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集锦9篇

时间:2023-07-09 08:53:53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范文1

关键词:生活化;实验教学;有机化学;运用

职业学院的学生大多与高中生年龄相仿,但由于专业和学制的限制,职校学生只在第一年学习基础的化学知识。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的专业课程,课程较少,学习并不深入。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职校学生的化学基础很差,在初三时接受的应试教育未能培养出他们对于化学的兴趣与热爱,甚至有少数同学对于化学的学习出现排斥心理,不愿意主动学习化学。特别是针对有机化学这门课程,官能团多种多样、碳链结构太长、命名过于复杂、化学方程式记忆难度高、在没有找到规律的情况下,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难度很大。假如按照一贯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只能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热闹,并不能传授给学生相关知识。

1“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提出

1.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一切生命都是由有机物构成的,我们的生存处处离不开有机物,我们生活的环境和依赖的能源物质也都是由有机物质构成,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教师用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衣食住行方面教育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化学专业素质的快速提升。

1.2知识必须生活化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是有机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化学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又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的种种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生活问题讲解化学知识,在还原生活的同时完成化学教学。以发展的目光看来,化学实验已经不再只是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直接手段,实验教学已经具备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等多种教学功能。化学实验能够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慢慢爱上有机化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的意识,帮助学生意识到有机化学的价值,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日后投身社会建设打下坚固的基础。

1.3教师专业成长需要生活化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有机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联,化学老师自身需要具备强烈的生活实验教学意识,使用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娴熟规范的实验操作展示,并且长期坚持亲身参与化学实验科研教学之中,如此才能提升自身实验教学的能力,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教学相长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2.1好习惯成就未来

有机化学药品大多易燃易爆,具有腐蚀性、毒性、挥发性等特点,如果实验药品管理、使用不当,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药品浪费,还极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鉴于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经过专业的试验训练,安全意识、操作能力、实验习惯等都较为薄弱,针对这一现象,实验教师应当加强实验药品的管理,加大实验过程中的监督力度。首先,应给学生灌输勤俭节约的意识,其次,在进行实验指导的过程中,应当监督学生的药品使用剂量,另外,针对可以重复使用或循环利用的实验用品,教师应当组织同学进行收集。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爱护环境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2配合教材内容开发生活化实验

有机化学教程的前半部分主要是讲解了各种官能团有机物的性质结构,相关实验也都是有机物性质的验证实验,这些实验操作简单,用时较短,同时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有机化学的实用性,长此以往,学生对于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就会大打折扣。针对这一情况,可以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条件,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生活实验当作课堂实验的补充学习,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2.3关注学生的生活

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都非常在乎自己的形象。为了使学生们喜欢上有机化学的学习,应当针对学生们的需求开展教学,解决他们身边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们领悟到化学就在身边,是一门大有用处的学科。例如,蛋白质是人体细胞的物质基础,氨基酸又是构成蛋白质的必需物质,有一部分氨基酸是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必须通过外部摄取获得,有一部分同学为了保持良好的身材,进行节食或是不摄取肉类,假如不另外补充其他蛋白质,就会出现免疫力下降等情况,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3结束语

在生活总结合化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加入到学习中,感悟有机化学学习的价值,并在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在完成教学知识传授的同时达成培养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因此,生活化模式的实验教学十分适合于中职学生。

作者:李玲 单位: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元志.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范文2

关键词:高中化学 有机化学 教学探究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门基础学科,抓好高中化学中的有机化学的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师所要注重的一个研究内容。

一、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是抓好教学的前提

抓好高中化学中有机化学的教学一个主要前提那就是要引导高中生对有机化学的发展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有机化学的发展应看作是由三个时期而组成,既提取时期、创立时期及后期发展。提取时期主要注重的是应用和提取,此时期所关注的是人们去充分利用有机化学知识研究药物,从中提取比较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例如农民所需要的化肥尿素及医学事业所需的吗啡等。创立时期所指的是化合物的合成及较为典型的理论的创设时期,在这时期,合成了许多重要经典的化合物,诸如应用广泛的乙酸、油脂等化合物。创立了许多比较经典的理论。例如苯的构造方式。后期发展所指的是近时期有机化学的高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建立了以量子力学作为基础的现代结构理论体系,合成了难以合成的极其复杂天然物,以及一些有机合成工业的创建等等,这就是有机化学的发展。

二、掌握有机化学的现状是抓好教学的关键

1.掌握有机化学的分类

有机化学已不再是单一的一个学科,已经形成一些较为成熟的分支学科,其中所包含的有机合成化学、天然有机化学、金属与元素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和分析有机化学等六大学科内容。在这些学科化学中,天然有机化学是专门针对动植物体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的有机化学学科,它所面对的是天然化合物,主要作用于新药的研制,用于医学方面的临床研究,或是为工农业生产所付出的服务性质方面做出的较大贡献。金属与元素有机化学它是我们现代有机化学研究项目中的极为活跃的先头军,是当代化学研究领域的前沿,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构成、性能、特点的研究是金属与元素有机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是其研究的主要支柱项目。物理有机化学是物理研究与化学研究的有机结合,主要研究途径是经由我们所进行的物理实验研究,关注其理论计算方法及有机分子的结构、特性、功能等内容的探索,钻研有机化学的反应原理、反应途径、反应过程、反应中的细节与重点。而要注重的一点是物理有机化学主要分子所凸显的微环境可调控性反应,主体分子与熔体分子二者之间相互作用是物理有机化学的研究重点内容。

2.了解有机化学的用途

我们所教学的有机化学中有机物的分离及辨别是我们人类认识有机物质世界的主要方式,在我们的有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作用下,有机物的分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机物的分离作用,广泛运用于医学中的药物化学实验、农业农药的化学研究等等,还有工业石油化工产品的专项研究以及农林牧等资源的研究,其用途较为广泛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三、关注有机化学的教学,辅助学生重视教材中知识内容的挖掘,形成较为系统的有机化学知识体系

1.以教材丰富的栏目为指引,落实有机化学的教学目标

高中化学的有机化学部分都有一些新的丰富的栏目所呈现,为学生学习有机化学提供了指引目标与方向的功效。栏目中有“交流与讨论”“问题解决”“拓展视野”“调查与研究”“活动与探究”等栏目,这些栏目的呈现使我们高中化学这本教材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充分展现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相互互动,为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创设了多样的学习环境与方式。教学中,我们将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去深度探究课本不同栏目的教学价值。

例如,我们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每章节研究专题的“回顾与总结”栏目内容,辅助学生利用栏目中的主题线索探寻知识细节,引领学生进行思维,锻炼学生去进行自我评价,利用“化学史话”栏目对高中生进行人生世界观及价值观的教育等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只要学生自己能够解决完成的内容,化学教师绝不插手,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如果他们真的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就积极地为他们创设利于探究的学习情境,引领学生积极解决问题。

2.以课程标准作指南,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作切入点,协助学生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提高高中生的学习能力

(1)引领学生利用好教材中所设置的“活动与探究”栏目,在活动与探究中锻炼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效果。教材中的栏目“活动与探究”的设置是从高中生的自身实际出发,遵照化学内容的逐步深化,由部分到整体,辅助化学教师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全面提高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2)注重有机化学探究价值的挖掘,辅助高中生形成有机化学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指导高中生学习卤代烃的性质内容之时,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实验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的充分水解,为学生提供一个易于学生探究的问题:“在我们的实验中,如果没有别的试剂,你可不可以依据自己的判断溴乙烷在加热的情况之下,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吗?为什么?”学生围绕老师的提示问题,从自己刚刚学过的卤代烃的性质内容,再加上自己的事先预习卤代烃水解反应方程式的前提下去探究老师指示的问题内含去深度挖掘卤代烃水解现象,提高高中生的科学素养。

在我们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大科学信息时代,有机化学已与诸多的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称得上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能类的主要重点学科,最为明显的就是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极为明显。可以说,有机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王贵良.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何瑞.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衔接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赵宏.教师对高中有机化学“新增内容”理解情况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肖慧玲.基于科学观念的有机化学教学设计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

[5]曹周.高中有机化学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D].苏州大学,2009.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范文3

关键词: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 评价 对策

2004年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意见》配套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1]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精神的表现形式,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大学生对文化活动的评价直接反映高校文化活动开展的质量与水平,也为更有效地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这一载体推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

一、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总体性评价

通过对南京医科大学179位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和个别学生的定性访谈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目前学校文化活动状况评价肯定积极,具体表现在满意度、认知度、参与度三个方面。

在满意度方面,调查显示有54.1%的同学对校园文化活动很满意或比较满意,仅有6.9%的同学选择很不满意或不满意,满意比例超过半数,说明目前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在认知度方面,有92.5%的同学认为活动很有意义或有一定意义,能够丰富大学生生活,提高能力,而选择没有意义的只占2.5%。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较充分地认识到校园文化生活对自我成长、自我成熟、自我成才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并且大多数同学切实从活动中锻炼了能力,提高了素质。比较2002年黄顺年等在湖南调查的结论“大多数学生感到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收获不大或没有收获”[2]显然有了明显进步。这主要说明经过七年的不断探索、改革和发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经过不断的提倡和实际的体会,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在参与度方面,调查者中有84.9%的人参加过至少一项校园文化活动,参与度较高。说明学生对活动的积极性、关注度较高。有一点值得关注,笔者在“最近半年内参加校园活动情况”的问题中发现,低年级的参与率高于高年级。这一方面与后文提到的校园活动存在共性问题有关,另一方面与高年级学生的特殊性有关。具体表现为三点,一是大三、大四学生即将离开学校,面临考研究生、实习、就业等压力,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于与其未来直接相关的前途问题,从而无暇顾及其他。二是部分高年级同学在选择是否参与校园活动上较低年级更成熟、理性,针对性更强。“我会选择参加创业大赛、模拟招聘之类的活动”,有一位谈话者明确表示。三是极少数高年级同学觉得“不好意思”参加,“看到那些报名的很多都是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我不好意思和他们比”,其实,极少数的同学并非不想参加,而是由于自身过强的自尊心和从众心理选择放弃,对此需要教师及时了解并加以引导。

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有益影响,获得学生较高的总体评价,这是对高等学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力肯定。但是在研究校园文化活动评价时也应留意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创新性活动不足

在创新性评价方面,有65.4%的同学认为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性不足,需要改进。有76.7%的同学认为一个优秀的活动要具备创新性强的特点。可见,学生对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具有较强的期待。目前有些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性缺失表现在内容单调乏味、重复枯燥,形式陈旧单一、老套沉闷。主要反映在定期举办的类似主题活动上,以及个别活动形式的反复使用上,如征文、签名、展板展示等。笔者并非对上述形式一概否认,而是提醒个别校园文化活动在使用上述方式时尽可能挖掘深度与立意,并辅以其他新颖形式,不止局限以上三种。缺乏创新色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会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甚至造成个别同学对活动的负面情绪,影响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创新是关系校园文化活动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大学精神中具有普遍价值的文化内核,因此,“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1]不仅是《意见》的要求,而且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应有之义。

2.激励机制不完善

使用激励机制可以增加活动的参与度,提高活动的公信力,扩大活动影响的辐射面,但是目前对校园文化活动激励办法却较混乱,学校、学院均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激励机制。在活动中表现为激励机制在引导、评价和反馈环节存在问题,如不当的宣传造成引导机制无效;对学生活动的奖励方式随意性较大;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缺乏及时的反馈;极少数活动重物质奖励轻精神奖励等,造成个别同学参加活动动机不够单纯;学院、学校重复奖励的现象。有的学院对于代表学院参加校级活动获奖同学给予加综合分的奖励,在奖、助学金评定中予以优先考虑。这无疑调动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但存在一些弊端。有访谈者表示每位同学的基础不同,有的同学有文娱特长,参加活动机会多,获奖几率高,这种额外加分的做法打击了基础不好同学的积极性。在被调查者中,有64.8%的同学不赞成学院用某一种单一的方式对参与者给予奖励,提出希望规范奖励措施,制定统一标准并考虑多方因素进行考核。

3.活动宣传不充分

宣传是提高校园文化活动参与度和影响力的有效方式,但当前校园文化活动普遍存在不重宣传和宣传方式单一的问题。在回答“对学校各种文化活动了解多少”时,有高达95.6%的同学选择“知道部分”。这固然可以解释为校园文化活动较多,但是也反映出校园文化活动宣传的乏力。调查显示活动宣传方式主要为海报宣传单;同学间相互告知,选择前者的占74.2%,选择后者的占21.4%,宣传方式单一、陈旧。同时,校园文化活动宣传几乎完全局限在校内,没有辐射到校外。今日,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映射,承载了大学的精神内核,体现了当代青年的时代精神,优质的大学文化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传播至校外,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4.时间安排不合理

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是部分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评价反映出的问题之一。在回答“校园活动是否会占用学习时间”时,选项集中在“有时会”的同学,占64.2%,有12.6%的同学选择“总是会”,另有21.4%的同学“从不会”占用学习时间。数据显示校园文化生活对学习时间的影响在大多数同学身上都有发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合理安排校园活动时间,有效整合资源,缩短活动周期是提高活动质量应考虑的问题。笔者发现高年级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对学习的影响比例较低年级稍低,就是说低年级同学相对更容易感受到校园活动对学习的冲击。这与高年级同学活动参与率低于低年级有关。这一现象从时间安排的合理程度上进一步印证了高年级参加活动更趋理性的判断。

三、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对策

针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措施。

1.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校园文化活动来自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打破旧观念、旧方法,推陈出新。这需要活动策划组织者拥有敢作敢为的勇气和魄力;具备开阔的心胸和宽广的视域;拥有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作风。在具体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予学生自由展示和发挥的空间,让学生不仅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者,更成为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活动全过程。加强学校各部门与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打造出对学生教育有促进、对学校声誉有作用、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精品工程。实践表明,文化素质教育必须通过各种积极的、有目的的创新活动改善,这是落实素质教育所能采用的最好也是最有效的形式。[3]

2.完善激励机制

在广泛调研与深入座谈的基础上,建立一整套校园文化活动激励机制。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心理诉求,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持续提高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在激励机制中建立相应的反馈制度,保障机制有序运行。同时,加强和完善校园文化活动领导组织机构。学校有关领导与相关部门重视组织机构的运行,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组织作用。在学生中进行以加强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宣传教育,促使学生端正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态度,改变个别学生“为奖励而参加”的想法。

3.加大宣传力度

改变校园文化活动轻宣传的观念。优质校园文化活动必然是策划、组织、宣传等多维的,不可忽视其中任何一部分。树立将宣传贯穿始终的观念,在活动开始前、开展中、结束后都可以进行全程的宣传,使得活动的影响如“滚雪球”般扩大。采用丰富的宣传方式,改变以往口耳相传、传单海报的简单方式,利用网络、信息、校园广播、预演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扩大宣传范围,改变活动宣传局限于某一校、某一区域的情况,必要时还可向校外宣传,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4.统筹协调时间

学校在组织开展一次校园文化活动时,应以学生为本,尽可能避开学生考试、放假回家、国家、省重大活动项目等。学校各个相关部门加强协调与沟通,将重大活动项目的时间尽量分散开,不至于个别学生应接不暇、疲于应付。在时间安排上考虑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将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分布于每个学期。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低年级重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培养,高年级重就业指导。同时,教师加强对学生时间安排规划的教育,特别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在肯定其参与活动积极性的同时,告知其学会放弃,更好地分配和管理时间,理性选择参与活动的种类和数量。

学生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总体性的积极评价,说明我国高校在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校园文化活动中存在的创新性活动不足、奖励机制不完善、宣传不全面、时间安排不合理等四方面问题需要作为活动组织者的学校、直接参与者的学生双方共同改进。学校充分尊重考虑学生的主体性,给予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学生更理性全面地选择活动项目,提高主体认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7.

[2]黄顺年,彭栋梁,郭晓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问卷调查分析[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8(2):236-237.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范文4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成果;激发;学习动机;策略

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2010年,笔者所在的县结合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提出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的目标。到2011年10月份,创建已初具规模,成功通过省市专家的初次评估。两年来,教育事业日新月异,教育现代化的成果不断累积。如何高效的利用教育现代化的成果,服务学生,成就学生,成为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课题。笔者亲身体验了农村中学教育现代化的惊喜变化,也在不断的自觉的利用教育现代化的成果激发学生、优化课堂提高效益的教学尝试与实践。

七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是指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英语课程学习活动,并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活跃状态,能自觉的将英语知识的学习内化为能力和情感的需要。利用教育现代化的成果,可以有力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实现外在教育资源的内化。

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农村一线的英语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也取得了很多成就。现今,教育的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特别是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在加快,为农村英语课的学习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巧用教育现代化成果,可以有力促进学生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一、灵活运用教育现代化理论成果引领英语课教学。

1、成就目标理论。在学校情境中,成就目标是学生努力获得学业成功的目的或原因。在英语课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成就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努力方向,才有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如在学习my dream时,不只是要学生知道什么是理想,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理想,特别是崇高的社会理想,引导学生不只把自己局限在农村天地里思考人生,而应肩负天下,为国家的全面发展奉献青春,从而激发学生为国学习的动机。其实这就是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成就目标理论。在英语课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运用目标的激励作用,保持适当的学习预期和激情。

2、内部动机理论。内部动机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而且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深入理解,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被人们认为是开启自主学习的发动机。英语课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内部动机,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发学生的惊奇感、认知冲突。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就要创造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如在学习《friends》时,选择了最新的时事图片作为情境导入,立刻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动机。农村中学的英语老师,要了解农村中学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中有时要投其所好,巧妙灵活的运用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教学,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教师期望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期望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待的进步。农村中学的教师更需要尊重、信任农村中学的每一个学生,相信农家也可飞出金凤凰。在英语课学习中,要鼓励,欣赏每个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是一个等待开采的宝库,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和多元的评价赏识他们。课堂上,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适合的教育,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感觉,让更多的学生对自己有更高的希望。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1、教育现代化,使农村中学的教育技术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笔者所在的中学,已拥有电脑网络教室。英语老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室,带领农村学生通过网络拓展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认识。网络教学的使用,无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对农村英语课教学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英语课的学习,主阵地在课堂。教育现代化,使农村中学的英语课堂真正动起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在电子白板教学中,学生可以走上讲台,走进白板,把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通过白板共享给同学。在学习traffic时,用白板设置情境,让学生走上讲台,作出自主选择。红灯亮了,前方没有车辆,我该怎么办。当学生选择闯红灯时,白板自动播放可能的危害视频;当学生选择等绿灯亮了再行走时,白板又自动播放这样做的好处。通过情境模拟,使学生对自己的选择作出是非判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是感悟了自觉遵守秩序的重要意义,使学习活动有了更深的认识。

3、在教育现代化的推动下,笔者所在的农村中学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投影仪,这为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提供了条件。英语课老师,要积极备好课,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充实上课内容,把媒体与学生的需要有机集合,用声光电激发学生学习。

4、利用好一切教育现代化成果,如宽敞的教室、崭新的桌椅、一流的教师、先进的设备等激励学生。

三、巧用教育现代化实践成果,紧扣农村生活大舞台,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激发英语课学习动机

1、教育现代化,要求农村中学英语课必须走出教室,走进农家,走向田头。把英语课教学引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学习。如在收割季节,组织学生宣传环境保护,有利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在春夏季,组织学生宣传疟疾防治,有利于保护学生生命健康;在平时,帮助政府宣传用工政策,服务本地经济发展等。这些活动,以农村生活为舞台,学生有了更广的活动场所和生活资源,极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了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有些学生,主动找老师要求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活动,有了学习的主动性。

2、农村,是一片宽阔的天地,有很多的教育资源有待开发。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英语老师,我们更要挖掘农村教育资源,丰富英语课内容,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农村的天地也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如农村环境的调查、家乡的变化等都是英语课丰富的教与学的内容。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现代化,为农村中学的学生走出传统课堂提供了可能。

教育现代化,为教育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天空,也给英语课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希望。相信,在教育现代化的推动下,在英语老师的努力下,会有更多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赵丽琴.怎样让学生爱学习:激发学习动机的7种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2] 严先元.教师的教学技能.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5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范文5

【关键词】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机械活化

一、机械力化学

Lea在1893年对HgCl2研磨时发现有少量Cl2逸出,这个现象说明了HgCl2发生部分分解,这是对于机械力化学效应的最早报道,这个现象从能量转换的观点可以理解为能量在机械力和化学能之间发生了转换。机械力化学在材料学领域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Takahashi在长时间粉磨粘土时,发现粘土有脱水现象并伴随着其结构变化。80年代以来,机械力化学的应用更扩展至冶金、化工、材料、矿物加工、环保等领域。到了90年代,国际上对机械力化学的研究和应用的形势十分活跃,尤其是日本等国。目前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和报道多数为粉体物料的细化。粉体机械力化学研究的对象是凝聚状态的粉体物质,其主要是着眼于因机械力的作用而产生的细颗粒。这些微细颗粒的尺寸大小、晶粒大小、晶格畸变、活性点的分布、表面性质的改变以及活性表面的浓度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获得这些新性质的方式手段是其研究的重点,这些都与原有未经机械力作用的粗颗粒的性质相差甚远。

二、机械力作用现象

根据机械力左右产生的效果,可将机械力作用分为以下几类,如表1所示。

表1 机械力作用与现象

三、机械活化技术在废弃混凝土再利用中的应用

对于选用的废弃素混凝土进行再生骨料研究时,通常可采用以下技术路线进行机械活化研究,见图1所示。在实验研究中,首先可对混凝土结构拆除物进行一次破碎处理(如锤击、切割、分拣)、二次破碎处理(破碎机)、三次破碎(球磨机、粉碎机)和筛分。其次,应用粒度分析仪对筛分出来的骨料进行粒度分析,以观察机械活化后的平均颗粒直径与总体粒度分布。同时,应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骨料的化学成分,观察骨料表面的水泥砂浆的是否完全剥落分离。

图1 机械活化研究技术路线

为提高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强度,实验过程中可将筛分后骨料进行进一步的化学活化处理。(1)酸液活化:将再生骨料置于酸液中,利用酸液与再生骨料中的水泥水化产物Ca(OH)2反应,起到改善再生骨料颗粒表面的作用,从而改善再生骨料的性能。(2)化学浆液处理:采用较高标号水泥和水按一定比例调成素水泥浆液,利用浆液对再生骨料浸泡、干燥等处理,以改善再生骨料的孔隙结构来提高再生骨料质量。

参 考 文 献

[1]李冷,曾宪滨.粉碎机械力化学的进展及其在材料开发中的应用[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3(1):23~26

[2]王晓钧.粉煤灰机械研磨中物理与机械力化学现象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3

[3]李竟先,吴基球,黄康明.机械力化学效应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研究[J].硅酸盐学报.2002:152~154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范文6

关键词:素质教育;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无机化学是普通高校化学、化工、轻工、材料、冶金、生物医药等相关专业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第一门化学专业课。无机化学与生命、材料、环境、能源等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成了许多新兴的边缘学科如有机金属化合物化学、生物无机化学、无机固体化学、物理无机化学、无机高分子化学等,更为无机化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它成为丰富多彩具有无限发展前途的学科。在这样的背景下无机化学的教学不仅要教有学生最基本的技能而且需要反映出无机化学学科的最新理论和成果。传统的无机化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的讲授、动作示范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有利于系统的传授。但是这种只重知识的传授,缺少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忽略了对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忽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也感觉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研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挖掘开放性教学资源,让学生感觉化学有趣而且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学会用化学思维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是当前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主要工作。

1重视收集和听取学生的意见

任何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单纯是“方法”的改革,而首先是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活动是“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的有机统一,必须依靠师与生、教与学共同作用,协调配合去完成。学生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学活动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努力构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学生中收集对无机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作业布置、考试方式和知识点等的意见和建议,适时地调整和改进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

2创新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核心。教材在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的前提下,应该做到内容精练,剔除那些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便于讲授,利于自学。例如:热力学的内容将会在物理化学中系统学习,因此只需要讲一下焓、熵、自由能的物理意义及简单计算、应用即可。而对于元素部分,内容繁杂但易懂,有些内容高中时期已经学过。教师在讲解的过程可以只讲授重点同时加以总结、归纳,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既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强调知识的关联性,并将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杂志、网站报道的最近相关研究成果和进展介绍给学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例如:在讲解碳族元素时将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新材料的发展、应用及前景介绍给学生。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讲授方法的优化是关键,教师要以创新教育为核心,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优化讲授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使学生不断创新。学生不再喜欢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上课不积极,反应迟钝,有压抑感。学生也希望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式教学,使其积极参与。优化讲授方法至关重要。

3.1教学氛围

教师要营造一个自由、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和学生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课堂讲授时,利用熟悉的生活信息情景为切入点(如“生活中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立足从社会、人文、科学、技术多角度来探索化学课程资源。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调动其学生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运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在教学中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指导思想,采用板书加多媒体等多元化、全方位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中,可以把有关章节交给学生自学,然后通过提问、讨论、写小结等手段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定期举行学习方法交流会,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思路的介绍,让学生尽快适应从中学的应试教育到大学素质教育的转变。

3.3教学模式

开辟无机化学网络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造开放式学习环境,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弥补课题时间的不足;提供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例如:通过开设电子邮箱,将每章的学习要求、预习要求以及讨论课程的题目发给学生,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有疑问,教师也可以通过电子邮箱进行答疑。

4教学评价的改革

教学评价体系要从侧重基本知识的考核转到侧重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上来,因此,采用兼容并重的考核体系,多种考核评价方式并举,多角度来考察学生,避免机械地背诵书本知识应付考试,注重学习效果和过程,提高学生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知识。我院在实际教学中经过多年的修改和完善,成绩由原来单一的闭卷考发展为3部分组成的多元化考核体系:出勤及课堂表现10%;习题作业20%;期中期末考试70%。

5实验教学的改革

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无机化学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技巧和初步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养成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验教学中,精选实验内容,取消陈旧实验,加强综合性实验,选择那些能体现化学学科的科学方法、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注重紧密联系实际,适当增加一些难度适中,有一定趣味性和应用性的实验,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实验中增加学生自主创新,鼓励学生参与在研项目,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开展课外实验研究,通过查找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实验研究中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和发现、解决问题;加强计算机在实验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获得实验数据的处理的方法及相关知识。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强化以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高尚人格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念,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量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韩冰 张捷 张静涛 刘炳坤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杜婕.高校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其改革思路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2):79-81.

[2]李海霞,符小文,吴良,等.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无机化学教学改革[J].药学教育,2012,28(1):24-36.

[3]樊晓芳.高等院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3,3(81):146-153.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范文7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职业教育给予了教育活动真正的活力。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社会需求量最大的人才群体,职业教育在经济上升期,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职业教育改革实行多年,改革的目的就是使职业教育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机械专业教学是职业教育中的重点学科,机械专业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思想、清晰教学步骤、实施教学手段,使职业教育更加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促进职业教育的机械专业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应用性专业类型。

2明确教学目的,正确认知机械专业的性质

任何专业性的教育教学,首要任务就是明确专业科目的教学的真正目的。在职业教育中,机械专业是主要的学科,机械专业的知识体系以机械类技术为主要内容,机械专业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高水平的技术人员,以适应工业发展的产业分类。机械专业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专业性质,机械专业更加注重实践性,在教学中,就要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上,贴近实践性,保证教学活动能够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体会机械理论的运用程度。明确教学目的,会使整个教育活动在轨道上运行,正确认知机械专业的性质,可以有效防止教育教学偏离方向,可以保证专业教育在规范化的轨道上运行。

3有效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职业教育中,课堂教育占据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对机械专业教学而言,课堂教学要更加注重实际效果。课堂教育中,要对机械专业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合理的分配,把难度高的知识与难度低的知识合理搭配。有效设计教学过程对于机械专业的教学尤为重要,设计教学过程要以知识体系为重要参考,以教学时段为衡量标准,通过设计出的教学方案,开展课堂测试与评价,及时掌握学生的学生程度,根据掌握程度进行升级训练。在教学活动中,也要注意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对于知识程度掌握好的学生,可以开展高层次知识渗透,这样设计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机械专业人才。

4以信息为媒介,运用现代化新型教学手段

我国已经正式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的标志就是计算机的应用和传媒手段的升级。在职业教育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是与社会紧密衔接的体现,也是教育活动升级发展的体现。机械类专业教学运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文件,利用幻灯片或者视频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直接看到机械构造,能够细致了解机械的多个类型,能够掌握必要的常识。多媒体教学和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从而促进专业知识的接收。信息化教学在现代教学中已经成为必要的手段,信息化教学将教学活动变得活跃丰富,给予了教育教学更加趣味性的帮助。

5从思想入手,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

职业教育改革中,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局势有了明确的指导,那就是教育教学要为学生就业服务。机械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就业必须要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这就要去在专业学习中,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动手,以职业需求为目标进行具体的学生。学校和教师要从学生的思想入手,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明确知识专业水平对于就业的重要帮助。职业规划对于机械专业学生而言的重要作用,就是促进了对职业的热爱,明确了学习的目的。从思想入手,从专业技术角度提示,以掌握知识为基础条件,实现职业规划的现实应用。

6强化环境教学培养,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

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多年的发展现实,职业教育有过黄金时期,也有过低靡的徘徊,但是,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途径,专业类教学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机械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环境教学培养,环境教学培养就是学校、社会、教师三方面的配合,使教学活动在稳定的环境下进行。这里的环境要求既有硬件设施要求,也要有软件设施,利用环境的积极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条件。同时,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同步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保持教师与学生的同步,这样就会使教学具有一定的节奏。机械专业的教与学存在时间上的差异,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够从本质上掌握知识的要点,这就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授课与学生实践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7结语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范文8

【关键词】无机化学;化学教学;学习兴趣

1前言

无机化学是专业的入门课程和主干课程,是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教学法等课程的基础。但是,由于无机化学内容较多,理论性较强,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加上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不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因此,大部分学生逐渐丧失了对无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致使教学效果不明显。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呢?本文对培养学生无机化学的学习兴趣提出了具体策略和方法,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2激活无机化学学习准备状态,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兴趣源于动力。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动机,是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内容。动机即是学生在内心对学习产生的原动力,是发自内心的对学习的热情和激情。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问的最高境界便是在其中享受乐趣。诚然,从古至今多数经验认证,只有乐趣才会使人在某一学问领域上获得显著的成功,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因此,培养学生兴趣首先要根据学生特点,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无机化学学习中体会到乐趣,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首先要将学生无机化学学习的准备状态激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緖言课是入门课和新授课,若能将其优势很好地利用,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具有很大作用。下面就如何上好緖言课展开讨论。

3对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对化学的看法,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观察学生课后是否对课程进行温习,以及注意学生作业的认真度,从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内部动机,找出学生不爱学习化学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例如,在课堂上,一位教师对“学生是否热爱化学教师和与化学相关专业”一类问题对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学生对从事化学相关职业的兴趣和动机严重匮乏,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化学,因为化学不是热门的专业,将来不好发展等等。这位教师针对学生的这类错误观念,耐心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化学科学的益处与相关化学家的故事,并运用哲学的思想和理念感化了学生,由此而转变了学生的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4采取面向社会的方法进行论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化学科学已作为人类健康生活和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的质量。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有少部分人对化学存在偏见,认为化学的发展前途不大或存在危险等等。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论述时,首先要从学生生活出发,将化学知识渗透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到化学对于现实生活的重要性和人类发展的意义。例如,教师可围绕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将化学知识与这些问题联系起来,剖析化学在其中的作用,以转变学生的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无机化学的新兴领域及其前沿知识,以及开发化学前沿带来的效益对学生进行介绍,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心中树立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的重要武器的正确理念,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激发学习动机。简言而之,緖言课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巨大作用。上好緖言课对于学生无机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很大促进作用,值得我们深刻的研究和思考。

5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目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个知识领域的交接也日愈频繁。因此,现阶段的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放眼于学生终生发展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观念。虽然素质教育是新课改提出的理想的教育观念,也具有很大的实际性意义和作用。但由于一些教师没有将素质教育理念完全渗透理解,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往往将“传道、授业、解惑”等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种教育理念虽然也具有一定优势作用,但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要求。完整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意识,教会学生生存,开发学生的大脑,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学会开拓进取和创造,为现代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在这样的教育中,使学生从内心生长出“终生学习”的动机和意识,从而逐渐具备这种行为能力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自身做好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同时要创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活动,为学生快乐学习、自由学习、主动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教师可采用综合性探究学习模式,使教学模式多样化和开放化,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快速有效掌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水的性质》一课教学时,结合教学实际,向学生提出:“①用水的某个性质说明海滨气候冬暖夏凉的原因;②水在什么条件下密度最大,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其过程中,由于问题较贴近生活实际,且有一定难度,再加上活跃、愉快的课堂气氛,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被大大激发,每个学生都热情高涨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究中,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探究,对问题原理掌握深刻,理解透彻,并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了加强,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上述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自我发展和提升的空间,使学生对于知识进行了内化的理解,使学生在集体合作中发挥自我优势,让学生在发现新的自我、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快速成长。

6结语

化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勤于探索、善于挖掘、勇于实践,将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作为重点培养,将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使教学画面丰富化,教学内容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燕,朱燕舞,翟林峰,杭国培,王华林.无机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化工高等教育,2010(03):97~98,101.

生活中的有机化学范文9

关键词:茶道文化传统;高校管理;提升机制;融合策略;价值思维;客观认知

事实上,从文化层面来认知整个高校管理活动,是整个高校管理机制的创新与完善,不仅如此,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来融入其中,也能够帮助我们从新视角来理解整个高校管理活动。就以往所实施的高校管理机制看,缺乏内容更新、未能进行思维理念的全面更新,将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障碍。因此,如何才能将茶道文化传统与整个高校管理机制提升全面融合,将成为当前高校学生培养全新转折的视角。

1内容缺失、思维落伍———当前高校管理活动中的欠缺

结合目前学生培养的整体诉求和具体状况看,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很多学生在整个高校管理活动中,未能形成满足社会发展具体诉求的精神理念和行为规范。具体而言,整个高校管理活动在进行细化实施时,其问题集中概括为:首先,整个管理机制中,刚性色彩过于浓厚,缺乏必要的柔性或者弹性理念。我们必须时刻清楚一点,那就是高校管理活动的对象是高校学生,学生的成长性以及内涵的多样性,从本质上看,是我们无法直接去估量的,因此,在进行管理时,更多应该从弹性思维出发,结合预变量的设置与应用,从而让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能够建立在科学、规范的体系之中。当然,结合当前高校管理活动的具体实施状况看,其缺乏合理的机制,已经成为制约目前该活动的重要障碍和影响因素。所以,整改此项问题,已经是该机制创新发展体系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要素。其次,我们在推进具体的高校管理活动时,缺乏完善而全面的元素应用,尤其是诸多元素内容长期未能更新。不仅如此,目前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变化,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特别是90群体和00群体,逐渐发展成为教学成长的新力量,因此,如果我们使用的教学元素和方法内涵长期缺乏更新与完善,那么其不仅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推进,甚至有可能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出现学生极端认识,从而影响整个高校管理活动的有效推进。最后,目前我们所实施的高校管理机制时,其实施的侧重点过多放在机械、客观的管理活动之中,忽略了人文素养的有效融入,同时对学生综合成长缺乏全面关注,进而限制了整个高校管理活动推进与学生培养活动的全面匹配。客观来说,高校阶段,学生培养与成长有着极大特殊性,尤其是学生培养要立足学生基础视角出发,只有融入市场要素,通过创新高校管理思维,从而才能实现学生培养的理想效果。事实上,如果能够将合适的文化元素应用其中,至关重要。

2人文素养与知识素养综合提升———高校管理活动实施的新要求

纵观我国教育机制的百年变化,我们可以很肯定的看到现代教育机制正在形成,无论是我们所正在应用的教育理念,还是整个教育体系的融入策略,实际上,与以往相比,都有了超出我们想象的变化。当然,在对高校管理活动的内涵认知上,我们应该有更深刻的理解,尤其是在当前我们着重从“治理”的视角来具体实施高校管理活动。当然,从以往的管理转变为当前的治理思维,这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变化吗?我看并非如此简单,具体应用该思维,其从本质上看,是从学生视角来看待高校管理活动的具体诉求,当然,实施该方法,其必然也能够让学生的天性得到真实、全面的解放。事实上,通过融入合适的文化元素,其不仅在优化教学元素内容的整体基础上,也将使得整个管理机制得到根本性改革和优化。如果对我国的发展历史进行全面而细化的分析和理解,不难发现文化是我国整个社会传承发展过程中的核心所在,也是千年中华史的精髓所在。通过对我国整个高校管理活动的实施状况,以及具体诉求看,不难看出文化元素,尤其是传统文化元素将对当前高校学生培养活动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将具体的文化元素内容应用到整个高校学生的培养活动之中,将为文化传承应用以及管理机制的优化提升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方面。

3传统文化的机制与核心:茶道文化传统的具体内涵理念

具体看,茶文化的内涵元素极其多元,可以说,其不仅是我国文化系统的核心所在,更为关键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融入了我国文化机制中的精神理念和行为规范特征,从而形成了诸多能够推动当前学生培养的文化元素。茶道文化就是整个茶文化体系中重要的内容和核心要素。因此,构建传统完善的茶道文化理念应用机制,将为我们多个视角实施管理教学活动提供本质上支撑和有效帮助。事实上,茶道文化传统中,充分而全面地吸收了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精华和道德理念。除此之外,在对整个高校管理活动的实施状况,以及学生自身培养的整体素质要求看,茶道文化中的道德礼仪,乃至精神理念引导,这些恰恰都是多数高校学生所缺失的重要内容。因此,将茶道文化的各项元素内容融入到整个高校管理活动之中,其将让学生培养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结合我国茶道文化的特点与应用属性,不难看出,其中所具有的思维精神和价值内涵,能够有效弥补现阶段学生培养时的欠缺与不足,通过整体融入,从而实现全面提升。

4“行”与“心”的全面结合———融入茶道文化传统实施高校管理提升的具体思路

相对于以往的高校管理活动状况看,其中最大的不足,就在于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行为与学生所关注的内容之间缺乏必要全面的结合。结合茶道文化传统的内涵理念,在目前提升整个高校管理机制时,其需要注重做到:

4.1立足茶道文化元素基础,充实高校管理的客观内涵

高校管理活动的关键所在,应该是高校学生的培养与管理。因此,想要做好该项活动,其关键和根本在于充实整个管理活动体系的内涵所在。就茶道文化元素的基础性来看,茶道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基础,同时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思维,而其与管理活动相结合,所形成的就是具体的管理思维。因此,从茶道文化的精髓理念和价值内涵出发,探究适合高校管理活动创新的教学思路,从而满足高校管理与学生培养的全面结合。

4.2融入学生培养的整体诉求,提升管理活动的针对性

结合高校学生培养的整体状况看,其应该是基于人文素养教学为基础,结合相关知识内容教学和习惯教学的培养体系。尤其是从传统的高校管理实况看,其在具体推进时,由于缺乏必要的人文内涵融入,进而在影响学生培养效果,限制了高校管理机制的有效针对性和匹配度。实际上,在整个高校管理活动中,无论是具体的管理思维,还是整体管理内涵,其中都需要在融入具体而客观的传统文化元素基础上,通过创新管理思维,从而实现整个管理活动的最佳针对与匹配性。

4.3结合教学管理品质化塑造的全面要求,打造精品管理

结合高校管理活动的具体实施而言,实施精品化思路是从管理理念的时代化思维角度所具体出发的管理机制。客观而言,我们在实施教学管理机制过程中,如果不能从品质化塑造角度出发,那么其将影响整个教学管理活动的有序推进。总的来说,在当前学生培养活动推进时,如果不能立足文化内涵,那么其将不可能实现整个管理机制的理想应用。结合教学管理品质化推进时,要深度剖析整个茶道文化传统的价值内涵所在,通过具体应用该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从而实现该活动推进的必然结果。

5结论

就目前高校运营管理活动的具体开展状态看,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不仅是整个高校管理建设的关键所在,同时更重要的是此时,如果从整体、全面,乃至科学的视角来具体认知此项活动,那么其必然能够为学生培养注入新的“血液”。而就整个茶道文化传统的价值内涵看,其中所具有的理念思维恰恰是当前学生培养活动中的关键所在。丰富而直观的教学实践证明,如果能够将茶道文化传统与具体的高校管理机制相结合,其所实现的结果,必然是全面的。

参考文献

[1]马晓芳.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作用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16):247-249.

[2]何春晓.阳光体育运动对民办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影响之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5):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