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集锦9篇

时间:2023-08-04 17:19:11

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

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范文1

关键字: 地表水;水环境;变化趋势

聊城市水资源非常丰富,马颊河、徒骇河、漳卫河等众多河流在市内纵横交错,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将从聊城经过,形成了我国北方少有的、独特的水系。市区内有我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东昌湖,水面总面积5平方公里;京杭大运河、徒骇河、引黄灌渠等30多条大小河流穿城而过,并且水系相通,形成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河湖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

一、聊城地表水水质分析

1.评价方法的确定

因为综合污染指数法在空间上可对水体的污染程度用定量指标分级,在时间上可刻划水环境污染的总趋势。综合污染指数法采用选取的评价参数的实测浓度值与该指标的比值反映水体中污染物的超标倍数,用各项比值的加权统计值对水体分级,改善了单项指标评价不够全面的缺陷。所以选用综合污染指数法,作为本文的评价方法。

2.评价标准的选择

本文以我国GB3838-200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标准值为评价依据。

3.确定评价因子

评价因子的选取要符合全面性,反映污染的原则,结合聊城市河流水污染的实际状况。故选用排放量大、毒性大的COD、BOD5、氨氮、硫化物、挥发酚、总磷、硝酸盐氮和氰化物等8个项目。

4.确定评价对象的选择

由于聊城市拥有众多河流,有些河流没有监测数据且这些河流对全市的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较小。所以选择聊城市的主要河流:马颊河、徒骇河和漳卫河为评价河流。

5.聊城市1993~2008年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聊城市地表水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有COD、BOD5、氨氮、硫化物、挥发酚、总磷、硝酸盐氮、氰化物等。为了明确的污染因子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的大小,历年污染因子的平均污染指数见图1,

根据历年污染因子的平均污染指数按大小排序为:氨氮、挥发酚、BOD5、 COD、硫化物、总磷、硝酸盐氮和氰化物。各污染因子对地表水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氨氮,其次是挥发酚。BOD5、COD、硫化物和总磷对地表水环境也有较大影响,硝酸盐氮和氰化物对地表水环境基本没有影响。

根据1993~2008年的监测数据,依河流为单元进行评价分析。根据分析数据可以得出,各河流的年际变化趋势。

由图2可看出,各评价河流的污染程度1993-2000年污染程度有所波动,但变化趋势不大;2000-2002污染程度加重;2002-2004年污染程度减轻;2004-2008年污染程度有所波动,总体看减轻。总体上看1993-2008年,聊城市地表水环境的污染程度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二、 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1.污染指数趋势分析

如表1所示,1993-2008年聊城市地表水的主要污染指标中氨氮、COD、BOD5、硫化物和总磷呈明显的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挥发酚有所波动,硝酸盐氮和氰化物变化趋势不明显。详细数据见表1。

2.综合污染指数趋势分析

如表2所示,1993-2008年聊城市地表水环境的综合污染指数,地表水环境的污染程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马颊河和漳卫河2001-2004年污染程度最重,徒骇河1995-1996年污染程度较重。详细数据见表2。

根据上述对地表水质变化趋势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地表水环境的污染程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地表水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是氨氮、挥发酚、BOD5、 COD、硫化物和总磷。

表1 1993-2008年聊城市地表水环境的污染指数表

表2 1993-2008年聊城市地表水环境的综合污染指数表

三、 地表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聊城市地表水环境已有所改善,但污染程度依然较重,主要是氨氮、挥发酚、BOD5、 COD、硫化物和总磷等污染指标引起。从中可得出,工业点污染源的防治仍然是重中之重,农业的面污染源的防治也不能忽视。为此提出以下建议:继续抓紧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使城市生活污水达标排放。督促工业污染大户自建污水处理设备,使其达标排放。对不能达标排放,近期无力进行生产工艺改进、无治理价值的污染企业,必须采用关停措施。对城市和企业实行水污染排放总量控制。依据河流的水环境容量和水资源保护规划制定的区域水体的质量标准,确定各入河排污口的允许排污量,积极推行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对于超过允许排污量的应限制其向河流等水体排放。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充分利用水价的经济杠杆作用,适当提高水的价格,鼓励企业或农业灌溉利用符合各自用水要求的废水或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源。从经济角度使有关部门积极添置污水处理设备,参与治理水污染这一系统工程。教育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因化肥和农药过量使用造成的水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方俊华,刘海舰,翟俊. 重庆渝北御临河流域水体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6:59-62.

[2]陈志凯. 持续干旱与华北水危机[J]. 海河水利,2002.(1):6-9.

[3]王西琴,刘昌明,杨志峰. 河道最小环境需水量确定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I)———理论[J ] . 环境科学学报,2001 ,21 (5) :543 —547.

[4]李如忠,洪天求,金菊良. 河流水质模糊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2:43-46.

[5]张玉清.河流功能区水污染物客量总量控制的原理和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2-9.

[6]杨玉峰,傅国伟.区域差异与国家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J].环境科学学报,2001,(2):129—133.

[7]钱骏,肖 杰,蒋厦,薛基瑜,赵磊. 长宁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对策[J].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54-56.

[8]吴希龙,禹敦臣.大汶河流域水环境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3):23—24.

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范文2

    关键词:城市居民 环境污染 认知

    研究对象概述

    空气污染较严重。临沂市近几年的工业废气排放量总体上呈不断增加的趋势,2003年是864.06×108标m3,2004年是1384.25×108标m3,2005年则增至1961.44×108标m3。山东临沂市近几年SO2的排放量也呈现出波动式增长的趋势,1999年SO2的排放量是4.53×104t,到2005年SO2的排放量又增长到7.24×104t,比往年的排放量都要高。

    噪音污染概况。目前山东省临沂市噪声研究及防治工作还做得不够,城市中很多商业相对繁华或人口集中的区域,其居民反映噪音较大,并干扰了正常的生活起居。另外,山东省临沂市城市噪声研究的手段和工具还相对滞后,预测、评价、防治等方面技术手段较为落后。

    市区地表水体污染比较严重。临沂城有沂河、陷泥河等5条河流流经或贯穿市区,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04年和2005年同期6-12月份淮河省界断面水质监测发现,山东临沂市内河流水质大都呈Ⅳ水质。

    垃圾污染呈增长趋势。近几年工业废弃物年产生量呈现出波动式增长趋势。除1998年与2001年有些异常外,从1997年到2005年工业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加,1997年为203.61×104 t,2000年为234.56×104 t,2005年增至437.18×104 t。

    研究方法和基本情况

    2007年10月9日至10月27日,在山东临沂市市区的人民广场、东方红广场、新华书店、人民公园、向阳小区、八一小区、西苑小区、临沂四中、大学城、临沂市人事局、临沂市教育局、临沂市政府、师院北院附近的农贸市场等地,通过随机抽样的办法对临沂市城市居民进行了有关临沂市城市环境污染认知的问卷调查,同时对市民的一些环保行为进行了现场观察,并运用数理统计法与图表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调查过程中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最终收回问卷580份,其中有效问卷565份,问卷有效率约为97.41%。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294人(占52.04%),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有271人(占47.96%);年龄在40岁以下的有403人(占71.33%),40岁及40岁以上有162人(占28.67%)。

    调查结果分析

    (一)临沂市城市居民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总体认知

    除了各种城市污染物的排放量可以直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环境质量好坏之外,城市居民对其所在城市环境质量的满意程度以及他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现状的评价也可以反映出城市环境质量的好坏状况。通过这次调查,发现临沂市城市居民对临沂市的城市环境质量满意程度总体上不是太高。具体来看,对其城市环境质量表示满意所占的比例为零;15.4%的受调查者表示对城市环境质量比较满意;70.62%的受调查者对城市环境质量不很满意 ;13.98%的受调查者对城市环境质量很不满意。由此说明城市居民对山东临沂市的各级政府相关行政部门的工作的认可程度不是很高,同时临沂市的城市环境与城市居民将其作为居住、工作、学习、娱乐等场所的要求还存有偏差。

    山东临沂市城市居民对城市环境污染现状的评价结果显示,7.79%的受调查者评价城市环境污染严重;68.67%的受调查者认为城市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其中59.28%是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城市居民;17.52%的受调查者认为城市环境污染严重;6.02%的受调查者则认为城市环境污染不严重,这部分受调查者主要是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由此可见,居民的文化程度越高,其对城市环境污染的认识也相对较清楚。在回答临沂市的“主要环境污染现象是哪一种”问题时,受调查者的回答也是因人而异,10.09%的受调查者认为垃圾污染是临沂市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现象;16.99%的受调查者认为大气污染是临沂市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现象 ;32.74%的受调查者选择了水污染;还有40.18%的受调查者认为是噪音污染。可见临沂市的噪音污染和水污染已经引起了更多市民的关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指明了方向。

    (二)临沂市城市居民对其城市环境污染的反应

    城市居民离不开城市环境,如果城市环境恶化,则必然会对城市居民的心理、生理、行为等产生各种负面影响。虽然每个人对城市环境污染的感受不尽相同,但是从这次的调查结果来看,95.58%的受调查者都对城市环境污染影响身体健康存在忧虑,同时发现57.95%的受调查女性承认环境污染已对自己的心情产生了不良影响。当深入问及环境污染给受调查者带来了哪些具体影响时,很多受调查者都提到了烦躁(76.46%)、降低工作效率(56.81%)、心胸郁闷(47.08%)、失眠(29.38%)、神经衰弱(23.54%)等。

    另外,这次调查还发现城市环境对人们的购房、选工作、迁居等行为的影响也比较大。在调查买房主要考虑哪些因素的问题时,发现住房周围的环境状况被选中的比例是63.19%;对于“找工作时考虑哪些因素”的问题,61.06%的受调查者选中了工作单位周围的环境状况这一因素;对于受调查者及其子女的迁居意向时,有一部分人表示希望能去外地寻找发展机会,其原因主要有经济原因(58.23%)、环境原因(53.27%)、社会原因(47.79%)等。可见环境因素对市民买房、择业、迁居等行为产生了一定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城市能否留住人才,城市环境的好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三)临沂市城市居民环保态度与行为分析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临沂市城市居民对城市环境污染及其危害已经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但对环境污染只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是不够的,还应对环保行为和环保工作持端正、支持的态度,因此这次调查还进行了对临沂市城市居民环境保护态度与环保行为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在是否愿意将垃圾分类以后再投入垃圾箱的问题上,84.25%的受调查者表示愿意将垃圾分类以后再投入垃圾箱,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绝大多数的城市居民对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是持支持态度的。

    对于“保护环境主要依靠谁”的问题,37.52%认为政府是执法部门理应负主要责任;21.95%表示环境污染多是有企业造成的,企业应负主要责任;但是40.53%则认为环境保护是一件需要全民参与的事情,市民的责任很重要。一般在人们的观念中,环境保护工作更多是政府的事情,与个人关系不大,而临沂市民则表现出了很好的个人对环境的关心和责任意识。同时发现持市民是环保主要责任人观点的受调查者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占了85.59%,可见市民的文化程度越高,其对环境的关心和责任意识越强。总体而言,上前劝阻被选中的比例是52.04%;报告执法部门的选中比例是40.18%;但25.49%的受调查者认为这是执法部门的事自己管不了,所以选择了悄悄走开。

    这次调查的结果还显示,临沂市城市居民购物时一般没有自备购物袋的习惯,只有少数受调查者表示自己偶尔记得自备购物袋但并没形成习惯;而且通过现场观察,发现过往行人将手中垃圾投入垃圾箱内的很少,由此可见,市民的环保意识还停留在理论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为上。最后让受调查者对临沂市政府的环保工作进行评价时,有50%以上的人对本市政府在城市环保方面的工作评价不高,这也说明临沂市政府在其城市居民心中还没有树立起环保的良好形象,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城市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改善在市民心中的不良形象。

    结论

    城市环境污染对其城市居民的生理、心理、工作、学习、休闲及社会活动都产生一定程度影响,通过对山东临沂城市居民的调查发现,虽然不同的居民对其所在环境的质量评价稍有差异,但都表示了环境污染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居所的选择及迁居的意向存在一定的影响,也反映出临沂市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总体上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笔者认为,相关环保部门可以考虑通过以上途径积极宣传环境污染的危害,让更多的市民认识到保护好环境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环保行为的表扬、奖励等正确引导、激励市民,让市民们积极地行动起来,将保护环境落实到行动上。

    参考文献:

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范文3

关键词:雨水;径流污染;污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资源也在不断的被消耗,特别是作为“生命之源”的水资源更是出现了紧缺的现象。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降水时空分布严重不均的国家,而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则是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的有效措施。雨水径流水质能否满足使用要求,其水质状况直接影响雨水利用途径和成本,因此雨水水质控制是现代城市雨水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1 雨水径流污染的来源

根据传统水环境污染的发生类型,可把污染源分成为点源和非点源。点源是指有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来源,指工业废水及城市生活污水,由排放口集中排放。非点源是指时空上无法定点监测的、与大气、水文、土壤、植被、地质、地貌、地形等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可随时随地发生的,直接对大气、土壤、水构成污染的污染物来源。暴雨径流,即通常意义(狭义)的非点源污染,是与降水过程伴随进行的地表径流污染。降雨径流污染指在降雨过程中雨水及其形成的地表径流冲刷地面污染物,通过排水渠道或直接进入江河湖泊,造成地表水污染。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1 大气污染

工厂生产、居民生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出的大量废气和烟尘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而雨水在降落过程中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起到溶解、淋洗、冲刷的作用,空气中的污染物大范围的转移到水体,引起水体污染。

1.2 地表污染物

城市地表大部分为不透水面,降雨尤其是暴雨落到地面后迅速形成径流,冲刷并挟带地表污染物形成暴雨径流污染。城市降雨径流中含有悬浮耗氧物质、营养物质、有毒物质、油脂类物质等多种污染物。这些污染物随径流进入江河湖泊,造成了水污染。有学者对扬州市[1]、天津市[2]、珠海市[3]等城市市区雨水径流污染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认为每年由城市地表径流造成的污染负荷相当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污染负荷,城市地表径流水中污染物、重金属及碳氢化合物的浓度在数量级上与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基本相同。可见,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危害是相当大的。研究城市地表径流的污染特性及其排污规律,寻找可行的污染控制技术及对策,为政府部门对面源污染的控制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研究进展

非点源污染研究在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研究历史较长且非常活跃。但70年代初进行的非点源污染研究仅是在非点源污染特征、影响因素、单场暴雨和长期平均污染负荷输出等方面的初步认识研究。70年代中后期的非点源污染研究有很大发展,影响因素和宏观特征研究由相关因素分析和时空差异分析转向与非点源污染控制密切相关的主控因子和源区(危险区域)空间分析。80年代非点源污染基础研究地域范围广、类型多样(新增生物源),因素分析和污染物(特别是农药)迁移机理研究更加深入。进入90年代,非点源污染的研究更加活跃,与非点源污染控制相关的影响因子研究层出不穷。微生物的迁移成为非点源污染物迁移、转化研究的新生长点。非点源污染的管理和控制方面的研究以美国的“最佳管理措施”最具代表性。它起源于70年代后期,发展于80年代初期,成型于80年代中后期。

国内对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从八十年代北京城市径流污染研究开始,其后,分别在上海、南京、苏州、成都、杭州等市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但由于点源污染矛盾一直突出,对城市径流污染未予以足够重视。最初国内城市径流污染的研究仅局限于其宏观特征和污染负荷定量计算模型。九十年代以后,我国城市径流污染研究开始活跃,建立了许多计算径流污染负荷的模型,有通过实测资料或统计分析方法建立的基于污染负荷与径流量之间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的黑箱模型,有基于负荷发生的运动机理的概念模型,有基于水力学基础的运动波模型等。其中一些成功的案例有:陈民东等[4]研究了建立了邯郸市雨水污染物冲刷模型,得出邯郸市雨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与降雨量呈拟合度很好的指数关系, 确定出该市屋面、路面初期雨水弃流量为3 mm和6 mm, 能分别去除COD总量的78.3%与77.9%;王业雷等[5]分析了南昌市区非点源特征:径流冲刷具有初期效应,在一场降雨过程中,占总径流量20%或25%的初期径流,冲刷排放了径流排污量的50%;潘国庆,车伍等[6]提出径流水质变化一般较好的符合一阶冲刷模型对中国31个主要城市近30年的降雨资料(降雨量日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控制90%降雨(场次)所产生径流的径流污染控制量的设计降雨量,提出年降雨量为>1000、(500-1000)和

3 雨水径流污染的控制

各国学者对雨水径流污染的来源和危害都有了较清楚的认知,对其的控制也有了适合本国条件的技术和方案。[7]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控制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

3.1 技术性措施控制

3.1.1源头控制

源头控制是指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量,将污染物控制在最低限度。这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控制。从城市工业排放的废气从污染物水平和总量两方面进行严格管理,减少大气的干湿沉降。

3.1.2扩散途径控制

扩散途径控制是指雨水径流污染物输送和扩散机理,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污染物排入地下或地表水体的数量。例如扩大城市清扫的范围,提高清扫质量和频率;改善城市土地使用类型的结构,减少径流的排放量;对产生污染较大的地面材料进行更换。

采用透水地面如嵌草砖等代替不透水地面,可减小城市的径流系数,滞留雨水并使更多的径流渗入到土壤中,减少径流总量。[8、9]植物还可以延长径流时间,削减径流峰值流量,并且可以对径流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一定程度的拦截和分解,减少径流污染水平。[10、11、12]有研究表明,当土层深1 m时,垂直渗透径流的COD去除率为65%,当水平渗透距离超过5m时,COD去除率也可达40%。[13]

3.1.3终端控制

终端控制是指采用净化技术处理带入水体的径流污染物。雨水调蓄池和人工湿地是两种较常用的工艺。

雨水调蓄池将初期雨水截留在池内,降雨后期再将池内的雨水缓慢排出。调蓄池既削减了洪峰的大小,又减小了初期雨水的污染,但并未削减污染物总量。[14、15]如名古屋的若宫大通蓄水池(316 m×47 m×10 m),建于城市街道下面,最大贮留量约为1.0×105m3。[16]

在城市中利用现有公园、池塘改造或修建人工湿地,既可以调蓄雨水,对径流水质又有一定的净化效果。湿地本身具有一定的沉淀效果,各种水生植物既可以分解吸收污染物,湿地中的砂子等基质对于污染物也有着吸附和过滤作用。[17]

3.2 非技术性措施控制

在暴雨径流污染的管理机制中 , 技术是治理和改善的直接动力 , 而政策法规会加速治理管理的成效。在美国 , 国会结合研究进展积极立法 , 1972 年联邦水污染控制法(FWPCA)首次明确提出控制非点源污染 , 提出了 “最佳管理措施” (BMPs)。1977年的《清洁水法》进一步强调非点源污染控制的重要性。1987年的水质法案(修正案)则建立了控制非点源污染的国家计划,明确要求各州对非点源污染进行系统的识别和管理 , 并给予资金支持。由于国家有完善的政策法规 , 对暴雨径流污染的管理形成了一个体系 , 从而形成了环境资源化和环保服务产业化 , 通过环境、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我国现行法律对非点源污染的控制则较少。我国现行的《水污染防治法》仍重点着力与对点源污染的控制治理,虽然有《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中有部分关于非点源污染的限制性规定,但这些规定仍局限于对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和治理上,对非点源污染的治理力度不大。

4 结语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迥异、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加之非点源污染产生机理的特殊性等原因,在控制非点源污染方面需要因地制宜。非点源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机理的研究会更加深入,非点源污染数学模型将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非点源污染问题的合理解决是对城市发展的巨大贡献,使城市变得更美好。

参考文献

[1] 严长安,陈满荣,王建,钱胜.城市公路路面雨后积水非点源污染初步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4(6):63-67.

[2] 张淑娜,李小娟.天津市区道路地表径流污染特征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2(3):25-28.

[3] 卓慕宁,王继增,吴志峰,万洪富,李定强.珠海城区暴雨径流污染负荷估算及其评价[J]. 水土保持通报,2003.5(23):35-38.

[4] 陈民东,张胜,李思敏.邯郸市区雨水初期径流控制量的确定[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7.4(23):435-438.

[5] 王业雷,董瑞斌.南昌市区初期雨水污染研究与防治对策[J]. 环境研究与监测,2007.4(20):6-8.

[6] 潘国庆,车伍,李俊奇,李海燕.中国城市径流污染控制量及其设计降雨量[J]. 中国给水排水,2008.22(24):25-29.

[7] Jefferies C , Aitken A , Macdonald K 1 Ass 2essing the per formance of urban BMPs in Scotland[J ].Wat Sci Tech , 1999 , 39 (12) :123131.

[8] 张荣峰.城市雨水贮留入渗措施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1997,4(1):45-50.

[9]李俊奇,车武,施曼.城市雨水利用与节约用水[J].城镇供水,2001(2):40-42.

[10] 宫莹,阮晓红,胡晓东.我国城市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J ].中国给水排水,2003,19(3):21-23 .

[11] 王晓峰, 王晓燕. 国外降雨径流污染过程及控制管理研究进展[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1):91-96 .

[12] 李树平, 黄廷林. 城市化对城市降雨径流的影响及城市雨洪控制[J ] . 中国市政工程, 2002 (3) : 35- 37 .

[13] 欧岚,车武,汪慧贞.城市屋面雨水绿地水平流渗透净化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14(6):24-27.

[14] 刘洪光,石玮,徐伟.浅谈雨水调蓄池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2(4):141.

[15] 宋进喜,李怀恩,李琦.城市雨水资源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生态学杂志,2003,22(2):32-35.

[16] 赵廷红,牛争鸣.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基本途径[J].中国给水排水,2001,17(10):56-58.

[17] 杨敦,徐丽花,周琪.潜流式人工湿地在暴雨径流污染控制中的应用[J].农业环境保护,2002,21(4):334-336.

投稿人资料:

姓名:何流(1986~),男,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范文4

关键词:环境噪声;污染分布;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TB5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屡见不鲜,尤其是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现已成为影响广大市民身心健康的“元凶”之一。因此,噪声污染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全民减噪呼声也空前高涨。本文对怀化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10-2012年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阐述其噪声污染分布现状、形成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1 怀化市鹤城区环境噪声污染现状分析

怀化市鹤城区域环境噪声以500×500网格布点,核定有效点位162个,控制面积为40.5K m2。其中:1类居住文教区20个,2类居住、商业混合区97个,3类工业、物流区21个,4类交通区24个,监测频率为每年秋季一次,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进行评价,怀化市鹤城区各类标准区噪声污染状况见表1,其结果表明:怀化市鹤城区2010-2012年间1类区测点20个,占总测点个数12.34%,其噪声源主要来自生活噪声,平均等效声级无一超标,声环境质量整体水平维持在较好状态,但平均等效声级值呈不断上升趋势;2类居住、商业混合区测点个数占总测点的59.87%,其噪声源主要来自社会噪声和建筑噪声,整体平均等效声级无一超标,其声环境质量整体水平处于较好状态;3类工业区及四类交通区测点个数分别占总测点个数的12.96及14.81,噪声源主要来源于工业和交通噪声,声环境质量整体水平呈下降趋势;4类交通区污染尤为明显。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怀化市鹤城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控制,但形势不容乐观,部分呈加重趋势。1类居民文教区和2类混合区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呈上升趋势,工业区有污染现象,交通区噪声污染加剧,各功能区环境噪声污染超标情况依次为4类标准适用区>3类标准适用区>2类标准适用区>1类标准适用区

2 怀化市鹤城区环境噪声污染产生原因分析

怀化市鹤城区环境噪声污染问题由来已久,是个难点,虽然经过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整治有所缓解,居住、商业混合区噪声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污染程度没有得到根本好转,近年来尤以交通区噪声污染严重。各功能区环境噪声要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标准尚有一定的差距,从表1看,鹤城区各功能区超标现象主要体现在交通区及工业区,分析原因如下。

2.1交通噪声是影响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怀化市交通建设不断发展,交通干道纵横交错,交通干线噪声直接影响着两侧区域的环境噪声;交通噪声的影响既呈线状分布,也呈面源分布,随着机动车流量的逐年增加,交通噪声影响将会越来越大。

2.2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带来的噪声面源污染影响加剧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噪声污染源不断增加。

一是第三产业产生的社会噪声屡禁不止;

二是方兴未艾的城市建设带来了建筑施工噪声,给区域环境增添了大量噪声源;

三是城市规划中的失误,造成布局不合理带来了一定的噪声污染隐患。

2.3噪声污染治理力度不够也是导致一些区域内噪声污染有增无减的原因

一是噪声治理资金投入不够,如城市绿化建设、道路隔声屏障设置及道路消音建设等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二是城市管理及环境监察执法力度不够,如对超标排放噪声源的第三产业、敏感区内建有影响大的噪声源、各类建筑工地等未实施严格监管执法。

3 形成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原因

一是环保观念淡薄,法制意识不强;

二是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城市功能区规划和布局欠佳,建成区存在居住,商业混合的问题,造成了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范的难度;

三是环境监管执法力度不够,对噪声污染行为人处罚较轻,没起到预想的效果;四是人为噪声污染严重,如居住区广场舞高音喇叭肆无忌惮的播放,噪声扰民严重,其污染纠纷时有发生并呈激化趋势,严重时导致警方介入调查处理。

4 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4.1合理布局,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

严格划分每个区域的社会功能,使居住、文教区远离强噪声源,确保城市居民生活区域免遭噪声污染,积极推进市区工业企业入园进区。

4. 2加强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

一是搞好交通建设,特别是在交通负荷重、噪声污染大、地处敏感区域主干线上架设立交桥;

二是广泛推广消声路面,降低车流噪声;

三是对车流量大且较敏感区域设置隔声屏障,以达到隔声降噪的作用;四是加强交通管理,保持道路交通畅通,采取过境车辆分流、敏感区域车辆禁鸣等手段降低噪声污染。

4.3加强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防治

主要途径有:一是加强宣传,促进公众参与,充分利用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介绍噪声危害和噪声污染防治知识,发挥媒体对各类噪声扰民的舆论监督,加大噪声违法的爆光力度,营造一个全民参与、全民监督、共同防治噪声污染的良好氛围。

二是合理规划和布局。主要是对老城区的噪声污染源进行专项整冶,对噪声污染严重、整治无望、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企业,要坚决依法关闭;对新城区要严把审批关,严格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声环境影响评价,明确改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要求,严格项目“三同时”验收管理,未通过验收的噪声排放项目,一律禁用。

4.4加大城市管理及环境监察执法力度

加强施工噪声日常监管,强化城市建筑施工环保公告、夜间施工审批限定施工作业时间等管理制度,严历查处施工噪声超标排放的环境违法行为。

4.5加强声环境质量管理,改善声环境质量。

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不断扩大噪声达标功能区面积,提高功能区夜间噪声达标率,促进城市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范文5

关键词:环境库兹列茨曲线;经济增长;城市化;环境污染;联立非线性算法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综述

环境质量的退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关系的环境库兹列茨曲线(EKC)假说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焦点问题。EKC假说的意义在于,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在适当的条件下是可以相容的,这就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但是,围绕这一假说的实证研究却产生了大量的争议,环境压力指标与经济增长(或收入)指标之间至少出现了倒U型关系、同步关系、U型关系和N型关系四种结果。研究者对每种关系都进行了解释,包括技术与产业结构、环境质量需求的收入弹性、国际贸易、市场机制、环境政策等,可参见Dinda(2005)、李玉文等(2005)的系统总结与梳理。从研究进展来看,现有研究已经普遍意识到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拓展:

一方面,需要更深入地考察环境EKC的理论基础。EKC本身仅仅是一种对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关系的描述性研究,正如Grossman等(1996)等所言,“EKC并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除了检验环境与收入或经济增长的关系外,研究中关键是要识别出解释库兹列茨曲线的决定因素,特别是研究这些决定因素的作用机制。本文关注的是城市化这一因素与EKC假说的关系。城市化的发展使得资本、劳动力要素产生集聚,促进技术和知识的外溢,提升经济发展的规模经济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持续动力,也为居民带来了高质量的生活,但是,伴随城市化进程也出现了严重的工业和生活污染现象,制约了可持续发展。如何准确理解城市化(包括工业化、资本和劳动要素集聚、人口城镇化和城市扩容等)所具有的机制,不仅决定了未来城市化发展战略的选择,也是关系到治理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命题。

另一方面,针对EKC的研究方法创新迫在眉睫。从国内外现状来看,研究普遍使用环境压力(污染水平)和经济增长(收入)之间的线性和线性对数式的单方程计量回归模型,将经济增长(收入)分别取三次和二次方后也作为解释变量,通过三次多项式中各个参数估计值和显著性程度来进行判断,在回归方法上,基本采用是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固定效应法(FE)和随机效应法(RE)。

上述研究方法存在三个缺陷,第一,忽略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反馈作用,这种缺陷可能造成计量模型存在联立性偏误。事实上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正反馈联系,例如,Hartman等(2005)建立的结构模型就推导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环境与经济的互动关系,事实上,二者之间具有协整和格兰杰因果关系(Shahbaz et al,2012)。第二,采用三次多项式的拟线性建模方式,可能会由于经济增长(收入)指标与自身的二次方和三次方项产生多重共线性和内生性偏误,难以保证参数估计值的无偏性。即便现有个别研究开始采用门槛协整回归方法(Esteve et al ,2012),其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拟线性形式的建模,并非是考察倒U型非线性关系的最佳选择。第三,最为重要的是,受到研究方法的限制,现有研究更多的是检验环境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对于这种关系出现的原因,以及原理和机制难以进行明确说明和检验。

为此,本文基于2000年~2009年省区面板数据,使用了真正意义上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和相应的非线性算法,在联立方程体系下考察了环境、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正反馈关系。为了准确识别和检验城市化这一因素,本文通过线性联立方程、非线性单方程和联立非线性方程回归这三个步骤的技术路线,对城市化所导致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联立非线性关系展开研究。

二、模型与方法

(一)非线性联立计量模型

由Hansen(1999)提出的门槛效应模型是现有非线性回归模型中的一个典型做法。但是,门槛效应非线性模型暗含一个假定:只要门槛变量突破临界点,则被解释变量在瞬间实现从一种状态完全过渡到另一种状态,整个状态的转变都是离散的。而对于经济发展、城市化与环境污染的变化趋势来看,并不会是一个突变过程,而是一个连续的、渐变的过程。为此,按照González等(2005)提出的思路,采用如下形式的面板平滑变迁回归模型

龚伯茨函数同样也属于S型增长曲线,具有逐渐、平滑的变化趋势,趋向一个上渐进线极值水平,但并不要求对称性分布。在明确了非线性趋势的构造之后,首先会按照现有研究思路,构造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单方程回归模型,即单独估计(4)式中的方程二。同时,为了更准确地反映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联立性关系,消除参数估计中的联立性偏误,构造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的非线性联立方程(4)式

上标L和G分别表示逻辑斯蒂函数和龚伯茨函数类型。在(4)式的增长方程中,吸收Dinda(2005)利用内生增长理论框架分析EKC的理论模型要素,除了资本和劳动投入之外,将环境污染也作为要素投入(损耗)之一,以反映环境质量对经济发展的反馈作用;而在污染方程中,由于现有EKC研究证实不同的经济变量将会具有不一样的意义,特别是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性支出水平对环境质量需求具有重要影响(Cox et al,2012),因此,除了GDP规模之外,还加入了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消费性支出水平和人口密度、人口总规模变量,以反映经济总量、人均真实收入(支出)和人口这三个方面对环境污染的不同影响。

对于转化变量,在增长方程中使用的是各省区的城市建成区规模这一指标。由空间经济学和内生增长理论可知,资本、劳动力的集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之一,集聚过程中产生了更低的成本、更好的市场潜力,以及知识和技术外溢(Fujita et al,2004),并且使得“干中学”效应成为可能(Martin et al,1997)。而环境污染的集聚亦是一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典型特征(张乐才,2011)。因此,转换函数的加入使得可以考虑通过城市建成区这一载体,来考察资本、人力和环境污染对经济是否具有非线性的增长(或阻碍)作用。而在环境污染方程中,使用了人口城镇化比重这一指标来作为转换变量,其同样反映了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聚集,经济增长与消费增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是否具有非线性趋势。城市建成区和人口城镇化这两个转换变量共同反映了城市化在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二者之间所具有的作用机制。

作为对照,按照(4)式构造了线性的联立方程模型以作为佐证,唯一的区别在于回归模型中没有纳入非线性函数部分。

(二)回归方法

面板数据条件下,对于(4)式联立的平滑转移模型估计可分为两步实现,第一步,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NLS)算法进行估计,得到每一方程的回归残差平方和,第二步对于联立方程使用可行广义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FGNLS)算法。这里关键是对γ和ρ初始值的确定,借鉴Hansen(1999)做法,即先根据γ>0,ρmaxmin{qit}原则,确定γ和ρ的一个初始值,然后利用格子搜索法寻找最佳初始值γ*和ρ*,最终使得第二步FGNLS算法下压缩回归残差平方和(scaled RSS)最小。

而线性的联立方程使用3阶段最小二乘估计算法(3SLS),并对数据采用了自然对数变换,以刻画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弹性关系。

(三)检验方法

对非线性联立回归模型的检验包括模型是否存在非线性效应的F检验,其通过令转换函数g在γ=0处按一阶泰勒级数展开来构造线性辅助回归模型,然后分别估计不包括转换函数g的线性模型和线性辅助回归模型,根据两个模型残差平方和SSR0和SSR1,构造F统计量进行检验H0:γ1=0;H1:γ1≠0。

同时,由于论文分别使用了逻辑斯蒂和龚伯茨两种非线性函数构造转换函数,为了检验何种趋势更具拟合优度,需要展开相应的检验。由于R2适用于判断线性模型的拟合程度,对于非线性曲线,不具有理论上的支持,为此,本文考虑了RNL指标来判定非线性曲线的拟合度,其表达式为1减去残差平方和与观测值平方和的商的1/2次方的差。

三、样本数据与指标构造

(一)样本数据

本文采用2000年~2009年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由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根据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对一些统计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因此,本文参照《中国统计年鉴2010》、《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2004》对数据进行了更新。

(二)指标构造

1.经济发展水平

用GDP平减指数(2000年=100)折算后的各省实际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单位是亿元。

为了反映GDP增长带来的人均真实收入和消费的提高,使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2000=100)折算后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元)作为另一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记为E。

除此之外,使用固定资产投资指数(2000年=100)折算后的各省实际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来表示资本投入(亿元),其中缺少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用零售商品价格指数代之。用各省按三次产业分年末就业人数来表示劳动投入(万人),记为L。

2.城市化

城市化变量分为两类。一类是人口类变量,包括年末人口总规模(万人,pop)和城市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den)。另一类将作为非线性回归方程中的转化变量,分别是各省份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和人口城镇化(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分别记为bulid和urbanr。

3.环境污染(TAP)

环境污染排放中统计了包括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在内的各主要污染物类型的去除量和排放量总和,包括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和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去除量、工业和生活烟尘排放量和去除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和去除

量,合计作为环境污染排放指标,单位是万吨。

四、非线性联立关系的参数估计结果

(一)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联立性

对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不含城市化变量)进行线性联立方程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发现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增长方程中,资本和劳动力增加一个百分点,将会使得经济总量增加0.821和0.163个百分点,而污染总量增加一个百分点,将会使得经济总量下降0.081个百分点,这说明环境破坏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反馈作用。

而通过污染方程也可以发现经济发展对污染的显著作用:GDP总量和人均消费性支出增加一个百分点,会使得污染排放量分别增加0.923和0.654个百分点,除此之外,人口总规模越大,污染排放量也会越大,而人口密度提高,将会减少污染排放总量。

线性的联立方程回归结果证实了污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循环往复式的因果性关联,但却无法全面反映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实际作用过程,也无法精确地解释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影响机制。

(二)城市化对EKC的单方面非线性影响

为了准确比较城市化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二者关系的影响,首先按照现有EKC研究的典型做法,使用单方程的非线性回归模型来考察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之间是否具有非线性变化趋势。

表2报告了这一结果。结果表明,不管是基于逻辑斯蒂趋势,还是龚伯茨趋势构造非线性转换函数,GDP总量和人均消费性支出都是显著的增加排放总量的影响因素,参数估计值α21和α22都显著为正。从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的表现来看,其参数估计值的性质也与表1估计结果类似,分别具有为正和为负的显著影响。

(三)基于非线性联立方程的回归结果

表3报告了联立方程非线性回归的结果。结果表明,增长方程和污染方程中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趋势,这与基于单方程的回归结果(表2)形成巨大反差。以基于逻辑斯蒂趋势的联立方程回归结果为例,尽管增长方程中的污染排放和劳动力投入的非线性趋势都不成立,二者与经济增长之间只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α12和α13都显著),但是,资本要素的非线性转换函数却显著存在,α11、γ11和ρ11的参数估计值分别为2.282、0.0002和246.54,均在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通过城市建成区这一载体,资本空间集聚使得资本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加速作用,即相对于线性的投入产出关系,资本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一种额外的放大效应。而在污染方程中,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的非线性趋势不显著,人口的城市聚集并没有使得消费性支出对于污染排放产生非线性的增长效应。GDP对污染排放也是一种显著的非线性的影响。α21、γ21和ρ21的参数估计值分别为10.021、0.273和48.966,均在1%水平上显著。

为什么在联立方程体系下能够发现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比较表2和表3关于参数α21的估计值结果,可以发现表2单方程的回归结果明显低估了GDP对于环境污染的影响,这就说明,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单方程回归会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循环累积式的互动影响,特别是当联立的方程中存在一些使得经济,或者污染排放非线性增长的特定因素时,单方程回归就可能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向下偏误。

这种特定因素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表3以人口城镇化作为转化变量的方程二回归结果表明,没有发现人口城镇化和人口集聚将会使得消费性支出与环境污染出现非线性增长趋势。同样,表3以建成区面积为转化变量的方程一回归结果也表明,没有发现城市规模的扩大会使得劳动力投入、污染排放对经济增长产生非线性的增长(或阻碍)影响,唯一通过实证检验的因素在于城市化中资本要素的空间集聚所产生的非线性的经济增长效应。通过联立方程的回归结果表明,正是通过城市这一载体,资本的空间集聚推动了工业化和污染的集聚,使得GDP与污染排放之间产生了类似于S型增长曲线的非线性增长趋势。

表3方程二GDP位置参数ρ21的估计结果则是以人口城镇化水平作为参照进一步说明了这种S型增长轨迹的具体特征。ρ21的估计值为48.966,并在1%水平上显著。越过这一“拐点”水平意味着环境污染排放总量虽仍在持续增加,但增长率已开始逐渐下降。这是因为城市规模扩张的过程中,追加资本要素投入和资本空间积聚对经济增长的加速作用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否则就会形成类似指数函数那样的“J”型爆炸式增长趋势。相反,当越过拐点水平之后,这种作用首先进入减速增长时期,当最终达到一个稳定的饱和水平时,城市规模扩张与资本积聚所能产生的作用亦会趋近它的极值水平。由于当前我国的人口城镇化水平大约为45%,这说明环境污染排放即将迎来一个从加速期向减速期转型的过渡阶段,从概率密度角度来看,环境污染排放相对于经济总量的变化率即将出现下降趋势,从而表现出一种倒U型的EKC特征。

表4报告了模型的拟合度值和非线性效应的检验结果。逻辑斯蒂函数和龚伯茨函数趋势的F检验都能显著拒绝γ=0的原假设,这证明非线性趋势的显著性。比较非线性曲线的拟合程度指标RNL,以及表3的参数估计值结果,可以发现基于逻辑斯蒂函数的联立方程回归模型总体表现优于龚伯茨函数的回归模型,城市化使得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构成了对称性的S型增长曲线。

五、结论与启示

城市化体现为工业化、人口结构的城镇化和市政设施的城市化等多方面。本文的研究证实城市化是造成EKC的原因之一,突出体现为资本要素在工业化和城市扩张过程中通过城市这一载体所形成的空间集聚对于经济增长产生了非线性的增速效应,这一效应进一步扩散到环境污染排放,产生了污染的集聚,最终使得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表现为非线性的增长趋势。通过分别进行单方程和联立方程的非线性回归,可以发现这种非线性关系的联立性质至关重要,其是城市化机制能否得以识别的决定因素。

研究不支持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也会使得消费性支出与环境污染排放之间出现非线性的增长趋势,这说明当前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支出结构仍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和升级,环境质量需求的收入弹性不足以发挥决定影响。

从实践意义来看,应将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化战略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举措。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结构的城镇化和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的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工业化,应在城市化进程中着力解决这一难题,摒弃一味追求追加资本要素型的经济增长,使得城市建设的目标从重点服务于经济建设转向提高城市生活水平,城市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加强调服务于居民。这样,由于城市化需求的多样性,城市化能够矫正经济结构畸形,带动服务业和消费发展,形成持续的内需和增长动力,进而,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环境质量需求的调控作用进一步突出,又会促使环境治理保护力度的加大和环境质量的改善,并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从而形成环境、城市化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李玉文,徐中民,王勇,等. 2005.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进展[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5(5): 7-14.

张乐才.2011.污染红利与污染集聚的机理与实证[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1(2): 6-10.

COX A, COLLINS A, WOODS L, et al. 2012. A household level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some recent evidence on transport emissions and income [J]. Economics Letters, 115(2): 187-189.

DINDA S. 2005.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J]. Ecological Economics, 53(3):403-413.

ESTEVE V, TAMARIT C. 2012. Threshold cointegration and nonlinear adjustment between CO2 and income: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in Spain, 1857–2007[J]. Energy Economics, 34(6): 2148-2156.

FUJITA M, KRUGMAN P.2004.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past, present and the future [J].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 83(1): 139-164.

GONZALEZ A, TERASVIRTA T, DIJK D. 2005. Panel smooth transition regression models[Z]. SSE/EFI Working Paper Serie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 No.604.

GROSSMAN G M, KRUEGER A B. 1996. The inverted-U: what does it mean? [J].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1(1): 119-122.

HANSEN B E. 1999. 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 estimation, testing, and inference [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93(2): 345-368.

HARTMAN R, KWON O. 2005. Sustainable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J].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29(10): 1701-1736.

MARTIN P, ROGERS C A. 1997. Stabilization policy, learning-by-doing, and economic growth [J]. Oxford Economic Papers, 49(2): 152-163.

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范文6

当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城市本身自然成为其难以忽略的主体。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环境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城市灰尘污染、城市大气污染、城市水污染、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光化学烟雾等,构成了城市环境灾害系统,成为城市环境重点预警、防治、治理的对象。

在常静等人发表的文章《城市地表灰尘的概念、污染特征与环境效应》中,将城市灰尘污染描述为城市环境学研究的内容之一。目前,城市灰尘污染尚未被人们所认识,实际上城市灰尘及其在城市环境中的作用,是不能被忽视的。城市灰尘污染可以作为城市环境学中的一个科学研究分支。

城市灰尘概况

城市灰尘是指粒径小于20目(

城市灰尘的物质来源属城市灰尘环境污染研究的重要内容,城市灰尘的物质来源分为三类:其一为远程来源;其二近程来源;其三为市内来源。

远程来源以三种形式迁入,一种为风尘沙的作用;第二种为大气颗粒物的作用;另外一种为人为远程带入作用。近程来源为近程风力作用、近程带入作用、市郊混染作用;市内来源为市内建设作用、市内交通作用、市内汽车尾气、市内颗粒物排放等。城市灰尘的物质来源研究是城市灰尘防治、治理的基础,截源才能堵流。

城市灰尘物质组成研究沿用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通过物质组成发现规律、揭示原理、寻求质的变化。通过对城市灰尘粒径组成研究可以弄清灰尘的物理学性质,城市灰尘矿物组成研究可以弄清灰尘的矿物学性质,城市灰尘元素组成研究可以弄清灰尘的化学性质。城市灰尘物质组成研究是城市灰尘环境污染最基础、最本质的研究内容。城市灰尘物质组成的研究,除了进行元素及其同位素含量测定外,还要考虑超微粒(

城市灰尘样品风干后,除去树枝、杂草、石块等杂物,对样品进行连续粒径分级,最粗粒径为1.00mm(1000μm),最细粒径为0.066mm(66μm),还可以再细分下去,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引起的误差会更大,因此,仅分为11个粒级。从城市灰尘粒径分布和以上颗粒物的划分标准比较以及城市灰尘随环境的可变化性可以看出,其所属范围广泛,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商翎的研究成果《元素生态地球化学及其应用》认为,颗粒尺寸是表征颗粒物行为最重要的参数,颗粒物的全部性质都与粒径有关,而某些性质则非常强烈地依赖于颗粒尺寸。各种环境介质中,微粒粒径分布关系,既可用颗粒数目、体积描述,也可用质量参数描述。在粒径r和r+dr间的微粒数dN的粒径分布关系为:dN=f(r)dr(f(r)是粒数随粒径变化的分布函数)。相应地,与粒数dN相当的体积dV的粒径分布关系为:dV=v(r)dN=v(r)f(r)dr,其中v(r)是粒径为r的单颗粒物的体积系数。与微粒的体积分布相类似,其质量dM的粒径分布关系为:dM=ρ(r)v(r)f(r)dr,其中ρ(r)为粒径为r的微粒的密度系数。利用以上关系,可以分别给出微粒数目、体积及质量对粒径的函数关系,并转换成频率分布。对于微粒数目的频率分布,设总粒数为Nt,Nt=∫21f(r)dr,则样品微粒随粒径的频率分布是:dN=1/Ntf(r)dr。通常,天然物质微粒的粒径分布并非正态分布,一般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城市灰尘分布分配规律是指城市灰尘在各个区域或者各功能区的含量规律研究,这里的分布是指城市灰尘在总体中含量,分配则是指城市灰尘在分体中含量,分布分配是相对的概念。通过分布分配规律研究弄清城市灰尘的基本分布特征,除此深入研究城市灰尘中的矿物、元素、同位素的分布分配规律,圈定和辨析灰尘、元素、同位素环境污染异常,划分城市灰尘环境异常灾害区(Ⅰ级、Ⅱ级、Ⅲ级),制作城市灰尘、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等环境异常图。

城市灰尘迁移演化机理是指城市灰尘迁移演化模式的探索研究。以不同来源介入城市的灰尘,又以不同形式在城市中迁移、循环、演变、消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构成了城市灰尘的动态演变系统。弄清城市灰尘迁移演化机理,有助于寻求最佳时间、最佳空间、最佳位置、最佳方案,进行城市灰尘污染的灾害预警、预防、治理。

传统污染类型与治理

城市灰尘的污染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五种:城市灰尘动力污染、城市灰尘地理污染、城市灰尘物质污染、城市灰尘循环污染、城市灰尘人体污染。

美国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体吸入大气颗粒污染物会引起呼吸道炎症,并导致婴儿早产死亡率增加。这与颗粒物的化学结构无关,不管所研究的颗粒物是来自煤烟型污染,还是来自交通型污染。较小的颗粒占的比例越大,其危害也越大。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是10μm以下悬浮的颗粒物,粒径为10~0.1μm的颗粒物有90%沉积于呼吸道和肺泡上,其中粒径为5~0.5μm的颗粒物沉积率随粒径的减小而逐渐减少。0.5μm颗粒物的沉积率为20~30%,粒径为2~4μm的颗粒物在肺泡内沉积率最大。沉积在肺部的污染物如被溶解,就会直接侵入血液,造成血液中毒;未被溶解的污染物有可能被细胞所吸收使细胞遭受破坏,侵入肺组织或淋巴结可引起尘肺。细颗粒物的比表面积大,所以它们吸附的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多,同时也使这些有毒物质在肺部更容易溶解。有害化学成分,如多环芳烃、重金属的存在和它们的浓度也决定了其毒性的大小。另外,人们在细颗粒物中暴露的时间长短对人体的健康也有重要影响。

城市灰尘的截源、城市灰尘的预警、城市灰尘防治、城市灰尘治理等,属城市灰尘环境污染研究的重要内容。建立城市灰尘环境污染科学研究系统,建立城市灰尘环境污染与生态侵害研究系统,城市灰尘环境污染防治治理系统,创建优美的人类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灰尘污染治理,需要从城市灰尘防护林带、城市灰尘阻滞植被带、城市灰尘吸附绿化区、大面积转基因植物修复等途径,来降低城市灰尘污染物的容纳数量,减轻污染程度。其中,地球化学工程学被认为是21世纪重要的环保产业。

现状与探索

近年来,持久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POPs)的环境效应已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研究表明,城市地区尤其是中心城区,土壤和灰尘中的多环芳烃(PAHs)浓度在不断增加,并显示出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工业区和交通要道含量明显高于校园和居住区,且呈较明显的季节分布。Brisa等的研究表明,巴黎市区灰尘中PAHs达到3~11μg•g-1,是农田土壤的213倍,呈现出由中心城区向郊区逐渐递减的趋势。Yang等的研究表明,高雄市中心地区PAHs含量为298μg•g-1,远远高于钢铁厂、水泥厂和海滨等污染地区含量(122~182μg•g-1)。Fang等对台中市地表灰尘主要交通干道、工业园区、文教区3种地表灰尘进行的分析表明,其PAHs含量分别达到6518、2617和1611μg•g-1。郭琳等的研究表明,长沙市地表灰尘的浸取试验分析表明,灰尘以总碳(TC)和COD污染为主,其次为石油类物质。陈丽旋等的研究表明,广州市各功能区道路灰尘的邻苯二甲酸酯(PAEs)含量平均为132158μg•g-1,其中商业区、交通主干道明显高于其他区域。

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范文7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中心,随着经济活动和人口的高度密集,它面临着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中国城市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并且长期以来延续的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这带来了污染物的高排放,使得城市赖以存在的自然生态环境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激增,人民生活水品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升级,都给原本越紧的城市资源、环境供给带来更大的压力。饮用水水源水质超标、垃圾围城、机动车污染、扬尘污染、油污染、废热废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随之出现,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支撑其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危险废物处置等建设能力尤显不足。下面主要从环境要素和污染物的形态角度,介绍城市环境污染的有关问题。

(一)大气污染

城市中的空气污染源大致来自于以下方面:(1)工厂排放的大量粉尘和CO2、SO2等废气;(2)汽车尾气;(3)加油站,汽油泄露后蒸发形成的碳氢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4)家庭中能源的消耗;(5)各种喷雾剂,如各种空气清新剂、杀虫剂,这些化学制品增加了空气中原来没有的成分,造成污染。

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工业、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甚至于石化燃料的大量使用,但是这些高速发展的代价就是让空气中多了很多污染物。大气的污染物包括了大量的废气、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这些物质一旦被排入大气中,就会让空气的质量严重恶化。严重的会让整个城市都被烟雾包围起来,让城市的居民被迫呼吸着受到污染的空气。且大气中的硫化物、氮氧化物在下雨的时候,随着雨水降临到地面,腐蚀到城市的生态环境,加剧建筑物、铁路、桥梁的腐蚀与破损,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二)废水污染

城市水污染主要有几个方面:(1)工厂排水;(2)生活用水。家庭排放量正在逐步增加,据统计,50%的污水量是从家庭排放的;(3)农业上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经过雨水的冲刷排到河流中污染地表水。

据环境部门监测,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l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现有的数据已经很明显警告我们,如果我们在持续不关注水污染的发生,那么能够使用的水资源会越来越少,我国现在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供水危机。

(三)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按来源大致可分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此外,还有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废料及弃土。固体废物如不加妥善收集、利用和处理处置将会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危害人体健康。

固体废物具有两重性,也就是说,在一定时间、地点,某些物品对用户不再有用或暂不需要而被丢弃,成为废物;但对另些用户或者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废物可能成为有用的甚至是必要的原料。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力求使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对那些不可避免地产生和无法利用的固体废物需要进行处理处置。在生活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非常多,主要有废电池(含有汞、镉、铅等有毒物质)、油漆、过期药物。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一旦渗入土壤就污染了土地,农民种的蔬菜、粮食中也就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最终会危及人体健康。

(四)噪声污染

噪声有高强度和低强度之分。低强度的噪声在一般情况下对人的身心健康没有什么害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高强度的噪声主要来自工业机器(如织布机、车床、空气压缩机、风镐、鼓风机等)、现代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摩托车、拖拉机、飞机等)、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体育和文娱场所的喧闹声等。这些高强度的噪声危害着人们的机体,使人感到疲劳,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引起疾病。高强度的噪声,不仅损害人的听觉,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噪音的恶性刺激,严重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并会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恶心、欲吐、胃痛、腹胀、食欲呆滞等消化道症状。

噪音污染已经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噪音污染已经成为城市污染。由于机动车辆数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声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来源。

二、

近年来,由于我国的各种城市建设不断增加,城市在不断的升级和更新,在城市变得越来越现代化的同时,城市污染正以与其相同或更快的速度扩展。过度的扩张已经引起了城市很多居住环境的不良反应,威胁到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发展规划,因此解决城市中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问题之一。但我国主要负责各个县市城市规划的规划局在城市建设上面对环境的管理比较缺乏,城市规划局大都是从整个城市的整体规划上着手考虑,但是对城市建设而带来的各种环境的污染,水污染的不断产生,空气污染的增强、噪音污染的增加,对于这些造成的环境破坏的各种问题都没有详细进行考虑。都是带有当环境问题发生了恶化在去解决的态度进行规划城市的发展,但是等待环境已经恶化在解决的方法,需要花费比在建设初期就注意环境问题更多的成本与社会资源。因此,如何在城市规划初期就解决城市中的环境问题,成为了城市环境保护的重点。

三、我国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整治措施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没有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一日都无法运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是指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是城市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如城市供气系统、集中供热、集中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截留管网,垃圾收集、运输及无害化处理设施、绿化等等。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作为城市的居民不能够因为需要享受当前的高科技带给我们的各种生活,而忘却了给子孙后代带来幸福的绿色天地。我国党和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城市规划的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全国各地在20多年的城市发展以来,各大城市规划都将城市中污染严重的工业污染源,搬出城市的中心,集中分配到城市的郊区,并在郊区建设不少污水、污气、废品废料处理厂等等,并严格控制有污染的厂房所排出的各种污染物。

在城市生活的居民中,城市建设已经将城市的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规划之一,在新建的道路、住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里,城市规划都会种上大量的花草树木,防止各种污染的再次发生。

(一)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大气污染中城市规划的治理方法主要是:

1.工业合理布局: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

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

3.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二)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截至2007年底,中国污水处理能力约为8000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率为58%。根据十一五规划,预计到2010年,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1万吨/日,届时城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70%。污水处理主要分为生活污水的治理和工业污水治理。生活污水主要的污染物是有机物,工业污水主要的污染物则比较复杂。分为很多种,不同的工业污染物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水污染。根据各个城市水污染的严重程度,城市规划应该采用下列措施进行:

1.提倡节约用水,鼓励城市居民重复利用废水。并把不能在用的废水经过简单处理后在倒入排水管道。

2.划分区域用水,对于城市的每个重点区域都建设废水处理厂,利用各种自然净化手段,对污水进行处理,采用新的科技和方法将水净化,不能让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海中。

(三)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正处于稳步推进阶段,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填埋场污染、加强填埋气体回收利用。垃圾焚烧处理主要适合于可燃垃圾,对于土地资源非常宝贵的东部沿海城市,焚烧处理会逐步发展成为这一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手段。

(四)噪声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分别采用隔声、吸声、减振、消声等技术进行治理,减少噪声污染。在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放松要求,即建设该处的城市绿化水平,减少城市噪声。

四、总结

城市环境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城市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标志城市社会文明的象征。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各种污染上,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对城市污染中的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固体污染、噪音污染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与解决。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家骅.环境史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大自然的价值以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纳什.大自然的权力[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4]根特城市研究小组.城市状态[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5]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6]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7]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8]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9]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范文8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它与很多学科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规划没有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同步落实,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关键字:环境保护规划设计 城市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受上层建筑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1.1水体污染问题突出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我国的水体污染近期呈上升趋势,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以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在统计的138个城市河段中,有133个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范围内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西安、北京等许多城市也出现了供水危机。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亿元。

1.2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人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平均浓度达30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水平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北方城市平均值达到83微克/立方米。我国的本溪市也曾经因烟雾弥漫而被称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而大气中硫化物、氮氧化物业重超标导致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酸雨,宜宾、长沙等城市酸雨出现频率大于90%,长沙降雨的平均PH值已达到3.54,酸雨的降落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加剧建筑物、铁道、桥梁的腐蚀与破损,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1.3固体废物泛滥成灾、垃圾围城现象严重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6亿吨,其中有害废物为3000—4000万吨,累积量超过64亿吨,侵占5亿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为1t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由于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积,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

1.4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愈发突出,据44个国控网络城市监测,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分布在51.5~65.8dB(h),其中洛阳、大同、开封、海口和兰州五座城市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超过60dB(A);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范围为68.0~76.3dB(A)。

2、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

环境问题涉及到经济、人口、资源等多方面,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是一个综合决策问题,要将环境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优化产业结构、污染物总量控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工程项目等方面实行综合规划。

2.1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方针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在城市建设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已成为国际城市建设的大趋势。在我国城市总体规划中,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尤为重要。

2.2合理布局与环境功能区划

环境问题的地域特征十分鲜明,与城市布局的关系密切。环境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同时,环境质量标准是根据功能来制定的。不同的区域功能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同。规划要避免将对环境影响大的活动布置在对高功能区有影响的地方,而应将之布置在环境容量大,对高功能区无影响或影响少的地方。环境功能区划是城市布局在环境方面的表述,体现了城市布局在环境方面的要求。环境功能区划,从环境特征或环境容量与经济、社会活动相和谐出发,规划城市环境功能区,协调环境与经济、人的关系。按照高功能区高标准保护、低功能区低标准保护的原则,环境功能区划为确定不同功能的环境目标、制定详细环境规划和实施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2.3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没有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一日都无法运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是指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是城市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如城市供气系统、集中供热、集中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截留管网,垃圾收集、运输及无害化处理设施绿化等等。

2.4环境保护与优化产业结构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时期,经济发展必然对环境有一定的压力,不同产业结构的环境压力有很大的差异。第二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能源、化工、原材料等重污染行业的发展,对环境的潜在压力大,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清洁生产对环境的潜在压力要小得多,产业结构决定了环境保护难易的程度。

2.5污染物总量控制

污染物总量控制要将污染物总量——环境质量——项目——投资四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具体来讲,是以空气和水环境的质量为目标,控制各类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将治理措施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具体的项目还要进行技术经济核算,列出经费需求和规划的筹资渠道,进行可行性分析。

3、科学管理

3.1污染物排放“输入——响应关系”

城市环境规划要以环境质量为核心。关键问题是建立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的“输入响应关系”,即污染物排放对环境质量的定量影响关系,运用大气或水环境容量模型,将污染物排放与环境质量联系起来。因而污染物排放的“输入响应关系”是城市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污染趋势预测、污染治理方案的模拟和可行性分析都需要应用“输入——响应关系”,必须认真做好。

3.2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对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个十分有用的先进信息手段,对环境保护规划也同样。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具有表现直观清晰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它使环境规划中的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结合,可以进行各种综合分析和模型计算,分析计算快捷,存储修改十分便利,图形加工能力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是环境保护规划值得提倡的先进手段。

参考文献:

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范文9

关键词:大气污染;煤烟型;机动车尾气;绿化;能源结构

Abstract: Air pollution is one of the biggest challenges facing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s been a high degree of attention of governments. How to prevent the city air pollution, reduce the harm effects. The major and urgent task.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the rapid increase of energy consumption of city moder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has brought a lot of air pollution problems to the Chinese city.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city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pollution status and prevention.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is focus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pollution in China and its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air pollution; smoke; vehicle exhaust; greening; energy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 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现状及特征

(一)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

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产和生活用燃煤,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在某些城市除燃煤污染外,还有与当地工业污染和气象地理条件密切关联的地方特点。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明显,大气污染冬季最严重,其次为春秋季节,夏季最好;污染总体上北方重于南方。城市大气污染由人类活动及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综合影响形成,沙尘天气加重了北方大气污染。PM2.5的污染近几年呈现加重的趋势,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特征

1、城市废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含量高

现阶段,我国城市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虽然减排增速加快,空气质量恶化趋势有所减缓,但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称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部分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二氧化硫污染严重,少数大城市氮氧化物浓度较高。

2、煤烟型城市大气污染严重

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76.12%,工业能源结构中燃煤占73.9%,在工业燃煤的设备中又以中小型为主。据预测表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废气排放量即增加0.55%。

3、机动车尾气排放转型速度加快

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迅猛增加,我国一些城市的大气污染正在由煤烟型向汽车尾气型转变。有些资料报道,在我国多数大城市中,机动车排放造成的污染已占城市大气污染的60%以上。以上海和广州为例,上海机动车排放污染一氧化碳为86%,氮氧化物为56%;广州一氧化碳为89%,氮氧化物为79%。以上数据表明,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已成为部分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3、大气含菌量大

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小,人口密度大,大气中细菌含量高。个别城市街道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达数十万个,商场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数达到百万个。

4、新兴城市和小城市大气污染也日益严重

由于前几年一些小城市和新兴城市。在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没有把环境保护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搞粗放经营。浪费资源,耗能过大,污染严重。尤其是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严重超标,甚至出现了酸雨情况。

5、霾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霾原为气象学名称,但近年来我国区域性霾污染天气日益严重,以PM2.5为代表的细颗粒是其主要成因。环保部灰霾试点监测的结果表明,2011年各试点城市发生灰霾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为20.5%~52.3%,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针对PM2.5,根据相关资料北方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0.08~0.1毫克/立方米,南方城市为0.04~0.07毫克/立方米。上海、南京等地2006—2010年连续观测结果表明:PM2.5整体呈上升或持平趋势。由于约50%左右的PM2.5来自气态污染物的化学转化,组分构成复杂,污染来源广泛,对颗粒物污染控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原因的分析

(一)城市生产生活

根据对主要大气污染的分类统计分析,我国的大气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四个方面,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市政建设。

生活污染源

城市居民、机关和服务性行业,由于烧饭、取暖、沐浴等生活上的需要,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煤烟、油烟、废气等造成大气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厌氧分解排出的二次污染物和垃圾焚烧过程产生的废气。

工业污染源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类工厂迅速增加,而大气污染的来源也迅速增多,成了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主要包括燃料燃烧排放的污染物以及工艺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如化工厂向大气排放的具有刺激性、腐蚀性、异味和恶臭的有机和无机气体;炼焦厂排放的酚、苯、烃类和化纤厂排放的氨、二硫化碳、甲醇、丙酮等有毒有害物质)以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类金属和非金属粉尘。由于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工艺过程、原料和产品等种类不同,对大气污染的程度也不同。如:由火力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及农药厂、造纸厂等各种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烟气,含有烟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及碳黑、卤素化合物等有害物质。

交通污染源

经济发展离不开交通,交通业的迅猛发展带来的大气污染也是主要来源之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交通运输也随之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私人轿车的数量急遽增多。但是,交通运输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汽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对人体的危害极大,特别是一些柴油大货车和冒烟车辆,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着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据中国科学院王玮博士介绍,一辆柴油车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的可吸入颗粒物,几乎是100辆汽油差夹带的总和,是更严重的污染源。而石家庄却允许柴油车进城,促使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急剧上升。

(二)市场失灵

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存在不完整性(例如:垄断实力的存在,生产要素缺乏流动性,巨大外部型的存在,缺乏知识和信息等)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也就是使市场经济不能实现其理论上的好处的情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重要因素。外部性是指个人或一个经济单位所承受的收益和成本是另外的个人和经济单位行为的直接结果,而没有得到任何补偿的情况。如一个化肥厂对大气造成污染但老百姓去被迫承受大气污染所造成的损害。由此可见,市场失灵也导致了大气污染。

(三)全民对环境的认识不够

目前,人们对环境保护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如对环境问题的潜伏性、长期性、紧迫性和艰难性认识不足,对政府的环境保护政策不理解,由于市民认识上的不足和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他们行为上的不够积极,不够配合。如在石市东南部的尖岭村,本身道路坑洼不平,尘土飞扬,再加上村民自身素质不高,垃圾随处可见。特别是每逢集市过后,更是满地狼藉,叫村民和过路人苦不堪言。

城市大气污染的防治对策

(一)优化工业布局,减少城市大气环境空间过度使用

把调整城市工业布局,达到工业布局合理和优化作为开发城市大气环境空间的重要手段,根据各城市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分析各类污染源分布、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发展趋势,针对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来源复杂的现状,分析城市工业煤烟尘、民用煤烟尘、钢铁工业尘、燃油飞尘、汽车扬尘、大陆风沙扬尘、生物尘和海风烟尘等污染物排放源、排放量,依据大气自净规律(稀释扩散、降水洗涤、氧化、还原等),分析核算,向城市大气定量(总量)、定点(地点)、定形(范围)、定时(时间)排放污染物数据,及时提出城市大气环境问题,制定城市大气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划分城市大气环境功能区。根据各功能区大气环境功能,科学调整工业布局,利用各城市主导风向和地理位置,在主导下风向和城市居住区较远的地区合理布局工业企业,充分利用空气流畅,废气扩散和稀释优越的条件,减少城市市区上空环境空间过度使用,确保城市大气环境有一个宽松的空间。

(二)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

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73%,在煤炭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以及悬浮颗粒等污染物。因此,如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首先必须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例如使用天然气及二次能源,如煤气、液化石油气、电等,还应重视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所谓清洁能源的利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对此,当前应首先推广型煤及洗选煤的生产和使用,以降低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我国能源的平均利用率仅30%,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潜力很大。我国有20余万台锅炉,年耗煤2亿多吨,因此,合理选择锅炉,对低效锅炉的改造、更新、提高锅炉的热效率,能够有效地降低燃煤对大气的污染。

(三)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机动车燃料完全燃烧后排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CO2)、碳氢化合物,SO2等有害污染物。机动车排放的废气污染面广,是城市大气污染的又一重要问题。要减少这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主要是要改变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油的燃烧质量,鼓励发展清洁燃料车。同时,加强城市机动车污染排放的控制力度,对机动车实行监督检测,完善道路交通管理系统,控制交通污染。

(四)采用高效除尘设备

大气中的颗粒污染物主要是由于煤等固体燃料因燃烧产生的。要去除这种污染物,可用干法、湿法、过滤及静电法。干法去除的常用设备有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等;湿法去除的常用设备有泡沫除尘器、喷雾塔等;过滤法去除常用的设备有颗粒层过滤器和袋式过滤器;静电法去除的常用设备有干式静电除尘器和湿式静电除尘器。一般情况下,较大颗粒宜于采用干法去除,而细小颗粒则以采用过滤法和静电法去除。

(五)植树选林、绿化环境

绿化造林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植物有吸收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植物是空气的天然过滤器。茂密的丛林能够降低风速,使气流挟带的大颗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多绒毛,某些树种的树叶还分泌粘液,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树叶经雨水淋洗后,又能够恢复吸附、阻拦尘埃的作用,使空气得到净化。

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因而树林有调节空气成分的功能,一般1公顷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够消耗约1t的二氧化碳,释放出0.75t的氧气。以成年人考虑,每天需吸入0.75kg的氧气,排出0.9kg的二氧化碳,这样,每人平均有10m2面积的森林,就能够得到充足的氧气。

(六)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城市大气环境保护的法制观念

要坚持不懈地开展环境政策法律宣传,不断提高全社会法制观念。要加强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的环境培训,提高依法行政和守法经营意识。要争取将环境保护列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强化学校环境基础教育,开展全民环保科普宣传。要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提升全民环境伦理道德水准,要及时报道和表彰环境保护的先进典型,公开揭露和批评环境污染的违法行为,形成良好的城市环境保护氛围。

参考文献

[1]申莉.谈谈大气污染来源与影响及控制措施[J].民营科技,2009.6.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