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就业决策分析集锦9篇

时间:2023-06-27 16:06:08

就业决策分析

就业决策分析范文1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难题 解决对策

自1998年的高校“并轨”、扩大招生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的共同愿望,也是促进社会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更是学校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对于即将走出大学校园,正在求职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就业问题与我们息息相关。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并为之奋斗是每一位高校毕业生的梦想,特别是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就业更是牵动着每一位应届毕业生的心。本文论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1.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探析

大学生作为人力资源供给的一个方面,与市场对这类人力资源的需求基本平衡,是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客观要求。而在现实中,中国大学生在数量、质量、结构供给等方面均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这种供求的不一致是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关系失去平衡的直接原因。

1.1社会因素。

大学毕业生尽管接受了高等学校正规的学习和训练,在理论层面上具备了较高素质和技能,但还较缺乏社会和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实际操作层面的素质和技能。大学毕业生作为劳动力资源的一部分,其供给与需求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此外,国家还没有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保护措施,对就业中的性别歧视还没有相关的有效措施,这势必会影响人才的自由流动,影响就业。

1.2毕业生的自我能力熟悉不足,所学知识和现实要求不匹配。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缺乏良好心理的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50.8%的学生并不是很了解自己的能力,且自身能力和实际就业形势不能很好地联系起来。盲目就业是人力资源的错误使用,造成人才的浪费。一个人只有通过自我评估,正确深刻地熟悉和了解自己,才能对就业做出最佳抉择,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才是大学生就业的最终目标。

1.3毕业生就业时一味追求稳定和高收入。

大学生处于从依靠向独立、从学生向社会角色过渡的时期,他们对社会生活显示出较强的热情和好奇,缺少理性思索和合理规划。在一定程度上,这必将影响到大学生对将来职业的选择和未来人生发展的定位。35.71%的学生理想的就业单位是国家机关,22.22%的学生期望薪酬在2000-2500元之间,这显然和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薪酬标准不符。在就业时片面追求稳定和高收入,而没有考虑自身能力限制和缺乏经验带来的不利影响,势必造成在求职过程中受挫。

1.4高等教育本身存在问题。

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首先,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向。其次,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再次,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

2.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与思考

2.1转变就业观念。

大学生择业应遵循现实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部职业环境的现实性;二是个人能力素质的现实性。择业首先从社会需求角度考虑,将社会需求作为个人择业的首要依据;部分大学生不愿去需要大量人才的偏远地区或经济发展较慢地区,宁愿留在大中型城市做最为基础的工作,甚至影响了个人的发展前途,这是忽略了社会需求。大学生初入社会,一方面不应过于强调个人的职业理想和利益,要把自己的职业理想提高到较高的境界。另一方面在择业时应充分考虑个人的工作潜能和个性特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个人的独特功能。

2.2调整就业心态,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

“社会角色”是指人们对具有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体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的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首先是调整心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增强喜好的广度,善于控制和调整消极情绪情感,培养意识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和坚韧性,正直坦率,谦虚谨慎,将择业观和人生目标相联系。

2.3加大专业教育力度,提高专业素质。

在当代大学生中,许多学生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潜力和前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认识不到位,造成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够牢、不够深、不够广,给将来的工作带来障碍。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要与专业教育结合,结合专业特点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发展现状、专业前景分析等专业教育活动,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竞争能力。

2.4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了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因而我们应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大学毕业生不是社会的包袱,而是社会宝贵的财富。大学毕业生不能实现就业,不仅是对人力资源和财富的巨大浪费,而且会影响千百万个家庭的幸福与安定,会给社会和对劳动力市场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家、社会、家庭和每一个大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牛耀堂.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J].郑州大学学报,2009,(1):93-95.

就业决策分析范文2

论文摘要:应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dmse)和成就动机量表(ams)对15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究了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成就动机的关系,并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学科差异、年级差异、性别差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1.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大学生被推向就业市场,自主择业成为一种趋势。特别是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人,2008年高校毕业生达到559万,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最新统计,2007年的就业状况很不理想。川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需要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也需要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

    职业决策是个体一生中必然要面临的重要决策,是指个体对自己将要从事职业做出的选择。乔普森(jepson , d)认为职业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通过此过程,决策者组织有关自我和职业环境的信息,仔细考虑各种可供选择职业的前景,做出职业行为的公开承诺。闭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职业决策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职业决策自我效能(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是指决策者在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成功完成各项任务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它是自我效能感理论在职业心理学中的应用。

    成就动机是一种社会性动机,它意味着人们希望从事有意义的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完满的结果。d. c. mccelland认为,成就动机就是与自己所持有的良好或优秀的标准相竞争之下,个人所学习而来的一种追求成功的需要或驱力。atkinson的“期望一价值”成就动机理论则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由两种相互冲突的动机趋向组成,一种是追求成功的动机,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个体的行为倾向是动机强度,对行为目标的主观期望概率和诱因价值三因素的积函数。如果个体处在一个成就导向的情境中,两种倾向可以同时被唤起,而这时个体导向目标的趋力一成就动机,就是这两种倾向的代数和。

    国内目前在有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很多,而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理论综述型的研究。本研究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成就动机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以期为各高等院校和政府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帮助大学生提高择业自信和职业决策的成功率。

2.研究方法

    2. 1研究被试

    从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随机选取200名大学生为被试,其中有效被试154人。被试的具体情况分布如下:性别方面,男68人,女86人;年级方面,大一34人,大二38人,大三29人,大四53人;学科类别方面:文史类97人,理工类57人。

    2. 2研究工具

2. 2. 1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

    采用彭永新(2001)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包括s个维度: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共39个项目,五点量表计分,得分越高,信心越高。总体craombach a系数为0. 9366;量表具有较强的辨别效度。

    2. 2. 2成就动机量表

    《成就动机量表》( the achievement motivescale.简称ams )由挪威心理学家t. gjesme和r. nygard于1970年编制,叶仁敏和hagtvet. k.a1988年修订而成。量表共30个项目,由两个分量表组成,每部分巧个项目,分别测定追求成功的动机(ms)和避免失败的动机(maf )。量表采用4点计分,得分越低,表明这类动机越弱。合成动机的得分由追求成功得分减去避免失败得分(ma= ms一maf )。得分越高,成就动机越强。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 77,效度为0. 58,具有非常好的信度、效度。

    2. 3施测

    测验的主试由研究者和心理专业本科生组成,统一指导语,测试时间大约为巧分钟,采用个别测试和团体测试相结合。

    2. 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 1烟台高校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总体情况(见表1)

    表1可知,全量表的平均分是3. 3487,其他各维度的得分也都在中间值3以上,这表明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全量表和量表各个维度的标准差较大,说明大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3. 2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差异比较

    3. 2. 1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学科差异(见表2)

    表2可知,不同学利类别的大学生在制定规划、问题解决和全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理工类的大学生比文史类具有更高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

    3. 2. 2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年级差异(见表3)

    表3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在制定规划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外,在其他各个维度和全量表之间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表明,大三年级大学生与大一、大二、大四之间在“制定规划”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级的递增,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逐渐增强,并在大三年级达到最高,而到了大四以后又出现了下降。

    3. 2. 3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性别差异

    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全量表和各维度作:检验,具体结果见表4。

    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3. 3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成就动机的相关分析(表5)

    上述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成就动机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成就动机的合成动机以及追求成功动机之间都存在高的正相关,并且所有相关都达到了0. 01水平上的显著性,但与避免失败动机没有显著相关。

    3.4成就动机各因子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回归分析(见表6)

    三个预测变量预测效标变量(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分)时,进人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为追求成功因子。表6可知,多元相关数为0. 621,其解释变异量为38.6%。

4.讨论

    4. 1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基本特点及原因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全量表的平均得分是3. 3487,分值位于“有一点信心”和“有一些信心”的中间位置,总体上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但个体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大学生虽然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但总体看来,他们能够正视现实,相信凭借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能够选到相对理想的职业。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大多数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高的事实并不能掩盖一部分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低的事实,不少大学生在选择目标、制定规划和问题解决方面还存在很多困难。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采取措施来缩小个体差异。

    4. 2学科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理工类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要普遍高于文史类大学生,并在全量表和制定规划、问题解决两个维度上达到了显著性差异。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情景下,社会对理工类大学生的需求相对较大。因此,理工类大学生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就业前景看好;然而文史类大学生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选择的余地相应较少,就业压力相对较大。这就使得理工类大学生在职业决策时比文史类大学生更加自信。

    理工科的学科性质要求大学生具有更高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理工类大学生一般具有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样,他们有更大的自信来解决生活、工作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另外,往届理工类毕业生相对容易地找到工作的事实,使得理工类大学生的择业取向更加明确,更能知道什么职业适合自己。所以,理工类大学生在制定规划的信心上也显著高于文史类大学生。

    4. 3年级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级的递增,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逐渐增高,在三年级时达到最高,但到了四年级时又出现了回落,一年级和四年级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最低。方差分析显示,除在制定规划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外,在其他方面未见显著差异。

    鲁思·霍尔兹沃思指出,“某一生活变化尽管是人们希望出现并已计划好的,但在一个情境向另一个情境转变时所伴随的适应过程中也要出现某种紧张。大一学生刚人大学,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出现一定的情绪波动在所难免。他们中的一些人在中学是佼佼者,而在人才荟萃的大学校园里,则变成了普通学生,这使他们有一些失落感和自卑感。因此,大一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得分较低,自信心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一新生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实现了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通过大学的生活和学习,他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和能力,同时对未来也充满了期待,这使得他们对自己抱有更大的自信。但到了面临求职的大四阶段,现实的严峻就业形势使很多学生出现了就业焦虑,对前途充满迷茫,导致求职信心的降低。

    4. 4性别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性别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研究结果与张杉杉、郑日昌的研究结果相似,他们认为男女本科生的择业效能感没有显著差异,但李莉、马剑虹的研究结果有很大不同,他们认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各个维度中,性别的差异有着不同的影响。

    诚然,我国就业过程中性别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存在,女大学生在就业时可能面临一些社会歧视。但我们要看到,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壮大,女性有了较充分的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空间,在社会生活中逐步争得了较多的权利和自由,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社会上涌现了大量的成功女性,她们的自信、睿智和成功使得女生的自信心有了很大提高。

    由于上述原因的影响,女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有了更大的自信,这使得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性别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4. 5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成就动机的关系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成就动机的合成动机以及追求成功动机之间都存在高的正相关,并且所有相关都达到了0. 01水平上的显著性。

    bandura在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时指出:自我效能水平会增强或削弱动机。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会选择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为自己设置较高的目标,并坚持达到它。当任务或目标得到解决时,个体当初的效能感便得到证实和满足,这就维持了成就动机。即使个体遇到暂时不能解决的困难时,高效能感者所具有的取得成功的自信心也更有利于诱发个体的动机行为。相反,自我效能低的人,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行为的积极性就低,不愿付出过多努力,也很少积极主动地采取对应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成就动机水平下降,反过来又降低了他的效能感。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高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决策能力充满信心,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来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业,并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通过完成有挑战性的任务来超越自我,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肯轻言放弃,因此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更大,而成功的经验反过来又强化了个体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之间就这样双向互动,相互促进。

    另外,成就动机各因子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成就动机中的追求成功对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所预测变异量达到38.6%,而避免失败因子和合成动机则被排除在回归方程之外。这说明,对大学生追求成功动机的培养非常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决策能力。

5.结论

    5. 1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个体之间差异较大。

就业决策分析范文3

关键词:经营决策;方法;应用分析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时刻面临各个经营环节的决策,这些决策都是基于企业的发展来展开的,企业的经营活动包括产品的生产、人员的组织、物料供应、市场开发等方面。如何利用科学的决策方法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尤为重要,这些方法运用的恰当与否以及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企业本身的生存与发展。特别是企业重大的战略性决策包括企业产品转型、扩大规模、技术改造、项目投资等,决策是否科学准确决定了企业的存亡。实践中,在同样的条件下,决策水平不同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在有利条件下,由于决策错误造成失败;在不利条件下,由于决策正确,能变不利为有利,从而得到成功。由此可见,决策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没有正确的决策,企业就不可能有正确经营行为和管理活动。经营管理决策正确与否,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 。

一、经营决策分析的常用技术方法

企业常用的经营决策分析方法有两大类:定性决策分析方法和定量决策分析方法。

(一)定性决策方法

定性决策方法是在决策中充分发挥人的智慧的一种方法。它直接利用那些在某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知识和能力的专家,根据已知情况和现有资料,提出决策目标和方案,做出相应的评价和选择。定性决策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经验决策法。这是一种最古老的决策方法,由于它简便易行,在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中,仍然经常使用。特别是对那些业务熟悉、工作内容变化不大的专家,往往可以凭经验做出决策,并且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德尔菲法。它的核心组织形式是:不把专家召集在一起开会讨论,而是发函请一些专家对一定的问题提出看法和意见。收到专家们回答的意见后加以整理分析,再分寄给专家们继续征求意见。如此重复多次,直到意见比较集中为止,以据此做出决策。这种方法可以使专家们毫无顾虑,各抒己见,同时又能把较好的意见逐步集中起来。

3.头脑风暴法。这是邀集专家,针对确定的问题,敞开思想、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寻找新观念,找出新建议。其特点是运用一定的手段,保证大家相互启迪,在头脑中掀起思考的风暴,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提出大量的有效的设想。

4.集体意见法。这种方法是把有关人员集中起来以形成一种意见或建议。与会者发表的各种看法,其他人可以参加分析、评价,或提出不同看法,彼此之间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

(二)定量决策方法

定量决策方法是建立在数学分析基础上的一种决策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把决策的常量与变量以及变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即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根据决策条件,通过计算求得决策答案。定量决策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确定型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的影响因素和结果都是明确的、肯定的。一般根据已知条件,直接计算出各个方案的损益值,进行比较,选出比较满意的方案。主要有盈亏平衡分析法、差量分析法等。

2.风险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一般先预计在未来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自然状态,估计可能出现的概率。然后根据决策目的提出各种决策方案,并按每个方案计算出在不同的自然状况下的损益值。最后分别计算出每个方案的损益期望值,进行比较,择优选用。具体方法有两种:决策树法和决策表法等。

3.不确定型决策,是指未来事件的条件,即自然状态发生概率不能肯定情况下的决策。这种决策是决策人凭着自己的态度和判断力,按照一定的法则去选择方案,不同决策人可能选出不同的最佳方案,并得到不同的结果,故称为不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的选择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可能性法、保守法、 冒险法、乐观系数法和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二、经营决策分析方法的应用分析

企业经营决策包括企业正常经营管理决策和战略性决策两方面,企业正常经营管理决策就是企业经营没有重大调整所采取的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包括企业生产的产、供销等方面。战略性决策就是企业经营发生重大调整所采取的决策,包括企业产品转型、扩大规模、技术改造、项目投资等。

(一)企业正常经营管理决策分析方法的应用

企业正常经营管理活动就是为保证企业适应市场的需求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了保证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就要求企业生产能够高效运行并且可控。经营管理决策由于各个方面的数据在经营过程中都有所掌握,并且数据的准确度相对真实,在做这方面的决策分析时要尽量用定量决策分析的方法,从而保证决策的准确性。

1、生产活动的决策分析:企业的生产不是产量越多越好,产品销不出去产成品就会占压资金使企业经营不畅,最合理的产量就是以销量定产量,但是不能低于盈亏平衡产量。这里就用到了定量决策分析的确定性分析方法,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确定合理的产量范围和合理的盈利区间是保证企业持续经营的关键,盈亏平衡分析不仅可决策企业的合理生产利用率,同时通过分析可以找出企业节能增效的关键点,包括企业生产成本中的节约和浪费,通过这些控制而增加企业的利润。

2、企业原材料供应的决策:企业原材料应区分管理的重点要着重管理好用量大的原材料的进货渠道和周转周期,确定这些方案就需要运用确定性决策的差量分析法找出最优的方案,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生产成本的降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销售决策:销售的决策关键是企业生产产品市场的占有率,开展市场营销的前提就是了解产品市场的需求量,通过定量确定性决策来预测产品市场的占有率,有了这一数据企业就可以有计划和有针对新开展市场的营销策略,实现企业产品销量的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二)企业战略性决策分析方法的应用

企业战略性决策关系到企业的存亡,所以在涉及到战略性决策时,要综合运用经营决策的定性决策分析方法和定量决策分析方法。在企业要进行企业产品转型、扩大规模、技术改造、项目投资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时,要把定性决策分析方法和定量决策分析方法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来运用。战略性决策首先要做好项目前期的考察、调研、分析工作,这一方面的工作要充分运用定性决策分析的方法,要把经验决策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集体意见法灵活运用综合考虑,用最恰当的方法决策不同的重大事项方案,在以上战略性决策中对涉及企业产品转型、扩大规模、技术改造决策时要侧重运用经验决策法、德尔菲法,在涉及到项目投资决策时要侧重运用头脑风暴法。定性决策方法的综合运用应掌握运用集体意见法来对决策进行归纳和总结,掌握了这些方法对企业战略性决策是至关重要的。前期工作完成后,其次就是运用定量决策分析方法对决策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论证,对于基础数据可以进行准确预测的要应用确定性决策的方法进行分析,主要是对方案的经济效益和期望值的准确计算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企业目前战略性决策的确定性决策经济评价指标主要有总投资收益率、内部收益率、净现值、投资回收期。这些指标的计算是基于预测的基础数据没有变化的前提条件下得出的,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会发生不确定的变化,那就要对方案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对可以预测因素发生概率的就要进行风险性分析,概率无法预测的用可能性法、保守法、 冒险法、乐观系数法和最小最大后悔值法进行分析,在这一分析过程中要运用定性决策的方法来预测方案影响因素的发生概率,从而使定量的数据更为准确和可以信赖,保证决策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使企业能够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取胜。

决策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时刻存在,准确的决策可以使企业从容应对风云变化的市场,可以推动企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尤其是在竞争与日俱增的今天,公司决策稍有闪失,便有可能招致灭顶之灾。如何在激烈动荡的市场竞争中,适时做出适当准确的经营决策,已经成为决定公司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向祖庚.现代企业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

[2]王华炜.现代企业管理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就业决策分析范文4

一般来讲,企业管理中的决策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即结构化决策和非结构化决策。 结构化决策涉及到的变量较少,只要采用专门的公式来处理相关信息,就能够得到准确的答案。通过计算机语言来编制相应的程序,就可以在计算机上面处理这些信息。结构化决策完全可以用计算机来代替。 在非结构化决策中,可能提供出很多正确的解决方案,但是没有精确的计算公式能够计算出哪个解决方案是最优。也没有规则和标准能够衡量那种方案是最佳解决方案。在没有决策支持系统作基础的情况下是难以迅速而有效地进行决策的。 因此,企业智能综合决策支持系统(InterigentDecisionSupportSystem,IDSS)应有高度的灵活性和良好的交互性,适用于非结构化决策的支。 一、智能综合决策支持系统IDSS方案设计 企业决策支持系统应以支持经营决策为主要目的,故IDSS应支持: 企业外部环境研究分析决策支持; 企业内部条件分析决策支持; 经营决策,其中包括产品决策、销售决策与财务决策等。 1.企业外部环境研究决策支持 为了支持外部环境调查分析,IDSS系统中应提供以下一些主要因素的检索机制: §国家有关经济政策和法规,尤其是金融、财务、税收、外贸进出口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国际国内相关行业的市场行情及产量、价格等;产品市场分析;主要原、燃、材料供应情况及价格等等。 2.企业内部条件分析决策支持 IDSS应支持:产品分析、市场分析、资金利润分析、盈亏分析等。 市场分析决策模块 包括市场开拓决策、销售策略决策等。 市场分析模块应提供: §市场面分布分析 §市场产品竞争分析 §价格变动对需求影响程度分析 §开辟新市场分析 为此,IDSS应提供市场潜力模型,以便支持管理者考虑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占领未实现市场,开辟未开发市场 销售决策支持 IDSS应包括: §预测模型(可用于销售量预测、价格预测等) §市场潜力模型 §价格模型 这些模型作为销售决策的支持工具,可用于正确选择企业产品的目标市场和重点市场,制定开拓、占领和扩大市场的方针;战备和策略,正确地制定产品的价格政策和促销策略等,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 产品决策模块 该模块将能提供: §产品的竞争能力分析 §产品销售增长率或产品所处寿命周期位置分析 §产品市场容量分析 §产品获利能力分析 §产品市场占有率分析 §产品生产能力及适应性分析 §产品技术能力分析 §产品销售能力分析 &n

就业决策分析范文5

一、财务分析战略管理职能的决策依据和决策目标

企业明确财务分析的决策依据和决策目标是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关键。财务分析是财务战略管理职能的基础,必须服务于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目标。

(一)财务分析战略管理职能的决策依据从信息有用观角度来讲,财务分析使用的数据大都来源于对外公开的财务信息,信息来源可靠,决策依据有效性强。财务分析的最基本职能是将财务信息转换成对特定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为决策提供相关、可靠的决策依据。这些依据主要为:一是直接利用经审计机构审计后公开的财务报告信息。二是间接利用财务分析方法转化出来的财务分析指标。三是一些重要性的非财务信息。四是企业其他内外部相关财务信息资料,包含财务信息环境。财务分析决策依据的确定关系到财务分析的准确性,只有使用的财务分析依据充分、合理,运用的财务分析方法科学,分析得出的结论才更准确,财务分析才能为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发挥作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财务分析战略管理职能的决策目标财务分析既是一个全面、综合分析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在财务分析的整个过程中,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所处的利益角度不同,财务分析最终要达到的决策目标有偏差,但总的概括起来主要是评价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财务分析是财务战略管理职能的起点,为财务预测、决策、预算和控制等战略管理职能奠定基础。企业只有先明确财务分析决策目标,才能充分发挥财务分析的职能作用,才能围绕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服务,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战略决策依据,从而实现企业经营战略总体目标。

二、财务分析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财务分析是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财务信息使用者作出预测、决策的前提,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战略管理服务。但企业在实践中进行财务分析时,存在以下问题。

(一)财务分析决策服务意识不强财务分析的财务战略职能是为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服务的,但决策者往往只停留在以财务报告及相关会计资料为依据的低层分析上,财务分析决策服务意识不强,尚未发挥财务分析的高级战略管理职能。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决策者不能正确认识财务分析的重要性。企业决策者尚未充分认识到财务分析为经营战略管理职能服务,尚未站在长远性、全局性、综合性的战略决策管理角度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缺乏财务分析决策服务意识。二是财务人员的财务分析管理意识差。企业财务人员往往只做财务核算,不具备参与企业管理能力,缺少围绕为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目标服务的意识。具体讲,企业尚未充分发挥财务分析职能,解决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如:某企业当年利润比同期下降20%。从重要性角度讲,此业务已具有重要性,必然引起企业领导决策层的重视。下面简单分析如下:利润的直接影响因素主要就是收入和费用。首先假设分析销售费用得知,销售费用并未减少,说明该企业为商品销售而做的业务广告、宣传力度尚未减缩,此时再去分析收入。假设分析其主营业务收入时发现大大减少,并且有大量的销售退回、销售折让发生,此时就应深入制造车间查明问题。一方面查看机械设备是否老化,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有瑕疵,质量是否过关,若是,则要提出更新或改造设备的措施。另一方面,若机械设备未老化,则要查明生产管理和生产技术方面是否有问题,若有,则要提出改进生产管理和提高生产技术方面的建议,最后形成可行性的财务分析报告,从而有针对性的通过财务分析解决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参与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因此,此案例反映出财务分析决策服务意识的重要性,财务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参与企业管理,解决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

(二)事前预测分析不够,缺少财务决策可行性研究企业往往重于对事后反映和监督的内容进行分析,缺少对事前预测性分析,从而丧失决策依据。财务预测是企业根据经验积累进行专业判断,或根据历史资料、现实条件,运用特定的财务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做出的科学预计和测算,这种预计和测算完全基于事前的财务分析。财务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它关系到企业的命运。财务决策依据来源于科学的预测,而预测的关键在于事前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因此,企业不科学不合理的做好事前财务分析,财务预测、决策就丧失可靠的依据,缺乏可行性研究,给企业带来决策风险。

(三)缺乏对财务信息分析依据的甄别信息时代,大量的新业务、新环境不断涌现,财务信息传递日益广泛化和复杂化。财务信息使用者能够从中甄别出相关、可靠性的财务信息至关重要。财务信息使用者对新环境新业务的陌生,对庞大的财务信息数据的可靠性和重要性缺乏甄别,主要表现在:一是财务信息数据多,较难从中判断出重要性的财务数据,对财务信息缺少重要性判断。二是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实用性差,财务信息缺少可靠性。三是对财务分析数据的加工整理能力差。主要是财务分析人员的专业分析能力和素质不过硬,对财务决策有用的财务数据缺乏甄别能力,形成大量的财务噪音信息,产生财务分析风险。

(四)忽视动态分析和综合分析企业往往重于对静态财务状况和单项的分析,忽视了对企业各项活动的动态分析和综合分析。主要表现在:一是缺少对财务分析原则与会计政策变动的分析。二是缺少对财务分析方法选择与变动的分析。三是缺少对财务信息质量及变动的分析。四是财务分析未形成综合性,主要表现在企业只片面地运用个别财务分析方法,只侧重对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企业发展能力中某一方面分析,只注重内部控制和内部分析,而不加以对企业外部控制环境进行分析。

(五)忽视财务分析决策风险财务分析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依赖相关可靠的财务信息,但企业往往又会存在过度依赖或依赖不足。这两种极端行为都会使财务分析结果偏离预期财务目标,从而引起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如:信息数据本身存在局限性,甚至已丧失财务信息数据本身应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此时,信息使用者仍然根据这些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就会过度信赖财务数据,从而产生误受风险。相反,财务分析信息数据本身可靠,但却信赖不足,就会产生误拒风险。财务分析数据的转折点很可能是企业走向失败或成功的前期警报,企业往往忽视这些财务分析所带来的财务决策风险。

三、增强财务分析战略管理职能的措施

探究企业财务分析出现的问题,企业应结合实际,提出增强财务分析战略管理职能的措施。

(一)增强财务分析决策服务意识时至今日,财务分析本应已成为企业领导决策层获取决策依据的最关键的手段和方法,但由于企业决策层领导缺乏财务分析决策服务意识,使财务分析潜在的战略管理职能得不到发挥。企业应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增强财务分析决策服务意识。一是提升决策者专业技能素质。只有专业技能素质过硬,才有能力参与企业管理。二是财务分析决策者意识定位应外向化。企业财务决策者没有把自己定位成企业经营战略总体设计和执行的参与者,更多的倾向于分析企业内部控制、业务报告处理等基础财务职能上。企业决策者和财务人员必须从思想意识领域把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档次,提高财务分析职能服务意识,从而增强外向决策服务意识,参与企业管理。

(二)拓展财务分析范围,增强财务分析可靠性财务分析已成为相关信息利益主体获取有价值的关键手段,大量的社会公众成为企业的债权人、股东等相关利益人。但相关利益人对信息主体的利益需求不一致,他们仅从分析财务报告获取信息难以满足各自相关利益主体的决策需要。企业应通过以下途径拓展财务分析范围,搜集更多更丰富更有用的财务分析依据,从而增强财务分析可靠性,满足各利益主体信息决策需求。一是企业搜集包含内部报送的财务信息。财务信息既包含向外部报送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财务报告信息,还应包含内部报送的财务信息。比如:企业内部编制的一些仅用于内部管理使用的内部控制、企业成本核算流程和数据,期间费用的构成、企业预算、投资、融资决策信息以及企业内部业绩评价考核方法和结果等。二是从会计信息拓展到非会计信息。在财务分析中,除了会计信息外,非会计信息在分析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这些非会计信息主要包括审计报告、市场信息、公司治理结构、宏观经济信息等,因此,企业财务分析所用的资料超越财务报告所提供的有限的财务信息,拓展了财务分析范围,为提高财务分析的可靠性提供了充实的依据。

(三)注重财务分析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提高财务分析可靠性财务分析方法的确定关系到财务分析的质量。在财务分析方法的选择中,企业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一是选定财务分析基准。财务分析基准主要有历史基准、行业基准、目标基准和经验基准①。企业单一的财务分析指标是难以通过财务分析来说明经济实质,只有把财务分析在遵偱可比性的原则上通过与财务基准比较才得出分析结论,所以确定合理的财务分析基准非常重要。二是财务分析方法的选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财务分析方法不断涌现,财务分析方法呈现出多样性,但是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缺陷。企业决策者应从不同的信息需求侧面,充分结合企业自身实际,选择最合理的财务分析方法或综合几种财务分析方法,得出最可靠的财务分析结论。

(四)注重综合分析和动态分析财务综合分析是以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全面考虑,宏观把握全局。但企业财务分析浅,只会把研究分析对象划分成简单的组成部分,不考虑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未达到认识对象的本质目的。企业应对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增强财务分析全面性。二是注重动态财务分析。财务分析自身应随着时间、地域和财务分析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动,应当适时进行调整。企业应从静态的财务分析转变到动态的财务分析。如:从财务状况的静态分析转变到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动态分析,从而更加全面、科学地既反映出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又反映企业一段时期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五)增强财务分析风险评价,建立财务分析预警机制财务分析的结果可能会偏离预期分析目标,从而产生财务分析风险。无论是信赖过度还是信赖不足所引起的财务分析风险,企业都应进行客观的风险评价,从而降低财务分析风险。财务分析风险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财务分析资料的客观评价,这主要在于评价财务分析资料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是财务分析风险评价的基础。二是财务分析方法的评价。企业无论选用哪种财务分析方法,必须符合企业实际,其评价在于财务分析方法的选用是否科学、合理。三是评价偏离预期分析目标的程度,从而降低财务分析风险至可接受水平。风险程度一般采用标准方差和离差率来判断,标准方差和离差率越大,则风险越大。四是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评价。在财务会计中,一般以10%为重要性的定量判断标准。企业应评价是否对已达到重要性标准的那些财务分析资料进行了分析。若未对重要性的财务资料进行分析,则企业财务分析风险就大。五是全面性风险评价。企业既应对财务信息进行评价,又应对非财务信息进行评价,既注重财务分析的重要性,又注重财务分析的全面性。六是全面提高财务分析风险管理意识,建立财务分析预警机制。除对财务分析作评价外,企业还应建立财务分析预警机制。在纷繁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下,企业对财务分析资料缺乏甄别,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与风险,使分析目标偏离预期真实的财务分析目标,从而产生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财务分析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建立财务分析预警系统,做好风险控制,及时发现风险,防范风险,化解风险,为企业预测、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依据。因此,企业通过财务预警信息,充分发挥财务分析预警系统的作用,及时把预警信息反馈到决策者,使其及时采取相应对策。

四、财务分析战略管理职能的未来展望

就业决策分析范文6

关键词:大数据;企业管理战略;信息技术;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及企业的管理方式。大数据改变了企业的营销方式,使企业能够从繁复的信息中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只有利用好大数据才能够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大数据时代科学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不断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对数据的分析能力才能够提高对数据综合分析能力。

1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管理战略

1.1企业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分析进行企业战略决策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已经改变了企业原有的生产管理方式。企业已经逐渐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进行企业战略决策。企业庞大的信息库已经不是人力所能够分析的,企业必须要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数据分析提供科学的战略决策。大数据的分析与数学模型的建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要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就要建立更多的数学模型让数据能够找到适应的模型。同时数学模型要能够适应数据的不断增长和发展。管理者要通过多种数学模型分析数据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家都希望通过挖掘数据找到商业的价值,帮助企业快速发展实现利益增长。大数据的分析技术可以使企业发展更加良性化。

1.2大数据分析技术有助于优化企业的战略决策

大数据推动了企业进行深入的变革,现代的企业逐渐的朝着科技革命和创新管理模式方向发展。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经济利益就要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都进行分析,通过对企业的数据进行预测、分析、规划和控制等的处理使自身利益得到最大化。针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因素纷繁复杂、数据众多,企业必须要通过大数据分析选定合理的战略方案进行企业管理。企业要利用大数据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分析,制定正确的战略抉择,准确的把握企业的信息,合理地组织企业架构,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大数据技术能够对管理环节和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利用大数据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提供科学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

1.3大数据分析有助于企业决策者进行企业的决策

企业决策者通过大数据进行信息技术分析选择正确的战略决策。企业要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指导下进行使企业不断的适应时代的发展。企业在战略管理抉择方面对大数据进行分析,不断对企业的运营和管过程监控评价,不断的修改原有的方案,使企业慢慢地强大起来。

2大数据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2.1数据挖掘与战略管理

知识的发现过程主要涉及到“数据仓库,数据选择,数据清理,数据预先处理,模型选择”等内容,管理决策发展的过程就是利用假设检验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过程。在数据的挖掘方面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数学模型对信息决策非常有用,这些数学模型可以存储在数据仓库、数据库等信息库中,在解决相关问题是只要调出相关模型就可以了。数据挖掘实施方法论在的应用非常广泛。这种数据挖掘方式通过提供方法和参考模型,帮助用户进行数据方面的挖掘。这种方法在企业决策方面的数据挖掘方面运用很普遍。

2.2跨行业标准数据挖掘方法论的主要数据挖掘技术

这种数据挖掘理论涉及到的技术主要有关联数据技术、分类数据技术、聚类数据技术、时间序列分析技术等。

2.3跨行业标准数据挖掘论的生命周期

跨行业标准数据挖掘论的生命周期主要分为六个阶段,主要包括业务理解、数据理解、数据准备、数学模型建立、数据评估、数据等几个阶段。

3利用数据模型进行战略管理

3.1利用数据技术进行企业的战略管理

企业利用数据技术进行战略管理的策略主要有SWOT战略、差异化竞争战略、相关联的多元化战略、市场预测战略等。企业的战略管理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愿景和使命,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的环境分析,企业的战略制定,企业的战略实施,企业的战略评估。

3.2数据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间的映射

关联规则与SWOT战略:关联规则在数据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SWOT主要用来对企业的战略环境进行分析。SWOT是一种分析方法。企业战略管理运用SWOT这种分析方法来发现组织不同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这两种分析方法目的都在于能够发现和理解不同参数之间的关系。

3.3分类和数据差异化战略

数据库中的分类是根据数据库中的一些属性构造模型,并且使用这种模型分类。战略管理的差异化策略能够为不同的客户提供与其他同行业企业不同的产品和服务。这种策略不仅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还不容易被同行业的产品取代。运用差异化战略用户只要根据产品形态上的差异就能够预测,可以看做是一个分类问题。

3.4聚类与相关多元化

聚类就是把数据按照相似性的要求分成不同的类别。企业管理的多元化战略主要论述公司在业务竞争上有价值的“战略匹配关系”。这种新的业务问题可以看作是一个聚类问题。

4大数据技术对决策系统的影响

企业的决策大数据是企业的信息数字化、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首先企业要按照企业的层级功能建立数据采集系统,从多个维度采集信息。第二,企业推进信息决策的自动化、分算化、前端化。要提高决策的信息指标和科技含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决策已经没有办法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企业要以网络技术为基础,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分散的决策模式。在这个复杂的决策环境中决策的时效性对企业管理更为重要,传统的决策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大数据技术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决策分析方法。企业要通过决模型的创新,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决策模型。

5结束语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政府和企也都把大数据作为关注的重点。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企业进行精确的管理,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大数据技术有助于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有助于企业适应未来的发展。在企业的竞争中人才是最根本的因素。企业要重视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凌捷.大数据时代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战略转型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5(05):143-146.

就业决策分析范文7

关键词:经营分析体系 决策体系 关键业务指标 报表体系 会议体系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1981年提出观点:“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把事情做正确”,被称为管理思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达尔文曾经说过:“那些能够生存下来的并不是最聪明和最有智慧的,而是那些最善于应变的。”

企业需要经营分析

当前,企业的经营处于一个动荡、不确定的环境之中,很多企业在经历短暂的成功后,繁华便如流星般飞逝而去。而这些企业走下坡路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不能准确把握外界的变化,并及时对自身进行调整。

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做到对外部商业环境做出及时的反馈,必须有一套完备的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的体系,而这套体系必须是建立在大量事实数据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辅助企业中高层结合外部商业环境和内部运营实际做出正确的决策。

经营分析体系内容

在我们给客户建立或完善经营分析体系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公司层面和核心业务层面的决策重点分别是什么?

如何让业务一线的人能提供更多的行动建议,以便提高高层决策的效率?

不是没有报表,报表很多,但对决策支持的时效性还不足,如何提高对决策支持的有效性?

高层时间宝贵,如何通过会议安排,协调重要决策点在时间上的统筹安排?

所以,一套行之有效的经营分析体系关键要有三点:

来自于企业内外部的实际数据;

基于企业经营目标对数据的多维度分析;

针对分析结果的改善行动。

为了有效实施以上这三点,根据AMT给多家知名企业所做的经营分析体系建设项目经验,经营分析体系包括四块基本内容:决策体系,指标体系,报表体系和会议体系。

决策体系:明确企业内外部相关人员的信息需求,比如CEO、总监、经理等级别日常的工作内容、决策事项,以及要解决问题各需要什么样的信息。

指标体系:能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包括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以及未来决策所需要的信息,经营分析指标可能包含企业的考核指标,也可能超出考核指标范围。

报表体系:报表是指标的载体,通常是为了一个分析目的把一个或多个指标的数据进行多维分析。

会议体系:会议体系包括两块内容,一块是基于事实数据形成结论的分析报告,另一块是分析会议,即对分析报告中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寻找解决方案并形成行动计划。

企业如何搭建适合自身的经营分析体系

企业的发展战略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业务不同都会导致经营分析体系的差异,甚至看似差不多的企业可能在经营分析体系搭建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具体阐述企业如何搭建自身的经营分析体系。

1.企业要根据发展目标建立决策体系。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大一些的企业会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为了实现战略目标,企业会在战略制定、战略执行、战略监控和战略执行保障四个领域确定决策事项,而每一个决策事项汇总起来,便形成企业的决策体系。

这里以某企业战略定位决策事项为例,来说明决策体系中决策事项相关的内容:

公司目标:公司要选择业务范围,决定战略定位;

决策事项:明确各业务单元的品牌定位;

决策项目说明:明确品牌个性和品牌主张,如:时尚性和东方特色;明确目标客户群(三个层次的划分方法:按人群特征、消费需求和行为特征、价值观);明确产品特征;明确价位;明确渠道;

明确决策时间;

明确决策方式;

明确决策人;

确定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各细分市场市场容量及增长性;

确定决策需要的信息:产品品类在各运动项目的市场容量及增长性;产品品类和运行项目在性别、年龄段、不同价值观的市场容量及增长性;产品品类和运动项目在高、中、低档的市场容量及增长性;产品品类和运动项目在城市层级的市场容量及增长性;

明确信息提供的时间;

明确信息来源/提供人;

明确信息载体/报告;

明确报告完成时间;

明确报告完成人;

2.要明确企业关键业务指标。

通常,企业结合自身的战略目标,决策事项和业务结构确定关键成功要素,然后根据关键成功要素确定指标,指标的关键作用就是反映业务进展情况的基础信息(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方面)。

AMT曾在帮助某企业建立经营分析体系时,通过沟通,确定了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见图1:

根据关键成功因素,比如供应链准时性方面,在经过对该企业业务结构分析后,确定以下三个指标:终端店铺新品到货率、大货生产准时交货率、面辅料准时交货率。再比如直营老店提升方面,确定的指标包括:坪效、客单价、客单量、连带率、店铺级别分布等。

指标确定后,指标体系的建立还需要明确以下内容:指标公式、指标类型、分析周期、指标说明等。

在项目组为客户建立经营分析体系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在进行企业经营数据统计时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企业内部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导致数据彼此矛盾;

在同一系统的同一字段中,格式和命名规范定义不清,导致相同的项目无法进行汇总、排序等统计分析。

正如前面所说的,一次好的经营分析严格依赖于企业的实际经营数据。针对这样的问题,项目组建议通过数据标准化,统一字段定义和统计口径,同时对数据质量不好的系统和数据库进行一次性的数据清洗转换。

3.根据指标建立报表体系。

报表是指标数据的载体,但报表不是把指标的原始数据简单进行汇总,而是根据分析目的对各个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比如把各个品牌在各个区域的坪效列示在一起,在不同周期进行同比分析就是一张对店铺销售效益分析的报表,或者说采购来的不同面辅料合格情况和不合格原因列示在一起,就是一张可以用于分析采购质量的报表。

根据指标设计报表时,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则:

重点确定两个维度:管理和业务;

在报表设计过程中,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加入品牌和时间(周,月,季度,年);

在分析方法方面,主要采取同比,环比,定比和占比方式。

表1为某企业建立经营分析体系时设计的一张报表。

4.经营分析工作的落地需要完整的分析报告和完善的会议体系。

(1)分析报告就是基于前面各种指标和报表,按照业务模块或者专项内容汇总并形成对业务的诊断结论。根据具体的分析目的,分析报告会有不同的分类,比较常见的是针对具体业务的分析报告和综合性的分析报告,具体如下:

针对具体业务的分析报告聚焦于某一块业务,比如:设计分析报告、采购分析报告、物流分析报告、销售分析报告、订货分析报告、财务分析报告等,这类报告一般落实到某一个具体的部门,由该部门负责完成;

综合性的分析报告一般聚焦于公司外部信息分析或者公司的总体经营。公司外部信息分析可能涉及到影响企业经营的不同内容,是综合的,比如竞争环境分析报告,而公司总体经营方面的报告可能是涉及到多个部门,报告往往是跨部门的,比如新产品经营分析报告,质量提升分析报告等,往往由各个部门协作配合完成。

在编写分析报告时尤其需要注意,分析并不意味着把各种相关的数据放在一起就可以了,而应该是报告负责人要在对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并得出结论,结论可能是对应业务存在的问题,也可能是业务存在的发展机遇。

(2)经营分析会议体系要对每次会议进行正确的定位,明确在什么时候开会?会议的目的是什么?会议的产出如何?具体来讲,经营分析会议就是要召集相关部门,对分析报告中提出的问题或者发展机遇进行充分讨论,探讨解决问题或者抓住机遇的方法或策略,并进而明确具有可行性的行动方案。经营分析体系的价值通过分析会议明确,并通过后续的行动方案实现。

一次经营分析会议的成功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考虑公司治理结构和董事会固定会议要求;

充分考虑现有分权体系;

会议组织流程规范,要有会议纪律、明确的目的、参与人、时间、产出等,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

会议主持人必须能够对整个过程把控,引导参会人员对前一阶段的执行结果进行准确地分析,并对未来经营做出科学判断和定位,也就是说通过会议使参加会议人员高效沟通;

对会议中产生的不同意见,必须明确决策职责;

对会议落实的每一个方案或行动计划,都要进行有效监督,保证计划工作落地,阶段目标实现。

经营分析四个体系之间的重要关系说明

1. 决策体系和会议体系的关系。

在前面讨论决策体系时曾提到事项决策方式,会议便是其中的一种。因此,经营分析会议体系与决策体系相互联系、相互深化,两者的承接关系如下:

(1)明确的决策事项能够提高会议的效率,引导讨论和结论更有针对性;

(2) 需要通过会议方式解决的决策事项,需要根据决策时间对会议进行合理的安排。

2.会议体系和报表体系的关系。

根据前文所述,每一次会议之前都需要完成相应的分析报告,根据报告的结构,包含相关各个业务环节的分析内容,而这些分析内容便对应的一张张报表,所以,报表体系是会议体系的支撑。

就业决策分析范文8

数据展现最重要的作用是对企业决策者具有决策支持作用。俗说话“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果决策者不重视数据质量和数据分析功能,用数据说话,所谓的科学决策将成为一句空话。如果数据库中存在太多的脏数据、假数据,就导致信息系统无法使用,管理者将重新回到没有系统状态下的“决策基本靠拍,管理基本靠吼”的落后管理水平。在企业决策者重视数据质量和数据分析这两个假设前提下,数据展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决策者依据数据做决策的能力。

最常见数据展现方式主要有报表、多维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三种。

报表这种方式大家应最熟悉不过,按照所需的固定报表样式开发出来,使用者可以输入不同查询条件或者组合条件进行检索,得出数据统计结果。

基层管理人员和高层决策人员对报表有不同的需求。基层管理人员一般希望通过报表掌握一线开展的业务情况、生产情况以及服务情况,会关注每一笔信息的真实性和详实性。高层决策人员对报表的使用更注重宏观性的分析,通过信息系统的报表,决策者可以了解到公司整体经营是否稳定和健康。比如说,通过对比财务报表和业务报表,了解公司资金和业务是否相匹配,是否存在资金链断裂等风险。

多维数据分析对于一些隐藏的问题,仅仅通过固定报表不一定能够直观地发现,这时利用一些多维数据分析工具加以辅助分析就会方便许多。

多维数据分析工具可以对需要分析的数据进行切片、切块、聚合、钻取、旋转,进行多维度、多角度、全方位的实时在线分析。如果这些数据真实,管理者就可以轻松掌控企业运营。比如说,按照时间序列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全年的销售走势。多维数据分析工具不但可以带来更多固定报表所不具备的展现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企业管理者全局性地掌握企业业务运营情况,系统地思考企业的运营发展。企业决策者依据这些数据做出的决策将更加科学合理。

数据挖掘有一些分析数据和一些隐藏的问题是无法通过固定报表、多维分析来直接展现的,这就需要通过一些特定的数据挖掘算法来实现。

就业决策分析范文9

【关键词】SWOT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职业生涯决策

1.SWOT分析法的简介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的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其中战略内部因素(“能够做的”):S代表 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外部因素(“可能做的”):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

SWOT分析具有显著的结构化和系统性的特征。就结构化而言,首先在形式上,SWOT分析法表现为构造SWOT结构矩阵,并对矩阵的不同区域赋予了不同分析意义;其次内容上,SWOT分析法的主要理论基础也强调从结构分析入手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进行分析。SWOT方法自形成以来,广泛应用于企业战略研究与竞争分析,成为战略管理和竞争情报的重要分析工具。分析直观、使用简单是它的重要优点。即使没有精确的数据支持和更专业化的分析工具,也可以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但是SWOT不可避免地带有精度不够的缺陷。例如SWOT分析采用定性方法,通过罗列S、W、O、T的各种表现,形成一种模糊的企业竞争地位描述。

机会-优势(SO)战略是一种发展企业内部优势与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是一种理想的战略模式。当企业具有特定方面的优势,而外部环境又为发挥这种优势提供有利机会时,可以采取该战略。例如良好的产品市场前景、供应商规模扩大和竞争对手有财务危机等外部条件,配以企业市场份额提高等内在优势可成为企业收购竞争对手、扩大生产规模的有利条件。

机会-劣势(WO)战略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弱点,使企业改劣势而获取优势的战略。存在外部机会,但由于企业存在一些内部弱点而妨碍其利用机会,可采取措施先克服这些弱点。

威胁-优势(ST)战略是指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所造成的影响。如竞争对手利用新技术大幅度降低成本,给企业很大成本压力;同时材料供应紧张,其价格可能上涨;消费者要求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企业还要支付高额环保成本等等,但若企业拥有充足的现金、熟练的技术工人和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便可利用这些优势开发新工艺,简化生产工艺过程,提高原材料利用率,从而降低材料消耗和生产成本。另外,开发新技术产品也是企业可选择的战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是最具潜力的成本降低措施,同时它可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回避外部威胁影响。

威胁-劣势(WT)战略是一种旨在减少内部弱点,回避外部环境威胁的防御性技术。当企业存在内忧外患时,往往面临生存危机,降低成本也许成为改变劣势的主要措施。

在完成环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阵的构造之后,便可以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了。制定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将排列与考虑的各种因素相互联系并加以组合,得出一系列企业未来发展的可选择对策。

2.SWOT分析法在个人职业生涯决策中的可行性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的企业战略分析方法。下面是对它是否能应用在个人职业生涯决策上的分析:

职业决策是指个体在职业进入阶段或职业改变过程中,选择所要从事的职业和职务及位,从而制订职业计划。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有很大的择业自,如何根据人力资源市场的要求和个人特有的属性合理地做出职业决策,是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然而,职业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SWOT分析法原本来自市场营销领域,通常是市场战略分析家们用来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制定企业最终发展战略的一种使用技术。但SWOT分析法这一技术方法本身是不具有专业性的,我们同样也可以借用SWOT分析法来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决策服务。并且从SWOT的方法理念来看,在职业生涯决策过程当中使用SWOT技术也是切实可行的。原本对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分析和劣势分析,在职业生涯决策的过程中就可以转换为个体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分析,而所谓的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分析和威胁分析,就相当于对职业环境因素以及各种可供选择职业的前景的分析。综合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认清周围的职业环境和前景,个体可以减少职业决策的难度,更容易地进行职业选择。因此,SWOT分析也可以看作是职业生涯决策过程中的一种可利用技术。通过这种方法,个体能够更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估,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生涯机会,从而能就社会就业市场的状况和个人的情况作出最佳的决策。

3.SWOT分析法在个体职业生涯决策中的具体应用

3.1构造对于个体的SWOT矩阵

对个体进行分析,将个人与他人相比较并考察自己周围的环境,从而认清个人所处的外部环境与自身的优势劣势就可以构造出对个人的SWOT矩阵。

3.2 SWOT分析中运用AHP

由于AHP(层次分析法)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法而且相对于SWOT方法较客观,因此将两者相结合可以弥补SWOT分析结果精度不够的缺陷。

3.3运用AHP对SWOT矩阵各个具体影响因素进行量化,首先给出各组判断矩阵,并由判断矩阵算出权重

3.4使各组判断矩阵都满足一致性检验,因此得出的结果是可取的

通过AHP与SWOT分析这两种方法的结合运用,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解释了个人的目前状况和所处大环境,对自我各方面情况给出更为明确和可度量的分析结果。这个结果可以作为我职业规划的基础。

4.结语

分析方法的使用对整个职业生涯的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涉及到的AHP和SWOT分析两种方法都已经在系统分析与决策中广泛应用,并且各自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本文通过提出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为AHP和SWOT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使用途径;通过AHP方法计算出SWOT要素的优先权数,使得出的分析结果更具参考性,从而可以提高SWOT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