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商务局信息化建设集锦9篇

时间:2023-08-20 14:59:04

商务局信息化建设

商务局信息化建设范文1

一是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信息化建设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运用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多,能否取得成效达到预期目标,关键取决于领导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为此我局党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把其作为“一把手”工程。县局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年初局党组将原办公室信息职能分离出来,对全局信息化工作进行整合,抽调_名专业技术人员成立局信息化管理科,确保信息化工作分工明确、职能突出,并确立了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工作思路,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途径,对我局的信息化建设进行长远的规划。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局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之中,加大考核比重,信息中心每季度都深入基层对分局信息化工作进行现场考评,务求认识到位、领导到位、保障到位、落实到位,使我局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得以稳步推进、不断发展。

二是加大投入,完善信息化建设基础。

信息化建设资金是保障,面对资金短缺的问题,局班子知难而进,带头节约每一分钱,本着“自己动手,节约资金,量力而行,务求实效”的原则集中精力抓信息化建设。**_年至今,全局共投入__多万元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改造和设备更新,先后购进计算机__台,复印机_台,速印机_台,激光打印机_台,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设备保障。今年初我局又投入_万余元由信息中心自主研发,在县局一楼大厅建成了全地区首个“多媒体大屏幕政务信息公开系统”。该系统的投入运行后,其快捷便利的查询系统,丰富翔实的涵盖内容,得到了市局领导、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好评。

二、强化教育培训,狠抓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关键,不管多先进的电脑,都是要人来操作的,只有抓好计算机培训,才能更好地利用现代化信息设备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服务。县局党组将全局队伍建设特别是后继人才的培养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一方面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组织业务人员参加省、市局信息中心组织的技能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信息中心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加强电脑应用普及培训教育,从__年开始,先后多次进行全局范围内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局队伍建设工作中,分别制定了短期、长期培训计划,按照全局干部年龄结构和素质差异,有计划、分步骤、按批次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并结合基层工作实际重点对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力度,经过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全局干部都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实际工作中都能较熟练地操作电脑,为我局的信息化建设打造一支较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干部队伍。三是积极参加系统内岗位练兵和各类竞赛,以赛促学,用实践提升全员知识和业务水平,__年按照市局要求,我局组织全系统_个分局,在局七楼开展了信息化知识竞赛,把竞赛作为提高了工商干部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并选派优秀选手组队参加了市局竞赛,夺得全市系统第一名的好成绩,其中两名选手还代表市局在省局的竞赛中取得了第一名。县局党组以此为契机,对所有参赛选优予以奖励,使全局信息化工作形成了比、帮、学的热潮,收到了可喜的成效。四是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加强后继人才培养,局党组将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引入纳入重要议程,在今年的公务员招考中,我局新招录_名计算机专业人员,为增强业务能力,确保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专业人才的技术储备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强化实践推广,为全局业务工作开展提供优质服务

实践应用能力是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体现,我局始终把信息化建设成果在全局各项工作中的应用推广,作为检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标准和服务各项工作的重要手段。

一是全力推进网站改版,信息服务电子政务。

为有效解决原有**工商红盾网站信息量不足、形式不活、互动性差、点击率不高等问题,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宣传作用,我局信息中心从今年_月份起,对局现有网站进行全面改版,力争把“**工商红盾网站”打造成具有广泛影响的网络宣传平台。通过在网站中构架**m的“企业邮局”,设立局长、纪检监察、_、消费维权、食品安全等专用信箱,充分发挥出电子政务网上服务利于监督、保密性好、跨地域、跨时间的优势,提升形象增加群众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通过率先在网站中加入“在线qq”功能,实现与网站来访者的实时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出电子政务信息公开快捷、问题解答及时、服务措施便民的特点。:

二是自主创新搭建网络智能办公平台。

今年初在总结省、市局办公平台经验基础上,我局信息中心自主研发了“**县工商局网络智能办公系统”,建立起完整的县局内部门户网站,通过集成常用办公软件,信息在线提醒,网络硬盘等功能实现全局各科室、分局之间的资源充分利用和共享,达到管理型办公系统的目的,为无纸化办公、网上会议搭建了平台。

三是扎实开展新业务管理系统软件推广工作。

商务局信息化建设范文2

一、建设现状

在省工商局的统一规划指导下,全州系统信息化工作经过各县市局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全州系统全部建立了政务内网(局域网),成为支持日常办公的基本系统;二是建成了州局联接省局及各县市局,能够承载语音、数据、视频等多媒体业务的政务专网,实现了与省和各县市局网络互联互通;三是建设了以州局为中心,以县市局为站点的12315申诉举报系统,为消费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申诉举报平台;四是大部分县市局建立了数字档案查询系统,为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查询企业数据提供了方便服务;五是实现了州局、省局、县市局公文、信息、会议等网上传递,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办公成本;六是州局建立了红盾信息网站,部分县市局在州局门户网站上建立了二级网站,在政务公开、对外宣传、便民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七是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八是部分县市局单独设置了负责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专门机构,选派了业务骨干负责信息化工作,加快了信息化的发展。

全州系统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显著问题,主要有:一是部分县市局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统一规划、整体推进意识,影响了全州系统信息化建设步伐;二是业务系统版本较低、功能少,需要更换新的版本;三是业务系统应用少,基础性数据采集、整合未达到要求;四是网站建设缓慢;五是缺少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没有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六是发展不平衡,部分县市局信息化工作比较滞后。

二、主要目标

在国家工商总局“金信工程”的总体框架基础上,结合省政府办公厅和省工商局的要求和本地实际,今后五年内,全州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一)积极推进基础网络建设,逐步网络互联、业务互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二)积极开展12315申诉举报、广告监测、食品监管、移动执法平台、网上远程登记、名称预核、年检等业务系统建设,并在应用中取得显著成效。

(三)认真组织基础性经济户口数据库、标准化业务数据库及州局中心数据库建设,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

(四)加快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全州系统信息网络综合保障能力,使网络维护和管理得到加强。

(五)逐步建立起依托信息化带动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发展的新机制。

三、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统一标准。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和省工商局的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起步,依据工作需要和实际建设能力,制定全州系统统一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标准,并积极推进统一规划和标准的贯彻落实。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统筹考虑全州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开发与应用、风险与安全、成本与效益的关系,防止各自为政、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避免浪费。

(二)应用主导、突出重点。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紧密结合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转变和改革创新,依托完善的网络体系和应用系统,以推进职能到位、促进改革创新、提高工作水平为目的,突出重点,稳步推进,优先建设对履行监管、执法、服务职能起关键作用及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业务系统和支撑平台,科学务实、规范高效地推进信息化建设。

(三)整合资源、促进共享。在广泛应用基础上,对现有网络、业务系统科学分析、总结,在确保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加快网络和应用系统整合、优化,强化各系统的衔接,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涵盖全部工商业务、功能强大、内容丰富的内网办公平台、外网服务平台和集成化基础数据库,并促进各系统间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充分发挥现有网络和信息资源的效益。

(四)讲求实效、保障安全。坚持从需求上找准切入点,从应用效益和现实情况出发,确定近期和长期建设内容,立足现有条件,突出实用性和便捷性,多在推广应用上下功夫,注意投入与效益的统一。综合平衡安全与风险,把创新技术手段、健全管理体制、强化教育培训结合起来,制定并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方案,建立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健全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四、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全系统信息网络建设。在已经基本搭建完成的政务专网、政务内网、政务外网的基础上,加快完成还未完善的后续网络建设,全面实现州、县(市)、分局三级联网。2008年前,县(市)、分局之间联网率要达100,网络传输速率要进一步提高,加快业务数据传递速度,提高工作效率。要积极推进与税务、技术监督、卫生、海关等部门进行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及数据交换,为促进跨地区、跨部门执法协作奠定基础。

(二)重点抓好全州系统信息资源建设。建立、健全和开发利用各类经济户口信息资源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作。一是州、县(市)局数据中心按照各类经济主体信息和相关数据资源物理分布存储,逻辑集中建库和信息整合的建设思路,建立全系统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库,实现内资、外资、私营企业登记、经济户口动态监管数据、行政处罚案件数据全部入库;二是加强数据资源质量控制与应用管理,确保数据信息全面、完整、准确、实时、开放、安全,要能够提供具有统计和分析功能的数据信息,满足不同层次和领域的需求。

(三)大力推进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按照全省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立足全州系统实际,坚持以信息化带动业务发展的工作思路,着力抓好目前的多个业务系统的推广应用,一是重点抓好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实现公文流转、信息传递、内部事务管理的电脑化与网络化。二是抓好经济户口管理系统应用。建立基层分局动态监管机制,建立登记机关、基层分局、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反馈渠道,从而建立一个跨地域、跨部门联动的“经济户口管理系统”。三是抓好“12315”申诉举报系统应用。以“12315”申诉举报电话为受理平台,建立一个组织健全、反应灵敏、执法有力、覆盖全州系统的打假维权信息传输与处理系统。四是抓好广告监测系统、食品监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移动监管执法平台、网上远程登记、名称预核、年检系统等应用。五是抓好数字档案系统应用。从企业登记档案入手,将各类业务档案、政务档案整理、扫描、数字化存储,建立档案原件影印系统及联网互查系统,向政府部门及社会提供查询服务。

(四)全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依托全州系统各级局红盾信息网站,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为目标,按照有利于密切政府与社会公众沟通,有利于规范行政行为,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通过对州、县(市)局两级门户网站改版优化和整合,进一步完善对外信息服务系统,推进网上政务信息公开和网上受理业务服务。在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建立外网网站和内部办公系统的数据传递通道,实现内、外网信息自动交换,提高业务处理和公众服务能力,使各网站形成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一条龙”服务,构建工商电子政务对外门户,为公众提供网上业务受理、投诉举报、审核处理、反馈、公告、信息查询、咨询等服务,实现“网上工商”的目标。同时,坚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的宗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整合、利用现有信息资源,提高网站服务功能,为企业和公众提供“窗口式”办公和“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

(五)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根据国家和省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总体框架要求,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建立和落实网络信息安全责任制,强化网络维护和管理,切实加强病毒检测、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系统备份和防火、防雷、防静电等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加快应急支援中心和数据灾难备份等关键性基础设施建设,对基础网络和重点应用系统信息安全实行分级保护,逐步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网络畅通和数据安全。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于领导的认识,是“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一定要亲自抓、亲自管。全州系统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按照州局的部署和要求,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局都要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并协调处理系统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要设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机构,承担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统一归口管理信息化建设;州本级局、县(市)局应至少配备2名以上中级技术人员。全州系统都要在组织制度和干部队伍建设上,把信息化建设作为考核各项工作的重要目标和内容。

(二)明确分工,求真务实。全州系统信息化建设继续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办法。州局负责全州系统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建设标准和技术方案制定、项目调研和过程控制,负责全州系统统一的应用系统开发、推广、整合和优化。各县(市)局根据全州系统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建设标准和技术方案,负责本县市局信息化建设,并保证州局规划、标准、方案落实。

商务局信息化建设范文3

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努力下,基本建立了市场主体管理系统,地(市)以上及部分县(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基本建立了“内资登、外资、私营企业记与监督管理系统”。

96.78%外商投资企业、86.9%内资企业、77.72%私营企业的开业、变更、年检、日常监督等工作已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围绕市场主体监管,基本建立了公平交易、广告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监督管理信息系统。

目前,主要信息资源为商标注册和企业注册信息。根据这一特点,重点抓了“企业登记与监督”和“商标管理与注册自动化”两个应用系统的建设,其中商标注册信息集中在总局,企业注册信息分布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信息化遭遇瓶颈

虽然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中间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体现在多个方面。

・重设备投资,轻应用建设

在信息化建设早期阶段,全国各地工商局购置了大量设备,包括从早期到现在的各种档次、各个发展阶段的微机,甚至是小型机。由于应用系统开发严重滞后,加之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周期很短,几年过去以后,其性能大打折扣,浪费不可避免。同时,各个单位所配备的计算机,仅仅用来打字,或上网。虽然最近几年各地兴起建网热潮,几百万、上千万,有些地方甚至投入上亿元的资金,但又出现了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现象,投入产出比大大降低。

・分立系统强,集成系统弱

近几年来,在各级信息化部门的努力下,配合各个业务部门开发了大量的分立软件,如企业登记管理系统、消保维权系统、个体私营管理系统、案件管理系统等等。但仍存在着选择系统平台不统一、数据标准不一致、应用模式千差万别,使互联互通很难实现,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

・安全系统环节薄弱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推进,系统与系统之间、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工商部门与外部用户和社会用户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需求不断增加,但随之带来的安全问题也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基础系统强,上层系统弱

目前,各地均建立了满足自己业务需求的应用系统,但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系统及相应信息资源的作用,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用统一平台突破

在信息网络建设上,各级工商机关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遵循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指导方针,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建立一个网络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管理电脑化、信息网络化、档案数字化、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行政执法水平。

要切实加强信息机构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金信工程”的顺利实施。要按照企业信用监管指标体系和实施分类管理的要求,统一指标体系,统一技术标准。要在开发统一软件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信用监管平台。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全面完成总局、省级局、市(地)局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积极开展与经贸委、外经贸、税务、海关等有关部门进行联网,形成一个纵向互通、横向互联、立体的工商行政管理执法网络系统。

・以经济户口管理为核心,围绕市场准入和市场行为监管,建立总局、省级局、市(地)局三级数据中,入,实现管理电脑化、档案数字化、信息网络化和办公自动化,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社会“诚信”环境提供可靠的公共信息资源。

・建立工商行政管理电子政务平台,实现工商政务公开、透明和网上办公等电子政府功能,适应加入WTO新环境下的政府新型运行管理模式,为实施行政执法公示制和企业不良行为预警制提供技术环境支撑。

今后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快基础网络的建设进度。

工商行政管理网络系统由网、内部网、外部网三个部分组从中,网将按国家保密要求组织建设,内部网由总局、省级局、市(地)局、县(市、区)局、工商所五层二级专线或虚拟专用网构成,外部网由各地利用本地政府网或因特网构成。

・重点抓好信息资源建设。

建立、健全和开发利用各类经济户口信息资源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作。加强数据资源质量控制与开发管理,确保数据信息全面、完整、准确、实时、开放、安全,要能够提供具有统计和分析功能的数据信息,满足不同层次和领域的需求。

・大力推进业务应用系统建设。

以网络和各级数据中心为基础,以经济户口管理为主线, 以统一标准为原则,以信息互通、业务联动、优化处理流程为目标,改进和提高业务应用软件功能。

・建立电子政务系统

商务局信息化建设范文4

这次会议是市局党组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安排部署近期信息化工作,筹备和迎接全省“金管工程”二期建设应用成果现场会议的召开。

3月29日,市局党组专门召开会议,研究了信息化应用工作情况,确定利用一个月时间进行整治。但《整治工作会议纪要》下发到现在已经有40多天时间了,从检查调度情况看,整治工作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甚至有的局对这项工作至今也没有引起重视。各局在设备配置、业务软件推广应用、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都还存在很大差距。6月上旬,全省信息化应用成果现场会就要在*召开。就目前状况,远远达不到现场会的要求。所以今天召集这个会议,强调以下几点:

一、健全机制,促进信息化管理工作规范

把信息化规范管理纳入机关和基层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健全软件应用机制,确保应用工作规范。要按照《会议纪要》的要求,针对本单位在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要建立网络管理机制,健全计算机和网络运行、安全、维护等项管理制度,保证网络设备顺畅,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要建立业务系统应用机制。健全登记注册类业务、各类监管类业务、各类案件查处业务和公文处理业务上网走流程的一整套标准化、规范化制度,确保各项工作全部实现网上运转。各单位要确保5月底以前各项软件全部应用到位,并规范运行。5月底前不能达到要求的单位,将直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健全人员培训机制,确保培训工作规范。市局已经出台了《关于建设全市工商系统信息化人才队伍的意见》,各单位要按照意见要求,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将日常培训工作规范化。4月底,市局已经组织了一次对各科室信息员的培训,今年下半年,每个月都有一次培训。各分局可参照市局方式,建立信息化队伍,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抓紧抓实对广大干部的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技术技能。采用信息管理员包科包所的模式,及时解决工作应用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为全系统深化软件应用提供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健全硬件投入机制,确保基础环境规范。为配合信息化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保证各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市局近期将加大硬件投入力度,淘汰一批配置低,性能差的微机设备,为业务科室装备笔记本电脑和扫描仪,满足日常办公和现有业务软件推广应用的需求。同时,市局还将根据各县市局、分局网员发展情况,以奖励的形式给各局装备一定数量的微机设备,提高发展网员的积极性。各单位也要在市局配发的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制订投资计划和实施方案,力所能及地为各所配备新型微机、打印机等信息设备,不断完善提高信息网络化建设,推动数字工商逐步向高层次发展。要加强服务器、微机等硬件设备环境的管理,制订相关制度,落实管理责任,确保环境卫生整洁,符合设备运行需要。同时,要大力加强所容所貌建设,树立整洁规范、高效运转的良好形象。

二、强化建设,发挥红盾信息网站功能

红盾信息网是全系统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我们对外宣传服务的平台,也是整合我们各项业务系统的工作平台。各单位一定要围绕打造“精品网站”的目标,加强网站质量建设,将网站内容、信息更新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一是要共同担负起网站更新和维护任务。各局和市局业务科室都相应担负着子站点和业务模块建设任务,权力下放,责任明确,对外的信息要严格审查把关,市局将实行责任追究。各单位、各科室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科学、有效的网站内容更新保障机制。按照建立“阳光政府”的要求,将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政策、管理、服务、警示等信息,及时搜集、整理、上报、上网。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和重点执法行动的宣传报道,要配发相应图片,做到及时准确、图文并茂,增强网站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争创各级优秀网站。充分利用红盾信息网这一技术和服务平台,以网员发展和网员服务为重点,发挥工商信息资源的独特优势,努力创建具有工商特色的“红盾信息服务”品牌。

二是要认真落实对网站的考核工作。市局今年要将红盾信息网站建设纳入年度考核评比内容,定期对各科室模块、各县市局、分局子站点进行考核,从版面设计、内容充实、功能完备、管理到位几个角度评出优秀业务模块和优秀子站点,并予以表彰奖励。使红盾信息网站的管理和资源搜集职能由几个部门扩展到全系统,把*红盾信息网站真正建设成为全员参与共同维护的门户级网站平台。

三是要全面扩大对网员的服务功能。针对网员,陆续提供网上登记、网上年检、企业登记信息跨地区查询等服务,丰富网员服务内容,创新网员服务方式,把对网员的服务真正落到实处,这也是今年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落实措施,强力推进信息化应用工作

要提高思想认识。我们许多同志,包括领导同志,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认识上还没有真正到位,甚至有相当的距离,这是当前信息化建设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不解决领导层的认识问题,信息化建设就难以取得实际效果。思想认识有误区,工作就缺乏主动性。认识要有高度,在系统内部,省、市局的业务软件涵盖了执法、服务、队伍建设的各方面,今后,信息化工作搞得好不好,关系到一个单位各项工作的发展;在社会上,各单位各部门都在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工作搞不好就很难实现与其它部门的工作对接。认识要有广度。信息化是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上硬件,关键还有信息软件在各项工作中的推广应用过程,有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信息资源的利用,所以,必须把几个方面统筹起来,才能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来提高监管执法效能。

要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服务观念。会微笑,态度好只是服务的一个方面,高效能服务才是工商业户最需要的,信息化建设是实现高效能服务的重要保证。红盾网站为社会各界搭建了快捷、高效的网上登记服务平台。网上信息交流和反馈快捷、准确、完整,加强了各级各部门的互动和联动,极大地提高了监管的效率和效益,充分展示了现代工商、信息工商的风采。要转变业务软件只能促进业务工作的观念。通过信息化不但能够提高执法效能,还可以直接反映监管动态,巡查覆盖面、巡查频率、巡查内容和管理费缴费率等情况,实现远程监控,促进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要转变软件不会用、不好用的观念。不能只培训不应用,要在实际运用中熟练业务操作,要用实践去检验软件好不好用。

商务局信息化建设范文5

编者按:本文从全面理解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两个方面对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了阐述,本文对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有指导意义。

一、全面理解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秘部落一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和特征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凭借现代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对内实现业务工作办公自动化,对外实现市场监管和社会服务信息化。具体的讲就是:对内要能够把业务尽可能地移到网上来办公,通过运用计算机和现代网络技术完成工商部门的日常工作,进行业务信息的采集以及相关的分析、处理、决策与共享;对外要建成以市场主体为电子经济户口的监管信息系统以及建成网上工商法律、法规、政策、办事程序等信息查询服务系统,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服务承诺等信息公示系统,网上登记、注册、备案管理系统,12315消费者投诉系统,企业登记基础数据、信用数据、市场经营中的违法违规数据等信息查询、共享系统。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基本特征就是集“服务、办理、监管”功能于一体,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提供便捷服务,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实现系统内部及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切实转变部门的工作方式,提高办事效率,提高市场监管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二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十五”规划中曾明确提出,要建设同级政府及连接中央、省、市、县政府的专用信息网络,建成政府信息交换系统,实现政府信息在政府机构内部的共享以及政府信息系统,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当然也包含在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之内。因此,加强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政府职能转变、适应时展的需要。加强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当前信息技术已普遍运用到各个领域,电子商务发展异常迅速,如果工商部门自身不能学好、用好现代电子、网络技术,那么很难想象工商部门能够承担起今后市场监管的重任。发展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是促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尤其是加强电子商务市场监管的有效保证。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在于它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规范执法行为,有利于提升工商部门的形象。可以激发广大工商干部进一步增强学习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充分调动起工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不断适应时展的自信心。三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途径和可行性1、对内实现办公自动化和和信息资源共享。主要利用计算机局域网技术和办公自动化处理软件系统,把工商行政管理内部的一些业务性工作搬到网上来处理,例如公文处理、督查办理、信息、会议管理、人员管理、档案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统计分析等等都可以通过成熟的办公自动化软件系统来实现。部门之间,也可以通过局域网或英特网实现企业基本登记数据、信用数据、政务信息等信息资源共享。例如江苏省工商信息系统的“三网三库一中心”的网络设计和布局,即是一个例证。“三网”指的是内部业务网、对外协作网、信息服务网;“三库”指的是业务管理数据库、共享信息数据库、多功能信息数据库,“三库”可以为内部业务网、对外协作网、信息服务网提供相关的数据汇总,利用丰富的数据资料,进行有关统计、分析;“一中心”是江苏省企业电子身份CA认证中心,为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提供身份认证、数字签名、信息加密等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服务。2、对外实现信息化服务和管理。主要有:一是实行网上注册,建立快捷的市场准入机制。依靠信息网络平台,挂市牌、省牌的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有关登记信息的高速传递,加快企业名称核准和企业登记设立的速度,为办事者节省时间和开支,提高办事效率。上级局也可以通过网络对下级局的有关登记流程进行网上监控。二是实行电子身份管理,建立动态的市场监管机制。基层工商分局把辖区内的各类市场主体的基本登记数据录入网上“经济户口”,把在日常监管中的关于个体、企业在商标、广告、合同、公平交易等方面的动态信息及时、准确地录入网上“经济户口”,不断更新、完善数据信息。三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快速反应和查处机制。通过“经济户口”信息查询和分析,可以及早发现个体和企业在经营范围、经营期限、有无资质、是否商标侵权、违法广告、合同欺诈等方面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做到及时提醒和快速查处。可以通过完善12315网上举报受理系统,做到及时受理和快速调查、处理。3、要继续加强同IT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电子政务真正成为热点还是近两年的事,即使在国外,也不过是数年的时间。与电子商务相比,电子政务应当说更具中国特色和地方特色。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供应商,都还处于改革和探索阶段。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作为政府电子政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面实现工作业务和流程的优化与重组,最终达到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透明、规范、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目标,可谓任重道远。它需要工商部门和IT企业的积极参与与配合,加强交流,共同研究,克服难关,共同推动工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向更快、更成熟的方向发展。

二、当前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人员素质要使工商行政管理真正走上信息化,人员素质的提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处在市场监管前沿的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分局工商所,更需要大力提高人员素质,改变过去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培养用电脑网络手段办公的习惯。当前虽然大多数人员参加了各种计算机操作知识的培训,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但是跟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对人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精通或熟悉计算机知识及操作技术的人才还远远不够。这就需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尤其是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加大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力度和普及力度,要首先培养那些业务能力强、事业心强的干部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要把他们充实到各个业务科室和基层分局工商所,让他们成为计算机技术的带头人,带动整个单位成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学习和提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要通过招收公务员的途径,引进优秀的计算机人才,以此带动全系统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二网络建设首先要加强部门计算机硬件建设,及时对计算机网络的软硬件进行更新换代,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县级局机关的计算机局域网建设,加强第一线基层分局工商所的电脑化办公建设,充分保证县级工商部门计算机网络建设能够紧跟时展步伐。具体地讲就是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进。硬件维护方面,要以主机房的硬件保障、更新为主,如PC及外设、网络设备、安全产品设备、主机系统等;软件维护方面,要以系统安全、数据备份、软件更新为主,包括系统及工具软件,应用软件以及针对政务信息化的应用需求所提供的咨询规划、系统集成、培训、运营维护等;网络建设方面,要进行整体远景规划、分布建设实施步骤、完善技术支持及服务。目前,要以县级局机关计算机网络建设为核心,以覆盖整个基层分局工商所的计算机网络为目的。通过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县级工商部门的计算机网络建设。三责任规范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同时也是工商行政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过程。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和普及,必然对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例如,各项业务工作都必须按照软件所设定的流程走,每个工作人员都有自己的业务环节,不能不走,不能走错,有的甚至不能回头修改。因此,它减少了以前工作中存在的随意性,要求每个工作人员都要严格地按照自己的分工来完成工作,规范工作行为,并对自己的工作环节负责任。因此,每位工作人员都要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明确责任,增强工作责任感。只有这样,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才会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本文出自:

商务局信息化建设范文6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系统;物资管理;铁路局

信息系统建设是物资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实现物资采购供应的基础保障,是提升物资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太原铁路局(以下简称铁路局)通过领会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领导和物资管理部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指示精神,精心部署、细化制订方案,强力组织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一定实效。

1响应号召全力实施信息系统建设

中国铁路总公司要求各单位要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建设全路统一、互联互通的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和物资采购商务平台,依托信息化手段把从采购计划到报废处置全部物资管理业务流程纳入监控体系,全面规范物资管理行为。1)全面掌握总公司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针对总公司的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太原铁路局通过全面分析,并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太原铁路局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方案,明确了依托信息化手段需达到的计划、采购、供应、消耗、核算等实现物资全过程闭环管理的具体目标,实现系统、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2)加大投入全面落实建设要求。为了认真做好信息系统的建设,太原铁路局在政策、资金、技术以及人力物力等资源配备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一是在把握先进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投资建设了局域网、互联网网站群。二是将信息网络通道接入车间班组,为信息系统实施奠定网络基础。3)全面落实总公司1+1主业务核心。围绕总公司信息化工作思路,太原铁路局在规范使用总公司1系统+1平台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物资管理需求,建成了以总公司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和物资采购商务平台为核心,铁路局车间班组物资管理、闲置物资调剂、应急物资管理等10个信息系统为业务支撑的“2+10”物资管理大数据平台,形成了路局、站段、车间班组三个层面的全覆盖信息化管理体系。4)全力推进、落实总公司要求。为保证实施方案落到实处,太原铁路局一是明确了信息系统建设各项工作的责任部门、单位及完成期限,要求各部门高度协同、密切配合,严格按时间节点推进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二是按照“机关服务、基层自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理念,各部门对系统升级改造工作的量化考核指标建立了界面清晰、职责分明、运行有序的逐级负责体系。

2信息系统管理方式及应用效果

太原铁路局依靠信息化手段撬动物资管理新引擎,从不同角度深化信息系统应用,探索、创新、完善物资管理方法和途径。1)加强用户管理。践行“大物资”理念,充分利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物资大数据的积累与分析,实现信息系统使用单位全覆盖、物资范围全覆盖、采购过程全覆盖。一是太原铁路局“2+10”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的所有基层单位、运输站段、运输辅助单位及站段管理非运输经营网点全覆盖。二是太原铁路局的运营维修物资,大修、更新改造、专项资金项目用物资,站段管理非运输经营网点所需物资,站段其他业务所需物资全部通过信息系统管理。三是信息系统覆盖使用单位所需物资均通过物资采购商务平台进行,实现了采购全过程信息化管理。2)加强信息系统人员培训工作。一是组织基层单位系统管理员、计划员、管库员、财务人员、业务员等业务骨干进行集中培训,物资部门领导亲自开班动员,专人全程盯控培训过程,确保培训效果。二是系统升级改造后,路局物资部门对采供单位全部使用人员实施专项业务培训,并进行全流程操作演练,确保采供单位系统运用效果。三是业务骨干人员对本单位其余相关人员全部实施了培训。3)加强监督检查。太原铁路局在逐级负责的基础上,通过过程监督、检查,及时解决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力推进信息系统运用工作。一是利用系统升级改造微信群,向使用单位提供专业化、即时性业务指导的同时,从路局物资部门到基层单位采用日常指导、包保检查、专项整治等方式对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跟踪写实,总结经验,巩固效果。二是经过试运行,太原铁路局在项目组提供操作手册的基础上,总结系统应用中存在的常见问题,编制操作问题百问百答,解答了基础数据配置、计划、采购、供应、结算流程等环节的易见问题,指导系统应用。三是路局物资部门将所有系统应用单位按照分工分包给处内业务骨干人员,做好系统应用情况跟踪写实,对发现的典型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考核,督促系统规范使用。

3依托信息化手段促进物资管理水平提高

3.1促进“管、采、供”分离规范

按照总公司物资体制改革“管、采、供”分离的要求,太原铁路局物资管理处通过系统参数设置,实现对全局物资管理模式的设定。通过统计分析各类业务数据,实现对全局物资采购供应流程的监督;物资采购所负责接收需求计划、组织实施采购等环节,充分履行物资采购职能;物资供应段负责执行采购合同、维护采购订单等环节,充分履行物资供应职责。合理明确的职能划分既实现了“管、采、供”分离,又做到了业务流程的无缝衔接,使“管、采、供”分离真正落到实处。

3.2促进业务处理规范

太原铁路局依托物资管理大数据平台,将全过程控制融入信息化管理。一是同步完成了1系统+1平台的升级改造,完成了两个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同时启用了新系统的采购订单网签、线上采购功能,实现了计划、采购、供应、消耗、核算所有环节的纵向贯通,实现了物资全过程闭环管理。二是通过禁止手工输录入库单、收发料引用系统凭证等控制,将业务流程控制手段由人控变为机控,促进业务流程规范。三是充分利用计划追踪、采购订单追踪等功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对物资采购、供应、使用过程进行全流程分析监控,使评价考核有据可查,为物资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四是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合同库、价格库、供应商库,实施二级物资目录管理,夯实了物资基础数据管理,为物资采购、供应、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3.3促进物资采购关键环节规范

3.3.1促进信息公开规范

依托物资采购商务平台全面公开信息,切实实现阳光采购、充分竞争。一是将供应商资格要求、审查方式、审查标准等信息通过物资采购商务平台公开,凡符合资质要求的供应商均可参与,最大程度地培育物资供应市场。二是将物资采购信息通过物资采购商务平台公开,使潜在供应商充分获知采购信息,积极参与竞争。三是对无法实施公开招标的项目,在物资采购商务平台上审前公示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将采购结果全部在物资采购商务平台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后下发中标(成交)通知书。五是在物资采购商务平台公布两部24h(自动)值守电话及廉政邮箱,方便采购当事人通过各种渠道反馈在物资采购方面出现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和对采购结果的异议。

3.3.2促进采购标准规范

一是依托物资管理大数据平台“物资管理纪律规矩信息系统”向全局国家、总公司、路局物资管理规章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要求以及供应商信用评价信息、产品质量通报等方面信息,实现物资采购供应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二是依托“技术规格书管理系统”,梳理近年来集中采购物资设备的技术规格书,建立技术规格书参考数据库,使技术规格书编写便捷、规范有效。三是依托“评标专家抽取信息系统”,随机抽取集中采购评委,从源头上为规范物资采购提供保障。

3.4促进物资成本控制规范

一是依托“车间班组物资收、支、存信息系统”,及时、准确掌握全局物资的收、支、存数据,实现了物资库存动态管理、有效调配;准确掌握有保质期物资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限,对接近保质期物资进行预警,确保有保质期物资安全有效使用,杜绝超出保质期造成的资金浪费。二是依托“闲置物资调剂信息系统”,构建局内、段内两级闲置物资调剂平台。使用单位产生物资需求后,严格执行能调剂不重复采购原则,对本单位内部无法调剂的由路局组织局内调剂,变闲置物资为有效物资。

3.5促进物资质量管理规范

一是依托“供应商管理”“供应商评价”“采购追踪管理”对物资供应商实现有效管理,实现物资采购源头可控,实现从班组到车间、从车间到站段、从站段到路局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直接评价、动态反馈,促进供应商管理规范;依托物资采购商务平台对商发货流程实施管控,向供应商发送采购订单前,必须录入商供应物资的生产企业,商及对应生产企业同时确认发货后,采购订单方能流转至下一流程,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流入路局物资市场。二是为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太原铁路局的可能,夯实铁路配件专项整治活动成果,强化设备质量源头控制,依托“中鼎智慧物流云平台”信息系统,探索试行将太原铁路局采购的所有运营、建设实体物资从生产企业准备和发运到收货为止的物资配送全程监管,将总公司铁路配件专项整治活动从治标向治本转化。

4结束语

商务局信息化建设范文7

一、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

财务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软件、硬件等有效技术手段,对财务管理各方面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形成反映单位财务状况、运作情况的各类数据、报表等信息资源的工作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可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减少和防止各类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的发生,从而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绩效。但是,财务信息化必须适应单位的具体实际。不同类型的单位,对财务信息化的要求和侧重点不同。脱离实际的做法,只能事倍功半,弄巧反拙。

因此,我局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结合本系统、本单位实际提出了软硬兼施、标本兼顾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思路,并按照这个思路规划系统财务信息化工作。软,指计算机软件;硬,指计算机及其设备;标,指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本,指财务信息化的基础和平台。具体说,我局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既要根据工作需要开发设计软件,又要立足高标准、适度超前配备计算机硬件;既要针对财务管理的具体薄弱环节,实行“脚痛医脚、头痛医头”,又要立足长远、着眼今后,搭建系统财务管理综合应用的平台。按照这个思路,我局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实施财务信息化,使财务管理工作全过程、全方位纳入信息化管理之中。

(一)建立全市财务集中管理系统。

我局在考察华东各地工商系统财务信息化建设情况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地分析和论证,决定借鉴江苏省工商局的经验,依托全市系统内部基础网络,选择先进的用友nc财务应用软件,搭建全市财务集中管理系统,实现财务远程即时监控、瞬时响应,使系统财务资源信息共享、监管到位。

为建好这个基础平台,我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需求分析,根据本系统的会计核算层级和预算管理模式,采取了财务数据大集中和财务账套大统一的做法,全市系统各单位的会计账套全部集中到市局信息中心财务专用数据库中,各单位原有管理、审批权限保持不变。尽管去年系统经费十分紧张,我局党组非常重视和支持这个项目的实施,专门挤出部分已落实用途的信息化建设资金。同时,还按照适度超前的标准,设立了财务专用服务器、构建了财务专用网络,还为全系统各单位财务主管会计配备了手提电脑。

我市工商系统nc财务集中管理项目从去年9月开始启动,今年1月起正式运行,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接下来由财务科进行详细阐述,这里不重复了。应该说,经过近一年的运行,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实现了财务监管方式的重大转变,取得了两个加强、三个提高的成效:一是加强了对下属各单位财务管理的力度和深度。该系统实现了全市系统财务数据的完全集中,使各单位的所有财务活动均在市局的实时监控下。市局可以随时开展网上检查和审计工作,任何违规问题均可以在事中发现并及时进行整改,实现了财务的动态管理;二是加强了系统预算管理。该系统实现了全市财务处理的大统一,促使各单位财务口径一致,市局将需要预算控制的经费,如接待费、设备购置费等,设置预警线。凡达到或接近预警线,系统将发出预警,使预算控制和管理真正具有现实意义。三是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该系统的建立使全市财务形成一盘棋,市局能够充分施展经费调控艺术,逐步提高系统资金绩效,盘活全局,为我市工商事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四是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该系统实现财务资源信息共享,各类报表将实时汇总和自动生成,使以前需要反复修改的报表统计工作可以高效率完成。工作效率的提高,使财务人员可以更多地将精力放在综合管理和资金调控上,为局领导当好理财参谋。五是提高了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该系统实施的前后必须经常进行操作培训。而这种培训不仅提高财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而且还提高财务人员账务处理的能力,有效增强财务人员的信息化、标准化意识,促进了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对固定资产管理等工作的信息化应用。

在工作中,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等财务管理薄弱环节,按照工作的要求,我局尝试对固定资产管理、基层工商所报账管理、收费管理等财务工作进行信息化改造,建立了信息系统。

1、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加强系统固定资产的管理,我局开发设计了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这个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具有固定资产录入、查询、统计、打印等功能,涵盖固定资产处理的各工作流程,可打印输出固定资产的卡片、标签、领用单、验收单和分类、明细报表等,实现了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保证了固定资产安全、可靠。今年,我局还进一步优化了固定资产数据库,使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实现网络即时监控和远程管理,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2、基层工商所报账管理系统。在理顺市县一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上,

我局将管理重心进一步下移,把规范基层工商所财务管理纳入今年的工作重点。通过调查研究,我局发现基层工商所的财务管理工作仍基本实行手工操作。由于基层财务人员少、素质参差不齐且流动性大,导致绝大部分工商所的报账工作不统一、不规范。为此,我局根据系统实际,按照操作简单、记录方便、高效实用的原则,自行开发设计了基层工商所报账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实现工商所——县局——市局三级连通,并具有自动汇总、自动出账、自动上报报表等功能,使以前较为复杂繁琐的手工记录日记账、统计报账表格,变得仅需点鼠标和录数字就可完成。现在该系统正在进行调试和在部分工商所试运行,待成熟后,将推广到全系统所有工商所使用。3、收费管理、收费公示系统。为抓好收费工作,做好收费方式的改革,我们根据系统各单位所在地银行的设置情况,由各单位和银行联合开发了收费软件,建立了适应各地需要的银行收费扣费系统,使收费工作基本由银行完成,促进了基层工商所的管理方向由收费向执法转变。同时,围绕收费数据库,还统一设计了收费公示系统,使全系统所有工商所利用电脑触摸屏实现了收费结果公示。

4、安装网上银行系统。为了实时监控下属各单位的银行账户资金使用情况和收费过渡账户管理情况,我局与建设银行合作,安装了网上银行系统,把系统所有在建设银行开设的账户全部纳入监控。通过这个系统,我局可以在办公室随时调出各单位的账户资料,审查各单位的资金日常运作情况、资金结余情况、收费上缴情况,使全系统的资金流动完全呈透明状态。使用这个系统后,全市系统在银行账户、收费上缴上的不规范做法基本杜绝。

二、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体会。

(一)财务信息化不仅仅是会计电算化。

早在本系统垂直管理时,系统就应用了会计电算化软件,而且使用的效果还比较理想。因此,一谈起财务信息化,很多人都理解为就是会计电算化,从而产生既然有了电算化软件,何必多此一举再搞财务信息化的想法。其实,会计电算化只是财务信息化的其中一个方面。将会计电算化等同于财务信息化,是以偏概全,是片面的理解。会计电算化,是财务信息化的基本要求之一。除此之外,财务管理信息化还要求把财务管理的所有环节都纳入其中,这样才有利于财务信息的共享和整合。因此,财务信息化建设要跳出会计电算化的思维定势。

(二)财务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财务管理涉及单位的方方面面,财务信息化建设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广泛的范围。如果把财务信息化孤立于其他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信息的整合。另外,财务管理各个环节也必须统筹起来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否则各信息子系统将成为“信息孤岛”,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财务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按照财务工作需要合理规划,统筹建设。这样,财务信息化实际上可以理解为财务方面的“erp”应用。如果本系统的企业注册、监管系统与收费、票据系统关联起来,人事管理系统与工资发放系统关联起来,执法办案系统与办案经费管理系统关联起来,等等,我们各项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成效将有质的飞跃。

商务局信息化建设范文8

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关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为目的,切实提升我市贫困村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农村扶贫开发工作。

二、总体目标

1、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到2015年,农村家庭4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90%;到2020年,农村家庭12Mbps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

2、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到2015年,全市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职业学校的宽带接入基本解决;到2020年,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基本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

3、贫困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建立了全市扶贫信息服务系统;每个村至少确定1名有文化、懂技术、能服务的信息员,为村民提供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电子商务在农民生产、生活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有线和无线宽带网络入乡进村,降低贫困地区信息入户门槛和使用成本,提高贫困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加快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由行政村向自然村拓展,在贫困地区村镇部署公共信息服务终端。推进移动通信弱覆盖补点和贫困村信息通信建设工作,提升偏远山区特别是自然灾害易发地的网络覆盖水平。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向贫困地区覆盖,逐步实现3G、4G信号城乡全覆盖和电信、广电、互联网三网融合,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提供信息服务支撑。(责任单位:市工信委、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广电网络公司)

(二)推进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

继续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快“教育云”项目建设,推动教育信息服务向贫困地区覆盖。重点扩大宽带网络在农村中小学、职业学校等村镇公共服务区域的覆盖面,全面解决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职业学校的宽带接入问题。加强对贫困地区中小学校信息化设施的支持,加快校内网络教学环境建设,逐步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动城镇名优学校向贫困地区中小学、职业学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缩小城乡教学差距。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农村学校教师信息化素养。(责任单位:市教育局、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

(三)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

依托96333群众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扶贫和移民网、农业和粮食网、农网等现有资源,建立市扶贫信息服务系统,把全市贫困村、贫困户和市、县、乡三级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对口联系的详细数据精准录入数据库,实现联络服务信息全覆盖;同时把贫困户、贫困村的贫困信息、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等进行对接共享,为社会力量扶贫和贫困户提供帮扶通道、政策咨询、答疑解惑、专业技术查询等服务。整合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市场价格等涉农信息资源,为农民提供适用的信息服务,切实解决贫困农民生产生活遇到的问题。加强贫困村农村信息服务站点和信息员队伍建设,拓展信息服务站点“村务公开”、“便民服务”、“学习培训”等功能,提升信息服务站点服务水平。推广普及农技宝等手机应用,在线向农业专家咨询相关问题,及时接收农事提醒,实时查询农产品价格,线上进行农产品买卖,通过信息技术帮助脱贫致富。(责任单位:市扶贫办、市工信委、市“三送办”、市委农工部、市农粮局、市果业局、市科技局、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

(四)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

加快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示范村、示范店和示范龙头企业,鼓励引导电商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手段、拓宽采购、销售渠道,创新营销模式,扩大电子商务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中的应用,实现线上与线下交易的融合,带动农业生产的组织化与标准化。推进贫困村邮政网络建设,支持邮政利用农村电商平台(“农村e邮”)做好农村电商配送工作,在农村养老院、农民新区等建立便民服务站,依托已有电商平台,帮助农民把土特产品卖出去,使农民通过互联网改变生活、发家致富。多渠道培训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重点对农村残疾人员、贫困农民开展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网上开店及技巧、网购操作等技能培训,提高他们运用电子商务的能力,并鼓励电商企业聘用该类人员。(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邮政分公司、各县(市、区)政府)

(五)开展贫困地区信息化培训活动

加大对贫困村农民信息技能培训力度。市、县二级农业部门、人社部门、商业部门、通信运营公司等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充分利用现有培训项目,在贫困地区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服务活动。要以集中培训或远程教育的方式,培训各村农业信息员,使他们学会电脑和网络应用,掌握农技宝、农技通等手机应用APP的信息采集、、查询等功能。要组织志愿者深入贫困地区从事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服务,拓宽农民信息化培训渠道。通过培训,切实提高村干部、农村中青年等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操作水平,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有效带动贫困村农民信息就业、信息创业,走上信息致富道路。(市委农工部、市农粮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市各责任单位要把贫困村信息化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的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认真组织实施,统筹推进市、县二级信息化扶贫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加大资源投入

各县(市、区)、市直、驻市各单位要逐步加大对帮扶贫困村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确保各项建设有效落实。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运营单位要加强农村地区的宽带网络和通信设施的部署与升级改造,加快贫困地区宽带及通信信号的覆盖。鼓励和引导软硬件制造商、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科研院校、社会组织等社会化力量共同参与帮扶贫困村信息化建设。

(三)提供优惠政策

各县(市、区)和市有关单位要在农村信息化政策制定及落实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倾斜支持,制定适当的优惠政策。针对农村贫困户,可通过政府补贴一部分,通信公司优惠一部分的模式,以公益为先、自主选择、不增加困难户负担为原则,制定专项通信业务营销政策,鼓励贫困农民使用信息化设备和服务。

商务局信息化建设范文9

一、广州当前外资网上登记工作的发展现状

(一)发展稳定,现已进入以“网上面对面”为突出特征的第三发展阶段

广州市局外资网上登记自2008年底启动以来,历经窗口面对面、网上键对键以及网上面对面的三个发展阶段。网上申报量逐步上升(见图1),网上登记已经取代窗口登记,成为广州市局外资登记的主要方式。2010年10月8日,外资处受理登记人员全部从窗口撤回本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网上登记;少数申请人如到市政务服务中心递交申请,则由内资登记部门代为收取书面申请材料并转交外资登记部门。

截至2010年11月25日:网上共接到申请1.54万宗,已完成审批1.33万宗,每日网上审批量为110~170宗,网上受理量已占总受理量的八成多,且呈稳定上升趋势:共接到网上咨询1.3万多条,回复率达100%;21个网上互助社区内,企业交流互助所解决的问题数已超15万条,网上互助社区已经成企业解决疑问的主渠道;在册的外资网上志愿者人数为107人,外资网上志愿者为维护网上互助社区的正常秩序和“友好、互助”的良好氛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周密部署,扎实推进,不断构建完善、优质的网上办事环境

在统筹和规划层面,网上登记作为工商部门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公众为中心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电子政务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融合发展”的电子政务理论同样是网上登记工作的核心要义。落实到实施层面,能否为申请人提供配套完善、服务周到的网上办事环境,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让申请人在网上办事比窗口办事更加方便快捷,成为网上登记工作成败的关键。自启动外资网上登记工作以来,广州市工商局紧紧围绕这一核心理念,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的网上服务,受到企业的广泛好评:

1.不断修改完善外资网上登记软件,使其操作更加简单、功能更加强大。传统理念认为网上登记软件等同于网上登记工作。但是,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愈发认识到,网上登记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操作层面上,网上登记要构建一个配套完善、优质服务的网上环境,而不仅仅是开发一套网上登记软件,网上登记软件只是网上登记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广州市局外资网上登记软件现已达到:对外,关注申请人的体验和感受;对内,努力达到与日常的外资登记管理工作融为一体。软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引导功能强大,申请人可利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或手机将申请材料扫描或拍照,然后进行上传;工商部门可以进行网上预审。

2.与中国邮政合作,工商、邮政并网服务。在全国率先建立双向速递服务,使申请人全程足不出户在公司里就能完成申请、领到执照。即申请网上预审通过后,企业联系信息进入邮政网络,邮政部门上门收取书式申请材料并递交工商部门;工商部门内部审批完成后,发照信息进入邮政网络;邮政部门领取证照后,送达企业手中。

3.开通网上咨询服务,每日派员值班,申请人可在线随办随问、随问即答。

4.开创性地建立了“网上互助社区”,引导企业办事人员在网上相互交流办事经验。网上互助气氛热烈,几乎能解决申请人的所有疑问,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工商部门的咨询压力。

5.培养发展了一支优秀的网上志愿者队伍,成员全部来自广州市的各外商投资企业。他们在工作之余负责义务维护网上互助社区的正常秩序,为网上登记的顺利开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6.建立“网上登记专办员制度”和“网上登记协调员制度”。专人全程跟踪服务,解除了企业的后顾之忧:收集整理企业的建议和意见,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保证了网上登记工作的快速推进。

7.充分利用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丰富服务手段,让申请人在申报过程中感觉沟通更便利、服务更贴心。

8.推行网格化注册登记制度。正式递交申请前的“备件”过程,往往是申请人最需要行政指导的阶段。广州市局想申请人之所想,在网上登记的基础上。推行以服务前移为基本内容的网格化注册登记制度。网格化注册登记制度拓宽了网格化监管服务制度的内涵,充实了外资登记服务体系,是外资网上登记T作的重要配套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强化责任和服务前移,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充分利用网上登记是外资登记主要方式的优势,把资源向申请人“备件”期间分配。

9.开通登记业务“字典式”微博,每日更新业务办理知识与网上办事技巧。政府门户网站之外的网络社区在公民参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09年5月1日,美国白宫全面进驻MySpace、Facebook等商业化社交网站,甚至奥巴马竞选成功,这些网站都功不可没。网络社区被视为公众话语平台,通过开通微博,广州市工商局外资登记管理部门能够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由此改进工作,改善与申请人的互动,形成良治格局。

10.将网络可视电话与网上登记软件相结合,推出网上“面对面”的网络受理方式。申请人、工商专办员可就登记申请材料在网上进行可视交流。进一步丰富网上受理模式。

11.实行网上“开小会”的专题式、针对性互助。由信息系统主动将办理相同或相近业务的企业办事人员聚拢在网上互助社区特定版块内,业务相同、问题相似、资源共享、互通有无、针对性强。这一措施将推动网上互助社区进入更高发展阶段,大幅提升网上互助效率。

12.建立网上资源库共享,配套激励机制,鼓励资源共享,从根本上解决业务指导信息来源渠道单一、文字过于严谨难懂、信息资源复用率不高等问题。

13.联合作业审批平台。与市外经贸局探索建立联合审批平台,企业一次提交材料,并行审批,大大缩短审批时限、简化企业申报成本,为全市外资审批登记工作提速,进一步改善广州市的外商投资环境。

(三)网上登记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1.政府、社会公众对网上登记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从而导致公共服务原动力不足。网上登记不仅仅是登记方式在信息化应用方面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它的实施和推进,对转变政府职能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础性制度建设、依法行政、打造“阳光政府”、推动公共行政转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推动和示范效应。然而,由于目前整体上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各级政府并未充分认识到在线行政许可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性意义,工作着力点和重点仍然放在传统

窗口的建设上。大环境整体认识不到位,是制约网上登记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

2.缺乏跨部门协作,电子政务规模效益无法实现。办理外资工商营业执照方便了,但在其他行政事务办理环节中,申请人仍无法享受到先进电子政务所带来的便利,导致广州市局外资网上登记工作的社会效应被严重稀释。目前,各个部门之间彼此无法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准备程度不一、过分强调特殊性、体系封闭、资源私有化、缺乏跨部门协作的问题比较突出,电子政务的规模效益无法实现。

3.社会公众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网上登记已经成为市局外资登记的绝对主要方式,但少数申请人由于自身信息化应用能力的严重不足,仍然无法享受到网上登记的便利,社会公众信息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广州外资网上登记工作展望与计划

(一)规划方面,实现“过程信息化”阶段向“社会信息化”阶段过渡

广州网上登记实现了从申请到审批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但是,职责范围内的社会化服务和管理,才是工商部门外资登记管理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在如何实现注册登记管理信息的深度分析和社会化应用,引导广州市外商投资方向,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目前网上登记的直接作用尚不明显。下一步,网上登记工作的规划和框架设计,将站在工商职能的角度,围绕有效管理社会经济秩序、引导投资方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展开,实时采集数据、及时深度分析、及时引导投资,为提升我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水平,建立开放型对外经济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近期实施方面,将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提供并创新公共服务,扩大服务的社会包容面,推动公众参与,加强各个层面的整合和链接

一是不断提升在线公共服务水平,强调在线服务的可用性、易用性和灵活性,重视使用者体验。重视使用者体验,是网上登记工作的根本,也是国际电子政务的发展根本和动向。二是扩大在线公共服务的受众范围,实现无差别、无歧视的在线“电子包容(elnclu-sion)”公共服务,推行网上面对面登记服务,使没有能力掌握基本信息技术技能的人以及文化知识和技能较低的人同样享受到可靠、便捷在线登记服务所带来的利益。三是建设与审批部门的联合作业平台。这种联合作业平台,在国际上被称为“连接性治理(Con-nected Governance)”,是国际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是电子政府进入最成熟发展阶段的标志。它通过政府(部门)内纵向和横向协作、公私部门伙伴关系等网络关系实现地方性、国家性和跨国性协同和整合。广州市局网上登记工作,存在横向和纵向两方面的协作需求:横向方面包括本市各行政部门及系统内的各兄弟省市局;纵向方面,则主要为总局、省局及广州市政府。市局外资网上登记工作能否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就必须站在服务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视角、放到全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大背景下来考量;而横向、纵向连接性是否完备,则直接决定了市局外资网上登记工作的未来走向和发展空间。

三、建立全国统一的外资网上登记平台的建议

(一)建立全国统一的外资网上登记平台,是全面落实国家工商总局“四新要求”、提升外资工作新水平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意义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提出,到2010年“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能够实现在线处理”,作为行政许可事务业务总量最大的工商登记部门,建立全国统一的外资网上登记平台意义重大。

一是形成外资网上登记工作的规模效益,全国外资登记管理行为将更加规范、透明,行政管理流程将不断得到优化,行政效率将大幅提高。二是将显著增强工商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建设服务型工商。三是跨地区的信息共享和利用,必将在促进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四是全国统一的外资网上登记平台在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实时信息,是宏观经济监测的重要数据来源,将为首脑机关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宏观外资登记管理态势提供信息服务,增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驾驭市场变化、总揽经济全局的能力;同时,推进上述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开发,不仅会带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将促进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对市场自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意义非凡。五是建设全国统一的外资网上登记平台,是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将大大节省建设和维护费用,网络安全性、系统可靠性也将得到更大的保障。

(二)建设统一的外资网上登记平台的蓝图构想

由于外资登记管理具有业务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我们认为,建立全系统统一的外资网上登记管理平台,各授权局基于这一统一平台,因地制宜,开发外挂应用,走集约化、高效益的发展道路,使网上登记全面融入全国工商外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全过程,大幅提升对外资登记管理工作的支撑能力;同时,充分利用网上登记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资源,为首脑机关和决策部门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研究和分析服务,使网上登记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

从中央和地方的职权划分来说,国家工商总局侧重于政策和规章的制定,各外资授权局则关注应用,即面向公众的服务提供与执行。因此,为保障政策和规则的统一实施,建议由国家工商总局在“金信工程”的框架内,统一规划,集中控制,建立可以长期支撑网上登记工作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执行标准,进而按照统一的政策和规则建设统一的纵向垂直的网上登记核心业务系统平台,在各授权局分散网上登记的情况下实现总局层面的集中控制;而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模式创新主要在基层,各外资授权局则针对本地需求和实际情况,发挥一线优势和创新优势,各自在总局统一平台的基础上,开发建设横向水平的外挂(插件)应用系统,促进信息技术和业务的一致性并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实现服务差异化。

1.在管理体系上,建立集中统一的外资网上登记工作推进机制,在分散资源的情况下实现集中控制。实践证明,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是保障电子政务健康、高效发展的关键。要既发挥各授权局的优势,又能保证整个推进工作的集中统一。世界各国均重视政府信息化顶层管理架构和领导力建设。如2009年3月,奥巴马任命Vivek Kundra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首席信息官;2009年5月,Corinne Charette成为加拿大历史上首席信息官;日本则设置了副首相级的首席信息技术官等等。

2.在规划上,加强网上登记标准规范建设,推进全系统统一网上登记平台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强化管理、确保质量。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经济学家,被后世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在其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阐明其核心观点“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建设一项复杂的工程,标准化建设要先行。通过标准化建设,引领统一网上登记平台的建设方向,避免各授权局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同时,也便于各授权局结合自身实际,对照标准发现差距,以此改进工作思路,达到资源复用、流程复用、技术复用;此外,科学规范的标准化建设还将推动全系统统一的网上登记平台向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3.在实施上,充分调动各授权局的积极性,发挥各授权局的优势,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服务的差异化。服务模式创新的源头来自基层,“统一平台、外挂(插件)应用”是在保障统一的基础上,最能调动各授权局积极性的建设模式,各授权局的创新是全系统统一网上登记平台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