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辩论的技巧集锦9篇

时间:2023-06-29 16:23:38

辩论的技巧

辩论的技巧范文1

一、借力打力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反方:我们要请教对方辨友,今天基本上任何一个中国人或者说任何一个种族的人都知道杀人者死,或者都知道杀人是不对的,“知”是如此容易,那么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无法克制内心的欲望而去杀人呢?所以说“行难”啊!(掌声)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热烈掌声)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扭转了被动局势。这里,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辩题中的“知”,不仅仅是“知道”的“知”.更应该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知”;守法并不难,作为一个行为过程,杀人也不难,但是要懂得保持人的理性,克制内心滋生出恶毒的杀人欲望,却是很难。这样,正方宽广、高位定义的“知难”和”行易”借反方狭隘、低位定义的“知易”和“行难…的攻击之力,有效地回击了反方,使反方构建在“知”和“行”表浅层面上的立论框架崩溃了。

二、移花接木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例如.在《知难行易》的论辩中曾出现过如下一例:反方:古人说“蜀遭难,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难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难,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正方:孙大圣的小名是叫孙行者,可对方辩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孙悟空,“悟”是不是“知”?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辩例。反方的例证看似有板有眼,实际上有些牵强附会:以“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为驳难,虽然是一种近乎强词夺理的主动,但毕竟在气势上占了上风。正方敏锐地发现了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孙悟空”这一面着手,以“悟”就是“知”反诘对方,使对方提出关于“孙大圣”的引证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诚然,实际临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不是随时都有“孙行者”“孙悟空”这样现成的材料可供使用的,也就是说,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比如,在关于“治贫比治愚更重要”的论辩中,正方有这样一段陈词:“…对方辩友以迫切性来衡量重要性,那我倒要告诉您,我现在肚子饿得很,十万火急地需要食物来充饥,但我还是要辩下去,因为我意识到论辩比充饥更重要。”话音一落,掌声四起。这时反方从容辩道:“对方辩友,我认为‘有饭不吃’和‘无饭可吃’是两码事……”反方的答辩激起了更热烈的掌声。正方以“有饭不吃”来论证贫困不足以畏惧和治愚的相对重要性,反方立即从己方观点中归纳出“无饭可吃”的旨要,鲜明地比较出了两者本质上的天差地别,有效地扼制了对方偷换概念的倾向。

三、顺水推舟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例如,在“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的论辩中:反方:……我们要请教对方辨友,愚公搬家解决了困难,保护了资源,节省了人力、财力,这究竟有什么不应该?正方:愚公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家又怎么搬?……可见,搬家姑且可以考虑,也得在移完山之后再搬呀!神话故事都是夸大其事以显其理的,其精要不在本身而在寓意,因而正方绝对不能让反方迂旋于就事论事之上,否则,反方符合现代价值取向的“方法论”必占上手。从上面的辩词来看,反方的就事论事,理据充分,根基扎实,正方先顺势肯定“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既而均人“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这一条件,自然而然地导出“家又怎么搬”的诘问,最后水到渠成,得出“先移山,后搬家”的结论。如此一系列理论环环相扣。节节贯穿,以势不可当的攻击力把对方的就事论事打得落花流水,真可谓精彩绝伦!

四、正本清源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例如,在“跳槽是否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论辩中,有这样一节辩词:正方:张勇,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冠军,就是从江苏跳槽到陕西,对方辩友还说他没有为陕西人民作出贡献,真叫人心寒啊!(掌声)反方:请问到体工队可能是跳槽去的吗?这恰恰是我们这里提倡的合理流动啊!(掌声)对方辨友戴着跳槽眼镜看问题,当然天下乌鸦一般黑,所有的流动都是跳槽了。(掌声)正方举张勇为例,他从江苏到陕西后,获得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空间,这是事实。反方马上指出对方具体例证引用失误:张勇到体工队,不可能是通过“跳槽”这种不规范的人才流动方式去的,而恰恰是在“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下“合理流动”去的,可信度高、说服力强、震撼力大,收到了较为明显的反客为主的效果。

辩论的技巧范文2

要顺利通过答辩,并在答辩时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除了在答辩前充分作好准备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答辩技巧和答辩艺术。

(一)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

首先,学员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如前所述,有的高等学校规定:在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可以准备一定时间后再当面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携带论文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即使像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那样,老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员准备时间,要求当场作答。但在回答过程中,也是允许翻看自己的论文和有关参考资料的,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其次,还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

(二)要有自信心,不要紧张

在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大可不必紧张,要有自信心。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慌乱心理很重要,因为过度的紧张会使本来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也答不上来。只有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才会在答辩时有良好的表现。而自信心主要来自事先的充分准备。

(三)听清问题后经过思考再作回答

主答辩老师在提问题时,学员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将问题回答略记在本子上,仔细推敲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如果对所提问题没有断清楚,可以请提问老师再说一遍。如果对问题中有些概念不太理解,可以请提问老师做些解释,或者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说出来,并问清是不是这个意思,等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作回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答所非问。答到点子上。

(四)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

在弄清了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确切涵义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要充满自信地以流畅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讲述出来,不要犹犹豫豫。回答问题,一要抓住要害,简明扼要,不要东拉西扯,使人听后不得要领;二要力求客观、全面、辩证,留有余地,切忌把话说“死”;三要条分缕析,层次分明。此外还要注意吐词清晰,声音适中等等。

(五)对回答不出的问题,不可强辩

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求了解论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因为,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这个问题有可能有过专门研究,再高明的也不可能蒙骗他。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学员在答辩会上,某个问题被问住是不奇怪的,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是本学科的专家。他们提出来的某个问题答不上来是很自然的。当然,所有问题都答不上来,一问三不知就不正常了。

(六)当论文中的主要观点与主答辩老师的观点相左时,可以与之展开辩论

答辩中,有时主答辩老师会提出与你的论文中基本观点不同的观点,然后请你谈谈看法,此时就应全力为自己观点辩护,反驳与自己观点相对立的思想。主答辩老师在提问的问题中,有的是基础知识性的问题,有的是学术探讨性的问题,对于前一类问题,是要你作出正确、全面地回答,不具有商讨性。而后一类问题,是非正误并未定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可以互相切磋商讨。如果你所写的论文的基本观点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又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的,就不要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不同的见解,就随声附和,放弃自己的观点。否则,就等于是你自己否定了自己辛辛苦苦写成的论文。要知道,有的答辩老师提出的与你论文相左的观点,并不是他本人的观点,他提出来无非是想听听你对这种观点的评价和看法,或者是考考你的答辩能力或你对自己观点的坚定程度。退一步说,即使是提问老师自己的观点,你也应该抱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据理力争,与之展开辩论。不过,与答辩老师展开辩论要注意分寸,运用适当的辩术。一般说,应以维护自己的观点为主,反驳对方的论点要尽可能采用委婉的语言,请教的口气,用旁说、暗说、绕着说的办法,不露痕迹地把自己的观点输入对方,让他们明理而诚服或暗服。让提问老师感受到虽接受你的意见,但自己的自尊并没受到伤害。

(七)要讲文明礼貌

辩论的技巧范文3

现在看来,当时的策士们在当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奔走各国之间游说诸侯,能言善辩,动用各种手段与关系游说诸侯,在当时各国复杂的斗争中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可以说是他们改变了一些历史的发展轨迹。

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便是这些策士的游说方法及其所体现的辩论技巧。

游说便是希望被游说者听从自己的意见并接纳才可以而要达到这个目的你所说的意见必须要对其有利。所以,策士们便抓住诸侯的这一弱点并加以放大达到:“诱之以利,使之惑近利,而为我所趋”的目的。在《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中,游腾曾说过这样的话来打消楚王的疑虑:“今秦者,虎狼之国也,兼有吞周之意;使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周君惧焉,以蔡?由戒之,故使长兵在前,强弩在后,名曰卫疾,而实囚之也。周君岂能无爱国哉?恐一日之亡国,而忧大王。”①其实,着眼于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这一事件来看,我们可以做出多种解释,而游腾出于自己的利益,就做出了这么一番解释。由此观之我们可以看出他善于揣摩领导者的心思,然后自己主动讲出符合其心意的话来满足他。这便是策士们的厉害之处,而揣摩对方心思,在《战国策》里是谋士们的一种通用方法。与之相结合的方法是在猜测到对方心理的同时,他们还会寻找并抓住对方的弱点,然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所说的每句话看起来都是在为对方着想。在众所周知的《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一文中韩庆为了打消齐国向西周求粮借兵的想法,他以齐国的利益为出发点,为齐国的前途着想,然而他在为齐国出谋划策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也就到达了自己的目的。所以,说服他人时以他人利益为出发点,揣摩对方心思,摆明你我的利益所在,让他人听取自己的意见是很容易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是《战国策》的论辩技巧的一大亮点。

在《战国策》中策士们还通常使用一种方法那便是比喻,他们通常使用比喻来打动领导者。他们充分运用所能运用的一切比喻来达到打动人心的效果喻体可以是动物可以是植物还可以是不存在的生物。在《庄辛说楚襄王》中,庄辛运用了大量的比喻,“王独不见夫蜻蛉胡?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俯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②就是用蜻蜓为喻,他通过讲蜻蜓的故事告诉君主必须要有忧患意识时时自强。在这篇文章中,庄辛还用了黄雀、黄鹄来做比喻,大段的比喻由小及大最终得出整个国家也要有忧患意识的结论让楚王不得不信服,这就是比喻的威力。

在这篇文章中,庄辛还运用了另一种方法来劝说楚王,那就是引经据典。庄辛通过对以往的知名人士,重大事件的整理筛选找出自己需要的材料,然后对楚王进行劝谏。文中的这段话就是庄辛通过引用史实用来进行劝谏的,“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③从而让楚王懂得了没有忧患意识的危害也达到了自己劝谏的目的。这种方法在《战国策》中被广泛应用。

除了在前文中提及的那种比喻,还有一种比喻更有说服效果,能起到更好的打动人心的效果,那就是由己及彼的比喻。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先以自己的一件小事说起,随后以这件小事跳板过渡到国事上,得到了下面这段话:“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敝甚矣。”④这段话让期望深受启发。这种由小到大,由己及彼,用设喻来说服人的方法,也非常容易让人接受。而且如果语言委婉含蓄,忠言也会变得非常的顺耳。

《战国策》还有一大特点那就是运用寓言故事和轶闻掌故来增强论辩的说服力,如《齐策而》的“画蛇添足”,寓言的目的是劝说昭阳要知足,不然会遭到丢官身亡的下场。还比如《魏策四》中的“南辕北辙”,《燕策二》中的“鹬蚌相争”等等。这些寓言所反映的思想大都合情合理,源于生活,用来说服领导者非常合适。

相对于上面那些循序渐进的游说技巧,《战国策》让人印象最深的论辩技巧莫过于耸人听闻,虚张声势了。这会使统治者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在心理上屈服,听从这些谋士的建议。

对于一个君主来说,普通的陈述每天听得太多太乏味了,可是,如果有一个人在他面前突然很放肆,直言不讳的抨击他的过失,怒骂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反而会让君王对他刮目相看。例如,在《东周欲为稻》中,苏子一开口就指责西周君什么什么做错了,言辞激烈,这样做的后果是西周君没有发怒反而就很轻易的接受了他的意见。

而夸张的手法也特别能说服人。“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中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像这样的排比句和夸张句铺陈开来,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所以,游说时讲究语言艺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

总体来说,《战国策》的论辩技巧是非常繁复的,每一种技巧都有它的独到之处,也都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起到说服人的效果,容易让人接受,这才是它最大的价值。我欣赏《战国策》欣赏它的文辞之盛更欣赏它所体现的智慧与胆识,那样的时代那样的文人以及他们所体现的气魄,是后世所难以企及的。他们的智慧与才华更是值得我们终身学习的。

注释:

①《战国策》,《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

②《战国策.楚策》,《庄辛说楚襄王》

③《战国策.楚策》,《庄辛说楚襄王》

辩论的技巧范文4

喜欢争辩的人,表示他的自尊自大。避免跟人争辩最聪明的方法,就是同意对方的主张,不必间他的意见是如何可笑,如何愚笨,如何浅薄,你用礼貌对答他,你无条件的赞成他的意见,佩服他的见识和聪明。以后你立刻避开他,在不必要的时候,你不要跟他交往。你要获得胜利,唯一的方法使是避免争论。你抱着不抵抗主义,让向你进攻的人,自动停止他的策略,你的精神不能耗费于无益的争辩。不但避免普通的争辩可能;就是避免有目的进攻的争辩挑战,也同样有可能。你的心目中只须记住:用爱解仇,仇可立解,以恨止怨,怨必更深。

林肯劝戒他的属下说:“你们的工作,难道不够繁忙吗?为什么还有多余的时间,去跟人们争辩呢?况且互相争辩,总是得不偿失”。我举个例说,我们去和疯狗争一条路,究竟是不是值得的呢?我觉得你应该立刻让开它:否则,你如果被它咬上一口以后,虽然立刻把它打死,但是你已经得不偿失了。

一般所谓讨论是以理智做出发点,而争辩完全属于情感的。你在人家讨论以前,你得先考虑一下,这件事是否有讨论的必要,对方是不是可以与之讨论的人,倘若你认为是可能的,那么,你便阐述你的意见,但是希望你注意这几点:①清楚明白;②简单;③言词锋利;④语句动听。万一双方的讨论,有涉及意气或感情的时候,你应该立即停止。就是对方要跟你呶呶不休的时候,你也应当坚决终止所讨论的问题。因为感情冲动,常是一发而不可收拾;你要保持情谊,那么不如暂时牺牲一下个人的主张。反正真理总是不可混灭的,你当深深地体味这句话。

有的时候,争辩是无法避免的。在争辩的时候,大家几乎忘记了理智,纯是受着感情的支配,每个人都可能说出一些感情冲动的话。因为争辩的时候,双方只是在闹意气,往往失去理智,任凭气愤情感冲动,甚至因此而牺牲多年的友谊。要记住,争辩时的心灵表现,实在已经超越了常态,而这种心灵表现,却是有害无益的。许多聪明的人,他知道争辩无益,于是用各种聪明的方法,来解决与对方的争辩。他用一种开玩笑的方式,使争辩变做胡闹,使大家都一笑置之。

争辩会自然剧烈下去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步步进逼,使对方恼羞成忍,那么争辩的场台,一定剧烈得不堪收拾。如果辩论不能完全避免,有时为了正义,也得不惜热烈举行舌战,而且必须坚持到底。

但在不可避免的辩论中,也有种种辩论的方怯,若辩论的目的是在寻求真理,这种辩论的方法,可以分下列几种:①暴露全部的错误,把对方的理由、弱点完全部揭露出来;②暴露对方理由重心的错误,提出对方理由的重心,加以无情的驳斥;③对比式的说明,使对方的错误和自己正确的意见互相对比。

三国时,诸葛亮特到吴国去请出兵共同拒曹。那时,孙权部下除了周公速和鲁肃外,却都主张和曹操讲和。于是诸葛亮便用他的口才,来和所有的吴国臣将辩论吴国应出兵助蜀汉以拒曹魏的理由,在诸葛亮和大家相见的时候,吴国的谋士张昭先用说话来挑动诸葛亮,他说:“昭是江东没有才能的人,不过听得先生高卧在隆中,自比管仲于毅,可有这样的话吗?诸葛亮笑着说,“这是我生平极小的比喻呀!”张昭说:“近来,听得刘备三顾茅庐,幸得先生相助,仿佛如鱼得水一般,想席卷荆州,但现在却一旦属于了盲操,会是什么样子呢?”诸葛亮知道张昭是吴国第一个有名的谋士,现在应该先说服他,所以就回答说:“我以为取汉中的土地,易如反掌。我主刘备躬行仁义,不忍夺取同宗的土地,所以竭力推辞不取。但是刘琼不懂事,误中了奸臣的好计,暗自投降了曹操,这样就使曹魏更加猖撅了起来。此刻我们的主人,在江夏屯兵,自然别有所图,这等事,你们又怎能知道呢?张昭说,“照这样说来,先生的言行,岂不是矛盾了吗?你是自比管仲乐毅的,可是管仲在齐桓公那里“做宰相个称霸天下,乐毅帮助弱小的燕国,也夺取了齐国七十多个城池,这两个人真是英雄大才。先生在茅庐中,但知向风月示傲慢;但现在既然帮助了刘豫州,应当替生灵除害,剿灭乱贼反臣才对。但刘备在没有得先生相助的时候,尚且能纵横,天下,割据城他,现在得了先生以后,却见曹兵一出,便弃甲抛戈,望风披靡;如今失地无数,连安身的所在也将没有了。难道管仲乐毅,也是这样的吗?诸葛亮笑着回答说:“鹏程万里,燕雀焉知鸿鹊之志;比如人害了重病,当先饮以粥汤,服以和药,而使脏腑调和,形休渐安;然后才可以治以猛药,服以肉食,从而病根可除,人命赖以救治,不这样做,徒想用猛药来挽救生命,岂不是妄想?刘备寄迹在刘表那里,兵不满千,将也只有关张赵云几个,这正和人害了重病一样子,在新野那山僻小县中,人口稀少,粮食缺乏,刘备在那里也不过是权以容身,说不上想坐大。可是虽在那种兵甲不完,城廓不固的环境中,那一次博望的火攻,白河的水淹,使曹军心胆俱裂。我以为管仲乐毅的用兵,也至多这样罢了。至于刘琼的投降,刘备完全不知道,而且他又不忍夺取同宗的地方,这正是他大仁大义的表现。寡不敌众,胜负着也是兵家常事,从前汉高祖屡次被项羽打败,但垓下一战,总至成功;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一定的什谋,不是靠夸口逞舌可以收效的。”这一段话,是抓住了对方的弱点,予以错误的暴露,所以使张昭再没有话可以回答了。但另外一个人却又应声说:“如今曹公屯兵百万,大将干员,吞并江夏,即在目前,你觉得怎样?那是虞耀。诸葛亮听了,微笑说:“他虽拥兵百万,但都是袁绍刘表的乌合之众,何俱之有?”虞耀冷笑说:“兵败地失,现在正想向人求援,还说不惧吗。诸葛亮说:“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又怎能敌百万残暴之众,现在逞守夏口,这是等待机会哩。如今江东兵精粮足,且地势有长江的险要,但臣将们却都还要使他们的主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的耻笑,从这里看起来,刘备真是不害怕曹贼了,这是抓住对方的弱点所在,加以批驳,自然使他们无法对答了。正在这时,步骘又插嘴说:“孔明先生也想学张仪苏秦的口舌,来游说东吴吗?”诸葛亮反问说,“你以为张仪苏秦只是辩士,但你可知道他们也是豪杰吗?苏幸佩六个相印,张仪两次相秦都是竭力帮助别人的,和那些畏强凌弱的比较起来,真是完全下同。你们听了曹操虚言大话,便畏怯请降,却笑起张仪苏秦来,岂不是可笑得很?”诸葛亮的反驳,是不是强词夺理呢,不,他是以对方的立场,驳斥他的错误的见解,这样,他又获得胜利了。

辩论的技巧范文5

从根本上看,辩论赛是一种游戏,因而辩论技巧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即使有丰富的知识积累,但如果不善于表述,不熟悉辩论技巧,在场上是不可能表现得很出色的。反之,一个人如果光有辩论技巧,但其知识底蕴很差,可供调动的东西很少,那就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纵有最高超的辩论技巧也无法展示出来。所以,把知识积累与辩论技巧结合起来,是十分重要的。

先讲知识积累问题。在选拔辩论队员的过程中,我们碰到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队员在知识结构上都比较弱,他们可能对本专业的问题比较熟悉一些,但一走出专业的范围,就有邯郸学步,寸步难行的味道。一个人如果知识很弱,去参加辩论,就像一个没有钱的人去做生意一样,是很难成功的。如何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解决好知识积累的问题?这是我们在训练阶段中考虑较多的问题。我们主要采取如下的措施:第一,通过专家讲座的形式增加背景知识。人们常常把文科的知识比喻为一座金字塔,不了解宽泛的知识背景,想在某一专业领域里做出出类拔萃的成绩是不可能的,想在辩论中运用自如、应答如流也是不可能的。然而,作为知识背景的学科非常之多,如哲学、历史、伦理、政治、经济、宗教、艺术、逻辑、修辞、生态、社会学、医学、文学等等,如何才能迅速地完成知识积累工作呢?光是一门学科,就可以讲上几个学期,通过

一、二次讲座,队员们能把握住吗?“知识快餐”可能吗?实践证明是可能的。在每次讲座中,我们要求专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来讲:1.本学科的基本概念;2.本学科发展的基本历史线索;3.本学科研究在当代的热点问题。把这三个问题用简明扼要的话讲清楚了,队员们就能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者的结合中迅速地了解一门学科的概况和问题之所在。这样一来,也就有了关于这门学科的背景知识。采用这种方式,我校的三十多位专家为队员做了五十多次讲座,大大地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第二,分析有可能入选为辩题的当代热点问题,重点理清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在当今世界上,热点问题是不少的,如民族冲突与战争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东西方文化融合与发展的问题、世界政治新格局问题、南北和南南关系问题、当代新儒家问题、亚太经济圈问题、艾滋病问题、安乐死问题、联合国作用问题、人口问题、传统与现代化关系问题、市民社会问题、后现代主义问题、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等等。就这些问题,我们一方面组织一些专家讲座,有针对性地讲;另一方面,也借阅了一批图书和刊物,供队员们阅读,使他们对这些问题尽快获得感性认识。第三,精读《四书》。考虑到辩论赛作为华语推广活动,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是比较重视的,所以在这方面我们理应多做些准备。我们除布置队员熟读《四书》外,还要求他们熟读《孙子兵法》、《道德经》等重要著作。有了这样的知识积累,队员们在辩论时从容多了。刚开始参加辩论时,他们常常出现口误,主要是背景知识不熟悉,对方提一个比较深入的问题,就无从应对了。现在,可调动的知识积累多了,队员们在辩论时就能左右逢源,自出机杼,旁征博引,滔滔不绝,给评委和听众留下知识面很宽的印象。另外,在每次讨论辩题时,如果我们发现哪位队员的知识有不准确之处,就马上进行纠正。在训练时,除了一些共同的项目,我们也根据各个队员知识结构的特殊情况,分别对待,缺什么补什么,使队员们的知识积累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新加坡辩论凯旋后,队员们对专家们的知识讲座始终怀着感激之情。另外,在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辩题下来后,我们还请一些专家进行“会诊”,进一步强化了专题知识,从而在辩论中能达到引经据典、挥洒自如的境界,获得评委和听众的一致好评。知识积累是重要的,但不讲究辩论技巧,它仍然是空的,它或许适用于作学术报告,但却不适用于辩论。剑桥队之所以负于复旦队,问题主要不是出在知识积累上,而是出在辩论技巧上。尤其在辩题上不利于某一方时,这一方如果在技巧上不能高对方一筹,是很难取胜的。在辩论技巧上,我们以为,以下几点是比较重要的。1.攻其要害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是辩论的大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如“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一辩题的要害是:在不温饱的状况下,是否能谈道德?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这个要害问题,才能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在辩论中,人们常常有“避实就虚”的说法,偶尔使用这种技巧是必要的。比如,当对方提出一个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假如强不知以为知,勉强去回答,不但会失分,甚至可能闹笑话。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避虚就实”,“避轻就重”,即善于在基本的、关键的问题上打硬仗。如果对方一提问题,我方立即回避,势必会给评委和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以为我方不敢正视对方的问题。此外,如果我方对对方提出的基本立论和概念打击不力,也是很失分的。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乃是辩论的重要技巧。2.利用矛盾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比如,在与剑桥队辩论时,剑桥队的三辩认为法律不是道德,二辩则认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这两种见解显然是相互矛盾的,我方乘机扩大对方两位辩手之间的观点裂痕,迫使对方陷入窘境。又如对方一辩起先把“温饱”看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后来在我方的凌厉攻势下,又大谈“饥寒”状态,这就是与先前的见解发生了矛盾,我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对方于急切之中,理屈词穷,无言以对。3.“引蛇出洞”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胶着状态:当对方死死守住其立论,不管我方如何进攻,对方只用几句话来应付时,如果仍采用正面进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快调整进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离开阵地,从而打击对方,在评委和听众的心目中造成轰动效应。在我方和悉尼队辩论“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时,对方死守着“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只能是医学问题”的见解,不为所动。于是,我方采取了“引蛇出洞”的战术,我方二辩突然发问:“请问对方,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口号是什么?”对方四位辩手面面相觑,为不致于在场上失分太多,对方一辩站起来乱答一通,我方立即予以纠正,指出今年的口号是“时不我待,行动起来”,这就等于在对方的阵地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从而瓦解了对方的坚固的阵线。4.“李代桃僵”当我们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不得不采用“李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比如,“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这一辩题就是很难辩的,因为艾滋病既是医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从常识上看,是很难把这两个问题然分开的。因此,按照我方预先的设想,如果让我方来辩正方的话,我们就会引入“社会影响”这一新概念,从而肯定艾滋病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但不是“社会问题”,并严格地确定“社会影响”的含义,这样,对方就很难攻进来。后来,我们在抽签中得到了辩题的反方,即“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完全否认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也会于理太悖,因此,我们在辩论中引入了“医学途径”这一概念,强调要用”社会系统工程”的方法去解决艾滋病,而在这一工程中,“医学途径”则是必要的部分之一。这样一来,我方的周旋余地就大了,对方得花很大力气纠缠在我方提出的新概念上,其攻击力就大大地弱化了。“李代桃僵”这一战术之意义就在于引入一个新概念与对方周旋,从而确保我方立论中的某些关键概念隐在后面,不直接受到对方的攻击。辩论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施展的技巧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技巧。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使知识积累和辩论技巧珠联璧合,才可能在辩论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知识积累与辩技巧关系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辩论的技巧范文6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本解读;课例评析

培养学生文本解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这要求教师以阅读文本为载体,通过挖掘内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笔者以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模块五第二单元Reading“Theeconomyortheenvironment―mustwechoose?”的一节市级观摩课为范例,探讨基于课程目标的阅读文本多维解读。本节课对于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一、篇章分析环节

篇章分析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在分析文章的内在逻辑以及连接词语的同时,建构语篇概念。在该环节中,教师将阅读文本切分成若干片段,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对零散的段落进行排序整合并思考排序的理由。学生完成该项任务后,主动地呈现答案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之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对文本中连接词语的使用进行总结,启发学生在阅读本文的过程中注意连接词语的语篇衔接和连贯功能。

语篇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和学习语言运用的载体。学生只有具备了识别各种语篇体裁和结构的能力,才会有目的地实施阅读策略,获得必要的语篇信息,达到相应的阅读目的。该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出阅读教学中对语篇教学的关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二、辩论技巧分析环节

辩论技巧分析环节旨在帮助学生以阅读文本为依托,掌握一般辩论稿的逻辑、结构和语言特点,并了解辩论中除文本语言之外的其他关注点。

在该环节中,教师以问题链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该辩论稿的结构特点。在问题回答之后,教师归纳出正方辩论稿的语篇常见模式:呈现问题―提出对策―分析后果,同时指出事实和数字的巧妙运用能增强辩论的效果。继而,教师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反方辩论稿,并找出每段的主题句。学生大白板上画出主题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反方的论述是如何对正方观点进行反驳的?然后,教师对反方辩论方式进行总结。这两个活动是在语言层面对辩论稿的撰写提供必要的指导。接着,教师通过举例,总结出辩论中的“礼貌原则”。再次播放辩论大赛选手的精彩视频,指出体态语言等在辩论中同等重要。最后教师让学生思考如何成为一个出色的辩手,在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后,将所有的辩论技巧及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凸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对辩论技巧的指导。

该环节的设计以体裁为文本解读角度,引导学生从语言和技巧等角度分析辩论各个方面的特点,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辩论文本的阅读和辩论实践。

三、文本解读输出和评价环节

文本解读输出和评价环节旨在鼓励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的语篇、体裁知识,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重构自己的文本,并通过辩论环节,实现语言和技能的输出,继而检测和提升文本解读的效果。在该环节中,教师以课前完成的习作为范本,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的辩论稿范式,准备一分钟的辩论发言以及八分钟的自由辩论发言。持有相同观点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各抒己见,深入探讨。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辩论表现进行恰如其分的点评,使学生完成了由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认知循环,完成了语言和技能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

教师的这一教学环节体现出学生语言习得由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动态发展过程,使学生在以辩论为载体的语言输出活动中,检测和提升文本解读的效果,增强语言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辩论的技巧范文7

一、庭前准备和当庭应变的关系

侦查机关将案件移送审查后,公诉人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诸如审查案件、提审犯罪嫌疑人、撰写书、排列举证顺序、准备法庭答辩等均是出庭公诉的准备工作。公诉人通过这些准备工作。应做到对案情了如证据成竹在胸,法条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为当庭灵活应变打下基础。有了庭前准备,庭审时还应根据法庭变化对举证和答辩进行适当调整增强公诉的针对性。面对当庭出现的突况,由于庭前的准备不足或始料未及,此时的灵活应变显得十分重要,而应变发挥的灵活程度除基于平日的内功积累外,还有赖于庭前准备的充分程度,可以说庭前准备是基础,当庭应变是庭前准备基础上的必要灵活,有了这种基础和必要的灵活,才是我们成功出庭的保证。笔者在出庭公诉李某盗窃一案时,不仅对被告人当庭狡辩,而且被告人的辩护人从法庭调查开始即对每起贪污事实提出异议,辩论在调查阶段随即展开。由于公诉人对被告人9次盗窃事实的来龙去脉掌握清楚,相关法理法条熟悉在胸,所以公诉人能够在法庭上灵活淮,随机应变揭露辩方矛盾,并从法律和事实两方面予以驳斥,被告人终被判处八年有期徒刑。

二、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的关系

与原有庭审方式相比,控辩式庭审强调了控方的举证责任,充许在调查阶段进行分散辩论,这样,法庭调查的顺序先后及充分与否,事关法庭调查能否顺理成章地过流到法庭辩论。如果调查透彻,那么辩论则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之事,只需画龙点晴加以扼要阐发,自在达到最佳公诉效果。如果法庭调查零乱无序,事实不清,法庭摩羯座当然显生生硬、无力。如去年秋季“严打“期间,被告人陈氏兄弟等13人涉嫌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故意伤害、抢劫、聚众斗殴、非法拘禁等数十个罪名,卷宗材料23册,而且每个分罪名中被告人又作案多次,人数多,次数频繁,每次作案成员不固定,时分时合,错综复杂。为当庭本案调查清楚,公诉人根据全案各次犯罪事实的时间程序,分罪名,分次数依次列表对陈某等人作案进行调查,并把每一个罪名作为一个单元,将本案划作9个单元进行分单元举证,这样的法庭调查既针对性强双层次分明。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公诉人的辩论切中要害,引起旁听群众的共鸣,有的被告人当庭落泪,表示认罪服法,最终陈氏两兄弟以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罪名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

三、事实证据和辩论技巧的关系

办案能否经得起历史的考虑,关键是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这是首先要明确的,舍此而言辩论技巧,是在事实证据存在的前提下,如何敢辩、会辩、善辩。有人认为,案件只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辩论显得无关紧要。这种认识不仅妨害公诉力度,且大大影响公诉人辩论技巧的掌握和提高。比较而言,公诉人对辩论技巧不及律师重视,这与传统的出庭观念有很大关生活经验。笔者曾在去年业务培训班上向学员提出“铁证+铁嘴=铁案“的公式,意在强调辩论意识同下据意识同样重要,因为公诉成功与否取决于事实证据同辩论技巧的结合程度,不同的案件性质,不同的事实证据要求公诉人必须掌握和运用与之相适应的论辩技巧。如果二者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则有助于权立公诉机关和公诉人义正辞严的良好形象。

四、公诉人和审判长的关系

审判长负责庭审活动的组织,通过所有诉论参与人的当庭活动,实现对罪的认定和罚的选择。但这一目的能否顺利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诉人调查举证的成效。公诉人的法庭举证层次会明、案情透彻、指控有力,为合议庭定罪量刑提供了可能,否则定罪量刑无从下手。而公诉人庭审活动的效果又离不开审判长的当庭组织,二者互相信赖,不可分割,当前审判人员反映的的案子经法庭调查仍然模糊不清,难以下判,究其原因,有的是公诉人庭疓准备不足所致,的人是公诉人与审判长配合不力所造成的,根据笔者的体会,由于提起公诉的案件距开庭尚有一段时日,开庭前有必要“复习“案情,草拟以示证提纲并标明证据所在页码,必要时就示证提纲在开庭前同审判长交换意见,力求法庭调查先后有序,段落分明,使案情透彻明了,证据充分有力。

五、公诉人和被告人及其辩护的关系

辩论的技巧范文8

一、引鱼上钩、巧用迂回的墨子

墨子论辩的巧妙就在于他能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要他们说出自己想要他们说的话,这样就可以抓住其把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墨子见公输盘,采用的是“引鱼上钩”之法。公输盘问他有何见教,他并不直陈其事,而说:“北方有侮臣者,原借子杀之。”他把问题说得十分严重,意在一下子把对方的注意力引到这件事上,迫使对方对这件事立即表示态度,说出自己想要他说的话。墨子之所以使他不高兴,继而又激怒他,无非是让他说出这句话来,然后再予以批驳。

墨子见楚王,则又是“巧用迂回”了。一开头就对楚王作比说:“今有人于此”如此这般。他不说“倘若”“假使”等假设字样,好像是在讲一件实实在在的事,使对方不致发生错觉,能听得进去,然后让对方说出自己要他说的话来。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也不得不诺诺称是。可谁知楚王虽言“善矣”,却又以“公输盈为我为云梯之械,必取宋”,再一次把责任推回给公输盘。

面对此种情况,墨子不得不在战术上同公输盘来一次较量,结果“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在实力的对比和威慑下,楚王不得不说出“善哉,吾请无攻宋矣”。至此,墨子“止楚攻宋”的目的已经达到。

二、近取乎身、以小喻大的邹忌

邹忌论辩的巧妙就在于他用诙谐幽默的戏剧性手法来说谏。他劝谏的目的是要齐威王广纳忠言、振兴齐国,但给国君提意见、说“弊”事,是有一定风险的,弄不好反而会招来祸端。从文中“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可以看出齐威王受弊是客观存在的,那么邹忌的劝谏也就是切实需要的。该以何种方式劝谏,齐王才容易接受呢?敏于事、善于言的邹忌决定以设喻的方式巧妙地讽谏齐王。

邹忌由私事推及朝政,抓住这一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的相似点——“受蔽”,并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以家事喻国事,拿齐王所处和自己作比较,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由于这两种“蔽”十分相似,齐王听后如梦初醒,深以为然,不但称“善”,还立即下令赏赐,促使群臣吏民进谏,显示其广泛纳谏的决心。

三、墨子与邹忌的论辩技艺之比较

从上面的分析可看出,墨子的论辩朴实、逻辑严密,主要是通过巧妙地设问、启发、诱导,使对方来肯定他想说的问题;或者说,通过设问、步步逼迫,使对方不能不承认。它的好处就在于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之中落入“圈套”,逃不了,挣不脱,只得就范。邹忌的进谏不同于墨子,他巧于设喻,善于铺设,用设喻讲述道理,语言委婉、含蓄、娓娓动听,使人更易接受。很明显,墨子与邹忌的论辩技艺有明显的不同。

1.从身份地位、论辩实质看

墨子,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者,出身微贱。墨家学说主张从保护小生产者的劳动果实和私有财产出发,积极开展广泛的社会互助活动,争取实现其“兼爱”、“非攻”思想;倡议保障民主参政权利,从而达到一定的民意集中,实现其“尚贤”、“尚同”理想。因而,当墨子得知强大的楚国即将攻打弱小的宋国时,他不辞辛苦,长途跋涉赶到楚国都城,以实际行动去制止战争的发生。这都体现了他“非攻”的思想。然而,从二人论辩的实质来看,一个是为天下苍生不求名利,只求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救民于水火。而另一人却就助王治国而成就自己的名利。

2.从论辩方式来看

墨子的论辩逻辑性强,手法多变,面对公输盘用激将法“引鱼上钩”,面对楚王用设喻“迂回”达到目的。最终,公输盘之“义”,楚王之“窃疾”均成了墨子之制敌法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公输盘、楚王均陷入理屈词穷之境地。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可看到当时齐国的政治并不算清明,很多弊政是显而易见的。然而邹忌给齐王进谏时却只字未提齐国当前的弊政,而是大谈当天早上自己经历的一桩闺房秘事——与徐公比美,而妻、妾、客都不约而同地对他极情赞美。在这样一桩闺阁秘事营造的轻松氛围之中,切入朝议主题,使齐王欣然接受、心悦诚服。

因而,从二人的论辩方式看,墨子的论辩不仅运用了强大的论辩技巧,将他人带入自己的思维中,最后以“理”攻人,还凭借了自身的军事实力,从论辩到实际演练,使对方彻底折服。而邹忌则是依据自己的聪明才智从生活中提出论证,用具体事例说明抽象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委婉而形象地提醒君主,以“情”待人。

3.从论辩语言看

墨子的语言极富表现力,人物形象、性格特点都借助这些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来。而在揭露公输盘的杀机使楚王最终打消攻宋企图的对话中,长句、短句交错使用,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子无所畏惧、镇定自若的特点。而且这种语重心长的劝说方式自然亲切、委婉含蓄,充分尊重了齐王这一被劝说者。

因而,这二人的劝谏一个言辞极富表现力、有气势、有威慑力,俨然—位大义凛然的英雄;而另一人言辞委婉含蓄、自然亲切、柔中含骨,更似一位在进谏中既能保全自身又能伸张正义的谋士。

辩论的技巧范文9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老人技巧纯熟,没多久就钓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地问道:“你为什么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用不了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有吃不完的鱼。”

有人说:“好聪明的小孩!有了钓竿,就不用发愁钓不到鱼。”

也有人说:“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

【典子的话】

钓竿是钓鱼必需的工具,但有了钓竿是否就能钓到鱼?正方同学几乎都强调了工具――钓竿的重要性,如王紫轩同学所说,钓竿是必须首先抓住的硬件,有了真实的起点,成功便不遥远。反方同学除了强调技巧对于钓鱼的重要性之外,还能超越工具与技能孰重孰轻的问题进行论辩,如张静忆同学分析了特定条件下勤奋不是万能的,毕慧玲同学得出看问题要尽可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的结论。这些思考都是很可贵的。

本期最佳辩手典子建议授予张静忆同学,我们习惯上把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当成无往不胜的法宝,张静忆对此却做了更独特的思考。她将得到一本由漓江出版社提供的著名作家张丽钧的散文集:《依偎那座雪峰》。

这是“辩论台”2005年最后一次和同学们见面了。回想一年来大家对本栏目的支持,典子心里满是欣喜和感动。有个似乎十分成熟的人对我讲,辩论只是打嘴皮子官司,争来争去有个什么结果?碰巧昨天看到屠格涅夫的一段话,可作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同比你聪明的人去争论吧,因为他一定赢你……但你可以从失败中吸取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同智力与你相等的人去争论吧,因为无论谁胜谁负,你至少可以感受到论争的愉快;同智力极为低劣的人去争论吧……这种争论不是为了取胜,但你可以成为对他有益的人。”辩论结果并不重要,寻找真理、努力证明自己观点的过程是很快乐的。明年,希望“辩论台”能得到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注。谢谢哦。

正方

■(471222)河南汝阳县王坪乡中学二(2)班赵帅强

小孩有了钓竿,不一定懂得钓鱼的技巧,但拥有钓竿是钓鱼的起始。今天钓不到鱼,不代表明天也钓不到;今天的失败,并不代表明天也不能取得成功。一切成功都需要有一个起点。

钓鱼首先要有钓鱼的工具,其次才是技巧。通过多次尝试,经历多次失败,我相信那个男孩是可以获得钓鱼的技巧与经验的,也一定可以钓到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充分说明了工具的重要性,重视工具并尽早占有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相信,拥有钥匙,就可以打开最坚固的锁;拥有蜡烛,就可以点亮漆黑的夜;拥有一支笔,就可以在纸上留下一行行对未来的期盼……

反方

■(615000)四川凉山州西昌市一中俊波外国语学校初二(1)班张静忆

有了钓竿就一定能钓到鱼吗?不见得!钓竿不过是钓鱼的工具,你不懂“渔”,光有工具也是徒劳。

可能有人会说,小孩持之以恒,总会钓上鱼来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耐心和毅力,是成功的保证,甚至你会举爱迪生和诺贝尔经历千百次实验终获成功的事例,来证明耐心和毅力无所不能。但是有一点需要搞清楚,成功者是在清醒状态下坚持不懈的,如果盲目地持之以恒,就像那个守株待兔的故事,结果可能是耐心换来满头白发,换来事业的贫瘠与荒芜。二战时期的美国名将巴顿说过:“世上最怕一种人,蠢,而且勤奋。”

换一个角度,即使拥有钓竿后侥幸钓到了鱼,因为没有熟练的方法和技巧,效率必然很低,别人一天的收获,可能你辛苦一个月也比不上。事倍功半地耗尽一生,是多么不值得啊!学习也是一样,有方法有技巧,可以轻松取得好成绩;相反,如果只是拼时间,拼体力,到头来可能成绩没搞好,身体也累垮了。所以,我坚持认为,不要把钓鱼只简单看做拥有钓竿就能完成的事情,做任何事情,掌握了方法技巧,成功才可能降临。

正方

■(032200)山西汾阳县东关中学209班孟庆萌

我认为小孩的做法是明智之举。

他懂得食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所以他选择了钓竿,自己钓鱼。当然,有人会说:“他不懂钓鱼技巧,有钓竿也是白搭。”但是,没有钓竿,没有工具,何谈技巧呢?只要小孩经常钓鱼,终究是会成功的,俗话说,熟能生巧嘛!他既然知道抓住机会要钓竿,就一定会想办法去获得更多的鱼。

无数成功者的经历都证明了这一点。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的女主角魏敏芝,原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山村女孩,长得也并不出众,但是,当大导演张艺谋去他们村询问谁想演电影时,她抓住机会,勇敢地站了出来。钓竿就是机会,拥有了钓竿,就在自己与成功之间搭了一座桥,为获得成功赢得了基本保障。想得太多、轻言放弃的话,成功只会更加渺茫。

反方

■(528000)广东佛山市南海区黄岐初级中学邓爱仪

一个做事潦草的人,即使拥有一支漂亮的笔,也难写出工整的字。

所以,工具不是最重要的,工具要有人使用才能发挥作用。在不具备钓鱼本领的前提下,拥有钓竿,也不一定能钓到鱼。

把钓竿交给一个心浮气躁的人,他必定无法静静地坐等鱼儿上钩。

把钓竿交给一个技术不娴熟的人,他只能艳羡鱼儿一条条飞向别人的鱼篓。

把钓竿交给一个没有常识的人,他甚至不知道鱼钩上应该放上些饵料。

你说,能行吗?

想成为一个成功的钓鱼者,需要十分的耐心,充裕的时间,完善的装备,娴熟的技巧,灵敏的头脑。仅仅拥有鱼竿,离钓到鱼还远着呢!

正方

■(075000)河北张家口下花园二中124班 王紫轩

有人会说:“这个小孩真傻,光要钓竿有什么用?应该学技术!”我不这么认为。光要钓竿可能钓不到鱼。但钓鱼老人好像只给他一样东西。如此来看,这个小孩的选择是明智的。

在我看来,钓竿是真实的可以抓住的,是硬件;技巧是可后天养成的,是软件。空想技巧不如先抓住钓竿,因为所有成功都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没有钓竿,技术再好的钓者也钓不到鱼。有了钓竿,技术是可以练就的。世界上哪位钓鱼高手不是经过苦练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成功之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任何一个机会降临,都要牢牢抓住。与其空想获得钓鱼的技巧,不如先获取钓竿。获取钓竿,就获取了钓到鱼的一个“机会”。

因此,我认为,小孩是聪明的!

反方

■(014010)内蒙古包头市昆区包钢九中初四(8)班毕慧玲

我认为,有了钓竿不一定能钓到鱼。

做任何事都需要技巧,巧妙而快捷地做事在当代社会极为重要。掌握钓鱼技巧是一种本领,知道钓到鱼需要什么条件更是一种本领。拥有这种本领,要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故事中的小孩虽然比较聪明地选择了钓竿,但他还没有完全理解钓鱼需要哪些因素,如果他对钓鱼技巧一窍不通,钓竿在他手里其实是工具的浪费。

想必大家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谚语,愚钝的砍柴人用蛮力干一天活,还不如聪明人片刻的劳作。这个故事表面上说的是工具的重要性,其实是说明智者看到了问题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