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校体育老师集锦9篇

时间:2023-07-20 16:25:32

高校体育老师

高校体育老师范文1

关键词:高校;体育老师;工作;满意度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人们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进而形成了对于工作任务,工作条件不满情绪。高校的体育老师也是如此。在保定市中,高校的体育老师在人口上虽然只占到全市总人口的极少部分,但是他们却承当起了对于全市高校体育教学的重任。近年来,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对于工作的满意度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怎样使得本市的体育老师对于工作保持高校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和保障高校体育教学的顺利实施是摆在当前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而在这其中对于本市体育老师的状况进行研究,充分的了解其对于工作的满意度是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1、研究的方法和对象的基本情况

按照一般规律,本文的调查对象计划以保定市高校的体育老师为主,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于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最终形成包含4个计分法,7个维度以及24道题的问卷。问卷结果的可靠性由相关专家严格审查,最后通过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归纳汇总工作。

其次,在正式的调查前,我们也对保定市的高校体育老师的整体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被调查的对象上来说,保定市的高校男女体育教师的比例约为3:1,符合教育部门的文件规定。在年龄的组成上,也反映了教学队伍中科研活动,教学能力和创造力的兴衰变换趋势,总的来说,保定市的高校体育老师的年龄结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这也与近几年来本市大力引进教育新生力量有相当大的关系。学历上,由于保定市比较重视人才的引进工作,其中硕士生的比例比本科生的数量略高。但是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头衔的老师比较少,这可能和体育这个行业重视实际的运动成果有很大的关系。

2、体育教师对工作满意度研究

2.1教学条件因素

所谓的教学条件指的是教学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由于保定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体育运动氛围在群众中非常浓厚,有很强的群众基础。因而在教学的软件条件-学生的生源,教学的环境上,学校的人文,声誉,发展的前景上还是比较强的。加之,近些年由于保定市经济的发展,市政府联合市内各高校都加大了对于体育硬件设施这一块的投入力度,均基本实现了标准的塑胶跑道,篮球场等,在运动器材的投入上更是下了大力气,不仅跟换了年久失修的运动器械,而且在学生的生活区还新建了以往只有在社区中才能够看到的健身器材,使得最终高校人均学生的运动面积达到4.7平方米。虽然由于资金链的短缺,设备的跟新上略显不足,但是老师们对于教学条件这一块整体还是比较满意的。

2.2头衔职称因素

在头衔和职称上,新进的讲师级别或者是助教级别的老师相对于那些已经工作多年,事业有成的教授们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对于前者来说,由于刚刚参加工作,有许多教学的理想和信念需要去实现,但是有时候现实的无情却常给他们事业上的进步泼去冷水。另外,由于经验不足,助教或讲师级别的老师常奔走在教学的一线,不仅教学的任务量大,压力也高,经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出成果,而体育这门学科的教学成果却只有在长时间的磨练下才能够得以体现出来,从而使得他们在教学上较老教授需要付出倍加的努力。其次,他们在薪资待遇上也得不到满足,家庭生活带来的重重压力,使得他们对于工作的满意度大大的低于那些副教授,教授级别的老师。对于后者来说,由于经验丰富,事业有成,他们大多退居管理岗位和后勤岗位,完成了需要长时间才能够完成的职位晋升,教学中不存在什么压力,因此对于工作的满意度比较高。

2.3教师年龄因素

在教师的年龄划分上,我们倾向于将其划分为青年教师(35岁以下),中年教师(36-45岁)和老年教师(46岁以上)。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兴趣爱好广泛,对于教学条件的要求比较高,总期望学校能够时不时的调整教学条件,来满足自身的活动需要。一旦学校达不到要求,他们就会在工作上表现出不满的情绪。而身处中间地带的中年教师常常处于事业的上升期,需要学习更多新的知识,有时还要考虑到个人和家庭的因素,故而对于工作满意度这一块基本上是保持某种中立的态度。老师教师却不一样,他们在校任教多年,对于学校历年的变化都了如指掌,事业心和责任心比较强,。学校一些方面稍微的做一下改进,便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因而在老年教师中对于工作的满意度普遍较高。

2.4学校的领导管理因素

高校体育老师的教学工作一方面决定于自身的实力,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与学校高层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保定市体育老师对于工作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政策方针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这一方面对于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区分是十分必要的。结果表明,有大约80%的体育老师对于学校领导的管理和评价感到满意,曾今有70%以上的老师因为教学成绩突出而受到校领导的直接表扬,在领导的心中,体育这门学科尽管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其却始终是校领导中不可缺少的副科,在职称的晋升上,很少存在因为体育专业是学校的非主干专业而对于职称的评定设立重重障碍现象。在各方面的待遇上,领导对于体育专业的天平倾斜度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可能由于条件的限制,在末位淘汰制中排在最后的常是体育老师,但这并不影响老师们对于领导层管理的满意度。

3、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在保定市的高校体育老师中,对于工作的满意度在不同的方面,具有不同的表现,这其中尤其以教学条件,头衔职称,教师年龄和学校领导管理四个方面最为突出。(2)我们一定要对于以上结果作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保定市高校的体育教学。(作者单位:1.河北联合大学体育部;2.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编号:2012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立项课题“对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分析研究”之一。编号:201204085

参考文献

高校体育老师范文2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快节奏的社会,人们每天进行着重复性的工作,很多人对工作都已经没有了最初的热情和兴致,因此,各行各业都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相对于其他教工人员的工作来说是轻松的,但就是由于这份“轻松”,导致很多中学体育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文章主要对中学体育教师产生职业怠倦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缓解措施。

关键词: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原因;缓解思路

一、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1.中学体育教师这个职业无法实现自身价值

目前,各个中学的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学校的领导、老师、学生的家长都比较注重学生的成绩,因此,中学里面的体育发展一直被搁置在靠后的位置,这也就使得中学体育教师的声望变得很低。在中学里,受到表彰的老师一般都是文化课的老师,很少会有体育老师受到学校领导的表彰,而这会让中学体育老师感觉非常没有自豪感,根本无法在教学中实现其自我价值。久而久之,老师在每节体育课上都进行机械式的教学工作,其情绪以及职业倦怠最终会使得整个体育课堂变得没有活力,没有生机[1]。

2.体育课程要求禁锢了老师的工作兴致

体育老师和文化课老师的性格往往是不一样的,一般体育老师都是体校毕业的,他们骨子里有爱玩的血液,也希望在课堂上教授给学生一些基本技能,和学生一起交流体育,一起玩耍。但是,学校对体育课程的硬性要求使中学体育老师想要教授的知识不能向学生传递。在体育课堂上,老师需要让学生做的活动,或者要向学生传授的知识,都是非常传统的,没有新意。在很多中学体育老师看来,课标的要求有时候是非常幼稚的,他们不愿意将时间花费在这种教学上面,但又不得不做,这样的体育课程要求会禁锢老师的工作兴致,让中学体育老师在教学方面变得越来越倦怠,这也是目前中学体育老师的职业通病。

3.中学体育老师自身因素所致

中学体育老师一般是从体校毕业的,体校的学生每天都是不停地训练,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非常低,这也就导致了中学体育教师的文化水平非常低,整体素质也不高。素质不高会导致体育老师不注意自己的平时形象,而且长时间不锻炼,老师的水平会降低,动作也不是很规范,不规范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不仅如此,由于体育老师的文化素质比较低,和其他老师的交流也会存在一定的障碍,时间长了,很多体育老师会放弃和其他老师的沟通,这也会导致中学体育老师产生职业倦怠[2]。

二、缓解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改变社会对体育教师的传统看法

由于社会上对体育老师的传统看法,体育老师的社会声望变得非常低。社会应该致力于改变大众对体育老师的看法,告诉大众体育老师应该和文化课老师受到社会的同等尊重。社会、学校、家长、学生都应该重视体育老师的存在,深刻明白体育老师是帮助学生锻炼身体的好导师,并且社会应该经常性举行竞技性的比赛,让体育老师参加,让老师在自己的工作中获得自豪感,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在这种良好的感觉中不再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

2.加强学校体育教学的专业性,提高老师的工作兴致

在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课程要求应更专业化,比如,在体育教学中实行分科教学,将课程安排成不同的种类,有篮球、排球、足球等,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这样,老师每一节课都是在进行专业课的授课,才华得到了很好的施展,学生也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学习的时候会更加有动力。学生有动力学习,老师才更有动力教学,这样可以让老师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得到好的施展,从而提高工作的兴致。

3.在学校举办周期性的体育活动,提高体育老师的综合能力

学校举办体育活动会调动起老师的积极性,体育老师会将精力放在举办活动上面,在活动中,每天的任务会充实自己,让体育老师觉得自己的生活非常有意义、有价值。除此之外,像运动会这种体育活动,老师会对学生进行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也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而在这个提升过程中,老师的技能变得更高了,会在教学工作中变得更加自信。

总之,职业倦怠是目前中学体育教师职业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深入研究中学体育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并及时地提出缓解思路,是目前所有中学都要做的事情。要解决这一现状,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学校领导、体育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

作者:张根荣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迎春中学

参考文献:

高校体育老师范文3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102-02收稿日期:2016-08-01

一、高职体育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还参考着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大纲,而并没有将高职体育的特点以及课程要求彰显出来。这使得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缺乏教学内容,学生也无法根据其爱好进行体育课的安排,形成了一种单一性的体育教学模式。但体育教学应当是教与学的双向结合,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大对教育团队的建设,以便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设置不同的体育课程,让学生对体育课所学的内容充满兴趣,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二、高职体育教学团队建设上的问题 我国高职教育的起步比较晚,而且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前身都是成人高校、中专院校等学校。因此普遍存在教师老龄化分布比较严重、年轻教师数量太少的问题。而体育课的教学因其特殊性,往往需要一些年轻有活力的教师来担任,而许多高职院校却无法达到这一要求,这使得距离建设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团队有着极大的差距。

1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其招生规模也在不断变大,这让高职体育教学中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变得更加明显。就年龄方面来讲,现有的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教师老龄化严重的问题,而高职院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便大幅度引进年轻的教师资源,来充实自身的师资力量。体育教学这一对体力需求较大的教学课程,其教师人员也通常由刚招收的青年教师担当。但是这些教师往往过于年轻,在教学上缺乏足够的经验,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方式往往都是借鉴以往的教学模式或者随着青年教师自己的想法来实施,使得教学模式无法做到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完美结合。而且为了满足高职院校扩招以及工体教学的需要,招收的体育教师往往来自一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这固然解决了教师老龄化的问题,也充分填补了高职院校缺乏的师资力量,但是这些毕业生们进行体育教学的能力不足,无法满足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需求。

2缺乏高水平的体育教学人员带头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建校时间都很短,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师资力量的建设却很难与其他具有悠久建校历史的高等院校相比较。在年龄、职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极度缺乏高水平的体育教学人员。这就导致了整个体育教学中,没有一个能够规范体育教学章程与教学模式的领头人。而现在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面的领头人,多是由一些体育教学经验不丰富的教师来担任,有的甚至是具有高职称的其他学科的教师。这种能力与专业素质明显不够的体育教学带头人,无法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过程起到很好的模范作用与带头效果。这样在整个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团队就无法形成一个坚强的整体,从而极大限制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3教学团队缺乏整体意识

在整个高职学校的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的团队意识普遍不够强。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也是个体教学。高职院校中,多数体育教师都将体育教学的整体过程看成是个人的工作任务,而不与其他的体育老师进行体育教学上面的沟通与交流,这就使得整个职校的体育教师无法形成一个团队整体。而许多体育老师的自由度很强,在教学过程中不愿意按照教学规定的计划执行,对于上课内容也是按照自己的心情随意安排。对于教学方式也是传统体育教学的延续,不愿创新,教学过程也是敷衍了事,这就造成了职校体育教学教师团队的力量过于分散,难以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从而无法在教学模式上进行讨论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职校教学团队的建设。

4体育教师缺乏培训力度

高职院校要想满足现在教育形势的体育教学要求,就必须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加强体育教学人员的综合能力与整体素质。但是现在的高职院校却并没有充分重视这一点。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学投入经费的不足使其很难展开有针对性的培训,这就使得现在的体育教师们思想依旧停留在原有的教学模式能够满足现在的体育教学需求的水平上,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不思创新,不注重合理的教育形式。

三、职校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1建立激励体制

现有的职校体育教学中,许多体育教师都觉得这门课程不被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敷衍了事。因此,职校领导层应当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激励体制来激发体育老师们的教育热情,而在教学团队建设中,按照各自贡献的大小给予相应的奖励,也能够促使体育老师为了整个体育教育团队的建设而努力。

2加大对团队带头人的培养力度

要想建立起一个团结高效的职校体育教学团队,就必须培养一个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带头人物来作为整个团队的核心,并起到核心带头的作用。这样才能够为其他体育教学人员进行一定的引导,从而来推动整个教学团队的建设。而这个核心带头人应该是体育专业知识非常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且科研能力很强的人才来担任。在选拔出核心人物后,还应当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组织培训,来使其能够接受到更多体育教学知识以及团队建设的知识,从而充分发挥核心带头人的能力。

3增强团队意识

职校中体育学科的种类有很多,比如排球、体操、武术等,其教学的过程也差异过大,因此,许多体育老师认为自己的课程与其他体育老师的课程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不进行任何有效的沟通,这就导致整个体育教学队伍呈现出一盘散沙的情景。职业院校只有增强整个体育教学团队的团结意识,才能够充分提升整个团队的凝聚能力和战斗力,从而推动体育教学中的专业建设与教材建设等多项教学改革,并最终加强高职院校整个体育教学的团队建设。

4加强培训

目前的高职院校中,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知识老化、教学模式单一无创意的现象。而体育教师们互不过问的教学模式也使他们难以发现并改正自身的问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对这些体育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对体育专业知识以及教学知识的定期培训,使这些体育教师们能大幅度地提升自身的能力。

总之,高职院校面对现有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势,必须加强对体育教学团队的建设。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充分了解高职体育的现状,认识到体育自身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缺乏带头人、缺乏团队意识与培训力度不够等方面的问题,并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状况,来对职校体育团队的建设做一系列的改变。

参考文献:

[1]唐晓虎,李龙推进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运动,2013,(12).

高校体育老师范文4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2―0084―01

一、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1. 由于教育观念的滞后,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学校体育教育的力度不够。长期以来,学校领导只重视文化课成绩,不够重视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培养;老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播,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新课改推行的今天,在农村教学中,应试教育思想在教育领域中依然存在很大的影响。学校的体育教学在执行中由于相关部门监督力度不颍落入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做他用,或是用来开会、排练节目等。有的学校毕业班干脆取消体育课,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体育教育不被重视,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模式落后,教学管理不到位。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再加上老师水平的受限,很少有体育教师在教学模式创新上花费功夫。体育教育也缺乏明确的目标,不重视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一种教学方式一旦形成,就会一成不变地推行下去,这种单一重复的体育教育模式严重影响到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性,影响到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在体育教学的内容上,老师也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体育老师把体育课变成了单纯地围绕体育达标和中考体育加试项目的反复练习与考试课。这样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把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简化成了应试教育。同时,选用教材简单、重复、单调,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体育教学停留在低水平无意义的重复阶段,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教学效率极其低下。

3. 农村体育师资缺乏,老师专业素养不高。对于每一个学校的教育来说,师资一定是这个学校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目前农村初中体育的师资力量却严重匮乏,专业素养不高。再加上有些农村地区较偏远,正规体育老师都不愿去农村进行教学,各种因素导致了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落后。

二、对策

1. 转变体育教育观念,确立体育教学目标,齐抓共管,切实落实体育教育。农村初中学校一定要秉承素质教育为指导的教育教学观念,把体育教学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与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同时,体育老师一定要端正教学态度,摒弃世俗偏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作正面引导,向他们讲述体育课的重要性;同时要争取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支持,把学校体育摆在学校教学的重要位置上,增大体育教学的投入,充分利用场地和器材认真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

2. 联系实际,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深入调查研究现行的体育课程、教材,制定符合初中体育课程的标准。学校和体育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所选教材的科学性、基础性和全面性,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多种潜在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高校体育老师范文5

一、 背景:学校、德育与教师

每个新兴的教育类事物,都会有个背后的故事。“王薇工作室”也不例外,它的缘起离不开杭州市第十四中学,这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

这所坐落西子湖畔的百年名校――杭州市第十四中学,创办于1904年,现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西子湖的秀美孕育了这所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铸造了学校师生的优秀人文品格。杭十四中本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理念,“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学生成为最优秀的自己”,并积极引导学生“有规范地实现和谐,有选择地追求卓越”,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正气、大气、灵气”品质的现代中学生,把学校打造成为一个“管理现代化、教育生态化、品牌特色化”的“和谐人文”的教育集团。“王薇工作室”的创建得天独厚地拥有了这个教育环境。

德育工作也是“王薇工作室”成立和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新时期的德育以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为基本特征,是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工作模式,它以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以人的全面发展为需求,以人的健康发展为本位,把学生作为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在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德性的养成。杭十四中的德育坚持两个“回归”原则――德育回归生活,德育回归人本:德育“回归生活”,是指德育工作首先要“三贴近”,即德育工作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群体,准确把握新形势、新环境下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出现的新变化,根据中小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回归人本”,是指德育工作者要从人的生命出发,珍视人的生命,关注生命价值,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立足于“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努力优化学校的教育教学,为学生的和谐、有差异发展创造足够的机会、途径和平台。杭十四中将德育生活化、德育人性化的原则落实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并将该原则变成了有效的学校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和管理评价。

再者,教师队伍是“王薇工作室”发展的支柱。杭十四中构建了以德育领导小组为龙头,以年级组长、班主任、党员辅导员为骨干,人人参与的德育工作网络。学校提出并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要成为德育工作的能手,人人都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的理念,构建了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机制。每学年,年级组、年级党支部都会推荐那些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师德修养、学识广博、身心健康、乐于奉献的教师任德育导师。每位导师每学年指导关心2~3名学生,经常与受导学生家长及任课老师沟通,全面了解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帮助和指导受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质量。“王薇工作室”正是为总结推广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引领十四中班主任工作而成立的。王薇老师是这支队伍中的代表。这位年近五十,从事十余年班主任工作至今的外语老师,一直坚持“德育首位”的原则,注重高中学生思想、人格的教育。她的教育风格幽默、生动、宽和,善于抓住学生的语言,懂得学生的心灵,擅长在小事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她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不仅使王老师本人的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还发挥了她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带动了全校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成为了杭十四中德育的一大亮点。如今,王薇老师荣获“浙江省师德楷模”“杭州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除了多次在校内开展讲座,还多次受邀到兄弟学校和浙江省中小学德育校长培训班等场合作报告。通过群体指导、小组指导和王薇本人的个别指导,“王薇工作室”促进了年轻班主任的快速成长,引领了班主任的观念,使班主任群体间形成了浓厚的学术研讨氛围,有效地促进了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二、 工作:引导学生、培养青年班主任和开设家长学校

作为杭十四中德育工作的新亮点,“王薇工作室”是如何促进学校德育的专业化和特色化的?王老师告诉笔者工作室的三个任务:引导学生、培养青年班主任和开设家长学校。

(一) 潜心研究德育教学,强化班会课德育实效

主题班会课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磨刀石,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会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其中的主导作用,才能达到转化学生思想矛盾、实现自我教育的功能。为此,杭十四中在“王薇工作室”的带领下,全面探索高中生有效主题班会模式,通过对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发挥班会课的主体教育功能。自2008年开始,工作室从主题的选定、形式的多元化着手,开展全方位的培训,同时以王薇老师为引领,对班主任的班会课进行点评、剖析;2009年,工作室强调班会课的体验性、生成性的教育功能,通过同一个主题几个班主任同时开课的“循环跟进制”的班会课教研活动,对主题班会进行深入探讨,全面提升;2010年,工作室开展班主任班会课大比武活动,在说课、评课、上课的一系列比赛中锻炼班主任的德育教学水平。通过有序的班会课教研的深入,在2011年学校召开的全国德育创新研讨会上,杭十四中6节以“体验 生成”模式为引领的班会课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专家的一致好评,而王薇工作室“沙龙头脑风暴”班会指导模式也被参加会议的专家所推崇,被称为是德育教育的一次重大创新。

(二) 建立青年班主任学习小组,师徒互助

在杭十四中走向集团化、大量年轻教师走向讲台的过程中,学校始终把青年教师的培养放在首位。加强青年教师德育工作的培训,尤其是加强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培养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学校专门建立了青年班主任学习小组,由王薇老师担任他们工作的指导老师。沙龙交流、跟班指导、共同家访、学生谈话……青年教师班主任工作的背后总有王薇老师的身影。为更好地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提升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水平和整体层次,学校还开设了王薇老师大讲堂,以王薇老师作为主讲人,主题多样,内容丰富,如班主任讲话艺术分析、如何上好班会课等。大讲堂的开设为班主任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形成了浓厚的班主任学术性研讨氛围,有效促进了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三) 专家坐镇,解决疑难杂症

在杭十四中,如果一位刚上任不久的年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遇到困惑,在学生问题处理上举棋不定,不要紧,在每周一和周四下午,学校的“王薇工作室”都有专家坐镇,为其释疑解难。在这个工作室里,王老师会接待学校老师的来访。不仅有年轻老师来请教班级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也有老教师来探讨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还有一些老师一时有什么解不开的心结,也会来找王老师帮忙。现在的高中老师是一个极需要社会关注的群体,社会对其期望值极高,工作压力和强度都很大。有了王老师坐镇,很多老师的问题都得以解决。这几年随着工作室功能的强大,学校优秀班主任不断涌现,有以情感教育见长的寿淑燕老师,有以制度建设见长的钱晓祯老师……各类专家型班主任以“王薇工作室”为平台,发挥着各自的优势为老师们答疑。

(四) 传授经验分享心得,引导家长不走偏路

虽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度,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单一化,已日渐“学校化”,变成了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第二课堂”。事实上,怎样扭转这种局面,是学校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为此,学校充分发挥“王薇工作室”的功能,学校与家长合作搭建平台,引导高中生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学校安排了家长的学习活动,进行各种讲座,主要由王薇老师主讲。王老师就“家长如何与高中的孩子对话”与家长们作了深入交流。讲座中,王老师从自己做母亲的亲身经历,从自己多年当班主任碰到的学生案例,为家长们解答了很多家长自孩子读高中以来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讲座中王老师谈到的几个“重要”(做人比分数更重要,成才比成功更重要,经历比名次更重要,激励比责备更重要)给家长留下了思考:新的时期,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孩子的发展,怎样的教育才是长远的,有意义的。学校还将“王薇工作室”的电话留给了家长,方便以后家长就孩子的问题向德育专家进行个别咨询。

三、 总结:扩大学校德育影响力

目前,杭十四中形成的以“王薇工作室”为引领的专家型班主任已发挥了其巨大的德育功能,强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近几年,“王薇工作室”采取的全方位、多途径、多层次的培养措施,已分期、分批、分层次地培养出了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班主任教师队伍,一批在市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型班主任。以工作室为特色,这个班主任团队在全市成为了学校德育的品牌。“王薇工作室”除了在校内发挥作用以外,还走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杭十四中的品牌班主任工作效应已在社会上产生强烈的反响,成为了这所学校德育工作的新亮点。

在未来的几年中,杭十四中将打造更完善的、以“王薇工作室”为引领的班主任工作室队伍,分批次推出德育工作的领军人物,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有特色、有风格的班主任,为学校培养出“正气、大气、灵气”的中学生提供最有力的师资,为学校走向集团化管理提供最有力的德育保障。

附录 王薇工作室的工作职责

一、 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进行群体指导和解答。对个别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进行具体的指导,并给予积极有效的建议。班主任在遇到问题后可随时向王老师咨询,由王老师负责解答。

二、 承担班主任的部分培训工作。王老师根据自己已有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对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的相关培训工作,以全面提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

三、 指导班主任班会课的开展工作。对学校班主任的班会课进行高层次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此来提高班会课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提升德育的实效性。

四、 对学校青年教师进行班主任工作的指导和培训工作。针对青年教师班主任工作经验不足的情况,开展新手青年教师班主任上岗培训和指导工作,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

高校体育老师范文6

【关键词】体育教学 参与度 专业素养 体育设施 活动形式

中国有着一部长远的体育发展史,从古老的武术到如今的现代竞技赛场上运动员屡屡为国争光,中国体育发展史也是一部光辉的历史。然而,中国的青少年们却似乎不怎么热衷体育运动,体育运动似乎成了职业运动员的特权,而青少年却只会埋头念书而两耳不闻体育之事。要问这好不好,答案当然是不好。体育从来就是不能也不应该被其他活动所取代的一项活动,而如今,人们却是理所当然地将其列在了可有可无乃至妨碍学习的选项当中,这无疑是一大错误之举。体育不应是可有可无,相反,它在强健学生体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小则为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大则为了国家的发展与壮大,初中体育教学亟待得到改善与提高。

一、重视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

如今的现实是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对体育教学不感冒,都认为体育教学不重要而将本属于体育运动的时间都花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上,这是不可取的,更是要不得的。老师与学生都应从本质上改变对体育教学的看法,都应该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从而从心底里重视体育教学。重视体育教学,这是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学生不重视体育教学不重视体育学科便必然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所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需要改变学生对体育的看法,帮助他们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所在,让他们认识到身体乃革命的本钱,没有强健的体魄做基础就相当于地基不牢的房子迟早得坍塌。在这一点上,老师首先应该做个重视体育教学的好榜样,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示范。

二、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改变“兼职”体育老师的现状

相信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种现象绝对不罕见,那就是某校物理或历史老师同时也是该校体育老师,可以说这一现象并非只是不罕见,可以说是一大普遍现象。这一现象并非是恰巧物理老师或历史体育也好,也并非是该校的老师是全才的缘故,事实的真相是该校物理老师或历史老师是该校的“兼职”体育老师,换言之,他们可能根本不具备体育教师的资格而只是顶岗体育教师一职。针对这一现象,试想,一位不具备专业素养的教师要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所以也就诞生了所谓的放羊式管理的体育课堂,也就是学生上课时集合清点人数后便自由活动。日渐一日,年复一年,体育课不再是体育课,学生的体质如何得到提高?

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必须得到改善和提高,“兼职”体育教师的现状也应得到改变,否则,初中体育教学之路必定寸步难行。就好比如一个自己不会弹琴的人是很难教会别人弹奏美妙的曲子的,同样的,专业素养不高的体育老师也很难教会学生相应的体育技能。更糟糕的是,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则很容易使学生陷入体育运动伤害的风险之中,譬如运动拉伤等众所周知是运动活动中的常有之事,但是只要教师合理引导便可带领学生避开此类伤害。所以,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似乎成了必修之课。

三、完善体育设施,丰富体育活动形式

提高初中体育教学,不光是学生与老师需要努力,学校也应该在这一方面出资出力。首先,学校应该摒弃应试教育下唯分是举的观念,注重学生的体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新时代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提高初中体育教学与这一教学目标是契合的。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后备力量,可以在完善体育设施方面着力。目前,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校的体育设施非常的不完善,一方面是应试教育下对于体育教育的忽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学校方面在体育教学方面的不重视造成相关投入不够。学校应该着力于改变这一现状,为学生提高一个良好的完善的体育教学环境。

高校体育老师范文7

1.1高校老师等工作人员的生态文明现状分析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表现在老师等高校工作人员身上,具体如下:第一,没有充分掌握生态环保的基础知识。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者自身没有充分掌握生态环保的相关概念,没有充分调查环境资源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以及环境导致的一些疾病,在对生态环保相关知识的掌握过程中,老师的理解仍然是停留在表层,没有完全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第二,老师的生态文明意识薄弱。在生态文明意识中主要存在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老师没有生态环保的忧患意识。许多生态文明教育者根本就不担心我们生活中的环境变化,没有对生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没有形成正确的忧患观念。二是老师的责任意识比较薄弱。目前高校的许多生态文明教育者很少与身边的人谈论关于环境保护的话题,说明老师的生态责任意识有待提高。三是法制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生态文明工作者没有充分意识到生态法治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和生活中没有较强的生态法制意识。四是生态消费意识薄弱。所谓的生态消费,主要是指环保、节能、生命三个方面,生态文明工作者们在购物自备购物袋、不穿动物皮毛制成的衣服等消费方面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这样可能会危害到将来后代的生存发展。五是没有参与意识。在日常开展的环保活动中,很少有老师积极参与进来,对环保事业比较冷淡,也没有很强烈的生态参与意识。六是教育者没有良好的节约意识。很多生态文明教育者没有充分做到对用过的物品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循环使用,没有形成良好的节约意识。第三,生态文明工作者需要提高自身的生态实践行为。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部分生态文明教育者没有形成正确的生态实践行为。

1.2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分析

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第一,目前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比较薄弱。众所周知,校园生态文化、实践教育、校园生态环境、课堂教育等对大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以及生态文明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者自身的行为和意识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但是目前在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中,很少有学生意识到自己已经在上生态文明相关的课程,对学校开展的生态文明活动不知情,这也说明高校并没有充分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开展的环保生态活动比较少,学生参与的环保活动很多是从影视广播、杂志报刊或者是互联网等媒体中获取的信息。第二,没有建设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学校的生态环境主要是指校园的规划格局、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硬件设施等,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环境产生共鸣之感,使学生能够在享受美感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生态文明意识。第三,学校的师资水平有待提高。高校的师资水平也是衡量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目前高校的师资人员比较少,在快速发展的环境教育中,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者还没有具备充分的环境问题前沿知识,在环境教育过程中没有先进的教学技能,老师自身的生态文明知识掌握不充分,生态文明意识有待加强。

2改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的措施

2.1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反思

针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首先应该要提高高校管理者的生态文明素质。高校管理者的生态文明观念直接影响到其他工作者的生态文明意识,具有引导和示范的作用。目前,高校管理者的生态文明意识停留在表层,没有充分意识到生态文明的内涵和规律,这样就没有充分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影响整个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素质培养。其次,高校应该要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生态文明教育在高校开展的课程或实践活动并不是十分完善,许多高校不能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在工作中只是按照上级国家规定象征性地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这样并不能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观念。

2.2改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的途径

首先,要加强对生态文明老师的指导和规范工作,主要是体现在对在职老师进行专业再培训工作。在对老师的生态环保专业知识的训练和培训阶段,培养老师的生态文明素养,使老师可以脱产攻读生态文明相关专业的学位,同时在寒暑假期间,学校组织老师开展短期的生态文明教育培训活动,并请相关的生态文明教育专家开展生态文明知识普及的讲座,组织老师经常参观和实地考察环境,这样能够增强老师对生态环境状况的认识,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在学校组织的研讨会上,老师之间就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和内容进行交流,提高老师的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技能。其次,要加强对师范院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这样能够为该专业储备更多的后续师资资源。众所周知,师范学院是培养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因此在老师走入工作岗位之前,应该在学院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入生态文明教育的思想,这样能够使其更快地在行为、生活、思维、消费方式等方面形成关心环境和生态的思想,提高自身的生态文明素养,促使这些未来的老师在今后的生态文明教育中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使学生也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除了在师资方面为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前提保证之外,高校也应该要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课程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加入生态文明知识,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当今时代的生态环境问题、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人类自身应履行的义务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教育观念。利用学生的文化活动主阵地开展多样的生态文化活动,高校可以号召学生参与社区、企业、旅游景点的生态文明活动和实践中,加强学生对生态文明现状的认识,理解生态文明知识,养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行为,这样能够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活动、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从他律到自律,充分学习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和实践活动的生态文明学习,不断强化自身的素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

3总结

高校体育老师范文8

关键词:云南高校 公共体育课 理论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198-02

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和推进,不断探索和创新。体育理论课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和认识体育以及提高体育基本知识的重要手段,纵观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理论课教学状况,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1 体育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理论课教学缺失

(1)认识问题。首先,很多老师对体育课的理解和认识仍然停留在很早以前的模式里,认为体育课就是让学生进行身体练习,上体育理论课没有。此外,由于老师的误导,学生也产生了错误的认识,根据调查,有92%的大学生不愿意上体育理论课。

(2)教室紧缺。大多数学校没有把体育理论课教学计划上报学校相关部门统一安排教室,体育理论课教学基本上是任课老师临时安排,有的老师利用下雨天上理论课,因此,临时来找教室上理论课就有问题。此外,多数学校体育课采取男女生分班上课和选项课教学,教学班级不是行政班级,如果要调整上体育理论课的时间,也难以组织教学。

(3)老师怕上理论课。由于体育教师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知识、职业素养等差异较大,因此,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有能力和有水平的老师不愿意上体育理论课,而想上理论课的老师又不具备上理论课的能力和水平。随着快乐体育、大众体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体育教师的体育理论知识跟不上发展要求,体育理论课教学就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势必就会导致老师怕上体育理论课心理的产生。

(4)学生讨厌体育理论课。首先,在大多数学生看来,体育课就应该在运动场进行;其次,教师体育理论知识匮乏,教学水平有限,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最后,教学内容单调、枯燥、乏味,没有吸引力。学生根本就不愿意被限制在狭小的空间里面听无趣的东西,通常在体育理论课上,很多学生打瞌睡、看其他书籍、讲小话、东张西望等,学生认为在教室里上体育理论课没劲。

1.2 教学课时数不够

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每学期体育理论课教学不足4学时,甚至有些学校根本不上体育理论课,在实践课教学中也基本没有渗透相关体育理论知识。

(1)教学学时与教学大纲冲突。多数学校教学大纲规定每学期理论课学时为2学时或4学时,但须完成的教学内容很多,造成了多内容少学时的无耐现实,教学内容根本无法完成,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教师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理论教学,或者干脆就不上理论课了。

(2)教学内容安排不当。学时与教学内容计划不匹配,教学内容大于教学学时数,无法完成理论课教学计划。

(3)教学计划实施不力。在理论课教学中,教师没有把握好时间和教学内容的协调统一,教学发挥过头,教学内容跑题严重等。

1.3 教学组织不好

根据调查,很多老师责任心不够强,思想观念有偏见,以至于不重视体育理论课教学,课前准备不充分,抱有临时应付的心态。

(1)教学内容简单。大多数学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还停留在体育学习的目的任务、体育卫生常识、规则裁判法等方面,教学内容陈旧和单一、枯燥而乏味,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五个领域目标)作了详细的规定,体育课程目标所涉及的体育知识及相关理论知识范围广、内容多,目标只有更好地统领内容,内容才能达成目标的实现。

(2)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目前,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照本宣科”或让学生“自学”教材现象较普遍。一堂课两学时,有的老师要么宣讲80 min,没有互动,没有笑语,有的老师干脆让学生自己看教材,没有提问,没有解答,这样沉闷又没有乐趣的教学能有好的教学效果吗?学生会喜欢吗?

(3)教学形式随意。多数学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基本上是由体育课任课教师担任教学,教学形式相对比较自由,虽然没有教室,只要有一块空地、一个角落,就可以组织教学。但这样的教学形式,容易受到外届的干扰,不能让学生静下心来专心听讲,又不能用多媒体教学,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4)教材使用随意。多数学校选用自己编写出版的体育教材,有的教材内容编写上有缺陷,特别是体育理论方面的内容,新颖度不够、时代性不强。虽然有教材,但老师很少使用,学生购买的体育教材书基本上是搁置的,少数老师会布置一点作业,要求学生看看教材。

1.4 教学监督不到位

调查发现,很多学校体育职能部门和教学管理部门,对体育理论课教学没有严格的监督管理措施,致使体育理论课教学处于自由化状态。

2 体育理论课教学改进措施

2.1 精选划分体育理论教学内容

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合理选择和安排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并能学以致用。把体育理论知识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体育理论”,如体育史、体育功能、体育锻炼原理方法、体育保健、体育人文、体育鉴赏等。第二部分为“运动理论”,这部分理论内容主要指运动项目的起源、发展演变、重大比赛和主要规则等,以及项目的基本技战术要领、方法、特点等。

2.2 优化理论课教学授课模式

(1)“剥离”教学授课形式。传统的体育理论课教学由任课教师担任授课任务,不论教师水平如何,也不管教学效果怎样,随着体育课程目标外延的拓展,以及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这种由任课教师学的模式已难以适应大学生日益发展的需要。优化体育理论课教学授课模式,能够提高体育理论课教学质量。按体育理论教学内容的划分,将“体育理论”教学和“运动理论”教学进行分开教学,“体育理论”教学主要由专职理论课教师担任教学,理论课教师可以是体育课任课教师或者本校的其他教师,也可以是外聘教师,而“运动理论”教学则由体育课任课教师担任。

(2)每学期始末进行体育理论课教学。由学校体育教学部门联合教务部门统一安排教学计划,在每学期开始或期末时段,按学期体育理论课教学学时数规定,统一安排教学地点进行体育理论课教学。

(3)开设体育理论选修课。将“体育理论”单独作为一门选修课开设,每学期安排12~16学时,由学校制定相应的教学、考核管理办法,使体育理论课教学管理规范化。

2.3 按规定开设体育课,适当提高理论课教学学时数

调查发现,云南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不尽相同,多数学校体育课开设时间为2年,有的学校开设1.5年,极少数学校只开设1年,每学期体育课学时安排分别在28~36学时不等,此外,几乎没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有部分高校体育课开课学时低于144学时,正是由于体育课开课学时太少,才导致这些学校没有理论课教学。200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纲要》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普通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学校没有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纲要》的规定。如果各高校都能按照教育部规定开设体育课程,开足学时,那么,即便是把体育理论课教学学时提高至17%或22%(6学时或8学时),又未尝不可呢?开足体育课学时和适当提高体育理论课教学学时,可以促进高校体育课程基本目标的实现。

2.4 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职业素养

调查发现,云南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在人格魅力、事业心责任心、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尊重学生、知识结构等方面还有一定欠缺。此外,云南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还存在教学随意性大、教学纪律和要求松懈、教学内容单一、教学组织不严密、教学方法死板等问题。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如增加体育老师进修学习、培训考察投入,改善体育老师工作条件,提高体育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福利待遇,以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职业素养,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让广大的体育教师更好地适应和满足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2.5 改善教学基础条件,提高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手段

由于云南高校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观念和意识比较落后,体育经费投入不足,致使云南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基础薄弱,教学资源严重缺乏,如影视教学资料、教学图片、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室内教学场地等。云南高校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多以书本式“照本宣科”,或者让学生自己看教材“自学”为主,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还比较滞后,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教学的能力有限。因此,要想提高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质量,首先要改善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条件,教学基础条件是教师改进体育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重要保证。

2.6 提高体育理论考核成绩权重

体育理论课教学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体育理论课教学就要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考核,只有学校、老师、学生三者都重视,体育理论课教学才能收到实效。体育理论课教学学时的理想安排应为6~8学时,把体育理论知识考核权重提高至17%或22%更为适宜。此外,依据教学实际制定合理的体育理论知识考核办法也是不可缺少的。

3 结论与建议

(1)体育理论课教学认识不够。云南高校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缺失现象普遍存在,主观原因主要是老师对体育理论课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加强高校体育老师现代体育观的培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纲要》精神,重视体育理论课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育思想。

(2)体育理论课教学学时不够。树立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培养良好体育习惯,关键是看大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而非学生体育能力的程度。因此,加强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十分有必要,加大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学时比例,使高校公共体育课能真正达成《纲要》的目标。

(3)体育理论课教学基础条件较差。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基础条件薄弱,教学资源缺乏,如影视教学资料、教学图片、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室内教学场地等。加大体育投入,改善体育理论课教学条件,加强体育老师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从而提高体育理论课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体育理论课教学制度不健全。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管理,健全管理制度,使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4 结语

体育理论教学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是推进高校体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积极贯彻落实《纲要》的体现。正确树立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相信只要学校重视,体育教师认真贯彻落实,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J].中国学校体育,2002(6):5-7.

[2] 龚正伟.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3] 曾承志.普通高校大学生对公共体育理论课的反馈及评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9):1243-1244.

高校体育老师范文9

关键词:新时期;高职院校;素质教育

一、关于素质教育的简述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在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指导下,以增强民族素质为重要原则,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全方位发展的教学环境,充分关注和尊重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获得发展,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体魄是广大青少年成长的基本条件,因此高职院校务必要坚持“健康首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切实落实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锻炼自身的意志,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可以说体育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和途径,因此新时期下高职院校体育课上必须科学结合素质教育,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符合社会主义教育的要求。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体育课结合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改变体育教学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更多的是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没有过多的关注,使得体育课形同虚设,更不用谈素质教育了。因此体育老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树立学生全方位发展的教学理念,改变片面追求体育成绩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具体来说,高职院校的体育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因材施教,深入贯彻“个别对待”的教学原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对于一些不爱运动的学生,老师应当主动地与其交流和谈心,让他们懂得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也能放松自我、调整心情。老师只有主动地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以人为本”,才能真正改变以往落后的教学模式,真正地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让学生能够沿着正确的路径发展,塑造良好的人格,保证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性。

2.强化师德建设,提高综合素质

由于近些年来高职院校不断地扩招,使得教师资源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长速度,导致一些高职院校老师不得不“兼职”,体育老师的不专业也是影响职校生素质教育水平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能够使素质教育更好地融入体育教学中,务必要保证体育老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具有较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自己和提升自己,使得高职生的素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具体来说,老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互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使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3.重构体育教学结构,改革体育教学方法

在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结构进行构建的过程中务必要坚持国际上课程设置的重要原则,包括实用性、针对性、科学性等,同时在校内逐渐实施选修课程,并且根据不同的年级来设置选修课的范围,使学生能够在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健身意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地锻炼身体。具体来讲,体育老师可以构建“感知―理解―运用―评价”的教学活动结构,通过引入一些现象或者场景,让学生获得整体的感知,然后思考、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并且将技巧和要领运用到实际的体育活动中,加深对体育知识的掌握,最后对自己的表现和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可以说学生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改变了过去麻木接受知识的现象,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变得更加主动和向上,不仅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而且也能从学习中领悟知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老师只是采取单一的“我教你学”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对这种枯燥的教学方法感到厌恶,而且在实际的教学中没有收到较好的成效。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老师务必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效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真正地发挥体育老师的主动作用,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具体来说,老师可以采取“小群体”的教学方法,具有共性的学生组成学习群体,让学生在群体中“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相互帮助”,学生在交流与协作的过程中增强体能、陶冶情操,塑造更加完善的人格。体育老师也可以用“360评价法”来评定学生的表现,也就是使学生自己、他人、家长、老师等成为评价的主体,摆脱过去“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从而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这对于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面对新时期的新要求,高职院校体育老师应当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出发,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使高职生获得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而素质教育在体育课中的结合途径则需要广大高职老师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师德,不断调整体育教学结构,使之适应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采取多样、综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科学。

参考文献:

[1]梁美英.全球化时期高职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构建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02):24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