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中语文教学要求集锦9篇

时间:2023-09-15 17:14:41

高中语文教学要求

高中语文教学要求范文1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交流与表达”强调了书面表达与口语表达并重的课程原则。“写作”与“口语交际”的内容,在提法和要求尚有一些更高的要求。

一、“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丰富生活经历和感情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一条对应于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写作”的第二条和第三条,即“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所不同的是强调了理性“思考”的问题,这是有别于小学生与初中生的更高要求。如果说,感受是接触外界自然、社会、人生所得到的影响的话,它既是一种感觉印象,又包含着人的某种情感态度和体验。感受离不开人对感受对象的感觉和理解,而思考则是在感受的基础上的一种理性认识,它是一种更深刻地认识和判断。高中生的人生阅历和理性认识已经具备深入思考自然、社会、人生的条件,对他们的作文应该有更高的思想深度的要求,这符合高中生思维发展的实际情况。

二、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在表达中明确责任意识,陈述自己的看法时考虑为自己的观点负责,对社会和他人负责,不信口开河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看法。这也是对高中生写作的一种更高的要求,即写作既要考虑目的要求,又要注意表达的妥帖和科学性。“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一句有些笼统和令人费解,不如说“培养科学理性的思辨意识”更具体。

三、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前一句分量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书面表达的内容要求,第二层意思是结构形式要求。这些要求严格说来没有什么新的创意,只是一些基本的原则性的要求。第二句指的是思维发展的要求,但在表述中存在令人费解和矛盾之处。要求中提出三种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前两个思维是按照思维形式划分的,而第三个是按照思维品质来衡量的,这样,三种思维放在一起就造成分类表述上的矛盾。有创意或创造性的思维一般被称为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在编写者的意识中通常指逻辑思维中的思想创造,他引导人们注重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科学思维训练,以为通过这些训练就可以发展思维的创造性。其实,想象思维中独特的想像和虚构也同样是创造性思维,把想像和虚构排除在创造性思维之外,显然是认识上的局限和偏颇。所以,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创造性。

四、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这两句话比较有新意的是强调了写作中个性张扬的意识,主张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然而,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这只是一种不现实的理想,尽管难于在实践中得到落实,但这种想法很好,是一个在高考制度发生根本变化基础上方能实现的理想目标。自主写作意味着主动自由的写作,它与目前的被动应试写作存在着限制与反限制的距离。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被动的应试作文压制和泯灭了学生的个人特长和兴趣。

五、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这两句话有两层意思:即要求能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注意语言推敲,做到准确、鲜明、生动。表达的意思很明确,但没什么新颖独特之处。譬如: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这种一般性的要求过于笼统,不同文体实际上有不同的语言特点。议论文要求表达思想准确和语言鲜明,记叙文要求形象生动;议论文的语言是一种诉诸人的理性的逻辑话语,要求语言与表达的意思保持一致,而记叙文要通过记叙和描写人、事、景、物表达某种情感态度,它的语言有时要求委婉、含蓄、甚至模糊的表达。所以,作为写作的要求,应该根据不同文体提出符合文体特点的具体要求,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

六、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这段内容强调了写作中的独立修改和相互交流的教学理念,也提出了写作速度和数量要求。要做到这些,需要教师进行指导,譬如,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怎样进行交流与评价,如果没有具体的指导,学生就会在具体操作中一筹莫展。

七、具体谈到口语交际与交流的要求及演讲的问题

口语的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当然是重要的,但是,任何一种形式的表达都是思维基础上的表达,作为思维的两种表达形式,写作是一种书面语言的表达,交际交流是通过口语的表达。书面语言的交流一般通过读者的阅读行为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不是面对面的交流,而是通过文本媒介进行;口语交流是一种在一定交际场合和交流语境中的表达与对话,言说者与倾听着的角色是互换的,它是围绕话题和交际目的所进行的沟通交往。

在中学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口语交流除了能够锻炼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得流畅清晰之外,还可以培养应变和应对能力。书面表达与口语表达是写与说的区别,写能培养完整严密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说能培养即兴表达和口语交际的能力,二者虽然同样重要,但写作能力的强弱也影响口语表达的效果,所以,写作应该是锻炼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基础,特别是在研究性学习的交流中,“述”应该以“作”为前提和基础,要避免述而不作的倾向。

高中语文教学要求范文2

1978年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和制订新教学大纲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当前,全国实施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主要有两个,一个是1992年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 文教学大纲》(试用),一个是1990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后一个大纲初中、高中的内 容合在一起。

1992年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是个新大纲。新大纲规定初中语文的教学目的是: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 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 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新大纲以上述教学目的为基础,以读写听说、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求和课文、48项能力训练、20项基础知识 的教学内容为框架,来构建初中语文教学体系。这个初中语文教学的新体系分列读、写、听、说的教学要求, 分解读、写、听、说的训练点(能力和技能),有科学性和创造性。

然而,新大纲还是一个“试用”大纲,有待修改、完善。例如,加强语文素质教学,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 ;知识分类分点,能力分类分层;教学要求同能力训练、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相协调;课程结构同教学目的相 配合等,这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1990年的初中、高中合册的语文教学大纲,是1986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修订本;1986年本又 是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的修订本。而1978年本又是以1963年的《全日 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为蓝本的。这四个大纲之间的关系是继承多于创造,共性强于个性。

1963年教学大纲规定:“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 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1978年教学大纲拨乱反正,规定的教育 目的同1963年的基本相同,也是提高使用语言文字和三种能力(读、写能力和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1986 年教学大纲,增加了听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高中增加“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1990年教 学大纲修订的原则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降低难度、减轻负担”,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降低写作教学要求 ,改为:初中“能写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高中“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 议论文和常用的应用文”;初中文言文教学只提“能顺畅的朗读文言课文,理解基本内容”。此外,1986年和 1990年大纲都列出“各年级语文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教学要求”与“基本课文篇目”。可见,以上四个中学语 文教学大纲(从1963年到1990年)都以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和相关的部分基础知识为框架,来构建中学语文教学 体系。看来,共同存在的问题是:1.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不突出,2.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分类分层不清楚, 3.语文素质的内容不完整,4.高中和初中的教学内容大量重复,初中、高中的教学要求特别是高中的“提高” 要求不具体,5.课程结构不合理。这些问题,制约了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必须看到,现代社会对语文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信息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语言交际能力,具有语言 知识及其运用能力。现代社会开放态势要求快速而又准确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语文的实用能力。现代社会文 化交流要求具有民族文化素质,具有文学欣赏的能力,以利于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的营养,发展民族文化。而现 代语言学、文学等的发展,又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制订新教学大纲,就要面向21 世纪现代化社会,为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社会的人才服务。

二 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制订新的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是: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高中学生;使学生具有适应21世纪社 会生活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智力,具有较高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个性 ;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据此,应确立如下基本原则:

(一)确立适应21世纪社会生活的语文教育目的任务和教学内容,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 ,加强语文应用的实践,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在读写听说的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质教育,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 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爱国主义精神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三)加强语文素质教学,适应多样的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优化课程结构,必修课保证高中毕业生的 基本要求,选修课和活动课适应分流学生的分流要求。

(四)构建现代化、民族化的语文学科高中阶段的教学体系。要吸收现代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弘扬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汉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

(五)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相衔接,力求比较明确体现高中阶段的提高要求。

立足现实,面向21世纪现代化社会,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可以作如下规定: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学好语文知识,进行严格的语言训练 ,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较强的现代文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具有较强的语感,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有独立自学语文的能力,养成 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 审美观念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根据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对高中生提出基本要求和分流要求。

高中语文教学要求范文3

关键词:语文学习态度;培养思路;构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多、教学难度大,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如果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将会导致很多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存在着放弃的想法,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教师应该针对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科学的培养。

一、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

很多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表现之一就是不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态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强调按照教师要求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的要求实际上是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教材及教学大纲的总结得来的,学生只有按照教师的要求学习,才能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对于不按照教师要求学习的学生教师应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以进一步端正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才能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中积极思考、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应及时询问教师。此外,学生还应该做好阶段性的复习工作,建立语文知识整体框架,进而学生通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实现语文学习上的进步。

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语文的学习感兴趣,才能够自觉地学习语文知识,

进而也才能够自觉地端正语文学习态度,实现对学生良好语文学习态度培养的目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并且利用多媒体、教学道具开展教学活动,进一步活跃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然学习态度也就端正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采取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使学生在高中阶段能够夯实语文基础,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高中语文教学要求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高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设计十分重要。教师要想建立高效的教学目标,需要在教学设计中下功夫。因为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如果没有高效的教学设计,那么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不会出现的。小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相对较差。课堂教学是他们学习知识最重要的环节。因此,高效的教学设计对于小学生学习来讲极其的重要。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每一个课堂教学设计中充分围绕着高效这个词来进行,为学生有效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概述

高效的教学是每一个任课老师追求的目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高效的教学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的学习到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建立高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高效的教学。因此,如何使课堂教学设计能够达到高效的教学要求,尤为重要。教学目标设计既需要教师整体的把握教学环节的各个阶级,还需要在每个阶段进行目标细化,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反馈。因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优缺点最终需要学生来进行评判。

二、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所注意的问题

1.教学设计首先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教师更好的教学。所以,教师在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前,首先要对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全方面的钻研和探讨。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参考,不要使课堂教学设计偏离了教学大纲的要求。有些教师为了使教学设计变得更加的精彩,更加的富有现代化的教学感,在教学设计中增添了许多非大纲的内容。教学大纲要求所要讲述的知识点被大范围的删减。这种形式的教学设计从表面上看起来尽管很符合素质教学的要求,但将其应用的课堂教学时会发现这种设计已经偏离了教学大纲真正的要求,华而不实。学生无法从课堂教学中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2.教学设计要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相对模式化和单一化,缺乏活力。如进行学生预习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方面,组织复习方面等等。教师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沉闷单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无法使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永远改革和创新,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要能融入信息化的教学内涵。因此,随着现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不断的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课堂教学设计也要融入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气息。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全方位的,图像、声音并茂等方式的立体化教学。这种课堂教学设计一旦应用到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会有较大的提升。这不仅仅使教师的课堂授课变得更加具有效率性,也能使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符合小学生更加易于接受多媒体式教学的特点。

3.教学设计要能满足各种学习程度的学生

高效的教学设计内涵中要求其能满足各种程度学生的需求,这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需要着重注意的一个环节。有许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往往会有一定的针对性。因为教师可能认为优等和中等的学生是全班整体学习成绩的保证。如果教师设计过于倾向于差等学生,那么整个课堂教学将不好把控,课堂教学中优等生和中等生会由于教学内容的简单而变的学无动力,整个课堂呈现出松散的气氛。这种片面追求成绩化的课堂教学设计无法变得高效,往往会使差等学生学得更加的放任自留。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注意教学设计要兼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只有这样,每一个学生才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学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才能使整个课堂教学高效、和谐。

4.教学设计要注重语文学科教学的特色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各个学科的基础,也有别于其他学科,具有自己的特色。小学生只有学好语文,才有能力全面深入的学习其他学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注重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是一个听、说、读、写全方位要求的学科。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设计要符合语文学科自身的要求。首先,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的互动环节。因为语文学科需要学生和教师在互动中完成授课。其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小学生在进入小学阶段之前,都会接受到各种各样的语文训练。如识字、诵读、日记写作等等。许多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不重视,他们认为语文学习没有什么困难,只要能写能背就行。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些学生往往在语文考试中无法取得好的成绩。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扎实的学习,更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并能学以致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语文特色这个因素,使语文独特的魅力带动整个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5.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的反馈、反思、改进等环节

教学中的任何环节的提高都需要经历反馈、反思、改进等阶段。教学设计也不例外。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各种来自学生、家长、同事等方面的反馈。同时要结合反馈的意见不断的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教师要找到自己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优缺点,在坚持优点的同时,不断的改进缺点,优化改进课堂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才有可能变得更加高效。如果教师以自我为中心,不注重上述环节,那么所设计出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可能会保持持久的高效。

三、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不断的探索和提高,努力使课堂教学设计更加有效,真正适应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厚锋.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高中语文教学要求范文5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33-01

一、高中语文新课改使教学方法更注重以学生为本

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主要是基于目前的教育新形势而做出选择。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滞后,不能很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制约教学成绩提高的现象。因此,对高中语文实行新课程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新课程改革的侧重点在于教材和教学两大方面,而对于高中语文而言,教学方法的改革刻不容缓。从目前的高中语文新课改来看,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方法的重要影响在于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这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1.出于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方法需要以学生为本

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最根本的学习需要是充分了解书本内容,全面掌握书本知识,并具备一定的语文技能,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以此为需求,根据这些需求选择教学方法,制定教学策略。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对学生的学习需要重视不足,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开展新课程改革以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学习需要,所以这是新课改对教学方法的重要影响。

2.出于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方法需要以学生为本

高中学生具有丰富的个性特点和性格特征,老师在制定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方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提出,反映出了高中语文教学已经逐渐开始了人性化教学的转变,充分体现出了对学生个性特点的尊重。从这一点来看,高中语文新课改更有利于推动先进的教学方法。

3.出于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性,教学方法需要以学生为本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力。考虑到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开展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要注重成效,高中语文教学也必须要围绕着教学目的而展开。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很好地关注了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性,要求开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因此,对现有的教学方法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二、高中语文新课改使教学方法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方向转变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实际是一个老师启发,学生领会的过程,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想取得积极的效果,不但要发挥老师的启发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非常关键。从高中语文新课改的角度来看,目前已经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当做了教学方法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要积极利用这一有利影响,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方向转变。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学生的学习状态非常关键,如果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和学习状态中,老师的教学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积极思考,也没有自主学习意识,只是消极的等待老师讲授的话,那么将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从教学结果而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发展的方向

目前,随着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已经成为了教学方法发展的新方向。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现行的高中语文教学制度下,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能够达到语文教学要求,能够满足目前的高中学问教学需要。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势必成为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发展的新方向。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符合新课改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要求

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新课改中,其中一项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更丰富的语文知识,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因此,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我们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执行。

三、高中语文新课改使教学方法更注重培养师生的平等关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始终倡导要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这不仅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也是改善师生关系的基本做法。在高中语文新课改中,对于教学方法的要求,推动了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使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师生的平等关系。培养师生平等关系的意义在于,不仅有利于改善语文课堂气氛,更有利于推动教学方法的转变,使教学方法的制定更好的为语文课堂服务。此外,还有以下的积极影响:

1.培养师生的平等关系促进教学方法的积极改变

在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师生的平等关系十分重要。从提高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培养师生的平等关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缩短学生与老师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理念,使老师在制定教学方法的时候,可以多一些积极地尝试。因此,培养师生的平等关系可促进教学方法的积极改变。

2.培养师生的平等关系使教学方法更适应课堂需求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必须与课堂教学相适应才能取得积极的效果,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很大,老师能够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来制定可靠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因此,培养师生的平等关系使教学方法更适应课堂需求。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了高中语文新课改对教学方法存在的三点影响。从这些影响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实行新课程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但有效推动了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发展,也对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成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要利用新课程改革这一有利契机,努力改变现有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使其更适应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梅.论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方法新思维[J].中国教育理论研究.2010年12期

高中语文教学要求范文6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人文教育

“终身学习型社会”主要在于社会个体的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要求个体主动自发地学习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结构,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从而应对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高中语文是个体在知识结构组成中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个体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高中语文教育与终身学习之间的内在关系

1.从高中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出发,高中语文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基础

语文是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特殊学科。语文的工具性,是指作为语言交际工具,表达与交流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作用。语文是描述客观事物,阐述思想的语言工具,其他的学科知识都需用语文这种语言工具进行转化,才能成为可以理解的文本,从而达到学习和交流的目的。如果个体对文本阅读存在障碍,无法准确理解作者语言背后的意图,学习其他知识就是一种妄谈。而高中语文教学,理解文本的含义和表达阐述自己思想即写作,是教学中重要的部分。高中语文教育的教材增加了文本的阅读量,同时应高考的要求,极力鼓励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同时,高中语文提高对写作的要求,一方面增强学生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学生对于阅读技法的理解,从而能更好地理解文本。这种准确理解阅读文本的能力,是学生在今后终身学习汲取知识的重要基础。

2.从高中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出发,高中语文教育是促发个体终身学习的内在动机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灵魂,高中语文教育根据高中学段的学生接受心理规律,区别于其他学段的语文教学,更加突出语文人文性的培养。高中语文人文培养在于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文学作品是历史人文的精神载体,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感知到其所富含的情感主旨和人文精神信息。语文的人文教育,通过理解文本的主旨内容,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和内在价值观,使得学生获得文化熏陶,促成主体的内化,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伴随着语人文性的渗透,学生在面对今后的知识,会进行自发主动的学习,并且这种渴求机制具有了持久性效应,这是主体终身学习的内在原动力和内在动机。

3.高中语文教育培养学生主体的独立思考思维能力,是终身学习有效性的保证

语文教学不仅保留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教学层面,更为深层的实质性的教育在于对学生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语文的本身的工具性出发,语文在被当作一种语言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描述时,为了将客观事物全面客观地阐述出来,达到传递信息,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同时,个体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培养。而语文的人文性要求学生在面对文本时,能全面地理解并思考其内在个性价值,这就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探究的能力。独立思考探究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促进学生作为社会个体,在脱离学校教育后,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促使个体能快速获取并掌握知识,并能转化为主体内在的知识素养,保证了终身学习的有效性;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有效性极大增强了主体的学习信心,促使主体进行持久性的学习行为,形成一种良性的终身学习习惯。

二、通过高中语文的教学培养终身学习的内在动机

1.高中语文教学应回归文本细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中,对文本阅读要有自己个性化的创新解读。这一理念的提出,导致不少语文教育工作者走入误区。对文本的阅读解读,一味求新求异,甚至脱离文本造成“误读”。从高考的文本阅读要求分析,高考强调考查学生对于文本的细读能力。无论从应试要求,还是从人文素养培养要求的角度,都要求语文教学中,对文本进行回归细读,培养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这是学生作为个体走入社会的语言交际能力,也是学生之后的自主学习中吸取其他科学知识的基本能力。

2.注重对于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

学生的人文情怀,是学生自发要求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和结构的前提。而相对于其他学段的语文教育,高中语文更具有人文性培养的教学任务。高中语文教学应该突破教材的篇幅,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塑造文化性格的效果。

3.扩大教学范畴,联系实际,培养综合探究能力

从高中语文学习教材的选材和高考语文文本阅读选材的范畴广阔上看,涵盖社会文化、自然科学、人文历史等多方面的大语文成趋势,高中语文应该顺应时代要求,突破“小语文”的限制,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为以后学生接触各方面的知识提供基础。语文不是孤立脱离社会而独自存在的,语文是与社会紧密相关的,所以高中语文的教学应该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可以尝试以社会时事为主题,进行课堂主题教学,通过学生讨论探究的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结语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爆炸,人们已自觉发现自身知识的不足,个体的终身学习诉求,促成 “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创建和构成。这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的结果。作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环节,高中语文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个体人文情怀,扩大教学范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从而承担起培养终身学习的基本学习能力,培养主体终身学习的内在学习渴望动机,保证终身学习的有效性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保罗・朗格让著,滕星等译.终身教育导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16.

[2]鱼霞.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发展与展望[J].北京成人教育,1998,(7)14 -16.

[3]朱军.略论大学语文工具性的第二维:思维工具[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1,(6)31-33.

高中语文教学要求范文7

【关键词】工学结合 语文 课程改革

1 高职语文学科课程改革问题的提出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向纵深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必然要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放在重中之重的突出地位,这是不容置疑的。语文在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但是,当前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语文的教学课时被大量削减,有些工科专业甚至取消了语文课。这是大多数高职院校语文课所面临的共同境遇。究其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学校不重视,削减课时,甚至视之为可有可无的课程并加以取缔。二是,学生不重视,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对语文学习无新鲜感而产生厌倦情绪。三是,教学内容停留在以字、词、句、章为主的中学教学阶段,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四是,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最根本的原因是,目前高职院校大都采用的是2+1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在校外实习或顶岗实习一年。为了保证专业课的学习,专业课教学必然前移。因此,也只有从基础课开刀,尤其是语文课首当其冲,教学课时被大量削减,甚至被取缔,这也就不难理解了。作为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在这场大改革中是不是只能面临着被改掉的厄运?如果高职院校语文课还有存在的必要,那么,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应该进行怎样的改革才能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这是我们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应当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高职语文是不是应该从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出局?我们认为高职语文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从高职学生目前的语文基础和语文能力看,语文学习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有相当数量的高职生对语文这门工具没有很好地掌握,许多学生连申请书、求职信这类常用的应用文都不会写,要么是格式不当,要么是错别字连篇。说起话来要么是词不达意,要么是胆怯害羞不敢表达。从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看,语文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看,语文教学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任务。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全面素质得以提升。因为我们培养的对象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是制造机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也确实不是令人满意的。教材缺乏高职的针对性,课堂缺乏“生气”和“活力”。从严格意义上进,目前的高职语文教学没有很好地实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因此,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要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统一起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应当是高职院校所有课程为之努力并实现的目标,高职语文也不例外。因此,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要围绕这一目标展开。通过高职语文的教学改革,要达到贴近学生,学而能用的效果,要达到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质的良好效果。

高职语文课并不像现代企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那样可以淘汰出局,高职语文在高职教育的链条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作为高职院校的决策者、管理者应当为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搭建起一个平台。同时,需要构建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机制,我们的设想和作法是:

2 构建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机制

2.1 确立高职语文课程指导思想

高职语文课程,要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现代职教理念为指导,以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引领,渗透职业教育的思想,反映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学习者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体现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通过对高职语文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树立与时俱进的新语文教育理念,实现语文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扎实推进语文素养教育,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

2.2 明确高职语文课程目标和任务

1)围绕国家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提出语文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设计实验方案并组织实施;通过语文教学实验,形成新的语文课程标准。2)探索课程改革中的语文课程管理,特别是校本语文课程的开发和管理经验,探索语文课程发展的机制,研究和开发具有职业特色、符合学校、学生实际与发展需要的应用语文课程。增强语文课程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发展的作用;形成并完善的符合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教学要求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要充分体现:明确的基本内容、革新的学科发展方向、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培养的教学模式以及合理的学时学分分配;形成并完善一套先进科学的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及网上课件等手段进行教学;形成并完善一套适用的高水平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或教学辅导材料、习题集等;形成并完善一套科学的多样化的考核办法,其内容应充分体现对学生理解、认知、综合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多层次的考察。3)积极开展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做到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特别要鼓励学生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形成与语文课程改革实施相适应的语文教学体制;根据新语文课程重视实践与实践教学的要求,加强图书馆、阅览室等语文教育教学设施的建设并提高其使用效率,促进学生语文活动场所、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4)探索职业学院语文教学评估制度的改革,尝试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语文评价内容和标准,试行语文评价的新方法,逐步形成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对学校、教师语文教学的评价改革。尝试建立以语文教师自评为主,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共同参与互动评估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促进语文教师语文素养不断提高的语文教师评价制度和促进学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发展。

2.3 高职语文课程实验内容

根据当前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和国家职业院校课程标准的制定原则,在深入研究基础上编写“新语文课程标准”,并探索出运用“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导语文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操作要领,在实验中改进、完善和发展符合“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应用语文新教材。进行新语文课程改革的教学实验。进行语文新课程体系中的校本语文课程管理与开发的实践。深入探索校本语文课程的开发技术与策略,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研究校本语文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发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校本语文课程。

进行符合新语文课程理念的语文学习方式和语文教学方式的研究。研究符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语文和语文教学策略,探索适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语文教育教学新途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主动、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学习和语文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生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进行新语文课程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并建立符合语文素质教育思想、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即:建立旨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促进语文教师语文素养不断提高、不断促进语文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

2.4 高职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宣传动员。提高语文教师对课程改革必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积极支持和参与语文课程改革的决策和相关工作。收集先行实验地区和学校的语文课改资料、光盘、总结材料、实验方案、评价材料等,较好地借鉴他们的经验,创造性地开展适合校情、学情的课改实验,做好语文课改实践经验的积累。根据当前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和国家职业院校课程标准的制定原则,在深入研究地基础上编写“新语文课程标准”。运用“新语文课程标准”编写《新语文教学大纲》,根据《新语文教学大纲》编写“语文新教材”。

(2)实施阶段:结合高职的特点,以实际应用“语文”相关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整合现在的语文课程体系。

课程开设方式灵活,“必修课、选修课两结合”。在课程的开设方式上,针对不同的专业对高职人才规格的要求,将“实用语文”课程开设为:必修课和任选课,以对应不同专业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

课程内容强调“必需、够用”。课程的教学内容均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并以专业知识与能力为中心。针对各专业培养行业人员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安排“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的掌握,重点突出“必需、够用”的能力训练,提升学生就业的应岗、转岗、换岗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教材改革,“求优、求新、求适用”。选用教材方面,坚持“求优求新求适用” 的原则。

尽量采用优秀获奖教材、较近时期的新教材。尽量选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并结合当前素质教育专业教材的发展形势,结合本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教师的经验水平,编写新教材及选修课讲义,使教学内容能够适应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

采用“理论知识+实践训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进一步完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大力实践教学改革,强调对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采用了“理论知识+实践训练”的课程模式,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合作精神;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尝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入案例式、示范式、训练式、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学习。落实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实行“课堂+准课堂”职业综合能力训练体系,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探索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准课堂”“准课程化”的早训、晚训能力训练模式,完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为实现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改革课程考试形式,凸显能力本位。在考试方式上,为凸显能力本位,分别采用了卷面理论考核、实践运用考核、情景考核、写作学习论文、参加证书考级等多种形式,以强化学生的能力运用的重视,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发挥每位教师特长,优化组合任课教师。每位授课教师在遵守基本教学规则的前提下,对讲课次序或讲授方式,可自主把握,以尽量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展现个人魅力。

(3)总结阶段

高中语文教学要求范文8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人文性;复合式;开放式;互动式;探究式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必将引发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动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一定的教学规范与模式,可以说,这些教学传统模式曾对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起到了某些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中承担着某种评判标准的角色,其社会历史性不容忽视。然而,在新的课程标准出台之后,高中语文教学在执行动向上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一系列重大改革。笔者主要注意到了下面三个方面的改革动向,或者说趋势:

1.一种目标追求上的人文能力式改革动向

语文自身人文性和工具性决定了其在目标追求上的二重性。这种二重性发展到今天,体现在我们的课程标准与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就是一种目标追求上的人文能力式改革动向。

一方面,是一种人文主义方向。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要“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重文化”,“关心当代文化生活,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也就是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应重视“人”、关注“文化”,是一种彰显人文主义的教学活动。这样一来,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环节的高中语文教学也应该是一种人文主义教学的实现。新课程本身就是人文主义的课程,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高考,而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去表达思想感情并提升其人文情趣、审美情趣以及人生体验,使教学最终走向一种人文主义的机制感悟。因此,人文主义应该是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一个重大改革动向。

另一方面,是一种能力式的目的改革。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语感能力培养,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基本规范,具有应用语言的基本能力。”因而,在其具体方针也就必然要强调,高中语文教学应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学好语文知识、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较强的现代文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较强的语感,具有一定的文字鉴赏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有自学语文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主张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培养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一定的审美能力。由此可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非常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审美情趣的培养。这样一种目标追求决定了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是一种能力式的目的改革。

因此,可以说,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在其目的追求上将不再仅仅局限于高考应试能力的训练,而是把学生智力、创造力开发放在教学改革目标的重要位置,重视学生语文知识传授过程中的审美情趣培养,力图让学生能更好地利用语言文字学会思考,形素养,体会并内化为人文情趣,因而在其教学目标改革动向上必将是一种人文能力式的改革趋势。

2.一种教学模式上的复合开放式改革动向

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现代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教学模式追求上的丰富多样化,表现为一种复合开放式的发展趋势。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由语文课程发展的综合性特点所决定的,是一种新课程标准下的综合语文教学所需要的,其复合开放式主要的教学模式有:

(1)情景体验式教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情景,把作者刻意追求的意境再现出来,以任务驱动学习,将学生引人情境,从而激发和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这样一种倡导特定情景体验的语文教学模式,是立足于当前特定时代背景下注重实现情景设置与学生语境体验的整合。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新课改理念在教学模式创新上的一种积极尝试。

(2)引导发现式教学。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引导发现式教学改革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不言而喻的必要性。这种教学改革模式是以教师的“引导”为手段,以学生的“发现”为目的,强调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历学习过程,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亲自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它侧重于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引导中“发掘学生的个体潜能”、“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能力培养目标。(3)开放协同式教学。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教学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其教学方式应该是在一种大语文背景下进行较为开放式的尝试,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个性张扬、思维自由释放以及有效实现师生间的协同进步与发展。这其实就是一种超书本、变开放、重协同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学必将从书本世界实现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并在这种回归中更好地沟通师生语文教学同课外活动的联系、沟通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和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沟通语文教学同现实社会实践的联系,并最终实现变封闭孤立的语文教学为开放协同的语文教学,以实现语文教学人文化教育的目的。

3.一种教学主体上的探究互动式改革动向

高中语文教学要求范文9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高中语文;教学成效

前言

在高中教学体系中,语文是最基础的一个学科。无论是谁,只有具有基本的语文能力,才能对外界的信息进行吸收,实现自身思想水平的提高。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对于语文学习有着一定的抵触情绪。这样的教学现状不能使高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自身的促进作用得以发挥,也不能使教学的积极作用得到体现。因此,笔者选择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成效的有效教学模式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一、 加强师生关系构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成效

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要加强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师要从改变师生关系开始做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尊重。在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过于重视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没有考虑过学生的感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英雄主义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当代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提倡平等的师生关系,不得以等级观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于他们的关心,学习用心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高中学生来讲,文言文是其语文学习中一个难点。许多学生一学习文言文就会情绪低落,提不起精神。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与学生进行课上与课下的用心交流,发现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与能力问题。这样的交流会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对于自己的关心,对教师产生情感依赖,愿意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进行自我超越,实现进步。因此,加强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改革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重点。

二、 加强现代技术使用,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成效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成果被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依靠教师一个人来承担,现代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引用,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加强对现代技术的正确应用,可以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更好地课堂氛围下进行。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在新课的导入阶段进行使用。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新课的导入,有利于改变学生对于高中语文学习的看法,使学生意识到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的魅力。另外,教师也可以在复习课时加强信息的利用,使高中语文知识的系统性更强,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

比如在进行高中语文成语的复习时,教师可以按照难度等级对成语进行整理,分为一带而过版块、咬文嚼字版块等等。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成语的呈现,可以大大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与灵活性。对于那些学生难以理解或者理解容易出错的成语,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或者动画形式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记忆直观的事物来对成语进行掌握。这样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对于高中来说具有更为强大的吸引力,有利于高中语文教学成效的提高。

三、 加强学生地位肯定,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成效

加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是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基础与原则。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只有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基础,才能使教学活动服务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课堂设计时,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进行了解。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指导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才能高中语文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改变讲课的方法,不能让学生一味地接收,让学生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参与。教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重要支撑者。

比如在学习《老人与海》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教学任务分给学生。教师要对学生做起几点基本要求,比如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分析文章的整体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其它的内容可以由学生自由发挥,学生有权利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在高中语文学习活动中的发挥。

四、 加强语文空间拓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成效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模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式。但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不应当被局限在课堂这个固定的场所之内。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对高中语文的教学与学习空间进行拓展,开展立体教学。首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为学生设计更为丰富的兴趣活动。学生具有不同的高中语文学习需求,但是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全部满足。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兴趣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语文学习相关的竞赛活动来丰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在竞赛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大大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成效。

比如说,在高中语文课堂之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句大接龙的竞赛。以此为基础,教师让学生多接触课外的诗词,在准备竞赛的同时丰富自己的头脑,实现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学生在好胜心的引导下,一定会更加用心地进行诗词的理解与背诵,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是高中语文发展的重要需求。当代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接受新的教学方法,使用新的教学模式,才能使高中语文教学成效得以提高。笔者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对改革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方法进行了几点分析。希望高中语文教师重视起语文教学模式的改变,以教学改变促进学生改变。

参考文献

[1]陈玉珍.由被动走向主动,以改革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成效[J].中国校外教育,2012,3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