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基因工程的核心工作集锦9篇

时间:2023-07-03 16:08:01

基因工程的核心工作

基因工程的核心工作范文1

一、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定位

建筑行业和房地产行业发展迅猛,因此,企业要想完善项目管理水平,除了要对工程项目质量予以关注外,也要建立系统化成本核算机制,这就对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产生了较大的人才需求。基于此,高职院校开始落实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设置工作,旨在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型人才。尤其是在2013年,我国教育部统一颁布了集聚优质教学资源以及强化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的相关规定,并且要求专业教学工作能进一步优化管理方针和控制策略,并对人才市场予以均衡管理。基于此,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就将工学结合作为指导思想以及相应教学模式的根本定位。最关键的是,在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中,要保证核心课程设定过程和实施过程的完整度,就要建立改革创新工作规划,保证具体问题都能得到具体解决和落实,在提高教育教学综合水平的基础上,确保教育教学项目的统筹性发展。

二、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教育部门对于核心课程教学模式的重视度逐渐提升,但是在实际教学工序开展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引起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有效建构完整的教育教学规划,提升课程教学管理的综合价值。

(一)技能特点不突出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工作中,尽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管理已经逐渐开始转型,但是,依旧存在理论教学指导时间高于实践指导工作的问题,使得学生仅仅了解理论要求,却对实际工程项目的认知度不足。并且,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多数都是依托单一项目系统工程建立教授内容方案,使得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仅仅关注知识传授过程,学生就算是有效了解相应内容,却不能将其准确应用在具体项目监督管理结构中,使得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无法达到预期,严重制约了项目监督管理工序的综合价值。

(二)教学方法创新不足

要想提升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水平,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较为关键,但是,目前依旧存在传统教学体系沿用的弊端,填鸭式教学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导致学生对工程造价相关内容的理解流于表面,对工程造价职业的职业要求和工作任务也认知尚浅,必然会对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产生影响,使得学生无法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双师型队伍素质不足

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的实践能力较为关键,并且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也是高职院校一直追求的目标,但是,目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工作中,实践能力和技能训练能力均较为突出的教师依旧数量不足,整体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一方面,高职院校内部教师多是来源于相似专业,这就使得教师对课程基础内容和综合实践培养要点的认知存在不足,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另一方面,教师实践能力存在差异,这就使得教师在应对较为饱和的教学任务时不能有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和指导,造成教学效果无法满足预期,也导致教师无暇进行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改良,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水平,使得教育教学工作效率降低,整体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效果失衡。

(四)实践教学条件受限

在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效的教学环境和现场指导较为关键,但是,目前依旧存在实践教学条件受限的问题,院校实训场地管理不到位,机器设备老化、项目案例库更新不及时、实训资金不到位、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较为突出。因为实践条件受到限制,就会制约整体教学效果和综合教学水平。

三、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方法优化措施

在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工作中,要结合实际教学环境和市场人才需求建立完整的教学框架,确保能提升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和综合实效性,为学生基本水平的全面进步提供保障。

(一)明确技能特征

为了优化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水平,院校要在明确核心课程教学要点的同时,确保相应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效果都能按照标准化要求有序开展,从而维护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落实。最关键的是,要从技能标准和专业方向两个层面开展对应工作。第一,落实技能标准。在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指导工作开展前,高职院校要结合行业对工程造价专业技能需求建立完整的职业能力考核管理指标,并且保证课程改革进程和管理教学升级模式能满足人才需求。要依据具体问题进行技能标准的灵活性监督和管理,确保编制管控和管理体系的综合价值。例如,在造价咨询公司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进行招投标文件的监督和管理,完成造价信息跟踪审计以及制价管理工作,确保也能对成本核算以及现场工程量签证等工作进行集中管理。也就是说,在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中,要践行精细化教学目标,保证学生综合素质得以优化。与此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合理性的技能考核管理,提高学生的基本水平,针对技能水平以及综合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颁发相应的证书,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第二,要明确专业方向。对于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工作而言,明确教育教学的基本方向是引导学生提升综合水平的关键,并且,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完成校企合作管理。最关键的是,要结合市场需求以及培养方向,落实实用性、应用型人才监督管理工作体系,确保学生的综合水平得以优化。也就是说,若是学校条件允许,可以适当聘请校外人员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实践指导,保证学生能在内化相应理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实践经验积累的过程,并且能拓宽学生的眼界,从而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管理水平,为学生获取第一手市场信息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学生综合水平和整体素质的全面进步。

(二)优化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水平的进步,教师要结合教学要求和教学规范管理标准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第一,结合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要求选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在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中,教师要结合不同教学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并且合理性应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演示辅导法、课程实际操作法等,确保能依据课程的根本要求维护教学模式的综合价值,并且保证师生互动的完整性。最关键的是,要利用边讲边练的方式建构完整的课程模式,有效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后续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效率创设良好的平台。第二,教师在教学方法选择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并且有效提升信息化工具的应用效率,因为工程造价管理项目的技术性较强,教师要应用信息技术,就要将多媒体教学、电子教案等作为基础单元,有效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案例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上交数字化作业,完成造价项目分析和数据处理后,形成对应的报告,也可以将具体规划工作制作为ppt,这种教学方式和作业验收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教学模式的全面优化提供保障。另外,教师在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工作开展的同时,也能进行校园BBS或者是网站平台等搭建,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交流平台的管理,确保师生能应用学术交流互动平台完成答疑解惑。

(三)打造双师型队伍

在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生学习水平以及内化效果息息相关,因此,高职院校也要关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时效性,确保相应教学流程的完整程度,并且提升团队建设的综合水平。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准入机制方面也要进行改良和管理,确保能着力培养本专业教师团队,整合招聘机制,保证团队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都能是理论水平以及实践能力较好的人员,从而提升双师型队伍的综合素质,并且要鼓励教师积极提升自己,多多参与专业考试,获取实践技能证书。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各个企业的造价师或者是注册建造师对相应问题予以分析和指导,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全面优化创设良好的平台,真正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另一方面,要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综合管理,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培训和讲座,尤其是对刚入职的青年教师,要进行针对性管理和指导,若是高职院校有条件,可以指派教师到国内外进修或者是到企业内部进行顶岗,从而提升教师的综合实践水平,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优化提供保障。

(四)完善教学条件

在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整合教育教学流程和教学控制框架,并且保证相应教学模式能满足实际教学要求,维护教学条件的同时,保证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形成良好的互动。1.强化校内实验室建设。在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及水平,校内实验室建设工作较为关键,因此,为了解决实验室资源紧张问题,就要积极推进实验室开放管理过程,并且针对不同功能和类别实验室落实完整的共享机制,从而重点建设虚拟实验室,为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控制工作的全面进步提供保障。另外,要建立配套政策和实验室资源维护机制,有效对运行体系进行监督,并且建构多媒体网络化实验室模式,确保能解决实验室资源紧缺的问题,为学生综合管理工作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2.强化校外实训基础。在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想提升实训效果,除了要建立完整的内部实验室监管机制外,也要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予以重视,建立融合实践教学、技能推广以及科学研究等相应功能的校外实训基地,就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效果,确保能在满足学生工程造价学习任务需求的同时,利用竞赛训练以及实践计划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首先,要强化实践指导工作的综合效率,不仅仅要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管理,也要聘请单位工程师参与教学实践指导项目,对学生进行综合指导和管理,要在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合理性规划实习项目、实训环节以及实验计划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要对参与实习的实训学生进行科研工作的指导,确保其能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激发自身潜能,有效提升学生科研学习水平的同时,也为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奠定坚实基础。最后,在校外实训基地建立的过程中,聘请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指导,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化创设良好的平台,提升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正是借助教学改革的路径和方式,就能引导学生明确造价专业的实际应用要点,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基因工程的核心工作范文2

关键词:基层管理 绩效考核 思考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企业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业绩、工作的数量、质量和社会效益以及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品德)进行评价,并用评价结果来判断员工与其岗位的要求是否相称。其目的是确认员工的工作成绩,改进员工的工作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非常重要的范畴,是在管理工作中大量使用的手段。从理论上讲,绩效考核的有效实施,能够整合并激活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活动,形成强大的内驱力和拉动力,通过不断地改善员工个人的绩效,最终实现企业整体绩效的提升。基层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加强基层绩效考核显得尤为重要。在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基层队实地调查后,笔者认为目前的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值得关注,并加以研究解决。

1绩效考核的全员性不足,考核覆盖面应该加大

绩效考核应该覆盖到全员,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未覆盖全员。这一现象,导致了部分基层员工对绩效考核的存有抵触情绪,他们认为考核是作为对员工的控制手段而存在的。在这种错误认识下,员工尽可能的逃避考核,没有把各项考核目标看作是提高个人绩效的努力目标。进而给单位带来不应有的管理矛盾,最终会影响单位的士气和发展。

绩效考核应该是全员覆盖的,不单是管理者对员工的考核,也不仅仅是上级对下级的考核。全员性要求,考核应该是双向的,考核的要求和重点不同。

另外,参与考核工作的人员应来源于基层队各类人员的代表,有基层队干部、班组长,也要有职工代表,这样的考核评价小组才有民主的可信度,考核结果也能相对客观。基层队考核班组,班组考核个人,是大多数基层队采取的模式。这一模式不能只是将考核任务逐层分解,也要通过明确不同的考核重点,为个人、班组、基层队指明提高绩效的努力方向,这样才能统一步骤,形成合力。

2考核的程序性不明确,应该尽量减少随意性

在实际工作中,基层绩效考核制度经常被管理者的随意性打破。这一方面有考核标准本身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与管理者对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以及自身的能力有关。由于存在管理者的随意性,降低了考核细则的权威性,也降低了班组的权威性。有章不循是基层考核中的一个通病,有些考核行为成了基层队长的“一言堂”,这影响了考核工作持久有效的运行。从公平理论的角度来看,员工喜欢将自己的投入和所得相比较,也喜欢将自己的投入所得与周围其他员工进行比较。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在比较过程中只要出现不平衡,就会产生不公平感,这种不公平感直接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因此,必须强调减少基层绩效考核中的随意行为。绩效考核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但并非是唯一的管理手段。要坚持“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时刻注意维护绩效考核的权威性,才能更好的发挥绩效考核的积极作用。

3考核细则的可操作性要进一步提高

笔者发现,很多基层队的考核细则,存在空洞、粗放、缺乏操作性等弊病。主要表现,一是可操作性差,有些内容脱离客观实际,空话、套话连篇,考核细则不像是一个执行标准,更像是一份宣传材料;二是过多的掺入了考核主办人的好恶,有些内容不具备公平性,细则应该是围绕生产需要制定,各条目要与团队的绩效有相对密切的相关性,掺入过多的主观因素会降低细则的科学性。三是内容不具体、表述不简洁,在指标的排列上堆砌无序、重点不明。细则指标应该明确,细化,要避免模棱两可的语言,要力求提高指标的真实程度和有效程度。四是考核的弹性成分大,分配各项指标的分值(权重)时,没有将细则作为一个整体去考虑,使得考核细则失去重心,这些往往造成为兑现不严或兑现不公。清晰的指标能帮助员工把握工作重点,明确努力方向,知道怎样才能提高个人绩效,这样考核才能体现激励作用。

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基层绩效考核细则进行梳理规范,去除那些冗杂的与团队绩效相关性不强的内容。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提高考核细则的操作性。

4考核的透明性不足,应该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

绩效考核要有一定的透明度,不能搞暗箱操作,不能制造神秘感、紧张感。考核结果应该采用不同方式与被评者见面,使之心服口服,诚心接受。在基层绩效考核工作中,被考核者不能及时准确的了解到考核结果,容易造成对考核结果的片面认识。

一个完整的考核过程,应该包括员工对考核结果的反馈。因此要提供渠道,允许被考核员工申辩和解释。对确实有误的考核结果要及时纠正。开展绩效考核不是目的,通过考核改造和转化员工行为,变消极为积极才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5过于关注考核结果,而忽视了考核过程,对绩效考核存在畏难情绪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拉大岗位、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只是手段而决不是目的。应该关注“差距是怎样拉开的”;不应过于关注“差距拉开了多少”。考核是对管理过程的一种控制,其核心的管理目标是通过评估员工的绩效以及团队、组织的绩效,并通过对结果的反馈、分析绩效差距来实现员工绩效的提升,进而改善企业管理的水平和绩效。在实际考核中,基层往往更关注考核结果,而忽视考核过程。应该将考核延伸为一种日常的管理行为,渗透到日常工作中。

基因工程的核心工作范文3

一、我国煤炭企业会计核算的含义及特点

(一)含义

会计核算在煤炭企业当中指的是,严格遵守现阶段我国的会计标准体系,计量单位为货币,有效监督和系统管理我国煤炭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的经济项目,并促使核算过程中更加具有全面性,从而保证相关会计信息更加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会计核算在煤炭企业当中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首先,核算针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其次,核算针对存货和货币进行;再次,核算针对流动负债进行;第四,核算针对应收款项进行;最后,核算针对资金结算中心进行。

(二)特点

同其他行业相比,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煤炭企业拥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因此其会计核算也拥有不同的特点。首先,分级核算。不同的会计核算机制应用于煤炭企业总部及其附属子公司之间;其次,成本核算由不同子公司分别进行;最后,成本核算层次分明。

二、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完善的煤炭基建项目会计核算

现阶段,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会计核算制度尽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会计核算在我国煤炭企业当中核算机制还需要继续进行完善。不规范的科目设置导致会计核算具体操作容易产生误差;同时不规范的资金管理在基建项目当中,造成多数煤炭企业在基建工程竣工以后并没有严格按照合同进行付款等。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基础项目的建设都是实施统一核算的,然而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缺乏专业会计核算人员的参与,导致建设项目成本控制效率降低,工作人员日常开支加大等。这充分说明我国煤炭企业在实施基建项目会计核算过程中拥有较低的操作性。我国多数煤炭企业在实施基建项目资金管理的过程中,企业拥有的财务部门不会对其进行干涉,导致基建工程实施过程中无法进行有效的财务监督,部分财务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我国煤炭企业在进行基建工程的过程中,没有加强财务管理的意识,相关管理人员也没有较高的财务管理觉悟,因此基建项目工程当中的财务管理经常被忽视。而煤炭企业管理层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也没有加强会计核算管理的重视,因此导致制度的完善困难重重。

(二)缺乏对环境效益的考虑

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在日常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忽视了市场经济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这是导致我国煤炭企业在制定相关生产经营策略的过程中,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反而降低了策略的科学性的主要原因。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的环境侦查能力低,同时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只重视对经济效益的创造,而忽视了保护环境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新时期,我国煤炭企业应当积极引进环境会计相关人才,促使企业各个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对外部环境成本进行有效承担,同时,增加会计核算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如环境成本、环境收益等因素。

三、加强我国煤炭企业会计核算的措施

(一)加强管理

新时期,我国煤炭企业在加强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提高管理力度。即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对竣工决算和基建项目资金的有效管理。首先,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在基建项目当中的重点内容,所以只有提高资金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促使资金更加细致的分类才能够促使工作中重复核算的现象减少,从而促使每一笔资金都能够同相应的项目准确对应;其次,核算工程价款通常是在竣工后进行,为了提高核算质量,应当对质量保证金和尾工款进行预留。同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财务决算在基建工程中的重要基础,因此煤炭企业在对竣工财务决算进行编制的过程中应当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来进行。

(二)加强会计人才培养

煤炭企业同其他企业相比,会计核算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因此对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新时期,煤炭企业在选拔和培养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制度建设,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人才选拔,并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同时制定有效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促使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和培训当中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和工作。经过培训和考核,最终目的是促使会计核算工作人员能够意识到自身工作对企业长期发展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同时也积极培养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精神。同时,煤炭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环境会计方面人才的培养,促使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更多的专业环境会计理论、实践知识和经验,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会计核算实力和质量。

(三)加强对基建项目核算的规范

煤炭企业在规范基建项目核算的过程中,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在对会计核算内容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基建项目的分析,其中包括基建项目的原始设计及审批和概算等;其次,科学合理分配投资;再次,分配摊销工作应建立在充分了解投资比例的基础上;第四,严格控制基建工程实施过程中所需管理费用等成本;最后,在提高会计核算精确性的过程中,应当建立辅助台账,其中应具体包含合同及施工进度等内容。

(四)完善财务机构职能

在加强我国煤炭企业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构建专业的财务机构,促使其各项职能充分发挥具有重要意义。煤炭企业在初期进行各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财务机构应当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对公司自身资金路转状况及项目所需成本等进行综合考察,为工程施工过程中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财务机构还应当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状况,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如《工程价款支付控制办法》等,促使各项基建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实施会计核算,从而提高会计核算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同时,为了提高会计核算精确性,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定期进入基建工程施工现场,对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掌握,在充分掌握相关进度的基础上,定期对资金和物资等进行清查,促使自身监督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结论

基因工程的核心工作范文4

一、概念界定:核心竞争力

所谓核心竞争力,顾名思义指的是有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一种综合能力。核心竞争力主要指的是通过各种类型企业对内部技能以及知识等的整合,尤其是对那些高技能技术进行的调整和整合,以此来提高和加强在市场中的综合竞争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使企业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里屹立不倒的关键性因素。其包含的内容也有很多,既包括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技能水平、资源材料的现状等,也包括内部的管理以及相应的企业文化的形成等。总之,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能够制约企业的整理发展能力,而且还是衡量一个企业综合水平高低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高。

二、政工工作在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意义

目前,石油企业要实现更好更稳定的发展,其中要把握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政工工作。这是因为,只有开展良好政工工作,才能够将石油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激发出来和维持下去,从而提高石油企业油田的生产效率和效益,促进油田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更快地发展。其中,有关政工工作在石油企业中提高核心竞争力方面的意义和作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通过政工工作改善和提高石油企业内部的管理质量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石油企业政工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石油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进行政工工作的过程中,石油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对企业的相关经营理念进行挖掘,不断产生对企业所确立的文化观念以及经营理念的认同,然后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的集体目标很好地进行结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员工才可能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统一起来,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石油企业的发展壮大之中,不断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益智核心竞争力,发挥出政工工作在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积极意义。

(二)通过政工工作对基层的关注和分析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大量的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目前的石油企业中员工大部分都来自基层,因此要想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就有必要从企业大量的基层员工方面着手改进。要想在深层次上挖掘出基层员工的工作自主性和创造性,就需要对基层员工进行细致调查和了解,而这时就显示出政工工作的重要意义来了。针对基层员工,政工工作的主要职责就是在充分调查和了解大部分员工思想动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基层员工的对现实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对当前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等的满意度,最后向石油企业的上级领导汇报和反映员工的需求以及思想动态的变化和对企业的创造性建议等。最后,根据政工工作的结果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方法和措施来改变现状从而,满足基层员工对生活和工作的需求,也便于进一步开展政工工作,更有利于企业对员工动态的了解。总之,通过政工工作的开展来不断提高基层员工的满意度,从而很好地发挥大部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在员工凝聚力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增加石油企业的整体效益。不过,应该注意的是,在新的形势下,石油企业的员工无论是在生活行为方式上还是在生活态度以及思想动态等方面都发生了较为巨大的变化,因此传统的政工工作方式和理念已经不能继续适应这种时代变化的迅速要求。面对这种新的形势,石油企业想要更好更有针对性地提高核心竞争力就要不断地完善内部政工工作的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以及石油企业自身的现实和长远发展。

(三)通过政工工作促进石油企业进行更好的经营和发展来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政工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促进石油企业进行更好的经营和发展,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加企业效益。因为在石油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生产经营是最基本和最经常性的工作,而在常规的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除了要保证企业运营基本的材料和资金以外,还需要通过政工工作的持续开展来提高企业员工的个人素养和政治修养。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和新的形势中,石油企业的员工同企业类型行业的员工一样,大都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压力,而且面对日益变化和发展的社会也相应地出现了更加多样化的生活需求。不过企业员工在面临各种各样压力的同时,往往会形成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在对企业的文化和经营理念等有着很大的差别。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何让员工进行更好的生产和经营,是企业更是石油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而此时政工工作的开展则正能够很好地解决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对员工心态的调整,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从而提高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通过政工工作打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政工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企业的员工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核心价值观不论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都能够起到正确引领企业以及企业员工的作用,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政工工作的开展能够对企业的实际状况有一个更为清晰明了的了解,能在一定程度上预见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企业以后的战略发展规划有很大的影响意义。政工工作的开展也能够很好地构建一支属于石油企业的高素质和水平的工作团队,要结合企业相关的实际情况来对基层员工的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总之,通过政工工作对企业文化具有构建作用,应当不断构造属于石油企业自身的核心价值观,进而在观念上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五)通过政工工作打造企业诚信观念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诚信是企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社会形象的关键,更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使企业已经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更加切实的保障,石油企业的政工组织一定要通过开展诚信工作,全面持续地推动诚信工程建设,从而构建企业的良好形象,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基因工程的核心工作范文5

根据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XX县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及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基层计生事业单位按岗取酬、绩效挂钩、多劳多得的考核分配机制,使绩效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一线岗位倾斜,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基层计生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按劳取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二)坚持向“技术含量高、风险程度大、工作负荷强、管理责任重”的一线岗位倾斜的原则。

(三)坚持“绩效考核挂钩”的原则。

(四)坚持公开、公正、公平考核的.原则。

三、实施范围

县服务中心和乡镇计生服务站。

四、绩效量化考核

(一)绩效考核办法

绩效量化考核实行百分考核办法。由县服务中心负责制定符合本方案的具体考核评分细则,报县局进行监督审核后,自行组织实施。

(二)确定考核结果

考核领导组汇总干部职工考核量化得分,张榜公示五个工作日或召开全体职工会通报,实行考核结果与本人见面、人人签字制度,无异议后上报县局备案,为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干部职工对公示的考核结果有异议时,本人必须在公示期内书面向考核组提出复议,对于考核组难以答复的问题,可经全体职工会或三分之二以上的干部职工代表投票仲裁。

(三)考核结果使用

绩效量化考核结果将同时记入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年度考核、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考核中,作为岗位聘任、职务晋升、表彰奖励、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

五、绩效工资的分配

(一)绩效工资构成

基层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实施后,工资称岗位绩效工资,包括基本工资、保留工资、绩效工资;原工资构成中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护士XX%津贴为基本工资;原工资构成中的保留补贴不变;原工资构成中的统一补贴、绩效补贴、临时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部分归并为绩效工资。实施绩效考核后,将绩效工资分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自20XX年XX月份起执行。

(二)核定绩效工资总额

绩效工资总额按各单位干部职工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资和规范后津补贴水平每年到人社局核定一次。

绩效工资分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其中基础性绩效工资占70%。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奖励性绩效工资占30%.主要体现干部职工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由单位在核定的总额内根据考核结果,重点向关键岗位、一线岗位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职工进行倾斜;所有干部职工一年奖励性绩效工资总和为本单位本年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

(三)基础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

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月发放,直接打入个人帐户。

(四)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

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完成任务的实绩和贡献。县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人均奖励性绩效工资的130%先行提取单位一把手奖励性绩效工资后,剩余部分作为单位干部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每半年兑现一次,各单位不得超支与截留。绩效考核结果是干部职工考核周期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具体计算办法如下:

干部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额=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单位绩效考核得分总和×干部职工个人绩效考核得分。(绩效考核结果不称职人员考核得分在绩效工资分配时不计入单位绩效考核总分)

(五)绩效工资发放

各单位要召开全体职工大会,专题通报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情况,并张榜公示五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写出书面公示报告,上报县XX局、人社局。

经县XX局、人社局审核后,办理奖励性绩效工资审批手续。

六、考核规定

1、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本年不得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

(1)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考核不合格的。

(2)绩效考核结果为不称职。

(3)本年无故旷工累计达5个工作日以上(含)的、事假累计超过30个工作日(含)以上的;

(4)被解除聘用合同的;

(5)因违法违纪或其他有关规定停发工资。

2、单位因工作需要选派进修的人员享受同岗位平均绩效工资。

3、法定产假、婚假、丧假、因公致残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4、因工作需要,县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抽调到县行政部门工作的人员,其奖励性绩效工资享受同岗位平均绩效工资,抽调到其它岗位工作的人员,原则上不得享受。

5、受到警告以上党纪、政纪处分或违反国家法律而追究刑事责任的,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6、借调出计生系统的干部职工,由借用单位考核,考核合格及以上的,按本单位同职级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平均数发放;

7、经县局批准长期病休的按本单位同职级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平均数发放;

七、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与监督

(一)县服务中心要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所辖职工和乡镇计生站人员绩效工资考核分配的组织、指导、督查、协调和管理。县服务中心考核小组由单位领导和职工代表5人组成,单位一把手任组长,考核小组成员中职工代表不得少于1/2。考核小组平时要收集、整理单位职工的相关考核资料,切忌到考核时凭印象而有失公允。

(二)县服务中心制定本单位和乡镇服务站的具体考评细则。考评细则必须经过全体干部职工大会讨论通过,考评细则一旦通过,一年内一般不再改动,如果运行时发现细则有明显漏洞或显失公允,则修正案仍然要通过上述程序通过。考评细则报县局审查,XX局认为符合规范程序的,予以审批,并报县人社局备案。

基因工程的核心工作范文6

1.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构思和调整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标决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利于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传统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培养的学生往往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其教学过程主要以教师的单纯灌输授课和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学生盲目模仿练习教师上课时使用的案例或实习教材中的案例,没有主动探索与思考;学生学习完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后,仍然不能在具体的真实项目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过程与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轨。CDIO工程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新产品系统的能力,强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能力、自学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工程应用能力。因此我们将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基于案例的教学”将理论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通过“基于项目的实践”实现能力训练,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有效融合与和谐统一。

2.以真实项目案例为载体,突出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过程管理”的能力

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运用到软件工程核心课程教学中来,充分体现了其“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学习”的工程教育模式。强化基于项目案例的课程教学,遵循“软件工程理论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还原”的指导原则,把课本知识融入真实项目案例开发的过程中,在过程中介绍理论体系、指导实践,避免了以往脱离项目环境的空洞说教,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理论,提升实践能力。其中,项目案例设计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多年来我们探索和优化的重点。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确定了项目案例建设应遵循的原则:1)案例要覆盖课程的所有主要知识点,并具有一定的难度;要在教学、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训时都有一定量的工作任务,且内容关联、难度递增;2)案例要选择通用的业务背景,易于学生理解,也要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吸引力,同时还要便于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扩展开发;3)通过不断积累,形成项目案例库,要求每个案例都有相对完整的文档和代码资料,使学生能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进行实践训练,利于改进和创新。

3.以“基于项目的立体化教学”为中心,设计和制订教学方案

软件工程理论不同于经典学科理论,它是软件大师们在工程实践中总结、提炼而成的。如果在没有工程实践环境的课堂上直接讲授,会因不易得到学生的深刻理解而变成空洞说教。另外,软件工程核心课程是从不同角度描述软件工程过程的各方面知识的。因此,软件工程的实践能力培养必须要打破课程界限,把几门核心课程的内容融入一个项目开发的软件过程中,在过程中介绍理论体系、指导实践,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工程理论,提升工程实践能力,从而解决“工程理论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还原”的教学课题。为此,我们设计了软件工程训练学期,实施以项目开发过程为主线、以实际项目为情景、以项目案例为示范、以学习平台为支撑、以协作学习为主导、以过程管理为保障的软件工程核心课程“基于项目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培养软件工程学生“系统思维、过程管理”的实践能力。CDIO注重实践性教学,主张课程实践教学应该从具体项目案例的实际情况出发,然后上升到理论,最后再把理论还原到项目的实际操作中来,以创作最终产品为教学目标。在暑期实习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并完善项目案例库,以真实工程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将所学专业核心课程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的方式进行实习实践。

4.以企业实习、实践为桥梁,跨越从学业到就业、产业的鸿沟

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强调企业深入参与培养全过程,在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建设、实习实训、科技创新、质量监督、学生就业等多方面都要有企业人员参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先后与IBM、中软、东软、青软等10多家软件公司进行了内容广泛的合作,已形成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的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合作平台为学生架起从学业到就业、创业之间的桥梁。制定完善的师资队伍配备与师资队伍建设政策,采取专职与兼职结合的方式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生在大三下半学期就开始到企业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换为生产力,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和运行模式。通过采用企业运作模式进行项目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的完整过程训练和管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应用能力。

二、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软件工程核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为了检验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软件工程核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笔者在本人教授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软件工程2011级和2010级学生的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中进行了实验。软件工程1101班作为实验班,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软件工程1001班作为对照班,仍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是同一专业同一学院的两个班级,班级人数和学科成绩无明显差异,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等均无明显差异,授课教师均为同一教师,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均保持一致,保证了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1.基础理论知识

在学期末,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进行了测试,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来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实践动手能力

在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学期末,要求每位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自己独立制作一个软件项目作品,主要考查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采用统一的标准公开答辩,由教师和学生一起给出实践作品的成绩。同样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实践作品成绩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3.学习态度方面

从学生的平时考勤、作业提交、发帖回帖等方面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并量化成分数。

三、结束语

基因工程的核心工作范文7

关键词:专业标准;高职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校本化开发

G712 A

陈燕清(1974-),女,汉族,福建人,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外贸跟单。

在“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方针指引下,开发适应典型就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是高职教育职业性的具体体现。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直接面向当地的服务性行业,商贸类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开发相对于技术类专业既有共同的时代特点,又有其特殊性。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原则的若干意见》(高教[2006]16号文件)及相关文件精神,立足我国国情开发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商贸类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高职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校本化开发的意义

1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与专业标准的关系

由于高职专业设置直接来源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各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因地制宜地培养区域经济发展适用的高技能人才,故高职专业标准不同于一般工业产品标准,用于规范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的普适性的国家专业标准与地方专业标准将会同时存在,前者是面向全国的基础性标准,后者是依据前者内容制定的服务于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域性的行业企业标准。高职专业标准的制定是一项系统工作,其内容包括规范本专业在专业核心课程、学生职业能力(包括实训能力)、职业资格、师资配备、实训装备、教学质量等方面应当达到的标准。职业院校则是在专业标准的指导下依据所处地域和自身的实际,制定相应的专业建设方案(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师资培养方案、实验实训配套方案等工作),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只是专业标准的具体实施,而作为人才培养方案重中之重的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是专业标准的个性化与明细化。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及各级专业标准关系[1]如图1所示:

图1高职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与各级专业标准的关系

2我国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校本化开发的意义

我国现有的高职专业标准化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客观统一的高职专业标准的状况还会存续一段时期。我国的高职教育专业标准开发工作是从2007 年起开始启动的,一些由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及相关高校组织的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工作及一些高职院校结合校本化建设进行制定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观念落后及参与主体缺乏代表性等原因,我国高职教育标准化工作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高职教育职业标准化进程,而且落后于我国现有的工业产品标准化管理进程,这既不利于国家对各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考核,也不利于各高职院校同一专业的相关课程标准制定及课程建设,以致于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行业企业市场需求脱节[1]。

根据近年来我国高职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我国各高职院校在同一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方面基本大同小异,而且由于高职教育的区域经济特点及各院校生源及自身办学条件不同,各院校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理论上既不可能完全一样,也不可能从相应的专业标准化工作视野消失掉,因此,我国高职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校本化开发有其存在的现实基础。教育部在教高[2006]16 号文件中提出要“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在近期《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 号)中突出强调了“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的建设任务,提出了“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鼓励行业部门依据国家标准制订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高校根据实际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些都为各高职院校进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校本化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基础[2]。

二、高职商贸类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校本化开发的特点与内涵

由于高职商贸专业的服务性特点,学生从事典型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培养往往不是一门专业核心课所能包容的,特定专业的核心课之间针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既相对独立,又互相促进,它们共同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因此相对于技术类专业,商贸类专业核心课教学应当是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素养培养齐驱并进。其中,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主要是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及配合相关的教学软件进行的,项目选择时既要考虑岗位工作流程又要考虑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特别是职业成长力的培养。

所谓高职商贸类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校本化开发,是指各高职院校立足现有的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自身实际及学校发展机遇,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特定职业岗位市场需求,借鉴国外先进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探索一条与国家现有高职教育法规对接;与地方行业职业标准、行业法规,或者行业工作规范对接;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相对接;与本院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相结合的校本化开发道路。在统一的高职教育大体系框架下,各高职院校开发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特色鲜明、相互兼容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可以兼顾国家宏观的顶层设计和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真实需求,在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为制定规范性的国家(地方)专业标准积累可操作的基层经验。

三、高职商贸类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校本化开发的原则

1校企合作原则

为当地企业服务并得到当地企业的认同是高职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为此,高职院校要通过诸如创建校企合作专家联合会、专业建设委员会等渠道搭好各专业课制定课程标准的沟通桥梁;专任教师要利用承担核心课程建设任务到企业调研等机会,在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中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根据商贸类专业和专业岗位能力的特点,制定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及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或职业工作规范,根据各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制定“课岗证结合”的课程标准。

2整体性原则

高职教育的实践表明,基于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根据系统论的观点,要保证专业核心课程整体性达到更优的效果,必须将其放在整体中考虑如何发挥各要素的功能,使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商贸类专业核心课程在学生岗位职业能力训练方面既有专门任务也有共同任务,比如各课程的培养目标中都包含适用所有职业岗位的学生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培养。即使针对特定工作岗位的核心课程,其相应的专业能力培养也离不开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的教学,特别是融汇在各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职业迁移力的培养更是学生获得持久从业能力的源泉[3]。

3虚拟性原则

高职教育的特色在于突出“一线”和“应用”,“应用”的核心是“技能”,而“技能”培训的主要途径在实训基地,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参与工作实践是培养职业能力的捷径。但相对于技术类专业,商贸类专业的学生在参与企业工作实践时,企业为保护商业机密往往不愿让学生介入实际工作内容,学生的职业能力难以得到真正的煅练。同时,现实中的企业在招聘时又希望毕业生能够“零距离”上岗。为解决这一矛盾,通过充分利用校内模拟实训平台,创设虚拟性的工作环境并增加实训环节让商贸类学生进行岗位职业能力训练是较多高职院校的选择。同时,商贸类专业教学不像工科类专业那样,在能力教学上存在线条清晰、工艺流程特色鲜明的模拟工作过程。因此,课程标准内容设计应包括一系列的情景教学环境。要以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为依据,兼顾学生专业职业成长力的培养和高职生特点,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提升和总结,将课程标准的理论知识与岗位技能训练、岗位素养训练相结合,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的、融职业技能标准于项目任务教学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标准4]。

4可操作原则

作为高职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指导文件,高职商贸类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标准是构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依据。各高职院校立足本地区区域经济特色开发的校本化的课程标准,要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说明学生实际能达到的能力目标。应对学生将来必须面对的“职业行动领域”进行具体描述,同时融入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并最终能够使学生通过一系列可以操作、学习和传授的具体工作任务,获得与本地区企业发展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以及职业成长力,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对学生的考核应是能反映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且可量化的考核。

5动态性原则

高职院校从事商贸类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校本化开发是在特定职业环境、社会环境及内部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为此在课程教学设计及考核评价等方面需要根据本专业标准化建设需求对宏观环境的改善、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专任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以及学院内部办学条件的完善等进行动态更新,以实现所制定的课程标准内容与时俱进,并确立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地位。

[参考文献]

[1]邓振义,王云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条件下高职专业标准的创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7)50-52

[2]张福堂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探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8):63-65

基因工程的核心工作范文8

一、基层机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评估现状

基层机关事业单位是与群众联系的直接窗口,其工作绩效决定着政府行政绩效,决定着百姓对政府的满意度。我国基层机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现存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意识不足,事业责任心不强。工作中不能很好地摆正自己与群众的位置,总觉得高人一等。

2、考核标准过于笼统。目前,我国大体把“德、能、勤、绩、廉”五个维度作为公务员绩效考核标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每个人的工作岗位不同、工作职责不同、工作标准不同等,仅仅以“千人一表”来考评所有职位,使得评估程序很难做到公平、公正。

3、考核程序流于形式,民主化、公开化程度不高。我国基层机关事业单位部门从事人事工作的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对行政人员的考核是在缺乏相互交流的情况下进行的,致使考评主体与被考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这就造成考核结果失真,使绩效考核程序流于形式。

二、基层机关事业单位考核制度中的问题成因分析

1、考核标准单一,量化困难。比如,有些单位绩效考核重经济指标,往往忽视了个人素质、文化道德、民生、社会公平等方面的综合评估。而素质、道德等偏抽象、偏主观的考核项目又往往难以量化。

2、岗位职责区分不明,考核目的难以实现。比如,没有对政务类和业务类公务员进行区分。政务类工作人员主要承担着行政决策、行政指挥的重大职责,在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业务类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执行相应的行政政策,从事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履行相应的行政责任。因此,应该根据他们的岗位职责加以区分。否则,设置相同的考核目标、标准及方式,将不能实现对其工作绩效的考核目的。

3、考核过程易受人为因素影响。我国历来比较重视“人情关系”,在这种“人情关系”观念浓厚的氛围下,绩效考核应具备的客观标准就被主观臆断所取代,成为左右评估的主要因素,而现代绩效评估理念:工作绩效、科学考核、群众评价、法治管理等就很难深入人心。

4、职工对绩效考核的认识不准确。目前的做法往往是重管理、轻考核。原因是我们常常会将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概念放在一起,但是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通过绩效考核,才能准确衡量管理工作的效果,发现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有根有据地改进管理方法和提高组织绩效。

5、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基层机关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还没有形成方向性和关联性一致的绩效目标与指标链。往往是只以班子或者团队为整体进行考核。他们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以及所处地方的社会风气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考核结果的真实性。

三、基层机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改进策略

1、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是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实施,是绩效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因为绩效考核的效果直接关系着绩效管理的成败。所以,各单位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多层次的绩效考核体系,并按照公正、公平等原则为本单位设计绩效指标考核系统。

2、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能量化的尽量量化:首先要检查职能部门工作,哪些工作可以量化。很多职能部门的工作目标都可以量化,这时直接量化就可以了。不能量化的尽量细化:作为一些职能部门岗位来说,工作繁杂琐碎,无法确定其工作核心是什么,不好量化,而且量化了也不一定做到全面、客观。此类典型职位包括办公室主任等。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目标细化的方式:首先对该职位工作进行盘点,找出该职位所承担的关键职责,然后运用合适的指标进行量化。这样,经过细化的指标就基本上能够涵盖其主要工作。不能细化的尽量流程化:职能部门有很多岗位,工作比较单一,往往一项工作做到底,这种工作用量化、细化好像都无法准确地衡量其价值,如会计等。针对这种工作,可以采用流程化的方式,针对每一个流程,我们都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衡量,对评价标准我们还可以列出相应等级。

3、营造有利于绩效考核的社会环境。针对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特殊性,我们要树立以民为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加强职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思想理念,彻底摒弃有权利就高高在上的错误思想。

基因工程的核心工作范文9

医院成本控制是指医院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成本目标,对构成医疗服务成本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考核和监督,并采取有效措施把医疗服务的成本限制在预定的目标范围内,从而实现成本目标。成本控制是医院运营过程中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医院落实成本目标、实现预算的有利保证。

1 医院成本控制的内容

1.1 运用各种成本核算方法预定成本目标 医院在医疗服务项目执行之前,对影响项目成本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的调查、研究、规划、预测和决策,采用降低成本最佳措施,确定未来期间医疗服务项目的目标成本,依此编制医院的成本计划,作为医院成本控制的依据。

1.2 成本控制活动贯穿成本管理的全过程 医院在运营过程中,采取开源、节流双管齐下的方法,既勤俭节约,又以本、量、利分析等方法,掌握成本、工作量与收支节余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现有的人、财、物力和职能分工,对日常的医疗服务项目成本进行控制,对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的形成、偏离成本计划的差异、差异原因进行披露,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改进,对此期间发生的差异、原因进行汇总,并分析研究,寻求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升降的规律性,提出措施,改进工作,达到不断降低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的目的。以保证成本预算目标的实现。

1.3 成本控制活动的范围 凡是成本费用发生的部门、科室、班组有关环节、相关部位,都应属于成本控制活动开展的范围。

2 医院成本控制的原则

2.1 全员参与,集中统一相结合的原则 医院运营过程中,其成本核算与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以专业人员为主成立专门机构,在医院决策层的领导下,统一管理,统一计划,统一制度和统一核算。同时,任何成本都是各责任中心员工开展医疗服务活动的结果,因此,必须由参与这些活动的员工来控制。成本控制的目的就是降低耗费、增加效益,各责任中心参与成本控制的每个人都应自主控制活动成本。所以,成本控制涉及到医院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岗位,每个领导及全体员工都负有成本控制责任,成本控制是全体员工的共同任务。只有在分级归口管理原则下,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才能把成本控制工作做好。

2.2 先进技术与传统做法相结合的原则 医院成本控制依据的是快速、准确的信息,因此,要设计合理的数据流程、完善的规章制度,并规范正确的操作。医院的成本工作涉及医院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核算信息质量,必须运用各种先进的核算手段,如设计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成本核算软件,逐步建立成本核算计算机网络,引进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和管理理念等。成本核算离不开繁杂的基础数据,基础数据的来源还必须依靠传统的做法,如房屋面积的测量、占用资产的统计,水、电、取暖计量设备的安装及计量等。

2.3 因地制宜原则 随着医疗市场的发展,使医院进入全面的竞争状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医院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的前提,由于各个医院的级别、所处的地区环境、经济基础、会计核算等方面的不同,造成各医院成本管理的基础千差万别,因此,医院在运营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有目的的逐步改进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制定合理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制度。

2.4 经济原则 医院推行成本控制,其理想是合理使用医疗卫生资源,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而管理的目的也是为讲求经济效益。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倘若采取的某项管理措施所带来的效益小于所付出的成本,是不符合经济管理原则的。因此,在成本控制实际操作中,既要勤俭节约,又要充分利用医院现有资源,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和最优的经济效益。

2.5 全面性和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医院在成本控制时,既要对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形成的全过程控制,又要对全部耗费加以控制,同时,还要充分发动每个部门、每个员工参与成本控制。对完成任务好的部门、员工,还要按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给予精神的或物质的奖励,充分调动部门和员工的积极性。

3 加强成本控制的管理对策

医院成本控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又与医院的各项管理政策相衔接,加强成本控制,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配备精干的专门人员 为保证成本控制任务的落实,发挥成本控制的管理作用,医院在运营过程中,应建立适应医院管理的组织机构,其职能配备及划分应科学合理,同时还应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这是保证医院成本控制实施的有效途径。

3.2 完善基础工作 成本核算的基础必须是各成本责任中心资产占用清晰、费用开支明确,这样才能对各成本责任中心的成本进行有效归集。医院成本控制工作涉及到医院方方面面,成本核算复杂。为保证成本数据的正确,必须做好基础工作:(1)配备及培训成本中心成本核算人员;(2)做好成本中心房屋、设备、人员等基本资料的统计与核算;各成本责任中心都要安装计量水、电、暖、汽等计量设备或有一定的计算方法对其进行计量。

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前提下,还必须规范数据流程,如房屋、设备、人员变动信息的报送,消耗水、电等数据统计信息的报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成本核算的及时、准确、完整。

在做好上述基础工作的前提下,还应对各成本责任中心进行资产清查;建立健全费用开支标准、物资领用消耗标准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成本数据采集、传递、操作流程及标准。

3.3 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成本核算数据处理量大,单靠手工核算不太现实,利用计算机网络,设计合理的核算程序,实现核算数据的资源共享及数据的自动归集,成本核算数据的准确、及时将更能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