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中地理教学进度集锦9篇

时间:2023-08-17 17:51:44

高中地理教学进度

高中地理教学进度范文1

关键词:初高中地理教学 衔接 知识引导

众所周知,初中升高中的地理衔接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影响到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在其他科目中的学习情况。本文就初中到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进而为学生搭建知识的桥梁。

一、比较分析初中和高中地理的教学转变

1.比较分析初中和高中地理的教材内容

初中地理教材内容主要偏重于对区域地理的认识,了解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环境的差异,进而为人们在自然开发土地方面提供经验教训;高中地理主要是偏重于系统讲述人与土地、地理环境的关系,系统向学生讲授环境、人口、资源内容,进而学习如何协调人与土地关系的方法。从教材内容上看,可以发现,高中地理教材内容普遍系统,并且加入了系统论、控制论以及信息论相关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进行定量计算,又要进行定性研究,内容难度也相应加大,知识点增多。

2.比较分析初中和高中地理的教学方式

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比较少,因此一般采用直观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老师一般是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逐个讲解,并对基本能力和技巧进行反复训练和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变多、变深、变难,教学主要是偏重于对理论、规律、原理进行解释,主要是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上进行疑难点解答。高中地理考试偏重于对能力的考察,出题比较灵活,这样就要求在进行初中和高中地理衔接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图形上的知识讲解,引导学生通过图形进行知识推理,提高学生用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3.比较分析初中和高中地理的学习方式

在初中,由于学生年龄小,一般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以直观的形象思维进行学习,在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方面,初中生能力有限,还不擅长进行独立思考和学习;而高中学生在进行地理学习一般是采用自主、合作以及探究式学习方式,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引导,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利用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进行问题解决。

二、分析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措施

1.老师要十分了解地理的教材内容

在初中升入高中阶段,尤其是在高一这个学期,老师应该要对高中地理的教材进行了解,并能够对学科知识体系进行了解,同时还要知道义务教育阶段中的教学标准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够真正明白整个教学系统,对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老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掌握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点的联系进行分析,要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衔接初中和高中相关的知识点,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对旧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对新的知识点进行学习,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新旧知识点的比较和学习,在脑海中构建正确的认知结构,同时还要使学生能够储存更多的知识量,注意对初中残缺的地理知识进行学习和弥补,加强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完善知识体系,进而用高中学到的地理知识进行实际问题解决。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发散思维,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时,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假说或者是寻找多种可能性的结论和答案;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聚合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将掌握的信息汇聚到同一个方向,进而找出一个完整、正确的答案。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学中都十分强调用图解决问题,因此老师应该要根据这个共同点进行知识点衔接,使学生能够通过图形进行知识衔接和思维转换。

3.注意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为了能够使初中和高中的地理教学更加衔接起来,老师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点迁移,多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视野开阔,这样不仅能够使地理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并能够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能力。

4.注意端正学生的地理学习态度

在高一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首先老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做好榜样示范,使学生能够在观察老师的言谈举止上进行模仿,进而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上,老师要对学生正确的态度进行表扬和肯定,或者是其他奖励方式,这样能够强化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学生自身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检验、自我激励、自我批评、自我监督,这样能够从学生内部进行态度端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错误的学习态度进行批评和相应的惩罚,这样能够有助于学生抑制或者是弱化错误行为的倾向,同时用比较公正、客观的方式对正确态度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样不断地进行正面强化,能够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三、总结

高一时期的学习是从初中过渡到高中的重要阶段,学生在进行地理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老师不仅要注重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上的丰富和教学方法上的衔接,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引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进而能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地理教学。

参考文献:

[1]孙文华,徐强强.地理学思想方法指导下的初高中地理衔接[J].地理教学,2014,(06).

[2]沈穗芬.地理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04).

[3]谢振心.抓好高初中教学衔接 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Z2).

[4]吴华香.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

高中地理教学进度范文2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方法

一、高中地理教材的相关活动内容

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能力的教学内容。湘教版高中地理作为必修类课程,在活动设置方面主要分为:思考、探究、实践三类。在整个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地理I》《地理Ⅱ》《地理Ⅲ》三册教材,活动共计有193次。如何根据活动内容做好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具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讨论类的活动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增加学生间的交流与讨论深度。在进行此类教学活动时,一方面应利用学生间的相互影响力设置若干的团队活动内容。通过划分活动学习小组,进行讨论评价与反馈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更有效地把握课堂,而学生也能在团队讨论时更好地互相激励,更好地合作,也就达到了高效学习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做好正确的引导,对地理问题进行有意识有深度的提问与层层导入式的引入。以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进而达到思想的交融与火花的碰撞。

例如,在高中地理I(必修)中,有一项目活动是要求讨论太阳辐射对于影响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进行讨论时,教师首先要学生对太阳活动的相关内容进行资料的收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一阶段的内容作为高中地理初学阶段的知识框架,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有着很大的帮助。在讨论过程中,把其设定为一个辩论赛的制度,学习小组间观点的对垒与思想的交锋非常到位。为了控制好整个讨论的方向,笔者还设定了辩论的时间,精确到秒的发言时间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提炼,学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总结,用最严谨的语言去表达,而且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地理知识的思维逻辑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另外,对于此类教学活动,教师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求同存异,以营造出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达到高效教学的目标。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教材活动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决定了整个活动的有效性。因此,要想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应拓展教师自身的思维层面,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对于学生异想天开的想法进行肯定与正确引导。但目前高中地理活动教学中,考虑到成绩的因素,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里教师对于地理知识活动的处理都处于:要求学生读死书,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要问为什么,只要记住就好等情况。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更多的教师对于高中地理活动教材是采取报答案的方法进行教学,甚至还有直接跳过,不予教学的情况出现。这都是因为教师把活动看成是一种浪费时间的事,没有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考虑。教师更多地把学生的学习看成是一种对知识的记忆,而并不在意学生是否有思考与深入。这也反映为高中地理大量的题海战术,教师要求学生记典型等情况。这一方面反映出教师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低估,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目前在高中地理活动教学中教师思想观念的狭隘。目前高中地理活动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需要反思:

(一)活动与学习的区别

这方面反馈到教学实践中,就是教师把活动内容直接视为理论性知识内容。如在进行高中地理I(必修)活动的第三项时,其提问如下:

计算某日所在学校、北京和南北回归线之间某著名城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直接把其看成是一个地理应用题。直接进行解题分析与思路讲解,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记忆。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就直接抹杀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活动的基本意义。在笔者看来,对于此类活动,应首先让学生去想想,如何用这几个条件去得出那个城市的太阳高度角呢,也就是进入“侦探的找线索时间”。在这个时间里,要求学生先把这活动中所涉及到的专用名词进行复习,并以抢答的方式让学生对正午太阳高度的一般规律进行了复习。即,正午太阳高度=90度-欲求点与直射点之间的纬度距离。

得到这一公式后,让各学习小组进行探讨,并讲出各自所持有的思路。并要求各小组派出代表进行黑板上的计算,作为一种开放性小组测试。黑板上的代表与台下的小组成员可以保持沟通,并计时比赛。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发挥,甚至有学习能力强的小组已经对一天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下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进行规律总结。接下来,我对各小组代表的计算结果进行了评价,决出了最快、最优秀、最全面的小组。

考虑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我在最后提出一项问题,就是安装在楼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一年四季怎么去调整角度才算是最佳效果。这一题中已经蕴涵了对于太阳高度角的利用与应用,学生通过分析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与地平角间的夹角,也就可以达到迅速理解知识、把知识生活化、提高知识应用水平的目的。

(二)教师角色与活动内容的平衡

作为活动内容,无法避免的就是对于现有知识的拓展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已经习惯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甚至已经对于教学产生了一种条件反射。当遇上这种活动内容时,很容易把学生的思考权利剥夺,甚至直接把应让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知识与理论当成新知识讲解了。这样的情况下,要做好教师角色与活动内容的平衡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例如,在高中地理Ⅱ(必修)中的活动题:关于家乡商业网点布局和商业活动的调查中,教师应摆脱自身的包办意识,只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与大纲性的要求。分组时应考虑各组实力的平衡,不限定角度也不限定内容,给学生一个宽广的发挥空间。教师可以要求调查报告中规定要有图表、要有数据、要有实例但不能规定怎么样去研究、去什么地方研究、去哪些网点研究等等。这样的平衡才能做到兼顾学生的自主性与教师的指导性。适当的跟踪与指导是必要的,确保调查的公正无误也是必要的,但重在坚持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三、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进度范文3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方法 差异性 激发学生

在高中阶段,数语外和物化(数学、语文、英语和物理、化学)常常是被重视的学科,而诸如地理等学科则被认为是“小学科”,因而,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不高。但是,对于目的在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地理也不容忽视的一门学科。那么,针对当前社会、学校、学生大都不太重视地理课的现状下,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去提高自己所教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而后技能就成为了是摆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而又不容忽视的问题。我认为要想求得地理教学的良好效果,重要的途径就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此,笔者就从高中地理教学的角度,结合自己实际的教学,从教学方法人手来谈一谈“高中地理教学”这个话题。

第一,课堂提问法。

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那些不易被理解和使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以提问的方式来得到缓冲,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去思考和推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从而在自主性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新知识的乐趣,同时,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促进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动力。例如,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北半球A、B两点的温度是什么样的?”启发学生在考虑纬度影响时,将A点和B点的温度进行查找,并进行很自然的联想:“北半球A、B两点的温度有何不同?”然后,教师一步一步来引导学生进行规律的总结,即:“海洋与陆地相比,温度高的等温线就向高纬度凸出,温度低的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落实。所以,课堂提问方法可以发挥着巨大的教学作用,但是,课堂提问的设置要合理、得当、有梯度,让学生的探索热情被激发而不是为了故意“刁难学生”。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在设置课堂提问问题时候要充分考虑设计到教学过程的安排,强调问题的引导性、教师的讲解性和学生的反馈性,通过科学和合理的课堂问题设置来处理和推动有效的课堂教学和课堂互动,最终提升教学效果。

第二,地理知识图示法。

高中地理是一门以图为基础的学科,具有直观性。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丰富多彩的挂图以及形象生动的幻灯片以及一些自制的简图都可以将晦涩难懂的一些地理知识以一种比较直观和形象的方式来展示,从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通过使用这种图示法,可以将学生的被动性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性的“我要学”。例如,笔者在讲到“太阳系和太阳系活动的有关现象”的内容时,就是通过彩色挂图这样最简单,的方式轻松来展示太阳系和太阳系活动的种种现象,让学生首先从视觉上进行直观记忆和理解。然后,笔者在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太阳系和太阳系活动的有关现象”的理论性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实现由简入深的学习转变。又如,在“北半球A、B两点的温度是什么样的?”这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挂图或是地球仪这样直观的教学工具来展示二者的而不同,让学生能比较直观视觉来获取知识和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的讨论,从而达到在快乐学习的目的。

第三,相关知识的类比和比较法。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有许多可以进行类比和比较的同类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相互混淆。但是,我们可以利用高中地理的之一特点来进行积极性的转化,即:将这类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或是比较中得到加深和思考。这种相关知识的类比和比较法可以将容易混淆的高中地理知识变得清晰起来。例如,“九大行星的结构特征”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以地球为例来首先进行各种特征的展示和讲解,然后,在引导学生将其它行星的特征与地球的特征作比较,从而发现其中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并以图表的形式做一个总结,最终以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来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内在本质和根本不同。

第四,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谈论法。

高中地理教学进度范文4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方法 生活实际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35

高中地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基础地理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解释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让学生学会对环境的气候变化、地表形态、自然灾害等内容进行分析。地理教学一般采用讲练结合的授课模式,通过课堂讲解提高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练习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灵活运用。地理不仅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学好了地理还能在W生的生活,以及以后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课堂教学占据了整个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课堂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地点。但是一般老师在课堂上都注重于“讲”,而忽视了练,教学中太过注重于学生的成绩,一味的对学生进行应试教育的“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反而难以提升学生的地理成绩。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也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举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的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工作中总结出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教师自身教学魅力的提升

提升自身教育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教学魅力是教学中较为重要的部分,主要是通过提升教学魅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开始的阶段,我发现许多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积极性低下,因为觉得地理难学,就不学甚至是放弃学习,上课时精力不集中,经常上课开小差。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展现自身教学魅力来解决。第一,作为教师,自身对地理知识就有足够的认知,能够吃透教材内容,细致准确的为学生解答地理问题。第二,认真的工作态度。俗话说“尊人者人恒尊之”,这句话用来形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是很合适的。教师的教学态度认真,学生懂得老师上课的辛苦,尊重老师的付出,做到每节课认真听讲。反之,如果老师在上课时态度都不严肃认真,教学敷衍,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对上课也是敷衍的态度。教师在讲课时,尽量上课语言简练易懂,避免说过多冗长的废话。教师语言幽默有趣,能够引起学生兴趣,但是说话内容与地理知识紧密相关,用趣味的语言将枯燥无聊的地理知识表达出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收能力。教师在上课时可以与学生进行适当的互动,可以对全班进行提问,也可以对学生单独提问,通过师生的良好互动,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二、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是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利用的一个过程。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地理现象在我们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所以实践活动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1.老师组织。老师带头组织的主要是依靠学生自身组织完成具有难度的活动。在进行时间前,首先需要老师选择一个合适的实践课题,既要让实践课题与课本知识息息相关,又要符合学生的兴趣要求。这类活动具有较强的组织性与指导性。教师通过对实践内容的分析合理设计实践方案,以确保实践活动能够顺利的展开。比如:教师在进行“地球的公转与自转”教学时,组织学生查阅资料,调查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会引起那些现象,对地球自转与公转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调查每个地区的经度和纬度,对不同国家但是相同经度或者相同纬度的地区进行总结归类。在进行天文知识教学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天文台进行天文观测,并对观测到的天体加以解说。实践活动过后要求学生写一份关于实践的报告,其中需要写的内容包括观察到的地理现象、对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对地理知识形成更加明确深刻的认知。2.学生自主进行。学生自主进行地理实践活动,没有老师组织的实践活动那么具有组织性和目的性,主要就是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行观察,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比如:学生在看天气预报时,可以结合自己学习的地理知识对各地的天气差异进行分析,了解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温度以及降水量的差异。时常观测天上的云朵与风向,来对本地天气进行分析。让学生的学习融入生活,多多观察分析,学会从生活中提炼知识,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课本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进度范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二地理;具体应用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究出台了新课程改革政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推广,我国高中地理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我国中学的地理教学不再仅仅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是以案例研究为对象,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分析理论知识,有力促进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二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教学理念发生明显转变,注重联系实际成为当前教学的时代特征,案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案例教学法的概念:案例教学即教师依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征加以选择设计典型案例,为学生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案例教学法已经推广应用到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并且在便于学生理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方面显示出了强大优势。因为地理案例教学不同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它可以提供更直观、典型的数据和背景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学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简单具体化,从而进一步降低学习难度。但是不能否认,目前我国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在运用案例教学时依然存在一些不恰当的地方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有待深入探究。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二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案例教学法在高二地理教学中得到了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并且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下文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1.学生的基本地理常识严重缺乏

我们对我校高二的学生进行了一个小的测试,发现学生的基本地理常识严重缺乏,这就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正常应用。因为案例教学是为学生提供特定的情景,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由于学生地理常识严重缺乏,因此在典型案例中不能将理论与实际完美结合,从而影响了地理案例教学的效果。

2.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根深蒂固

根据对部分高二地理课堂教学现状考察发现,我国大部分高二地理的授课方式依然是灌输式的讲课方式。即使新课改明确规定了要大力推广素质教学,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教师仍然主导课堂,使得案例教学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发挥其潜在优势,这严重阻碍了地理教学的健康发展。

3.地理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

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高中地理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这就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教学质量。由于案例教学需要教师设计典型的教学案例,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但是由于教师对案例教学法不是很熟悉,而且没有接受专门的教学培训,因此很难设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案例,这就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促进案例教学法在高二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案例教学法在高二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下面针对上述列举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旨在进一步促进地理案例教学的健康发展。

1.加大学生地理常识普及力度

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学生地理常识的普及力度,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基础水平,为其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地理问题提供坚实基础。我们可以在编订地理教材时注意基本常识的注入,或者在制作视频课件时注意加入地理基本常识。

2.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我国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只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的引导者。比如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发言,给学生互动、交流、讨论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应该改变传统理论传授的教学方式,在进行理论教学时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案例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现实地理问题的能力。

3.建立健全教师的培训体系

我国教育部门应该建立健全教师的培训体系,通过定期的培训与考核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其案例教学水平。还应该为教师构建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加强教师在案例教学理论与实际问题上的探讨与研究,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案例设计的水平,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案例教学模式。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各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进入21世纪以来,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推广,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客观来讲,我国在案例教学法在高二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我国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案例教学理念,并结合我国的教学特点,加以吸收利用,并不断发展创新,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贾遂建.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研究———以开封市为例地理教育.河南大学,2012(学位年度).

[2]王运菲.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研究———以人教版旅游地理为例.学科教学(地理)河南大学,2014(学位年度).

高中地理教学进度范文6

创新教育背景下的地方高校教师教学管理研究李文静(长春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32)教师教学管理是地方高等院校管理的重要部分。在创新教育的背景下,随着办学规模、专业设置与教师数量的增加,地方高校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当前地方高校教师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对提高教师教学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创新教育;地方高校;教学管理;对策

教学管理作为地方高校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学校管理部门通过采用一定的管理手段,促使教师教学活动按照既定目标实施,进而保证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的过程。地方高校教师教学管理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既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还包括专业、学科、课堂教学、实验课程、实践基地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教育快速实施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数量与教师数量不断增加,对教师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地方高校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制,改进教学管理手段和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地方高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1地方高校教学管理的主要特点

1.1教学管理的整体性

地方高校的教师教学管理不同环节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教师教学管理效益的发挥是整体协同的结果,不是仅仅依靠每个环节、每一个个体的力量实现的。同时,只有将教学管理放到学校管理的整体中,才能使教学管理与其他工作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1.2教学管理的动态性

从本质意义上讲,对教师教学管理的过程也是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时间、空间、场所、信息等都是在变化的,因此,学校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动态变化的。只有把握教师教学管理的动态性,才能更好地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1.3教学管理的学术性

加强教师教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保证正常的教学活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由于教学管理的特殊性,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遵循教学规律和管理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师劳动,才能实现与教师、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交流。因此,教学管理是一种学术活动,需要管理者在实践中不断去研究。

1.4教学管理的导向性

教师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教学管理内容、规章制度、管理行为等都会对教师及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并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建立科学、完善、高效的教学管理机制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1.5教学管理的民主性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扮演着教学管理对象与实施主体的不同角色。教学活动作为一种能动性较强的创造性活动,需要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营造民主、轻松的管理氛围,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密切合作,形成合力,才能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效益。

1.6教学管理的服务性

教学管理作为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从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服务,它服务于学校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服务于教师与学生,为学校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更好承担服务社会职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2地方高校教学管理与创新教育之间的关系

地方高校教学管理与创新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是高校教学管理创新为创新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创新教育开展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创造意识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教学管理的创新有利于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实施过程,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供了重要条件。创新教育的实施对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创新教育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自我完善,与传统教育下注重知识传授的模式有着本质区别。地方高校只有转变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求新求变,适应创新教育发展新环境,才能促进创新教育的发展。二是创新教育的发展有力促进了地方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党的十把实施创新驱动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地方高校教学管理来讲,如果不能顺应时展趋势,一味墨守成规,只能使地方高校的发展落后于时代要求。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教育推动了地方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三是教学管理水平影响创新教育实施的成效。地方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越高,越能促进创新教育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创新教育的发展。

3地方高校教师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教学管理理念亟待转变提升

在传统管理体制机制的影响下,长期以来,地方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只是被动接受和执行相关政策,简单机械地开展工作。工作上缺乏创新和思路,开拓进取精神不足,工作效率不高。此外,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地方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重管理轻服务意识较重,工作中往往把自己看作是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平等的沟通交流,无形中疏远了与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由于学校教学管理不到位,没有建立起开放式的校内外教学管理信息沟通交流机制,没有形成浓厚的教学管理工作氛围,在教学管理计划、教学工作研究、教学过程组织实施、教学质量评估等各环节缺乏具体性、系统性、目标性、整体性,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3.2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还需完善

近年来,随着地方高校办学规模、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学校的教师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为改进和提高扩招后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教育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强高等教育的措施意见,对改进高校的教学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对地方高校来讲,由于扩招后学校面临的一些事务性问题的增多,加之在教学管理人员数量、专业素质、工作制度机制等方面还不健全和完善,远远跟不上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导致学校教学管理不能适应形势发展要求。

3.3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地方高校教学管理由于自身的性质与特点,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要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熟悉管理工作流程和特点,还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了解和把握高校教育管理内在规律。但从目前地方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状况看,主要以毕业后留校、刚毕业的本科或硕士生等年轻人员为主,甚至还有部分教师配偶或子女。这些教学管理人员普遍缺少在基层教学一线单位实践锻炼的经验,对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不了解、不熟悉。同时,学校对教学管理人员缺少定期的业务培训,管理人员在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工作开展缺少针对性、专业性,严重影响了教学管理的实际效果。

3.4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有待规范

地方高校在人员管理上主要由学校人事处负责,但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由于现有体制机制的制约,存在诸多问题。从业务指导方来讲,对教学管理队伍的业务培训学习应该由学校人事处负责。从管理职能方面来讲,对包括教师在内的广大教职工的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等也应该属于学校人事处。但具体到教学管理个人,管理权和归属权主要由所在院系部门负责。这种多头管理、分散管理的体制机制不利于地方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规范化建设。

3.5教学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有待提高

随着地方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服务对象不断增多,教学管理人员承担的工作量不断增加。同时,创新教育的发展对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随之加大。但目前地方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绩效考核、津贴分配等福利待遇上与教师和科研人员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严重挫伤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

4创新教育背景下加强地方高校教师教学管理的对策

4.1切实转变地方高校教师教学管理理念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相比,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和个人潜能的开发。创新教育的发展对地方高校的教师教学管理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术、方法等浅层次的改革,而是要从理念、内涵等深层次进行变革。创新教育与地方高校的教师教学管理创新具有内在一致性,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立足于当前地方高校教师教学管理发展状况,实现创新教育与教师教学管理创新的良性互动,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管理理念,进一步明确创新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学管理的目标、规划、内容。只有实现思想理念的根本转变,才能真正推动地方高校教师教学管理改革的深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4.2加快改进和完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要求地方高校在教学管理中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个性化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这就要求学校必须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教学管理机制,使学生拥有更多自主性,最大程度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内在需求。一是赋予学生独立选择专业的权利。传统教育管理机制下,学生在入学前或刚入学就要选择专业,致使学生很难选择到适合自己的专业,而且即使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也无法更换专业,不利于以后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潜能的开发。按照创新教育发展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管理制度,允许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兴趣爱好进行专业调换,有利于学生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二是允许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实际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和决定所修课程的时间和顺序,鼓励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前完成学业。此外,学校要允许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选修课程和教师。地方高校要在保证学生认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专长、特点、人生规划,自主选择辅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教学风格的不同和学生个体对教师欣赏角度的差异化,为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应尽可能保证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教师,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4.3加快推进教师教学管理现代化改革进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地方高校教学管理也应顺应信息化时展要求,加快推进教学管理现代化进程。对学校管理人员来讲,在教学管理理念上做到与时俱进、科学规划、整体设计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教学管理环境。良好的环境是保障教学管理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的必备条件,要为教学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改善办公场所,强化教学管理工作在全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教学管理人员增强责任意识、岗位意识,为学校教学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创造外部条件。同时,还要加快地方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应用步伐,采用先进的软硬件设备,提高教学管理的时效性与精准性。要加快地方高校教学管理的网络化系统建设,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为及时做好教学管理跟踪服务和教学质量反馈提供坚实保障。

4.4全面深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地方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学管理队伍对加快创新教育发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地方高校应把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首先,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着力建设一支既具备现代管理理论和业务知识,又有较强服务意识和掌握现代管理手段的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其次,建立健全科学的激励评价机制,改善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环境,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福利待遇。要结合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人员考核和岗位津贴补助体系,将个人绩效与津贴补贴相挂钩,最大限度激发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要从职称晋级、职务晋升、评先树优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增强教学管理人员的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再次,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人员聘任制度,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把专业知识扎实、学历层次较高、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选聘进来,优化教学管理人员结构,同时要给予充分信任,通过分配任务、压实担子、明确责任,让这些优秀人员在教学管理工作实践中快速成长。积极鼓励他们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研究,开拓教学管理工作思路,深化对教学管理工作的认识,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燕良轼.创新教育:中国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4):87-89.

[2]黄国铭.谈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创新[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39-42.

[3]张茂仁.构建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学管理新模式[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2(3):215-218.

[4]邓志斌.对地方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J].长沙大学学报,2008(4):132-133.

高中地理教学进度范文7

【关键词】ISO9000标准;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评估

在我国的“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引领之下,高校教学进入了深化改革的轨道,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在高校规模不断扩张的形势下,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然而也突显出一些累积的矛盾,这对高校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为此,我们需要引入ISO9000标准,将世界管理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应用于高校教学的质量管理和评估体系之中,从而提升高校在教育领域的竞争力。

一、ISO9000标准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及其必要性分析

ISO9000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发的标准,它引领世界贸易向严格约束机制的方向发展,是一种重要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它可以有效地帮助组织有效地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实现质量管理组织体系的相互理解和沟通。它的通用性极强,结构极为简化而明晰,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ISO9000标准内涵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并涵括有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改进四大模块,它是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础,对于高校的质量管理有极其有效的意义和价值。

ISO9000俗家入高校教学的质量管理和评估体系的必要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顺应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而在高校中引入和建立ISO9000标准,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并通过ISO9000标准来衡量和评估高校的教学和服务质量,有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的接轨,减少高校国际化合作与交流的壁垒。

2、提升高校管理水平的现实需求。在我国的高校教学中引入ISO9000标准,可以更好地转变高校质量管理中的经验管理观念,增强高校教学质量的系统观念和意识,在正规的、系统化的ISO9000标准之下,增强高校教学管理的透明度和过程控制,切实落实高校教学管理计划,并最终形成可持续化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和体系。

3、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现实需求。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引入ISO9000标准,可以全面推行ISO9000标准的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管理举措,从而更好地保证高校的教学质量,真正推行和落实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顺应我国素质教育的倡导和要求。

4、增强高校与同行竞争的需求。在我国教育市场国际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ISO9000认证的通过无疑是一块“硬招牌”,高校可以通过导入自身ISO9000标准的完善,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从而实现自身教育价值的增值。

二、ISO9000标准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建构

在高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之中,主要包括教学质量方针、教学质量目标、教学质量管理职责、资源管理、教学服务、教学质量监测等内容。在将ISO9000标准引入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要拟定教学质量方针和目标,并实施科学管理的评审措施和活动,以实现对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和完善。

1、资源管理

在ISO9000标准引入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要确定高校自身所需要的资源,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人力资源。在高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之中,人力资源是重要的资源,高校教师的素质是教学质量保障的前提和核心。高校要加强自身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创设丰富的条件让教师参与培训和进修,让教师亲身体验新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更好地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并与企业相链接,提升教师的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能力。

(2)基础设备管理。高校的基础设施是教学质量提升的物质保障前提,高校要配备相应的基础设备,并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确保基础设施在教学过程中的正常运行。

(3)工作环境。高校的工作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支撑条件,它涉及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校内环境等要素,如: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对高等教育起到良好的影响作用;良好的自然环境可以使学生沉浸于学术氛围之中;舒适、激励的校内环境可以营造和谐、宽松、积极的学习氛围等。

2、教学实现

产品实现过程也即ISO9000标准体系的产品提交过程。对于高校教学而言,其产品实现过程也即高校教学的实现的全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策划。高校教学的实现首先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策划,要根据ISO9000标准,策划和开发其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确定高校教学的质量目标和要求,明确所需的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所需的验证、检查和评价等活动。

(2)与高校顾客相关的管理过程。在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涉及家长、用人单位及社会,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家长座谈、来信来访、招生咨询、用人单位调查等方式,做出明确的规定。

(3)教学设计和开发。依照ISO9000标准的要求,高校教育教学设计和开发,要重点涵括以下内容:①学科规划与建设。高校要进行学科的合理规划和建设,培育具有影响力、高水平的学科师资队伍,使之成为社会市场需求与高校教学的纽带和桥梁。②确定人才培养方案。要明确高校人才培育的目标,对高校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思想素养等方面,进行明确的培养,依照“综合、创新、开放”的标准,培育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③课程设置。在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要具有层次性结构,还要具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使课程设置内容符合三维知识体系的目标,形成必修课和选修课相补充的知识课程体系。

(4)采购。在高校的采购领域之中,也要依照ISO9000标准,对采购产品进行产品评价、验收和质量控制,可以采用学生社会实践外包、军训外包等方式,使之符合要求的质量标准。

(5)教学服务过程。高校还应当依照ISO9000标准的要求,培养人才。具体包括有:①拟定专业计划。这主要是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计划、实践培训计划、毕业实习计划的拟定,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并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培育专业人才。②实践教学。高校要建构实践教学体系,创设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多功能的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优势,实现教学任务。③毕业实习与答辩。在对学生的毕业实习和答辩过程中,要充分了解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使学生能够最大程度上掌握相关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6)教学质量测量与改进。在高校的质量管理过程中,要依照ISO9000标准,实现教学质量测量、分析和改进,要基于事实,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监视和测量,可以采用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方式,测试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满意程度,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评估,并对自身的人才培育工作进行改进。同时,在对教学质量进行测量和分析的过程中,要依照ISO9000标准,以事实和数据说话,全面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数据、作业指导数据、学生满意度等,从而为改进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ISO9000俗荚诟咝=萄评估中的建构

在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还要结合ISO9000标准,实施“评估――内审――外审”的教学质量监控模式,分析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在科学有效的监控体系和机制之下,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过程中,要依循集中监控和日常监控相结合、定性监控和定量监控、外部监控和内部监控相结合的原则,实现高校教学“闭环”式管理的最后一环,从而达到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的。

1、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的组织保障

高校教学质量评估要以完善而健全的组织保障为前提,要启动高校的“质量管理工程”,成立“质量管理工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实现对高校日常教学的监督和检查管理,对人才质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成为教学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指导高校教学实践。

2、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的制度保障

在对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估的制度保障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1)教学质量标准制度。要重视高校教学过程中的论证,定位人才质量标准,完善教学检查制度、教学评估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学实践管理制度等内容,使其处于可控的范围之内。

(2)课堂教学全程监控制度。在高校教学的过程中,要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和关键,要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制度,诸如:教案检查制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养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督导及负责人随堂听课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等,更好地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

(3)教学后的监控制度。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还要完善相关的监控制度。要建立考试制度,创设教学公平竞争环境;要成立成绩分析制度,对试卷情况进行全面而科学的评估和总结;要推行学生座谈会制度,听取学生对于教师授课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这一反馈意见加以改进。

3、高校教学的激励和约束保障

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有效的、合理的教学激励机制和约束制度,实现对教师的教学激励,通过灵活、统一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高校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

四、结束语

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和水平是关键的内容和要素,我们要引入ISO9000标准,采用高校教学的过程设计,增强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使高校的教学管理向规范化方向发展,极大地提升高校教学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要健全和完善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通过对教学监控和评估机制的完善,推动高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海鹰. 基于ISO9000理念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践研究[D]. 西南大学 2010

[2] 覃翠英. ISO9000标准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08

[3] 宋晓梅. 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J]. 知音励志. 2016(16)

[4] 李璐. 关于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思考[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21)

[5] 葛聪丽. 关于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改革的探究[J]. 学园. 2016(09)

[6] 郭延君. 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及其优化[J]. 才智. 2013(34)

高中地理教学进度范文8

关键词 网络资源;高中地理;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066-02

1 前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资源不断丰富,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资源基础。目前,虽然网络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了进步,却存在诸多问题,阻碍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由于网络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学校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网络资源更好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

2 网络资源的类型

目前,应用型网络资源的类型主要有两种,即网络信息资源和网络人力资源。首先,网络信息资源是通过计算机系统的通信设备进行传播和软件管理的信息资源。教师可以在网站中进行查询,便能获取一定的信息资源,如中国知网等。其次,网络人力资源,借助QQ、微博等网络途径,将形形的人聚集于某平台上,并实现资源共享[1]。

3 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网络资源的意义

丰富了教学内容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采用“读课本,写板书”的教学模式,导致许多学生认为地理学科应该死记硬背,并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如在锋面与天气的教学中,由于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难度大。在网络资源中地理教学内容很丰富,教师可以在计算机网站中寻找关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图片、视频、模型等,而且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展现,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有充足时间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对于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而言十分重要,因而要求教师将更多的时间投入于教学设计中。但是在传统教学中,许多高中教师将时间浪费于教学课件的制作中,而教学设计投入时间相对较小,这对地理教学十分不利。网络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教师提供现成的课件资源、图片、视频等资料,为教师节省较多不必要的时间。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投入更多时间,使教学更具特色和人性化[2]。

有利于教师提升教学技巧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可能面临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倘若教师能够积极利用网络人力资源,与人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则教学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教师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技巧,使教学问题降低难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

4 高中地理教学运用网络资源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资源以应试类为主 目前,与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相关的网站较多,但是以“高中地理辅导网”等网站为主,主要为应试类,为教师提供各类考试资料。高中地理学科作为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应用型的网站资源相对较少,难以满足高中地理教学要求,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较小。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推广,高中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而并非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差的唯一标准。为此,有关部门对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

网络资源比较粗陋 目前,教学中网络的资源重复率较高,如反复使用同一课件、教学资源等,这对地理教学十分不利。因为我国现有的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网站主办人大多为商业性机构或个人,以营利为目的,所以这些网站大多借助免费网站提供的内容,对其加以改进和完善,然后至自己的网站,导致网络资源的重复率增大,不能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良好的借鉴。

高中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 要使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必须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包括配备硬件设备、软件资源,创造网络条件等。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中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尚不够完善,不仅教学条件简陋,而且缺乏良好的教学环境。甚至有的学校地理教研室中只有一两台电脑,多个教师轮流使用。高中学校教学设备设施的短缺,大大影响了网络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效率[3]。

教师的网络资源运用能力不足 现阶段,多数高中地理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明确教学重难点,但是谈及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则一些教师表现出明显的怀疑、排斥态度。究其原因,是他们对网络资源优势了解少,运用能力较低。

5 促进高中地理教学合理运用网络资源的对策

由于网络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且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学校等有关部门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网络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完善学校教学设备设施 学校完善教学设备设施具有必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虽然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但是仍然有许多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为此,有关部门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提高教育装备支出比例,加强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建设,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其次,优化教育装备投入结构,侧重于中小学教学设备设施建设,以提高中小学信息化水平,加大教师对网络资源的运用力度[4]。

规范和管理教学资源类网站 我国各大教育网站的信息资源重复率较高,有关部门有必要对教学资源网站进行规范和加大管理力度。首先,信息产业部门与教育相关监管部门加强合作,开展教育教学资源网站的规范整顿工作,更好解决信息资源重复率高的问题;其次,有关部门要控制网站的重复建立;最后,教育部门鼓励学校积极建构非营利性教育教学资源网站,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重要参考。

提升教师对网络资源的运用能力 目前,我国许多高中教师对网络资源的运用能力较低,直接导致网络资源未能充分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为此,首先,学校要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增强高中地理教师对网络资源的理解和认识,并分析网络资源运用的重要性,提高网络资源在教师心中的地位;其次,学校或教育部门为教师积极创造在岗培训的机会,提升教师运用网络资源的技能水平,引导教师正确掌握网络资源寻找方法、渠道等[5]。

6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化发展速度较快,并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学中对网络资源的运用,既是信息化广泛应用的体现,又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虽然高中地理教学应用网络资源存在诸多问题,对教学发展不利,但是通过教育部门和地理教师的共同努力,网络资源将更好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教育质量,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华安.网络环境下高中地理自主学习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0.

[2]苏木雅.锡林郭勒盟蒙授高中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李娟.乾县高中地理教学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高中地理教学进度范文9

关键词:地理教学;衔接;融合 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高中地理是初中地理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二者相辅相成。但是,因受中考模式局限性的影响,初中地理教学只在初一和初二安排课程,学生初三一年都未接触地理的学习,到高中学习时,学生对知识的遗忘严重,产生严重“脱节”的感受。教师忽略初高中地理教学间的联系会造成许多学生难以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严重影响到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和终身发展。因此,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工作,是初、高中地理教师都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

一、将对学情的研究作为衔接的起点

高一新生来自不同学校,各校的教学情况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地理内容、知识掌握程度、对地理的认识与态度以及寻找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制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二、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融合

教材是广大地理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初高中地理课程理念基本一致,但在三维目标、内容标准和具体要求等方面,初高中地理课程侧重点既有分工又有密切联系。

从教学内容上看,初中知识浅、内容少,注重基础知识,较感性;而高中知识注重理论,内容多、较理性,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知识结构、知识容量来说,无论在深度、难度还是广度方面,这两阶段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初中教师若不了解《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时大多数问题就不能深入,无法为高中教学做好铺垫;若高中教师没有认真研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也难以构建完善的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应先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以及《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充分的对比分析,找到合适的衔接点,制订适宜的教学计划,再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把初中地理知识有效地贯穿到整个高中阶段,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及灵活地运用高中地理知识。

三、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衔接与融合

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抓住各种机会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引导。

初中地理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现象,主要学习基础知识,在能力上侧重对学生记忆力和观察力。因此,初中生学习知识喜欢死记硬背,更多地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比较单一,主要是从某一现象入手来看待问题。而高中地理侧重于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的学习和实践运用,重视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记忆,更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自己从图文中概括、归纳和综合,能力要求跨度较大。

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多采用启发、探究等教学方式,有意识地逐步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为高中阶段的教学奠定基础。

高中教师应多采取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转变对知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通过新课讲解让学生理解,新知识是怎样在初中知识基础上发展获得的,通过对比使学生看到初高中地理知识的不同要求与不同学习方法,并在原有基础上适时进行适当的诱导和点拨,授予良好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协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途径。

四、对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习惯的进一步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求知欲和探究热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利用课本图表、地图册、挂图等,还要利用其他学科资源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加强社会生活实际与课本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加强对“地理来源生活,服务生活”的感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可将地理试题的热点、焦点问题与教材相结合,搜集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

初中阶段是良好习惯的塑造时期,可利用地理课堂时间,培养学生阅读地理书籍、收集资料的兴趣,养成翻看地图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将会使之获益终身,同时也为后续的高中学习提供了稳妥的支撑。而在高中阶段则对此加以巩固、提升。

总之,初、高中地理的有效衔接,对于学生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关系到学生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成败。因此,地理教师应该熟悉初、高中课程的教材,精心设计、组织课堂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