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医学影像前景集锦9篇

时间:2023-09-24 10:56:41

医学影像前景

医学影像前景范文1

关键词:医学彩色图像;图像分割;作用

大量的医学图像多是通过各种显微成像仪来获取,这些医学图像和别的图像工业物体图等又不同。医学图像成像机理多种多样,数据结构变化复杂,数据信息量大,因此其具有独有的特点:

1、医学图像多为多个像的图像。由于细胞在组织中分布密集,毗邻较近甚至挤压连结在一起,所以在图像编辑时会存在粘连和重叠现象;而在切片时,由于切片的任意性,不可避免的也会出现细胞的粘连。

2、单个像的医学图像会出现采集图像的边界不够清晰。这是因为受各种噪声(例如水珠和其它附着物等),摄像设备分辨率不够,样本制作不同和光照不均匀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图像采集的清晰度不够,阳性背景与对照背景的分界线不太明显。

根据医学图像的以上这些特点,在对医学彩色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前,图像分割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研究和应用图像时,往往只对图像中某些具有独特性质和特定的的区域目标或前景感兴趣。根据每幅图像的组成结构以及应用需求来将图像分割成若干个互不交集的子区域,人们就要从图像中把识别和分析的目标或前景分离提取出来,分离提取出来以后才有可能完成对目标进行测量和对图像进行处理。所以图像分割就是指把感兴趣的目标与背景分离出来,并按照不同的含义把目标分割开来,也就是提取目标。

例如:在对免疫组化的彩色图像进行处理时,先要进行图像分割,图像分割也是免疫组化彩色细胞图像中阳性细胞的提取、定量分析的重点。好的免疫组化彩色细胞图像分割法能对阳性细胞进行计量分析,并且能进行形态分析等,免疫组化彩色细胞图像分割问题的解决对临床病理医生的定量分析、百分比计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显微图像的分割法目前在医学图像处理中,仍然是国际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在临床诊断研究、医学科研研究、病理诊断分析、医学影像信息处理、计算机辅助疾病诊断等方面,图像分割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这些图像处理应用中,图像分割是不可缺少的一步,且也是最关键一步。医学彩色图像进行图像分割时其意义有以下几点:

1、可以为穿刺、放化学治疗、外科手术等方案中提供病灶的位置、分布区域面积的定位目标。

2、可以定位建立感兴趣区域的病灶信息数据库,测量一些病灶的几何的、统计的、病理的特征数据。

3、可以为治疗效果评价、病理诊断分析、临床研究诊断提供解剖结构、病灶等相关信息形态学依据。

医学图像分割的基本原理就是将图像分割成若干个互不交集的子区域的过程。在分割的子区域中,它们是相互分开的,当像素是在相同的子区域内时,则应当是连通的,连通是集合中的任意两点之间都存在着完全属于这个集合的连通路径[5]。

目前,图像分割有很多方法,归根到底,主要有三种不同的途径:

1、以图像的边界为对象来进行分割,直接确定区域间的边界来实现分割。

2、以区域为对象来分割,根据图像的灰度、色彩、变换关系等相似特征来划分图像的子区域,并且将各个像素划到相应区域称区域法。

3、对图像边缘像素进行检测,然后再进行分割。

这三种是不同的方法,是互补的,有时适合选择一种分割方法,在另外的情况下要选择另外一种,有时将这些方法合在一起分割效果更好。图像分割没有通用的、标准的、唯一的方法。分割方法主要包括:灰度阈值分割法、边缘检测法、区域分割法和聚类法等。以免于组化的彩色图像分方法:基于色度学准则先建立一个彩色图像的色度学准则,将彩色图像粗分割成只有阳性图像;然后在此基础上用分割法对粗分割后的图像分割,提取阳性细胞;最后对分割后的阳性细胞图像进行修正,从而计算出阳性细胞的个数和面积。

图像分割是指把图像空间中所要的对象或一些有意义的区域分割出来,使这些区域能和背景分割开,提取出图像中感兴趣的目标,特别是可将细胞图像的特征参数自动测量出来。分割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图像分析图像分割是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关键步骤。因此,图像分割在医学彩色图像图像处理中占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图像处理中从图像预处理到图像分析处理最为关键的一步骤。一方面它对特征测量、特征提取及度量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目标表达的基础;另一方面,对图像分析和理解在图像分割后更加容易。

参考文献:

医学影像前景范文2

【关键词】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 Matlab 医学图像处理 医学影像学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医学成像成为了现代医疗技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各种成像设备的成像原理有所差异,不同模态的图像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在此背景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成像设备,研究一种能整合来自不同成像设备的图像信息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表达的图像融合技术,受到了相关领域的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的典型方法,并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了仿真实验,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和非专业关注者提供了参考。

2 多模态医学图像的融合方法

医学图像融合方法可分为像素级、特征级和决策级三个层次,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像素级层次融合融合方法,同时它又是后两种融合方法的基础,本文主要研究像素级层融合方法。

根据其特点、融合步骤和基本原理,又可将其分为基于空间域融合方法和基于变换域融合方法两大类。这两类方法不是相互独立的关系,在许多算法中将两者结合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融合效果。

3 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matlab仿真程序

本文针对以下几种融合方法,进行了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的仿真实验,实验所用为两幅已经做完配准处理的MRI和CT图像,如图1所示。

下面将详细阐述程序实现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3.1 像素灰度值极大/极小融合法

% 图像像素灰度值极大法

for i=1:m1

for j=1:n1

if (abs(M1(i,j)) >= abs(M2(i,j)))

M3(i,j) = M1(i,j);

elseif (abs(M1(i,j)) < abs(M2(i,j)))

M3(i,j) = M2(i,j);

end

end

end

3.2 像素灰度值加权平均融合法

% 图像加权融合

M3 = 0.5* M1 + 0.5* M2;

M3 = im2uint8(M3);

M4 = 0.3* M1 + 0.7* M2;

M4 = im2uint8(M4);

3.3 傅立叶变换法

程序代码如下:

% 对图像进行二维傅里叶变Q

y1 = fft2(M1);

y2 = fft2(M2);

% 对变换系数进行加权融合

y3 = 0.5* y1 + 0.5* y2;

y4 = 0.3* y1 + 0.7* y2;

% 傅里叶反变换

M3 = ifft2(y3);

M4 = ifft2(y4);

% 数据类型转换

M3 = im2uint8(M3);

M4 = im2uint8(M4);

3.4 小波变换法

zt =2;% 小波分解层数

wtype = 'db1';%使用的小波类型

% 小波分解

[c0, s0] = wavedec2(M1,zt,wtype);%多尺度二维小波分解

[c1, s1] = wavedec2(M2,zt,wtype);%多尺度二维小波分解

%小波系数简单加权法

c = (c0 + c1)* 0.5;

% 高频部分系数选择绝对值极大法,低频部分系数采用二者求平均的方法

KK = size(c1);

Coef_Fusion1 = zeros(1,KK(2));

% 低频系数的处理

Coef_Fusion1(1:s1(1,1)) = (c0(1:s1(1,1)) + c1(1:s1(1,1))) / 2;

% 高频系数的处理

MM1 = c0(s1(1,1) + 1:KK(2));

MM2 = c1(s1(1,1) + 1:KK(2));

mm = (abs(MM1)) > (abs(MM2));

Y = (mm.* MM1) + ((~mm).* MM2);

Coef_Fusion1(s1(1,1) + 1:KK(2)) = Y;

% 小波重构

Y1 = waverec2(c,s0,wtype);

Y2 = waverec2(Coef_Fusion1,s0,wtype);

4 结语

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技术是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临床诊疗、计算机辅助诊断、远程医疗、放射治疗及手术计划的制定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医学影像的进步和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的典型方法,并给出了Matlab环境下的仿真实例,对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和非专业关注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伟,朱学峰.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07):1126-1129.

[2]田娅,饶妮妮,蒲立新.国内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最新动态[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2,31(05):485-489.

[3]陈显毅,周开利.医学图像配准常用方法与分类[J].信息技术,2008(07):17-19,24.

[4]胡朝芬,黄之杰,罗来华.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研究进展[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04):157-160.

[5]孙野.医学图像融合算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

[6]邱建峰,聂生东.医学影像图像处理实践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08-109.

[7]王阳萍,杜晓刚,赵庶旭,王松.医学影像图像处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50-151.

[8]张莉.医学图像融合及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9]柴苗.医学图像融合算法研究与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

[10]刘雯敏.医学图像融合的方法研究及其应用[D].江南大学,2013.

[11]何凯.像素级医学图像融合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

[12]陈爽.基于小波和复小波变换的医学图像融合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

作者简介

陈文(1996-),江苏省苏州市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医学影像。

作者单位

医学影像前景范文3

从表中数据可知,即使是医学、教育学、法学中也会有就业率较高的专业如: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学前教育、社会工作等,这就提示我们考生家长在为孩子选择专业时不仅要看门类整体,还要细看专业部分,在“乱石从中”细挑“珍珠”才有利于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护理学:

护理学并不是简单的打针、输液,当前的护理服务对象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整体的人,因为疾病本就是受这些方面影响的。护理学专业所致力培养的是,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护理学专业人才是医疗单位,尤其是医院、诊所的“宠儿”,由于医学的分工,各种专业类医院不断涌现,同时由于人们就业观的改变,很多医生“自立门户”办起诊所,所需护理学的岗位数量就相应增加。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中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样的“利好”消息无疑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当前,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也将不断“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具体来说,是一门学习各种成像设备和放疗设备操作,并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由自然科学、工程学、生物学、医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学科。作为该专业学生,一方面要熟悉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超声学、DSA、影像核医学等操作技能,学会应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对疾病进行医学影像诊断和放射治疗。另一方面,也要学好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其主要课程设置与临床医学专业基本相同,主要有人体断面解剖学、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诊断学、影像核医学、介入放射学、肿瘤放射治疗学等。

由于医疗器材的精密程度关系到病人的生命,这就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于是该专业的毕业生们可以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防疫机构、医学科研、血站等单位,从事临床影像技术、功能检查等技术工作。这些单位工作环境好,社会地位高,而且薪资收入较高。而诊治一些疾病需要更先进的医疗设备,他们对设备和疾病的了解都能够达到专业水平,因此,也可以到西门子、飞利浦等大型医疗设备公司从事技术研发或管理工作,能力突出的话,收入相当不菲。

在“麦可思2010年度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排行榜”的前十位专业中,医学影像学“榜上有名”,位列第七。总之该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非常宽广的。

中药学:

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药科类毕业生的大户,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稳中有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关注,保健品行业就应运而生并且日益繁荣,带动了中药学毕业生的就业率。

总体来看,药科类毕业生供不应求,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正在增加,中药学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率高达95%。制药业发展较快,尤其是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在增大,企业对药学人才比较青睐。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理念的不断更新,中药的药效越来越为世界所认同,中药学专业发展前景将“越走越宽”。因此,中药经营企业、医院中药房、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和中药养护等相关部门都将是你的“用武之地”。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作为法学门类下的一个分支,由于社会需求不断增加,学生就业观的转变,也使得其就业率高于平均水平。这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构多为政府、社会慈善机构、社会服务机构、街道办事处等,其中政府是这个专业的主要就业机构。近年来慈善事业的发展引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慈善机构越来越多,为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落脚点。我国的社工还不是很受重视,在发达国家,很多社工为预防犯罪、陪护老人、维护社会秩序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国家对一些边缘群体的关注,例如上海的“政府购买服务”,即聘请民间服务机构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和问题青少年等边缘人群回归社会,这就给本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学前教育:

医学影像前景范文4

关键词:社会需求;导向;医学生;就业前景;影响;对策

随着高校规模扩大,招生人数增加,医学生毕业人数越来越多,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岗位不断减少,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相对加大,在严峻就业下,医学毕业生要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变医学生就业观念及就业方向,树立准确择业观,并保持健康心理状态,正确面对成败得失,医学院也应积极采取有效解决措施,缓解就业压力。

一、基于社会需求导向下,分析医学生就业前景的影响

1.医学生就业状况

近些年,医学院招生规模不断增大,医学生毕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在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人才供需间逐渐失衡,不同层次毕业的医学生,已由原来供不应求向专科供过于求、本科平衡及研究生的供不应求转变,与普通医学院相比,重点院校的就业率要高一些,而同所院校中,影像学、预防及检验等专业的医学生因毕业生少,需求依旧旺盛,但临床等专业的学生就供应高于需求,就业率相对低一些,但整体看来,医学生的就业率依然处于下降趋势,大城市就更是趋于饱和,医学生大都愿进入大城市当中的医院工作,但随着多年补充完善,二甲以上医院的医疗人员基本饱和,甚至出现了超编状况,同时,这些医院对应聘人员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除非常优秀人才及个别岗位外,医院大部分人员均要在硕士及博士学历以上。

2.就业体制不健全,择业观陈旧

医学生就业困难是我国社会体制不健全的具体反映,在社会需求导向下,劳动力间的供需并不是很平衡,劳动力的结构层次不是很合理,与其他专业学生同样,医学生大量涌向东部沿海及大中城市,在基层单位及广大农村地区,需要大量医疗人才充实,但很多医学毕业生并不愿意选择这些单位,择业观较为陈旧,认为县级以上的医院才有可能展现出自身的价值,在就业方面,竞争意识不足,就业期望值较高,还有些医学生认同的就业面窄,非专业岗位不接受。

3.医学院扩招专业与社会需求相偏离

目前医学院与市场供需不相匹配,矛盾较大,特别是医学生实际能力及综合素质方面,教学质与量关系没有处理好,并且医学院专业设置也不是很合理,临床实践与理论教学方面缺乏规范全面的评价体系,在专业设置及教学内容等方面较为落后,社会需求量比较大的专业,没有毕业生,有些专业的毕业生就相对过剩,像麻醉、影响及护理等专业的毕业较少,社会需求量较大,不合理设置使得学校与社会需求相偏离,影响了医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前景。

二、影响医学生就业前景的解决对策

1.鼓励学生考验,缓解就业压力,提高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近些年,随着大量医学生毕业,市场需求逐渐趋于饱和,专科毕业生供过于求,本科生也逐渐趋于饱和,研究生学历的社会需求空间还相对较大,在社会需求导向下,考研成为医学生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学校可鼓励学生考研,这样不仅输出优秀人才,还缓解了就业压力。目前大部分实习医院的实习时间是5月份,医学生来到实习点之后不久,就面临考研冲刺,这段时间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学生考研成绩,还会影响学生的实习效果。根据这种情况,医学院可调整一下实习时间,实习时间安排在大四至大五第一学期,在最后学期安排与专业有关的选修课程,对于考研学生能在考前两月请假,并专心备考,到考试结束之后,再到实习医院补上实习,学校应该针对考研学生给予有关辅导,并针对考研学生心理、英语及政治等方面给予指导,学校可请有经验教师实施考前辅导,提高学生考研成绩。

2.完善就业市场,调整就业意向

完善市场体系,需要健全的服务、竞争、监督管理及调控等机制,应积极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学生毕业的就业市场,政府应利用宏观调控方法,对医学生的就业市场进行规范,并改革就业、人事及户籍等制度,对毕业生管理及用人单位进行规范,保护毕业及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还应建立就业渠道,实现供需双方资源的共享,还应制定有关优惠政策,提倡医学生到边远地区就业。医学院应该建立全程化、全员化与信息化地就业服务制度,学校就业部门,应该加强社会需求分析,并指导学生及时了解有关的就业市场需求,强化就业技巧锻炼,减少就业障碍,在医学院低年级,还应设置职业规划的课程,在高年级开设就业方面的指导课,并组织学生对国家就业政策进行全面学习,让学生找准定位,端正思想,认识到基层单位及广大农村地区医疗工作的重要性,医疗市场必将向基层单位市场转变,医学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个人价值、目标观及社会价值结合的统一标准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及主动的就业态度。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强化实习环节

医学院应依据市场需求状况,合理设置课程,对于需求量大的专业,应增加招收人数,需求量少的专业,减少招收人数,并强化实习环节,实习环节是医学生工作能力提高的主要方法,对医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学校可把实习生分成大轮转及后期分流两部分实习,大轮转实习主要是依照正常轮转顺序来实习,而后期分流实习又可按实习时间分成正常大轮转与后期分流时间,前半部分为8个月,后半部分为4个月,依照市场需求与自身发展要求进行培养,像影响、急诊及麻醉等专业医学生的就业形势比较好,有意从事此方面的学生,就可实施后期分流培训,这样就业面就要比大轮转学生的就业面要高一些,通过实习环节,为自身就业前景增添砝码。

结束语:

随着医学院规模扩招,医学生毕业人数越来越多,对医学生就业前景产生了一定影响,为提高医学生的就业率,医学院应调整学生就业意向,让学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同时,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实践工作能力,增强医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通过有效的解决对策,提高医学生良好的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医学影像前景范文5

1 医学影像融合的必要性

1.1 影像的融合是技术更新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广泛应用,新技术逐渐替代了传统技术,图像存档和PACS的应用及远程医疗的实施,标志着在图像信息的存储及传输等技术上已经建立了新的模式。而图像后处理技术也必须同步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和创新,才能更好更全面地发挥影像学的优势。影像的融合将会是后处理技术的全面更新。

1.2 影像的融合弥补了单项检查成像的不足 目前,影像学检查手段从B超、传统X线到DSA、CR、CT、MRI、PET、SPECT等,可谓丰富多彩,各项检查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在成像中又都存在着缺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CT检查的分辨率很高,但对于密度非常接近的组织的分辨有困难,同时容易产生骨性伪影,特别是颅后窝的检查,影响诊断的准确性;MRI检查虽然对软组织有超强的显示能力,但却对骨质病变及钙化病灶显示差;如果能将同一部位的两种成像融合在一起,将会全面地反映正常的组织结构和异常改变,从而弥补了其中任何一种单项检查成像的不足。

1.3 影像的融合是临床的需要 影像诊断最终服务于临床治疗;先进的检查手段,清晰的图像,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而融合了各种检查优势的全新的影像将会使诊断更加明确,能够更好地辅助临床诊治疾病。

2 医学影像融合的可行性

2.1 影像学各项检查存在着共性和互补性为影像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尽管每项检查都有不同的检查方式、成像原理及成像特征,但它们具有共同的形态学基础,都是通过影像来反映正常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病变的解剖、病理和代谢的改变。而且,各项检查自身的缺陷和成像中的不足,都能够在其他检查中得到弥补和完善。例如:传统X线、CT检查可以弥补对骨质成像的不足;MRI检查可以弥补对软组织和脊髓成像的不足;PET、SPECT检查则可以弥补功能测定的不足。

2.2 医学影像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影像的融合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现在,数字化技术已充分应用于影像的采集、存储、后处理、传输、再现等重要的技术环节。在首要环节即影像的采集中,应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包括:(1)同步采集数字信息,实时处理;(2)同步采集模拟信号,经模数转换装置转换成数字信号;(3)通过影像扫描仪和数码相机等手段,对某些传统检查如普通X线的胶片进行数字转换等;将所采集的普通影像转换成数字影像,并以数据文件的形式进行存储、传输,为进一步实施影像融合提供了先决条件。

3 医学影像融合的关键技术

信息融合在医学图像研究上的作用一般是通过协同效应来描述的,影像融合的实施就是实现医学图像的协同;图像数据转换、图像数据相关、图像数据库和图像数据理解是融合的关键技术。(1)图像数据转换是对来自不同采集设备的图像信息的格式转换、三维方位调整、尺度变换等,以确保多源图像的像/体素表达同样大小的实际空间区域,确保多源图像对组织脏器在空间描述上的一致性。它是影像融合的基本。(2)影像融合首先要实现相关图像的对位,也就是点到点的一一对应。而图像分辨率越高,图像细节越多,实现对位就越困难。因而,在进行高分辨率图像(如CT图像和MRI图像)的对位时,目前借助于外标记。(3)建立图像数据库用以完成典型病例、典型图像数据的存档和管理以及信息的提取。它是融合的数据支持。(4)数据理解在于综合处理和应用各种成像设备所得信息,以获得新的有助于临床诊断的信息[1]。

图像融合的方法主要有4种:(1)界标配对:界标作为两种图像相对应的融合点且决定融合的一些参数,它被广泛应用于放射治疗和立体外科学[3];(2)表面相合(SFIT)法:SFIT法又称头和帽法。其原理:所有融合影像上可识别的同一解剖结构表面之间的均数平方根(RMS)距离最小,其中,可用手工或半自动的边缘探测规则从每种影像的一系列图片得到的器官外部轮廓就是表面;头代表从较高分辨率影像中获得的表面模型;帽子代表从较低分辨率影像中获得表面的一系列独立的点[4];(3)空间力矩配对:协调中心点和主轴(PAX),使PAX惯性力距最小,融合时包括计算偏心和旋转以协调PAX和比例[5];(4)交叉相关法:此法基点是两种影像的相关系数值最大(接近)。主要用于同一种显像方式影像的融合[6]。以上4种融合方法可分为两大类:(1)前瞻性融合法:在显像采集时使用特别措施(如协调器具,外部标志等);(2)回溯性融合法:在显像采集时不采取特别措施。

近年来,有学者从另外的角度将融合技术归纳为单模融合、多模融合和模板融合[2]。(1)单模融合:是指将同一种影像学的图像融合,多用于治疗前后的对比、疾病的随访观察、疾病不同状态的对比、运动伪影和设备固有伪影的校准等方面;(2)多模融合:是指将不同影像技术的图像进行融合,包括形态和功能成像两大类,多模图像融合主要是将这两类成像方法获得的图像进行融合,其意义在于克服功能成像空间分辨率和组织对比分辨率低的缺点,发扬形态学成像方法各种分辨率高、定位准确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挖掘影像学信息,直接进行不同成像方法之间的比较,多用于神经外科定位手术、制定治疗计划等方面;(3)模板融合:是指将患者的图像与模板(解剖或生理图谱等)图像融合,这种方式也适用于不同患者的图像融合,主要用于正常结构的统计测量、不同患者同一类病变的比较、监测生长发育和衰老进程等方面。

4 医学影像融合的临床价值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获取的影像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其成果应用于临床已成为现代医学影像学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影像的融合,将多项检查成像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再现出全新的、高质量的影像,对于临床的价值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 对影像诊断的帮助:融合后的影像能够清晰地显示检查部位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有助于影像诊断医生全面了解和熟悉正常组织、器官的形态学特征;通过采用区域放大、勾画病变轮廓、增添病变区伪彩色等手段,能够增加病变与正常组织的差异,突出显示病灶,有助于诊断医生及时发现病变,尤其是早期不明显的病变和微小病变,避免漏诊;在影像中集中体现出病灶在各项检查中的典型特征,有助于诊断医生做出更加明确的定性诊断,特别在疑难疾病的鉴别诊断中,作用更为显著[7]。(2) 对手术治疗的帮助:在影像的融合中,采用了图像重建和三维立体定向技术,充分显示出复杂结构的完整形态和病灶的空间位置,同时清楚地显示出病变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对于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实施手术以及术后观察起了重要作用[8]。(3) 对科研的帮助:影像的融合集中了多项检查的特征,同时体现了解剖结构,病理特征,以及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并对影像信息做出定性、定量分析,为临床进一步研究疾病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影像学资料。

5 医学影像融合的应用前景

目前,图像融合主要应用于体层成像。随融合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非体层成像方法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已有研究将血管内超声与二维X线血管造影图像进行融合,认为融合图像能克服超声显示冠状动脉形态的局限性、准确重建出血管的解剖结构、反映血管的真实弯曲[9]。

以医学成像技术为基础,结合影像诊断、影像导航、介入治疗和外科等学科所形成的计算机辅助科学是计算机在医学应用新的发展方向。图像融合技术有助于计算机辅助科学的成熟,特别是三维图像融合的研究与开发。

随着PACS在医院逐渐推广应用,为多种影像学技术的综合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加速了图像融合的发展。有人利用图像融合建立自动识别警告系统,校正PACS进行图像存储及归档的错误[10]。

远程医学是网络时代产物,是实现医学资源全球共享的方式。图像融合在远程医学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进行远程手术,将多模图像融合成多参数、仿真人体模型,配准到术中真实器官上,可有效指导制定远程手术计划,有助于顺利实施手术[11]。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的融合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多项检查成像的特征融合在一起,重新成像;影像融合既保留了原有的后处理技术,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它是信息融合技术、数字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项技术的综合和在医学影像学应用的深入和扩展。医学影像的融合将会带动医学影像技术的又一次更新,并将是影像医学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康晓东.计算机在医疗方面的最新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46-70.

2 Hill DL.Medical image registration.Phys Med Biol,2001,46:R1-R45.

3 Liehn JC,Loboguerrero A,Perault C,et al.Superimposition of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single photon emission tomography immunoscintigraphic images in the pelvis:valid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or ovarian carcinoma recurrence.Eur J Nucl Med,1992,19:186-194.

4 Turkington TG,Jaszczak RJ,Pelizzari CA,et al.Accuracy of registration of PET,SPECT,and MR images of a brain phantom.J Nucl Med,1993,34:1587-1594.

5 Alpert NM,Bradshaw JF,Kennedy D,et al.The principal axis transformation:a method for image registration.J Nucl Med,1990,31:1717-1722.

6 Bacharach SL,Douglas MA,Carson RE,et al.Three-dimensional registration of cardiac positrom emission tomography attenuation scans.J Nucl Med,1993,34:311-321.

7 丁里,朱之庄,武绍远,等.标准化神经影像融合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16(2):88.

8 汪家旺,罗立民,舒华忠,等.CT、MRI图像融合技术临床应用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604.

9 Cothren RM,Shekhar R,Tuzcu EM,et al.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ronary artery wall by image fusion of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and bi-plane angiography.Int J Card Imaging,2000,16:69.

医学影像前景范文6

关键词:手术示教 医疗观摩 多媒体录播系统

Abstract : the state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 personnel training efforts,Operation teaching and medical observation system in hospit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 ho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operation teaching and medical observation system of some common way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operation based on multimedia teaching and medical observation scheme and its advantages.

Key word :Operation teaching Medical observation Multimedia recording and broadcasting system

2009年4月6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意见”明确了今后3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

大力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必然,“意见”中要求充分发挥城市医院在危重急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基层卫生人员的培养通常采用现场学习方式,由于手术室环境的限制,允许现场观摩人数有限,为此,众多医院都需要建设手术示教和医疗观摩系统来满足大量医疗卫生人员培养的需要。

一、当前面临的问题

(一)怎样采集、记录、传输多样的医疗可视信息

近年来,技术的发展和突破推动了医疗设备的不断进步,大量先进的医疗设备在各级医院得到逐步的应用和普及:如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核磁共振)、PET-CT(核医学)、DR(数字化X射线)、DSA(血管造影)、各型内镜等,先进医疗设备所获取的丰富的医疗影像信息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极大地帮助,同时数量众多、品种丰富的医疗影像等可视信号也对手术示教和医疗观摩系统能否有效采集、记录、传输提出了挑战。

(二)怎样加强信息系统的相互融合性

以数字化医疗影像技术为基础,建立PAC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完善HIS(医院信息系统),成为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流。能否与HIS/PACS以及医院EMR/LIS/OA/E-Learning等系统相融合,成为手术示教和医疗观摩系统能否融入医院信息化整体建设的关键。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手术示教和医疗观摩系统多以监控、视频会议产品为基础实现,无法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各级医院需要全新的手术示教和医疗观摩系统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二、解决方案

国家城建部在2007年7月1日施行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9.2.10章节中对医院手术示教系统提出了明确要求。它指出,医院宜根据需要配置展示手术、会诊等实况的视频示教系统,视频示教系统应满足视、音频信息的传输、控制、显示、编辑和存储的需求,应具有提供远程示教功能;应提供操作权限的控制;应实现手术室与教室间的音频双向传输;视频图像应满足高分辨率的画质要求,且图像信息无丢失现象。

解决方案严格依据国家标准和用户需求,本着先进性、灵活性、可靠性的原则进行设计配置,确保方案满足用户现有及未来扩展需求。

(一) 基于多媒体录播系统的手术示教/手术转播解决方案

本方案以多媒体录播系统为核心,基于IP网络实现手术室、诊断室、检查室、治疗室和示教观摩端(示教教室、学术报告厅等)之间全面的信息沟通和交流,系统管理人员在管理控制中心对系统进行远程管理和控制,专家也可在此进行示教及观摩讲解。

结合医院手术示教和医疗观摩等应用的需求特点,手术室等场所的医疗影像及其它可视信息以单项传输为主,音频采用双向传输,方便手术室、示教端、控制中心等多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该手术示教和医疗观摩系统可应用于各级医院和医疗培训机构,满足用户手术示教、医疗观摩、远程医疗等应用的需要。

按照系统中组成设备的工作原理,本方案可由五个部分组成: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存储转发模块、信号接收显示模块、控制管理模块、语音交互模块。

1.信号采集模块

信号采集模块主要负责采集医疗活动中需要传输、记录的各种信号并编码压缩后通过IP网络发送给多媒体录播服务器。由各种类型的编码器和摄像头组成,适用于手术室、诊断室、检查室、治疗室等医疗活动场所。主要采集场景信号、监护仪器信号及医疗影像设备信号。

2. 信号存储转发模块

信号存储转发模块主要负责将通过网络接收到的前端各种编码器发送的码流录制存储于多媒体录播服务器(或扩展的IP-SAN存储)内,录制的同时通过网络发送直播视频流到接收显示端,同时还响应接收显示端的点播请求并按请求发送视频流到相应接收显示端。多媒体录播服务器接收网络中编码器发送的视频流后进行多路组合录制,录制的同时直播手术室的多路视频流,手术完毕后即可点播。

其由多媒体录播服务器及网络存储IP-SAN组成,适宜部署在机房或管理控制中心。

3. 信号接收显示模块

信号接收显示模块主要负责从网络接收前端多媒体录播服务器发送的视频流解码后输出给各种显示设备。其由Recplayer软件PC客户端、录播硬件解码系统及录播屏对屏回放系统组成。适用于示教教室、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医院科室办公室、远程医疗机构等。

本方案可提供3种不同的接收回放显示方式,用户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进行灵活选择。一种是录播解码系统(硬件方式);一种是录播多路信号独立回放系统(硬件方式);一种是PC(RecPlayer,软件方式)。

4. 管理控制模块

管理控制模块主要提供给用户直观、便捷的系统管理方式,通过IP网络对各种设备进行管理控制以及系统的功能扩展等。由多媒体录播系统控制台、多媒体录播系统综合管理平台、手术室可视信号管理平台、后期媒体编辑软件组成。

5. 语音交互模块

语音交互模块主要负责完成医疗场景端(手术室)与示教观摩端(示教室)之间的语音交互功能,通过IP网络实现手术室与示教室的语音交流。其由语音交互终端、多方语音交互系统、回声抑制器构成。适宜在手术室、诊断室、控制室、治疗室等医疗活动场所及示教观摩场所推广。

手术室与示教观摩端语音交互基于普通的IP网络,两个IP语音终端即可实现手术室与示教室间点对点的语音交流,通过多方语音交互系统可扩展三方及以上的语音交互。

(二) 典型项目组网

信号采集部分的编码器采集眼科手术室全景、显微手术镜、生命监护仪的信号以及内镜手术室全景、手术特写、内窥镜的信号,编码器采集信号后编码并通过IP网络传送给信号存储转发部分的多媒体录播服务器,多媒体录播服务器对多路信号进行同步组合录制,录制的同时直播两个手术室的多路视频。大会议室内的录播多路信号独立回放系统接收服务器直播,将多路信号分别独立的显示在每个屏幕上。示教室内的录播硬件解码系统接收手术室视频直播显示在液晶电视或大屏幕上。手术室与示教观摩端通过IP网络上的语音交互终端实现双向语音交流,专家可在示教室或大会议室做手术解说示教或远程指导手术的进行,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身处各地的医学专家也可观看手术全程 。

三、方案特点

(一)全面记录、同步存储、同步回放

单间手术室支持多达6路可视信号的同步组合录播,可满足复杂手术及诊治环境下(如心脏介入治疗手术)医疗影像信号的全面完整记录,录制信号存储在一个单一文件中,方便传播及事后同步回放。

(二)高清影音记录

视频清晰度采用最先进H.264算法,支持720P/1080i/1080P,向下支持CIF/4CIF/480i/576i,最高可达1920X1080,音频采用AAC-LC算法,44.1k及以上采样,可高清晰记录和传播手术全程影音信息,充分展示手术示教和医疗观摩成果。

(三)接口丰富,支持各种专业医疗影像设备信号采集

支持复合视频、分量、VGA、DVI-i、HDMI、SDI/HD-SDI等各种信号接口,可满足全景摄像机、术野摄像机、内镜、患者监护仪等现场视频与各种医疗影像设备信号的同步采集、录制、传输的需要。

(四)灵活多样的示教观摩接收显示方式,方便各种示教观摩场所灵活选用

方案中手术示教和医疗观摩系统提供三种接收显示方式:录播解码系统(硬件方式)、录播多路信号独立回放系统(硬件方式)、PC(RecPlayer,软件方式),用户可根据示教观摩场所的功能及用途进行灵活选择。

其中录播多路信号独立回放系统可实现4路1080P信号的独立输出显示,非常适合学术报告厅等大型示教观摩场所全面、清晰显示示教观摩内容需要。

(五)分布式架构,模块化布局,充分满足系统弹性扩展需要

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模块化布局,编码器和多媒体录播服务器可根据手术室的类型和数量进行灵活组合,可视信号管理平台等功能模块可根据系统规模及管理需要进行配置部署,单台多媒体录播服务器可最多扩展满足8间手术室的手术示教需要,可充分共享原有资源,后期扩容成本更低。

(六)灵活多样的交互方式,方便各种应用开展的需要

系统支持在线文字交互、多方双向语音交互等交流方式,提供方便的在线人员统计等管理功能,可方便各级医疗机构,尤其是教学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教学等应用的需要。

语音交互可扩展支持普通固定电话(PSTN)、网络电话(IP电话)、手机、视频会议终端等融合语音交互的需要,满足随时随地进行远程医疗、手术指导等应用的需要。

(七)与医院原有信息化系统(EMR/OA/E-Learning/HIS/PACS等)无缝融合

系统采用基于WEB的B/S架构,提供增值开发包及后期媒体编辑软件等管理软件,可与医院原有的EMR/OA/E-Learning/HIS/PACS等系统无缝融合,方便医生随时随地进行观摩和学习。

四、结束语

医学影像前景范文7

关键词:医学图像挖掘;相似性检索;关联规则;分类;时间序列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1-5229-02

Medical Image Content-based Mining Technology Research

LI Li, SEN Gan, HAMIT Murat, Hami Ti, YAN Chuan-bo

(College of Medical Engineer Technology,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11,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medical image data for the background, studied the medical image mining, summed up the general process of medical image mining, and discussed and analyzed content-based medical image similarity retrieval, association rule mining, classification mining and time series analysis theory and techniques.

Key words: medical image mining; similarity retrieval; association rules; classification; time series analysis

20世纪90年代后,图像数据挖掘发展很快,在多媒体数据库、图像检索、医学影像计算机辅助诊断等专业图像挖掘邻域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目前,图像挖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选择、提取有效表征图像内容的特征,以适合图像数据挖掘的过程;2)图像挖掘的方法技术。随着医学成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已经为疾病诊断、术前决策和术后复查等临床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目前医学影像图像诊断方法仍然是通过医生的肉眼观察图像中的病变组织,是否有占位,若占位不明显时,通常诊断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生个人的临床经验和主观判断,从而会影响病情的临床诊治。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以前确诊病例的临床影像资料和专家的临床诊断经验、知识,使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快速、准确地将医学图像中的病变区域检测或分辨出来,对辅助医生进行医学图像临床诊断具有现实的意义。同时,也使得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

1 医学图像挖掘的过程

由于医疗数字化设备的不断发展,在医学信息数据库中,不仅仅采集了患者的结构化信息,还收集大量的非结构化的医学影像信息,从而为医学图像数据挖掘提供了丰富有效的数据源。基于医学图像的数据挖掘的主要目的是发现蕴含在医学图像中的医学诊断规则和模式,是一件具有挑战性和应用价值的工作。

对医学影像数据挖掘一般有以下过程,如图1所示。

1)获取医学图像数据集 提取DICOM文件中的各种有用信息。

2)图像数据的预处理 包括各种图像处理技术,例如图像归一化、采用图像平滑技术进行去噪以及对图像进行增强等,其目的是提高图像的质量,消除图像中的噪声。

3)特征的选择与提取医学图像有大量的特征,在图像挖掘之前,寻找表征图像属性的特征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探索适合医学图像特征选择和提取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图像数据挖掘过程的复杂性。特征的提取就是从图像中提取能够反映图像特性的基本元素或数字值。而特征选择是从已经提取的特征中选择能够更好地完成挖掘任务的特征来表示原始图像,包括特征的清洗、变换,特征值的约简,最终将特征数据集变换成适合挖掘的形式。

4)选择合适的挖掘算法数据挖掘的算法有很多,适合挖掘的领域也不同,因此,需要探索适合医学图像挖掘的方法。

5)实施数据挖掘选用合适的挖掘方法对医学图像进行挖掘,得到挖掘结果。

6)解释和评估挖掘结果根据某种兴趣度量,探索表示知识的真正有趣的模式。

2 医学图像挖掘常用技术

2.1 相似性检索

基于医学图像内容的检索主要是基于内容相似性的匹配,是一种不精确的检索方式,通常会检索出一系列与待检索图像较为相似的医学图像。但是要检索出具有相同病理特征的医学图像,难度就很大,需要提取医学图像的颜色、纹理及形状等各种底层视觉特征,建立特征知识库,然后根据所提取的图像特征选取适合的相似性度量方法进行检索。在医学图像相似性检索中,由于医学图像的视觉特征可以表示为向量的形式,因此,相似性度量可采用向量空间模型,通过计算空间模型中的两个点的距离来度量两幅图像的相似度。

设待检索医学图像q和医学图像数据库中被检索图像p的特征向量分别为:

1)欧式距离:是图像检索中广泛使用的距离度量方法,计算两幅图像在m维空间中的距离,距离越近代表图像越相似。

(1)

2)直方图相交:计算两幅图像的直方图在每个句柄中共有的像素数量,dij值越大表示图像相似性越高。

(2)

3)余弦距离:计算两幅图像特征向量之间夹角的余弦值,dij值越大,说明两幅图像越相似。

(3)

2.2 关联规则挖掘

最初,关联规则挖掘是针对购物篮分析问题提出的,主要挖掘客户的购买行为规律,进而指导商家合理的调度库存及设计商品关联货架等。随着对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研究,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应用,例如,对股市分析、银行数据分析、人口普查、医学信息分析等。通过关联规则挖掘发现有趣的趋势、模式和知识。

1)概念。

设I={i1,i2,…,im}是由m个项目组成的集合,D是事务数据库,其中每一个事务T都是I中一组项目的集合,即T?哿I。每一个事务T都与一个唯一的标识符TID相联。对于项目集X?哿I,如果X?哿T,则事务T支持X。如果X中有k个项目,则又称X为k-项目集,或X的长度为k。

关联规则是指形式如下的一种数据隐含关系:XY,其中X?哿I,Y?哿I,且X∩Y≠?芰。

定义2.1关联规则XY的支持度。事务数据库D中支持项目集X∪Y的事务数称为关联规则XY的支持数,记为Count(XY)。关联规则XY的支持度为:Count(XY)/|D|,记为Sup XY。

定义2.2关联规则XY的置信度。关联规则XY的置信度定义为:Count(XY)/Count(X),记为Conf(XY)。

2)关联规则挖掘可划分成两个问题。

① 发现频繁项目集;② 生成关联规则。

为了有效的实施关联规则进行数据挖掘,一般需要给定两个阈值:最小支持度 (minsup)和最小置信度(minconf)。前者表示了一组数据集在统计意义上所需满足的最低要求,后者反映了用户对关联规则的最低置信度。通过给定的最小置信度,在每个最大频繁项目集中,寻找置信度不小于给定的最小置信度的关联规则。

2.3 分类挖掘

医学图像的分类挖掘就是根据历史临床确诊病例的影像图像样本数据,结合专家知识形成的类描述,并依此对未知类别的临床影像图像进行分类、预测,辅助医生进行临床影像分析、诊断。目前,用于医学图像分类挖掘的方法、技术有很多,主要有决策树、贝叶斯、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组合分类等方法。

给定医学图像数据训练集T={t1,t2,…tn},其中T中每个元组表示一副医学图像,由若干个属性描述。属性集合用矢量A={a1,a2,…atm}表示,其中属性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域,当一个属性的值域为连续域时,称该属性为连续属性,否则称离散属性。用C表示类别属性,C={c1,c2,…ck},即数据集有k个不同的类别。分类问题定义为:医学图像数据训练集T就隐含了一个从属性A到类别属性C的映射函数f:T(A)C,该函数的功能是把训练集中的某一元组ti投影到一个类别ck中。而分类的目的就是将函数f采用某种方法、模型构造出来。

2.4 时间序列分析

医学图像的时间序列分析是指通过分析比较患者在临床医疗诊治过程中所采集的影像资料集合,发现一些蕴含的规律和感兴趣的邻域知识。例如,在对脑功能磁共振图像的分析中,精确定位脑功能激活区,采集其动态变化,需要对激活区体元时间序列进行分解,构造序列参考波形,然后采用相关分析方法,检测识别每个时间周期的激活类型,从而得到脑功能激活区的动态变化图像。时间序列分析包括序列相似性检索、序列模式的挖掘、趋势及因素构成等。

3 总结

本文以医学图像数据为背景,研究了医学图像挖掘的常用技术,总结了医学图像挖掘的一般过程。基于医学图像内容的挖掘是目前比较前沿的研究领域,主要是从大量的医学图像库中发现有效模式、知识规则、改变及客观规律,便于推进医疗诊断决策的过程,提高临床医疗诊断的精确程度,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邵峰晶,于忠清.数据挖掘原理与算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 田捷,包尚联,周明全.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2003

医学影像前景范文8

关键词:锥形束CT;埋伏牙;应用效果

埋伏牙是人体牙颌组织中常见的发育异常,包括埋伏阻生牙及埋伏多生牙,若未及时治疗将导致患者牙齿移位、牙列紊乱,影响美观及口腔功能[1]。由于埋伏牙在牙槽骨内位置变异较多,传统的X线片检查,定位准确性有限。本文将选取自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前来就诊的78例埋伏牙患者给予本次研究,探讨CBCT在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此类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8例埋伏牙患者共102颗患牙,其中男性42例、女性36例,年龄8至47岁,平均年龄(15.28±0.59)岁,发病原因:多生牙20例、萌出异常52例、间隙不足6例。按照前来就诊序号将78埋伏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单号为研究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性别、年龄、发病原因、例数等情况对比结果P>0.05,提示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1. 2. 1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经临床手术证实患有埋伏牙;②对本次研究所需CBCT、X线片等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具有良好耐受性;③依从性良好;④无恶性肿瘤、精神类疾病;⑤无血液、免疫系统疾病;⑥未处于妊娠期、哺乳期、产褥期等特殊时期;⑦无心、肝、肾等机体重要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⑧对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

1. 2. 2 研究方法 对研究组及对照组埋伏牙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学影像检查医师完成两组患者影像检查工作,其中研究组给予CBCT检查;对照组给予传统X线片检查。分析方法为查阅相关病历资料、询问当事医护人员、询问患者及家属等。将两组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证实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出结论。

1. 2. 3 CBCT检查 指导待检者取端坐位,头部呈相对静止状态,必要时可给予适当固定,检查过程中严禁实施咀嚼、吞咽等动作,扫描范围包括上颌骨及下颌骨。利用平板探测仪器获得扫描影像,切片最薄处设定为0.10mm,焦点设定为0.50mm×0.35mm。连续容积扫描完成后利用仪器自带软件处理图像,处理方法为多平面重建技术及表面遮盖法,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重建均以埋伏牙为中心,给予类似X线片全景曲面片的曲面重建及牙体三维容积重建,通过上述重建技术所得图像分析埋伏牙具体情况,如唇腭向位置、牙体形态、萌出方向及与邻牙关系等。

1. 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利用SPSS17.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 17.0)软件包完成统计学分析,其中以t检验计量资料(由±s表示),X2检验计数资料[由X(%)表示],当结果为P

2 结果

两组埋伏牙患者经不同方法进行定位后,研究组CBCT定位与手术确诊符合率高达93.55%,对照组X线片定位与手术确诊符合率仅为68.96%,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埋伏牙产生原因多见于萌出位周围存在阻力或萌出位置不良,牙齿无法正常萌出,属于牙科常见疾病。但由于部分埋伏牙患者临床并无典型表现,经健康体检后方才检出此类疾病,因此错失预防性治疗最佳时机造成严重后果[2]。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牙齿美观及功能要求逐渐提高,埋伏牙就诊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3.1 研究表明,目前临床对埋伏牙患者主要经影像学定位后给予积极的外科手术及口腔正畸治疗,提示术前影像学定位准确性是保障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3]。X线片是埋伏牙以往传统影像学检查技术,包括根尖片、全景片及咬合片,其中不同角度的根尖片可准确定位埋伏尖牙唇腭向位置;咬合片可提供埋伏牙与邻近牙齿的相对位置;全景片则可提供牙齿垂直向与近远中向相关性,并可同时对埋伏牙与鼻底、上颌窦等面部结构相关性进行有效反映。但有研究显示,X线片检查所得图像易受到伪影影响,不同部位组织结构出现重叠或低分辨率则将使影像发生变形、扭曲等异常情况,无法使埋伏牙空间细节获得立体、形象、准确显示,定位效果并不理想[4]。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埋伏牙患者经X线片检查结果与手术确诊结果符合率较低(68.96%),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

3.2 随着近年来医学水平不断进步,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及治疗疾病过程中并取得显著效果。有研究显示,埋伏牙患者术前经CBCT检查可有效避免传统X线片检查相关弊端,显著提高定位准确性[5]。CBCT特点如下:①可提供多种类型视图;②提供牙齿结构的三维立体视图,利于医生从各种角度观察埋伏牙状态;③避免放大错误或伪影;④降低对临床医生的阅片能力要求及工作压力。本文中研究组埋伏牙患者经CBCT检查后与手术诊断符合率高达93.55%,准确率较X线片显著提高,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相符。

3.3 研究显示,埋伏牙的多生牙与恒牙根部或恒牙胚部常发生相互交叉重叠等异常情况,将对术前定位造成一定困难,若不能准确定位,医生无法准确选择手术入路,势必造成在埋伏牙拔除手术时翻瓣及去骨的范围较大,甚至损伤邻牙,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最终可能直接对埋伏牙手术治疗效果造成影响,使患者无法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本文研究得出:经CBCT检查后可清楚显示埋伏牙与邻牙间的关系,充分展示埋伏牙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其与邻牙的空间距离,并可观察埋伏牙位于牙列的唇侧还是腭侧,显著提高了埋伏牙定位准确性,便于临床医生判断患者实际病情,选择最佳手术路径,从而有利于患者获得满意疗效。

综上所述,埋伏牙患者经CBCT定位准确性较高,为临床提供了所需的大量信息,可作为埋伏牙定位中的精确检查手段,在埋伏牙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少强,黄荣,石锦平,等. CBCT在盆腔肿瘤放疗摆位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22): 35-36.

[2] 刘格兵,曹庆堂. CBCT在口腔种植学中的应用[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3(5): 566-568.

[3] 李泽键,赖仁发,黄荣. CBCT在骨岛定位及指导牙种植体植入中的应用研究[J]. 重庆医学. 2013, 42(22): 2644-2646.

医学影像前景范文9

【关键词】 脂肪肝; 下肝脏结节性疾病; 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 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1-0077-02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肝胆内科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2例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探讨内科临床上采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及其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82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肝胆内科2011年

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41例患者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40~65岁,平均(50.3±2.9)岁;观察组41例患者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39~66岁,平均(50.8±2.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病理学诊断结果见表1。

1.2 诊断方法

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临床常规超声方法进行诊断。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进行诊断,具体操作如下:本研究采用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对41例患者进行平扫并结合增强动静脉期扫描,并进行常规的容积扫描,扫描层厚设置为8.0 mm,重建间隔设置为1.20 mm,薄层重建也设置为1.20 mm,在进行增强动静脉扫描时,将100 ml的非离子型的临床造影剂碘普罗胺(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国药准字H10970166)通过高压注射器注射到患者的肘正中静脉团,注射的速率设置为3.0 ml/s。在120 kV,120 mA的条件下进行扫描,采用1.5 mm的螺距将扫描获得的数据送传到ADW工作站运行软件后进行处理,通常采用表面遮盖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多平面重建(Multi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仿真内窥镜成像(CT virtual endoscopy,CTVE)等技术重建出患者的双肺以及支气管腔的图像,最后进行临床观察和数据分析[1-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脂肪肝合并出现肝脏结节性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复杂疾病之一,这类患者的病灶往往都存在于正常肝脏的肝包膜之下,一般均为孤立的结节,病灶本身不具有包膜,形状不规则,可清楚查见其边界,病灶的体积大小往往差异较大[3]。目前临床上较多的采用超声的方法进行诊断,然而该方法的诊断结果往往存在较大误差,一般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病灶的真实情况,所以临床的诊断价值较低[4]。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进步,CT检查方法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螺旋CT检测方法纳入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的临床常规检测方法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肝脏组织往往含有丰富血供,主要由肝动脉进行供血,而离肝分流增加以及门脉血流减少。动脉期时注入的显影剂主要通过肝动脉送到肝脏组织,同时也到达肝脏的肿瘤病灶,显影剂的灌注使得病灶在螺旋CT扫描时出现强化,然而肝脏实质内的由于门脉血供而被稀释,在螺旋CT影像中仅出现轻度的强化,所以肿瘤病灶的强化影像在肝脏实质的微弱强化背景的比较下呈现出强化表现。然而在门脉期由于较多的显影剂从消化道脏器或者脾脏经过门脉系统到达肝脏,患者的实质影像出现显著强化,并且此时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病灶与肝脏实质的影像相比均呈现出低密度,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静脉期。鉴于螺旋CT的影像学资料的强化较多的出现在动脉期,并且持续时间短暂,因此临床将其称为“快进快出”[5]。

影像学资料显示,肝脏血管瘤患者的动脉期瘤体表现出花环状、均匀强化以及结节状强化等特点,并且强化的程度均较高,静脉期、门脉期显影剂向病灶中心出现扩展,因此患者的病灶检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高密度,鉴于这种现象一般情况下均会持续数分钟,因此临床上将其称为“快进慢出征”[6]。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临床上现在普遍认为是肝脏动静脉血管出现畸形,由于患者肝脏血流的持续性加强导致患者肝组织周围出现假瘤样增生。典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以畸形血管、异常结节以及胆管系统增生为主要特征[7]。肝结节性增生以及肝囊肿患者肝脏组织的血供特点是由一条或者多条供血动脉从患者病灶的中心位置向四周发生辐射型分布。影像学资料显示,患者的增强动脉期的强化出现明显的加速,造影剂的排空出现较快,静脉期以及门脉期呈现出略高密度或者等密度,仅有极少数患者呈现为略低密度,并且患者的中心瘢痕在动脉期未表现出强化,静脉期以及延迟期表现为缓慢的填充,因此影像学上呈现为“星芒样瘢痕征”[8]。

本研究结果表明,内科临床上采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进行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显著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对于疾病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胡金发.多排螺旋CT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的诊断[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7):1128-1130.

[2]邓远,李开艳,罗鸿昌,等.超声造影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8(2):263-265.

[3]仝威,司芩,钱晓莉,等.超声造影诊断脂肪肝背景下肝脏实性占位的临床价值[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15(9):825-827.

[4]刘世军.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鉴别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意义[J].药物与人,2014,27(6):77.

[5]陈富星,肖维华,胡燕标,等.甲状腺结节105例多层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25(10):696-699.

[6]刘健,刘晓玲,李敬东,等.超声造影在脂肪肝背景下肝低回声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0(10):758-761.

[7]朱宇辉,周学军,陆雄伟.多排螺旋CT在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7):41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