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集锦9篇

时间:2023-09-13 17:12:49

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

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范文1

一、已完工项目情况

2013年9月开工建设的市庙前镇烟集村等五个村2012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市坝陵办事处精耀村等三个村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市两河镇麦城村等六个村2012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市河溶镇陈场2012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等四个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建设规模4666.66公顷,总投资14256.64万元,新增耕地78.89公顷,均通过了省厅验收组验收,但需提供项目压盖情况证明,目前市局已经组织对该批项目现场进行压盖情况核实并出具了报告已送达省厅,待省厅最终审核无误后,下达最终验收批复。同时,该批项目的财政投资竣工决算评审工作已由市财政局委托的中介机构完成,只待出具正式报告上报。

2014年12月开工建设的2013年度第一批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建设规模6001.50公顷,总投资18141万元,新增耕地84.68公顷,目前市两河镇群合村等6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市半月镇枯树岭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市育溪镇中山村等3个村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和市王店镇双莲村等3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二、三标段均已完工,4月26日市政府将组织国土、财政、林业、交通、环保、水利等部门专家进行初验;王店项目一标段为农业龙头企业自建试点,2015年4月底才开工建设,已完成标段形象进度的84%。

二、在建项目情况

2015年11月开工建设的市坝陵办事处2014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项目建设规模4000.00公顷,总投资10748.55万元,从开工之日起就要求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倒排工期,对各施工单位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审核,将土地平整、沟渠、田间道路、泵站等建设错开农时,督促施工单位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加快工程施工进度,目前已完成整个形象进度的55%,农田水利工程的主体已基本完成,保证不影响春耕生产。

三、准备实施的项目

2015年申报立项的市庙前镇李店村等两个村2015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市河溶镇丁场村等两个村2015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市淯溪镇曹岗村等两个村2015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规模45000亩,计划总投资9250万元,财政局财政评审批复资金9032.28万元,目前已将财政批复和财评后的规划设计成果上报省厅,该批项目被省厅纳入了省第二批资金下达名单。

2015年7月30日市局批准立项了17个市级项目,建设规模379.0828公顷,拟新增耕地267.7600公顷,投资总额1585.12万元,涉及5个乡镇,目前已跟乡镇签订了代建合同,各乡镇已陆续启动招标工作,待招标后实施。

四、2016年项目申报准备情况

2016年度我市准备申报市庙前镇庙前村等两个村2016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和市河溶镇前英村2016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两个项目,建设规模10000亩,总投资2200万元,计划2016年底开工建设。目前通过公开招标的中介单位已完成两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并于4月19日通过了市局组织的专家评审,4月25日上报最终成果到市局,计划4月30日前完成并通过立项报备工作。

五、下个月工作计划

1、继续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管理,做好在建项目管理工作,加快建设进度。

2、组织坝陵办事处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现场建设。

3、完成已通过省厅验收的2012年第三批四个项目的整改工作,并通过省厅最终下达验收批复。

4、完成已完工的2013年第一批四个项目的竣工验收资料,并报请市局进行竣工验收。

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范文2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农业经济;建设;要求

1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特征

1.1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多样性特征。农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其一般的情况下就是在田间建设,通常情况下在进行灌溉的时候所选择的就是抽水、引水、蓄水以及堤水。其非常的容易受到区域水源以及外界环境对其所产生的影响,将具有多样性特征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造成,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具有较强地域性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1.2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较小规模。支渠、毛渠、斗渠、干渠、农渠等,都是水利灌溉的渠道,主要的作用就是进行水分配的就是斗渠以及农渠,主要输送水的就是干渠和支渠,而农村小型的水利工程灌输渠道在临时的灌水系之中存在,毛渠、凹、灌水沟都是其较为常见的。所以农村的小型农田水利最主要的就是特征就是规模较小,位于最末端,关于整个水利工程建设体系。1.3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季节性特征。之所以说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具有着较强的季节性,是因为对其的使用,主要的使用时候就是干旱的季节,在雨季的时候是比较少使用量的。大幅减小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使用寿命,是因为其长时间进行的超负荷工作所导致的,并且其长期的处于露天的状态之中,没有人们对其进行保养和维修,自然就缩小了其耐久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循环使用是非常不利的。

2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单位监督管理不到位,建设标准比较低。目前我国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的时候,严重缺少足够的监督管理制度,对工程建设中的很多环节的管理都不到位。一些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单位为了提高工程建设的速度,往往不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建设;还有一些对工程进行监管的单位为了降低监管的开支,降低对工程的监管力度,造成工程很多环节的建设不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往往在责任意识和相关的法律意识非常的短缺,常常使用质量比较差的材料,并且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对于责任的认识不清,导致工程建设的秩序非常的混乱。这些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监管不严的问题,会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村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从而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2.2施工过程中缺少统一的标准和规划。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前进行相应的规划是施工质量和效率得到保障的前提,但是,我国目前的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水平和农业发展的需要存在很大的差距,往往不能够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去重视规划方案的重要性。除了忽视规划的重要性之外,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的时候还缺少一个统一的标准,并且在工程完结之后进行验收的时候,也缺少一个统一的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缺少统一的规划,往往会导致施工单位盲目施工,并且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的进行解决,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要求和实际的情况严重脱轨,不仅仅对工程的质量产生了影响,而且还降低了工程施工的速度和效率。2.3施工人员的素质较低。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工程的策划者、设计者和施工者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程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但是在目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农田水利工程的的工作人员大多没有经过思想和技术方面的培训,而是直接上岗进行工作;施工单位往往不能建设一个具有高技术和高水平的施工团队,这样在工程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能够及时的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非常重要,但是在很多的施工单位,管理人员都不具备科学生管理方法和专业的技术水平,不能够发挥出管理者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3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措施

3.1建立管理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有效的监管是保证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手段。为了让农田水利工程能够进行高标准的建设,首先就是要建立起一个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把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要进行的工作进行明确的安排,以此来进行有效的监管。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前,要对一些准备的工作进行监管,保证施工过程中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是工程建设的时期,要能够对施工方案的执行、施工材料的质量以及施工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的尽管,在监管的过程中,要能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和解决;在工程完成后的监管只要是对工程验收进行监管,要保证工程验收的过程是按照科学合理的标准进行的验收。3.2加强农业水利技术力量,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一个高质量的施工团队是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的保证,所以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要重视对施工队伍的技能和素质进行建设。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所有工作人员,无论是施工人员,还是管理人员,或者是策划设计人员,都要进行相关的专业的培训工作。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不仅仅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而且能够提高管理人员对于施工程序进行详细的掌握,提高对工程的管理效率;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只有进行过培训的施工人员才能上岗工作,这样能够降低农田水利工程由于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3.3提高施工规划管理水平。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之前,要能够为工程建设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为工程建设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能够在工程前期收集充足的信息和数据,并且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然后在为工程施工制定合理的人员安排。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打好坚实的基础;其次,各级的相关政府部门要能够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制定一个比较合理的资金投入,为工程的有效进行提供经济支持;然后,要能够为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的施工过程和验收标准进行规划,保证工程的每个环节之间的交接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最后,要能够为监管人员的工作进行规划,实行问责制度,把每个人的责任进行明确的规定,保证在工程施工的过程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管,对工程的质量提供保障。

4结语

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范文3

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以实施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管理为抓手,以发展高标准旱涝保收农田和高效节水灌溉为核心,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管护运行长效机制,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旱涝保收和稳产高产,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农田水利工程布局合理、配套完善,达到农田防御洪、涝、旱、渍灾害的设计标准;旱涝保收面积占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比重达到75%以上(平原县达到85%以上,其他县达到70%以上);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区域灌溉保证率达到90%以上,冬季地下水位控制在60~80cm以下,旱作区1日暴雨1日排至田面无积水,水稻区1~3日暴雨2~4日排至耐淹水深;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重达到50%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相应目标;集中连片33.3hm2种植规模以上的农业“两区”达到旱涝保收农田水利标准;农田水利建管护运行长效体制机制建立,农田水利信息化基本实现;大中灌区配备雨水情、墒情等监测设施,各乡镇形成管理服务系统;各类农田水利特色示范区(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全面开展。农田水利工程按照标准化设计、集约化生产、程序化管理和定额化补助等措施组织开展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灌溉设施配套水平。

搞好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关键在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站在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高度,把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摆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作为当地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切实抓紧抓好,确保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建立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考核制度,层层落实责任,以县级为单位实施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新农村建设评比、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优秀水利评比的一项重要依据。将“十二五”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综合性指标和主要建设任务逐一落实到县(市、区)、分解到年,具体落实工作方案。为将本地区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抓好抓实,各地要健全有效的工作保障机制,成立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同时,各乡镇也相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采取上下结合,巡回检查的方式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水利局应成立专门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所实施的工程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工作。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权责不明、管理不善等问题,工程建成后,交项目村管理使用,项目村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全村浇地工作,统一管理项目区内机泵、管道等设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全面实行有偿服务。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实行统一和标准化管理,要科学合理规划布局,统筹安排,加强资源整合,优化布局功能,发挥综合效益。要根据农业“两区”不同建设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因地制宜实施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工程。要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面发展。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制度。要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妥善处理好发展速度、经济效益与工程质量关系,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加大对建设领域的违纪违规和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处理;对那些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要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做到奖惩分明,以此来规范建设领域的组织和个人行为。全面加强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一是安全管理。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人为破坏;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二是内业资料管理。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三是工程设施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登记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四是经费管理。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五是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水利工程建设是效益期长的工程,因此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地方水利部门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实行短期培训等方法,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要抓好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让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与日益发展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相适应,使已有的、在建的和规划中的水利项目都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效益,服务于民。

在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中,需大量的工程投资,要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有条件的可设立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专项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左右足额定向用于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其用于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和保护方面的支出不低于20%。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资金的计提划缴、预算管理、定向使用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改造,同时增加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适应当今水利发展要求。在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各地政府应加强对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组织群众参与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中来。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首先,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只是手段,直接的目标是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根本目标是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无论是为了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还是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以支持水资源向生态环境、城市和工业转移,最大受益者都是国家;其次,农民和农业已为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在“三农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时,在农业和农村有困难时,即使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工业和城市也应该支持农业和农村,国家财政应该向农业和农村倾斜;第三,农民负担重、农民尚不是土地的所有者,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家和各级财政理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学习基层水利人力资源要实得到保值和增值。对农村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目前,农田水利网络体系不够健全,站网建设与标准要求尚有差距,高层次人才短缺,地方试验站的技术力量薄弱,尚未建立可持续的保障机制等问题非常突出,现代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无论从技术的广度或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国家应加大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示范与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不仅要研究有效、适用的技术,还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农田水利研究人才,需要在全国形成适合我国农村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的农田水利技术支撑体系。重视和加强农田水利科学研究,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符合世界规则,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突出的问题是“三农问题”,而农业基础脆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又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制约因素,因此,加强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的科研创新是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着眼发展的战略举措。

高效生态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实践形式,具有“生态循环、经济高效、优质安全”特征。目前,农田灌排技术还是以追求作物节水、增产为目标,对其它如节能、节本、减排、减灾等因素考虑较少,已不能完全适应高效生态农业的灌排要求。优先在现代农业园区、设施农业区、饮用水源地、低丘缓坡和经济园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加快以灌区配套改造为主要内容的田间工程配套建设,积极推广节水省地的地下管道技术,大力加强节水灌溉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继续开展作物灌溉和耐淹试验,建立墒情测报系统,提高灌区服务水平。

进一步提升研究与开发农田水利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的能力,特别是适应农业集约化要求的、体现节省劳力、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高的农田水利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能力,如经济实用、高效节能的喷灌、微灌设备及产品,渠道防渗衬砌机具,灌溉自动化控制设备等。

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范文4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小手指”为你整理了这篇农业农村事业服务中心关于2020年工作情况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农事中心关于2020年工作情况的总结 2020年,县农事中心认真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县委工作要求,立足山区农业县实际,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主线,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工作措施,突出示范带动,坚持建管并重,不断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提高了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2020年任务完成情况

(一)2019年7.0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面完成。项目涉及大张庄、鲁村、南鲁山、燕崖、中庄、东里、西里、张家坡、悦庄、石桥10个镇,62个行政村,其中省定贫困村17个。项目区受益农户12905户,惠及人口44167人,其中贫困户1592户,贫困人口3531人。项目总投资921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7090万元,地方涉农整合资金2127万元。

主要建设内容:新打深井20眼,配套深井5眼,新建大口井11眼,配套大口井7眼,新建拦水坝7座,维修拦水坝2座,塘坝清淤1座,新建扬水站33座;新建蓄水池52座、维修3座;新建板桥4座、漫水桥4座、过路涵19座;埋设PE管道320.99km、钢管敷设19.297km,新建闸阀井714座、给水栓3521座、泄水井56座、进排气阀井20座、调压阀井4座;安装水肥一体化微灌设备7套,实施微喷灌溉4200亩。水泥硬化生产道路60.33km,维修道路1.193km。安装变压器44台,高压线架设12.417km,低压线架设8.195km。

项目建成后,将为区域内7.09万亩基本农田提供灌溉水源,缓解区域灌溉水源紧缺的状况,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有力推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区域内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将有较大提高,并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年增粮食11.25万公斤,增产花生2.5万公斤,新增经济效益1609.5万元。

目前,项目已通过市级验收,整改工作已全面完成。

(二)2020年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2020年9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其中建设高效节水8万亩),涉及11个镇办70个行政村,其中省定贫困村16个。受益农户20431户,惠及人口55477人,涉及贫困户2831户,贫困人口4907人。项目总投资1.3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9000万元,省市财政配套资金4500万元。

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大口井13眼,配套大口井4眼,新打机井33眼,配套机井13眼,新建泵站42座,新建拦河坝2座;新建蓄水池108座,维修蓄水池2座;敷设灌溉管道471.7km,新建闸阀井1787座,新建给水栓7229座,微喷900亩;新建板桥4座、漫水桥5座,新建过路涵44座;硬化生产道路110.404km,拓宽6米生产道路1.822km;新建农田防护工程(挡土墙)11.384km;安装变压器50台,架设高压线7.904km,低压线16.236km。

目前,项目招投标工作已全部完成,我们将尽快组织中标企业进行技术交底,组织人员进行工程质量标准培训,尽早进场开工建设,计划2021年4月底前全面竣工,迎接各级验收。

(三)沂河源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

沂河源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位于鲁村镇,涉及龙子峪村、刘家庄村、姬家峪村、刘家坡村、鹿角山村、北徐家庄村、西徐家庄村7个行政村,规划土地总面积3.3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和果园面积1.87万亩,生态林、村庄、道路、河流水面、未利用地等面积2.53万亩。项目总投资5.88亿元(财政资金6720万元,企业投资50080万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工程投资8064万元,田园社区农旅投资50736万元。高标准农田工程施工建设由沂源县鲁村镇人民政府承担,第二、三产业建设由沂源桃花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建。

项目实施后,可新增带动园地14200亩,新增订单特色林果、蔬菜种植农户2450户;新增就业岗位3000多个,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799.7万元,园区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可达到10-1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可达12-13%,高于前3年平均递增率3个百分点。

目前,2018、2019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全面竣工,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完成招投标工作,文旅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预计2021年6月份竣工,迎接各级验收。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资金拨付率较低。2017-2019年项目尚有1.2亿左右的工程款未拨付,各施工单位垫资压力较大,农民工工资未及时支付,严重影响社会声誉,不利于2020年及其以后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另外,项目资金拨付和管理程序尚不理顺,未做到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二)建成项目管护难度大。项目建设主体侧重于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在项目建设上重视程度高,群众参与积极性高。但项目建设完工后,虽然对项目工程进行了移交,明确了管护主体,但对如何管好项目、用好项目,由谁管理、怎么管理,缺乏认识,缺乏思考,缺乏措施,责任落实不到位,“重建轻管”,致使一些建后工程没能得到及时管护维修,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自2020年开始,财政不再计提管护资金,各项目镇财政状况差,项目村级经济基础相对簿弱,项目管护资金筹集困难。由于我县山高坡陡,基础条件差,每年夏季都会出现较大的自然灾害,造成项目工程损坏严重,维修成本较高,管护资金相对不足,都加大了项目后期管护的难度。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全力推进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一是强化责任分工。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科、县农业农村事业服务中心联合办公,全面负责2020年9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推进、监督、检查、验收等工作,强化对项目全过程管理,对项目资金使用、工程招投标等关键环节监管。充分发挥镇办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责任主体作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分管负责人要靠上抓,将责任细化到部门、到村、到人,安排专人靠在工地上,协调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确保高质高效地完成建设任务。二是规范工程管理。聘请跟踪审计单位、项目管理单位、监理单位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全程跟踪,从开工建设开始到工程竣工全过程参与,对建设工期、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全面监督。

(二)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确保到2022年全国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2021、2022年分别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2021年,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我们要切实抓住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优惠机遇,加大对上争取力度,计划争取资金1.5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8-10万亩,重点支持我县产业示范园项目和相对贫困区域开发项目建设,为实现沂源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范文5

市区是全省第一批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县,2009-201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2.5万亩,总投资3485万元,项目涉及区罗坊、人和、鹄山3个乡镇10个村委,主要建设完成开挖排水沟134.3公里,开挖衬砌渠道238.3公里,埋设涵管20公里,新建桥、闸77座,修筑田间道路149公里。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基本达到了“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畅、便利机械操作、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要求。

2011年,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计划建设1.4万亩,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整个工程分6个标段于10月底开工建设,年底前可完成土方任务,明年春耕前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为了使主要项目工程使用寿命达到30年以上,切实做出“精品工程、长效工程”,今年项目区的大断面灌溉斗渠采用立模现浇砼衬砌的方式,砼现浇渠道达9.8公里。区开发办将派专人负责砼现浇渠道工程,对开挖、立模到砼拌制、振捣、嵌缝和养护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并积累经验、改进工艺、控制成本、提高质量,为今后立模现浇砼衬砌渠道在全市的推广打下基础。

通过近几年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我们主要的做法是:

(一)坚持“三个好、一个高”,竞争立项,择优选项。一是水土资源条件要好。选择灌溉水源有保障、交通便利、地貌平坦、集中连片的地方搞开发。二是经济条件要好。选择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搞开发,方便解决自筹资金到位难的问题。三是村级班子要好。村级班子办事协调能力强,可以随时处理施工队与村民发生的一些矛盾和完成田地平整、责任田调整等任务,将使项目实施事半功倍。四是群众积极性要高。这是项目工程能否顺利完成、不留后遗症的关键所在。

(二)坚持三项原则,科学搞好项目规划设计。一是坚持求真务实原则,搞好测量工作。在实地测量前,带领设计和测量人员到实地熟悉地形地貌,制订具体测量工作方案,设计人员必须依据现状地形图进行规划设计。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选择土地平整方法。对地势平坦的田块,按同水平线进行平整;对有一定坡度的田块,以等高线平田的方法进行平整。三是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把资金用在刀刃上。资金主要用于农田的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工程以及田间渠道的开挖衬砌、桥涵闸等渠系建筑物的配套。

(三)建立三项制度,创新项目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多方参与规划设计的机制。在工程项目完成初步设计初稿时,将规划设计图拿到项目区去,征求当地乡镇、村干部和村民的意见,尊重农民的需求,采纳合理、可行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避免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争议。二是推行专家评审制。开展初步设计报告审查工作,组织水利、农业、工程造价等方面的专家,对设计报告的规划、布局、措施、工程方案和预算等进行全面评审,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三是严格执行项目工程招投标制。农发工程要成为精品工程、阳光工程和惠民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至关重要。我们严格遵守《招投标法》和国家、省农发办招投标管理规定,把握招标委员会、招标文件、公开招标、实地踏勘、评标委员会、评标规则、公开开标和签订合同8个关键环节,确保招投标工作公开、公平和公正。

(四)多措并举,加强项目管理,保证建设进度和质量。一是精心组织。领导在一线靠前指挥,工作人员常驻工地,深入到各个标段施工现场督导,及时处理有关问题。二是统一标准。要求各个标段的工程质量统一标准,并不定时组织各标段施工管理人员进行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促进。三是严格项目自查验收和市级检查验收工作。

(五)提高认识,落实经费,做好建后管护工作。一是加大管护工作宣传教育。杜绝“只建不管、重建轻管”的思想,做到建设与管护并重。二是明确项目工程产权,落实管护经费。“工程落地,管护上马”,将验收合格的项目工程产权全部移交给项目所在乡镇,同时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经费。三是建立定期回访制度。开发办不是将工程产权和管护责任移交到乡镇后就万事大吉,而是定期到项目区实地查看工程设施的完好程度,督促乡镇落实管护责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筹资投劳落实困难。按现行的资金配套比例计算,农民每亩需要筹资投劳85.7元,区户均耕地3.9亩,每户需筹资投劳约334元,对农民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现在农村青壮劳力大多在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多是老弱妇孺,投劳也有很大的难度。而国土部门类似我们项目的农村土地整治重大项目,亩投资标准高(2200元/亩),全为财政投资,无需农民自筹,对我们的冲击很大,影响了农民群众对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的积极性。2012年高标准示范工程项目本来选择在区下村镇实施,可研报告都已编制并审查完毕,然而当地镇政府和农民群众听说国土部门也在搞土地整治项目且政策更好后,纷纷找到区开发办要求取消农发项目,逼不得已,只好另行选址。

(二)项目建设标准不够细致。高标准农田建设“高在哪里?多高合适?,国办出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比较宏观,没有出台建设标准细则,竣工项目的工程标准不够统一和规范。

三、意见和建议

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范文6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农田的灌溉和农田的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促进农业发展最基本的条件,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涉及到了很多的实际的问题,具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只要具有实际作用的农田水利工程,才能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广大农村的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的关键。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对于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健康稳步发展的建议。

1、存在的问题

1.1农田水利工程缺乏清晰的内涵

目前,从国家和行业层面来看,没有对什么是农田水利工程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评价指标作统一规定。各地区社会、经济和气候条件及灌溉排水现状不同,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诠释也不同。灌重于排和排重于灌的地区、经济发达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预期和内涵理解就存在明显差异。比如,有的地方提出应是“高产稳产、旱涝保收”;有的认为是“灌溉有保障、排水有出路、旱涝保收、节水高效”;也有的把农田水利归纳为三部分组成,即“水源工程、完整的灌排体系、管理体制与机制”等等。正是由于这些认识上的差异和地区实际条件的差别,使各地区农田水利工程评价指标的建设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执行部门和监管部门在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口进行验收评定时,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可依。

1.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缺乏统一标准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田建设的核心内容,财政、水利、农发、农业、国土、扶贫和烟草等涉农部门的项口建设内容中,均将其作为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各部门、各行业项目实施标准不统一的问题。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颁发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国农办[2009]163号);国土资源部2011年颁布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国土资发[2011]144号);2012年,农业部颁布《农田建设标准》(NY/T2148-2012)农业行业标准。以上标准均对农田建设中的农、林、路、渠等建设内容规定了较为详细的技术要求,但受部门业务范围的限制,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和投资标准方面的相关技术要求相对较粗。

调研发现,各地对农田建设积极性很高,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各地在规划设计、投资强度上,标准不一,参差不齐;上级组织和监管部门在验收和评定工程建设是否达到时,评价指标选什么,各地区的指标值该如何取,没有统一的依据可参考;地方建设管理部门在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设计时,不知道哪些指标该高,该高多少。因此,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不规范,影响后续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

1.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多数地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建设资金缺乏统筹协调,二是建设区域缺乏整体布局。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渠道较多,各部门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专项资金大多是分别规划、分别招标,部门间缺乏有效协调,不少项目盲目规划、盲目实施,造成资金实际使用效果较差,难以形成合力。项目区规划方而,多数项目区土地属于各家各户,水利工程建设用地由于涉及个人利益问题,协调难度较大,故许多项口区不管现状布局是否合理,都不再统一规划布局,项目建设主要在现有沟渠布置的基础上,对渠道进行衬砌、对排水沟进行清理整治、对调控和配水闸门进行修缮和重新配备等。从考察的部分重点县项目区来看,与非项目区的主要区别是渠道全部衬砌,渠道调控建筑物配套相对完整,但田间布局方面基本没有统一规划和设计,田间灌溉进水口的控制设施不配套,许多应该配套的机耕路、桥等布局不合理,使得农民因耕作进出田块不方便而将修好的渠道压坏。农田水利工程是一个多功能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农田水利工程内涵中所涵盖的各项功能,合理的规划布局是基础。

1.4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缺乏保障

农田水利工程具有小而全、项目多、单项的工程量小且分散在田间地头,工程建设、管理维护困难等特点,致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一直不尽如人意。实际调研结果表明,目前造成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监管难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是管理部门质量观念不强,认为农田水利项目技术含量低,对规划、设计、建设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不严;二是工程管理人员人手不够,技术力量薄弱;三是施工队伍素质较低,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落后;四是因为工程建设投资标准相对较低,且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费用并没有参照国家有关的政策规定支付,故工程的施工设计深度、施工技术力量的配备、施工过程的监理等难以得到充分保障,使得工程建设质量大受影响,经常出现今年修明年补的情况,不利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1.5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缺乏长效机制

由于基层服务体系不健全,许多乡镇水利站并入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水利员编制被大幅度精简,多数过去由乡镇水利站管理的小型水库灌区,现在只有一两人负责水利工作,且业务不固定,很难管理而广量大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造成农田水利设施失管失修,甚至长期不能修复。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的措施

2.1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提供新增用水

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业用水灌排工程体系,大力实施节水灌溉,农业灌溉用水量不断下降,为农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水资源保障。

2.2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生态环境

将农田水利建设与水土保持和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统筹规划,改造后的灌区骨干渠是“输水高速路”,为区域内河、库、沟、渠补充了水源。农田水利建设注重与周边环境和谐,成为田间风光的一部分,成为区域景点和生态样板。通过实施村域水环境治理和骨干河道整治工程,提高了防洪排涝能力,也为人们休闲活动提供了好去处,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2.3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农田水利建设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能够拉动建筑业、机电设备、制造业、安装工程等相关产业的生产规模,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3、创新之处与不足

3.1创新之处

分析基层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力争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

(1)结合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确阐明农田水利建设的科学规划及合理统筹对当前农业及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及潜在的推动作用;

(2)认真分析农田水利建设所面临的自然、人为等因素的限制,结合国内外及周围县市区的先进经验,对未来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提出科学性评估及合理化建议。

3.2不足之处

切实有效地解决农田水利建设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农田水利建设提出的发展建议只是针对当前的现状,仍有诸多不足之处需要继续完善。

结束语:因此,为了保证这项利国富民的民生工程健康稳步发展,建议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在了解工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内涵不清楚、建设标准不统一、建设资金和项目缺乏统一规划、建设质量缺乏保障、运行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加强地区和行业间的交流与沟通,实现经验共享,带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参考文献:

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范文7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主要内容是整修田间灌排渠系,平整土地,扩大田块,改良低产土壤,修筑道路和植树造林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

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

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我县农田水利设施功能退化、工程标准低、配套差,农灌骨干水源工程缺乏,陈旧失修的水利设施比重大,建设、管理机制单一。加上近几年的旱灾、洪灾,致使水利基础设施毁损严重,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极为有限,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客观需要不相适应。因此,各地各部门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做好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切入点,切实加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农田基本建设的领导力度、工作力度和实施力度,积极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年久陈旧

一是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如灌溉涵管漏水,多年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漏水问题,致使枯水季节缺水灌溉,丰水期水泛成害。二是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存在很多工程隐患。三是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过早地失去其使用价值;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部分农业开发

项目建成后,没有落实到部门单位管理,建成不到1 年时间,引水渠道淤堵,泵站毁坏严重。四是工程建设缓慢,老工程年久失修。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过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 施工质量问题

(1) 工程质量差,不能达标施工单位本身没有质量意识,相关的建设标准落实不到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虽属农民自建、自管工程,但缺少必要的施工组织、监督检查、验收等建设和维修养护的管理措施,虽然在灌、涝区规划或区域性水利工程规划中规定了建设和维修养护标准,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农民自建、自管工程,相关的建设标准落实不到位,工程建设质量和维修养护难以达到标准要求。

(2)工程目的不明,重复建设隐患多工程建设的目的性不是很明确,在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不从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和效益去思考,多数工程都是小区域范围内农民根据目前最急需的情况仓促开工。这样修建成功后,造成重复、工程管理不善及质量隐患。

(3)资金投入少,设施建设标准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所需建设和维修养护资金基本上由项目受益人自筹。几乎没有其他的政府投入,只有应急的抗旱打井和“农办公助”等少量投资由政府出资,所以导致一些工程由于资金短缺或是工程建设单位的违规建设,工程质量严重达不到标准,只要保证工程能完工就行,放低了要求的标准。

3、 规划问题

工程建设考虑不够周全,没有将施工技术、合理利用和社会效益进行全盘思考,工程建设存不科学性与随意性;重复建设、形象工程数量多。因为工程项目规划不科学、施工水平差、工程质量低下、管理混乱、效率低造成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

4、工程管理问题

农田水利工程各部门之间一般都是垂直管理,工作怠慢,审批法人的职责混乱,项目的归属和维护没有明确;因为监管力度不足,项目招标和竣工决算的难度大,实际执行的都是形式表现;国家在农田水利工程方面的法律、法规制约力度不够,弱化了政府部门对项目的监督管理;垂直所管强化了上级的监督,妨碍了地方的有效参入,使得地方配套资金无法实施,上面专款又漏洞较大。

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措施

1、 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制定有效的管理机制

国家现在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各级政府部门必须积极实施,加大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这样才能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快速稳定的发展。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

2、 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小,但它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在农田增产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这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必须保证工程质量,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质量控制。

设计方面,通过招标投标制,引进竞争机制,促使设计单位具有忧患意识,充分调动设计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提高设计单位设计工程的质量。

施工方面,在工程项目招标时,选用具有施工资质的工程建设单位,应注意考察: 一是施工队伍人员构成,其中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的业务水平,以及政治素质; 二是施工设备,考查施工单位是否具备完成该工程所必须的主要设备; 三是施工经验,了解施工单位建设此类工程的施工经验以及业绩; 四是经济能力与信誉情况,要对投标单位的经济状况和信誉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和评估,在同等条件下,选用经济实力和信誉较好的单位,按招投标程序选出最合适的施工单位。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制定施工技术规程,施工中要按照验收规范要求对工程分阶段、分部分、按程序进行检查验收。工程完工验收后移交工程运行管理单位。

3、全面加强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一是安全管理。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人为破坏;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二是内业资料管理。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三是工程设施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等级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四是经费管理。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五是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水利工程建设是效益期长的工程,因此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地方水利部门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实行短期培训等方法,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要抓好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让农田水利建设与日益发展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相适应,使已有的、在建的和规划中的水利项目都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效益,服务于民。

总之,在我国农业、农村远远落后于工业、城市发展的情况下,政策利益适当向农业倾斜,有利于共同富裕和协调发展。因此,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要大力支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政治稳定的需要。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着眼发展的战略举措。

参考文献:

[1] 严晓军.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初探[J]. 中国科技信息. 2010(17)

[2] 尹利海.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11)

[3] 蒋邦全.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困境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10(02)

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范文8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实施铁路线两侧生态与生产力提升工程的战略决策,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美化铁路沿线生态环境面貌、提升生产能力为目标,开展线两侧田园风光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农田建设、环境整治,生态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提升铁路沿线农业农村综合生产能力,改善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面貌。

二、建设原则

(一)铁路线沿线田园风光建设工程:解决沿线农田排灌为核心,以发展节水型现代农业、解决群众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为目标,以实施排灌设施改造、中低产田改造为突破口,把农田建设与发展设施农业、现代农业相结合,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对整治范围内的沟、渠、田、林、路、湖泊进行以综合整治,做到沟渠顺畅,排灌畅通;将沿线观瞻范围内的农田整理成为东西向的条田档,坚持因地制宜,利用地形地貌特点,宜田则田,宜园则园,宜水则水,宜林则林,营造铁路沿线高标准的田原风光。

(二)铁路线沿线生态建设工程:坚持统一规划,突出特色,立足自然环境和现实条件,以铁路为中轴线,以塑造田园风光和生态景观为主题,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按照立地条件适地适树,乔、灌、花、草相结合,由责任单位负责进行密植绿化;选择耐水湿、耐盐碱、抗严寒、抗干旱的乡土树种为主,达到多树种、多林种搭配的景观防护效果;坚持湖泊、湿地、农田、林网、庄点绿化相结合,保证生态景观效果和工程质量。

(三)铁路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改善农村城乡环境面貌、推进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坚持“规划先行、典型指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力求以投入的最小化,取得整治效果的最优化。以线沿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切入点,按照行政管辖区域分段负责,着力解决铁路沿线环境面貌的“脏、乱、差”问题,切实改善铁路沿线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

三、目标任务

(一)铁路线沿线田园风光建设工程

在铁路沿线米以外至米范围内,规划实施田园风光建设工程,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万亩,整治池塘、低洼地亩。通过整治,初步形成树成林、田成方、沿线产业布局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新风貌。

1、建设高标准农田亩

镇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四址界线为:东至铁路,西至扬水支渠东林带,南至西干渠,北至景观水道,主要任务是清挖支斗渠条公里,整修农田路条公里,整修路旁林带公里亩,整修高速公路以南铁路西侧米范围内林带亩。

园路街道办事处完成林带平整亩,四址界线为:南起景观水道,北至区养殖场,铁路西侧米范围内的林带整修。

镇完成高标准农田亩,其中:完成铁路西侧亩,四址界线为:南起,北至界线,西至新梁公路西林带,东至铁路东侧所属耕地米。主要任务是清挖支、斗、农渠条公里;修整农田道路条公里;整修林带条公里亩;新开挖湖泊湿地亩。

完成林草场队农田亩。四址界线为:东至园林二队居民点,西至国道,北至村,南至北,主要任务是清挖支、斗、农渠条公里,整修农田路条公里。

完成高标准农田亩。四址界线为:南起镇界线,北至农场界线铁路西两侧各米。主要任务是整修林带并造林亩,清挖支、斗、农渠条公里,整修道路条公里。

农场完成高标准农田亩。四至界线为:南起界线,北至第二农场渠,铁路专运线两侧各米。主要内容是整修林带亩,新挖渔池亩,清挖支、斗、农沟条公里。

2、完成“秋季三项任务”亩

其中,机翻地亩,;秋施肥亩,秸杆还田亩,其中两镇各完成机械秸杆还田亩。

3、完成畦田建设亩

其中:镇亩畦田在建设片区内完成,镇亩畦田要求集中连片完成。

铁路沿线田园风光建设工程由农牧水务局牵头,两镇组织实施。

(二)铁路沿线生态景观建设工程

铁路沿线米以内为铁路保护区范围,只能进行绿化。对绿化范围,采用密植方式,体现田园风光。种植耐盐碱、耐贫瘠、适应当地立地条件的乡土树种,以灌木为主,适宜地段可营造经济林;对现有原生态地段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保持生态原貌。对沿线农田区域,可自铁路线向西延伸米,营造大网格的农田林网;对芦花地区铁路沿线铁路保护区范围以外的池塘、低洼地进行改造,发展以“农家乐“等形式的适水产业;沿线节点可依地顺势营造园林景观。

铁路沿线生态景观建设工程总规划面积亩,其中:镇芦花地区亩,农场亩,镇沿线亩(规划好的米铁路保护控制线),对以南铁路保护线以内成型林带的缺株断带进行补植。今年,结合秋季农田建设,完成规划地段的林带整修,个别地段今秋可进行栽植。

铁路沿线生态景观建设工程由园林管理局牵头,两镇、有关街道组织实施。具体建设内容以农牧水务局、园林管理局与两镇、有关街道共同核定的设计图纸为准。

(三)铁路线沿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1、整治范围和内容。此次整治范围为铁路线沿线区段米的控制保护范围。对于农田区域或空旷地段,整治范围可扩大到米;对整治范围内现有的合法建筑物进行美化粉饰,按照行政管辖区域,对整治范围内的有碍观瞻的圈舍、灰厂、砖厂实施搬迁;由所在的乡镇、街道、农场组织实施。对整治范围内违章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依法清理。

2、整治任务。重点解决线沿线区段整治范围内的环境卫生面貌“脏、乱、差”问题。对线沿线铁路保护带范围内的城乡道路、公共场所、小区和村庄、城乡结合部、农田等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治理;各责任单位要切实加强管辖区域内的环境整治,确保责任区内环境卫生面貌整洁,卫生设施完好,并通过此次整治,建立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对铁路控制线范围内的庄点进行规划,实施以道路硬化、围墙砌护、改水改厕、院落清理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综合整治,美化绿化生产、生活环境。

(1)镇完成铁路西侧西干渠至高速景观水道米范围内的环境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垃圾、打垅畦田,摊平景观水道南侧公路桥下的土方,并进行绿化美化。

(2)园路街道办事处完成铁路西侧四至山路段的环境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沿线垃圾,对一时不能拆除的旧房及垃圾场协调所有权单位修建加高围墙并进行粉饰美化。

(3)山路街道办事处完成铁路西侧,山路至段的环境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公路两侧的垃圾,协调公路东侧的个体户及企业修建加高东围墙并粉饰美化,对公路两侧的树木进行涂红刷白。

(4)镇完成南起,北至界线,西至新良公路西林带边界,东至所辖土地铁路东范围内的环境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垃圾、平整林带;拆除新公路以东的自建厕所和废弃扬水站、渔池看护房;拆迁顾家桥村8队庄点东边一排农户的土坯房,修建东围墙并美化粉饰;三闸村1队、队,良渠稍村的队、队庄点东侧墙体整理和美化粉饰,良渠稍村7队铁路平交道口处的围墙粉饰;摊平废弃的平交道口土堆并种植树木花草;将铁路涵洞进出口整修成造型美观大方的树池,公路两侧的树木全部进行涂红刷白。

(5):完成南起镇界线,北至农场界线,铁路东西侧各米范围内的环境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垃圾,加高修整并粉饰面向铁路的墙体。

(6)农场:完成南起界线,北至第二农场渠铁路东西侧各米范围内的环境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垃圾、修整渔场及加高修整并粉饰其他建筑物面向铁路的围墙,拆除铁路东侧的零星土坯和危旧房屋。

铁路沿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由爱卫办和建设交通局牵头,两镇、各有关街道组织实施。

(四)有关协调事项

根据属地管理和土地权属的原则,凡铁路沿线属铁路保护地界范围内的目标任务,请各单位、各部门积极协调铁路相关部门,由铁路相关部门予以支持并组织实施。

四、实施步骤

(一)铁路沿线田园风光建设工程:

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年月日月日)

1、 年月日前,召开区铁路区段沿线生态与生产力提升工程及年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员大会,安排部署铁路沿线田园风光建设工程任务。

2、各镇在月日前分别召开镇、村动员大会,进一步细化任务,并将任务层层分解到各村、组,落实责任,做到早动员、早部署、早安排。实行区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干部包片,层层落实责任制。农牧水务局要分派技术人员负责做高片上的技术指导。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月日月日)

两镇要认真组织,尽早安排,落实镇村干部包扶责任制等好的做法,每个镇要建设个以上的示范片,以典型示范带动全面工作,掀起建设热潮。

督查组和技术指导人员要加强工作督查和技术指导,促进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要按照区、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标准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全面提高农田基本建设的整体水平。

第三阶段:检查评比阶段(月日月底)

对照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标准,对各责任单位完成任务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结合市农田水利建设检查验收效果兑现以奖代补资金。

(二)铁路沿线生态景观建设工程:

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年月月,落实造林地块,编制规划、作业设计,做好造林前整地、工程招标、苗木招标工作。

年月日前完成造林地块的落实工作;月日至月日前完成编制规划、作业设计工作;月日开始,结合实施田园风光建设工程,全面做好造林前的整地工作,要将造林地块全部整成小畦田方式,灌足冬水,为明年春季造林打好基础。同时,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段可以进行秋季造林。

第二阶段: 年月月为春季造林工工程实施阶段。年月底前完成土方填换、土地平整、水利设施安装等工作;月初开始按树种萌芽适宜期进行栽植;月中旬前完成全部栽植工作。

第三阶段:年月月为营造林抚育管护期,主要抓好林木管护工作。月初进行现场抽查,对成活率达不到的由责任单位进行补植。

(三)铁路沿钱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阶段( 年月日前)

由爱卫办牵头,两镇政府和有关街道、村委会配合,对铁路沿线露天厕所、垃圾、废土堆进行调查摸底;由建设交通局牵头,两镇和各有关街道配合,对铁路沿线的违章建筑进行调查摸底,并将汇总结果报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由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经费测算以及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年月日至月日)

按照整治方案和责任分工,两镇、各有关街道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对铁路沿线整治范围内的村庄环境面貌进行综合整治,重点是拆除乱搭乱建的土坯房、庄点巷道硬化、粉刷墙面、砌护围墙、实施绿化,确保整治取得明显效果,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阶段( 年月日至月日)

组织财政局、建设交通局、农牧水务局、扶贫办、城管局(爱卫办)等相关部门对整治工程内容、质量等进行全面验收,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整治工作的整体效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两镇、各有关街道、部门要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强化责任意识,形成强大合力,狠抓工作落实。要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的工作格局。为推进工程建设扎实开展,取得失效,专门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和质量验收组、宣传报道组、规划组和及效能考核组,技术指导和质量验收组负责制定和告知和指导各有关单位施工技术标准,对完成的工程进行验收;规划组抽调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编制工程规划并指导监督工程规划实施;宣传报道组由宣传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负责对工程的总体进展、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导;效能考核组由效能办、督查室组成,负责对工程完成效率质量、机关干部义务劳动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各工作组既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又要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工作开展。农牧水务局、园林管理局、爱卫办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规划设计、施工组织、质量检查、工程验收等方面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对三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督促指导,把好工程质量关等,确保三项工程按计划、高质量完成。

(二)科学规划,讲求实效

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立足高标准、高质量,修订完善实施方案和技术标准,提高铁路沿线生产力与生态提升工程的建设标准。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科学和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合理设计,尊重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既要着力解决好当前的问题,又要考虑长远,把铁路沿线生产力与生态提升三项工程和功能布局、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结合起来,实现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整体推进。

(三)加强管理,确保质量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狠抓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要建立农民投工投劳管理制度,在开工前认真测算投劳数量,按照工程轻重缓急,统一安排人力物力。要严格按照农业、林业、水利及新农村建设相关规范标准建设,做到建设一片,见效一片,严禁走过场。工作人员要严格按规定设计放线,在规划设计、施工组织、质量检查、工程验收等方面,工程术人员要亲赴现场做好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同时采取“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方式,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做到建设有亮点,整治有突破。

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范文9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探析

中图分类号:F3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资金安排向高标准农田聚焦,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聚焦”这是回良玉副总理“两个聚焦”的重要论断,是农业综合开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和方向,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是引领现代农业示范作用的重要途径。积极研究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着力打造高标准农田对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1.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内涵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土壤、排管、作物、耕作方式等多种因素组成的复合体系,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人工改造,全面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实现土、肥、水、热、气、能等多种自然条件综合平衡,装备高水平、生产方式先进、管理现代化的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并具有持续保障能力,达到进排水通畅、条田格式化、作业路网网络化、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现代化的标准农产品生产基地。

2.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升现代农业核心力的战略选择

2.1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粮食安全问题关系到民众福祉和社会稳定。耕地数量和耕地质量是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两大关键因素。目前耕地数量与社会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是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耕地数量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二是人口增加的趋势在一定时期内不可逆转;三是社会发展对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趋势不可逆转。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综合开发抓住耕地质量这一关键因素,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稳定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供良好条件,奠定坚实基础。

2.2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升农田质量推动农田升级换代的重大举措

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不少地方农田质量和农产品品质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对农田质量的一次重要提升和根本性保护,是在改造中低产田的基础上,对农田建设的一次升级换代。

2.3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

农田质量不仅是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主导因素,同时也决定着农产品品质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高标准农田,将进一步拉动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和市场竞争力,夯实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从而加快项目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

3.农业综合开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

3.1加强领导,协调推进,切实形成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强大合力

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县级政府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本部门的工作重点,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扎扎实实抓出成效,形成“领导重视,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农业支农资金投向的集聚和创新,应加大资金投入,发挥规模效应。一方面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整合支农建设资金增加投入力度。对此,应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综合性、区域性和按照项目管理的优势,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为引导,整合水利、农业、土地等相关涉农建设资金,吸引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实行项目大集中、资金大整合,建立项目建设高效运行机制。按照“多元投入、立体开发”的原则和“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乱,统一规划,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思路,统筹资源,合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3.2加大宣传,提高认识,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实施

高标准农田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定阻力,其中最大的阻力还是来自农民的认知程度。目前,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土地略微的占用与调整,均涉及到农民的自身利益,常常由此引发各类占地矛盾。而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打破现有土地格局,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治理,这也成为高标准农田项目推动难度较大的主要原因。对此,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一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舆论媒体加以宣传。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和重要意义,宣传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长远利益和发展前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有利的工作条件。二是加大对示范点的宣传力度。通过现场观摩,舆论引导等推广典型经验和成效,以示范带动作用加以宣传引导,让群众看到,经过土地治理,耕地面积可增加6%-10%的巨大潜力,为大家谋福利的长远利益,并通过土地治理提高自身亩产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使其在对比中得到启发,从而逐步转变认识观念。让农民群众接受、配合、并愿意加入到工程建设中来。

3.3严格标准,统筹协调,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应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实施、高效率推进,着力打造精品工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按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建设标准实施,水利、农业、农机、林业、科技等措施整体推进,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真正达到治理效果。平坦地区实施“平整格田化”治理,达到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田成方、林成网,基本实现园田化;坡耕地区实施“等高格田化”治理,达到旱能灌、洪能排、路相通、基本实现梯田化。排灌渠道根据需要设计建设,桥涵闸站渠配套齐全,达到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田间道路建设达到顺直通畅,满足大中型农业机械通行要求。全面推进“沃土工程”,加大秸杆还田、稻壳还田的力度,增施有机肥,加强地力建设,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全面实现土地平整条田化,道路相通硬质化,沟渠相连衬砌化,桥涵配套通达化,农田作业机械化,全面彰显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高层次、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

3.4制定规划、规范有序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农业支农资金投向的整合聚集,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项涉及利益调整的改革,必须有理论作支撑、有制度为约束、按规划来实施。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能和责任,有序组织实施。一是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依据地方总体规划和优势农产品产业规划,组织有关专家认真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建设规划要注重粮食主产区,突出万亩以上规模粮田,突出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确保规划合理、设计科学,并以规划为引领,认真组织实施。二是对确定的项目区进行整体规划,科学设计。对建设规划确定的项目区按照综合、超前、可行的原则进行规划布局和科学设计。综合是强调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田渠路桥林等各项工程合理布局,实现布局一体化;超前是设计的项目区20年、30年以后仍然先进、适用,打造永固工程;可行是对每个单项工程认真进行实地勘察、详细论证、广纳民意、切实做到科学规划到位,提高项目建设标准。

3.5创新机制、深度开发、放大项目建设效应

一是创新实施主体,大力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探索和鼓励其为项目实施主体,直接申报农发项目,并通过承包、反租、倒包、合作入股及托管等方式,实施先流转后开发,这样既能解决调地难的问题,又可推进规模开发,变低效利用或闲置状态土地为高产高效土地,发挥土地最大效益,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同时也为二、三产业提供劳动力资源。二是要实行深度开发,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开发与利用并重,实行深度开发,只有逐步实现粮食规模化生产,才能提高种粮的比较效益,才能增强发展粮食生产的内在动力。农业综合开发在项目区完成“硬件”设施建设后,要继续进行深度开发,安排少量资金,培育和启动农民用水户协会、农机合作社、农业技术应用协会、专用粮食品种生产协会等“软件”组织建设,在不改变现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实现统一机耕、统一播种、统一灌溉、统一施肥和统一机收,提高粮食生产的标准化、组织化、集约化程度。

4.结语

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应结合本地实际,逐步探索出适合本地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思路,争取建设一片,成效一片,从而进一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优秀调研报告和论文集.2010.

[2]张钢军等.关于推进辽宁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农业经济.2010年第3期: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