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舞蹈专业实习个人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11-17 10:46:28

舞蹈专业实习个人总结

舞蹈专业实习个人总结范文1

关键词:舞蹈编导学科课程体育院校教学改革

进入知识经济的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当代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艺术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注重和强调艺术感受与想象、艺术创造与思维,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层次发展,艺术教育已层层渗透到全国各类高校教育体系之中。近几年以来在体育院校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如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而其开设的艺术类舞蹈编导学科课程尚属于起步阶段。因此,体育院校特色的舞蹈编导专业课程建设与开发迫在眉睫。目前舞蹈编导学科建设在艺术类院校已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摸索中渐趋成熟。但其针对的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目标与体育院校的现状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的学生与一般艺术类院校舞蹈专项的学生在艺术知识功底、艺术素材、舞蹈素材的掌握上有很大的差异;其次,体育院校与艺术类院校对舞蹈编导的培养方向各异。必须将舞蹈编导的知识运用于体育舞蹈及社会流行舞蹈的领域,将舞蹈编导课程作为各舞种编创的基础,并与体育类、社会流行类舞蹈相结合。而现有的舞蹈编导教学方法与评价手段较为单一,已不能完全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开发适应于体育院校培养目标的舞蹈编导课群。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体育院校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中国期刊网、上海图书馆、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国际互联网GOOGLE搜索引擎等的检索,并查阅了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主导的,以舞蹈创作教学为中心的《中国舞蹈编导学研究》《舞蹈编导教学》以及国外的如:·黎达的《舞蹈编导与舞蹈编导学》等数十篇与舞蹈编导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搜集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为本课题寻找理论依据。

访谈法。对体育院校舞蹈专业的师生进行访谈,了解其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相关动态想法。

实验法。对上海体育学院舞蹈编导专业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舞蹈编导核心课程的改革实验试点教学。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体育院校舞蹈专业学生编导基础能力分析

(1)体育院校舞蹈专业高考生源以体育舞蹈(国际标准舞)专业学生为主,其次才是中国舞或当代舞、健美操专业学生。而通过对其即兴编舞考试的现场观察以及对其考分的查询发现,专业高考的即兴编舞考试中,是以中国舞或当代舞的学生的即兴编舞能力为最强,而体育舞蹈学生受其专业特性的影响节奏感较强,但动作编创能力及思维能力过于局限,编舞自信心明显较差。健美操的学生则对编舞完全无概念。

(2)体育院校舞蹈专业在校学生绝大多数在进校前从未接触过舞蹈编创活动。而通过与进校前参与过舞蹈作品编创的学生交谈得知,其所参与编创的舞蹈也只是一些简单的伴舞等小舞蹈,没有专业性可言。

(3)体育院校舞蹈专业学生大部分对艺术作品的了解还太缺乏,更不要谈艺术底蕴、艺术积累了。而一个好的艺术编导首要的是要懂得审美,对美有了概念才能尝试编创出美的作品来。我国著名的舞蹈艺术家、思想家、教育家贾作光老先生在《舞蹈编导的专业职能》一文中写到:“舞蹈编导的专业职能是指编导创作成功的必要条件。这主要有三个方面: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摹仿能力……舞蹈编导应用‘舞蹈的眼睛’,要求对生活的分析感受始终透着动作感……”而舞蹈专业学生对生活中的艺术,对舞台上的艺术还缺乏基本概念。生活、艺术的积累还很有差距。

2.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方法结构改革分析

(1)舞蹈编导学科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结构研究

传统的艺术院校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方法结构为纯理论的舞蹈编导基础课程;或者纯实践性的舞蹈创编法课程。而结合体育院校的生源现状、现场教学观察以及课后对以上两种相对独立结构的课程教学方法调研的数据分析,简单分割的纯理论或纯编导实践的教学方法结构均不能适用于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要求以及实践需求的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因此,必须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结构进行合理改革。

(2)舞蹈编导学科课程教学方法结构改革研究

根据以上对传统的舞蹈编导学科课程教学方法结构的研究,以及与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分院、上海体育学院等艺术院校及体育院校资深教师的深入探讨,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结构应适当调整,改变传统的纯理论或纯实践的课程教学方法结构,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授课地点转换到舞蹈技术课教室,一是将编导理论的内容通过对相应编创场景或作品的观看、讲解使学生能直观地分析、理解;二是将编导理论的各技法内容先进行理论讲解以及教师或个别同学的示范编创,继而要求同学们以课堂或课后作业的实践编创形式来完成。

综上所述,该课程采用新的教学结构方法以后,学生对编导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在编舞中的实践运用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

3.舞蹈编导学科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1)舞蹈编导学科课程核心环节——课后编创实践研究

舞蹈编导的核心即一个字——编。每一个舞蹈作品都要经过大量的思维劳动以及动作编创的体力劳动反复交替进行而编创完成。无疑作品编创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完成之后的幸福感、成就感也是无与伦比的。而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每一教学单元的完成也必须经历这一从艰辛走向幸福的历程。课后单元编创作业的完成即是这一亘古不变的编创规律在教学中的最核心、最缩略的体现。

结合对该课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编创过程的基本规律可知:几乎完全没有舞蹈作品编创基础的体育院校舞蹈专业的同学们在完成该课程的核心环节“编创实践”——即课后编创作业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畏难、不自信等心理,以致出现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现象,影响课程教学进度的实施、教学目标的实现。

(2)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教学评价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它用来探明、调节、改善和提高教学活动本身的功能。不正确的教学评价也会给教学工作带来不良后果。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我国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总分100分的学科,平时成绩(也就是过程性评价)为10分或20分,考试成绩(也就是总结性评价)为80分或90分。这是以总结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为辅的教学评价方式。

而采用总结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为辅的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下的作业完成是以同学们的主观学习态度为主导因素的,状况极不理想。由于编导学科课程每一教学单元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其中一个单元的编创实践练习不完成,就将导致后续的单元都无法完成,最终影响到整个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

针对上述研究,应将原有的教学评价方式作出调整,加重课程核心环节——课后编创实践的评价比例,对每一单元的课后编创实践都进行回课与评分,直接计入平时成绩。增加过程性评价(平时成绩)的比例为总成绩的40%或更高;而降低总结性评价(考试成绩)的比例为总成绩的60%或更低。在教学实验中实施了新的教学评价手段以后,同学们普遍都能完成编创实践作业,可见舞蹈作品编创的过程虽然艰辛,部分同学的畏难情绪依然存在,但同学们的能力通过教学评价方式的合理运用被有效激发。在与学生们的交谈中得知,在一段时间的单元编创能力训练之后,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编创学习的成果,对自己的编创能力有了新的认识。对于编创实践的主观学习态度从被动完成逐渐转化为主动完成,并且大部分同学对舞蹈作品编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总结与建议

1.体育院校舞蹈专业学生普遍舞蹈编导基础能力较差。为利于该专业的发展,每年招生中可适量配置专业较好的中国舞学生比例,降低或取消健美操学生的比例,以带动整体舞编学生编创专业能力的提高。

2.舞蹈编导学科课程是以编创实践为主导的课程,每一单元的理论学习必须通过实践编创来理解、消化。将坚实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编创实践,使学生能较快地将编创理论转化为自主编创实践能力,建议将纯理论的舞蹈编导基础课程或纯实践的舞蹈编创技法课程的授课方式转换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3.舞蹈编导的核心即一个字——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然出现畏难、不自信等心理,作为教学者必须理解并从各方面着手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让不敢编的学生编得更好,挖掘每一位学生的编创潜能,帮助学生突破课程进行中的这一瓶颈。

4.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特点,结合舞蹈编导的学习规律,必须坚决实施增强过程性评价,将编创实践实时考评并计入平时成绩的教学评价方式。并且要进一步研究拓展适用于该专业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

5.体育院校舞蹈专业针对的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培养方向与艺术类院校有很大的不同,根据体育院校特点开发适应于其发展目标的舞蹈编导专业课群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卡琳娜·伐纳.舞蹈编创法[M].法国:巴黎维戈特出版社,1993,8.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舞蹈专业实习个人总结范文2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基础差异;因材施教

幼儿舞蹈是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对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普及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舞蹈课程的改革已是势在必行。笔者作为一名幼师舞蹈教育工作者,在此,对幼儿舞蹈教学的现状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幼师幼儿舞蹈教学现状

目前,由于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幼师的幼儿舞蹈教学面临着诸多困境。一方面,由于刚转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上,舞蹈教师们都还没有完全摆脱中专的影子。另一方面,在教学上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行之有效和指导性强的教学大纲。基于上述因素,笔者认为幼师幼儿舞蹈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育对象已变化

升格后的幼师在生情上已发生很大变化。以往中专层次的学生平均年龄在15-18岁之间,在身心方面都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在学习上主动性和能动性不强,在课堂上基本处于被动状态。但是,现在大专层次的学生平均年龄在18-22岁之间,在身心方面均已基本成熟。因此,和以往的中师生相比较,大专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高,参与性较强,能动性较好,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已发生改变。在学生的学习情况方面,相对以往来说也较复杂,以往所招收的学生是初中毕业后考入,大都没有舞蹈基础,而升格后的幼师所招收的学生大致可分为两年制大专生和三年制大专生,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呈现出两种状态。其中两年制大专的学生是五年制中专升段至大专的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舞蹈基础,但文化理论基础较薄弱;而三年制大专的学生都是高中生通过高考进入幼师,基本上都没有舞蹈基础,但文化理论基础较好。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新的生情,势必要求教育工作者通过调整教学状态,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等一系列教学措施来适应当前教育对象和教育形势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二)教学内容待完善

随着生情的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较强,幼师原有的幼儿舞蹈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现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中专的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实践课程占主体地位,理论课程很少。而大专的教学内容则需要以应用为主,这就要求提高理论课的比例,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在专业上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升格后的幼师生情发生变化,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以往适用于中专层次单一的教学内容显然已经不再实用,需要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完善。而国内专科层次的幼师几乎都是近几年才升格,在教育教学上几乎都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如何更新幼儿舞蹈教学内容,需要当前幼师舞蹈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完善。

(三)教学方式需改进

中专层次的学生年龄小,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不强,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通常采用“少练多说”、“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而大专层次的学生年龄较长,学习能力较强,学习参与性也较高,教师如继续采用中专时的教学方式势必会抑制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另外,升格后的幼师在硬件设施上已大大改善,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教师若只停留在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如何运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转变教学观念,改进传统教学方式,也是幼师舞蹈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改善幼师幼儿舞蹈现状的对策

幼师幼儿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课程,是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改善好当前幼儿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育对象的变化促使幼师舞蹈教师必需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当前幼儿舞蹈教学的需求。首先,要了解学生情况。作为舞蹈教师,面对新的生情,应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大胆作出课堂评价,并提出好的建议,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并进行课后交流,做好调整教学观念的准备;其次,要摸清行业动态。幼儿舞蹈源于幼儿,也服务于幼儿。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的摇篮,更是幼儿舞蹈教学实施的终端。因此,幼师舞蹈教师应深入幼儿园,了解行业发展情况,摸清行业最新动态,掌握行业教学方向,总结出转变教学观念的思路。最后,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在了解了学生情况,摸清了行业动态之后就应作出总结,调整状态并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在转变教学观念的过程中,需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慢慢调整,给自己和学生制造一个缓冲期,不可操之过急,以免造成学生在心理上的突兀,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在转变教学观念的过程中应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是否接受或喜欢新的教学观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

(二)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幼儿舞蹈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针对性对幼儿舞蹈教学成效有着巨大的作用。面对新的生情,幼师舞蹈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大纲,完善教学内容。

1.重视理论素养,促进综合能力。幼师幼儿舞蹈教学内容应增加理论方面的学习,并将理论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从单纯感性的动作感知和模仿,逐步提高到对幼儿舞蹈理念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以提高自身的舞蹈综合能力。建议增设幼儿舞蹈欣赏和幼儿舞蹈教学法等内容。幼儿舞蹈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幼儿舞蹈作品,教师作专业性的分析,并在思想上作正面的引导,培养学生体验美、感受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幼儿舞蹈教学法是一名合格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理论知识,是对所学幼儿舞蹈知识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的系统规范和理论阐释。幼儿舞蹈教学法的完善与规范、逻辑性的强弱和体系的统一标志着幼儿舞蹈这门课程的成熟性。因此,幼师舞蹈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幼儿舞蹈教学法这一重要内容。可先组织学生统一学习理论知识,了解教学法的基本知识;再由教师示范讲解,让学生清楚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每个环节应该如何运用教学法中的知识;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写出教学计划、教案和教学总结;最后,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节完整的幼儿舞蹈课。通过增加以上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较扎实的理论知识结构,并结合所学舞蹈技能充分运用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把握基础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幼师学前教育专业两年制和三年制的并存状态,使得学生的基础差异较大,这种差异在幼儿舞蹈方面尤为明显。因此,舞蹈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生基础差异,因材施教,分别制定出两年制舞蹈教学大纲和三年制舞蹈教学大纲。就两年制而言,应在以往所学知识上有所加强、加深。如,增加幼儿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使学生将中专时所学的幼儿舞蹈和民族民间舞蹈有效的结合;增加幼儿舞蹈剧目排练和创编的学习,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所学舞蹈元素充分利用;增加幼儿舞蹈欣赏和幼儿舞蹈教学法的学习,使学生提高理论知识,并与技能知识相结合,从而增强实践能力。就三年制而言,学生几乎没有舞蹈基础,但是要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学完所有理论和实践的全部内容,这就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同时,注重职业性和应用性。如,基训方面,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去除需要大量柔韧性和力量性的动作,将以训练学生优美体态为目的的组合,作为主要基训教学内容;民族民间舞方面,在保留基本体态动律组合的基础上,去除大量纯粹的单一组合和综合组合,以幼儿民族民间舞为主要教学内容;幼儿舞蹈创编方面,将幼儿舞蹈欣赏与幼儿舞蹈创编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为前提,结合幼儿舞蹈编舞技法,形成一套新颖而有特色的、适合学生需求的幼儿舞蹈创编教学内容。以上教学内容,不仅照顾了学生不同基础的学习需求,完成了幼师幼儿舞蹈教学的要求,提高了理论素养,还结合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性,充分发挥了幼儿舞蹈这门课程的应用性,为学生今后的幼儿舞蹈教学工作储备了深厚的知识能量。

(三)改进教学方式

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内容的完善,势必要求教学方式也要进行相应的改进。

1.教师重新定位,变主体为主导。改进幼儿舞蹈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中的定位是关键。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定位则应是课堂主导者,给予学生引导、指导和教导。例如幼儿舞蹈教学中蹦跳步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小兔、袋鼠等动物跳动时的影像视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模仿,去找腿部的发力点,然后教师再给予正确的指导,最后教导学生在生活中要懂得去发现美,感知美。通过以上方式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参与意识,从而使幼儿舞蹈教学成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高效教学。

2.教室不再单一,变固定为移动。幼儿舞蹈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舞蹈教学,它既是舞蹈技能的培养,也是审美感知的培养;既需要严谨的教学态度,更需要注重兴趣的激发。笔者认为,多变的空间和充满趣味的环境更有助于幼儿舞蹈的学习。在幼儿师范专科院校有很多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活动室和实训室,其空间多变,环境优越,设备先进,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所学知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空间资源,将原本单一的学习空间,变得丰富而机动。例如,幼儿舞蹈欣赏和幼儿舞蹈教学法的学习,可以利用学前教育专业的活动指导实训室,这是一个完全模仿幼儿园教室的实训空间,里面的环境布置充满童真童趣。这样的环境让学生在欣赏幼儿舞蹈作品时更能深刻体会作品内涵,有助于学生幼儿舞蹈欣赏的学习。而逼真的幼儿园教室布置,在学生独立试讲幼儿舞蹈课时能更真实的发挥出自己的教学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幼儿舞蹈教学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师的幼儿舞蹈教学的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基础差异,因材施教,完善教学内容;突破传统形式,准确定位,改进教学方式。努力使幼师幼儿舞蹈教学现状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促进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仪.高职学前教育“幼儿舞蹈”课程设计[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6.

[2]刘莉恒.舞蹈课堂教学发展现状及对策[J].艺术教育,2013,2.

舞蹈专业实习个人总结范文3

关键词:舞蹈学  本科  培养目标  人才规格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舞蹈艺术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从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到各省市艺术院校、综合院校都开设不同规模的舞蹈学本科。而且办学方式逐渐走向市场化运作,招生人数有增无减。在此过程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凸显出重要意义,关系到教学怎样达标、人才能否合格的问题。

一、高师舞蹈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总体内涵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艰苦奋斗、团结协作、遵纪守法、敬业乐道、勇于开拓创新。

    2、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现代教育观和艺术观,掌握完整的舞蹈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有所了解,有较宽的知识面,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达到“一专多能”。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规定的等级要求。

    4、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掌握健体强身的科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

二、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是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重要内容

1、课程设置

    对于本科教学而言,学士学位课程是第一位的,它在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方面起到瓶颈的作用。通过系统的学位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舞蹈学的基本原理、舞蹈教育理论,获得从事学校舞蹈教育所必备的演示能力以及初步的舞蹈研究能力。以下粗列几门学士学位课程。

    芭蕾基本功训练课主要进行地面练习、扶把练习、中间练习、跳跃练习、旋转练习、技术技巧练习,主要为学生学好民间、身韵、排练等专业课服务,适合全程开设。学生将从中获得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具备从事舞蹈教学和舞蹈演出的基本能力。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以藏族舞、傣族舞、蒙族、彝族舞、朝鲜族舞、维族舞、秧歌、花鼓灯、云南花灯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为主要授课内容。旨在掌握各类民族民间舞的表演风格和特点,毫不混淆地表演出各类民间舞的律动,获得较强的辨析能力、示范能力和舞蹈表现力。这门课程也应该全程开设。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以元素训练(提、沉、冲、靠、拧、倾、曲、圆)、步伐训练、技巧训练、短句训练、表演性组合训练为主。目的是掌握中国古典舞特有的手、眼、身、法、步、形、神、动、静、刚、柔、气息协调一致的运动审美规律,了解中国古典舞蹈的神韵所在,增强身体进一步的开放和表现能力。二年级开设这门课程,既可以服务于其它专业课程,也为学生以后从事教学工作培养下完整的示范和表演能力。

    剧目排练课选取单、双、三人舞、群舞等优秀舞蹈剧目为教学内容,于二、三年级全年开设。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具有一定难度和不同角色的舞蹈艺术形象,增强舞蹈表现意识,提高艺术修养和舞蹈语汇的表达能力。

    舞蹈编导课主要是理论与实践交叉,于三年级全年开设。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编导理论知识,能大胆的进行创新,使其具有一定的编创能力,能胜任中、小学等舞蹈教学演出和一些群众辅导和编排工作。

    中外舞蹈史纲以中外古代舞蹈史、近现代舞蹈史为基本内容。在二年级全年开设,加强对中外各少数民族舞和文化的介绍,简介外国舞蹈的文化历史脉络,使学生了解中外舞蹈史,深刻理解舞蹈艺术的真谛,树立起正确的舞蹈历史观,并能学以致用。

    艺术概论是一门概要地、系统地阐述艺术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课程。学习这门课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实践和理论积累,适宜在三年级开设。其宗旨是全面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能够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学会从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和感受舞蹈、研究舞蹈;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各种不同风格的舞种、流派及舞蹈的基本创作原理;学以致用,分析和解决  舞蹈艺术实践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使学生艺术欣赏能力、表演创作能力进人更高的层次。

    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课是一门系统发展音乐听觉的课程。 懂得基础乐理,才便于深入学习音乐。视唱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感。练耳发展音乐听觉及记忆力,使学生能辨别音的高低、长短、音色、节拍、节奏和调式、调性。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达到一个中等学校音乐教师所必备的视谱、听音能力。

    除此之外,还应该开设中国民族舞蹈文化、舞蹈解剖学、舞台化妆艺术、自娱性舞蹈、地方特色代表性舞蹈组合等课程。各校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既要体现办学特色,又要与教育部颁发的有关文件精神保持一致。至于师范性问题,在当代有着更深刻的内涵,可以不断探讨。但是,至少要在第六个学期安排两周左右的教育见习,第七学期安排六周左右的教育实习,并且与艺术实践(采风或者舞台表演)相互交叉进行。

2、专业素质评价机制

    从微观上,每一门必修、选修、限修等课程,无论期中、学期末考核,都必须制定完善科学的评价标准。比如

科目 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备注

芭蕾基本功训练

一、基本完成动作元素,30分 。

二、准确把握节奏、规范地完成动作元素,30分。 三、在标准一、二的基础上,肢体具有较强的表现力,40分。 技能

编导常识与舞蹈赏析 一、能够自己自编结构完整的教学训练组合或者简单剧目,30分。 二、能够基本把握教师的意图以及舞蹈音乐的情绪以及结构,动作元素发展具有一定主题性并有较合理的舞台调度,30分。 三、在标准一、二的基础上,所编导剧目较有创意以及较高的思想性以及表现力,40分 理论与技能

其他专业课程均有如上所示类似的评分标准。

    从宏观上,毕业生要获得学士学位必须有具体的要求。比如1、本专业学制为四年,最低毕业学分145学分。2、学生凡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总学分150学分(包含公共必修课学分51学分、专业必修课学分80学分、专业限选课学分10学分、专业任选课学分最低4学分),并完成生产劳动、军事训练、专业教育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且外语、德、智、体合格,准予毕业。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确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措施

1、完善课程建设。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突出专业基础课的能力特点。增设专业选修课,按照舞蹈学教学计划的要求开出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2、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要从学习者的角度按照学习规律进行调整,重点是能力的形成,明确每一门课程应该达到的具体能力,各课程群应该形成的能力单元,注重学习能力、学习策略、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

3、改革教学方法。大力推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

4、努力创建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促使全体教师把教书与学习相结合,树立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多渠道交流探讨的机会,建立学习制度及学习共享系统。

5、教书与科研相结合,大力推进校本教师行动研究。鼓励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反思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解决教学工作中的真实问题。多搞科研,尽量把教学问题列为科研课题。

6、建立导师制度。给学生配备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和培养,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7、加强形成性评价,实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外活动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平时测验成绩记录在案。

8、完善终结性评价,实现考核手段多样化。考试采用表演式技能考试、笔试、读书报告、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把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9、开展特色活动,发展学生能力。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艺术实践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

舞蹈专业实习个人总结范文4

关键词:学前教育 幼儿舞蹈 创编能力

喜欢舞蹈是幼儿的天性,在舞蹈中幼儿能找到一种最直接最生动的传达情感的方式。因此,舞蹈不仅能够发展幼儿的体能,锻炼幼儿的协调性和韵律感,而且利于幼儿心灵的开发和审美熏陶、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有着其他任何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摘要和价值。

幼儿舞蹈不仅能够发展幼儿的体能,锻炼幼儿的协调性和韵律感,而且利于幼儿心灵的开发和审美熏陶、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有着其他任何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摘要和价值。注意的是,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培养专业演员,而是要让学生进入童心世界。把所学的各种舞蹈知识、技能转化为一种能通过舞蹈对儿童身心进行美的耕耘、美的培养、美的熏陶的能力。学生要掌握相当程度的幼儿舞蹈的创编的知识和技能,丰富的舞蹈专业语汇,同时能胜任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因此以基础形体训练、幼儿舞蹈的各种大类、舞蹈组合、创编为主体,分阶段、多方式、有重点地进行教育、引导、实践,注重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一、基础形成阶段,渗透幼儿舞蹈及创编学习

学生入学前的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这一阶段,教学内容主要是掌握舞蹈的简单知识和基本形体训练,与此同时,可结合教学内容适量的地对学生传输舞蹈创编知识和幼儿基本形态训练方法。

(一)在舞蹈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中穿插幼儿舞蹈作品实例的欣赏

在讲授理论中介绍舞蹈中不同种类的特点,分析比较,找出创编的特点,结合现代教育手段,欣赏舞蹈在各个年龄阶段舞蹈的特点,并让学生概括出舞蹈创编总体要立足于什么,体现什么。

(二)在舞蹈基本训练中进行创编练习

基础形体训练使学生的身体条件从自然体态转变为专业体态,为学习舞蹈奠定基础。对此教师可致力于对学生的畏难心理进行适当的调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一种轻松、有趣、愉快的学习氛围,把幼儿舞蹈基本动作贯穿其中。利用已掌握的步法、手臂等动作,启发学生自行配合步法和手的动作。

二、幼儿舞蹈分种类细学,并在课堂中给与时间给学生练习,教师及时巡回指导,提高学生创编水平。

该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幼儿园常用的舞蹈手位、脚位及常用舞步》、《幼儿园律动的创编技巧》、《幼儿园集体舞的创编技巧》、《幼儿园歌表演的创编技巧》、《幼儿园表现性舞蹈的创编》。这时学生可进一步地进行创编活动。

(一)因势利导,进行幼儿各舞种的创编练习

让学生掌握不同种类幼儿舞蹈的风格和动作特点,对学生今后创编大有帮助。如:幼儿园的集体舞活动不是常识中人们误解的六一节的表演舞。幼儿集体舞的概念中要满足两个特征:1.必须是全班幼儿参加。2.要有眼神和肢体的交流。幼儿集体舞的特点:1.队形变化 2.参与性 3.交流性。、当一个舞种的学习告一段落时,可乘热打铁,让学生当堂分组进行幼儿集体舞,一方面为节日准备舞蹈节目,另一方面锻炼了每一个学生,同时起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巩固作用。课堂上对学生创编的杰作进行互动学习,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更能提高学生创编的兴趣和创编水平。使学生掌握舞蹈专业技能,又能把握幼儿舞蹈创编的主色调。

(二)利用各种因素,积累创编素材

积累舞蹈创编素材,有多种渠道:其一,通过见习、实习了解幼儿生活、兴趣、爱好,观察幼儿的喜、怒、哀、乐;其二,通过节假日参加民族民间文艺活动,收集有关的风俗习惯;其三,通过媒体收集、观看文艺节目等。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能力,为创编积累素材。

三、巩固运用阶段,提高学生的幼儿舞蹈创编能力

该阶段教学内容主要是幼儿表现舞蹈的创编,教学重点应放在提高创编技能和学生的表现力上。

(一)丰富舞蹈词汇,组织各种创编练习

幼儿表现性舞蹈部分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角色意识,如互帮法,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学生轮流做组长,组长必须负责全组人员的课后练习和指导;又如角色互换法,在课堂中让学生轮流当老师,分析、纠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信心。

幼儿表现性舞教学,我们可以选择既短小、节奏又明快的曲子加以简单动作编排,并加上队形变化,这样既教会学生幼儿舞蹈步伐,又加强了节奏的训练,同时也让整个训练充满乐趣。其中要有主题、思想、队形、造型等等。对于创编能力较差的学生,可采用“填充式”或“造句式”的创编活动,即教师在教成品舞时,有意识空出1―2小节的动作,让学生自己设计填入组合中。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幼儿舞蹈创编训练

幼儿舞蹈创编是对幼儿舞蹈学习的总结或鉴定,也是舞蹈艺术的实践,是在丰富的舞蹈语汇下进行的个性编排,是对幼儿舞蹈认识的体现和升华。幼儿舞蹈的创编必须把握住童趣的体现,创编者应以一颗童心去体现幼儿舞蹈的特点,活泼、快乐、富有想象力。首先要让学生明了幼儿舞蹈创编既要遵守艺术创作的共同规律,也要遵守它的个性特点。在创作中先要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实际动作发展和接受水平。其次,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精品节目,让学生设计适合幼儿表演的舞蹈动作,分组观摩,师生共同探讨,使创编活动更具有幼儿特色。

总之,在当今教育改革浪潮中,除了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观念外,还要具备专业丰富的幼儿舞蹈创编技能,才能真正的应对以后幼儿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培养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创编技能,对他们今后从事幼儿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多渠道地为学生提供创编舞蹈的平台,让学生学有所用,使我们的毕业生在幼教事业中发挥自身的舞蹈创编才华。

参考文献:

[1] 李军著.《舞蹈》.幼儿师范学校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 孟文果.从教育目的看幼儿舞蹈教育[J]. 大舞台(双月号). 2009(03)

舞蹈专业实习个人总结范文5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专业;教学探索

舞蹈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象征,它是对人体基本动作在优化、提炼的基础上使之达到具有美学意义的一种艺术形式。高师学前专业舞蹈教育是学前专业重要的基础专业学科,其对学生的基础要求特别高,是一个学科专业综合性极强的专业,是培养学生艺术变现能力的重要学科。目前,学前教育的模式较为呆板,具体地说就是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做。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舞蹈是他们最喜欢的学习内容,但是由于教育模式的僵化,使这个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所具有的活跃性。所以,对学前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文章结合作者教学实践经验从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现存的问题以及新的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浅谈自己的见解。

1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的直接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学前专业教育水平的教育工作者、日常管理人员以及专业学术研究人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是训练舞蹈艺术技能的重要方式之一,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及其教学目的决定了舞蹈教学的教学目的,以及它的价值取向。然而,由于我国当前在该专业教育中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从而导致了学生舞蹈学习能力欠佳,多数不能尽如人意。因为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其最主要的核心课程,而舞蹈课由于受到学生自身条件和课程地位的约束,加之没有专业的儿童舞蹈教学的教师。因此,高师学前专业的舞蹈教学总体水平都不是太高。具体存在有五个方面的问题。

(1)从舞蹈课的课程方面分析。

我国的学前教育由最初的国家公办事业单位逐步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因此,我国的学前教育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许多的高校开设的学前教育都是三年制学习时间,但是,实际上真正的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半,因为还有半年的教学实习。所以,这就导致了在整个教学课程进度的安排上时间就显得特别紧。总共算来,每个学期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只有17周,而每周最多只能够有两个课时的学习时间,也就是四小节课(半天时间)。因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并不是专业的舞蹈表演专业,而且学前教育是一个整体的教育系统区,它包含的学习内容相当之多,所以除了舞蹈专业之外还要学很多的学前专业课程,于是舞蹈专业的学习时间就显得十分的紧张。而学前舞蹈专业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专业水平要求又很高,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时间又有限,所以舞蹈专业水平和基础都不是很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薄弱。种种现象表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对学前教育的学生进行具有一定水平的教学,其教学质量也不是很好,难以令人满意。学前教育舞蹈专业的学生在高校学习的时间不够,就造成了对学前教育在实现过程中产生了的影响。这种现象明显地告诉我们:需要在学前教育尤其是舞蹈表演专业方面对一些课时进行必要的调整。

(2)从舞蹈教材方面分析。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来说,教材是进行教学工作主要工具和手段。教材的结构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甚至关乎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并不是说教材一定要达到十全十美的地步,但是,起码要努力做到尽量使教材的编导达到尽善尽美。一部完美的舞蹈教材对于学生而言,教材是他们紧急、进行学习的重要参考依据,是解决一切舞蹈艺术难题的理论指导。因此,好的教材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在我国,很多高校到现在都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指导丛书,没有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合理规范性的舞蹈教学专门教材。这就使得许多学校在学前舞蹈教育专业方面的教学课程严重脱离实际。同时,使得我国的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

(3)从高校专业老师的专业水平方面分析。

在我国,许多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很多都没有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进行专业教学,而且学校为了控制教学成本,连专业老师都十分的少,有些高校就直接把音乐专业的教师安排到学前教育专业进行舞蹈执教工作。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缺乏专业教师,有的学校将其他相近专业的教师拿来“补漏”搞“拉郎配”,这样做,显然给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专业水平方面的缺陷,进而产生了许多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的弊端。加上三年教学时间的紧迫和短暂,根本无法让音乐专业的老师很好地完成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的授课。而且即便是按时完成了,其教学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这就使得许多刚从高校学前教育舞蹈专业毕业的学生很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水平的教育。因此,在高校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的专职教师的培养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分析。

舞蹈主要是以人的身体动作进行表现的学科,通过人体的肢体语言进行艺术表达。因此,舞蹈表现的专业水平尤其是动作的规范性会直接影响到舞蹈的现场实际表演水平的高低。同时,由于许多学生在进校之前很少进行过舞蹈方面的专业培训,还有许多学生是在职继续深造的,所以,在年龄的高低上表现不一、在身体素质上和自身个体舞蹈艺术水平上表现得参差不齐,甚至有的已经无法进行很好的舞蹈学习。所以学生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水平得到较为理想的提高。在我国,由于认识的狭隘,很多人都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方面的招生要求很低,所以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此没有太大的压力。更重要的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方面起步相比较晚,在这方面的经验就很少,以至于整个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根本就没有一个完整的、规范的体系。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没有设立专门的学前教育专业,后来建立的学前教育也是在我国传统的中级师范教育的基础上形成的,起点十分低,经验十分薄弱,所以其发展十分的不规范,在人才培养方面没有远景规划,更不能够和我国总体教育相呼应。

(5)从教学目标方面分析。

在我国许多高校都没有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进行教学规划和安排。一些有教学规划的高校也只是留在舞蹈教学的基础阶段。由于学生自己的基础薄弱,各方面的表现能力都有限,所以根本就没有进行专业教学的条件,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应该制定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舞蹈实际情况的教学规划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迅速地提高学前教育舞蹈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又由于学前教育属于幼教人才培养的范围。因此,其在很多方面都和幼师教育的培训十分相似,容易形成概念上的含糊不清。其实,现在学前教育的发展就是幼师,许多学校在招生方面门槛儿也比较低,这就使得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工作做得十分粗糙,很多学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面试入学。所以,学生入学的学习基础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使得学前教育的质量很难得到保障。而且学生在入学时的舞蹈基础也是不一样,也许有些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大部分都没有舞蹈基础,这就使得在入学以后学生很难进行系统规范的学习。同时,这给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也带来了很大的教学难度。

2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结构研究

(1)从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的改进内容方面分析。

夫,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从音乐入门进行学习。这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迅速提高他们的专业表演能力,使其从内心到肢体语言的表达上面都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而不是简单机械的模仿,这是一种纯粹的业余学习方式。因此,高师学前专业在舞蹈教学方面必须要及时地适当调整课时的安排比例,应该加大舞蹈课的比重。这样就使得学生不至于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因为时间不够而出现基础不牢固的现象,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舞蹈学习和练习,使学生的舞蹈基础和水平得到迅速地提升。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更加高级的和更加专业性的舞蹈学习和训练。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了舞蹈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够提高了舞蹈教学水平。

舞蹈专业实习个人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家庭收入的增加、个人素质的提高,学前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要使学前儿童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重视艺术教育,而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今许多高职院校对学前专业舞蹈教学不够重视,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及自身学习优势认识不足,致使舞蹈教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如何培养能胜任学前教育领域工作的特色人才,适应社会对学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

一、舞蹈教学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

舞蹈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主要教学任务是为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前教育教师奠定坚实的舞蹈理论及专业实践基础,发展其舞蹈专长,使之具备舞蹈示范、表演、教学和创编能力,最终提高综合素质。

学习舞蹈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舞蹈是经过提炼和加工,以人体的造型和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现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既是现代人文化生活和自娱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它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审美、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陶冶心灵,健美形体,促进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舞蹈能力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艺术教育活动中充分运用舞蹈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实施美育教育,同时,具备良好的舞蹈能力也有助于教师与幼儿及家长的沟通。幼儿是人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有强烈的模仿欲和可塑性,学龄前孩子学习舞蹈能使他们的生理、心理得到有效的发展,智力、思维能力和身体技能得到有效的锻炼。教师是此时期最好的启蒙者,是父母所不能替代的,各学前教育机构迫切需要具有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专业素质和熟练的唱、跳、画等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高职学前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要得到有效的升华,必须重视自身心理素质和舞蹈专业技能的发展。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优势

1.自觉意识和求知欲强

进入高职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学习目标明确,自觉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再是以前家长和老师压着学,而是自己主动地学习;学习思维活跃,具有独立思考问题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求知欲强,渴望学到更多的新知识,获取更多的信息。对于舞蹈而言,大部分学前教育学生从来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有的学生虽有一定的舞蹈基础,但是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但他们都对舞蹈怀着美好的憧憬,求知欲和自觉性就成了他们学习的动力。

2.能吃苦,善思考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舞蹈学习者而言,舞蹈的训练过程是辛苦而残酷的,没有强烈的自控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无法真正领悟到舞蹈的真谛。高职学生大多处于成年时期,他们的抑制情绪明显要高于少年时期甚至儿童,因此,在舞蹈教学训练中,他们大多能够忍耐疼痛,即使再累再辛苦,只有有兴趣,他们也能坚持下来。并且高职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较强,爱动脑、爱提问,善于抓住一些理论性的问题进行思考,这些都有利于他们的舞蹈学习。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学生自身条件的约束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校前没有经过面试筛选,也未接受过专业系统训练,学生在舞蹈上的悟性较低、舞蹈感觉不够、舞蹈的模仿能力不强,有些学生甚至从未接触过舞蹈,基础差,底子薄,这些约束影响了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肢体语言是舞蹈学习者表现艺术的主要手段,良好的身体基本条件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舞蹈的前提。从专业舞蹈训练的角度来看,在幼儿期开始学习舞蹈,可塑性更强,而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已经基本处于成年阶段,骨骼大多成型,对于一些较有难度的动作,如柔韧性、软开度要求较高的舞蹈训练,他们完成较困难,从而使许多学生对舞蹈训练课产生了恐惧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蒙混过关、草草了事,甚至出现个别逃课的现象,这些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许多不便,使舞蹈训练课的质量不理想。

2.缺乏规范的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依据,为教师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了保障,一本符合实际的教材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有别于专业舞蹈院校,舞蹈课程课时安排相对较少,目前缺乏规范的、针对性强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材供教师和学生参考。很多高职院校采用教师自编自导的模式进行教学,部分教师不注重学前教育舞蹈课程与专业舞蹈训练的区别,照搬舞蹈专业院校的教材,教学内容多,难度大,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加快进度、压缩课程内容,导致教学系统性差,科学性不强,不利于学前专业学生舞蹈的发展和特长培养。

3、教师教学脱离实际,学生舞蹈职业能力不强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主要是培养具备较强的舞蹈示范、表演、教学和创编能力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让他们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巧妙运用舞蹈教学手段,对学前儿童进行美育教育。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重视不够,教学目标不太明确,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时,有的只是单纯停留在了解舞蹈基础知识和一些简单的肢体练习上,有的则完全照搬专业舞蹈的训练内容,严重偏离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实际情况。部分高职院校安排的校外实践课程少,形式单一,只有在见习和毕业前的实习阶段才能简单了解所从事的学前教育工作,学生平时所学的知识不能充分运用到艺术实践中去,舞蹈方面的很多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锻炼,这就使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背离了原有的宗旨,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四、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的对策

1.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舞蹈的动机

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在每个时期所表现的情感都存在不同,他们的接受能力也会因个体的差异而有所变化,舞蹈是他们心理情感的最好表现形式,学习舞蹈能够充分开发他们的智力、塑造美好的心灵。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充分认识舞蹈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和激发舞蹈学习的动机,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要树立正确的幼儿观,热爱幼儿,掌握必备的学前教育学、心理学及幼儿舞蹈教学、创编等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幼儿各阶段的基本生理、心理特征,这样,在以后实施舞蹈艺术教育时才能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根据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去开展工作。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还可通过改变教学手段和丰富教学方法来进行,这种方式能保持教学的趣味性,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间接方法。教师应当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如经常更换教学音乐、观摩表演、组织比赛、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等,使教学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以满足学生追求乐趣和展示自我才能等多方面的需要,进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内部动机。

2.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舞蹈学习对学生的协调性、音乐节奏感、身体的表现力及协作能力要求很高,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学习舞蹈的强大支持力,它对学生的舞蹈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应从多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对学生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的是学生自身的成功经验,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多给予学生鼓励,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及时进行表扬和肯定,切忌挖苦和讥讽;还可以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观看与自己能力相近的学生的成功操作,使学生有信心能完成类似的任务,这种间接经验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作为学生尊敬的师长,如果对学生持有坚定的信心,时常对学生进行言语鼓励,这会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

3.合理安排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因材施教

教师在舞蹈教学内容上的安排要深入分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特点,吸取其他院校的教学经验,不照搬硬套,充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编制适合本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际的教材及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安排教学。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舞蹈教学的第一步是通过形体训练,改善身体基本条件,掌握肢体语言的基本技巧,为良好的舞蹈示范、表现打下基础。其次,进行中国民族民间舞、幼儿舞蹈及创编理论、技能的学习与实践,丰富学生的舞蹈语汇,全面锻炼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为幼儿舞蹈的示范、教学、创编做好充足的准备。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课时短、任务重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时必须抓住重点,例如:在学习各民族民间舞之前,先让学生对该民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做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再开始训练,首先从简单的手位和脚位开始练习,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体态动律,再选取简单的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组合及优秀剧目让他们进行实践,这样既能巩固舞蹈基础知识,也能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审美水平,使学生的专业素质不断提升。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水平,因材施教,在舞蹈教学各环节实践活动中采用优、差组合,互帮共进。

4.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综合能力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综合素质较高,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舞蹈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素质提高的必修内容,而且也是未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职业技能,这就要求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入手,多方面进行思考,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为他们寻求更多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会跳、会教、会演、会编等多方面的职业能力。

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要注重开放式互动教学,运用立体化理论教学、模块化教学与自主延伸学习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教师在体验模仿、协作性练习、小组展示、观摩互评、总结归纳、完善延伸等教学实践环节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倡导学生参与探究,进行交互式学习,集“学、问、思、辨、行”为一体,形成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环境。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娱活动,还可多联系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分次分批安排学前教育学生到幼儿园、艺术团体等机构进行教育见习、实习及各种艺术实践,在艺术实践过程中给学生实战演练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编、自导、自演,加深他们对舞蹈的认识和理解。例如让他们编排一些幼儿舞蹈、深入幼儿教学一线进行教学、参加舞台表演等,通过这些实践锻炼可以帮助学前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舞蹈表现力、“教、创、演、编”等综合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

总结:

综上所述,舞蹈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舞蹈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舞蹈艺术素质,更重要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达到适应社会、胜任学前舞蹈教育工作的需要。要使高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取得好的效果,应从实用性出发,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深入探讨高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特点,在课程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大胆改革,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生动活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感悟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切实改善舞蹈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使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并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舞蹈教学的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舞蹈专业实习个人总结范文7

    【论文摘要】舞蹈是古老的艺术,是依靠肢体来传递思想的语言,它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从简单的肢体活动到现代种类丰富多样的舞姿,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我国自建国以来深受西方文化影响,舞蹈事业蓬勃发展。舞蹈行业在新时代中,需要不停的变革与更新发展方向,凭借有力的艺术潜力领导我国艺术事业发展的方向。笔者在文中给出一些创新发展的认识和途径。 

    一、前言

    舞蹈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它起源自英国,发展于美国和欧洲,是国际文化交流的手段和方式,是文化艺术的体现方式,是国际一流的运动方式,它集音乐创作、技巧、体能锻炼、表演性为一体,兼有文化娱乐的内涵和体育竞赛的特点,是世界性交流与分享的手段。是让人们可以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之一。我国80年代初,美国杨伯翰大学的舞蹈团来华访问和表演,打开了我国舞蹈业的门户,让我国大多数人认识到舞蹈的文化气息,理解并接受舞蹈的含义和本质,了解舞蹈是绅士和淑女社交和交流的一种形体方式。在后来发展的30年时间里舞蹈便以独特的魅力发展壮大,在全国开展普及和交流学习,舞蹈发展遍及全国,成为我国除奥运会项目中最受欢迎和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随着现代化进程,我国1991年成立中国舞蹈协会,从成立那年开始舞蹈运动被列入正式的比赛项目。1999年在宁波举行的首届全国体育大会上,体育舞蹈就列为正式参赛项目,并吸引了大量的参赛者和观众以及单位参加,超过了体育局班当局和国人的预期。随着舞蹈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壮大,我国的舞蹈事业不能光依靠本国发展,还需要与国际化接轨,在一定程度上要提升运动技术性和技巧性,普及舞蹈教育,在一些单项舞蹈项目中,在接近国际水平舞蹈事业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进行学术和实际操作的交流,保持舞蹈事业发展的规范与创新,增强国际间的交往,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中国舞蹈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舞蹈发展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交谊舞是第一个进入我国的舞蹈种类,我国30年代后期,交谊舞在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广泛流行。解放初期,我国国内盛行单位内部舞会,通常由每个地区级别政府举办,组织本地的工会、共青团组织、妇女联合会组织、国家领导和地方干部与群众交流密切,大家一起通过舞会形式交流与学习。1956年交谊舞陷入低谷发展时期,1979年2月,人民大会堂春节联欢会后,交谊舞重新发展壮大,从此交谊舞的发展奔腾不息,交谊舞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近一步深入,舞蹈事业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外国专家及优秀选手纷纷来华讲学、表演、交流、培训,我国舞蹈事业迅速从北京、广州向全国推广。1989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发展到90年代后改名为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并于1987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国际标准舞锦标赛,以后每年举行一次。发展至1993年12月,举办了中国上海——北京世界杯体育舞蹈锦标赛,这是我国首次获得世界体育舞蹈职业总会和世界体育舞蹈业余总会认可的世界性公开赛,也是中国最具规模的舞蹈大赛。与此同时,中国体育舞蹈协会和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每年聘请英、日等国,及台、港地区的专家、教师,来华传授体育舞蹈技艺并考核部级、省级教师和裁判,有力地推动了体育舞蹈的开展。 舞蹈艺术事业面临当今咨询的发达、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挑战,正迅速的接受创新性的变革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导致了舞蹈发展变革,这种发展不容否认和质疑,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但这并不能解释舞蹈事业缺乏观众的原因。在我国未来发展舞蹈事业和舞蹈艺术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当前形势做好总体的分析和认识,利用国际化的标准和信息技术发展好我们国家的舞蹈事业,用中国特色的方式向世界宣布我国自己的舞蹈艺术的生命力,向世界人民展示她无穷无尽的魅力与价值。

    三、中国舞蹈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舞蹈事业的目标不明确。这个问题的产生最大的因素是欠缺正确的引导和综合素质培训,对未来的预期不明确导致舞蹈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目标不能一致。推动舞蹈事业发展,从政府的出资到社会人的参与,必须形成共识,我国各个层面和范围的舞蹈艺术工作者对目标没有明确认识,对事业比较冷淡,发展舞蹈艺术的观念在大家心里无法形成共有价值观,长期以往导致了氛围的缺失。

    2.舞蹈队伍专业性不够强。在国内大多数高校中没有舞蹈课程和平时的参与式练习课程,在小学,初中,高中教学中也没有相应的舞蹈教学辅助课程,没有相应的舞蹈艺术文化的培养,无法为国内舞蹈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在资金方面给与额度的扶持还有欠缺,对于残疾人舞蹈事业的扶持力度也相应较小,组建的艺术创作群体需要大量的艺术信息汲取,这需要经费的支持,专业性的培养需要经费和资源,需要聘请外籍教师,这些都是影响我国舞蹈队伍专业性差的根本性因素。

    3.高水平多的舞蹈人力资源稀缺。我国在培养方面投入的经费和资源有限,所以在高水平的舞蹈学习者和艺术创作者组织内部,培养出的精英较少,高水准舞蹈人员比较稀缺。因为我国教学环境与体制的限制,导致艺术创作型的教学无法开展,大多创作性的思维与灵感被削减殆尽,学科教育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大大削减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对于新时期的舞蹈人才培养十分不利,应该运用较强的,较好的方式,发动学生积极性,利用主体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

    四、针对中国舞蹈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一些对策

    1.加强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力度。增强我国体育事业系统性整体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各项改革政策和制度的创新和出台。国家体育总局明确提出,要与国际化体育事业的发展进行接轨,向国际化标准靠拢,改革我国体育制度让体育事业发展向职业化,社会化相适应,这样做可以推动舞蹈事业积极发展。我国十一五规划期间有提案是关于增加艺术工作者的工资和国家补助的,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对舞蹈事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扩大舞蹈人才的培养队伍,增加师资力量,兴办民间舞蹈教学机构,设立相关的舞蹈培养基地,政府和舞蹈机构组织出面与国外舞蹈文化机构进行沟通和联系,加强互相往来,增进舞蹈和文化的沟通,加强人民友谊发展。以国外先进的舞蹈艺术为目标和方向,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增强我国的舞蹈事业内部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帮助我国舞蹈事业健康发展。

    2.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力度。对外高薪聘请高水平的舞蹈专业人才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要切保一定资金作为舞蹈事业发展基金,并按一定比例逐年提高,保证舞蹈艺术事业的正常发展。外聘人才可以长期性和临时性相结合,长期性就是让人才融入我国文化事业中,直接参与我国的舞蹈教学、编导、表演全过程;临时性就是在重大活动之前让人才到我国开展短期指导,让我国的每一项重大活动的舞蹈节目都能做到原创性和地域性的有机结合,以提高我国舞蹈的整体水平,提高在世界舞蹈大赛中的获奖率。多形式开展舞蹈艺术交流活动,整合舞蹈人才资源,扶持舞蹈教学机构与全国乃至国外的一些舞蹈社团取得长期合作,每年邀请专业性较强的舞蹈艺术家和学者,以及舞蹈团体到我国讲课或者演出,同时也让我国的舞蹈团体外出观摩和学习,开展多元化的舞蹈文化交流和合作。对我国现阶段的人才培养,进行一次彻底的摸查,通过计算机录入数据,建立档案,加强组织管理。对有潜力的舞蹈人才实时培养、进修、拓展视野、提高水平。依托舞蹈专业机构和培训中心扶持开展规范系统的舞蹈教学工作,从小开始舞蹈教学和舞蹈人才筛选。 

    3.加强艺术与企业文化的联系,实现双赢

    我国经济总体发展迅速,出现了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但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一直较弱。笔者认为让大型企业和单位建立业余舞蹈队伍是一种尝试,一方面可以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加强乐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自身素质,通过一个统一平台宣传企业文化和品牌的打造,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和企业知名度。舞蹈教学机构和舞蹈人才要进一步进行沟通和整合,加强联系,促进舞蹈业的发展和创新,加强联盟多的同时可以深入生活,掌握第一手的创作素材,又为舞蹈艺术创造了新方式。同时, 还要积极利用体育舞蹈良好的社会吸引力进行创收, 实现经费来源多元化, 达到以舞养舞的目的。增强企业与舞蹈事业的联系,是为了更好的保障企业内部员工的内部交流和往来,加强内部联系和往来。

    五、结束语

    舞蹈创新发展对于我国来说是一种挑战,舞蹈是一种外来产品,实施国民舞蹈教育是一个关键,舞蹈教育,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担负着两大职责,一是为国家培养舞蹈专门人才,二是在社会上进行广泛的审美教育。舞蹈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很短,因舞蹈自身的形体艺术特点和文化交流特点,让其发展成为一种集体育为一体,高雅、时尚的运动项目,故舞蹈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舞蹈文化艺术一样急速发展,利用各种机会和国际化的舞蹈文化做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的舞蹈文化艺术,对于我国而言必须在舞蹈事业发展中进行创新,要打破舞蹈事业南北强弱差距的不平衡性,我国舞蹈事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加大舞蹈体制的改革力度;更加推进舞蹈学会内部的交流与沟通;更加促进舞蹈事业的实体化发展和职业化发展进程;更加注重科研队伍和舞蹈人才的培养等方式来提升我国舞蹈行业的水平。专业的舞蹈事业发展需要大量经济支持,舞蹈业未来发展需要面临一定的发展危机。在西方发展模式的探索中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认识。

    参考文献:

    [1] 《艺术百家》2010年第三期《话说中国舞蹈”专家座谈纪要》 赵青

    [2] 《大舞何去——从第四届全国舞蹈比赛看中国舞蹈事业发 展》新华社记者.方益波.

    [3]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2月.《二十世纪中国舞蹈发 展历程综述》.朱艳雁.

舞蹈专业实习个人总结范文8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J70-4;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4-0228-01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特点

(一)认识浅

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既不同于舞蹈专业院校和文艺团体的专业教学,又不同于舞蹈爱好者的训练,而是一种独特的综合性教学。所以认识这门课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更好地发挥这门课程的教学功能。在学前教育舞蹈技能课中,教学、表演、编导是三门各自独立的不同学科,每一学科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系统的学习方能达到本学科的要求。

(二)课时少

现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的开设课时大都很少。三年中职学习,其中一年是实习期,舞蹈课每周4节。第一学年,学生大多没有基础,学习内容基本都只能在基本功训练以及简单节奏、简单动作的舞蹈组合上。现在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掌握舞蹈技能的同时还要学习舞蹈创编技法,同时还要开设一些舞蹈鉴赏课来提升学生的舞蹈审美。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学会一种民族舞蹈都是十分困难的,更何况藏、汉、蒙、维、朝、傣这六大民族的舞蹈。这就造成了学生刚刚对舞蹈有了一些浅薄的认识,就不得不结束专业课学习的现状。

(三)基础差

中职的招生对象大多是应届毕业的初中生。大多数新生入学时的舞蹈基础差,很多学生入学前不仅没跳过舞,有的就连成形的舞蹈节目都没看过,有的学生根本不具备跳舞的条件。新生没有受过舞蹈训练,很多方面需从启蒙入手,但他们不能不直接学习一些民族民间舞以及儿童舞的创作,因而存在着基础差与课时相对不足的矛盾。

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提高两个认识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二十一世纪的儿童舞蹈教育不仅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更要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且运用艺术的形式、手段、方法,将艺术和教育相结合,艺术服务于教育,教育表现于艺术,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对学生进行具有形象化思维特征和生动感情内涵的艺术教育。

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二十一世纪的儿童舞蹈教师专业素质则要求更加全面,要对专业中的各学科都必须有所了解和掌握,要成为能跳、会教、善编的新型人才。要会跳:能为幼儿做出正确优美的师范;要会教:有教授舞蹈和组织幼儿学舞的教学能力;要会编:有自编自导幼儿歌舞和辅导幼儿舞蹈活动编导能力。只有同时具备这3项能力,才能胜任幼儿舞蹈教学工作。

(二)抓住三个重点

1基训是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基础和保证

以训练学生身体的软、开、度灵活、协调和动作的感觉为主,腰、腿的能力训练和技巧训练为辅。基训是每个初学舞蹈者所必须首先进行的专业训练。它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人的素质条件,提高舞蹈的基本能力,为学习各类舞蹈奠定基础。

2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是学前舞蹈教学的积累和提高

以组合学习为主,动作的单一练习为辅。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可以全面锻炼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艺术水平,丰富学生的舞蹈语汇,广泛积累素材,掌握各族舞蹈的特点,为儿童舞蹈的教学和创编做好准备。

3中国古典舞身韵是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

古典舞身韵及其审美,“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神,即神韵、心意,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劲,就是力,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律,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这都是精辟的概括与提炼。而这些文字又与元素性动作高度统一、谐调,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美学理论。

(三)锻炼多种能力

在学生实习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尽管自身专业素质好,具有一定的舞蹈感受力与表现力,但却总上不好课,带不好儿童,无法适应幼儿舞蹈教学。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生教学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各种能力的缺失。虽然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光靠课堂教学,它还需要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们提供表现和锻炼的舞台,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表演、创作、观察、分析、指导等等各种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体验,达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方小燕.新课改下形体与舞蹈教学对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J].科教新报,2011(06).

舞蹈专业实习个人总结范文9

一、分析学前教育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学前教育教师的需求变化。一是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师范学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方法”精神,培养出综合素质高、专业精、具有活力、知识面宽且具有创新思想和一专多能的人才。二是从目前学前教育的发展来看,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与人民的重视,国家的发展要靠下一代,如今学前教育慢慢将纳入义务教育。作为父母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很小时就进行胎教、亲子教育、上各种辅导班,想给孩子选择较好的学校上学等等,家长对幼儿的教育尤其重视,对教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三是从全国高校学前教育的整个教学课程设置来看,舞蹈课是必修课程,为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加快中国前进的步伐。四是从高校学前教育舞蹈专业的学生现状来看,他们是高中毕业的十七、八岁的孩子,在思想上具有一定的学习意识与竞争意识,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在舞蹈的学习上是有一定压力。他们的骨骼发育已经初步成形,身体较硬,软开度较难练开。在校的学习时间是两年半,最后半年是顶岗实习。在舞蹈教学中教师的教授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进行教学内容实施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与水平,为打造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优秀人才打下基础。

二、高校学前教育舞蹈专业要解决的问题

高校学前教育舞蹈专业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舞蹈教育资源,利用科学性与可行性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为学前教育输送高素质、综合性的优秀人才,改善我国现有的学前教育师资结构,调整、改善、充实我国原有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提升高校学前教育舞蹈专业的水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学有所专、学有所用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理念,为教育和社会输送高素质具有个性化的综合人才;追求和实施精品课程,课程内容突破传统的单一学科领域,运用综合教育思想,课程富有经典性、综合性、多样性、创新性;使学生培养模式多元化,既有主修舞蹈课程,也有选修舞蹈课程;既有舞蹈理论课程,也有舞蹈技能课程;既有通识课程,也有个性化课程;既有校内学习课程,也有社会实践课程;既有校内教师的舞蹈教学,也有外聘教师的舞蹈教学。总之选择科学规范的舞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打造合格加优秀的学前教育的理想人才。

高校学前教育舞蹈专业是三年学制,舞蹈属于基础课与主干课,是训练学生掌握舞蹈基础知识、基本训练、儿童舞蹈与创编及民族民间舞蹈的学科。通过此专业的培训与学习提高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将舞蹈风格特点和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密切结合,提高自身的舞蹈素质和专业水平,陶冶情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锻炼和开发学生的舞蹈思维想象力与创造力等,形成完美的人格。树立与巩固热爱幼教的专业思想,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胜任幼儿园的教学和课外活动辅导工作的要求,为将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三、高校学前教育舞蹈专业的内容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