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城市建设与管理集锦9篇

时间:2023-08-11 17:18:16

城市建设与管理

城市建设与管理范文1

[关键词]城市建设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搞好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城市总体功能能否有效发挥,关系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能否协调发展。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看,在设计、建设、管理方面受到普遍赞誉的城市,都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那些布局混乱、环境恶化、不能发挥整体功能的城市,除了其他原因外,往往都与没有一个好的发展规划有关。因此,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下功夫搞好城市规划。

二、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饮用水源污染愈演愈烈

目前,城市污水几乎全部向江河直接排放,严重污染水体和环境。其中生活污水基本上是不经任何处理的直接排放,并且各个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和城市建设很不相称。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掉,致使水环境严重污染。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全国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

(二)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随着城市燃气的普及,城市大气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平均值呈逐年下降趋势。其污染源主要来自以燃动油为燃料的机动车尾气和燃烧散煤排放的烟尘。随着机动车需求的不断增加,汽车尾气成为市区居民生命健康的大敌;为提高大气环境质量,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逐步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资排入大气层,使大气层严重恶化,导致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出现酸雨,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三)垃圾处理问题日趋严峻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废物,全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不仅有碍雅观、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强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城市中心地带往往是工业企业的城市环境污染源,现代一些城市工业企业科技含量低,工艺设备、技术路线落后,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阻碍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进程。近些年,各市采取措施治理工业对现代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但力度不够,不能彻底的改变“三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但又不能让污染源离开城区又去污染郊区,无论是城区还是郊区的工业企业都应推行清洁生产,重抓技术改造。如何将技术改造与清洁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将污染预防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是推行清洁生产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解决当前城市规划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城市规划管理包括城市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和实施监察。城市规划把构成城市不同功能的物质要素布局合理化、科学化,城市规划和建设是形成和完善城市多种功能、发挥城市中心作用的基础性工作,应坚持统一协调,确保规划先行。城市规划管理要做到合理布局、特色鲜明,应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市场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制定和实施。总的来说,就是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综合协调,做到一张蓝图画到底,既要考虑城市总体布局,也是考虑城市某个区域的布局。在规划过程中,可以实行规划公示制度,建立规划分级审批制度,保证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同时,让群众多了解、监督规划的实施,可以减少规划实施时的阻力。

在城市的规划管理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手,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城市的规划管理模式。同时,要坚持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各项建设指标,对一些重大问题,要在综合调研、深入论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切忌仓促拍板,以免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当把树立节约、集约的原则,形成合理的城市功能和城市布局结构,不断提高对城市发展可能出现的矛盾的预见性,从而实现城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四、城市建设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

我国的城市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北京、上海、深圳、大连等城市,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布局日趋合理,较好地体现了城市规划的要求,既显示出现代化城市的气派,又保持了红瓦绿树的历史风貌,逐步显示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了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概念性发展规划是长期性的和战略性的,是协调和指导公共建设的长期规划。开发指导规划则以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为核心,根据概念规则和具体参数,用以指导具体的开发建设。规划是追求精品的理念,在城市精品工程的打造上,形成了从规划设计、施工组织到质量保证一整套的管理体系。规划是严格管理的理念,城市建设者对技术标准采用,持一种实用主义态度,做到因地制宜,做到城市规划管理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五、结束语

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规划城市,以严谨的态度建设城市,以人性化的措施管理城市,就一定能建成适宜人类居住的和谐城市。我国新时期的城市发展正经历着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城市规划必然也要面临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新跨越。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政策、科技和文化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影响和推动将愈加强烈。因此,新世纪新时期的城市规划要善于抓住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加强其社会调控的功能,以保证城市的发展与社会公平、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最佳平衡。

参考文献:

[1]甄峰,万绪才,张越. 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城市发研究,1999, (2).

[2]许广安.关于城市建设现状存在一些问题的思考有色冶金设计研究,2007,10(5).

城市建设与管理范文2

关键词:市政建设;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密切相关,因此作为市政建设管理者要对城市的建设进行合理、科学全方位的规划,努力提高城市的市政功能最大化,使得城市在空间使用得到最大化。

一、市政建设的意义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市政工程的建设,如果没有市政工程的建设,就可以说城市就不能够得以发展甚至不能够生存。市政工程主要分为:一类生产性基础设施。另一类是社会性基础施。可以说无论那类市政建设都与人民的生活质量有着紧密联系,人类生活的基本内容都离不开市政基础工程设施,它对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弊端

虽然现在城市市政建设管理者对于城市市政建设功能的完善有了很大的认识,但是目前在实际的市政建设中还是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主要有:

1、市政工程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市政工程管理人员对于城市的市政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他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以及城市的美观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因为市政建设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水、路、电、污水、垃圾的处理等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市政建设,但是现在的市政工程建设人员他们还是停靠在传统的思想观念里,他们只是重视城市工程的质量,并没有对于城市市政工程的内在内涵加以认识,忽视市政建设的内在文化,造成市政工程的长远适应性。

2、缺乏统一规范的市政工程规划。城市市政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城市建设工程,为了完善城市的功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应该制定统一的规划,但是现在我们对于城市的市政建设规划还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现在的市政工程建设的时候大部分是由局部的城市建设要求来进行的,缺少城市功能的整体要求。

3、市政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质量、工期等达不到要求。市政工程是城市的公益性工程,它的质量安全、施工工期等都关系到城市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出行等对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在市政工程的管理上还存在这工程同步建设质量不高、缺乏质量意识,致使市政工程建设为了尽快的完成,在施工的过程中就会忽视施工中的一些细小的缺陷造成市政工程往往在完工以后经常出现损坏的情况。

4、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缺乏对于城市古老建筑的保护。在城市更新改造中.由于不注重传统建筑风貌的保护和继承.各类保护建筑遭到破坏和拆毁情况非常严重.使城市原有的特色风貌遭到破坏.被赶时髦的东西所替代,使人们对所居住的城市和环境产生了一种陌生感.丧失了认同感和归属感,地域文化的特色逐渐消亡.建筑文化的多样性遭到扼杀。城市在长期的成长建设中形成的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正在被切断.城市的特有风貌正在消亡。

三、提高市政工程建设管理的措施

1 必须改变陈旧观念的思想观念

现代化的城市就必须有现代化的市政工程设施,就要有现代化的思想设计,现代化的建设、规划和管理,并做好这三方面的相互关系;首先,市政工程设施建设在施工前就要充分做好设计及规划,使市政工程的建设更符合城市的历史人文、环境和市政工程的功能,随着当代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中国城市开始关注设计问题,但关注的重点是建筑和城市的关系,而对城市市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城市交通工程(如道路、桥梁、轻轨等)及市政公用设施景观设计则关注得不够。市政工程只注重自身的功能性,而漠视空间及城市,忽视其对景观的影响以及景观对市政工程的要求,使得城市景观混乱。例如城市交通工程的建设,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近年来修建了纵横交错的主干道与高架桥、轻轨等。特别是高架桥使道路尺度和空间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在设计上往往无视景观这一因素,只满足功能要求的形式,而忽视空间、比例、尺度以及和周围建筑的关系,使我们的道路给人一种沉闷、拥挤、无序的感受。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随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日益提高,市政建设不断出现新要求、新变化、新问题、新功能。对此,我们应超前准备,改变陈旧思想观念,创新管理,确保市政建设的健康发展。

2 加强市政工程的设计和规划管理

市政工程的设计是关键,有什么样的设计就会建设成什么样式的城市外观景观和人居环境,完善市政工程景观设计审查、审批制度,有利于市政工程景观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功能或自身形象,漠视城市空间环境的设计模式。

市政设施建设重在科学规划和平衡统一,这是处理市政设施与城市发展之间关系的原则,统一是指整个城市发展之间,市政设施中的各个项目以及市政设施中的每一单项设施的建设都必须相互协调,统一规划。任何局部改造都必然牵动全局,因而不可割裂处之。平衡是指城市各种功能与城市未来发展的相互适应,规划上广泛的适应性,正是市政设施广泛的服务功能所要求的,统一是规划的过程,平衡是规划的目标。建设超前和同步的原则,建设超前和同步是指市政设施建设项目的规模较大,施工周期较长,为满足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的要求,必须使这一项目建设有一个超前量,并在计划安排上与城市其他设施在形成能力的时间上保持同步。如:对市政工程的造型、尺度与城市、周围环境,历史文脉的关系等缺乏具体有效地控制和引导手段,这是我国城市环境缺乏整体感,杂乱无章的原因之一。因此完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引进城市设计必不可少;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市政工程设计之间的桥梁,根据城市设计理念制定市政工程设计导则,成为市政工程设计的先导。设计导则应经过一定程序后,使其成为有相应法律效应的规范文件,为规划部门的具体操作提供强有力的法规依据。

3 加强已建成和在建市政工程的市容市貌环保管理

由于市政工程自身的特点,施工区域往往地处繁华的闹市区,周围单位、居民区众多,交通流量大,人口密度高。针对市政工程施工的特点进行科学的环境管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做好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制定在建市政工程施工的环境保护管理组织计划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扬尘、噪声、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如何做好文明施工至关重要,首先,要健全管理机构和文明施工的管理制度,做到按专业、岗位、区域等包干负责。在施工中对现场各个方面有专业的管理,加强监管,杜绝人为对市政设施的不良后果发生。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明确现场组织机构中各类人员的环境责任,市政工程建设者要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真正做到对环境问题的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尽可能将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同时要保证已建好的车行道、人行道、下水道、厕所、垃圾台等市政公共设施作用的发挥,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加强对广大市民的卫生意识、文明意识、环境意识、生活习惯和城市管理法规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广大市民的思想素质。

结束语:

无论是市政工程还是其它工程,城市市政设计和管理是全方位的,要求市政工作者对市政工程的外观景观设计、规划、文明施工、环境卫生的日常管理等,都要纳入正规化、标准化管理,这样才能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地进行;成功的市政工程管理能促进国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城市建设与管理范文3

    水管理的意义

    加强城市排水管理直接关系到城市水环境乃至整个城市环境,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城市排水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城市排水设施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是指管理部门对城市排水管网、河道、排水构筑物(包括收水井、检查井、出水口、泵站)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建设、维修养护进行有效的控制的过程。加强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其目的在于确保城市排水设施的畅通无阻,提高城市排水设施的管理水平,增强城市的防汛排涝能力,确保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2.目前我国城市排水管理现状

    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现有的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2.1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与城市发展步伐接不上轨

    例如,城市中很多地方的排水系统不完善,排水管网状况差,标准低,特别是旧城和老城区,排水管网老化、年久失修、设备陈旧、基础设施差等,使得这些地区逢雨必涝、遇水必堵,严重的内涝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成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2.2养护作业管理水平滞后

    随着城市排水管网的不断完善,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对市政养护部门的要求也提高了,传统的排水管网的养护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式的要求。所以,市政设施养护管理作业要更具有科学性、规范性,要合理利用现有的养护资金水平、合理编排养护作业计划,提高养护资金的运作效率,争取得到更大的投入产出比。

    2.3养护单位存在陈旧的、粗放的管理观念

    根据“政企分开”和“管养分开”的体制改革要求,在政府的带动下,各地的养护单位开始进行身份的转变。目前,城市中一些区的市政设施养护单位基本上都是由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变过来的,管理观念很难从事业单位的大锅饭的思维中转变过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和体现;同时,公司的管理模式也还停留在过去,不谈市场、不讲竞争,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模式严重影响了养护工作的进步和提高。

    [ uuubuy.com]  2.4重建轻养

    城市排水设施的养护费用在城市市政设施维修费中支出,而城市道路建设又挤占了大量的资金。许多领导在任时都想做出政绩,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城市建设上,其中最容易“出彩”的政绩就是拓宽或是新建道路。但新建扩建道所需要的一次性投资非常大,往往都从维修资金中挤占,而一些急需维护的排水项目却无资可建,影响了正常的养护维修,导致城市排水设施失修失养严重。

    2.5城市开发建设管理混乱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房地产作为热门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发展壮大,一些地区的城市开发建设管理显得比较混乱。有些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了减少工程建设的成本,只考虑自身利益,不按规划设计施工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在施工过程中,把一些废弃沙浆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城市的排水管网中,成为城市排水管网淤积堵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2.6其他方面的原因

    一是由于历史方面的原因,早期的城市规划中,有很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设在市区内,污染物直接向市区内的下水管道排放,有些排放物甚至严重超标,使得城市排水设施受到腐蚀损坏。同时,工业废水中的有毒物质进入下水道,使进入下水道进行管道养护的工人染上各种疾病,更严重的导致人身中毒死亡事故。二是一些易燃易爆物排入下水道,时常引起下水道爆炸事故。三是老百姓乱倒垃圾杂物,甚至占用排水管道堆放杂物,造成出水口严重淤积。四是沿街商铺、食杂店、小饭馆等,将垃圾杂物、食物残渣等直接倒进雨水井中,使得排水井口堵塞,排水不畅。五是一些环卫作业的环节尚未规范,许多垃圾被环卫工人扫入雨水口导致管道堵塞。

    3.我国城市排水管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3.1领导重视不够。在城市建设方面,领导给予重视拓宽或新建道路上,但扩建或新建工程所需资金一次性投资很大,往往挤占了大量维护资金。而许多急需建设的排水项目长期排不上队,如果排水不畅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会影响伊春作为旅游城市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将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3.2管理体制不顺。从目前  的管理体制来看,环保部门负责管理向大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城建部门负责管理市区的排水系统,但由于历史原因有许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没在市区内,污染物直接影响市面上区下水道排放,有的严重超标,环保部门只是罚一点款,造成企业治理污染积极性不高。 3.3法规不健全。目前环境保护已有法可依《水法》、《供水条例》等相应出台,而

    全国还没有出台《排水条例》,使得排水工作的管理缺乏法治依据,排水设施的损坏没有办法处理,其主要表现在:乱排乱放现象严重,一些摊贩将垃圾、杂物直接倒入雨水井,使得井口堵塞,排水不畅,另外由于老城区排水设施老化、管径小、破损多,直接影响到排水设施的改造和清通,

    4.加强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措施

    4.1加强城市排水设施重要性认识

    深入开展以加强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和管理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使广大市民认识到城市排水设施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保护环境、防治水污染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人民生活免受涝害的保障体系,从而真正地从思想上关心、重视排水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在日常生活中加以爱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道路与配套的排水设施同步建设,不能忽视地下基础设施的支撑,避免因缺乏排水基础设施而带来的道路损坏、两侧用地排水无出路等问题。在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的前提下,城市才会具有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才能促进城市更快更有效地向前发展。

    4.2排水体制的选择

    在排水体制的选择上,应考虑工程投资、远近期结合、施工管理等因素,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合适的体系。新建区应采用雨污分流制,旧城改建区有条件时采用雨污分流制,而对于老城区等街道狭窄、地下设施较多、单独修建雨水和污水困难较大的地区,可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即在老城区雨污合流管出口处设置溢流井,日常污水经污水截流管排入环城道路污水系统输送至污水处理厂,雨季雨量增加使流量超过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后,排入环城河雨水排放系统内。

    城市排水设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地面沟渠,若排水条件困难较大时,可考虑增设雨水提升泵站的方式,使排水通过泵站提升排入沟渠。使一般路段的排水管线埋深加大,满足道路两侧地块的排水接入的需要。也可在设计排水管线时,每隔一定距离在适当位置预埋排水横过路支管,使管线打架的矛盾在设计与道路建设阶段得以解决,该方式的缺点是两侧用地未开发时,无法确定准确的排水出口,只能按一定距离预埋排水支管。

    4.3加强排水设施维护,健全排水法规体系

    重视排水设施的建设,维护工作跟不上的话,日久失修,最终会出现排水系统中的卡脖子现象,影响城市排水。加强排水设施的养护工作,使污水设施不淤积,汛期不阻洪。根据《水污染防治法》中“谁排水,谁承担治理责任”的原则,污水的处理和设施的养护费用可通过收取污水处理费来解决。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围绕着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和管理创造出了许多先进的方法和经验。如利用先进设施疏通下水道,以减少排水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在排水泵站中利用节能设备、自动化控制设备,以减少上日常运行维护费用等,可以学以己用。强化排水设施管理,对占道经营、人为的破坏排水设施的人和事,按照谁损坏谁赔偿的管理办法解决。加大对排污单位排污口的检测次数,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标准,对超标准排放污水的单位,如造成排水设施淤积、堵塞的,可加收排水设施淤积,堵塞的,可加收排水设施损害补偿费等。

    结束语:

    总之,城市排水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保障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加快我市的生态园林城建设、确保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臻.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措施[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

城市建设与管理范文4

本文通过阐述当前城市污水管网中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加强城市管网的建设问题,最后讨论了如何充分发挥城市污水管网的排水效能。

关键词:城市污水管网;建设与管理;全方位努力

中图分类号:U66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污水管网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能否正常进行下去,更是关系到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积极向前推进,这对城市污水管网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带来严峻考验,同时也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

1城市污水管网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根据当前城市污水管道的现状,我们将其面临的挑战大致归纳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1污水管网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投资欠缺

目前绝大部分城市建设以及市政工程都将资源倾向于外表能看得到的工程,而对于污水管道此类看不见的工程没有足够的重视,在资金上更是迟迟难以到位。因此造成很多城市的污水管网超期服役,很多大城市的污水管网使用年限超过50年,不仅排水能力低下,而且渗水和漏水情况严重。现代化的城市必须要有现代化的地面建筑,也应该有与之配套的地下基础设施,城市污水管网的改扩建工程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1,2管网配套相对滞后,处理能力未能充分利用

近年来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各地正在建设或筹建污水处理厂。不少城市和地区,往往只把污水处理厂作为重点工程对待,而放松与之相配套的污水管网的建设。造成一方面污水处理厂处理量不足,一方面污水仍直接排入河体污染环境的情况。因此,污水管网的建设应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作为一个整体,同步实施。并且在城市排水方面的科学研究资金都集中在污水处理技术方面,在城市污水管网方面的投入极少。

2统筹兼顾,多措并举,加强城市污水管网建设

为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污水管网运行和管理中的各种弊端或问题,必须从污水管网的建设投资、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努力,才能最大限度满足城市发展对污水排放能力的要求。保障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发展需要。

2,1将污水管网建设纳入年度基本建设计划,加大投资力度

面对挑战,必须坚持城市建设、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的原则,将污水管网建设纳入年度基本建设计划。统筹规划,加大资金投入,逐年实施,确保污水管网高效稳定运行。

2.2污水管网规划要有超前意识

城市污水管网的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其在城市排水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规划设施蓝图一经实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难以改变,其影响是极为深远长久的,因此污水管网的规划工作中必须有远期超前意识,统筹安排。克服短期行为。

2,3科学设计排水管道工程

(1)首先要考虑排水管网所处出水口地质条件。在设置污水管道时,必须首先考虑其出口附近的地质条件,避免处在淤泥、流沙等特殊地段。特殊地质条件地段管道往往需要基础加固、接口特殊处理等措施。但由于缺少相应的详细设计,施工单位为赶工期就可能采取简单的技术措施处理:由于污水管网全部埋于地下,线路很长。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往往变化很大,如能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采取最有效的施工方法保证污水管网的施工质量,可为市政污水管网的良好运行和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2)在管道设计前需清楚其他地下设备的路线。一个城市其地下各种管线错综复杂,在设计污水管道时必须先对已有的各种管线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然后才能合理的予以安排。如果没有摸清地下设施的埋设情况,施工过程中将经常遇到障碍物,有时管道走向、坡度、高程很难重新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不得已采用“倒虹吸”处理,甚至有时障碍物与检查井交叉,倒虹吸不仅容易使管道堵塞,而且使输水能力大为降低。管道达不到设计排水能力。因此,设计人员宜对污水管线沿途的地下设施埋设情况详细摸清,使管线设计更合理、更科学。

(3)多采用先进新型管材,改善水力运行条件。传统的城市污水管道多采用混凝土管,虽然价格低廉,但是管体自重大、施工难度大、强度小、寿命短、管壁粗糙、易引起管道流水不畅甚至堵塞。如能采用新型管材,譬如硬聚氯乙烯波纹管(UPVC管)、HDPE双壁波纹管等则可以大大改善水力运行条件。UPVC管、HDPE管虽然价格贵些。但是重量轻、施工简单、强度大、寿命长、管壁光滑、排水流畅,可以大大提高污水管网的排水效能。

2,4强化施工质量管理,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城市污水管网的施工质量

在城市污水管网的施工过程中,应作好每道施工工序,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从而保证管网达到设计排水能力,具有良好的排水效能。污水管道工程大多数工序是隐蔽工程,只要有一个部位“卡脖子”,全线过水能力就会降低甚至完全堵塞。因此,须强化施工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2,5注重污水管网的技改工作,实现雨污分流

当前,大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统都是既有合流制又有分流制的混合制排水体制,在雨季很容易造成城市区积水、内涝和水体污染现象。实施市政管网改造工程,实现雨污分流,对加强城市环境建设、规范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保障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尤为重要。

3加大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城市污水管网的排水效能

3,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市民对城市污水设施的自觉爱护意识。制定并宣传市政污水设施管理办法,教育市民和近郊的农民爱护市政排水设施。对故意盗窃市政管网设施和乱接管道等行为,依法严厉制止和处罚,这些都可以有效减少排水设施遭到破坏。

3,2加强管网设施维护和管理

(1)周期性的对市政污水管网检查井、泵站逐个逐段进行巡查、清理、疏通。如有条件建议实行专人负责24小时值班,这样在出现问题后,能及时发现解决,促进泵站管理水平整体提高。

(2)改善维护工艺,提高保养水平,实现排水科技进步,需要采用高效、安全、卫生、经济的清掏技术和管道修补技术。

(3)加强监督管理。污水管线建成后的使用不是一朝一夕,因此日常的监督管理尤为重要。如果一个排水系统已经进行了雨、污分流,而管理措施跟不上,沿街居民私自乱接出户管。或图方便省钱,将生活污水管就近接入雨水管遭,就会造成花大量资金建成的雨污分流系统失去作用,污水由雨水管道直接排入水体造成河流污染,

4结束语

在现代城市中,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城市污水管网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关系着城市的卫生条件、市容市貌,联系着每家每户。要确保污水管网良好运行,仅靠一两家的努力是不够的,只有规划、设计、施工、用户、管理部门等各有关方面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提高市政污水管网的排水效能,满足城市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需要。同时,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和管理是城市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其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值得广大建设和管理者深入探讨和思考。

参考文献:

城市建设与管理范文5

关键词:污水管网;规划;设计;施工;管理

Abstract: the current common city drainage system typically divided into rivers, diversion of system and compound system. Sewage pipe network maintenance, lack of d timely dredge, can create sewage pipe network efficiency is low, the water can not meet the design demand ability.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city sewage pipe network facilities in good condition and normal operation, must be combined with local specific conditions of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the drainage system, strengthen and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the sewage pipe network, give full play to the sewage pipe network facilities efficiency. In this paper, the urban sewage pipe network construction in the existing problems discussed accordingly.

Keywords: sewage pipe network; Planning; Design;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污水管网作为市政排水系统和城市基础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大动脉,只有建设运营好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才能充分发挥其治污效能,真正产生经济环境效益。从近些年发现的问题来看,要想充分发挥污水管网的效能,必须在污水管网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努力,才能有效地解决伴随城市发展而来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满足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发展需要。

1 规划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持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面貌也焕然一新。但是,绝大多数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城市发展的问题,污水管网的建设同样也遭遇类似困扰。一方面,城市迅速发展必然使污水排放量快速增加,而另一方面,城市各个区域的污水管网建成之后,其收纳污水的能力就相对固定,无法满足实际需要,而且从工程实践的角度来看,要对其进行大范围的改造是极为困难的,不仅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破坏大量相邻市政设施,而且施工复杂,污染环境,极大地影响交通和人民生活。由此可以看出,污水管网的规划作为市政排水规划的一部分,在城市排水和水处理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规划蓝图一经实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难以改变,其影响极为深远。

2 设计问题

污水管网存在的设计问题主要集中在溢流式截流井。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很多城市还都在沿用已经不能满足现行排水标准的传统合流制排水系统。虽然污水管网的改造向分流制系统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但这样的过程难度相当大,因此多采用溢流式截流法来过渡。但是显而易见的是溢流式截流法还存在很大不足,例如:污水截流干管溢流井的溢流口达不到城市防洪要求,汛期洪水通过沿江设置的溢流口倒灌进城市污水管道系统和城区,致使城区大面积严重内涝,污水处理厂运行受阻和城市防洪堤失效。另外,有很多城市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水污染形势,尽快建成水污染治理工程,在污水管网尚未规划设计或者敷设改造完成的情况下,只能无奈采取权宜之计,即沿着河道设置一根截污管,同时在合流排放口处设置溢流式截流井将旱流污水收纳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有降水时会出现大量溢流的情况。针对污水管网存在的这个问题,需要对其设计进行优化,保证排水顺畅。首先,干管支管的设计要采用直线布局,充分利用地势定线,尽可能使污水实现重力自流进入污水处理厂,并且设计时要尽量减少管道埋深,设置较少的中途管道提升泵站。其次,通过算法逐步调整排水线的设计,用动态规划法将排水区域内与最终出水口节点相距同样可行管数的节点用一根最短的排水线连接起来。最后,将各管段地面坡度的倒数、管长及各管段在满足最小覆土条件下,按照最小坡度设计时的挖方量进行最优设计。另外,为了最大限度地克服溢流式截流井的缺点,溢流式截流井的优化设计需要采用截流式合流制系统,即用截流口方式取代溢流口方式,将截流井设置在合流管接入污水截流管之前,截流口和截流管可按照远期规划的污水量进行计算。

3 施工问题

城市污水管网的施工具有一定危险性,在施工过程中,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由于技术控制不好或措施不到位,易引发各类质量、安全事故。

3.1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通常是由管顶土层不稳定、土体松散、地下水、超挖等原因引发的。因此,要预防地面沉降,应根据土层的稳定程度来决定挖掘深度和顶进间隔,防止其它水源进入顶管 ,避免超挖引起的掘进塌方;如果塌方已经发生,应及时在塌方处进行注浆处理。

3.2 管节爆裂

管节爆裂通常是由顶进时加载偏心或混凝土管质量问题造成的。由加载偏心引起的破坏通常只会发生在还未进洞的管节与接触的管口处,可通过增大边圈承压面积、在管壁与顶铁间增加缓冲垫等手段来解决。如果管节爆裂无规律出现,就很有可能是因为管材的质量不合格或不稳定,这时就必须及时去更换质量合格的管材。

3.3 土体稳定性

挖掘过程中周边土体稳定性问题包括工具管前方挖掘面上的土体稳定性和工作坑及接收井周围的土体稳定性两个方面。在管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不稳定的现象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以及时消除可能的安全事故隐患,保证工程进度。

4污水管网问题

目前城市污水管网重建设轻管理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在污水管网养护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造成养护手段单一,已有管网的维护管理或者维护管理力度不够,方法不对,没有采用必要的检测手段,没有形成科学、系统、周期性的机制,造成管网存在较多病害,例如日常清淤多以人工为主,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同时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管道发生堵塞,堵塞位置及情况不清,疏通手段有限;管道破损维护不及时,维修方法单一。随着我国的下水道普及率及城市化进程的提高,管道老化和破损的现象也会越来越多,为了避免管道损坏给人们带来的各种损失和不便,需要有计划地对管道进行养护,定期检查和维修。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改变原有的排水管网的管理和养护理念,让养护维修和管理手段逐步向机械化过渡,不断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有效提高排水管网的工作效率,创造更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这也是整个排水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5管理问题

首先,改造老城区的污水管网可以采用截流式合流制与分流制相结合的排水体制,远期则应采用完全分流制,达到在最小投资前提下发挥其最大功用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其次,设立专职部门负责城市的雨污分流主管网的配套建设和用户管道接入工作,监督污水管网设施建设改造工程的实施,维护城市污水管网的正常运行。然后,排水设施建成后,建设、规划、市政管理和质监等部门要对建设情况进行严格的验收,竣工资料移交城市建设技术档案馆管理,加强城市排水管网运行管理水平,加快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系统完善和开发,使用高科技手段实现对管网的动态管理。最后,积极为污水管网工程拓宽集资渠道,节约资金,进一步明确污水管网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更严格地落实管网建设内容,为产业化顺利实施创造基础条件。

结语:因此,在污水管网的工作中应该根据城市总体的发展趋势,从大局出发,有远期超前意识,统筹安排,克服短期行为。具体点说,就是要加强规划管理,在进行城市污水治理工程的研究和初步设计前必须首先具有可操作性强的专项排水工程规划以指导其建设。同时,在新城区建设时,各相关部门必须要严格把关,完善建设规划,使污水管网的敷设系统化;在进行老城区和街巷改造时,污水管线应该重新进行规划、改造,使其符合相关要求。

参考文献:

【1】黄志勇,王胜善,龙建青。城市污水管网工程设计中的一些问题【J】。民营科技引进与咨询,2009 ,23(2):61-62

城市建设与管理范文6

一、重建轻管到建管并重原则产生的背景

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职能运作模式发端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长期以来,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这两个不同的领域,事实上走的是一条建管合一的捆绑式发展之路,由于城市经济的需要,城市建设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为了缓解城市建设供需矛盾日趋紧张的状况,城市管理基本上处于依附式或从属于城市管理的次要地位,因此,无论从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关系上,还是两者的具体实践上,长期以来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更谈不上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加以重视和研究,基本上走的是一条有建无管、先建后管、重建轻管的非均衡发展之路,城市管理一直处于若有若无的境地。从具体实践看,城市建设优于城市管理的非均衡发展是显而易见的,所产生的诸多矛盾也是无法回避的。

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关系问题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而城市管理始终在依附与从属于城市建设的大潮中蹒跚而行,未能形成严格法律意义上的规范体系而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第一个发展阶段出现在完全按计划经济运作的1978年以前,时间跨度达30年之久。由于长期受极左思想的影响与干扰,这个阶段的城市发展主要集中于大型城市和工业设施基础较好的城市;中小型城市主要是为了缓解市民住房紧张的矛盾,进行的是初始阶段的小规模扩张;由于当时的建设体制尚不完备,这个阶段的城市建设形态上基本上处于一种行政命令式的状态。尽管如此,相对于城市管理而言,这个阶段的城市管理工作,从严格意义上说还未被列入议事日程,处于有建无管的状态。第二个阶段即改革开放之后到1996年之前,时间跨度近20年。这个时间的明显特征是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相对快速的规模扩充时期,从建设体制、运行机制到具体实践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从立法的角度讲,逐步出台了城市规划、建设等法律法规,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但从这一阶段的城市建设具体实践看,其发展无论在总体规划上,还是在具体建设上,仍然是处于一种政府主导,市场垄断及企业运作的混合型发展阶段,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在城市规划上,缺乏前瞻性。由于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缓和日趋严重的住房紧张矛盾,一时间圈地盖房、开办市场,兴建商场等成了这个阶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其次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使城乡结合部地域大量违法建设临时建设呈规模发展之势;加之农村旧城改造,一方面是新村高楼的拔地而起,另一方面是旧村平房的大量富余,因此出租房屋成为一些人的体制外灰色收入,给管理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同时城市建设中综合配套设施功能不完备,一定规模人口区域范围内的小区建设,在满足居民购物,学生上学,休闲娱乐,绿化美化,垃圾处理等基本需求设施上相对滞后,这也从一个侧面增加城市管理工作的成本和管理难度。

上述问题的存在,相对客观反映了城市建设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间,螺旋式上升、曲折中前进、探索中发展的过程,就其总体而言,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

1997年我区撤县设区之后,××区的城市建设步入了正规化、目标化、法制化发展轨道。特别是区第三次党代会确立建设*新城区总体目标以来,未来新城区的功能定位,城市布局、人文指数,环境目标给人以极大的振撼力,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从我区城市建设的三个阶段中,相对于城市建设的城市管理工作,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均明显滞后于城市建设,从其起始开始就处于一种先天不足的境况。1980年之前,城市管理工作长期处于依附和从属的地位,实际是一种有建无管的情况。当时的城市管理,呈三个特点:一是城市管理没有明确的界定,城市管理的概念处于一种混沌状态。所谓城市管理,首先是社会问题,其次是指一些组织群众进行卫生大扫除活动,使城市管理这个大系统的内涵极其空乏,外沿狭小有限。二是没有专职的城市管理人员,城市管理主要是通过开展"群众活动"来实现。三是城市管理没有相应的体制保障,其依附从属的特征明显,这是先天不足的具体表现。1980年之后,城市管理这个概念逐步被纳入视线,但基本上还是处于无序运作,主体不明的阶段,仍未从建管合一的依附从属地位中分离出来。这个阶段的城市管理工作与城市建设相比,仍然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虽然有城市管理工作,但没有明确的城市管理的具体内容;二是虽然有城市管理的相关部门,但是条条管理,职能交叉的较多。往往是出台一个法规,就是成立一支队伍,*市最多时行政执法队伍达到127支,人数达6万之多。从总数上看,行政执法队伍够庞大的了,但由于各自为战,条条分割,每个条条都覆盖全市,结果每支行政执法队伍的人员都不足,行政执法难以到位,只能依靠突击执法,运动执法维持局面。同时部门之间行政执法职责重复交叉,行政执法效率低下,执法扯皮问题严重,甚至还有的执法部门把执法权当成争取本部门利益的手段,有利则争、无利则推,见易而上、遇难而退,致使行政执法形不成合力,执法效果不明显。三是在执法时间上虽然有要求,但很难形成全方位监察体系机制。由于各职能部门按条条进行分管,力量明显不足,且大部分行政执法单位身兼两职,管罚一体,对一般违法行为,往往是以罚代管,很难形成宣传教育、规范管理、依法查处的规范管理机制,管理效果以罚款多少来衡量,走的是一条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不良循环之路,形不成长效管理。从1996年《中华人民行政处罚法》的颁布为标志,城市管理工作开始了从由依附从属、建管合一到相辅相成、建管并重的探索性转变。从全国及*市的情况看,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1996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颁布施行,标志着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城市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据此,经国务院法制办批准,*市于1997年在宣武区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进而于1998年和2000年先后在城八区和十个远郊区县普及推广。这是*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5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初步解决了城市管理领域中多头执法、交叉执法、重复处罚、执法扰民等问题,明显提高了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管理权、审批权与监督权、处罚权适当分离的探索,为改革现行行政管理模式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三是通过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为合理配置政府部门的职能,精简行政机构初步探索了一些新路子。四是初步形成了新的行政执法机制,树立了城管队伍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从我区的情况看,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探索建管并重、相辅相成的管理体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组建××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为我区城市管理工作进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9年6月,区委、区政府根据*市试点工作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率先在远郊区县组建了城管综合执法大队。综合执法大队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从领导体制、管理机制、运行模式、执法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二是2000年9月,经区委、区政府审批并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正式成立,从城管综合执法大队到城管监察大队,这个转变标志着我区的城市管理工作进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城管大队成立四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全面打基础,重点建队伍、严格抓管理、树立新形象的工作思路,逐步走出了一条在队伍建设上坚持政治建队、质量建队、制度管队、科技强队的新路子,在城管工作上走出了一条一年打基础、两年抓规范、三年上水平、四年创佳绩的循序渐进的新路子,使我区的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新的提升,整洁优美、规范有序的城市环境基本形成。通过几年的实践,城市管理工作有了长足发展,缩小了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与城市管理相对滞后的差距。三是2004年年初区第三次党代会的召开和8月份区委、区政府召开的××区第一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区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进入了建管并重、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发展阶段。*新城区目标的确定,不仅表明我区的城市建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按照科学发展要求,城市的发展必须以强有力的城市环境保障为基础,否则,再好的城市建设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城市管理作保障,不仅会严重影响城市功能的发挥,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会严重影响我区人与自然、人与经济、人与环境等方面协调一致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必须弄清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从建国以来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有建无管、重建轻管的非均衡发展之路到建管并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理性目标的探索实践,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未来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的必然趋势。

二、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区第三次党代会明确的在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上建管并重的指导原则,为我区未来的城市管理工作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区第一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区的城市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但是建管并重方针的提出,并不等于长期以来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已得到实质性改善,也不等于城市管理已经具备了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基本条件。城市管理相对于城市建设而言,要真正实行建管并重的目标要求,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历史欠帐较多、投入不足、发展滞后,不仅影响了城市功能的发挥,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在政府投入、市场融资、私人资本参与上呈逐年上升趋势,使××区的城市建设持续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高速发展态势,城市规模已由改革前的不足20平方公里扩大为现在的80多平方公里;相对于城市管理来看其投入一直维持较低循环水平状态,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更是捉襟见肘、入不敷出、难以维持,在对城市绿化、市政公用设施、环卫保洁管理资金的投入上也与实际需求缺口较大,基本上处于寅吃卯粮的窘境。

2、城市管理在体制上尚未完全理顺,运行机制不够顺畅,市场化运作还未完全形成。城市建设从改革开放以来,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市场融资、开发建设等关键环节,已经以立法形式予以明确,职能部门主体明确、职责清晰、分工细化、运作有序;而城市管理则相对滞后,至今仍处于改革和完善阶段,尚没有一部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在城市管理这个系统的研究上,目前国内没有一家权威机构专题对这一问题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与研究,城市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原则等还没有一个权威定性统一的界定;在城市管理工作的市场化运作上进展缓慢,如环卫保洁、城乡结合部管理、市政道路维护、园林绿化的管护、一定规模居民居住区的生活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等,还存在一定的管理盲区。

3、城市管理前期管理工作各环节间衔接不畅,整体优势不明显。城市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衔接有序、联系紧密的循环链,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阻塞,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运作不畅,管理效果也会大大折扣。从目前看,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前期管理到位欠缺,还没有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监管网络,表现形式为管理主体与责任主体间没有形成有效沟通机制;二是在管理"堵"与"疏"的问题上,"堵"的措施较多、"疏"的功夫乏力。比如一些马路市场经常反弹的问题。以运河左堤花鸟市场为例,建奥体公园前,该处是建材市场,其东侧是花鸟市场,绵延5、6里之远,商摊2000余家;同时受惠于建材市场,东关大桥以东就成了小木匠揽活打工的主要聚集地。兴建奥体公园拆除建材市场时一并将该市场及小木匠聚集地取消。市场是没有了,但市场需求还有,于是又在运河左堤东侧形成了一个非法市场,2003年非典时,这一市场被依法取缔,可没多久又在潮白河堤上冒了出来,今年三月份再次被取缔。这个例子说明,光靠行政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既要堵、又要疏,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三是各管理环节上衔接不畅,整体优势不明显。管理主体、责任主体、监管主体三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协作机制,如例会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协调配合机制、联合监察机制等还没有完全形成,实行的是分段式管理,分工非常明确,衔接协调不够,易造成整体系统间衔接环节的不畅。

4、城市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强制手段,使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法律惩处,使社会公众利益受到一定程序的影响。如非法小广告问题。城管执法查处非法小广告主要是依据《*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对非法行为实施处罚,解决的是市容观瞻的问题;但涉及到一些公开通过小广告制假贩假及黄色反动违法行为,仅用罚款来处理,较之造成的严重社会影响无疑是不对等的。这个问题怎么查处,又没有具体的规定。这应该说是非法小广告不能彻底根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再比如露天烧烤问题。《*市取缔露天烧烤食品管理办法》规定,对露天烧烤食品行为最高可处5000元以下罚款。但实践中缺乏强制措施,加之从事烧烤的大都属于外地来京人员,流动性强,罚单开出后,一会就找不到人影,执行上存在很大难度,因此只有暂扣其烧烤工具了事。再者就是对妨碍执行公务的处理非常棘手,难度很大。建队四年来,已发生大大小小近40起妨碍城管执行公务的违法行为,由于缺乏强制措施和现场取证难度大等因素,致使违法者得不到应有的惩处,客观上给城管执法增加了新的难度。

(二)推进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并重的几点思考

随着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举办一届历史上最出色奥运会两大历史性任务的整体推进和我区建设*新城区战略的付诸实践及第一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的召开,我区的城市管理工作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城市管理工作作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领域,正在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如何实现城市建设与管理并重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城市管理工作体制、运行机制、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城市管理质量与水平,我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1、逐步加大对城市管理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实现建管并重的目标要求,奠定坚实基础。在资金投入上,重点向市政公用设施、城市环境监控设施、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一定规模居民居住区的配套设施、科学合理的市场布局等方面倾斜。在融资方式上,可采取政府提供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及受益主体及受益人入股等方式,以缓解财政压力,建立和完善资金投入使用监管机制,确保资金投入到位、使用到位、效果明显,确保城市管理硬件建设有个大的提高,为高效能管理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2、按照*市第五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和我区第一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部署,围绕建设*新城区总目标,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一是强化街道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综合管理职能,把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街道是城市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基础,社区是城市肌体最具活力的细胞,大力推进街道和社区的深入改革,使街道在城市管理中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优势特点和统一领导、综合指挥、全面协调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二是进一步完善城管监察进社区工作,对四个办事处的38个社区已经落实一区一员制度的基础上,全面落实社区城管协管员制度,加强社区城管工作;同时在街道和社区的统一协调下,整合社区内工商、公安、环卫等相关职能部门的组织资源,形成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的协调紧密、协作有力、协同攻坚的合力优势;三是进一步完善以"门前三包"为重点,以岗位责任为核心、以监督机制为保障、以奖惩措施为动力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管理单位、责任单位、监察单位、监督单位四位一体的综合优势,使城市管理在体制上更加顺畅,在运作上更加规范,在衔接上更加有序,在整体效果上更加明显。

3、加快建设高素质城管队伍建设步伐,为推进*新城区战略提供一流城市环境保障。城管监察大队组建四年来的实践表现,做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关键是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硬、守纪律、能战斗的高素质城管队伍。从目前看,我们这支队伍是能够胜任城市管理工作的,从发展看,我们这支队伍正处在一个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素质整合提高阶段。具体做到四抓:一是抓政治建队。第一,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第二,强化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队伍建设中方向性、导向性、动力源作用。第三,狠抓勤政廉政建设,进一步树立城管队伍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公仆形象。在加强勤政廉政教育、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内部和社会监督机制等方面下功夫,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使我们这支队伍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增强队伍在新形势下抵御各种复杂情况考验的能力。二是抓质量兴队。第一,要逐步建立经常化、正规化的培训体系。第二,建立和完善严进宽出、竞争上岗的淘汰机制。第三,要从制度上鼓励自学成才,建立学习型城管队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通过完善奖惩制度、人才选拔制度等,大力营造自学成才的良好环境,把学理论、学专业、学相关专业知识纳入素质考察内容;两年内,大专以上文化比率达到百分之百,会熟练讲解法规、会正确运用法规、会制作案件文书、会处置棘手问题的四会一线执法队员比例有一个大的提高。三是抓制度管队。我们将着眼于队伍的长远发展和城管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要求,不断修订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突出制度建设的思想性、规范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为建设高素质城管队伍,高标准履行城管工作职能,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四是抓科技强队。第一在城区主要大街、重点地域建立电子监控设施系统,强化对重点地域全方位、全时段的监控力度;第二建设现代化的指挥中心,并为一线执法队员全部配备便捷畅通的现代化的执法通讯工具,形成全大队组织指挥无障碍调动网络,有效提升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第三是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通过努力,到2006年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网络化、指挥程控化、监控电子化目标要求。

4、要继续严格依法行政,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一要严在制度上。要加强城市管理法制建设,建立一套系统、规范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要能够基本覆盖目前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又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从规章制度这个源头上堵塞各责任单位之间管理脱节的漏洞,减少扯皮,做到事有人管、职责明确、权责一致。二要严在落实上。法律法规贵在落实,再好的法规不能落实到位也等于一纸空文。城市管理就是对正常有序行为的服务,对违章违法行为的惩处。管理的作用就是遵法、守法、护法,有章必循,有法必依,管理出秩序,管理出成果,管理出效益,管理长正气。要通过严格依法管理,坚决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政府的权威,为城市各项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三要严在监督上。城市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管理过程的复杂性。由于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都不同程度、不同环节地存在一些执行中的具体问题,如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工作衔接,必须靠强化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考核,切实解决各种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执法不到位、以罚代管和扯皮推诿的具体实施行为,保证管理的落实力度。

5、加强对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理论研究,加强对实施这一制度的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从目前理论和实践看,对城管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笔者认为,需要从法理的角度,认真研究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理论根据,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误区,有效提升整体执法效绩。由于以往制定的诸多单行法律、行政法规往往规定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只能由某个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导致一些同志对《行政处罚法》确立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这一规定不理解。从法律上讲,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严格按《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规定进行的,这样做都是在现行法律、法规范围内作出的必要调整。因此,在当前城市管理体制不断加大改革力度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理论的探索和研究,加快立法进程,以法律的形式对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主体地位、执法依据、职责权限等重大问题予以界定。

6、强化城市管理执法中的强制措施,确保城管执法工作规范有序进行,整体绩效显著。目前就执法环境来说,经过几年的宣传教育和执法实践,执法环境有了较大改观。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种利益的调整,下岗失业人员的增多和大量外地人员的涌入,行政执法难,处罚执行难的问题又有了新的变化。因此对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强制手段,必须加以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强化对社会的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城市管理是一项群众性、社会性很强的工作,社会成员不仅有依法享有美好城市环境成果的权利,同时也应该有义务参与对城市管理的宣传和监管职责。要大力营造城市社会化管理,群众化参与的良好氛围,让城市管理的根深扎社会,深入人心,为良好执法环境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按照国务院和*市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公安机关、交通支队协助配合城管监察组织开展城管工作的协调机制,在条件成熟时,可向城管大队派驻公安派出机构,以保证城管工作安全有序进行,整体效果明显。三是加大城管执法工作科技含量的资金投入,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绩效和城管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

城市建设与管理范文7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空间;建设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6-0053-02

1 引言

绿色是环境建设之本,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空间,就是城市中主要的自然空间。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是城市生态建设和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环节。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涉及到如何理解城市绿化、如何处理城市绿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如何处理城市绿化与城市文化的关系等都非常重要。本文就城市中的园林建设与管理进行分析。

2 加强园林规划与合理布局

2.1绿地规划要有前瞻性

园林城市,环境建设的龙头在规划。城市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要改善环境。保持良好的城市生态、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制定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以城市的战略目标为出发点,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出发,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打造城市的个性和特征。

2.2 强化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明确划定各类绿地范围的坐标控制线。要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绿线进行管理,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做他用,因特殊需要,改变绿地规划、改变绿地性质的,须事先报经城市规划局、城市园林绿化局论证、认定后,方可调整绿地规划,改变绿地性质。调整后的绿地规划,必须依法按程序报市政府批准。未经城市政府批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绿地规划,改变绿地性质。

2.3 提高城市绿化规划设计水平

景观生态学提倡绿化设计以乔木为主,适量种植草坪。若条件具备,提倡模仿自然,设计复层混交的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力求群落中各种植物都能长期占据各自生态位,发挥自己独特的效用,避免对水、肥、气、热等生态因子的争夺,从而提高群落的整体抗逆性。社会学讲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园林绿化设计应充分考虑人的心理感知作用,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 建立科学的园林绿化评价机制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对城市植物生态适应性及生态功能性综合评价,是园林绿化建设科学决策的依据。

3.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城市绿化的客观要求和自然地理及气候条件,城市绿化评价指标应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景观效果等方面,具体为:

绿量指标绿化的总量;生态适应性耐旱性、耐盐碱、耐瘠薄、耐旱性、耐阴性、耐水湿;生态效益杀菌能力、滞尘能力、降温增湿作用和吸碳放氧能力;经济效益(如地价);景观效益。

3.2绿化功能的量化研究

在确定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如:净化空气功能的碳氧平衡分析、调节城市气候功能的热岛现象分析、环境效益的心理功能分析等。通过一项指标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变化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并指导下一步的行动。绿量指标的引入及以绿量的定量和分布模型来分析绿化与环境的相关关系,代表着城市绿化布局结构及其生态效益研究的新方向。

3.3采用的技术和手段

由于园林绿化的环境功能性、采用指标的多样性和宽泛性,因此对园林绿化的评价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是多学科的。主要采用:遥感技术。运用遥感技术建立城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掌握准确的城市绿化指标体系;统计分析技术。对采集的数字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用数学的方法计算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用预测学回归分析方法推测某一指标的实现将会达到的效果;景观生态理论应用,对研究的量化指标应用景观生态理论进行分析并评价;社会科学的应用,对人的心理功能的研究、人的健康状况的研究。

4 建立科学和民主的园林绿化决策机制

园林城市发展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城市园林建设,要尊重科学,要符合科学的发展规律。

4.1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加强科研和论证

要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生物移植的适应性研究,生物的灾害和防治研究,生物的安全性研究,园林城市的规划研究,园林城市建设管理的法规体系研究,园林城市的文化研究,新型园林产业化研究,园林城市的循环经济的研究,园林城市的景观与生态研究,园林城市的资源开发研究、管理法规体系的研究等等,通过专题的深入研究,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际工作中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4.2加强园林城市建设的公众参与

园林城市建设也要走群众路线,市民的文化修养、道德素质、民族精神的全面提高,是园林城市建设的基本保证。园林城市的建设,又可以提高居民的荣誉感,并为其工作、学习提供良好的、优美的环境,会加速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形成良性循环。要加大公众参与的力度。群众对园林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要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增强群众自觉参与建设园林城市与自我约束的意识,让爱绿、护绿深入人心。要开展群众性教育活动。如通过群众性的义务植树、认养绿地、建纪念林等措施,进行群众性教育活动。

5 严格执法,加强管理

5.1严格绿线管理制度

在城市规划中,对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等各类城市绿地,明确划定的保护控制管理线就叫做“绿线”。实行绿线管理制度具有2个方面的涵义。①在城市总体规划上必须标明绿线,绿线与标明城市区划的红线一样,具有不可改变的法律效力。②要在制定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制定《绿线管理办法》,明确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更不能进行经营性开发建设,以保证绿线管理制度的落实。

5.2强化植保工作

加强防治病虫害科研工作,研究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把病虫害消灭在大面积虫害发生之前;加强树木病虫害的疫情预测、预报工作,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加强调查员、检疫员的业务培训;加大病虫害防堵力度,划定无疫情保护区。同时,加强对市内寄主树木的药物防治,确保绿化成果。

5.3加大行政执法工作力度

认真贯彻执行《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做好规划区内绿地占用、树木砍伐、移植的审批工作。同时,加强检查、巡视。对违法占用绿地、乱砍滥伐等行为要依法严格管理和处罚。要做好绿化监察专业管理队伍的业务指导和专业培训工作,提高管理水平。要抓好公园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使之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要实行岗位责任制制度,对公园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要明确责任人,落实工作任务。

6 结 语

园林绿化建设是以人为主体的,这不仅体现于优化环境质量,促进人类身心健康,也充分体现于继承和弘扬我国的文化,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社会行为道德水准和综合素质水平,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园林绿化是一项具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双重效益的行业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强.论高校校园绿化建设与管理[J].国土绿化, 2005(6).

城市建设与管理范文8

(一)高起点规划。在城乡建设中,始终把规划放在第一位,突出前瞻性和科学性,围绕增强城乡功能布局,扩大城区面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充分发挥规划综合调控作用及规划编制在城乡建设和管理中的龙头作用,对旅游景区(点)开发、城市建设、村镇建设等领域的规划还专门委托清华、同济及英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高资质规划设计院进行编制,真正做到规划高起点、高标准。

(二)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县全面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近三年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亿元,实施了切克台村整村改造、东区限价房、亚行项目、城区道路、供排水、供热改造、绿化等的一批重点工程,全县基础设施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目前县城道路长度30公里;城镇供水管道长度19058米;城镇排水管道长度12081米;城市污水处理率98%;城镇供暖一网管道长度6550米,人均占有0.3米;城镇供暖二网管道长度15050米,人均占有0.69米;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80%;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100%;城市用气普及68%;城镇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8.3%;建成区覆盖率达52.7%;建成区绿地率达50.50%,绿化覆盖率54.92%,人均公共绿地22.45平方米。对县城镇范围内的建筑物进行旧楼改造及亮化工程,相继建成白山布广场、滨河公园、家庭别墅小区等一批高规格、高档次的公共休闲娱乐场所。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宾馆酒店达到129家,旅游购物娱乐场所达120余家。

(三)城市保障性住房水平全面提升。2008-2014年建设完成廉租住房294套。认真做好租赁补贴的发放工作,860户城镇居民享受廉租补贴。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县城内有需改造的棚户区面积约17.3万平方米,约2100余户,完成了527户棚户区的改造任务。

(四)开展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2010年在阿勒泰地区率先实施居住建筑节能65%试点工作,完成节能改造11.2万平方米。主要为:一是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二是建筑供热计量及室内温度调控改造;三是热源及供热管网热平衡改造;四是建筑物节能保温及外观改造。同时,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应用,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资源、可再生能源利用。

(五)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功能强化精细化。一是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能力。2008年以来,布尔津县先后投入400余万元实施了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构建了数字化网络三维图、全球眼监控系统及“城管通”为一体的布尔津县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监控摄像头68个,设置“12319”服务平台、畅通24小时服务热线。二是规范城市市场管理。加大技防、物防、人防投入,强化“十铺”联防自保,加大商铺经营业主安全防范能力培训。三是强化监察管理。城管部门严格落实责任,强化巡查监管,加强对背街小巷的监管,确保巡查不留死角。加大了对沿街户外广告、牌匾的管理,对沿街户外广告、牌匾,实行一店一牌制。四是强化市容市貌管理专项整治。全面加强“门前三包”管理,继续实施代扫制,保证沿街单位、店面门前卫生整洁干净。五是强化环境卫生整治。六是加强物业管理,实施小区封闭建设。

二、布尔津县城市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高。布尔津县城镇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特别是平房区域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供排水、垃圾处理、供热、交通道路等改造严重滞后。如:城郊切克台居委会和哈台村基础设施还很薄弱,且不配套,建设水平低。

(二)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布尔津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比较滞后。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效益不相统一,经济社会发展总量指标和人均指标在全地区(六县一市)处于中下水平。2014年布尔津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8.7亿元,工业增加值4.1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87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3.4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只有9670元。城市建设资金缺口大,已成为制约城市建设发展的瓶颈。

(三)挖掘旅游城市潜力有待提升。一是旅游六要素没有协调均衡发展。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当中,餐饮、住宿、交通和景区门票在旅游消费中占据较大比重,购物和娱乐比重最低,成为旅游经济发展中的短腿。在游的环节当中,以观光性项目为主,缺少游客参与体验性项目,在县城里缺乏吸引游客驻足的项目。二是忽略了对城镇的营销,未能彰显城镇魅力。景区内外交通条件的改善客观上使城镇沦为旅游过境地,在营销宣传上重视对旅游景区的营销,忽略了城镇,割断了景区与城镇之间的旅游联系,造成游客只知景区而不知其所在区域城镇的尴尬境地。三是城镇功能不完善,旅游供给不足。城镇内现有的休闲游憩设施,不能满足城镇居民和游客的休闲游憩需求,城镇的基础设施、娱乐服务设施相对滞后,缺乏吸引游客的核心物。

(四)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与各族群众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一是城镇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覆盖不足。二是城镇保障住房严重不足。三是老年人和青少年的大型公益活动场所也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四是相当一部分小区物业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小区环境卫生、安保与规范化管理还有很大差距。

(五)棚户区改造征收拆迁难度大。过去拆迁都是开发商与拆迁户进行协商,开发商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大部分能满足拆迁户的要求,现如今拆迁由政府主导,拆迁户依旧对拆迁期望值高,造成拆迁成本大,进而推进缓慢。

(六)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住建部门专业技术干部和工人匮乏,使安居富民、规划、园林等部门技术标准不能有效实施,造成专业工作滞后等问题。

三、加速推进布尔津县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科学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布尔津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10—2030)》要求,大力实施城镇“东扩、西延、北进、南上”工程,进一步优化城区功能布局,推动城市建设科学合理。重点加大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旅游开发区和喀纳斯旅游沿线乡村规划落实力度。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城乡规划。编制《布尔津县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布尔津县新型城镇化行动计划》、《布尔津县文化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布尔津县街景改造设计》。按照“先规划后实施,先地下后地上,先骨架后边缘”的建设原则,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服务功能。

(二)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解决建设资金短缺问题。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积极开展招商引资,进一步开辟新的筹资渠道,一是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集体、个人、外资等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多元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二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出让项目经营权,对经营性城建基础设施项目,发动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向群众筹集资金。三是进一步盘活城市有形和无形资产,借助公司融资、土地储备贷款、开发商提前支付等方式储备资金。

(三)提升城市品位,着力打造西部最佳旅游目的地和生态旅游宜居城市。以自治区提出把阿勒泰打造成新疆的“会客厅“为契机,着力把布尔津县城打造成城市3A级以上景区。一是着力从实施绿化美化亮化、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两方面,全面提升城市建筑欧式风格特色,加强布尔津城市品牌打造。二是加大城市内景点开拓。建设城市主题公园、雕塑公园、体育场馆等休闲活动场所,额尔齐斯河、布尔津河两河旅游景点和水上娱乐项目开发,吸引实力旅游企业进驻布尔津县投资冬季旅游项目和新的景区景点开发。三是大力培育旅游文化产业,依托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深入挖掘哈萨克族、俄罗斯族、蒙古族图瓦人等本地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内涵,通过策划包装,充分展示布尔津县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着力打造富有区域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四是加大旅游产品开发。

(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积极招商引进大豆、油葵等深加工企业,切实解决农牧民种植作物销路难问题,已落地布尔津县喀纳斯旅游商品有限责任公司、瓜子剥壳厂、巴哈尔饮料厂、彭氏蜜业四家企业,做好扶持。加快推进切克台蔬菜批发市场建设。

(五)注重“以人为本”方针,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现代化建设中,布尔津县城市建设与管理,必须注重“以人为本”方针的真正落实,对贫困群众给以高度重视,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确保布尔津县的人们群众能够获得最低的生活保障。在不断完善低保制度的过程中,对“五保”集中供养和大病医疗救助等给以高度重视,对救助范围和救助面等进行重新调整,以实现城乡困难群众的应保尽保。其中,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作为布尔津县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点内容,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生活补助,以保证老龄人群的基本生活。在实践过程中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城市建设与管理办法,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行新型医疗模式,不断提高住院报销比例和封顶线,从而促进布尔津县稳定、健康发展。

(六)多策并举,解决好征收难问题。一是政府需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大支持力度。加大对征收工作的重视力度,建立由拆迁公司牵头,县委、政府参与,各部门协调配合联动机制,做到群众自主拆迁。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看问题,从百姓的利益出发去做工作,施行“先安置,后征收”,保证征迁户的住房建设能够先行,征收工作后续跟进。

(七)用足资源,健全机制,全面强化城市管理。一是加大宣传教育。使维护城市干净整洁,自觉遵守交通秩序,争做文明人意识,在城镇居民中入脑入心。打造布尔津人“人人都是风景线”,提升旅游城市人文形象,特别是从孩子抓起,从学校抓起,从居民小区、平房区居民倒垃圾、过马路不闯红灯等小事抓起。二是用好信息化资源,抓实数字化管理便民服务。严肃查处城市管理违法违规案件和损害公共设施行为,对居民诉求做到快捷答复办理。三是全面加强“门前三包”、代扫制“,路段承包,全天保洁”、垃圾清运日产日清等环卫制度落实。四是积极推行无物业小区,由社区牵头,小区自治管理模式,切实做到有人抓,有人管。

四、结束语

城市建设与管理范文9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建设与管理;智能化基础设施;管理平台;智能交通产业

1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理念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给城市建设中的规划、建设、运营、服务带来变革性的变化,并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应用模式呈现。以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隧道股份”)在盾构法掘进技术工程施工领域的应用为例,阐述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理念。

1.1盾构法隧道施工专家系统

1992年由隧道股份、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及上海工业大学(现上海大学)5家单位联合开发形成初步模型,以人工智能预测技术解决上海地铁盾构法掘进过程中地面沉降预测及沿线建筑物保护问题。该系统经过近10a的开发调试,已成功应用于上海软土地质下的盾构穿越工程,破解上海地质密码,突破前苏联专家提出的“上海不适宜建轨道交通”的观念束缚,并指导完成延安东路隧道南线、外滩观光隧道等穿越黄浦江的工程项目建设。

1.2盾构隧道远程信息智能管理系统

2002年为构建多项目盾构法隧道施工数据仓库,运用经典解析公式及分级神经网络技术开发并形成盾构隧道远程信息智能管理系统(见图1)。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原理,通过经典参数计算法和遗传算法的研究,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控制地面沉降的推荐参数,实现对隧道施工的实时监控与管理,搭建技术信息数字化及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为盾构参数的优化和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依据[1]。这套系统广泛应用在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有效减轻施工管理人员管理强度,通过信息快速传递加快决策,实现质量管理的事前控制,达到施工参数的最优化,产生相当大的经济效益,也为隧道智能化施工及大数据管理奠定基础。

1.3盾构法施工管理平台

该平台以管理驱动为核心,基于大数据处理方式,深度挖掘盾构法隧道施工数据指导施工。针对盾构设备健康状况,开展盾构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实现信息平台数据高速共享,为工程协同施工、抢险提供服务。该平台已将监控范围扩展至上海全部在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应用效果受到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高度认可,不仅实现对盾构法隧道施工中质量、进度、安全和设备等海量数据和实时数据的监测集成,还实现对盾构法施工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控、风险预警及智能决策。

1.4基于智慧城市大数据管理的BIM技术应用

BIM的精髓在于将信息贯穿于市政工程整个生命周期,实现市政工程全过程的生命期管理[2]。2010年~2013年是BIM技术应用发展的第一阶段,以着重解决项目技术难点为应用目的。设计方面可实现在结构图中检查钢筋碰撞与管线等构筑物碰撞的潜在危险;施工方面主要通过3D、4D、5D模型实现施工可视化、进度控制和工程量统计及成本控制等应用。以上海预制装配式研发中心项目为例,该项目于2010年建设,在项目中采用Revit和Tekla2个系列软件进行BIM建模,在提升项目设计和出图效率的同时,有效减少交叉碰撞矛盾,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和精确化统计管理,优化施工工序,提升施工管理水平。2013年~2016年是BIM技术应用发展的第二阶段,该阶段强调业主主导地位,利用标准、平台和网络技术,实现多方、多专业协同应用,并以项目数字资产和资产移交运营为目标。以厦门市轨道交通L1一期工程BIM项目为例,在项目建设之初,业主创建一整套BIM技术应用实施标准,应用“同城光网”协同技术,将11家设计单位(20个专业)、16家施工单位通过BIM平系在一起,建立126.87GB的协同模型。实现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和投资等方面的高效集成化管理,有望形成国内第一套完整的轨道交通项目数字资产。

2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先驱与产业化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视角下,智慧城市管理模式在新技术渗透中逐步带动传统产业技术更新迭代,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催生出信息化、智能化的细分市场,产生特有的产业竞争态势,以智能交通为例,阐述智能交通给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带来的变革、发展和产业化。

2.1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先驱领域

智能交通产业在完善道路设施基础上,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等集成运用于地面运输中,建立新型现代服务业。随着城市化建设加速发展,智慧交通在城市化进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2012年12月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伊德•科恩博士提出“城市智慧论”评价体系排出全世界智慧城市发展前10位中,50%以上的城市均将智慧城市的发展聚焦到智能交通领域。我国综合运输效能低下、公众出行不便、交通安全态势严峻、交通能耗高、交通服务水平落后。在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绝大多数城市交通成为困扰之一,给经济、环境、治理等带来一系列难题。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是实现我国城市交通体系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国内智能交通应用成果主要包括智能化公共交通、智能道路交通管控、停车诱导及信息化管理、ETC不停车收费及ERP等。在珠海智能交通体系规划中,建立健全珠海市智慧交通系统建设、运营维护与管理机制,汇聚城市道路、公共交通、港航、停车、公路网的交通数据,保障系统建设有序、统一的交通数据接入标准;市中心交通信息采集覆盖率90%以上,实现市中心路口联网率90%以上,确保公共交通智能化服务平均运行速度20km/h;通过品质服务,搭建完整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架构,建设专用机房和监控调度大厅,实现与珠海市交通信息中心的信息交互以及与珠海市交通指挥中心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见图2)。

2.2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设想

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管理,提升出行效率,支撑安全和绿色发展,打造交通数据实时获取、交通信息交互、交通数据处理、智能化交通安全、智能化组织管控等技术集成创新,作为“城市交通大脑”为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奠定基础。1)城市交通出行的互联网共享经济。以绿色出行城市共享单车为例,参照法国智能自行车运营及其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2005年德高公司在里昂开发运营的VELO'V公共自行车系统,德高公司在其12a运营期内获取该系统全部城市广告垄断权,并获得约6亿欧元的可观收入。目前,其智能化运营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已覆盖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西班牙、俄罗斯及日本等全球多个国家的近30座城市,至今仍保持着智能化自助自行车运营领域的世界排名第一。在国内,城市交通共享发展过程中也出现如ofo、摩拜、滴滴等,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紧跟市场需求,重点解决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探索出新的商业与产业发展模式。其中摩拜单车从2015年10月首轮融资开始,不到一年时间摩拜单车完成三轮融资,且融资规模不断扩大,最近一轮融资规模达到1亿美元。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该领域还有很大的产业化发展前景。2)城市公共交通大数据信息服务。未来随着综合交通发展和便捷出行的要求,信息共享和智能化服务技术将得到充分发展和应用。在主要大中城市建成覆盖公共交通、城市路网、高速公路以及综合枢纽的集成化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决策支持和服务系统,实现对公交车、出租车、城市轨道运行车辆以及客运枢纽运营车辆的智能监管,实现对城市交通运行的整体协调管理与服务(见图3)。3)智能运输安全保障体系。中国交通安全事故死亡率常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智能交通技术在交通运输安全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智能化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人、车、路协同的综合系统,不仅需要人和车具有智能化的信息技术,还需要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道路及交通设施具有智能化,能提供分析事故成因、预控决策、安全管理服务,从而实现交通运行安全防控一体化。

3结语

智慧城市终将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承载平台。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未来智慧城市更富有创造力、吸引力,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坚实基础。未来,城市智慧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需要更多城市管理者、建设者、运营者等多方资源的互通协同,基于集成化商业模式及未来新兴产业发展是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洋.基于BIM的建筑工程信息集成与管理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9.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