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体育生田径训练集锦9篇

时间:2023-07-23 09:24:43

体育生田径训练

体育生田径训练范文1

关键词:小学体育;田径训练

在传统教学中,体育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些家长对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一无所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的重要性。田径运动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发挥田径育人作用,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田径的兴趣。找出影响田径训练水平提高的问题,在体育教师的帮助下,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小学体育田径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田径训练的正确认识

在小学的田径训练中,多数学生缺乏正确的理解,这也已成为影响田径训练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目前,有些家长非常溺爱他们的孩子,所以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他们会认为田径运动是一个艰苦的训练内容,缺乏对参与的热情。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逐渐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导致一些儿童沉迷于互联网。网络游戏占据了他们的业余时间,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

(二)训练方式相对较后

目前,部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田径训练的方式比较落后,不能满足现有学生的需要。在田径训练中,教师向学生展示田径的具体动作,在现场演示,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演示完成重复的练习。这种单一的训练模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感到无聊,这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这种单周期的训练并不能提高训练效果,而且会引起小学生的负面情绪。田径训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训练方法的滞后,教师无法有效地创新教学方法,影响了田径训练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解决单一、落后的训练方法是提高小学田径训练水平的重要任务。

(三)培训场所和设施需要改进

从教学实践看,对现场指导和培训有具体的场地要求。但部分学校受到办学条件和教学条件的影响,教学场地和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有些学校不符合标准要求,在教学环境中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学生无法在标准场地完成练习,教学效果当然也不理想。此外,一些田径训练所需的体育设施相对落后,缺乏必要的体育器材,学生不能参加体育训练和体育运动。因此,学校需要加大对教学场所和教学设施的投入,不断完善,为学生的练习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四)缺乏科学的训练计划和课程安排

目前,教育思想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各种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在新课程的要求下,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对田径训练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距,对田径体育的理解相对较窄。特别是在部分农村小学,由于体育教师相对缺乏,许多体育教师没有专业背景,他们对体育教学的理解是不合理的。在设计体育课程时,许多体育教师对新形势下的田径训练了解不够,认为田径训练没有什么可教的,所以他们花在指导田径活动的时间较少,忽视田径教学指导,无法制定科学有序的田径训练计划。

二、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的措施

(一)指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田径训练认知

为了进一步提高田径训练的效果,教师应使学生正确掌握田径知识。根据课程和田径训练的概念,使家长能够认识到田径训练的重要性。田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强的个性。家长需要积极与教师合作,在家要监督学生体育锻炼,不要花太多时间玩电子设备,鼓励学生定期参与体育活动,加强学生的教育,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充分了解田径对学生学习各学科知识的重要性,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为了真正提高田径训练的效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留下更多的时间进行田径运动,形成正确的田径训练态度,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突出兴趣导向,创新田径训练方法

在小学田径训练中,必须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注重学生人格的发展是田径训练的一个重要目标。随着小学田径训练的逐渐成熟,从学生出发,创新教学模式,提高田径训练效果的必要性越来越大。首先,兴趣导向要求教师在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计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在田径训练中获得热情和主动性。这要求教师在进行田径训练前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学生参与活动的影响因素,并增加一些可以吸引学生的因素,以确保学生持续参与教学。这也可以避免学生的长期教学带来的疲劳,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注意把握学生的教学时间。其次,要提高学生对基本身体条件的认知,系统地制定教学计划,鼓励学生参加田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发展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而且可以在许多方面实现学生的发展。田径训练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进行系统的训练,以确保良好的训练效果。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田径训练的兴趣,教师还应注重田径训练方法的创新,努力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氛围,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与田径相关的视频。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在训练中穿插着一些小型游戏或比赛,以激发学生的热情。

(三)完善设施和场所,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田径训练水平,有必要改善场馆和设施。一方面,学校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塑胶跑道,扩大体育设施和规模,确保田径运动的顺利发展。地方政府应向学校提供足够的财政支持,做好体育锻炼,提高田径运动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体育教师也需要专业培训和指导,以提高其专业素质,使教师能够掌握新的教学概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更多样化的教学指导。(四)完善训练计划,合理安排培训任务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爱好,在不同的时间段组织不同的教学项目。同时,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科学性。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得到锻炼,还可以接触到更多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训练热情将继续提高。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田径教学内容和学生不同的能力制定具体计划,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总之,教师应考虑更多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三、结束语

总之,体育是质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尤为重要。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田径培训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提高课堂教学中实施的田径培训水平,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学生技能的充分发展,仍需教师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锋.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000(010):189.

[2]陈锋.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J].新课程(中),2019(10).

体育生田径训练范文2

一、现阶段中学体育课余训练的困惑

1、学生课业负担重,训练的系统性得不到保证,这是直接困扰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的最主要原因。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15—17岁)时期应是具有田径才能的运动员展露头脚的时期,也是运动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专项训练阶段。此阶段的训练时间,训练强度,训练量都将大大增加,唯有如此才能为运动员今后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基础。然而这时期正是高考制度下最为繁重的时期,文化学习和课余训练产生了激烈的矛盾。由于社会环境、升学就业压力迫使课余训练让步,运动训练时断时续,甚至是被迫中断课余训练。主动训练的系统性难以得到保证。

2、地方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对青少年竞技体育运动不重视,是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发展的最深层原因。现如今,城乡的体育设施依然落后,全民的体质测试水平,特别是青少年体质依然下降。其根本上在于地方各级政府及教育的主管部门对体育不重视,更何况课余的体育训练了。田径运动是最为彰显人的能力与价值的一项运动,受众广,参与人数多。然而在现阶段中,青少年田径比赛随意更改,推迟,取消,特别是在教育系统内普遍存在的。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系统的田径比赛制度,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积极性大为挫伤。

3、各运动项目对运动等级评定的不一致性导致田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课余训练中参训运动员的积极不高。在青少年体育竞赛中,球类项目比赛运动员技术等级评定是根据本次比赛的等级和球队所获的名次而定的,其标准是浮动的,有太多不确定因素。田径竞赛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是明文规定的,成绩是电子计时的,都是客观、准确的。懂体育的人都知道田径项目及其它计时项目运动员技术等级是较球类项目来说是最为可靠的。各项目对运动等级评定的不一致性,导致运动员在升学进入高校单招考试中的不公平,影响了田径运动员今后的发展。

4、教练员工作负担重、专业性不强、训练效率低。现阶段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的教练员都由体育教师担任。由于既要完成好教学、教改任务,又要兼顾田径课余训练;既要上好体育课,提高广大学生身心健康,又要选好、训练好运动员,展现他们运动潜能,身心疲惫。另外田径课余训练和田径体育教学应属于不同专业领域的两个范畴,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科学,随着科技发展,科技在田径运动训练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二、提高与改进中学体育课余训练的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体教结合”,各部门协调配合,促进中学体体育传统学校田径训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外体育训练和比赛,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主体性教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实际上就是使具有田径特长的中学生运动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形式与内容。“关注每一名学生发展”、“以生为本”是主体性教学的核心内容。各个部门只有真正认识到改进与提高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不仅是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和学校体育发展需要,而且也是具有田径运动天赋学生运动员的内心需求。我们发扬体育部门在科技和经验方面的优势,坚持“体教结合”,通力协作,才能为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与平台,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2、完善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规章制度,确保田径课余训练工作有效务实。完善的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的规章制度包括有:《田径课余训练考勤制度》、《田径课余训练备课制度》、《田径课余训练赛前集训制度》、《田径课余训练参赛制度》、《田径课余训练运动员补课制度》、《田径课余训练奖惩制度》等等。只要是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我们不怕订得细,细而不乱、细而不繁,因为这都是为促进田径课余训练发展的,都是为确保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只有在完善的中学体传校田径训练规章制度的保证下,生动活泼,科学有效的田径课余训练局面才能得以展开。

3、减轻教练员工作负担,加强专业培养,提高训练的有效性。中学体育传统学校的领导应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核准该校田径课余训练教练员的工作量,在体育教学方面不能和其他教师同等对待。田径课余训练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与正常体育教学差距很大,运运员的肌肉类型,机能发展规律,素质敏感期,个性特点,运动技术的经济性等等都是体育教学中不曾深入了解的知识。更何况随着科技发展,田径训练的科学性不断向前发展。田径课余训练教练员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是绝对不能的,必须加强专业培训,了解运动训练领域的科技发展动态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并且不断总结经验,整合原有的训练理论,研究探索适宜不同运动员,不同项目类型的科学的训练理论和方法,提高田径课余训练的有效性。

体育生田径训练范文3

关键词体育课余训练

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训练作为中学课余体育活动的一项特殊组织形式与活动,在促进中学课余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热情,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体育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如今提倡青少年身心健康,我们如何更好的提高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训练水平,应该是我们中学体育老师深刻思索的问题。

一、现阶段中学体育课余训练的困惑

1、学生课业负担重,训练的系统性得不到保证,这是直接困扰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的最主要原因。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15―17岁)时期应是具有田径才能的运动员展露头脚的时期,也是运动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专项训练阶段。此阶段的训练时间,训练强度,训练量都将大大增加,唯有如此才能为运动员今后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基础。然而这时期正是高考制度下最为繁重的时期,文化学习和课余训练产生了激烈的矛盾。由于社会环境、升学就业压力迫使课余训练让步,运动训练时断时续,甚至是被迫中断课余训练。

2、地方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对青少年竞技体育运动不重视,是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发展的最深层原因。现如今,城乡的体育设施依然落后,全民的体质测试水平,特别是青少年体质依然下降。其根本上在于地方各级政府及教育的主管部门对体育不重视,更何况课余的体育训练了。田径运动是最为彰显人的能力与价值的一项运动,受众广,参与人数多。然而在现阶段中,青少年田径比赛随意更改,推迟,取消,特别是在教育系统内普遍存在的。

3、各运动项目对运动等级评定的不一致性导致田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课余训练中参训运动员的积极不高。在青少年体育竞赛中,球类项目比赛运动员技术等级评定是根据本次比赛的等级和球队所获的名次而定的,其标准是浮动的,有太多不确定因素。田径竞赛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是明文规定的,成绩是电子计时的,都是客观、准确的。懂体育的人都知道田径项目及其它计时项目运动员技术等级是较球类项目来说是最为可靠的。各项目对运动等级评定的不一致性,导致运动员在升学进入高校单招考试中的不公平,影响了田径运动员今后的发展。

4、教练员工作负担重、专业性不强、训练效率低。现阶段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的教练员都由体育教师担任。由于既要完成好教学、教改任务,又要兼顾田径课余训练;既要上好体育课,提高广大学生身心健康,又要选好、训练好运动员,展现他们运动潜能,身心疲惫。另外田径课余训练和田径体育教学应属于不同专业领域的两个范畴,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科学,随着科技发展,科技在田径运动训练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二、提高与改进中学体育课余训练的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体教结合”,各部门协调配合,促进中学体体育传统学校田径训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外体育训练和比赛,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主体性教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实际上就是使具有田径特长的中学生运动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形式与内容。“关注每一名学生发展”、“以生为本”是主体性教学的核心内容。各个部门只有真正认识到改进与提高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不仅是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和学校体育发展需要,而且也是具有田径运动天赋学生运动员的内心需求。我们发扬体育部门在科技和经验方面的优势,坚持“体教结合”,通力协作,才能为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与平台,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2、完善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规章制度,确保田径课余训练工作有效务实。 完善的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的规章制度包括有:《田径课余训练考勤制度》、《田径课余训练备课制度》、《田径课余训练赛前集训制度》、《田径课余训练参赛制度》、《田径课余训练运动员补课制度》、《田径课余训练奖惩制度》等等。只要是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我们不怕订得细,细而不乱、细而不繁,因为这都是为促进田径课余训练发展的,都是为确保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的。

3、减轻教练员工作负担,加强专业培养,提高训练的有效性。田径课余训练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与正常体育教学差距很大,运运员的肌肉类型,机能发展规律,素质敏感期,个性特点,运动技术的经济性等等都是体育教学中不曾深入了解的知识。更何况随着科技发展,田径训练的科学性不断向前发展。田径课余训练教练员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是绝对不能的,必须加强专业培训,了解运动训练领域的科技发展动态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并且不断总结经验,整合原有的训练理论,研究探索适宜不同运动员,不同项目类型的科学的训练理论和方法,提高田径课余训练的有效性。

体育生田径训练范文4

摘 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研究闻喜县高中田径特长生训练的现状。结果显示:闻喜县3所中学的田径特长生存在男女比例不协调;其动机主要是考大学;训练次数、时间较少,内容单一;受伤比例较高;训练设施不足以满足田径特长生训练的需要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田径特长生训练现状调查研究

一、前言

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中学田径特长生的训练,它不仅是学生升入大学的一条途径,也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田径特长生可以激发广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学校良好体育氛围的形成,进而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全面地了解闻喜县高中田径特长生训练现状,客观科学的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在田径特长生训练的相应建议,促进其健康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闻喜县高中田径特长生训练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查阅,并且阅读了相关资料,为本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充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对闻喜县中学40名田径特长生、闻喜县第二中学44名田径特长生、东镇中学27名田径特长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累计发放问卷111份,回收111份,回收率100%,有效108份,有效率97%

3.访谈法

对于3所学校田径队的教练和队员进行面对面的访谈。

4.数理统计法

通过对问卷统计出的数据,运用数据分析法和Excel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并加以处理,为论文的撰写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三、结果与分析

(一)田径特长生训练现状分析

1.田径特长生训练次数情况

经过调查,早上和中午都有进行训练,早上训练的时间明显比下午少。在下午有2所学校每周训练4次,有1所学校每周训练3次,每周训练5次以上的学校没有。可得出这样的周训练次数对刚刚加入田径队的队员仍是远远不够的,并且不能保证训练的连贯性,对训练的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增加训练次数和增强队员的训练能力是必要的。

2.田径特长生单次训练时间

早晨期间,田径特长生单次训练1小时以下的学校有1所,单次训练时间为1~2小时的学校有2所,训练时间在2~3小时的学校有0所。可看出在早上的训练中竟有一所学校的训练时间不足1小时。除了准备活动时间之后,队员的训练时间几乎所剩无几。因此应适当的加长早上的训练时间,才能让田径特长生的成绩得到提高。

在下午,田径特长生单次训练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学校有0所,单次训练时间在1~2小时的学校有2所,而单次训练时间在2~3小时的学校有1所。单位时间内的训练次数对运动成绩的好坏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应该提高学生单位时间的训练质量,保证队员充足的训练时间并合理安排,使学生更加高效的进行训练。

3.田径特长生训练内容

3所学校的训练内容均有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和爆发力训练的练习。因为这些训练内容在提高田径特长生w育素质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所以它在每支田径队的训练任务上都是最重要的。对于灵敏素质、力量素质的训练有两所学校,而只有一所学校开展了柔韧素质和平衡能力方面的训练,这样的训练内容对于田径特长生来说过于单一,所以学校也应注重灵敏、力量、柔韧、平衡方面的训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队员的综合素质,而且由于每支训练队的男女队员差别,所以教练员在安排训练任务时也应有一些差别。

(二)田径队训练设施情况分析

通过运用专家访谈法,在3所学校各找了一名体育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了解到闻喜县中学和闻喜县第二中学是以田径场为主要场地来进行队员的训练,而东镇中学是以为篮球场作为训练场地,其场地面积并不大。这样的训练条件是满足不了训练队员的训练需求的。因为田径这项运动是在力量、速度、爆发力等条件的结合下进行的。所以进行田径训练必须满足的要求是一块长度达到400m的跑道、一块铅球场地、一块跳远坑以及进行专项训练的场地。只有把基本的硬件设施建设完善,才能使队员有高度的积极性进行训练,这样才能使训练效率以及训练成绩能够有所提升。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闻喜县3所中学的田径特长生男女比例不协调,男性队员比例远远大于女性队员;田径特长生参加训练的动机主要是考大学;以及学校训练次数、时间较少;田径特长生的训练内容比较单一,没有创新性和娱乐性;3所学校田径特长生的受伤比例几乎达到了总人数的30%,这一状况对田径训练影响很不好;学校的训练场地以及训练设施不是特别理想,这也很难保证田径训练的正常进行。

(二)建议

田径特长生在训练时可以分别组建男、女两支训练队,以便于教练员安排训练任务;在安排训练任务时,多一点创新性以及趣味性,让学生更加的喜欢体育运动,吸引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加训练;学校应加大对体育运动的支持,为田径特长生的训练提供更多的场地和器材。教师也可以亲手制作一些训练器具。

参考文献:

[1]陈小平.当代运动训练热点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62-67.

[2]原鹏程.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的几点思考[J].运动.2012(4):28-32.

[3]王永存.齐齐哈尔市中学体育特长生训练调查与分析[J].科学导刊(上月刊).2012:13-15.

[4]王宏涛,李素芳.关于中学体育特长生培养问题的再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56-58.

[5]黄小根.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J].知识窗(教师版).2011(7):42-48.

[6]李鸿江.田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8-64.

[7]王海明.包头市高中体育特长生学训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3.

[8]范晔.我国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教育培养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体育生田径训练范文5

关键词: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一、引言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业余时间,教练员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才能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全面发展他们的身体,不断提高专项运动成绩、培养体育骨干而专门组织的一种教育过程。中学业余体育训练更是整个国家体育运动的基础之一,在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培养高水平运动后备人才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体育与教育相结合,从学校里培养、选拔和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必将成为今后我国竞技体育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众所周知,中学在我国的业余训练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中学阶段的训练,对于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学的业余田径训练应该是国家选拔、输送优秀田径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沂南县山大华特卧龙实验中学田径业余训练队为研究对象,对其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沂南县山大华特卧龙实验中学(简称:卧龙中学)是沂南县政府与山东大学联合创办的股份制学校,学校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下设初中部、高中部、艺术部、体育部(沂南县体育竞技学校)、国际部。现有246个教学班,教职工1000余人,学生18000余人,总投资3亿余元。该校设有三个分校区,其中一分校和二分校设有高中部,一分校学生以走读生为主,二分校学以住宿生为主。目前,卧龙中学的业余田径队共有250人。本文通过对这两个具有全面性和代表性的分校的近200名业余田径队队员与20名教练进行调查,有效地提高本文研究质量。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查阅和分析了大量有关中学业务训练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访问法

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向卧龙中学业余田径队队员及教练发放,问卷,男女各100份,共200份,回收195份,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为95%,对卧龙中学田径业余训练队的现状进行调查。

3、问卷的信度

为了测定问卷设计的可靠性,学生调查问卷先抽20个样本在小范围内进行,再大面积测评,信度系数在0.95以上,对教练员问卷进行重测信度检验,信度系数在0.9以上,均符合要求。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队分析

毋庸置疑,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起着主导作用,他们既是运动训练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又是运动员的教育者和指志者。因此,教练员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卧龙中学的田径队由20名体育骨干教师组成教练员队伍,实行总教练负责制。田径队根据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运动员特长和教练员自身专长,把学生运动员分配到短跨组、跳跃组、中长跑组、投掷组四个训练小组,教练员负责本训练小组的训练管理工作。如表1所示:

众所周知,学历不仅代表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程度,而且也是反映一名体育教师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多少的标志。运动经历是体育教师所接受的专业训练的年限,它不仅能够反映一名体育教师在运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获得相关体育感性知识的多少,而且是他们带队获得好的训练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一般来说,教练员队伍中拥有高学历的比重越大,师资队伍业务基础越好,教学训练和科研的发展潜力就越大,有一定比例高学历的师资的加入有助于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气围,从而带动教练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训练水平。

从表2的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卧龙中学教练员队伍中有高级职称的占30%,中级职称占70%;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占60%,专科占40%;年龄在30-39岁年龄段的占75%,40-49岁年龄段的占25%。说明卧龙中学田径教练员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基本趋于合理,但缺少高学历教练员,业余田径队参训人数过多,教练员工作负担沉重,很难保证运动训练过程中每个训练单元的训练质量,从而影响运动训练效果。

一般来说,参训教师作为训练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参训动机如何,决定着参加训练的教师对训练工作认真程度,进而影响学校业余田径训练开展。如表3所示,排在第一位的是“个人对田径的爱好与兴趣”占40%,其次是“服从学校的安排”占30%,再次是“培养和输送后备体育人才”占15%。

在对研究对象调查中发现,卧龙中学主抓训练工作的均是体育教师兼教练员,没有专职的教练员。在这种情况下,参加训练的教师不仅要教授体育课,而且要抓体育训练工作,此外,他们还要准备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等其他工作。从表4中的统计结果可见,卧龙中学参加训练的教师日常工作量包括平均14节/周体育课,平均3.4节/周课间操和平均2.4次/周课外活动,除此之外的才是业余的田径训练工作。由此可见,参加训练的教师工作量十分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参加训练的教师就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带队训练工作中去,当前,也就很难保证业余田径训练工作的质量。

(二)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队参训学生现状

目前,卧龙中学业余训练的目标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并为其今后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打好全面身体素质的基础。”运动员是业余训练过程中的主体,是业余训练的培养对象,因此,通过运动员的状况可以反映卧龙中学的业余训练水平。

如表5所示:卧龙中学参加业余训练的运动员有250名,其中,男生140名,女生110名,男、女生比例适宜。该校田径队初中阶段每个年级设有一个成建制的体育生特长班,现在学生运动员80名,高中阶段特长生没有单独编班,而是插在各教学班中。

调查发现,卧龙中学田径队现有等级运动员50名,其中一级运动员5名,二级运动员15名,三级运动员30名,从以上数字不难看出,卧龙中学田径队大多数运动员水平不高,尖子运动员仅占极少数。从统计情况看,卧龙中学田径队训练线长面广,缺少在全省有影响力的优势项目,“尖子”不尖的特点表现突出。

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抓好运动员文化成绩和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也是业余训练的重要内容。运动员在长期艰苦的训练过程中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他们的文化课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是很显然的,从表7的调查结果课余看出,卧龙中学田径队运动员文化成绩整体不佳,且呈现参加训练年限越长、文化成绩越低的态势。在与学生的面谈中发现很多学生把能上大学作为其参训动机,这本无可厚非,但还要加强学生思想信念教育,使学生运动员的成长与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一般来说,人的行为动机是激励主体去行动来满足自身需要的原动力。参训学生的参训动机决定他们训练的态度,决定着他们努力的程度,决定着他们投入到训练中的精力多少,从而直接影响着训练效果。在对参训学生的参训动机进行调查中发现,卧龙中学田径队参训学生参训动机总计排序为:排在第一位的是“展示自己的体育才能”,所占的比例为68%;排在第二位的是:“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所占的比例为56%;排在第三位的是“使身体更健康”,所占的比例为57%;排在第四位的是“为学校争荣誉”,所占的比例为43%;排在第五位的是“考大学”,所占的比例为38%。如表8所示:

此表8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中学生在参训的动机方面,最看重的是个人特长、爱好和需要,这些所体现的是个人利益和价值。而“为学校争荣誉”体现社会价值和“考大学”体现长远目标的动机不如前三项的动机强烈。从上述指标可以反映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是好的、积极的。从中学培养目标和业余田径训练的目标来看首要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这就要求参训教师积极加以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来指导自己的训练行为。

在对参训学生放弃训练的原因进行调查的结果课余看出,参训学生对放弃训练的原因回答,排在第一位的是“田径训练特别枯燥、太苦、太累”,占47%;其次是“训练影响文化课学习”,占18%;第三位是“教师不热心”,占16%。

从表9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一方面说明参训教师是训练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说明在实际训练工作中参训教师不注重训练计划编写和实施;且采用的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单一,没有创新,造成参训学生在训练中感受的只有累、苦和烦,没有体验到快乐,这直接影响训练效果。

高水平的田径竞技需要一个长期的、科学的训练过程。一个优秀运动员,除了运动员自身的天赋外,重要的还在于早期选材和后天系统、科学的训练。调查表明,卧龙中学田径队坚持常年训练,每周训练12次/周,每次90―150分钟,训练时间得到了保证,如表10所示:

从表10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训练内容基本依据田径教学大纲,但整个田径队的系统训练还不够规范,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思想,往往以比赛任务为目标,训练行为具有短期性。调查中发现,教练员基本上没有多年教训计划,有年度训练计划的仅占45%,有完整的课时训练计划者占25%。此外,训练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凭经验和感觉训练,繁重的教学与训练任务,使他们难以专心研究和探索相关运动训练理论,知识更新慢,影响了业务水平的提高,最终也制约了训练水平的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在对卧龙中学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存在着参训教师动力不足,科研运用能力较差,学习机会少,知识更新缓慢等现象。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田径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现有教师的田径课堂教学能力不强;(2)学校场地器材设施不够完善,投入资金不足,影响了田径运动的广泛开展;(3)学校对田径运动的宣传和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课教学中对田径运动不重视;(4)学校由于学校教学和经费原因没有长期的业余训练和计划;(5)受训练条件限制,训练方法和手段很难达到科学化,几乎没有使用各类生理、生化等方面的仪器来监视测定训练,评定训练,做定量化的科学指标评定等。

(二)建议

1、转变思想,处理好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

对于参加训练的教师来说,要转变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并适当提供学生主体活动的天地,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来逐步培养学生。只有利用体育的各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校田径运动迅速的发展起来。同时,学校管理部门要有目的地进行田径运动项目科研立项,加大对田径运动项目的科研投入,确保田径运动科研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用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方法去指导实践。此外,要正确处理好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不仅要建立思想工作、学习、业余训练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还要把把中学生运动员的业余训练和文化课的学习纳入到学校的教务计划中。学校相关领导、班主任和教练员还要经常深入课堂、运动队检查作业,听取计划的执行情况,做到文化课学习和训练两不误,相互发展。

2、建立健全田径业余训练体系

卧龙中学要真正建立健全科学的训练体制,学校教练员要在业余田径训练中提高队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要循序渐进,夯实基础,切忌拔苗助长。同时,每个教练员必须针对队员过多且年龄段不同、运动能力不同的特点分别制定和执行不同的训练计划,身体素质训练和运动技术训练在不同阶段要有所侧重,注重运动技术训练。此外,要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医务监督,用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类生理、生化指标对训练进行评定,检测试练效果,提高训练水平,保证优秀体育苗子输送渠道畅通,造就高水平体育人才。

3、加强对田径运动员的管理

在加强运动员管理方面,卧龙中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教育学生提高认识,意识到我是“体育特长生”而不是“特殊生”,特长生必须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协调好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之间的矛盾,使运动训练对学习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其次,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运动员管理制度》、《训练制度》、《奖惩制度》,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要求严格自律。最后,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严格贯彻落实学校的各种体育法规,学校要积极与体育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建立完善的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体系,构建完善的检查和奖励制度,使学校的业余训练能够有规划、有计划,杜绝突击训练的行为,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良好的人才。

4、加强人才的引进和现有人才的再培训工作

笔者认为,组织、培养、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田径师资队伍是促进沂南县业余田径运动开展的当务之急。为此,卧龙中学要重视对田径教师的培训工作,分层次、经常性地举办岗位培训,促进中学田径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以适应田径运动发展的需要。同时,建议加强人才的引进和现有人才的再培训工作,从根本上提高中学教师的专项素质和运动训练水平,从而推动中学业务田径训练的开展和水平的提高。此外,要合理的安排参加训练的教师教学工作量,适当增加对参加训练的教师的业务培训,不断拓宽训练经费的来源渠道,加大对训练的资金投入力度,逐渐提高训练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阙锦辉.浅议中学体育业余训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01):52-53.

体育生田径训练范文6

摘要田径在学生运动生活中有着很深远的影响,如今中国田径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上也大放异彩。在全民运动风气盛行的今天,学校也逐渐加强青少年田径训练并重视学生在田径方面的成绩和发展。学校的青少年田径队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方面。青少年田径训练的一举一动都会引发全社会的关注,本文分析了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影响因素和措施。

关键词青少年田径训练影响

青少年田径队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主力军团,要想达到我国竞技体育的战略目标,就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田径训练。我国许多学校在组建青少年田径队后,希望借助这样的平台去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并在加强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去提高青少年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在训练中要注意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训练要以基础训练为主,不可急于求成。

一、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影响因素

(一)教练水平

教练在学校青少年田径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青少年的训练直接负责。因此,教练是青少年田径训练队的中流砥柱,其本身的素质以及训练风格对青少年有着深刻影响。从实际情况来说,我国急需富有经验的基层专业田径教练员;从教育水平来看,有许多专业教练的教育水平有限,学历水平限制了教练水平的提升。

许多学校的教练基本上是体育老师以及业余教练,加上许多教练在带队经验上缺乏专业水准,专业知识未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种种不足限制了青少年训练的水平。当今学校对青少年田径队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大多数田径队教练的工作微薄。经验丰富的教练不满足当前的酬金水平,转投其他行业从而导致人才外流;缺少经验的年轻教练虽然在知识储备上有着优势,但是在实践经验上会碰到一些问题。

(二)训练环境

调查显示,我国学校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场地距离国家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大约有三成的体校达不到国家标准,不能达到青少年的田径训练需要。有的学校缺少训练的基本设施,例如塑胶跑道等。有的学校缺少青少年训练的专用设施,这样简陋的条件使青少年无法在训练中达到最好水平。由于学校的领导不重视学校田径队,在田径队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学校发放的经费没有对田径训练进行全面的考量,田径训练经费得不到保障以及训练环境受到局限,使青少年在训练时没有很好的连续性。与篮球、足球、乒乓球相比,田径训练获得的经费要少于前者。

(三)家庭原因

大多数家庭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进行田径训练,出生在生活水平以及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的孩子,从事田径活动的几率较小。大多数进行田径训练的孩子来自社会底层,寄希望于孩子在田径方面取得建树以改变目前的经济状况。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家长会给孩子选择美术、书法、声乐、舞蹈等艺术类的才艺,使得孩子在将来的社会中掌握一些技能,去维持或者提高在社会中的地位。

(四)学习压力和伤病困扰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不会对青少年田径训练投入很多精力。学校跟家长的共同目标就是让孩子考上理想大学,期间,很多课外活动都被安排上跟学习有关的内容。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参加学校的田径训练,从传统观念出发,多数人认为进行田径训练的青少年不是爱学习的学生。在这样的思想驱动下,使得青少年参加田径训练的信心受到打击。青少年在从事田径训练时会出现运动拉伤等情况,青少年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得在训练时受伤的几率变高。另外,学校医务室的在这方面的救助措施不是很到位,使伤员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于是,顶着伤病的痛苦参加训练,极大挫伤了青少年训练的积极性,迫于舆论压力,最终还是又回到教室,进行文化课的学习。

二、青少年田径训练的措施

(一)加大对田径教学的投入力度

我国越来越认识到培养田径人才的意义,要建成体育强国,就必须加大向田径训练投入资金。保证每个学校都有完善的训练配套设施,从而保证青少年训练的连续性。学校要投入必要资金去购置最基本的训练器材,去改进学校的田径训练环境,增加青少年田径训练的经费来源,让青少年去参加更多比赛以及赞的项目。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家长也要支持学校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工作。

(二)提高田径教练的综合素质

田径教发挥的作用在青少年田径训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提高田径训练效果,就要对田径教练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学校要改进体育保障机制,让田径教练有充足的后补力量,对田径教练择优录取。要提高田径教练的工资,带动他们的积极性,学校要提供相应的平台让教练接受培训。

(三)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

青少年在参加田径训练时会遇到一些问题,伤病困扰以及来自社会上的压力等。这需要加强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形成极强的控制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使青少年在参加重要比赛时不会怯场,从而发挥更好。在青少年训练出现心理问题时,教练要及时进行开导,只有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有良好的心态,才能在田径训练时有很好的表现。

三、总结

虽然青少年在训练过程会出现状况,我国青少年田径队的设施、教练水平、队员素质等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我国田径选手在国际比赛上不能完美地发挥出最好水平。因此要采取措施去改进目前的不足,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田径训练的重视;教练要提高自身素质,合理安排青少年的训练安排;训练设施要准备周到,让青少年在训练中可以得到最好的训练;学校医护工作要做好,在出现受伤时要及时救助。这些措施都到位后,青少年田径训练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喻业,徐可卫.刍议青少年田径训练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2):51-53.

体育生田径训练范文7

【摘要】在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学生要想掌握相对复杂、难度要求较高的技术动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想促进田径项目训练质量的提升,就应该注意结合田径项目训练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措施,促进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为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支持。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田径项目训练;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思想的深入贯彻落实对中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对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应该适当地向学生传授一些更为专业的体育知识,对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加以培养。其中,田径项目训练就是相对较好的训练内容,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田径项目训练中,能够加深学生对体育相关技术动作的理解,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良好培养,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新时期在积极探索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田径项目训练的重视,争取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为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相应的支持。

一、深化学生对田径项目训练的重视和理解

在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田径项目的完整技术动作一般可以系统地分解成为多个技术单元,在对学生实施田径项目训练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多个技术组成单元开展分解教学,让学生分别掌握不同技术单元涉及的各类型技术动作,在学生熟练掌握后引导学生串联,让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能够对相关技术动作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1]。具体来说,结合不同的技术动作,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方法深化学生对田径项目训练的认识和理解。

(一)正确认识相关技术动作的“开始姿势”

田径项目训练教学活动中,涉及的一些技术动作最初是从静止状态开始的,如投掷项目中的最后用力动作。教师要想保证学生的训练效果,就应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组织学生参与反复训练,让学生真正掌握“开始姿势”技术要点,保证不会对技术动作的质量产生影响。这样学生能够为后期良好运动成效的获取提供相应的支持,切实促进训练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二)全面把握相关技术动作的用力方式

在中学田径项目训练中,除了长跑项目外,不同比赛一般都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对相关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往往会采用较慢的教学速度,加深学生对各类型技术动作的理解和体会,让学生在训练中亲身感悟不同项目训练的用力方式和用力程度,争取取得良好的训练成效。首先,训练学生把握动作的时机[2]。在田径项目中,良好成绩的获取固然需要娴熟技术动作的支持,同样要求学生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合理把握动作的时机,结合实际情况控制动作的方式等,提高训练的成功率。其次,关注用力的具体方向和特点技巧,即在训练过程中结合教师的指导明确在用力过程中各个关节肌肉群的用力情况和相互配合情况,确定用力的方向和使用技巧等,为训练效果的获取创造良好的条件。再次,在相关技术动作完成后,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运动人员也应该关注动作结束环节身体的姿势,保证训练的正确性,促进学生田径项目运动技能的培养。这样,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学生合理掌握田径项目相关技术动作的用力方式,整体学习效果能得到逐步的强化。

(三)强化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意识形象和本体感受

中学生参与田径项目训练中相关技术动作初级阶段的学习后,由于初次接触这类型技术动作时,在训练中往往无法合理把握训练的方向,影响训练效果,对训练能力的提升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3]。此时,教师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田径项目训练效果,就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回想主观用力习惯以及完成这一技术动作过程中产生的主体感受等,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深化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为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训练中奠定基础。同时,借助反复的训练强化学生的主观意识形象和主体感受,学生也能够逐步掌握这种训练方式,并自觉应用到后期训练实践中,更好地领会和理解各类型技术动作,保证训练效果的最大化凸显。

(四)要求学生在训练中牢记技术要点

一般情况下,田径项目中的某项技术动作都会包含多种分解动作,并且不同分解动作之间存在相互串联的关系。学生在参与分解技术动作训练的过程中要想保证最后能够将多种类型的分解技术动作串联成为有机的整体,保证田径训练效果,在分解动作训练的过程中就应该重点关注对各相关动作技术要点的掌握情况。只有保证能够将分解技术动作做到最好,才能够促进完整技术动作质量的进一步强化,保证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为深入学习田径项目技术奠定基础[4]。

(五)引导学生掌握完整技术动作的连贯技巧

中学生在完成田径项目训练中不同分解动作的学习后,为了促进自身竞技能力的强化,还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规划和标准将不同的技术动作串联起来,形成动作整体,加深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理解[5]。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想保证对分解技术动作的串联效果,就需要逐步认识和掌握田径项目完整技术动作的连贯技巧,保证能够借助有效的连贯技巧真正将分解技术动作串联成为统一的整体,提升学生的训练效果,为学生深入学习田径项目训练知识提供相应的保障。唯有如此,学生的田径项目训练才能蛑鸩饺〉眯碌某尚В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对学生未来全面发展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六)加强对学生实施爆发力用力动作技巧的训练

爆发力用力动作技巧是田径训练项目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加强对爆发力用力动作技巧训练的重视,争取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类似于田径训练跳跃项目中的起跳动作,由于对技术动作速度的要求较高,难度相对较大,稍微出现慢动作或者选择错误的动作时机就会对成绩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对学生实施爆发力动作技巧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具体教育实践中,以跳远运动中的起跳动作为例,这一动作的训练技巧主要是要保证助跑速度以及增大重叠衔接效果。简单地说就是在助跑起跳动作开始前的一点时间内起跳脚尚未着地的情况下迅猛做出起跳用力动作,这样当脚掌着地后,作用力就会形成向上的反作用力,学生的身体能够顺利腾空,完成跳远技术动作。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强对爆发力用力技巧训练的重视,借助合理的训练促使学生逐步掌握爆发力用力技巧,促进学生田径项目训练效果的有效提高,为学生深入学习田径项目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向学生传授良好的学习方式

一般而言,对于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田径项目训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发挥辅助和引导性的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启发学生进行独立地学习和探究,才能够借助反复的训练取得理想的成绩。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积极向学生传授良好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优秀运动员、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技术动作,并按照教师讲解的内容加以衡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保证学生能够合理掌握相关技术动作[6]。

其次,教师有层次地组织学生参与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田径项目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长期坚持。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结合不同技术动作的实际训练情况可以有层次地组织学生参与规范化的训练,促进训练效果的最大化,实现对学生田径项目训练能力和竞技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再次,根据学生的表现对训练难度进行灵活的调节,对学生的训练负荷量进行合理地调整,如技术难度相对较大的铁饼、跨栏等田径训练项目,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应该适当降低难度和负荷量,增强训练针对性,促进训练效果的进一步强化。

最后,要求学生参与教学联想和教学反思[7]。即在完成一个阶段的教学实践后,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想象和联想活动中,以“过电影”的方式分析自身在整个训练过程中的表现,进而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让学生对田径项目训练内容形成更为深刻而系统的认识,优化训练效果,为学生深入学习田径项目训练知识提供良好的支持,真正发挥出体育教学中田径项目训练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田径项目训练是较为重要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改革思想的指导下,只有加强对田径项目训练的重视,并积极探索相应的训练优化方式,才能够真正发挥出田径训练的重要作用,促进整体训练效果的提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因此,在教学改革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将田径项目训练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借助对田径项目训练方式的创新,促进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 张自莉.西宁市区高级中学课余田径运动训练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2] 刘凌.湘西自治州民族体育学校田径运动训练现状调查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2.

[3] 孟晴.滕州市高级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体育学院,2015.

[4] 朱荣华.高中田径训练工作的实施经验与思考[J].新校园(学习),2012(04):81.

[5] 熊高.武汉市城区田径传统项目中学课余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4.

体育生田径训练范文8

关键词:田径;运动力量;高考;体育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高考报考了体育院校,因此,高考体育项目的教学也是重中之重,不可忽视的。

在高考体育教学中,田径教学被认为是体育项目中的重要基础。因此,要着重田径运动开展,同时,田径项目也是高考体育考试大纲的重要考试项目之一。在教学中,通过全面并且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教学,能有效地提升W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承受能力,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新陈代谢能力,也有效地改善和调节了学生的神经系统等等,更是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在高考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高考体育成绩不断地提升。

一、高考体育田径教学的重要性

在现代教学中,我国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因此,将体育这门学科作为高考中的一部分。在现今的高中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基本身体状况,首先,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体育项目就是田径运动。

在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主要分为力量、反应、耐力等。其中,田径训练中最重要的是对于力量素质的训练。力量素质是指在身体的某部分的肌肉进行体育锻炼中,克服内外两个阻力的能力。其中,这种力量素质对于体育训练有着很大的影响,是高中体育训练的重要基础素质。

其中,专项力量素质是指在时间和空间等特征上要完全匹配比赛中所要求的力量,根据不一样的指标,所用的力量分类也不一样。因此,按照力量的训练学原理,可以将力量分为三类:一为最大力量;二为快速力量;三为快速力量耐力。力量是体育训练中的速度和耐力的基础。田径专项力量是田径体育中的重要基石,其方法是把田径基础力量训练作为指导方向,把田径方法作为主要核心点,同时,要结合学生自身体质不同的特点,要科学选取训练方式和方法,并且选择专项力量的搭配关系,以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

二、高考体育田径教学策略

1.田径教学的运动力量训练方法

在进行高考体育教学中,田径运动力量训练的方式与方法必须围绕着增深伸髋技术与摆动式扒地技术加以选择。首先,最基本的动作要求是伸髋和摆动式积极扒地,也就是说,所支撑的腿落下之后,髋关节不用缓冲,进而不间断伸展髋关节的动作。所以,针对高考田径体育教学中,日常训练的方式方法必须紧紧围绕强化伸髋和摆动式积极扒地动作。在进行高中体育田径专项力量训练过程中,将动作的方向、形式、幅度和技术中的伸髋和摆动式积极扒地动作,反方向地进行训练,增强体育高考生的伸膝力量与下肢蹬伸能力,也就是在比较传统的田径力量中杠铃训练的方法要得到大家的重视。

在田径教育中,其技术上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点:一是起跑,起跑的姿势很重要;二是之后的起点加速,适当地给一个爆发力,不断地加快速度给自身一个冲击力;三是跑步中,也就是途中跑,之前的起点加速给途中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四是终点冲刺,在这段中,终点跑和力量的耐力有重大的关系。所以,在进行高中田径教学中,必须重点培养专项力量,并且要科学地根据学生不同的体质,进行不同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2.田径教学中的速度与耐力训练方法

在发展一般耐力的基础上以“速度为中心”;在发展速度的时候,要考虑到速度耐力的发展,两者应同时进行,缺一不可;在为了提高频率做动作训练的时候,要遵循几个原则:练习的时间要短,练习的强度要大,并且练习的方法要多种多样,要让练习者的大脑永远保持在较兴奋的状态;遵照身体素质有节奏地增长规律,抓住速度发展的敏感期。

田径训练最重要的是速度耐力,速度能力是核心,两者缺一不可,训练时要互相结合,才能收获最大的效果。在现代田径比赛的过程中发现,前面不分伯仲,各自有自己的步伐和速度,可是距离终点还有十几米的时候,往往速度快的获胜。因此,提高我国高考体育生的速度,发展一般耐力为基础,过程要以速度快为中心。

耐力素质表现在跑动的过程中,是考生的基本素质,是可以提升身体素质的主要锻炼内容之一。在锻炼的过程中,有氧供能为先,无氧供能为后。有氧耐力训练好了才可以锻炼好专项速度耐力。只有提高我国高考体育生的有氧耐力,增大肺活量,才可以增加每博输出量,才可以坚持得更持久,提高跑动的能力。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近年来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每况愈下,高考体育田径项目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需要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

体育生田径训练范文9

1.中学田径训练的特点

1.1训练时间短

中学生主要是以学习文化课为主,业余田径训练只是针对有运动特长的学生,学校业余田径训练只能在学习之余进行,因此,中学业余田径训练将会出现时间短、次数多的训练特点。

1.2训练内容的基础性

中学生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发展还不完善,运动训练应遵循训练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竞技能力提高的规律,这就决定了学校田径运动训练必须以打基础为主。加强全面身体发展,增强体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全面发展运动素质,掌握各种田径运动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田径运动项目的特点适宜地进行专项训练。

1.3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趣味性、多样性

中学生不同于成年人,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兴趣容易转移,田径训练过程较之其他体育项目枯燥,这样学生难以长时间从事某一练习。因此,必须通过多种有趣的练习方法和手段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全面发展运动素质,掌握各种运动技能,为进一步提高打好基础。

2.中学田径训练存在的问题

2.1训练指导思想落后

当前中学田径训练的目的仅以学生参加运动会夺取名次,参加体育高考(升学)为指导思想,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眼光。由于训练目的只重视参赛和高考,而忽视后备队伍的建设,因而在训练实施过程中出现早期专项化、应试化、成人化等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现象。

2.2缺乏科学选材意识

有关文献指出,世界冠军的培养从选材开始,准确的选材意味着一半的成功。中学是选材的最佳时期,因为人的许多能力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诸如:反应速度、最大吸氧量等身体素质都在少儿时期显示出来。多数中学教练员缺乏科学选材的意识,他们的标准仅依据学生的外在形态、运动能力或经验来进行,而对于学生的生理机能、生化特征、遗传及心理素质等科学选材知识的掌握,运用不够。

2.3训练计划缺乏科学性

中学教练员教学能力较强,但对业余训练工作缺乏钻研精神及应备的知识和素质,绝大多数教练员没有远景计划,计划也不根据学生的训练程度、训练水平、个体差异区别对待,长此以往,将制约了中学田径训练水平的提高。盲目追求大运动量,诚然当今世界竞技体育没有大运动量作为基础,是难以攀登高峰的,但是中学田径训练的对象是青少年,他们的心理、生理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训练中的大运动量必须建立在科学训练的基础上,容易使运动员造成过度疲劳,运动创伤,甚至在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为今后的发展留下隐患。

3.中学田径训练的改革建议

3.1加强教练员业务培训

目前中学教练员基本上由各校体育教师担任。他们教学方面受过专业教育,但专业训练知识略低。因此,加强教练员的业务素质培训极为重要,建议各级体委和学校联合开展教练员培训工作。利用寒暑假的轮训,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提高田径教练员的执教水平,拓展我们优秀田径运动员的选拔深度及广度。

3.2重视田径队的组建和管理环节

选拔田径运动员,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检验之后,再确定运动员的主项和副项。加强训练目的和意义的教育,了解他们的思想,因势利导地启发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使运动员真正理解训练的意义,这样就更能为训练工作创造无形的动力。训练制度的严格执行才能保证田径训练制度的系统性。采取集中训练法便于管理队员,保证田径训练的时间。领导和教师应多关心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只有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关心,训练工作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田径的训练质量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