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集锦9篇

时间:2023-09-19 18:52:02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范文1

[关键词]军校学员;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209-01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当前,影响学员心理健康的因素逐步增多,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数明显增加,精神疾患带来的危害不断增大,保持心理健康的需求快速增长。据调查统计显示:33.3%的人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其中6.6%的人有明显的心理问题;在心理咨询中也常发现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逆反心理等类型的心理问题。严酷的事实令人警醒,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把心理教育和疏导做为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小组

学员管理单位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学员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工作,协调解决在心理教育疏导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指导各学员队的心理咨询联络员的选拔,并负责最后的把关和任用;负责对学员队干部和心理咨询联络员的培训,提高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与心理咨询中心的联系,掌握学员存在心理问题的类型,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和疏导工作;负责相关制度规定的建立与执行,并根据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修改;

二、设立心理咨询联络员

要在学员队设立心理咨询联络员,选配优秀骨干担任。要在自愿的基础上,选择心理素质好、学习成绩优、人际关系融洽、综合素质过硬的骨干担任。制定心理咨询联络员工作职责,及时发现心理问题的人员,并进行谈心疏导,对于超出能力范围之外的,建议其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负责发现应激心理危机,及时控制局面,请求领导协助处置;工作情况定期向上级汇报,紧急情况随时报告;必须做好相关人员信息的保密工作,离任时搞好情况交接,学员毕业后相关资料统一销毁。

三、开展心理学知识培训

对学员队领导和心理咨询联络员(思想工作骨干),要系统开展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方法、技能的学习培训,由学员大队统一组织,请军地专业咨询人员协助。培训活动以心理问题的主要特征、引发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心理问题的疏导方法和应激心理问题的处置原则等为主要内容,使干部和心理咨询联络员提高发现心理问题的能力,掌握一般心理问题的疏导方法,了解应激心理问题的处置原则,能更好地解决学员的心理问题,提高学员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因心理问题给教育训练、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

四、畅通信息掌握渠道

学员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性格特征、婚恋变化、学习困难、重大变故等都可能诱发心理问题的产生。要通过谈心、查阅档案、骨干座谈等形势,了解学员的全面情况,认真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档案。对可能引起情绪波动、影响身心健康的重大事件和挫折经历做到心中有数,做到重点关注,有针对性地做好谈心疏导工作。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请求领导或心理咨询师协助解决。

五、建立家长联系制度

起草《致家长的一封信》,介绍心理问题的表现特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心理问题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每学期学员通报学习情况和工作表现,建议家长将其家庭出现的亲人病故、婚姻变故、天灾人祸、下岗失业、婚恋受挫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学员心理变化的重要信息,及时与学员队干部沟通,便于学员队干部及时准确掌握学员家庭重大变故,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六、建立谈心登记制度

学员队干部调整变动频繁,几年在校学习期间,可能有多次的干部调整变动,在交接工作时很难把所有情况交代清楚,造成对学员思想掌握有遗漏,新任对干部掌握情况不全面。为此,我们要建立谈心制度,发放统一格式的登记本,规范登记内容。记录本要详细记录谈心时间、地点、谈话原因、发现的主要问题、采取的处置方式、谈话效果评价等等,谈心记录的电子版报学员旅备查。在学员队干部工作变动时,学员旅领导监督交接思想情况记录本,交接不完整的,不允许到新的工作岗位报到。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范文2

一、 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在校大学生思想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但也确实存在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90年代后,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轻生的主要原因。据北京16 所大学调查,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分别占因病休学、退学总人数的37.9%和64.4%。清华大学的调查表明,该校因精神疾患休学、死亡的人数分别占休学、死亡总人数的51.03%和50%。上海市某高校的调查显示,有近20%的学生感到苦恼,17. 5%的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年的大学生自杀率更是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所有这些事实,都证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亟待解决。社会、学校及家庭必须广泛关注并高度重视大学生这个“心理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心理疏导分析

心理疏导是对学生心理障碍的疏通和引导。人的心理应如流水一样,是不停地流动的,如果心理失衡、失调,就会产生心理的堵赛现象,如果长期不能解决,就产生了人们常说的“心理障碍”。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是情绪异常。这类学生情感冷漠、麻木不仁,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漠然置之,与他人的关系也疏远,不合群。

二是性格异常。大学生的异常性格一般表现为自卑、偏执、狭隘等,如有的人胆小怕事,做事畏首畏尾,有的学生自以为是,对某事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等等。

三是意志异常。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表现出极端消极的态度,如有的学生以逃避、应付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弱点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大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学的生理、主体因素有关,更取决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环境的影响。

三、心理疏导原则

面对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要自觉予以疏导。这项工作艰巨而复杂,它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努力。要有效地实施心理疏导,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坚持心理疏导的科学性

首先,心理疏导要以心理学原理为依据。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心理学应用和服务于青年学生的具体表现。它为教师进行心理疏导提供了心理科学依据。其次,心理疏导要尊重学生的客观心理事实。教师必须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待学生、对待他们的心理行为问题,必须以认真、坦诚加关爱的态度进行心理疏导,切忌主观性和片面性。

(二)尊重与理解学生

一要把学生作为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做到完全地尊重他们。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自尊心较差、缺乏自信,这时,对他们的尊重就意味信任和鼓励,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人格。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打开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才能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当事人的眼睛去看,用当事人的耳朵去听,用当事人的心去体会,设身处地理解他们的忧伤和痛苦。三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行为问题的实质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这样心理疏导才能有的放矢。

(三)注重引导,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进行心理疏导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代其解决问题。如果越俎代庖,不仅无助于其心理行为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害了学生。

四、心理疏导机制

(一)完善心理咨询机制,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系统就是利用多种形式,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对来访者以心理方面的引导、帮助、启发,通过“疏通”,使来访者的心理紧张和冲突得到缓解,并使在认识、情感、态度、行为方面有所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曾针对心理疾病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断言:“没有任何一种灾难比心理障碍带来的痛苦更深重。”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问题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复杂的恶劣情绪逐渐影响而形成的,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化解,日积月累,就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应以“一切为了学生心理健康,为了全体学生心理健康”为基本工作理念,以“尊重个体、面向全体、关爱心灵、发挥潜能”为工作原则,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努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构建较理想的工作网络体系:一级心理保健网---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担负着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双重职能;二级心理保健网---班主任、辅导员,他们常年在教学一线工作,与学生接触频繁,对学生把握准确,通过与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他们的工作会更具有“人情味”、更及时和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三级心理保健网---班级心理保健员,为了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每个班级、每个宿舍、每个学生的心中,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老师提议在班级设心理保健员,具体负责本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有效途径。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要经常在学生中举办专题讲座、心理图片展、心理影片展“5.25”活动等,利用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大学生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对待人生、工作、生活和学习,树立公平礼让、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建立兼容并包、尊重差异、团结协作的人际环境和氛围。如在“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是以“打造和谐心理,炫出健康自我”为主题,分为心海泛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真心快语――组织心理咨询老师和心理协会成员到各院系开展心理健康互助座谈会;心海观潮――心理健康影视片赏析和趣味心理图片展;星心相印――团体心理辅导;同心启智――朋辈心理辅导;心灵有约――各学生班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绿满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横幅宣传。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解答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疑虑,创造让每个大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选择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促进大学生的个性、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增进广大学生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状况的了解,认识身体、心理和谐一致的重要性,预防学生心理疾患的产生,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调节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促使广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三)健全心理危机干预体制,及时消除大学生心理障碍

一要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寝室四级预警体制。遇到异常和紧急情况及时向上一级报告,特殊情况可越级报告。力争做到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早发现,早通报,早评估,早治疗,信息畅通,快速反应,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二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制度。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每年对全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根据普查结果筛选出心理危机高危个体,会同有关专家进行评估,与院系一起对这些学生做好危机的预防与转化工作。三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汇报制度。为掌握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发展,随时掌握高危个体的心理状况,学校建立学生心理问题报告制度。班级心理保健员要随时掌握全班同学的心理状况,对班上学生的心理状况至少一周向班主任汇报一次,发现同学有明显的心理异常情况要及时向班主任汇报。由院系辅导员填写《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表》上交院系。辅导员要深入学生之中并通过班级心理保健员、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成员、学生干部等学生骨干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四)创造心理和谐环境,努力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增多,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为营造健康心理和谐环境提供宽松、和谐、公平的环境,确保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同时也加强对学生进行自觉、自主、自立、自强、自由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确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前应针对实际情况,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针对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好学习、成才、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和规划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大学生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使之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成才。

参考文献:

[1]刘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

[2]田爱民,赵永吉,王仲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教育对策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7,(2).

[3]章成斌.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建设的必要性[J].医学教育与卫生事业管理, 2005,(2).

[4]贾林祥等.从生命意义的视角看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9).

[5]王刚.大学生成功心理导航[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6]李淑然.北京十六所大学本科生1978~1987 年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情况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1989,(3).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 人民日报(文件),2004-8-26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习辅导读本[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9] 张厚粲.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范文3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青年官兵的身心发育正处在这一阶段,认知、鉴别、自控和调适能力相对较弱,极易产生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属于典型的心理障碍多发群体。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对官兵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益繁重的消防安全保卫任务使广大官兵面临着更多的考验和挑战。特别是基层消防官兵在执行灭火战斗、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的任务以后,脑海久久出现亲身处置过的惊险、恐怖场面,长期心有余悸、惶恐不安等。随着官兵来源的成份越来越复杂,思想状况也越来越活跃,青年官兵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文化生活负面影响对官兵干扰不断增多,迫切需要加强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特点规律及应对措施的研究,尤其需要重视官兵心理问题。通过剖析部队近年来发生的案件和事故,大多与青年官兵心理障碍逐步郁积和得不到及时化解有直接关系。这也说明,产生心理障碍后,如果错过最佳时调节期和治疗期,就会由一般的心理障碍,发展为严重的精神疾病,会对官兵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重视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是加强消防部队建设、圆满完成各项消防安全保卫任务的客观要求,是落实从优待警、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做好经常性管理和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有益补充。各级要充分认识加强心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符合部队实际、适应官兵特点的心理工作方法和途径,确保广大官兵始终保持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圆满完成各项消防安全保卫任务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二、加强教育,注重引导,帮助官兵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新理念。在新时期,一方面,部队官兵尤其是青年官兵在利益调整、竞争加剧、环境封闭、训练艰苦等现实条件下,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很不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不少官兵对于心理健康问题还存在着“四不”现象,即有了心理问题不知道,知道了又不在乎,即使产生了痛苦感也不敢说,别人发现了还不承认。这些官兵之所以存在此类心理问题,一个最基本的原因就是观念滞后。因此,要使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必须首先在帮助官兵树立心理健康新观念上下功夫。一是纠正官兵对心理健康不重要的观念。科学研究早就发现,人的生理与心理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协调发展的。我国古代中医学的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观点,己非常形象地说明了生理与心理的关系。只有将生理与心理视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才能正确认知在我们自身发生的一切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更进一步地说,官兵个体生理的疾病,常常有心理因素的作用;而心理的疾病又很容易催生生理的病态。二是树立官兵心理健康与思想健康紧密联系的理念。心理健康是思想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当主体具有健康的心理反映活动,才能保证其所形成的观点、立场及态度等符合客观实际,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而思想健康又将有力地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合作,多管齐下,建立健全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机制。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要真正有效地开展起来,深入下去,就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运行机制,使这项工作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从消防部队实际出发,我们认为当前应主要建立健全如下机制:一是建立支、大、中队官兵心理问题三级预警体系,预警体系的主要功能就是及时而准确地发现官兵中己出现或潜在的心理问题。预警体系主要由依法组成的三级工作小组构成,即中队有骨干信息小组,大队有心理咨询小组,支队有心理医生参加的心理教育和疏导领导小组。预警体系的工作程序是,中队骨干信息小组发现问题,应迅速将其整理上报大队心理咨询工作小组,大队工作小组将调研后形成的基本结论上报支队工作小组。支队工作小组一方面进一步对下面反映的信息进行研判,制定工作对策,指导实施教育与疏导方案;另一方面,及时将研判的信息呈报上级政治机关,以使上级机关掌握情况,必要时给予各种支持。预警体系作用发挥的效能如何,直接关系到部队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所以,必须做做到组织落实、职责分明、反应快速、情报准确。二是要建立官兵心理档案。通过日常观察、个别谈心、情况分析等方法,摸清官兵的气质、性格等方面的特征,由卫生部门或在专家指导下做一些必要的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要紧密联系官兵日常工作和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搞好心理疏导。善于发现和认真分析个别官兵行为上的异常表现,找准心理症结及其原因,采取积极措施加以缓解和调控,避免心理矛盾加剧;对有心理疾患的,应积极治疗,不适合服役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范文4

关键词:心理疏导法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防护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143-01

1关于心理疏导法

心理疏导法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心理学知识的掌握,与人沟通、交流,达到改变人情绪、认知和行为的目的,从而消除病症,恢复心理健康。心理疏导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能够促进人深入认识自我;普遍适用于各种心理障碍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见效。

从医学角度去分析,它是一种治疗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的疗法。通过心理疏导法,与患者产生共鸣,达到良好的交往效果,通过语言等的方式引导患者、疏通患者病理性的心理状态,保证心理舒畅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和治疗的目的,心理疏导法是是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心理疏导法主要以心理障碍者所处的环境特点、性格特点以及心理特征等,来通过心理疏导的方法找出其发病原因,进行反复的心理工作,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障碍,获得健康的心理素质。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来讲,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我国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工作。心理疏导法则体现了十报告精神,遵循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各种措施的采取来满足患者的精神解脱和心理需求。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教育、引导、尊重、关怀人们,加强人们心理健康,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心理疏导法最终达到的目的是,让患者一吐为快,通过日记、书信,与亲人交流等的方式宣泄自己心中的苦闷,进而了解原因,解决问题。降低对生活的要求,不要因为过分追求完美而加重心理负担。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通过体育活动来放松自己的心情,舒缓紧张的心理情绪。通过心理疏导引导患者学会在遇到事情时换位思考,从另一种角度去看待面临的问题,想象另一种情境,有效达到减轻心理压力的目的。引导患者学会接受帮助,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学会请别人帮助自己,协同自己一起应对困难,避免无效劳动。

2心理疏导法在大学生心理问题防护中的应用

在大学生心理问题防护中应用心理疏导法,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本文总结出以下应用措施。

学校要加强对心理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通过广播、保证、宣传册等形式进行宣传,定期开展心理知识讲座,广泛宣传心理知识,做好心理预防知识的教育,让大学生自觉的正确认识自我、克服生活中的困难,主动的利用教育方式来进行自我心理疏导。学校要定期举办心理咨询活动,通过专家的面谈、电话咨询等方式,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工作,找出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障碍和其他心理病症,通过专业咨询师的讲解,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达到恢复心理健康的目的。此外,学校还要定期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引导学生自觉提高心理健康,舒缓心情,一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等的有效开展,不仅能够起到充实学生校园生活的作用,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通过公平的竞争、自身的努力,树立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面对大学生活。

学校应当充分利用网络课堂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工作。由于大学生自尊心很强,有些过于羞涩和内向的学生不愿意与医护人员进行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添加心理教育板块,通过科学的心理测试、游戏和知识来缓解大学生的心理情绪,充分利用网络隐蔽性、便捷性等的特点,开展网上咨询中心、网络对话等形式进行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心理医护人员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要注意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宣泄,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通过宣泄的手段让大学生阐述自己受挫折的因素,将压抑的心情诉说出来,也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宣泄,表达自己的不良情绪和心理负担,不断的进行自我疏导,最终正确对待挫折,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心理健康素质。

3结语

总而言之,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防护中,应用心理疏导法能够有效舒缓大学生的心理,缓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有效的心理疏导法的应用,能够从根本上达到治疗的目的,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参考文献

[1]杨丽霞.论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优化[J].华东师范大学,2005(01):51-53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范文5

(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

为全面贯彻党的精神,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为重点,以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为手段,提升全民健康素质,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可预防的慢性病发病、死亡和残疾,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促进全生命周期健康的要求,根据《万州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报告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学校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营养均衡、“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视力保护等健康知识和行为方式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念,增强健康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全面提升健康素养。从而通过教育好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活动,提升健康教育效果。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的宣传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一)“三减”背景

三减包括减盐、减油、减糖。

1、高盐导致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

2、高油导致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

3、高糖导致龋齿、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二)“三健”背景

三健包括口腔健康、骨骼体重、骨骼健康。

1、 口腔疾病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关系密切,并且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我国口腔疾病负担严重,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66.0%,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为28.9%,并且有增高趋势;成年人牙周健康率仅为14.5%,牙龈出血检出率高达77.3%。

2、 成人超重/肥胖率近20年呈明显上升趋势!

3、骨质疏松症是影响人群骨骼健康尤其是中老年女性的最常见骨骼疾病,是第四位常见的慢性疾病。骨质疏松会导致严重疼痛和骨折,甚至早死。70%-80%的中老年骨折由骨质疏松引起。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骨质疏松症及其导致的脆性骨折给中国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和社会经济负担,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措施。

(一)“少用盐,身体健”减盐活动

高盐导致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

鼓励学生将“减盐”信息带回家,建立家庭良好习惯

学校食堂推行减盐干预措施

(二)“少吃油脂,身体健”减油活动

高油导致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

将底油膳食与慢病防控内容纳入学校教育。

鼓励学生将“减油”信息带回家,建立家庭良好习惯

食堂推行减油干预措施

(三)“少喝饮料,乐享健康”减糖活动

高糖导致龋齿、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建立无糖,低糖学校,

不向学生售卖高糖零食和含糖饮料

开展减糖教育活动

鼓励学生将“减糖”信息带回家,带动家庭建立良好的“减糖”习惯

(四)口腔健康促进活动

口腔疾病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关系密切,并且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

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开展口腔健康教育

定期口腔健康检查

(五)“轻松童年”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干预活动

成人超重/肥胖率近20年呈明显上升趋势!

开展健康体重主题活动

提高家长及家庭成员健康体重意识

(六)“健康骨骼、健康人生”宣传活动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范文6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多元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康复总有效率、二次骨折发生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二次骨折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中实施多元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骨质疏松;老年患者;多元化;健康教育;生活质量;骨折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容易发生骨折,这也是骨质疏松最为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病情进展相对缓慢,且患者大多缺乏相关知识和认知,很容易忽视自身病情,需要临床给予及时、全面的照护和健康指导[1]。本文观察研究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老年患者的康复提供帮助,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65.2±5.3)岁;其中18例为髋部骨折,15例为胫骨与踝部骨折,7例为肱骨近端骨折,6例为桡骨远端骨折,4例为胸腰段骨折。观察组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4.6±5.2)岁;其中17例为髋部骨折,16例为胫骨与踝部骨折,8例为肱骨近端骨折,6例为桡骨远端骨折,3例为胸腰段骨折。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多元化健康教育,具体如下:①出院后第2周以视频、图片以及PPT结合的方法向患者讲述骨质疏松骨折相关知识,明确本病成因和危害,并指导患者掌握相应的预防措施;②出院后4周给予患者个性化生活与饮食指导,设计个性化且多元化的营养套餐,明确膳食结构的意义和重要性,多摄入肉类、豆类、海产品以及绿色蔬菜,并积极参与户外锻炼、晒太阳等。③出院后6周结合患者骨质疏松情况、个人兴趣爱好和骨折康复进度制订相应的运动复健锻炼方案[2];④出院后8周通过图片以及实物等方式辅助指导,明确常用药物和应注意事项,告知药物用法用量,并开展相应的心理疏导。

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康复总有效率、二次骨折发生率,评估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其中疗效标准和生活质量评价参照文献[3]、[4]。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显效33例,有效14例,无效3例,康复总有效率为94.0%(47/50),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8例,无效14例,康复总有效率为72.0%(36/50),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生活质量评估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二次骨折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二次骨折发生率为4.0%(2/50),对照组二次骨折发生率为14.0%(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相比于常规单一的健康教育,多元化健康教育对于患者个人因素的差异以及其他危险因素给予了综合、全面的考虑,并评估骨质疏松患者在上述因素影响下病情改善以及骨折痊愈后日常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提出通过交互式、一对一的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常规健康教育所固有的缺陷和不足,避免了常规护理模式的盲目性[5]。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多发病,发病率较高,容易导致患者致残甚至致死,引起患者自理能力下降,使其生活质量遭受严重影响,这就给临床护理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6]。本次研究针对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加以强化和拓展,基于循证治疗护理结果这一实证证据,制订科学的干预方案并完善健康教育手册内容,在心理疏导的基础上开展综合康复指导。

在传授个性化健康教育知识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并通过谈话来了解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有利于提升其知识水平的有效突破点[7]。同时对患病后患者逃避心理以及出现知识倦怠这一变化予以充分考虑,重点加强健康知识教育补缺,并做好家庭监督辅助,以此来达到疾病转归、积极干预心理形成并有效降低二次骨折发生率的根本目的。本次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一对一”地开展多元化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表明通过采取合理的运动复健锻炼与饮食指导对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转归。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多元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观察组二次骨折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蒋冬萍等[8]的报道相符,充分说明多元化健康教育能显著减少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二次骨折,疗效持久稳定。综上所述,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中实施多元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肖亮,吴艳平,何英,等.保护动机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护理管理杂志,2014,14(2):123-124.

[2]杨红月.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4):26-27.

[3]张东,吴威,金锐,等.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改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调查.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3):128-129.

[4]忻佩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护理.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05-106.

[5]霍娟,谢瑶.舒适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4):563-564.

[6]靳青,余兴艳,张延晖,等.护理干预对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影响.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11):1029-1031.

[7]王丽姣,宋彩萍,肖莉,等.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50-2252.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范文7

【关键词】儿童期青春期过渡阶段特征健康疏导

一、 研究背景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其主要表现为孩子任性,脾气暴躁,以我为中心,不懂规矩,没有责任感,抗压能力差,无法承受学业的压力造成了情绪困扰,环境的突然改变使得学生难以适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长期得不到疏导,不能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引导措施,往往会诱发一些心理问题,有些学生甚至由此产生严重的心理和生理疾患。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很有必要研究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阶段行为心理特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 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阶段的行为心理特征

随着孩子的成长,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阶段会呈现出特有的心理状态。

(一)思维能力提高,自控能力差。幼儿时的情绪冲动和游戏色彩会逐渐减少,被较为自觉的意识所代替,要求家长减轻对他们的限制,开始主动了解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他人的思想品质,并自觉地进行评价。只是这种评价是模仿他人的评价尺度,还缺乏客观性,行为意识对自己控制能力差。

(二)价值观初步确立,坚持能力差。这一时期,他们常以具体的形象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对于崇敬的人物和道德行为,会努力去模仿,有时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还没有完全摆脱情感冲动的特点,坚持能力不够。

(三)心理矛盾冲突,情感易于激动。这一时期,他们容易偏激,常犯忽冷忽热的毛病。处于顺境,受到表扬,他们会激动、兴奋;遭到挫折,受到批评,他们又会垂头丧气,失去信心。如果遇到有人跟他们的认识、观点不一致,他们会同别人进行激烈争论,维护自己的观点。

(四)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学习压力加大。幼儿时的习惯还是不稳定的,好习惯可能倒退,坏习惯也可能发展。任何习惯都是从一个个行为开始培养的,良好行为经过多次强化而成为良好习惯;反之,不良行为,多次强化之后就成为不良习惯。随着学习课程的增多和个人、家长期望值升高,学习压力不断加大。

三、教师的健康疏导情况调查

为了解当前民族地区教师对学生健康疏导情况,笔者采取随机抽样问卷测试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选取幼儿园、小学和完全中学十所办学体制不同学校的教师进行抽样检测。经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后,检测结果显示出以下问题:

(一)缺少心理辅导教师。为进一步科学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发展和全面普及,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每所中小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但除城区部分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或心理辅导室,配备1名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外,大部分学校没有心里辅导教师。

(二)对心理教育课程重视不够。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缺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忽视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致使部分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较低的水平,各种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辅导解决。大部分学校没有意识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配备心理教师的必要性,以及缺失心理健康教育的严重性。

(三)家校联动作用不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必须做到学校和家庭联合进行,内容协调,步调一致。在家庭因素方面,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长教育方式与态度、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在学校因素方面,多停留在专家呼吁、理论探讨、对分析和方法指导方面,而具体指明效果的研究很少,或者这些效果只是定性的现象描述。

四、 对策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现代社会需要学校培养的人,必须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良好心理素质。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学业和考试成绩的提高有积极影响,但不能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当作仅仅为教学、考试服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使他们的全面素质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建立心理咨询、辅导机构,建立学生信息档案。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没有相应的机构,就不能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所以各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设立心理辅导机构,并在教师中培养兼职的心理辅导员。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和登记工作,建立学生数据库和“心理疏导”数据库,准确掌握结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综合能力。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学校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应重视引导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心理教育、辅导水平,加强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

(四)坚持“双访”制度,即访班主任或科任教师、访临时监护人。“心理疏导教师”要经常与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委托监护人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情况。每月定期以电话、见面、书信等形式与孩子和临时监护人联系,指导孩子给父母写信或通话,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到家庭看望留守儿童,每年陪孩子过一次节日,让他们感受浓浓的温情与关爱,逐步成为儿童生活的知情人、情感的贴心人、学习的引路人和成长的呵护人。

(五)明确教育重点,及时排除学生心理障碍。“心理疏导”要掌握学生的家庭背景、思想表现、学业成绩、日常行为,主要帮助孩子解决学习、思想、身体及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使他们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引导关爱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总之,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健全心理辅导机制机构,加强教师培训,充分家校联动合力,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活动,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营造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虹.建队伍,重研究,示典范,创氛围,稳步推进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访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杜松彭同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4).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范文8

班主任所面对的学生是有限的,对学生的情况又非常熟悉,绝大多数学生对班主任都比较信任和依赖,班主任在个别心理疏导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建立以班主任为中心的个别心理疏导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班主任如何进行个别心理疏导,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全面了解,奠定基础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疏导,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第一,要了解学生集体。了解学生集体主要包括所带班级学生的生源结构、年龄阶段、性别比例、基本特点、思想倾向、发展变化情况等,这些因素会对班主任的工作产生潜在影响,会影响到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个别疏导的方式、方法。第二,要了解学生个体。班主任要了解班内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学习基础、思想品质、校外生活环境等,这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疏导的重要依据。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如研究学生的档案材料、书面材料,还可通过日常观察、个别谈话、活动组织、调查访问等途径获得,也可以通过同学、教师、家长来了解。全面了解学生,为班主任进行个别心理疏导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平等关爱,赢得信任

有人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事业,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真诚关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只有这样,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才能够向班主任敞开心扉,班主任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其进行有效的疏导和帮助。首先,班主任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权利,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其次,班主任要关爱学生,生活上多关心,学习上多鼓励,行为上多指导,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班主任老师对他的关爱。第三,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放大其优点,积极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建立成长的信心。第四,认真对待学生反映的每一个问题,并能及时有效地予以解决,让学生感受到父母般的关怀。第五,在班级突发事件中,对于需要关爱的学生要能给予适当的关注,必要时还要组织全班同学关注,让需要关爱的学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真诚持久的关爱一定会赢得学生的尊敬与信任。

三、个别疏导,促进发展

1.查阅周记,把握动态

班主任要坚持让学生写周记,通过周记,全面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发现学生的不良心理倾向,确定疏导对象,寻找突破口,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疏导。班主任还可以在周记上通过书写评语的方式与学生“笔谈”,使个别疏导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2.个别谈心,启迪疏导

班主任每天坚持与两位以上学生开展谈心活动。谈心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确定好谈话的内容和突破口,讲究方法,态度诚恳,要以“心”换“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动心,谈出实效。而且,谈心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总之,要因事而定,创设良好的谈话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才能起到通过谈心达到交心的目的。

3.设立信箱,及时疏导

学校为每个班级都设立“悄悄话信箱”,教师通过与学生讲“悄悄话”走进学生心灵,巧解心结,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悄悄话信箱”是学生诉说心里话的“知心朋友”,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信息库。班主任每天都开箱收取学生的“悄悄话”,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其解开心里的疙瘩,进行健康的心理教育和疏导。通过“悄悄话”减少学生的顾虑,这一做法不受时空限制,很好地弥补了其他形式的局限,更能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4.网上聊天,真诚交流

班主任向学生公布自己的QQ号码,学生可通过网上聊天或留言的方式与班主任进行交流。班主任可根据交流中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适时地进行教育和疏导,以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5.曲径通幽,合力育人

在现实生活中,班内个别学生由于一些原因,可能对班主任不信任,甚至有些学生对班主任有对立情绪。面对上述情形,班主任可以避其锋芒,迂回疏导。如让与这些同学关系密切的同学了解情况,进行必要的疏导,也可让他们信任的任课教师进行教育疏导,达到异曲同工之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范文9

关键词:心理疏导;人文关怀

我们学校是区一级的教师进修学校,虽然教职工人数不是很多,但部门不少,涉及中小学、教育科研、信息技术等十多个部门,这些部门连接着全区近万名教师。因此,做好新时期教师进修学校工会工作,特别是做好对教职工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将直接关系全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育工会工作实践和相关理论学习,谈谈我的看法。

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同时也为我们学校工会工作提出了一个新课题,这就是只有深刻认识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才能够开展好新时期学校工会工作。

随着企事业结构的调整、体制的转型,社会生活的日益多元化,教职工的思想观念、利益诉求、价值取都向面临着巨大的冲击,教职工因对变化的环境不能适应就会产生许多思想的困惑,以至造成思想不稳定,影响教职工的身体、生活、工作和学校的发展。加强对教职工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它体现了培养人、激励人、尊重人、塑造人的理念。加强对教职工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可以为教职工有效地解决工作、生活、情感和精神等方面出现的困惑和迷茫,帮助陷入心灵困境的教职工和家属走出阴霾,树立健康心态,提高教职工的心理素质,预防和减少恶性社会心理事件的发生,调动教职工群众投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人翁责任感,激发教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促进教职工的全面发展。加强对教职工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职工心理健康、生活积极进取,不仅可以在学校内部打造一支富有战斗力的队伍、构建和谐稳定的教育氛围,而且可以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绩效,为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教育工会要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加强对教职工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缓解教职工心理压力,保持教职工心理健康,维护教职工队伍稳定,为推进教育的改革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和队伍基础。

对当前教职工遇到的心理问题分析是做好这一工作的前提。首先是竞争压力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学校和教职工都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学校面对竞争压力,就会不断对教职工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教职工面对竞争压力,对学校的依赖性增强,有时在达不到学校要求或在学校遇到困难时,有的会对学校和个人的前途产生疑虑,有的在体力和精神上出现严重透支,有的在心理上出现厌倦、易怒、焦虑和情绪低落等问题。其次是心理期望值高。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职工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他们的需要层次也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对获得平等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权、政治参与权、话语表达权以及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权等方面都有较高的心理期望,对自身发展也有较高的期望,但对可能出现的主客观困难有时又估计不足,缺乏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再次是产生负面心理负担。一些教职工特别是新生代教师由于换岗、跳槽等近似候鸟式的工作方式,造成了过客心理,当遇到住房、婚恋、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生活需求问题难以解决时,就会出现失落、忧虑、悲伤等不同的负面心理负担和压力,这些负面心理负担和压力,如不能及时倾诉和排解,就会超出心理承受能力,出现心理障碍,影响自身发展和社会稳定。

那么,作为学校工会工作者,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好这一工作呢?

开展心理帮扶活动。一是要重视教职工的心理援助和心理干预。及时了解、经常分析教职工队伍思想状况,加强教职工的心理疏导,帮助教职工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引导教职工注重心理情绪的平衡调节和身体精力的休养生息,保持健康心态,增强应对挫折和困境的自我身心调适能力。二是要建立教职工的心理咨询制度。落实部门和人员,开展心理帮扶活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教职工提高待人处事能力和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情绪特征、坚强的意识品质和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三是要拓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发挥电话热线、网上政工等快捷、互动的网络作用,及时掌握教职工心理变化,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教职工养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习惯。四是要加强对低保户、单亲家庭、因公因病死亡的教职工家属、年轻教职工特别是新生代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及早开展教职工心理干预,减轻教职工的负面心理负担,杜绝教职工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不断提高教职工应对困难挫折、适应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