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网络专题的特点集锦9篇

时间:2023-06-26 16:15:45

网络专题的特点

网络专题的特点范文1

几乎所有的评选标准都带有一定的价值导向,网络新闻作品的评选也不例外。经过六年的发展,互联网产业可谓半年一小变,一年一大变,我国网络媒体在互联网产业这条高速列车上也发生着自身变革,从体制到规章,从内容到形态,从传播理念到传播渠道都经历着无形的变化。固然,作为网络媒体的内核--新闻信息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演变:必须以用户为中心,广告客户不再是网站VIP 包房唯一的常客,因为网站负责人都非常清楚,哪家网站内容做得好坏,网民用鼠标在投票,过去一味迎合广告客户的做法已经受阻。因为网络媒体不得不遵守互联网的一个定律:广告跟着流量走,流量跟着用户走!只有充分尊重网民,尊重受众的阅读习惯,紧紧粘住用户才是网站发展的制胜之道。所以从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到地方新闻网站,根据各自网站特色的以新闻信息为核心的内容发生了悄然变化。而衡量中国网络新闻作品优秀的标杆,是中国新闻奖。什么样的网络新闻作品才是“好”作品?“好的标准”是什么?“好作品”又必须具备哪些要素和条件呢?当然,“好作品”的标准不可能只有一个,每个人所站的角度和立场不同,看“好作品”的标准和结果也不同。2012 年7 月,《网络传播》杂志在对我国互联网新闻信息业涵盖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题采访调研,分别就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作品中的网络评论、网络专题、网络访谈、网络专栏四大类别进行逐一探讨。

新闻专业主义:新闻奖的归属

“现在的新闻奖评选,不论何种作品的评奖标准,都带有太多非新闻专业的色彩,甚至很多作品本身(不是个别的)就算不上是新闻,新闻要素不全,不符合基本的消息写作规范,套话空话很多,形容词副词连篇。”针对当前各类新闻奖评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陈力丹教授说。

现在很多新闻奖评选都把时效作为第一条,因为时效是新闻的标尺,但在陈力丹教授看来,“评选新闻奖的作品,首先要看是否是新闻,有些作品不是新闻,仅仅是观点的表达,与时事没有直接的关联。”针对网络评论的评选,陈力丹教授的看法是,网络新闻中当然要有时事评论,评论的要求要以最新的事实为基础,给人以新思想、新角度,总之,更新常态思维,同时给人以理性的评论或选题才是好的。网络新闻仍然要遵循是否客观、真实、全面、公正,这是衡量标准的首选。

新闻价值与选题大小在某种程度上不是直接对应关系,“在新闻评选时,仍然要防止以选题的大小来论英雄,并非报道重大政治新闻就是好新闻。”陈力丹教授在接受《网络传播》采访时指出,其实这类报道是最容易做好的,因为均是事先计划中的事实;非计划事实的发生和对它的评论,能

够写出水平、写出新思维是最难的,如关系人民利益的突发事件就是对整个媒体、对记者乃至整个团队的一次考验。

关于新闻评选标准,陈力丹认为,其他的标准可以适当提出,但不要喧宾夺主,主要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标准:客观、真实、全面、公正。如果这些都不谈,只说时效,以及语言生动、角度、导向等等,结果就是主观主义盛行。网络评论要以最新的事实为基础,给人以新思想、新角度,总之,更新常态思维,同时给人以理性的评论或选题,才是好的。

陈力丹的观点是,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要放在其他标准的前面,“要突出新闻专业主义,因为我们不是在评政治先进,这是专业评奖。”专业主义的标准确定了,然后才是突出网络报道特色的要求,这些要求也要客观,不能使用诸如“顺应时代背景”、“政治意义重大”、“效果良好”等等谁也说不清楚的空话作为标准。

信息精准:专题以小博大

网络专题通常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如突发事件或宣传主题),设计固定的专题页面,进行图片与文字、即时新闻与相关资料---有时还会有音视频的集中报道。它与一般性网络新闻报道相对应,是网络媒体表现形式中的一种主要类别。由于网络专题在内容上能对某一主题作较全面、详尽、深入的反映,在形式上可以集中网络媒体的各种表现手法、技法之大成,因而它被认为是具有网络媒体特色,最能发挥网络媒体优势的表现形式。可以说,网络专题是网络媒体常用的制胜武器之一,也是网络媒体表现形式的集大成者。

在网络媒体日常运营中,遇有重大事件的报道任务,网络专题常常是需要首先考虑的项目。千龙研究院院长周科进指出,网络专题是最适合于报道重大事件的表现形式,网络专题常常表现为微型网站频道的状态,这样文字、图片、音视频、Flash、互动调查等等表现形式很容易就能放进专题中,只要这些素材是围绕专题所要表达的主题。因此,在网站内容管理层的决策中,其他网络表现形式往往以网络专题的子集或者从属物而出现。这样看来,网络专题在网络媒体中的首选地位也就不难理解了。

新闻专题曾经是网络新闻发展中的一个亮点,通过专题汇总,将一个新闻事件进行全面而深度的解读,让网民通过一个入口可以获得有关此事件的几乎所有内容。而随着网络新闻竞争的激烈,新闻专题有泛滥的趋势。长期致力于网络媒体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杨斌艳总结出当前网络专题信息泛滥的三大形式:一是对于新闻事件或者新闻主题的选择泛化,一些专题不能有效凸显重大性或重要性;二是所谓的专题只是信息的简单堆砌和大量链接的跳转;三是专题制作通过统一模板生成,除了换颜色或配图,页面的其他形式几乎没有变化。

要解决这个问题,杨斌艳开出的“处方”是:首先得明确建立新闻专题的目的和够得上建立专题的标准。2002 年左右,网络新闻专题的概念开始在国内流行,当时,主要是想借用互联网大容量和超链接的优势,把重要的、历时比较长的、过程比较波折的新闻事件通过专题报道的形式进行记录和跟踪,一方面为网民提供重大事件的全方位报道,另一方面汇聚各方观点,进行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网络聚合技术的普及,使得汇聚新闻和信息变得容易,所以很快在网站上处处可见新闻专题,事事可成新闻专题。然而,主题重大( 重要)、历时较长、过程波折仍然应该成为是否建立网络新闻专题的基本衡量标准。

网络新闻专题由于其易于操作性,致使大量信息堆砌,造成了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减弱。胶东在线总编辑邓兆安认为,新闻专题所呈现出来的信息不一定是越多越好,即使在海量的信息中,我们仍然要有所取舍。

邓兆安说,要把握好海量与精准这个度,首先编辑要有敏锐的感知和清晰的思路,熟练进行信息筛选。要有对新闻事件发展的预知能力,抓住事件的主线,在海量信息中,做到主题突出,不迷失方向,以受众的需求为前提传达最为关键的信息;第二,专题的表现形式要有吸引力。好的表现形式能使整个专题锦上添花,合理运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甚至色彩等表现元素,通过页面的巧妙布局编排,形成极具美感的专题页面,能使网民在海量的信息中迅速找到注意点,避免视觉疲劳;第三,栏目设置要做到条理清晰,主次分明,位置恰当。栏目设置不一定多,专题在呈现上要尽可能简洁,能让受众一目了然,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第四,增强原创和深度报道。只有这样才能紧紧抓住网民,使网民在海量的信息中获知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触摸独家的新闻视角;第五,合理运用背景材料,增强新闻延展性。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让受众感知事件的整个过程及进展情况,保证专题内容的完整性。

在制作网络新闻专题的过程中,信息的筛选极为必要。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钟瑛教授指出,网络新闻专题制作者在策划专题的过程中,需要将信息筛选同专题栏目设置、内容排列和表现手段等结合起来,精确地筛选出专题中各栏目准备向网民传达的意思,不符合专题设计思路的信息给予放弃,这也是网络新闻专题的精准所在,即选择能表达专题策划者策划思路的信息、摒弃冗余的不合时宜的信息,专题的更新和维护对于专题上线后仍旧保持信息的精准极为重要。

随着互联网信息进入过剩时代,网络新闻专题的标准显然已经不能用“容量大、采集广、更新快”来评判了,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詹新惠认为,网络新闻专题的评判一是专题是否能对海量信息进行独特的梳理,二是能否有针对专题的策划和创意,三是能否设计出有互动力的互动栏目或活动,四是内容与形式要和谐搭配,甚至内容能为形式服务,让形式的创新带动浏览的愉悦。

针对网络专题的海量与精准,怎么把握这个度,红网董事长舒斌认为应该从制作专题的最初目的说起,制作新闻专题的目的在于几点:清晰准确地说明新闻事实,突出最重要的新闻因素,及时传递最新动态,揭示最本质的意义。因此,网络专题应该是围绕主题做文章,呈现给受众的内容应该是与这一主题相关的、“对网友有用的”、“网友最感兴趣”的内容。总体来说,精准应该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海量。舒斌举例说,红网制作的《湖南抗击冰雪十问》专题架构则特别简单,内容非常简约,但针对性非常强。直到现在,这个专题的简约形式,都堪称经典。

网络新闻专题关键在于全面和深度,全面不等于所有相关报道的汇总,深度不等于所有意见和观点的罗列。全面应该避免重复,尤其是虚假信息和不准确信息的混淆视听;深度应该是理性思考后的意见和观点,是对新闻事件的权威解读和分析。杨斌艳指出,评价一个网络新闻专题的好与不好,最基本的应该是:主题重大、意义深刻;信息全面真实,无虚假信息,无重复信息;观点和意见清晰明确,是权威的解读和分析,或者是网民意见和观点的分类整合和客观反映。当然中国新闻奖关于新闻专题的界定和评价有一系列的标准,除了这些已有的标准,访问速度、访问量等也应该给予一定的考量。同时她建议,在网络新闻专题的设置中,角度的选取和立意的新颖也特别重要。尤其是对于重大的新闻事件,可能各家网络媒体都需要做专题报道,那么关键就在于同一新闻事件如何选角度,如何立新意。专题的角度和立意除了该考虑的常规要素外,应该充分考虑网络传播的特点、网民阅读特点、自身网络媒体的定位新闻专题曾经是网络新闻发展中的一个亮点,通过专题汇总,将一个新闻事件进行全面而深度的解读,让网民通过一个入口可以获得有关此事件的几乎所有内容。而随着网络新闻竞争的激烈,新闻专题有泛滥的趋势。网络新闻专题由于其易于操作性, 致使大量信息堆砌,造成了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减弱。和重点目标受众的特点,做出特色,做出新意。 普利策新闻奖的启示

新闻作品往往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价值标准和文化传统,新闻奖的获奖作品更代表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文化观。普利策新闻奖已经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也成为全球性的一个奖项,成为世界各国新闻奖的一个标杆。

在我国,自从2006 年网络新闻作品纳入中国新闻奖评选以来,已经走过了六年的发展历程,网络作品的评价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由于网络新闻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邓兆安认为网络作品的评价不能完全按着传统媒体的标准来进行,而是一定要尊重互联网新闻的发展规律和互联网新闻的价值性,尊重网络作品表现的个性化,充分尊重受众的需求。既要考虑网络作品题材的重要性,还要考虑作品的影响力和社会效果。既要考虑报道的深度、及时性,还要注重对公众正确价值取向的引导。

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离不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基准。中国新闻奖网络作品的评选在评价标准上无法脱离我们的“中国特色”。北京邮电大学李钢教授表示,目前,我国同时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历史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意味着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与西方国家有显著差异。我们不能一味照搬其他国家的经验,而应在充分理解和适当借鉴的基础上,站在中国特色文化大背景下,确立能够契合当代需要并有助于促进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评选标准。具体可以考虑以下几点:一是要符合世界和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在两者的交集上多下功夫;二是要有助于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三是评选立场上要做到“公正、客观、亲民”,要有助于保护和发扬网络“大众舆论场”的作用;四是要“集思广益、海纳百川”,网络新闻产生于网络,服务于网络,更应代表普通网民的心声;在评选中,应以包容的心态采纳各种不同的观点,网络新闻需要传达更多不同的声音。

优秀网络新闻作品的评选只是一种形式,其本质是要促进网络新闻媒体的健康发展。诚然,中国新闻奖评选无法体现网络信息传播中存在的所有问题,但却起到了确立新闻价值的标杆作用。李钢指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网络新闻媒体将在新闻传播和舆论导向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正如宋代张载的一句诗所云:“江山自古多雄杰,代有英豪振素风。”网络新闻工作者,作为网络中权威信息的制造者、者以及传播者,更应该把握自身在增强网络信息价值、规范网络言论环境中的特殊使命。

国外网络新闻获奖作品注重独特的设计,风格多样,评选标准多元,特别突出个性特征。钟瑛对此说:“相比较而言,中国的网络作品具有较明显的同质性,缺乏明显的个性风格,尤其是在统一的评选标准之下,获奖作品更会显得一定程度的雷同。”针对新闻奖网络作品评选标准,她建议可以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评奖标准多元化,在基本的标准之上灵活性显得尤为重要;二是评选活动注重突出作品的个性特征,鼓励网络作品进行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三是网民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评选可适当考量网友的意见;四是目前对网络作品设置分类,类目过于宽泛,可细化设置的类目;五是评选标准注意与时俱进,与当下网络作品的发展匹配。

网络专题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 新闻网站;体育频道;受众;陕西省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307-021 以规范的报道程序做好新闻制作和

保证足够量的更新是新闻网站生存、发展,乃至盈利的不二法门。网络新闻的处理大致可分为粘贴新闻、编辑新闻、组织新闻、解读新闻四个层面。[1]陕西省网络新闻的第一要务是先保“量”,再求“质”。因此,在新闻发稿上,两家陕西省级新闻网站体育频道都可以试着按照先编辑后发稿的思路,让自己网站了的每一条单独新闻都为一个整体编辑思路服务。其好处主要有两点:一是避免了盲目发稿,减少了编辑的无用功。二是为制作专题,设置议题做好前期准备。对新闻进行二次整合并解读新闻是较高层次的新闻编辑,也是最能吸引网民关注的编辑方式,在有限的人力范围内,更多的把新闻做精是体育频道寻找对策的第一步。网络新闻专题是指网络新闻媒体在特定的新闻或者信息主题下,建立综合性的相对独立的网络新闻报道形式,与日常程序化的一般性网络新闻报道相呼应,也是网络新闻表现形式中的一种主要形式。[2]网络新闻的专题化趋势在新闻网站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体育专题是网民最容易接受,也是最能体现专题特点的一类专题。陈彤认为体育专题的制作、运用是新浪网成长并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专题具有较强的预见性。世界杯、奥运会的举办时间都是提前知晓的。以奥运圣火传递报道为例,虽然整个奥运圣火传递历经多个城市,甚至在国外还遭到了份子的破坏,但西部网和华商网的圣火传递专题在做好做足报道的同时都把重点落在了本地,重点报道了陕西延安、杨凌、西安、咸阳四地市的传递情况,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让专题饱满。西部网在奥运圣火传递到西安的当天,页面浏览陡增。在奥运圣火开始传递之后,网站流量一直在一个相对高位波动。找好切入点做好突发专题。

除了常规的新闻专题外,体育频道还要做好日常的突发新闻专题。立足创新,寻找有话题性议题,做好专题的策划。首先,要做到敏锐及时,选题是关键,追求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时效性,来更好地发挥网站的资源优势。第二,突出主题,拓展信息深广度,做到纲举目张的同时,追求信息的广度和深度。第三,强化互动,扩大受众参与度,提升专题影响力。第四,彰显个性,打造专题特色,使其魅力独具。作为地方新闻网站的体育频道,新闻专题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优势基础上,还要积极探索地域性规律,在专题亲近性、对象性、鲜活性、特色性上下功夫,增强新闻专题的可读性、针对性和感染力。足球和篮球都是广大体育爱好者最容易接受的体育项目,在这方面体育频道可以做的更具亲近性。例如浐灞队在为新赛季选择外援的问题一直是网民关注的焦点。如果就这个引援问题制作一个专题,加进网民的讨论,应该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受众的对象性方面,地方新闻网站的专业频道要考虑如何将广网转变为窄网,把“大”的新闻事件做“小”,使之更有针对性。例如湖南红网的专题报道《“湘O”车从此告别特权》应时推出新闻专题,就一个地域性很强的问题放大,找准自己的目标受众,是频道专题制作的一个思路。[3]内容的鲜活性方面必须具有强烈的时效特征,制作播发要力求迅速、鲜活。专题的特色性方面要花大量的功夫在新闻专题的编排和报道侧重点上,贴近本域网民兴趣点,努力使新闻专题与众不同。

2 从受众出发做新闻

网络专题的特点范文3

网络新闻专题是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的形式。网络体育新闻专题可以利用其不受空间限制的优势,将大量信息整合在一起,给受众提供一个全景式地了解体育信息的平台。策划网络专题既是网站原创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网络媒体避免内容同质化的一个有效策略。本文主要结合对新浪网和搜狐网“刘翔退赛”专题的分析,来探讨网络体育新闻专题的策划。

推陈出新的栏目设置

栏目是新闻专题的骨架,起着支撑专题的作用,推陈出新的栏目设置是增强专题影响力的一个有效方式,也可以使网络专题增加更多的亮点。“栏目设置应该用发散性的思维,从新闻实质出发,把思路外延,构建一个内容丰满的新闻专题,然后根据各个栏目的重要性合理分配栏目位置。”因此,针对不同的主题网站,编辑应该先精心策划栏目,撑起新闻专题的基本构架。

很多中国人期待着刘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的精彩表现,但是却意外地发生了刘翔退赛事件,此事很快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新浪、搜狐迅速推出“刘翔退赛”专题,并对该事件进行了深入的报道。在专题的栏目设置上,新浪、搜狐都设置有新闻速递、各方反应、视频播放、图片新闻、热门评论等栏目,这些传统栏目可以满足受众对该专题的基本信息需求。

传统的栏目设置可以让人们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但是缺乏新意,针对不同的专题主题,设置具有特色的栏目可以给受众带来新鲜感。搜狐针对刘翔退赛特别策划了“我孤独地飞了”“忧伤地看着你离开”“英雄泪”等栏目,图文结合、富有动感,这些特色栏目不仅能吸引受众的阅读,还可以为受众提供一个交流观点和宣泄情感的平台。

多媒体传播手段的综合运用

体育赛事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网络体育专题可以充分运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手段来传递信息。多媒体传播手段的运用可以使专题显得更加丰富多彩、生动、具有动感,这符合体育新闻传播的要求,也可以给受众带来不同的体验。

在北京奥运会报道中,网络媒体加大了视频报道的力度,在网络专题中,视频信息也有所增多。在“刘翔退赛”专题中,视频信息量仅次于文字、图片报道量。新浪的图文多媒体报道“刘翔,我们永远和你在一起”则别出心裁地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刘翔的受伤情况、曾经取得的辉煌成绩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同时也传递出人们对刘翔的理解和支持。

多媒体的传播手段在网络体育新闻专题中综合运用,可以令专题动静结合,相互之间可以有效配合,从而提高网络体育新闻的传播效果。

充分体现专题的互动特色

网络媒体可以给更多的普通人提供一个表达意见的平台,网络体育新闻专题在互动性上具有先天的优势。提高网络体育新闻专题的互动性,就需要根据不同主题的需要,设计具有特色的互动方式来吸引受众参与到网络专题的互动中来。

在刘翔退赛事件发生后,很多网站在专题中都推出了“调查”栏目,来了解人们对该事件的看法,但是单纯的调查还不能满足受众意见表达的需要。网络媒体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方式来提升互动内容的影响力,如将网友的博文、评论推荐出来供其他人阅读。搜狐就在刘翔退赛专题中专门设置“博客”、“社区”栏目,将网友的精彩言论推荐出来。

在Web2.0时代,受众可以成为网络媒体内容的提供者。网络体育新闻专题通过设置互动栏目、策划互动活动等方式吸引受众提供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内容,可以丰富专题的报道内容,也可以增强受众对网络媒体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对专题进行深度拓展

网络新闻专题不是简单地把体育新闻信息堆砌在一起,而是要利用自身巨大的容量将丰富的信息有效地集纳在一起,多层面、多角度地对相关主题展开立体化的报道,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

刘翔退赛的网络专题大多是建立在该事件本身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开展报道,一方面围绕刘翔退赛事件本身,从刘翔自己、教练、对手、专家等多个角度对该事件进行报道;另一方面主要是围绕该事件各方评论的集纳,为受众提供多样的意见。这种传统的做法仅仅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知晓需求,要想扩大专题的影响力,就必须针对主题进行全面的展示与深入剖析,引发受众进行深入的思考。

网络专题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网络;犯罪;网络安全;素质教育

近年来,网络已经逐步渗透到我们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从某种角度说,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普通大众特别是年轻一族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的认识到,网络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犯罪活动也越来越多。大中专学生,作为当今网络的主要群体之一,也是今后社会网络使用的最重要群体,他们对网络安全的素质关系到未来网络安全的整体走势,可是目前大中专院校对网络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整体偏低,这也给网络犯罪带来了可趁之机。

本文以此为研究课题,从网络犯罪的主要表现入手,结合大中专院校网络安全教育的现状,提出加强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的相关建议和意见。

1、 网络犯罪的主要表现

1.1网络犯罪的概念及特征

网络犯罪是指一些不法之徒针对或者利用网络进行犯罪的行为,网络犯罪的本质是危害网络安全,危害网络信息安全及秩序,为个人或特定团体谋取不当利益。

网络犯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犯罪成本低、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第二是网络犯罪隐蔽性强、认定复杂、取证困难;第三是网络犯罪危害面较广、社会影响非常恶劣。

1.2网络犯罪的主要表现

网络犯罪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在计算机网络上实施的犯罪。主要包括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具体的表现形式有袭击网站和在线传播计算机病毒等。

第二类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主要包括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罪,网上非法交易,电子及色情、虚假广告等。

2、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2.1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现状

当前各个大中专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特别是在一些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内容涉及面更广,部分学校专门开设了网络安全课程。

但是,约大多数学校,特别是文科类、综合类院校对于网络安全的教育仅仅是在现有的计算机教育课程中少量涵盖,内容单一,专业性不强。

2.2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问题

总体来说,当前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基本情况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受教育面少,学生网络安全休整素质偏低。综合分析,当前大中专院校网络安全教育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各个大中专院校,特别是职业学校以就业率为主要教学目标,如何能提高学生就业,学校教学的重点就如何调整。对于学生的网络安全素质教育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

二是现有网络安全教育内容较少。当前仅有的网络安全教育主要是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少量提及,没有形成专业的、科学的教育体系。

三是网络安全素质教育形式单一。网络安全素质教育应当更多的侧重与网络犯罪的具体表现,可是目前的网络安全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教学上,形式单一,没有可操作性。

3、加强职业学校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的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网络犯罪的现状,要切实提升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要从学校、学生、社会多方入手,群策群力,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要充分认识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要充分认识大中专学生网络主体的客观性。当前网络犯罪的重要受害群体就是广大网民,其中大中专学生就是网民的重要群体之一。特别是五年、十年后,如今的大中专学生必然成为网络消费的主流群体。只有在现在加强大中专网络安全教育,不断提升大中专学生的网络安全整体素质,才能从根源上筑牢抵御网络犯罪的安全防线。

具体来说,首先职业学校应当将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问题纳入正常的教学内容当中,特别是针对计算机职业学校,更应当将此课程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目标。要投入专门的人力、财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切实提升学生的网络安全整体素质。其次,社会的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当总结网络犯罪的具体案例,提供给学校进行教学参考,发挥社会的积极作用。最后,大中专学生也应当充分认识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提升自我防范意识。

3.2要充分明确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的素质,最终达到防止不法行为侵害的目的。从这一目标出发,要加强大中专学生的网络安全素质教育,根本问题就是要针对网络犯罪的特点,设定针对性的教育内容。

要分别针对计算机网络上的犯罪和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犯罪设定相应的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对于计算机网络犯罪,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知识的教育,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认识,提升学生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的动手能力。对于利用计算机网络犯罪,要通过案例教学等形式多样的课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犯罪的具体内容,案例选择要具有代表性,要真正起到警示作用。

3.3要营造诚信经营的网络环境

网络犯罪的主因是网络行为诚信度的缺失,网络犯罪现象的逐日增加也给大中专学生造成了社会风气越来越差的不良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中专学生的健康成长。

要做好大中专学生的网络安全素质教育,除了要提升对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网络安全素质教育这两个内容外,还有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要营造诚信经营的网络环境。一方面积极宣传可靠、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加一方面要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特别是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惩处力度,要让那些不法之徒不敢实施网络犯罪。

职业学校大中专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专业性较高的系统学科,需要学校、社会和学生自己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并实现防范网络犯罪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邢玉美,再谈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2期

[2]任丽平,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网络专题的特点范文5

新闻漫画的网络空间

史梁

所谓新闻漫画,就是用漫画的形式来报道或评论新闻。漫画的发展和媒体、新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漫画的基本特征来看,广义上的新闻漫画既包括传统的报刊新闻漫画,这是目前新闻漫画的主体;也包括一些体现漫画的基本特征新形式漫画,如:flash漫画、互动动画等等。

进入网络时代,网络以数字化、多媒体、互动、快捷等特征,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也给新闻漫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网络给传统新闻漫画带来新的变化

2001年由中国日报网站主办,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协办的国内第一家专业新闻漫画网站――“新闻漫画网”(newscartoon.省略)开通,这是新闻网站同传统新闻漫画结合的典范。2004年1月10日,新浪网体育推出刘守卫体育漫画专栏,可以看出网络的发展为传统新闻漫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和工具。

1.创作更加便利

当今互联网的普及,电脑的应用给漫画创作的艺术处理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以前许多人有好的构思,但苦于没有美术功底,无法用漫画来表现。但现在许多绘图软件、图片处理软件,如:Coreldrawl、Photoshop等让缺少美术功底的人们也有了表现的机会,很多非美术专业的电脑操作员可以用电脑做出看上去很漂亮的美术设计作品。

虽然电脑不能代替漫画人员的创作,但它的贡献还在于它能够剔除那些耗费时间的步骤,往往在截稿时限之前几分钟允许对图形进行迅速的编辑和更新,这也大大增强了新闻漫画的时效性。2004年3月27日晚中国国奥队终于在奥运会足球预选赛中取得了第一场胜利,这场胜利使得他们保留了出线的可能,让很多球迷备感兴奋。新浪网于28日凌晨就推出了刘守卫的漫画《大夫,这针能去病根吗?》,漫画中的大夫回答:“不,这针是止痛的。”形象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这场胜利也只能是给中国足球打了一剂止痛针而已。

2.传播范围更广

从漫画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漫画就是在媒体这个环境中和载体中的诞生与成长的。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和美国报刊上就开始有漫画的出现。而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的早期报刊上也有了漫画的身影。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打破了地域的界限,将地球变成了地球村,新闻漫画的传播范围更广。“新闻漫画网”用网络手段向全国和全世界新闻媒体提供最新的新闻漫画作品,供各媒体选择发表;同时千龙新闻网、中国漫画网上有许多优秀的新闻漫画,向世界展示我国最高水平的新闻漫画作品和介绍我国最优秀的漫画家,为广大漫画家们提供了一个网上交流的平台。

网络时代,媒体融和也是将来一大趋势。除广播这种有声无形的载体外,报刊、电视、网络都可以成为新闻漫画的传播载体,甚至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将漫画下载到手机或掌上电脑上欣赏,为新闻漫画的网络传播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3.创作手法更新

专业的新闻漫画创作者有了电脑作为工具协助,采用新的创作方式,能以更复杂的绘画效果来满足受众的需求。比如Photoshop中有许多滤镜,可以实现诸如:模糊、扭曲、锐化、素描、渲染以及其他的艺术效果;还有一些3D技术对于空间感的塑造也很逼真。漫画前辈华君武曾看到张耀宁的新闻漫画《四年一度的天文现象》,画面主体是一个足球,地球成了足球的一个卫星,来表现四年一度的世界杯,使得整个世界围着足球转,牵动了许多人的心。他认为这幅漫画不但构思巧妙,而且形式很新颖。

当然这种创作手法的更新也是要尊重新闻漫画的特征,否则一味追求技术,牺牲新闻漫画的特性,只能使得新闻漫画的发展走入死胡同。一些色彩、造型的变化,虽然使得新闻漫画不同于传统的黑白单幅漫画,但仍体现了新闻漫画的特性:通过简约有选择的形象,用夸张、对比、比喻等幽默讽刺的修辞手法,报道评论新闻信息。

二、网络发展了新的新闻漫画形式

除了利用网络作为平台和工具外,新闻漫画也结合网络传播特性,创造出新的新闻漫画形式。

开放性更强。在网络上,只要愿意人人都可以进行新闻漫画的创作,利用网络进行交流,不像传统媒体传播者和受传者的地位相对固定。而且每个人在传播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入到传播中去。

多媒体的加入。网络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融为一体,是一种多媒体的传播。而传统的新闻漫画主要是图像传播为主,辅以文字传播,而且以黑白色为多。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一方面这种简约的传播方式当然有着自己的优势,还将存在下去。另一方面新闻漫画也可以借鉴多媒体的表现手法,也可以有动画、有声音。比如千龙新闻网就开辟了动漫专栏,以flas漫画的形式报道评论新闻。

“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文化认为,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会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网络技术对于新闻漫画的发展同样是这样。一部出色的网络新闻漫画,需要创作者的新闻敏感、巧妙构思和对于网络传播特性的把握以及一些制作软件的纯熟运用。

但是,对技术的应用还必须把握根本的一点:新闻漫画的本质属性是“信息传达”。所有的形式都是为了更好传达信息而服务,人类也正是依靠信息得以生存发展。我们把网络技术运用于新闻漫画也需要注意这一点:不能一味去追求新媒介,追求形式上的新奇,而丧失新闻漫画的特性,失去了新闻信息传达的本质。

过去新闻漫画以自己的媒介特性也给受众带来了信息和娱乐,将来也只有抓住这根本的属性,把网络技术同新闻漫画的特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满足受众的需求,挖掘市场潜力,这样才是新闻漫画网络生存的根本动力。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新闻系)

之二:

如何实现网络新闻的有效策划

李亚敏

如今,整个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获取信息成为每个人的基本需求之一。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恰恰是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而被广泛的接受和使用。2005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过1亿人,而且有79.3%的网民上网的目的是浏览新闻,也就是说,我国有将近八千万网民上网就是要浏览新闻,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引出了一个值得网络编辑好好思考的问题。

网络新闻有别于传统的媒体,网民浏览新闻主要有两种阅读习惯和阅读目的,一是信息获取,就是只浏览标题,了解新闻事实;二是不仅要了解新闻事实,还关注新闻的深度分析与新闻的外延扩展,这种需求不仅局限于详尽客观的新闻事实,同时产生对背景新闻、相关新闻、链接新闻等的需求。那么,作为网络新闻的编辑如何通过详细周密的策划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网民对此类信息的需求呢?

一、注重网络新闻策划的角度和方法

无论是新闻栏目还是新闻报道,在进行策划时,最首要的前提就是网民对这条新闻有需求,一个没有需求的栏目和报道,即使策划再精良,制作再完美,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网络编辑只有选择了准确的角度,并针对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为制作优秀的新闻栏目或新闻报道奠定坚实的基础。

1.重大新闻议题要做得全面

在网络新闻领域,有一些新闻是可以预知的重要新闻事件,这类新闻影响力大,受关注度高。比如政治类的“两会”新闻,体育类的“世界杯”新闻等等,这些重大的新闻议题的主要特点是发生时间是确定的,人们的关注度高,但内容或结果是不确定的。

根据这类新闻的特点,网络编辑在进行新闻策划时,务必要在前期准备时将此类新闻的相关内容做得尽可能全面。因为所有的网站都可在相同的时间推出相同的专题,只有在内容上更加全面更加丰富,才能显示出网络编辑的水平,吸引更多的“眼球”。而对于不能预知的内容和结果,在策划时则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稿件的内容、页面的形式等都要提前设计好,不要出现等到新闻发生后,才设计页面的仓促局面。

例如,对于世界杯的专题,在前期准备时,就要包含各个参赛队的人员名单,人员基本信息(包括身高、体重、号码、技术特点等),该队在预赛中的比赛情况,该队在历届世界杯的成绩、比赛城市的介绍、比赛场馆的介绍、运动员村的情况、球迷的情况、官员的情况、裁判员的情况、比赛天气的情况、电视台直播的时间、奖杯的情况等等,这些也仅仅是开幕前专题新闻的内容而已,而等比赛开始后,就要加入比赛阵容的情况,比赛过程的介绍,赛后教练的评论、球员的评论、专家的评论等等,不一而足。这个例子说明,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做好可预见的重大新闻议题。

2.对特色议题要做出“味道”

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这个观点在新闻网站的定位上也同样适用。由于各个新闻网站的属性、目标网民、信息来源、地域、管理模式、主管部门等的不同,导致网站的定位皆不同。一个网站也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特色议题的选取,一定要与自己网站的定位相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树立网站的“个性”。

作为部级通讯社所属新闻网站,新华网讲求新闻大而全,特别突出国内国际新闻。而人民网作为人民日报的网站,突出爱国情节,倾注全力打造“强国论坛”,在网民中广为称道。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京报网也有两个很具特色的议题设置:分别是“京味故事”和“市情与民生”。“京味故事”的设置旨在突出北京风情,传承老北京特色,同时与目标网民展开心灵的沟通,以情感人;“市情与民生”是根据北京晚报开办的“天天帮您办实事栏目”衍生出来的,它首先成为百姓述说烦心事、求助解困的窗口,也成为政府各部门办事人员体现办事效率的平台,政府与百姓的沟通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既体现了党报网站的政府形象,又切实关心了百姓的利益,将这二者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对这类议题的选择与操作,不但客观上提升了网站的知名度,更主要的是树立了网站特色风格,这种网站风格与特色的树立正是基于“特色议题”的巧妙选择之上的。

3.突发新闻议题要做得及时

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一个区别就是时效性极强。对于突发新闻而言,传统的报纸媒体只有等到下一期报纸才能刊出,少则几个小时,多则数日。电视台、电台则要对录像、录音等素材进行视频、音频的编辑,而这都需要时间的,这就使得网络在处理突发新闻事件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迅速报道突发新闻也是网络新闻最“出彩”的地方,也最能考验网络编辑的能力。

由于突发新闻没有任何准备,所以在出现突发新闻后,网站应该迅速成立突发新闻小组,包括新闻采编人员、网页设计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等。采编人员负责新闻的采写、编辑、整理、核实,网页设计人员负责网页的设计、图片的修整、专题结构的设计等;技术人员则确保该专题的各种表现形式在技术方面的可行性。通过多个层面的联动,同时推进,以最快的速度对突发事件作出反应。当然,如果在平时就始终设置一个突发新闻的应对小组是比较理想的模式,以避免临时组合的仓促和配合的生疏。

新华网在2004年对印度洋地震海啸灾害的专题报道就是一个突发新闻议题做得及时、比较成功的例子。该网站全力聚焦“海啸地震”这一重大灾难事故及灾后的各国援助(尤其是中国政府和民众)和印尼人民灾后重建。报道力度及报道速度都及时肯定地给了网民正确积极的信息。其间平均每天更新700多条新闻消息、直播图片近200幅,70%以上的快讯领先国内网站。结果访问量以每天翻几番的速度增长,点击率时段性的增加300多倍。

二、合理运用网络新闻策划的表现形式

掌握了网络新闻的策划角度和方法后,就要注意使用合理有效的表现形式,使各种议题能更好的向网民表达和展示新闻的重要性。

1.坚持网络新闻“原创”与“摘编”相结合

“原创才有生命力”,显然受众对“复制来复制去,毫无特色”的信息没有兴趣,他们要求网站提供更多的原创信息,节省他们宝贵的阅读时间。国内现在一些网站已经有意识地走“原创”道路,新华网、人民网都有了自己的网络记者,70%都是原创新闻,这样就形成了网络新闻的源头。而对于不具备原创新闻的网站而言,就可先从评论、深度报道等方面入手,突出自己的原创特色。当然,任何一个网站都会有创造原创新闻的机会,只是看编辑会不会抓住它、把握它。所以说所有的网站在这方面都有机会,只有坚持原创与摘编相结合,就能做出优秀的网络新闻。

比如2005年8月京城出现的几年未遇的桑拿天气,京报网采用了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的稿件,同时自己编写了“市民对桑拿的反应”的稿件,使整个报道既有官方的客观报道,又有自己网站的声音,收到了比较好效果。

2.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论坛等多种技术形式相结合

网络新闻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又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只有网络媒体才能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甚至论坛等几种表现形式融合在一个专题新闻中。网站在策划新闻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点,给网民以最大的感染和冲击。

2005年7月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针对这个专题,新浪网等媒体采用了文字描述发射的背景知识,图片展示航天飞机的外观和宇航员的情况,视频播放发射的全过程,flas模拟进入太空后的状态,音频电话采访前方记者,并开通论坛供爱好者交流等等多种形式来全面客观的报道这一重大的新闻事件,满足了网民的需求,让人感觉到“解渴”。

总之,如何运用具体的方法、角度和表现形式对网络新闻进行策划,还要根据网络编辑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情况,将这些观点和方法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到网络新闻的策划中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北京日报信息网络部)

之三:

用地域性优势强化专题新闻

康琪雪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受众对网络新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对于重大新闻、突发新闻等,人们希望了解更多的背景资料、新闻过程、外界评论、专家观点、相关新闻、后续报道等多角度、全方位、大容量的解读新闻,由此,网络专题新闻应运而生。网络专题新闻由于顺应了网络新闻规律,发挥了网络传播优势,满足了受众的需求而发展迅猛,成为各大新闻网站的点击热点和关注焦点。

但是,全国性新闻网站和地方性新闻网站由于受众不同、优势不同,导致各自的专题新闻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作为地方新闻网站,怎样才能在众多新闻网站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牢牢把握住新闻的地域性和网民的地域性这两个方面,才能把地方网站打造成连接这二者的桥梁。

发挥地域优势 做强专题新闻

全国性新闻网站立足全国,面向世界,一般有巨额资金支持,它所追求的新闻全面和及时,在“广度”上大做文章。与之相比,地方性新闻网站在人员数量、技术实力、资金支持、特别是原创稿件的覆盖面方面很难与之抗衡。但是地方性新闻网站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在地域性新闻领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实现了采编人员的专业化,他们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渊源、生活习惯、人脉气息、地方文化等了如指掌,这就为网络专题新闻的编辑提供了先天的优势。同时新闻的采访编辑也能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并迅速地在网上新闻,突出了地域性网站的新闻优势。因此,地方性新闻网站要考虑如何将“广”网转变成“窄”网,把“大”的新闻做“小”,把宏观新闻做具体化、地方化,实现专题新闻的地域化,使其更加贴近网民,更具有针对性。

例如,在北京卖菜的司机杜宝良多次交通违章被罚款10500元的新闻事件,在广大市民中引起极大的反响。京报网立即推出了“透视杜宝良现象”新闻专题,客观叙述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公正阐明交管局和杜宝良双方的态度。不仅如此,该专题还引申一步,将交通违章处罚条例等一一做出解释,而且还刊发了有争议的标志牌的现场照片,并全面报道各界的反应,引起了京城网民的高度关注。假如将同一专题刊发在大洋网或东方网,由于不具有对该专题新闻的编采优势,现场图片的拍摄、地方交通法规的阐述都难以实现,因而很难将该专题引向深入,整个网络专题新闻的效果也必定大打折扣。因此,地域性网站一定要充分发挥对地域新闻的编采优势,打造强势的地域性专题新闻,在与全国性的新闻网站竞争中脱颖而出。

满足网民需求打造新闻与网民的桥梁

网站专题新闻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要考虑网民的新闻需求,而网民的地域性特征是必须认真考虑的。如今,网民对新闻的选择更趋于地域性,阅读习惯也从传统媒体的单向接受型转变成了如今的自由选择型。这就给地方新闻网站以较大的新闻空间。地方新闻网站要充分关注网民的地域性,积极满足受众的需求,把专题新闻做得更加为当地网民所喜闻乐见。让网民更加相信地域性网站。这就要求专题新闻在内容编排上必须具有更加鲜明的地域特色,才能争得先机,赢得读者。

京报网作为北京的新闻网站,专题就应该多突出京味、京韵、京人、京事,发掘当地新闻资源,报道独家新闻。例如雅典奥运圣火抵达北京时,京报网洞悉到京城的网民对这个新闻事件高度关注,充分发挥地方新闻网站的优势,策划了大型新闻专题,对遍布京城的几十名火炬手全程跟踪,捕捉到了整个火炬传递活动的很多细节,报道了欢庆的群众反映等。这些报道内容全面,分析和评论也具有一定的深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了解了地方网站对地域新闻的优势,掌握了地域性网民的新闻需求,这就具备了做好网络专题新闻的两个基本要素。但如何将这二者完美的结合起来,最有效的实现网络专题新闻的宣传效果呢?这就需要全面利用各种网络新闻的表现形式。

网络专题的特点范文6

网络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学习资源建设、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和进步,对网络教育的教材也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网络教育的教学形式决定了教材是与网络教育学生的联系最为密切的一个要素和学习载体,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否具有网络教育特色,是否适合网络学生的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效,关系到网络教育的质量。不断加强实用性教材的建设,推进高质量、高水平、实用性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对网络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网络教育教材现状分析

网络教育经历了办学形式的转变,也经历了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转变,实现了网络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和模式创新。从整体上看,网络教育教材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现了以单一文字教材为主到文字、音像、多形式电子教材等多种教学资源。但随着网络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教育对象的变化,网络教育教材建设中存在的教学设计不足、适应性与实用性不强、互动性不够等问题不断显现。

(一)教材内容不适用

在网络教育试点初期,网络教学中多借用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对网络教育学生来说,内容偏深,重理论轻实践,不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和培养目标要求。部分专业性较强的教材内容滞后于现实网络教基金项目:此论文为东北大学有关网络教育教材立项。作者简介:卢俊杰,男,硕士,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管理。育发展的需要,缺乏应用性。同时编写教师对网络课程和学生能力、素质、知识、水平还不熟悉,无论是在内容的选择、组织,还是在编排的体例,都与传统教育所用的教材没有太大差异,缺乏网络教育特色。

(二)教材结构不科学

网络教育教材、媒体缺乏内在的统一性关联,无整体规划,多数情况将教材、媒体简单组合,缺乏统一考虑。有些网络教材没有跟上网络教育的发展,最为突出的是忽略了学习的内在规律,在学习支持、指导、交互性方面相对缺乏,以及学习材料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经过对网络教育教材的客观分析,加强教材研究与改革,建设结构科学合理、教学设计符合网络教育学生特点、教学内容针对实用的教材,是解决现存问题的途径之一。

三、结合网络教育特点,制定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

网络教育的特性决定网络教育具有时间碎片、空间分离的特征,教材作为网络教育学生课程学习的基本载体,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导学的基本依据,在教材编写上必须强化网络教育教材特色。教材建设应遵循三个原则:

(一)教材建设的整体性

网络教育教材形式多样,不同的媒体具有不同的特点。要充分发挥不同媒体的优势,处理好不同媒体的关系,实现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进行整体建设。

(二)教材内容的扩展性

随着各学科的发展、变化,及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网络教育教材应该具有一定的扩展性,即要保证该课程应知应会的基础理论与技能,还要兼顾未来发展要求的前瞻性,才能在面对各种变化时具有一定的应变性。

(三)教材设计的实用性

教材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综合考虑培养目标,学生特点、课程特点、教学模式等,要遵循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编制理念。

四、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网络教育适用性教材建设

(一)成立专门的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

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由熟悉网络教育的专家、教师等人员组成,指导委员会对教材建设负全责,建立一套严格的教材立项申报和审核程序和制度,主要负责教材建设制度建设、审定教材建设规划、审议拟出版教材和检查与跟踪等工作,为教材建设推进提供组织保障。每年进行一次的教材立项申报,要经过申报、初审、评审,确定立项之后,由项目负责人签订协议。在项目中,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中期检查、督促;结题时,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审定。

(二)设立专项经费支持网络教材建设

为“网络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项目设立专项建设经费,给予出版资助。为建材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对经过审核的教材建设项目,经费按立项时和结题后两次拨付。经过努力,学院已正式立项网络教育系列教材20本,正式出版教材16本。其中,安全工程专业5本,采矿工程3本,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3本,冶金工程专业2本,行政管理专业1本。

(三)遴选教学实践经验丰富教师编写教材

教师是教材编写的主体,由于网络教育教材的特殊性,要求遴选的编著者必须既是学科专家又是网络教学专家。为教材建设提供师资保障主编教师不仅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扎实的学科基础,还要具备丰富的网络教学经验,熟悉网络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者的特征与需求,才能够将教材建设与学科前沿的发展相结合。

(四)立足网络教育实际,优化整合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要根据培养计划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同步进行,同时要处理好编写教材的内容、方法和形式三者之间的关系。要特别关注教材与教学环境的配合问题,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媒体进行有效整合的问题,保证教材具有较强的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和可扩展性。保障纸介和电子教材的并行性、科学性的基础上,提高实用性、导学性、助学性与开放性,增强师生的交互性。

(五)突出学习者的要求,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

参加网络教育的是在职人员,学习背景差异比较大。要使不同的学生达到一个共同的教学目标,要求编写的教材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既要符合多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又要确保达到网络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服务,要兼顾内容、体系、结构、思路、方法的指导、检测、评价等多方面因素,使编写的教材为学习者提供便捷、高效、实用的帮助。

(六)依据课程内容特点,优化教材结构设计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教材结构设计上要重视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在编写教材时,需要考虑不同课程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编写方法。在教材编写中,应加入学习方法指导、导学或导读、知识点衔接说明、重难点解析等助学要素;还应该提供媒体资源的使用指导、章节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技能方法和知识地图;提供章节练习或测验,给出足够的训练题目,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这样既有利于方教师的教学、导学、辅导,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

五、总结

网络专题的特点范文7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结合对云南大学400名在校大学生的相关调查,分析认为,当前高校要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提高实效性,就要建好网、用好网、管好网。

一、建好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基础

(一)统筹规划,整体构思。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尚处于摸索之中,因此要注意统筹规划,整体构思。一要旗帜鲜明,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先进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二要思想明确,有长短期规划和部署,坚持办出特色,形成合力。一方面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另一方面,要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打造一批网站精品。

(二)开辟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和网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能否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和网页的质量和吸引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高质量网站和网页的开发。一要开辟学习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网站,通过文字、声音、图像、数据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二要在校园网上建立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包括宏观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和专门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宏观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既能从总体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难点、热点,又可起到思想政治教育门户网站的作用”,而专门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某方面内容或某特定对象建立的专门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针对性强,实效性强。

(三)加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源建设。据调查,9.8%的学生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好的最主要原因是“网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不吸引人”,这就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快信息源建设。高校信息源建设应以“以科学的理论指导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一目标为指导分步实施。第一步,选好内容。信息源的内容应主要包括:马列著作选读、中共党史党建重要知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网上党校、网上团校、优秀影视作品、新闻时事、先进人物典型、爱心行动、热点透视、美文欣赏、就业指导、学习指导、心理咨询等。第二步,精心设计。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教育内容,其效果往往不同。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选好内容的基础上,还要研究如何传达,如对抽象的理论难点问题的解答,就要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用简单、生动、具体的事例表达,尽可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参与。

(四)丰富网络栏目。网络信息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成功的重要标准。调查显示,44.6%的学生不愿在网络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反映出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愿访问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因此,高校必须深入调查学生关心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主动出击,在网上设立有关指导、咨询、服务等栏目,还可在这些栏目下设立小栏目,力图使整个版面的设计融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为一体。另外,还需开设一些讨论专栏,引导学生进行专题讨论,也可开设专家论坛,使学生与专家直接交流。

二、用好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关键

建好网的目的就是要充分运用网。如果说建好网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的基础,那么,用好网则成为其关键。

(一)通过网络BBS了解学生思想动态。BBS,即网络中的电子公告栏,是当代大学生了解信息、发表言论、交流思想的重要阵地。而只有根据BBS上舆论的特点,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原则,采取有针对性的科学方法,才能发挥BBS的这一功能。

首先,要根据BBS中舆论的特点,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原则。第一,根据BBS中舆论形成速度快的特点,坚持及时引导原则。BBS中舆论形成速度非常快,如食堂菜价上涨、澡堂水不够热,公寓卫生状况差等任何一个细微的地方都可引起一片舆论。针对这一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对出现在BBS中的各种舆论尽可能及时地作出处理和反馈。如事件本身存在问题,就要及时处理事件后答复;如发文者情绪偏激,就要在及时分析后疏导;如多数BBS用户反映的普遍性问题,就要及时讲道理。第二,根据BBS中舆论正反两面性特点,坚持正面引导原则。BBS中有正面舆论和反面舆论两种,而更多的是反面舆论。所谓正面舆论是指对确实存在问题的正确反映,而反面舆论则指对存在问题言过其实的情绪化反映。对此,一定要坚持对正面舆论的正面引导原则。正面的舆论要有说服力,不能以势压人。对一些事物尤其是新生事物进行介绍和评价时,要先尽可能深入调查,然后进行全面分析。第三,根据BBS中舆论自由开放的特点,坚持柔和性引导原则。BBS的匿名性使舆论具有开放自由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以温和的态度而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命令式的手段来与学生交流。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立场要坚定,手段要灵活多样,并要形成科学的认识,掌握质变量变规律、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及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三条辩证逻辑规律,以对学生全面科学的引导。

其次,要掌握BBS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一是对话法和讨论法。BBS中的交流是匿名的,这使得无论是客观事实还是虚假信息,无论是理性的问题分析还是情绪化的倾向性表达都可能遭到网上学生用户的怀疑。对此,有必要请出一位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权威与网上学生用户对话。这有利于对舆论的正确引导和舆论影响力的增强。与对话法不同,讨论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者以匿名的一般网民身份介入BBS某一论题进行交流的一种方法。它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以平等的身份积极用户的姿态不断参与和引导,以实现潜移默化的效果。这种讨论往往主题多样,但每天讨论的内容会有几个侧重点。二是事实法。BBS提供了一种信息渠道,由于对事件的未知或不甚了解,网上虚假信息的出现已不足为怪。为了有效防止虚假信息的产生和蔓延,就要对事件尤其是突发事件和重要事件的信息及早,这有利于争取网上舆论宣传的主动性。

(二)开展网上专项服务,及时解决学生关心的问题。通过开展网络服务,解决大学生关心的一些问题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调查显示,学生关心的问题主要是学习、就业和生活三个方面(见下表)。

第一,开辟学习指导专栏。一方面对大学生特别是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另一方面,建立大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在网上公布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 平时学习状况,以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也使一些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差距。以加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第二,设置网上答疑系统,解决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一要设置学生生活服务、校务公开、校长信箱、学生处长信箱等网站和主页,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通过及时、平等的网上交流,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解决学生实际中的问题。第三,利用网上党建和团建网站,开展多项服务。如建立学生勤工助学信息系统,在此系统中,建立在校贫困生档案,根据此档案,对所有贫困生进行勤工助学岗位的网上招聘,以解决贫困生的燃眉之急;在学生服务网站中建立“共青团”聊天室,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国家、社会或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的讨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设立新闻服务平台,即利用网络新闻服务器向广大学生用户提供各种专题讨论和交流的服务:开辟就业咨询和指导专栏,最新就业信息。

三、管好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保证

互联网的特点及高校学生的特点,要求高校在建好网、用好网的同时,要管好网,这样才能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实施。

(一)加强网络伦理和网络责任教育,注重自我管理。高校上网学生既是网络的使用者,又是信息的者和接受者。加强网络伦理和网络责任教育,提高上网学生对不良信息的自觉抵制意识和能力,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施具有基础性意义。一方面,要积极引导高校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作用,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识别能力,特别是对那些有政治性的或属于意识形态领域中带有倾向性的网上宣传,应引起高度重视。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网络伦理和责任教育。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增加“建设网络文明”和“依法使用网络”的专题,以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和网络责任意识,提高其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力,从而使学生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干扰,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自觉树立网络责任意识。

(二)加强网络法律法规教育,实施强制管理。法律法规是规范网络行为的重要方式。大学生好奇心强,富于挑战,少数学生在掌握了大量的计算机知识后,便将网络当作施展技能的天地,所以有必要对高校学生加强网络法律法规教育,使学生了解网络法律法规方面的各项规定,自觉规范网上行为。

网络专题的特点范文8

【关键词】辅导员;网络舆情引导;角色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者是指在高校中关注校园网络舆论,积极参与到舆论当中,有目的、主动地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的人。他不同于网络舆论主体,舆情引导主体除了学生中的意见领袖,还包括专业教师、党团组织、学生干部、校园媒体、辅导员等。相对普通舆论参与者而言,网络舆情引导主体思想更成熟,知识更全面,阅历更丰富,具有先进性、主动性和前瞻性等特点,他们政治素质过硬、思想活跃敏锐、性格活泼开朗、专业技术娴熟,具有话语权,能够把握时代的潮流,领悟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在高校中,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由于其职业的特点和要求,他们具有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性前瞻的特点。他们是与学生交往最密切,接触最频繁的老师,能对学生实施权力性与非权力性影响,从某种程度上决定其成为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核心力量。辅导员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多重角色。

一、辅导员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充当“平民网民”角色,适时对网络舆论进行监控

辅导员在网络中,借助QQ、飞信、微博、BBS论坛、博客等即时通讯工具和网络平台,与大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他们在其中扮演着普通网络使用者的“平民”角色,只有借助网络自由、平等的特点,倾听学生的心声,融入学生群体氛围,才能有效获取学生的真实呼声,收集涉及到高校自身的重要、敏感和热点信息。辅导员“平民网民”角色的发挥,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和控制学生群体中的苗头性、倾向性网络舆论,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和引导工作。

二、辅导员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充当“新闻发言人”角色,稳定情绪,化解舆情危机

在网络上,一个简单的信息经过多次传播之后,一些主观判断和想象附加到信息中,而有些真实的信息会被过滤,就可能变成与事实大相径庭的谣言。一些高校害怕向学生公布敏感信息后会引起新的恐慌,也担心学生的不理性舆论会给事件的处理增加难度,于是采取封锁信息的做法,试图将学生蒙在鼓里。但是,当大家正急于了解有关突发事件的更多信息时,如果缺乏权威部门及时有效的信息,谣言就会占据上风,给事件的处理造成更大的困难。避免谣言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强化正式渠道的信息披露。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学生最容易对辅导员产生信任,如果辅导员能及时各项事件的真实情况和处理进度,就能避免各种小道消息造成以讹传讹的情况。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辅导员必须发挥网络舆论即时性和影响广泛性的特点,在极短的时间内采取行动,通过网络权威信息,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稳定心态,恢复校园秩序。

三、辅导员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充当“领航者”角色,化被动为主动,引导舆论走向

辅导员在网络舆情引导中不能仅仅单纯被动地澄清舆论中的错误言论,抵御不良舆论的渗透和影响,更应主动出击,在网络舆情中充当“领航者”,倡导主旋律,通过设计网络舆论的议题,来实现引导学生的目的。网络舆论议题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生活,围绕国内外、校内外发生的和学生有关的重大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而精心设计讨论,通过议题设置,把广大同学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方向,引导同学“想什么”,用积极的话题来主导舆论的走向,减少消极言论的影响,从而形成积极向上成熟理性的舆论。

四、辅导员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充当“网络卫士”角色,规范网络行为,维护网络秩序

网络的虚拟性使大学生在网络中摆脱社会现实和规范的束缚,易于滋生大学生不良的网络舆论,甚至产生网络犯罪行为。辅导员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充当“网络卫士”角色,一方面及时抵制和清除不良舆论信息,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疏通网上网下交流的渠道;另一方面,辅导员采取理论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形式,在网上网下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使学生在思想意识上树立第一道防线,文明上网,文明用网。同时向大学生宣传网络管理相关法律制度,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网络意识,规范上网络行为,不断减轻和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通过网络伦理学教育,培养他们内在的网络责任感,倡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逐渐把他们确立为“网络社会”的道德主体,使其承担起维护“网络社会”秩序的重任。[1]

五、辅导员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的专家角色

由于网络舆论广泛性与复杂性等特点,网络舆论引导不是由某个单一的主体来完成,而是需要多个主体共同的努力。在高校中,可能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的,主要包括:辅导员、专业教师、党团组织、学生干部、校园媒体等。他们在网络舆论中充当不同的角色,从不同方面对网络舆论进行积极的影响,共同构成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主体系统。

高校党团组织在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对良好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营造上;专业教师则主要通过专业背景和课堂权威引导学生;学生干部的作用则集中体现在对网络舆情动态的掌握上。辅导员相对于其他主体而言,他是引导工作的核心力量,是引导主体中的“专家”,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决定了其在引导工作中的专职性。新时期网络舆情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晴雨表”,辅导员作为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必须把握网络舆情动态,占领网络舆情新阵地,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成为辅导员工作职责。

其次,辅导员的专业性。辅导员的工作性质要求他们应政治思想素质过硬、思维敏锐、性格活泼开朗、专业技术成熟,能够把握和领悟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等特征,而这恰恰是网络舆情引导主体的特征,从某种程度上促成了辅导员在引导工作方面的专业性。

第三,辅导员在引导主体中的核心地位。相对其他主体而言,辅导员更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辅导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最频繁的教师,他们与专任老师相比更具亲和力,感情更好,影响力更大;相对学生干部而言,辅导员的政治素养更高,社会阅历和经验更足,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他们言语的可靠性强,在学生中更有话语权,有权威优势,而在引导工作中,学生干部往往需要辅导员的专业指导。

【参考文献】

[1] 杨筱柏.高校网络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效能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网络专题的特点范文9

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展现出层次化的特点,为了缩短人才培养与企业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学校的人才培养也应该做出相应调整。根据我校的办学宗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主要由基本理论原理的学习应用,以及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组成。根据对现状的分析,这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专业定位目标不明确,专业特色不明显,人才缺乏竞争力;实践环节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欠缺;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经历过真正的项目各层次的内涵如下:

(一)网络研究型

网络研究型侧重于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协议,涉及到的课程包括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分析、路由与交换原理等基础知识,此部分为后续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部分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主要以考研及进入科研院所继续深造为主,也有部分学生参与网络新设备、新技术的研发。

(二)网络应用型

网络应用型主要分三个应用方向:网络设计与集成、网络安全与应用、网络管理与维护。1.网络设计与集成主要是指采用工程学和管理学的方法,规划、设计并建设企业局域网络,就业方向主要是进入企业帮助组建局域网,从事各行业网络组网工程方案设计与论证、设备选型、布线和具体实施。2.网络安全与应用侧重于网络的攻防原理及相关技术应用,就业方向主要是帮助企事业单位制定并实施网络系统安全策略、安全事故预防及恢复等工作。3.网络管理与维护侧重于网络管理模型、应用管理系统进行网络配置,故障分析和诊断等,就业方向主要是企事业单位的网管,对网络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三)网络开发型

网络开发型侧重于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强调具有较强的网络编程能力,学生毕业后进入软件开发公司做基于网络的应用产品开发,包括移动互联网相关产品。

二、层次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展现出层次化的特点,为了缩短人才培养与企业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学校的人才培养也应该做出相应调整。根据我校的办学宗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主要由基本理论原理的学习应用,以及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组成。根据对现状的分析,这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专业定位目标不明确,专业特色不明显,人才缺乏竞争力;实践环节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欠缺;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经历过真正的项目实践导致学生缺少工程管理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同学之间缺乏沟通和表达、团队合作能力差,缺少工作经验等问题。本文从我校实际出发,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根本目标,从知识体系构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及创新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对层次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一条可操作性强并符合我校实际的,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为基础,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层次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我校网络工程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率。银行业团队薪酬设计探讨段坤

(一)构建以需求为驱动的层次型人才培养知识体系

网络工程人才需求由三个层次构成:网络研究型、网络应用型和网络开发型,这三个层次的侧重点各不相同。网络研究型重点侧重于扎实的理论基础。网络应用型侧重于学生的网络设计、组织、实施以及网络安全知识和网络管理能力。网络开发型侧重于基于网络平台的软件开发、网络新技术应用的开发和推广。对于以上三个方向,需要分别考虑专业方向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的构建。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分出三个层次:基础课程、主干课程和扩展课程。要求学生在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的基础上,通过选修不同的专业课程来体现方向差别。

(二)层次型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采用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一层: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课内实验主要面向一门课程中单独一节课的某些知识点而设置的基础性实验;课程设计主要面向单独一门课程所学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属于综合型实验,这些实验或设计内容一般以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为出发点。如数据结构、组网工程分别有16个和20个学时的上机实验,同时这两门主干课程各配备1周的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层:项目驱动的实训教学,在学生掌握了多门专业课的内容后以项目为载体,将所学多门课程的知识点链接起来,重点让学生在实际的项目参与过程中锻炼其综合应用能力。实训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负责将一些实际课题设计为适合教学的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完成项目,通过项目的开发来了解课程间的联系,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所学知识与具体应用的对接问题。同时,通过项目实训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职业修养等综合素质。如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在2004—2005第一学期针对大三和大四学生组织开设了《Java游戏编程》《项目实训》《网络推荐算法的设计与实现》等6个方向的项目实训题目,这些项目涵盖了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离散数学、Web系统与设计等众多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的内容,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第三层:企业实践、社会认证及毕业设计。根据专业学科的实际情况,我专业自2011年起每年组织学生到洛阳牡丹通信有限公司进行为期2周的生产实习,为学生提供机会了解行业发展状况、企业运行机制、人才需求等情况。同时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参考一些高水平网络工程认证的教材和实例进行讲解,并鼓励学生利用现有实验室条件练习,积极参加各类认证考试;同时,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的管理,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得到充分提高。

(三)层次型创新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