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生态工程基本原理集锦9篇

时间:2023-09-01 16:49:12

生态工程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基本原理范文1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面施工;动态控制模型;应用研究

高速公路路面施工项目由于工程量大、工期长、布线在野外,因此受各种因素干扰,每一种未预料到的问题都可能使得项目的实施状况与既定目标发生偏移。本文所提出的动态控制模型以事前控制为前提,过程控制为主体,事后控制为保证,强调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进度、成本、质量控制是现代工程尤其是公路工程建设管理的核心,因为一个项目成功与否首先要看它是否满足了合同规定的功能价值,故本文将质量目标置于公路施工项目中的三大目标之首; 同时,项目管理不是以追求最高的质量,最完美的工程为目标,而是使工程的质量满足合同要求,确保合格并适当留有余量。因此本文的动态控制模型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成本、合理确定工程质量标准实现以工序质量控制为基点的施工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控制。

1. 高速公路路面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动态控制模型

施工项目动态控制原理包括施工规划、实施、跟踪和协调。就公路施工项目而言,规划主要依据公路工程合同,以项目管理目标为规划目标,制定工程项目的实施计划;跟踪是对目标进行跟踪,把握当前项目的实施的实际状况并与目标规划值进行比较和分析;协调主要是指依据工程进展情况调整项目实施计划、项目资源计划以及调整参与项目施工的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基于以上原理,本文提出的动态控制模型通过下表加以描述,即目标控制是动态的,并且贯穿于高速公路路面工程项目实施的始终。这个流程应该每两周或一个月循环一次,其表达的具体含义如下:规划分析包括对公路工程的事前控制和主动控制,在工程开工前由有经验的项目工程管理者对公路工程中主要工序上可能出现的影响质量、成本、因素进行分析,引起充分重视,尽量避免问题发生。项目经理作为工程的指挥者和协调者,基于工程管理的经验和客观评价,须在这些方面严格控制。项目投入是在规划分析的基础上把人力、 物资和资金投入到公路项目施工中,这是施工过程的执行阶段的开端,项目管理过程中,我们把公路施工、原材料采购等行为发生后称为工程进展;根据施工管理的不同阶段,这一过程必定存在各种干扰因素,如恶劣气候、设计变更等。这需要项目管理者及时收集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并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质量做出评估。在完成评估的前提下,根据工序能力指数判断工序状态,如果工序能力不足则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使其达到稳定状态。若工序能力过强,则要集中精力对成本和进度进行监控,设法降低成本提高进度。随后进入下一个周期的循环动态控制,形成新的动态管理闭合线路。

2. 工序能力

(1)工序是构成项目实施的基本单元,项目质量的好坏与工序质量的优劣有着直接关系,工序质量是形成项目质量的基本环节。因此考察一个项目的质量目标是否符合要求,其核心就是对其工序质量进行检测, 而工序能力指数正是衡量工序质量的一个基本标准,本文把工序能力指数作为衡量项目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2)在施工项目管理中,我们把工序能力定义为工序对质量的保证程度,把工序能力指数定义为某工序的加工成果的精度满足公差要求的程度。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公路施工项目来说,并非工序能力越大越好。因为工序能力指数愈大,尽管对质量的项目保证程度很高,但在某种程度上肯定要以牺牲成本和进度为代价, 根据规定,一般较理想的标准1.33以此为标准进行工序能力分析。若≧1.33 工序能力充分满足,但应考虑其经济性,控制工序状态,使项目实施过程保持稳定。 若足够大,一般大于1.67时,可以考虑适当放宽控制和检验,降低对原材料设备等生产要素的要求,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工序能力是1.33 时,工序能力较为理想,允许一定程度的外来波动,对策是适当减少或省略质量检查工作, 但必须注意控制,以使工序状态稳定。

(3)工序能力1.33时,不合格品率在0.3%以下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希望控制的范围,但工序能力接近1时则应注意超差的发生,对策是随时掌握项目质量状况,加强监控,以便及时分析并采取措施。若工序能力在0.67与1之间时,不合格品率上升,可达到4.56%说明工序能力不足,应采取以下对策,改善作业方法、工艺设备;提高原材料质量,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教育,提高操作水平;修订工序管理标准,提高管理效果等;以提高工序能力。加强质量检查,掌握质量状况。若工序能力≦0.67时,不合格品率达5%,工序能力已不能保证项目质量的稳定性。 这时应分析查找原因,采取果断措施,提高工序能力。

3. 动态控制模型在公路施工项目中的应用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本文以高速公路中水泥稳定类基层这一项目单元为例说明动态模型在公路施工项目中的具体应用。

若设计压实度下限为98%,早上刚上班时,业主项目管理人员前去测量,取得了50个数据。首先,确定检测目标,即检测水泥稳定类基层压实度,然后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再次根据步骤中得出的数据计算工序能力指数,由于是计算水泥稳定类基层压实度问题只给出规定下限,最后进行工序能力分析,计算可知工序能力指数 0.280,当工序指数≦0.67 时,不合格品率达5%,工序能力已不能保证项目质量的稳定性。这时应分析查找原因,采取果断措施,提高工序能力。对照高速公路水泥稳定底基层基层控制要点看是否由以下某个或几个原因造成:

(1)材料情况。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水泥使用业主指定的合格水泥。根据试验取样的料场,原材料要经严格的检验。含泥量、含水量、粒径情况要要随时抽检。

(2)机械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拌和机进场后首先进行设备的维修,尤其对拆卸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坏部件必须在安装前修复,设备调试前对冷料仓及破拱系统是否正确、各料仓是否窜料、皮带称重计量系统、集料皮带机系统、拌搅锅系统等进行检查与调试。

(3)摊铺与碾压。

此环节为水泥稳定路面基层施工质量好坏的关键。应重点、严格控制,作业前对摊铺机进行每天例行检查,重点检查熨平振动系统及侧向伸缩系统、刮料板系统、螺旋输送系统、感应系统。着重注意摊铺次数与技巧以及碾压速度等。

(4)洒水、盖膜养生。

采用洒水盖膜养生法养生,养生期始终保持表面潮湿,养生期不少于7天。养生期结束后,马上进行各项指标检测,检测合格并经监理签字后即可着手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在施工和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无条件中断交通,以确保稳定料强度的形成。

参考文献

生态工程基本原理范文2

[摘要]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基本原则,以生态理论、环境理论和发展理论为基本理论,其中复合生态控制原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基本原理之一。发展循环经济涉及企业、产业园区和区域等层次,尤其企业是促进循环经济的微观主体。要发展循环经济,在企业层面上应积极实施工业企业生态工程,工业企业生态工程与循环经济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它是微观层面上推进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循环经济;工业企业;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工程

一、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人们在社会经济中自觉遵守和运用生态规律,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结合起来,它既要求物质在经济体系内多次重复利用,进入系统的所有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循环过程中得到合理和持续的利用,尽量减少对物质特别是自然资源的消耗,又要求经济体系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可以被大自然吸收净化。循环经济要求企业不仅仅提供产品本身,而且要求产品利用最大化。循环经济包括企业、产业园区、城市和区域等层次,这些层次是由低到高依次递进的,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平台。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工业企业及工业园区。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倡导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应当说是生态经济理论。生态经济学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经济学原理为主导,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从最广泛的范围研究生态和经济的结合,从整体上去研究生态系统和生产力系统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揭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规律,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高效合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简言之,生态经济就是一种尊重生态原理和经济规律的经济,它要求把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依托的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统一体,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要遵循生态学理论。生态经济所强调的就是要把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多种组成要素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察与实施,要求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全面协调,达到生态经济的最优目标。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三R”为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达到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既有紧密联系,又各有特点。从本质上讲,循环经济就是生态经济,就是运用生态经济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也可称是一种绿色经济,“点绿成金”的经济。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为“资源利用——绿色工业(产品)——资源再生”的闭环式物质流动,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的利用。循环经济所指的“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包括再生资源。所指的“能源”不仅是一般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而且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注重推进资源、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推行清洁生产,以便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生态经济强调的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强调宏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物质循环应用,强调的是循环和生态效率,资源被多次重复利用,并注重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相一致的,都是要使经济活动生态化,都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物质循环不仅是自然作用过程,而且是经济社会过程,实质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也就是自然过程和经济过程相互作用的生态经济发展过程。确切地说,生态经济原理体现着循环经济的要求,正是构建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循环经济在发展理念上就是要改变重开发、轻节约,片面追求GDP增长;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扩张、轻内涵提高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既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一种新的污染治理模式,同时又是经济发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一体化战略。循环经济推行的主要理念包括:1,新的系统观。它要求从复合生态大系统出发,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使人类经济社会的循环与自然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2,新的资源观。不仅要考虑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还必须考虑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持良性循环的复合生态系统。3,新的经济观。循环经济是用生态学及生态经济学规律来指导生产活动的。经济活动要在生态可承受范围内进行,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的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4,新的生产与消费观。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要求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循环经济提倡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5,新的发展观。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是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受到日益增多的自然惩罚后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客观规律、探索新经济规律的产物。循环经济要求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前提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经济、自然的共存共荣,促进永续发展。

二、循环经济的生态工程原理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提出了“宇宙飞船理论”。他指出,地球就像一艘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和再生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肆意破坏环境,就会走向毁灭。随着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突出。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资源逐渐从稀缺走向枯竭,以资源稀缺为前提所构建的末端治理范式逐渐为循环经济范式所替代。他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也可称为资源循环型经济。

生态工程(Eeologieal engineering)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球解决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危机,尤其是生态危机加剧,人类面临着生存与发展巨大压力,在人们执着寻找解决危机的对策及资源环境保护的背景下产生的,是特定历史下的产物。它是生态学及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也是应用生态学的一个新分支。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先生给生态工程定义为: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国际范围内的生态工程建设异常活跃。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生物物质循环利用生态工程;废弃水分散治理、系统回收再利用生态工程;清洁能源系统开发组合利用生态工程;生态复台肥料生态工程;绿色化学工程等等。在发达国家,生态工程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当中。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基本原理:

(1)整体优化原理。以污水的土地处理为例。在污染的生态系统中,污水的土地处理涉及点源控制、污水传输、预处理工程、布水工艺、作物选择和再生水的利用等基本过程。把污水的土地处理看成一个整体,对这些基本过程进行优化,才能达到控制和消除污水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2)循环再生原理。生态系统一方面利用非生物成分不断合成新的物质,另一方面又把合成的物质降解为原来的简单物质,并归还到非生物组分中。如此循环往复,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作用。这样,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进行着循环和再生。例如,水的循环和再生为生态系统中化学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提供了基础,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而且还起到了调节气候、清洁空气和净化环境的作用。

(3)区域分异原理。由于生态系统存在着经度和纬度的地域差异,从而导致污染物质在迁移转化和生态行为上的区域分异,这种区域分异不仅表现为空间位置的不同,也表现为污染物的毒性、循环通量、作用时间、积累和降解等生态行为上的差异。

生态工程基本原理范文3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基本原则;规划设计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逐渐提高,因为人们已经深刻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因此,水利工程生态环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趋势。生态水利工程就是基于这样一个大的环境而出现的新兴学科。因为,是一门新兴学科所以有很多方面的东西还在不断的探索和研制当中。但是我国还没有相关领域的研究,所以只能借鉴国外相关方面的研究经验,再结合我国自身的环境特点,研制出符合我国的生态水利工程技术,为我国人们造福的同时,还能尽最大努力减少对自然境的伤害。下面,将具体分析生态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和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分析

水利工程的出发点是好的,为的是充分利用大自然资源,为人们造福。但是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来说却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有很多时候都是坏处大于益处。下面将具体分析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利与弊。其中利处:第一点,可以通过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来代替其他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转型,例如:水可以代替石油进行发电。第二点,谁可以改变局部环境,例如:在城市中建造一个小型的湖泊,来增加城市的美感,在暑期的时候还可以降低城市温度。第三点:可以增大水资源的利用率,在水资源过胜的时候把水储存起来,在用水的短缺的时候把水放出来。第四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水土流失,降低植被损害率。缺点主要有一下几点:第一点,大型水利工程往往会造成上游水平面上升,会淹没一些名胜古迹,造成历史文化流逝。第二点,下游水质容易发生改变,造成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对水下生物产生致命影响。第三点,有一些鱼类是需要回到上游产卵的,因此,一些水利工程会阻碍这些鱼类的回游,造成物种的繁殖困难,最终灭绝。最后一点,大型的水利工程,容易引起当地地形的改变,极容易发生自然危害。

2.水利工程生态化的重要性

上面的文章中已经简短的介绍了水利工程生态化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具体分析。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水利工程生态化对于这个时代的重要性。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随着而来的人类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大。为了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我国开始在很多河流上大兴水利工程,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供水、防洪、灌溉、发电、航运、渔业及旅游等方面的需求。同时,水利工程还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对于自然环境的作用也不容小看,可以提高当地的防洪抗旱干能力,通过对水资源的调节,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最大利用,充分发挥河流的作用,为人们造福。由此可见水利工程生态化的重要性。

3.基于生态的水利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

基于生态的水利工程是一种综合性开发的工程,这种水利工程既要满足人们对于防洪、抗灾、灌溉等方面的需求,还要符合大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规定,尽最大可能不伤害自然环境。因此,基于生态的水利工程在进行施工时就要遵守一些设计基本原则,下面我们来看看基于的生态水利工程都需要遵守哪些设计原则。

3.1基于生态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安全是所有工程的最基本的原则,只有一个安全的工程才能达到为人们服务的目标,而经济性则是施工单位一直在追求的终极目标。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基于生态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必须满足生态学原理和工程力学原理,但是由于该项目的建设基础是在水,所以也要满足水文学原理。只有在设计和施工的时候,同时满足这些原理,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体应该考虑的方面包括:河流泥沙输移、淤积及河流侵蚀、冲刷等河流特征,动态地研究河流流势变化规律,保证河流修复工程的稳定性。对基于生态水利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分析,应遵循投入最小而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的原则。

3.2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原则

生态系统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遭受到破坏很难恢复,所以是脆弱的。但是,由于生态环境已经经过了历史的洗礼,在遭受破坏的时候已经能够自我修复了,所以是坚强的。正因为这种坚强性,这种自我恢复能力,所以,我们在施工时只要不造成过大的破坏,就不会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长生难以挽回的破坏,只要我们保证植被的种群足够发展,就可以让生态环境重生。同时,我们也可以引进一些适应改变后的自然环境的外来物种来弥补我们对当地自然环境的破坏,但是一定要十分小心,要明确物种之间的那种相互制衡的关系,切勿引进来一种霸王物种,导致更可怕的后果。

3.3基于生态的水利工程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原则

水利工程的施工地点多是河流旁,而河流这种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基于生态的水利施工的时候需要一个大规模的景观尺度设计原则,这个原则也建立在一个长远的、有利于整个河流生态系统发展的基础上,即,景观尺度整体性原则。所谓的整体性就是指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而不是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同时我们也要清楚,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是一个长时间的事情,它的修复时间尺度很长,我们要做好充分额度准备,长时间来对待和处理这件事情,并不能急功近利,一蹴而就。同时,还要查阅当地的生态环境资料,最后形成一个最适合当地生态系统的景观整体性原则,从而让建筑与环境相互融合,构造出另一番独具特色的美景。

3.4反馈调整性原则

什么是反馈调整原则呢?指的就是,在工程施工结束后,要长期对当地的生态系进行监测,看看当地的生态系统是否恢复和恢复的情况怎么样。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所有生态系统的演变都是经过了历史的洗礼,一旦遭到破坏,是很难修复的,就算能够修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在修复的工程中很容易因为天气环境的变化,造成环境修复失败的后果。所以,反馈调整性原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它是生态系统是否修复成功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长久的一步。它会时刻的关注生态环境的一些细微的变化,以便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然后采取补救措施,从而降低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4.结语:基于生态的水利工程这项技术的出现,可以说是对于环境保护的一个福音,也是对人们的造福。但是,再好的技术如果没有规范也很难发挥其自身的价值,所以基于生态的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基本原则是生态水利工程的领路人,没有规则的约束,就没有工程的顺利施工,也就达不到造福人类,造福自然环境的效果。希望相关水利部门,能够给予基于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基本原则足够的重视,让这些规则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蒋振华.我国现阶段生态水利工程学的发展[J].中国科学工程,2009( 03) : 25-26.

生态工程基本原理范文4

吕德巨

湖北省荆州市洈水工程管理局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开采的日益增加,一系列气候问题和水文问题也随之形成,土地沙漠化、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

给人类所处的自然生态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水利工程是人类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举措。在前期的水利工程设计中有必要融入生

态理念,以推进水利工程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生态理念;水利工程;设计

生态理念是指人类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生态保护和发

展观念,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生态理念是指在规划设计水利

工程时,应在其中体现出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关系

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即要求水利工程设计中既要减少工程建设

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要发挥出工程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的作

用。在水利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来进行规划,有助于降低水资

源开发和利用对自然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我国水资源的

健康可持续开发。

一、当前水利工程规划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具体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

众所周知,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对其服务目标带有非常强

的特定性和地域性要求。因为生态系统之间本身具有极强的地

理区域差异,所以也就要求具体的生态水利工程必须带有因地

制宜的特征,也就是能够满足本区域的水文、地质、生物等各

项环境需求。就当前来说,虽然我国对生态水利工程的功能设

计上已经提出了一些理论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方法。然而涉及到

具体的生态水利工程实践时,依然存在缺少可操作性的评价方

法和标准的问题。不仅仅是嘉兴,从全国范围来说,现阶段水

利工程对生态影响的相关理论或者实践研究依然较少,相应的

也缺乏可以直接利用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考虑到水利工程

中涵盖了大量的工程力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知识,我国对于水

利工程结构建筑物虽然也制定了很多的相关强制性标准,然而

并未能够制定足够的技术标准来实现对于生态服务目标的规范

化和标准化,这就使得不同区域的水利工程设计时变得无所适

从,缺乏理论指导。

2、设计人员和生态科技工作者之间缺少合作

我国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现阶段来说,对于流域生态需水规

律依然缺乏深刻的认识,在实际设计中未能将生态服务目标作

为常规设计的一个关键要素来重视和关注。尤其是在水利工程

可行性研究的阶段,通常来说,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介

入的时间都较晚,基本都是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已经全

部确认后才开始着手对环境影响情况作出评价。除此之外,现

阶段在环境评价管理制度上我国还明显不够完善,也缺乏健全

的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市场,加上环境评价单位往往很难站在业

主的角度来进行考虑,所以在生态目标方面往往容易忽视。部

分情况下下甚至隐瞒工程真正的生态影响,这种情况下,必然

造成不少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较差,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在当前的体制和市场运行环境下,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和生态环

境科技工作者二者之间缺少直接或者间接的合作机会,也直接

导致了生态水利工程在规划设计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基于

此,在水利工程中融入生态理念就成为一项巨大的挑战。

3、生态水利工程和原有水利工程设施之间的协调运行存

在较大难度

不管是在哪一个区域,在建立新的生态水利工程时,都必

须在原来的水利工程基础上而进,一方面是受到环境的限制,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少改造资金。典型的如白洋淀湿地供水工

程和扎龙湿地补水工程,在工程设计中都对于原有水利工程设

施基础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借鉴,在此基础上合理地配置了若干

个分水工程以及蓄水工程,来完成工程水量的再次分配。在水

利工程的设计中也必须介入一些会影响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的相

关服务对象或者功能,举例来说,需要综合考虑原来工程的防

洪排水标准以及发电效能、灌溉功能等多种因素,如果考虑不

全面的话还可能会给原有工程的正常运行带来一定的负面影

响。同时,对于水利工程来说,原有水利工程和新建的生态水

利工程二者之间最为显著的差异实际上就在于服务目标和功能

的差异,所以在规划设计时,除了需要开发生态水利工程之

外,还需要对原有水利工程的现有的服务目标以及功能做出科

学的调整和处理。也正因如此,怎样达到生态水利工程和原有

水利工程设施二者之间的良好协调运行,也就成为工程设计者

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生态理念指导下的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

1、以生态水文学和工程水文学作为水库设计的理论指导

在水利工程中,一个水库的服务对象范围往往非常广泛,

以本市洈水水库为例,其功用主要为灌溉,兼有防洪、发电、

养殖、航运、供水等多个功能,涉及到湿地、林业、草原以

及江河湖泊等生态用水,还包括工业、城镇、消防以及居民

等经济生活用水,因而在设计时只有完全清楚生态目标对水

资源的时间和空间等要求规律,才能够真正确保生态水利工

程的规划是以科学的指导为基础的。比如在设计提水灌区时,

就可以充分将生态水文学和工程水文学二者进行有机结合,

综合考虑在非灌溉期或者灌溉空隙的季节给湿地补水以及通

过灌区尾水所能够为退化湿地补水这一方式是否可行。同时

还应对工程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做出尽可能详实的论证,

需要结合嘉兴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季节特点,结合其

平均降水量的现实情况,确保水库在各个时期均能够储存足

量可利用的水资源。

2、识别关键生态敏感目标

生态敏感目标的有效识别是作为生态水利工程所必须考虑

基于生态理念的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思考

吕德巨

湖北省荆州市洈水工程管理局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开采的日益增加,一系列气候问题和水文问题也随之形成,土地沙漠化、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

给人类所处的自然生态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水利工程是人类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举措。在前期的水利工程设计中有必要融入生

态理念,以推进水利工程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生态理念;水利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第4卷 第12期

2014年4月

CONSTRUCTION

水利水电工程

的一个重点内容,然后现阶段我国不少水利工程的设计中恰恰

忽略了这一问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三江部级自然保护区

湿地的建设,该地区的水资源是以自降水和上游来水为主要来

源,也包括乌苏里江以及黑龙江,因为如果上游来水的减少,

必然会给湿地的水文过程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后来因为别拉

洪河上游减少了不少的人工排水渠道,从而导致上游来水排入

到了挠力河以及乌苏里江,并未能够通过下游保护区而流入到

乌苏里江中。直接导致别拉洪流域流经保护区的径流总量和上

世纪80年代相比减少了约70%。这就是当时未能够充分考虑生

态敏感点而带来的主要危害。一般来说,若水库建设的方位在

城区,作为城区建设它的一个重要敏感目标就是和城市各项生

态功能和服务对象的协调性,这就要求在充分发挥防洪、灌溉

等多种功能的同时,还必须和城市周围环境如人口、工业、商

业、住宅等需要的供水、发电和旅游等多方面相适应。特别是

随着万科地产、发展房产、龙盛置业、绿城地产等诸多房地产

商的涌入,如何划分区域内的水资源流向、流量,水资源能否

满足未来日益庞大的城市用水需求,如何避免城市用水给水库

带来的污染等也就成为设计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3、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必须和环境工程设计结合起来

水库在设计时必须充分吸收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相关理论与

技术,以达到水量和水质的同步科学配置。特别是需要和水污

染防治工程结合起来,考虑到水库作用的水量较为庞大,同

时还存在非常显著的季节性变化,这也就直接导致生态水利工

程的设计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阻力。比如为了有效降低旱田

排水挟带泥沙或者大量污染物、垃圾进入下游湖泊,就需要在

进入湖泊之间的过渡带增加一些生态处理沟渠或者氧化塘。同

时水田排水沟渠则能够在植物生长季节开展较为充分的蓄水工

作,借助人工沟渠对存在的有机污染物质实施降解。也可以在

缺水地区种植水稻,尤其是在开采地下水种植水稻区域,还需

要采取相关水量高效利用和水质净化措施。

此外,水利工程防洪、灌溉、航运、发电等基本功能是工

程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在生态理念指导下规划设计水利工程

时,应在保障其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进行生态功能设计,不可因

过度重视水利工程的生态功能而忽略其基本功能。因此在水利

工程规划设计中应将其基本功能和生态功能结合起来,以协调

水利工程设施和工程的生态功能和基本功能为出发点,对规划

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使水利工程不仅

能够符合水利工程基本要求,也符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需

求,以实现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三、结语

生态水利工程不仅是一项融生态学与工程学为一体的综合

性学科,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得以贯彻落实的具有重

要现实意义学科。其主要优势在于顺应了人类与时展的需

要,因而在各国得到了迅速普及和应用,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

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态意识的

逐步提高,也初步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虽然依然存在

着不足,但是在不断研究和实践中,最终会获得较大的突破,

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

参考文献:

[1]朱成浩.浅谈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应用[J].华章,

2012,(14):326.

[2]胡茵婷.生态理念下的水利工程设计研究[J].房地产导

刊,2013,(26):376-376.

生态工程基本原理范文5

生态水利设计中需坚持的原则

1.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生态水利好设计中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原则指的是工程要符合水利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工程设施要具有安全性、稳定性和持久性。生态水利工程中的工程设施要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原理,要尊重泥沙的移动、淤积和河流的侵蚀、冲刷规律,保证河流河流修复工程安全稳定。当然,除了考虑工程的安全性,还应该坚持经济合理性原则,确保节约成本,利益最大化原则。

2.保持河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为了保护河流中的生物资源,在河流的空间形态和开发和改变中要坚强空间异质性原则。研究表明,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非生物环境空间异质息相关,当空间异质越高的时候,物种的多样性就越丰富。在生态水利设计过程中,要正确处理非生物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保持河流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3.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原则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修复功能,在开发和设计水利工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物种的自我适应能力和环境的变化程度,防止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失效。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可以让自然界自主选择合适的物种,进而合理地设计,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例如,在水利工程中可以引入乡土物种,在选用外来物种时,要做好考察和分析。

4.流域尺度整体性原则

在实施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流域尺度的时候,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分析整个河流生态结构及功能,分析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和作用,进而提出系统的修复河流形态的方法,避免仅仅考虑某一个支流或者河段水文系统的修复。水域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综合体,生物系统、水文系统和工程设施系统之间都可以互相影响和作用,因此需要对整体性原则加以重视。

5.反馈调整原则

在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反馈调整原则,针对实施好的水利工程要做好调查、监测、评估和分析,并做好适时且适度的调整工作。从设计到实施是比较重要的阶段,但之后的监测和调整是坚持生态水利的重要部分,更加不可忽视。通过对生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监测,通过对水文环境和状况的监测,建立起系统的评估体系,并做好相应的调整,进而促进生态水利工程目标的实现。

分析生态水利设计技术路线

1.科学分析水文过程

水利工程既要为自然生态环境服务,又要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因而具有服务广泛性的特点。鉴于这个特点,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要科学地分析水文过程,对于生态目标对水资源的配置要求和需要规律做好分析和计算,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例如,在设计一项水利工程的时候,可以从水利工程对于湿地、林业、草原、农业、畜牧业、江河湖泊等的影响,又要分析水利工程对于工业、居民生活、消防、绿化等人文需求的影响,只有在综合分析之后,才能实现生态水利工程自然与社会的双赢。

2.划出主要生态敏感目标

一项水利工程对周围的自然环境都会产生影响,但因为环境的自我修复功能和影响的大小,有些影响可以忽视,而有些影响早已在环境承受和消化范围之外,不加以重视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对此,在进行生态水利设计的时候,要对影响水利建设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关键性生态目标进行明确,通过人工修复或者不进行破坏等设计方式有效地避免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3.生态水利设计与环境工程设计协调一致

生态工程基本原理范文6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由于水利工程的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这样对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面就相对提成了更高的要求,尤为一提的就是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但是在实际的设计中,一些设计已经满足不了日益增多的需求,这就要提醒工程管理者对设计管理方面的重视。

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规划的原则

1、要与环境工程设计有机结合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当与环境科学与工程的技术和理论体系进行充分的结合,从而达到水质与水量同步配置的科学分配目的。由于水利工程作用的水量会因为季节性的变化发生较大的改变,使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过程存在较大的阻力与挑战,尤其是在与水污染防治工程进行有机结合的过程中,该现象更为严重。为了减少排水时夹带泥沙或污染物进入湖泊或湿地而导致的危害,通常可以在进入湿地或湖泊的过渡带设计生态处理沟渠或氧化塘。在缺水的地区进行作物种植,可以进行水质净化和水量高效利用为基准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因此,水污染控制工程与生态水利工程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是生态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2、生态水利工程规划满足水体生态系统自我恢复

生态水利工程和传统的水利工程的不同之处,就是因为其能够确保水体的自我恢复。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对当地的自然和生态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充分的掌握相关的情况,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相应的设计和施工。要想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的减少水利工程建设给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就应该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的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保证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水体可以自我恢复。传统水利工程设计规划只是考虑到对自然河流的单一性实施控制,而生态水利工程的构建实施,要求工程师树立科学的理念,以符合自然变化平衡规律为前提,对水质生态系统要全面性的了解,有足够的意识作为引导。人们要掌握、遵循自然的规律。有效利用这种规律、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主设计"的规律,实现人文科技与自然规律的有机巧妙结合。详细掌握每一处河流水体的自然属性,至关重要。其规划设计要绝对满足水体本身的生态系统循环。"生态水文自设理论"的适用性要满足实际的具体条件。如水量、水质、土壤、土壤、地貌水文特征等生态因素,也要取决于生物群体的种族、密度、群落的稳定性,等诸多因素。另外,动态施工构建生态水利工程的同时,要考虑用原有本土、乡土的土壤进行动工,保持自然性。

3、生态水利工程构建规划的整体性原则

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应该在流域尺度和长期的时间尺度上进行,而不是在河段或局部区域的空间尺度和短期的时间尺度上进行。所谓“整体性”是指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出发,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而不是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水域生态系统是一个大系统,其子系统包括生物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和工程设施系统。

三、生态水利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水利工程的建设必然会伴随着水量与水质的变化,而生态水利工程的最主要目的即是防止工程对河流的生态过程造成根本性的破坏。事实上,对某一个流域而言,天然的水流过程对其生态系统的维持是最有利的。但河流的流域内,因为人类活动的影响,使资源的配置有利于人类的发展方向,这也是水利工程设计的初衷。生态水利工程对生态的特点规律进行了充分考虑,努力在开发、设计以及施工等环节中降低其对生态的破坏性,但实际上,生态水利工程从设计开发环节到具体的施工阶段有着众多难以预料的问题。不同地区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法以及标准生态水利工程的评价都有着特定的地域性。因为生态系统有着区域与区域间的差异,也就决定了生态水利工程必须因地制宜。但就某一个生态水利工程的具体实例而言,其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往往缺乏具有操作性的标准与方法。这主要与现今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研究以及相应的成果太少的缘故。鉴于水利工程本身的特殊性,国家对水利工程中的建筑物规定了一系列的强制性标准,但技术标准的缺乏导致生态服务目标无法得到有效规范。

1、水利工程的设计者不能与生态科技工作者进行有效合作

水利工程的设计者往往还没有按照流域的生态需水规律来进行设计的习惯,把生态服务作为设计的常规要素来考虑的理念也还不够普及。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中,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往往姗姗来迟,其中绝大部分是可行性得到确定后才正式开始这种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因为目前我国的环境评价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有的环境评价单位只为业主的利益考虑,而较少考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甚至有部分业主对工程造成的破坏性影响隐瞒不报,从而造成大多数水利工程的生态性效益达不到预期,导致相当大的负面效果。

2、生态水利工程难以与原有水利工程设施相协调

在某一个流域中,可能并不是新建一个生态水利工程,而是要对原来的水利设施进行改造翻新。如白洋淀湿地供水工程、扎龙湿地补水工程、洪河国家自然保护区水资源恢复工程等生态水利工程,都要在原来水利设施的基础之上,进行新的科学合理的翻新调整。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必然会对以往的水利设施的功能等造成影响,例如原来设施的发电能力、灌溉给水能力等,甚至有可能影响原来水利设施运行的安全性。因为原有水利工程和生态水利工程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服务的目标以及功能的差异上,我们就应该在生态水利工程开发的时候对原有水利设施的功能以及服务目标进行改造调整。由此可见,要成功让生态水利工程与原有水利工程设施相协调,就必须全面的系统的对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进行考虑。 3、生态水文测验资料的缺少对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造成不利影响

假如不能成功的用水文监测站的观测资料去研究分析水文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就不能很好地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规律找寻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法以及设计理论。现如今,水文监测工作在我国还不是很发达,水文监测站明显不能符合当今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对资料的要求。生态水文站的设计在我国还未达成规模,国内的相关报道也不是太多。

四、解决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亟待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

随着当前人们对于生态保护的认识不断提高,生态的保护意识和恢复意识也不断的提高,各种生态水利工程本身的设计也提到了一定的议程上来。生态水利工程本身的设计项目也变得很多,对于水利工程的设计人员来讲也就成为了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1、制定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相关技术规范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生态水利发展的自身需求,做好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相关技术要求和规范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事情。虽然当前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方面和实践方面的经验还比较缺乏,相关的设计经验和实践经验还不充足。但是相关的研究成果也陆续的在出版。在这个过程中,就英凯开始着手对当前的水利工程设计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整理和修改,增加与生态水利工程相关的内容,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规范方面作出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2、加强生态水利工程方面人才的培养工作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工作本身的人才培养是保证设计效果和质量的基础。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工作与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工作是有很大不同的。这不但要求设计人员要具备相当扎实的水利工程设计基础知识,还要充分的熟悉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具体的开展生态水利工程的相关设计和实践。所以,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本身需要大批的特殊人才,要经过长时间的严格培养和训练,才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3、完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效益评价机制

要逐渐的改善传统的水利工程经济效益评价机制和模式,在评价中加强对于生态效益的重视程度。要及时的采纳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相关成果,不断地完善生态水灵过程设计的经济效益评价体系。尤其是对于那些以生态保护和恢复为主要目的的设计项目来讲,不能够单纯的以经济的效益作为项目评价的标准,要着重对项目本身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考察。随着经济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改善以及生态效益的不断实现,政府的相关部门也要对先关的资金投放进行效益评价体系进行改善,要逐渐的将资金投入到那些生态效应比较大的项目上来,逐渐的改变水利工程设计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基本状况。

生态工程基本原理范文7

论文论文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平衡生态环境影响 论文论文摘要:生态环境恶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的全球性问题之一,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迫使我们追溯和反思,如何在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的情况下由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采取适宜措施,来解决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水利工程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0引言 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广泛,许多影响具有长期性和不可逆性,应引起高度重视。生态工程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是我国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艺技术。为解决施工中的环境问题,工程建设必须服从生态经济区域的整体规划,并从系统思想出发,按照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特别是生态工程这一重要工艺技术以及传统工程管理的有效经验,以期获得较高的工程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不但可以获得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还丰富了水利工程施工理论和生态工程理论。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所遇到的环境问题非常广泛,并且十分具体。 1水利工程的投入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我国,兴修水利工程对生态平衡以及环境的影响开始重视始于50年代后期。为此,国务院专门规定今后凡规划大型(中型)水利工程,必须同时要考虑到环保问题。 1.1水资源承载力问题。长江流域虽然水资源丰富,但也经不起无节制地开发利用。长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到底有多大,对这个问题我们研究得还很不够。因此,“十一五”规划首先要研究透这个问题,否则,整个水利建设的布局就无从谈起。在摸清楚水资源家底的基础上,要对水资源配置有一个初步的说法。所谓配置,也不是计划经济下的“一平二调”,要按照市场机制来进行,不能无偿调用一个流域的水资源。如果大家头脑里都没有经济的概念,调水越多,越助长资源配置不公,也会助长资源浪费。而按照市场机制来配置,一个最根本的前提是要明确水权。现在,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可以说还没有起步。许多同志总是对长江流域要不要搞初始水权的分配有犹豫。现在不能犹豫了,要抓紧开展工作。明确初始水权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有现状因素,有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节水行为的影响,更有这个流域最大可用水量的制约。在确定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时,要把节水考虑进去。 1.2生态环境承载力问题。长江治理开发不能破坏生态,因此,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首先是要维持河流自身的生态需水量,这是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条件。生态需水量包括河流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即维持河流系统最基本的生态环境功能所需要的最少水量;包括河流输沙排盐需水量,即维持河流形态和盐分的动态平衡,在一定输沙、排盐要求下所需的水量;还包括湖泊洼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即维持湖泊洼地水体功能而消耗于蒸发的水量。生态需水与河流流量变化高度相关,美国1978年在估计每一个水资源分区内水生生物用水量时,以分区河流出流点的月流量作为判断,提出评判标准:①河道内径流为多年平均值的60%,这是为大多数水生生物提供优良至极好栖息条件所推荐的基本径流量;②河道内径流为多年平均值的 30%,这是保持大多数水生生物有好的栖息条件所推荐的基本径流量:③河道内径流为多年平均值的10%,这是大多数水生生物短时间生存条件所推荐的瞬时径流量。在水能资源开发上,过去的规划,按照流域梯级开放模式,往往追求100%的开发率。由于移民和耕地的补偿费用会越来越高,考虑到库区的环境承载力,在规划时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开发目标。 1.3公平约束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五个统筹”,都要求我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地区间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原则。我们不能以牺牲一个地区的利益,来获取其他地区的利益:我们也不能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来获取其他人的利益。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水库移民安置经历了安置型和开发型两个阶段,尽管人均移民经费提高很多,但是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处理好。最近有专家建议研究“投资型”移民安置方式。即库区移民以其享有的居住权和土地使用权等作为资本入股,在电站经营中享有一定的股权,参与水电开发建设,使移民和开发方形成利益共同体,移民能长期共享水电开发的效益。移民区地方政府和移民代表作为股东参与工程建设的决策管理。这一建议值得研究探索。 1.4技术约束问题。这里所

生态工程基本原理范文8

论文摘要:高危边坡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设计过程,开挖后的边坡由于地质条件、岩层结构变化需要不断优化设计。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地质边界条件及时反馈信息,做到设计与施工同步,达到设计需要的治理效果,结合实例阐述了信息施工与动态设计的意义及重要性。

0引言

合肥望江西路大蜀山野生动物园边坡治理工程,由安徽宏泰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设计,中建七局二公司负责施工,合肥市康达监理公司监理。大蜀山边坡是望江西路及合肥市市政工程建设中遇到的最大的边坡,施工条件恶劣,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紧密合作,积极采用信息施工法,及时反馈到设计单位,及时调整施工设计方案。确保了野生动物园大门的安全。

1工程概况

1. 1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

望江西路大蜀山野生动物园边坡原地形为一南北向山梁,北高南低,最大高差15. 81 m。属大蜀山山前坡地,第四纪由冲洪积一冲坡积碎石土及白翌系红色细粉砂岩构成。

该段表层土中有少量上层滞水,砂岩风化岩中有少量空隙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

1. 2治理工程设计方案

为了控制滑坡及边坡变形,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坏,做到一劳永逸,确保结构安全。

根据其工程地质条件,滑坡形成原因和稳定性分析及边坡特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工程实施的可行性进行方案比选。

I号方案:抗滑桩与锚杆框格方案。12根2 mX3m抗滑桩,桩间距5. 0 m,框格梁8片,竖肋及横梁尺寸0.8 mX1.0 m,地基梁带基桩,坡面挂网客土喷播。

2号方案:预应力锚索与锚杆框格方案。共设置33根7 X X15. 24锚索,间距4^-8 m一根,上下近4m,设三排,框格梁8片,竖肋。8 mX1.0 m,横系梁0. 4 m X 0. 3 m,地基梁带基桩,坡面挂网客土喷播。

通过比较选用n号方案。

2信息施工与动态设计的意义

2. 1信息施工

信息施工是指依据施工反馈的地质信息和监测数据,对地质结论、设计参数进行验证,对施工安全性进行判断,并及时修正施工方案,然后再按照新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换句话说,就是将设计、施工、监测、信息反馈等融为一体的现代化施工方法,是动态设计法的延伸和需要,也是一种客观的实事求是工作方法。

对于地质情况复杂、稳定性差的边坡工程,在施工期间要求有足够的安全稳定,信息施工法建立的信息反馈机制有利于控制施工安全、完善设计。

信息施工法的基本原则,应贯穿于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现场管理的全过程,施工中不断将现场水文地质变化情况反馈到设计和施工单位,用以调整设计与施工参数,指导设计与施工。

文献规定,对于岩质边坡,岩体类别为I(新N)或11(新V)类,边坡高度(30 m,破坏结果很严重的,其安全等级为一级。一级边坡施工应采用信息施工法。本工程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积累和掌握了大量施工信息,为动态设计指导以指导施工提供了有力基础。

2. 2动态设计

动态设计是指根据信息施工法和施工勘察反馈的资料,对地质结论、设计参数及设计方案进行再验证,如确认原设计条件有较大变化,及时补充、修改原设计的设计方法。

动态设计是边坡支护设计的基本原则,当地质勘察参数难以准确确定、设计理论和方法带有经验性和类比性时,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施工中反馈的信息和监控资料完善设计,是一种客观求实、准确安全的设计方法。它可以达到避免勘察结论失误、确保工程安全与设计合理、确保工程安全施工、有利于积累工程经验等效果。

滑坡治理工程是一专业技术性很强的特种岩土工程,涉及到多种工艺的不同施工方法,大多为隐蔽工程施工;工程接触的地质情况变化差异大,“一刀切”式的照图施工往往不能达到对滑坡体的最优加固治理效果。惟有采用信息施工法,收集大量不同的施工信息,设计单位利用它们进行综合的设计方案调整,再用以指导施工。它是实践与理论辩证关系的基本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具体体现。

滑坡治理工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文献规定:一级边坡施工应采用动态设计法,必要时对原设计做校核、修改和补充。

本工程正是基于动态设计法的基本原则,及时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修正。

3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具体应用

合肥市大蜀山野生动物园滑坡治理工程治理难度较大、工序繁多、工艺复杂。不同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与要求,所反映的施工信息也不尽相同。

因此信息反馈十分重要,能及时调整设计方案,有利于指导工程施工。

(1) 46 km+72 m-47 km+00 m段挡墙原设计基础深度1. 9 m,开挖后发现基底全部为淤泥土,基底承载力不足,经现场调查情况后决定:增加挖基深度,局部滑塌段增加浆砌片石回填数量,保证了挡墙结构的安全。

(2) 47 km-60 m-47 km-84 m段原设计框格锚杆高仅8 m,开挖后,发现边坡上部近6 m为腐植土,雨水冲刷易滑塌,经研究决定:增加锚杆框格高度,加密地基梁基桩,延长坡顶承压梁长度,确保了边坡的稳定。

(3) 48 km十40 m-48 km十88. 5 m段原设计锚索(杆)框格,坡顶设置锚索,坡中部设4 m长锚杆,坡脚设置地基梁。施工期间,强台风影响雨水集中,多次强降雨造成边坡滑塌十分严重,危及动物园大门的安全,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多次现场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多次邀请有关专家到现场出谋划策,制定了临时加固方案:打杉木桩、钢板桩,用袋装土回填坡脚,用水泥土回填山体,分层加铺土工格栅网等。确定了永久加固方案,调整锚索设置位置,加密锚索、加长锚杆、加大肋梁截面尺寸,设置地基梁抗滑墩,对地表局部注浆等措施,基本稳固了山体,达到了保护动物园大门安全的目的。

(4) 49 km-00 m-49 km-32 m段原设计为锚杆框格,由于地层条件十分恶劣,地下水集中,多处管线干扰等造成施工十分艰难。根据现状决定:取消该段锚杆框格,改为基础混凝土,前墙为台阶式挡土墙,背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既保证了该段美观,又降低了施工难度,该段处理后效果十分良好。

生态工程基本原理范文9

[关键词]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0)04-0021-03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革命政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武装全党、坚持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前进方向等,构成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议题。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元化给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带来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成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实践表明,要有效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在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础上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自觉遵守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应该把握的整体性原则、本土化原则、时代化原则、大众化原则以及创造性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在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

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然而,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个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概念繁多的理论体系,这样,要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就必须坚持把握整体性原则,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科学内涵,着眼于整体性的视阔科学地学习、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既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可以作为独立的学科;同时又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内在关联,是一个完整而不可分割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不仅仅体现在其内容的相互关联上,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其一,马克思主义所指涉的一些重要概念或范畴具有整体性,如人的全面发展、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唯物史观、世界历史、意识形态等等都是整体性的概念范畴。其二,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领域的整体发展态势及其运作机制,对自然界一般规律的揭示奠定了世界观基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为我们指明了迈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康庄大道,而对思维发展规律的揭示则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奠定了方法论和实践基础。可以看出,不管是世界观还是方法论,都无疑是整体性的。其三,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还体现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整体,体现为一个整体的、一脉相承的发展链条,在这个链条中形成了三种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即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经典马克思主义即原生态马克思主义,由列宁、斯大林在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俄国及苏联实践而形成的列宁主义和斯大林思想即次生态马克思主义,由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为指导在中国革命、改革及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如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新生态,或者叫做新生态的马克思主义。不管是原生态、次生态还是新生态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个完整的、一脉相承的有机整体,都是我们党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本土化原则”:在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社会主义,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都是“他山之石”,有着不同的话语表达和文化底蕴。要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领域中的主导地位,我们就必须在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成功地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改革及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在实现话语转换的基础上来指导中国具体的革命及现代化建设实践,引领社会思潮。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其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必然产物,自成立那天起,我们党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就把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为最高纲领,而把实现社会主义社会作为最低纲领;也恰恰是从成立起,我们党就强调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反对任何形式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宗派主义,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过程中的“本土化原则”,也就是强调在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

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各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这一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过程,体现在俄国或前苏联就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或马克思主义苏联化的过程,而体现在我们中国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就是强调从中国革命实际、中国特点出发来寻求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实践表明,只有中国化或本土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有效指导中国革命、改革及现代化建设实践。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要结合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努力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此,我们必须“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因为它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科学方法论。看我们是否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键看是否能运用它来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推进党的事业发展。解决的问题越多,就运用得越好”。也就是说,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中来落实,要用实践的效果来检验。

三、“时代化原则”:在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过程中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

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细化教条,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集中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可能过时,我们也不能苛求历史老人的每一个结论都适合于当前问题的解决。真正表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和方法,也就是说,我们要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就必须从时代特点出发,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时代提出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而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过程。所谓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同时代特征、时代主题结合起来,并使之能够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的历史过程。

敏锐地把握时展的脉搏,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心课题和首要任务。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条件、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时代的时代主题就是战争与革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设民族主义国家是那个时代的时代主题。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精辟分析了时代主题的新形势,深刻阐明争得较长时间和平环境进行国内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在深入把握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基础上,发现了世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强调“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目。新世纪新阶段,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了合作化的时代新潮流,认为和平、发展和合作是当今时代的大潮流,“应该说在国际大的格局基本形成,国际形势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当代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的潮流。”可以说,正是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敏锐把握了时展的脉搏,并成功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的紧密结合,有效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从而相继取得了中国革命、改革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胜利。由此可知,要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就必须把握“时代化原则”,也就是在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

四、“大众化原则”:在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和普及的过程中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

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的是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学术性到通俗化、由少数领袖人物的个别理念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并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的过程。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质上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这个意义上,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主要任务就是不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追求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形象化、简明化,但绝对不是简单化、庸俗化和片面化甚至低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需要一系列现代化的传媒手段,需要一支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热心参与,而且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和参与,这本身就是一个理论一实践的反馈和运用过程。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从而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培养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风气和习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强调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教育引导党员着力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所有这些,都充分表明,要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就必须把握“大众化原则”,也就是在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