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如何做好员工管理工作集锦9篇

时间:2023-06-22 09:32:32

如何做好员工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员工管理工作范文1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离退休人员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如何做好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就显得日益重要。目前,我单位离退休人员已经超过150人,如何使这支离退休队伍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发挥余热、为单位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是新形势下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也是摆在我们离退休职工队伍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做好离退席人员管理的几点体会。

一、要结合本职工作,推进“三个转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离退休工作队伍

离退休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如何,是做好退休职工队伍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离退休工作部门的自身建设如何、离退休工作队伍的状况怎么样,直接决定离退休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首先要促进离退工作人员的“三个转变”即:思想观念的转变,增强职能的转变和工作作风的转变。离退休人员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应树立尊老、养老、助老、护老的思想;其次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知识更新,提高对离退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新时期的离退休工作有许多新的特点,离退休工作者要善于根据新的特点,进一步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工作的自觉性,充分认识做好离退休工作对深化改革和维护稳定大局的重要作用,加深对离退休工作政策的理解,有的放矢地做好离退休工作;最后要树立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清正廉洁、勤奋好学的工作作风。

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是一项很细致,很辛苦,常常涉及到许多具体的服务工作,必须能任劳任怨,不但要有爱心、耐心,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工作一定要积极主动,经常深入离退休职工当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主动去做离退休人员的思想工作。应尽量避免指令性工作方式,要带着真心、融入感情去做,要力求做到“三心三勤三必须”。三心:即对离退休职工的生活、身体健康要关心;给离退休职工解答问题要耐心;帮助离退休职工解决困难要诚心。三勤:即勤与离退休职工谈心,随时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和想法;勤向有关部门反映离退休职工的建议和意见;勤向离退休职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利于疏通思想政治工作渠道。三必须:即当有离退休职工生病住院时必须慰问;当有离退休职工或其家属病故必须到场悼念;对去世的离退休职工困难家属必须关心。

二、要既要紧跟大局、拥护改革,也要注意维护离退休老同志的合法权益

随着分配制度、医疗制度、住房制度等改革的深入,个人利益也必然面临着调整,使离退休老同志的待遇产生变化。作为离退休工作者,如何把改革与维护离退休老同志的合法权益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切实做到老有所医,完善医疗保障体系。随着离退休职工的年龄增长,体弱、多病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应定期和不定期地讨论、研究、解决老同志的医疗保健,住院、用药报销等方面的问题。每年至少应组织1-2次卫生保健知识讲座,要定期为老同志体检,并为离退休职工建立保健档案,要按时报销医药费,对患病老职工要采取走访、慰问相结合的办法,使老同志“个人少受罪,家庭少受累,省了医药费,有利全社会”。为老有所医提供有力的保障体系。

切实落实老有所养,确保离退休职工安享晚年。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好离退休职工政治、生活待遇。要协同有关部门及时按规定为老同志调整养老金,发放有关福利等。要通过登门拜访,召开座谈会或个别征求意见等方法,积极收集老同志的意见并及时向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对合理的要求,力争给予解决和妥善处理。并在具体工作中,通过各种渠道、多种方法,为老同志排忧解难,让离退休老同志真正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组织的温暖,体现全社会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风尚,使老同志生活安定,心情舒畅,从而保障老同志老有所养,安度晚年,健康长寿。

三、要充分发挥离退休人员的优势和特长

离退休老同志们,他们在祖国解放、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做出了巨大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几十年来,他们在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艰苦创业,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他们来自于不同岗位,也有着不同的层次。对于我们单位来说,他们有油田建设初期的“老会战”、有在职时学校领导;有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一生的专家教授,也有为学校的建设添砖加瓦的普通职工。由于很多老同志为油田建设及学校发展都立下汗马功劳,他们在大家的眼里都有着很高的威望。利用他们的特长,动员和组织他们参加老年人的各种团体和组织,协助社会组织做好各种老年工作,发展老年事业,继续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这样做,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广大离退休职工的强烈愿望。

切实加强对离退休职工们的教育和管理,是离退休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离退休党支部成员分布在广大离退休人员中间,他们对离退休人员(下转115页)(上接113页)的心理状况,思想情绪最了解,依靠他们做离退休人员的思想工作效果也很好。我们经常向他们通报学校中心工作、任务和要求,尤其是与离退休人员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党支部成员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一方面向广大离退休人员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他们认清形势,顾全大局,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激励他们的爱校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另一方面,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及时化解一些老同志的思想情绪,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实践证明,越是离退休人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越是需要发挥离退休人员自身去做工作的优势,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化解各类矛盾,达成共识的目的。

四、要贯彻“四个老有”方针,认真开展活动丰富离退休人员的精神生活

坚持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不断接受新知识。一是经常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学习新思想,及时传达上级重要精神,使老同志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二是要针对老同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组织专题报告,提高学习效果。三是要及时向离退休老同志通报单位情况,发动老同志为单位改革发展献计献策,发挥余热。

积极开展老有所乐活动,增强离退休人员的身心健康。根据离退休老同志阅历丰富、兴趣广泛等特点,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离退休老同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

一是要举办庆祝重阳节系列活动,如评选健康老人和文明家庭及组织长寿老人座谈会等形式来纪念自己的节日。

二是要组织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如中国象棋、垂钓、羽毛球、乒乓球、跳棋、竞技麻将等。

如何做好员工管理工作范文2

【关键词】学员管理 培训工作 新时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认识观念的转变以及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培训在“量”上快速增长的同时,在“质”上也有了新的变化,职业培训的学员变成参加工作多年、来自不同的工作单位和岗位,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成年人。面对学员的高学历、高职称的特点,使学员培训管理工作呈现了多元化、高层面的特点。单纯的约束和惩戒已经不能有效的管理学员的工作思路了。因此,学员的管理需要更新传统的观念,创新管理方法。

一、受训学员的特点

在管理过程中,因为管理人员对学员的认识程度不够,会导致管理工作的侧重点有所偏差,因而直接影响到管理工作的水平和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培训管理人员应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所有的培训学员。

1.学员角色的多元化

过去的学员只具备单一的学生身份,而现在的学员同时具备多重身份,可能是单位的领导或者业务精英,在家庭中可能已经为人父母,因此他们不仅需要在学习期间进行不同角色的转换,而且肩上的担子也不止学习这一项,种种因素导致在学员管理中会呈现冲突性和失衡性。另外,从培训学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由于学员的年龄跨度以及生活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导致学员的思想、行为、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不平衡。

2.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

学员直接来自于社会,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理解能力,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复杂的人际交往和相对稳定的“学习观”,学员们接触的实物多、见识广,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进行学习。再者,因为学员直接来源于社会,受到社会和交际圈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

3.学员学习动机的多样性

所谓学习动机是引导和维持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向指定的教学目标发展的内在动力。不同的学员的学习动机是不同的,有的可能是想在原有基础上充实一下自己,还有部分学员可能是因为单位的安排“被迫”参加培训,种种原因直接导致学习要求与学习态度的差异。

二、学员培训管理工作的思路探讨

1.提升学员对教学的满意度

学员对培训项目以及培训结果做出的评价性反馈是培训质量好坏的最直接的衡量标准。从影响培训满意度的影响要求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类:学员因素、组织因素和培训环境支持保障因素。这些因素中,因为学员身心成熟、言行稳定,学员管理者对学员个人等变量改变的空间较小,而组织因素中承办培训学校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资源和社保等等因素都是影响学员对培训的整体印象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可以从以上方面为改革的切入点,以提升学员对教学的满意度。

2.充分了解学员培训目的和目标,做到管理有“根基”

从理论上分析,培训活动按照目标指向不同分为知识培训、技能培训、思维培训、观念培训和心理培训等五个层次。深入地了解培训的性质与目的,不仅有利于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而且能有效地保证计划的实施和激发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深入了解学员培训前所处的环境才可以找寻学员的思想根源,这样能更有针对性的做好学员的思想工作,充分地了解工作同样也是提升学院知名度的有效措施之一。

3.在管理过程中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

从一定程度分析,管理就是服务。作为学员的管理者,在进行严格管理的同时还需要渗透合理的感情因素给刚性管理注入“情感”剂,以克服制度管理带来的不人道。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设身处地的为学员考虑,考虑其提出的要求和所处的境况,从内心深处尊重学员。通过尊重学员,可以促使学员将管理者当作自己的朋友,打开心扉,自觉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自身存在的不足,提高自我约束能力,自觉的接受管理。另外,学员管理者要从学员进校到结业整个过程服务好每一位学员,尽可能满足其提出的合理要求。

4.平等对待每一位学员

因为受训学员年龄以及阅历不同于普通的学生,所以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要将具体的管理思想、方法以及手段等通过工作计划充分的进行体现。对所有的学员一视同仁,平等会使管理者与学员之间产生一种亲切融洽的感情,使学员心理上产生一种满足感,从而自觉的服从管理。所以,在学员的管理工作中,对涉及到学员切身利益的所有事项都要秉着“民主、公开、公正”等原则开展。对于学员中不良风气以及不良现象和违法乱纪的行为要敢于批评和处理。

总之,在学员培训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先做好学员之间的协调员、疏导员,最后才是管理员,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培训方和学员都满意的双赢效果。

【参考文献】

[1]汤新樑. 树立和践行大管理理念 努力提高党校学员管理科学化水平[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06).

如何做好员工管理工作范文3

人才竞争力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最核心部分,人力资源也已日渐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基于各企业对人才积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企业忙着进行一场场人才抢夺战,忙着培养和发掘企业内部人才的同时,企业中资质过剩员工比例也越来越高。如何发挥这些资质过剩员工的积极作用,提升他们的绩效水平,避免其产生负面工作态度和退缩性工作场所行为也日益成为全球企业管理者需要关注的一大课题。

一、 资质过剩员工及影响员工资质过剩感知的因素

资质过剩员工。资质过剩员工主要指那些拥有超过正常工作所需要的教育水平、经验、知识以及技能的员工。当人们的教育水平、经验以及知识、技能、能力等满足了雇主的要求,但是这项工作实际所需的技能较低,则导致了员工资质过剩。

影响员工资质过剩感知的因素。目前,全球各地的学者们基于不同学科背景与视角,对影响资质过剩的因素进行了系统探讨。概括而言包括社会、组织、团队及个人几个方面:

经济因素。当经济疲软时,就业市场的供需平衡受到经济的调节影响资质过剩。经济萧条使市场上的工作机会减少,用人单位在相同成本下可以考虑雇佣更“好”员工虑,那些拥有更高学历、经验和知识技能的员工被聘用及留用的可能性更大,从而导致组织中对资质水平要求较低的工作也由这些资质较好的员工来承担,从而使员工经历资质过剩。此外,有研究标明,经济政策强制规定的工资、福利和其他工人保护政策也影响着资质过剩。

教育因素。近年来,教育一直处于大规模扩张状态,而由此产生的人才供给和社会上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之间的差距一直在扩大,当人们受教育水平增长速度超过就业过程中对教育水平需求的增长速度,则可导致资质过剩的产生。

组织因素。组织某些方面的因素会影响个体主观的资质过剩。由于一些组织按岗位确定薪酬,企业高素质员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受限。企业内部大量的高素质员工,在不想做管理但又没有其他通道可发展时,便会出现资质过剩。此外,一成不变的工作环境,工作规章制度太过严紧,统一制服要求也会影响到员工资质过剩感知;员工资质过剩感知也会受到上下级匹配度、组织对其绩效评价及其他类型绩效反馈的影响。

团队因素。个体资质过剩感知也会受到其感知到团队中其他同事资质过剩比例和程度的影响,这可以用社会比较过程理论来解释,员工通过与同一层面的人员进行对比来评估自身的成就、技术水平、薪酬、晋升、工作保障等。在组织中,当资历过剩的员工与资质适当的员工一起工作并执行相似任务时,他们会与资质适当员工的对比,从而使资质过剩感知增高。

员工的个体特征。首先,人口统计学方面的因素会影响到资质过剩。在年龄方面,年轻的员工更可能经历资质过剩,因为他们对于工作的期望往往过于理想化,且缺乏自我分析、自我定位及职业规划方面的能力和经验。从性别上看,女性常常因为家庭角色以及组织在性别上的偏见比男性更容易遭受客观资质过剩。

其次,人们过去的经历也可能影响个人资质过剩的可能性。被解雇或者长期事业的经历可能让相应个体很难找到适合他们的工作,而且他们可能会出于对于财务压力的考虑而屈就某一职位,从而增加资质过剩的可能性。

此外,人格特质对资质过剩亦有影响,研究表明那些具有厌倦倾向性、自恋、神经性人格特征的个体在一个相对缺乏挑战性的情境中更容易产生资质过剩感知。

二、资质过剩员工对组织的影响

资质过剩对组织的影响具有多层次性、广泛性及复杂性。

一方面,这些资质过剩员工可能对组织产生负面影响,他们可能会产生工作满意度低、组织承诺缺乏、离职倾向及实际离职性高等现象,更甚者会产生退缩或反生产工作行为从而影响组织绩效。相对于过分胜任,员工在一个他们觉得他们恰好胜任的岗位上工作会感到更加满意,这缘于员工希望在工作中获得挑战及成就感,而资质过剩个体在心理上产生工作无挑战感,他们处于未激励状态,对工作赶到厌倦而产生低满意度和承诺度。资质过剩感知产生的负面态度(如愤世嫉俗,对工作意义的怀疑和否定)有会导致我们不期望看到的反生产工作行为(OCB)或退索(Withdrawal Behaviors),如迟到、怠工、旷工、离职倾向等,且这是一个递进发展的过程。根据互补匹配理论,员工拥有组织所需要的资质,同样地组织提供给员工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如挑战性工作)形成互补,当匹配失衡时,员工会感知到他们的需求被忽略,这会增加他们的挫败感和厌倦感――反生产行为的前兆,进而会实际发生反生产工作行为。研究表明,资质过剩个体与一般个体相比,他们更可能因对工作态度或工作价值观而产生离职倾向或实际离职行为。

另一方面,雇佣和保留这些员工也可能会为组织带来创造性的高绩效,这些资质过剩的员工所面临的工作任务对他们本身的能力而言相对简单,从而产生了一定的人力资源弹性,这种人力资源弹性能够使组织更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和冲击,并为组织下阶段的发展及未来的扩充做好充分准备。

三、如何采取应对措施来最大限度利用资质过剩员工的才能

当资质过剩员工觉得组织赞赏和重视他们突出的才敢,关心他们的福祉,即具有较高的组织支持感知(PSO)时,他们是不大可能出现退缩的,相反,他们会被激励着付出更多努力去达到组织目标(如创造性绩效)。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创造多通道的职业发展路径。组织可以通过梳理多通道职业发展路线,设计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发展路径,拓宽人才发展平台并建立职业发展与待遇提升、学习发展、岗位晋升等方面的有效联系,以此来帮助那些资质过剩员工在内部发现职业发展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潜能。

为资质过剩员工提供培训他人的机会。组织可以为资质过剩员工提供培训他人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把自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他人,从而抵消他们对于无挑战性工作的厌倦。这有两方面的益处:一方面,可以增加资质过剩员工所在团队的整体人力资本;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资质过剩员工自身的人力资本,并可以通过得到其他同事的赞赏和肯定使资质过剩员工获得尊重的需要得以满足,基于此,资质过剩员工在工作时会更加努力,以成为高绩效员工从而维持来自周遭的赞赏和认可。

充分授权。组织在分配任务的同时,可以通过授予资质过剩员工更大的控制权和自以及领导他人的权力,从而满足资质过剩员工参与决策的需要,使他们能够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处理好自己的工作,并为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也有义务在看到其他团队或个人存在问题时主动指出,帮助对方改进工作。

营造有归属感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的塑造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精神激励的重要手段。实践表明,有着良好文化的企业,人才的流失是明显低于那些不重视企业文化塑造的企业的。当企业的文化和员工的价值观一致时,当企业文化充分体现到对员工的尊重时,员工会与企业融为一体。当资质过剩的员工在组织中感受到归属感时,他们会为自己的企业感到骄傲,并愿意为企业奉献自己的智慧。

如何做好员工管理工作范文4

关键词:离退休 员工 管理 服务

一、离退休员工四个心理时期及四个需求

离退休老同志的生活以家庭为主要形式,如何把握一代两代乃至三代四代人的心理,对做好离退休老同志家庭“小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据近几年的调查,最深刻的体会是他们要过好四个心理时期:

脱离期与信任期:这一时期一般只需两个月,多数同志对解脱繁重的工作开始新生活的兴奋和对原工作岗位的留恋兼而有之,期间不时流露出对自身状况的惋惜和感慨,他们会觉得往昔像一场梦变得有些模糊,而曾经感到遥远的老年生活一下子清晰起来,那就是要和家庭成员朝夕相处了。而在家庭成员的心理天平上,已意识到一个曾经出过力流过汗的“老革命”一下子变成了一位切实平凡的“家庭成员”。在今后日子里,还要利用老人的“余热”为家庭成员办理各种事情,因此对老人的信任和看重不亚于在职时的程度。

过渡期与危机期:一部分老同志的“新”感减弱,差异的压抑感逐渐增强,他们从工作繁忙而到赋闲在家,从官到民,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从会议文件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在这种种的过渡中,他们在默默承受一种悲伤和失落的心情,因而心境不佳,无名之火往往向家庭成员施放,容易出现危机。

适应期与理解期:大约70%的离退休老同志经过一个时期的过渡,其不习惯不适应的感觉会逐渐减弱,他们的价值观序列、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都要在既定事实面前发生一系列的更新,以达到个体变化的环境与新的环境相对平衡。这个时期的老同志适应这种环境,或是学习,或是找些娱乐活动,或是家庭炊事员,这一平衡点的取向逐步过渡到稳定期。

稳定期与敬老期:这个时期老同志的心理稳定,自身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程序,家庭成员也把赡养老人当作自己的义务,满足他们的精神和物质的需求。

许多老同志在离退休以后经过各个时期的心理、生理变化,各个时期也有不同的需求,掌握他们的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对做离退休工作很有帮助,经我们调查分析,概括如下四个需求:

成就需求:不少老同志离退休以后,感到难以习惯离退休的悠闲生活。他们渴望能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特别是知识型的离退休老同志极为突出,许多老同志从事自己热爱的专业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作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的同志就应该因势利导,牵线搭桥,为他们创造发挥余热的环境,达到双赢的效果。

尊重需求:许多老同志革命几十年,对党和人民做出了贡献,长期受人尊重,从而形成了需求和接受人们的看重,成为他们的心理要求,当单位组织活动或去他们家里慰问看望时,这些老同志极为感动,心理显得极为兴奋、满足和愉快。反之,则易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引起矛盾。

亲和需求:人到老年尤其是离退休以后,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发生变化,与外界的联系不断减少,孤独感和寂寞感油然而生,以前在职时组织党员学习开会总是不乐于参加,而离退休以后组织他们学习开会,人员每次到的比较齐,尤其爱和管理人员拉家常。因此,亲和需求显得更加迫切。

支配需求:由于社会地位的变化以及子女长大独立意识的增强,使一些老同志的“指挥棒”日趋失灵,年青人愈来愈不听“使唤”,一方面易和家庭成员产生矛盾,另一方面也易和管理人员发生矛盾。

二、如何做好离退休工作

1.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组织茶话会或座谈会,及时向老干部传达有关文件精神,由领导通报气象台近期的工作情况,并与老干部进行亲切地交谈,通过沟通,尽可能解决需要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同志。

2.根据老干部的特点,组织老干部就近就地休养性外出观光休闲活动。随着离退休干部“双高期”的到来,在老同志倡导支持下,把以往出省参观旅游更改为到省内地区、市、县局参观新型台站并指导工作,兼顾就近就地休闲观光户外活动,开阔视野,分享改革开发成果。

3.平常跟老同志多沟通,了解他们的状况,重大节日由领导牵头和人事干部一起专程上门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要关注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干部,研究建立帮扶解困机制,对特殊困难的老同志给予特殊的照顾,离休老同志过生日登门送生日蛋糕给他们祝贺,让大家感到组织大家庭的温暖。

4.要建立健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班子建设和制度,班子带头学习,通过完善学习制度,由单位支持经费为离退休干部订报纸、杂志,发学习材料并提供阅读方便,使他们正确理解和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增强知识,吸取政治营养,跟上形势与时俱进,真正做到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如何做好员工管理工作范文5

关键词:图书管理人员;各种素质;全才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今社会已逐渐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人类知识增长迅速,生活当中各种信息不断的充实、更新。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在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如何让找到自己想要的材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下就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要求。笔者作为一名图书管理人员,接下来便从四个方面分析当今图书管理人员为做好读者服务找工作应当具备的素质。

一、政治思想素质

在图书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素质当中,首当其冲便是政治思想素质。如若没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纵使具备再高的才能都难以发挥,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政治素养主要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和政策水平,时刻留意国内国际上面发生的大事件,关注一些社会热点话题,具有政治敏感性。在保持高尚的情操的同时,还要具备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和不断进取和创新的精神。

如今许多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传统观念上。片面地认为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每天给人借借书,把归还回来的书重新摆上架等一些简单琐碎的事情,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以前许多报社的图书馆都是照顾对象的工作基地。如对于身体不好的记者、编辑和关系户都直接安排到图书馆工作,偶尔招来几个重点大学的相关专业毕业生充实下图书馆工作。但笊绲耐际楣荼暇怪皇歉绞舨棵牛属于服务性质工作,压力小,工作一辈子也没多大发展空间,所做的工作繁琐也没有什么挑战,时间久了年轻人便没有了工作的热情,继而另谋高就去了。还能长期坚持在岗位上的人,都是一些耐得住寂寞,甘为人梯的中年人,而这与他们执着的敬业精神有极大的关系。

二、知识素质

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站的原动力。在所有生产要素当中,知识占据首要地位,其他部门都是基于知识的增长而发展。所以,对知识的开发,传播和应用是实现社会进步繁重的关键因素。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也逐渐来临。图书馆相关专业也逐渐想各个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彼此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对图书管理人员在知识素质上的要求更加全面,不论是在文化知识的广度还是在专业技能上的深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书馆是各个方面文化汇集和交流的中心,因此,在图书管理人员的培养上要重视对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方面的培养。这里所说的文化素质即是指人的知识文化程度,要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相当的了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理化,文史哲,政经法”以及外语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除了以上方面,还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充足的知识积累,还应当具备语文写作能力,可以撰写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可提高学术研究著述能力。

在专业素质方面。图书管理人员基友熟悉图书馆的工作程序和特点,又要具备扎实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相关工作岗位的业务专业技术,对图书、期刊、报纸的制作、分类、借阅、读者的管理和统计等方面的计算机图书管理集成系统的操作及合理排架、图书上架、保管、维护等工作。

三、信息专业素质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大大推进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将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不但实现了资源的网络化,还使信息的使用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拓宽了信息处理的应用范围。这些改变对于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显然传统的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已经不适应当展的要求,因此,要积极培养一批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层次的人员,使之满足数字图书馆网络化环境下图书情报资料工作的工作要求。

1.对于参考咨询及查新人员要求

检索人员不仅要掌握传统检索工作程序,还要熟悉数字图书馆的检索查询工作。如今网络已为检索人员查询资料提供了新的途径。在今后的检索工作中,检索人员必须掌握图书馆学、分类学、统计学、文献信息学、计算机以及检索参考资料工作应当具备的知识与技能之外,还要掌握网上资源检索等方面的技能,以便为读者提供更加高效满意的服务。

2.对于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知识及能力的要求

数字图书馆实现不但要求图书馆员具备相当高的知识结构,还对人员的外语水平、计算机知识水平方面以及分析判断的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

四、性格作风素质

图书管理员是一项服务工作,与人员的性格作风素质有着直接的联系。更好地服务读者,满足读者的需求是图书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图书馆在对图书的采访、订购、分类、上架、书目的检索都是在围绕读者服务工作而开展。所谓读者服务工作是指图书管理人员在读者使用图书馆藏书时,为读者提供各种直接需求的服务活动,其中包括图书的流通、宣传、书籍的查询和书籍参考咨询等工作,在图书管理员的帮助下,更加高效地满足读者对藏书的需求,架起读者与藏书之间的桥梁作用。

五、结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人类文明的传承,而服务好每位前来学习知识的读者是服务好读者是我们图书管理人员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因此,图书管理人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角色定位,不断丰富自身知识技能和素质,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采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不断完善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水平,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罗华杏.浅谈企业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J].广船科技,2009.

[2]刘薇,包剑,张宏伟.基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研究[J].情报探索,2005.

[3]马倩,邓阳.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变[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6.

如何做好员工管理工作范文6

一、辅导员如何引导、教育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人才观

辅导员是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管理的干部,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协调者和实践者,是学生成才的服务者。对于刚步入大学生活的大学生来说,首先上好“怎样做人”这一课,对于他们来说决不是可有可无的,最重要的是辅导员如何教育大学生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勤俭节约的观念。从目前情况来看,有些大学生不顾家庭经济状况,以满足和方便学习需要为由,力求电子词典、手机、CD、MP4和电脑五大件一应俱全,除此之外,还有难以估计的爱情消费。有一部分大学生从小就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吃不了苦,受不得累,在面对未来人生之路的选择上,十分挑剔,期望值过高,总幻想着富足与美好的人生。试想,这种因为不能吃苦而放弃大量的学习与实践机会的学生,怎么会成为未来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工程师)?怕苦、怕累、怕脏,然而大学生的这些弱点又很容易被家长和亲友所包容。这些问题的出现,关键是家长、学校及社会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辅导员应深深思考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让他们学会做人是他们的立身之本,培养他们的道德人格、思想品质、文明修养、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当前,部分在校大学生还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对做人的道理领悟不深。因此,要使学生成才,首先要教会他们做人,做有正义感的人、有公德心的人、有涵养的人、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所以,“做人教育”要贯穿于辅导员整个管理过程中。其次,端正大学生学习目的,使他们明确“我为什么而学”,引导他们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人才观。

二、辅导员如何做到以人为本的民主化管理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具有易操作、力度大、见效快的优点”,但也有其缺点:一是行政命令多,思想工作少,不能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有时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适得其反。二是老师干预多,学生自主少,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平等意识和民主意识的培养。忽视大学生的心理需要,未能充分发挥自立、自尊、自律的积极作用,导致他们无法积极内化校纪校规,学生觉得处处受压制、受束缚,从而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辅导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是体现人文关怀的一种哲学观。力求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表现的宽松环境和开阔空间。充分关心和尊重学生权利,让学生权利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拥有一席之地,体现学校的民主管理。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欲望,在学生自我管理中需要他人的尊重、理解与信任,因此躬行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势在必行。

在学生管理的民主化过程中,辅导员要按照民主的基本原则办事,做到主体的广泛性、平等性,程序的公开性、透明性,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转变以前以学生服从管理为目标的管理理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民主意识和民主思想,提高民主管理的能力。辅导员多听取学生的意见,采取民主的方式对学生加以指导和引导,使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三、辅导员配合就业主管部门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

每个大学生毕业就业的自荐材料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大学生毕业进入就业市场的首要环节。辅导员应利用自己对学生的长期了解,为每个学生做好自荐,尽量凸显其特长。辅导员的推荐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级组织,因此辅导员的推荐有时比学生自荐重要的多。辅导员在推荐过程中,应增强工作透明度,积极、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做好牵线搭桥的服务工作,发挥学校的集体影响力,积极参加与用人单位的面谈,促成其与用人单位达成协议。

辅导员应根椐学生具体情况,对信息进行认真筛选,有目的地将准确的、可靠的,有助于毕业学生合理就业的信息及时提供给毕业学生。在提供信息时,注意利用网络所具有的及时性、传播广泛、信息含量大、交互式的特点,为毕业的学生提供快捷的信息服务。

总之,辅导员的工作是一件细致而费心劳神的工作,是直接关系到学校发展和学生前途的工作。既要做好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同时又要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所以辅导员应有与时俱变、求思求进的管理理念,用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去培养和教育每个大学生,发挥自己的热量,完成教育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王俊玲,齐祥明,姜立晏.谈大学生班主任思想班治教育工作[J].教书育人,2006(11).

如何做好员工管理工作范文7

关键词:航标 船员 船员管理

1.引言

2007年,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管理条例》,对船员管理、船员的权利与义务、船员的社会保障以及船员工资、保险、培训等做了相应的规定。但是,航标船员的工作与其他船员不同,主要从事海上航标作业,担负航标抛布设、撤除、巡检、修理、维护以及应急反应任务,船员参加航行、停泊值班外,还要进行海上航标作业,由于航标船的工作性质特殊,因此航标船员在管理上也和其他船员不一样。下面就航标船员的特点及其管理现状,结合广州航标处船员管理的实际,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2.航标船员管理现状

广州航标处是航保中心下属单位中拥有航标船舶和船员最多的一个航标处,共有8艘航标船,其中大型航标船2艘、中型航标船一艘、专职清污船1艘,小型航标船3艘,高速航标巡检艇1艘.现有持证船员146名,分别安排在 8艘船上。船员持证等级分为丙类和丁类两种。目前,航标船员的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1)船舶工作量增加,船舶人员相对不足。近年来,随着水上运输的迅猛发展,航标助航设备也迅速增加。据统计,截止2014年9月,广州航标处管辖海上干线公用航标657座(其中灯塔14座、灯桩56座、导标20座、立标10座、灯浮标459座、灯船3座、雷达信标21座、电雾号2座、其他类航标72座),同比增长20%。航标大量增加,维护航标的工作量也就大大增加了,但是航标船员却没有相应的增加,随着航标船员的老龄化加剧,近两年船员退休人数达12人次。除了海区航标维护和应急,随着广州航标处“管用养修”工作深入推进,航标船舶在停靠码头时,船员还要进行船舶维护保养工作,使船舶随时处于良好状态,其工作量也是比较大的。

另外,大中型航标船每年担负着海区其他航标处部分年度航标保养工作,和兼职溢油清污工作,定期自行组织清污演习和按上级要求参加各类清污活动和清污演习,这又进一步加大了船员的工作量。

再有,自2013年开始南海巡航已进入常态化,广州航标处大标船将参加南海巡航,完成西沙、南沙水域的航标投放、水文测量勘察、岛屿灯塔建设前期勘探等工作。总的来说,航标船员的工作量也在不断增加。由于人员少工作量大,难以安排船员公休,导致船员思想波动大,给航标船员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2)现行的航标船员配置标准已不能满足工作需求。目前,广州航标处船员的配置是按照《交通部直属海事系统航标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意见(参考)》(海人教自〔2001〕238号文)来执行的,这是十多年前船员配置标准了。近年来,水运发展迅速,航标大量增加,原来的船员配置已不能满足工作需求,船员常感觉人手不够,需要增加人员。但具体的船员编制方案还没有出台,能否增加或增加多少,这些都没有相关的规定和标准,有关部门虽有心增加船员配置,也感到无从下手。

(3)外聘船员管理体制有待改进。广州航标处的船员大部分是本单位的职工,但由于船员人数不足,因此外聘了一部分社会船员。但因外聘的船员与本单位的船员存在用工性质差异,所以管理的方式不一样,工资待遇也不同,出现了同工不同酬的问题,挫伤了外聘船员的工作积极性。

3.思考与建议

由于航标船工作性质的特殊性,航标船员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针对航标船员管理存在的难点,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的进行思考:

(1)完善航标船员管理的法规与标准。法规与标准是进行管理的起点和基础。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管理条例》,但是该《条例》对船员管理方面主要是针对运输船舶的船员,对工程类船舶(如:航标船)未做具体规定。所以各地方应根据航标工程船舶的特点及航标发展的需要制定一些具体的地方性法规。

另一方面,在航标船员的编制方面,应对《交通部直属海事系统航标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意见(参考)》进行修改,以适应新时期航标发展的需求。

(2)稳定船员队伍,提高船员素质。近年来广州航标处的航标数量不断增加,目前的船舶配员已无法满足广州航标处发展的需求,而且船员整体年龄偏大,几年后退休的船员会越来越多,需要不断补充新的人员加入航标船员队伍,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针对当前船员结构配置不合理、操作级船员紧缺的现状,适当延长操作级船员升任管理级船员的任职年限,使管理级、操作级和支持级船员数量形成合理的金字塔形。

二是正确处理学历与船员素质的关系。一方面应多招聘航运学校的毕业生来船工作,有利于提高船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打通工作经验丰富、实操技能强的普通船员升任高级船员的渠道,有利于建立船员长期从事船员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三是强化对航标船员的职业技能培养,建立考评机制。目前比较缺乏对船员适任能力的培养与考评,特别是航标船员的培养与考评。应尽早制定颁布《船员适任能力评估规范》,加强对船员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并在船舶安全检查中增加对船员实操性检查内容。大力推进航标船员专业和特殊示范培训,切实提高航标船员技术素质。

对于外聘船员的管理,可以参考其他一些航运企业的做法。目前,我国许多的航运企业都是外聘船员,自己本单位的船员很少,大部分是从船员服务机构租聘的,船员的管理也可以由船员服务机构来管理,用人单位可省去管理成本。船员如需休假,可以随时换人顶替,不存在船员休假难的问题。船员的工资是由劳务公司发放,不是用人单位发放,管理起来比较方便。

4.结束语

总之,航标船舶的船员是比较特殊的船员,航标船员的管理也和其他船员不同。航标船员的管理需要不断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需要有关部门及广大船员的互相理解和互相配合,更需要我们大家积极参与,为航标船员管理献计献策。希望本文能够对我国的航标船员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国务院令[2007]494号).

如何做好员工管理工作范文8

关键词:日常管理;方式;方法;细致有效

高校大学生不但掌握知识较多、思想观念较新,而且富有青春朝气,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更是振兴中华的希望所在。因此学生管理工作不但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对学生日常的行为严格管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确保学生安全稳定、心理健康的前提下,着重营造良好学风和校风,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定期与学生进行交谈,对学生思想进行正确引导

大学期间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这个阶段对他们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就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高校辅导员老师要定期以年级会或班会等形式和学生多交流,多沟通,让其在特定的时期能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对于一些错误的思想和认识也能够及时的摒弃。对于学生比较关心的就业问题、情感问题等都要积极的解答,让同学们在迷茫中看到希望、在困惑中迎接曙光。同时要时刻把学习的重要性传达给学生,优秀的学习成绩是高校学生有效开展其他活动的前提,文化素质的提升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在大学时期最容易忽略的也恰巧是学习,因此督促学生认真学习不但是对学生的负责,更是每名高校学生工作者的义务之所在。

(二)深入学生,关注特殊群体

学生当中的特殊群体是影响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质量的元素之一。做好特殊群体的排查和心理疏导以及问题解决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关键环节。在工作中我们定期排查特殊群体,搞好安全防范工作。我们要确保对特殊学生、特殊问题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深入寝室、课堂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理问题,绝对不可以抱有侥幸心理。

对于心理疾患和性格偏执的学生,我们要充分尊重、平等对待。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要绝对的细致,一定要有详细的记录,如果一段时间之后学生思想上还是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可以采取果断措施让家长将学生接回家中进行医学治疗。

(三)生活中对学生体现关爱原则

作为高校辅导员老师,我们在接待学生或和学生进行交谈的时候要富有热情,要有关爱之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我们也会在工作中发现更多的问题,为今后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我们要充分的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这样能够让老师和学生之间心贴的更近。

二、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促进高校稳定及社会稳定的客观需要,同时更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关键所在。学生日常的管理工作决定着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文化素质的提升。

(一)严抓四项管理,促进优良学风形成

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状况是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要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必须严抓日常四项管理,即:学生早操晨练、学生上课出勤、学生晚自习和学生寝室内务卫生及安全。这些环节的检查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养成,从而杜绝学生学习风气不好、考风状况差等不良现象,最终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二)及时掌握学生动态,确保学生安全稳定

目前的高等院校里学生的生活环境其实是相对开放的。平时课余时间较多、除正常的双休之外,学生们还有各种假期,这些课余时间为学生的安全稳定带来了许多弊端。这就要求辅导员老师及时掌握学生动态、确保学生安全稳定。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强调不要私自外出、严禁夜不归寝、注意交通安全、尽量少和陌生人交流等事宜。放假前后要对留校同学和未返校同学进行统计,了解原因。在平时的工作中学院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这样可以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不出漏洞。

(三)加强对违纪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对学生群体要用统一的纪律规范严格要求,对学生个体要用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方式进行教育。学生一旦犯错或是违纪,要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不徇私情。事后要与学生进行沟通、排解学生的不良情绪,让学生从消极的阴影中走出来,对学习、对生活充满信心。我们既要“严”又要“爱”。这也是我们学生工作的一条基本准则。

(四)工作中客观公正,公私分明

我们在学生工作中对待一切事情都要客观公正、公私分明。在学生找我们反映问题时,我们不能急躁,不能轻易下结论,随意处理。大学阶段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因此有好多事都存在着质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把一些工作对学生公开。譬如经常遇到的奖学金问题、评优选先问题、经济困难生认定问题等等,这些事在公开的前提下一定要让同学们参与进来,决不能自己下定论或是和自己关系好的同学优先,这样将彻底的否定我们的学生工作。

如何做好员工管理工作范文9

一、思想重视,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离退休、内退人员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企业的改革、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赋予了离退休、内退人员工作新的内涵,所以,作为一项重要的服务工程,我们要自上而下树立为离退休、内退人员服务的意识。

落实离退休人员及内退人员的政治待遇,要靠健全、规范的工作制度来保证。为此,中心着重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党员组织生活制度》、《通报工作制度》、《参观学习制度》、《走访慰问制度》等有关政治待遇方面的制度建设,并采取有效措施付诸实施,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1)在政治上对老同志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在做出重大决策前,注意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尤其是涉及老同志利益方面的问题,都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2)坚持及时向离退休干部传达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通报重要工作;给离退休党组织和离退休工作部门配发党内文件,在老同志活动室开通互联网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便于老同志了解改革开放和公司发展的新情况和新成就,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维护中央决策和改革发展的自觉性。(3)坚持走访慰问制度,坚持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老同志,走访看望老同志,把定期或不定期的走访看望住院病人、高龄老人、离休干部遗属作为工作职责来要求。通过比较细致的工作,把党的温暖送给老同志,同时,也通过走访,了解和掌握老同志的思想脉搏,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防止和减少不稳定事件的发生。(4)组织离退休人员及内退人员就地就近参观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新成就,使老同志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可喜变化,认清形势,更加支持改革,支持单位工作。(5)创造条件,加强离退休活动场所的建设和充分发挥活动场所的阵地作用,丰富老年文化生活,强化老年思想文化教育,帮助广大老同志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政治待遇的全面落实,为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是加强离退休人员及内退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二、用心沟通,认真落实离退休、内退人员的各种待遇

新丰江发电公司工会离退休管理与服务工作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强化服务意识,让老同志得到更加贴心的服务,共享公司的改革发展成果。首先,要夯实工作基础,畅通工作渠道,建立离退休老同志的来信、回信存根簿;来电、回电登记簿,对来电来信的主要内容摘要记载;编订离退休职工去世情况登记簿;收集整理建立在本地和异地离退休老同志、内退职工、遗属的居住名册,册内详细记录每个人员的通信地址、电话号码、姓名、年龄、性别、参加工作时间、离退休时间等;造册、登记离休干部医药费报销等情况。只有将每位老同志们的信息了如指掌,才能更好的服务。二是每月按时足额将退休养老金发放到每位离退休老同志手中,对公司拨的活动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全部用于老同志的竞赛活动之中,要让老同志安心、放心、愉快的度过每一天。三是要定期为老同志进行健康体检,对异地居住的老同志要及时通知体检事宜及邮寄体检费,要让老同志们有病治病,没病防病,及时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四是逢年过节要给老同志们发放福利,对在本地居住、年龄大、行动不便的老同志,要送货上门,对异地居住没办法送福利的老同志,要将福利折算成现金邮寄给本人。

要充分发挥离退休、内退人员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让广大离退休、内退人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以及企业的发展中继续发挥余热。要坚持走访慰问制度。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对离退休、内退人员进行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疾苦,及时帮助解决问题,并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用心去沟通。

三、用耳聆听,切实为离退休人员排忧解难

要经常深入离退休、内退人员中进行交流和沟通,倾听他们的呼声。公司现有离退休人员300余名,为了广泛听取大家对我们工作的建议,公司要求工作人员要经常深入离退休、内退职工中进行广泛交流和沟通,而且必须学会“听”。首先要积极主动的“听”,经常去“听”,不厌其烦的去“听”,变被动“听”为主动“听”,把“听”作为一种责任,一种敬业精神。其次要诚恳的、虚心的去“听”,不论他们说的对与错、虚与实都要耐心的“听”,把“听”作为一种品德,一种境界。再次要认真仔细的“听”,把“听”作为一种智慧。通过“听”离退休、内退人员的诉求,可以反映他们的意愿,排解他们的不良情绪,化解各种矛盾,也可以缓解他们的焦虑,减轻他们因为疾病造成的精神压力,我们可以从“听”中了解掌握我们的工作情况,磨练我们的耐心,也可以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情况、身体情况、家庭情况,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依据、创造条件,增加我们工作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为做好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四、用爱奉献,丰富离退休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离退休老同志从原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所处的地位、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变化,由“官”变“民”、由“忙”变“闲”、年龄由小变老、身体由健壮变衰退,这一系列的变化,往往使他们心里失去平衡,不同程度的产生失落感、贬值感、无用感,他们会感到生活单调,孤独寂寞,需要精神上和生活上的关怀抚慰。在这关键时刻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环境,广泛开展符合老同志身心特点的各种文体活动,丰富活动的形式,创新活动的载体,迎合老同志的知识性、趣味性需求,切实增强活动的吸引力。首先,要加强离退休老同志活动室基础建设和管理服务工作,及时维修改造,更新补充活动设施,营造舒适优雅的环境,为老同志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提供有力的保证。二是每年的元旦、春节、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都要组织老同志们在活动室内开展赛、台球赛、书画展等各种健身益智活动,同时将组织门球队、舞蹈队、健身球队等团队适时参加省、市、局院的各类赛事活动和公益性文体活动,让我院的老年文体娱乐活动十分普及,既能丰富老同志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又能宣传我院的知名度。三是每年在春暖花开和秋高气爽的季节,要分别组织离休老干部、退休老同志、原担任副处级以上职务的退休同志及内退职工进行游园茶话会等活动,活动期间,院领导通报院的经济发展情况,及时解答老同志所关心的问题,让老同志们了解到院在干什么,怎么干及所干事项的预期效果。四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每年的重阳节来临之际,要对异地居住的70岁以上的老同志打电话慰问,对在本地居住70岁以上的老同志集体祝寿活动,并经常性的到年事已高的老同志家中慰问,使老同志真正感受到“老有所依”。

在新形势下,离退休人员及内退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各方抓起,更需各方协同行动。比如,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把握导向。报纸、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各种现代大众传媒,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同老同志的思想和生活联系密切,是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所以,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从正面多宣传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养的先进典型,他们都是老年人的活榜样,这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活资源,应广泛进行宣传,充分发挥其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作用,形成做好离退休人员和内退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