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资金预算编制的基本方法

时间:2023-09-24 15:54:42

导语:在资金预算编制的基本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资金预算编制的基本方法

第1篇

(一)计划编制和执行部门缺乏有机联系,机构设置需要整合

因为受行政体制的影响,预算编制部门、预算执行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公路养护事业单位没有依据财务部门的实际数据,编制的预算与实际脱节,预算执行难度很大。

(二)预算编制不切合实际,编制方法不尽合理

现行预算编制基本采用增量预算法,这种预算编制方法只在原基数上进行累加,方法简单而程式化,没有考虑预算与实际支出的差异及其原因,预算编制不切合实际。

(三)预算内容粗放,预算科目使用不准确

公路养护单位在编制预算时,预算内容粗放,对本单位内部下一年度资金的真实要求和使用计划不详实,且预算编制人员往往是专业技术人员,对财务知识相对匮乏,对会计科目和预算科目不够了解,编制的预算内容与预算科目出入较大。

(四)预算编制与财务执行存在差异,预算约束力不强

实行部门预算以来,很多单位没有按要求加强预算支出管理,实际支出没有有效控制,对预算资金仍按照以往的经验和习惯使用,支出比较随意,造成部门预算执行与实际支出不符合,预算约束力不强。

(五)预算下达不够及时,预算执行受到制约

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一般是由财政部门在上一年编制并在年初下达,但预算层层分解后再逐级下达执行,在到达基层单位时,时间基本是过了大半年,预算下达不及时经常引起资金困难和工作滞后,预算执行受到严重制约,对养护维修工程的进度造成了直接影响。

二、公路养护事业单位完善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职能机构设置逐步趋于完善,内部沟通与协调逐步得到加强

在机构设置上,公路养护单位要改变原有的设置理念,在全面考虑本单位实际状况的前提下,在预算编制设置与执行机构的设置上充分全衡二者的关系,加强二者的联系,将单位预算编制部门、预算执行部门进行合并,使预算部门做出的预算项目都能依据财务数据,有利于预算的实际执行。

(二)积极推行“零基预算”编制方法,科学合理编制预算

公路养护单位在编制年度预算时,要打破原来的预算编制方法,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法,改变以往以上年预算为基数进行当年财政支出项目预算的编制,按基本支出经费和专项支出经费两部分重新编制;基本支出经费按人员数定额核定,专项支出经费根据各专项项目需要逐项核定,其中材料费要充分考虑当前材料市场的价格因素,特别是主要材料的价格。

(三)准确使用预算项目,细化预算编制内容

在编制预算时,公路养护单位要明确预算编制科目、会计核算科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对预算科目进行分解细化,与会计核算科目建立一一对应关系,以此来细化预算编制的内容,从而使预算项目可以真实的映本单位的实际收支状况。

(四)建立预算责任约束,保证预算的执行

公路养护单位的预算方案经上级批复以后,一定要按照已批复的预算方案来执行,同时,还要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跟踪评估,对未全面执行预算的,要分清责任,是预算编制地责任,还是预算执行的责任,必要时要依法追究相关单位与个人的工作责任,以此来加强预算在单位执行过程中的责任意识、效率意识。

(五)建立健全监管体系,保证预算方案的时效性

在外部进行审计监督的同时,公路养护资金要高度重视日常监管工作,不断完善内控制度的建立,加大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工作的力度,不断促进公路养护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预算方案的及时准确和严格执行。

(六)提高预算人员的综合素质,为预算管理打好基础

第2篇

1规范基层人行财务制度。人民银行的预算编制一直采用“基数加增长”法,即在编制下一年度收入和支出预算,以上年的实际支出为基数,并考虑下一年度收入支出因素的影响,确定增长比例,以确定预算。各基层支行经费多少不是根据事业的发展的实际需要,而是取决于原来基数。由于基数年年增长,基数大的支行可以大手大脚地花钱基数少的支行经费得不到保证。实行部门预算以后,采用综合财政预算和零基预算的方法,预算将细化到基层和项目,各类资金的安排使用都比较清楚,年初人大审议一次性通过批复。客观上要求强化预算观念,严格预算约束,减少追加支出的随意性,可以有效的规范各级支行的管理行为,实现更高层次的理财。

2.实行部门预算是依法行政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客观上要求国家机关必须依法行政,进一步强化监督职能。由于各级预算编制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预算安排带有随意性和人为因素,造成资金的低效益运行,不廉正现象也时有发生。改革预算编制方法,规范预算资金管理,可以从源头上杜绝违规现象的发生,防止腐败。

3.实行部门预算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部门预算是一个涵盖部门所有公共资源的完整预算,是采用综合预算和零基预算的方法。每个行的公用经费按统一的定额标准核定,统筹考虑本行的业务工作和经费需求,使有限的资金安排到急需的项目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基层人民银行实行部门预算的建议

(一)部门预算编制推行零基预算法

实行部门预算,必须改变预算编制方法,改用零基预算法,即在预算编制中,对各支行支出预算编制的确定,将不再考虑以前年度的支出基数,而是依据各预算单位的机构、人员、职能当年事业发展计划,从零开始每年确定一次,实现支出与效用相配比。零基预算的基本内容是“个人部分按规定、正常公用部分按定额、专项经费按财力可能安排”。实施零基预算后基本达到以下目标一是使“人员”和“办事”经费分开,提高预算分配透明度二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优化支出结构,改变支出有增无减的状况,将资金用于急需的项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提高预算分配的科学性,解决各基层支行苦乐不均问题四是使预算资金管理逐步细化、规范化,改变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现状”。

(二)基本支出预算要以定员定额管理为原则

定员和定额是测算与编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预算的重要依据。科学合理地确定各支行的定员和经费定额,也是实行部门预算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保证预算分配公开、公正、公平的重要条件。我们知道定员是指国家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根据中央行政事业单位性质、职能、业务范围和工作任务所下达的人员配置标准定额是指财政部根据中央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正常运转和日常工作任务的合理需要,结合财力的可能,对基本支出所规定的指标额度。所以必须以保证支行履行职能为基础,同时要细化预算项目,制定科学的开支标准,要建立各种基础数据库一是建立基层支行的人员基本情况及工资档案数据库二是对基层支行资产情况进行全面清查、统计,建立资产情况数据库三是掌握基层支行的日常消耗基本数据,包括电、水、汽车行驶公里、汽车等设备维修保养费用、房屋的修缮时间和费用等建立日常数据库。

第3篇

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资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血液”,资金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并确保了企业的健康稳定运行。本文从高速公路企业的资金管理入手,对高速公路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企业;资金预算;企业管理

高速公路企业属于国有重点企业。高速公路企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我国基本建设的需求,更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条件。目前,高速公路企业多属于扩张性企业,企业内部精细化管理不够,预算管理程度不高,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科学发展。高速公路企业多属于国有资产的委托代管形式,国家将这些优质资产交由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管理,一方面是希望发挥国有资产的生产效能提供准确的信息,保证其更新改造资金来源,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科学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加速资金的周转。为此,本文从资金预算管理角度对对高速公路企业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以期共同商榷。

一、高速公路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高速公路企业的资金预算受制于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影响,存在明显的预计工作目标后估算资金计划现象,预算编制普遍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这种资金预算编制方法以企业利润为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收入和支出预算的编制,进而编制出资金预算。在经营业绩下滑的情况下,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利润,往往采用倒压的方法来实现经营利润,这种“鞭打快牛”的方法容易导致和实际经营资金状况相互脱离,难以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在编制预算中“粗编制、重分配、轻管理”现象较为突出,对资金预算往往是粗线条的编制,编制的精确度不够。资金预算的分配可能会成为各个部门的利益均衡,很难完全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编制,而实际工作中突发或变更事项又较多,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沟通不及时,影响预算调整和财务决算工作;预算编制后管理工作落实不够,跟踪问效落实不足。

2.资金的利用率不高

当前,高速公路企业由于规模大,资金项目繁杂,导致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较为分散。很难通过资金结算中心形式进行资金统一管理。在资金管理的体制方面,高速公路企业的资金管理主要还是交由财务部门分级管理,和其他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性较差。这种缺乏统一协调机制的资金管理方法,导致资金预算管理统计数据来自各个业务归口部门,难以形成良好时效性、精准性的管理机制。虽然资金预算编制最终通过财务部门来办理,但由于各个数据来源于不同部门,财务部门很难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相互协作,导致财务决算时才能够了解资金使用情况,最终也就变成了资金数据的统计工作,没有形成资金管理的合力,影响到资金管理效益和效率。

3.资金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部分高速公路企业按照国资委的要求,逐步建立起资金预算管理制度,提高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资金预算管理的广泛性。但在具体的全面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往往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薄弱,资金预算的编制准确度不高,在预算编制工作中,虽然高速公路企业都实行了会计电算化工作,没有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往往还是采用了各个部门报送的方法,也没有采用OA办公系统进行部门编制的协调。在预算执行方面,往往资金预算过于死板,不能根据进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控制,导致预算考核工作往往脱离经营实际,就数字考核数字的形式较为突出,甚至出现人为因素导致数据不准确甚至失真。

二、提高高速公路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对策思考

1.合理编制和执行预算

随着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在国有企业的全面推行,高速公路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速公路企业需要从更新预算管理的理念,强化预算管理的意识,从预算编制和执行角度全面深化科学性和规范性要求,不断提高资金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一是进行资金预算的合理编制,目前,高速公路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工作较为单一,主要是由于财务部门单一的进行资金预算的汇总编制,这种单一的做法往往导致预算编制的准确度不高,应采用综合的多部门联合编制的方法,采用公司主管统一管控,各个部门参与编制,并将预算编制工作交由专门的部门进行办理,而财务部门主要是负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通过专门的资金预算编制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财务部门编制工作中“内部人”现象的发生,充分发掘各个部门参与资金预算编制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预算编制的全面性,真正实现全面预算全面编制的要求。二是强化预算执行的刚性。资金预算工作不仅仅需要预算编制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更需要在执行过程中的规范性来提供支撑,资金预算工作具有高度的严格性,一经批准,就需要在高速公路企业内部严格执行,不能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或借口而对预算进行“打折”执行。在资金预算的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逐级上报,经过预算审批部门汇总后,根据具体执行中所遇到的现实情况进行统一调整,以确保预算执行的刚性。

2.强化资金预算管理的动态性

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时间差,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可能要发生一定的变化,对资金预算工作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对资金需要进行及时的动态调整,而不能僵化的进行资金预算管理。可以采用滚动预算调整的办法,及时的进行预算数据的调整,不断提升高速公路企业资金预算的整体灵活性。

3.不断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首先,要建立以财务部门为中心的资金预算管理责任部门,要吸纳其他经营管理以及相关部分的参与,在高速公路企业集体领导的统一管理下,全面负责高速公路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资金的统一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还可以通过资金预算管理来调整内部资金的管理,强化资金的时间差管理。对于具有一定规模较的高速公路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资金管理岗位,负责资金预算管理、资金运营管理等工作,以达到统筹管理的目的。二是加强高速公路企业管理者资金管理的意识,不断规范高速公路企业的资金管理行为,树立现金为王的思想,强化对闲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不断提高高速公路企业资金管理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张朝宓.预算松弛行为的实验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3,(6).

第4篇

关键词:教育;预算管理;思考

通过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各项财政改革,在财政资金的管理层面实现了公共财政改革的重大突破。但从各基层学校的工作实际来看, 仍存在不少欠缺,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和提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1.部门预算改革提出了以零基预算为基础,逐步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筹的综合预算编制要求,但因多年惯性以及零基预算需做大量的纷繁复杂的核实确认工作,操作上仍延续定额预算编制,预算编制粗放、简单,使编制的预算和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不相适应,预算编制与实际联系不紧密,致使学校只能在设定的框架内进行硬性预算编制,造成预算与执行存在巨大偏差,无法兼顾社会整体效益和具体学校的资金使用效益的平衡,致使预算编制流于形式。

2.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预算一经上级批准,本应按预算收支各科目额度认真执行,但在许多学校却是预算是预算,执行是执行互不搭界。一是学校法制意识淡薄, 领导不重视职工不知情致使财务管理长期处于低水平,当年的收支预算没有按月进行分解分配,没有充分认识到上级批准的预算是学校当年必须执行的经济法规。二是支出管理控制不严、随意性较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随意扩大开支范围,随意改变资金的用途,“专款不专用”的现象经常发生。

3.预算管理过程中监督缺位。自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在预算管理上财政部门、会计核算中心和学校三者未能很好地衔接,对于预算的执行财政部门只“重分配”,“轻使用”,未建立一套完善的预算执行分析考核制度,学校会计仅将会计行为简单看作是对学校一些账目的计算,只需要发工资和办理报销手续就可以了,认为学校报账会计只是跑跑腿,会计核算中心只把自己的职能只停留在核算记账上,三方管理未形成合力,致使谁也不关心资金资金使用效益 ,谁也不关注财务过程性控制的局面,致使预算执行监督缺位,财务管理流于形式。

二、强化学校预算管理的措施

1.定额预算和零基预算有效结合。预算编制准确、完整是预算管理有效性的基础,各学校应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首先要全面弄清“家底”,采用综合预算的编制方法,认真分析上年度收入和支出结构,把握本年度收入和支出中的有利与不利因素,理清资金来源渠道,明确具体的收入项目、征收标准,根据上年度的收入情况和本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按照规定的要求,要将当年财政拨款、政府性基金收入,其他收入和以前年度结转、结余资金统筹考虑,准确合理编制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由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两部分组成。首先应当保障学校基本支出的合理需要,要此基础上,本着“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再安排各项事业发展所需的项目支出。基本支出预算采用定额预算编制,人员经费。人员经费按照人事部门核定的人数和人员经费的标准直接计算编制。公用经费。按照财政部门制定的定额标准直接计算编制。目的是优先保障学校日常工作正常运转。目前我县学校的基本支出预算均由财政根据基础数据信息库计算,所以学校必须重视保证人员信息和学校人事档案保持一致,及时更新。项目支出预算采用项目库管理方式,运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首先对已有项目库进行清理,对一次性项目和执行已完成或年限到期项目予已清除,再根据年初工作计划的安排由各学校上报项目,教育主管部门对各学校申报的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审核后,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添加入项目库,视当年教育可用财力状况,如果当年部门支出预算安排不了的可以转到下一年度预算中安排。同时还要编写好预算编制说明书,一同上报财政部门。预算编制说明书是对预算进行的书面分析与说明,是预算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5篇

关键词:部门预算 改革现状 对策

一、部门预算的改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方法存在一定问题

1、预算编制的基本理念有所偏颇

一些旧的部门预算编制的观念仍然存在,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部门预算的实质是将预算的支出分别分配到各个部门,再由各个部门分配到各个下级部门,这种分配制度势必导致预算的编制和实际需求的资金量不相符,从而造成资金严重沉淀的现象。

2、预算的编织方法不尽科学

在预算编制的方法认识方面,很多人也存在着一定的错误。根据有关部门预算改革制度的规定,预算的编制方法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从零开始是指运用全部的能力将一些核定不符合要求的项目进行改革。一些预算编制人员却认为:所谓零算,就是一切从零开始计算和核定每一项资金的支出,把零基预算误认为没有基数的预算。

3、预算编制管理水平不高

部门预算管理缺乏充足的数据、资源支持,造成了对预算编制全局的了解不全面。财政部门在核算方面不能够很好地将零基预算与综合预算方法相结合,这样便会导致基础数据的严重缺乏,造成公共服务成本方面与实际发生不符,对预算执行效率造成严重影响。

(二)预算中各项支出的核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现阶段的部门预算主要注重预算编制环节的管理,而缺乏各项支出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各单位基本上在总额核定的基础上,出于自身的具体利益考虑,最大限度地安排本单位的基本支出数额,因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收支不均衡现象,也使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流失在市场之外,造成了行业生产资金不足,使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

(三)预算的监督和审核力度需要加强

预算的监督主要包括:预算制度的审核、预算执行的监督、预算变更的审查、决算的批准等。

目前政府对部门预算的监督多注重预算收支方面的审核,而在预算执行的审查方面还不够完善。预算执行的监督审核观念和行为较为落后,评价标准和规范化建设水平较低,从而导致预算部门预算执行自由、变更随意的现象时有发生。

此外,在预算执行的绩效考核方面,存在着评价方法不合理的现象。存在着对于不同种类和级别的项目考核指标不一致;对于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评价考核方法不统一的情况。由此造成了评价结果缺乏可比性、考评制度缺少参考依据、评价结果缺失作用和效果。

二、对于部门预算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部门预算编制的宣传组织工作

财务人员和上级预算布置单位要加强对预算编制工作相关内容的宣传,使部门预算单位的领导重视和明晰该工作的重要性。财务人员更要做好与领导的沟通工作,争取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各业务部门的全力配合。此外,财务人员应在工作中主动提请单位领导,提早进行年度计划安排工作,在编制部门预算之前,确定好新一年的工作重点,以确保重点项目列入预算安排。

(二)完善预算编制制度和预算编制方法。

1、完善预算编制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是对相关的预算法实施条例进行修改和完善,使其具备一定的强制性、权威性和法律效率。要具体规定预算的编制时间界限和阶段性目标,明晰预算支出的安排序列。其次,应不断推行绩效预算,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在确保部门的业绩和预算达标后,对业绩指标的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用绩效的方法来调动预算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此外,还需提高管理绩效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对项目实施和完成的跟踪调查,控制预算的自由性和随意性。

2、加强项目预算管理

加强项目管理,首先要完善项目计划。制定项目计划要有长期性,项目的安排顺序要合理,项目的支出要提供相关根据,对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要进行明确划分,使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比例合理。其次,要加强预算项目的支出管理,使预算的支出和整个项目相协调,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使各个项目计划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3、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在收入预算的编制上,应采用标准收入侧算法,即根据历史数据和资料分析测算出各项收入与经济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以此作为参考标准,同时充分考虑相关因素的影响,来测算收入。在支出预算的编制上,应采用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方法。零基预算的主要特点是打破以往“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项目及金额的确定不受从前已实现的事实限制,每个项目和金额都被作为同等方案对待。与此同时,运用绩效预算法对项目进行系统的成本效益评估,并按重要程度排列所有项目,对于效益评价不合格的项目停止资金供应。

4、明确预算编制成员的职责和分工

部门预算的编制、审核工作应按照各自职责进行分配,各司其职。对于预算单位的员数量或与人员有关的经费支出,应由人事部门、财务部门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综合国家相关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核定;对于人员数量、工资数额等指标,应由人事部门进行审核和把关;对于公用经费,由财务部门根据现有的经费定额、单位资产情况进行核定;对于专项经费,由各相关业务部门安排核定。

(三)全面建设一套部门预算的监督审核机制

全面的监督审核机制应包括:预算单位的自我监督、财政部门的行政监督、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及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体系。

首先,预算单位应根据预算编制的各项规定和费用定额,制定年度预算的审核标准。成立由财务、人事、生产技术等部门组成的单位内部预算审核小组,采取集体审议的方式,逐一对预算进行审核和把关,以提高预算质量。此外,预算监督应采取动态的监控制度,不断扩大监控的范围和加大监控的力度,促使预算执行过程的顺利运行。

其次,财政部门应不定期地对所属预算单位进行工作检查,检查预算执行的合法合规性。对于监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问题属实的,根据相关规定的制度进行处置。

每年年度终了,应由资质完备的中介机构对预算单位的经费收支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纠正不规范的操作。

同时,新闻媒体应做好部门预算重要性和严肃性的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国家部门预算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的预算管理制度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新时期对部门预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完善预算编制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预算相关工作的长效机制;增强单位领导、职工量入为出、勤俭办事的自觉性;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加强预算滚动管理,提高预算管理精细化水平;加强支出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综合预算编织,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加快资产标准体系建设,使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想结合;加强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事前监督职能促进预算的公开、公平、公正等等。

参考文献:

[1]贾康,苏明.对于预算编制问题的研究[J].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8)

第6篇

【关键词】战略导向 全面预算 预算编制

一、全面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

全面预算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内部控制管理的必要手段,关于全面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是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总原则的引导下,对战略发展状况与财务工作进行统筹管理,笔者认为可归类为以下几方面:

(一)公开性原则

全面预算编制工作围绕战略导向的管理要求,要求适用于各个部门的岗位实际,换句话说,全面预算编制工作并非财务管理部门的内部工作,而需要结合各个部门的实际工作需求,在广泛征求各个部门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方可科学制定相应方案,因此全面预算编制需要以公开的方式“广纳贤言”,譬如问卷调查、网上留言箱等,然后归纳汇总各种建议和意见,提炼出改善预算方案的精髓观点。

(二)完整性原则

全面预算编制基于战略导向,而战略导向是站在总体性管理的视角,对各项工作提出详细的预算要求,譬如在预算方案落成之后,各个部门需要按照方案规定的细则性要求,在预算范围内做好各项工作,一旦出现超预算的情况,则说明预算方案的适用性有问题,或者该部门没有严格按照预算要求开展工作。因此,全面预算编制要提高方案的适应性水平,就必须紧扣战略导向的完整性要求,以避免预算方案脱离实际。

(三)稳健性原则

全面预算编制通常采用“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滚动预算”等方面进行编制,分别针对支出预算、收入预算、专项预算等,为了提高全面预算编制的稳健性水平,在编制预算方案的时候,需要统筹以上的编制方方法,分析这些方法与战略导向之间的相容性水平,以突出表现预算的“勤俭节约”优势。预算方案编制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收支平衡和尽可能减少财政赤字,因此方案的细节内容,除了需要明确利润的挖掘点,还需要制定负债情况下的经营方案,以便实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财务管理战略目标。

二、全面预算编制的流程管理建议

在明确全面预算编制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要求根据战略导向的预算目标,分解预算编制的工作任务,邀请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反复的沟通交流,然后编制出细则的预算方案,笔者结合相关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全面预算编制流程管理建议:

(一)构建预算管理体系框架阶段

为避免财务预算管理方案的空洞问题,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之前,要根据预算管理的目标,基于战略视角构建预算管理体系的框架,具体的构建方法是综合性了解企业的远景和战略,制定战略目标,然后进行中长期的预算,将战略目标转化成年度预算,形成包括组织体系、内容体系、方案体系、调控体系、考评体系在内的预算管理体系框架。以此形成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体现出预算编制、审批、下达、执行、考核等功能,不仅能够明确预算目标,而且通过预算调整和差异分析,实现预算的有效控制。

(二)内部预算阶段

所谓的内部预算,指的是在编制预算总方案之前,由各个部门参照上一年度的资金收支情况,提供部门内部的预算建议和意见,然后汇总成预算方案初稿。在内部预算阶段,首先需要对内部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并对财力的分布进行调整,以此反映出战略导向下资金使用计划,同时需要确定部门可支配资金的收入来源,尤其是公共需要事项的资金安排。其次是根据战略导向下运营管理资金安排,除了专项资金以外的所有资金的优化配置,都要求做到专款专用。最后是专项预算,譬如行动计划、培训教育、科研项目等的经费收支等,是从战略导向下资金总量中,所衍生出的特殊预算资金。在明确以上三方面内部预算之后,根据战略导向发展规划中的财务收支计划,对这些预算的资金进行汇总,并扣除掉重复的部分,就可以基本确定总预算额度。

(三)预算上报阶段

在总预算汇总的基础上,各个部门将预算意见和建议上报,然后提出预算的草案。草案的内容要突出上一年度的预算方案执行情况,以及本年度工作的资金规划,财务部门根据预算的草案,对下一年度的总体收支规模展开全方位预测,并提交财务决策者审核汇总后,交由财务部门下达预算的控制数,其中需要审核的内容包括收入是否按照规定全部列入和支出是否按照规定标准编列。各个部门收到财务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之后,如有异议可及时提出意见和调整理由,然后重新上报到财务部门,在得到正式批复之后,才可以正式纳入全面预算方案编制的内容。以上预算上报阶段的流程,大致可以分解为:预算草案汇总上报——预算控制数下达——预算草案修改并上报——预算草案的正式批复——正式预算方案的汇总编制——还原成可比口径预算——预算方案的执行——预算情况的检查和分析。总之,全面预算方案的编制需要做到职能各有分工,以“民主”的态度补充各个部门的意见,形成具体有层次性的统一预算体系。

(四)预算方案执行检验阶段

全面预算方案编制之后,需要通过执行检验其可行性与否。由于全面预算编制是基于战略指导,因此为保证预算方案的有效执行,依然需要根据战略指导的基本原则,做好预算执行的日常监督和控制工作。鉴于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因此预算方案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预算环境的变化态势,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纠正预算的偏差。笔者建议应用预算实时监控系统,将每项预算细则和各个部门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通过对各个部门工作情况的监控,从侧面反映出预算方案的执行效果。关于预算实时监控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的硬件手段和财务信息化系统的软件环境,开发出包括数据输入、数据输出、数据保存、数据分析、数据安全等功能的综合性平台,在平台当中建立起与各个部门的连线通道,各个部门需要将工作中与预算方案执行相关的情况,及时输入到系统当中,而系统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得出预算方案的执行效果。在此,我们还需要开展全面预算的考评工作,基于预算方案的执行效果和围绕全面预算目标体系的实际情况,展开各个部门的预算成绩考核工作,给予预算方案执行效果良好的部门一定的物质奖励,而对于超预算的部门,给予一定的惩罚,以此激励各个部门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全面预算方案赋予的任务,同时也是全面预算编制不断精益求精的参考依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编制工作,是建立在战略导向管理基础之上的,在编制全面预算方案的时候,需要秉着“公开性”、“完整性”、“稳健性”等基本原则,从战略导向相应的各项工作当中,设计好全面预算的所有内容。为了提高全面预算编制的水平,我们需要将预算编制分为体系构建、内部预算、预算上报、预算执行检验四个阶段,从这四个阶段解读出编制的合理方法,以求全面预算编制的主题研究臻美完善。

参考文献

[1]苑方琦,刘铭.基于成本企划的全面预算管理初探[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2):86-87.

[2]张巨飞,周学园.关于全面预算编制起点问题的再思考[J].财会研究,2009,(11):62-64.

[3]张德文,潘鹏.全面预算编制浅谈[J].科技与企业,2013,(14):68-69.

第7篇

摘 要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预算是根据本单位职责、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完整地反映单位资金收支、业务活动及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方向,是做好单位财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编制高质量的财务预算,才能适应财政改革的需要,统筹安排单位支出,才能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把财政投入落实到实处,同时促进本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财务预算是实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单位如不能科学编制预算,就会影响政府采购和集中支付工作的开展,制约单位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 基层疾控中心 财务预算 编制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基层疾控中心)是一类特殊的纯公益事业单位,履行的职责包括健康规划、公共卫生与疾病监测、评估分析、预警及大量常规业务工作的检查指导和应急问题的处理等,这些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同时又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一部分,跟其他医疗部门的服务工作具有一定的差异:其对象是群体,而不是个体;它既担负着服务于社会的卫生防疫、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的职能,又立足于专业优势,适度开展医疗卫生服务。自2000年逐步推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三项改革以来,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不断完善,笔者拟结合近年来部门预算编制的实际情况,就基层疾控中心财务预算编制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解决编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一、预算编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改变观念,全员参与。

(一)预算的编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全面性、完整性原则。单位财务收支要全部纳入预算编制,不得在预算收支外还留有收支项目。

2.统一性原则。预算编制必须根据同级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要求,按照统一的预算科目和规定的收支标准进行编制。

3.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编制收入预算应积极稳妥,既要考虑经费来源渠道的增加,又要尽量核实收入,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4.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统筹兼顾原则。编制支出预算应根据疾控中心的职责及工作任务,分清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优先保证重点支出,按先基本支出后项目支出、先重点项目后一般项目的顺序安排预算。

5.充分细化原则。所有预算项目全部细化,以满足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和国库集中支付的需要。

(二)全员宣讲预算编制的重要性,成立预算编制小组,群策群力做好预算编制工作

对职工大力开展单位编制预算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全员对预算编制工作的认识,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所编制的预算是下年度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明白单位预算的编制并不是财务科的独角戏,它是各科室进行充分调研、沟通的产物,是财务科与其他科室协调、沟通的产物,各种有可能影响预算的因素,不论是归口哪个科室负责都应该在预算编制中予以考虑,要经过反复推敲,协调一致才能酝酿成一个行之有效的单位预算。预算收入和支出额度的执行也要靠各科室的协同配合才能完成,因为财务部门只是经费管理和核算的职能部门,既不是创收部门,也不是支出大户,因此各科室必须树立单位“一盘棋”的思想,各负其责,各尽其能,积极协调配合,方能保证单位预算的顺利编制和执行。 因此,单位有必要成立由财务科和各业务科室组成的单位预算编制小组,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科科室主任任组员,由财务科牵头,组织预算的编制,并负责对各科室提供的项目支出预算草案进行必要的审查、协调和综合平衡等工作。通过与单位各科室的有效沟通、通力合作,一方面可以加强预测、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度,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二、基层疾控中心的财务预算编制所包含的内容

(一)收入预算

基层疾控中心的收入预算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其他收入预算。财政补助收入一般是由财政一般预算和专项基金统一安排,其资金来源是财政拔款,根据财政部门核定的定额和补助标准编列;事业收入是单位提供有偿服务取得的收入,一般根据上年完成情况并结合本年增收、减收因素编列,其中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和部分经核准后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可参照上年上缴数、核拨数和留用数编列;其他收入一般由利息收入、固定资产出租收入等组成,一般也是参照上年的收入情况进行编列的。

(二)支出预算

根据财政部门对部门预算编制的要求,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

1.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

基本支出预算一般包括人员支出(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公用支出(商品服务支出)二部分。基本支出中的人员支出是按有关标准和编制人数或在编的实有人数等计算编列,所以财务科应及时掌握单位人员编制情况并上报预算管理部门,除人事局核定的事业编制人员外,还有计划外编制形式的人员,也必须及时上报,建立完善工资数据库,遵循实事求是原则,按实有人数、国家确定的工资标准编报。公用支出有定额的按定额计算编列,没有定额的根据实际情况测算编列。首先必须摸清家底,重视源头,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建固定资产台账,设各科室的固定资产管理员,专人负责并与绩效挂钩,进行动态管理,对资产增加、减少严格按规定程序处置。其次必须对单位水、电、话费、会议、培训、差旅等办公活动进行量化,并随办公条件的改善而相应增加;对一些设备配备标准没有规定的,通过不同部门了解实际情况,掌握完整、准确的统计数字,提升预算编制的真实、科学性,也使上级预算管理部门得到切合实际的定额基础数据,针对各项支出特点制定不同的编制方法,避免支出计划的追加频繁,增强预算的可行性,完善预算定额体系。

2.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

项目支出预算由基本建设支出、修缮支出、设备购置支出、会议支出、专项支出、转移性支出和经常性专项支出等组成,项目支出的确定必须依据前几年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科学分析,钻研项目的认证方法与程序, 结合年度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明确项目支出内容和规模,统筹考虑预算内、外资金和其他资金来源,对所报项目按轻重缓急进行合理排序,并附项目支出安排的有关政策和依据。对项目支出建立绩效评价体系,事前审批到事后追踪问效,实现资金效益和管理效益的最大化。(1)项目安排依据必须充分。与业务科室相互配合,经过认真考虑和调查研究,根据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确定项目。(2)项目安排必须切合实际。对科室提出的项目,由预算编制小组进行认真的考察、分析,或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进行调查、研究。这样最后财政部门批准了该项目的实施,执行起来就相对比较容易。(3)项目数据确定顺序应正确。项目的确定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结合年度工作任务和上级任务要求,上报项目最基本经济科目数据从各个科室汇总而来,综合考虑后确定,再分解到各经济科目,最后确定项目总规模。(4)项目内容与预算项目要求内容一致。根据预算项目要求必须分解到经济科目,如差旅费、租赁费、招待费、专用材料、专用设备等等。(5)项目规模要切合实际。项目规模根据实际需要编制,不应将规模放大。(6)项目预算的编制要“回头看”,强化项目预算的规范性。单位每年的项目预算都是依据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编制的,项目大致相同,应尽量延用上年度的项目名称,根据当年度的部门预算编制要求对项目的立项依据、项目内容及项目目标任务进行适度的修改,以使其更加完善。

3.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

第8篇

关键词:战略导向 全面预算 预算编制

“规划”和“控制”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而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全面预算,若无规则,则无控制的依据。全面预算是以财务形式制定的企业由一系列单项预算组成的有机整体,由一整套预计的财务报表和其他附表构成,在一定期间内对经营和资源分配的计划,用来反映企业计划期内预期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应用和深化预算管理体系,才能在复杂多变、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中能够生存和发展。

一、全面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

全面预算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内部控制管理的必要手段,关于全面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是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总原则的引导下,对战略发展状况与财务工作进行统筹管理,笔者认为可归类为以下几方面:

(一)完整性原则

全面预算编制基于战略导向,而战略导向是站在总体性管理的视角,对各项工作提出详细的预算要求,譬如在预算方案落成之后, 各个部门需要按照方案规定的细则性要求,在预算范围内做好各项工作,一旦出现超预算的情况,则说明预算方案的适用性有问题,或者该部门没有严格按照预算要求开展工作。因此,全面预算编制要提高方案的适应性水平,就必须紧扣战略导向的完整性要求,以避免预算方案脱离实际。

(二)公开性原则

全面预算编制工作围绕战略导向的管理要求,要求适用于各个部门的岗位实际,换句话说,全面预算编制工作并非财务管理部门的内部工作,而需要结合各个部门的实际工作需求,在广泛征求各个部门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方可科学制定相应方案,因此全面预算编制需要以公开的方式“广纳贤言”,譬如问卷调查、网上留言箱等,然后归纳汇总各种建议和意见,提炼出改善预算方案的精髓 。

(三)稳健性原则

全面预算编制通常采用“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滚动预算” 等方面进行编制,分别针对支出预算、收入预算、专项预算等,为了提高全面预算编制的稳健性水平,在编制预算方案的时候,需要统筹以上的编制方方法,分析这些方法与战略导向之间的相容性水平,以突出表现预算的“勤俭节约”优势。预算方案编制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收支平衡和尽可能减少财政赤字,因此方案的细节内容,除了需要明确利润的挖掘点,还需要制定负债情况下的经营方案,以便实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财务管理战略目标。

二、全面预算编制的流程管理建议

在明确全面预算编制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要求根据战略导向的预算目标,分解预算编制的工作任务,邀请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反复的沟通交流,然后编制出细则的预算方案,笔者结合相关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全面预算编制流程管理建议:

(一)构建预算管理体系框架阶段

为避免财务预算管理方案的空洞问题,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之前,要根据预算管理的目标,基于战略视角构建预算管理体系的框架,具体的构建方法是综合性了解企业的远景和战略,制定战略目标,然后进行中长期的预算,将战略目标转化成年度预算,形成包括组织体系、内容体系、方案体系、调控体系、考评体系在内的预 算管理体系框架。以此形成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体现出预算编制、审批、下达、执行、考核等功能,不仅能够明确预算目标,而且通过预算调整和差异分析,实现预算的有效控制。

(二)内部预算阶段

所谓的内部预算,指的是在编制预算总方案之前,由各个部门参照上一年度的资金收支情况,提供部门内部的预算建议和意见,然后汇总成预算方案初稿。在内部预算阶段,首先需要对内部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并对财力的分布进行调整,以此反映出战略导向下资金使用计划,同时需要确定部门可支配资金的收入来源,尤其是公共需要事项的资金安排。其次是根据战略导向下运营管理资金安排,除了专项资金以外的所有资金的优化配置,都要求做到专款专用。最后是专项预算,譬如行动计划、培训教育、科研项目等的经费收支等,是从战略导向下资金总量中,所衍生出的特殊预算资金。在明确以上三方面内部预算之后,根据战略导向发展规划中的财务收支计划,对这些预算的资金进行汇总,并扣除掉重复的部分,就可以基本确定总预算额度。

(三)预算方案执行检验阶段

全面预算方案编制之后,需要通过执行检验其可行性与否。由于全面预算编制是基于战略指导,因此为保证预算方案的有效执行,依然需要根据战略指导的基本原则,做好预算执行的日常监督和控制工作。鉴于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因此预算方案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预算环境的变化态势,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纠正预算的偏差。笔者建议应用预算实时监控系统,将每项预算细则和各个部门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通过对各个部门工作情况的监控,从侧面反映出预算方案的执行效果。关于预算实时监控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的硬件手段和财务信息化系统的软件环境,开发出包括数据输入、数据输出、数据保存、数据分析、数据安全等功能的综合性平台,在平台当中建立起与各个部门的连线通道,各个部门需要将工作中与预算方案执行相关的情况,及时输入到系统当中,而系统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得出预算方案的执行效果。在此,我们还需要开展全面预算的考评工作,基于预算方案的执行效果和围绕全面预算目标体系的实际情况,展开各个部门的预算成绩考核工作,给予预算方案执行效果良好的部门一定的物质奖励,而对于超预算的部门,给予一定的惩罚,以此激励各个部门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全面预算方案赋予的任务,同时也是全面预算编制不断精益求精的参考依据。

(四)预算上报阶段

在总预算汇总的基础上,各个部门将预箅意见和建议上报,然后提出预算的草案。草案的内容要突出上一年度的预算方案执行情况,以及本年度工作的资金规划,财务部门根据预算的草案,对下一年度的总体收支规模展开全方位预测,并提交财务决策者审核汇总后,交由财务部门下达预算的控制数,其中需要审核的内容包括收入是否按照规定全部列入和支出是否按照规定标准编列。各个部门收到财务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之后,如有异议可及时提出意见和调整理由,然后重新上报到财务部门,在得到正式批复之后,才可以正式纳入全面预算方案编制的内容。以上预算上报阶段的流程,大致可以分解为:预算草案汇总上报――预算控制数下达――预算草案修改并上报――预算草案的正式批复――正式预算方案的汇总编制――还原成可比口径预算――预算方案的执行――预算情况的检查和分析。总之,全面预算方案的编制需要做到职能各有分工,以“民主”的态度补充各个部门的意见,形成具体有层次性的统一预算体系。

三、结束语

企业可以通过编制预算制定一个能够协调内部各部门工作的全面计划,分析和考核企业内部各个责任部门的工作业绩,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达到预算控制的目的。全面预算编制工作,是建立在战略导向管理基础之上的,为了提全面预算编制的水平,我们需要将预算编制分为体系构建、内部预算、预算上报、预算执行检验四个阶段,从这四个阶段解读出编制的合理方法,以求全面预算编制的主题研究臻美完善,通过实施科学的预算编制给企业带来成功。

参考文献:

第9篇

部门预算,是编制政府预算的一种具体制度和方法,它由各级政府的多个部门编制,反映各个政府部门所有的收入和支出。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对于财政全额核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而会计核算是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中的关键一环。理论上讲,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二者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并不完全协调。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加强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协调工作的对策建议,最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会计核算;协调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我国财政部在2000年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制定了相关制度。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改革的呼声也随之加大。2013年财政部颁布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新增了和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为二者的相互配合和协调打下基础。但在实务操作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之间的协调并不容易,严重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有必要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之间不相协调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建议供业内人士参考。

1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概述

1.1部门预算改革综述部门预算是指单位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及自身单位职责,由基层单位进行预算编制,上报上级汇总和审核,由财政部审核之后提交立法机关批准的行政事业单位年度财政收支计划。2000年我国财政开展部门预算的改革试点,2001年推广到国务院26个部门。至今,部门预算改革已经有超过十年的历程,编制的范围和支出结构渐趋完善,部门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预算信息也具备一定的公开透明度。但是,部门预算的改革思路和措施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总的来说,预算编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政策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依据有关国家方针政策,实事求是地进行预算编制、合理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2)可靠性原则,从事公共管理和服务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可靠的资料和部门往年的收支情况,认真进行测算,确保单位预算收支平衡;(3)合理性原则,预算编制就是要保证有限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所以行政事业单位部门要合理的安排各项财政资金;(4)绩效性原则,预算编制要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对预算编制过程、执行结果进行全面追踪和阶段性考核。

1.2会计核算综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也称预算会计,具体是指依据行政事业单位非营利性质和财务收支情况,为会计主体提供会计信息,从而科学地做出经济和社会决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对象主要是预算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收支及资金营运过程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相对于企业会计来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特点表现为:(1)在会计核算的基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要核算基础;而企业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2)在会计要素构成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要素分别有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而企业的会计要素分别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3)在会计等式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等式的组成是负债和净资产;而企业会计的会计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4)在会计核算内容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中固定资产一般不计提折旧,只实行内部成本核算以及利润分配核算[1];而企业会计中的固定资产是要进行包括计提折旧在内的后续计量工作的。

1.3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协调的意义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协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可以反映各项财务收支情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和单位资金营运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预算会计核算工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使用好各项经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和国家宏观调控。例如:厦门市招商中心作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所需的经费支出全部来源于国家的财政资金,做好本单位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协调工作,有利于保证预算编制真实可靠,合理安排各项资金,保证单位收支预算平衡;(3)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公共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行政事业单位从事着我国行政管理与公益性事业,协调好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有利于财政资金得到合理使用和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单位认真履行自身职能[2],从而不断提高其公共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2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2.1部门预算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现状,部门预算管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有:(1)编制的预算无法反映真实情况。对于单位预算来说,它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所有部门下一年度收支的整体估算,不仅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更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与支持。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的相关职能部门并没有给予财务部门预算工作以积极配合和支持,甚至在有些基层单位出现了部门预算工作是财务人员单方面的事,本应是全员参与的预算编制工作未能得到有效执行,导致在进行预算编制过程中,无法掌握单位各层面的业务情况。这种情况下编制出的预算表也就很难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2)部门预算管理不够精细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给参与预算编制工作人员的时间太短,通常为期一个月左右,再加上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采取的是“定期预算法”,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单位预算编制的质量不够高,数据不够精确,很难保证预算编制的可靠性,从而也就无法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协调性;(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会监督制度不到位。在年初编制预算表时,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由于先考虑自身既得利益,通常预算都会较上一年度略微增长,并且有些预算单位在财政资金使用上存在超支浪费的现象,对于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之间的界定关系没有明确的概念,经常将项目支出的经费作为基本支出之用,从而来填补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的不足;再者,对于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也是存在轻管理、重拨款,没有进行实际有效的监督和考核[3]。

2.2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财政部于2013年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体系中新增了和部门预算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的规定,将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工作有效结合起来,以保证财政资金能够得到有效和规范运用。但在单位会计核算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行政事业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难以反映真实的资产情况,不利于成本核算。收付实现制是指单位现金收支行为在其发生的期间都将其记为收入和费用,而不管与现金收支行为连接的经济业务是否发生,相对于权责发生制而言,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核算相对简单,易于被使用者理解,数据处理较为廉价。显然,行政事业单位仅以实际收到或支出的费用来进行会计确认,很容易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虚增,不利于单位成本核算,不能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也不能够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当年收支结余和资产的真实价值,也就更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防范财务风险;(2)行政事业单位科目设置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所涉及的业务层面逐渐增广,原本行政事业单位所使用的会计核算科目并不够完全满足当前业务开展和会计核算的需要;(3)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严重影响到单位预算改革及会计核算的质量。不管是年初的单位预算编制,还是平时单位经济业务开展发生的现金收支行为,主要是由单位会计人员来完成,所以单位会计人员如果业务素质不高,那么在处理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时,就很难将会计核算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严重影响到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效率,也就很难保证为单位领导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加之有些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利用职位之便谋取不当利益,在单位内部产生一股不正之风,严重影响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地发展[4]。

2.3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之间不协调导致的主要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早已成为公共财政体制的关键一环。为了完善和规范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会计核算,财政部于2013年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体系中新增了和部门预算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并以此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但现实中二者之间仍存在着一些问题:(1)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会计核算方法模糊。在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中,要求预算编制应全面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用和负债情况。因此,在会计核算中也应当全面反映部门资金和负债情况,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却并未按此处理,例如,财政部在事业单位修改事业支出核算内容的通知中要求事业单位要在“事业支出”科目下设置二级明细科目,分别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明确“基本支出”是作为完成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任务的保障性支出,而“项目支出”是为完成事业单位特定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然而从事业单位实际经济业务发生的情况来看,事业单位项目支出应当分为基本建设类、行政事业类、其他类来进行会计核算,这与财政部要求的会计核算方法不同,二者会计科目设置未形成统一[5];(2)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项目支出和会计制度的规定不协调。按照财政部关于修改事业单位事业支出核算内容的通知来看,事业单位的“项目支出”科目应该将其作为单位为完成某个特定工作任务而产生的项目支出。然而在事业单位基本会计制度中规定将2013年后拨出专款记为事业支出下的项目支出科目,二者虽然都是核算相同的款项,表面上没有不相协调的地方,但是二者仍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利于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操作统一[6];(3)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基本建设支出的预算和会计制度不相协调。自财政部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实施单位预算之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应该包括单位的一切支出,含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支出;然而在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中的“结转自筹基础建设”这一会计科目却要求对其进行单独核算,事业单位部门预算要求统一编制与会计制度要求单独核算发生冲突,二者之间互不协调;(4)财政资金不充裕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无法满足单位日常支出资金的需求。一般情况下,财政资金不充裕地区会将单位经常性专项业务费记为基本支出项目,而不是按照我国财政部规定的将其列入单位的项目支出。原因在于财政资金不充裕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为完成日常任务所需的预算经费非常低,根本无法满足其基本运作,只能通过项目支出的结余来补充单位的日常支出,以保证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

3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相互协调的对策建议

3.1明确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会计核算方法财政部应当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的不协调之处加紧修订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于单位经营事项要采取会计集中核算,并注意与财政部要求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新规定之间的协调性。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新会计准则来规范会计科目设置,将会计科目的涉及范围扩大,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的完整性。同时应明确事业支出下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范围,加强会计考核和监督,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使用统一划分口径[7]。

3.2科学地进行预算编制,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首先,在编制预算方法上应对预算编制工作进行细化,清晰各部门权责,对于预算编制工作的时间要适当的延长,采用先进的编制预算方法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实际情况进行预算编制,同时要构建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制度和反馈机制,加大行政事业单位部门的预算执行力度,定期做好单位部门工作总结和信息共享机制。其次,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权责发生制,确定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事项实用的范围,调整单位会计核算的程序,对单位部门发生的现金收支行为进行真实准确的反映,提高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度。最后,要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专门监督部门,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进行监督约束,保证财务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准确度[8]。

3.3合理设置和调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核算科目为了能够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更加精细化和全面化,财务会计人员应该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熟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的划分要统一口径。同时,根据新的预算法将预算外资金列入单位的会计核算当中去,并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单位的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要对现有的会计核算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以此调整好单位的会计科目。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加强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工作之间的协调性,加强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加大对单位财务工作的监督,提高单位部门预算的透明度、完整性,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3.4提高单位财会人员的素质和领导的重视程度首先,在进行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过程中,单位应该努力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加大对其培训力度和专业技能提升工作,帮助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掌握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预算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邀请相关专家对工作中遇到的疑惑进行详细解答。其次,对于单位非财会工作人员,应建立奖惩制度,对其工作进行定期考核,提高其与财会部门积极交流程度[9]。最后,应该提高单位领导和管理层对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重视程度。只有这二者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减少因预算编制不当而导致的一些风险。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存在的问题、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以及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之间的不协调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会计核算方法模糊、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项目支出和会计制度的规定不协调、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基本建设支出的预算和会计制度不相协调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工作之间的协调与否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和对外服务效率。总之,协调好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长久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景丹.论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J].财会研究,2009(7):20-21.

[2]陈瑾.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济,2006(14):61-62.

[3]灡凤兰.对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7(9):84-85.

[4]曾海鹰.浅论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J].时代金融,2012(7):17.

[5]甑彩.浅议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的协调[J].财经界(学术版),2014(3):180.

[6]牟维.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J].财会月刊(会计版),2011(3):13-14.

[7]唐晓青.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思考[J].事业财会,2005(1):67-69.

[8]李方钦.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与禁忌核算协调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07(9):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