大大缩短。在此基础上,99年3月和5月开展的多轮次需求分析更进一步规范了我们规划土地管理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工作纪律、行为规范。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了统进统出、流程规范、责任明确、高效服务。

3、 协作式开发建设模式,慎重选择合作伙伴

规划土地管理图文信息系统的结构复杂性、建设艰巨性,以及各个城市规划、土地管理部门规模结构、人力财力等具体情况的差异,决定了系统建设实施方式的各不相同。大致分为两大类:完全自主式开发建设模式和以需求分析为中心的协作式开发建设模式。

因为系统建设包括了系统网络建设、系统软件开发、图文数据库建设、业务人员培训等四部分工作,每一部分工作都很难全部独立完成,所以第二种建设模式已被广为采用,差别仅在合作的方式与合作的程度上。除了个别起步早、实力雄厚的特大型城市采用第一种模式外,其他城市难以独立完成系统建设,考虑实际现状条件,若为了信息系统建设而大量引进人才,组建自己的专业开发队伍也是不现实的。

我们工作的重点放在以需求分析为中心的系统结构功能组群设计上,明确目标,做好任务分解,根据不同工作任务选择其领域内适宜的合作伙伴,做好过程跟踪、质量控制。

慎重选择在技术实力和工作经验方面确有雄厚实力的合作伙伴是极为重要的。例如我们对系统软件开发方面的合作伙伴要求具备如下条件:

(1)从事gis研究应用及规划土地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的专业单位,具备承担系统建设的技术力量,并能承担相应的各种责任。 (2)能组织一只完整的系统开发实施队伍,其中包括具有大项目管理经验与能力的项目管理人员、掌握oa\gis软件开发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熟悉规划土地业务又具备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3)具有丰富的从事同类系统建设的经验与背景,对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具有较完整的规范和标准,获得成功案例,并且有长期的维护和技术支持能力。

4、 数据信息标准化研究

规划土地管理图文信息系统是以数据和数据流的方式存在的,图文数据库中的海量数据和支持系统运转的数据流是信息系统生存的基础。数据规范、编码规范是系统规范化的重要组成,应在系统建设初期重点考虑。 数据信息标准化研究是系统建设的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它直接影响到系统内部数据交换,上下级系统资料传递,不同领域系统的挂接和对外综合信息服务。如果这方面工作不当,将严重制约系统由近期目标向远期目标的发展,降低系统适应力和生命力。

因此,我们参照相关国家及地方性规范,结合实际规划土地业务运作情况,制定了信息系统数据规范和标准化编码。例如:矢量化地形图图素编码分层要求,规划控制要素编码方案,审批流程规范化方案,表单卡证标准化模板,城市建设用地编码,土地详查地类编码,常用批语定义等。

5、 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由于历史和技术原因,规划土地管理部门中,图文资料不全,测绘工作滞后,地形资料现势性差等问题普遍存在,系统建设当务之急是补充、完善这些图文数据,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通过系统现有图文数据库建设,发现了我们也在此方面存在问题。目前图形资料不完整,质量无保证,管理不健全,如果修补测跟不上,两、三年前耗资数百万的地形图就要过时,这不但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也将造成巨大财产浪费。这要求我们必须开展突击性修补测工作,首先满足我们日常工作需要,同时建立完善可行的动态更新机制,保证图文资料现势性。 搞好动态更新工作除了端正思想认识之外,最关键的是要建立严格科学的管理体制。地形图的更新工作采用如下更新方式;在进件时,要求建设单位使用现势图;办件后,及时跟踪,尽快竣工测量。按照跟踪变化信息、加强控制手段、开展内外业一体化修补测、实现过程质量监督、做好数据库维护的顺序开展工作,规范每个阶段的作业过程,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建立更新过程档案,加强监控机制。

6、 提高人员素质,培训工作要扎实

系统建设的根本目的是系统真正地被“用”,业务办公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对系统爱用、会用、且用之有益,使系统的先进技术和使用功能切实被使用,培训工作尤为重要。 工作方式的转变要求业务科室管理人员和信息中心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进一步调整和充实。信息中心人员需要对管理业务方面加强学习,业务办件人员需要基本计算机知识的普及,特别是从简单的文表操作到图形编辑的逐步提高。

我们根据不同用户开展针对性培训,如领导的概念性培训、业务人员的应用性培训、信息中心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系统维护培训。

还根据由浅入深、由基础到系统、由外聘教师授课到中心技术人员授课的原则开展三阶段多步骤的培训,使每个工作人员通过听课、交流、考核等方式达到掌握系统应用的程度,掀起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潮,从而提高全体人员素质。

7、 培养专业技术队伍,推动技术转移

信息系统建设采用协作式建设的模式,根据不同工作任务选择其领域内适宜的合作伙伴的目的不仅在于发挥各自优势短期见效,还在于既出成果又出人才。在建立真正能见效益的图文信息系统的同时,必须在实践中培养出本系统的系统应用队伍和系统专业技术队伍,最终达到依靠自身力量维护和发展信息系统。

在系统开发实施过程中,应抓住系统需求分析这一中心,有意识地形成派员参与、协同工作的方式,积极承担质量过程控制、系统集成安装调试、系统软件测试工作,同时认真参加专业培训和应用培训,做好过程记录,要求参加人员定期写出参与协作工作的心得体会,使整个合作过程成为一个由专业单位向我们进行技术转移的过程。 在系统试运行阶段,及时要求信息中心人员加强对系统的深入了解,尽早接触分析原程序,争取合作写出系统建设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有意识地推动技术转移的实现。

8、 加强管理健全安全保密制度

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根本保证在于加强对系统、网络、设备、数据的安全管理,为此召开专题会研究此项工作的落实。本着“严格、严肃、严厉” 的原则,确定“强化管理,形成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的工作方针。

我们首先加强思想教育,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制订重要部位检查值班表,采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严把系统数据安全保密关。据此制定了多项工作制度。如中央机房、办件大厅、电子报告厅值班检查制度;计算机网络设备管理制度,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数据安全保密制度,计算机管理处罚措施等。

八、系统发展方向

在前期目标实现和框架系统投产后,随着不断应用范围的扩大、应用深度的加深,图文数据库的内容将得到充实和更新,其现势性和完整性将不断提高,图文公共数据对信息系统的强大支持作用将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有了海量图文信息的储备,目前框架系统就可以实现逐步向高层次综合信息系统方向迈进,未来的综合信息系统将有如下功能:

1、实现与地下管网信息系统的联接整合

2、移动用户远程办公与网上信息

3、利用正射影像动态模拟三维景观分析

4、纵深行业上下级管理形成政府城建办公网

九、结束语

通过一年的努力,图文信息系统建成投入使用,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促进了办公人员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推进了政府机关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实现政府部门专家化服务、增强政府综合实力、改善投资环境奠定基础,达到预期目的,建立了现代化的新型管理模式,替代了传统的手工审批作业模式。 系统目前处于全国先进水平,99年8月25日至9月3日参加于乌鲁木齐市举行的全国规划土地管理第六次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建设研讨会并进行系统演示,获得了与会专家代表的好评,被评为信息系统优秀成果。

科技管理规划范文2

关键词: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2月27日

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是我国政府支持重大科技研发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举措,科技计划项目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与经济、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作为记录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的资料,是重要的科技信息储备资源,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的管理,是发挥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资源的前提条件,也是进一步提升科技管理工作水平,完善科技档案管理体系的重要途径。

一、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是为了获得理论和技术方法成果,促进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不断进步。同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也是国家科学技术管理工作和国家档案事业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建设和发展科技档案事业的重要部分。

(一)有利于增强各部门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意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记载和反映了科技计划项目科学研究活动的全部过程和具体成果,是项目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归档材料一般包括研究课题的可行性论证材料、申请立项材料、立项后各阶段的试验原始记录材料、最后的总结报告、成果报告、成果鉴定、成果推广示范和反馈信息材料等。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的管理,有利于建立健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及时查缺补漏,完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增强各部门和科技计划项目承担者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意识,从源头上保证项目档案的完备性。

(二)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科技计划管理的重要内容。从科技计划管理的角度看,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管理,强化并拓展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链条上项目的验收工作内容,有利于积累和丰富科技档案资源,也强调了科技计划管理工作中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三)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依据。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实施、结题验收和成果转化整个过程中产生的,是科技计划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真实记录和可靠的信息来源。因而,它为科技计划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成为对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管理、监测、评价的重要依据。完整、真实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将有助于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管理科学性、准确性。

(四)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易于规范,对科技档案管理具有较强的示范性。科技计划项目是围绕一个具体研究目标,展开的相对独立的科研活动,从申请立项、项目研发到项目验收是一个完整的科技过程。而且,项目研究目的明确、研究范围清楚、研究过程容易区别等特点,使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相对单纯,具有良好的过程控制与实施的条件。而且,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与其他科研管理的共性多、密切相关,便于其他科技档案工作借鉴,具有较强的示范性。

(五)发挥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价值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在科技研发过程中,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档案信息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记录了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完整过程,包含有大量有价值的科技信息。做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才能充分发挥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潜在的科技信息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支撑国家科技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我国政府层面没有专门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部门和相关的法规,导致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问题突出。

(一)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主要是依托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组织架构来实现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分类、分部门管理,不同的科技计划项目有不同的档案管理办法,国家层面没有出台统一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未建立完善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实际上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档案采取的是“独立收集、各自管理”的方式。地方政府中,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科学技术委员会已经出台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还建立了专门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馆,专门管理北京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

(二)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归档意识淡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收集归档是当前各部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各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重视不足。一些项目承担单位没有专门负责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部门和工作人员,导致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次,在科技计划项目研究过程中,多数科研工作者重视从事科学研究,重视科研成果的发表与奖励申报,对项目档案资料的整理和积累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许多科研工作者认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归档是科技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与自己从事的科研工作无关紧要。有些科研工作者为了研究团队的荣誉和利益,再加上管理部门的缺位,很多项目档案资料被科研人员当作个人资源保管,甚至寻找各种借口拒绝归档。这给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收集和归档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由于上述问题的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

(三)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模式落后。由于管理体系不健全,各方面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当前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主要局限于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实体的收集、加工整理、保管,而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相对薄弱,导致大量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没有实现信息化,这也严重约束了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

(四)定密范围不准确,影响了知识产权效益的发挥。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过程中,把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保护与利用对立起来的问题十分普遍。过分强调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技术性,担心项目档案的开发利用会泄漏技术秘密,导致定密范围扩大。把本可以公开利用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加以保密,应该解密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没有及时解密,把科技计划项目档案长期搁置在库房而不充分开发利用,这样不仅造成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在管理和利用过程的知识产权流失现象,也导致项目档案保障知识产权的凭证作用得不到实现,影响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科技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管理的建议

健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系,是科学地管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保证及时、有效地提供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的关键。

(一)健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制度建设是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保障。首先,宏观层面上,国家科技管理部门应建立专门的国家科技计划档案管理部门,专门负责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指导各相关部门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其次,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部门应在上级科技主管部门及科技档案工作主管部门领导下,依据《档案法》和有关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结合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和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实际需要,针对性的出台《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及《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明确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归档要求,确定责任单位、责任人范围。

为确保科技计划项目材料完整归档,项目课题组和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部门应各尽其责,完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收集制度。实行课题组归档责任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组负责人要在课题组成员中指定人员负责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按照科研工作程序,确保科研各阶段成果材料的完整性。明确在科技计划项目结题验收环节,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归档的完整性将作为一个重要的考察因素,待与科技计划项目相关的所有档案资料按规定归档完毕,经科技计划档案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并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后,整个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才算完成。否则不能核准一个科技计划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并追究相关单位和负责人的责任。

科技管理部门负责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归档工作的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各相关部门制定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的跟踪管理,确保各课题组分散形成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料及时、完整地移交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部门。

(二)开展专题培训,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性

第一,针对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进行培训。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配合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部门组织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进行专题培训,让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明确自己在整个项目档案管理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的归档意识。

第二,针对项目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专业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人才是实现项目档案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核心要素。国家科技管理部门应举办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人员专题培训,强调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在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环节的特殊要求,提升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通过培训逐步建立一支业务水平高、档案管理意识强、能够掌握开发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先进技术的专业管理人才队伍,提升项目档案管理水平,优化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模式。

(三)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科学化管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的科学化是实现项目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基础。随着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项目档案工作由传统手工操作朝着自动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科学化是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将有利于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管理中形成一系列的科学化的管理制度。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主要是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各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标准,使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有统一的规范,以便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逐步提高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项目档案开发利用的现代化水平,为科研工作者迅速、准确地提供科技信息。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部门提供的不只是纸质档案,还有大量的电子文档。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者要具备能够对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能够快速收集信息,安全保护信息和及时准确提供信息的能力。广、快、精、准是信息化社会的科研工作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需求的基本特点,为满足这一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还必须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手段。运用先进技术手段管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实现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科学管理的必然趋势。

(四)科学、合理地确定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秘密等级。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部门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进行保管并提供利用时,档案管理人员要对整理好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进行严格的分类。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人员严格划清项目档案中非密档案与档案界限,再根据其不同特征和开放程度,对不同级别、不同需求的利用者确定与之相适应的利用范围,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划分“绝密”、“机密”、“秘密”等不同的密级,明确规定使用范围。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都应加盖密级标记,以便与一般档案区别开来,列入控制使用的范围。同时,对超过规定保密期限的,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做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降密和解密工作,最大限度地提供可利用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从而使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在后期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既能充分体现它的科技信息价值,又能防止密级档案泄密事件的发生。

四、结语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科技进步发挥着重大作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具有能够及时保存科技信息的优势。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的管理工作,加强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的积累,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完整、可靠的信息资源。同时,必须清楚整个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的管理工作涉及到国家科技管理部门、科技计划实施单位和相关科研人员,要做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国家科技主管部门给予高度重视,更需要科技计划项目的各管理和实施主体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春泽,宋宇.关于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若干问题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1.8.

[2]毛羽丰.关于进一步做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2.3.63.

[3]安小米.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研究[J].山西档案,2007.4.

科技管理规划范文3

图书馆科技规划过程主要包括项目准备、技术路线规划和制定实施计划3个阶段,如图1所示[5]。科技规划准备在准备阶段,图书馆首先应分析现实的状况,其次基于现状分析科技规划的目标和对象,确定科技规划的项目选题并进行提炼。其后续技术路线的规划和项目的制定均需围绕这些选题进行。在现状分析阶段,图书馆首先应明晰人力、软硬件设施、纸本和数字资源、资金等,同时了解用户群的需求和趋势,把握图书馆已有的技术现状,为将来的技术更新或与现有技术、系统进行兼容及扩展提供基础。在选题时,图书馆应准确把握与本领域相关的技术发展状况,并形成选题(如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移动图书馆、云计算在图书馆的应用等),进而对选题进行提炼,同时确定待评价的领域和技术。技术路线规划根据选题,图书馆需要在技术路线规划阶段预测技术的成熟度。技术的发展阶段包括理论阶段、实验室阶段、应用阶段和衰退阶段,由于集成技术由多个子技术构成,因此只有当所有的子技术都成熟之后,才能判定该技术达到成熟,否则说明该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然后,从市场需求、预期的效益和成本、技术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进而构建技术路线图,指明技术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目标,确定达到目标需要经过的路径,建立项目、图书馆与技术之间的联系,使它们的发展不再处于分离的状态。制订实施计划在技术路线规划的基础上,图书馆应通过本领域内的相关资料和从事本领域工作或研究的机构、人员以及产品和企业的发展状况等,分析本领域的技术优势,并对照规划目标,找出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方案,然后制订实施计划,再根据计划确定所需的人力、资金等情况,制订资金使用方案,并最后组织实施。

图书馆科技规划的评估

为有效抵御科技规划的风险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图书馆应十分注重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并充分利用有效的评估工具,保障规划总体目标的实现。对于评估的组织实施,可分为规划和实施两个阶段。在规划阶段主要进行项目的可行性评估。对于不同的项目,其可行性评估的内容及侧重点差异很大,但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投资必要性主要根据图书馆界调查及预测的结果及有关的政策等因素,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通俗地讲,就是项目是否有实施的价值,对于现在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有多大的改善,等等。(2)技术可行性主要从项目实施的技术角度合理设计技术方案,并进行比较和评价。(3)资金可行性主要是考虑图书馆是否有实施此项目的经费,经费是否充足,并且还需考虑项目后续的必需的相关费用。(4)组织可行性制订合理的项目实施进度计划,选择图书馆内相关部门的精干人员,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制订合适的培训计划等,以保证项目顺利执行。(5)效益可行性主要分析项目能带来的效益,包括与主管部门的发展规划或需求是否一致、对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水平有多大提升作用,是否符合读者的需求,是否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等等。实施阶段的评估主要参照规划阶段的评估情况,在实施结束后对其目标完成情况及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服务、资金、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其评估的重点应主要放在项目的执行、管理、资金等方面。

图书馆在制订科技规划时应遵循的原则

科技规划应服从图书馆战略规划,有明确的方向。图书馆战略规划是基于本单位实际,着眼于图书馆整体长远发展,依靠图书馆集体智慧在学习、研究、调查、实践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用于指导图书馆中长期发展的共识及共同的行动计划。其确定了图书馆长远发展目标与方向,并指出实现长远目标的策略和途径。图书馆科技规划是图书馆战略规划的一部分,是图书馆战略规划在科技领域的具体体现,因此,首先,应服从于图书馆战略规划;其次,应有前瞻性及明确的方向。这里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科技规划要有先进性,代表了未来一段时间内技术发展的方向;二是要与图书馆整体发展方向相符合,不能违背图书馆发展的规律。科技规划应符合本馆实际,顺应外部技术大环境的需求。由于各图书馆的人力、物力、财力、地域、所属系统不同,其发展规模和水平是有差异的,其面对的读者群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制订科技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本馆的实际(如现有的技术基础、技术人员的数量与专业能力、资金状况、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当前图书馆和读者的需求等),不能好高鹜远,造成规划无法实施、实施后无法达到既定的目标、后续资金不足以支撑项目的继续运转等情况的出现。图书馆的技术发展总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学校图书馆会受到校园局域网、无线网络、校园一卡通、校园办公自动化等因素的影响),并且还会受到技术产品提供商、信息资源提供商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图书馆科技规划还应当顺应外部技术环境的需求,才能使科技规划具有实施性。科技规划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前提。图书馆服务必须以用户为中心,并且图书馆所有的自动化建设和数字化建设,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因而图书馆科技规划也应坚持这一原则。科技规划的作用究竟有多大,效益究竟有多高,最终还要由用户来评价。图书馆要想体现出科技规划的价值,就必须面向用户、基于用户的需求制订科技规划。科技规划应避免重复建设,从全局出发。图书馆,一方面应加强本馆自身的发展规划,从全局出发,科学地制订规划并予以实施,提高图书馆各部门的协调能力,正确分工,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应与外界共建共享,紧跟形势,了解发展动态,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例如,对于CALIS(ChinaAcademicLibrary&InformationSystem,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供成员馆免费使用的虚拟参考咨询系统、论文提交系统等,各图书馆可充分加以利用,没有必要再建设类似的系统。规划应突出重点,有先有后。对于规划而言,全面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但是受技术成熟度和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图书馆不可能同时建设规划中的所有项目,因而必须根据当前图书馆的现状和用户的需求以及技术成熟度和现阶段的人力、物力确定重点项目,有序地进行项目建设,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管理规划范文4

关键词:计划管理 思路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01

目前国家正在加速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工作,辽宁省按照国家部署精神,积极探索和实践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在科技计划管理和体制改革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全面提高辽宁科技管理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科技计划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辽宁省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科技计划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几年来,辽宁省以科学发展观与求真务实的政绩观为指导,不断完善辽宁省科技计划管理体系。(1)是围绕重点工作配置科技资金。将省本级科技计划70%的经费用在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重大科技攻关、农业科技特派等科技创新工程,彻底改变了过去科技经费“撒芝麻盐”的作法,将科技工作实实在在地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2)是在重大项目计划实施中加强省部联动。加强辽宁与国家各类计划的对接、联动支持,形成国家、省市资源集成共同支持重大项目、特色项目的实施,努力放大国家计划在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效应。(3)是强化科技计划过程管理。成立了科技计划项目评审协调领导小组,建立省级各类科技专项计划统计分析和报告制度,实行年度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加强对重大项目的中期检查和督导,并以此作为结转经费和计划滚动支持的重要依据。依托科技中介集中开展项目受理、咨询和查询、合同执行跟踪等过程管理工作。(4)是完善计划项目管理平台。综合采用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整合现有系统资源,建设和进一步完善辽宁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系统申报集中、评审集中、专家集中、计划管理集中、资源集中、信用评定体系、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综合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综合信息管理,避免交叉重复,提高科技计划决策与管理的科学性。(5)是以《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统领和促进科技计划决策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积极围绕国家和省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集成省内专家队伍,编制出十六个专题规划。并引入技术路线图方法等科学定量方法,对加强计划管理工作具有很强指导意义。《规划》中大量采用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提高了规划和计划执行的可操作性。然而,由于受到体制机制影响和制约,辽宁省科技计划管理诸多方面仍有一些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的地方。比如在科技机制体制创新、完善评审制度、信用评定、绩效考核等方面有更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2 提高辽宁科技计划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1)是科学制定科技计划申报指南。使得指南编制更加体现“科学化、公开化、链条化、全局性、服务性、战略性”。计划申报指南编制过程更要体现《科技发展规划》、《产业技术路线》和实地调研成果,从便于申报、服务基层、增强导向等方面,进一步精简和凝练科技计划申报指南。并在指南向全社会公布前,增加向社会征询意见的环节,保证指南的“科学、公开、战略、服务”等方向。(2)是切实改变科技计划管理理念。《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下发后,计划管理环境已经由满足相对封闭的“小科技”管理环境向构建省部、省市、省直部门间多层面联动、互动支持的开放式“大科技”管理环境的转变。以落实《若干意见》为契机,切实加强科技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将有限的科技资金,合力投到能起到倍增作用的项目上,共同推进共同发展。(3)是实行科技计划ABC分类管理模式。在项目课题制的设置过程中,区分出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引导项目,实行ABC分类目标管理,设定分类管理办法,并匹配相应的计划管理运行机制。A类重点项目积极试行科技计划项目的投标、招标制度,使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有合理投向,采用“行政监控机制”;B重点项目积极试行课题制,进行全成本核算,采用“专家小组监管机制”;C类引导项目主要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以技术开发为主的项目,积极实行科技评估评审制,采用“专业管理机构监管机制”。(4)是科技计划级别设置实行量化核定模式。建立一整套科技计划支持强度核定体系,科学设定资助额度和资助项目的级别大小。可根据申报单位资信评级、科研投入强度、产学研情况、成果转化前景、技术新颖程度、行业牵动力,以及项目查新、等情况及指标,来确定项目的重要等级。(5)是强化科技计划执行及过程精细化管理。实行科技计划全生命周期的过程管理模式。首先,要逐步加强中期检查,从执行质量、进度、财务支出等方面跟踪控制,使总目标下的分解目标得以实现,尽可能地降低财政风险;其次,加大计划执行过程的后期监管管理。为了杜绝由于管理者时间、人力等局限,造成的计划管理中存在的“真空区”。加大监管工作的“放权”力度,让“第三方监管”、“委托中介监管”等介入到计划管理的全过程的动态监督中去;第三,督促承担单位实行“课题责任人负责制”,并实行重大重点项目省厅对口处室负责制,实行责任追溯制度;第四,实行科技计划执行考评结果和下一年度立项挂钩。对于没有按期结题、没有产学研合作、信用评价不及格、重点实验室虚设等问题的单位,整改之前,科技厅不受理新年度科技计划申报及立项。(6)是完善科技计划管理的信用评价体系。首先,完善项目承担单位信用评价系统。建立和完善项目承担方信用档案,可委托情报所战略科技统计中心、评估中心、网络中心以及省科技创新体系服务中心等科技计划过程管理部门,评价范围涵盖研究成果、科研水平、管理方法、经费使用、时间管理等多个方面;其次,完善评审专家信用评价系统。可委托情报所评估中心、战略研究中心等,对评审专家进行评审追踪和打分评价,对“长江学者”、“”等学者,采用中信所的论文级别评价系统,进行学术水平评价,防止“学术掺假”现象。对信用不好的承担单位和个人建立“黑名单”,可以规避项目实施风险.促进项目良性实施。

3 结语

总之,通过计划管理这条科技创新管理工作的主线建设,不断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性和顶层设计工作,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安徽五项举措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2(1).

科技管理规划范文5

关键词:科技计划项目;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4-0022-03

引言

近年来,我国科技经费投入继续增长,国家财政科技支出及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增加,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提高。全国2014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3 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09%,全年国家安排了3 997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 129项“863”计划课题。昆明市2014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64.59亿元,比上年增长9.46%,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1.74%,全年全市安排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69项,项目经费支出29.19亿元,其中市级科技资金投入1.08亿元。

科技计划项目作为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解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目标的实现和项目预期成果的绩效,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多年的努力,改革创新,初步建立起了立项、检查、验收等各环节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并使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有力地推动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进程。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逐步形成以目标为导向,向管理要绩效的管理需求,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益,改变以往“重立项、轻绩效”的问题,如何构建高效、规范、科学的管理模式,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绩效,建立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管理机制,成为了当前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的核心内容,科技计划项目的质量管理又成为整个项目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

一、项目质量管理的意义

项目质量是以项目为主体,通过实施管理工作,以确保项目达到或超出项目预期效果,满足项目实施需求的管理活动。《项目管理只是体系指南》将项目质量管理概括为三个主要过程,即质量计划编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同时指出,项目质量管理包括了保证项目满足其目标要求所需要的过程,它涵盖了“全而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这些活动决定着质量的政策、目标、责任,并在质量体系中凭借质量计划编制、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提高等措施决定着对质量政策的执行、对质量目标的完成以及对质量责任的履行”。

二、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要求

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本身就属于“项目”的范畴,管理活动本身就可以作为一个项目,可以对科技活动运用现代项目的方式加以组织和管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是一系列相互连接、互相影响的管理活动,一般包括了立项管理、实施管理、结题验收管理的过程管理,并囊括了知识产权管理、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科技成果的管理等专门性管理。

一方面,科技计划项目是财政资金对科技事业发展投入的重要手段,科技计划项目质量必然关系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科技计划项目的绩效评价和质量评估成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质量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科技计划项目的质量管理主要是针对项目的质量和效果进行管理和控制。科学研究自身存在的不确定性、特殊性和科技计划的政策性导向,决定了科技计划项目本身的衡量标准不适用一般性产品和项目的评价标准,质量管理通过对科技计划项目的预期目标、计划方案、执行过程、项目成效等有计划和目的的有效管理,确保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达到一定的质量水平,取得一定的预期效果。

另一方面,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现状中,大多注重项目技术研究,而忽视项目的管理。一般情况下,如果项目不能按照预期目标完成,几乎都将责任归咎于项目自身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问题,并不充分考虑项目管理的环节问题。因此,项目质量管理应当成为科研项目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质量管理避免管理过程失控,提高科技计划项目执行的成功率。

三、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现状

早在2001年国家科技部以第5号令的形式颁布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目的在于规范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效率。2003年昆明市也出台了《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和完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和实施成效,并于2010年进行了修订;2007年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心正式成立,标志着昆明市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取得新突破。近些年来,昆明市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科技计划相配套的管理办法,使得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质量大幅提升,产生了显著的效益。

目前,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主要是采取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直接管理,直属事业单位辅助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管理职能对应的相应处室负责对项目进行管理,各职能部门根据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开展工作;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授权直属事业单位,在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项目申报受理、评估评审、中期检查和验收全过程辅助管理,定期向科技主管部门报告项目进展情况。

近年来,昆明市通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进一步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励企业主动创新,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研发能力,在重点领域取得一批创新成果,为区域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

实践证明,此种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模式,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获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但由于在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还不尽完善,因而一定程度地影响了科技计划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四、质量管理在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运用

(一)质量计划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运用

质量计划编制包括确认与项目有关的质量标准以及确定如何满足这些标准。将质量标准纳入项目设计是质量计划编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计划是为达到项目预期目标和标准,对如何达到这些目标和标准所做的计划与安排。从广义的角度看,质量计划包括了政策文件、规划纲要等,从狭义的角度看,质量计划包括了具体的计划、方案等。

科技计划项目是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为推动某领域或某类科技发展而设立的相关科技计划,各类企事业单位通过项目的方式进行申报,并获得科技计划立项支持的项目资助的科技发展计划。GB/T19000-2008定义了“质量计划”:“对特定的项目、产品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各项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政策文件,就成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质量计划。

昆明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突出问题导向,抓住核心问题,高位统筹、精准发力,力图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瓶颈。2016年3月昆明市委、市政府联合出台《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创新机制推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下面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中科技计划项目与资金管理改革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按照“存量统筹、增量倾斜”的思路,强化财政科技资金统筹力度,构建统一的市级科技计划体系和更加科学的项目管理机制,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实施意见》是昆明市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制订了质量计划,即将要出台的《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将通过撤、并、转等方式进行优化整合,形成统一的市级科技计划体系,并进行分类管理、分类支持。遵循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规律来布局优化科技计划,研发活动突出创新导向,公益性科研聚焦全市重大需求,市场导向类科技计划突出企业主体,重大专项突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竞争力目标导向,再造市级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框架体系。作为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从中央到省、市围绕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作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质量计划,将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对各层次、类别的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发挥重要作用。

(二)质量保证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运用

质量保证包括对整体项目绩效进行预先的评估以确保项目能够满足相关的质量标准。质量保证过程不仅要对项目的最终结果负责,而且还要对整个项目过程承担质量责任。 项目质量保证工作是一种事前性和预防性的项目质量管理工作,项目质量保障是在执行项目质量计划过程中所开展的一系列经常性的项目质量评估、项目质量核查与项目质量改进等方面的工作,是确保项目质量计划完成而开展的系统性的和贯穿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项目质量管理工作。

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在指南、申报受理、专家评审、立项签约、中期检查、评估验收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中,通过质量保证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效益性。从制定年度申报指南开始,一直到评估验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了相应的评估评审、项目追踪管理机制,对立项的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在过程管理中进行中期评估和检查,对项目的实施进度掌握明确,项目验收结题后开展年度绩效评价,通过建立相应的成果评价机制,从科技成果实用性、有效性及创新性进行综合考察评价然后给予相应的科技奖励,促进科技成果的鉴定、转化及推广激发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

(三)质量控制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运用

质量控制是监控特定的结果,确保它们遵循了相关的质量标准,并识别提高整体质量的途径,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够随时掌握项目的实际过程,若出现项目的执行与计划(质量标准)相背离时,管理部门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消除由此产生的令人不满意的结果。

在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对管理过程的监控采取了多种方法和手段,一是开发使用项目管理系统,通过总体规划、系统集成、深化应用,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梳理优化业务流程,积极推进信息化与管理的深度融合,促进了管理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持续稳步提升。二是开发使用科技专家库,涵盖省、市级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3 000余人,专家库建成并投入使用三年多来。截至目前,专家库已为全市各类项目咨询和评审活动服务3 000多次,服务项目2 000余项次,很大程度上为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评审及验收工作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提升了政府行政效能,提高了政府管理服务水平。三是推动专业机构规范化,对下属具备科研管理能力的事业单位进行改造,将具体项目的日常管理委托给具备条件的专业机构。2016年,昆明市科技局下属6家科研事业单位均已通过ISO9001认证,100余名科技管理工作者取得科技评估师资格认证,为承接项目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提升了质量。

五、存在的问题

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逐步健全,管理水平和能力也对稳步提高,在昆明地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传统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科研开发工作的要求。

科技管理规划范文6

参考文献:

[1]杨明.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科技与企业,2012,18:63.

[2]王宇峰,于洪东,杨蕾.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231.

[3]郑梦溪,李毓书.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9:256.

[4]于宝成.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0:191.

[5]艾尼凡尔·玉苏瓦洪.思考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民营科技,2014,08:121.

参考文献:

[1]杨明.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科技与企业,2012,18:63.

[2]王宇峰,于洪东,杨蕾.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231.

[3]郑梦溪,李毓书.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9:256.

[4]于宝成.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0:191.

参考文献

[1]王剑.基于生态化理念的城市设计规划分析[J].江西建材,2014,21:21.

[2]孙晓红.解析城市规划中生态伦理思想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22:21.

[3]王新会.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环境因素考量[J].江西建材,2014,22:35.

[4]魏晶晶.浅谈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J].价值工程,2014,29:142-143

参考文献:

[1]钟庆泽.浅议生态化城市规划设计及管理探究[J].房地产导刊,2014,(28):12-12.

[2]陆秋野,李晓生.对生态化城市规划设计的构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7):227-228.

科技管理规划范文7

1 当前科技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科技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管理活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缺乏规范的项目监督和实时信息反馈机制,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科技管理工作的发展。现有的科技项目经费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项目实施管理缺位,项目管理和激励手段不足,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分散,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二是科技项目进展的信息收集渠道和时点单一,信息收集缺乏制度化,科技管理部门对科技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的情况了解不够及时和全面;三是项目合同缺乏对项目实施过程明晰的阶段性目标和具体的技术财务指标,难以提供过程管理和考核的科学依据;四是对项目经费的预算和项目实施情况的判断以行政管理人员的简单判断为主,缺乏科学的程序和方法;五是科技计划项目的结题率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六是项目预算编制不够细化,存在弄虚作假、虚编预算、套取资金及挪用、挤占项目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的现象,个别项目资金长期滞留未用,造成科研经费的大量结余闲置,使国家投入的科研经费未能充分发挥效益。可以说,现有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管理部门没有有效结合起来,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制约了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的质量和经费使用效益的提高。因此,研究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及经费管理模式,改变过去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时序间断、监控不连续的点对点管理方式,实行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全过程系统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来越突出。

2 加强监督管理,促进科技项目和经费落到实处

科技项目是科技计划的载体,政府的科技发展战略、科技发展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科技计划的贯彻实施得以实现,项目的选择是否科学、项目实施是否成功,项目经费是否落到实处,将直接影响科技计划项目的目标设计和执行效果,事关国家或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进程,以及社会公共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与使用效率。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对科技需求的日益提高,政府科技投入的规模不断扩大,科技计划项目由分散向集中转移,项目的系统集成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研发周期不断加长,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科技发展的变化。有一种说法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说科技项目不好拿,但好花,钱到手后就没什么人可管了。造成了许多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后就无下文,项目实施不落实,科技经费打了水漂。现在社会上很多单位申报项目的积极性很高,可以竭尽全力去争取项目,但是一旦项目立项了,却在实施上不认真下功夫,而且有不少项目所拿的项目经费,有多少真正用在科研上,也是需要我们认真监管的。一个科技项目即使立项正确,只要管理不善仍有失败的可能,科技项目实施的好坏,最终成果质量的优劣都和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衡量各地方、各部门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志。当前,在科技计划项目的运行中存在重立项、轻管理,进而造成随意处理科研经费,中断项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因此,加强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管理、控制、检查力度,提高科技计划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确保科技项目顺利有效实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进而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果。

2.1 加强项目立项的制约和监督,维护项目立项的公正性,保证项目的质量

传统的科技计划管理体制造成了立项权过分集中,这也是科技管理部门不正之风甚至腐败的源头。加强源头治理,确保立项公开、公正、透明,必须从项目管理的源头――立项开始,深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决策目标、执行责任、监督考核”的要求,即项目的评审由计划部门去执行,管理由分管的业务科室执行,监督由纪检监察部门去执行,明确监察部门对科技计划申报、评审、立项、结题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通过这些措施,实现项目立项的公开、公正、公平,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使整个科技计划管理过程每个环节相互制约与监督,任何一个部门和个人都不可能将一个不符合立项条件的项目立项,这就有效地将管理过程的权力运行和责任紧密结合起来,从体制和机制上将权力和利益脱钩,从源头上保证科技项目立项的质量。

2.2完善科技计划项目评审的监督体系

要进一步完善评审专家机制,落实专家评审评议责任制,防范评审中掺杂“人情”因素。建立统一的科技计划项目咨询、评审和验收专家库,通过专家库随机抽取制、定期轮换制、涉嫌回避制和专家信誉制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专家参与科技计划管理机制,避免人情项目和专家小圈子对评审、评价活动的直接干预。要充分发挥专家在战略、技术、经济、经费预算等方面的咨询作用,规范专家参与计划项目管理、咨询、监督的方式和程序,完善专家参与管理的机制。建立健全评价机构和评价专家的违规和失误记录档案,建立科学技术评价监督委员会。

2.3 完善科技计划项目信息公开和公示制度

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公开办事制度,在不涉及技术秘密的原则下,逐步扩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公开度,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透明度,加大公众监督。按照政务公开和保密制度的规定,对科技计划发展纲要、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计划总体目标、重点领域目标、项目申报指南、招标公告、项目受理情况、项目评审评估信息、立项信息、承担单位信息、项目执行及调整信息、结题验收和研究成果等信息,根据实际情况逐步直至全部公开。使立项程序公开、公正、透明,确保项目申请者机会均等,评审标准一致。加大竞争性项目的招投标力度,涉及政府财政拨款投入为主的技术研究开发、技术转让推广和技术咨询服务等,目标内容明确、有明确的完成时限、能够确定评审标准的重大科技项目,都应当遵循公平、公开、公正、择优和信用原则实行招标。通过对重大科技项目实行招投标,推进科技创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激励民间资本投资科技事业,以此完善科技管理工作,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公平竞争,提高政府科技投入的效率。

2.4 加强项目过程监管和验收

针对过去科技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重投入、轻产出,重立项、轻验收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项目过程的监督管理,强化任务合同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委托行为应实行任务合同制管理,签订委托任务书,任务书中要明确约定任务内容、目标、权利和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并依此确立科技计划的管理者和任务承担者接受监督制度的义务和责任。推行问效问责制度,对照目标各责任主体进行跟踪考核,以绩效评估为基础,对计划项目目标完成不力或管理不善者追究相应的责任。对能按期完成项目研究任务、实现成果转化、创造较高经济效益的单位,给予优先立项,并在项目经费上加大扶持力度,起到示范带动和促进作用;对因自身原因(自筹经费不到位,项目管理混乱,更换主要项目负责人等),造成不能完成项目研究任务或不能实现成果转化,直至项目终止失败的单位,三年内取消其承担新的科技计划项目资格,甚至追回项目经费。此外,还要对在科技项目管理和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级主管部门和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给予表彰奖励。这种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的措施,不仅可以促进科技计划项目有效管理,更重要是促进整个科技进步的发展。

2.5 加强科技信用体系建设

在科技计划中引入“信用管理”机制,是科技计划管理的一个创新,也是监督机制上的一个创新,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建立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单位信誉档案,实现科技计划项目的诚信建设,对于项目申报单位弄虚作假、虚报瞒报、不按时归还有偿项目资金等失信行为,将根据情况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终止项目、取消申报资格等措施予以相应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加快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者、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评估专家、科技中介机构的科技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要将这些信用记录形成统一的信用库,作为政府科技工作的重要决策依据。

2.6 强化科研经费全过程监督管理

要进一步强化科技经费的监督管理,建立科技项目经费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机制,从预算安排、预算执行、项目结题验收等环节开展监督检查,确保科技项目顺利开展和经费的合理使用。一要建立科技项目年度财务决算制度,确保项目资金落实到位;二要建立项目预算执行过程的中期检查制度,确保资金流转到哪里,跟踪监督到哪里;三要建立项目验收财务监督制度,防止项目资金被挤占、挪用。对于不按规定报送年度财务决算,以及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存在问题的,要求责令整改,问题严重的,按规定予以暂停项目承担单位或项目负责人若干年的项目申请资格等经济或行政处罚。

2.7 充分发挥审计、监察部门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监督制约作用

科技管理规划范文8

长期以来,通过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以及评估评审机制在项目立项、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实施。专家和中介机构在科技活动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有力地推动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监控的科学化进程。然而,由于科技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活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缺乏规范的项目监督和实时信息反馈机制,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科技管理工作的发展。

1 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监控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对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监控的工作,我们历来十分重视,为不断完善对项目实施的监控。保证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计划项目的成功,监控研究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了新的模式和方法。

“八·五” 以来,各级科委在科技立法和规章制度建设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起草并颁布了一大批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标志着我国科技法制建设跨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特别是“十·五”期间,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科技管理的法规建设有了大的发展。在项目管理上,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规范》为基本规范,制订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科技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监督管理实施方案》和《国家科研计划课题评估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规定了对项目活动中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分别情况进行责任追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加强了各方面的监督作用,推动了监管工作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制约机制。计划管理部门、经费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门和项目实施管理单位在加强管理和协调的同时,在不同层次上加强监督制约;充分发挥监察部门、社会中介机构、社会舆论等外部监督作用,实现对科技项目申报、审批、管理、验收和科技经费的配置、管理、使用等全过程的监督,并使之制度化。

各省市科技管理部门除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为各类科技计划相配套的管理办法之外,还依据当地实际,制定了专门的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办法。为实施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监理制提供了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对项目的监控发展了新的监控管理办法。

2 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监控的运行机制、主要特点和监控内容

从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监控机制上分析,目前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机制:

2.1 行政监控机制。这种监控机制适用于各省市科技厅。其主要特点是:按科技管理职能的相应部门负责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各职能部门根据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开展监控工作。在监控组织形式上有:(1)科技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组成的专项资金监管小组。(2)科技部门相关处室组成的联合检查组。(3)科技部门相关处室独立与行业专家组成的检查组。

监控的具体职能和内容为:对项目的实施情况每年不少于一次进行检查。项目检查以面上检查为主,重点抽查为辅。重点跟踪项目的开发进度和阶段成果情况;监督检查项目资金匹配落实和专项资金经费使用情况;了解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并监督落实相应处理措施。

2.2 受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专家小组监管机制。其主要特点是:结合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设立了专家组,以及计划项目管理中心。在管理上形成了由政府负责宏观目标的决策、政策和措施的制定,领域专家委员会负责咨询、监督和评价,主题专家组负责技术决策和项目管理中心负责过程管理的体制。这个行政、专家和管理中心三方各负其责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管理体制。监控的具体职能和内容基本上与第(1)点相似。监督委员会实行任期制,每届3年。

2.3 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专业管理机构监管机制。由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有资格的管理机构进行监督管理,管理机构对项目实施负责全过程监督管理,定期向科技主管部门报告项目进展情况和管理建议。其主要特点是:按照运作市场化、管理规范化、人员专业化的原则,建立专业化的管理机构,对受委托的项目管理范围和领域进行监管。管理机构作为中介机构坚持独立、客观、公正、及时的原则进行项目的跟踪管理,且不干扰或干预项目的正常实施。监控的具体职能和内容为:以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承担各类计划项目跟踪管理的日常工作,实施各类计划项目的追踪和绩效考评,跟踪项目进展及经费使用情况,组织专家对项目资助和研究开发情况进行考评,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项目任务节点的完成情况,提出项目继续执行、调整执行、终止执行的建议。

转贴于 3 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监控的绩效与问题

3.1 监控绩效。上述各种监督控制的运行模式,都不同程度地获得较好的管理效果。如国家科技部根据“九·五” 期间对863计划项目的实施情况,于2002年8月正式成立了由9名院士组成的863计划监督委员会,负责受理对863计划课题评审和计划执行中发生问题的投诉、举报,并对863计划管理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未发现重大管理问题,表明管理机制创新取得良好效果。

湖北省科技厅针对长期以来重立项、轻管理的科技管理部门的通病,2003年委托武汉市科技咨询评估中心对l6个“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的128个课题进行了中期评估,结果有l3个课题评为一般,被亮黄牌,有3个课题定为较差被停止执行。这一做法在全省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中引起了较大的震动,此举对项目承担单位是一种督促,可以更有效地促进项目合同的执行。

实践证明,加强对项目的监督检查,使科技管理部门了解计划项目运行的状态、地方资金结构的问题,为项目调整和滚动支持提供了科学依据,使科技计划项目管理逐步做到科学化和高效率。

3.2 监控工作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原因。中国科技项目管理总体上是严格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但由于在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还不尽科学和完善,因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科技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2.1 主要存在问题为:

(1)管理分散。由于科技计划项目监督管理主要由计划部门和相关处室共同负责,因而在实施监督中缺少真正的负责部门,加之相关处室分别对项目进行监督,有关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和实施变化的信息系统不够完备,互通情况不够,使计划管理部门不能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过程。

(2)重立项、轻管理。科技管理部门重在资金分配,轻过程管理。由于受人力和时间的多种因素限制,只能对重大项目进行监督,项目检查容易走过场,监管不到位,多为短期行为,缺乏全过程的动态监督。

(3)监督管理办法简单。项目实施监控信息的采集依靠两种方法,一是项目承担方填报年度项目执行情况统计表,二是管理部门的抽查。检查的对象、时间、内容没有制度化,监督缺乏体系,往往很难全面、深入地了解项目实施过程的真实情况。

(4)管理观念落后。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机制和办法,办法生硬,缺乏适当的及时的调控能力,监管的工具和技术相对落后。

3.2.2 产生问题的原因。从项目监控存在的问题上分析,可以认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首先反映为认识缺陷和技术缺陷。

(1)监管法规和制度不健全。大多数省市科技厅把对项目的监督作为一项内容,归入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之中,操作性不强,对监督的职能、职责、要求、措施、内容、办法、标准缺乏严格的确认和规范,管理分散,管理者可监可不监,可多监可少监。

(2)监管观念落后,管理方法生硬,对管理的功能认识不清。管理者往往认为是一种管与被管和的关系。然而,现代监管的观念是,项目监管的职能实质上是为项目相关各方提供多方面的支持,项目监管将不仅仅是监管,应该是监管加咨询,也许更多的是以咨询和服务的身份参与项目的实施中去。而目前的监管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这些。

(3)项目监管缺乏科学性。长期以来,科技部门对项目的监督检查多是根据当年的工作忙闲情况,在年内的某一时段集中多部门进行一次大检查。这种检查违背了项目运行的科学规律。每一个项目均有自身的运行周期,每个阶段的控制节点才是有效监管的关键点,集中大检查的作法,是对项目运行缺乏理解,浪费监督资源。

(4)监管缺乏明确的程序和方法论,缺乏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方法。对进度控制、质量控制、风险控制等科学方法得不到应用,在遇到问题时,缺乏规范的科学的方法来处理。

3.2.3 运行机制缺陷。目前我国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对项目的监控,主要采用的是行政监控方式及专家小组监控方式,其利弊也是明显的:

(1)关于行政监控机制的利弊。有利方面:管理人员直接进行监督,对管理工作比较熟悉,容易发现项目实施中的问题;监督与控制相结合,管理效率高,管理成本低。不利方面:立项和管理合一,立查不分,容易出现管理的偏差和腐败;由于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较多,对项目的监管往往是临时性的,短期行为,监管不到位,难以实现全过程管理;不利于政府职能转变和宏观管理。

(2)关于受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专家小组监管机制的利弊。有利方面: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进行监管,利于发现项目问题;专家小组相对公平、公正,评价较为客观;行政部门可以摆脱过多的日常管理事务,有利于宏观管理。不利方面:专家也是项目承担者,有利益相关性,影响评价的公正性;专家监管也非本职工作,往往也是临时性的短期行为,难以实现全过程管理;专家监管缺乏专业化、规范化。

4 新时期科技计划项目监控管理的改革建议

新时期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了科技体制的创新,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中介机构的发展和逐步成熟,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监管工作获得了明显的发展和进步,科学监督的认识也已有了较大的提高。

首先,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监控应是开放的、多元组织的共同协作,是政府、机构和公众的共同监督。其次,科技计划项目的监控应属于过程型监控,需要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进行动态的监控。再之,应从监控法规、协作团队、监控标准、信息体系和监控方法、监控对象等方面建设完备的监控系统。

为进一步使项目监控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提出如下改革建议:

4.1 完善政策法规和监控责任制,依法管理。计划项目的实施应有相应的管理办法作保证,严格的管理制度、管理程序以及明确的各管理主体的职能、职责、权利和义务,是确保科技计划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项目监控系统应以这些法定文件为依据,从项目立项至验收的全过程都应遵守管理法规,依法管理和监控,因此,建立健全计划项目的管理办法有利于科学规范管理。

对于项目的监控,可以认为监控的责任不是由一个监管单位独立承担的,而是由项目的实施关联者共同承担的。因此,在设立项目的初期就应该明确各工作流程、各工作层面的有关单位、人员应负的监控责任,这其中包括行政管理部门、项目委托管理者、项目实施者和社会中介机构。为了避免监控缺位和纠纷,应建立硬约束的监管责任制,保证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4.2 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 实行委托的专业机构监管模式,保障项目监控的有效运行。项目监控活动应置于动态全过程的监控范围,改变目前主要依靠临时检查和专家小组监管的方式,由人员监控变为系统监控。

近年来政府科技投资出现不断增长趋势,政府要管的重大项目也日趋复杂,因而,政府对项目的监管难以到位。为了提高监管工作的质量,不应提倡政府内部建立庞大的监管机构,具体的监管工作可以通过由政府向社会中介机构订立合同的方式开展,中介机构在履行合同的基础上实施项目监管,保证监管工作的质量。

科技中介组织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科技中介组织作为科技宏观调控的中间环节,能替代政府延伸行使部分社会职能,其所具有的沟通作用、调节作用、监督作用、作用、服务作用、组织协调作用,可使政府的意图体现在微观的科技运行过程之中。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周期一般为1—3年,通过引入中介机构参与管理,可加强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动态监督,并根据国家和地方的需求、市场变化和执行情况,适当调整计划内容,项目目标和经费配置。

因此,充分利用科技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和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的监督与控制,已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其项目监管的主要职能为:

(1)对行政管理者负责。对正在实施的项目进行监督,帮助行政管理者正确的完成项目,主要起到咨询、服务和建议的作用。

(2)对项目承担者进行监督和咨询。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的监督,同时对项目承担者的一些问题能够提供咨询,对重大问题能进行协调和解决。

(3)充当行政管理者和承担者的沟通桥梁。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应主动与行政管理者和承担者进行沟通以解决问题,特别从一个公平公正的第三方的立场来阐述问题的本质。

科技计划的监控,涉及项目评估评审、项目进展调查、财务管理核算、组织协调、信息资料统计分析、决策建议等,有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因此,建立受行政委托的监管机构,将项目监督工作从行政管理中分离出来,发挥市场作用,以经济杠杆和适当的行政措施进行指导性开放性管理,有所为,有所不为,既有利于监控工作的正常进行,又有利于行政宏观管理。可有效地改变重立项、轻管理,管种不管收,监管不到位的现象,使对项目的跟踪管理、全过程管理得以实现。

从科技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和管理规律分析,应用市场化方法,由受委托的专业化规范化的第三方机构实施对项目的监督管理,是一种较为科学的监管运行机制,效果也最好。

4.3 建设科学的项目风险监控体系,提高监管的科学性。由于项目实施过程的不确定性,因而导致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不能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就会给项目带来很大的损失,同时也给政府的科技计划及经济发展带来损失。

应用风险监控的科学方法,采用节点检查制度,通过跟踪项目的实施过程,可以识别项目的风险,即识别剩余的风险和出现的风险。预测未来风险,评估风险级别,修改风险管理计划,提出风险控制决策,评估风险控制效果等一系列风险管理过程。

传统的监控模式多数为结果型监管,一般在问题突现后才开始对项目监督检查,此时的纠偏,事倍功半,损失较大。合理的监控体系应属于过程型体系,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进行动态的监控,这样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得到纠正,将损失减少到最小,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

4.4 根据科技项目的不同层次和重要性,采取不同的监管形式。从项目的科技经济关联度,依据项目的重要性、急迫性、样板性、复杂性和经费数额等,可将计划项目分为三个级别:“重大、重要、一般”,对不同的级别,监控关注的程度不同,方式不同,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对于重大项目(重大计划、重大专项等),大多关系到科技经济结合的大项目,资金投入较大,应作为重点监管的项目。对于重要项目和一般性项目,其监控力度比重大项目降低一定的档次。委托专业的中介机构进行监管,以保证监督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在监控指标体系的建设上,应制定较全面的完备的监控指标、评价方法、评价工具,对项目的实施全过程实行动态的监控,采用节点监控法,使管理层清楚了解项目的实施情况和发展趋势。

4.5 积极培育项目监管中介机构。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是实施监督的主体,也是监督结论的责任者。监督机构的信誉、能力、经验以及监督人员的素质都是决定监督质量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必须明确科技监督机构必然是独立于决策部门或科技管理部门以外的专业机构,其监督结论也是这个机构在科学、客观、公平、公正原则下独立做出的,这是从机制上保证监督质量的必要措施。但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只是这种保证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监督机构要通过自身建设的不断完善来适应监督事业的发展。

项目的监督需要监管团队具有良好的技术背景,很好的项目风险预警能力,很好的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现代项目管理知识。需要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的监管团队。

为了达到科学监管的目的,需要政府部门积极、主动地培育项目监管中介机构。

科技管理规划范文9

摘要:本文在分析广东省科技计划信用管理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抓紧完成各信用主体相关政策的制订、完善严重失信行为记录以及做好信用管理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共享等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完善广东科技计划信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信用信息;信用管理;现状;对策

1开展科技计划信用管理的必要性

1.1政策要求:推行信用管理是大势所趋

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要求探索建立科研机构和科技社团及科研人员的信用评价制度。201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依法依规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构建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1.2现实需求:增强警示性形成震慑

加强科技计划活动相关责任主体的科研信用管理,尽快出台针对性的科研信用管理制度规范,对科技计划活动中的失信行为实行科研信用记录和惩戒制度,能够增强对相关主体的警示作用并形成震慑,同时是做好全省科研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2广东省科技计划信用管理现状

2.1制定科研信用管理制度,加强制度保障

2014年9月广东省科技厅出台《关于科技计划信用的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广东正式全面启动科技计划信用体系建设。2015年底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科技咨询专家信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初步建立了专家信用管理系统,并得到了广大专家、科研部门和单位的广泛认可。

2.2实施科技业务管理“阳光再造”,实现涵盖科技业务全流程的“痕迹”管理

从2014年开始,深入调研借鉴国内外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的先进经验,针对科技管理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全面实施省级科技业务管理阳光再造行动,并相应调整优化省科技厅内设机构及业务分工,全面推动广东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广东已经初步建立了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并投入使用,阳光政务平台可完成科技项目全流程的审核审批,科技咨询专家的信息管理,科研信用体系管理,数据分析辅助决策等功能。

2.3建立科研信用数据库,积极推动信用体系建设

构建科技咨询专家信用管理数据库,所有在库专家须接受信用管理才可参与科技咨询活动,对专家参与的科技计划活动名称、时间、次数、是否存在失信行为等信息进行记录,实现全程留痕管理,有助于科技咨询活动质量的提升。

3广东省科技计划信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3.1信用信息的采集与评价、各信用主体信用管理实施细则、信用体系尚不健全

信用信息的采集与评价是科技计划信用管理的核心环节,科技计划中出现的科研不端行为的举报和调查工作尚未完全明确,一旦相关行为主体触发了信用行为后,信用信息的收集途径、举证方式存在一定困难,需要人工对佐证材料进行审核并将信用变动录入系统。

3.2信用行为等级的确认和信用值调整规定不够完善

基于项目管理过程的指南制定、项目申报受理、项目评审、实施管理、结题验收、绩效评价、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与信用有关的行为将给予记录,并以此为据对各信用主体的信用值进行调整。系统自动触发记录的信用行为,需要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而人工录入的信用行为不是系统的标准化行为,因此需要制定人工录入信用行为的审批细则。

3.3信用信息的数据共享和应用处于起步阶段

通过科技计划项目信用管理产生的失信记录信息作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申报和参与科技咨询活动的参考,范围仅限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影响力还不够。缺乏信用信息数据的共享平台,暂时还未能在全省范围内实现科技计划信用数据的共享和应用。

4对策与建议

4.1抓紧完成严重失信等相关规定的制订,做好制度出台后落地工作

抓紧完成针对项目承担单位、承担人员、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科技咨询专家、中介机构等科技计划活动参与主体严重失信与惩戒相关政策制度的拟定工作,加大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增加失信成本,形成警示和震慑。

4.2针对各个信用主体尽快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

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科技咨询专家信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基础上,制定科研信用管理和不端行为处理制度,激励科研诚信行为,重点防范和惩戒科研活动中的各种编造、作假、剽窃、骗取滥用科技资金、利益勾结、违约失信和其他违背公认准则、社会公共道德的行为,全面推进科技计划项目的信用管理工作。

4.3做好信用管理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