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医学教学方法集锦9篇

时间:2023-09-25 11:38:41

医学教学方法

医学教学方法范文1

针对医学高职高专中医学基础教学现状,提出了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有兴趣学习法、课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比较学习法,以期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医学高职高专;中医学基础;教学方法探析

在医学高等专科院校中,中医学基础教学最突出的问题是教材内容多,课时少。它是中医专业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等专多门主干课程教学的缩写版,授课学时仅仅54学时,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医学基础全部内容难度非常大,因而,在中医学的讲授过程中往往侧重于中医学基础知识的讲解。该课程存在理解困难、内容多且抽象、文字难懂、知识面较广等特点,再加上医学高等专科院校的学生中医基础薄弱、知识积累较少、学习兴趣不浓、学校安排课时相对较少等现状,对学生而言要想在短时间学习、理解、掌握如此深奥的知识,难度可想而知;对老师来说,传统的讲授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普遍较差。笔者在中医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探求,总结了几点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兴趣学习法

这种方法重在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兴趣,才会认真听讲,才可能学好。中医学基础作为学习、认识中医的入门基础课程,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比较难理解和记忆。作为老师,首先应把难于理解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而不是照搬课本。比如在讲解时适当运用“示意图”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加深理解和记忆,如讲解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时,可利用五行相生相克表描述相生相克关系:相生就是顺时针相邻相生,相克就是隔一行克一行。这样结合图表用一种简单的语言描述,学生容易理解。再如在讲解阴阳学说中阴阳互根互用时,可举例“阴和阳的关系就像生活中没有白天,就不会没有黑夜;没有黑夜,也就不会有白天”,以这样通俗的语言讲解,学生能够较为愉快的接受且理解。

2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集体中相互交流各自的观点或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授课生动性及学生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开展交流意见,互相启发,弄懂问题。例如在讲解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时,可把学生分成5组,并让每一组各自讨论并举例说明其中一个基本内容的的含义。再如讲解病因这一章节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六淫七情的致病特点,然后进行相互交流。分组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体合作能力,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1]。教师在授课时可根据教学目标,适当在讲授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具体案例来说明课堂所讲授的内容,案例教学法中最常见的就是病案讨论,它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形式,变过去教学中教师单向传授的被动模式为师生双向沟通、相互促进的积极教学模式,活跃教学气氛,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的能力。该方法是让学生首先对病案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内容的要求进行讨论,最后老师进行讲解的方法。案例可以是学生常见的病理现象,也可以是临床中常见的病例,例如在讲解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时,可列举“某急性热病的病人,入院治疗时突然出现体温骤降,问该病例体现了阴阳学说的什么内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该病例从而得出问题答案。再如在讲解完气与血之间的相互关系后,可问“一位贫血的病人去一家中医诊所看病,中医医师在处方上除了开补血药之外又加入了补气的药物,请用气血关系来解释为什么需要加入补气的药物?”通过这样真实的案例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充分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了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活跃了教学气氛。

4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放在一起,辨别异同,认识本质,通过“教”与“学”双方主动参与以揭示规律的教学方法[2]。与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不同,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思考主体的自身潜能,认识事物本质,从而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抽象、难以理解、记忆内容繁杂。医高专的学生一般对西医知识较为熟悉,且中医和西医作为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故在讲授中医某些知识时可通过中西医的对比来讲解。如讲解“心”的生理功能时,中医“心”的主血脉功能就相当于西医生理学中心脏的泵血功能;主神明功能却和西医不一样。这样一比较,学生就容易把中医西医常常混淆的教学内容区分开来。再如在解释“辨证论治”的含义时,由于初次接触中医的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这一中医特有的治疗基本原则,笔者在讲解过程中常常把“辨证论治”和“警察破案”对比讲解,看似不沾边两个内容实则有着相同实质内容。“辨证论治”就像警察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往往需要先搜集证据在根据证据来判断真正的罪犯,从而确定并实施逮捕方案。在这一教学法中,思考、联系和启发是教学的主要方法,学生通过联想比较,建立了与以往知识体系不同的、较为清晰的概念,明确了差异,避免了概念的混淆,使所学知识更加浅显易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综上所述,在中医学基础教学工作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直观性、启发性、实践性、创新性,从而使学生最终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津,闫润红.浅谈中医基础类课程教案设计思路[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0):81.

医学教学方法范文2

中国的教育事业中,中医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进行中医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本论文针对中医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中医;教学方法;创新;探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实现了突破性进展。为了将中医更好地传承,就要培养高质量的中医人才。在中医教学中依然固守传统的教学理论是不够的,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而采取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中医教学质量。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塑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对中医教学方法予以改进,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中医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非常必要的。中医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学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教师发挥着指导作用,但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完善自身的学科素质,提高教学能力,并在课堂上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效掌控,以确保课堂教学有序地展开。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课堂情境的内容按照教学大纲的指导而展开,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思考问题,并对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1]。比如,“在课堂上创设中医诊断情境,学生划分为两个小组,其中一个小组为医生,另一个小组的学生作为患者接受诊断。在两个小组互动时,要求学生在其过程中总结老年脑卒中采用中医的诊断方法,如何做才能够将病情以及致病的原因诊断出来,采取哪些治疗措施比较有效?”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之间的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并能够做到相互补充解决问题,如此,学生就会掌握与脑卒中病情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还提高了中医学科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当课堂教学接近尾声,就进入到学习效果评价阶段。评价并不仅是教师的评价,学生也要参与评价。这样可以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起来,对中医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中医教学中采用“1+1”实践教学模式

以《中医内科学》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例,对学生实施“1+1”实践教学模式,即学生讨论病案结合门诊教学。学生所讨论的病案为广为熟悉的经典医案,但是从学科角度而言,这些病例又是陌生的。将这些病例引入到课堂上,就会让学生产生新奇感而提高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2.1针对病例进行分组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针对病案自由讨论,并应用自己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分析病例。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发挥指导作用,还要适时地对学生的讨论情况予以点评。采用这种病案讨论的教学模式,使中医教学内容直观化,有助于学生对有关理论知识深刻记忆。

2.2门诊教学

中医教学中安排门诊课,就是在课堂上塑造教学情境,通过情境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对病患进行诊断并制订治疗策略[2]。这期间,学生可以与病患直接接触。学生在分析和治疗中学习课堂教学内容,以使得病患在中医教学中起到完善和补充的作用。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相关理论知识更容易消化理解,而且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也得到了培养。通常教学门诊会安排2~3个学时,每一次的教学门诊安排1名病患前来问诊。学生接触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对病患进行辨证施治,即与患者充分沟通、收集患者的疾病史资料、分析患者的病情、采用中医方法辨证分析疾病、作出诊断、展开治疗。

2.3将病案讨论融入到教学门诊中

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将教学门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一个小组负责一次门诊活动。在小组中,1名学生对患者的疾病资料进行收集,其他的学生通过采用各种诊断方式获得患者的病症资料,包括观察舌苔、把脉等等。当完成收集资料的工作之后,将资料内容整理好之后报给教师,除了资料的内容之外,还要将患者资料采集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对病症的中医诊断方法、辨证施治的方案以及需要遵循的治疗原则等都要明确。汇报完资料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工作情况予以评价,并指出需要完善的地方。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针对患者病症开展讨论,学生之间通过讨论确定治疗患者疾病需要开出的处方,教师所发挥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中医处方。当处方经过多方讨论和修改之后,就可以将处方交给患者了。小组成员对于患者的中医治疗效果还要进行跟踪观察和回访,主要是观察患者服药1周时所获得的治疗效果。1周以后,安排患者复诊。教师将学生所收集的回访资料进行分析,做出总结,将治疗效果告诉学生。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商讨患者下一步的治疗情况。学生一边参与患者的疾病治疗,一边学习中医知识,可以锻炼临床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中医素质的培养。教师具有丰富的门诊经验,学生对患者进行中医临床治疗时,可以予以必要的指导,并与学生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将治疗疾病的方案制定出来。患者按照最终的治疗方案接受中医治疗。

综上所述,中国的医学领域中中医是重要的内容,为了将中医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就要重视中医教育。在中医教学中,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对中医教学方法予以创新,就是从时代的角度出发展开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中医理论的应用能力。

作者:丁宇丽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医学教学方法范文3

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础技能和基本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桥梁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诊断的原理,学会采集、综合、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运用诊断学的方法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揭示疾病本质,为进一步学习临床医学的各门课程奠定基础。在成人医学教育中,学生大都是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经过中专或大专阶段的学习,具备了较系统的医学基本知识,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自学能力,但是由于社会对于卫生技术人员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们感到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这就决定了成人医学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并非大量积累理论知识,而是有针对性地学习与本专业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素质。成人医学生的年龄一般参差不齐,年龄偏大学生的记忆力与在校大学生有一定的差距。现代诊断学学科飞速发展,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涌现,加之诊断学课程学习较短等特点,因而成人医学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

1 明确教学目标

成人医学教育学生多在基层医院临床一线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他们的学习目的是通过学习达到理论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的更新,大部分学生年龄偏大,有一定的家庭和工作负担。根据以上特点,其教学目标可以定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授课教师需要掌握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从开始学习诊断学起就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提高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盲目性和局限性。

2 突出教学重点

诊断学是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联系的桥梁,其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多种疾病常用的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做准备。在以前的教学中,由于对成人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要求不甚了解,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交流较少,教学内容中有大量中专或大专所学知识的重复,因而无法做到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不能满足成人学生的要求,学习效果也比较差。为此,我们采用了与普通教育不同的方法,在教学中首先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的内容,将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和分析方法。在教学内容上,我们根据专科和本科阶段教学内容的差别,对于检体诊断学部分,侧重于培养成人学生的规范化操作训练和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而在实验诊断学部分主要讲授实验方法、临床意义和临床应用的新进展。实验诊断学中的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三大常规检查之一,在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实验诊断学中一个重点章节,我们讲解贫血和感染性疾病时重点讲解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形态的变化情况及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而对于以前学习过的内容,如血细胞的常规检查方法等,只进行简单的复习。理解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在学习实验诊断学课程之前,学生的思维方法大多还停留在理论课阶段,尚未进入临床思维阶段,他们还不善于运用多领域的知识综合分析人体病理生理变化与临床疾病的关系,还未能认识到人体的复杂性。如贫血时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下降有一定关系,但并非一成不变;红细胞形态变化对贫血病因诊断和治疗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根据贫血性质,在治疗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形态可能出现新的变化:不同的病人可能具有其自身血细胞变化的特殊性等。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些变化的意义,我们在课堂上重点介绍了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变化情况及其与病情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相关指标变化的特点,使他们认识到临床检验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3 改进教学方法

成人医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来学习的目的重在提高,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结合,努力挖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认识和探索知识的过程,力争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比如在物理诊断学教学当中,为了能让学生规范化操作,放映由全国高等教育学校统一录制的全身体格检查操作光盘J,通过视频和声音等多途径教学,学生对体格检查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的、系统的观念,通过播放体检操作及疾病阳性体征的视频,学生有全新的视觉及听觉体验,加深了对体格检查手法的认识和异常体征的判断。多媒体教学系统可重复使用,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体检的每个细节。也可利用数码摄像机,拍摄教师和学生的体检操作过程,再让学生自己来发现并改正每个细节,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利用电子标准化患者提高检体诊断水平。例如在心肺听诊触诊电子标准化患者相应的部位可以听到肺部正常、异常呼吸音和心脏正常、异常心音,以及可以触到胸膜摩擦感和心包摩擦。感教学软件将文字、声音、图像、解剖、生理、病理、血流动力学、心电图、X线、CT及彩色超声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可在屏幕上直观地看到心脏跳动、膜活动和各种杂音、异常呼吸音产生的机理。使学生对心音、呼吸音产生的机理及听诊特点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在腹部触诊电子标准化患者腹部可以触及肿大的肝脏和脾脏。可以检查胆囊压痛征,这些异常体征往往在短暂的临床见习中是难于一一见习到的,教学软件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肝脾触诊的正确手法,使学生边看边练习,容易掌握且记忆深刻。电子标准化患者运用于成人学生诊断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学资源的不足,且能在任何时候提供病理体征给学生练习,较好的解决了学生缺乏对异常体征的体格检查训练问题,是诊断学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设备。

医学教学方法范文4

关键词:-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中医教育;现代教学

现代教学设计模式在近些年的中医学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在高等中医院校,教学本身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干预行为,与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密不可分,即任何一种或几种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劣及应用得成功与否,直接由其是能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来决定,教学设计模式的选择和有效应用是提高高等中医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保障,兹以-BL系列,即PBL、TBL、LBL、CBL几种现代教学设计方法在高等中医教育教学中进行有效应用的情况进行研究和探讨。

1-BL系列有效教学设计模式概况及组成特点

-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目前在中医高等院校很多课程的教学中都在积极地推进与尝试,但鉴于各课程之间的知识体系的不同,决定着教学模式某种程度的不可复制性,下面对-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的特点并结合其应用于中医实际教学中的适用度和优劣性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期更恰当地选用于中医实际教学中,更大地提高中医高等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1.1PBL教学设计模式

1.1.1PBL特点与优势PBL(Promblem-basedLearning)教学设计模式的提出建立在让学习的过程由教师主导转化为由学生主导、教师辅助的教学改革目的的基础上,基于问题的抛出,由学生个人查阅、分析、总结资料,再按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出知识要点[1]。PBL教学设计模式适用于中医院校中没有接触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的较低年级学生,在课堂组织形式方面属于精英式教育[2],每6~8名学生为1小组,每组配1名教师,小组在围绕案例问题的讨论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旁听和辅助,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探讨。PBL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势就在于:(1)能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意识,借助学习问题的提出学生将自己对知识的获取、组织形式、相关学科知识的涉猎均发挥至极致,达到更好地学习知识的目标;(2)锻炼了学生对知识学习和吸收的批判性思维,敢于对问题进行质疑,进而借助学习工具自己去探究;(3)有助于中医学各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PBL存在的问题PBL教学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是,(1)学生在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索式学习模式下的基本功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原因容易不扎实,不利于后续课程的深入学习;(2)若多门课程同时开设以学生自我探索式的教学设计模式为主,学生的课业负担势必加重,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施和效果;(3)在考核评价方面不够客观化、科学化。

1.2TBL教学设计模式

1.2.1TBL特点与优势TBL(Team-basedLearning)教学设计模式最初是LarryKMichaelsen于2002年提出的一种以团队协作为基础的教学模式[3],TBL在某种程度上是PBL的进一步创新型教学模式改革,其形式主要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包含的内容是:(1)先将学习要点呈现给学生;(2)学生自学的过程;(3)进行课堂测试一(学生单人独立完成);(4)进行课堂测试二(问题同测试一,形式采取小组内讨论,选举代表发言);(5)教师对知识要点进行精讲;(6)布置作业(分小组讨论,学生进行自我总结);(7)小组内互评(各小组内各成员间互相评分)。TBL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势就在于:(1)其考核形式总体来说属于形成性评价,即通过每次讨论、发言及测试、小组内互评进行综合评价,相对科学合理;(2)相较于PBL基于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TBL通过不同形式的测试及课后作业,保证了以学生为主进行学习的目的,通过后期的教师精讲知识点又保证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切实把握。

1.2.2TBL存在的问题TBL教学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是,(1)学生对于此种教学模式的耗时长,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后时间,直接影响其对于知识的同化吸收效果;(2)TBL更强调当前课程的知识目标,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原因学生很难再有可能涉猎相关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知识点的辐射效应差。

1.3LBL教学设计模式

1.3.1LBL特点与优势LBL(Lecture-basedLearning)教学设计模式,即为我国最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形式,无论大班小班均适合。LBL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势就在于:(1)节省师生的知识传递时间,教师不必多花精力设计知识点问题,学生不必课后花更多精力进行自学;(2)解决了大班授课的问题,一位教师完全可以胜任大班的授课形式[4]。

1.3.2LBL不足与问题(1)学生的学习完全是被动的,几乎没有主动思考的过程;(2)对于记诵知识点不得要领的学生而言,学习效果甚微,课堂有效教学率低;(3)学以致用无从谈起,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得仅仅是通过教师单方面的输出,而通过学生在实际应用方面的再次输出的效果不容乐观,毕竟没有经过学生本人的主动发现知识、建构理论框架的过程。

1.4CBL教学设计模式

1.4.1CBL特点与优势CBL(Case-basedLearning)教学设计模式,顾名思义是以具体案例(case)为导引,案例中贯穿的问题为基础,学习的主体为学生,教师的角色为小组讨论的主导,掌控整个讨论的方向、讨论的深度和广度[5]。CBL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势就在于:(1)符合教学目标的真实案例的导入高度模拟临床实例,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实际应用之间的间隙最小化,更好地内化知识;(2)将书本上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锻炼学生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2CBL存在的问题(1)CBL所贯穿的案例分析、讨论耗时较长,不利于整门课程的授课,只适用于个别知识点的学习,故建议结合其他教学模式同时开展;(2)CBL教学设计模式对教师本人能力的要求很高,教师需要全面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发展动态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选择典型案例的能力,全面控制整个课堂节奏的能力,而教师这一切的付出目前仍无法进行量化,确定其工作量[6]。

2-BL系列有效教学设计模式在中医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以上-BL系列有效教学设计模式目前在中医高等院校的多门课程及专业均有开展。鉴于-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各有利弊,尤其结合各校及各课程本身的特点,具体实施形式应各取所长、因课程特点而异,总体来说如中医基础类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着以记诵基本知识为教学及学习的主要目的,在教学设计方面就更应以教师的启发式讲授知识为主,适合应用-BL系列中LBL或LBL+PBL的模式,突出教师的教的基础之上,结合着问题的提出具体解决实际问题,将会化繁为简,如中医诊断学课程中,在学习脉诊这个重点内容的过程中就可以采用LBL+PBL的设计模式,因为脉诊的内容对于大一第二学期的新生来说既难以理解、抽象,又无具体的临床体会,故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先采用LBL,即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具体而详细地交代临床常用脉象的特点、诊脉时的注意事项及其临床意义,继而在学生对脉诊有了初步且系统的认识后再采用PBL模式,即教师按照课程目标抛出关于脉诊的具体问题,学生在实训室结合着脉诊类仪器的实际操作进行研究和探讨,将之前教师讲授为主的知识内容更加内化、巩固为自身容易理解接受的知识。中医临床经典类课程(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及中医临床类课程(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外科学等),由于在学情方面学生已有了中医基本理论知识的储备,授课过程中以中医临证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教学设计模式的选择方面就可以应用PBL、TBL、PBL+TBL、或PBL+CBL双轨式教学模式。如《金匮要略》中第九篇胸痹心痛篇的“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原文中的2个方证是临床常用经方,是学习重点。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得知,三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医基本理论和中药方剂已然掌握,本条文中的枳实薤白桂枝汤是由前次课学过的瓜蒌薤白白酒汤演化而来,人参汤的组成及功效特点在方剂学中学习过,所以对于这两个方证学生并不陌生,而是在对胸痹心痛气滞不通的具体临证思维方面缺少训练,因此可以考虑在教学设计模式方面采用CBL或TBL+CBL双轨式或PBL+TBL+CBL复合式教学模式,充分结合各教学模式的优势,使学生完全主动地将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延伸的、前沿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于分析、解决实际临床问题,将在CBL中的case及PBL中的问题、TBL中的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立体地将仲景在诊治胸痹心痛的临证思维呈现在学生面前,不再是单纯的、空洞的知识传输,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真正构成了中医临床类课程的有效教学课堂,真正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医学教学方法范文5

一、传染病学教授蒙古族医学生教学现状分析

1.现存流行传染病与教材中记录传染病出入太大。

有些传染病比较抽象,目前已多年尚未出现过。近年来,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常规传染病呈现逐年减少趋势;而交通便利和人口流动性的加大以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新型传染病不断出现;加之传染病受到地域性和生活、生产方式不同的影响,致使传染病疾病谱在近十余年里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而造成了书本知识与蒙古族地区实际病例不同步的现状,使临床教学面临极大困难。

2.语言差异性导致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在汉语教学过程中,蒙古族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比汉族学生略显吃力。虽然蒙古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接受过汉语培养,但是很大一部分蒙古族学生从小生活在牧区,其接触的启蒙语言和文字环境多以蒙语为主,并且蒙古族教学模式与常规教学方法有所差异,从而导致针对蒙古族学生运用汉语教授传染病学的方法不太适用。

3.定向生针对性培养方案略显薄弱。

蒙古族地区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季风气候,传染病区域性明显,种类相对单一。加上牧区生活、生产方式的不同,导致其传染病极具其地域特色性,且很容易导致人畜共犯和小范围集体流行。然而蒙古族医学生多为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后多数均回到蒙古族基层医疗单位进行工作。这就要求在教授蒙族医学生临床经验时需加入针对性教学方案。

4.临床实习对医学生的知识转化十分重要。

当今教学模式下,临床实习主要把学生分配到学校所在地区临近医院进行实习,然而常规医院有关传染病的临床病例比较少见,具有牧区特色的传染病临床病例更是少见,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医学生对传染病临床知识的积累。

二、教学措施的改革

针对上述问题,本课程组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蒙古族教学模式现状和定向培养实际情况,通过实施"常规教学和蒙古族地域特色相结合教学法",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传染病教学改革如下:

1.教学大纲改革。

(1)结合现行流行病学情况,对传统教学大纲进行改革,削减已消灭或多年均未出现过的病例,重点讲授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的病例;

(2)针对蒙古族医学生,特别是定向培养的牧区医学生,应根据蒙古族地区和牧区传染病疫情的变化,及时开设蒙古族地区和牧区传染病内容的讲授;

(3)结合牧区常见病例及临床资料,如图片、投影片、影音视频资料等进行直观教学,有助于蒙古族学生形成良好的深层记忆;

(4)同时合理运用病例分析法进行知识巩固,即用典型的病例和临床教师的实践经验去引导学生进入医生的这一角色,教师创造一种模拟诊疗环境,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问,使学生成为情境中的主角,以利于学生对理论的透彻理解和深刻记忆。

2.教学模式改革。

在教学模式方面,我们教师组经过在蒙古族学校的实地体验和大量的课堂观摩学习,总结了蒙古族义务教育阶段的授课方式以及蒙语教学的用语倾向。实施了汉语和蒙语穿插教学的授课方式,尤其是教学难点直接引用蒙语教学;结合蒙语语法多为倒装句的用语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尽量使用和贴近蒙语语法的用语习惯。经过实践,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3.定向培养方案改革。

针对定向培养的蒙古族医学生,教师组结合蒙古族牧区传染病的流行性特点,重点讲解以下知识点:

(1)重点讲授牧区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以此加强学生的实际处诊经验和触类旁通的临床思维能力;

(2)重点讲授人畜共犯传染病的防治措施及人、畜隔离方法,以及小范围流行时的人、畜隔离治疗方法;

(3)在教授治疗知识过程中,我们教师组结合蒙药、中药在治疗传染病方面的经验,科学引导学生对蒙药和中药的联合治疗方式深入了解和研究,不但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意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4.临床实习方案改革。

医学教学方法范文6

关键词:心脏外科学;临床教学;教学方法;医学生

临床医学是医学界里面最主要的,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领域。但是现实的问题是,临床医学生的数量不多,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劲头不大,对所学专业也不感兴趣。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展开论述。通过了解,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对当前的教学模式,在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展开新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下面就提出几点培养临床界人才的几点建议。

一、激发医学生对心脏外科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关键的。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感兴趣,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很掌握知識的重点。最基本的应该对学习感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上掌握扎实的知识。

临床研究本来就是枯燥无味的,如果自身对这个领域没有一定的兴趣和爱好,那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很难坚持下来。而临床研究的学习面临的问题是,基础知识繁多、专业性强,上课稍有疏漏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现在的学生基本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也就导致他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很多机会面前没有自信心。这样一种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那么就会盲目地不自信,从而对整个学习失去信心。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案,关注每一个学习个体。

心脏外科教学目前面临对大的问题是,求学的学生大多是在盲目的状态下选择这个领域,究其原因还是对医学的迷茫。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那些对这个感兴趣的学生,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培养,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对这个专业感兴趣,并愿意为了这个兴趣花费时间,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

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一个医学生开始新的学习历程,接触到心脏外科,最先学习的肯定是心脏的内部结构。而人体的内部结构非常复杂,包括多个组织器官。而心脏对于人体的位置也比较特殊,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把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掌握准确,否则在以后的解剖中就会有很多麻烦。一旦掌握不够准确,解剖偏离原来的位置,那么对于个人来讲就是致命的。所以,心脏外科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精确性和准确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学好基础理论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精确地记住每个部位的名字和位置,为以后的手术打好基础。

在医学学生已经充分掌握心脏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要加强学生对药物知识的掌握,即心脏在出现各种情况下,要使用哪种药物,每种药物的功能和副作用都要牢记于心。当患者出现某种心脏情况,医生在使用某种药物后,药物会产生什么作用,患者会出现哪种副作用,这都是一位医者必须了然于心的。还要考虑的是,心脏是人最关键的器官,稍有不慎就会给人带来生命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人的身体也会随着血压等变化而出现突发状况。那么,医生除了掌握药物的功能和副作用之外,对于患者的身体状况还要认真地了解,并仔细推断出在各种情况下会出现哪种情况,以便在使用药物的时候能够做出充分地了解。医生只有在对各种情况做出准确判断的时候,才能处理好突发状况,对患者负责,做一个尽职尽责的医务人员。

心脏内科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在以上的论述中已经不言而喻。但是对于教学工作者来书,不仅要掌握心脏内科的理论知识和整个知识体系,还要对教学方法有一些了解。如果不能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那么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做不好教学工作,所以,教师要根据当前学生的特点来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争取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医生。

三、生命教育

对于医学生来说,掌握了医学基础知识还远远不够。因为他们将来要从事的事业是具有特殊性的,他们要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而这些生命又是处于生病状态的,需要医生具有足够的耐心来解除他们身上的痛苦。因此,医学生就必须要有生命意识,意识到自己工作岗位的与众不同。人是这个世界上最高级的动物,他与自然界的动物有着明显的区别,在面对病人的时候,必须要真正地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才能在做手术的时候认真对待。这不仅考验着一个人的专业水平,还关系着一位医者的职业道德以及人文精神等。如果只有专业知识,而缺乏职业道德,那么这样的医生是极其可怕的。学生们相互模拟急需救治、情绪激动的病人和工作繁忙、身心疲劳的外科大夫,在设计情景中记录患者身体和心里的痛苦经历,也要感受医生的疲劳和患者的病痛孰重孰轻。

四、创新性的培养

心脏外科医生每天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情况,他们的工作是繁重的。而临床外科的特殊性,要求医生必须谨慎、必须精确,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患者有生命的危险,医生面临着医学事故。因此,很多医生在这个领域就不敢有一丝马虎,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长此下去,也导致了这个领域缺乏创新性,没有创新性,那么这个领域就不会有所进步。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这都需要个体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才能得以完成。

医学教学方法范文7

关键词:医学;留学生;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高等教育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与东盟国家在各方面合作的日益加强,我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东南亚许多的留学生也慕名而来学习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这不仅在对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建设一流大学进程中,同样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留学生语言的差异造成了语言转换中出现信息丢失的情况,形成留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困难和知识应用、资格考试困难的现象。因此提高留学生医学教学质量就显得格外重要。针对留学生的特点,浅谈一下我个人的认识和建议。

一、课堂教育

1.课堂上增加图片、动画等教学

医学的理论课是比较抽象的,特别是外国学生对汉语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更加需要一些图像、动画的描述来加深理解。很多老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其中有许多教师的观念仍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他们单一地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或多或少地用了信息技术的教学设备,从书本上罗列了些提纲,那么这节课就是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而没有从实际课程的具体需要出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的特点,使多种感官受到刺激,把大千世界的景象鲜明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提高学生感性认识的积累,使学生感觉到色彩、线条、音响、光等信息,产生立体感觉,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特别是对于外国学生,在语言理解有障碍时能从图像、动画中更直观的理解记忆。比如讲解全身血液循环系统的心脏内各房、室间的血液交换时,如果只讲解全身的血液回流到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然后通过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左心室,然后,左心室通过主动脉射血到全身。这样的讲解很抽象,比较难理解,如果能配上心脏血液流向的flas,就更加生动、具体,更容易理解记忆。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学习兴趣,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减少学生畏难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愉快和满足的心态中获得知识,让学生更快、更好、更牢地掌握所学知识。[1]可见激发学生兴趣在对外汉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留学生之所以到目的语国家学习,不仅是想学到好的专业技术,也想学到更为地道纯正的语言,以及可以亲身感受目的语国家的风俗文化、风土人情,了解目的语国家的发展与建设。因此,教师可将当地的生活风俗、人文、趣事等学生可触摸、可感知的事物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感觉到教学内容新鲜又有活力。

3.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育家说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及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很好融入到课堂,融入到文本当中,从而达到教学相长。[2]比如在教授修补腹外疝的方法时加强前壁的缝合法Ferguson法,就可以简单的记忆成“前壁就是在最前面的”,想到First,正好Ferguson是已“F”字母开头,很自然就能记住了。又如在讲解腹外斜疝修补的解剖结构时可以总结成口诀:内口外口两裂隙,腹横筋膜腹外腱;上壁柔软两块肌肉,腹内斜肌腹横肌肉;下壁坚硬两韧带,腹股沟边是腔隙;前壁后壁两个壁,三分天下不难记。这样一来也能让留学生感受更强烈的汉语语感。

4.体验课堂乐趣

课堂要有“笑声”,我们医学课本来就有些枯燥,再加上有些教师上课,过于严肃,活泼不足,课堂“火药”味太浓,就造成纯粹的“填鸭式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无效或低效的。我们要懂得,师生之笑能舒缓紧张情绪,要激发师生教学的积极心态,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树立欢乐的课堂观念,使课堂有教学内容引发的笑声,有教学情境设置引发的笑声,有教师幽默语言引发的笑声,有学生机敏语言动作引发的笑声……有笑声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学习参与度更大。每一节课,教师至少要让学生笑一次。[3]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会更高。

5.注意与学生的互动

语言是同思维直接联系的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课堂教学的智能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通过问答的方式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让学生的大脑思维迅速地转起来,从而搜索问题的答案所在,同时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神经电反射再次传给大脑思维中枢,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而且外国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不同, 课堂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所以采取互动式教学也符合外国学生的特点。

二、实践教育

实践在医学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习的要求上,提倡留学生留在国内医院实习,以保证质量,便于管理。但实习同样鼓励学生回国,进入当地国家认可的高水平医疗单位实习,有利于了解其国内医疗实际情况和就业市场,为毕业后工作打下基础。实习前开设强化训练课程,加强其临床技能,了解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1.课间实习,假期实践,社会实践

让留学生经常组织义诊等活动,参加医疗救助等;培养留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更深刻理解,培养其服务患者、奉献社会的精神;尽可能多地了解未来职业生涯所面临的责任义务;让留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及时消化所学知识。

2.毕业实习

不管学生选择回国实习或是在中国实习,都应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包括心理适应方面和医学知识方面。在紧张的临床工作中更深层次地认识疾病,培养规范的临床操作习惯,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顺利地从实习生向医生过渡。

三、自主学习模式培养,调动学习主动性

留学生的英文基础比较好,可以让他们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直接阅读医学英文教材和在线文献。例如,针对某一疾病,要求留学生自己搜索相关资料,以报告的形式与同学共同探讨,经常性地组织班级的小型研讨会。

类似的活动可以以多种形式开展,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个案学习,小组讨论,层层深入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维,把演绎推理、思考感悟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感受破解难题的乐趣,通过网络拓展知识范围,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思维,对其职业生涯给予适当的训练。

总之,针对留学生的特点,变灌注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讲授为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采用讨论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加强留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留学生的医学教学是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意义,也是新时期必须面临的挑战。需要授课教师不断地探索与学习,才能使我国医学院校拓宽教育,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医学教学方法范文8

【关键词】医学;专科学校;有机化学;教学方法

由于近期遭遇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高校毕业生面临严重的就业危机。如何在新的经济形式下谋求学校的健康发展,关键在于高素质人才的造就。有机化学作为医学专科类学校相关专业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对素质的形成至关重要。笔者经过几年的有机化学教学,对于如何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有几点心得,在此做简要阐述。

1 医学专科学校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的选取应以就业技能所需为纲,“够用就行”为度

1.1 有机化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应该重点化

为实现医学专科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重心的选择应与学生毕业后就业所需知识保持高度一致,教授内容服从就业。作为医学院校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医院等医疗机构就业,与工作相关的有机化学知识主要集中在部分章节,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应将这些章节作为重点来进行讲解[1]。例如,存在对映异构体的药物,往往只有其中的一种具有生理活性。所以药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会对存在对映异构体的有机分子进行空间构型的判定。而其他与日后就业联系疏松,用的少或者根本不用的非重点章节知识进行简单化讲解。至于如何辨别知识点与日后就业联系的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授课教师要多深入临床一线,与临床医生,双肩挑老师进行学习交流,多了解临床涉及到的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充分发挥我校拥有附属医院以及众多周边医院的优势。

另外,考虑到现今学生学习科目多,学习压力大等特点,以及满足今后继续教育可持续的要求,教授内容在重点化的同时,还要对非重点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不能单单为了就业率而仅仅教授与日后工作相关的部分知识点。为了实现就业主体日后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的可能性,我们还是要对非重点知识做必要的讲解,但内容要简化,讲解最本质的东西。

1.2 理论教学满足“够用就行”,保持与职业教学特点的一致性

医学专科教育从一定程度上讲是一种“快餐教学”。普通的医学本科教育需要五年时间完成(少数专业为四年),而专科学校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要在如此的时间内培养出合格的即博又专的人才是不可能的,只能在专上下工夫,“用到哪些就教授哪些,用到多少就教授多少”-“够用就行”。2001年11月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对我国医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后,确定了教材的编写必须坚持“三基五性”的原则,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够用”为度。如此,在教学执行上也要坚持“够用就行”的原则。对知识点的讲解不要太过深入,达到日后工作要求的程度即可。

2 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根据不同知识点的特点灵活采用合适的教学形式

2.1 充分利用结构模型讲解有机化学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是微观世界的分子,肉眼看不见,对它的组成和结构缺乏直接感受。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球棍模型”及“比例模型”变“微观”为“宏观”,掌握有机物的基本结构。例如CH4通过“球棍模型”我们可以得到C-H之间有四个共价键而且是单键,所以可以预测CH4具有单键的各种性质;还可以看出CH4是空间立体正四面体的结构。通过“比例模型”还可以得到CH4分子中C-H之间的相对位置。

2.2 充分利用传统板书讲解有机化学物质的命名

黑板板书在某些方面并不过时,板书具有能够清晰演示过程步骤的特点[2]。而有机化学物质的命名是一个高度步骤化的过程。我们可以利用板书,按照有机化合物命名的详细前后步骤来讲解各种物质的命名。例如烷烃的命名,我们可以板书出命名的步骤①②③...,并同时在分子结构简式上利用线条勾出主链,在线条上加注箭头表示编号的方向...如此可以清晰的向同学展示物质命名的过程,加深同学们对命名的印象和理解。

2.3 充分利用实验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讲解有机化学的性质部分

有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机化学物质种类多,知识点多,使学生感到庞杂,枯燥,借助实验可以使它们形象化,生动化,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强化记忆[3]。例如酯化反应,单独讲解原理和性质,学生没有任何的直觉感受。但是借助演示实验,让同学们闻嗅反应前后气体的味道,可以加深对酯化反应的理解和记忆。

对于一些感官效应差的演示实验,我们还可以借助计算机课件[4]。例如:有机化学中羧酸和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反应历程――在这个历程中,究竟是脱去羧酸中的羟基,还是脱去醇中的羟基,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可能会导致以后的学习中出现错误认识。学生很可能根据中和反应的经验,认为酯化反应是羧酸提供氢,而醇提供羟基。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演示,模拟含18O的醇跟羧酸发生酯化反应,形成了含18O的酯的整个反应历程,清晰地剖析酯化反应的历程,而且还很好地证明了酯化反应的机理:羧酸提供羟基而醇提供氢。这样,可以非常好地消除了学生的经验理解,增强了理论学习效果。

3 情感式教学模式:拉近关系,积极给予激励性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受到授课老师的影响。如果老师具有吸引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往往表现出对老师所教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问题的关键在于老师如何给自己添加“闪光点”。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前课间课后10分钟的时间主动走到学生中,与学生面对面交谈,认识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老师,和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和思想上的困惑,了解他们对教师在教学等方面的要求等。上课时,多采用激励性语言,积极的对取得任何进步的同学给予肯定的评价和鼓励的言语。这样对于加强师生沟通和交流,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至提高教学效果都有着积极的意义[5]。

综上所述,对于医学专科院校的有机化学教学,我们要在教学内容上重点化职业相关知识,度上满足“够用”;教学形式上,针对知识点的特点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并采用情感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学生就能牢固的掌握有机化学的各部分知识。

【参考文献】

[1]王丰.浅谈《有机化学》教学经验和体会[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7,16(4):57~59.

[2]韩峰燕.有机化学教学浅谈[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21(5):130~131.

[3]丁来欣,廖蓉苏,刘松,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2~114.

[4]张金艳,王志军.《有机化学》多媒体CAI教学课件的制作[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认科学版),2005.2:44~45.

[5]刘洋.新教师有机化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6):597~598.

作者简介:

医学教学方法范文9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生;医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0-02

医德,即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是医务人员与病人﹑社会以及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总和。医德教育的作用在于通过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而达到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医德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长期以来各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医学基础知识和医疗技能的培训,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不够重视,尤其没有注重医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探索有效地教育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大学生医德水平的提高。

一、课堂讲授法

医德教育应以正面教育为主,课堂讲授法是目前进行医德教育的传统方式,也是现代教育的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医德课程的课堂教育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课堂理论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伦理课等课程的教授来进行,可以使医学生具备比较系统的医德认知;二是通过相关的课程的渗透性教育来进行,如思想道德修养、医学心理学等,主要是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穿插对医德品质的介绍和传播,通过自身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对医学生的道德品质产生影响,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德情感,促进医学生高尚医德品质的形成。

就目前而言,医学院校对医德的课堂理论教育主要通过医学伦理学课程来进行的。医学伦理学课是医学生系统学习医德知识的主渠道。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会的杜治政先生指出:“当今医学伦理学肩负着四个方面的历史任务:(一)塑造优秀医师的形象,倡导一切为病人健康服务的人道主义精神;(二)为医学新技术的合理应用开辟道路;(三)为卫生保健政策提供伦理学的支持和辩护;(四)提供健康道德指导。要以此作为医学伦理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当今时代,医学伦理学学科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学科领域,层出不穷的医学新技术诸如试管婴儿、克隆人、基因组计划等等,引发出一些新的伦理问题。因此,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就必须时刻关注着该学科的发展动态和进展情况,加强对新出现的种种问题的思考,不断提高医学伦理学课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同时,医学伦理学教师要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目前,由于我国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医学伦理学教师,来自于不同专业,虽有某方面的专业知识,但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医学伦理学是一门跨专业的边缘性学科,它要求从事这项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在懂得医学知识的同时,还要了解哲学、伦理学和法学等相关的知识。学校应注重加强对医学伦理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进行系统的医疗知识的培训和哲学知识的培训,应创造机会让这些教师与医院的相关工作人员一起进行经常性讨论,使理论能更好地与实际相结合。

医德教育不单纯是医学伦理学课程的内容,它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同步进行,相互交叉、渗透[1]。所以,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除了医学伦理学专业课程老师,其他课程老师也要精心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和医德取向,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炉,做到医德教育随机渗透、自然贴切、含而不漏、不着痕迹。[2]课堂渗透性教育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进行的对医学生道德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生心目中将教师视为知识的化身,道德的楷模,更是思想的传播者,人生的指路人,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将对医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医学院校在对学生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交给学生知识,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够起到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成为具有高尚医德的人。

二、仪式教育

为了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医德情感,医学院校可以利用各种医学仪式,促使医学生医德情感的逐渐形成。医学院校可以采取《医学生誓言》的宣誓仪式、人体解剖前对捐献遗体者默哀、为实验动物默哀、祭奠先贤等形式,触发医学生的医德情感。当医学生刚刚迈进医学院校时,可以安排新生在入学开学典礼大会上,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在宣誓的神圣时刻,医学生就会发现他所选择的职业如此神圣,他所肩负的责任无比重大。也就从这时起,医学生将会把高尚医德的培养同学业一样作为大学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对遗体捐献者和实验动物默哀,可以让医学生对遗体捐献者和实现动物产生崇敬之情,对医学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并明确医学生的职业责任,培养其人道主义观念,加强对医德的认知,触发医德情感,促进医德品质的养成。

三、榜样教育

榜样教育的作用在医德教育中能够激发起医学生对高尚医德的向往和崇敬之情。通过医疗行业中的典型榜样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祖国医学史上,有许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学大家,他们给后人以榜样和激励。在当代中国,白求恩医生的精神鼓舞着几代人,医学界涌现出了许多像林巧稚、裘法祖、华益慰、钟南山那样的白求恩式的好医生。他们对医学无限热爱,对医术精益求精,对病人深切同情,对工作极端负责,以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医务工作者去不断努力。在医学生的学习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挖掘传统和现代医学中的医德榜样,开展医德的教育工作,引发医学生对高尚医德的向往。通过树立医德榜样,把榜样们的感人事迹介绍给学生,使医学生确立对高尚医德的向往和要求,远有所追,近有所学,时时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奋进,在努力学习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注重自身高尚的医德品质的培养。

四、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

医德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医德知识对于个体的价值不仅在于实现从“不知”到“知”的跨越,更在于从“知”到“行”的提升。要实现后一个提升,情感认同、信念确立和躬行实践是更为重要的,它促使理性化的道德认知转化为个体内在的心性价值信仰。[3]因此,医德教学可以采用以体验式教学为主导,认知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体验式教学的突出特点是重“感”轻“说”,也就是重视直接知觉如活动、实践和情感陶冶在教学中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运用在课堂之外的医德实践活动,也可以体现在突出学生主体性、参与性的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在业余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医院、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等部门开展义工活动;带领学生走向社区进行义诊;等等。通过与服务对象的亲密接触,让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可亲可敬可爱,增强其医德情感。在课堂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专题讨论,将医德理论融于生动的临床案例分析讨论之中;请德高望重的临床医生走进课堂,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和座谈会,通过活生生的榜样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经历到一个由己及人、由人及己的移情式思索过程,更容易产生内在的道德需求,更能够领会到医德的真谛。

五、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对学生进行各科教育中是常被运用的教学方法,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时可以运用医德案例讨论,使医学生获得医德情感体验。运用医德案例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在讨论中将道理越辩越明,得出正确的结论,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医德教育中,可以选择一些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符合医德基本原则和规范理论的、典型的、正反两方面的医德案例,用那些对医疗卫生事业无限忠诚、执著追求、废寝忘食、精心探索、勤勤恳恳工作的先进经典案例,激起学生立志从医,将来做一个合格医生的理想追求,体验到医生的事业责任情感。用那些对病人满腔热忱,一心想着病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不怕脏和累,忘我工作的先进典型案例,使学生体验到医务人员特有的对病人的同情情感。同时,也选择一些反面案例,使学生对那些不精通医药、不负责任、草菅人命、造成重大医疗事故和对病人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贪图钱财、以医谋私的医务人员产生厌恶的情感。通过案例讨论,可以使各种对医德的不同认识产生碰撞,增强医学生辨别医疗言行是非对错的能力,增加对医德的认知,并获得一定的情感的体验,促进医德品质的形成。

六、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医德教育

运用适当载体,推动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医德建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校园文化就是加强医德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是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对学生良好品德修养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医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利用校园文化这块阵地,以丰富的教育内容为立足点,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保障,以新颖多样的形式为载体开展医德教育活动。一方面,积极挖掘校内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来实施医德教育。例如,学生会、团委和学生社团,可以举办征文竞赛、知识竞赛、板报比赛、礼仪培训;可以以护士节等节日为契机,开展“学雷锋做人民好医生、好护士,”和学习南丁格尔等医德模范人物等活动;举办与医德有关的演讲会、座谈会、文艺演出等活动,等等。广大医学生在“载体”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增强民族精神和责任感,恪守医德,牢记救死扶伤的天职。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校外资源,可以通过专题报告的形式来实施医德教育。例如,邀请医院领导、医德模范人物来校作医德教育报告。报告的内容可以是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给学生以鼓舞和激励;也可以是由于医务人员缺乏责任感而造成医疗事故的反面案例,给学生以启示和警告。依托这些活动,使医德教育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医德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感染力。

七、建立专门的医德教育宣传栏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可以尝试建立专门的医德教育宣传栏,条件许可的医学院校可以尝试建立医德教育宣传馆。可以以医学史为线索,将古今中外典型的医德突出的医生如:希波克拉底、南丁格尔、白求恩、张仲景、孙思邈、华佗、陈实功、龚廷贤、裘法祖、吴孟超等,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他们的感人事迹和贡献展示出来,用他们的做法及要求来教育影响学生。例如,明代的大医家龚廷贤提出的“医家十要”,让学生明白作为将来的一名医务工作者应该怎样约束自己的行为。可以将现代的医务人员医德行为规范具体的医德规范要求展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应该怎样做。在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宣传,除了大家都比较熟知的医学大家之外,医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大。将在医院涌现出的优秀实习生的先进事迹作为一种宣传,这种形式可以通过隐性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医德,学生通过身边的人物可以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

今天的医学生就是明天的医务工作者。医学生还应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人道德修养的实践经验,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一)学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善于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性;(二)省察克治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到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三)慎独自律的方法,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四)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五)知行统一的方法,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4]

参考文献:

[1]吴依娜.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防范措施[J].中医药导报,2008,14(10):87-88.

[2]徐新娥.浅谈医学生医德教育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1):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