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社区与管理集锦9篇

时间:2023-09-22 09:48:18

社区与管理

社区与管理范文1

一、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城市管理是综合性较强的社会管理,是城市政府的重要管理职能,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街道办事处作为城市政府的派出机构,社区作为城市政府的基层组织,其首要职能便是城市管理。街道社区从事社区其首要功能也是城市管理。通过多年的实践,我市已把道社区摆在了城市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工作中也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管理工作的主体作用。

我市的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担当了责任单位的角色,在具体工作中起了主体作用。

根据国务院《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我市的环境卫生工作实行了分区管理的模式,环卫处负责主要街道的清扫、保洁工作,并负责河道垃圾清理及全市的垃圾清运工作,开发区、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背街小巷和社区的环境卫生工作。针对街道社区的城市管理工作,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环境管理的规定》,街道办事处将社区进一步细分为小区,即规模小区、一般小区、临街楼栋、单家独院等,根据不同类别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在规模小区中,我市涌现了“欧阳海小区”、“槐园小区”、“梨家园小区”等一大批文明小区;在一般小区中,凡是背街小巷,凡是与背街小巷相连的通道:凡是与通道相连的房前屋后,都纳入常规管理,并涌现了“百里塘小区”、“龙凤小区”、“天桥小区”等众多的星级小区。对环境卫生工作,我市的要求是“三个一样”:即街道社区一个样,白天晚上一个样,平时节日一个样,目前已基本实现了这一要求。在我市的城市管理工作中,街道办事处的社区环境卫生当属市民最满意的工作之一。

2、综合协调的主导作用。

城市管理是一项点多、线长、面广的工作,往往牵涉到千家万户,其中不乏锁事、难事、麻烦事,街道社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挑起了综合协调的担子。

街道办事在社会管理中有许多工作要做,就城市管理工作而言,许多既涉及到辖区居民,也涉及到辖区单位,这些单位中有市直机关单位,有省属单位,有企业单位,他们因地制宜地、主动地把各种有利因素引导到工作当中,把各种不利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我市整治市容市貌,取缔占道摊担,街道社区积极配合,成功地做好了居民的安置工作,比如,将低保居民安排为环节工人,为愿意从事经商、饮食服务的居民联系门面、场地,等等。我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街道社区印制《给全体市民的一封公开信》,送到每家每户,并要求居民承诺遵守市政府的规定,为我市成功禁止燃放烟爆竹的工作奠定了坚定的群众基础,我市在长期的开发建设过程中,背街小巷、临街通道、楼栋之间,有许多地方没有硬化,制约了城市管理的整体水平,街道社区分责任、筹资金、快施工,博得了市民的充分肯定,近两年,我市的街道社区硬化背街小巷、临街通道、空坪隙地共计20多万平方米,投入资金900多万元。

3、社区服务的主持作用。

城市管理的原动力是为市民创建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城市管理的持续性在于给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实惠。我市的街道社区深谙个中道理,强化服务意识,不遗余力地撑起了服务社区的工作。

近两年来,我市的城市绿化总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其中,街道社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以“创建绿色家园”为主题,以服务社区为理念,实施了绿化行动。一方面,街道社区自筹资金,以乔木为主,以灌木、花草为辅,绿化了背街小巷,让市民做到开门见绿,出门闻香,据统计,我市的街道社区仅去年和今年共投入绿化资金300多万元。另一方面,街道社区乘势动员辖区居民参与绿化工作,他们或在房前屋后植树种花,或在阳台屋顶摆放盆花、盆景,使我市收到了立体绿化的效果。近两年来,我市城市新增花圃3个、新开鲜花店20多家,爱绿、护绿已成为我市居民的一种时尚。

二、城市管理在街道社区中的运用

1、建立管理体系。

我市的城市管理工作已经克服了突击式整治的局面,而步入了常规化管理的轨道,因为,我们建立了严密的管理体系,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市委、市政府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的总体规划,统一调度。市城管办是市政府的常设工作部门,也是城市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和服务。开发区、街道办事处分别设立城管办和环卫所,社区成立社区管理中心,目前,我市开发区和街道社区共有专职城管人员95人、环卫工人486人。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为街道社区的“块块”管理提供“条条”保障。这样,我市的城市管理便形成了城市管理委员会管总,各职能部门管线,开发和三个街道办事处管片,社区、小区管点的立体型、网络化管理格局,构成了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落实和督查到位的工作体系。街道社区一把手是辖区城市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实施了“制度管人,货币管事”的队伍管理办法,即定路段、定岗位、定责任、定考核、定奖罚。

2、优化工作机制。

城市管理工作机制是推动城市管理体系高效运转的组织方式和手段。我市在街道社区建立统一的工作台帐,路段责任、岗位责任、人员责任等等,一目了然。市城管办制订管理工作质量标准和考核办法,天天有检查,周周有报表,月月有考核,年终有总评。市委、市政府把考核结果作为考察、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街道办事处参照市城管办的检查考核办法相续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办法,街道办事处的城管办对所辖社区的城管工作实行月月评比,在检查评比中,他们有权对工作不到位的管理人员实施处罚,甚至辞退,有权对责任不落实的干部实施诫免。目前,我市的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已形成了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

社区与管理范文2

加强社区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核心是党对社区的领导体制创新。在这方面,中共山东潍坊市奎文区委首先构建社区“大党委”,在“大党委”制的框架下,着力推进八个方面的工作创新:

构建社区“大党委”,创新基层社会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奎文区是潍坊市的中心城区,总人口38万。区内原有59个村、43个居委会、544家驻区单位。按照城市化的发展要求,区委将其进行科学的“网络化”定位,定格为42个基层社会单元,统一设置为42个城市社区,对原村、居党组织进行改革创新,每个社区组建一个社区“大党委”,作为新型社区的领导核心,实现了基层社会领导体制创新。在区委和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社区“大党委”对原村、居委会体制实施稳步改革,统一建立42个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委员会行使执行权、社区监督委员会行使监督评判权。

领导和推进全新的社区服务,不断满足社区所有成员的服务需求。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因此其核心是服务。奎文区调动社区内的所有力量和资源,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经过调整与融合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社区服务中,确立了“八个不出社区”的服务体系目标,通过不断创新服务载体,为社区全体成员提供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服务和群众诉求服务等,并不断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和拓宽服务领域。这些全新的服务,日益赢得民心。

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全面提升社区所有成员的文明素质和城市基层社会的文明程度。奎文区的社区文化富有自己的特色:一是按照“健康、和谐、开放、包容”的社区理念,创造性地提出“孝为先、和为贵、诚为本、法为上”的社区主题文化命题,普遍推进社区主题文化建设。二是打造社区居民的和谐邻里文化,通过“邻里节”活动,打造和谐邻里文化。三是依托红色节日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依托传统节日推进社区文化创新,依托周末休息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四是努力推进社区信息文化建设。

实施社区党建工作“集群化”创新,日益增强党员与社区群众的创造力。全区的42个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如何创新,奎文区委的探索是实施社区党建“项目制”建设,让社区党委都展开项目论证与申报,用党建“项目制”建设推进社区建设与社会管理“集群化”创新。实施的初步结果是“民生服务”、“和谐创建”展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社会管理创新,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要有一个基本标准,追求标准化建设;二是在贯彻标准中,不断实现创新。奎文的做法是,通过党建“项目制”建设推进社区建设与社会管理“集群化”创新;通过追求与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加强社会管理,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奎文区委和社区党委主要在社区服务和基本服务设施建设、社区党的群众工作、社区党组织建设和社区民主管理四大方面,追求标准化建设,通过社区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了社会管理水平。

加快城中村、城郊村改造,实现无震荡的“村变社区”。奎文区先是确立城中村、城郊村嬗变为社区的“四步走”战略;其后是按照“网格化”对城中村、城郊村进行定位;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中村、城郊村改造,稳步推进村级服务向社区服务转变,稳步推进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最后是“村改居”,实现无震动的“城中村”消失。奎文区的无震动的“城中村”消失,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创举。

对“两新”组织的党组织实施“网链式”管理,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奎文区创新“条块结合、三级管理”方式,构建起“链条为主、网络兜底”的新模式,强化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党的建设,使“两新”组织在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中健康发展。

实施党员与群众属地化管理,开辟党员与群众管理的新篇章。奎文区委和社区党委对社区内的所有党员和所有成员实施属地化管理和服务。在实践中,探索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充分发挥在职党员的服务作用;探索驻区单位党员管理属地化,推动驻区单位党组织和行政、经济组织支持社区建设;探索流动党员与进城就业人员的属地化管理,为他(她)们提供统一标准的社区服务。

“大党委”制是对创新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有益探索

奎文区的社区“大党委”制,是对创新党的基层领导体制的有益探索。它有利于解决党对城市基层社会领导体制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即党的领导体制不够顺畅,社区党组织横向协调和纵向领导的“权威性”较小的问题。通过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理顺社区各类管理与服务主体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实现了中心城区一元化管理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组织管理方面,通过社区“大党委”制的组织管理模式,将辖区内的社区党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全部纳入统一服务管理。同时,奎文区委建立的社区“大党委”制,也是对创新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有益探索,它改变了传统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必将对我国城市社会的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

社区与管理范文3

【关键词】社会组织;社区管理;公共服务

社区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只有社区的稳定才有社会的稳定。中国目前处在社会转型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频发期,并呈现多元化趋势,拆迁安置、生态环境、养老服务等问题交织凸现,如果依靠政府体制内的资源来应对处理越来越多样化的群众诉求,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党在十上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提出“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引入社会组织的力量参与调处基层社会矛盾中与公共服务相关的部分,成为一种可期的选择。如何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实践的事情。

一、目前我国社区居委会管理的现状

(一)社区居委会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

近年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居委会对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及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居委会的作用还是以办理政府方面的行政事务为主、以办理社区内部的事务为辅,习惯于按照上级布置的任务开展工作,自主性没有得到体现。我国大多数居委会的运行过程,包括工作人员的聘用、使用、考核等都体现了行政化的安排。我国法律规定了社区居委会是一个“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自治机构,但是目前大多数的居委会依旧是按照行政意志在进行有限的活动。

(二)社区居委会工作任务繁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量的“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农民工和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从而增加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强度。许多政府部门为了准确掌握基层具体情况,将各项基础性工作扩展到社区,这是固本强基的好做法,但在无形中造成了开会多、迎接视察多、跑腿多的局面,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疲于应对各级领导的视察和报送数据,却忽视了社区居民对于居委会工作的认同感。

(三)居委会已不能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随着社会管理体制的变化,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呈现出分化和多元化趋势,各种服务,迫切要求由社区中的各种组织来承接,社区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越来越凸现出来。而对于政府来说,提供的公共服务往往只是对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对于民众多样化需求的重视程度不够。

(四)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较低

由于大部分居委会财政不在预算内,收入主要来源于街道办事处拨的少量办公经费,导致居委会财政捉襟见肘。并由此造成了工作人员待遇低,办公条件差等情况。居委会在这种状况下很难吸收优秀人才从事社区工作。

二、公共服务化社会组织概述及存在的问题

社会的转型要求公共服务保障居民的多样化的生活需求。而通过改革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将公共服务进行社会化,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这将使效率更高、服务更好的社会组织参与进当前的社会治理当中。

(一)公共服务化社会组织的概述

我国把社会组织划分成三个类别,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本文所说的公共服务化社会组织,是民办非企业单位中的一类。它具有民间性、非营利性、自主性等六个显著的特点。在中央政策推动下,我国近年社会组织数量逐年增加,从1988年的4446个,增长到2000年的15.3万个,到2014年达到60万个,增长了100多倍,年均增长21%。2000年后基数较大,但年均增长仍达到12%,总体上呈平稳增长态势。

(二)公共服务化社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社会组织的认识存在差距。一是部分政府部门仍习惯于计划经济时代大包大揽的做法,对新形势下社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对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事务仍然存在不放手的现象。二是社会组织普遍对如何发挥自身作用缺乏正确认识,一味地希CENTURY望政府给予均等扶持,而忽略了自身建设和资质的进一步提升,在承接公共管理事务上的能力比较有限。

2.目前社会组织自身力量薄弱。从社会组织来看,普遍存在问题是: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缺乏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没有形成规范的内部结构。从收入方面来看,主要包括社会捐赠、政府或个人资助和服务性收入。这些资金来源都很微薄,经费的缺乏导致社会组织工作开展不起来,社会组织没有作为又直接导致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工资待遇低,没有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也是高层次人才缺乏的一个原因。

3.目前社会组织公信力不强。不少社会组织还没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有些社会组织在项目运作上信息不透明,由于人员的素质不高,在款项的使用上存在问题。有的变成一种利益载体为少数人牟利,从而背离了发展社会组织的初衷。造成社会组织公信力受损,严重影响了其健康成长。

4.管理机制不健全。当前我国由社会组织登记部门和所在行业的管理部门进行双重管理,双重负责机制导致许多社会需要的组织因找不到行业主管部门而无法登记,影响了社会组织的设立和作用发挥;还导致中国的社会组织具有官民双重身份,政社不分,社会组织行政色彩严重。在监管上也存在力量薄弱的问题。

三、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的建议

(一)创新管理社会组织的体制机制

1.构建政社分离的社区管理模式。在社区管理上政府组织和社会组织各自都有优势和不足。社会组织没法采取合法而又强有力的手段进行公共管理和保障公民的公共安全;政府又不能像社会组织那样对社区居民提供受欢迎的多元服务。因此,社区管理要达到整合资源、提供公共服务的目的,政府和社会组织只有职责明确,合理分工,将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市场组织共同作为社区治理的主体,发挥比较优势,才能实现政社互动、良性发展。

2.构建公共服务的政社合作机制。推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政府投入资金购买社区民间组织服务,一方面激活了社会力量,形成吸纳社会资源的一种社会化运作模式,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减少了行政成本。比如在社会组织承担养老服务方面,政府在经济上的花费比传统模式下投入到养老机构建设的资金要少得多。同时承担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由于获取了政府资金的支持而得以发展。我们的社会组织要想发展成服务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股重要力量,就应当不断地承担政府剥离的公共服务职能,进行广泛的政社合作,在持续地合作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公信力。

3.建立政府对社会组织监管机制。第一是要实行宽进,降低社会组织准入门坎,将大量游离于管理之外的社会组织纳入到监管范围。二是要实行严管,对于登记后的社会组织实行严格的分类和分级管理,引入“委托评估机制”,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通过社会调查和绩效评估对社会组织进行资质审查,建立公平、公正的劣汰机制。还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一批社会急需的社会组织。同时要建立社会举报体系、及时处置协调机制等。三是要畅通出口,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设立退出机制,及时注销违规违法的社会组织。

(二)培育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区管理

1.加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整合。从社会管理需要出发,重视发展社会服务类、群众生活类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一方面要通过政策扶持、高效服务等更好地鼓励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要有计划性地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从而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社会管理新局面。第三是指导社会组织制定管理方面的规范化制度,指导社会组织完善内部结构,建立运行决策机制。

2.建立社会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人才的缺乏是目前制约社会组织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应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促使优秀人才特别是社会工作相关专业的人才到社会组织工作,支持鼓励志愿者协助参与社区工作,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劳动模范”“优秀工作者”等评比范围,加大对社会组织优秀人才宣传力度。使社区社会组织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3.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政府财政预算单独设立用于购买社会服务的资金。同时积极拓展多样化的融资手段,积极建立各种社会捐助专项基金,开展公共事业募捐活动。另外还要探索社会组织市场运作的机制,允许部分领域进入经营运作范畴,使社区服务和市场供给能够结合起来。

(三)加强对社会组织各项工作的领导

1.提高对发展社会组织工作的认识。政府应当认识到当前社会条件下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在准确把握社会组织特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社会组织发展的管理方式,将社会组织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建立完善的社会组织服务体系,提供适应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行政环境,促进社会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2.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党的基层组织要加强对社会组织发展方向的引导,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积极扩建组织覆盖,对于有条件的要在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社区居委会要通过公共平台建设、相关基本设备配置,帮助社区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努力实现各个社区社会组织之间协同互助、优势互补。

3.营造公正和谐的发展环境。为官办社会组织和民营社会组织提供平等参与各种公共服务的机会。尽快推进官办社会组织改革,使其迅速向社会化、民间化转变。同时,要对草根社会组织给予更多的信任,让更多的专业人士参与各类社会组织,为社会建设献计出力。

参考文献:

[1]方国平.关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若干问题的思考[J].社团管理研究,2010.

[2]包颖.用国家治理理念谋划社会组织改革发展——专访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王建军[J].中国社会组织,2013.

社区与管理范文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84

孕产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孕产期的保健质量不仅关系到妇女群体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影响出生人口素质、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以及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保健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也是落实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体现之一。为贯彻卫生部《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广西省南宁市各医疗机构和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开始为辖区孕产妇提供5次孕期基本免费产前检查和两次免费产后访视服务,以达到保障母婴健康目的。

孕产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孕产期的保健质量不仅关系到妇女群体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影响出生人口素质、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以及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保健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也是落实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体现之一。为贯彻卫生部《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广西省南宁市各医疗机构和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开始为辖区孕产妇提供5次孕期基本免费产前检查和两次免费产后访视服务,以达到保障母婴健康目的。

管理成效及面临困难

管理成效及面临困难

孕产妇系统管理是指孕13周前有过早期检查,孕期至少5次产检、住院分娩、产后28天内接受过1次及以上产后家庭访视。目前广西南宁市的孕产妇保健管理,包括孕前免费增补叶酸片预防神经管缺陷、怀孕后满13周前第1次初检,第2~5次产检、高危孕产妇的追踪、产后访视2次、产后42天健康体检,均按照社区地段的划分由地段妇保人员负责,如果因为人员或设备原因没有条件开展产检的社区中心,由辖区的医疗机构协助承担。

孕产妇系统管理是指孕13周前有过早期检查,孕期至少5次产检、住院分娩、产后28天内接受过1次及以上产后家庭访视。目前广西南宁市的孕产妇保健管理,包括孕前免费增补叶酸片预防神经管缺陷、怀孕后满13周前第1次初检,第2~5次产检、高危孕产妇的追踪、产后访视2次、产后42天健康体检,均按照社区地段的划分由地段妇保人员负责,如果因为人员或设备原因没有条件开展产检的社区中心,由辖区的医疗机构协助承担。

近年来,社区逐渐凸现为社会运行过程中基本的又是重要的单元,各种社会问题往往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社区之中,因此,需要采取多种办法调动社区资源,发挥社区内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来解决社会问题以缓解社会冲突。其中,大力推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实施社会工作中的社区保障,是一个为人们所生疏或忽视、但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专业方法[1]。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了妇保人员开展孕产妇保健工作,有些医院原来的保健科,包括妇保科、儿保科以及计划免疫科一起搬到了地段管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些社会服务机构开始承担社区服务项目,与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作,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的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并且在必要时弥补社区社会保障的不足。

近年来,社区逐渐凸现为社会运行过程中基本的又是重要的单元,各种社会问题往往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社区之中,因此,需要采取多种办法调动社区资源,发挥社区内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来解决社会问题以缓解社会冲突。其中,大力推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实施社会工作中的社区保障,是一个为人们所生疏或忽视、但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专业方法[1]。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了妇保人员开展孕产妇保健工作,有些医院原来的保健科,包括妇保科、儿保科以及计划免疫科一起搬到了地段管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些社会服务机构开始承担社区服务项目,与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作,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的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并且在必要时弥补社区社会保障的不足。

南宁市六县六城区统一使用《广西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加强孕产妇的信息管理。2011年1~9月南宁市南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地段产后访视432人,早检率99.5%(430/432),产后访视率99.1%(428/432),系统管理率96.8%(418/432),均达标。高危孕妇筛查率48.8%(211/432),新生儿男女比例平均121/100,明显高于自然状态下人口的性别正常比例103~107:100。广西是男女比例失调严重的省份,因此,近年来“关爱女孩”行动的开展,呼吁社会在就业、工资等方面对男女一视同仁。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流动人口在本地产检,但分娩后又回外地坐月子,不能享受免费的产后家庭访视服务,也影响了本辖区的系统管理率。目前,南宁市六县范围内可以将出院产妇的信息转给当地妇保人员或村医去家庭访视,但是六县以外的产妇就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全区、全国都能够共享同一个妇幼卫生的信息网络,特别是跟社区计划生育部门、婚检部门联网共享孕产妇信息,就能够更好地做好孕产妇的全程追踪管理。如何加强管理,引导外来人口进行孕产妇保健,选择住院分娩。依法打击非法家庭接产,并且实时给予社区卫生保健部门以回馈信息,需要得到社会的特别关注[2]。一些社区借助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化,通过社会服务机构的力量,引入社区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卫生培训和宣传计划,来提高社区居民,特别是外来流动人口的保健意识,增强服务效果,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

南宁市六县六城区统一使用《广西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加强孕产妇的信息管理。2011年1~9月南宁市南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地段产后访视432人,早检率99.5%(430/432),产后访视率99.1%(428/432),系统管理率96.8%(418/432),均达标。高危孕妇筛查率48.8%(211/432),新生儿男女比例平均121/100,明显高于自然状态下人口的性别正常比例103~107:100。广西是男女比例失调严重的省份,因此,近年来“关爱女孩”行动的开展,呼吁社会在就业、工资等方面对男女一视同仁。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流动人口在本地产检,但分娩后又回外地坐月子,不能享受免费的产后家庭访视服务,也影响了本辖区的系统管理率。目前,南宁市六县范围内可以将出院产妇的信息转给当地妇保人员或村医去家庭访视,但是六县以外的产妇就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全区、全国都能够共享同一个妇幼卫生的信息网络,特别是跟社区计划生育部门、婚检部门联网共享孕产妇信息,就能够更好地做好孕产妇的全程追踪管理。如何加强管理,引导外来人口进行孕产妇保健,选择住院分娩。依法打击非法家庭接产,并且实时给予社区卫生保健部门以回馈信息,需要得到社会的特别关注[2]。一些社区借助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化,通过社会服务机构的力量,引入社区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卫生培训和宣传计划,来提高社区居民,特别是外来流动人口的保健意识,增强服务效果,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

广西也是出生缺陷高发的省份,特别是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区。据统计,来南铁辖区居住的产妇中,流动人口几乎占一半的比例。省内流动的产妇回外地坐月子相对较多,系统管理率最低(仅81%),省外流动的产妇系统管理率84%,而南宁市户籍的产妇系统管理率98%。为了加强流动孕产妇的保健管理,目前政府规定凡在本辖区居住3个月以上的,只要有居住地居委会开的居住证明,就可以享受免费的孕产妇保健服务。对农业户籍的妇女,住院分娩给于经济补助。双方地中海贫血筛查阳性的农村夫妇做地贫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均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广西也是出生缺陷高发的省份,特别是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区。据统计,来南铁辖区居住的产妇中,流动人口几乎占一半的比例。省内流动的产妇回外地坐月子相对较多,系统管理率最低(仅81%),省外流动的产妇系统管理率84%,而南宁市户籍的产妇系统管理率98%。为了加强流动孕产妇的保健管理,目前政府规定凡在本辖区居住3个月以上的,只要有居住地居委会开的居住证明,就可以享受免费的孕产妇保健服务。对农业户籍的妇女,住院分娩给于经济补助。双方地中海贫血筛查阳性的农村夫妇做地贫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均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措施:提高认识和重视程度

措施:提高认识和重视程度

为了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要加强高危孕妇的筛查和管理。首先要提高产科医务人员对高危妊娠的识别能力,提高筛查率和管理率。今年统计辖区高危孕产妇的高危因素中,患病率从高到低排位依次是:早产、乙型肝炎、中重度贫血、高龄、人流≥2次、瘢痕子宫、巨大儿、胎位异常、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母儿血型不合、梅毒。在产科医生加强管理的同时,也要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

为了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要加强高危孕妇的筛查和管理。首先要提高产科医务人员对高危妊娠的识别能力,提高筛查率和管理率。今年统计辖区高危孕产妇的高危因素中,患病率从高到低排位依次是:早产、乙型肝炎、中重度贫血、高龄、人流≥2次、瘢痕子宫、巨大儿、胎位异常、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母儿血型不合、梅毒。在产科医生加强管理的同时,也要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

早产是发病率最高的因素11.6%(50/432),与新时代女性孕期照常工作和外出有关,部分夫妇因不适当的性生活造成早产。有个40岁高龄初产妇,是大学本科学历,竟然忙于生意,从来没有去医院产检过,造成早产新生儿死亡的不良妊娠结局。另有一名辖区孕妇,分娩前回老家贵港分娩,羊水栓塞母婴均死亡,在南宁市的孕产妇信息软件中查不到这个孕妇产检的资料,说明这个孕妇没有定期在本地产检,因此,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孕前、孕期和分娩期的保健知识。

早产是发病率最高的因素11.6%(50/432),与新时代女性孕期照常工作和外出有关,部分夫妇因不适当的性生活造成早产。有个40岁高龄初产妇,是大学本科学历,竟然忙于生意,从来没有去医院产检过,造成早产新生儿死亡的不良妊娠结局。另有一名辖区孕妇,分娩前回老家贵港分娩,羊水栓塞母婴均死亡,在南宁市的孕产妇信息软件中查不到这个孕妇产检的资料,说明这个孕妇没有定期在本地产检,因此,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孕前、孕期和分娩期的保健知识。

乙型肝炎在高危孕妇中发病率位居第2,7.6%(33/432),除可引起孕产妇肝功能损害,因凝血功能障碍造成产妇产后大出血,甚至死亡的后果外,可通过母婴传播将乙肝病毒传染给下一代。为了降低我国乙肝的发病率,目前南宁市已经开始为乙肝感染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免费提供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结合乙肝疫苗联合接种,保护婴儿不受乙肝感染。随着育龄妇女梅毒跟艾滋病感染人数的增加,艾滋病孕产妇死亡人数也增加,母婴传播几率也相应增加。要求阳性上报个案表到市妇幼保健院,督促做好孕期母婴阻断工作。开展免费孕产妇咨询检测,艾滋病在定点医院提供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住院分娩补助1000元,产后提供免费婴儿奶粉人工喂养,婴儿免费体检6次,随访到18个月,了解是否感染艾滋病。为了保护下一代的健康,目前要求梅毒孕产妇跟艾滋病孕产妇一样的管理,免费咨询检测,孕期有效母婴阻断治疗,婴儿出生后预防性治疗,随访到18个月,追踪是否感染。今年南铁辖区未发现艾滋病孕产妇,梅毒产妇有4人,发病率0.9%(4/432),婴儿是否感染仍在随访中。因此,育龄妇女要加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主动有效母婴阻断治疗,降低母婴传播率。

乙型肝炎在高危孕妇中发病率位居第2,7.6%(33/432),除可引起孕产妇肝功能损害,因凝血功能障碍造成产妇产后大出血,甚至死亡的后果外,可通过母婴传播将乙肝病毒传染给下一代。为了降低我国乙肝的发病率,目前南宁市已经开始为乙肝感染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免费提供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结合乙肝疫苗联合接种,保护婴儿不受乙肝感染。随着育龄妇女梅毒跟艾滋病感染人数的增加,艾滋病孕产妇死亡人数也增加,母婴传播几率也相应增加。要求阳性上报个案表到市妇幼保健院,督促做好孕期母婴阻断工作。开展免费孕产妇咨询检测,艾滋病在定点医院提供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住院分娩补助1000元,产后提供免费婴儿奶粉人工喂养,婴儿免费体检6次,随访到18个月,了解是否感染艾滋病。为了保护下一代的健康,目前要求梅毒孕产妇跟艾滋病孕产妇一样的管理,免费咨询检测,孕期有效母婴阻断治疗,婴儿出生后预防性治疗,随访到18个月,追踪是否感染。今年南铁辖区未发现艾滋病孕产妇,梅毒产妇有4人,发病率0.9%(4/432),婴儿是否感染仍在随访中。因此,育龄妇女要加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主动有效母婴阻断治疗,降低母婴传播率。

中重度贫血是高危因素的第3位。贫血可造成孕产妇营养不良,产后出血,伤口愈合减慢等,可引起胎儿生长受限,胎儿水肿,甚至死亡等。缺铁性贫血是孕产妇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但两广地区是地中海贫血高发区,不能盲目补铁治疗,每个孕妇都要进行地贫筛查,排除地贫后才能补铁治疗,否则高铁会加重地贫症状。地贫属于单基因遗传病,有一定的遗传规律可计算,夫妇筛查双阳性者要进一步做基因分型,经遗传咨询后有必要再行羊水或脐带血产前诊断。发现重型地贫及时终止妊娠,避免重型地贫儿的出生,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减轻家庭和国家的经济负担。

中重度贫血是高危因素的第3位。贫血可造成孕产妇营养不良,产后出血,伤口愈合减慢等,可引起胎儿生长受限,胎儿水肿,甚至死亡等。缺铁性贫血是孕产妇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但两广地区是地中海贫血高发区,不能盲目补铁治疗,每个孕妇都要进行地贫筛查,排除地贫后才能补铁治疗,否则高铁会加重地贫症状。地贫属于单基因遗传病,有一定的遗传规律可计算,夫妇筛查双阳性者要进一步做基因分型,经遗传咨询后有必要再行羊水或脐带血产前诊断。发现重型地贫及时终止妊娠,避免重型地贫儿的出生,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减轻家庭和国家的经济负担。

高龄产妇、流产两次以上的高危因素,跟目前女性生育年龄晚相关。女性最佳生育年龄是23~29岁,高龄孕产妇孕期合并症跟并发症相对增多,围产儿不良结局增多,因此建议女性尽量在30岁前生育并亲自哺乳,利于母婴健康。

高龄产妇、流产两次以上的高危因素,跟目前女性生育年龄晚相关。女性最佳生育年龄是23~29岁,高龄孕产妇孕期合并症跟并发症相对增多,围产儿不良结局增多,因此建议女性尽量在30岁前生育并亲自哺乳,利于母婴健康。

疤痕子宫也是常见的高危因素。有人已经连续第3次剖宫产仍然不同意结扎术。疤痕子宫会引起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子宫破裂、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等并发症,因此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倡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健康。

疤痕子宫也是常见的高危因素。有人已经连续第3次剖宫产仍然不同意结扎术。疤痕子宫会引起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子宫破裂、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等并发症,因此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倡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健康。

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虽不算高,但并发症比较严重,是常见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本辖区有1例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后婴儿合并先天性胃发育不良及先天性心脏病死亡。另有1例足月因胎盘早剥重度窒息死亡。2例死胎,1例是脐带扭转引起,1例原因不明,均未尸检。母儿血型不合以ABO血型不合较常见,严重者会引起胎儿水肿甚至死亡。从孕16周开始定期检测抗A或抗B滴度,孕期预防性用药,可减轻患儿黄疸和溶血症状,改善预后。

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虽不算高,但并发症比较严重,是常见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本辖区有1例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后婴儿合并先天性胃发育不良及先天性心脏病死亡。另有1例足月因胎盘早剥重度窒息死亡。2例死胎,1例是脐带扭转引起,1例原因不明,均未尸检。母儿血型不合以ABO血型不合较常见,严重者会引起胎儿水肿甚至死亡。从孕16周开始定期检测抗A或抗B滴度,孕期预防性用药,可减轻患儿黄疸和溶血症状,改善预后。

建议和思考

建议和思考

虽然目前政策是按照辖区管理孕产妇,而且只有本地段的居民才享受免费产检服务,但是来自己地段医疗机构分娩的产妇还是少数,南铁社区辖区产妇中来本地段辖管医院分娩的产妇只有24.5%(106/432)。因此,医院应经常下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让本辖区居民更多了解地段医院的医疗水平,提高信任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社区社会工作者运用社区工作、小组工作方法,建立社区居民相互的支持、联系网络,方便医务工作者传达和收集信息;妇保人员每个月下社区跟居委会计划生育负责人联系沟通,交换孕产妇信息,追踪高危孕产妇,更好地做好本辖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工作。

虽然目前政策是按照辖区管理孕产妇,而且只有本地段的居民才享受免费产检服务,但是来自己地段医疗机构分娩的产妇还是少数,南铁社区辖区产妇中来本地段辖管医院分娩的产妇只有24.5%(106/432)。因此,医院应经常下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让本辖区居民更多了解地段医院的医疗水平,提高信任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社区社会工作者运用社区工作、小组工作方法,建立社区居民相互的支持、联系网络,方便医务工作者传达和收集信息;妇保人员每个月下社区跟居委会计划生育负责人联系沟通,交换孕产妇信息,追踪高危孕产妇,更好地做好本辖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工作。

关于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待遇问题。为了加强我国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调动妇幼保健人员的积极性,政府已经下拨专项经费到各个医疗机构,医改的文件也规定不能以收入来跟妇幼保健人员的待遇挂钩,但是目前有些医院并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待遇仍然比较低。因此,每个项目都要设立一个业务院长做领导小组的组长,领导也应该熟悉项目的工作内容,首先要领导重视,给予各项工作经费的支持,给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应有的待遇,才能更好地做好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孕产妇的保健质量,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

关于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待遇问题。为了加强我国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调动妇幼保健人员的积极性,政府已经下拨专项经费到各个医疗机构,医改的文件也规定不能以收入来跟妇幼保健人员的待遇挂钩,但是目前有些医院并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待遇仍然比较低。因此,每个项目都要设立一个业务院长做领导小组的组长,领导也应该熟悉项目的工作内容,首先要领导重视,给予各项工作经费的支持,给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应有的待遇,才能更好地做好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孕产妇的保健质量,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周沛.论社会工作中的社区保障[J].江海学刊,2003,2:83.

1 周沛.论社会工作中的社区保障[J].江海学刊,2003,2:83.

2 陈莉萍,毛红芳,曹敏.嘉定区外来人口孕产妇管理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9):2639.

社区与管理范文5

[关键词]社区门诊;护理管理;措施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化,医院、门诊的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护理工作出现了新的特点和新问题,原有的护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护理管理的需要。面对当前护理管理新趋势以及可能出现的新问题,门诊护理如果能够适应这些变化,满足医疗保健服务的需要,也是护理管理者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针对社区门诊护理工作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社区门诊护理管理的现状,查找存在的不足,并对提升社区门诊护理管理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护理管理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地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有关的其他人员或设备、环境以及社会活动的过程。所以说护理管理是一种行为过程,是护理管理者为了实现管理目标,采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指挥、协调和控制被管理者完成预定护理目标的一种活动过程。在护理管理中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作为主要目的的工作过程。[1]

2.社区门诊护理的特点

社区医疗保健逐渐成为城市医疗保障体系中基层的医疗单位,其覆盖面广,接诊人群多,人员流动量大,各项护理管理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在社区门诊护理中存在以下特点:

2.1门诊患者健康知识缺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目前,社区门诊收治的病人多数是高龄患者、儿童、残疾人等,就诊人群中相当部分人健康知识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差,由于卧床时间长、活动少等,从而导致交叉感染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社区门诊离医院较远,日常监督不及时,健康知识宣教不到位,工作人员较为松散,与病人沟通不及时,故而较易发生意外。

2.2门诊医生流动性大:由于各科室派出的门诊医生流动性较快,给以往的患者诊治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门诊护理人员必须通过各种渠道,耐心向患者讲清门诊医生轮换的性质和意义,尽量得到患者的理解与支持。

2.3部分护理人员素质较差,存在麻痹大意的思想:总认为在社区门诊就诊的病人主要是慢性病或从医院开出治疗方案单纯到社区进行治疗者,所以,在工作中存在着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等情况,如打针时不戴口罩、操作前后不洗手等现象时有发生。另外,环境卫生监测不到位,不规范,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门诊情况,故不能做出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

3.提升门诊护理管理方法的实施

3.1加强门诊护理人员的素质

护士的思想觉悟、业务技术、工作能力等都直接影响整个门诊的护理质量,为此门诊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业务技能,精通护理专业知识。

3.1.1鼓励护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在职称晋升方面对社区服务中心护理人员予以适当倾斜。应鼓励护士、引导护士主动学习和钻研业务,提高学历层次,不断接受在职继续教育学习的能力,熟练掌握使用信息网络的技能,并准确的运用于护理工作中,使自己的综合业务素质不断加强和提高。

3.1.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目前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与更新,护理工作己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是要对病人的生理、心理等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估、诊断、护理和评价,需要对病人人文关怀。护理工作是充满爱心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拥有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因此把人文素质教育列为继续教育内容是必要的。

3.1.3广泛地参与到社会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并能够独立地做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护理、康复等计划,及时准确地处理健康和疾病中的有关问题。

3.2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

在广大群众卫生保健需求不断增长,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护理管理应该从保障生命安全的高度出发,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那么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

3.2.1加强安全教育。管理者必须重视护理安全管理,但安全管理不应仅仅是管理者的责任,应该通过安全教育,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安全。要做到这一点,安全教育就不应是一般性讲授大道理,而是要围绕如何有效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自身安全,分析有哪些不安全因素及其产生的原因,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

3.2.2提倡缺陷分享和反思文化。针对护理问题的发生,护理工作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对工作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提倡缺陷分享和反思文化,对出错的整个过程进行认真分析,查找薄弱环节,让其知道处罚不是目的,而是要让出现的每一个护理问题成为反面教材,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既要批评教育当事人,更要让其他的护理人员从中得到警示和教育。

3.3坚持依法施护,严格遵守制度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以及患者法制意识的提高,护理活动必须受到法律的规范。患者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范围,这对医疗服务行业来说是严峻的挑战。因此,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应该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使护理人员思想上重视,行为上落实,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2]

4.讨论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传统的经验型护理管理必将面临淘汰,护理管理者要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式,要将人员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求各级护理人员更新观念,提倡、鼓励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独立思考和敢于怀疑,不要被动地接受管理。使患者的需求成为各级护理人员创新思维的源泉,并将创新转化到护理工作中,提高护理服务水平,这样才能给门诊、医院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打造出优秀的护理品牌。

参考文献:

社区与管理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主动参与;社区管理

大学生社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在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更是学生在校读书期间安全稳定的避风港湾。大学生社区的管理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校园的和谐稳定。从学生自身角度,其渴望管理有序、干净整洁、和谐友善、文体生活丰富多彩的社区环境,正是因为有这些诉求的存在,为大学生主动参与社区管理提供了内生动力,如何将该内生动力转化为学生主动参与社区管理的实际行动,这就需要学校、学院、学生三方协同作用。

一学校协调统筹自管社区建设,完善顶层设计

要发挥大学生主动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在社区管理的制度层面,就是建立健全各项社区管理制度,为大学生主动参与社区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健全社区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明确责任和目标,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成立校级学生社区自我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领导担任组长,学生处和后勤处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主任,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党委副书记担任成员,校公寓中心和各学院负责社区工作的辅导员负责具体执行者。领导小组要发挥在大学生社区自我管理中的规划、监督、评估、激励、决策等作用,从而共同推进大学生社区建设。对全校大学生自管社区进行统一管理,校级学生社区自我管理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为制定、统筹规划大学生主动参与社区建设的相关制度安排,一是从学校层面,完善大学生社区自我管理的保障机制,将大学生社区自我管理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中,与学校的总体发展相配合,如修订综合测评加分机制,鼓励学生参与自管社区建设;二是按照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将大学生自管社区建设纳入校财政总预算,给予财力保障;三是监督各个社区自我管理建设现状,重点检查各个社区在执行学校相关规定的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枉过正,建立投诉和接待机制,了解大学生自管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解决大学生自管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实际问题和困难;四是严格大学生社区自我管理的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的建立,不可或缺三个要素,分别是制定实施目标、完善考评制度和落实激励机制,把社区自我管理纳入工作考评体系,把参与自我社区管理的个人在社区管理中的表现情况作为考核、评先表彰的重要内容,如给参与自管的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综合测评奖励等,调动参与学生自管社区建设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1]。

二各职能部门及院系积极参与,加强监督与指导

各管理职能部门及院系是大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建设的规划、协调和发动者,是决定着自我管理社区建设能否成功运行的核心环节。在大学生自我管理社区建设过程中,职能部门和院系发动学生积极性,来参与自我管理社区建设,学生自我管理社区建设过程中,需统筹规划,合理设置自我管理社区的具体管理部门,如设置社区管理办公室、社区学生成长综合服务中心、院系社区服务工作站、学生社区管理委员会具体职能部门“四位一体”的管理服务框架。社区管理办公室主要有学校机关部处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组成,如学生处、后勤处、资产处、公寓管理中心等负责人和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等,主要负责协调学生自管社区建设过程中,校、院部门之间的关系,监督和接受自我管理社区建设过程中,接受学生在自我管理社区建设过程中的投诉和建议;社区学生成长综合服务中心,该中心的定位是为社区生活顺利进行,提供各种服务,如成长服务中心设置安保服务点、心理援助服务站、宿舍报修服务站、遗失物招领服务点、宿舍水电充值点等,直接服务于学生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院系社区服务站,将学院影响力延伸至社区,如由服务站牵头邀请学生名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组建学术沙龙方便学术交流,为后进学生和优秀学生建立互助桥梁,成立学院学业互助中心,为同学之间互帮互助提供学习,为拟创新创业的同学,提供创新创业分享交流空间等,更重要是建立辅导员社区工作办公室,推动辅导员工作进社区,辅导员与学生接触联系紧密,有助于及时发掘和预防各种问题发生;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成立大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委员会,以学院楼栋为单位,形成“社区自我管理委员会—学院分会—栋长—层长”等,类似“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设置系统性的培训和帮扶机制,提升社区自我管理委员会学生干部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从而为有效开展自我社区管理,提供强有力的能力和组织保障[2]。

三学生主动参与社区自我管理,培养主人翁意识

(一)平衡学生主动参社区管理与校现有社区管理关系的重要性

社区管理水平的高低,社区的管理者和居住者有着决定作用。具体来说,这两个主体一是学校社区管理工作人员,二是学生。传统的管理模式下,社区管理工作人员与入住学生的关系是对立的,属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这种管理模式,会导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立,缺乏有效沟通与互动,从而导致社区管理水平下降。具体分析来看,当社区管理过程如果只有学校社区管理人员参与时,学校和学生对社区管理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及义务的监督管理就变得薄弱,部分社区管理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消极怠工、偷懒缺勤,使得社区管理的规章制度执行起来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这也会给学生带来学校管理松散的不良印象,长期以往,学生对学校社区管理人员能力产生怀疑,甚至对其管理产生了抵触、厌烦等情绪,这样会使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性更是全无。而这种负面情绪又会反过来影响学校社区管理人员积极性,可能造成恶性循环,导致整个学生社区管理和建设水平下降。另外,学生作为大学生社区建设中的绝对主体,却很少享有参与社区建设的权利,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参与社区管理兴趣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社区管理积极性。例如,某些学校仍然按老旧的学生社区管理模式,对学生社区进行类似军事化管理,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但是学生依旧没有较大改观,从学生角度来说,因为学生既然不喜欢,又无力与学校社区管理层抗衡,只得选择消极被动地参与社区管理和建设,一旦校方管理出现松懈,社区管理质量立马就会下降,最终导致整个社区管理水平的下降[3]。

(二)“简政放权”给予学生参与社区管理的权利

大学生参与社区管理,建设大学生自管社区,这是近些年一些高校在探索的社区管理模式,约翰•S•布鲁贝克在其所著的《高等教育哲学》中写道:“明智的把权力进行分享,并不是把权力弱化,反而可以得到更多的成果。”大学生社区实现自我管理,是在一定意义上削弱学校对大学生社区的管控,但是这种削弱,只要有较好的顶层设计,把自管社区建设过程中,大学生参与社区管理那些可为,不可为,规定清楚,反而会使学生社区管理工作效率倍增,最终促使学校社区实现管理目标“宜居住、低成本、高效率、安全和谐稳定”。从“需求侧”角度来说,如果把学校内人数最多的学生作为日常管理者的一份子吸纳到学校日常管理的体系里来,一方面可以减轻管理负担,实现管理目标。学生参与社区管理建设后,建立自管社区,这样学生由被管理者变为管理者,学校被管理者与管理者的对立关系,会伴宿学生的参与进来而改变,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立的减少,这样会直接减少管理成本。同时,学生参与社区管理,这样会节省学校在社区管理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为学校节省相关开支,学生参与社区管理后,“需求侧”的诉求会及时被反馈,使管理者了解学生诉求,这样有利于提高社区建设管理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是可以为学生提供参与管理的服务平台,学生可以在该平台上通过参与社区管理,锻炼管理服务能力,尤其是类似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等专业学生,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和平台。大学生参与社区管理后,安排特定岗位,该岗位明确职责要求,例如根据自管社区管理需要,发挥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将党支部建在社区上,大学生党员本身就是学生中的优秀和积极分子,发挥党员的模范引领作用。学生支部建在社区,有利于学生党员进行交流,服务和满足高校党建工作需求的同时,给大学生党员“设岗定责”,提升党员服务意识,大学生社区也是重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场所,在社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活动开展上,更贴近学生生活,达到如无细无声的效果。大学生在参与自管社区建设过程中,学生即可理解学校作为管理者的难处,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减少社区管理工作中的矛盾,提升学生社区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学校把社区管理权力在社区管理者与学生之间合理分配,做好制衡和监督,这样也有助于降低学校的办学成本.

(三)积极鼓励学生组织、社团参与自管社区委员会建设

社区学生组织是社区建设重要的基层组织,大学生在自主参与社区文化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组织进行交流、对话,推动形成大学生自己的协商机制和交流机制,形成一个理性、民主、平等、开放、多元的大学生交流平台,从而激发大学生社区的管理活力。探索社区党、团、学组织建设,发挥社区党支部的战斗堡全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团、学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权益的作用,促进同学之间在思想上互相启发、行为上互相监督、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增强学生党、团、学生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向心力,推动大学生自管社区建设顺利进行。大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具有管理方式的多样性、组织形式的自主性、群体目标的统一性、活动场地的固定性以及行为规范的自律性等特点,对学生社区主人翁意识的提高、服务意识的培养、实践育人的训练以及社区文化的塑造等具有重要作用,其在社区管理中的影响力也日益彰显。社区自我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能为广大学生塔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协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认识到社区是我家,爱家靠大家,乐于参与社区管理,爱上社区管理。同时,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也能为社区建设带来生机和活力,增强社区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变“一人服务千百人”为“千百人共管一个家”。总之,通过整体规划,努力把学生自管社区打造成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家园、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管理实习基地、校园文化建设场馆,形成管理理念先进、文化生活丰富、安全和谐稳定,富有创新活力的学生自管社区,从而不断增强学生自管社区的凝聚力、创新力和竞争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刘鹤龄.论高校公寓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安徽大学,2013.

[2]钱波.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0.

[3]辛鹏.当代中国高校师生关系冲突的文化透视[D].东北师范大学,2011.

社区与管理范文7

理顺管理体制,充实社区管理主体。宜城街道充分发挥“党委核心力、政府推动力、社区自治力、社会参与力和市场运作力”的合力作用,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区自治、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五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机制,充实了社区管理的主体构成。一是明确领导机制,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创新社区党建模式,以“社区成立党总支,小区成立党支部,楼道成立党小组”的形式,完善社区党组织网络建设,积极发挥党总支在社区管理中的领导作用。通过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积极发挥社区党员的主体作用。二是理顺领导关系,发挥街道政府的主导作用。以社区事务工作站为平台,街道直接面向社区居民提供行政,以满足居民办理各类各项个人行政事务的需求。通过提供工作经费指导、进行业务指导等形式统筹引领社区工作。三是完善社区自治,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通过社区居委会“由民作主”,逐步实现社区自治;通过社区志愿者组织提供助残、敬老等服务,完善社区公益性事务的管理;通过社区文艺团队组织和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弥补政府在社区文化服务和管理投入中的不足;通过大力培育社区睦邻点,壮大睦邻力量,协调居民关系、调解矛盾纠纷、提供邻里互助。如大同社区“爱心接待室”、新华社区“党建睦邻点”、茶东社区“阳光便民服务站”、土城社区“楼道党小组”等一批社区党员及居民自发成立的社区组织,成了宜城街道社区组织参与社区管理的知名品牌,为社区居民提供特色服务。四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发挥社区单位组织的共建作用。通过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和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与辖区内市委市政府部委办局建立共建共享联系;通过将两新党组织纳入属地社区党组织的管理这一方式,两新组织参与到社区建设和管理中来。社会力量的参与,提高了社区资源配置和社区管理的效率。五是引入市场力量,发挥市场主体的补充作用。宜城街道不断探索政府与市场力量在社区中的分界,谨慎地引入市场力量为社区居民购买服务或提供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宜城街道乐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创造性地提出由企业出资购买、向街道老人免费提供冠名服务项目,在缓解政府社区服务资金投入压力的同时也更好地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如物业管理等项目中,社区通过引入市场力量成立服务公司为居民提供低收费服务,在满足居民需求的同时还带来了小额的经济收益。

培育公共空间,完善社区管理平台。宜城从完善社区办公用房入手,改造社区的硬件环境,为社区管理搭建管理平台。按照街道要求,所有社区均设立了“六室”(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办公室、图书阅览室、党员活动室、健身康复室、老年活动室、警务室)、“四站”(社区服务站、劳动保障站、物业管理站、卫生与计划生育服务站)、“两栏”(社区宣传栏、居务公开栏)、“一校”(社区居民学校)和“一场所”(社区室外活动场所),从物理空间上搭建了一个“五位一体”的社区公共空间,进一步方便了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为广大居民提供了交流、休息的场所,为培育居民的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此基础上实行居、社分离,通过设立社区事务工作站,完善社区公共事务办理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为便捷的公共服务。与此同时,宜城街道以软件工程建设为抓手,培养、壮大专业社工队伍,为创新社区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更新服务理念,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宜城街道作为县级中心城区,面临着从传统农业社区向现代城市社区、从街居制社区向自治社区的双重转变。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摸索中,街道办事处顺利地实现了从经济建设者、农村管理者向城市治理者的转变。围绕社区管理的核心内容,以“服务”就是“管理”的理念来推动社区管理:街道服务于社区――为社区建设和管理提供整体规划、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社区服务于居民――通过成立社区事务工作站把行政性事务从居委会日常工作中剥离出来,还社区居委会与居民自治,通过在社区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艺、社区邻居节、睦邻节等活动,培养社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组织社区居民开展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居民服务于自我――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热情,社区居民参与到更多的志愿者队伍等社区组织中去,在社区居民中培养“社区为我、我为社区”的“自我服务”意识,为社区管理的顺利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自上而下全面推行服务意识为宜城街道创新社区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社区管理水平整体得到提升,较好地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各项需求。

整合工作内容,完善社区管理体系。面对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宜城街道以服务为核心不断拓展社区管理外延、完善社区管理内涵、提升社区管理层次,逐步形成了以“行政服务、文化服务、养老服务、物业管理服务和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的社区管理体系。一是实现了行政性事务在社区的全面延伸和覆盖。通过社区事务工作站在社区设立了一站式服务窗口,社区居民在社区内就能便捷地享受到社保、计生、民政等各项行政服务。二是强化了精神文化服务在社区服务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开展“文化百千万”工程,进一步发挥宜城文化名城效应,组好文艺团队、办好文艺演出,建设文化家庭、文化楼道、文化小区……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不仅满足了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而且进一步塑造了社区价值规范,提升了社区的凝聚力,社区更加文明和谐。三是完成了居家养老服务在社区的全覆盖。街道层面建设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全部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为社区老人提供涵盖吃、住、娱、医等全部内容的、更为贴心和便捷的养老服务。四是完成了物业管理服务的全面铺开。针对街道老小区缺乏物业管理与服务的情况,宜城街道在市场力量介入不足的情况下,组织成立非营利性质的物管公司,依托市场化运作,一方面为小区居民提供便捷、低价的物业服务,另一方面为社区低收入家庭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收入来源。五是实现了社区矛盾的就地调处。街道政法综治中心把工作向社区延伸,依托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自组织如“党建睦邻点”、“爱心接待室”等化解社区邻里纠纷,平衡社区居民利益,解决社区居民难题,将社会矛盾消解在社区层面。由于有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社区矛盾调解投入低、效果好,既有效降低了维稳成本,更大大巩固了社会和谐的基础。

宜城街道的“五位一体”社区管理模式给了我们创新基层社区管理许多有益的启示:

社区管理必须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联系。宜城街道在社区管理实践中,紧紧围绕社区的“生活区”本质,以全面满足社区居民需求为核心诉求,把满足好居民的需求作为管理好社区的基础,厘清了“服务”与“管理”的关系,回归了社区管理的“服务”本位,实现了基层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社区管理创新的关键在于构建多元主体的管理框架。宜城街道在社区层面探索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整合。在政府主体的推动下,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社区居民的传统力量,完善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共同管理。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与社会的力量,来充实和提升社区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这种探索,一方面拓宽了社区管理的内涵外延,实践了社区管理的服务本质;另一方面也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实践了“国家――市场――社会”的三元社会管理框架,国家、社会、市场协同治理社区,为调和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找到了社区这一平衡点。

文化认同是实现社区管理“善治”目标的重要途径。宜城街道以各种社区活动为抓手,如社区文化建设工程、社区文艺活动、社区节庆活动、社区教育活动、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社区志愿者活动等,使社区居民在类目繁多的活动中不知不觉融入社区,潜移默化中形塑了社区意识、产生了社区认同,对社区成员形成了一种内化于心的社区管理力量。这种文化认同的社区规约、社区情感成为了社区居民间的维系纽带,平衡了社区各种关系,将社区管理落到了实处。

社区与管理范文8

关键词:淮安;社区管理;经验;挑战;对策

Abstract: China's current urban management mode as the "city - area - street - community" four-stage management mode,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two levels of government, three-level management and four extension". Huaian as a rapidly growing number of urban development, community, in the innovation of community management have made some experience worthy of summary: community grid management; Communi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ocialization of community management. At present, in huaian city community management is also facing many challenges: community managem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is not sound; Street office and residents committee responsibilities is unknown; Community work personnel quality is not high, income is not high. To further promote the huaian city community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are: strengthen the regulation and policy supporting, make the community the system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gradual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legal system; Clear responsibilities of community management subject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how to, give priority to in order to block" of the new community management system; Foster community autonomy organization, strengthen the residents of the community autonomy participation; Enhance the service functions of community party organization; Backbone talents fostering community work.

Key words: huaian; Community management; Experience; Challenge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府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从而明确了在体制层面建立健全以党的领导为核心、政府为主导、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中介组织为依托的组织体系。党的十七大以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对“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16字”格局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十报告指出了社会体制改革的“四个加快”: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中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以来,各地积极响应,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管理经验。正是在此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成为当前学界新的学术热点,并推动了地方各级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实践创新的高潮。笔者对淮安部分城市社区管理工作作了大量的调研,现将研究情况梳理如下。

一、淮安城市社区管理的创新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淮安城市发展经历了较大的变革,尤其是2008年以来,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老的城市社区中流动人口增加,老龄化比较严重;城市拆迁和扩张同时,城中村、城郊村社区化速度加快;房地产开发形成的新的大型居住社区;结构比较单一的社区如大学城社区等新情况的出现,使得社区管理面临较大的挑战。作为一个迅速发展壮大、社区不断增大增多的城市,淮安在创新社区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些值得总结的经验。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区管理网格化

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淮安市清河区积极探索服务区域化、管理网格化的社区管理新模式,并取得初步成效,成功入围“2011年中国十大社会管理创新奖”。清河区从网格划分、资源整合、运行机制方面入手,精心设计了四级网格系统:街道为第一级,社区为第二级,社区划分5-7个网格区为第三级(每个网格300-500户、1000-1500人,配有1名政府招聘的社会管理员和2名社区志愿者),每栋楼(大院)为第四级,建立起集中采集、分工协作、条块联动工作机制和党员干部挂钩联系网格小区制度。四级网格有效发挥了物业管理机构、社区自治组织、楼栋长、“五老”等社区工作人员及社区志愿者的作用,形成了一支5000多人的社区管理队伍,基本达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的服务目标。目前,清河区已建立起265个网络管理责任区,群众总量同比下降22.5%,重点区域可防性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2.6%,群众安全感和社会管理服务满意度上升,取得明显效果。目前,清河区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已按照“排查全覆盖、管理无缝隙、服务全方位”的要求,突出做好三个环节工作,为构建繁荣幸福清河做出更大贡献。

(二)明确社区管理主体的权责体系,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

所谓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是指在社区建设的管理体制中,职能部门的专业管理与基层政府的综合管理相结合,以基层政府的综合管理为主。首先,要明确条块之间的权责关系。具体要求街道办事处在辖区内,既要将各职能部门的专业管理与街道办事处的综合管理结合,以街道办事处的综合管理为主,又要统一协调,加强社区内各职能部门的专业化管理,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其次,要进一步规范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职责,理清它们之间的权责关系,使得彼此权责有分工,这样才能在城市管理、服务群众和稳定社会中各负其责,实现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的提高。最后,赋予街道办事处一定的行政管理权。要求市、区政府权力下放,赋予街道更多的综合管理和统筹协调权力。只有赋予了街道办事处一定的行政职权力,才能有利于改善目前因为条块分割而导致的基层工作难以落实的现状;才能有利于发挥街道办事处的综合协调能力,促进社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培育社区自治组织,强化居民的社区自治参与意识

社区自治组织和广大的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是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社区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社区自治组织能客观、及时地反映居民诉求,在化解社会矛盾的同时也使居民参与到社区自治中;社区自治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可以缓解街道办事处所面临的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短缺的困境;社区自治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可以拓展社区服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稳定社会的发展。因此,在社区建设的实践中,政府首先要转变职能,将微观的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转移给社区福利组织、志愿者组织、慈善组织、社区服务组织等社区自治组织,这不仅可以使得社区自治组织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发挥服务社区的作用,同时也促进我国基层社会民主建设的发展。 只有提高了社区的自治水平,实现了自治主体多元化,政府才能从社区建设的掌舵者逐渐地转变为监督者、服务者、协调者的角色,还可以提高政府自身的宏观调控力,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四)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强化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社区党建是党的建设在社区中的延伸,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做好群众工作,重点是服务群众的工作,把党的服务功能融入社区公共治理结构之内,全面为群众服务。增强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功能,必须要进一步拓宽视野,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服务群众的内涵。要全面为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服务,包括要反映和代表群众的利益和愿望,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人翁地位等等。服务群众也不仅仅是党员个体的帮助行为,更重要的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体制创新,建立和完善社区公共治理结构,整合社区资源,实现自我服务和互助服务。在社区缺乏资源的情况下,要把党的主张落实到具体组织之中,把党的服务功能融入到社区体制之中,整合社区资源,培育服务组织,完善互助合作的组织机制,动员大家自我服务和互相服务。社区党组织不是一般性的社区组织,不能等同于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及社区群团组织,而是执政党的基层政治组织,承担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任,有着自己独特的政治功能。

社区与管理范文9

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其他事务过多社区是为民办事的基层组织,是为老百姓服务的窗口,其工作职能是为社区居民服务,但在其日常工作中,社区却变成了政府的基层办事机构。现在,很多政府部门纷纷将工作职能的范围扩大到社区,指标分派到社区,使社区内部科室林立,大大地增加了社区的工作负担,缩小了社区为辖区居民办事的职能,造成了社区的办公费用增加,俨然成为一级“小政府”。

(二)社区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

1.社区内部考核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社区属于事业性单位建制,其在内部管理中没有非常严格的考核管理体系,尤其是在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方面更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工作。例如每季度进行的绩效考核都是临时应付上级检查,考核指标的制定也没有形成系统化,这些都给社区管理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阻碍了社区管理体制和方式的改革。

2.社区内部培训管理体系不健全

社区作为基层组织,其在维护社区利益、谋求社区发展的过程中,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我国许多地方的社区组织里,绝大多数都是政府部门的家属,这种人才梯队,对社区基层的发展必将带来许多不利因素。如何培养新时期社区所需人才,已经成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三)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意识淡薄

现阶段,我国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政府积极引导,老年居民参与积极性较高。例如现阶段组织的区内有较高知名度的秧歌队、洋鼓队、太极扇队、健身操队、民俗表演队等,但我们发现,在社区活动中基本上都是老年人、闲散在家的人,中年人和青年人参与得很少。另外,驻区单位,例如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健身房等,对社区工作虽然表面上给予支持,但实际收费标准不低于市场标准,这就给社区管理的健康稳定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完善社区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创新社区服务体制

只有创建一套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才能确保各项目标的如期实现。因此,在社区服务体系的完善过程中,创新意识必须贯穿其中。具体措施主要有:第一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作为社区的主管部门,在具体工作中,应将社区管理同政府职责分开,这样社区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具体工作当中;第二是完善居委会的工作职能。充分利用社区“自治”的优势,切实发挥社区管理的作用,为社区群众全心全意服务;第三是引导和发挥居民团体的作用,尤其是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文化团体等组织的作用,以更好地满足居民自愿参与社区活动的愿望。

(二)充分做好社区内部管理

1.完善社区内部考核体系只有建立符合社区自身考核管理体系,才能确保社区在日常管理中公平、公正和公开,才能形成良好的社区管理风气。如何完善社区内部考核体系,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社区负责人意识的改善

社区负责人作为社区管理体制和方式改革的牵头者,在社区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考核制度的建设方面,更是直接关系到此项制度的成功与否。社区负责人在对待考核制度的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首先自己要解放思想,从根本上意识到考核体系的改革是社区管理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社区管理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提升所有社区管理人员的重要法宝,只有建立了适合社区管理发展的考核制度,才能让社区工作人员感觉到公平、公正,才能为社区管理体制和方式的改革奠定扎实的基础。

(2)做好内部调研

要建立与社区管理相适应的考核管理体系,不能停留在几个人关起门来埋头研究,而应该是在绝大多数社区人员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社区管理现状的考核管理制度,同时又能充分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注重考核管理体系的宣传

当一项考核管理制度正式执行时,首先做好宣传,有了广泛地群众基础才不至于半途而废。尤其是考核管理体系的改革,就是将原有考核体系打破,建立新的考核制度,这样必然会涉及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在执行新的考核体系过程中,需要经常关注大家对考核体系的认识,这样能够让更多社区工作人员意识到考核体系的改革是大家的事,从而让社区工作人员意识到只有引进考核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方法的改革。

2.培养社区人才

社区建设能否快速、健康地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支工作积极性高、有专业知识、人齐心齐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政府应把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队伍作为一个长远、有计划的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加强社区人才建设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就是要培养优质的社区工作干部;其次就是加大日常教育培训力度,进而增强社区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第三方面就是要积极宣传,壮大日常服务的社区管理志愿者队伍,形成全社会关注社区管理的良好局面,从而促进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方式的改革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