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icu护理知识集锦9篇

时间:2023-08-08 17:07:50

icu护理知识

icu护理知识范文1

icu是集中现代化的监护和急救设备,对各种急危重症病人集中加强监护、治疗和护理的病房单元。由于icu的工作特点,要求护士必须掌握跨专业、跨学科的知识,熟练的急救技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责任感和慎独精神[1]。由于护士人力资源有限,且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培训尚未普遍开展,icu护士配置通常是从临床各科室抽调及新毕业护士补充,这些护士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胜任icu护理工作,这对icu护士长是个严峻的考验。本科2004年成立综合icu以来,采用分层次、分阶段对进入icu的护士进行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icu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措施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4年—2008年进入icu护士23名(包括轮转护士在内),年龄20岁~31岁;均为女性;本科3名,大专15名,中专5名;8名为学校分配后直接进入icu,15名为从其他科室抽调的护理骨干,工作时间最长者为10年。

2 培养方案

2.1 培训目标

2.1.1 新毕业和低年资护士培训目标

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各班工作流程、基础护理技能、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常见病种护理常规及护理要点等;同时重视新护士职业情感的培养,使她们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理念,热爱护理工作。

2.1.2 工作1年~2年的护士培训目标

除具备以上能力,还必须熟悉各专科护理理论、护理要点及护理技术;掌握各专科疾病的病情观察要点、主要治疗药品的给药方法、常用剂量及毒性反应;掌握化验的留取方法及化验正常值;掌握科内常见操作的配合及抢救配合;加强此阶段护士的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2.1.3 工作3年~5年的护士培训目标

具有熟练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能胜任各项护理工作;熟悉专科护理理论知识。

2.1.4 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培训目标

可结合工作需要与个人特长,使之发挥教学、科研或管理才干,达到护师及主管护师的任职水平。

2.2 培训内容

配备专科教材,如《icu护士必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为培训教材,将计划中的培训题目分配给护士长及带教能力强的护士,按培训时间讲授,必要时单独讲解。具体内容如下:①icu的发展、现状,建立icu基本条件、布局及设施;②icu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各班次的工作内容;③icu常用仪器操作及专科技能培训,如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微量泵、除颤仪的使用;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排痰法、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中心静脉置管术及动脉穿刺置管术等术后的维护与护理等;④各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⑤护理应急预案及风险管理,如呼吸机停电的应急预案、非计划拔管的预防等;⑥icu病人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法;⑦icu院内感染的监控等[2]。

2.3 培训方法

2.3.1 低年资护士及新入icu的护士培训方法

要求3个月~4个月基本完成培训内容。第1周~第2周以见习为主,熟悉icu环境,如各通道的出入线路、物品的放置等,明确icu感染管理的要求,了解icu基本工作程序,各种规章制度等,护士长为培训老师,通过言传身教,使其尽快融入icu护士角色中,引导她们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理念,热爱本职工作。第2~第4周主要培训icu病人基础护理要求及方法,有专门带教老师带领进行晨、晚间护理,讲解危重病人的生活护理特点和要求,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的观察方法、危重病人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法等。第2个月培训内容为icu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护理文书书写等。第3个月~第4个月培训内容为危重病人的气道管理、有创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监测方法、各种特殊药物的配制、专用急救技能,如除颤、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的配合等。

2.3.2 工作1年~2年的护士培训方法

除熟练掌握上述培训内容外,科室每月安排相关专科知识集中业务学习,遇特殊病例可临时安排,由护士长或教学能力强的护士讲课,同时要求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

2.3.3 工作3年~5年的护士培训方法

到相关科室参加短期轮转学习,如心电图室、麻醉科、大内科、大外科,以便更好的掌握各种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各专科护理工作能力。

2.3.4 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培训方法

到上级医院icu进修学习及参加各种类型的重症监护培训学习班,学习先进的护理管理经验、护理技术及操作方法,尽快普及新技术、新知识,使之发挥教学、科研或管理才干。

2.3.5 其他

2.3.5.1 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

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护理查房,遇特殊疑难或涉及多科室的护理病例,邀请护理部及相关专科护士长及护理骨干进行护理会诊,全科护士参加,会诊拟定的特殊护理措施及要求,要人人掌握并严格执行。

2.3.5.2 参加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

积极参加新开展手术的术前讨论及科主任主持的死亡病例讨论,从病情、治疗、手术和护理方面进行分析,巩固护理专科理论知识,积蓄护理经验,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护理水平。

2.3.5.3 利用晨间交班提问,提高icu护士的专业能力

护士长利用晨间交班时间就icu护理基本理论、专科相关知识以及病人的具体护理问题对全科护士进行提问。通过实践证明,该方法的实施提高了icu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培养了icu护士的预见性思维能力,促进了icu护士勤学好问、严谨求实的良好作风的养成。

2.4 考核

科室根据学习计划进行分层次、分阶段考核,理论包括疾病护理常规、专科综合理论知识、各项核心制度、应急预案、护理风险防范知识等,80分以上合格;操作包括常用护理操作、各项仪器的使用、icu专科技术操作等,90分以上合格。同时结合护士长、高年资护士跟班带教中观察的情况、科室医生的评价等从劳动纪律、团结协作、思想品德、工作能力、责任心、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能力的评价,分优、良、差3个等级,考核优或良为合格,根据考核情况再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3 结果

经过培训,在23名护士中,逐步挑选出综合能力较强的12名护士从事icu护理工作并逐渐成为本科骨干,其余护士进入各临床科室并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促进了我院护理质量的提高。

icu护理知识范文2

关键词:ICU护士;压力源;干预对策

1概述

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是某些事物对人的生理或心里造成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护士作为一个高应激的职业群体,都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压力感,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护士,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导致ICU护士的工作与心理压力远大于普通病房,压力过大会降低工作效率,还可以导致心身疾病,严重影响工作质量[1]。

2 ICU护士压力源分析

2.1特殊的工作环境 ICU与其他科室人员和外界社会接触较少,相对封闭,收治的都是危重患者,时常要经受面对濒死患者的不良刺激,并且必须严格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另外,ICU环境中的噪声污染,可引起护士紧张、焦虑和烦躁。

2.2 ICU护士工作量大,高强度的工作要求 如今的护理模式,已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移到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整体护理,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此外ICU的患者病情重,变化快,对ICU护士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要求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应变操作能力,能够迅速、高效地参与患者抢救治疗工作。目前,我国的ICU护士还处于严重缺编的状态,导致护士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加上频繁的倒班、夜班等对护士的生理及心理都有不良影响。另外,由于大多数医院辅助支持系统不健全,护理人员承担了大量的非护理工作范畴更加剧了护理人员资源不足[3]。

2.3知识缺乏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ICU各种精密医疗仪器,收治的多为跨专科患者,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不断学习的进取心,为此,ICU护士往往存在对自身的不满足及过高的期望,由此逐步产生忧虑心理,加重心理压力[2]。

2.4护士的个人价值与现实冲突 ICU对护士的整体素质和护理技术水平要求高,工作量大,责任重、风险大,而大多数人不能正确理解ICU护士,认为和普通病区护士无区别,都是从属于医疗,使得多数ICU护士认为付出与回报不等同,社会地位不被认可,个人归属感和价值感受挫,期望值降低,而产生抵触与消极情绪[4]。另外,随着护士学历的普遍提高,合同制护士福利待遇,工作量及性质并未随之改变,晋升、继续深造的机会少,护士自我价值的内心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也造成压力。

2.5复杂的人际关系 ,医疗纠纷多,职业风险高 由于监护室的特殊性质,不允许家属陪护,甚至连探视都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制,此外患者病情危重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死亡率高,面对亲属的突然离去,许多家属不能理解与接受,ICU的医疗纠纷也随之增多,有些家属甚至会采取极端的行为,威胁到护士的人身安全,引发护患冲突[1]。ICU护士在完成繁重的日常护理工作的同时,还要防止发生意外、保证自身安全,甚至在休息时,也会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研究认为ICU护士在工作环境、患者需要和面对冲突方面比其他医护人员压力要高。

3.应对措施

3.1充足的休息、睡眠 ①加强ICU工作人员的噪声管理意识,从ICU的建筑、布局、日常管理等方面重视减轻噪声污染对医护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②改善护士休息室、就餐室环境,完善各种休息生活设施,保证护士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休息。实行弹性排班制建立休班需求本,护士长根据护士需求并结合科室工作量合理安排班次。尽量避免利用护士休息时间安排过多的学习和会议,或适当补休,尤其是下夜班或长时间工作后。

3.2 ICU护士应有的积极认知 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正确、积极地评价,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护士要维护并增强自身的价值,用真诚地交流消除他人对护士职业的误解。同时,管理者的支持尊重也是影响护士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方式。

3.3提高自我身心素质,放松心情 加强体育锻炼,做到劳逸结合,注意饮食的调配,保证全面营养。培养轻松、有益于健康的业余爱好;采用适宜的自我调节方法,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技巧;注意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培养幽默感和多样化的生活情趣,提高心理耐受力,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2]。

3.4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提高专业素质 ICU护士应加强业务训练,熟悉最新现代技术,使自己面对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突发变故能够应付自如,做到临危不乱,减缓由于自己能力和知识的缺乏所引起的心理上的紧张和恐惧感。ICU护士个人知识的积累是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途径[1]。管理者可以加强ICU护士业务能力的培训,不定期安排护士出外学习、培训,支持和鼓励护士接受继续教育,学习多方面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3.5加强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ICU护士之间的交流及医护、护士与领导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技巧非常重要。 护士长应及时掌握本科护理人员的心理、身体、家庭状况,采取灵活的排班方式,使护士感到领导的关心和尊重,有利于平衡心态、恢复体力和培养对工作的热爱[2]。护士的压力感受与家人的支持也密切相关,应充分发挥家庭系统的支持作用,主动向家人朋友求助和倾诉,以减轻心理应激反应,家庭成员之间也应多沟通,并可定期组织"家庭联谊会"等活动,增强家庭成员的应对能力和支持力度。

3.6专业指导调适护士心理 开设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课程,建立有效的疏通机制。管理者要帮助ICU护士进行心理沟通、语言沟通和技巧训练,诱导护理人员通过移情作用体验患者和家属的情感、心理及对护理人员的期待,以增进理解,改善护患关系,避免冲突,减少应激源。科室或医院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大家的参与的积极性,适当放松,便于以良好的心情投入工作。

3.7注重医疗法规学习,加强职业防护 注重法律意识的培养,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护理人员学法守法,懂得依法施护,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3.8公平合理地提高福利待遇 福利待遇公平合理就会感到满意,从而心情舒畅,积极性高,就会努力工作;反之,就会影响工作情绪,甚至采取过激行为。因此,医院管理者应提高护士的福利待遇,特别是合同制护士,减少差距,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增加其工作满意度,减轻其压力,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ICU的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多,了解压力及其为护理人员带来的负面影响后,就要从正面积极引导、调整,根据各医院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观察应对效果,不断发展完善应对策略,使ICU护士正确对待各种压力,提高护理质量及促进护士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李晓琳,拜兰.重症监护室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措施[J].护理杂志,2007,24(2):49.

[2]曹岚,唐春炫,蒋冬梅.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J].护理杂志,2008,25(3B):33-34.

icu护理知识范文3

谵妄是一种意识和注意的障碍,伴有认知功能的改变或感知障碍,以急性起病和病情反复波动为特征[1]。在重症监护病房;ICU 中澹妄属于一种常见的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 如果ICU 患者发生澹妄, 则有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的提高, 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研究资料显示, 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对ICU 澹妄患者的治疗以及预防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院对2014-7到2015-12 接受治疗的澹妄患者应用护理干预, 效果理想,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老年病人,纳入标准:①年龄≥65岁;②ICU停留≥24h;③预计存活时间≥24h;5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史、物质滥用史者;②颅脑损伤及颅脑手术病人;③入住ICU时存在谵妄;④存在严重的视、听障碍而不能与医务人员进行各种方式的有效交流。共纳入208例ICU老年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病人均行ICU 常规监测护理,严密观察病人各项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按医嘱规范执行各项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护理技术操作,同时做好各项特护记录等。干预组病人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谵妄护理干预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1.2.1 谵妄护理干预方案的制订 成立谵妄护理干预小组,定期对小组成员就谵妄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并于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对考核不达标者予以重新培训。由小组成员共同分析ICU 老年病人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确定病程中出现昏迷、不规则镇静、气管插

管和(或)切开、体温、睡眠质量、合并重症感染、入院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制定转出ICU标准,由责任护士与医生共同对病人病情进行评估,确定是否达到转出ICU的标准。谵妄护理干预方案实施期间,每日进行谵妄病例交班和谵妄重症病例学习,以提高小组成员对该方案的了解及时间能力。

1.2.2 护理内容 ①沟通与定向。具体内容为向病人告知其自己的名字、责任护士的名字、当前时间、当前所处地点、当前的康复阶段和今日的治疗、护理或锻炼以及上述配合的意义及具体如何完成。②避免感知剥夺。病人入住ICU 后,协助病人尽快熟悉ICU 环境,让病人真实感受自己所处的环境,减少病人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无助感觉。③失眠护理。实施疼痛管理规范,以减少疼痛对睡眠造成的影响。夜间及午休时,在治疗的许可下使用夜光灯,避免长时间光线刺激;每晚23:00巡视ICU,对于部分未能入睡的病人,询问其未能入睡的原因,并采取相关措施,必要时采用药物促进睡眠,以维持生物节律,减少ICU病人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④活动受限护理。指导病人每日进行适当活动,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气管插管期间执行每日定期唤醒和呼吸训练计划,尽早拔除气管插管;术后尽早拔除留置导管。⑤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密切监测病人病情变化,定期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等胸部体疗,以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持续氧饱和度监测,定期行血气分析,以及时发现低氧状况,并采取相关措施以纠正低氧;维持血球压积高于30%,采取相关措施预防电解质紊乱。⑥家属支持护理。定期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其对病人当前的治疗、护理及康复阶段知晓;每天安排家属探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人ICU期间谵妄发生情况、ICU住院时间,以及谵妄病人谵妄持续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分别于两组病人入住ICU 和入住ICU第5天后采用APACHEⅡ评估病人预后。谵妄阳性诊断标准:意识模糊,同时伴明显精神运动兴奋,表现为躁动不安、喃喃自语、抗拒喊叫等,存在丰富的视幻觉和错觉[2]。

2.讨论

谵妄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可逆的急性器质性脑病综合征,表现为急性意识障碍和认知功能、注意力、精神运动行为和情感改变,具有急性发作和病情反复波动的特征,大多持续数小时或数天。研究表明,谵妄是ICU老年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谵妄时间每持续多1d,总住院时间可能延长20%,病死率就可能增加10%,且24%的ICU 谵妄病人可遗留长期认知障碍,进而对病人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增加家庭照顾负担。因此,ICU老年病人的护理和谵妄发生预防已逐渐引起临床的关注,在临床工作中规范护理管理,采取措施预防谵妄的发生及对其的治疗、护理均极其重要。

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谵妄病人谵妄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病人,提示实施谵妄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谵妄病人谵妄持续时间,对于ICU老年病人谵妄的好转及治愈具有较好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ICU 谵妄由于发病隐匿,应加强对ICU 医护人员关于谵妄认知、评估与处理的教育,以提高ICU 谵妄检出率,定时检测、早期干预,有效改善ICU 谵妄的预后。

参考文献:

icu护理知识范文4

前言:ICU作为治疗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其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1-2]。为验证综合护理管理的效果,本文以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随机抽取我院重症监护室于2015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护理意愿将其均匀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对照组ICU患者共计30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其年龄范围处于28-60岁之间,平均年龄(44.0±6.0)岁。

观察组ICU患者共计30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该组ICU患者的年龄范围处于24-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0±7.0)岁。排除存在意识模糊、认知障碍的患者。两组ICU患者在年龄、性别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方法。为对照组30例ICU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具体包含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实时监测、ICU病房无菌环境保持等。

1.2.2 综合护理方法。为观察组ICU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具体护理流程如下:①构建综合护理小组。选择工作时间较长、工作能力突出的护理人员担任综合护理小组组长,带领整个护理小组完成各项工作。首先,需要根据以往临床经验及相关资料总结出影响ICU患者睡眠和情绪的因素。结合ICU患者的实际睡眠状况及情绪状态设计完全的护理计划。②实施护理计划。综合护理计划中共包含以下几种常见护理措施:放松训练。护理人员应指导ICU患者开展腹式呼吸放松训练,使得患者的不良情绪在这一阶段逐渐改善并消除;健康知识宣教护理。部分ICU患者对自身的病情及治疗工作存在一定误解,进而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为改善这种情况,护理人员需根据ICU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讲解患者疾病、治疗过程等知识,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识,摆脱不必要负面情绪的困扰;音乐治疗。护理人员应通过播放《如诗般宁静》等轻音乐的方式,促进患者快速入睡,以实现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观察ICU患者的睡眠质量。

^察ICU患者的抑郁情况和焦虑状况。

1.4 评价标准

1.4.1 睡眠质量评价标准。本文选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量表对60例ICU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合理评价。该量表总分最大值为21分。评价对象的睡眠质量与得分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1.4.2 抑郁评价标准。本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0例ICU患者的情绪抑郁状况进行评价。重度抑郁:ICU患者的SDS量表得分高于73分;中度抑郁:ICU患者的SDS量表得分处于63-72分之间;轻度抑郁:ICU患者的SDS量表得分处于53-62分之间;无抑郁:ICU患者的得分不足52分。

1.4.3 焦虑评价标准。本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60例ICU患者的焦虑状况进行评价。重度焦虑:ICU患者的得分高于70分;中度焦虑:ICU患者的得分处于60-69分范围内;轻度抑郁:ICU患者的得分处于50-59分范围内;无抑郁:ICU患者的得分不足49分。

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21.0软件对60例ICU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当P

2.结果

2.1 ICU患者的睡眠质量对比

2.2 ICU患者的抑郁情况和焦虑状况对比

由表2可知,观察组ICU患者发生重度抑郁(0)、中度抑郁(0)、重度焦虑(0)、中度焦虑(8.3)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情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ICU患者由于受到自身病情的困扰和折磨,多表现为睡眠质量不佳、抑郁及焦虑等症状[3-4]。上述研究表明,综合护理管理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

结论:医院应广泛推行综合护理管理,以帮助ICU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参考文献:

[1]农惠玲. 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情绪及睡眠影响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4:742-743.

[2]王海燕,金红珍,徐希德. 基于中医五行理论的情绪护理策略应用于ICU清醒患者对其躯体症状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探究[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02:71-75.

icu护理知识范文5

1.1研究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于2014年1—3月,抽取深圳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5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1)连续从事ICU护理工作满1年及1年以上的注册护士;(2)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护理管理者、行政班人员;实习及进修护士;1年内累计学习、进修、休假等原因不在岗3个月及以上者。

1.2调查工具包含自行设计的ICU护士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监护室工作年限、工龄、职称、学历、婚姻状况、用工性质8项内容,及谢宝国等编制的职业生涯高原问卷[9]。职业生涯高原问卷包括层级高原、内容高原、中心化高原3个维度。层级高原4个条目、内容高原6个条目、中心化高原6个条目,共16个条目,其中12个负性条目,4个正性条目。采用Likert6级计分法,正性条目完全不同意、比较不同意、有点不同意、有点同意、比较同意、完全同意分别赋值1、2、3、4、5、6分,负性条目反向计分。均分≥4分,可以认定为出现了职业高原现象[9],得分越高,说明职业高原状况越严重。该问卷中的层级高原是指个体在当前组织中进一步向上晋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的一种状态;内容高原是指个体不能从当前工作中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对当前工作产生厌倦;中心化高原指个体在当前层级水平上,向组织中心横向调动的可能性很小[10]。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深圳市三级甲等医院92名ICU护士为调查对象,进行预调查。调查问卷的信效度经评定,得出问卷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838,结构效度为0.820。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3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以本研究员为主,由经培训后的调查员协助问卷调查工作。应用统一指导语,向研究对象详细解释研究意图、填表细则及每个条目的含义等,并向研究对象承诺资料的保密性和匿名性,问卷由研究者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215份,回收有效问卷205份,有效回收率为95.3%。

1.4统计学分析将原始数据采用Excel2010建立数据库,双人进行数据输入和查对,运用SPSS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2结果

2.1研究对象一般情况205名调查对象,年龄21~47(29.60±4.61)岁,工龄为1~26(7.85±5.18)年,监护室工作年限1~22(6.15±4.51)年。男48名(23.4%),女157名(76.7%);大专66名(32.2%),本科139名(67.8%);护士64名(31.2%),护师83名(40.5%),主管护师及以上58名(28.3%);已婚107名(52.2%),未婚98名(47.8%);正式员工84名(41%),聘用员工121名(59%)。

2.2深圳市ICU护士职业高原总体及各维度得分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ICU护士职业高原总体得分(3.76±0.74)分,层级高原维度得分为(4.26±0.97)分,中心化高原维度得分为(3.97±0.94)分,内容高原维度得分为(3.22±0.99)分。

2.3深圳市ICU护士职业高原及各维度得分在不同人口特征之间的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的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可知,不同性别ICU护士职业高原得分仅在中心化高原维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即男性ICU护士中心化高原维度的得分高于女性护士;已婚状态和未婚状态的ICU护士职业高原得分同样仅有中心化高原维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即未婚的ICU护士中心化高原维度得分高于已婚护士;不同用工性质的ICU护士职业高原得分在中心化高原、内容高原维度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即聘用护士中心化高原维度得分>4分,远高于正式在编护士,处于职业高原状态,但其内容高原维度的得分却低于正式在编护士;不同学历层次的ICU护士,职业高原总体及职业高原各维度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大专和本科学历的ICU护士职业高原及职业高原各个维度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表1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知,不同职称的ICU护士职业高原得分在职业高原总体及中心化高原、内容高原维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即职业高原总体和中心化高原维度,护师职称的ICU护士得分高于护士职称和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而内容高原维度,随着ICU护士职称的上升,内容高原得分也出现了相应的升高。

2.4年龄、工龄、监护室工作年限与ICU护士职业高原的相关性分析对于年龄、工龄、监护室工作年限3个连续人口统计学变量,采用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人口统计学变量中的年龄与内容高原(P<0.01)、职业高原(P<0.05)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工龄与中心化高原(P<0.05)、内容高原(P<0.01)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监护室工作年限又与中心化高原、内容高原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年龄、工龄、监护室工作年限与层级高原维度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年龄、工龄、监护室工作年限与职业高原总体以及中心化高原、内容高原维度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可以纳入多重线性回归方程,进行进一步分析。

2.5人口统计学变量对ICU护士职业高原的影响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分别以职业高原总体及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年龄、工龄、监护室工作年限、性别、学历、职称、婚姻、用工性质为自变量,自变量赋值方法:大专为1,本科为2;职称中护士为1,护师为2,主管护师及以上为3;男性为1,女性为2;已婚为1,未婚为2;正式为1,聘用为2,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中以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为自变量,层级高原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F=1.339,P=0.219,按照0.05的检验水准,不能拒绝H0,因此认为所建立的多重线性回归方程没有意义,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统计学变量不足以影响层级高原维度的得分。其他结果见表3。由表3可见,人口统计学变量中年龄、婚姻、职称、监护室工作年限对职业高原及其中心化高原、内容高原维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性别、用工性质、职称、工龄未进入方程,对职业高原及其维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为职称、婚姻、年龄、监护室工作年限与中心化高原具有线性回归关系,中心化高原与职称、年龄呈正相关,与婚姻和监护室工作年限呈负相关;婚姻、年龄与内容高原具有线性回归关系,内容高原与年龄呈正相关,与婚姻呈负相关;职称、婚姻、年龄均与职业高原总体具有线性回归关系,职业高原与职称、年龄呈正相关,与婚姻呈负相关。

3讨论

3.1深圳市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职业高原现状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ICU护士整体处于职业高原的潜高原状态,其中层级高原维度得分最高,高于4分,进入职业高原。对于这个结果,笔者认为,这可能与ICU护士普遍认为目前职业生涯的垂直流动可能性小有关。这种垂直流动,在我国护理行业大环境中看来,主要包含了行政管理职务上的晋升和技术路径中的上升两条途径。从护理管理模式来看,护理行政管理路径以直线式结构为主,技术路径以金字塔式结构为主,这两种垂直晋升路径中,越是向上护理管理岗位和技术职称名额越是有限,正是这种局限,令得护理人员的垂直发展存在瓶颈,因此层级高原得分高。内容高原维度得分最低,表明ICU护士在重症护理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方面有机会得到充实,能够保持较好学习态势。原因可能与ICU护理工作内容有关,首先重症医学本身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拥有先进、复杂的诊断、治疗、监护设备与监护技术,随着重症医学的不断更新和发展,ICU护理工作内容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工作职能不断扩展,专科护理工作内涵不断延伸,为ICU护士新知识、技能的获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内容高原维度的得分最低。由此,笔者认为护理管理者可以把握ICU的专业优势,积极协助护士充实专业知识,开阔视野,以延迟ICU护士内容高原的产生。

3.2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职业高原及其各维度的影响

3.2.1年龄对职业高原的影响本研究中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对职业高原总体、内容高原、中心化高原维度均有影响,呈正相关,对层级高原维度无显著影响。究其原因可能为,ICU护士年龄适宜在22~35岁,因该年龄段者精力充沛,反应敏捷,又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工作热情高,有足够能力及精力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拥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发展意愿,发展潜力大,所以医院、科室更倾向于提拔年轻护士,相比于年轻的护士,随着年龄的增长ICU护士体力、精力均出现下降趋势,在完成日常高强度三班倒的工作之余很难保持足够的精力继续进行学习、科研、教学、管理等工作。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护士们的工作经验不断得到丰富,知识累积也相应的增加,再提高的空间较小,如果科室以及医院不能或者很少提供更广阔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其对新知识技能获取的难度必然增加,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对内容高原的感知也很可能愈加的明显。年龄愈见增长,护士们的体力、精力受到影响,工作热情也在慢慢减退,学习积极性和动力不够,对新事物接受、创新和应变能力也会相应变差,能力提升相应的也会受到限制,形成了恶性循环,加之组织核心位置需要的人员数量有限,其在组织中横向流动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小,感知中心化高原也就难以避免。但是对于层级高原来讲,因为医院的组织管理、晋升模式的限制,年龄的影响因素表现的并不那么显著。

3.2.2婚姻对职业高原的影响本研究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已婚和未婚ICU护士中心化高原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婚者高于已婚者,即未婚护士相对已婚的护士,知觉到在当前层级水平上,向组织中心横向流动更加困难。同时回归分析也显示,职业高原总体、中心化高原、内容高原维度均与婚姻负相关(P<0.01),可见婚姻对于职业高原总体以及中心化高原、内容高原的得分有显著影响。结合ICU护士的职业背景分析,笔者认为,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ICU是工作压力最高的科室之一加之深圳是个“移民”城市,护士人群中外来人口的比例相对较大,未婚护士身在异乡,家庭支持力度不足,生活中需要独自处理诸多琐事,工作中又只能独自面对监护室工作的各项压力,更易于感知职业高原。且未婚在一线城市又同时意味着不稳定,生活或者职业上的变化较多,流动性较大,相比之下,已婚护士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更加完善,生活状态更加稳定更容易得到组织的信任,比较易于流向组织核心。另外有研究认为,进入婚姻的女性对工作和职业的投入降低,母亲角色成为生活的重心,形成“看重家庭弱化工作”的状态,本研究调查中女性占76.6%,处于此状态的已婚女护士很可能在职业高原总体、中心化高原、内容高原维度上的感知也出现了相应的弱化。

3.2.3职称对职业高原的影响表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职业高原总体和中心化高原维度,护师职称的ICU护士得分高于护士和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说明对于处于初级护师职的ICU护士来讲,因组织核心位置有限,且多被更高职称者占据,移动可能出现了停滞。同时能够改变这种停滞所需准备中的向更高一级职称晋升,因为要求的条件更高,职称晋升难度越来越大,更加加重了护师职称护士的中心化高原感知。内容高原维度得分显示,随着职称的上升高原得分增加,说明职称对于ICU护士知觉内容高原有显著影响。职称越高,所能获得的新知识、新技术越少,容易对当前的工作产生厌倦。但是经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职称在内容高原维度未进入方程,究其原因,可能因为与其他影响因素相比,职称对内容高原维度的影响不明显,而被其他因素所取代。

3.2.4监护室工作年限对职业高原的影响表3显示,经回归分析,监护室工作年限只在中心化高原维度进入了方程,并对中心化高原产生负向影响,这说明随着在监护室工作时间的增加,ICU护士的专业知识技能逐渐完善,工作能力不断增强,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这就意味着随着监护室工作年限的累积ICU护士得以具备更强的实力向组织核心靠拢。究其原因,ICU是一个专业性强的科室,监护室工作年限长是ICU护士理论丰富、专业能力过硬的有力保证,利于护理人员向组织中心移动。

3.3对策针对本次调查结果,弱化年龄、职称对ICU护士职业高原的消极影响,发挥监护室工作年限、婚姻对职业高原的积极作用,提出以下对策。

3.3.1组织方面

3.3.1.1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通过招聘新护士、接受其他科室护士轮转、增加护工等途径,改善ICU护士不足现状,努力实现(3~4)∶1的护理人员与床位比,减少护士工作量,保证休息时间,以利于自我充电,减轻护士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缓解年龄带来的不利影响。

3.3.1.2规范层级管理,增加核心职位的设置根据《护理工作管理规范》按层级给予护士工作权限和待遇,履行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增加技术途径上升空间;推行组长带班制,设置带班组长职位,采取公平的竞争机制,鼓励符合竞聘条件者竞争上岗,唤起护士适度的危机感和提升ICU专业成长的紧迫感,为护士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途径向组织中心流动以缓解职称对ICU护士中心化高原的影响。

3.3.1.3完善培训体系,加强岗位轮换加强ICU专科护士培训及各种ICU专职护士培训,如仪器设备专职护士、呼吸机治疗专职护士、造口护士、PICC专职护士、营养护士、临床带教老师等,使ICU护士在不同的专职领域中成为专家,在新的角色中找到挑战性,体验到工作的成就感,有利于减轻内容高原和中心化高原的消极作用,更大的发挥监护室工作年限对中心化高原的有利影响;采取护士轮岗制,避免长期固定某一职位主观上产生倦怠或客观上不公平的状况发生,同时岗位的轮换更加利于护理技能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3.3.1.4帮助护士做好职业规划鼓励ICU护士进修学习、参与科研和撰写论文,鼓励晋升职称,支持在职提升学历。护理管理者协助ICU护士评估目前状况,设计个性的职业规划,在职业发展中明确目标,变被动为主动,以克服职业高原的消极影响。

3.3.1.5注重科室文化重视婚姻对职业高原的负向影响,积极组织联谊活动创造安全有益的社交机会;倡导温暖和谐的科室文化,营造家的氛围,对未婚护士给予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协助其减轻压力,鼓励已婚护士分享经营幸福婚姻的经验;由于ICU科室环境封闭,鼓励ICU护士业余时间走出工作,体验世界,加强与外界的沟通,舒缓心情,缓解压力。

icu护理知识范文6

【关键词】 品管圈;人工气道;吸痰;正确率

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病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而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危重患者存在吸痰不及时、吸痰不彻底、评估指标不明确、质控不到位等问题[1, 2]。为了改进危重患者吸痰质量, 自2012年10月成立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 确立了“规范ICU护士人工气道吸痰护理质量”的活动主题, 旨在解决危重患者吸痰中存在的问题, 为今后制定统一规范的ICU人工气道吸痰方法提供依据和参考,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3年2月入住ICU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干预前组(2012年6月~2012年9月)和干预后组(2012年10月~2013年2月)。ICU护士共36名(吸痰人次376次), ICU工作1~5年护士12名, 5~10年护士16名, 10年以上护士8名;护士15名, 护师10名, 主管护师11名;文化程度:中专26名, 大专41名, 本科9名。

1. 2 方法

1. 2. 1 成立品管圈 由ICU 10 名护士为品管圈小组成员。设定圈名、圈徽, 选出圈长( 由ICU 护士长担任), 辅导员聘请危重症护理委员会的专家担任。

1. 2. 2 主题选定 圈员利用头脑风暴和应用共识标准法进行评价, 最后确定采用问题达成型来完成这次品管圈活动, 并以规范ICU护士人工气道吸痰操作, 改善人工气道管理质量, 预防感染为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

1. 2. 3 圈名 运用头脑风暴法选定圈名“畅通圈”, 此圈名表达主题是“随时预防呼吸道阻塞, 一个畅通呼吸道是一个快乐的呼吸道(a patent airway is a happy airway)”。

1. 2. 4 调查对象和工具 分别对品管圈实施前后ICU 护士和护士吸痰技术进行评价。2012 年3 月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 医院的ICU 中为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的48 名护理人员, 对其进行调查。

1. 2. 5 现状调查及设定目标:收集资料, 确定存在的问题。经圈员共同讨论, 设立统一的自行制作查检表对建立人工气道吸痰患者进行统计。通过2012年3月1日~2012年6月30日调查数据分析出目前护士人工气道规范吸痰的正确率为85.60%。制定了活动计划书, 对护士人工气道规范吸痰的正确率进行了目标设定。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 改善重点× 圈能力)。设定目标护士人工气道规范吸痰的正确率达到95%。

1. 2. 6 解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 进行现状分析 。

1. 2. 7 根据主要原因制定出改进措施

1. 2. 7. 1 制定了床边肺部听诊呼吸音检查登记表, 强化评估行为:规定每30分钟听诊1 次并在床边吸痰登记表上记录, 护士长和质控员不定期抽查, 查看是否如期听诊和记录, 记录与实际检查情况是否相符;对引流进行再次强化培训, 加强检查督促。

1. 2. 7. 2 改进、完善操作流程 通过流程再造, 撤去吸痰预吸罐, 在原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增加吸痰前后听诊, 阻断细菌通过吸痰操作进入体内引发感染的途径, 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同时避免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使人工气道吸痰操作流程更为合理实用、效果可靠、感染率低, 更好地满足了临床需要。规范操作流程并人手1 份, 以备对照参考。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负责检查, 每天抽查5~8 份;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及时反馈, 对个别不按操作流程执行的护士进行批评、教育, 限期整改。

1. 2. 7. 3 制定ICU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痰液引流操作指南。

1. 2. 7. 4 相关知识的培训, 提高ICU护士对吸痰规范的认识。方法:组织科会、布置任务、统一认识;学习ICU基础护理质控标准、学习ICU院感指南、人工气道吸痰的护理进展及上述制定的标准。

1. 2. 7. 5 加强对护士标准预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ICU护士吸痰时防护意识不强, 标准预防的行为依从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医院感染科等, 应加强对护士标准预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供充实用的个人防护设备,提高护士对标准预防的健康信念,减少标防行动的障碍,从而保护患者和广大医务人员的健康。

1. 2. 7. 6 加强质量控制 以吸痰前后听诊痰鸣音程度变化作为评估吸痰操作质量的指标;根据吸痰的操作步骤及容易发生的问题重点环节进行评价。① 护士长、护理组长进行数据调查、统计、分析, 每月进行整改。②从床头抬高、患者、吸痰前全面评估吸痰指征和患者病情、吸痰时的气道湿化、吸痰时的无菌技术、吸痰操作技术、吸痰前后通过呼吸机给予高浓度吸氧和高容量通气、持续时间达到2min等七方面分析护士吸痰规范依从性。

icu护理知识范文7

南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南南阳 47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ICU护士进行核心能力的培训,通过培训前后的护理差错率探究其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我省出台的专业护士ICU核心竞争力的培训模块,对ICU护士进行能力分级( NO - N4级),进行针对性的临床技能培训、临床案例研究分析、护理查房操作规范化考核,以提高ICU护士的操作能力,对培训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前两年内及考核后的两年内出现的护理缺陷或意外进行记录,进行护理质量研究。结果 通过专业核心能力的培训,参与培训的20名ICU护理人员,考核后的护理质量缺陷率相比培训前由14.24%降低到3.56%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心能力及护理质量均提高。结论 通过对ICU专业护士进行核心能力的培训,可达到降低护理差错率,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从而更有效的保障ICU危重病人的护理安全。

[

关键词 ] ICU;护士;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b)-0182-02

ICU护士专业能力是保证日常护理以及临床实践救援活动的体现。通过ICU护理人员核心能力培养,不断发扬个人能力,提升理论水平及临床操作技能,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形象,形成一个综合效应,为ICU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1]。我院自2011年1月起进行了ICU核心能力的培训,培训后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ICU职业护士20名,年龄26~39岁,平均年龄28.5岁。其中2名为研究生学历,10名为本科学历,8名为中专学历。根据我省护士专业能力考核标准,进行能力分级,其中2人为NO级水平,10人为N1级水平,5人为N2级水平,3人为N3级水平。

1.2方法

1.2.1 培训内容的选择 根据我省关于专业护士能力培训的标准进行能力提升内容的制定,其中包括:①核心能力的培养;②ICU常用设备的操作及护理管理能力的提高; ③ICU病人基本护理操作及规范化标准的实施;④专业护理能力的培训及提高。培训时根据能力分级的不同进行内容的选取,能力越高选择培训内容越多。

1.2.2 学习方式 ①临床技能知识讲座:每周根据培训内容进行讲座的设计,循序渐进,进行护理技能理论的讲座;②临床案例研究分析:每周选取ICU均有代表意义或者少有的病例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分析,组织全体培训护士参与案例研究;③护理查房操作规范化考核:每日进行三次护理查房的训练,对责任护士进行规范化操作考核;④临床护理技术示范:高资历的护士通过对ICU护理的方法进行导向性的讲解,使全体培训护士掌握临床护理技术[2]。

1.3 培训效果评价

ICU护理质量分析有四个方面:①通过护理操作进行护理质量的考核,得出护理培训的结果;②通过对护理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护理标准进行适当的修订;③对培训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护理措施实施的情况进行评定[3]。对培训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前两年内及考核后的两年内出现的护理缺陷或意外进行记录,进行护理质量研究。

1.4 统计学操作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统计资料有 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培训前ICU非计划拔管事件统计为15例, 8例皮肤擦伤,18例用药失误,2例低血糖,管道堵塞6例,事件共49例。培训后ICU非计划拔管事件统计的8个事件中,5例皮肤擦伤,2例用药错误,低血糖0例,管道堵塞4例,总计19例事件。通过专业核心能力的培训,参与培训的20名ICU护理人员,考核后的护理质量缺陷率相比培训前由14.24%降低到3.56%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心能力及护理质量均提高。

3讨论

3.1通过对 ICU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可提高其核心能力

培训后的护理质量缺陷率相比培训前由14.24%降低到3.56%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及护理质量均提高。这表明,通过培训的实施,ICU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技能及责任能力有了明确的认识,通过正确的评估患者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护理操作,完成日常危重病人的护理。在标准化的指标下[4],ICU的护士可有效的实施护理操作,完成日常任务。通过核心能力的培训,ICU护士整体能力和素质有效提高,培训后护理不良的事件率有效降低。

3.2 通过核心能力的培训可降低 ICU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

ICU作为临床危重病人的集中科室,患者复杂的病情及不断变化的情况都对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风险。日常护理工作中,吸痰及各种导管的留置等侵入性操作的进行都给护理工作带来的风险[5]。有研究报道[6],没有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ICU护士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2%。本文研究中,培训前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14.36 %,与报道相一致。通过对ICU护士进行职业能力、专业能力的培训,提高其临床操作能力,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3.3 通过ICU核心能力培训使护士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ICU护士的能力提升体现在ICU的知识的储备与专业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ICU护士的形象。在专业技能的培训中,主要包括吸痰操作、机械通气护理、人工气道的管理、心肺复苏、常见感染处理、常规护理操作以及危重病人的监护[7]。我院ICU护理部进行了职业能力的考核,以规范和提高护理能力。通过ICU护士日常护理操作,对危重病人问题的解决,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及使命感,让护士感到自己的职业是光荣的,提升对护士职业的认识,反应专业护士的价值[8]。

3.4 针对患者情况改变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责任护士每日除了日常护理操作,还需要对病人出现的其他问题进行管理。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培训,提升其护理管理质量,使护理人员在病人多变的情况下制定适合的管理方法,从而确保日常护理能够标准化实施。

[

参考文献]

[1] 彭刚艺,成守珍,张莉.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M].广州:广东省科技出版社,2009:6-7.

[2] Pronovost P J, Dang D, Dorman T, et al. Intensive care unit nurse staffing and the risk for complications after abdominal aortic surgery[J]. Effective clinical practice: ECP, 2000, 4(5): 199-206.

[3] 王欣然, 花蕾, 韩斌如, 等. ICU 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培训模式的研究[J]. 护理研究, 2007, 21(9): 2357-2358.

[4] Chaboyer W, Foster M, Kendall E, et al. ICU nurses’ perceptions of discharge planning: a preliminary study[J]. Intensive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 2002, 18(2): 90-95.

[5] 张娟,肖静静.未经ICU专业培训护士的聘用对ICU护理质量的影响[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4,23(12):544-545.

[6] Hamilton R. Nurses’ knowledge and skill retention follow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raining: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005, 51(3): 288-297.

[7] Dorman T, Angood P B, Angus D C, et al. Guidelines for critical care medicine training and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J].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04, 32(1): 263-272.

icu护理知识范文8

【关键词】护理安全 ICU

护理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要,是医院生存的根本,是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也是患者就医选择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之一[1]。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开展,人们依法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护理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日益彰显,ICU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患者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且床位周转快,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医疗费用高,家属期望值高,是医疗纠纷的易发地,因此,找出存在于ICU的护理安全隐患,预防或避免其发生,是保证ICU护理质量的关键。

1 护理安全问题

1.1护理人员的因素

1.1.1法律意识淡薄,防范意识不强 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忽略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对法律法规认识不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导致在处理医疗纠纷中处于被动地位。

1.1.2服务观念不到位,服务意识欠缺 随着社会的进步,护理的模式在改变,有些护理人员的服务观念不能与时俱进,跟不上现代护理观念的步伐,而患者的健康意识、法律意识不断加强,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ICU病种复杂,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护理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相对配置不足,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欠缺[2]。表现在主动关心患者不够,有时不注意说话的语气、方式和方法,对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回答得过于简单或缺乏耐心导致患者误解等。有时病情导致诊断、治疗较困难,疗效不满意,因ICU护理人员日夜守候在患者身旁,患者及家属不理解时,易把怨气发泄到护理人员身上。

1.1.3工作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及核心制度 如工作中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引起发错药、挂错液体等;未按交接班制度去严格交接班造成该做的治疗护理未按时做或漏做;让护理实习生单独完成护理技术操作,未做到放手不放眼,这些都会对患者的安全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另外,对ICU患者的基础护理如翻身、洗头、洗脚、喂饭等做的不到位可引起患者家属的不满情绪。

1.1.4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偏低,技术操作不熟练 一方面,由于病区的快速扩大和床位数的急剧扩张,低年资护士增多,导致技术操作熟练度低,经验不足,协作精神不强,观察病情不够细致等,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3];另一方面,随着新技术、新手术的不断开展,ICU抢救仪器设备的不断增多与更新,护士自身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导致护理工作技术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1.1.5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 在ICU护理工作中,由于工作繁琐,特护记录单记录的内容较多,特别是在抢救时,护士有时不能按时记录或记录内容不够完整,措词不够严谨,记录有涂改,都使护理记录失去了真实性、完整性。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势必造成举证困难,甚至举证失败。

1.2患者及家属的因素

1.2.1医疗费用高与期望值太大 在ICU,由于高新技术及设备的引进,大量新型药物的使用,医疗费用较高,使有些家庭不能承受,还有部分患者因为治疗效果与其期望值差距太大,产生抵触情绪,把医患矛盾转嫁到护理人员身上,成为患者和家属发泄和迁怒的对象。

1.2.2患者的不配合,延误病情 如我院1例患儿需入住ICU,因经济原因家长不同意而转院,待病情加重其他医院告知让其转院时,再次入住我院ICU,病情已不可逆转,从而引起医疗纠纷。

2 护理安全防范对策

2.1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提高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加强护理文书书写管理,重视护理文书的准确及时和法律效力。

2.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核心制度,加强责任心,提高沟通技巧 工作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及核心制度去做是护理安全的保证。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影响。工作中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掌握沟通技巧,态度诚恳,仪表大方,绝不能语调生硬敷衍了事,必要时可通过手势、体态等非语言交流方式向患者传达关爱之情,要尊重和关爱患者及其家属,利用一切操作、护理的机会与患者沟通,通过耐心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赢得患者的尊重与信任。

2.3掌握专业知识水平,提高操作技能 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规范的医疗护理技术是ICU护理安全的基础。加强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加强ICU内新仪器与新设备的学习使用与管理维护,遇到危重患者做到心不慌、气不急、手不抖、腿不软,头脑清醒,在最短时间内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安全保障。要积极培养护士树立“有为才能有位”的观念,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鼓励护士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确保护理质量[4]。

2.4具备较高应急能力[5]ICU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随时需要进行抢救,ICU护士若应急能力不强,可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较强的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熟练掌握各种药物、抢救仪器设备及技能,通过娴熟的技术,沉着、稳重的举止,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理解。

2.5及早发现隐患,避免矛盾激化[6] 及早发现隐患,使纠纷及时得到化解或消失在萌芽状态,防止矛盾激化,使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对每一次的纠纷,都作出总结讨论,传达到护理班组的每一个人,纠正薄弱环节,防止类似事件的再发生。

3 小结

由于ICU工作的特殊性,患者病情危急,病情变化快,工作繁重,是一个高风险、高要求的工作岗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按照各种护理操作规范及核心制度去做,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穆纳新,燕云,李丽红,等.我国护理历程的研究现状与建议[J].护理研究,2008,8(7):20-21.

[2]席淑华,周立.15起急诊护理纠纷原因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2,1(37).

[3]冯凤霞.浅谈心内科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现代护理,2007,13(4):93-94.

[4]谢幸华.心内科护理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6):484-485.

icu护理知识范文9

【关键词】 ICU护士;心理压力;身心健康;干预对策

心理压力又称心理应激、心理紧张。它是个体“觉察”到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和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所出现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的[1]。职业心理压力的研究是健康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护士作为一个高应激的职业群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感,处于亚健康状 态,特别是长期处于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护士,由于危重病人密集,抢救多,周转快,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导致ICU护士的工作与心理压力远大于普通病房,易对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2]。然而,ICU护士的心理健康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探讨ICU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并提出干预对策,现报告如下。

1 ICU护理人员心理现状分析[3]

ICU病房是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集中治疗和护理的场所,护理工作任务繁重,ICU护士作为特殊的护理职业人群,他们长期处于抢救突发患者、危重患者的临床第一线,要承受很强的工作和心理压力。有对其工作压力的问卷调查显示,ICU护士评分普遍高于普通病房护士,存在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ICU护士的身心健康[4]。

2 ICU护士常见心理压力及原因分析

2.1 工作环境特殊,专业水平要求高[5] ICU专门收治急危重患者,为危重症患者提供最大限度的、系统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和医学监护技术,同时也是高风险的诊疗场所,对护士的整体素质和护理技术水平要求高,工作量大,而大多数人不能正确理解ICU护士,认为和普通病区护士无区别,都是从属于 医疗,使得多数ICU护士认为付出与回报不等同,社会地位不被认可,个人归属感和价值感受挫,期望值降低,而产生抵触与消极情绪[6]。此外,面对千差万别的危重症患者,要在病情变化莫测、生死离别的场所工作自如,要在一个充满“应激源”的环境里超负荷的工作,极易致身心疲劳和加重心理负荷。由于护理工作的性质,护士很难有机会进行系统的新知识、新技术学习,只能依靠自学或个人自觉性进行继续教育学习,这对多数的护士形成不小的压力。这也是造成ICU护士心理压力增大的原因。

2.2 床护比失衡,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在现阶段,大多医院的床护比还未达到卫生部要求,国内护士严重缺编,在ICU病房表现更明显,而现行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要求护士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给予患者全面照顾,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7]。加之ICU病房的无陪人管理,要求护士不仅要能完成患者的常规治疗,关心患者的心理护理,应对突发事件,还有大量平凡、琐碎、繁重的基础护理需要护士完成,使ICU护士长期处于身心超负荷工作状态,“三班倒”、夜班多的轮换工作制打乱了护士身体的生物钟节律,使护士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部分护士对此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感到难以适应,表现为心理压力大、情感脆弱、麻木,有些护士出现神经衰弱、人际关系紧张,造成ICU护士的流失比例大于普通病区。

2.3 医疗纠纷多,职业风险高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及举证倒置的实施,公众的法律意识普遍提高,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更高,这使护士的精神压力也不断增加。而且,ICU病房的患者是一群特殊人群,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患者死亡率高,面对亲属的突然离去,许多家属不能理解与接受,ICU的医疗纠纷也随之增多,有些家属甚至会采取极端的行为,威胁到护士的人身安全。ICU护士在完成繁重的日常护理工作的同时,还要防止发生意外、保证自身安全,甚至在休息时,也会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长此以往,给ICU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到ICU护士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8]。

2.4 人际关系复杂 护理是一个协作性很强的工作,在ICU病房,单人更是不能完成危重患者的护理与抢救,需要多人默契配合,护士之间、医护之间需要和谐相处。此外,要懂得护患沟通技巧,由于护士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机会多,随时都有可能接受来自患者的许多“不适宜的刺激”[9]。如患者在受到疾病的折磨时,因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和对患者角色的冲突,就会心情烦躁、主观感知异常,激惹性增高,从而产生攻击性因子向护士发泄,导致护士工作积极性受挫,护患关系紧张。

2.5 心理卫生知识缺乏 由于多数护士未受过心理健康的专门教育和训练,心理知识缺乏,而医院护理管理层在日常工作中更注重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对护士本身的身心健康关注较少,护士一旦在工作、生活中受挫,则不会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的进行自我心理的调适,致使不良情绪在内心堆积,久之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2.6 社会心理支持不足,个人价值与现实冲突 社会上仍有部分人对护理工作持有偏见,护理工作目前还处于医疗的从属和辅助位置,待遇与社会地位也不高。护士为患者、社会付出的艰辛劳动,有时得不到社会的公平认可,再加上在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福利待遇等问题上的不尽合理和商品经济的冲击,使护士的心理失去平衡,产生自卑和“失落感”[10]。

3 ICU护士常见心理压力应对措施

3.1 增加ICU护士编制,改善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合理调配人员,保证护士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护理管理者在关注护理工作质量的同时,给予ICU护士一些精神、心理方面的关注。

3.2 提高ICU护士的心理适应能力 ICU是特殊的医疗服务行业,护士需要保持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冷静处理应变事件的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针对压力原因的不同,加强护理业务能力的培训和学习,关注医疗事业发展的情况,提高对先进仪器设备使用的熟练程度,提高各种抢救技能应用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在工作中减少无效反复行为,改变盲目持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心理紧张状态。在ICU护士培养初期,要使其充分认识ICU工作的性质,学习一些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注意培养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使其在紧张的工作中,能有效消减负性心理反应,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11]。

3.3 注重医疗法规学习,加强职业防护 注重法律意识的培养,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护理人员学法守法,懂得依法施护,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3.4 保持积极向上的愉悦心境 促使ICU护士保持积极健康的心境,首先要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尊、自爱、自强,从自己的职责出发,客观合理的评价自我及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改变比较和参照对象,以获得主观上的公平感,使心理尽量处于平衡。其次,是调整心理需要,有较强的职业角色意识,此作为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从而自觉地勤奋努力工作。再次,控制情绪,培养良好的性格和业余爱好,保持乐观、恬静的心情[12]。

3.5 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使ICU护士在工作受挫时可以自由表达受压抑的情感,达到心理平衡 提高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心理健康最有效的方式,管理者应经常倾听护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不同的活动,让护理人员畅所欲言,精神放松。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能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和心理紧张程度,恢复心理平衡,获得心理上的轻松和满足。

3.6 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和职业形象 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坦诚、豁达、不封闭自己,积极运用人际交往中的吸引因素,增强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这样才能赢得社会的承认与赞誉,才能赢得社会对护理工作的支持,才能在积极的社会环境中创造和谐的社会心理氛围,成为增进护士心理健康的积极因素和护士心理卫生的动力。

4 小结

综上所述, ICU护士的心理压力源多,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而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ICU护理质量,反映着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大力开展ICU护士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关爱ICU护士的身心健康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胡佩诚.医护心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01-109.

2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44.

3 卢桂芝,崔丹,刘雪松.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9):57-58.

4 张继平,王爱军.ICU护士工作压力源、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04,4(8):1-4.

5 潭玉兰,宋玉兰.应用ROY适应模式管理护士职业压力初探.护士进修杂志,2002,17(2):95-97.

6 赵光红,刘义兰.护士压力状况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2,17(9):689.

7 汪向东.生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31-36.

8 马章淳.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1):848-849.

9 凌力.急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和应付方式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6):408-411.

10 姚晓红.急诊科与内科护士心理健康调查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02,22(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