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icu护理存在的问题集锦9篇

时间:2023-07-24 16:32:51

icu护理存在的问题

icu护理存在的问题范文1

1 ICU专科护士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1.1学员的需求不同,知识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 临床带教老师按照ICU专科护士培养目标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计划,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学员的学习需求不同,学员的需求常与培养目标有不同之处。例如:有些学员来自儿科ICU病房,有些学员来自社区医院急诊,也有些学员已经是护士长了,她们每个人的经验、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技能各不相同,如果带教老师只依照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进行教学工作,往往难以满足所有学员的要求。

1.2教学中缺乏可参考的统一的ICU专科护理实践标准 虽然各实习基地都是三甲医院的ICU病房,但各医院护理工作标准和流程存在着不同之处,造成不同医院学员临床实践能力和标准也各不相同。例如:在深静脉换药护理操作中,各医院的用物准备及操作方法有所差异。

1.3带教师资力量需进一步提高 目前获得ICU专科护士资格的护士为数较少,而且随着各医院床位的不断扩充,每年有大量的新分配护士进入临床,使得护理队伍越来越年轻化,虽然选拔了在ICU工作的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护士承担临床带教任务,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技巧还需要不断地提高。

1.4 ICU专科护士素质的培养常显不足 一个合格的ICU专科护士不仅要求技术和专业知识上过硬,还要求在素质上具备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良好的沟通技巧、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计划调整能力等。

2改进ICU专科护士临床带教的对策

2.1结合实习目标和学员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实施个性化教学 临床带教老师应在制定带教计划前,充分评估每位学员的专业技术和专业能力,并了解每位学员的学习需求,做到因人施教。在确保能够按照教学目标完成实习内容的情况下,根据本基地收治的病种及专科特点,灵活安排有针对性的临床实习内容,例如:各种药物中毒患者的护理、床旁血液净化技术等,使每位学员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ICU护理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2.2改进和统一ICU专科护理实践标准 学会可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及各实习基地的带教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促进基地间的优势补充,及时倾听学员的反馈意见,针对各基地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同时结合各基地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实习内容,制定统一的高水平的实践标准。

2.3提高带教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 选拔优秀临床教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基地应通过理论、操作、讲课等项目的考评,分别选拔教学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态度积极向上,工作认真细致的护士为专职临床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严把教学质量关。

2.4重视带教过程中对学员专科素质的培养 对ICU专科护士来说,反应灵敏、有预见性和判断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开拓创新意识和良好的计划调整能力是ICU专科护士应持有的第三本护照。因此,专科护士的临床带教不要拘泥于监护技术、操作步骤的机械传授,还应注重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潜移默化的影响[2]。

3实施带教计划

3.1跟班实践 首先介绍我院综合ICU布局、收治病种、工作制度、管理方法、各种仪器、实习安排、考核等事宜,使学员对科室环境,带教安排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我们与学员采取面谈的方式进行评估,了解学员需求,使学员的需求与具体实习目标达成一致。然后制定跟组带教计划,将学员分成四组,平均每组1~2名学员,在组内选拔1~2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理骨干带教,根据学员层次不同安排相应的跟班老师,因人施教进行一对一的跟班学习。另外,每周护士长及教学护士长加强与学员的交流与沟通,组织带教老师座谈,根据学员的反馈情况,及时改进带教中存在的不足,使每位学员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与ICU护理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3.2授课示教 每周二由教学护士长集中授课,讲解与ICU相关的理论与技能。授课中针对学员需求,结合临床实例,加强理论方面的讲解,使学员在掌握技能操作的基础上有更深一步的理论认识。同时,选择1~2份/w典型的不同病种病例进行讨论分析,找出未满足患者的基本需要和对于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确定问题的原因、相关因素、列出护理问题;按问题的主次顺序排列,制定护理计划,让学员了解对于不同病例的危重症患者实施不同的整体护理的具体做法,提高学员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实践期间,学员独立完成护理查房一次,使学员的综合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授课中针对学员需求,结合临床实例,适时请医生参与,加强理论方面的讲解,使学员在掌握技能操作的基础上有更深一步的理论认识。

3.3考核评价 每周通过提问了解学员理论与技能掌握情况。定期征求学员对带教工作的意见,收集反馈信息,改进带教方法。第四周开始陆续安排理论与技能操作考核,如多功能监护仪的使用、呼吸机的使用、深静脉换药、除颤、CPR、中心静脉压测定等。根据学员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计划与进度。对学员未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行再三讲解,反复示范,直到学员完全掌握。

3.4贯穿专业能力和素质培养 强调在培养学员临床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加强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集中示教时,采用问题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以学员为主激发学员临床思维形成。跟班实践时,要求学员深入接触患者,获取资料,提出问题,带教老师因惑而解,因材施教,将临床思维贯穿于护理行为中,提高了学员对病情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学员对危重病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ICU专科护士还应具有专业精神、团队意识、责任感。在跟班实践时,让学员对患者施行整体护理,感受对患者的那份责任,同时学会如何和同事协作。

总的来说,综合性ICU是对危重患者进行监护治疗的特殊场所,而ICU专科护士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技术知识含量要求高。合理、科学的带教模式能让学员通过基地实践掌握大量的ICU监护理论与技术,满足ICU专科需求。我们将不断探讨,改进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icu护理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ICU;护士;个性化培训

重症医疗和护理是一个近年来发展快速的专科领域,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作为危重病医学专科的临床基地,集中了危重症患者、高端医疗仪器设备和熟练掌握先进救治手段的医护人员,为危重症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和医学监护。随着医学、护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ICU的护理工作已成为体现高级护理技术和衡量医院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由此也对ICU护士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临床迫切需要护理专业化和专科化的高级护理实践人才。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05~2010年)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根据临床专科护理领域的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建立和发展临床专科护士,护理的专科化发展已成为临床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按专业化标准培养符合现代化监护要求的ICU高级护理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1 ICU护士个性化培训目标

专科护士在加快专科化、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ICU护士作为高级实践护士之一,临床实践能力的培训是其培训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我国ICU护士的培训目标主要是为危重病专科培养具备专科系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并具有科研教学意识的临床专科型护士。通过培训提高ICU专业的专科护理质量和专科护理技术水平,使学科发展和专科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与国际水平接轨;制订和完善ICU专科护理的行业标准[1]。

2 ICU护士个性化培训方法

ICU护士的特质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建立,也需要在在职教育中接受最新的理论与技能、培养专业的素质。临床实践教学是ICU专科护士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临床培训模式和方法是决定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主要采取的模式为ICU专科护士教学基地培训模式和院内培训模式两种形式。

2.1 ICU护士教学培训基地

2.1.1基地评审及准入标准 ICU教学基地均设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综合性ICU或专科ICU,通过当地卫生部门或护理学会等相关机构审批合格后挂牌,并定期给予复审以保证教学质量。医院申报ICU专科护士教学基地评审内容包括:ICU建筑、环境、仪器设备;各种规章制度、各项技术及操作规程;ICU患者收治标准;ICU感染的管理;人力资源的配置情况等的具体要求。临床教学基地准入标准:要求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及各项技术的操作规程;ICU的床位6~8张以上,护士与ICU床位比达到2.5~3∶1,具备教学中所需80%以上的监护项目和仪器设备。师资标准是大专以上学历,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具有ICU专业护士资格证书,有较高的ICU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护理经验,以及丰富的临床实践带教经验。并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1.2基地培训方式 目前教学基地大都采用理论与实践分开的培训模式,培训时间为3个月,理论课学习1个月,实践学习2个月。部分教学基地采用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培训模式,理论授课形式多采用讲授法、案例法、演示法等[2]。有关研究显示进行理论培训时,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的培训模式优于理论与实践分开进行的培训模式,在实施临床实践能力培训时,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培训模式突出参与式的实践教学、对技能提高和解决问题上更有针对性、及时性。基地实践培训方式大多采用一对多专职带教和跟班制一对一带教,前者方式比较适于ICU工作经验较丰富的学员,便于他们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及对各种护理方法进行比较;后种方式比较适合于ICU工作经验较少的学员,便于他们对于各种护理技能的掌握。由于受训人员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所在单位的情况等各不相同,培训基地开展个体化个性化阶梯式培训,做到因人施教。各基地也有根据具体情况或学员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

2.2院内培训

2.2.1院内培训形式 由于目前ICU护士的培训资源远未满足临床的需要,参加各市省级培训护士的数量远少于现在ICU工作的护士数,在专科护士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各医院结合科室特点,充分利用资源,灵活运用多种培训方法,尝试从ICU临床工作中培养专科护士。如成立JIT重症监护培训教育体系,JIT方式是指"在需要的时候,得到所需要的人员",JIT护理人员通过横向培训即通过短期2个月,在指定带教下,各专科的流动培训,结合理论培训,使其具备在ICU独立工作的能力。还有采用PACU(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和ICU序贯模式培训临床护士,短期内显著提高重症监护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技能及临床综合能力。分层按需培训也是提高培训效果的有效方法,根据ICU护士的职称、学历和工作能力的不同或通过评估ICU护士能力进行分级,进行分层培训。微型培训采用积少成多的策略,即每天所用较短的时间进行培训,护士依从性好,尤其是在专科性强的操作和理论知识方面,效果显著。医护合作培训,即医护配合模拟抢救演练,医护共同查房及病例讨论等方式培训也有助于提高ICU护士的实践能力。部分医院实施ICU护士"院级资格认证制",即明确岗位需求,开展院内ICU护士准入、培训、考核等,有计划将ICU的理论、操作、专科护理等内容结合临床进行培训,突出实践教学,实现持证上岗[3]。

2.2.2院内培训方法 院内培训方法多采用理论授课、技术示范、晨间提问、个案分析、护理查房、病例情景法、以问题为基础授课、反思日记、经验交流、教材自学等,充分利用院内自身资源为ICU护士提供专科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ICU护士的业务水平。

3 结论

我国ICU护士培训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培训模式、培训方法、认证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异。ICU专业护士培训后应合理使用、在行政认可及待遇方面应有区别,以充分调动ICU护士的积极性,挖掘其潜能,体现其核心能力,也使ICU专科护士的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王欣然,花蕾,韩斌如,等,ICU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培训模式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2,21(26):2357-2358.

icu护理存在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生存质量;工作压力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60-02

ICU患者病情重、变化快,需随时抢救,各项治疗和护理任务繁重,这些都使ICU护士处在一个充满压力的工作环境中,对其生存质量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而护士的生存质量与其工作效率、护理质量和医院发展息息相关[1]。近年来,ICU护士的工作压力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有关其生存质量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对河南省ICU护士培训班的部分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初步分析其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旨在为医院管理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2009年4月至7月期间河南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重症监护专科护士培训的六期学员,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1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1. 2 研究工具 ①一般资料:包括工作单位及类别、年龄、护龄、月平均夜班天数、用工性质、婚姻、学历、职称、职位和收入;②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 BREF)[2] ,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4个领域24个条目和2个独立分析的问题条目, 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区分效度和结构效度。领域得分按正向记分, 分值越高提示生存质量越好。领域得分通过计算其所属条目的平均分再乘4得到,结果与WHOQOL一100的得分具有可比性。③护士工作压力量表[3],由李小妹参照国外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根据中国国情重新设计而成,共35个条目5个方面, 包括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时间分配及工作量、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病人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采用1~4 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引起压力的程度越高。

1.3 调查方法 在培训课程休息期间,由研究者和统一培训的学员协助进行发放调查表,问卷有统一指导语和填表说明,被调查者按要求自己完成问卷的填写,当场收回。

1.4 统计分析

应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运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多元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510份,回收450份,回收率为88.2%, 排除无效问卷得到合格问卷402份,有效率为89.3%。样本包括来自河南省18个市的各级医院的ICU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0~46( 28.56±4.85)岁;护龄1~26年, 平均(7.92±5.49) 年;正式护士228名,合同护士174名;护士355名,护士长47名;中专52名, 大专240名,本科110名;护士157、护师176名, 主管护师68名( 46.3%) , 副主任护师1名;未婚者157名,已婚者237名,其他8名。

2.2 ICU护士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与常模比较,见表1。

2.3 ICU护士生存质量得分较低的10项条目,见表2。

2.4 ICU护士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以生存质量总分为因变量,在a=0.05的水准上,对可能影响生存质量的自变量:年龄、护龄、月平均夜班天数、用工性质、婚姻、文化程度、职称、职务和月收入、工作压力总分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筛选变量,最终得到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见表3。

2.5 ICU护士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与工作压力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性分析,见表4。

3 讨论

3.1 ICU护士生存质量状况 不同科室护士如急诊科、精神科由于工作场所和护理对象的特殊性,生存质量亦存在差异[4]。本次调查结果表明ICU护士生存质量各领域均低于常模,护士对生存质量的评价和健康满意方面均低于普通人群。高伟民[5]等研究显示,护士的生存质量在14个方面均低于常模。唐俐玲[6]等对陕西省10个辖市的社区护士调查研究表明,其生存质量低于常模。刘媛航[7]等对广西9所三甲医院的研究发现,护士在生理、心理等领域的生存质量低于普通人群。杨晓燕[8]研究显示,ICU护士生存质量低于病房护士。其中在26项条目中,“您有机会进行休闲活动吗?”得分最低。工作量过大,心理的高度紧张等压力使护士渴望进行必要的放松和休息,但是不规律的生活工作方式、频繁的夜班、繁重机械化的基础、生活护理工作,使ICU 护士无精力、体力主动参与更多的娱乐活动和体育锻炼。机械、繁重的护理工作并没有使ICU 护士得到相应的社会地位及经济收益,长期处于高付出、低收入境地[9]。

3.2 ICU护士生存质量影响因素 本研究表明工作压力是ICU护士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工作压力导致半数以上的合同护士处于亚健康状态[10]。ICU患者病情危重,基本都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而由于病情和封闭式的管理要求无亲属陪护。因此,ICU 护士不但要完成日常的治疗和护理工作,还要进行大量的生活护理,同时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准确完整地记录监护数据。而国内ICU护士编制普遍不足,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已成为ICU护士面临的主要压力[11],压力超过其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时,容易引起生理不适和心理不良情绪反应,使生存质量下降。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工作压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生存质量的各领域均呈负相关,压力越大,生存质量越差。与生存质量相关性最大的因素是管理及人际关系。管理者的尊重、鼓励和肯定,可以激励护士,使其有归属感和自豪感。而同事之间的理解、支持作为社会支持的一部分,有利于培养和锻炼护士自身的应对能力,以良好的心境投入工作,可以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12],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另外,收入和文化程度也影响了ICU护士生存质量。收入高者其幸福感较高[13]。收入增加不仅可以改善衣食住行及医疗、教育、文化、休闲等生活各方面的条件,还可以体现自身价值,提高其生存质量。文化程度高者生存质量较高,可能与她们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寻求支持、帮助和有效信息来应对、缓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有关。此外,覃健凤等[14]研究表明工作年限对护士生存质量领域中躯体健康影响差异有显著意义,周美玲等[15]研究显示ICU护士焦虑与工作压力呈正相关,而与生存质量总分呈负相关。因此,护理管理者应从工作压力源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从而有效缓解ICU护士的焦虑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总之,ICU护士是一支十分重要的专科护理队伍,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常常要面临着较大的压力,这些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医院和护理管理者在强调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同时,也应关注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和身心健康,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及时解决她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医护人员之间沟通和交流,互相支持、帮助,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工作环境,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同时护士也应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技巧,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自我减压,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提高自身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振海,谢晖,金莉.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0,17(7):36-38.

[2] 郝元涛,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J].现代康复,2000,4(8):1127-1129.

[3]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 (11) :645 - 649.

[4] 周楠.护理人员生活质量现状及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8,14(1):61- 62.

[5] 高伟民,陈俊国. 昆明市三级医院护士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昆明,第三军医大学,2009.

[6] 唐俐玲,李 贞,翟晓红.社区护士生活质量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J].西部医学,2010, 22(9): 1766-1768.

[7] 刘媛航,曾志励,文丽娜.广西 9 所三甲医院护士生存质量调查分析[J].中外医疗,2010(3):144-145.

[8] 杨晓燕. 不同工作部门与职称对护士生活质量的影响[J].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 Reserved. http:// :232.

[9] 张玉美,吕凤英.ICU 护士工作倦怠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8 ,23 (18):52-54.

[10] 陈妙虹,徐朝艳,成守珍,等. 职业压力对合同护士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 2009,8(10):6-9.

[11] Li J, Lambert V A. Workplace stressors, coping, demographics and job satisfac- tion in Chinese intensive care nurses [J]. Nursing in Critical Care, 2008, 13 (1):12-22.

[12] 赵承芳,任巧花,武建慧,等.同事支持系统在减轻ICU中年护师工作压力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10b):2075 -2076.

[13] 徐振海,谢晖,金莉.某市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蚌埠, 蚌埠医学院, 2011.

icu护理存在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人文关怀理念;ICU护理;生活质量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1]。在ICU中,以救治关怀为基础,运用人文护理对ICU患者进行全程的人文关怀,通过对患者采取全方位不同时期的不同方式的人文关怀,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有效提高了治疗的耐受力,构建了和谐的人文关怀[2-3]。本文具体探讨了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ICU进行治疗的患者60例,入选标准:因为疾病危重入ICU治疗与观察;年龄>16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预期生存期>1年;自愿参加本项调查。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6.53±6.36岁。

1.2 人文关怀理念

所有患者进入ICU室后,ICU室护士应热情迎接患者,并再次仔细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向患者介绍ICU环境,以消除患者由于陌生带来的拘束、恐惧感。在整个ICU室的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遮盖患者,不让患者有不雅的,并为其创造一个相对隐蔽的环境。限制不必要的交流,减少检测仪的声音,严格限制参观人员;保持ICU室整洁及舒适的温度,为患者保暖,防止受凉,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最好不让患者见到ICU室准备过程。根据患者的情绪,可与患者说说话,采取问答式对话;可让患者戴上耳机听轻松愉快的音乐,以减少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及时处理;切忌大声叫喊,惊慌失措,以免造成患者的过度紧张。护士要站在患者角度去思考问题,尽力帮助、关心和体贴患者,视患者如亲人,以最佳的护理减少和消除患者的痛苦,消除不良心理因素。

1.3 观察指标

采用我院设计的简化《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包括躯体不适、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五个维度,分数为0~3分,分数越高,症状越重。本次调查的有效率为1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AS 9.0软件进行分析,症状评分对比采用t检验,P

2 结果

护理后经过观察,患者的躯体不适、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ICU患者不同程度有身心障碍,使患者难以重返家庭和社会,从而造成一定的不良预后。为此ICU治疗应在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基础上,同时提高生命质量,在抢救生命的同时,注重患者生理和心理功能的恢复[4]。

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在临床医疗护理中,人文关怀是文化护理的核心。体现在护理中,因为精神状态是机体的指挥棒,保持身心健康对患者至关重要[5]。为此要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使患者感到亲切和温暖,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尽一切努力减轻患者的痛苦,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增加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6]。同时要注重康复护理,并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对ICU的救治知识初步得到了解,提高患者对康复护理的认识。要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锻炼计划,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早期进行功能康复,帮助患者实现自我护理。要加强生活护理,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一切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对患者应及时给予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7-8]。本文护理后经过观察,患者的躯体不适、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患者改善症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姜乾金,黄丽,卢抗生.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心身健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7(4):145-147.

[2] 黄丽,姜乾金,任蔚红.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癌症病人心身症状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10(2):160-161.

[3] 闻吾森.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4(10):258-260.

[4] 肖水源.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1(10):183.

[5] Lazarus RS.Toward better research on stress and coping[J].Am Psychol,2009,55(6):665-673.

[6] 卢宏丽.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现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8,8(1):63-64.

icu护理存在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 建设设计

【Abstract】intensive care unit, known as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n some places, the English full-called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is now required as part of the hospital construction, with th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in the clinical advancement of increasingly more attention.

【Key words】Intensive care unit; construction design

引言

重症监护病房的设计,国内也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可以参考。但是重症监护病房,由于它应用对象的特殊性,在建筑设计上也存在着特殊的要求,而不像其他专业科室有单纯一张床位就可以开展医疗活动了。目前我省的重症监护病房存在两种现状,一是在原来现有病房的基础上,稍加改造,添置一些必要的设备,即作为重症监护病房。这种病房必然会存在通风、采光、噪音、隔离等诸多问题上的缺陷;二是在新建的病房中规划出一部分甚至一楼层作为重症监护病房,宽敞明亮,让人耳目一新,但细看内部设计,亦缺陷多多,新病房落成即存缺陷。最近笔者参观我省一新落成的大型三甲医院ICU,宽敞明亮,设备精良,但从使用者和一从事多年ICU工作的专业人员角度来说,亦存在诸多瑕疵。就ICU病房的设计要求,国外曾有专门的指南文件,国内中华重症医学会也曾于2006年4月了“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其中就ICU基本要求、专业要求、人员配备、建设规模等分别作了说明。笔者有幸于2004年3月去澳大利亚奥斯汀医院参观学习,亲自体验了国外在指南指导下的ICU病房的设计,设计草图出来后,除满足建筑部门、消防等要求外,还要经过反复修改,图纸公开张贴,使用科室的每位工作人员都可以就设计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修改意见,最后付诸建设。他们的口号是“我们大家的科室”,与我们的设计产生过程由设计人员、单位分管领导和科室主任通过的程序有较大区别。目前我省的危重病专业的发展日臻完善,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日渐普及,因此有必要从医疗专业人员的角度就病房的设计中暴露的问题谈几点体会。

1.ICU病房场地要求

ICU患者在病情最严重时,需要实施多器官的床边支持阶段,呼吸机、血液净化装置、数台微泵输液泵、引流装置等设备围绕在病床的周围,临时还可能需要将超声、X线设备等推至患者床边进行检查,因此强调每张床位的使用面积至少应21m2。但也不是越大越好,要考虑到工作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半径。床位之间要紧凑,尽量减少无效面积。

2.ICU病房设置规模

从床位设置上,ICU规模也并不是越大越好。指南建议ICU床位数占医院总床位数的2%~8%,重要的是要8~12 张床为一个单元(模块),危重病医学科由数个单元(模块)组成。每一单元可以建一中心站。中心站地势上高于病床,更便于护士对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数个单元建设在一起,便于资源共享,尤其是设备。这种模块化的设置为以后临床中收治患者的分类管理、分批分阶段根据需要无菌操作、隔离等提供了便利。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医院总的床位数达到了指南和医院收治危重患者的要求,但20~30张床位构成一个 “unit”,不便于管理,存在患者之间交叉感染 、病室内噪音不断等诸多问题。

3.洗手―简单有效的控制院内感染

ICU是院内感染中心区。院内感染也是ICU病房的一大突出问题。控制院内感染最积极有效、价廉的措施是做好医务人员的“洗手”。洗手既是保护患者,减少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也是保护医务人员自身的需要。因此在病房内应该多设计安装感应式或脚踏式洗手装置,方便医务人员洗手。这一点十分重要。而很多单位重症病房,包括新建的病房在病床附近基本没有洗手装置,仅仅在治疗室有;有的安装不在显眼方便的位置,这显然不符合重症病房的建设要求。

4.充分利用床边紧急呼叫系统, 提高抢救成功率

床边紧急呼叫系统未连接到医生值班室。在重症病房经常见到的情景是:深夜,医生已经回到值班室。患者因病情危重,出现了呼吸心跳骤停。有经验的护士首先想到的是床边紧急胸外按压、心肺复苏,而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怎么通知值班室的医生来指导抢救患者呢?自己做主,继续抢救再说?或停下抢救,通知医生后再回到病床边一道抢救?患者能耐受的缺氧时间就5~6 min!如果将每床边的紧急呼叫系统连到值班室,就可以在观察到患者出现病情变化的同时告知在值班室的医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隐患。这项设施相对于ICU动辄几十万元的设备投入来说,其增加的部分是很小的。

5.科学选材,降低噪音,不要让病房成“厂房”

墙面地面建筑使用材料要有降噪性能,设计要符合降低噪音的要求。在敞厅式布局的ICU内,呼吸机压缩机的轰鸣声、医护人员的讨论声、烦躁患者的声和监护设备的报警声等等使噪音污染成为ICU内的一大突出问题。噪音又加剧了“监护病房综合征”的发生,影响了患者的休息,使患者更加烦躁。我们尽管做不到将ICU内的噪音标准控制在45分贝以下,但应该降低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结语

以上就重症监护病房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从使用者的角度作一探讨。现代化的病房建设,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为医疗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同时还要注重人性化的考虑。不仅要考虑到患者的需要,还要考虑患者家属的需要,医疗工作者的需要。这就要求在设计上应该是建筑部门、设计部门、每位使用者共同参与到图纸的产生过程中来,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更好的为大众服务。

参考文献:

icu护理存在的问题范文6

2006年4月14日,哈医大二院在200多员工参加的大会上传达了中纪委办公厅发出了致黑龙江省纪委的“51号文件”。这份文件宣布了对此事件的调查结论。与《财经》此前披露的初步结论一致,文件称,调查结果表明,哈医大二院最主要的问题是多收费――该院总收费费用为138.9万元,其中多收费共计20.7万元。此外,该院在一些管理环节亦存在问题。文件同时提出了对哈医大二院从领导人到有关部门具体人员的处理意见。

不过,预期中的“句号”虽算是新闻,但已经不再是舆论的重心。事实上,自今年二三月以来,舆情对于此事件的评论已经从最初的激昂转向冷静,更多的思考集中于问题背后的体制性原因。其中,一个早期被忽略的专业性问题亦成为关注焦点――这就是ICU(重症监护室)等极度宝贵的医疗资源应当如何合理使用。

人们注意到,目前已曝光的不同医院的数起医药费纠纷(参见本期“三起‘天价医疗费’纠纷一览”),尽管患者病情不相一致,但都属于极难治愈的危重患者,且都经历了长期的ICU治疗――

哈医大二院的案例中,75岁的高龄患者翁文辉因患恶性淋巴肿瘤,后因并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入住ICU达67天,花费138.9万元,最终不治身亡,其间出现患者一天之内输入“106瓶盐水和94袋血”等情况;

兰州案例中,患者李东因多个器官大范围癌转移进行切除手术,后因肠瘘和腹腔感染入住ICU达55天,并因35万余元总费用和“一天用100瓶盐水、一日使用呼吸机143次”等超常治疗,酿成兰州“天价医疗费”事件;

深圳案例中,77岁患者诸少侠因合并肾衰、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等病症,于2004年9月13日转至深圳市人民医院治疗,119天后病逝。患者家属随后投诉医院多收医药费,并对媒体表示,医院存在“过度用药、过度检查、治疗不当、乱收费”等问题。

病患家属的痛苦和损失当然值得同情。但站在更宽阔的视角,人们也想问,ICU,这种抢救重症病人的特殊科室――最为稀缺也最为昂贵的医疗资源,大规模用于终末期病人是否合理?由此引发的医患纠纷,在暴露国内医院普遍的体制性问题的同时,还有哪些更深层次的教训?

属于ICU的这些教训,涉及医疗体制、法律和伦理的诸多问题,值得业内外认真思索。

谁最适宜进入ICU?

ICU,英文全称“Intensive Care Unit”,国内称“加强医疗病房”或“重症监护室”,其实质是通过多学科合作、调动一切软硬件资源对重症病人实施治疗和抢救。

ICU在国内为大众媒体广泛报道,始于2003年春的SARS危机。ICU往往需要强有力的仪器装备和人员配备,代表着医院的最高综合抢救能力和护理水平;临床上多脏器衰竭、多发性损伤等危重病人的抢救,基本都在ICU内完成。当时的SARS治疗中,北京一些大医院的ICU曾发挥了重大作用。

然而,当时的报道没有也不可能涉及ICU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昂贵的成本。事实上, 由于ICU治疗的特殊性,其成本以及病人付费均远非普通病房所能够比拟。

一般来说,对仪器设备及医护人员等的高要求,使得ICU内每张病床的平均成本达100万元左右。如呼吸机和透析机,价格在每台20万至50万元。ICU内高强度的人工护理、先进医疗器械及药物的使用,以及多学科专家的联合诊疗,使得进入ICU即意味着“高消费”。

据了解,目前国内ICU病房的日平均收费在3000元至5000元。如果病患严重,日支出过万元也不稀奇。协和医院ICU专家杜斌告诉《财经》,如果病人在ICU内24小时使用呼吸机,费用大约在每天3000元至4000元左右,而血滤使用的透析机费用则为每小时50元。

其实,国内的ICU费用比起国际水平已属低廉。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ICU病房每床每天的平均住院费,已高达500美元至1000美元;而同期,中国协和医院ICU的费用是每床每日1500元。

正因为此,即便在富有的美国,ICU消费仍然是“不能承受之重”。据统计,目前,全美成人危重病消耗已经达到每年1500亿美元,约占其GDP的1%,为政府、保险公司带来巨大压力。

在中国,ICU更成为一家医院实力的标志之一。据北京复兴医院院长席修明介绍,在目前拥有国内最高医疗水平的北京,ICU病床只占到全市医院总病床数的3%。而在美国,ICU的床位大概占总床位10%。

由于ICU向来是稀缺的医疗资源,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ICU,成为国际医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

国际医学界的共识是,只有让“最适宜”的病人接受救治,ICU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也就是说,ICU收治的,必须是确能受益于加强治疗从而获得治愈可能的危重病人。而目前医学尚被认为不可救治的病例,如晚期肿瘤、脑死亡、临终状态等,均应限制进入ICU。

席修明告诉《财经》,目前国外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危重病人的评分系统,根据医生对病人的危重程度评分,决定病人是否合适进入ICU。

其中,全球比较通用的是APACHEII评分系统。该评分系统将急慢性病人的健康状况分为若干个区间,如果病人得分低于5分,属于危重程度很轻;如果得分高于30分,则意味着死亡可能性非常大。其中,得分在6分至25分之间的病人,最合适进入ICU病房进行救治,“如果得分在30分以上依然进入ICU救治,则意味着花费大量资源,却无法避免死亡率极高的后果。”

这一标准理论上适用于中国,但现实情况则复杂得多。ICU病人的收治难以根据正常原则进行,其中病人的经济负担能力往往成为判断标准之一。

席修明告诉记者,严格按照标准来说,“患者一般在ICU时间很短,也就几个小时或者半天,然后就应转回普通病房。”――这个严格标准,与“天价事件”中病人数十天、上百天长住ICU的现状恰成对照,只能折射出现实的无奈。

中国现实:ICU被滥用

其实,天价医疗费所反映的ICU不合理使用现象,并非偶然事件。当前,中国的ICU普遍处于奇特的“超载”状态。

一位经常往返于全国各大医院讲授ICU知识的专家注意到,无论京沪还是广州、成都,各地的ICU往往是处于满员运转的状态。

这并非因为中国适宜入住ICU的病人特别多,而是因为医疗费用逐渐取代了通用的评分标准,成为许多医院收住病人的尺度。也就是说,谁出得起钱,谁就能住ICU。 一个更加可怕的趋势是,ICU正在被迅速地商业化,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将ICU视为“创收”来源,收治原则进而消失,甚至出现阑尾炎手术病人也进ICU的例子。

除了经济实力相当可观的病人,中国的ICU病房里另有一类长期入住者――高级离退休干部。这类人群的医疗费用由各级政府的财政完全承担,往往成为大城市ICU的主要使用者之一。在极端的例子里,出现过患老年慢性病的离退休干部,在ICU持续住了一年多的情况。

当然,绝大多数超标使用ICU的患者,本身并非不可救治的垂危病人,其医治费用偏高形成的矛盾也不很突出。然而,对稀有资源无原则地滥用一旦形成风气,则非理可能达至极端。目前争议较大的几起“天价医疗费”纠纷,病患群体正是处于APACHE评价30分以上和离退休老干部这样的一个交叉区域,显然并非偶然现象。

专家认为,这一类凭借制度安排对ICU资源的占用,还暴露出中国医疗体系内一个严重结构性缺陷――对慢性病和急性病未能区分诊治。

从效用角度来看,ICU救治效果最显著的,通常是重大车祸伤者等严重的急性病例。这些患者在进行大规模手术前后短暂入住ICU,能产生最有效的救治效果;同时因为在ICU内时间较短,亦减轻了病人的经济压力。而慢性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其医治特性与急性病相反,一次性费用低,但治疗时间长。

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日显,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确成为一个庞大、不容忽视的就医群体。但目前国内医院提供的服务并不适宜于这些受病痛长期折磨的患者。在国外,老年慢性病常通过家庭病房、社区医疗或护理院等途径予以关照――而这些亟需的、能够缓解公共卫生体系紧张状况的渠道,在中国却基本缺失。与此同时,在生命结束过程中过度占用资源的现象,却在中国的ICU病房内不断上演。

双重后果

不恰当使用ICU的直接后果,是影响稀缺资源的有效利用;而数起“天价事件”的出现又在提醒人们,医院不合理使用ICU,病人家属非理性要求占用ICU,还会引致医患矛盾的激化。在中国现行弊端深重的医疗体制下,这种激化几乎是一种必然。

从三起“天价事件”的调查结果可知,病人家属对于医院多收费和高收费的指控,无非基于两种情况:

其一,确实多收费。由经费不足和创收指标所驱动,离开现有行政订价标准的“多收费现象”,事实上在国内许多医院都普遍存在,例如采用分解收费方法多收费就是常见手段。ICU内发生的“天价事件”突显了这种情况;

其二,被误解为多收费。一些ICU特有抢救手段导致的收费现象,缺乏医学素养的普通人难以理解,而医患之间缺乏沟通和互信的现象又普遍存在。

无论中纪委牵头的调查组对哈医大二院做出多收费20万元的结论,还是深圳卫生监管当局对深圳人民医院多收费10万元的结论,都昭示了在相关ICU救治中,多收费确有较多发生,使本已丧失亲人、精神上极度痛苦的病患家属又遭受了不应有的重大物质损失。此类多收费现象既暴露了医院管理混乱等诸多现存漏洞,又再次触及公立医院运营模式、收费定价机制等深层次制度问题,显示出在现有体制下不当使用ICU的后果可能相当严重。

与此同时,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而且欠缺沟通的现状,也使“多收费”在规模和恶性程度上被大大夸大,进一步加剧了业已紧张的医患关系。如兰州医药费纠纷,就涉及ICU常用的血滤治疗,患者一天输入100瓶生理盐水,账单显示的荒唐足以令家属震怒。而院方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解释说,这主要是连续性血滤的需要。“血滤需要四瓶500毫升生理盐水组成和一瓶500毫升葡萄糖组成的透析液,且每75分钟更换一次,25个小时我们更换了22次,直接消耗生理盐水88瓶、葡萄糖22瓶,加上腹腔冲洗、吸痰等,实用生理盐水104瓶。”

此类大量输液也曾发生在哈医大二院患者身上。专家介绍说,一日输100多瓶盐水对于做血滤的病人很正常,因为肾功能衰竭、无法自行排尿的病人治疗中的需水量远胜常人。

除了成本高昂,ICU特殊的治疗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医院原本就脆弱的计费方式更趋混乱。

据《财经》了解,为杜绝乱收费,从2005年开始,卫生部要求实行按天结算费用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一旦遇到患者病情突然变化,用药量临时发生改变,当天结算反可能造成多收或者漏收。这在医嘱经常发生变化的ICU中尤其明显。这类多收或漏收也出现在目前报道的多起“天价医疗费事件”中。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兰州案例中出现一天143次呼吸机、一天持续呼吸功能检测62小时、加压给氧72小时、特护72小时的超常收费项目,均因累计记账的计费方法导致。同样,哈医大二院中的“106瓶盐水”和“94袋血”,也被调查组认定“属于计费方法错误”,但“是合理的”。

同样,对于深圳医药费纠纷,广州市卫生厅公布的调查结论,最终将医院责任认定为重复计费和违规计费,而没有确认患者家属的“过度医疗”指控。

“拒绝抢救”宣言

哈医大二院“天价医疗费”事件已尘埃落定,官方的处理相当严厉。直接负责人、ICU主任于玲范被建议吊销医师执业证书,同时卫生部还决定中止哈医大二院三级甲医院资格一年。

深圳“天价医疗费”事件调查结论公布后,深圳市人民医院院长、党委书记被给予不同程度的处分,直接负责人则被撤职或者降级、记大过。

如此处理,反映了主管部门整顿医疗“乱收费”的决心。但业内专家也指出,此类撤换处分吊销等行政手段,既难在制度改革层面上收治本之效,也未触及几起事件的起因――ICU资源分配问题。“天价事件”既已发生而且形成关注,本应给带来更多的领悟和改革。

不止一位医学界权威人士对《财经》表示,翁文辉那样的终末期患者,正属于不该收入ICU的病人。真正符合患者及其家属利益、也符合医疗原则的措施,应是降低所有治疗标准,予以“维持性治疗”。

“怎么对待终末期绝症患者,具备不具备经济条件可以有一个区隔,但这并不意味着让前者无限度占领稀缺医疗资源。因此,应当进行常规的维持性治疗。所谓区隔,应当是在常规性维持治疗范畴内标准高低的区隔。”专家们严肃提出这一看法。他们指出,或许,“维持性治疗”在观念上尚难为所有患者家属所接受,“不惜一切代价”的意愿与现代医学伦理存有现实的冲突。但在医疗资源紧缺、“看病贵”“看病难”呼声强烈的中国,这正是必须获得共识的基本原则。

与此同时,作为“维持性治疗”这种医学理性的正向延伸,国内现在还出现了一种更为激进的呼声:主动“拒绝抢救”。

有感于中国医疗资源被大量不公平使用的现实,北京一些社会活动人士自2005年起发起了签署“拒绝抢救”宣言活动,主张人们预先对弥留时是否需要重症救护予以表态。积极推动这一宣言的席修明表示,很多情形下,进ICU是“人为地延长死亡的过程”,从医学观点看没有意义,亦是对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出于“哪怕多活一分钟也好”或其他原因,家属往往要求医生动用一切资源去延长生命或死亡,实际上,病人已经毫无知觉。

一个正常健康的成年人,是否愿意接受自己被摆放在一间陌生的、摆满仪器设备的病房内,浑身插满导管,丧失全部行为能力地死去?或者,还有其他温暖、平和、有尊严的死亡吗?从伦理学的角度,“拒绝抢救宣言”事实上触及了生命权到底应该掌握在谁手中的问题。

但具体到实施,“拒绝抢救宣言”却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在中国的传统孝道观念里,“多活一分钟”观念,包含着子女家属对病人的情感,某种程度上甚至等同于一种仪式。另外,从法律上看,即便病人签署了这样的宣言,执行上却涉及合法与否的问题。即便病人委托了人执行自己的意志,人代表的权利是否受法律保护却是一个疑问。

icu护理存在的问题范文7

【关键字】 ICU;内科;护理风险;解决对策

【中国分类号】 R470【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92-01

1前言

近年来,随着ICU在我国急救医学发展,它已经成为了医院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科室。ICU可以说集中了全医院最先进的抢救和监护仪器,科室的医生、护士都是经过了严格的训练,他们能够用先进的诊疗技术和设备,对重病急危人的循环、呼吸等全身的各个系统全面的进行监视、护理以及治疗。对于内科ICU 病房,由于病人的病情比较复杂,有很多危急的病人像心脏衰竭的患者,如果稍微疏忽就很有可能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ICU 的护理,尤其是内科的ICU护理对病人的治疗来说非常的重要。[1]

2 ICU病房护理风险分析

2.1护理操作中的风险:支持生命的大量设备、仪器;转运时的呼吸、心跳的停止;抢救、固定躁动的约束带、由于被动造成压疮;医院内发生的感染;运用多种药物;内脏器官的检查、紧急的医疗措施、由于患者的特殊体质而无法预料的病情、无过错的输血感染、过敏和输液反应、由于侵入导致的病毒感染以及体内脏器的误伤、由于患者诊疗的延误等原因造成不良的后果,这些原因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患者的死亡或者伤残,这些风险造成的后果将难以弥补。[2]

2.2信任危机的风险:病人由于受到社会舆论、宣传医疗机构的服务特殊性不够,还有受到有些医疗卫生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的影响,在看病和治疗的过程当中怀疑医护人员,对护理人员不信任,有的不法分子甚至还故意的制造纠纷来索取赔偿金。

2.3环境风险:内科ICU科室是医院的重、危病人的集中地方,极易的发生内感染,如消毒隔离的制度没有严格的执行,易引起交叉感染。还有多种药物、特殊检查、紧急措施增多和患者的特异体质、输液输血、过敏反应、这些不良后果跟患者、家属对ICU 的医疗结果和高期待值的矛盾等方面,都会造成环境的风险隐患。

3 ICU病房护理风险解决对策

3.1完善各种风险管理制:我们内科ICU科室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建立了麻药管理、仪器检查登记、隔离消毒、护理人员培训、危重病人转运和护理查房制度等。各种操作的流程进行严格的规范。比如:遇到病人抢救的时候,严格按抢救的流程,进行有条不紊地的抢救,避免杂乱无序,影响其他病人监护的质量。设置病人转入、出医院的交接班记录本,在病人转出之前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病情进行再次评估,做好详细的记录,要提前通知涉及的科室和病人的家属做好接待的准备工作,在转出前还要核对好病人用品,避免不出现遗漏、错拿。

3.2以人为本, 诚信服务:内科的ICU最好实行封闭式的管理,因为内科ICU的患者大多属于病情危重的无家属在身边陪伴的,患者和患者的家属本来在精神上就已经承受了巨大压力,他们往往会出现不配合治疗、性情急躁甚至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如果服务稍不满意就很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所以我们要加强医院和患者、患者家属的沟通、协调工作。当患者进入内科ICU 时,科室的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和家属内科ICU 的规章、制度,告知家属患者的病情,解释ICU无法留陪,并告知探视的时间、制度,介绍治疗的具体情况,耐心的回答家属提出的问题。如果患者和家属有什么不满、问题,甚至医患之间产生分歧、矛盾,要立刻向上级医生报告,以便尽快妥善处理,把矛盾扼杀在萌芽阶段。根据患者和家属不同的病情、文化背景和社会地位选择适当的交流方法,准确的洞悉患者和家属的意图并给予及时的解答,使得他们疾病的痛苦和精神的负担得到减轻。对于有一些患者和家属提出的不满以及一些异常的投诉,注意留心资料的收集,为以后的事留下依据,避免出现争议。

3.3提高护理记录水平:首先,提高护士对护理记录重要性的认识,对她们进行专业的培训,在记录护理情况的时候要牢记三重点、三随时、三不能原则,有问题的时候随时记录、病情变化的时候随时记、检查治疗用药和治疗前后随时的记录。然后,医护之前加强交流,杜绝护理记录不符,其实造成记录不符的主要原因是医护双方理解患者资料存在分歧,没有及时的进行沟通造成的。护士对于有些重要的比较关键的名词、数字要和医生进行核查以后进行记录。如果在记录中发现不一致的地方应该找医生进行核实,避免医护记录相冲突。最后,抓好护理记录的质量管理,在内科ICU可是成立专门的质量检查小组,由检查小组的成员对护理记录进行经常性的严格的检查,对急危重症的患者要更加的注重护理记录的质量,随时都要做好检查,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改正, 把风险降到最低。

4总结

我们要做好内科的ICU护理,要保证护理的质量,我们首先就要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严格的执行管理制度,使得每一步都有条不紊。其次注意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在做好培训的同时,建立完善内科ICU护理的工作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严格管理。做好医院的宣传工作,让人们了解医院的真实情况,消除以前人们的误解,让人们能够更好的理解ICU的护理,建立良好的信任。给予良好的医疗环境,做好卫生和保护工作,防止交叉感染,管理好医院的环境,让患者和家属在治疗期间有一个安静良好的环境。还要做好护理的记录。我们内科的ICU只要坚持改掉现在存在的问题,运用好解决对策,就会做到更加人性化,更加优秀的护理,让病人能够尽早的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icu护理存在的问题范文8

[关键词] ICU;心理护理;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1(b)-124-02

ICU具有较完善的医疗设施、监护技术等,可及时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应迅速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本院ICU主要收治的患者为危重的各个系统的疾病及外科手术后(以神经外科为主)需要观察的患者。ICU患者由于病情重、波动大、变化快,情况较为危险,因病情需要而不允许家属长时间陪护。患者由于对疾病及死亡恐惧感,以及所处环境比较孤独和处理措施的特殊,往往因而产生比较大的心理问题[1],影响患者的预后。为了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尽快顺利地渡过危重期,对患者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根据问卷结果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本院ICU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包括冠心病3例, 外伤4例,癌症手术后12例,脑肿瘤术后26例,脑血管畸行介入治疗10例,亚急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5例。随机选择本院普通病房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中的S-AI部分测定。问卷包括:患者焦虑状态测定,本部分共20个指标,得分越高,表示焦虑越明显;焦虑相关因素,要求患者将构成困扰的因素按程度填写;患者的一般资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度、疾病诊断、经济状况及患者有无保险等。

1.3 SCL-90方法测定

对ICU患者心理护理前后进行测评,由专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各因子分以列表形式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或百分构成比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 的评价

ICU患者与普通病房患者焦虑状态存在差异性(P

2.2 ICU患者心理护理前后的变化

ICU患者心理护理前后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观察组行心理护理2周后,护理前后,除人际关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其孤独、无助、恐怖、躯体化、忧郁等因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相关因素

焦虑是一种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紧张、恐惧和神经质等,常伴有自主神经的功能增强。进入ICU患者由于治疗环境和治疗手段的特殊,及与家人短暂性分离往往会产生焦虑[2]。本组研究结果表明,ICU患者与普通病房患者焦虑状态存在差异性(P

3.2 应对措施

从表2看出,观察组心理护理前后SCL-90各因子分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极为显著。ICU患者需要帮助,需要交谈,需要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这时其最怕被认为“没有治疗价值”而被冷落和放弃治疗。如果此时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患者就会出现焦虑、忧郁或恐怖,这些情况只有通过心理护理和治疗才能解决[4]。护理人员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需求,让患者可以信赖,提供个体性化护理。首先要求护理人员积极和患者交流。交流彼此的思想、情感、知识信息等。与危重患者沟通要多用聆听式应答,如嗯、噢,不要指责和反驳患者。措辞恰当,声调轻柔,面部中性为好,目光中带有安慰和鼓励,有希望、抚慰之意,使患者感到安全和亲切。对于术后保留引流管或尿管的患者,告知患者哪几根管多久后可以拔除,让患者心中有数,有时间概念,知道坚持几天就会好了。让患者充满希望,就会觉得等待很快到来,不至于产生焦虑和恐惧。时常观察监护仪,如果检测指标正常或有所好转,应及时鼓励患者。让患者看到自己的进步,对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监护室的布局应合理,白天应尽量让患者见到阳光,看到希望。如果有家属探视,要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在探视时间,探视前对家属进行教育指导,明确告知患者病情,使家属对ICU有一定认识,帮助家庭成员完成角色转换,协助医护人员一起做好患者心理的安慰工作,减少患者的孤独、恐惧感。增加家属承受能力,使患者能够从家庭成员的支持中获得信心和鼓励[4]。护患之间通过语言沟通交流、信息互相了解,有利于增加护士对患者全方位的了解。护理还应尽量减轻其经济上的负担。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病情状况、性格特点、因人而异,及时做好健康心理指导,增强其战胜病魔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刘伟,李君荣,刘静,等.影响医疗服务满意度评价因素初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2,5(11):883.

[2]刘敏.神经外科ICU患者压力源调查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6):1107.

[3]赵术菊,杨玉美.心血管外科ICU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1):32-33.

icu护理存在的问题范文9

吉林省肿瘤医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ICU 患者家属焦虑抑郁心理的缓解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0 名2015 年1 月1 日至2015 年3 月31 日之间在我院ICU 接受治疗的患者的家属,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 名,对照组家属采用常规的探视- 问答模式,观察组家属在探视过后由护士对其进行心理护理,连续三天,在第一天探视前以及第三天探视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性评估,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焦虑抑郁状态。结果:第一天探视前两组研究对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第三天探视之后两组研究对象的抑郁、焦虑状态均有所改善(P<0.01),但是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对ICU 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的心理,有利于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 心理护理;ICU 患者家属;抑郁焦虑

ICU 是重症监护室的英文缩写,ICU的患者也是病情比较危重的患者,通常需要靠仪器与设备来维持呼吸与循环,由于患者的病情危重,对治疗环境的要求较高,包括生物环境以及生存环境。因此,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的ICU 不允许家属陪护,并限定家属的探视时间,以减少ICU 病房交叉感染的机会,并保持病房安静[1]。这一规章制度保证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但是,确加重了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而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在医院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经常被忽视,这也是导致医患纠纷出现的一个侧面原因。本研究对ICU 患者加护进行心理护理,希望以此减轻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的心理,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共200 例,男102 例,女98例,年龄在18-65 岁之间,所选研究对象均来自不同的患者,且为患者的直系亲属,学历在初中以上,以确保对研究的理解与接受能力。

1.2 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200 名2015 年1 月1 日至2015 年3 月31 日之间在我院ICU 接受治疗的患者的家属,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 名,对照组家属采用常规的探视- 问答模式,即在每天规定的时间内使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谭世虎,探视后到家属谈话室对家属的疑问进行解答。观察组家属在探视过后由护士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同样是在每天规定的时间内使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探视,然后在家属谈话室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以患者的病情为主,在与患者家属交流的时候注意对患者的家属进行观察,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般情况,分析导致患者家属情绪变化的主要原因,针对患者抑郁焦虑的原因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连续三天,在第一天探视前以及第三天探视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性评估,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焦虑抑郁状态。

1.3 评价方法[2]

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意义:小于50 分为无焦虑;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70 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意义:小于50 分为无抑郁;53-62 分为轻度抑郁;63-72 为中度抑郁;大于73 为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在学历、性别、年龄上的差异采用统计学数据分析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差方评价的方式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以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所得到的数据采用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评价。

2 结果

第一天探视前两组研究对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第三天探视之后两组研究对象的抑郁、焦虑状态均有所改善(P<0.01),但是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详见表1、表2。

3 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ICU 患者家属具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心理,通过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的心理。而我国目前的医疗资源比较紧张,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在这种背景下,与患者家属的交流较少,导致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的心理不能有效地缓解,使医患之间的关系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同时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的时候,忽略了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因此,通过向患者家属介绍患者的病情、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治疗的意义等方式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对维护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深化人文护理理念、缓解医患矛盾、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讯作者:鲁林艳)

参考文献

[1] 杨燕.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ICU患者家属心理问题的改善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32-34.

[2] 丁磊, 丁敏, 朱建华.ICU 患者家属需求评估及支持系统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95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