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科研单位的发展集锦9篇

时间:2023-09-03 14:57:33

科研单位的发展

科研单位的发展范文1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彻底丢掉“等、靠、要”

当前,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第一、二、三产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航天科研单位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以至于时至今日,在航天系统内,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安于现状,左顾右盼,求稳怕乱,不敢迈步,总想等着别人走出一条新路,自己在后面效仿;

二是发展思路不宽,习惯在已有的服务项目的小圈子里打转转,认为三产就是为本单位职工提供生活方面的服务,对三产的内涵缺乏足够的认识;

三是习惯于眼睛向内,只想等上级单位布置任务,靠上级单位拨经费来完成任务,不去开发受市场青睐的产品,缺乏向外发展的胆识;

四是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在“断皇粮”的危机面前,束手无策,拿不出切实可行的、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规划方案。

这些问题反映出航天科研单位的三产发展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等、靠、要”的痼习,习惯于上级大包大揽式的管理模式,凡事都靠上级,一级靠一级,最后都靠到国家的身上去。科研单位内的行政后勤、服务公司等,都成为单位的附属物,创收少而依赖多,依附性极强。一切都习惯于“等、靠、要”,一切都必须“等、靠、要”,一切都离不开“等、靠、要”。

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遵循的是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一切按照价值规律办事。它与计划经济中的“等、靠、要”恰恰相反,是以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一切。一切以市场为中心,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航天系统除国家重点指令性军工任务以外,一切再“等、靠、要”就脱离了现实,背离了市场经济所遵循的原则,必将被现实淘汰。

航天系统中的三产也面临着是“等、靠、要”,还是自己去闯一条生路的抉择。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各单位的第三产业必须去闯、去创。正如李鹏总理视察航天总公司时所说:“不要等饭吃, 要去找饭吃。”对军品而言如此,对三产也不例外。

挑战面前,强者存,弱者亡。在生死攸关的当口,航天系统内部的一些单位率先丢掉“等、靠、要”,投身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发展三产,走出了一条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道路。例如:三院8358研究所,利用自身优势,兴办了激光医院,参与市场竞争,仅1994年就创收6000多万元,获纯利 167万元;五院510所建立了“航天水泥厂”,投产仅八个月,产值就达到200万元;三院33所共兴办了 14个经济实体,其中制冷设备外壳加工年产值已达385万元。这些成功的经验告诉人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站住脚跟并获得成功,就必须尽快地解放思想,尽快地转变观念,彻底地从根本上抛弃“等、靠、要”的陈旧观念,自己找饭吃。扬己之长,参与市场竞争,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立足、生存、发展的最佳位置。

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这就是解放思想的最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全国如此,航天系统也不例外。“等、靠、要”是旧观念,是旧习惯势力,它束缚着人们的手脚,使人们无法去适应新情况,更谈不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了。我们要做的是:研究航天系统各单位第三产业的现状,结合市场经济的实际,分析、研究出航天各科研单位的三产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新思路,拿出新办法。

二、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加快航天科研单位第三产业的发展

随着思想解放,转变观念的逐步深入,人们头脑中的旧框框被打破了,新的观念逐步确立起来。

1. 投身市场,敢试敢闯,大胆改革,大步前进。航天科研单位要从本单位三产的实际出发,改革现有体制,将一部分有开发能力、能参与市场竞争的机关职能部门从军品的“保险箱”中推出来,放到三产中去;第三产业从军品队伍中完全脱离出来,不再“等、靠、要”,不再充当单位的附属品,投身到市场中,去试一试身手,靠自身的本领生存和发展。

2. 拓展思路,吃透中央《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的精神,搞大三产。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的指示精神,航天科研单位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扬长避短,全方位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最佳位置。从传统的小打小闹、服务性的小圈圈里跳出来,树立起搞大三产的观念。凡符合国家政策的,能发挥各单位优势的,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都应该去发展。

3. 眼睛向外,找准市场,纵横联合,共同繁荣。航天科研单位发展第三产业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市场需要什么,就去开发什么,经营什么。既可以依靠自身的优势搞发展,也可以用“借鸡下蛋”的方法,走纵向、横向或纵横联合发展的道路。

4. 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培养一种自信、自强、自立的勇敢精神,勇于拼搏,敢于创业。同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组织实施。要让第三产业的干部和职工清楚地认识到,在挑战来临之际,还存在着航天系统第三产业生存、发展的机遇。

当前是航天科研单位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最有利的时机。回顾航天系统第三产业发展的历史,从80年代初起步到今天,也有十几年的历史了。借助航天系统科研单位的自身优势,系统内部的三产已有一定的规模,大部分单位的三产已基本实现经济自立。现在应该是加快发展,大步前进的时候了。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还有两年多的时间,我们应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南,贯彻落实航天总公司制定的《改革与发展纲要》,结合各自单位的实际情况,加快改革步伐,实现军、民分线管理;积极推进军、民分离、分立的进程;把发展第三产业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为下一世纪第三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航天系统各单位要分秒必争,尽快构筑好自己发展的框架。既要确定各自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又要制订出有助于自身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具体措施。在构筑发展框架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在确定发展目标时,要把三产的发展速度建立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出实事求是的发展目标。既不能好高鹜远,也不能畏首畏尾。使三产发展既跟得上形势,又符合本单位的实际。

第二,在确定发展重点时,主要遵循投资少,见效快,产出大,效益高,符合市场需要的原则。

科研单位的发展范文2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着整个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研事业单位在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的同时,其财务管理问题也逐渐变得复杂化,严重制约着科研事业单位的不断壮大。本文将分析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新形势;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建议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信息与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灵敏性的强弱直接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效率。科研事业单位作为科学技术研发的重要载体,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信息与科技的进步。由于科研事业单位属于事业单位,其财务管理与一般企业性管理之间有着一定的差异。由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只有不断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断完善,为科学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扎实的基础,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

二、新形势下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不完善

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首要问题在于其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不重视。由于科研事业单位的经费大多来自国家拨款,并且单位本身也不具有生产、经营的性质,因此部分科研事业单位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并不需要在单位内部开展。此外,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较差。由于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的不健全,造成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完善,使得内部审计机构置于单位领导的管理之下,缺乏独立性以及客观性,因此做出的审计结果真实性和可靠性也就相对较差。

(二)预算管理不健全

一方面,预算编制合理性较差。由于科研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编制的认识偏差,导致预算编制仅仅作为资金来源的工具,只考虑当下科研对于资金的需要,未与国家战略发展要求相匹配,缺乏合理性。此外,由于科研事业单位研究工作的繁重以及预算编制时间的限制,预算编制也同时存在着仓促、可操作性差等问题。另一方面,预算执行力度较弱。科研事业单位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往往面临着较为复杂、多变的状况,因此对于预算的执行力度较弱,加之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部分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分配以及调整过于随意,不利于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三)设备管理混乱

科研事业单位需要大量的科研设备来支持科学技术的研发,由于管理缺陷方面的原因,单位内部设备管理较为混乱。首先,设备利用率较低。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研设备的更新速度也较快,因此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存在过多闲置的机器设备,设备利用率低下。其次,设备维护较差。部分科研事业单位忽视科研设备的日常维护,导致设备加速折旧。最后,设备的处置不合理。由于种种原因,对于一些淘汰的科研设备,部分科研事业单位会采取低于市场正常价格的方式予以处理,抑或直接丢弃,导致单位资产流失。

(四)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差

科研事业单位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所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财务管理的健康与否内在的取决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通过高水平的财务管理,才能为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推进国家科技工作的发展。

三、新形势下对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之建议

(一)完善内部审计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科研事业单位拥有者较多的科研资金,其内部审计相对于国家审计以及社会审计而言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以及操作性,单位应当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加之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在国家审计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也是对国家审计的一种补充。其次,要建立独立性较强的内部审计机构。针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单位可以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来增强其独立性,保证其独立于其他各部门,同时又通过其他各部门来监督内部审计机构。

(二)健全预算管理

科研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其预算管理,保证其所获取的资金确为其所需,同时保证其资金切实的用在了科学技术研发上。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编制往往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基础预算法,一种是零基预算法。前者是在上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基础之上针对本年度的预算编制做出调整,后者则是就本年预算做出重新编制。多数单位会采用前者,因为前者省时省力,但是这种方法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预算编制的不合理性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对于科研事业单位,其预算编制的要求较高,需要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相协调,因此相比较而言其预算编制方法采用零基预算更为科学。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预算编制工作。此外,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相对于其他事业单位的灵活性较强,但是这种灵活性需要掌握恰当的标准,不能随意的调整对于预算的分配以及运用,导致单位财政出现赤字,影响科学研发的进度。

(三)规范设备管理

科研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的设备审批制度。很多科研事业单位都在运用设备购买审批制度,但是其实施效果并不佳,并没有严格的按照层级予以报批或者审批程序过于简单。这就需要科研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设备审批制度,合理的衡量设备的利用度,提高设备利用率。此外,要及时维护设备,尤其是对于在用设备。科研事业单位的设备维护往往是由单位外部的人员,比如厂家技术员来进行维护,但是这种方式的维护并不能达到日常维护的效果。科研事业单位可以派有经验的专人负责机器设备的日常清理与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面对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财务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单位的科研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单位可以采取定期培训的方式,督促财务管理人员更新知识,跟上市场发展的脚步。此外,建立绩效考核激励机制,采用各种鼓励方式激励财务管理人员在理论以及实务工作领域均取得一定的突破。科研事业单位还应当通过内部控制监督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加强对其职业道德的教育。

四、结论

科研事业单位承担着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只有不断从各个方面完善其财务管理工作,才能为科学技术研发奠定良好的基础,助推国家科技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吴珍.浅析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商贸,2014(01).

科研单位的发展范文3

一、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职责与定位

1.1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是我国农业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科学技术十分重视,先后出台了多项促进农业科学研究的政策措施和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方案为农业科研单位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农业科研成果管理办法的强化,加大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农业科研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科技成果的获奖等级和数量上。据统计,从1957年到2007年,50年间,全国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科技发明奖4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08项。近6年来,6个国家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有5项;38个二等奖中,有24项,由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获得。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省、地市三级农业科研单位共培育农作物新品种6000多个,有4000多个是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培育。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以全国各区域的农业生态环境对象,研究区域内农业生产特点,因地制宜,开发优势农产品和农业新技术,跻身在农业生产的前沿阵地。

1.2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对区域农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解放后,国家、省、市三级农业科研体系共培育和推广农作物新品种6000多个,其中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选育出4000多个新品种,近70%。粮、棉、油作物品种大致每过十年更换一次,每次更换则能增产10%以上。大幅度地提高了全国各地主要农作物的生产能力,显现出了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实力和对社会的贡献。国家审定小麦品种,2006年审定通过32个品种、2007年审定通过30个品种,其中2006年有13个、2007年有17个是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育成。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着力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加强农业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示范和推广力度,已成为区域内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处于农业生产第一线,承担着不同区域内农业生产技术研究、新品种选育和试验示范等工作,对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发挥着逾益重要的作用。据农业部2007年公告,全国已建立了稻、麦、棉、油等十大农业产业;兴建综合试验示范基地160个,有85个是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领办。

1.3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一大平台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掌握区域内农业生产特点和农业生产实际情况,能及时地了解农业生产实际需要,把握农业科研方向。通过示范基地的各项试验和大面积生产情况的详细调查,对区域内农业资源、土地状况、气候条件、技术装备等各方面在定性、定量上评估,并作为农业科研的基础。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直接接触农业生产,是农业科技服务的先锋,及时掌握农业生产信息,通过反馈信息,确立研究课题,解决农业生产上的技术问题;提供政府决策,把握好农业发展方向,区分好长远与眼前利益;处理好农业生产发展的轻重缓急。广泛推广应用节水灌溉、病虫测报等农业科技,向广大农户提供咨询。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农业信息更加精准、更加快捷。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担负着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是农业生产数据的情报中心,是农业发展前景的规划部门,要帮助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率低,信息资源开发不足等问题。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以农业综合试验基地作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展示平台,对区域内农业发展有着很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是农业科研单位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二、现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几大发展阻碍

2.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服务主体是分散经营的、面广量大的承包农户,家庭式农业生产的分散性和农业技术推广的普遍性,往往在新技术、新品种应用上产生脱节,显露出农业这一弱势产业的特点。生产周期长、收益的不确定而其它产业高收入的比较,使得农业生产难以引起足够重视。尽管服务“三农”,再三强调,但地方政府或主要领导缺乏对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地位和重要性的认识,仍受轻农、怠农等陈旧传统观念的影响。面对工作量大、收效慢的农业“谈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总难摆放到应有的高度来考虑,亟需重视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作为公益性机构在农区所作的贡献。

2.2科研经费尚缺科研手段落后

据统计,2000年,全国地市级以上农业科研机构经费收入中,政府财政补助(不含科技项目费)人均仅为1.14万元。2003年,我国农业科研投入仅占国家财政科技拨款总额的5.7%。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经费缺口较大,据资料显示,2005年,全年农业科研经费按人均经费计算,地市级7.05万元、部级19.73万元、省级9.71万元,经费不足则导致科研手段相对落后,基础设施陈旧。有许多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办公用房、试验用道路、库房、晒场等,仍保持着五、六十年代的面貌,严重影响了农业科研的创新和发展。

2.3学科建设乏力人才培养偏颇

改革开放初期,对经济效益的片面追求,忽略了学科建设、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考虑,而农业科研单位要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这方面工作日显重要。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学科建设是依据社会发展、农区内农业生产特点、自然资源条件,对农业研究学科进行设立、调整或重组,是充分应用现有人、财、物等要素,增添、补充科研设备与人员,开辟新学科等一系列活动。现在,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在人才培养上,仍存在盲目混乱现象。人才是关键,培养人才涉及到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服务等整个过程。

2.4研究与应用脱节科技转化不畅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是衡量农业科技重要性的主要指标。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40%,而经济发达国家该指标近80%。在科研选题上,存在着很大的随机性,缺乏应用上的考虑。在新型科技与成果的储备和筛选上,仍较为薄弱,对有价值科研项目协作攻关力度不够、技术集成化程度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建设仍有待加强。总的来说,表现出研究的课题多而应用的成果少,重复研究课题多而有创意的研究少,农业科研与生产相脱节的现象严重。

2.5体制机制仍不健全缺乏长期性有效性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发展过程就是制度机制不断健全、不断完善的过程,经常遇到的现象是重科研轻开发或重开发轻科研,保证科研与开发并重的体制与机制尚不健全。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福利制度、激励机制、考核机制、评价机制、拨款体制等方面仍存在诸多弊端。

三、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的创新发展

3.1提高认识水平,文明和谐得以风行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属国有公益型事业单位,各地政府要充分重视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性,要进一步纠正社会上长期形成的“轻农”“厌农”的观点,确实贯彻中央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发挥其对各区域农业经济和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确立大局观念,提高科研从业人员学农爱农的道德风范。开发上的良性互动中酿造文明和谐的氛围。使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成为研究之所、文明之所、和谐之所。

3.2加大投入力度,创新能力再上新台阶

按照发展规划,要求有步骤地加大对科研和开发的投入,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政策上倾斜,财政上扶持。在大幅度地提高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事业经费的投入下,避免重复投入或盲目竞争招致的各种损失。抓住发展重点,鼓励农业科技领域的创新,创新科技,以一流的科技成果提升科研水平,机制创新,以完善的管理办法保障科研与开发的高效,创新模式,以新颖先进的服务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投入,创新能力提高为前提,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从而站上更高台阶。

3.3积极培养人才,学科建设有了新局面

发展离不开人才。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整合科研资源,培养优秀人才。进一步优化学科,结合区域内农业生产特点,选立优势学科,培植特色学科,使现有的条件、设施,充分发挥效能。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与使用,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科人才队伍。奋发有为的人才团队,迸发的创造力,使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发展呈现出特色学科突出,学科结构合理、科研开发兼顾的崭新局面。

3.4强化科技服务,成果转化更加畅通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在国家农业科研体系中处于科学研究的末端,而又处于技术应用的先端,科技服务是一大要务。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服务方式,把先进的农业技术传输到农业生产第一线,这对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农民文化素质低下与分散经营的现实,尤为必要。认真总结科技服务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完善科技服务上的体制和机制,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在农业区域科技服务才能有着更加畅顺更加健全的科技服务转化平台。

科研单位的发展范文4

关键词:科研单位 文化管理

一、科研单位文化管理的内涵特征

科研单位特色文化,是一个独具特色、相对完整的文化体系,是科研单位在长期的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等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为广大成员普遍认同的文化环境、学术氛围、人才名望、技术优势、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以及渗透其中的精神理念等,它规定了科研单位全体人员的基本思维模式。一个优秀的科研单位特色文化能让成员心中形成一致的价值观和使命感,促使成员奋发向上,推动科研单位全面建设创新发展。

科研单位文化管理,包括科研单位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准则、道德规范、生活信念以及对单位内外环境的基本看法等,强调用文化的力量创造和影响管理,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来凝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通过价值观念和组织精神的培育达到科研目标,实现自我价值的管理方式。

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文化管理始终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把人视为科研单位最重要的资源和管理的主体,把发展人作为科研管理的目的所在。崇尚“管理即服务”的管理哲学,树立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的管理之道,把尊重人、关心人、服务人、凝聚人、依靠人、发展人和完善人作为科研管理的主要目的。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科研人员发展的长效机制、公平的竞争机制、合理的考评机制,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增强成员的道德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科研人员在自觉致力于实现科研目标的同时,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2.运用“自我激励”的管理手段。传统的制度管理通过外在的行政命令、监督、检查和奖惩等外力手段实现管理目的。而文化管理认为,人的行为不仅仅受欲望、本能和物质利益的驱动,而且还受到具体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生活环境、道德观念的制约。通过影响和改变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基本的观念体系,可以深入持久地影响和改变人的行为。通过价值引领、情感沟通、环境熏陶、榜样示范等对人产生激励作用,能极大地调动科研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科研人员就会主动地按照文化形态确定的价值标准进行行动选择、价值判断和自我评价,从而实现管理的目标。

3.采取“非理性”的管理方式。理性的管理模式要求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把一切事务都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过分注重量化,要求人主动适应制度,容易导致管理的强制性,妨碍科研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而文化管理以人为中心,认为人并不完全是理性的,还有非理性的一面,主张尊重人格,适应人性,强调意志、情感、心理等非理性因素对管理的作用,主张制度适应人。文化管理契合了当代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所引发的劳动方式、管理方式以及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等时代特征,是一种更符合人性、更有效率的管理理论。

二、科研单位文化管理的功能作用

提高科研竞争力是科研单位发展建设的核心任务,要求科研单位进一步适应时代变化,转变管理方式,着力推进科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科研单位科学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科研单位要通过文化管理,促进主流价值认同,建立共同愿景,激励科研人员积极进取,主动创新,努力形成促进科研单位科学发展的强大内生力量。

1.文化管理能够形成正确导向。科研单位掌握着某一领域的关键技术和生产专利,是竞争对手拉拢、利诱、腐蚀的重点对象,面临的政治、经济等方面考验更加严峻;科技人员思想活跃、视野开阔,接触外界信息量大,政治意识容易出现淡化模糊的倾向;科技人员易受功利思想影响,在职务调整、职称晋级、住房分配等方面容易产生攀比心理,现实思想难以及时掌握。这就要求科研单位文化管理必须突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唱响主旋律,保持高格调,始终坚持和拥护党的领导,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打牢科研单位科学发展的思想政治基础;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科研人员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紧密结合科研人员思想实际,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做出有说服力的回答,引导他们在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

2.文化管理能够凝聚团队力量。科研单位采用项目组管理方式,要求成员之间集思广益、合作无间,强调的是成员间的协调和支持,要求组织的氛围是和谐和沟通。科研工作的高效运行离不开团队文化的支持,团队文化为科研单位增强凝聚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科研单位文化管理,既要注重引导广大科研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尚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又要根据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既要提倡开拓、厚实、民主、和谐的学术氛围,积极锻造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善于协作、甘于奉献的团队精神,又要倡导勇于创新、宽容失败、崇尚竞争、力戒浮躁的团队文化;既要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协调沟通,增进相互信任和理解,又要注意消除成员之间的误解,促使他们有效地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情感,从而切实营造出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真正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

3.文化管理能够鼓舞创新热情。创新是科研的灵魂。创新文化是科研文化的核心,是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前提,能够唤起一种巨大的能量、热情、主动性和责任感,保证科研目标的顺利实现。对于科研单位来说,尤其是公益类的科研单位,主要任务是出成果、出人才,开展原始性创新、成果的推广及其应用,它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容不得浮躁。为此,科研单位文化管理,要通过培养和塑造,使科研人员确立正确的科研主攻方向,选择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树立在艰苦的科研环境中耕耘的信念;坚持把创新文化融入科研工作的各个阶段,渗透到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攻关、评审、测评等环节,不断为完成科研任务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断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攻关热情。具体地讲,人才建设上要建立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形成注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动力;思想工作上要采取实际声誉感召、真情力量打动、生动形式吸引以及人格魅力影响等方式,排解思想困惑,鼓舞创新热情;人才交流上要开放灵活,正确对待人才合理流动,支持鼓励科技人员成长进步。

4.文化管理能够发挥规范作用。制度文化,作为科研单位中人与人、人与设备、人与制度之间的中介和结合,是一种约束单位和个人的规范性文化,它使科研单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状态,从而促进科研目标的实现。先进的制度文化必然会促进正确的科研发展理念和职工价值观念的形成;而正确的科研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念又会促进制度的正确贯彻,使人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科研单位文化管理不排斥制度的功能作用,认为科研单位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一套系统、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因为有了管理制度,可以减少管理工作中的随意性和人为影响,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通过科学、可操作的内部管理制度,如民主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以及分配中的岗薪制、年薪制和科研项目效益工资制等,能够使科技人员形成良好、规范的职业习惯,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效力、决策水平与生存能力;通过建立系统、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如安全管理制度、消防管理制度等,可以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堵塞安全漏洞、消除安全隐患。

三、科研单位文化管理的实施策略

1.强化理念导入,打造特色价值文化。文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事业繁荣和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一流的文化管理,就建不成一流的科研单位。科研单位要通过细致的计划、严密的组织、有力的领导,把构建特色文化价值体系,当成灵魂来铸造,作为软实力来增强,在单位内部创建上下齐心协力、全员参与的文化氛围,逐步打造特色科研价值文化体系。

2.融入渗透,催生科研核心能力。科研单位实施文化管理,要注重积极探索文化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善于将文化工作贯穿于教育之中,坚持把文体比赛的技能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性结合起来,引领科研人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围绕科研工作开展文化活动,把科研工作的阶段性与文化活动的经常性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科研热情;紧密结合重大攻关任务开展文化活动,把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与完成重大科研任务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励科研斗志,不断为科研单位全面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以人为本,营造和谐浓厚氛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文化管理的重要原则和目标。科研单位文化管理必须将人置于管理的核心地位,在管理实践中融入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完善人的品格,磨练人的意志,提高人的智力,使人在完成科研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更全面的发展和进步。要坚持“以科研人员为主体”,体现对他们的理解、尊重和关心,用文化的功能引导人、陶冶人、激励人,关注科研人员成长过程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发展,为科研人员成长成才提供机会和条件。

4.宽严相济,建立柔性制度规范。制度管理是科研单位文化管理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科研单位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规章制度对科研生产和科研人员工作质量、心理行为发展与素质的形成具有强制规范功能,能够提高科研单位的组织力,保证科研工作目标的有效实现。在制度的设计中,要切实把维护科研人员利益、有利于学术自由、有利于提高科研效益和质量作为根本出发点,努力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白军华.浅谈企业文化管理[J].经济师,2009,11:264

科研单位的发展范文5

关键词:新形势;农业科研单位;内部审计转型

审计监督体系主要是由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构成,就以往的审计工作情况来看,内部审计没能充分的发挥其职能,在农业科研单位此类情况表现的尤为明显,部分单位其依旧采取传统的财务审计方法,没有实现财务审计到效益审计的转变,且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基于此农业科研单位必须要加快转型步伐,采取新思路与新方法,来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与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科研单位的进步与发展。

一、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内部审计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

1.审计效率相对低下

由于农业科研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职责相对弱小,单位领导人对于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视程度也比较低下,使得内部审计部门在落实具体工作时,受到强势部门的影响,造成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内部审计结果的准确性较差,进而内部审计结果使用率较低。内部审计结果公布的透明化程度较低,主要传递对象是领导与监察部门,造成内部审计工作与内部审计结果呈现分离化趋势,严重影响内部审计工作效率。

2.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经济管理意识低下

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内部审计转型,主要是实现经济效益转型,但是多数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依旧采取的是以往的审计方式方法,针对单位领导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未能做到“秉公执法”,使得内部审计职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没有遵循部门中心工作的调整,而做出相应的改变,同时未能站在单位全面发展的角度,去分析与解决问题,内部审计人员职能弱化,甚至有些单位依旧采取“事后改错”的审计模式,未能从根源上控制审计问题。

3.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内部审计机构是农业科研单位针对本单位内部,开展经济合理性评价的机构,同时也是用来评价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合理的机构,发挥着二次控制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监督机构层次。但是我国部分农业科研单位,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纪检监察部门中,使其缺乏独立性以及权威性,加之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备不合理,审计人员多为会计人员,缺乏复合型人才,审计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审计知识、法律专业知识等,就此而言多数农业科研单位,其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置不合理,审计人员素质相对低下,要想实现快速转型,则需要加强审计方法创新,打造专业的审计人才队伍。

4.审计环境变化下内部审计工作要求

随着收入渠道逐渐多元化发展,以及科研费用支出的不断增长,使得农业科研经费压力增加,使得农业科研单位开始借助自身的农业科技优势,积极的创办农业科技产业,利用科技成果来筹取科研经费,以此改善农业科研条件,但同时也增加了经费管理风险,需要内部审计人员深入研究,主要针对预算编制问题、管理体制问题、经费管理与预算控制等问题。审计环境发生变化,使得内部审计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因此如何发挥内部审计功能,确保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发挥科研经费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财务资金的合理分配与使用,成为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之一,因此农业科研单位要转变以往的管理观念,建立健全资金监督管理机制,做好财务收支管理与审计监督工作。

二、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内部审计转型建议

1.准确定位农业科研单位内部审计职能

我国对内部审计工作,制订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农业科研单位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来定位内部审计工作职能,独立设置内部审计工作机构,成立院审计处,遵循审计署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规定,制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准则与具体工作规定,进而规范审计工作程序。针对科研项目、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等制定相应的审计监督管理办法,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审计监管流程。审计处作为主要的内部经济监督部门,针对本级或者单位开展相应的内部审计监督工作,主要针对科研项目、经营活动等,行使独立的内部审计监督权利,向主管领导及相关部门及时报告内部审计工作结果。内部审计机构主要负责财经法纪执行,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单位各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以及规范性,同时还需要监督单位会计报表中的资产与负债的真实性、准确性,做好内部审计人员培训等工作。

2.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实力

(1)重新审视内审工作审计工作属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主要构成部分,主要是预防、揭示以及抵御功能,因此农业科研单位领导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时刻把握审计工作新常态,严格落实党中央与市委、市府有关审计工作的决定以及部署,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与目标,做到有部署、有措施。同时,要重视提高内部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其能够在日常审计监管工作中,严格规范管理,制定并完善内控制度,转变以往的被动管理模式,采取补办手续、账目调整、自查发票等工作措施,提高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审计意识和大局意识。(2)采取新的审计方式方法农业科研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针对单位内部的科研项目、基本建设项目及平台能力建设项目等,进行审计监管日常事务工作。在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要融合多项专业,基于不同的视角展开分析,采取多种审计方式,比如:总体分析法、分工核实法、集中约谈法等,针对单一项目,要采取查错纠弊的方法,开展相应的审计核查工作。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拓展内部审计职能,加快内部审计工作向效益审计转型。面临内部审计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则更需要廉洁、高效地开展内部审计服务工作,做好落实以及跟踪服务,全面提高审计效能。(3)规范审计流程农业科研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因此内部审计工作要规范审计流程,从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到落实审计现场,严格审计复核审理,形成报告意见,并将形成报告意见报送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针对审计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交将整改结果报送主管领导及相关部门,以此形成严谨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则需要在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内,遵循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工作纪律以及内部审计法律法规操作细则,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做好全面的审计工作,要从本单位的科研计划、单位发展目标,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明确年度内部审计工作任务,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在获取单位领导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再具体落实审计方案,下达审计通知书。内部审计部门根据明确的审计范围与内容,制定审计目标与实行的步骤,制定预约完成时间,约谈相关审计对象,做好被审计对象审计情况核实后,组织内审工作人员开展内审计工作,按时完成审计任务,及时向主管领导及相关部门提交审计报告。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审计整改建议,并规定具体时间完成整改,被审计对象则需要递交审计整改报告,同时做好问题跟踪,以及内部审计档案资料整理与归档,进而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3.全面整合单位内部审计因素

对于农业科研单位而言,不论内部审计,或者是系统内部审计,采取的审计方法要随新的发展形势加以转变,以往的审计方法是以财务报表以及内部控制系统为主导,该种审计方式,在当下时期正不断暴露出新的问题,因此需要向内部控制系统与风险审计相结合的内部审计方法转型。在市场环境不断发展变化中,未来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息系统的网络化程度不断深化,内部审计风险逐步加大,因而需要整合单位内部审计因素,除了做好单位内部自审工作外,还需要加强效益审计工作,做好内部审计调查取证与分析,提高农业科研单位的内部审计水平。

4.创新绩效内审评价方法

农业科研单位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存在着人情问题,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难以有效地落实内部审计工作。为此农业科研单位有必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考核评价,并且成立相应的监督小组,专门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监督与考察,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同时要创新单位内部绩效审计评价方法,内部绩效审计工作主要是针对农业资源使用性、单位管理效率、科研活动效果等,因此加强评价方法的创新研究有着现实的意义,促进内部审计转型发展,农业科研单位需要制定内部审计评价指标,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法,不断创新评价方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完善内部审计评价体系,做好相应的评价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科研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转型,是新的发展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必须要走的路线,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内部审计转型中,农业科研单位面临着人员配置不科学、审计效率低下、内部审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完善,本文笔者针对内部审计转型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转型策略,意在为加快农业科研单位实现内部审计转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作者:蔡艳辉 梁莉 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延梅.浅谈农业科研单位内部审计[J].农业科技管理,2013,(2):41-43.

[2]陈剑平,胡高洁,皇甫江河,等.对加强和创新农业科研院所纪检监察工作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3,(5):1-5.

科研单位的发展范文6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策略

一、管理会计在科研事业单位应用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会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管理会计目标是能够进一步实现科研事业单位价值的最大化——科研事业单位价值的最大化最终通过所服务的顾客的价值最大化来实现。关于这个目标需要首先需要确保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1)需要做好风险和报酬的均衡工作,从而能够合理的控制科研事业单位风险。2)不仅要做到有量的扩大,同时也需要确保质的变革和创新工作,对于后者主要是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确保其发展。3)顾客价值最大化。如果在应用过程中会因为外界因素引发很多问题,主要是匮乏和扭曲的管理会计信息,因此需要重点加强这方面的控制,从而才能够为后续的管理会计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控制,促进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科研事业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建设的策略

(一)进一步健全科研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体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加大了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建设发展,使其能够更好的促进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从更高的方面进行优化,健全和完善相关科研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体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控制和优化,从而能够更好的促进科研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发展。为了更好的促进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1)进一步完善和整理科研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领导体制,严格的按照相关原则进行控制,同时要重点明确中央、地方政府及各部门在科研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方面的权利与责任,做好相关的配合工作,从而有效的保障科研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2)在我国的《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会计法律法规修订基础上充分考虑各个方面因素,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和制度,从而确保科研事业单位工作的有效开展。3)进一步加强科研事业单位的检查工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落实,做好相关检查工作。如果相关问题严重就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更好的促进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控制

在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科研经费,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事业单位需要对于整个过程中所使用的科研费用、正常支出等方面进行明确,防止出现随意乱用的情况,同时要合理的控制报账的随意性。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完善相关费用的核算,做好费用相关资料的收集,确保各个数据的真实性,加强财务管理工作。2)做好经费预算编制工作,不断加强预算的执行控制,并进一步加强后续跟踪检查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做好全过程监控工作,为后续的工作开展提供有效保障。3)还需要不断加强监督检查工作,特别是针对结算方面的监督工作,从而方便进行项目的整体掌控,严格的控制经费使用,有效的分析和应用经费,将其纳入到绩效考核范围内,做好绩效考核工作,从而能够进一步带动员工的积极性。

(三)建设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队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不断加强科研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其对于整个科研单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而有效的保障后续工作开展。在应用中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1)不断引进先进管理会计人才,并对于现有会计人员队伍进行整体优化调整,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2)需要定期的矩形相关会计人员的培训工在,相关工作人员不仅需要熟悉相关政策和行业发展动态,同时还需要充分的了解存在的风险,模型计量,IT,金融等方面。从而能够更好的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管理会计人才还需要具备职业判断力、敏锐洞察力、风险控制力以及战略思维,需要根据单位实际发展进行经济处理。

(四)构建现代化会计信息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会计信息系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是科研事业单位做好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需要重点加强研究控制。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财务分析,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优化,从而控制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总之,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一大分支体系,通过利用相关信息实现财务与业务活动的相互融合,服务于单位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各项内部管理活动,其在科研单位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姚娟.科研事业单位转制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2]刘焉.谈科研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与财务管理[J].山西财税,2014,02:45-46.

科研单位的发展范文7

关键词:市场经济 农业科研单位 会计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尤其是政府职能从直接控制往间接控制转化之后,各方面对应的改革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所有的要求都需要依照有助于市场经济模式下的运行规则开展各项工作,而农业科研单位作为已经适应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的农业科研单位,该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模式下,转化财会工作,是需要重点探索的问题。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业科研单位会计工作面临的全新形势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引起了农业科研经济管理工作的重大变革,经济活动的内容也更为的多样化。农业科研单位为了能够更好的和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谋得更好的自我发展,进行不断的改革是必然的形式,农业科研单位不断加快科技的开发研究力度,借助科技和经济的良好融合,碰撞出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自我的发展潜力。因为农业科研单位经济活动的巨大的革新,对于会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一)会计管理运行模式的转变

会计从业工作人员需要将事后核算的工作形式转变成用以提升经济效益为核心的管理型理念,重点突出效益观点、竞争观点、信息观点、资金时间价值观点以及市场观点等等。现如今会计工作单纯的是围绕着事业费、科研课题做核算,已经不能够和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发展要求相适应,未来的农业科研单位经济核算和管理工作必然会朝着多样化、整体性的发展方向发展,科技开发经营也将成为管理核算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内容,但是这方面也正好是相对薄弱的环节,并且现在实行的会计制度之中也没有设立各项相关的科技经营会计研究项目,所以需要尽快的设计订立与科研经营特色相适应的科研会计制度,明确科研会计的各项组成要素和主要的核算内容。农业科研单位的会计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科研运行机制的转变而不断的强化资产经营的核算,在资产负债的双向运行模式中,会计核算需要为农业科研经营决定供应各种分析方式,对资金负债形式、损益和各个投资方分析测算资金代价做核算,对资金的运用前景做预测。

(二)会计管理职能的不断延伸

会计管理工作的职能从之前的单纯重视反映、把控,到如今已经延展到了事前预测、事中把控以及事后的考评这样一个完整的评价过程。简单的说也就是财务管理工作已经加入到经济决策的范畴之内。

(三)对会计人员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会计工作的主体也就是会计工作人员,在全新的发展形势之下,需要不断的提升自我的业务操作能力,在做好核算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加入更多的精力到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需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不但的促进各种经济管理能力的提升。

二、市场经济调价下农业科研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一)建立和国际要求相适应的开放型会计信息体系

会计信息尤其是会计报表信息,在国际化范围之内,规范化是全球会计工作人员不断努力追寻的方向。农业科研单位和外界科研单位合作力度的不断加强,各项联合生产开发、入股经营以及外资注入程度的加深,国内的资金与国外的资本流进农业科研单位的数量会不断增多,而农业科研单位本身的资金也会向外部市场不断流出、为了能够和外部利益集团以及工作人员的需求想满足。清楚的了解了解农业科研单位财务情况和实际的经营效果,有助于国家和有关单位开展切实有效的管理监督和信贷决定,投资人员同样需要开展各种联营投资计划,因此农业科研单位的各项会计工作需要依照我国制定的会计准则规范做会计的核算工作,有效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同样会计报表也需要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资金情形的变动表当成是主要的报表,组建其与国际会计要求相适应的会计信息体系,更加深入的促进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进程。

(二)会计单位要做好本单位资金决策的帮手

现如今的农业科研单位,将研究的成果、技术转化成实体经济模式,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在资金供需矛盾日渐突出的情况下,科研的发展速度也被严重滞后,会计单位需要积极的研究和开发科学、有效与合理的内容融资方式,为各个决策单位供应有效、多样的决策参照,充分的为农业科研单位集合各项建设资金、完善资金组成结构、有效提升资金的实际使用效率,为农业科研单位经济的不断发展贡献好的决策意见。除此之外,会计工作另外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其伟内部激励方式的完善与约束机制的强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简单的说就是在和国家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条件的遵循情况西,需要为本单位找寻利润最大化的分配方案,更加深入的落实分解各项工作,推动内部承担经济责任体制,为友好实现目标利润分配工作出谋划策。

(三)会计工作人员要有更高的素质

会计工作人员不但需要熟练的掌握记账、算账等基本的会计业务操作方式,同样还需要了解各项基础的农业科技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国家制定的各项法规政策有充分的了解,同样需要了解财务管理工作中要求的各项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等等,简单的说就是会计工作人员需要是一个一专多能的管理人才。

三、结束语

农业科研单位的会计工作,需要不断强化审计工作制度的建设,确保科技事业稳定有序发展。总而言之,农业科研单位转变运行机制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项客观要求,会计工作对农业科研单位建设其一个全新的工作局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永平,曾凡勤,梁岸钰.论市场经济调价下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2,04(12):217

科研单位的发展范文8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 财务管理 观念 措施

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农业科研单位由原来的科研型事业单位逐步向农业科研经营单位转变。通过与大型科技公司、上市农业集团合作或者直接组建公司、企业集团。这样也导致了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方法的改变。如何加强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使得其在资金管理方面、单位预算安排方面以及财务管理制度方面逐步走向规范与完善。虽然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会计法》和《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来规范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但是在实践过程当中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依然存在种种弊端,下面笔者将针对农业科研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如何加强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办法。

一、 加强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要加强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首先要从制度上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方法。要让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日常操作和管理制度。在不违反国家针对于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法制法规的基础上,建立适合单位自身业务特点的财务管理制度。根据《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建立全面的会计预算、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其内容应该是包含农业科研单位内全面的财务管理,涵盖单位全部财务管理人员管理、单位内会计工作内容、资产、负债、权益、收入、成本、费用等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对于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要随经济体制的改革而改变财务管理方法,对于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应该紧随经济改革的步伐,不断修改和制定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办法。使得本单位财务管理不断完善。

二、 更新农业科研单位理财观念,加强财务管理

首先应该更新农业科研单位理财观念。以前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经费只有唯一的政府拨款来源。资金稳定,但是并不能保证科研单位运作对于资金使用的要求。农业科研单位转型后,实行的“一院两制”。既同一个农业科研单位对非经费的使用管理两种不同的制度。一种还是政府的拨款,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解决转制前的离退休人员保障。另外一种资金来源就是市场,国家开放科研单位的市场化运作机制,让科研单位自负盈亏。同时国家对于农业科研单位的市场化运作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无论是在税收减免方面,还是土地使用方面,还是给予进出口权方面都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来保证农业科研单位顺利转型。市场化新形势下对科研单位理财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才能使有限的事业经费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下面我们将从更新理财观念方面入手进行讨论。

1. 进行市场化运作,首先应该树立商品经济观念

市场化模式下,是以需求为导向带动商品生产的。首先科研单位必须抛弃以往对于政府拨款的依赖,树立以获取社会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商品经济观念。单位财务人员应该充分做好市场预测与分析工作,及时为单位领导提供有用的经营分析。 作为财务部门应该发挥其在经济管理中的预测和控制职能。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计划。

2.增强负债经营观念

作为市场化运作的科研单位,应该充分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要充分认识到负债对于科研单位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单位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首先,利用国家对于农业科研单位的扶持政策,向政府相关部门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其次,为经济发展要求向银行争取合理的信贷,开展多种营运方式增加科研单位的建设资金。但是应该注意适当的负债比率,控制风险,提高农业科研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

3. 提高经济效益与风险控制的观念

农业科研单位进行市场化运作,就不可避免要承担市场化运作风险。同时作为市场的一部分,应该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市场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不可避免要承担一定的市场风险。科研单位进行企业化的运作,由于投资的多元化,导致风险也多元化。作为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防范风险的重要作用。预见性地采取积极主动地风险防范措施,尽可能将风险降低到最小。但是也不能因为害怕风险而保守经营,损失单位的经济效益。要协调好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

4. 注重单位内部人本化和知识化相结合的理财观念

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人才建设。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进行企业化经营,应该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这是现代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与此同时,单位的财务管理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知识化、层次化的管理。因此,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在增强理财知识的同时,将各项财务活动人格化,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科学运行机制。重点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另一方面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单位顺利地开展财务活动、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本保证。

5. 由对内管理到向信息管理转变的理财观念

企业的信息管理在财务管理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农业科研单位内部财务人员,应该全面关注关于农工科研单位方面的信息。将外部信息与单位内部信息进行整合。这样才能做到研究了市场信息,帮助单位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就要求单位内部财务人员必须做到固守信息理财的观念,对信息进行全面、准确、迅速、有效地收集、分析和利用。为单位资金运筹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 加强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规范财务管理,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益

首先,应该从提高单位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理财技能入手。要保证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必须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只有严格按照《会计法》事实求是地审核原始凭证、保证凭证的真实完整、严控费用支出、保证资金使用等才能保证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性。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应该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培训来实现。要保证科研单位内部财务人员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其次,应该规范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从农业科研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科研单位的特性、经营机制、管理要求、资金使用情况等制定符合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根据科研单位的机制设置科研、开发、管理三个部门的特点,应该分别对其资金使用进行核算。这样做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对与不同会计指标的核算,有利于科研单位内部责任机制的建立。分开核算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各个部门的财务使用情况,有利于对科研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二)编制合理的会计预算也是加强科研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

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应该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在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的“收支两条线”的财政管理政策中强化对单位资金预算管理。要保证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在编制会计预算报表之前,应该认真审核以前年度的会计核算数字,保证基础数字的准确性。只有基础数字准确了才能保证后期的报表的准确。在编制单位会计预算时,财务人员应该全面掌握单位内部财务使用情况,按照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程序和原则进行编制。由于我国目前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行的是“收支两条线”管理。这样对于财政预算报表编制来说,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作为科研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该从分收集单位内部各部门的预算编制,综合进行汇总编制,科学地进行单位收支管理。最后,对于编制的财务预算,应该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严控资金的使用方向,定期对各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考评,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三)加强农业科研单位资产管理

农业科研单位的资产主要包括包括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农业科研单位的固定资产包括科研所得房产和科研设备等。无形资产包括农业科研单位的专有权、商誉、土地使用权、版权、特使经营权和科研专有技术等。加强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首先应该对单位全部的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审核固定资产的使用和出让、出租制度。其次,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上,应该规范规定资产的使用,要合理调剂闲置的资产,通过转让或者出租的形式处理单位闲置的固定资产,充分利用其价值,为企业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另外,作为科研单位,无形资产是最农业科研单位最有价值的资产。特别是科研新品种的保护制度要不断健全。因为农作物新品种经营权的转让是单位无形资产中重要的部分,是单位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要建立适合自身经营特点的无形资产制约机制、激励机制和保护机制。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外购科研成果要进行科学地计量,以实际的转让价格入账。对其他单位投入本单位的无形资产也要进行科学地计量估价或者以协议价格入账登记。农业科研单位内部自主研发的新成果,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在合理估量的同时还要进行折旧核算,采用加速折旧法将折旧摊入当期收益,保证资产的真实性。

(四)要强化农业科研单位的风险管理

进行市场化经营的农业科研单位。肯定要承担市场风险。增强农业科研单位的风险管理意识,首先要加强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只有在意识认识上加强了对风险的管理才能增强他们发现风险的能力进而增强他们防范风险的能力。最为单位财务人员在进行投资时要充分利用信息加强调查研究。运用正确的财务管理方法对科研单位的投资项目进行分析预测,考察项目投资的可行性,提高投资的科学性。对于风险性比较大的项目进行规避,避免因投资失误给单位带来损失。在风险防范措施上,要充分发挥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监督职能,为单位的财务管理保驾护航。

(五)加强对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分析,提高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对农业科研单位内部的财务分析师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对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单位内部资金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单位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通过财务分析,可以预测以后年度的财务发展趋势,提高农业科研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农业科研经费收支效益分析,特别是对单位重大科研项目的经费分析要做到详尽。通过项目财务分析要严控项目科研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艳丽.创新理财观念加强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 农村经济管理 2008年第8期

[2]陈文虹.创新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机制途径初探 农业科技管理 2008年12月

[3]王文义.科研单位财务管理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问题 中国农业会计 2009年12月

[4]朱红丽.论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 科技信息

[5]绉满群.论新形势下加强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 财务视点 2007年6月

[6]叶璋礼.略论高校财务管理观念创新[J】.事业财会,2005;5:71

[7]唐晓青.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思考[J].事业财会,2O05;1:67

[8]万崇伟.黄建龙.集中财力办好事关全局和群众利益的大事 福建财会研究 2006;3

科研单位的发展范文9

当前公安科研单位坚持为公安科研、为实战服务的宗旨,不断破解公安实战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为社会发展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党建工作对于公安科研单位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新媒体对公安科研单位党建工作的影响

(一)新媒体对公安科研单位党建工作带来的优势

毫无疑问,新媒体对公安科研单位党建工作赋予新形式、拓宽新视野、登上新高地提供难得的机遇,也创造了传统格局下不可比拟的新优势。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利于架起党组织与职工群众之间的“高速公路”。传统条件下,公安科研单位党组织与职工群众联系渠道多为召开征求意见会、下发调查问卷、设立意见箱等方法来了解民意。受时空所限,有时会产生不及时、错位等问题的出现。新媒体为党组织与职工群众之间架起一条“高速公路”,随时随地实现“无缝对接”。

有利于党员教育内容、载体、方式多样化互动化。一是内容多样化,为党组织发挥主导作用增添了新动力。二是载体现代化,为党组织发挥主导作用搭建了新平台。三是方式互动化,为党组织发挥主导作用提供了新手段。通过微信群、QQ群等即时通讯群,党组织能够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管理,更好地把握主动权。

(二)新媒体对公安科研单位党建工作带来的挑战

舆论导向的掌控力面临挑战。公安科研单位既面临事业单位改革的考验,又正面临科研产出的压力,既要服务公安实战,又要做好生产经营,员工构成复杂,思潮涌动。在这种情形之下,公安科研单位的改革思路、发展方略、科研成果、员工福祉都将直接影响公安科研单位的舆论导向和公安科研单位的语言发声。

正面教育的公信力受到挑战。网络空间“水军”“推手”泛滥,虚假信息泛滥成灾,各种违法行为屡禁不绝,越是反主流、反权威、反传统的声音越能赢得喝彩,而理性、正义、正面的声音则常常遭到排斥、挤压,这些由网络释放的负效应,已成为社会不可承受之“痛”,给意识形态工作,给党组织开展正面教育引导带来巨大压力。

二、新媒体背景下公安科研单位党建发展现状

公安科研单位向来重视新媒体的影响和作用,在党建工作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是网络党建产品日益丰富。开通了党建网站,建立了党建微信公众号;二是党员网上互动交流日益繁荣,拥有了党员微博、党建QQ群、党建微信群等多种网络模式,组织发动党员参与互动交流,开展网上研讨。三是正面教育引导的声音日益强化。经常组织广大党员进行收看教育片并开展网上观后感评议活动,并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扬,不断增强网上团结稳定鼓劲正能量。

新媒体背景下公安科研单位党建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利用新媒体的主动意识还不强。二是部分党员干部思想顾虑多跟不上。三是党员教育作品质量还不高。

三、新媒体背景下公安科研单位党建工作的创新

(一)创新公安科研单位党建工作理念

公安科研单位党建工作者要有高度的政治意识和时代担当,面对新形势,积极适应新要求,借力网络新媒体传播公安科研单位党的建设工作的新认识、新理念、新思考,以此推动公安科研单位党建工作实现科学化水下的新提升。

利用新媒体传播公安科研单位党建工作“管理”观念。要学会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技巧,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传输正确认识,凝聚共识力量。通过生动活泼的传播方式,让干部员工都进一步树立公安科研单位党建工作也是一项管理工作的新观念,公安科研单位党建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做调整生产关系的工作,其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一项管理。对此,有些公安科研单位已把党建工作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利用新媒体传播公安科研单位党建工作成果。当前部分党建工作者还没有完全认识网络新媒体的巨大能量和重要价值。有些党建专家也包括职称评审专家认为互联网是草根媒体,公安科研单位党建工作成果只有由报纸、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采用才合适,才有含金量。

(二)提高公安科研单位党建工作者的媒介素养

新时期以新技术体系支撑的新媒体,不仅是当今信息来源的主平台,也是各种思想交锋的最前沿,还是公安科研单位党建工作的第一线。公安科研单位党建工作者要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压力感和责任感,不断提高善用善管的媒介素养,从而掌握媒体主动,把握信息主流,培育正确导向,实现党建工作的不断加强和创新。

(三)拓展公安科研单位党建工作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