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效课堂评课标准集锦9篇

时间:2023-06-21 09:05:33

高效课堂评课标准

高效课堂评课标准范文1

一、设计目标具有合理性

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宗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要具体化,二要实际化,三要分层化。

二、课堂提问具有启发性

真正具有启发性的有效提问应是能有效促进师生间互动、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注重内容和方式两方面:从内容上衡量,提问应选准切入点。从方式上衡量,提问应注意艺术性。

三、板书设计具有网络性

高效课堂的板书应具备网络性,以便于学生在课后利用板书的章、节、目、条、款进行归纳小结,收到再现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效果。设计板书还要做到语言确切精当、言简意赅,充分体现画龙点睛、指点引路的作用。

四、应用媒体具有适时性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难懂为易懂,能让学生融入形象逼真的情境中,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然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是只有利没有弊,它必须适合各学科的特点,以两者之间的有机契合点为切入点,适时地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五、作业设计具有层次性

作业设计的“层次性”,一应体现在作业的目的上,应使其既顾及知识深化层面,又涵盖方法训练层面,还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提高层面;二应体现在作业的形式上,应使其既具有必要性,又有典型性,从而达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目的;另外,“层次性”还应体现在作业的要求上,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精心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作业,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做深浅适宜的习题,以便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六、学习主体具有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中产生学的冲动,积极地参与课堂,主动地紧张思维,最终得到全面的发展。

七、课堂教师的指导性

在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首先必须具备适时性;其次,教师的指导还应具备关键性;最后,教师的指导还要具备灵活性。

搞清楚了语文高效课堂的七大标准后,下面我谈一谈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乐学的欲望

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内驱力,是学好语文的诱因。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优美的语言是最能体现语文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关键因素,也是能给学生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优美的语言,不在乎形容词的堆砌,不注重修辞格的多寡,而是要语言的抑扬顿挫、流畅悦耳、生动形象,给学生以诗情画意的享受。

2.用新的科技手段创设情趣,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显示出重要性和独特性,它能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生动地再现出来。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当然,俗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定位应该是在“辅助”,应先备好课,分析学生的需求,再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运用多媒体。

二、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转变学习方式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调动学生思维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2.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为此,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反思、调节、补救,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小组的组建要关注学习生的差异,关注个性特质,让课堂充满团队合作氛围。

三、转变教师课堂角色

新课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况,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学生思维的教学观念。教师成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鼓励不断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高效课堂评课标准范文2

关键词:教师;课堂;教学评价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内因,也有外因;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这就告诉我们,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能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笔者就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提出以下看法。

一、合理设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同时也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准绳,因此合理设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就显得尤其重要。我国先后出现了以下几种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以教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其特征是强调教师的教,以教师教的效果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这种评价标准“突出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技巧等评价指标,致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放大,教师占用了课堂上的全部时空,成了课堂中的主角。”

2.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比如:文酷认为,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因此,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应是学习者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

3.整体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标准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由认知系统、策略系统和动力系统构成。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融入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评价也应该从传统的“以教师为本”转变到“以学生为本”的评价理念上来。

二、充分发挥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各主体的价值和作用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如果再对他们进行一些辅导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评价知识和评价技能,提高学生在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中的积极性和动性,这样他们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他们的评价就会更有价值和作用。现在,一些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除了发给参加听课的领导、专家和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外,还印发了经过专门设计的供学生使用的“课堂教学评价表”,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评价的价值和作用。

三、注重课堂教学评价的延伸

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它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应以课堂教学为出发点,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把学习延伸到课堂以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前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课堂学习后消化吸收、拓展运用。在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时,既应该评价他在课堂学习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布置是否落实、指导是否有效,又应该评价他是否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和思维能力,是否真正“授人以渔”,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否真正“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等方面。

评价是教育革新的基石,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台阶。只要我们能合理设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充分发挥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各主体的价值和作用,注重课堂教学评价的延伸,课堂教学评价就能有效评价教师的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课堂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清风,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青海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高效课堂评课标准范文3

关键词:数学课堂构建式教育观点教学评价

进入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历经了几番创新与改革,在几轮交互后,无论是在教育理论的专业研究层面,还是在基础教学的第一线操作层面,我们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越来越多地要求教学一线人员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如何实现高中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课堂教学评价起着不可估量的导向作用,因而我们需要建立起有效评价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有效的评价体系引导数学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真正实现数学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我们力图以构建式教育观点为指导,实现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评价。

一、构建式教育观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涵义

构建式教育观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构建主义思想主导下,有效监控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课堂活动,充分考察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学习过程,突出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建构性,综合评定数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它除了评价一节课能否达成既定教学目标外,更多地是通过此评价来引领学生、教师、学校更好地适应、改进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它可以促进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更能使其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过程与方法,从而促使学生知、情、意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对高中数学教师个人而言,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拓展教师的数学文化视野,促进教师教学思路的调整、教学方式的转变,进而推动其专业化发展;针对学校而言,由于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道路,使数学教师互相学习、优势互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不断提高学校数学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整个学校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二、当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注重评价结果,忽视中间过程

目前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多数教学评价重视结果,而轻视中间过程,且多以预设情景为主,而被评价者也将既定目标为教学导向,在课堂中忽视了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交互,淡化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师生之间的“教”与“学”互动相关性缺乏合理判断,不易正确分析教学活动的真实成效,难以实现教学改革目标。

2.共性指标多,缺乏个性化功能性指标

不同学科教学内容有很大差别,因此教学评价指标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当下很多场合中,我们的评价者所用评价指标含有很高的共性,缺乏不同科学独立功能的评价体系,用这种标准来衡量数学课堂教学,致使对数学科学的评价信度和效度都有所下降,用几乎相同的量表来衡量不同学科的教师,很难反映出教师的真实教学水平,即便换算成标准分也难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做出正确判断。

3.评价指标空泛,难以定量操作实效甚低

多数学校的评价量表除了单一化外,一般是沿用一直以来的旧表,没有根据时代的变迁而与时俱进。评价指标显得空泛,言之无物,不能给予任课教师以准确判定;模糊的表述,如“因材施教”“教学思路”等定性描述,只能主观评分,难以定量操作。

4.评价方法贫乏,定性化指标难以操作

由于多数量表的评价指标以定性描述为主,难以进行规范化操作。而且评价指标一般会分层设计,会形成二级指标甚至是三级指标,各级指标间会有较强的相关性,目前在课堂教学时定量化评价方法相对贫乏,实施难度很大,评价方法和工具的局限也大大限制了评价的操作。大量模糊性评价指标的使用,不易折算成有效的定量结果,削弱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操作性,会形成主管评价和定量评价结论的较大偏差。

三、构建式教育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1.构建高中数学课堂“过程式”评价

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注重教学结果而轻视课堂教学过程。这样的评价体系忽视师生间的心理、生理反应,淡化师生间的交互,难以获得任课教师的认同,导致评价结果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和促进作用并不理想。我们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和试验过程中,应淡化不尽人意的结果式评价,应以过程化评价取而代之,在面对评价时,教师承担很大风险,若不考虑这些因素,一味以“结果式评价”为导向,将会严重挫伤教师的创新热情,不利于教学的有利开展。

2.构建多元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主体

为了更加合理地评判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应构建多元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建立起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与相关合作机构均应成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将社会力量引入到评价体系中,能及时将第三方评价信息反馈给学校,从社会需求和认识层面更加全面地反映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从而使学校更能有效调整教学计划与大纲,保证高中数学教育卓有成效地进行。

3.构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互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必须加以密切关注的环节,通过教师合理设置情景、问题,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在课堂探讨中,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矫正迁移等环节,切实获得真知。一节高中数学课是否获得成功,不仅仅是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判,更应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效测量,只有建立起将两者有效结合的评价体系,才能走出一条真正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之路。

4.构建赋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改善评价方法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信度与效度,科学、准确地评价标准可以使评价过程顺利,能得到令人信服的评价结果。构建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是保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科学化的前提,在确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时,需把完整、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若干模块或单元,尽量将被评价对象指标进行量化设计,如若不能明显定量操作,也应对定性描述给予后期的折算量化处理,使各级单元成为具体、易观察、可操作的评价指标,同时又是相对的独立性和赋有针对性的组合。同时可以大胆引入国内外先进评价方法,使量化数据有可靠的处理工具,进行深入、细致的评价,从而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做出科学准确地评价。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对师生间教学价值关系与运动状况的真实反映,教学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和规范,对其评价结果有着天壤之别的影响。目前所通行的评价指标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我们将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对其进行修订与完善,最终形成成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使其更具针对性,并借助良好的评价方法理论,使评价结果更加贴合实际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蓝锐彬,戴杨.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探索.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4).

高效课堂评课标准范文4

1.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目前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有学生评教、教师自评、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评价等.从教学的对象来看,学生评教是教学相长原则的充分体现,最能反映实际情况,但是学生的素质高低和对课堂教学评价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将会影响课堂教学评价的准确性,甚至有的教师为了得到较好的评价可能会迎合学生和迁就学生,从而,出现了严格要求学生的教师得分不高的现象,明显的带有功利色彩[3].教师自评是授课教师在课程结束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学效果所进行的客观、全面的评价.但许多教师面对自我评价时往往形成一种自我保护的思维定势,不是直接地去思考、剖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更多地以形式化的语言,以工作汇报的形式,以报喜不报忧的结论,以应付年度检查的心态来对待自我评价,使自我评价流于形式[2].专家从内行角度出发,以自身的教学经验及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侧重于对教师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先进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科学运用以及教学能力的高低进行评价.但是由于专家的知识背景不同,对某些评价因素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同行评价是指同学科的教师进行评价,由于所授课程相同,所以能够扩展和加深评价内容,揭示教学中的实质问题,有效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最能反应授课的真实情况.但同行评价存在着人情面子、利益纠葛等人为因素的干扰,很容易出现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也极易流于形式.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评价,通常依靠教务处来做,主要是从加强与改进管理工作的角度,对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往往只注重结果或为了奖惩,很少是为了教师专业发展,致使不少教师产生了被监督、受监控的心理,评价不仅没有起到激励教师的作用,反而打击了一些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的工作热情.学校出于种种考虑对评价的结果多以非公开化的方式进行处理,使评价形式化,其积极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2].现在大多数新升本科高校均采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评价的单一形式,效果不太理想.

2.授课类型和课堂评价标准

理论课、实验课和体育课(室外活动课,下文体育课均指室外活动课)各有特定的课堂教学环境,目前许多新升本高校拿一个评价表对理论课、实验课和体育课进行评价,其实许多高校拿理论课课堂教学评价表来评价实验课和体育课,这样虽然统一了标准,省却了重新制定课堂评价标准的麻烦,但是实验课和体育课与理论课在授课方式上的差异,造成了评价者无法准确的评价实验课和体育课,更甚者,有的评价条款无从评价,比如理论课中的板书等,评价者只能凭个人对上课教师的好恶进行打分,使评价流于形式,起不到督促作用.

3.评价者和课堂评价标准

目前许多新升本高校中,学生、专家、同行、领导以及授课教师自己用同一个课堂教学评价表.由于学生、专家、同行、领导以及授课教师自己对课堂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学生的评价重在“教”;专家是从内行的角度出发,以自身的教学经验及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侧重于对教师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先进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科学运用、教学能力与学术水平进行评价;同行是从学科知识的角度出发,以自身的经验以及对学生的了解,侧重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对学生的适应性;领导主要是从加强与改进管理工作的角度,对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教师自评则是授课教师在授课结束后,根据学生上课时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学效果所进行的客观和全面的评价.因此,如果学生、专家、同行、领导以及授课教师自己用同一个课堂教学评价表,不能正确的反映课堂教学效果.

新建本科师范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1.评价指标的确定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渠道,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解决疑难的主要方式,也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教师教学态度、课堂教学的组织与控制、课堂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教学效果、评价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课堂教学的一级指标,是主要的观测点.教学态度主要指教师对教学的投入程度和对教学工作的认真精神,包括治学态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备课充分;课堂教学的组织与控制主要指教学过程中的纪律、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对偶发事件的处理等;教学内容主要指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程度,教师掌握内容的熟练程度,知识的准确度以及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等;教学方法主要指教师在授课中采取的方法或手段对学生的适宜程度;教学效果主要指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程度,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等;教学评价主要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褒奖,包括及时的肯定或否定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作业的及时评价.根据现阶段大学生培养目标、笔者的调研及个人认识,罗列出大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如表3-1所示.

2.课堂教学评价模型的建立和计算

人们对课堂教学评价(受喜欢的程度)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且往往又受到人的主观因素影响,为此我们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决策来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4].

3.对评价模型的反思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决策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但由于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众多,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计算量,如果用手工进行计算将费时费力,并且由于计算量大难保计算准确无误,但如果介入计算机运算,将事半功倍,问题是要进行计算机编程和开通网上评课相结合,每个人对某一个教师的评价自行输入后由计算机自动进行计算并给出评价结果,这有待于开发网上计算机课堂评价系统.

新建本科师范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建议和启示

高效课堂评课标准范文5

关键词:高效课堂;备课;创设情境;评价方式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获得更多的知识,使自身全面发展。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是广大教师探究的主题,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于我们的课堂中。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对构建高效课堂几点浅显的看法和见解:

一、课前教师要充分备课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活动也不例外,只有教师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首先,上课之前,教师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因为只有教师吃透教材,才能掌握课本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才能为下一步的教学设计打下基础;其次,了解学生的实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地了解的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设计科学的教学活动;最后,教师要充分地准备教学工具,比如上课课件,教学过程中需要用的道具,等等,使得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没有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主讲,学生主听,讲课的内容仅限于课本的知识点,枯燥乏味,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以迅速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上。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多种形式,比如讲故事、做数字游戏、观看简短的视频、猜谜语等,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课本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要想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师就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讲授,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为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新途径。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来说有难度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或者让学生课前进行交流探讨,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教师要在实际的操作中,选择合适的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他们的信心,又能通过一定的努力解决问题。

四、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增加评价的科学性

以往的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都是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为标准,有的甚至以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情况、教学方法的应用等作为评价教学活动和课堂效率的标准。很显然,单一的评价方式对于现在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来说已经过时了,它不能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不适用于现在的教学。评价标准应该是从学生角度出发,看学生是否完成了知识与能力,态度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师应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能评价学生的优劣,在课堂上应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积极程度等做全面的评价,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不以成绩论英雄,增加课堂评价的科学性。

打造高效课堂是全体教育者讨论的热门话题,也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打造高效课堂最主要的还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备好课,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探讨问题并获得新知。总之,打造高效课堂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庄玉昆,褚远辉.高效课堂教学问题及改革之道[J].中国高等教育,2013(7):39-41.

高效课堂评课标准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课堂有效评价;导向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所谓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指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课堂教学各因素及发展变化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堂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情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应充分发挥语文课堂评价的多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同时,语文课堂中的评价,是教师与学生情感和思维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联系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纽带。因此,语文教师应注重运用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策略,增强语文课堂的活力。那怎样运用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策略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来进行评价的,可见有效评价对学生的教学效果有相当的益处。

一、导向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有明确的导向性,通过评价使评价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向评价标准靠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导向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应体现全面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的品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的适应社会能力的人。(2)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现代教学观,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发展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活动和交往的观念,尊重学生个性独特性的差异观等。如,我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时,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感受了现代科学的发达,同时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科学、运用科学的兴趣。

二、有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标准的有效性。评价的有效性是评价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就是指所确立的标准符合课堂教学的特点,能够体现现代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并为从事具体课堂教学的老师所认可。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应反映明确的教学目标;(2)应体现课堂教学的内在的规律;(3)应体现课堂教学自身丰富多样的个性,使课堂教学具有焕发新的生命活力。如,我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时,想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的一句话:“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这时我就运用了激励的语言,从正面给予学生评价,而且评价的语言是针对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学习兴趣浓厚,使课堂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同时教师能够合理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评价,这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三、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不可能用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来框定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一个标准不可能涵盖众多复杂的教学行为,因此,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该具有开放性。这样不仅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具体掌握标准留有一定的余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更为重要的是它应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广阔的创造空间。这一点突出在学生学习口语交际中,有学生自己的评价,有老师的评价,有同学的评价,还有家长的评价,开放性的评价原则让学生能全面地了解自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例如,我在教学口语交际《令我敬佩的一个人》时,上课时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和意见,并让小组内学生互相作出评价。然后在班上交流,先让学生对自己作出评价,接着让其他小组的同学给予评价,最后教师再给出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才能很好地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可行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满足当前社会的迫切要求,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应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更多的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变化,因此,评价的可操作性就显得特别重,否则再好的评价标准也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五、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依据就是教学效果的检查。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体现:(1)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基本能力的发展。(2)通过知情交融的活动方式,促使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发挥和良好个性的形成。(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喜悦。

高效课堂评课标准范文7

关键词: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现代教育;多样化

1引言

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价值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和方式,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诸多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所进行的评价。它是一项不断地发现、判断和提升课堂教学价值的活动,是完整的教学过程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一直受到教育决策者、教育研究者和教师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学课堂教学评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90年代以来出版的教学论和教育评价方面的专著、教材,也大都对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作了专门的论述。在这些文章、书籍以及具体的评价方案中,体现出我国中学课堂教学评价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目前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基本上用的是一套模式:确定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一套评价量表,由特定的个人或群体对某教师的一堂课进行打分,然后综合统计,计算出总分,取得一个评价结果。但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教育问题,涉及到诸多因素,这一追求客观化、数量化的评价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此外,以往对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大都只关注对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重新构建,而对其他的方面所做的研究比较少。本文旨在梳理国内外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成果,从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主体与客体、标准、方式与方法等方面,深入探讨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多样化,以求促进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践,使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更适合现代教育的发展。

2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三个多样化

目的多样化:在教育评价目的的研究中,泰勒目标导向评价模式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占了主导地位。泰勒目标导向评价模式的核心是评价目标达到的程度,把预定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是把模糊的教育目标变为具体、可操作且可进行评价的目标。另外,斯克里芬也提出了目标游离式评价。他认为实际进行的教育活动,除了收到预期效应外,还会产生各种“非预期效应”。他强调,这种非预期效应的影响有时是重要的,而在目标评价中却得不到反映,所以他提出目标游离式评价,这种评价不受预定的影响,促使评价者能注重更为广泛的可能结果。在我国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践中,受这些教育评价理论的影响,发展了相应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概括起来有三类:以奖惩为目的,为实现教育管理而进行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性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以诊断、改进教与学为目的,为教学决策服务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

主体与客体的多样化: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与客体解决的是“谁评”与“评什么”的问题。评价主体是指评价的组织者、实施者。要保证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公正和有效,必须确保评价主体人员构成的客观性。在传统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一般只有两类:一是处于教学实施者地位的教师;二是处于教学管理者地位的教育行政管理领导。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开放性的评价,其评价主体是多元和立体型的,应包括直接参与教学的教师和学生、领导和同行、骨干和专家、社会和家长。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力量和直接责任者,毫无疑问是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在开展形成性评价时,必须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成为教师的一种自发行为--可由教师本人去组织评价者、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把评价结果直接用于总结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发挥其主体作用,还应表现在其参与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制定。在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设计、研究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教师代表参加;在评价方案的初稿完成后,应让广大教师参与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最终形成评价方案。教师参与评价方案制定的过程,也是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同时,让教师参与评价方案的制定还可有效地消除教师对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抵触情绪。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知识传授的承受者,应该发挥其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作用。这种主体作用有两种表现形式:1、学生能积极地参加教师或学校组织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活动;2、学生能随时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很显然,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后一种方式种表现得更充分。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使得这种评价方式成为可能。已经研制成功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系统应用于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评价终端选择器输入自己对教师讲课进度、难度的感受,系统每隔一定时间自动采集全体学生的数据,并集成曲线柱状图,显示给讲课的教师。教师会实时注意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有效调整讲课进程,适应学生需求。同行教师作为朝夕相处在相同教学环境下的同事,具有全面了解授课教师和课堂教学情况的优势;而骨干教师具备准确评价课堂教学的能力,他们对评价课堂教学有绝对的发言权。专家是指专职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指导的教育教学专家。他们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教学质量负有全面的领导和指导责任。学校领导是全校教育工作和课堂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管理者,他们和教育教学专家一样,对课堂教学的功能定位、价值取向具有定夺的责任和能力,他们都必须成为课堂教学的评价主体。教育要培养满足社会需要和群众满意的人才,仅有教育系统内部的自我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教育系统外部的社会力量-即社会人士和学生家长以社会发展和群众需要为尺度,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评价。他们的评价虽然具有模糊性、间接性和局限性,但它反映了社会各层面的心愿。

课堂教学的评价客体是指被评价的对象和评价的范围。传统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师为单一的视点,以课内为单一的视面,以能讲为单一的目标,以传授知识为单一的目的。这种极具片面性的评价不利于客观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利于素质教育在课堂中的落实。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和范围应该是广泛全面而有层次的,必须将课堂教学的相关方面全面地纳入评价的范围,也就是说所要评价的是整个课堂教学系统,包括教师及其活动,学生及其活动以及教学环境。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理所当然地成为被评价的对象。通过评价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其语言、板书、课堂提问的技巧、教学内容的安排等,从而达到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另外,现代教育体制下的评价,不应该仅仅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而应该评价教师的教学艺术,也就是是否创造性、艺术性地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有益的教学方法、教学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不仅得到知识的积累,还得到美的享受、情的陶冶。同时,现代教育强调教师的作用应体现在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上,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重在让学生“会学”,而不仅仅是“学会”。因此,中学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在不忽视评价“授鱼”的同时,更注重评价“授渔”。

但是仅仅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不能完全反映课堂教学。传统的只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的“知识本位”的教育价值观以逐渐被“强调学生发展本位”的现代教育价值观所代替。教学活动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适应社会需要的科学文化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在内的全面素质。因此,必须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评价对象,评价其是否能通过学习使其多元的智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由于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学环境中存在许多的变量,如学生的背景(社会阶层、年龄、性别等)和学生的特质(能力、知识、态度等)、学校和社区的环境(风气、社区成员的构成、学校班级数、交通等)以及课堂环境(班级人数、教学条件、卫生情况等)等等。这些因素对教学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也必须将教学环境作为评价的对象。

评价标准的多样化: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即评价课堂教学的目标或尺度,这是进行评价的核心要素,是确立评价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具有引导和制约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重要功能。随着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在我国先后出现了几种不同特征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以教论教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该标准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效果等若干方面。其特征是强调教师的教、以教师教的效果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这种评价标准所欣赏的课堂教学秩序是:教师有条不紊地讲解,学生安安静静地听。主张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素养是教师的重要使命。该标准以突出教师的教为特征,教师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能否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教材为中心来认识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2、整体性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80年代后期,北京师范大学安文铸教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整体性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该标准以心理学为其理论基础。心理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认知、策略、动力三个系统相互融合,同步运转的过程。教学动力系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启动、维系、激励、调控的功能,而这正是保证教学过程正常运作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状态,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和接受能力,寻找好的教学策略,教会学生学习。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师、学生的欢迎,缓解了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低效教学现象。但其评价目的还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容易、更好地学习学科知识,学科知识仍然是整体性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关注的轴心。

3、以学论教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课堂教学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新的课堂教学价值观正呼唤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化为培养能在当代现实生活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以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新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状态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称之为以学论教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该标准从注重课堂教学状态着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参与、交往和思维状态,以此来引导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

但是,从文献的角度来看,不管是具有何种特征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一方面,在形成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策略上,绝大部分标准是依据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即先把课堂教学分解为几个要素,再逐级分解,直至形成完整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另一方面,从评价标准的内容上看,一般是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要素,这几个要素的具体内容则是教学理论中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在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具体体现。

这种采用要素分析方法,把课堂教学分解为若干要素,设立各级指标,确定各部分的权重,把各要素量化,而建立起来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在我国目前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这种以量化为主要倾向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图以统一标准的形式来保证标准面前人人平等的公正性,以分数的形式来保证评价的客观和准确。但是由于评价标准过于强调共性和统一性,而忽视了个体的个性和灵活性。

评价方式方法的多样化:由于评价主体和客体的多样化发展,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评价方式也趋于多样化。长期以来,在开展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所采用的评价大都是他人评价,即被评者以外的组织或个人依据评价标准对被评者所实施的评价,简称他评。他评作为一种常用的评价方式,是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中有其独特的优点:一是他评可以使评价有更强的针对性,二是他评可以使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更全面。虽然他评在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现代教育下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自评,即自我评价,也就是被评者依据评价标准对自身的活动所作的价值判断。因为自评更加具有不可替代性,具体表现在:评价结果具有更高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利于评价标准的内化以及可以形成被评者改进工作的内在动力。

他评和自评作为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在评价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因此,现代教学理念中,提倡把他评与自评相结合,从而更全面地评价课堂教学。但是,也有学者提出,应该以自评为主。因为他评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实施评价的次数有限,而自评则可以作为经常性的评价,不断地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从这个角度看,自评应在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认为,从收集评价信息的角度看,随着各种信息收集工具的发展,必将带来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在现代教学环境下,现场观察评价、监视监听评价、录像滞后评价、问卷评价以及面谈评价相互结合,能使评价结果更真实,更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

3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模型的实例与讨论

为便于本文的进一步讨论,下面列举一个典型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模型实例。

通过对这一典型实例的分析,结合大量有关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文献,可以得出以下几条结论:

1、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结构大都是运用课堂教学因素分解的方法形成的,它既受到前苏联教学理论中一堂好课标准的影响,也受到现代教育评价方法的影响,这种结构由于操作性极强,极易量化而被广泛接受。

2、从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上看,其基本思想仍然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这种评价标准规范下的课堂教学证明了人们对当前课堂教学的批评“课堂教学中大多还保留着习惯的方式,成了当代学校中的‘老房子’--一道最顽强的展现传统教育思想的风景线”,这一现象急需得到改变。

3、虽然在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确定的实践中受现代教育思想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尝试。比如,在内容上,在课堂教学中认识教的重要性的同时,更强调学生的学,开始强调主体意识,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来看待。但是由于在总体上未能突破原有的结构和框架,还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4总结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看到,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现状是多样化的,其发展过程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而改变。当人本主义教育思潮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时,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从原先单一的奖惩向更适合于人权论的发展性目的转变。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主体与客体多样化的发展也是为了更全面地促进教师及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激励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师生互动过程,课堂教学的评价也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艺术。随着教育思想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不断应用于实践,中学课堂教学评价势必不断更新、改进,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课程与课堂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版

2、李新乡、王其超、张先魁.物理中学课堂教学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版

3、柯孔标.教学评价.知识出版社.1999年6月版

4、唐晓杰等.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版

5、胡逢早.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构建初探.教育探索.2001年第4期

6、杜贵忠.中学物理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物理教师.2002年第1期

7、.试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建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6月

8、解明生.论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转变.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4月

9、.中学课堂教学评价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小学教育.2003年1月

10、秦晓文、张桂芳.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学物理教与学.2003年3月

高效课堂评课标准范文8

关键词:课改;评价标准;评价目标

课改难,难在对师生、生生科学的评价定位,当前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滞后,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的“喉舌”。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十几年,从最初的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到现行力求高效为主的课堂改革,我认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瓶颈是要有一套全新的学习评价标准。课改难,难在对师生、生生科学的评价定位。建立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课改成功的重要保障。现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滞后,严重影响着当前课改顺利进行。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突破评价的瓶颈呢?

一、改变评价的主体,建立“以学评教”的评价标准

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于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是否主动。传统教学评价以教为中心,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评价的定位多在教师,整节课关注的是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对教材的理解、把握是否到位,讲解是否清晰,板书是否工整等等。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的定位点在如何“教”上下功夫,课堂中教师成了主角,学生成了配角。学校领导在评课时也多从教师层面去评价教师的课堂效果,有了这样的评价导向,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好多教师仍充当了演员的角色,很难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评价观,课堂教学改革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成功的课堂教学改革要建立与之匹配的评价标准,那就是“以学评教”。就是从要评教师“教”(教态、语言、板书、教学手段的运用等),转向学生怎样“学”,看学生学习的情绪是否饱满,是否动脑、动手、动口,学习的效果如何等等。评价的重点在于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来看教师怎样教。有了这样的评价观,就能使教师的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学习这方面来,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舞台。

二、改变评价的重点,从“形式”转向“效果”

实施“以学评教”评价标准的首要手段是改变评价的重点,评价的重点应从“形式”转向“效果”。新课程理念下的好课不应是教师教学技艺的展示,而更多的是展示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学习效果应是评课的唯一标准,效果好的就是好课。在我校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曾借鉴洋思中学的做法,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看成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我们明确规定评价一节课要三看:(1)看终结性效果。即学生当堂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下课前学生该理解的都弄明白了,该记忆的都背熟了,该掌握的都能当堂做完、做对,这样的课就是好课。(2)看阶段性效果。评课主要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过程,在课堂上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索,在交流时学生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对别人的发言进行甄别,畅所欲言;在练习时能得心应手;质疑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的课就是好课。(3)看课堂作业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中能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快速、独立地完成作业,能对本节知识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真正懂得并找到运用的规律,这样的课就是好课。相反,教师讲得再好,形式再美也不是好课。

三、改变评价的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中教师评价的目标多数是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教师关注的是知识目标的传授,很少有教师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评价目标的单一化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倡导评价目标要多向性,课堂中不但要关注学生习得了多少知识,还要关注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态和努力程度,关注学生是否全面发展。课堂中教师的评价目标要扩散,评价要做到包罗万象,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口头表达、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创新实践、心理素质、情绪、态度和习惯等各个方面的优点,适时给予评价,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重视学生知识之外综合素质的发展,以适应当前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促使评价内容综合化。通过评价这一手段,促使教师认真确定课堂目标,依照“三维目标”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注意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会学、爱学、乐学。

四、改变评价的方式,从师评转向生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运用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在实践中,我们过多地注重师评的作用,整节课都是教师在判断,“好!”“对!”“你真棒!”“你太聪明了!”学生完全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被动地等待教师的评判,对与错与自己无关。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中学生学习成效的高低最有发言权的可能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最直接的感受又恰恰是评价中不能丢失的最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学生参与评价学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因此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评价,直接让学生在评价中说话,让学生自评、互评、群评、师生互评,形成师生共同参与评价的氛围,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民主精神,学生参与的评价更有利于评价结果的公正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效课堂评课标准范文9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课堂评价

(本论文是“甘肃省十一五规划课题”GS[2008]G0384《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及应用研究》阶段论文之一)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高中课程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教师、课程等的发展。作为发展性的评价,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等方面都朝着综合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关注过程,转变功能,促进发展。

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局限

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即一堂好课的标准,往往以教师教作为评价对象,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发展这一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新课改下,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日益显露:评价功能过于注重其鉴定性和终结性,不具有教育性和发展性;评价标准和方式过于片面;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等等,这种种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桎梏。因此,确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然。

二、语文教学评价的总体趋势

对于课堂评价,教师和专家都有自己的认识。从他们的观点中可以看出,对于什么是一节好课,不同的评价主体与客体、不同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取向,都会形成不同的评价标准。但在差异中又有共性,这种共性反映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趋势:

(1)评价对象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综合发展趋势,从以往侧重教师的“教”转向面向教学结果的同时,也考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2)从只关注知识的掌握转向全面关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教学评价既关注“有效教学”结果的达成,也关注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表现。(4)强调评价标准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静态走向生成。(5)从关注短效到关注长效,尤其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习惯的养成,主动开动脑筋利用多种策略、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6)从关注评优课、展示课的评价到关注常态课的评价和诊断。(7)从独立的关注一节课到关注一系列的课。

三、语文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要使判断客观、准确,就必须以一定的教学观念为指导。当前,可以用来指导制定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并实施评价的教学观念自然应该是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现代教学观。这种教学观主要表现为:(1)素质教育教师观。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服务,因而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学”的需要,适应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2)素质教育学生观。首先,要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其次,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再次,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3)素质教育知识观。知识因其性质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三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传统教育一贯偏重于陈述性知识的传授,忽略甚至无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指导。素质教育知识观则不仅把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列入知识范畴,而且倾向于在教学中更加重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指导。(4)素质教育质量观。传统教育质量观总是以考试分数、升学率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败与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或惟一标准;而素质教育质量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认为学生的发展才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

四、教学评价要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