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医学英语教育集锦9篇

时间:2023-09-22 09:48:31

医学英语教育

医学英语教育范文1

[关键词]医学人文;大学英语改革;专门用途英语;国际化

人才医学的发展渗透着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医学不仅是医疗科学,更与道德、心理、伦理、社会息息相关。患者不仅需要医师精湛的业务技术,更需要及时的人文关怀,因此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医学专业课程课时紧密,医学人文课程往往被边缘化,医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医学人文教育。与此同时,在大学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转变的大趋势下,各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更应该体现专业特征。能否将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是本研究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1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不足

医学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职业,医学服务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而不是病理研究中的“躯体”。20世纪美国著名医学人文学者佩里格里诺曾经指出,医学是最人文的科学,最经验的艺术,最科学的人文[1]。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医乃仁术”,“仁”即理想人性,孔子认为,仁者人也,人者仁也,两者互训互通,故“仁”术即为“人”术。医学生应该加强对人类生命、死亡和生存意义的理解,深化伦理和道德的内涵,体现人文慈悲与人文思考。然而我们看到,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医学教学似乎只聚焦在医学技术的传播,课程被过分专业化,缺乏对未来医师人文素养和人格力量的培养,这也是造成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医学课程设置中只有一门涉及医学人文的必修课《医学伦理学》,只占2个学分,一个学期完成授课。医学史、医学社会等课程大多为选修,且是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兴趣开设的。这和西方医学教学形成较大差距。比如哈佛大学医学院医患关系教育贯穿前2年半的课程,以后还有各种必修课如:医学人权和医师、生物科学技术的社会学研究、健康和疾病的伦理根源、医学实践中困境的伦理、医学社会史等,另外还开设各类医学人文相关的选修课[2]。医学生缺乏对医学人文的思考,将会对日后行医埋下危险伏笔,比如在面临医学伦理选择时立场不清,法律保护意识不强,医患关系不和谐等。然而,在我国现行医学课程设置比较稳定的大形势下,大刀阔斧地增加医学人文课程也是不现实的做法,那么把医学人文教育渗透到其他课程或者和其他课程进行整合,成为当下操作性比较强的一种解决手段。

2大学英语向ESP方向发展的趋势

随着我国英语教育的普及,基础英语教学的重点将由高校转向中学,不少学者认为,大学的通用英语地盘将逐渐缩小。陆俭明教授提出,鉴于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英语教学内容重复,建议对各学段的英语教学重新定位,中小学英语教学应定位在打基础,而大学和研究生英语教学则应定位在偏重学术或者特殊目的需求的英语教学上[3]。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将由原来的通用英语逐渐向ESP教学方向转移。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如电子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国际 金融英语、医学英语和法律英语等,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ESP如果再进一步细分,可以分为: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EAP),即用于学术交流的英语;职业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EOP),即职业中所使用的英语。国内该领域专家蔡基刚教授则把大学ESP教学定位为EAP,既能体现行业英语特点,对专业知识背景要求又不是很高,可以由大学英语教师开设。本科医学院校一般都招收一本或二本的学生,学生入学成绩高,英语成绩也相对较高,大学一年级之后基本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甚至六级考试。大二阶段的公共外语教学很难满足其进一步语言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大三阶段大部分医学生会接触由医学教师开设的医学英语课程甚至是外国专家的全英语授课和讲座。根据调查,我国54所医学院校有52所开设医学英语课程,但是大部分由医学专业教师授课,教学方式以传统阅读和翻译为主,学生反映课程难度高,词汇量大[4]。因此,有必要在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课之间开设一门过渡性课程,相对于专业英语,EAP更侧重语言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进行专业英语学习的技能,属于语言教学范畴,能为学生进一步专业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医学院校开设医学EAP是大学英语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3医学人文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设想

将医学人文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能弥补医学院校医学人文课时不足,也符合大学英语朝着ESP方向发展的总体趋势。为了讨论方便,将该课程称为医学人文英语(English on medical hu-manities,EMH)。EMH的定位是针对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以医学人文为授课内容的英语课程,其目标为:①英语语境中了解国际医学人文先进理念,培养学生在该领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②能够用英语阅读英美报刊中医学人文最新报导,听懂该领域电视广播新闻和学术演讲;③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对医学人文的思考,掌握相关学术讨论、演讲和写作技能。EMH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3.1凸显以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content-basedinstruction,CBI)的优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言与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日益受到关注,这种教学法被称之为CBI。CBI主张外语学习是学习各种学科内容的媒介和工具,学科内容则是语言学习的内因,而语言能力的提升是学科内容学习的副产品[5]。 CBI重视语言在应用过程中的附带习得,属于隐性教学;而传统语言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本身,属于显性语法教学。二语习得研究中对于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孰优孰劣尚未达成统一,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隐性教学提倡语言知识的自然习得,更能促进学习者自如地运用语言,对于英语水平比较高的中国大学生来说,CBI可以激活长期学而未用的被动语言知识,提升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刘润清教授[6]提出我国今后大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将从语言技能教学转向内容教学,其理由一是因为语言本身诗歌符号系统,其深度和美感来自他所“运载”的内容,二是因为人是智能活动的动物,在智力上得不到满足时,会感到“智力饥荒”。EMH课程属于典型的CBI课程,通过医学人文文献阅读、视频观摩等形式接触到高质量的语言输入,在对医学人文内容的获取和思考中附带地、隐性地提高了语言能力。这种教学形式对于长期接受传统显性语言教学的中国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体验,弥补了传统语言教学重知识轻实践、重语言轻思维的不足。3.2体现国际化医学人才培养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方位推进,我国医学也更加与世界接轨,培养国际化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一致方向。对于何为国际型人才,国内专家都从各自的专业领域给予不同的定义,其关键要素包括:国际视野、国际意识、跨文化沟通能力、掌握外语、通晓国际规则、参与国际竞争、爱国精神等[7-9]。一个国际化医学人才除了拥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素养来行医治病,更应该拥有国际化的视野,能够参与国际医学科研交流,参加国际医学组织规则制定,不仅要扎实掌握某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更要有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和体现包容辩证的思维能力。EMH课程是以医学人文为载体的语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以外语为工具从事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包括外文文献阅读、报告写作和公众演讲,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呈现中西方思维差异和文化差异,培养国际化意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偏重语言能力教学,而高年级医学英语教学则偏重专业英语知识,EMH属于两者的过渡教学,在语言学习的同时纳入医学人文精神的吸收、思辨能力的培养和国际视野的提升,符合国际化医学人才培养的大趋势。3.3发挥大学英语教师的语言优势 医学人文涉及伦理、道德、法律、职业操守等,属于与医学相关的文科领域,而大学英语教师所受教育基本属于文科类别,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准备,有能力胜任课程教学。与此同时,大学英语教师凭借其双语语言优势,通过国外新闻报道、TED演讲、网络公开课等形式向学生呈现国际最新的医学人文发展态势,结合我国传统优秀医学人文传统,帮助学生在东西方文化对比中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4EMH课程设计案例及讨论

EMH课程设计在主题选择方面遵循“热点、实效、争议”的原则,让学生看到特定热点主题的历史发展和分歧讨论,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开放的全局视野。以“临终关怀”为例,传统观念认为延续生命、挑战死亡是医学的最大宗旨,而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于欧美的“临终关怀”则承认死亡的自然属性,对于生存时间有限的患者应给予更多人文关怀和疼痛缓解护理,这将临终者从无望的机械性救治中解放出来,赋予其支配生命的自由和尊严。这种争议性的讨论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在冲突中培养思辨能力并形成兼容并包的人文立场。类似的主题还包括器官捐献、大脑冷冻、医患关系、医生权益保护、生殖技术等。EMH课程设计在语言教学方面遵循文秋芳教授提出的“输入促成、输出驱动”理论[10],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口头或者书面语言输出,但这种输出的前提是高质量的语言输入,输出驱动促进了语言输入中的对语言形式的自然关注和习得,输入促成确保了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复杂性和流利性。教师的角色如同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通过由浅入深的思维引导和语料呈现,促成学生语言输出中由句向段,由段向篇的提升,将语言教学重点从传统的“接受性技能”培养转向更急迫的“产出性技能”培养。表1呈现了3个课时的教学实例。在主题的选择上选择了“死亡”这个人类永恒的思考命题。首先从比较感性的英语诗歌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对待死亡的态度,诗歌点睛之笔“oneshortsleeppast,wewakeeternally,anddeathshallbenomore;Death,thoushaltdie(短暂休眠后,我们便永恒地清醒着,不再有死亡,死亡也终将死去)”从哲学角度将生与死的状态进行转换,让学生意识到死亡终究是自然法则,无法逃避也无所恐惧,为之后的课堂教学定下人文基调。之后再要求学生分享预习作业TED演讲《向死而生》中的精华语句以及自身感悟,在课堂交际中提升语言的审美,迸发思维的火花。第三步文献阅读引导学生从感性的人文体验进入理性的学术论证,通过“文献报告”这样的语言输出形式促使学生去理解语言并进行深层次加工梳理,提炼出文献框架并建立自身思维图式。第四步是话题即兴演讲,如果说前三步一直是教师为学生搭建语言和思维的脚手架,这步则是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并在过程中发展思维和语言能力。

5结语

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设想,既能弥补医学生医学人文教育不足的缺憾,又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医学生具备温暖的人文情怀和严格的职业操守才能在行医中与患者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医学生更需要国际化的思辨能力和扎实的语言功底才能参与国际交流和竞争。EMH课程正是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学科知识学习和语言学习相得益彰,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有益举措之一,可操作性强,受益面广。

作者:吕颖 单位:温州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PEllEGRiNoED.Humanismandthephysician[M].kno-xville:UniversityTennesseePress,1979:2-3.

[2]陈建平.美国大学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及启示[J].医学教育,1999,3:22-23.

[3]陆俭明.制定科学的外语教育战略,提高国民语言素质.2010年中国外语战略论坛[A].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4]张燕,吴新炜,张顺兴.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29-30.

[5]蔡基刚.CBI理论框架下的分科英语教学[J].外语教学,2011(9):35-38.

[6]刘润清.论一堂课的五个境界[J].外研之声,2010(2):10-15.

[7]梅德明.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4-6.

[8]吴坚.当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3-26.

医学英语教育范文2

传统教育中,过于重视术科的培养,而忽略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只重视硬件的发展,而忽略了软件对硬件的维护和修复功能。这就造成了在人文素质缺失的情况下,医务从业者将金钱和科学放在了人的生命之上的地位。由此就引发了从医者和患者之间的矛盾,是人命大于天,还是金钱至上,是目前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所以,医学院校利用英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首选。

二、开展英语素质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一)英语素质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医务工作者为人民服务需要过硬的医疗技术手段,更需要端正为人民服务的从业态度,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不单单是给患者技术上的救助,同时也是在展示着个人的人文素质。如果个人的人文素质不高,很可能由此导致医患矛盾的出现,因此,在医学院校中开展英语形式的人文教育非常必要,是解决以后工作中人文素质缺失最实际的手段。但在目前的医学院校中,只是简单的把英语作为语言学科来执行教学任务,而把人文素质教育排除在外,长此以往,会加剧人文素质的流失,没有培养土壤的人文素质教育只是一句空话,必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出现连锁反应。

(二)院校学生只将英语作为语言学科

在医学院校没有将英语人文素质教育足够重视的前提下,学生们只是把英语作为语言类学科加以学习,并没有将人文素质纳入到语言学习中。语言在社会行为中起着沟通的桥梁作用,而这种沟通建立的前提是人文素质的价值观的体现,如果只是把语言的外在形式表达出来,而没有没在思想价值观的指导下完成,很难想象语言的桥梁是何种样式。

(三)教师们没有将人文素质拓展作为教学任务

学生从老师那里学来的不仅仅是将英语作为语言的使用,更应该从老师那里学来语言拓展出的人文素质,可惜的是,目前大多数教师没有在完成英语语言教学的同时加入人文素教育拓展任务。教学中,把人文精神和文化知识点区分开来,一直把知识的传播作为教学任务的重点,让学生们只是得到了机械转动的语言知识,把人文精神等素质培养荒废殆尽。

三、如何提高英语教育中的人文素质培养

(一)加强人文素质培养观

医学院校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培养基地,首先要明确人文素质教育和知识技术的传播同等重要,把思想教育和技术教育放在一个平台之上。在英语教学中,把品德教育和语言教学同时开展起来,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务从业者。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国内的教学模式比较呆板,学生们从老师那里学来什么就是什么,很少能在课堂上听到发对的声音。国外的教学一直提倡素质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批评精神。有鉴于此,国内的医学院校在英语教学任务中可以为学生们展示不同课标的教材,在差异中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和思维,引发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讨论热情。

(三)用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对人文素质学习的热情

在英语教材中,包含着很多文化信息和人文素质的题材。英语老师应该在教学中跳出国内教学的模式,在诸多的文化信息和题材中找出和人文素质有关的闪光点,在课堂上加以利用。有针对性的和当代社会中丑恶现象进行对比,梳理出宝贵的人文素质典型案例和人物,对学生们在精神上予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们把技术型和人文素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们抵抗社会不良现象腐蚀的机能。

四、结束语

医学英语教育范文3

 

关键词:中医药教育国际化 中医院校英语教学改革

1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趋势

1 .1经济文化全球化为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中医药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传承了丰富的中国文化,代表着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中医药的独特魅力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关注,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兴趣,中医药热潮正在升温: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倡用中医药防治疾病;英、美等国逐步认可中医学并着手建立规范性的中医药治疗体系;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务人员运用中医药防治疾病·一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广阔空间已经形成。

1.2国际中医药教育迅速发展为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构建了平合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不少国家开始开办中医药教育。亚洲的日韩、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欧洲的英、法、意、荷;美洲的美、加;澳洲的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开办有中医、针灸等课程,或是通过法案认可和保障中医药合法地位;除此以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还设立了中医药教育专业委员会。

1.3国内中医药国际教育机构的建立是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坚强后盾

    自1957年江苏中医进修学校、北京中医学院接收第一批学习中医的外国短期进修人员以来,各种“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国际学院”等中医药国际教育机构在全国各地涌现出来,专项从事留学生中医药教育:培养的学生来自五大洲众多国家和地区;包括非学历教育到专、本科、硕士乃至博士等层次;留学时间长短期灵活;教学手段涵盖面授远程教育等。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及医学模式转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促使更多医学工作者来华学习中医药。目前,全国已有20多所中医药院校具备接受外国留学生资格,在校留学生5000余人,已居我国自然科学教育留学生人数之首。

2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趋势下的英语教学改革

    中医药教育国际化为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医院校要解决问题,抓住中医药教育特色,顺应中医药国际化趋势,全方位改革英语教学。

2.1转变理念,迎接挑战

    2007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四个方面的基本任务,希望将中医药的科学内涵用更容易被广大民众理解的语言加以表达,来沟通中医与西医、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从而让中医药更好地被社会普遍理解、接受,进而满足现实需求、服务整个人类。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是中医药教育继承中医特色、发展中医事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中医药人才不可或缺的部分。

    当前一些中医院校过多强调专业教育,忽视英语教育,对英语教学投人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足,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不够灵活,再加上掌握好中医药这个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学生面对阴阳五行、数百味重要药方及针灸穴位又长期处于死记硬背状态,无法保证英语学习时间,虽然中医药教育国际化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和发展空间,学生却常常因为英语能力不足而错失良机。另一方面,中医院校的专业教师由于受整个中医界对英语重要性认识不够的影响,缺少提高英语能力的动力和机会,用英语进行教学和实践的能力普遍欠佳,这些都影响了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进程。解决这些问题,中医院校就要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理念、重视英语教学,将英语教与学作为服务于人才素质培养、学校持续性发展、中医药事业蓬勃向上的重要任务来抓,迎接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2开辟中医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新模式.培养具有国际化特色的中医药人才

    2004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现代化中医药人才只有具备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又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才能使祖国文化的瑰宝发扬光大。

   2 .2.1重视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改变大多数中医院校采取的大班授课模式,根据学生英语能力参差不齐的具体情况,采取多起点分级教学;改变“拥有专为英语课程而设计的多媒体教室的院校寥寥无几,大部分院校只拥有语音实验室,(参考:1)”教师多数只能播放教学听力录音带、给学生核对听力材料答案的简单的英语教学设施,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人机交互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从而照顾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材施教,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改变投人少的现状,加强计算机网络等硬件配置及英语教师专业培训等投人。

    2 .2 .2完善专业英语教学

    首先,在本科生高年级阶段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目前,一些中医院校涉外、七年制三四年级及研究生阶段开设有专业英语课程,毕业生有的走出国门,有的成为专业医学英语人才,为研究及传播中医药学做出了贡献。中医院校如果在本科生高年级阶段开设专业英语,必能达到学习基础英语的最终目的,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专业英语能力的学生,帮助他们走向社会、走出中国、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最大的贡献。

医学英语教育范文4

[关键词]医学本科生;专业英语;医学专业英语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186

1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对象为中国医科大学正在进行专业英语学习的大四年级学生,包括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等医学相关专业。问卷由16道选择题构成,涉及内容包括对“医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态度,对该课程设置的意见,对任课老师的评价,以及对该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问卷共发放110份,收回有效问卷107份。将数据录入SPSS 130 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

1学生对待该课程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有达到半数同学对待该课程态度认真,在其中有16人很重视医学专业英语课程,认为其为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但其中也有一部分同学因为该课程内容过于烦琐,单词过于冗长晦涩而放弃学习。有超过80%的同学因课程中穿插的美剧欣赏部分及表演展示环节对该课程印象较深,仅少数同学对该课程没有印象。

2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及收获

调查问卷设置了两道有关课程具体内容的问题,约15%的同学可以完全掌握,将近半数同学可以部分掌握,但仍有20%同学表示完全没有听过。30%以上的同学认为该课程的意义大于其他基础医学课程,是连接医学生基础学习和国际尖端研究的重要桥梁,30%的同学则认为其与其他医学课程并无太大区别。超过半数同学认为学习课程后有一定收获,有30%同学仅仅对美剧片段有印象,极少数同学没有任何收获。

3学生对该课程设置的意见

学生对该课程设置的总体印象几乎为设置合理、课程单调、背单词多于口语练习各占1/3,仅极个别同学认为课程设置很不合理。对于上课时间的设置也各持己见,认为在大一所有医学课程学习之前上、在大二学习了一部分医学课程之后上、在大学医学课程全部学习结束之后上以及贯穿于所有医学课程之中四种意见几乎各占相同比例,其中在所有医学课程之前学习略多于其他。对于课程的考核方式,超过半数同学认为授课方式很重要,要多增加与患者沟通及医学单词词根词缀发音方式的学习,仅少于5%的同学认为考核形式过于单一,达不到督促学生学习的目的。75%以上的同学认为授课老师负责投入,仅有极个别同学认为老师讲授不满意。

24学生平时对专业英语的应用

调查中,60%的同学表示平时仅有看医学类美剧时有帮助,22%同学表示偶尔会查阅一些专业的文献。极少部分同学经常研究英文文献,或使用英文教材学习医学知识。

3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该课程的态度较之前有明显改观,但仍需提高

有超过半数同学对于该课程有认真对待的态度,其中也有一部分认为该课程极为重要,超过其他医学课程而特别重视。与以往文献报道比较可见,或由于中国经济近些年发展较快以及周围环境对英文能力关注的增加,医学生对于医学英语的重视有了明显的提升。课程中多样的听力视频文件以及课堂中穿插的表演环节往往是学生兴趣所在也是学生能留有较深印象的部分。但该课程目前只要求考察水平,也使得一些以考试为目的的学生对该课程缺乏认真的态度。

2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有待提高

从调查中对于该课程基础知识的抽查来看,仅极少数同学可以完全掌握,相当一部分则仅仅有印象。一方面,很大程度上由于该课程考核形式比较简单,学生一般不会倾注过多的时间练习复习或巩固,从而导致知识的掌握程度不理想。另一方面,由于课程的内容枯燥,学生的兴趣点往往在于美剧片段,其更侧重视频的剧情而对于其发音方式专业词汇的运用则掌握较差。

3学生对于课程设置意见不一

“医学专业英语”设置已有很长时间,但因其课程的内容十分晦涩难懂,课程设置方面较难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较为集中的意见还是在于教学形式的设置上应更加丰富多样,反映出来的问题多为课堂对英文单词记忆过于看中,形式合理但调动力不足,从而导致课堂效果受到很大影响。授课教师往往更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于学生自主讨论重视不足,缺乏对学生讨论有效的指导,而对于一些态度不认真的同学则更缺乏约束力,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学生对于听力材料的理解停留在“看故事”阶段。另外,对于考核形式,学生也乐于因该课程简单的考核形式而减轻对该课业的重视。课堂要求不严,考核简单都缺乏了对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约束力。

4学生平时对专业英语的运用明显不足

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少遇到专业英语词汇,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英语十分抵触,使得本就很困难的专业学习雪上加霜,而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对教材外的医学知识毫无了解,更促使无法培养学生产生对专业英语的需求。一方面,由于学生缺少对于外界信息搜取的渠道;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本身对医学专业英语的抵触情绪。

4解决措施

1改变课程时间的设置

学生对于该课程的授课时间各持己见,因此让该课程的授课时间更具弹性化是解决的关键。首先,在入学教育阶段增加一定的医学专业英语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早期的医学基础知识有更多专业英语的认识,也便于在当时医学新生有较大热情时让其形成对医学缩写专有名词的正确理解方式;其次,在保留目前大四年级学习“医学专业英语”主要知识的基础上,在其他医学课程中增加相关的医学英语学部分,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并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1适当提高考核标准

在不增加学生实际负担的基础上达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首先要减少基础知识的考查,增加学生对听力及口语的考察程度;其次可以将课堂中学生的分组讨论以及课后组织同学分组进行英语展示,如脱口秀,英文歌,英文对话情景再现等形式,以一定比例计入最后的总成绩。基础知识考查的减少,避免了学生因大量背单词增加负担,重点考查学生的听力口语表达,也可以督促学生重视课堂内容的学习。将分组讨论及展示的表现计入总成绩也可以约束学生的课堂行为,对课堂效果的提高有很大作用,从而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样化课堂。

3 丰富课堂形式

虽然目前的教学形式已不再是完全以老师为中心,但其还存在一定程度形式单调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分组讨论形式也被普遍认为过于形式化,缺乏真正的含义。以教师与学生互动各占一半时间的比例安排课堂内容是较为合理的。教师应以最简明的方式用半节课时间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其余时间则交给学生自由讨论或向教师提问。最后,要求学生对学习成果的展示是很重要的也是目前尚缺乏的。不仅增强了学生自主讨论问题的能动性,也让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应给予对医学专业英语兴趣较大且平时表现优秀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向全班独自展示的机会,可以是脱口秀演讲,也可以是自己对医学英语的学习方式和小技巧,从而丰富课堂,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5结论

随着中国国际化的脚步踏进,医学专业的进步更是突飞猛进,各个医院对于医学英语知识掌握的要求越发的严格。随着与外国尖端医学技术的交流与日俱进,医学本科生对于专业英语的重视正在潜移默化的增加。而在本科学习中,科学有效地完善其课程设置,更加多样化的课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达到启蒙的作用,使学生对于医学英语的学习方式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赵清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医学专业英语课程设计调查[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3

医学英语教育范文5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飞速发展,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在关注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缺乏相应的人文关怀。医患矛盾凸显、医患关系恶化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教育部和卫生部在2001年颁布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必须把医德与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培育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高质量医学生的培育与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医学院校作为医学专业人才重要的培养基地,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因此,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品德高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素质全面的医护人员是促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然要求。近几年,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作为社会子系统的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如何顺应大数据带来的教育变革成为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一、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是相对于自然科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言的一种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素质和修养。[1]”人文素养是一个人所具有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和对事业的奉献精神的内在体现,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总体要求。

目前,医患冲突、医疗回扣、过度医疗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的欠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肩负着向社会培养和塑造医学人才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现实中,许多高校过于重视医学专业课的开展,大力投入医学教学与科研,对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关注力度不够,未能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致使很多学生只重视专业医学知识的汲取,对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重视程度不够,未能树立正确的医学观念,医学生人文素养能力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加强高等院校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至关重要,是推进我国卫生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迫切需求。

(一)医学的内在人文属性决定必须进行高等院校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中华医学文化把医术看作为仁术,提倡医德至上。从古至今,医学本质所蕴含的人文属性一直受到重视。西晋哲学家杨泉在《物理论》提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唐朝名医孙思邈在名著《千金方》中,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首要位置,尤其注重对医德的强调。清朝著名学者陈梦雷在《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强调“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著名医学科学家吴阶平认为:“要做一名好医生,首先一点要研究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医德。”以上均强调“以人为本”的医学宗旨,突出了医学的人文本质,认为医者必须品德高尚,关爱和尊重生命,始终具有较强的爱心和责任心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关爱生命,以患者为中心,具备一心为患者服务的意识。这种素养应贯穿整个医疗过程,是职业行医生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是医学人文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

(二)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趋势要求必须发展高校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精神病学教授G.L.Engel在《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一文中,首次提出了“生物一心理一社会”这一新的医学模式并得到医学界广泛认同。指出人生活的社会环境使自身的疾病与健康状况总是受到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把医疗工作看作与社会环境密切联系的系统工作。医学从纯自然科学回归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相交叉的应用性学科,技术与人文关怀变得同等重要,人们更加注重医患交流与沟通。[2]这种现代医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强调了医学的学科性质,即医学不是单一的学科,而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交叉相融合的学科。医学需要兼具科学精神、人文价值、人文关怀的理念与精神。[3]现代医学模式对当今医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医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善于把医学原则与人文环境结合起来思考问题,为医学实践提供精神支撑,帮助人们真正走出身心困境。医学人文关怀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要求。

(三)高质量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必须重视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

医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是对病患生命和健康权利的尊重和关爱,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医学生人文素养是医学生的内在品格和学识修养,是以患者为中心,体现为对患者生命的敬畏和终级关怀。[4]因此,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更要体现人文精神,关爱生命,注重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树立科学的医学观,学会从人文的角度审视医学,正确认识医学的内涵,用良好的医德医风关爱病患,珍爱生命,同时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善于与病患沟通,和谐相处,用良好的沟通能力服务大众,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因此,人文素养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在传授扎实的医学专业技能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格塑造,使人文素养教育满足学生思想、态度和情感的多维度需求,帮助引导他们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医学精英。

(四)医学行业健康发展及社会的和谐构建要求必须加强高等院校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随着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医患关系日益恶化,医患纠纷不断涌现并呈现递增态势,这已成为当今医疗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不正之风正蔓延整个医疗界。有些医生受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过于追求个人利益,乱收费,过度诊疗,拿商业回扣,收受甚至索要病人红包,使医生救死扶伤的仁术演变成了充满经济利益的商品,医患信任缺失,医疗机构公益性及福利性光环日渐消失。部分医者的行为超出人们的心理预期,导致医患矛盾加剧,破坏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医患冲突的社会现实要求高校必须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使其掌握相关人文学科知识,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力,能妥善应对医疗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增强与病患的沟通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提升医疗机构形象,促进医疗行业健康发展,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大数据时代对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提出的新挑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经历着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全新变革。大数据“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深刻的洞见。[5]”作为一种新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大数据开启了时代的重大转型,给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极大限度地拓展了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对教育理念的革新产生了重大影响和推动作用。大数据技术将渗透到教育的核心环节,重新构建教育的评价方式,革新教育者的教学思维并影响学校教育的模式。[6] 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作为其中一部分的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也不例外。

(一)大数据的大量化要求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应更具针对性

大量化指的是海量的数据规模和数据完整性。它绝非小数据时代随机抽样的某个片面数据而是全体数据的集合,具有与某个事物相关数据的完整性。信息网络的数据时刻都在不断地生成更新,数据的不断积累使数据规模不断扩大,可以提供所有与医学生人文素养相关的完整数据。大数据体量的无限性为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同时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在海量的数据中,应更具针对性。教师应把握学习素材和学习者的对象性,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人文素养产生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现个体化教育。此外,教师应建构和运用更具感染力、引导力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引导学生以多元视角看待个人、社会和世界,拓宽医学生的知识面和认知视野,使学生在人格修养、价值取向、社会责任等精神层面上得以相应提升,切实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大数据的多样化要求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应更具直观性

大数据的种类繁多,具有多样性。随着电信技术和无线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学生手机和网络等自媒体普及率越来越高。如今高等院校医学生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等传播媒介获取大量的数据信息。除了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他们同时也是信息的制造者和者。互联网新媒体的出现使图片、声音、视频等数据猛增。大数据来源的多元化对医学生人文教育的直观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数据来源的多元化和学生接受信息方式的多样化要求高等院校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更加直观和具体,具有感受性。 面对大数据的多样性,教育者应依靠数字信息技术,开展更为直观、接受性更强的人文素养培育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如社会人文问题热点视频,加强与学生在新媒体上的交流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辨力和创新思维,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创造良好的人文素养文化学习氛围,加强人文教育,帮助和指导学生对所搜集与传播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建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三)大数据的快速化要求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应更具时效性

快速化指的是数据的快速流转。大数据产生的速度十分迅捷,微博、微信等网络时代的新媒体能够满足使用者的实时性需求。 医学生作为网络新媒介如微博、微信的热衷使用者,大数据的快速化特点能使他们运用网络信息交流工具快速实时分享身边的人和事,即时传播交流思想和情感,信息资料产生与传播往往与事件同步,事件传播的周期大为缩短。教育者应及时因势利导,通过收集分析相关结构性和非结构性数据,发现数据的内在关联和规律,总结医学生思想状况,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思想动态,及时跟踪引导,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良好的道德行为和规范如医疗公益性活动要及时积极宣传和引导,使学生的品格和修养得到自然熏陶,传递社会正能量,而对不良虚假的网络信息及不良思想及时发现处理,果断加以制止,提高预测危机事件的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数据分析结果及时分析学生的人文素养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大数据的大价值要求人文素养培育者具备更高的数据素养

大价值指的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巨大价值,要实现这种价值离不开数据素养。数据素养是“在数据采集、组织和管理、处理、分析、共享与协同创新利用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在数据生产、管理和过程中的道德与行为规范” [7]。网络等媒介生产的数据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因而时常会产生大量冗余信息。 随着数字网络的发展,微博、微信、QQ群、学生网上论坛等社交平台以及学校办公网络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真实可靠信息和教育数据,这些数据潜藏着巨大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为人文素养培育提供更为客观科学的数据支持。这要求教育者具备较高的数据素养,善于从大量分散的数据和信息中总结规律,通过精准的筛选和分析,对其充分发掘和利用,分析医学生具体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及情感态度走向,剖析影响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找出影响因素,为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提供科学数据保障。

三、大数据时代英语教学中医学生

人文素养的提升路径

(一)加强数据意识,革新英语教学理念,树立人文教育取向

“人文学科论赞同者认为:外语不仅是工具,而且在语言的载体中包含了极其丰富的人文性,应该是一门人文科学,一门社会科学。语言一旦用于交流或交际就必然承载信息、思想或情感等诸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从各方面体现了人文性、人文学科的特征”。[8] 由此可见,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基础课程,更应该是学生在认识世界,发现自我的过程中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因此,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应从单一的工具型教学模式逐步向重视学生人文精神塑造的人文型教育模式转变,在英语教学中树立人文教育观,加强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底蕴,突出人文素质培养,把学生培养成既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又富有人文素养,适应当今医学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现代人才。同时在教学中,应充分更新思想观念,建立大数据的思维模式,强化数据意识,认识到大数据对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价值,注重数据素养的培养,在日常教学研究中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相关信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对学生的思想、心态以及行为等方面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为人文素养培育的开展提供扎实的数据基础,真正发挥大数据的应用价值。

(二)依托数字信息技术,开发课程资源,培育人文底蕴

随着大数据时代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越来越受到高校重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学会高效利用高新技术、充分整合教育信息资源,运用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把人文知识融入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于主体课程学习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所学课本内容蕴含的人文意义,对人生和医学事业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自身人文修养。目前大学英语教材的选材充分考虑到时展和新一代大学生的特点,科学性强,主题多样,注重思想性和人文性的结合,富含人文教育价值。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应融入人文素养培育,深刻剖析课文背后的深意,借助文本蕴含的人文魅力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教师在讲解时可收集相关网络数字信息资源,结合教学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不受拜金主义等影响,正确看待成功,保持心态平衡,如何在自身利益和病人利益中取舍,发扬医学职业道德,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此外,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的资源优势,搜集查询相关素材作为课外补充,对所学人文知识深入领悟,跟踪思考,利用QQ,微信等信息平台相互交流探讨,直至升华。

(三)运用数字信息媒介,建立多元化课堂体系,进行人文教育渗透

与传统教学相比,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的英语学习更具生动性和实时性,这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高新技术和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多元化的课堂体系,在课堂上进行医学生的人文教育渗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实践,对比不同文化,大力拓宽学生视野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口头报告、短剧表演或辩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前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图片、热点视频及电子阅览平台查询医学论文,收集整理资料,制作PPT以课堂报告的形式讲解AIDS的症状、传播途径、社会危害,并在电子交流平台展示,同时发起学生对艾滋病病人及同性恋者的态度辩论,收集学生跟帖评论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充分理解发掘文本中蕴含的医学人文内涵。

除了在课堂上融入人文素养培育外,构建多元化的课堂体系还应开辟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浓厚的人文环境中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品质。比如开展以医学为主题的英文短剧比赛、辩论赛和演讲比赛。同时,鼓励把学生的人文思考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进行社会调研和实践,收集数据以寻找解决医疗回扣等现实问题的途径,经常与学生通过QQ群等新型传播媒介进行沟通交流,不断启发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和自身修养的深刻反思,全面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加强师资建设,切实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人生,大数据背景下教师的作用仍然十分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的主要引导者。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他们人文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成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因此,医学院校应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进修及学习交流的平台。拓宽传统的培训渠道,利用网络开展人文素养远程教育课程并提供指导和咨询,让教师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束缚,积累人文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学校应对教师的师风师德修养高标准严要求,建立科学的教师人文素养考核机制,运用全面的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估手段,对评估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对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进行全面和个性化分析。作为医学院校的基础英语教师,应该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医学素养,同时适当储备医学专业知识,在教学中能结合医学文化的特点,把人文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因此,外语教师在提升自身人文素养的同时,还应通过教学反思,教学活动讨论,运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教师间的互动交流,分享人文素养培育中遇到的困惑和成功经验,实现数字信息共享,共同成长。此外,英语教师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在生活和教学中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用人格魅力和实际行动感染学生,传递人文素养的正能量。

医学英语教育范文6

关键词:口腔医学生 英语 实践

本文在研究分析当前口腔医学专业培养学生专业英语能力的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来口腔专业英语与双语教学的经验,提出了提高口腔医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几点建议。

1、 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育现状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的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育均是在公共英语教育的基础上,首先开设口腔专业英语与口腔医学文献翻译等课程,以培养学生阅读与翻译专业文献的能力,这部分课程通常由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讲授;然后以英语为媒介,以学习口腔医学基础或口腔专业知识为目的,将部分基础课或口腔专业课做双语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并提高他们在口腔医学领域应用英语的能力,这部分课程通常由口腔医学专业出身并且有较好的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师讲授,教师一般具有出国留学背景。

1、2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1、2、1 忽略学生的英语素养的差别及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动力的差别,以考试为手段统一要求全部学生都具备较高的英语专业水平。

多年来高校的扩招政策使得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相差比较大,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不同【1】。虽然英语水平较高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受欢迎,但只要具备口腔医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学习能力,那些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大的毕业生足以胜任口腔医学临床工作。他们如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将更有利于临床专业知识与理论的掌握。

1、2、2 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难以维持师资队伍的稳定性。

目前的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基本都来自各高校附属口腔医院的临床一线教师。虽然他们很多都具有出国留学背景,但用英语流畅表达并讲解口腔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引导学生用英语思考口腔临床问题的能力却参差不齐。同时,由于地区与学科发展的不平衡,这部分教师中的一部分往往凭借自身的教育背景优势而拥有更多的跳槽发展的机会。这就导致了很多高校的专业英语教师队伍难以维持长久的稳定性,专业英语教学也就很难长久积淀形成稳定的模式。

1、2、3 专业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没有形成针对应用能力的多种形式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在我国以考试论“成败”的教育体制下,口腔医学专业英语的考核机制也比较单一,往往就围绕着讲过的中英文教材或参考文献进行机械式的翻译或问答式考试,缺乏针对口腔医学专业英语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进行的拓展式考核体系。多数学生只是机械地将英文翻译成中文,但不能真正消化吸收成自己的语言并加以运用。

阈限理论和依存理论有关学习者语言水平和认知发展间关系的观点提示我们,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来调节教学语言中中英文的比例,以达到既不影响学习者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专业英语水平的目的【2】。

1、2、4 专业英语教学没有统一的体系与标准,各高校都自成特色,互相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与借鉴。

目前的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可谓“百花齐放”。由于口腔医学的专业英语教学起步比较晚,各高校多数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编教材,自行确定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的形式、学时数、考核方式等。由于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与评价体系,加上各地发展的不均衡,使得各地区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成果与水平相差很大。

2、 提高口腔医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几点建议

2、1 公共英语阶段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英文素养与科学素养。

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是后续阶段的双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良好的英文素养是保证口腔医学专业英语学习的必要条件。所以创造英语学习的积极的氛围,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对临床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是必要和有意义的。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用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将会对后续的专业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公共英语阶段在培养英文素养的同时,可以把大学阶段需要掌握的口腔专业词汇进行分散讲授,不仅会减轻后续阶段学习专业英语的难度,对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素养也有帮助。

2、2 在中华口腔医学会指导下组建成立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育学组,负责建立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育教学指导标准与评价体系,帮助选择或推荐口腔专业英语教学教材。有助于统一各地的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与考核标准,将整体推动我国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各地对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有助于师资队伍的稳定性。

2、3多年的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让作者发现,专业英语学习与应用的难点主要在于科技英语的句法复杂,构词法复杂。所以,专业英语课程重点讲解构词法与句法。讲解词根与词缀可使学生轻松掌握冗长复杂的专业单词,复合句的句法分析可帮助学生了解口腔医学英语的句法构成,从而提高他们对科技英语的理解能力,使其更加容易吸收变成自己的语言。

本文就提高口腔医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口腔医学生的公共英语素养、组建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育学组、统一口腔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与评价体系”等观点。

参考文献

医学英语教育范文7

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国际化办学特色成为众多高校的不二选择,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作为重要的办学指标,虽然双语教学仅仅是微观层面的教学手段,但是却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练掌握国际通用语言和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的必由之路,教育制度在高校的发展定位与规划中,悄然发生变化,2001年教育部制订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就要求各高校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并且建议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在2007年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12]号)》中,鼓励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提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同时支持和鼓励留学回国人员用英语讲授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指标,随着地位的提升,逐步实现了现代教育制度国际化的接轨。

二、双语教学促进医学高等院校教育方式的接轨

医学双语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重要内容之一,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医学院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随着对外交流及国际间往来的增加,医疗行业的国际化进程加快,涉外医院、外资医院在我国相继出现,护理职业的国际化趋势,影像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新的临床医术的传播,医学模式的转变也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既懂得专业知识又具有相当外语水平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成为医学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的医学院毕业的本科生,基本英语素质较低,专业英语的词汇贫乏,口语表达能力较低,与患者或医生进行英语沟通和交流具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双语教学成为医学院教育方式的改革的重要尝试,许多医学高等院校的教师针对特定的医学专业开展了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对医学专业双语教学进行多方位探讨,对促进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国际化和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双语教学推动世界医学交流合作的接轨

英语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在国际医学领域,英语逐渐成为第一语言,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医学会议,都以英语进行交流,。据统计,全世界有关医学、生命科学的文献、专著中使用英文的占86%,权威性的医学期刊大多使用英文出版,国际医学会议大多使用英语交流。要促进我国的医疗事业向着国际化迈进,就必须通过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的素养,帮助学生掌握查阅最新外文资料,了解国际动态和信息的能力,更直接快捷获取最新的医学信息引进新学术思想、了解学科动态和学术方法的能力,而且随着越来越严峻的全球疫病防疫形势,跨越国界的国际医疗合作将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高等医学院校培养拥有丰富双语知识的人才,才能实现与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理念的接轨,更快到达医学学科前沿,从而提高我国医学学术水平,缩短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四、双语教学促进中国医学传播中的海内外的接轨

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医文化,逐渐为世人所了解与接受,世界交流的高度融合为中医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中医文化和中国医学在国际传播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双语教学不仅为医学院的学生接近现代医学提供契机,从职业生涯来说,也要为以后的传播中国医学提供基础,在将来的国际交往和医学交流中,要通过学术交流,弘扬和传播中医诊治手段,加强中西医交流,丰富临床诊治水平,提升中医的世界地位,双语教学在开拓中医传播方面既是一个难题,又是一大创举,它的实践探索将有效的推进中国医学海内外的接轨。

医学英语教育范文8

【关键词】军事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发展策略

【基金项目】大学2011年度人文社科基金课题(2011XRW06)。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02-01

21世纪随着多种安全威胁的增多,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已成为世界各国军队使命任务的基本趋势。卫勤保障工作作为我军执行多样化任务的重要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遂行海外卫勤保障任务的过程中,语言交流障碍仍然是影响我军充分展示卫勤保障水平、深化与外军合作交流的一个突出问题。

1.军事医学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我军执行海外军事卫勤保障任务的医务人员和卫勤人员普遍缺乏军事英语素质培养。作为培养我军军事医学人才的主阵地,军医大学的军事医学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同样不容乐观。虽然军医大学普遍开设了公共英语课程和医学英语课程,但在军事医学英语课程教学方面还相当薄弱。军队医学生普遍缺乏军事医学英语基本概念。我军军事英语教学虽然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从军事英语教学研究的总体状况看,侧重于军事英语语料考察的人较多,对军事英语课程教学进行研究的人较少。军医大学的军事医学英语课程教学还相当薄弱,针对军队医学生军事英语素质培养和军事医学英语教学的专门研究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

近几年,虽然军医大学都意识到了军事英语的重要性,相继开设了军事英语课程(以选修课为主),但因课时少、随意性大,且没有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也没有制定系统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达不到培养军队医学生军事英语素质的要求。目前,军医大学军事医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不明确。(2)课程设置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松散性。(3)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4)教学方法单一。有鉴于此,本文对军医大学军事医学英语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为军医大学开展军事医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2.军事医学英语课程建设构想

军事医学英语作为军医大学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对军队医学生军事医学英语素质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

2.1课程目标的确立

《军事医学英语》在坚持掌握语言基础知识、提高外语应用能力的同时,应更好地将外语教学与军事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帮助学员建立对军事医学英语的初步认识,拓展军事英语知识,培养将来在国际维和、军事医学、卫勤保障等领域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使我们培养的军事医学人才在思维层次上能够更具开放性、国际性和战略性。在“以素质教育和应用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确立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2.2课程体系构建

坚持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结合的原则。军事英语素质是每一个军队医学生都应当具备的基本语言素质,同时又是公共英语(EGP)向专业英语(ESP)发展的一个方向,因此,在本科阶段,可考虑开设《军事英语基础》(必修课,第三或第四学期)和《军事医学英语》(选修课,第五学期)。

坚持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随着军队任职教育的发展,军医大学承担的军队卫勤干部任职培训任务日益增多,军事英语课程对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专业性要求更高,因此可考虑设置《军事卫勤英语》、《野战护理英语》等课程。只有将军事医学英语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加以系统建设,才能与大学英语、医学英语一起形成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课程体系。

2.3教学内容特色

军医大学在人才素质培养上具有鲜明的军事医学特色,作为军队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军事英语素质既是军队医学生借助英语在军事领域特别是军事医学领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更是未来执行军事卫勤保障任务所需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军事医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通专并蓄。在一般军事常识和通用军事英语的基础上,应结合学员的医学专业背景和将来实际工作需要,满足军事医学、军事卫勤等专业发展对英语能力的需求;二是学以致用。既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将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相结合,循序渐进,更要注重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既有常用军事英语知识军事术语、常用表达等语言知识的学习,也有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综合应用。

2.4教学方法改革

军事英语既具有语言学习的一般特征,又带有很强的军事色彩和实战特征。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不同于一般语言教学,需要采用贴近实战、针对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1)实战式案例教学。以将来可能承担的军事任务为背景,介绍战情,布置任务,并按照军队建制标准,采用军用编号将全班分为若干个作战小组,学员轮流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各项模拟训练任务。既做到与实战结合,保证全员参与,又可加强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学员的指挥能力和协同能力。(2)模拟语境训练。通过仿真语言环境等形式实现模拟语境训练,在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了队列指挥、通讯联络、野战救护等室外模拟演练内容,将课堂教学中涉及的军事用语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使学员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紧迫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投入意识,提高语言习得的效率。模拟场景的创造,还可有效地提高学员的实战能力和应用能力。

医学英语教育范文9

关键词:公共英语;医学英语;有效途径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相关医学工作者需要通过阅读国外相关文献进行学习,以获取最先进的医学知识,这需要他们不仅要掌握较为扎实的公共英语,还应对医学英语有一定的了解。由于学校本身教学模式上存在问题,高职培养的医学工作者在医学英语的应用方面存在很大问题,无法阅读相关国外文献。下面笔者就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医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及改进途径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医学英语的教学现状

医学类高等学校的英语教学分为医学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两类内容。公共英语主要是指学生所学习的基础应用英语;而医学专业英语则指在医学专业的内容和理论基础上所学习的医学英语。医学英语的学习能够为学生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通常忽视医学英语教学,这直接导致学校在分配教学资源上存在很大的偏差,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课时的不足。而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九成的学生认为需要将医学英语教学作为重点教学内容。

二、医学类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医学英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与内容过于单一

目前,市场上的医学类英语教材很多,但是绝大部分教材所面向的对象都是本科院校的学生,并不适用于高职高专学校的学生使用。高职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使用用于本科教学的医学类英语教材,对于该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而且,医学领域的分支较多,所涉及的词汇也有很大的差距,而使用同一种英语教材进行教学难以兼顾所有医学专业学生对英语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限制了医学英语在高职高专学校教学中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医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是灌输式,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医学英语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师资队伍素质与能力的欠缺

现阶段,医学专业的英语教师对医学相关知识缺乏相关的了解,在讲授医学英语知识时只能够对词汇、句型等表面知识进行讲解。这种英语教学方式,将严重影响我国高职高专学校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近几年,毕业于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师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问题。但是,在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专业英语教学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还无法完全满足具体的教学需求,需要不断对医学英语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开发,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需求。

三、在医学类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医学英语的有效方法

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虽然学习医学英语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英语教师可以将公共英语同医学专用英语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1.创建个性化英语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学生通过中学英语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然而我国中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应考能力很强,而实际应用能力却很差。另外,来自不同中学的学生在英语学习的方式、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学生主观学习意识也存在很大差距,这导致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很大差距。

例如,某高职的英语教师十分重视每位同学身上所存在的差异,英语教师针对这种差异性,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意插入一些医学英语,使学生在学习公共英语时能够了解医学方面英语的知识。英语教师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医学英语环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学校的平台上建立了相关的资料库,为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学习机会,从而让学生能够将医学英语的学习和公共英语进行有效结合。如此一来,不仅能够缓解学生由于公共英语基础的薄弱问题而造成医学英语学习的困难,还能够避免英语课时太少而带来的尴尬,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提高学生对医学英语学习的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医学英语的能力和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2.设置医学英语选修课程

高职高专院校设置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提高阅读国外文献的能力,能够通过阅读国外文献,增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为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在大二的时候便已在公共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加入了医学英语,并设置了医学英语的选修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也是较为简单的,便于学生理解。学生通过选修医学英语,在学习公共英语之后能够进一步掌握医学英语词汇,了解医患之间交流所使用的相关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等。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能够让他们掌握相关的知识,为其日后相关专业内容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加强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保障英语教学的重要力量,将医学英语融入公共英语的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求英语教师具有较强的公共英语教学水平,还要求其对于相关的医学知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因此,高职高专应该为相关英语教师提供更多培训的机会,让英语教师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能力,了解医学英语知识,并在学习完成以后根据学校学生的具体需求制订相关的教学策略。此外,学校还应该组织公共英语教师与医学专业教师共同开展活动,使双方能够互相学习,以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这种活动模式的建立,能够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优势,对提高教师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医学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国际化,在此背景下,医学英语将会是高职高专学生必须加强学习的重点课程。在开展公共英语教学活动时,如何将医学英语融入其中是相关英语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我国高职高专在该方面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严重缺乏相关教育资源,教学模式也在探索中,需要我国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为了提高在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医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应当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并根据学校的自身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沈维维,顾晔,单春艳.与医学文化相结合的医科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10(32):137-139.

[2]莫西莹.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1(2):149-151.

[3]邓媛媛.医学类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融入EMP教学的理据和路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5(10):14-15.

[4]刘黛琳,卢丽虹.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师发展[J].外语界,2012,2(4):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