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医学教育特点集锦9篇

时间:2023-09-24 10:56:24

医学教育特点

医学教育特点范文1

[关键词] 新媒体;医学教育;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5(b)-0164-05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in medical education

ZHANG Mingjuan ZHANG Chaoying DUAN Zongming SONG Anqi ZHU Canzha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Medicine School, Shaanxi Province, Xi'an 710004, China

[Abstract] New media is not only a technology platform, but also a media organizations. New media promotes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as deeply, and shows lots of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civilian status, generalization, fragmentation and so on. In addition, the new media also shows the interactivities, and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intelligent media. The new media technique promotes and enhances the fusion progress of many new media platforms, such a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 micro learning, micro message group, E-learning and other medical public platforms with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The fusion progress of them has enriched and improved the original teaching mode fundamentally. New medi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education,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scientific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and professional journals published.

[Key words] New media; Medical education; Scientific literacy

新媒体(new media)以其显著的以个人为中心的特征,也被称为自媒体(we media)、个人媒体或公民媒体,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1-4]。新媒体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无线通信网、卫星通讯等渠道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特定的个体传递信息的媒体总称。狭义的新媒体仅指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网络媒体,广义的新媒体则包括网络媒体和与新媒体深度融合而产生或发展出来的所有新形式媒体。该文拟通过对新媒体特点的分析,剖析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1 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由“点到面”的传播,而转化为“点到点”的对等传播,不仅改变了信息的流动结构,也改变了媒体生态和媒体行业结构。伴随新媒体形态的不断变化、延伸和拓展,由个人门户、不同的群、圈的形成及微信公众账号作为新媒体的新兴载体,由关注者和被关注者组成的忠实粉丝圈形成新媒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并凭借其个性化聚合功能将数据挖掘和智能推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一条双向的即时信息通道,信息的者与受众们的沟通更加紧密,实现信息的精准推送和即时获取,从而支持起更加旺盛的信息表达诉求。正因如此,新媒体具有了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特点和优势[1-4]:

1.1 媒体融合是新媒体发展的总趋势

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基础上的新媒体不仅是技术平台,也是媒体机构。新媒体的边界正在无限制地拓展,既弥补了传统媒体的缺陷,也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而由此引起的新媒介之间及其与不同传统媒介之间形态、功能、传播手段、资本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未来媒介的发展必然趋势和方向,使信息的交流更为顺畅和广泛,并显示出显著的媒体形态多样性,例如微博、博客、个人日志、个人主页、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论坛(BBS)、QQ空间等网络社区及Facebook、Twitter及新兴的视频网站等构成了目前新媒体的主要形式。总之,作为信息交流的基本平台和生活工具的新媒体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现实社会生活的基本生态[5-8]。

1.2 新媒体的平民化和泛化特点日益明显

新媒体的传播在技术层面已具有了零门槛、低成本、非线性传播的优势。每一个体都从“旁观者”转变为事件的“当事人”和信息的者和受众,成为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生产、积累、传播、共享的主体,均可创建属于自己的“媒体”或“网络报纸”(博客、微信)、文字、音乐、图片、视频等信息。

同时,由于新媒体主体来源覆盖社会各阶层和全行业,使新媒体的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特征更为明显,尤其是社会底层的话语权得以提升,他们更为全面、具体、客观、公正提供信息,并能对事件做出切合实际的非功利性判断。正因如此,媒体群体正在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正能量和巨大影响力。

1.3 新媒体的信息分享跨越了时空限制

新媒体突破了信息传递中主体和受众的界限,并已然超越了时空限制,创建出了一种无时不在的全天候和全覆盖的信息传播环境,信息世界已日趋平坦。新媒体主体与受众间的距离已趋近于零,实现了所有人向所有人的信息传递,只要有意愿,每一个体均能成为信息的者和受众,并均可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在电子信息覆盖的区域内实时、经营自媒体或获得信息,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提高到了极限。

1.4 实时互动使新媒体具有智能媒体的特点

跨越时空的互动性能是新媒体独特魅力之所在。而跨越时空的探讨和争论又为新知识生产和思维创新创造了条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分享过程中,任何人均可对涉及其中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同步的检索、查阅,并可随时对其进行转发、修改、发表评论和个人的观点,而信息者与受众间无障碍的交流与观点碰撞、讨论中产生的大量新的更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无疑将超越原有信息本身,并与原有信息一起在新媒体领域内无极限传播,从而对受众产生超乎想象的影响。可见,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自我学习、自我更新的智能性媒体的雏形和特征,而这是传统媒体所无法企及的。

1.5 新媒体信息庞杂、碎片化特征明显

由于新媒体主体低门槛、平民化和泛化的特点,使新媒体的内容构成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既无既定核心、也无固定格式,每一个体均可根据个人意愿上传、分享个人观点和信息,而完全不需顾及受众的感受。这将使新媒体的信息的丰富程度超越了所有传统媒体的同时,内容又呈现出显著的碎片化的特点,或只是只言片语。而如何能从如此碎片化的信息片段中获得完整的信息,对于新媒体环境下的任何个体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 新媒体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新媒体以其即时呈现性、主观参与性和自主选择性为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和机遇,必将成为医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拓展扩展学历教育、继续医学教育、普及医学知识,全面提高受众医学科学素养的重要平台[9-12]。

2.1 对传统医学学历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伴随个人计算机及其视听设备的普及,新媒体技术与医学教育的整合已成不可逆转之势,传统教育模式正在经历着一场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历史性变革,医学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效果评价也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医学知识通过元素化和编码化而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

同时,伴随着摄、录、编等教学设备的小型化、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全面改善,以及医学教育者影视素养的提高和新媒体教育技巧的广泛应用,医学视听教材的设计和制作已呈现专业化和泛化的趋势。各种新颖实用的新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电化教育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领域,大量符合现代审美观念的视频、音频、动漫等医学教育课件大量涌现[13]。并以其媒体的集成性、信息的多维性、操作的交互性、形式的多样性、资源的共享性也已成为医学教育的基础。教学内容也完全突破了课堂教学时空、场合、距离、形式的限制,既适合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也适合利用多媒体终端的个性化学习。目前,网络多媒体精品课程已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学历课程,部分课程甚至已实现全国或全球范围的共享。

但目前,上述新媒体教育模式(如电化教育、下载课件笔记、在线或下载授课视频等)已不难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将新媒体与教育资源充分融合的慕课、微型学习、微信群、医学公众平台、易班等新媒体医学教学平台正在从根本上丰富和改善了原有教学模式,成为新媒体语境下网络学习的主要方式[14-16]。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即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17-19],已成为一种与既往观看视频的网络电化教育方式根本不同的新型教育模式,并凭借其显著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兼具了与传统线下课程类似的作业评估体系和考核方式,很好地诠释了新媒体的平民化和资源共享特性。随着2012年三大慕课平台(Udacity、Coursera、edX)在美国成立,慕课课程呈现快速发展之势。2013年被认为是中国的“慕课元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也先后推出慕课在线平台课程,此外,许多商业机构(如凤凰公开课、新浪公开课、网易公开课、百度教育等)也先后上线网络公开课。任何人只要在网络覆盖之处均可以通过慕课平台免费注册,学习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开设的精品公开课程。慕课学习不仅可在线与老师交流,更需要完成定期布置的作业及考试,才能进入到下一环节,并最终能拿到逐渐被认可的课程毕业证书。目前,通过自主学习慕课平台上的网络公开课,已经成为校园学历教育课程的重要渠道和学习方式,北京大学10门慕课的注册人数已超过北大校本部在校生人数。

此外,伴随新媒体技术深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提升学历教育水平的同时,也正在对未来教育管理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通过微信、微博、QQ群、同学录、班级博客等新媒体工具,管理者、老师、学生间可瞬时实现信息的全员分享,使得信息的传播、分享更加实时、透明、快捷和简单,学籍注册、信息、作业布置、实时讨论、作业提交、课业考勤、问题反馈等等日常校园教育事物均已实现在线管理。可见,新媒体技术不仅改变了以学校、班级为单位的学校教育管理模式,还严重弱化学校、班级传统的团队氛围,网络新媒体教育已经具备完全实现传统学历教育的可行性。

2.2 对继续医学教育的影响

与其他学科不同,继续医学教育在医学学科的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完善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对已完成院校学历教育的卫生人员进行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终身性培训,使其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能够保持不间断地专业知识更新、业务能力提高,以适应医学科技发展的相应,提升医疗整体水平[20]。

然而,由于继续医学教育对象的虽然求知欲强、目标明确,但学习背景不同,且可支配时间随机性强、碎片化特点明显,缺乏较长固定时间段用于专心学习。因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显然不能适应继续医学教育的特点。新媒体教育平台以其知识传播方式灵活、不收时空限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受众群体大、管理方便的特点,已受到继续医学教育受众的广泛认可,并已成为继续医学教育机构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平台。目前,通过网络等新兴媒体渠道获取医学知识和最新的医学信息已经成为在职医疗人员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21]。

在新媒体平台模式上,除慕课之外,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微型学习[22]、微信群、医学公众平台,以其极强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有效突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更利于求知欲强、目标明确、学习背景不同、缺乏固定时间继续医学教育受众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进行高度个性化的学习,有效拓展和完善知识结构。

显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已经成为继续医学教育机构必然趋势,正因如此,很多医学协会和团体也已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在线继续医学教育课程、微信群、医学公众平台,分享各种医学资源信息、开展继续医学教育[9]。尽管,目前许多继续医学教育平台还处于成长阶段,但是,随着市场和用户的成熟,优秀的医学公众平台形成与传统学习方式互补的新的学习平台,而参与到包括学历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医学研究、科普知识宣传等各个领域[11-12,20]。

2.3 新媒体在医学科普宣传中的应用

国民健康保健水平的提高不仅与医疗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具有很大关系,而国民自身医学科学素养的水平也会对医疗效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提高全民医学科学素养也是如此,完整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比例达到3.27%,仅相当于日本(1991年为3%)、加拿大(1989年为4%)和欧盟(1992年为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因此,加强全民科学素养尤其是医学科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新媒体技术在促进传统医学学历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提高医疗专业人员业务水平的同时,也必将成为未来全民科普知识宣传的主要平台。

尽管,基于对医疗和健康行业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市场潜力的良好预期,很多企业都瞄准了医学新媒体平台蕴藏的巨大商机,均采取免费策略[23]打造不同医学新媒体平台,传播医学知识的同时利用新媒体精确推送的能力完成大量嵌入式的广告宣传。而这种免费模式也将成为维持新媒体平台的正常运营和盈利的必然方式,也将会从根本上改变原有医学教育模式,并将成为公众获取医学知识和最新的医学信息的重要途径。然而,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出自商业网站和平台的医学信息不可避免的会通过不程度的嵌入式广告对受众引导、甚至误导。

因此,医疗机构和主管部门必须主动借助新媒体创建宣传平台(如微信公众账号),加强医学医学知识、医疗政策的传播和宣传,强化对不良信息的监管。而与此同时,以医务人员为核心建立的新媒体群(如微信群、朋友圈)必将成为是医学科普的主力军,肩负鉴别虚假医学信息、传播医学知识、提高全民医学科学素养的主要任务,并将涌现大量网络红人。

2.4 新媒体对传统期刊的影响

传统医学期刊以其鲜明的主题和权威性一直是医学研究的交流平台和基础,并备受广大医药卫生科研人员的推崇。但是,伴随开放存取(open aeeess,OA)运动的兴起[24-25],不仅能丰富医学信息、缩短出版周期、降低出版成本、提高检索效率、扩大读者范围、增加文章引用率、提高学术研究机构和科研基金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还能有效降低获取知识的门槛、实现更大范围内资源的分享,有利于缩小不同国家在科学研究上的差距、加快科学研究速度、提高科学研究整体功效和进步[26,28]。同时,由于读者阅读习惯的悄然变化[29],传统医学期刊的地位受到极大冲击,与新媒体融合,开放资源成为传统医学期刊生存的不二选择[23-33]。

3 新媒体存在的问题

在新媒体技术以其前所未有方式的影响、改变媒体生态和医学教育及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了一系列不可回避的问题:

3.1 信息过载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量的产生速度已经超越了可想象的程度,并使个体陷于无不处在的信息包围之中,形成“信息过载”,且真假信息混杂,因此,受众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从如此冗余的信息中去伪存真、筛选有价值的信息,这已成为新媒体时代面临的新挑战,也会严重影响受众使用新媒体的积极性。

3.2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真实性

新媒体环境下,出于对现代医学视听教材娱教性的过度关注和对教学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如音频、视频、图片、动漫等)及传播效果的感官表现性的过分追求,大量极富表现力的新创意及摄影技巧和后期剪辑处理技术被用于新媒体信息制作和传播。同时,制作过程中无处不在的主观因素的干扰和对于故事、人物动作表情等细节的虚拟化处理。虽然利于满足受众的视听需求和某些心理期待,但常会造成信息传播的失真和道德失绳的问题,成为新媒体环境下事件丧失原有真实性的致命杀手,引诱受众沉浸于丰富的光影世界中而忘记了真正的学习内容,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尊重客观事实,合理运用数字动画技术与影视视听等艺术表现手段,才是保持其长久的生命力与合理性之所。

3.3 虚假信息泛滥

新媒体的低门槛和虚拟性及缺乏严格的审查机制,在平民话语权得到空前伸张的同时,新媒体主人都有可能随心所欲地编辑、未经审核的消息。同时,出于对被关注欲望的过分追求,有的人也常会降低自身道德底线,不实消息。尤其是在医学新媒体领域,由于医学信息特有的神秘性和对健康和医疗产业潜在的商业价值过分追求,大量不法商人经常利用多媒体平台嵌入式虚假广告、推送伪科学信息和假冒伪劣产品,使得新媒体医学信息平台成为虚假信息泛滥的重灾区,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新媒体平台社会公信力不足。此外,由于虚假信息的隐蔽性及受众新媒体素养的欠缺,大量充斥网络虚假信息易被无极限传播。因此,如何保证新媒体传播内容的科学性是新媒体教育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3.4 新媒体素养欠缺

信息过载和虚假信息泛滥是新媒体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从冗余的信息中通过独立判断、去伪存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成为新媒体时代个体面临的新挑战。而是否具备对目的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反应能力、尤其是独立判断能力(即新媒体素养)成为决定能否在新媒体时代获益的先决条件。同时,加强、保持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也是提高新媒体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34]。此外,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单向模式,使得师生具有了同步获得知识的可能性,但是,由于中国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单一、信息技术相对欠缺,从新媒体中获得有价值信息的难度更大,严重影响了新媒体教育的效果。所以,提升教师新媒体知识培训水平,提高新媒体素养才是根本。

3.5 新媒体环境中权利、义务与监管

新媒体技术已成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及科普宣传的重要补充和基本平台。然而由于新媒体的自身特点,常会引起棘手的法律问题。这既涉及患者、同事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知情权的保护,也涉及是否存在嵌入式非法广告、虚假宣传、不当得利、散布谣言、恶意误导等非法准医疗行为,还可能涉及医疗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处理权限的界定和处理方式等等。而由此引发的侵权行为和法律冲突正在以不同的形式不断涌现,且新媒体主体和受众均有可能成为法律纠纷的承担主体并有可能承担法律后果[35]。例如,近期引发全国性讨论的西安某医院“手术室自拍事件”所折射出的一系列问题,如患者隐私和其他权益是否得到保护、医护人员行为是否存在过错、管理部门处理方尺度是否恰当、是否具有足够法律依据等都值得深思和商榷。

而随着新媒体时代个体话语自由权的扩张,管理部门必须赋予新媒体适度宽松的自由和空间。尤其是在当前医患关系下,由管理者的不自信导致其在处理医患问题时大多采用一味封堵的策略必将被新媒体时代所抛弃。因此,个体和管理者务必对新媒体引发的法律冲突和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予以警惕,管理部门必须具备适度危机公关能力,重新审视防范法律冲突、设置法律底线、制定前瞻性的管理举措,正确引导、鼓励支持大多数医务人员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交流、科普宣传、业务学习,容忍一些有争议但基本无害的自由行为,弘扬正能量,对其中极个别不负责任、且会给医疗机构和社会带来严重损害的负面行为严加管控,尽量消除噪音,打击不法行为。以最低管理成本获得好的管理效果,保证医学新媒体中各方利益均衡。而现代社会也应培养多样化的新媒体生态环境,提高新媒体素养和道德标准,并将新媒体主体和受众的言论和行为限制在法律的框架内,必须用法律的手段予以确保基本的底线的安全。采用有效的新媒体实名制身份认证,将是保证新媒体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则。

综上所述,尽管新媒体技术仍旧存在一些不足,但以其跨越时空互动性特点和智能媒体学习能力的优势,将在推进传统医学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医学科普宣传和医学期刊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O'Keeffe GS. Overview: new media [J]. Pediatr Clin North Am,2012,59(3):589-600.

[2] O'Donnell MB,Falk EB,Konrath S. Big data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J]. Behav Brain Sci,2014,37(1):94-95.

[3] Brossard D,Scheufele DA. Social science,new media,and the public [J]. Science,2013,339(6115):40-41.

[4] Barczok M. Asthma management:the role of new media and social networks[J]. MMW Fortschr Med,2012,154(14):61-62.

[5] Maloney J,Pfuhlmann B,Arensman E,et al. How to adjust media recommendations on reporting suicidal behavior to new media developments[J]. Arch Suicide Res,2014,18(2):156-169.

[6] Brossard D. New media landscapes and the science information consumer[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13,110(Suppl 3):S14096-S14101.

[7] 张紫.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计算机与网络,2014,(2):5.

[8] 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126-128.

[9] McGowan B,Bradbury S,Grupe A.新兴技术在继续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2,(2):48.

[10] 方雅青.基于微博等新媒体的“90后”医学生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3,15(26):121-122.

[11] Kron FW,Gjerde CL,Sen A,et al. Medical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 video games and related new media technologies in medical education [J]. BMC Med Educ,2010,10:50.

[12] Bernhardt JM,Chaney JD,Chaney BH,et al. New media for health education: a revolution in progress[J]. Health Educ Behav,2013,40(2):129-132.

[13] 初万江.医学视听教材的现状和设计制作趋势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2007,21(4)304-306.

[14] 谭鹤长,覃美青.微博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初探[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0):1631-1632.

[15] 任红艳,靳莹.有效教学新视角:微课程观下的教学专家系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0)57-60.

[16] 徐立明.合理利用易班平台开展卓越医学教育[J].南昌高专学报,2011,5(5):118-119.

[17] Harder B. Are MOOCs the future of medical education? [J].BMJ,2013,346:f2666.

[18] Liyanagunawardena TR,Williams S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on health and medicine:review[J]. J Med Internet Res. 2014,16(8):e191.

[19] Sharma N,Doherty I,Harbutt D. MOOCs and SMOCs:changing the face of medical education? [J]. Perspect Med Educ,2014,3(6):508-509.

[20] Friedewald VE Jr,Roberts WC. The Personal Professor: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meets the new media[J]. Am J Cardiol,2002,90(6):620-621.

[21] 文雅,崔丽君.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方法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1):149-151,155.

[22] 许卫中,宁玉文,许浩,等.医学微型学习资源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3):258-261.

[23] 克里斯・安德森.免费:商业的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55-184.

[24] 张书晗.开放存取:重构学术交流机制的新模式[J].现代情报,2006,(6):141-143.

[25] 李若溪,黄颖,欧红叶,等.国际学术出版开放式访问(OA)实践与前沿问题研究进展[J]. 编辑学报,2006,17(3):237-240.

[26] Springer MD. JADA and Elsevier-a new relationship for a new media world [J]. J Am Dent Assoc,2015,146(1):1-2.

[27] Roberts RG,Alfred J. Collection overview: ten years of wonderful open access science[J]. PLoS Biol,2013,11(10):e1001688.

[28] Gasparyan AY,Ayvazyan L,George D. Kitas. Open access:changing global science publishing [J]. Croat Med J,2013,54(4):403-406.

[29] 谢衍金,朱淑英,刘仰斌.新媒体阅读环境下医学院校学生阅读变化实证调查[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5):783-785.

[30] 中国科协技术协会.中国科协医学期刊发展报告(2010)[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16-119.

[31] 万美,刘杨铭,吴海平,等.新媒体时代医学期刊的发展模式[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4):104-105.

[32] 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等.我国科技期刊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 22(4):467-474.

[33] 张军锋,董海原.新媒体时代的医学期刊出版[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11):1194-1195.

[34] 郑燕飞,彭红雷,管素叶.提升医学院校青年新媒体素养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6):811-813.

医学教育特点范文2

关键词: 专业特点 医学人文素质 实践教育

一、医学人文素质内涵及教育途径

医学人文素质指跨学科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及其在医学教育和实践中的应用,医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知识,并在这种新知识构架基础上树立新的预防观、大卫生观、大健康观。医学人文教育是对在校医学生进行素质和品格教育,教育最终目标是培养和塑造医生的人文精神。这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需要学校各层面与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本文从学工工作角度出发,分析医学生和口腔专业培养特点,结合实际工作体会,分析如何打造平台,建立载体,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如历史启蒙、讲座培训、仪式教育、品牌活动、文化熏陶等增强专业认知、提升专业能力、培养审美修养、培育职业精神。

二、医学生学习特点及口腔专业培养特点

与综合及师范类院校相比,医学生学习压力大,课业繁重,教学安排紧凑,学生活动不应过多占据他们的课余时间,应结合学生及专业特点做到少而精。口腔医学是塑造美与微笑的学科,特点为操作性强。口腔医学院本着“卓越、精粹”的理念培育仁爱之心、专业扎实、临床操作过硬、有一定审美能力的口腔医生。因此学院学生工作应以学院培养理念与专心特点为中心,开展一系列富有专业特点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增强医学人文实践教育

(一)“三阶段”教育增强专业认知

1.组织新生学习校院历史启蒙专业认知。学院建立院史陈列馆,把广西口腔医学专业及学院发展历史以图片、实物、文字、视频等形式呈现,在新生中开展专业认知教育,通过组织参观介绍院、校史馆了解院情、校情、专业发展,增强新生对专业的认识,引导他们迈入专业学门。同时建立天鹰口腔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模拟标准口腔诊所环境,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直观认识。

2.组织开展“阳光伙伴”系列教育推进专业认知。对专业有一定了解后,通过阳光伙伴教育、励志论坛等平台,针对不同年级特点进一步开展专业教育,邀请杰出校友介绍创业成长经历、从业经验、职业体验,在职业定位、职业发展与职业规划上给予学生引导。

3.通过毕业仪式教育强化专业认知。重视毕业生教育,精心组织毕业典礼,使其仪式化,典礼上学生回顾大学五年美好生活的点滴,表达对师长的感谢之情,对毕业生步入社会后为人处世、职业发展提出希望与祝福,并一一颁发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加深对母校与学院的情感,增强职业责任感。

(二)以品牌活动提升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培养主要依靠教学主课堂,从学生工作角度而言应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把专业能力培养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学院依据实际特点,把具有专业特色的医学生文化节发展为学生品牌活动,迄今已经举办六届,逐步走向成熟,为学生施展才情妙思与挥洒青春热情提供广阔舞台。

(三)以文化熏陶培养审美修养

口腔医学是一门生命科学,以人为直接服务对象,追求健康与美感,学院着力创设健康向上、高雅优美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与创造美。专为口腔学生设立的素描课,增强学生审美能力;通过班级文化展示及宿舍海报比赛等活动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宿舍文化;各类手工艺品比赛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学生以手抄报、刺绣、书法、摄影作品、海报展示对生活及美的认识;现场书画比赛,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提升美学结构布局意识。

(四)以志愿服务活动培育职业精神

1.部级公益项目。在学院承担的部级公益服务项目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铮铮誓言,以所学专业知识为“口腔健康,笑容绽放一生”的职业理想而努力奋斗。学生志愿们与老师共同开展口腔知识宣教与调查活动,如针对目标学生分阶段开展口腔健康检查、对学生进行免费窝沟封闭并开展口腔知识宣教、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乡镇卫生院、学校开展干预措施,发放口腔健康指导资料及牙刷、牙膏等;到盲聋哑学校、南宁市社会福利院、宾阳县特殊教育学校等4个社会救助机构,提升孩子们的口腔健康保健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与服务奉献意识。

医学教育特点范文3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是以大规模互动参与、借助互联网开放获取信息资源为目标的在线课程,既提供视频、教材、习题集等传统课程材料,也提供网络交互平台,并为学习参与者建立学习社区,将广大学习者,在共同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和先备知识的驱使下组织起来,从理论到实践都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学习有效发生。慕课可以说是数字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最佳范例。

医学继续教育(continued medical education, CME)是指完成医学在校教育和医学毕业后教育(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培)之后进行的在职教育,其目的旨在使在职卫生人员不断学习与自身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跟上医学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学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突出表现就是医学继续教育培训急剧增多。由于卫生在职人员与其他专业在职人员相比,普遍存在工作强度高、作息时间不规律的特点,因此医学继续教育的形式应该更加灵活,按照学习者的特点进行课程安排和设计,创造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环境。慕课的特点与医学继续教育的特殊要求相适应,能够满足卫生在职人员学习的各项需求。以下是笔者对慕课在医学继续教育中应用可能性的几点思考。

一、医学继续教育的特点

医学教育是终身教育,包括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部分。医学继续教育是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临床能力、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医学继续教育除了具有官方认可、有偿性、体验式学习、社会服务等特点外,同时还有着不同于其他领域继续教育的自身特点。

1.终身性 医学科学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应用学科,与其他领域相比,知识更新速度快,需要持续学习,是终身教育。进入21世纪,医学已经由经验时代进入循证医学时代,医学行为的规范化、标准化成为时代需求。新药物、新技术不断出现,临床诊疗指南不断更新,都需要继续教育。

2.个体性 医学继续教育形式多样,参与者工作经历、教育水平、所在医院、专业特点等大不相同。因此,医学继续教育必然是个体性、多元性教育,不像在校教育系统全面。另外,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往往工作繁重,难以脱产学习,对于学习时间有着个体化的需求。如何利用好完全被碎片化的间歇时间是医学继续教育的难点。

3.实践性 医学继续教育的目的最终是要服务于医学专业发展,提高医学服务能力。不论任何教育内容,最终都要应用到工作实际中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别是针对病患的技术操作等,仅仅理论教学是不够的,需要亲临现场的观摩和教学以及实际动手练习和教师的指导,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是医学继续教育的一大课题。

二、慕课的应用特点

慕课的应用特点为在线教学、素材丰富、启发教育、协作学习、免费共享。这些特点正可以满足目前卫生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要求。

1.形式新颖、素材丰富 慕课是基于数字互联网的新型教育模式,其出现为医学继续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素材和资源。视频、音频、动画、图片与讲者完美组合,为医学在职学习人员提供了更加容易理解的学习素材和学习场景。

2.满足需求、方便学习 医学继续教育的需求是个体化、多元化的,碎片化的课程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于已具备医学系统化知识的医务工作者而言,他们所急需解决的是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发现的问题,针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专题化课程是最好的选择。医务工作者大多有繁重的工作压力,学习时间紧而任务重,慕课可以充分利用他们已经被碎片化的时间,提供灵活的学习课程,给更多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学习机会。同时,学生可以实时在线学习,不再用集中学习,这给工作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同等学习的条件和机会。

3.在线平台、实时互动 慕课优势在于可以实时在线,即时交流学习中的问题和心得。互动不仅在授课教师和学员之间,而且学员与学员之间也可以方便交流,为答疑和讨论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个人经验非常重要,因此人与人的交流和互动是医学继续教育的核心。与其他网络教育模式相比,慕课创造出了更为真实的人际关系,教师学员可以更便捷、更有效地了解彼此需求和教学问题,有利于授课内容和方式的不断改进。

三、我国医学继续教育参与者分析

我国医学继续教育是国家颁布法律规定,由学会、协会组织,企业提供服务,卫生在职人员参加的一种教育学习活动。参与医学继续教育中的不同主体有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并起到不同的功能。

1. 政府 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开始于1979年5月,我国派代表参加第一届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大会,标志着我国正式引入现代意义上的继续教育理念。政府通过以颁布行政法规、法律、设立国家资助等形式,促进社会成员不断学习技能、提高文化素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保障经济增长、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我国的医学继续教育工作是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教育司的直接领导和管理下有序进行的。

2.医学学术组织 指以从事医学研究,推动医学发展为目的的组织,是以医学相关知识的继承与创新为目标而进行合理的管理与协调的具有高度自主性的社会实体,如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等。医学继续教育工作是各级学会发挥其功能的重要落脚点。目前,官方认可的医学继续教育均是政府委托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组织的。

3.医学专业人员 医学专业人员分为授课教师和学习者。授课教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广自己的学术观点,树立自己的学术地位。学习者可以学习他人的知识成果,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激活、激励、启迪思维能力,进行新的创新活动。

4.医药企业 通过继续教育活动可以展示企业研究成果和产品,树立品牌形象,影响政府与专业人员的观点,从而实现产品使用率和销售的增加。对于医药企业来讲,能参与到医学继续教育活动中,是其营销的最高境界,是企业营销的核心战略。

5.出版单位及与信息传播相关的技术公司 一般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内容版权和信息传播技术,将权威的医学信息记录、公开,并向专业受众传递。其参与医学继续教育的途径主要是依靠具体的产品,如纸质图书、数字产品等。近年来,医学继续教育越来越依托数字传播技术来实现教育目的。

四、医学继续教育慕课的策划

目前,国内已经有几家出版企业或者互联网信息公司开发了慕课教育平台,唯一以医学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平台是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开发的“人卫慕课”教育平台。医学继续教育慕课建设涉及组织、筹资、制作、传播、学习评价等环节,因此前期策划工作非常重要。根据医学继续教育的特点和慕课的特性,笔者认为应采用平台搭台、企业出资、专家展示的协作方式,针对新观点、新技术、新药物、新方法的推广,以及适合基层普适技术的教育,开发与医学慕课课程,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忘社会效益。

1.项目来源 慕课平台应根据市场需求捕捉选题,经论证后,完成项目计划书。项目可来源于以下几方面:①来源于政府部门、学术组织的需求;②来源于院校、医院的需求;③来源于医药企业的需求;④来源于权威专家的需求;⑤平台按照市场需求自己组织。

2.资金来源 制作慕课是一个花费巨大的工作,因此在项目立项前,必须要明确资金的来源和数目。以下是几个可能的资金来源方:①需求方出资;②平台方出资;③申请政府资助。

3.慕课制作 所有平台的医学继续教育慕课应严格按照平台出台的慕课标准制作上传。①可由需求方组织技术公司制作,经平台审核后上传;②由平台自己设计制作并上传。

4.继教学分认证 所有上传慕课应通过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等学会组织向政府申请继续教育学分,从而提高卫生在职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5.慕课传播 慕课传播可以根据需求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推广方式。可以用免费公开课的形式,也可以用小规模上网学习收费的模式。例如,有些由政府出资或企业出资的公开课,因其带有公益性,可以选择免费;而有些医院和知名专家的课程要求版权的经济权利,则必须付费进行学习。

医学教育特点范文4

论文摘要:中医药教育不仅是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国民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50多年来我国中医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面向未来,中医药教育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完善中医药教育发展体系,把握中医药教育的战略重点,促进中医药教育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中医药教育不仅是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国民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我国整体卫生保健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关系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50多年来我国中医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现有独立设置的高等中医药院校25所,民族医学院3所,中等中医药学校51所,58所医学院校和非医学院校设置中医药专业川,已经基本建立起适应国情和社会需要以及中医药自身特点的中医药院校教育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疾病谱的变化,社会保健意识的提高,中医药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春节团拜会上说:"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新的机遇,勇于应对各种困难和新的挑战。他还要求大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坚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一是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二是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此,中医药教育发展也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中医药教育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笔者将自己对未来十到十五年中医药教育的发展趋势、发展目标及重点的几点思考求教于大家,以期抛砖引玉。

一、中医药教育发展概况与趋势

为发展中医药教育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曾做过三次大的规划。

第一次,1982年全国中医药教育会议。为拨乱反正,整顿恢复“文革”期间被破坏了的中医药教育,1980年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了《加强高等中医教育工作的意见》。为贯彻执行这一文件精神,1982年,卫生部在衡阳组织召开了“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会上通过了《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办好中医学院》会议文件,明确了未来十年中医学院在布局、规模、专业设置、学制、师资、基地等方面的建设。第二次,1988年全国中医教育工作会议。在该次会议上,通过了《1988-2000年中医教育事业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多种办学形式并存、规模适度、专业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有特色的中医药教育体系。第三次,1997年全国中医药教育工作座谈会。会上通过的《关于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中医药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中医药教育工作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各级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一与办学效益,建设中医药教育体系、中医药学科和课程体系、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为实现中医药全面发展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以上三次大的规划,再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教育的发展之路,即由建立健全办学机构、体制,到建设有特色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再到深化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这样一条由外而内、由点及面、逐步深化的发展趋向。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与卫生服务体系、疾病控制体系改革,对中医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3年10月1日,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正式实施,进一步明确了中医医疗、教育、科研和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行为规范,在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同时,中医药教育在发展中医药事业中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凸显,中医药教育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为此,回顾过去,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依据社会发展的环境和需求,依据中医药教育发展的规律与客观地位,未来十至十五年的时间内,中医药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在现有中医药教育基本框架的基础上,中医药教育以政府为办学主渠道,多种办学主体并存;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加贴近社会经济的发展;结构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各种类型和层次的中医药教育丰富多样;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中医药科学合理内核,自主创新和变革的要求和能力显著增强;引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前瞻性和基础性作用将得到凸显和巩固。

二、中医药教育发展目标

所谓发展目标就是发展主体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关于全局发展的奋斗目标。中医药教育经过50多年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教育已成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教育规模逐步扩大,结构和布局渐趋合理,办学形式实现多样化。但是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的不足和弊端也渐渐呈现出来,如培养的人才中医药特色淡化,中医药理论功底不够扎实,中医临床能力不够强等。本着回顾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宗旨,未来十到十五年中医药教育的发展目标应该是:建立和完善四个体系。

1.健全中医药教育政策法规体系。中医药学是承载了浓重传统文化气息并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是中医药教育发展的指南与保障,只有将中医药教育的发展纳入到法制轨道,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服务,才能确保中医药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50多年来,中医药政策法规建设有了长足发展,1982年“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写人宪法,确立了我国传统医药的法律地位;2003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为中医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规依据,创造了良好的振兴中医的社会环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医药教育政策法规的建设仍落后于中医药教育发展的需要要,落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健全中医药教育政策法规体系,培育中医药教育发展良好的社会氛围,势在必行。中医药教育政策法规体系应包括:教育行政体制设置(公办教育、私立教育、师承教育等);教育投资(教育经费的筹集、使用);教育过程(培养目标、人学条件、修业年限,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教职员的责任、权力、利益、资格、进修、待遇、考核等);教育监督(教育质量的管理与保证)以及中医药保护性立法等。 2.完善中医药教育发展体系。中医药教育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体系,为此,应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医药教育发展,以先进教育理念为先导,以人为本,实现比较优势可持续性发展。中医教育教学发展体系应包括:适度的办学规模(与社会发展同步),完善的教育结构(层次、结构、专业、类型),较高的办学水平(条件、质量、效益),资源配置合理、经费投人持续增长、支撑体系健全。

3建立中医药教育传承与创新体系。中医药攀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历经数一千年文化积淀,已积累了丰厚的医药学典籍,形成独特的整体观诊疗思维与方法,以及“大医精诚”的医德风貌。为此,建立中医药文化传承教育平台,加强中医药文化素质教育,已成为培养中医药人才,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在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同时,以创新精神促进中医药教育发展。建立中医教育创新平台,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建设一支学风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竟争力的教师队伍,加大中医药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优化教育结构和科技组织结构,健全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运行机制,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开展前沿探索和战略性研究,实现中医药教育现代化。

4.加强中医药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树立质量是教育生命线的意识,建立中医药教育质量标准,构建中医药教育质星管理体系、质量监督体系和质量反馈体系。加强学科—专业—课程的综合质量管理,实现人才培养素质、知识与技能的平衡发展。

三、中医药教育发展重点

I.有效整合学校资源,形成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格局。中医药教育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建立了多形式、多层次的甲医药教育体系,但在一些方面还仍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各级各类学校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审视国家、区域、地方社会发展,建立节约性中医药发展思路,力戒浮躁,力戒盲目进行学校升格、扩大办学规模及单纯进行一专业拓展,调整专业及专业方向,有效整合学校内部资源,走规模、质星、效益协调发展的道路。

2.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科学的医、校、研、产结合的办学机制。学校的发展,决不能仅仅立足于本身,而是要充分利用区域内外的社会资源,建立完善的教学联合体,根据人才培养的阶段性口标,建立起立体性的教学网络。利用综合性院校的教育资源,避免中医院校的封闭发展,在保持中医的特殊性和独立性的前提下,提高中医院校的综合教育水平。利用教学基地资源,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促进教师的临床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利用教学基地资源,联合建设教研基地、科研基地,形成双从局面。

3.探索长学制的人才培养目标、方法与模式,培养学科交叉、墓础厚实的复合型人才。长学期不是简单的等同于研究生教育,是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而进行,是一种独立的学制教育组织形式,符合了医学本身的学科特点,意味着整个高等中医药教育的知识结构和学术体系将会得到重大的改变,其规模的扩大将会推动中医药学科的分化与重组。为此,应牢固树立本科教学的主体意识,深人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创新意识,扩大学生的临床视野、提高临床能力,探素长学制的人才培养目标、方法与模式

4.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和完善中医教育质量管理和评价体系。山干中医药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医药教育模式,仍将是争论焦点之一。为此,这就需要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以指导中医药教育的发展。

医学教育特点范文5

关键词 法律素质教育 法律教育 医疗纠纷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社会各界都非常重视培养人们的法律意识。大学校园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基地,所以在大学当中必须进行法律素质教育,每个人的成长都要有法律的保障和制约,必须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严格的法律素质教育。广大医学院的学生不但是将来的医务人员,而且也属于人民大众中的一员,尤其在现阶段,各种医疗纠纷越来越多,关于医疗法律也越来越完善,所以必须对现有医学生进行法律素质教育,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要求。

1 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健康”基因

国家明确提出“努力建设法治国家”,对国家法治建设进行了确切的规定,急需提高全体社会公民的法律意识,才能与国家法治建设相适应。依据我国关于医学本科教育的要求,在医学教育中,一定要重视人文精神教育,使学生必须具有一定水平的人文素质,不但重视医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而且要求一定要具备坚实的人文素养。

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当中,对于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有效促进社会各界法治化发展。广大医学生不但担负着人文精神的传承,而且必须承担科学技术的传播。在我国医疗发展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医疗纠纷、商业贿赂,要求国家医疗体制必须进行改革,所以要求必须具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对于广大医疗工作人员来讲,具有完善的法律意识,不但可以促进医疗技术的发展,也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境界。医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主要是指,在医学高等教育中,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运用能力,医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有着下面这些特征:(1)阶段性。在医学生的课程安排中,学生的实习时间较长,大多情况下要有一年半以上的时间,所以具有较强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要侧重于法律知识的教育,在实习过程中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法律实践相结合。(2)类别性。从我国的医学系统看,主要分为中医部分和西医部分,对于中医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要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相结合方面着手,而对于西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不但要重视引进西方先进的人文理念,而且要注重利用中华文化传统。(3)层次性。在对医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中,要同时重视国家法律、卫生法律和学生法规的教育;要同时重视学校纪律、学校规定、国家政策的教育;要同时重视学生法律意识、法律理念的培养。(4)多样性。对于医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不只包括思想品德课教育,并且应该重视卫生法学课,在课程教育中包涵的法律知识,利用学校举行的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可以利用班级制度等方法进行教育。

总之,通过研究当前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一些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通过研究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可以得出当前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现状,为寻找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

2 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病因”诊断

(1)基础课效用不足。对当前高等教育中的法律素质教育课进行改革,只是一种手段,目前亟需解决的就是要切实发挥法律基础课的作用,从而促进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2)医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在目前我国医学高等院校中,同时存在中医院校和西医院校,综合类医学院校。这三类院校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综合类院校的法律素质教育领先于其他两类院校。在中医院校和西医院校当中虽然也开设了一定数量的法律课和法学课,但教学方法陈旧,教育效果不强,并且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中也没有法律知识活动,缺少人文社科类学生的参与。(3)学生工作者在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体系中的缺位。我国范围内,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也叫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在一定意义上说,学生工作人员应该具备一定水平的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但在实际生活中,我国高等院校的学生工作人员具备法学专业知识的人员很少,并且人员也只是具有极少的法律知识,因此对于医学生的法律教育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4)学生欠缺法律素质自我教育。在医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中,虽然要求学校必须具备充足的外部教育环境,但依然决定于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医学生在高中时期的学习过程中都是理科生,在进入大学后,由于学科的特点,本身也不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并且当前也缺乏主动研究各种医疗纠纷的意识,所以学校对医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收到的效果甚微。

根据上面的论述,在医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但在研究中要重视考察问题的全面,不能片面地研究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3 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方剂”调处

(1)医学理论教育层面。在法律素质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医学信仰,特别是中医学生,学生只有具备坚实的专业素质,才能不断促进法律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在此基础上,要求从事医学各科教育的教师都要在学科教育中渗透法律知识的教育。(2)法律理论教育层面。在医学院的“思想道德修养”课和“法律基础”课上,要灵活运用多种授课方式,将两科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要从学生身边的法律知识入手,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研究卫生法律教育新方法,使医学教育的多门课程有机结合,使学生树立坚定的卫生法律信仰;将对医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分阶段进行,在教育中可以利用专家讲座的形式培养医学生的法律意识。(3)学生工作层面。提升学生工作者法律素质,加强法律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贯通与融合;突出与学生有关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的讲解与教育;注重班级制度建设,突出班级制度的制定、实施的程序价值,加强各项奖惩措施的公平、公开、公正,努力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4)学生活动层面。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开始招收法学生,这就为医学生与法学生在学生活动中的融合提供了契机。

总之,医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既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既是宏观的也是微观的,既要认清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一般特点,也要突出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特性,而且必须将医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置于国家法治建设的潮流中,进而根据学校特点建构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相对合理的思路。

本课题为: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实践模式研究。批准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主持人:葛松松 项目编号:2013SY04

参考文献

[1] 韩玮,谷昊,赵晋明.当前时期下应该如何加强和培养医学生道德教育[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0).

医学教育特点范文6

关 键 词:艺术教育 医学生 新型知识结构 医学模式

现代科学的发展呈现全球化、社会化、学科交叉和学科综合等特点,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成为了素质教育研究的主要问题。医学生是各类医学人才的后备军,医学生是否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关系到整个社会医学人才的质量。

知识结构是知识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方式,是知识有序化、组织化的标志。新型知识结构是指相对于原有知识结构有组织的概念和程序知识的扩展与更新。美国匹茨堡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格拉泽( Robert Glaser )在《认知科学与教育》一文中,描述了能力与认知的关系,论证了“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为是否接触新的知识以及接触多少所左右”“认知能力高超,与其说是由于记忆方法高明,不如说是由于知识根基深厚”,“获得特定内容的知识乃是获得日益复杂的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因素。”

医学生新型知识结构的构建是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由于受旧的医学模式的影响,我国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基本上还是以生物科学为基础,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为主干,同时辅以适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道德教育课以及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化学)、体育、外语、计算机基础教育等课程,这种课程体系有人称之为“适用型”知识结构。目前,“适用型”知识结构仍然是医学生、临床医生和其他医务工作者知识结构的主要类型。这种知识结构的优点是:知识种类不算多,但其功能指向集中,专业知识在深度和层次分布上比较合适,也正是由于相关或相近学科知识严重缺乏,在其主体更加深入研究专业同题时,受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易暴露出知识面狭窄、思维灵活性差等缺陷,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至于在教学内容方面,由于现代医学高度发展,高新技术不断渗入医学领域,导致了临床医学分支庞杂。由于生物医学模式比较重视高度分化和微观,因此,导致医学教育中各门课程独立性较强,相互之同的衔接,联系较差,使得教学内容过于零散,缺乏应有的系统性和高度。

事实上,医学的性质决定了医生的知识结构。医学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也不是单纯的社会科学,而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学)两大门类相结合的一门科学。因为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人具有两重性:生物学属性和社会学属性。因此,人的健康和疾病与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有些疾病完全是由社会因素造成的。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健康和疾病不仅与人的生理因素有关,也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仅仅从生物学角度认识和对待病人的健康和疾病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社会学角度、心理学角度以及三者的结合上进行探索,这就要求我们在医学教育过程中转变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不仅对学生进行医学知识、技能的传授,还应加强他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学习,改变过去单一的专业教育观念,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教育模式转为二者结合的社会生物医学教育模式,根据医学专业特点,在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将这些知识与医学知识交叉综合,全面提高医学生的自身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新型的医学人才。

当前,当人们仍在不断追求医学科学进步时,又无奈地慨叹科学的医学失去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从学生学习解剖学等医学基础课开始,人的完整的形象便被肢解。习医者看到的只是人的器官、组织的标本。而他们未来所要面对的具有人格的人的概念被无情的解剖刀粉碎了。人们抱怨现代医生对人及人的情感漠不关心。殊不知,从进医学院校的第一天,他们就置身于一个非完整人的医学教育模式中。正是由于这个现实,迫使人们重新认识医学与艺术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关系。

在医学院校,医学艺术教育往往能弥补专业教育和其他人文社科教育的不足,拓展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对医学生新型知识结构的建立及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艺术文化素质教育在医学生新型知识结构中的地位

医学与艺术是医学人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同时也是一个涉及十分广泛的课题。医学教育包含着两方面内容:一是对人的教育;二是专业教育。在育人方面,全面的素质教育是完善人生的重要基础。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艺术是审美教育实施的骨干,如果没有各种艺术的具体实现,审美教育将会变得软弱无力。柏拉图认为,人们在艺术作品的熏染中,会“浸润心灵”,培养起对美的爱好,使心灵“美化”。席勒则认为美育可以恢复人性的和谐,使人从自然的物质世界上升到理性的道德世界,成为“审美”的人,同时只有通过美育和美的交流,才能使社会团结、和谐、进步。因此,美的教育对医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建立良好的医德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医学专业知识、技能传授方面,艺术以其形象化、技艺化特性,在医学生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Saunders将医学视为艺术,他认为:“医学艺术是构成作为应用科学的医学文化的整体组成部分。”Southgate也认为:“医学与艺术有共同的目的:完成自然不能达到的——实现理想——治疗创造。这需要用心去做。医生专心于病人,艺术家专心于自然——假如我们能专心察看、倾听、等待,立即或不久我们自身深处的一些东西就会有所反应。如同医学,艺术不是终结,而是探索。或许,这就是我们将医学看作艺术的原因。”

医学院校艺术教育在整个高校素质教育体系中处于较为特殊的位置,表现出与专业艺术教育和综合院校素质教育不同的特点。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在各类院校都是一致的,就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知识全面和谐发展。专业艺术院校,艺术文化素质属于专业素质范畴,因而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以此弥补学生这两方面知识的不足,提高他们的艺术专业素质。综合院校学科门类众多,素质教育以基本的艺术文化知识教育为主,文科学生辅以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理工科学生辅以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目的是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医学院校艺术教育面对的主要对象是单一的医学生群体,医学院校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特点,一是促进医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适应未来医学对医学人才的素质要求;二是由于医学科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体,所以医学院校艺术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具有明显的渗透、交叉综合特征;三是从医学自身的发展来看,(转第144页)(接第142页)循着医学专业与艺术文化知识交叉综合的方向发展,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是适应未来医学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医学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特色。医学专业知识教育方法,除抽象逻辑思维和理念传授外,直观的形象教学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为,形象教育与抽象逻辑思维教育具有互补功效,形象化方法能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典型化,弥补语言描述的不足,更易于医学生接受、掌握。

艺术文化素质教育在医学生新型知识结构中的作用

在医学教育中,艺术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存在着明显的互补关系,医学艺术文化素质教育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在培养新型医学人才中,艺术教育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艺术教育的特征是以个性化模式培养学生,对学生的独创性品格的建立,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艺术教育中的技能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控制能力,身体各器官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具有明显的帮助作用。

第二,作为医学人文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艺术作品对临床医学的描述、解释、理解和表现,较之用生命科学来解释疾病、病人以及临床医学,又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医学插图(Medical illustration)是专业美术领域的问题,也是医学人文学关注的范围。人是医学的对象,也是艺术的对象。如何更艺术地表现医学中的人体与人,是医学插图艺术努力的目标。国内医学图书插图的粗糙,是艺术性匮乏的表现,也表明人文艺术对“科学化”“技术化”的医学的关心实在不够。在西方,一些表现医疗生活与人的生命活动的作品也被广义地称作“医学绘画艺术”。生命、死亡、疾病、痛苦等人类的命运本身就是艺术的主题,如此,艺术地表现自然与医学的关注有了本质的联系。国外有许多医学艺术收藏的爱好者(他们多是医务人员或医学人文学工作者),在收集历史绘画艺术中,以医学关注与现象相关的艺术作品,表现与理解医学。当然也有许多当代艺术家,用自己的画笔表现现代医学与人们对医学的态度。

第三,艺术文化基础知识的传授,能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促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并且有利于医学生发展感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形成不断获取新观念的能力,为医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艺术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结合,能够更新医学生的知识结构,摒弃旧的医疗观念,明确学习目标和奋斗方向,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医疗水平和专业技能,融入现代医学潮流。当前,在临床医学实践中,有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开始将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应用到对病人的康复过程中。蔡光蓉等人采用音乐疗法配合抗肿瘤治疗肿瘤患者,达到了优化情感效应,改善躯体症状,增强免疫功能,调动体内积极因素,提高机体的自我调解力的效果。

在1993年,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公报指出:2I世纪的医生不仅应促进健康、防止疾病、提供高级卫生保健,而且还应是优秀的卫生管理人才、病人和社区的代言人、出色的交际家;有创见的思想家、信息专家、掌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的开业医师和努力终身学习的学习者。 因此,只有重新构筑医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21世纪医学教育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达到与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工作同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傅义强.医学院校的艺术教育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J].医学与哲学,2005.

[2]游洁,刘琼.人文素质在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2).

[3]李恩.医生的知识结构、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J].疑难病杂志,2007(12).

[4]何伦,医学与艺术临床医学和医学人文学关系探索[J].医学与哲学,2004(12).

医学教育特点范文7

[关键词] 网络;医学;教学资源;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0)10(c)-119-02

Common medical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nline teaching resources

ZHUANG Diqian, ZHAO Fang, LI Yaowu, PENG Jiche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Mission Hills Hospital of Bao'an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518110, China)

[Abstract] Through analyze the commonly used medicine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 studies Internet to the modern medicine education influence, as well as how use Internet serve well for the medical education, discusses on Internet the med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to modern medicine teach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 function.

[Key words] Internet; Medicine; Teaching resources;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多媒体医学教学资源是医学院校的教学信息资源中心,是开展网络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医学院校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医学教育现代化。Internet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作为现代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医学,Internet必将对它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Internet对现代医学教育进程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Internet更好地为医学教育服务,充分利用Internet上的医学信息资源,开展医学网络教育关系到整个医学队伍素质的提高和医学事业的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医学教育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1 Internet上的资源

Internet上的资源主要有超级计算中心、图书文献中心、技术资料中心、公共软件库、科学数据库、地址目录库及信息库等[2]。

2 Internet上的医学数据库

Internet上的医学数据库包括Medline、Cancerlit、Physician data query等,其Web检索界面简单直观,可获取和享用。其中Medline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ARS系统中最大的生物医学数据库,内容涵盖医学各领域,是目前医学专业人员使用频率最高的生物医学数据库。

3 Internet上的医学教学资源库资源的基本组成及体系结构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学资源库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生物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基础等7个大类,每大类下再根据需要划分相应的子类,具体到每个学科。每一学科下再分为文本、动画、视频、图片等子类,便于用户查找所需资源。

4 Internet上的常见医学教学资源分类及特点

4.1 医学多媒体资源

多媒体技术发展迅速,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和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临床医学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医学教学中往往难以直接展示人体的结构及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等教学内容,以多媒体方式演示即可达到教学的效果。较著名的医学多媒体教学资源主要有: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可视人体教育资源,哈佛大学的网络大脑解剖图谱等[3]。

4.2医学CAI资源

医学CAI具有:交互性与个别化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大容量与快速度,能模拟、可通信等特点。较著名的有以下几个:Marshall大学的交互病人系统,电脑模拟病人。

4.3基于文本形式的医学教学资源

基于文本的教学资源可以通过其他的Internet服务方式获得,主要提供有关的课程教学信息。较著名的医学教学的资源地址有:Virginia大学的医学教育资源,Arizom大学的生物学教学等。

4.4网络病例讨论

Internet的网络病例讨论具有参与面广、灵活、快速等特点,为临床医学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途径,其中较著名的网络病例讨论的节点主要有:急救医学病例讨论组,网络特殊临床病例讨论等。

4.5医学教学管理资源

医学教学管理的网络资源具有资源共享、提供教学管理经验交流的平台等特点,对医学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较著名的医学教学管理节点:美国医科院校医学教育委员会,网络医疗教学资源等。

4.6医学教学软件

医学教学软件是网络教学的支柱,它具有传输图、文、声并茂的优秀软件,为网络医学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大部分可以下载使用。收集教学软件的部分较著名的网址有:Aberdeen大学的医学教学软件概要,New York大学的医学教学软件资源等。

4.7医学教学资源的网络搜寻

网络搜寻器可提供有关网络医学界点的更新及搜寻服务,对了解网络医学教育的最新进展及趋势有重要意义。其中较著名的医学搜寻器有以下几种:①MedExplorer:主要提供有关医学新闻及杂志的信息。②Medical Matrix:有分类检索和关键词检索两种检索方式。③HEALTH A TO Z:它能对与医学有关的信息进行准确、有效地搜寻。它所收集的信息均经过医学专业人员的人工编排,以保证搜寻的准确性及方便性。

5 讨论

利用Internet辅助医学教学是医学教学的趋势,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是现代医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

通过对常用医学网络教学资源及特点分析可见医学网络教学资源具有如下特性:①方便性。通过使用医学网络教育资源,使网络远程教育较集中面授用时少,而学习支持服务多且系统。②开放性。通过使用医学网络教育资源,可使网络远程教育为学习者提供优秀的教育资源,即使是偏远地区的学生依然可聆听各教授的讲课,优秀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最大范围的共享。③丰富性。医学网络教育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内容,拓宽了学生视野,表现形式也较文本资料丰富得多。④直观性。医学教育中有相当多的系统内容使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该过程,能使人很快理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⑤虚拟性。医学网络资源能为学习者提供现实中难以实现的一些情境,亦可通过虚拟技术重现情境,反复实验;虚拟手术、虚拟病房、虚拟诊所等均可以为学习者在实践之前提供熟悉和反复练习的机会[4]。

[参考文献]

[1]贺立中.论信息网络对医学教育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院学报,2001,22(1):48-50.

[2]王志禄,刘.Internet与医学信息资源的应用[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0,9(3):3-5.

[3]欧阳群玲.开辟网络医学教育技术新途径[J].学会,2001,20(2):6-7.

医学教育特点范文8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医药教育形成了多专业、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体系,并建立了稳定的中医药教育基地,完善了中医药教育结构,提高了中医药队伍的群体素质,中医药院校教育已经成为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渠道[1]。随着院校教育的发展,传统的师承教育受到一定程度的弱化。院校教育是一种“显性对显性”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能广泛地传播和共享,能够培养大批的中医药人才,但难以继承中医药精华“隐形知识”,难以培养中医大家[2]。中医是经验性极强的传统医学,其理论的独特性和临床思辨的灵活性决定了中医传承的复杂性,为此国家中医药主管部门充分认识到中医药知识与技能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启动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迄今已经过十几年共三批次的探索和发展。为体现中医师承教育工作在中医高层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2008年国家启动了第四批继承工作,新增加了中医师承教育与学位衔接的相关内容,允许符合规定条件的继承人,结业合格后可申请相应的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3]。2009年,国务院在国发[2009]22号文[4]中再次强调并明确提出要总结中医药师承经验,制订师承教育标准和相关政策措施,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师承教育模式,丰富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落实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培养与专业学位授予相衔接的政策[5]。这为实践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新途径提供了政策支持。

2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中医临床型研究生的基本素质要求是要在掌握和熟练运用中医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了解各家学术经验以及中医科研最新成果,并能将之运用于临床工作实际[6]。长期以来,中医院校博士研究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照搬了现代医学的教育模式,尚未形成适合自身的、成熟的教育体系和科研体系,注重单科知识传授,忽视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淡化了素质和技能的培养,缺乏长期跟师学习的过程,导致名老中医独特的医学思想难以继承[7]。中医药教育的发展核心主题是传承和创新[8],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在发展中有待于进一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以适应新时期人民医疗卫生保健的需要。只有解决好中医药学术继承和创新问题,才能展示中医药在治未病、预防保健方面的巨大魅力,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主要载体。与此同时,中医药作为一种体现东方文化和思维的传统知识和技术,其整体性、继承性及实践性尤为突出。只有遵循中医药学科特质与中医药人才成长特有的规律而造就大批合格的中医药事业接班人,才能使之得以延续和发展。而中医师承教育模式是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3院校教育与中医师承教育有机融合的特征

现行院校教育中研究生均实行导师制。导师制最早产生于中世纪时期的牛津大学,又称学生个别指导系统[9],它是以个别辅导为主的院校教育。导师制历经几百年的历史积淀,逐步发展成为现代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普遍表现形式。中医师承教育和院校导师教育都集中体现了一种密切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而因材施教,它们互为补充。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在体现院校教育的系统规范,促进研究生独立钻研、开拓创新的教学思想基础上进行中医师承教育,建立中医师承导师制度,强化中医经典和传统文化的学习,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符合现代研究生教育发展基本规律的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该模式特征之一,将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有机结合,既保留了院校教育的体系完整性和规范性,又能汲取师承教育中注重因材施教,注重理论教学联系临床工作实际,注重传统文化传承的精髓,对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有着1+1>2的明显功效。将师承教育纳入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将会明显缩短中医人才成长周期,强化人才培养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实现师承教育与院校学位教育的有机融合,建立中医师承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就必须认真分析研究该模式的理论内涵与特有属性。从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入手进行课程整合,强化临床教学,突出跟师临床知识积累和能力的培养,制定该培养模式的内容、要求,以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临床实习时间多,可以做到与名老中医朝夕相处,充分发挥助手作用,从而保证跟师效果。另外,这些研究生基础理论扎实,素质较高,有着较深的中医理论功底和一定的临床实践积累。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对本专业知识有着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学术敏感度,能较好地捕捉名老中医的智慧和经验精髓。该模式特征之二,体现了中医临床学术思想辨治经验的传承特点,尤其是学说学派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深化了传统医学体系中的教育观、人才观,最终将促进中医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名老中医当博导,作为新型培养模式,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师承研究生要以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创新研究为切入点开展学术研究,并以此进行选题、开题,撰写学位论文。培养过程要充分体现师承教育与院校学位教育有机融合的特点,实现专业学位培养与师承教育相结合,避免“继承有余,创新不足”。学位论文应强调创新性,注重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师承教育模式,建设成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中医人才的新途径。

医学教育特点范文9

关键词:高校医学生 实习期 党员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a)-0247-01

第二十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强调:“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高校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为建设能够培养高质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大学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高校党建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伟大事业,它所担负着的重要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合格人才和党的事业接班人,而高等医学院校担负的重任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医务工作者。高校医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会治病,还要学会如何“治人”,特别是医学生中的学生党员,更要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为有责任、有义务、品德高尚的优秀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习期间,高校医学生需要将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付诸实践,丰富社会经验,提高临床综合技能,这期间一个理论联系实践过程。此时,高校医学实习生正处于世界观、认识观、价值观的重要形成时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观念的影响。同时,由于高校医学生学制长、临床实习期时间长、教学医院或实习地点的分散等多方面的特点,以此,做好高校医学生实习期党员教育工作具有其重要性、困难性和特殊性。

1 当前高校医学生实习期党员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医学生实习期党员教育工作不稳定

由于高校医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人员流动性大、不稳定性和周期性短等的重要特征。而在一年的临床实习时间中,基层临床实习点多且不集中,实习生党员分散,加上学生党支部书记多为辅导员或高年级学生党员兼任,进入实习期后也存在着调整,学生在时间上处于毕业前夕,在空间上处于完全离校状态,教学的具体管理和各临床实习基地的具体安排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期后很难按正常途径开展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工作,导致实习期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稳定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均受到影响。

1.2 高校医学生实习期受实习环境影响大

我国各高校医学系学生可以在实习期将在学校所学的医学基础理论进行实践,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社会经验和阅历,还能锻炼增强临床综合技能。但现在社会上充斥着各种混杂的思想和行为,不同的价值观都会对初识社会的学生的思想和内心有着正确或不正确的影响,不仅影响了医学生该有的行为认知,还影响了以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学生实习期间的特殊时期,医学生的职业成长、职业道德、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成长确立都将受外界影响,尤其是是否能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最终将对医疗体系产生影响。

1.3 高校医学生实习期受社会环境影响大

随着我国不断深入的医疗系统改革,医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困难增加,部分医学生并没有把临床实习看作是进入医生职业生涯的一门重要的课程,不能安心实习,而是在考研、公务员考试、就业面试中投入许多的精力,疏于对自身临床操作技能的提高,过长时间的择业和就业压力不仅影响了医学生实习中获取知识的质量,还导致医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漠不关心,对组织生活和支部的学习交流表现冷漠,部分学生争取入党也是出于就业的需求,入党动机不单纯。

2 加强高校医学生实习期党员教育的对策

2.1 加强高校医学生实习期党员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

医学院校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医学生实习期党员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指出:“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者其它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医学实习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根据医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医学科学的性质,必须让医学生正确认识医学工作者的职业价值,注重启动医学生的职业热情,重在培养医学生对病人高度的责任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培养为医学事业献身的精神。这不仅是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而医学生实习期都处于高年级,是党员发展的高峰期,这一阶段学生党员的发展,加强医学生实习期党员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尤其重要。

2.2 建章立制,强化教育,构筑高校医学生实习期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

医学生实习期党建工作面临的一大困难就是管理方式的选择,分散在各地的实习点使得学校党组织对实习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等各方面均受到了约束,对实习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不佳,这促使建立健全医学生实习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凸显。

(1)在基层临床实习点创办学习小组、党校。由于基层临床实习点分散,实习期许多迫切要求加入党组织的同学们分散到各地实习,无法回学校参加党员教育培训。我们可以把学习小组、党校办到了基层临床实习点、办到了第一线、办到了同学们中间,把党的基本知识、理论送到了每个实习点、每一位同学的心中。以这种党校培训方式让同学们可以接受系统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加深了对党的认识,进一步端正了入党动机。

(2)以基层临床实习医院为单位成立党小组。我们可以把在基层临床实习医院中正式党员人数不足以成立党支部的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党小组,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以党小组为核心做好群众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这种成立党小组方法,使得临床实习中的学生管理得到了加强,党员政治素养得到了提高,党员和同学之间的沟通得到了加深,使得学生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增强。

(3)利用科技网络化,促进医学生实习期党员教育工作方式的创新。根据医学院校实习生党员分散的特点,可利用网络手段,如建立QQ群、微薄、空间,开辟实习生党员教育专栏等方式方法构建党员教育工作新载体,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与实习生党员的联系沟通,推进党员教育管理网络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