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风险分析及控制集锦9篇

时间:2023-07-09 08:53:56

风险分析及控制

风险分析及控制范文1

Abstract: Fundamentally, the core problem of the business activities is to find the best balance point between the benefits and risks.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of operating risks of city power equipment companies to study, forecast and determine the operational risks can guard against operational risks. Accordingly, throu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operating risk of an enterprise, it can help enterprise grasp and control general strategy of the operational risks, as well as specific methods to control operating risk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its development status.

关键词: 企业;经营风险;成因;控制

Key words: enterprise;operational risk;cause;control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154-02

0 引言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企业,只要是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然面临着各种风险。由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未来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经营上的高风险总是和高利润如影随形,使得经营风险作为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可能、也无必要予以彻底消除。如果说获取利润是企业经营的动机和目的,那么经营风险之于企业,既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又是一种强大的鞭策力量。本文旨在剖析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并提出控制经营风险的建议,以供企业经营者参考和借鉴。

1 经营风险的含义及测算方法

学界对于经营风险的概念,历来有着诸多不同的解释,笔者在此仅提出最新见到且深为认同的一种解释:它是企业的经营活动因为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面临的一种潜在威胁,这种潜在威胁随时会引发经营过程中的某个环节或某一方面出现问题,由此造成一定的财务风险,并且有可能演变为较大的经济损失直至将企业拖入资金链断裂的财务危机[1]。研究和控制经营风险的目的,是为了设法减少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阻止可能的经济危机转化为现实的效益损失,从而预防企业消亡的潜在可能性转变为不可逆转的现实性。

用来测算经营风险的一些指标可以直接从资产负债表或利润表中获得,为此,先要概括了解公司的整体经营情况,包括是主营业务还是非主营业务带来的盈利、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及利润总额各是多少,以及当年和前一年、前两年比较得出的变化趋势如何,等等,这些是衡量企业经营风险最基本、最直接的指标。然而问题并非如此简单,有很多的财务比率被用于财务危机预警,包括销售利润率、资本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市场占有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等。这些财务比率的计算公式,比如“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收入×100%”,早已为业内学者和从业人员所熟知,实无必要在这里一一列出。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不同的财务比率,对同一企业的预测常常是相互矛盾的,容易导致测算结果和实际状况不一致。笔者认为,根据传统的测算经营风险的方法不易得出结论,必须紧密结合企业自身特点,重点评估它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以及采用功效系数评分法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

功效系数评分法是指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把所要评价的各项指标分别对照各自的标准,并根据各项指标的权数,通过功效系数函数转化为可以度量的评价分数,再对各项指标的单项评价分数进行加总,据以对评价对象进行总体评价记分的一种方法。具体函数模型如下:

财务风险预警为:G=∑Gi×Wi

其中,G为该企业的综合功效系数,Gi为单项功效系数变量,Wi为权数。

2 企业经营风险成因的实证分析

分析经营风险的成因,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其实质,并通过对其进行预测和衡量,采取相应对策加以防范。不同企业的经营风险各有其不尽相同的成因,就其一般性因素来看,可分为企业外部因素和企业内在因素两方面。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各种不可抗力引发的自然灾害如海啸、地震等,都是构成企业经营风险的外部因素,它可以细分为政策因素、市场因素、社会因素、科学技术因素、自然因素等[2]。仅以政策因素为例,国家信贷、银行利率等,就很可能使企业的正常经营遭遇风险而深受影响,这是众所周知的。外部因素几乎是企业无法控制的,更何况任何外因都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而尤为重要的是对企业内在因素的研究。企业内在因素包括经营决策失误、管理不善、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工作出现失误等。尤其是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和全面清晰把握风险的能力,凭借主观判断和以往经验进行生产经营管理,致使风险管理呈现出间歇性特点。[3]只有当企业管理者对经营风险予以高度重视并且了然于胸,才能在日常管理中强化风险管理,从而有效预测、识别、判断和控制经营风险。

现实中有很多企业非常注重财务因素的分析,常见的有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等,但是往往忽视了导致经营风险的最关键因素。笔者认为,应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三个方面对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作出评估。下面就以某市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为例,对其经营风险的成因进行实证分析。

某市电力设备公司经营风险的实证分析:

①偿债能力。为了在满足公司成长需要的同时,使财务政策不至于太激进而引发过度的经营风险,就需要维持一个合理的负债比率。下面运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来分析某市电力设备公司的偿债能力。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9年-2011年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基本处于平稳状态,没有较大的波动,而现金比率有了较大的波动,2010年是一个拐点的年份,主要是2010年的货币资金的增加导致的。

②运营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就是用企业各项资产的周转速度来衡量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率,而公司的经营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资产管理的效率。下面从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来衡量该公司的资金运营能力。

从表2中可以看出,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都有下降趋势,说明企业没有合理配置经济资源,资产因其投入结构不合理而未发挥应有作用。2009年-2011年的企业存货活跃程度较高,说明经营风险处在可控的范围内。

③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反映出公司获取利润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公司未来的成长性,也使经营风险能够从根本上受到控制。下面从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来反映该公司的盈利能力状况。

从表3中可以看出,2009年-2011年的盈利能力总体趋势处于上升状态,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经营风险,但是不足以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盈利能力指标反映的是企业的发展状况,盈利能力越高,说明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越大。

3 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

3.1 北京市某中小企业经营风险控制的实证分析 北京市某中小型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从事锅炉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公司,注册资本7 600万元,总资产8 000多万元,现有员工130多人,年生产能力达到50 000多台,年营业额5 000万元~1亿元。目前已在我国部分地区投入运行使用的壁挂锅炉约有20 000多台,运行状况及用户反馈意见良好。

3.1.1 计算该企业近五年的综合功效系数 以公式“G=∑Gi×Wi”计算该企业近五年的综合功效系数:

G=0.1X1 0.08X2 0.06X3 0.06X4 0.08X5 0.04X6 0.04X7 0.04X8 0.075X9 0.075X10 0.05X11 0.05X12 0.075X13 0.075X14 0.04X15 0.03X16 0.03X17=72.5298

由此可得,该公司的综合功效系数为72.5298。

3.1.2 判断该公司的财务预警警度 该企业2007年~2011年的综合功效系数为72.5298,可据此判断出该企业的经营风险处于中警状态,从单项功效系数中也能看出,整体功效系数不高,企业主要存在投资和资金周转方面的风险。

3.2 控制经营风险的一般策略 首先,企业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经营风险意识,要树立并坚持全员风险管理理念,建立高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和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指标体系。企业高管人员应将风险管理提高到企业管理的突出地位,在企业管理中善于运用预测和防范风险的重要工具——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能将企业内部财务营运体系所隐藏的问题预先告诉企业管理当局,使企业通过对预警指标的分析与研究,对处于预警区和危险区的业务实施重点监控,并采取调整和应对措施,以有效的风险防范方法将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

其次,企业要认真分析研究不断变化的经营管理宏观环境,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结合金融环境、本行业特点、市场情况等宏观因素,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管理思路、改变管理方法,合理地规避不利风险因素,从而提高企业对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将不利可控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

综上所述,经营风险有可能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致命性影响,故此,企业不仅要善于识别和评估经营风险,还要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将经营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进而把潜藏着的效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王霆钧.财务风险与控制.中国证券期货,2012(02):103.

风险分析及控制范文2

[关键词] 机务维修 风险 控制

中图分类号:X9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民航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机务维修不足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民航安全形势严峻,为此,加强风险控制,确保维修质量,保障民航飞行的安全性,已经成为摆在维修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之一。

一、机务维修风险分析

对于机务维修工作而言,其所面临的风险种类很多,总结后主要包括四大类,即人为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及设计风险。

(一)人为风险

人为风险主要指的是维修工作人员心理、生理、技术水平、职业道德、作风等问题所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1)违规操作。对于不同类型的民航飞机,其维护手册中均对维修、操作程序、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是机务维修工作的安全准则。但不少维修工作人员并未严格依据维修手册的相关要求进行维修作业,仅凭经验和感觉操作,这样难免会出现差错;2)业务水平低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航空业机务维修系统约35000人,其中,持维修执照上岗的仅18000人。再加上机队规模的迅速扩充,维修人员短缺等问题越来越严峻,航空公司只得大量招收劳务工和应届毕业生,由于缺乏业务培训,新进维修人员的业务水平低下,很难适应机务维修工作的基本要求,严重影响了机务维修质量;3)思想及价值取向产生偏差。实际工作过程中,不少人员受家庭、工作压力、情绪波动、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维修过程很难专心进行,因而维修差错等情况时有发生。

(二)管理风险

机务维修管理风险来自多个方面,例如,维修任务突然发生变动、组织无序、维修现场混乱等,不仅容易导致计划不周,还易引发维修人员的紧张情绪,进而失去原有的平衡状态,导致维修行为受到影响。对于维修差错而言,管理及操作等人员均能通过自我控制予以消除。因程序、制度、技术标准、操作规范不完善,执行不佳、操作不力等所引发的均属于管理风险。

(三)环境风险

机务维修环境主要包括软、硬两种环境,其中,前者包括社会、经济、人文、管理、法规等环境,后者主要包括维修现场等环境。无论是微观还是宏观大环境,都不可避免地为机务维修工作带来程度不一的影响,而影响程度往往取决于有关人员的期望值、个性特点、价值观、挫折容忍力等。环境对于机务维修工作的影响不容小觑。工作环境的变动极易对维修人员作业过程的安全性带来影响;社会环境包括同上、下级、同事、家庭之间的关系,这些均会使维修人员的情绪产生波动,从而为机务维修工作带来潜在风险。

(四)设计风险

设计风险指的是由机设计缺陷而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两种,维修性风险及维修手段风险。维修性风险决定了维修效能,其直接关系着机务维修的差错率,若防错设计存在缺陷,则维修过程中极易出现装反、弄错等情况。由于设计缺陷很难发现,因此,极易导致维修人员识别、判断出错,若位置设计不当,则易影响维修操作姿态。维修手段风险是指工具、设备不佳,监测、调整、控制设备无法正确反馈待检信息,调修过程无法反映维修人员的意图等等,因而引发一系列风险。

二、机务维修风险控制策略分析

(一)构建人性化管理机制

人性化管理是指营造一个以人为本、和谐有序的维修工作环境,构建人性化的差错管理机制。应从人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出发,充分了解软环境可能对员工工作带来的影响,分别从分析、调查、仲裁等环节入手,防止主观因素的影响,尽量不安排同当事人存在利害冲突的人参与事件的处理。处罚条例应一目了然,调查过程应尽可能全面、充分,应保留当事人申诉的权利,切忌仲裁变为“一言堂”,努力完善维修人员的工作环境,防止其超时、超负荷工作,尽量减少加班,使其具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从而减少维修差错等情况。

(二)注重细节,及时掐灭风险苗头

安全生产过程必须将风险管理放在首位,由事故发生之后被动处理转变为超前抓细节防范事故发生,将控制结果转变为控制过程,由于事故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有一个渐变过程,如果每个职工都提高警惕,及时预见事故的发生,将风险隐患及时掐灭,则安全事故就不会发生。因此,实际工作中,必须从细节抓起,做好日常安管工作,有效防范维修差错及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方面,完善管理制度并严格进行执行。以维修理论及思想为指导,使维修管理程序处于动态完善过程中,严抓“三到位”制度,即思想到位、精力到位、工作到位,杜绝人为差错;另一方面,对可预见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消除,保障机务维修过程的有效控制,加强故障防范研究,了解维修差错的产生规律,一旦出现问题立即进行处理,避免酿成重大安全事故。

(三)加强过程控制

统计显示,机务维修差错及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同违章操作相关,这主要是由于规章、程序、制度执行力不足所导致的,因此,机务维修过程中必须加强过程控制,对员工正在发生或可能出现的违章、违规行为进行提醒和纠正,以更好地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规范维修行为,保障机务维修的质量。在过程控制中,应注意突出重点,确立管理人员等主体地位,除了注重正确引导员工以外,还应加强设备、环境、程序、器材等的整顿,及时更新维修资料,正确评估风险,找出过程控制的关键点,确保控制效果。

(四)加强维修技术评估及监控力度

一切维修工作均应严格根据维护手册来进行,从制度上杜绝维修人员的主观性及随意性,加强维修技术评估及监控力度,及时处理维修反馈信息,纠正操作错误。同时,加强维修人员的培训教育,逐步提升其综合素质,加大培训部门的投入,分别从作风、责任感、职业道德、行为学、心理学等方面进行培训,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守制度要求,将培训内容体现在实际工作的方方面面,以更好地服务安全飞行。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机务维修工作关系着航空飞行的安全性,因此,必须全面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保障我国航空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Harry A. Kinnison. 航空维修管理[M].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7.

[2] 吕学梅,王永刚,荆增强. 风险管理在民航事故预防中的应用[M].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7):98-101.

风险分析及控制范文3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投资活动是企业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的投资活动能达到企业资源的最佳配置和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是企业增加利润的源泉,但风险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任何投资活动都有其特定的投资风险。“金融大鳄”索罗斯有句名言:“没有风险就不能称之为事业,但重要的是要知道什么地方有风险,给自己留有出路和活路。”因此,企业经营者需做好投资风险的成因分析,制定出能够防范、控制、管理投资风险的具体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

一、我国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投资风险是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方式或者以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所选定的特定对象进行投资,由此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说不能获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可能性。企业对外投资主要有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在我国,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拥有企业股权的25%以上应该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主要有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两种形式。股票投资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投资形式;债券投资与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活动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定期收取固定的利息,所面临的是被投资者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企业投资风险有三种:一是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不能盈利;或虽已投产,但出现亏损,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二是投资项目并无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利率。三是投资项目既无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造成投资风险的原因很多,现简要归纳如下:

(一)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复杂性

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外部条件。财务管理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企业财务决策更多的是适应它们的要求和变化。财务管理环境涉及范围很广,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在机构设置、管理人员素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由此产生了财务风险。

(二)财务管理可控范围的局限性

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主观判断,财务管理依据的信息也是不完全的。企业进行财务预测、计划、决策和控制所依据的会计报表、财务分析、经营分析、市场分析等信息都只可能尽量接近真实情况而不可能完全反映事实,管理依据的不可靠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存在。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常常会遇到采用不同财务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的情况,这时决策人员就要判断哪个方法更科学,哪个方案更可行,大量的判断也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存在。

(三)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

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追求多元化经营模式,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减轻企业的经营风险,这本无可厚非,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敢保证哪个行业永远是“朝阳产业”。然而,现实中采用多元化经营策略却使一些行业的“单项冠军”企业发生了财务危机甚至濒临破产。究其原因,是企业的领导班子没有及时更换决策理念,简单地移植或采用原有的经验所致。不同的行业除了技术形态存在差异外,在财务管理上也存在巨大的不同,如盈利模式和销售方式的差别,丝毫不逊于产业特点。像这几年,许多电器、制药企业都投资于房地产业,由于房地产行业前期资金投入较大,从而使公司的营运资金发生困难,万一投资失败,血本无归,将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更严重的财务风险。

(四)企业领导风险意识不强,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最高管理层风险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管理风险意识弱的企业根本不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更谈不上设置风险管理机构。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这无疑是企业的致命弱点。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管理,要求财务人员具备高等数学知识、统计知识以及一定的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现在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距此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防范、控制投资风险的对策

防范并控制投资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具体对策为:

(一)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的变化只能无所作为。1.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降低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2.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管理者的风险意识

1.企业要认真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市场为主体,不断开发新产品。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企业应设置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同时配备高素(下转第36页)(上接第34页)质的管理人员,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在利益分配上,企业应兼顾各方利益,调动企业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结合。2.企业除了加强生产经营管理以外,还要增加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使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增强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避免企业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危机管理

1.企业应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该系统不仅应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还应包括企业经营中的一系列诸如产品合格率、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对财务管理实施全过程监控,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就着手应变,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2.建立爱德华・阿尔曼的“Z-Score”模型,用以计量企业破产、产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Z分数模型从企业的资产规模、折现力、获利能力、财务结构、偿债能力、资产利用效率等方面综合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推动了财务预警的发展。

(四)企业在保持主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可用闲散资金进行投资

从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积极地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盈利能力的增强。不应进行所谓的多元化投资,选择一些与企业主业不相关的投资项目或利润率相互独立的产品来分散企业的资本。因为虽然进行多元化投资可以使不同产品的旺季或淡季、高利润与低利润项目在时间或数量上相互补充或抵销,在某些项目在短期来看确实有利可图,但总体来说它只会弱化企业的竞争力。世界级的大公司大都只在一个行业里具有领先优势,很少会同时在几个行业里都出类拔萃。比如,英特尔公司的芯片制造技术与质量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但是该公司不会因为IT行业不景气就转而投资房地产、医药或其他行业,仍然会加大投资,加强研发芯片的力度,不断使芯片技术更新换代,始终在行业里保持领先优势地位。企业在保持主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可以把闲散的资金交由投资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运作以获取利润,这样既可以保证资金的安全,又能实现预期的利润。

(五)通过控制投资期限、投资品种来降低投资风险

一般来说,投资期越长,风险就越大,因此企业应该尽量选择短期投资。在进行证券投资的时候,应该采取分散投资的策略,选择若干种股票组成投资组合,通过组合中风险的相互抵销来降低风险。在对股票投资进行风险分析时,可以采用β系数的分析方法或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确定不同证券组合的风险。β系数小于1,说明它的风险小于整个市场的平均风险,是风险较小的投资对象;反之,就是风险较大的投资对象。

风险分析及控制范文4

【关键词】金融投资 风险分析 控制措施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定的闲置资金。为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提升盈利水平,企业一般会选择投资一定金融理财产品,追求投资收益。但金融投资的收益和风险必然相伴而生,企业进入到金融市场,投资风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因此,在金融投资过程中,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投资风险,加强相关风险预防和控制,以减少可能出现的经济损失。

一、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

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来看,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会出现金融投资市场。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市场经济体系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金融业市场逐渐兴起,并在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的金融行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整个金融投资市场还远没有发展成熟。我国的金融行业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像金融工具不够先进、金融证券没有实现规范化管理、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完善等等,都会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至于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本文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第一,我国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还没有发展成熟,尚处于发展时期,不能给金融业的发展创造好的环境和提供必要的支撑;第二,我国金融投资体系的发展还不健全,有待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完善。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金融市场环境下,企业参与金融投资,风险防范更显的尤为重要。

二、金融投资的风险类型

在开展金融产品投资过程中,企业通常会面临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第一,操作风险。金融产品投资的操作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决策程序不完备甚至决策失误,或者在具体投资执行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失误导致的风险。出现操作风险的原因通常有二,一方面,是由于金融投资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决策能力、市场分析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导致投资策略出现较大偏差;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的管理不到位,财务资金控制不规范,具体的操作人员不尽责或者不具备业务操作能力等。

第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往往会受到市场上汇率或者估价变动的影响,从而使金融投资者的本金或收益出现损失的风险。主要原因是,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是在一直变化的,如果金融投资者对市场的分析能力不强甚至出现判断失误,就会产生市场风险。根据市场风险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其中系统性风险通常是难以消除的,而非系统性的风险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投资优化管理,进行有效的防范。

第三,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主要是由于投资者将大量资金投资于某种金融产品,而该金融产品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变现,从而就导致了投资者资金紧张的问题。流动性风险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出现,但一旦金融产品由于市场震荡而导致的价格急剧下降,而此时投资者又急需大量资金,流动性风险就会出现。在此情况下,投资者若以低价出售金融产品换取资金,就会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投资者若继续持有金融产品,其现金流就会出现紧张甚至断裂,影响正常经营。

第四,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投资交易的相关方没有按照合同规定的履行应尽职责、义务,而出现的风险,其实质就是违约。现在我国金融投资产品的门槛不断的降低,金融投资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债券、货币基金等。如果所投资的金融产品的发行主体出现严重亏损甚至濒临破产的边缘,或者其偿还意愿不强,无法全部或部分偿还债务,就产生了金融产品发行主体的违约,投资者就会出现损失。

三、金融产品存在投资风险的原因

对于企业金融投资来说,造成风险的原因包括很多方面,其表现形式也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点,即利率的变化、汇率的变化以及市场的变动。

第一,金融投资要面对利率变动。金融投资是与金融产品的利率密切相关的,利率是影响金融投资收益的最关键因素,金融产品的市场价值会随着利率的上调或者下调,出现上升或者下降。投资者在进行金融产品投资时,一定要紧密的关注国家对于所要投资产品利率的变化,调整好所要投资产品与自身持有货币之间的比例,提高对产品利率变动的应对能力,避免因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第二,金融投资要面对汇率变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活动领域的扩大,可能会出现国内相关金融产品无法满足金融投资者需求的状况。由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汇率一直处于动态调整阶段,一旦开始投资国外金融资产,投资者就必然要承受汇率变动的风险。特别是,在一些国家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汇率剧烈波动时,这种风险就会更具有颠覆性影响。汇率的变化会对涉外企业的管理和经营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一旦利率发生大幅波动,就会影响金融投资的收益,甚至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三,金融投资要面对市场变动。在投资者进行金融产品的投资时,不仅要关注所要投资产品自身存在的风险,更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动所产生的风险。导致大范围甚至是整个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和投资商品都收到极大影响的系统性风险,投资者无法完全避免,加强经济形势的研判、提前做出决策,有助于减小减少损失。非系统性风险,则可以适度规避。在进行投资之前,一定要谨慎选择拟投资产品,提前做好功课,并针对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统筹规划,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高风险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四、提高金融投资风险控制的措施

金融风险是投资过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影响企业投资收益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时,有必要制定有效措施,对金融投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保证企业稳健发展。

第一,加强风险评估。金融产品风险评估环节是整个投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全面、充分的风险评估,投资者能够有效了解并合理控制金融投资风险因素,有利于减少投资本金及收益损失的风险。同时,在持有金融产品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并非一直固定不动,而是会随着时间推移、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要求风险评估必须是一个不断进行的动态过程,投资者的风险评估要随着相关情况的变化而进行不断更新。企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做出有效的风险评估,以保证在风险来临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第二,制定并优化风险应对方案。基于投资前期及投资过程中持续的风险评估,针对不同类型的投资风险,企业要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和方案,并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同时,将风险防控措施落实到具体的执行主体,确保风险来临时能够快速反应,提高抗风险能力。

第三,加强企业现金流管理。为提高流动性风险和市场变动风险的应对能力,在保持现金流稳定的情况下提高资金收益水平,企业一方面要加强对现金流的统筹管理,持续关注经营性净现金流,妥善安排好未来可能的现金支出,做好现金流入、流入的匹配;另一方面要优化金融产品投资结构,根据流动性和收益水平,设置合适的资产比例、择适当的投资模式,应对投资期间可能出现的突发流动性问题。

第三,完善金融投资主体的相关制度。为确保各项风险防控措施落到实处,防范操作风险,企业要建立健全投资主体的管理结构,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和内控工作机制。同时,企业还要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责任制度,将工作职责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人员,使相关人员真正肩负起自己的责任,维持整个内控体系的有效运转。此外,还要完善企业内部信息交流机制,实现信息互动、措施联动,提高金融投资风险的整体处理能力。

第四,强化投资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企业要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制定并落实上述风险应对措施,关键是要有一定的投资管理人才。因此,企业要强化投资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根据每个岗位的需要,培养、选聘具备相关专业能力的员工,并执行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员工勤勉尽责。同时,要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的培训,根据新形式的需要,充实完善其金融投资知识,保持并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持续减轻金融投资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霁.金融投资体系下的风险控制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3,26:22.

[2]徐蓓.金融投资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9:9-10.

[3]王璐.金融投资的风险控制[J].时代金融,2015,23:195+204.

风险分析及控制范文5

【关键词】 市政工程 施工风险 控制

1.市政工程的特点

市政工程同其他的基础设施不太相同的是:首先市政工程率属于公益性质项目,其产品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的大众;其次市政工程表现的投资效益都是在使用过程中逐步体现的,更多的偏重于社会效益。市政工程主要服务于城镇公众,其中涵盖了政府的期望,方便群众的需求,市政工程的建设特点就是整体工期较短,施工速度较快。市

2.市政工程施工风险类型

2.1自身风险

因为自身风险只同工程有密切的联系,但同时间,地点等没有太大的关系。自身风险主要分为以下几种风险类型:首先是常规风险,这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概率最大,由于施工人员没有按照施工程序进行操作。一般情况下这也可以叫做安全质量隐患;其次是技术风险。这通常都是一种技术以及工艺在本地化的过程中匾乏充分的经验以及措施,尤其是匾乏施工工法,规范等等其他一些严格的手段和措施,进而很难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技术;最后是组织风险。这是参与市政工程建设的不同主体因为自身经验欠缺导致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2.2环境风险

这通常是因为市政工程的施工建设,对周围环境引发的损害。其一般主要有以下的呈现形式:首先是建筑物风险,譬如房屋的不均匀沉降,开裂以及其他方面的情况;其次是管线风险,管线风险。这通常是不同管线的断裂而导致的危害,譬如火灾,水灾以及断水等其他类型的问题;再其次是交通风险。这类问题譬如道路变窄,路况恶化,导致的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等;然后是环境污染风险。一般有扬尘,弃土,废气以及废水等其他方面的污染问题;最后是市民安全风险。譬如高空坠物,道路坑洞等其他因素导致的对城市居民造成的人身安全风险。这些风程中很常见,由于市政工程具有不同的特点,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深入发展,所带来的风险将会愈来愈大。

2.3条件风险

这是因为环境,工期等方面的因素很难达到正常施工条件导致的风险。这种环境因素不但囊括了客观环境,同时还涵盖了政治社会环境。条件风险和环境风险是相对的关系,施工条件愈加严格,施工条件就会变得更加的恶劣。一般情况下,条件风险对于市政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会带来以下方面的不利影响:首先是对质量的影响,因为环境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正常的施工程序被彻底的打乱,进而出现了较多的质量问题和隐患。譬如数量众多的地下管线的铺埋对路基压实度的影响,抢赶工期对道路结构层强度的影响等等其他一些类似的问题。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多城市道路施工很难达到规范中预期设置的条件。所以如果不能够较好的处理这些问题,那么就很难确保城市道理的整体质量;其次就是对于安全的影响,这主要是市政工程以及相关的施工人员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伤害,譬如因为施工场地非常狭窄,施工人员受到外部行驶车辆的伤害,以及施工过程中,脚手架和模板支承系统受到外部力量的撞击等等类似的安全问题。

3.市政工程风险控制的方法

3.1明确科学的观念

明确城市建设面临的风险势必会不断加重的观念,政府必须将城市建设风险控制作为重点内容来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从宏观角度制定控制目标和控制方法,必须把风险控制目标加入到城市建设整体规划机制中。

3.2实施消解措施

政府管理相关部门必须构建一套全面高效的风险管理制度。这样不但可以高效的处理突发事件,同时对于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将有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通过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将风险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3.3提升施工安全保障力度

市政工程建设的重点不但要在确保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还要保障施工的正常开展。政府必须制定相关的技术政策进行全面的指导,作出一些重要的强制性规定,以此来减少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3.4全面系统考虑招投标条件

在市政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必须要选择一些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较强的施工队伍。其中市政工程的技术方案不但要其对于处理技术风险的能力,同时还应该考察其对于不利环境和条件下的施工能力。最大程度的采取一些措施和手段处理目前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方面的问题和情况。

3.5健全施工现场控制方法

在市政工程中要不断加强对于施工中质量安全风险的控制力度,从事前控制入手,按照严格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执行和操作。加强对于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力度,以及相应的处罚力度,提升违规成本。

3.6缓解工程工期压力

从目前市政工程的建设周期来看,普遍存在抢赶工期的问题,正是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市政工程在工期中隐藏了较大的风险。政府工程中不断市场化,法制化的前期动拆迁工作同命令性的计划工期相互之间存在较大的问题,不但直接影响了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同时也给施工队伍以及参与建设的组织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4.加强市政工程控制的措施

4.1提高对市政工程管理的重视

城市建设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强化市政工程管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管理层必须正确认识新时代下市政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引进管理型人才,利用人才为市政工程管理工作开展保驾护航。只有优秀的人才才能保障市政工程管理的有效性和职能最大限度的发挥。除了外部引进外,更应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强化其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市政工程管理水平。市政工程管理现状的解决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市政工程管理人员综合素。方式可以采用:培训、进修、交流等多种方式。人才是市政工程管理工作开展的核心力量。

4.2健全市政工程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提升市政工程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想要将市政工程管理工作有效的进行下去,避免只做表面功夫,将管理工作切实的落到实处,必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有了制度的规范,才能保障市政工程管理工作的流畅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除了制定市政工程管理制度外,还应形成市政工程管理监督机制,制定相关监督策略,以此确保市政工程管理的实施力度和科学性。并且制度和机制的完善,能够使市政工程管理工作能够具有一定协调能力,从而使管理工作的展开得到优化,同时,各个部门的配合度将大幅度提升,市政工程管理过程将更流畅、更协调、更有效、更高效,这足以证明,完善制度是提升市政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5.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市政工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风险,通过一定的措施和手段来合理的减少施工风险,这不但是当前市政工程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更需要政府管理相关部门进行重点的研究和实践努力。

参考文献

[1]凌飞鹤.市政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机对策研究一以赣州飞龙岛大桥工程为例侧.广西大学,2012,(G):13。

[2]兰新星.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工程风险分析侧.宁波大学,2012, (G):15-22.

风险分析及控制范文6

从BOT项目特点入手,提出了BOT项目的盈利特性,即盈利的金融性、盈利的工程性和盈利的公共利益约束性,从盈利特性的角度分析项目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BOT项目;盈利特性;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6010801

1 引言

对任何私人投资者而言,进行项目投资的最终目的是盈利。私人投资者进入以特许经营权为基础的BOT项目其最终目的同样是为了盈利。当然同其他任何私人投资一样,对BOT项目的投资同样存在风险。如何对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始终是投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对风险的识别有多种方法与视角,每一种视角对风险识别都有一定的帮助。

一般来说,风险分析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从定性的方法入手,风险可以分为诸如政治风险、商业风险、法律风险、营运风险和完工风险等 .Patrick T I Lure按基础设施的部门进行了风险回顾分析,刘建英、李胜杰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对BOT项目的风险进行了研究。A. Ng , Martin Loosemore对BOT项目的风险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的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

风险往往是由各种事物的内在特性决定的,既然私人投资的目的是盈利而各种投资项目会有各自的盈利特性,本文试图从BOT项目的盈利特性入手,对BOT项目盈利的风险进行识别继而提出对应的风险控制方法。

2 BOT项目的盈利特性分析

2.1 BOT项目的概念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经营-移交,BOT方式是指由项目所在国政府或所属机构对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提供一种特许权协议作为项目投融资的基础,由本国或者外国投资人或者财团作为项目投资者和经营者安排投融资、开发建设项目并在有限的时间内经营项目,获取商业利润,最后,根据协议将该项目无偿移交。典型的BOT形式分三大步骤:①建设国政府由政府部门,地方政府或授权实体出面与本国或外国投资者成的项目公司签订合同,由项目公司筹资和建设基础设施项目。②项目公司在协议期拥有营运和维持这项设施并通过收取使用费和服务费,归还贷款本息,回收投资并取得合理的利润。③协议期期满投资者将该项目无偿移交给政府。

2.2 BOT项目的特点

项目采用BOT方式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项目所在地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项目建设与营运效率、解决大型建设项目资金紧张的问题,同时也使投资者获取合理回报。项目的类型和采用BOT建设模式的目的使BOT项目有其显著的特点。一般来说BOT项目的建设周期长、规模大,所需资金数额也大,通常是由一家或多家投资机构出资组成项目公司,由多国的众多银行或金融机构组成银团提供贷款,再由项目公司组织或委托一家或多家承包公司进行项目实施。

2.3 BOT项目的盈利特性分析

基础设施项目进行BOT形式建设的目的及其特点决定了BOT项目的盈利特性。

一般来说,BOT项目由于投资规模庞大,投资者难以用自有资金完成建设,项目融资占整个项目投资的比重较高,具有较高的财务杠杆;投资形成的资产很多具有金融资产的特性;而且项目全投资内部收益率虽然高于融资的成本,但两者的差距与银行存贷利差相仿;,而高杠杆与利差正是金融业盈利的显著特点,因此BOT项目的盈利具有明显的金融特性。

BOT项目的盈利又具有工程性,由于项目的主要投资大部分投入工程建设和设备采购,工程成本控制的成败直接影响项目的投资额,如果项目的投资不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必然会对项目的盈利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工程承包商和设备供应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会取得可观的利润,虽然这部分利润不一定成为项目公司的直接利润,但因其源于BOT项目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BOT项目的盈利。因此可以说BOT项目的盈利又具有工程性。

由于BOT项目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和社会公益性,如公路、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电网这些项目很多采用BOT的方式进行,项目的收入来自收取的过路费、水费、污水处理费、电费,这些收费都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政府在授予特许经营权时在考虑项目的收益性的同时必然要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因此其盈利具有公共利益约束性。

综上分析,BOT项目的盈利特性可以概况为金融性、工程性和公共利益约束性。

3 从盈利特性看BOT项目投资的风险

与政府投资的目的不同,私人投资是为了盈利,但任何一种盈利模式都有与盈利相对的另一面亏损的可能性,即风险。下面从BOT项目的盈利特性来分析其风险之所在。

3.1 盈利的金融性所对应的风险

由于BOT项目盈利的金融性即项目的财务特征具有高杠杆性。项目在经营期的主要支出为利息支出,项目的收益必然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十分敏感,利率的变动对项目的收益影响巨大;对于利用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的项目而言,由于收入货币与负债货币的不一致,汇率变动对经营成果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比如在中国杭州某BOT项目,项目总投资达14亿元人民币,资本金与贷款的比例为1∶3,项目的全投资内部收益率为8%左右,长期贷款利率为6%,资本金的内部收益率10%,贷款利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资本金的内部收益率将下降2.5%,资本金的收益率对利率的变化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3.2 盈利的工程性所对应的风险

工程项目的风险通常表现为成本控制风险和项目的开发竣工风险。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往往会发生很多变更,大量的变更会使项目的成本急聚上升;如果在项目建设期如遇到通货膨胀,项目所需物资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也会使项目的建设成本大幅上升,建设成本的上升必然造成项目的收益降低甚至发生亏损。在上面所述的例子中,建设过程中就发生过较多的变更,在建设期也遇到了建设所需的钢材价格的大幅上涨。

另一方面对工程项目而言,由于技术的、自然的、环境的、社会的等多种原因,有可能使项目完成发生拖延甚至项目无法竣工交付。项目的拖延使整个工程的效益下降,如发生无法交付的情况已经施工部分所对应的资金将全部损失。

3.3 盈利的公共利益约束性所对应的风险

BOT产品和服务大多为社会公众的必需品或服务或直接涉及国计民生的衣食住行等敏感问题,其产品和服务价格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在很多情况下政府为了社会稳定根本不按照经济规律定价,甚至不考虑项目公司的成本投入。这样,项目的经济效益就会大受影响,利润降低。媒体报道中国物流成本过高的问题,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其中就涉及以BOT形式建设的公路的收费问题,政府在社会舆论压力下计划对收费公路进行全面的清理,这些例子可以比较好的说明盈利的公共利益约束性不可轻视。

4 对策

针对BOT项目盈利特点所对应的风险,在风险防范时可以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1)对金融性盈利特性所对应的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在项目投标时注意是否有相关的条款保障,项目谈判时要求对利率的变化制定相关联的补偿条款如收入与利率相关或收入与通货膨胀相关;对国际投融资项目,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各种金融工具降低利率和汇率变动所产生的风险。

(2)对工程性盈利所对应的风险,可以采取市场上现有的针对工程风险的各种措施,如合理投保各类保险包括工程险、财产险、完工险等险种减少施工竣工风险;对价格上涨风险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选择合适的承包商和供应商或让有实力的承包商和供应商共同参与投资来分担或减少风险。

(3)对盈利的公共利益约束性所对应的风险,首先需要确认项目的特许经营权合同的签署是符合现有法律的,合同中有关收益的条款是可以得到执行的;其次要研究项目所在地的法律和政策如何平衡公共利益保护与保护私人投资之间的关系,如一个国家能较好的处理两者的关系,一般来说盈利的公共利益约束性所对应的风险较小。

5 结论

本文以一种全新的视角――BOT项目的盈利特性入手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可以使风险的防范更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C.Walker,A.J.Smith,Privatized Infrastructure:The Build Operate Transfer[M].Thomas Telford Publications,1996.

[2]Patrick T I Lure.A sectoral review of risk associated with major infrastructure projec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1999(2).

风险分析及控制范文7

关键词:审计质量;控制风险;影响因素;措施

1 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1.1 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决定审计质量优劣的最为首要的因素,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也是最为直接的。现阶段,大多数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没有掌握全面的、专业的审计知识。要想提高审计质量,首先就要从审计人员的素质入手,加快审计知识的更新速度,详细了解工作软件的使用规范,在审计工作中增强自身的可操作性,为提高审计质量提供良好的条件。在以往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不具备处理审计工作中的复杂问题的能力,不满足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求,在知识结构方面增加了审计风险系数。另外,一名合格的审计工作人员还要具备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并在工作中严格遵守相关审计规范标准,不要仅凭主观意识解决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审计质量以及审计风险防范能力。

1.2 审计部门的风险管理水平低

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加大,审计工作内容越来越多,对审计工作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为了达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相关审计部门加强对审计风险的管理。但是事实上,因为审计工作内容的持续增加,审计人员相对较少,为了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既定的审计任务,致使审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工作,极大地降低了审计质量,为审计部门的风险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导致管理水平没有达到初期制定的目标,以上现象的出现表明了审计部门的管理水平还比较低。因此,审计部门要根据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标准,为审计管理人员提供科学合理的工作依据,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1.3 缺乏强有力的管理

近年来,我国虽对审计质量管理产生了一定的认知,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落实,但受到技术掌握、认识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目前在审计工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使审计质量的提升面临阻碍。因此,审计监管部门面临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加大审计工作的管理力度,严格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对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使审计质量的效果达到最佳标准。但是现阶段审计部门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没有建立完善的审计管理制度,且在审计工作中也没有严格依据现有的审计管理规范进行,预防风险的意识相对较低,不仅提高了审计工作的风险度,还无法保障对审计质量的有效控制。

2 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和审计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2.1 重视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和风险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因此,在审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养的培养,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使之能够适应现阶段人民群众和经济发展对审计工作越来越高的要求,提升他们面对审计风险的工作意识,严格控制审计工作质量,提升审计工作的规范性,这样才有利于审计工作的进一步进行,保障审计工作的正确性。在具体的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注重对风险意识的培养,使审计工作人员能够认识到风险意识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2)要树立正确的审计工作观念,实事求是,在工作中坚持审计结果的客观准确性,保障审计结果有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3)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要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对他们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提升他们总体的职业素养,使之能够更好地为审计工作服务。

2.2 建立科学完善的审计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体系

2.2.1 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所以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明确奖惩机制,通过激励机制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按照审计标准规范约束审计人员的工作行为,以此降低审计工作中出现错误的概率。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审计评估体系,利用评价标准评估审计工作内容与方式进行是否合格,并考察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是否依据相关规范执行有关活动的,审计方式是否满足审计质量标准,从而为提高审计质量提供监管基础。

2.2.2 审计质量控制及风险防范要始终贯穿整个工作

审计质量控制及风险防范可以降低审计工作中潜在的风险,提高审计环节的精准性和预防性。因此,审计人员必须要对审计工作有着详细系统的了解,熟悉掌握审计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合理优化审计结构,采取具有现实意义的措施来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准,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根据审计人员的特长合理安排工作内容,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进而达到审计工作效果的最优化。在选择审计项目时,要事先调查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以便审计项目、内容,以及目标中的确立,为顺利开展审计工作作铺垫。在设定审计计划时,要明确项目中需要审计的重点内容,合理分配资源,制定详细的审计步骤。在开展审计工作过程中,相关审计部门要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增加审计人员之间的交流机会,随时分享工作经验,取长补短,使审计工作模式更加多样化,这对审计质量的控制及审计风险分析是非常有利的。审计人员要以认真负责的积极态度进行工作,及时发现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精准地找到其根源,并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解决,为审计质量和风险防范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加强内部的管理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加强审计部门的内部管理。(1)建立完善具体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对审计质量的相关内容进行正确指导,提高审计质量的可靠性。顺利开展审计质量控制的首要条件就是制定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标准,其可以评价审计人员工作时的行为是否符合标准规范,有助于随时调整审计工作的方式。(2)建立详细合理的评估体系,评估体系对审计质量控制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评估体系是审计人员快速发现工作问题的捷径,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问题根源,从而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及时的解决。审计人员还要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注重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应用,从而保障审计质量控制及风险防范的精准性和及时性。

3 结束语

如果说外部培训是重要条件,那么自我提升才是根本。因此,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要定期开展自我发展教育,不仅是对已有的审计质量控制及风险防范机制的进一步优化、整合和提升,也是对提高审计质量理念的最好诠释。审计质量控制和审计风险防范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加强审计质量控制能够在极大水平上降低审计风险。将审计质量控制及风险防范贯穿于整个审计工作当中,相关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及时沟通,为提升审计质量发挥集体的力量和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娟.浅议审计质量控制与审计风险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3.

风险分析及控制范文8

关键词:小贷公司;过桥贷款;风险控制

文章所称过桥贷款是一种过渡性的短期融资,即借款人在银行贷款到期又无力偿还,先借一笔资金偿还到期银行贷款,取得银行后续贷款后,再偿还这部分融资。

1 过桥贷款产生和快速增长的背景和市场主体

过桥贷款,长期以来都存在于我国金融体系之中,在近几年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是企业还款能力不足。当前经济金融运行环境不佳,企业遭受市场不景气和资金链持续紧张的双重压力。贷款到期,企业只能“拆东墙补西墙”,用过桥贷款资金来还贷。二是短贷长用现象突出。很多中小企业申请固定资产贷款很难,只能在取得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后,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发放之初已经蕴含不能到期偿还的风险。三是银行贷款存在顺周期行为。经济形势好的时候,银行乐于为企业提供贷款,刺激了一些企业盲目扩大生产投资。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银行担心贷款风险,惜贷或压缩贷款规模,当企业经营收入到账和银行还款计划之间出现时间差,贷款到期就无力偿还。

近几年,小额贷款公司(简称小贷公司)以“方便快捷、灵活高效”的放贷方式得到市场认可,已成为金融组织体系的重要补充。

2 小贷公司过桥贷款风险分析

过桥贷款的运行基础是银行给企业发放新贷款,这个运行机制说明过桥贷款风险具有很大的外部性,不是小贷公司自身能完全掌控的。

从宏观层面讲,过桥贷款存在以下风险:一是可能掩盖企业真实偿还能力。企业通过过桥贷款还旧放新,有的是因资金错配短贷长用,出现资金流动性问题,还旧放新是以时间换空间,给企业发展创造更多机会,带来更多利润,但不排除有些企业实际上已经生产经营不善无力还贷。二是掩盖银行信贷资产风险。银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39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096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5%,较上年同期上升0.4个百分点。《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规定:借新还旧或者需通过其他融资方式偿还的贷款应归为关注类。有些银行为完成业务营销和风险等考核指标,获得好的业绩和绩效,不希望贷款转关注类。通过过桥贷款还旧放新导致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带来潜在的信贷资产风险聚集。三是诱发银行员工道德风险。由于“过桥”的紧迫性往往来自银行续贷到位前的“空白期”,撮合“过桥贷”往往成了银行信贷员的一项“灰色业务”。

从微观层面讲,小贷公司过桥贷款可能面临以下风险:

(1)欺诈风险。个别银行对某些企业内定不再继续支持,但企业又无力还款,银行为转嫁风险,以续贷为由,骗取小贷公司为企业提供过桥贷款,小贷公司被迫成为新的债权人。(2)法律风险。有些企业涉及各类诉讼执行案件,过桥贷款进入企业还款帐户或新贷款进入受托支付帐户后立即被法院冻结,小贷公司贷款陷入复杂的债务纠纷。(3)操作风险。不良信用企业通过过桥贷款取得新贷款后,没有按照事先约定偿还小贷公司,而是挪作他用,小贷公司被迫进行耗时持久的诉讼维权。(4)偿还风险。过桥贷款偿还银行到期贷款后,由于借款企业所属行业出现系统性风险,银行上级机构下令止贷或压缩规模;借款企业不能实现新贷款要求的风控条件,银行不再发放新贷款;借款企业帐户被法院查封或出现重大失信事件等,银行取消放贷计划等情况突发,过桥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银行后续贷款不存在,小贷公司收回过桥贷款出现很大不确定性。

3 小贷公司如何控制过桥贷款风险

小贷公司作为过桥贷款资金提供的主要提供者之一,贴近市场,为企业解决资金流动性问题,履行了风险管理的部分责任,并通过自身专业优势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了银行风险管理成本,间接缓释了信贷资产风险。小贷公司合理的利率水平,也使过桥贷款的利率水平得到有效平抑,遏制了“高利贷”和地下“非法融资”行为,对稳定金融市场秩序起到很好推动作用。鉴于过桥贷款存在前述多种风险,小贷公司应练好内功加强管控,最大限度规避过桥贷款风险。

(1)强担保。过桥贷款业务性质决定无法设定有效抵质押,以信用担保为主。操作中,应将借款企业法人、股东、财务负责人夫妻作为无限连带责任保证人,对民营企业,应将企业法人和主要股东的成年子女夫妻也作为保证人,加大企业违约成本。

(2)查资产。小贷公司不应将银行后续贷款作为唯一风控手段,在贷款前,应对企业资产负债情况有一定了解,尤其是企业可处置资产。一旦过桥不成,立即要求企业偿还贷款,同时要求企业追加实物资产抵押,降低贷款风险;或者立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担保人,以免“被转移”银行信贷风险。

(3)看征信。要求借款主体、担保人均提供最近期征信报告,掌握相关企业和人员信用状况,发现异常或不良信用记录应慎重放贷,因为借款人不良征信状况将可能影响银行后续贷款发放,造成“断桥”。

(4)核批复。多维度审核验证银行授信批复的真实性,有效性。有条件的应到银行面核,注意批复文件是否已经履行全部审批手续,是否为正式文件;批复中有效时间是否覆盖本次后续贷款等。对个别银行要求先还款再审批后续贷款的情况要理性对待。

(5)重落实。在核实了银行授信批复真实性、有效性前提下,要分析评判银行要求的后续贷款授信风控条件是否能够落实,如后续贷款抵押标的物是否能够办理解押再抵押手续,是否被法院查封,新增抵质押是否能顺利办理手续等。如后续贷款跨行实施,则需了解不同银行相关规定,以免出现后续贷款长时间不能发放的被动局面。

(6)先公证。小贷公司不应怕麻烦,要对过桥贷款所有合同进行公证,一是确保合同严谨合法有效;二是在过桥贷款遭遇恶意逾期时,能够越过诉讼程序,第一时间进入依法执行程序,为追偿争取宝贵时间。

(7)严监管。过桥贷款发放前,借贷双方应约定放款和回款帐户及路径,对相关流转帐户(包括借款人和后续贷款受托支付账户)银行预留印鉴(包括网银U盾)进行实质监管,贷款收回后再予释放。如条件允许,应在银行对主要帐户加入小贷公司人员印鉴,以免出现预先填制好支票,转移资金的特殊情况。

(8)免纠纷。为避免出现不必要纠纷,应要求被监管各方出具同意接受小贷公司印鉴监管的说明;如从第三方受托支付账户直接回款,应事先要求受托支付人提供为借款人代偿说明;印鉴监管交接双方都要留有书面记录等。

(9)看配套。有些过桥贷款资金来自不同贷款人或由借款人自筹,小贷公司应在核实其他过桥资金已到位的情况下,再发放本供公司贷款,以免过桥不成,原贷款未还新贷款未放,造成过桥贷款资金沉淀。

(10)讲条件。过桥贷款发放前,要求借款人将过桥贷款占用期间应付利息预存入小贷公司账户。

(11)查帐户。银行后续贷款前,会同银行核实相关账户是否已被法院冻结或将要被冻结,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风险分析及控制范文9

【关键词】金融保险 精算风险 控制措施 分析

我国金融保险精算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我国金融保险业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运行条件下,保险业风险不断地增加,需要较好的保险精算对保险市场进行保障,使之运行良好,同时,还要加强有关措施进行科学控制。

一、金融保险精算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分析

我国对于金融保险精算的研究开发较晚,直到上世纪末才建立了相关精算中心和精算监督管理处。同时,对于保险监督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中,可以看出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整个金融保险精算的研究水平也不够均衡,很多技术和条件没有一定的标准和具体要求。例如,对于寿险的有关业务中,不太重视精算,仍旧按照粗放型的经济进行发展,对于整个保险业务中的责任和义务的规定也较为不足,其有关保险的业务决策以及参与度都非常低。目前,我国的金融精算中所涉及到的因素比较杂,且存在一定的相对性,同时还有一些独立性也要注意到,精算业务以短期业务为主。

其次,金融保险精算中的问题在于专业人才的匮乏。金融保险精算行业中对于精算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需要良好的精算业务能力,同时还需要较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而目前,我国精算行业中的精算师比较少,而精算师对于保险业有着重要作用,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中,精算师非常火爆,很多培训机构或者保险公司都雇佣一些专职的精算师。因此,精算师在保险公司中的开支也大大增加,维持一个精算师团队的费用也比较可观。由于我国的精算发展比较晚,很多精算师都是由精算专业的毕业生充任,这些毕业生群体由于经验上的不足,使得我国金融保险精算的发展比较滞后。

再次,目前的金融保险精算没有相关具体的数据,我国的精算专业在发展中比较漫长的原因还在于保险精算中缺乏较为丰富的精算数据,造成保险业上存在很多不必要的风险。由于金融保险相关的公司,其风险的增大是随着保险额的增加而增加的,因此,要通过具体而详细的数据对风险进行控制。而这些数据大多都来自于保险公司内部,且精算师的主要任务是对精算进行评估和定价,以及准备金的有关计算等工作,其经验上不足造成很多数据的缺失和不完整。

二、控制金融保险精算风险的有关措施

首先,要对金融保险的相关机制加以完善,这需要适应当今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变化。同时,精算师也要适应这种变化,勇敢面对这些挑战和机遇。要加强对精算内容的训练,从各个行业的发展中,汲取相应的规则,降低金融保险业的风险,适应当今的变化,加强精算师的技术以及精算思想的创新培养。

其次,要建立起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精算体系,根据我国目前的现状,有针对性的对我国金融保险精算进行改革和发展,建立健全金融保险精算控制体系。由于目前的情况,我国相关精算专业还处于一个技术比较初级的阶段,精算师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达不到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因此,要对精算师进行必要的训练和培养,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在创新研究和开发相关领域中,达到一定的水准。

再次,对于金融保险精算师的整体性也要相应的提高。应该在我国精算师不足的现实条件下,多加提高精算师的整体性,尤其是对于相关金融保险精算师的资格考试,应注意对其整体性要求的增加,加强技术要求和教育工作要求。同时,还要提高相关精算技术培训以及建模方法培训。

三、加强金融保险精算人员的使命感

精算师的工作非常重要,对于公司的利润和资本增长都有很大的作用。精算师的基本工作就是对风险进行预测,加强对风险的防范以及化解,从而使金融保险公司能够安全运作,保证公司的长期利益不受损害。但是这种认识对于一般精算师来说,通常他们会认为是公司的要求,而非从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责任上去主动做到。

例如在寿险发展中,精算学几乎是和现代化寿险同步发展起来的,在对保险公司中的有关保险意识以及有关保险公司的产品销售方式,加上保险的管理方法,都是从西方保险公司中逐步学过来的。而在这些发展条件下,保险公司的内部和外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滞后,很多保险公司也面临很多问题,在定位市场和各种竞争方面都有着很多的变数。这对于精算师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精算师应加强对精算技术问题的学习,将其作为本职工作长抓不懈。精算师应认清自身的精算使命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对精算的职能做出正确理解,科学解决工作上的难题,对基本问题能够就地解决,同时加强价格制度的合理制定,对准备金的评估应科学有效。

对于精算学习课程应加强国际交流,以及对先进技术和理论的掌握,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促进精算棘手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精算业务的发展和进步。同时,金融保险精算人员也要对精算风险进行管理,承担精算的工作职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金融保险精算的控制和发展,应加强对其重视,同时要对精算体系多加重视,培训有责任感和专业技术的精算师团队,要提高精算师的学历和职业教育,提高精算专业的含金量,打造出专业的金融保险精算行业人才。同时,应加强对精算资格证的有关考试规范,对金融保险精算师的专业理论和经验进行科学培养,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从根本上降低金融保险精算风险,运用合理的方法控制其风险蔓延,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柏君,曹曦,许国栋.金融保险精算与风险控制研究[J].消费导刊,2013, (8).

[2]黄全,郭学勤,魏炜.我国健康保险精算方法研究现状分析[J]. 金融与经济, 2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