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医学道德教育集锦9篇

时间:2023-09-25 11:38:49

医学道德教育

医学道德教育范文1

当代道德教育可以说是世界性的重大论题。西方教育家在19世纪初提出了“生活教育”之名,陶行知作为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德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实践家,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赋予了生活教育新的内容,形成了生活德育理论体系,并倡导开展生活教育运动,主张道德教育的根本不在书,而在生活。生活德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灵魂,也是学校教育的灵魂。生活德育论旨在培养“完满的人格”和“真人”,这也是生活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1]。结合医学生的道德教育与生活德育论中的诸多内在相关性,梳理了医学生道德教育中学习和实践生活教育论的几点启示。

一、医学道德教育的根基在生活

1.医学的特点决定的。医学作为人学,是人类探索生命的理性活动,以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为起点,是一种爱人之学和人道之学,同时,它与伦理学同源[2]。对于生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这样理解:生活是属人的,生活是人的生活,人是生活的主体。我们的世界不可能脱离人的日常生活而超乎其外,人则是实实在在地生活在其中。医学的特点和生活的本质的共通性,决定了医学道德教育要植根于生活。

2.医学生成长的需要。从医学生成长为医学人才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医学生的道德教育要充分体现“德”,就必须植根于现实生活。在长期医学实践过程中,人人是患者,人人皆医生,这是医学的哲学关系。在医学生的成长中,教育者要使得他们的认知基础、情感反应和行为习惯都趋向真、善、美。成长中的道德追求是教育者的目标,更是医学生的学习过程。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医生要“医学操术精”“宅心仁”“持行廉”,这些都要回归生活。

3.医学教育实践的目的。医学教育是终身教育,它横跨教育和卫生。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塑造,与医学生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培养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人文精神下的人文能力,最终目的都是使医学生在成长为医生的路上拥有一种人文自觉和文化自觉。最终实现解除病人痛苦的医学目的。

二、医学生道德教育要重视医学生的主体意识

1.主体性德育是重要的教育观。任何教育教学都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一项系统工程。传统教育教学中以教师为侧重,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和不得不服从的教育境地,将会对教育产生制约和阻碍。对医学生的道德教育,要以学生为本,重视他们的反应和需求,聚集他们的能量。重视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于改变一味灌输的教育方式,更加关注医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实际和情感需求,在教育主导的基础上,让不同学习阶段的医学生充分体现自身的特征和气质。不断关注他们的价值取向,利益诉求,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重视医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内在道德需求,医学人文行为的规范才能落地生根,才会培养出有知识、有人文情怀的医学生群体。重视医学生主体性意识,在医学生中实现医学宗旨:关爱病人和解除病人痛苦的过程中,才能呈现出求善、求美,主动关注患者的情感和关注人性、体现生命价值和彰显人之为人的切身感受。医学生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在于主体性德育观,在于认识和尊重医学生主体意识。

2.主体性德育是重要的方法论。重视医学生主体意识在于重视调动和挖掘医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诸如启发式、互动式地激发医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诚信、友善、法治等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判断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中。当医学生的自我能动效应不断凸显,师生的情感交流更多、更广、更自然,那么德育的认知认同的教育才能得到提升。医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知识的传递是容易做到的,不容易做到的是传递的知识能抵达学生的内心,触动其心灵。朱小曼教授认为,教育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认知的,感受到什么、体验到什么才是更重要的[3]。教和学的过程中,认知和体验是相互整合、相互支持的教育,这个完整的教育必须通过教育生活化来实现。对于医学规范价值、医学伦理基础,只有调动并挖掘出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在接收后才会细心体会和认真琢磨,才会避免看到“我说你听”的独角戏。在医学生道德教育实践过程中,就业思想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注重专业、外语学习的氛围、缺少关怀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的生物医学诊疗过程,被分解的科学整体、人文服务理念淡薄、人文教化作用缺乏等等,都体现着德育指导的缺位。

3.主体性德育重在实践。主体性德育实践,是生活教育的要求。对医学生而言,一方面,自由环境是实现“主体德育”的前提条件。对医学生的道德教育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在参与医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见习、实习的实践活动中,善于发现医学生的道德力量。日常生活的言行是检验教育的战场,更是培养道德的阵地。另一方面,开放教育是实现“主体德育”的基本保证。医学生的道德教育如果仅仅局限在课堂、讲坛、座谈等理论的追求和评价上,坐而论道地进行,而没有延伸到复杂多变、多样而平凡的日常活动中,那么日常言行的观察、道德行为、人文素质的评价和矫正就会缺位。与人沟通、待人处世、参与集体活动、临床实验、见习和实习阶段、志愿服务、就业等多个过程,都是医学生道德教育的阵地。医学生在摄取人文知识的同时,还要在实践中磨炼和检验人文知识的吸收,这是一个需要不断经过反思和调适的过程。因此医学生道德教育应该向社会衍生,将各种社会场所都扩展为德育的场所和范围。医学生要在自由的环境、开放的空间中,一方面获取医学人文的观念,另一方面获得医学道德实践的方式。

三、医学生道德教育要挖掘生活化德育的模式

1.创设生活情境,追求德育生活化。医学生道德教育培养生活化,要从创设生活情境开始。可以从医学生的全部生活出发,寻找其中可能包含医学道德教育的因素和方面,注重引导创造和设置情境,开展生活德育,指导医学生把人文素质的培养回归到生活的世界,引导医学生“真用”“用心用”“习惯用”。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德代表正面和积极的机制取向,其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意识一旦形成,就可以起到指导和制约道德活动的作用。医生享有道德权利和义务,道德的关键是启发内心的善良和同情,“德高医粹”是医者的根本追求和职业精神的精髓。《医学生誓言》有明确的职业道德规范:“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4]要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注重表达医学生道德理想,使得医学生的道德教育一方面有医德的支撑和约束,另一方面要有高尚的道德精神,来引导医学生对公正平等对待患者、诚实慎言守密、信任尊重爱护等医学道德内涵进行诠释。

医学道德教育范文2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步增强。医疗卫生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肩负着维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重任,医学职业道德在整个职业道德体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更加显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道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高职院校承担着新形势下培养高技能医学人才的重任,因此,必须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发扬救死扶伤的社会主义医学人道主义的精神,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以人为本、人文关怀,不断推进社会和谐。笔者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将自己在医护专业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心得总结于此,以期得到同行的指导。

一、要重视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

第一,加强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医患关系是人际关系中较为常见而又敏感的人际关系,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部分。作为医疗卫生机构,肩负着维护人民健康,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职责。和谐的医患关系影响到国民基本健康权利的实现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也有利于医院的发展。可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医德高尚、医术过硬的中高级专门人才。加强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具有高尚的医疗职业道德,奠定较系统的医学科学知识体系,掌握较熟练的临床技术的技能型劳动者,有利于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权利的实现,更充分地体现医疗机构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的宗旨。

第二,加强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医德建设,是医疗卫生战线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明显,医患、护患关系的矛盾有所表现。对此,有必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医学生在入职前就深刻理解“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的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原则的内涵,为其在今后的职业劳动中自觉运用医德规范来约束、调整和评价医护实践活动奠定思想基础,从思想上筑起一道杜绝行业不正之风的防线,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更好地维护医护人员“白衣天使”的职业形象。

第三,加强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推动医学事业发展的需要。随着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与之相应的医护伦理规范成为医德体系的核心。医德理想的具体化和先进的医学技术相结合,会更加拓宽医学伦理道德学的视野,促使更多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职业劳动者去追求医疗技术上的精益求精的同时,努力地实现医德修养的更高境界,为祖国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医学生接受系统的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帮助他们牢固树立献身于医学事业的职业理想,使他们在入职后能尽快全身心地投入到医疗卫生工作中来,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四,加强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在日常教学中很容易出现重专业理论和技能、轻人文教育的现象。如果不重视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的学生有才无德,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不道德行为,一方面造成了医疗机构在社会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也损害了这些学校的声誉,还会影响后续学生的继续就业,这对学校自身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第五,加强高职院校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经济的全球化,一方面,有利于医疗卫生行业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国外医疗机构的进入,也使我国的百姓有可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也使我国的医院卫生机构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我国医疗卫生行业要在平等的医疗市场竞争中赢得更为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需要医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以优质的服务赢得社会的褒扬和患者的信赖,为医院实现“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宗旨做出积极贡献。

二、要拓宽、丰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

第一,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要贯穿学校教学的全过程。医学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把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医学生的职业发展要求相结合,在相关章节挖掘与医学伦理及医疗职业道德有关的课程资源,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地位,强化医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各专业课教学要注意联系医学科学作为保障和维护人类健康,治疗和预防疾病,保护人类生命的一门科学,更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从而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医学专业的德育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蕴含着丰富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研究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发挥其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在今后的职业岗位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弘扬医学人道主义精神。

第二,把医德教育贯穿于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实践道德规范,实现知行统一。因此,道德教育只能将道德活动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最重要的手段。而通过临床实践活动可以活化学生已经掌握的道德知识,增强道德学习的动机,增进其道德学习主体的自我教育。临床实习是学生医学实践的起步阶段,这正是医学生已有的医学伦理观、道德观与现实发生矛盾冲突、医德认识尚未形成坚定的信念和良好的医德行为、习惯的时期。所以,我们应该倡导和组织实习生加入到医院创建医德医风示范活动中去,开展医德医风建设的交流活动,使他们在学习中受到启迪,亲身感受医生肩上的重大责任。学校应争取医院对实习工作的大力支持,由医院选派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做实习指导教师,这有利于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医德教育活动。如开展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专题讲座活动,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之自觉追寻医学人生的目的与意义,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全的人格。组织学生深入到贫困地区、农村去义诊,为群众提供医疗健康服务,让他们身临其境去感受对病人一视同仁的医德观念和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利他主义。这是对学生进行的生动而深刻的医德教育,这种体验式的医德教育有利于固化学生已有的职业道德观。另外,可通过建设职业道德教育基地,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职业道德教育基地,为医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提供实践环境。

第四,营造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学校积极营造具有医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构筑良好的育人环境。在医学生中要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校园公共场所悬挂医学誓言、医学界名人名家画像、名言警句等文化作品。高职院校的教职员工要率先垂范,自觉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事无巨细,严于律己,做学生的道德楷模。医护专业(系、院)的文化活动要注重突出医学特色,将医院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将专业技能竞赛与医学职业道德知识竞赛相结合,提高医学生职业素养,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营造高雅的专业针对性较强的校园文化氛围。以上这些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发展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养成均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医学道德教育范文3

1.1学校对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力度不够,学生缺乏认识学校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是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课堂表现形式较为单一、枯燥,无法提高学生的认知度。并且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时,侧重相关法规政策、求职基本技巧方法等传授,不断灌输思想是:医疗事故要为“零”;却轻视了职业道德教育。因此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更加重视专业技能课程,即使学校里也开设了关于职业道德培养的相关课程,但师生们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了专业技能学习方面,比如学生就十分重视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和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调剂师等各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获取。

1.2社会上存在的某些不良影响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在有着众多无私奉献的优秀医药工作者的同时,还存在制售假劣药品、药品回扣、医务人员收取红包、医患关系紧张等现象,这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医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作为高职院校医药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医药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校学习期间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辨别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自制力和意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社会上存在的不良习气的影响。

1.3职业道德教育缺乏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性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应该更加注重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目前高职院校医药类专业的教师教学任务比较繁重,课程教学学时较为紧张。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会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放在知识点讲解和技能实践方面。例如:在《医药市场营销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是帮助学生分析我国的医药市场现状和问题,制订出适合产品的市场定位的营销策略,却容易忽略医药商品营销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2加强医药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几点建议

2.1增强职业道德的课堂教学重视程度培养“德才兼备”的医药专业学生

2.1.1推进职业道德类课程研发与改革根据医药行业特点,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特点,编写医药专业职业道德的专门教材,提高高职院校医药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完整性。建议在医药类高职院校开设此课程,将对学生有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意义。

2.1.2职业道德教育与医药专业课程相互渗透高职院校医药类教师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知识点讲解和实践操作过程中。例如:在《医药市场营销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向学生教授医药产品高场营销技术的同时,就应将医药市场营销者的职业道德融入教学;在《药学服务》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向学生教授医药知识的同时,就应将药剂师的职业道德融入教学。在课堂实训过程中,教师点评学生实训操作时,除了点评技能操作水平外,也要点评学生职业道德操守情况,更容易引起学生重视。

2.2加强法制教育,学生熟悉各项医药法律法规我国现有多部卫生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大量的卫生部门规范性文件和卫生技术性规范,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应加强医药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卫生法律教育,可采取多种途径教育他们认真学习,并自觉遵守各项医药法规,从而逐步增强高职医药专业学生的法制观念,恪守医药行业的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医学道德教育范文4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网络给医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网络道德伦理规范体系、利用网络加强医学生思想人格教育、积极推进网络道德教育资源建设、提高高校德育工作者管理素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堵疏结合构建良好的医学生上网环境等六条措施,大力加强医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自从1994年我国大力发展网络技术以来,网络就以空前的深度和广度影响和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志指出:“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医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接班人、生力军,是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中最活跃的群体之一,网络已成为他们交流思想、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因此,当前巫须正确分析网络给医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加强对医学生网络行为和网络道德的教育引导,努力将网络变成医学生思想政治和专业技术教育的新型阵地。

1网络对医学生的消极影响

网络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开放性、即时性、广泛性、虚拟性、互动性等优点,深刻影响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然而“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一柄双刃剑”,网络也给当前医学生的思想和学业成长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

1.1网络语言以西方语言为主,母语文化遭受一定冲击

作为一种现代技术,互联网目前主要以全球通用语言英语为基础语言,90%左右信息均以英文显示,中文信息目前尚不足1%。英语文化在互联网上不可轻撼的绝对地位以及随之引伸、转化发展而出的各种“网络语言”导致民族母语遭受一定冲击,部分传统语言逐渐被网络语言所取代,其生存和发展危机凸现。

1.2西方意识充斤网络,敌对势力别有用心开展政治、文化“网络攻击”

目前因特网以反映西方价值观念的西方网站和内容为主,信息量大、点击率高,因此一些西方文化霸权主义者积极利用其对网络信息传播的高控制力进行“信息侵略”、“信息殖民化”,有组织地利用网络大力进行政治宣传和政治输出,强行向我国灌输其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在我国与“”开展坚决斗争时,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网站竟然频频为“”摇旗呐喊,所谓“经文”,传播谣言,策动“”人员滋事捣乱,意图干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步伐。同时,大量掺杂着血腥暴力、黄色、宗教仇恨、种族歧视和法西斯主义的信息也从“潘多拉魔盒”中被蓄意传输到国内网络中来,试图对社会主义思想阵地进行全方位的攻击和侵占。一些年轻而涉世未深的医学生长期在网上“冲浪”,不可避免地易于受到攻击,思想和行动上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甚至误人歧途。

1.3网络角色飘忽隐蔽,网络行为严重失范

由于网络独有的虚拟性特点,它塑造的虚拟社会为上网者提供了一个自由驰骋的舞台,在那里新旧道德规范并存、交替、更迭,造成规范内容的冲突和衔接的脱钩,引发大量的失范现象。大量的上网者以各种虚拟身份登录网页,飘忽的隐形身份让他们不顾现实生活的道德、法律约束,行为放纵,为所欲为。尼尔·巴雷特指出:“开始作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游乐园的因特网,经历了长期痛苦的成长过程,已成为一个功能齐全、政治化的自由社会—计算机王国。它吸引了不同生活背景、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公民,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坏人、盗窃分子、诈骗犯和故意破坏分子,它还是恐怖主义分子的避风港。”现代医学生好奇心强、自制力差、爱好刺激、网络计算机能力强,以网络身份肆虐暴力、网上聊天相互欺瞒、查看黄色图片信息、制造计算机病毒、偷看他人邮件、盗用他人账号、传播不良信息等各种严重违反现实社会道德、法律的网络行为屡见不鲜。随着高校对医学生学习要求的逐步提高,不少医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中通过网络进行复制、抄袭,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现象近年来越来越多。

1.4网络成瘾,妨碍了思想、身体、学业的全面进步

目前网络中可供医学生学习的资源主要是英语等语言学习,而一般的医学网站对医学生作用不大。相反,大量的网络游戏却紧紧抓住了他们的眼球,俘获了他们的兴趣,占用了他们的学习休息时间,不少学生长期通宵达旦的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聊天交友,不能自拔。一些学生日渐孤独,产生人格扭曲、心理障碍;一些学生疏于锻炼,搞坏了身体,甚至碎死于网吧;一些学生乐不思学,荒废了学业,最终被迫退学;还有一些学生在网络交友中上当受骗,导致人身和财产损失。

2充分运用网络功能,建设医学生思想教育新阵地

高等院校应当高度重视网络道德建设,将网络道德教育列入必修课程,以医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把价值理性、伦理精神和人文关怀融入网络技术发展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对网络陷阱的识别能力,增强医学生对网络毒素的抵抗能力,建立自我保护、自律自求的机制,实现真、善、美、利的统一,为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出和谐的空间,把医学生塑造成为网络道德的楷模、网络文明的使者、网络安全的卫士。

2. 1建立和完善网络道德伦理规范体系

完善的网络道德伦理规范体系是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的基础,是全体网民、包括广大医学生予以借鉴进行学习、自律的模本。2001年《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正式,提倡全国亿万青少年要做到“五要五不”,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制定了“计算机伦理十戒”:不应该利用计算机去伤害他人;不应该影响他人的计算机工作;不应该到他人的计算机里去窥探;不应该利用计算机去偷窃;不应该用计算机去做假证;不应该拷贝或使用非正式购买的软件;不应该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除非你得到了准许或者做出了补偿;不应该剿窃他人的产品;要注意你正在编写的程序和正在设计的系统的社会效应;始终要注意,你使用计算机时是在进一步加强与同胞的理解和尊敬。这两个公约虽然表述和内容上有所区别,但主旨却是殊途同归的,我们应该结合我国网络发展特点,对二者加以修缮、完善,从中抽取相同和普遍的东西,使之上升为普遍使用的准则,从而建构和完善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网络道德规范,加强医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规范医学生网络行为。

2. 2利用网络加强医学生思想人格教育

作为一种社会媒介和人际交流技术,网络行为、网络信息是个人思想道德、心理状态、情绪情感、文化素养的综合表现,是现实生活和现实材料的再体现,很难想象一个在现实生活中缺乏道德意识的人会在网络上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同志在2000年6月8日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当前我们应当转变观念,树立网络技术为思想教育服务的思想,弘扬主旋律,抢占主战场,利用网络媒体宣传的辐射力、吸引力、感召力和穿透力,切实加强医学生思想人格教育,帮助医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良好的道德修养,增强自律自省能力,强化防范意识,提高对网络社会信息的辨别、取舍和使用的能力,从而自觉远离或消除各种有害的信息,自觉抵制西方腐朽生活方式的诱惑和影响。

2. 3积极推进网络道德教育资源建设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们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强思想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力求把深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编成生动形象的超文本资料,直接上网竞争,以吸引学生主动使用,寓教于乐。国内一些高校结合《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将网络道德教育纳人“两课”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加强学生的政治观、人生观教育和法制教育。把校报、广播、闭路电视等传媒通过数字化处理后提供到网络上,实现思想教育与大众传媒的整合,拓宽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增强思想教育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利用网上“论谈”、“交友”、“电子信箱”、“科教馆”、“心理咨询”、“热线服务”等形式,建立网络心理疏导站、设立校长电子信箱,鼓励学生把自已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以及烦恼、困惑通过网络反映和表达出来,使教育更有针对性。经常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开设有关网络利用引导课,让大学生懂得在网络这个知识宝库中到底能做什么、如何挖掘宝藏、如何与自己的专业结合等问题。

2. 4增强高校德育工作者管理素质

作为医学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当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道德观和自觉维护这种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责任感,要熟悉医学技术发展现况,还要熟悉网络安全和网络技术,深人了解网络的特征.能熟练地使用网络进行形象生动的思想教育,能驾驭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间题,能够以敏捷的思维、快捷的行动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有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积极探索网络时代大学生管理的规律。高校要建立一支网上宣传队伍.加强对思想教育工作者网络知识的培训,使他们既成为出色的思想教育工作者,也成为成功的信息收集、、传播者和网络管理者;开辟道德聊天室,由网管、专兼职辅导员、计算机专业教师等组成医学生网络德育小组,以普通网民的身份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掌握其真实的思想状况和网络行为状况,对症下药,科学引导。

2. 5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首先要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校园网络监控和管理,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防止有害信息侵蚀校园的“人口”,最大限度地阻止各类不健康的信息与大学生接触,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必须占领文化主阵地,在网上传播党的方针政策,传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以正确的政治导向走进网络。重视校园bbs站的建立和引导,在网上占领思想阵地,使正面声音成为网络信息的主旋律,要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敏感问题,旗帜鲜明的发表评论,进行积极的引导,对错误思潮敢于开展批评。同时,还要在网上积极传播介绍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成果,拓宽医学生视野,进一步树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要用现代高新技术的手段来提炼、丰富和完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培育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吸引医学生参与,提高医学生文化品位,增强抵御能力.使其不受消极网络信息的影响。

医学道德教育范文5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医学生;医德;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认知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升,更加注重个人健康权和生命权的维护,因而,人们在使用越来越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来保障个人生命健康时,也更加关注影响生命健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

尽管就目前的整体医务人员整体来看,大的发展方向仍是好的,大批有理想、有作为、有贡献的优秀人才不断涌现,但是,也不排除部分问题,如有些医务人员被眼前的经济利益所诱惑,出现收受红包、接受请吃等,或者也可见到有些医务人员工作中不尽职尽责、工作懒散等现象,所有这些负面现象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或加重医患关系的恶化。作为医务人员主要输送地的高等医学院校,必须要重视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而作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即承担了这一重任。

一、加强医学生医德建设的重要性

(一)医德教育可为医学生奠定职业道德的理论基础

大学阶段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逐渐形成的时期,高校学生具有思想单纯,可塑性大的特点,普遍的心理状态表现都是积极向上的,因此,在这一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医德教育,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塑造,可以使医学生在医德认识、医德信念、医德行为习惯等方面得到更好的锻炼,从而重视医德修养,有利于日后职业道德的形成,这对于他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是一种必要的理论准备。

(二)医德教育可以预防和减少医疗责任事故的发生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人健康,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通常在进行诊疗过程中,病人对医生的职责与义务也有更明确的认识,因而,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近年来,不断有医疗事故的报道出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与医务人员医德水平低下有关,部分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工作马虎,因此,医德已经成为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在医学院校中开展医德教育课程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医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可能会发生的医疗纠纷,对于缓解医患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三)医德教育有助于全面培养医学生的素质

医疗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医疗水平的高低,还与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医疗环境、服务水平等方面因素有关,医疗质量的高低还与医务人员的医德水平有关,其中医德水平是决定医疗质量的关键。医学生是医疗事业的后备人才,医学院校在注重医学生专业技术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其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使其既有渊博的医学知识,又掌握了操作技能,同时还具备了高尚的医德品质、崇高的医学敬业精神。这样既能满足现实社会的需要,又能为提高医疗质量奠定基础。

二、医学院校思想道德修养课在医德教育中的作用

(一)"思修"课是医学生医德形成的思想导航

如今的大学生,因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道德水平要求过高、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思想道德课堂教育等,导致部分大学生没有正确的道德意识,知行背离道德,无法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在他们受教育阶段以及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都可能会因为这些原因而引发一系列后续反应,而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育则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正确而系统的思想引导,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道德观或道德意识的形成。

(二)"思修"课有助于医学生完善自身发展,增强竞争实力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也正是因为这一目标定位,导致有些高职院校过于注重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而忽视了学生文化修养培养,事实上,文化知识才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高校的灵魂。因此,高校学生加强文化修养有助于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从而完善自我。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高素质人才也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文化素养可以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增强其竞争实力。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作为主要的一门文化修养课程,即具有这样的作用。

(三)"思修"课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科学荣誉观

所谓荣誉,指的是一个人履行了社会义务以后,得到社会上的赞许、表扬和奖励。荣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客观来说,指的是人们做出一定贡献之后受到社会舆论的认可和褒奖;而主观方面则指的是自己对自己行为可能会产生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即良心中所包含的知耻和自尊的意思。重视自己的荣誉,并想要获得某种荣誉,可以鼓励人们自觉地做好自己该做的。医学道德荣誉,则是指医务人员履行了自己的社会义务以后,获得他人、集体或社会上的赞许、表扬和奖励,它也是医务人员心中的知耻心、自尊心和自爱心的表现。思想道德修养课可以帮助医学生树立科学荣誉观,进而敦促其医学道德荣誉观的形成。一个具有良好医学道德荣誉观的医生一定会是具有较高医德水平的人,因而,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医学生医德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重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把医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医德修养的人是每一个教师应当要重视的。

参考文献

[1] 方燕君,郑晓.关于当前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

医学道德教育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医药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Analysis of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of Pharmaceutical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U Kai

(Jiangsu Food & Pharmaceutical Science College,Huaian Jiangsu 223003,China)

【Abstract】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the people's lives and health are closely related. Pharmaceutical students is the main source of the future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Their pharmaceutical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s a whole.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the pharmaceutical student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nalysis of pharmaceutical educating students and improve student professional ethics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edicine professionals have a good work ethic.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Pharmaceutical students;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0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日益成为我国新增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其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了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对于医药行业更是如此。医药行业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医药行业的职业道德状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医药类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因此我们要加强医药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端技能型医药人才。

1 职业道德和医药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从业者在认同基本的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内化所形成的对待自己职业的一整套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和态度。医药职业道德不仅是医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医药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目前,对医药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指职前职业道德教育,即通过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之社会价值,使他们增强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无私奉献的医德意识,进而在就业意识和择业取向上加以贯彻,并表现在将来的从业行为上。

2 医药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社会上存在的某些不良影响

医药类专业学生目前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辨别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自制力和意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社会上存在的不良习气的影响。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在有着众多无私奉献的优秀医药工作者的同时,还存在制售假劣药品、药品回扣、医务人员收取红包、医患关系紧张等现象,这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医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医药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医药行业的中坚力量,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医药职业道德教育,逐步培养他们做到辨别是非和坚持原则。

2.2 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没有落到实处

学校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目前,医药类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之所以不尽如人意,从学校层面来说,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高职院校很少。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是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只有“思想道德修养”内容。第二,对学生的职业指导目标定位和职业道德要求出现脱节。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重视相关法规政策、求职基本技巧方法等传授,而轻视职业道德教育。第三,认为职业道德教育与就业无关,是工作以后的事情。不少学生认为职业道德的养成有待于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实践,甚至部分学校的领导和德育教学人员也错误地认为,职业道德只是同人们的职业内容和职业实践相关联[1]。

2.3 学生对职业道德认识存在问题

学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在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忽视学生自身的认识问题。目前,在医药类专业学生中主要存在对职业道德教育认识的两大误区:第一,学生更重视就业时的各种考证培训,而忽视人文素养。当前,医药类学生更加重视例如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等证书的获得,对于人文素养的积淀无暇顾及,这也间接导致其忽视了对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第二,部分医药类学生的伦理知识储备与未来本职工作的职业道德实践要求存在差距。医药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其他专业应有所区别,应侧重传承救死扶伤精神和无监督的自律精神。然而,目前课程教学担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实际要求存在差距,教学中存一定的实效性问题。

2.4 职业道德教育缺乏职后延续性

职业道德教育缺乏职后延续性是指就职后大部分毕业生原有的职业道德观念会被弱化,而功利观、个人利益意识则被强化。有的学生把选择的职业和单位作为找到个更有“钱途”的工作的跳板,一旦找到更好的工作就马上跳槽。这种现象说明如果职业道德教育只停留在书本知识、文化成绩上的话,那么,在当前功利观的诱惑和影响下,这样的书面教育将不能产生良好的职后影响力和延续性。

3 加强医药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3.1 加强重视程度 培养“德才兼备”的医药类学生

从医药类毕业生总体就业状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对人才需求的首要条件己不再是单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恰恰是职业道德修养。因此,高职院校应该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不能只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深化。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思考,认真研究,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使职业道德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1)推进课程改革。根据医药行业特色,结合高职学生特点,编写适合医药专业职业道德的教材,提高医药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建议在各类医药专业开设此课程,将对学生有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意义。

2)改进教学方法。目前思政课和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多以理论讲授为主,传播具有单向性,学生仅为被动接受,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有趣的、有悬念性的问题情境。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根据高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可通过案例讨论、情景模拟、辩论、考查调研和知识竞赛等多种教学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2]。

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医药类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性质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而且要具备丰富的医学和药学知识,才能驾轻就熟地传授好知识。其次,德育课教师必须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如果教师对自己讲授的思想观念都不信服,或者课堂上和生活中言行表现不一致,必然会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困惑,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专家模范给学生开设讲座,使学生了解医药行业,热爱医药事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医药职业道德观。

3.2 加强法制教育 熟练掌握各项医药法律法规

我国拥有多部医药卫生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以及大量的医药部门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性规范,在医药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高职院校应加强医药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教育他们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各项医药法规,恪守医药职业道德。

3.3 运用信息网络技术 探索职业道德教育新途径

互联网的出现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学生道德观、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职院校要想利用好网络文化这个新载体,必须要培养一支业务精湛、精通网络技术的新型教师队伍,使他们增强主体意识,提高主体素质,掌握网络条件下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及规律[3]。其次,在网络信息化新时代,要求建立网络管理他律系统。健全网络教育体制,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是加强网络条件下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举措。

3.4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提升医药职业道德意识

在校大学生基础品格已经基本定型,这个时期更应该注重职业理想、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将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渗透进学生学习职业技能和教师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中,这样做符合职业道德素质形成规律,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4]。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参观医药企业,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同时,要努力争取让医药类学生进入一些具有优秀人文氛围的企业中实习,并担任具体岗位的实际工作,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学生感悟企业文化,了解企业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在工作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纪律习惯。

【参考文献】

[1]谷朝众.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9).

[2]邱秋云.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12(06).

医学道德教育范文7

1 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充实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

从教育的总体目标出发,素质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前者是目标,后者是前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必须以素质教育为目标,进行适当的选择和重组,既要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又要符合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从这一点出发,我们认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应该包括:

1.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是敬业的基础,要树立牢固的爱国主义思想,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只有如此,才能具有为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和确保人民的身心健康而奋斗不息的专业思想和敬业精神,才能建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

1.2人生观教育 从人生观教育入手,以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目标,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廉洁行医、无私奉献、勇于实践、忠于职守、勤奋学习、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这是做一个人民好医生的基本条件。

1.3医业道德教育 医业道德亦称医务道德,简称医德,是狭义的医生职业道德。每一种职业道德只是在特定的职业范围内发挥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之间关系的作用。医德是在长期的医学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其显著特点在于:①具有人民性,也可称为共同性,即全心全意地为老百姓服务。表现为增强人民体质,除害灭病,解除患者的痛苦,保护人民身体健康;②具有时代性,显示出时代意识特征,如健康观、生死观、生育观等;③具有严肃性,行为应谨慎,态度应严谨,对患者应重视,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是医德的一个最重要特点。

1.4心理修养教育 良好的心理修养主要指能正确处理和对待医患关系,并能以健康的心态摆正伦理和感情的辩证关系。要宽以待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善解人意、尊重别人,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

1.5法制观念教育 医生应是遵纪守法的楷模,维护道德的先锋。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今天,在医学领域中出现了一些违法乱纪、道德败坏、严重损害医生形象的丑陋现象,扰乱了人民的视线。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要加强法制教育,为树立"人民健康的保护神"的良好形象奠定基础。

2 密切结合专业教育,加强医学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与一般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区别在于它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要与专业教育密切结合,把带有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素质教育整合于专业性较强的业务教育之中,这样既能够显示出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又能充分体现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的整体素质教育的目标。

近年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结合专业教育,可以摆脱既往单一的教育形式,拓宽教育的途径,增加教育的方法。把专业教育融于职业道德教育之中,形式灵活机动,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容易接受,取得效果显著,

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可以白求恩为楷模,以《纪念白求恩》为教材,深入学习;也可以医学先辈的感人事迹为范例组织学生学习;还可以身边医学界的楷模、英雄或知名医生为榜样,对照自己,寻找差距。这种学习活动和学习方式多数能够取得显著效果。最近几年,我们在高年级学生里组织"白求恩学习小组",从研讨白求恩思想入手,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学生的兴趣很高,取得的效果也很好。

专业教师的导向作用,特别是一些年资较高、造诣较深、在学生中具有一定威信的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校的教师队伍中有一批这样的老教师,我们聘请他们为年级的兼职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不定期的内容丰富多彩的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题的专题报告,深受学生的欢迎。他们言传身教,以身示范,常常取得其他教育形式难以得到的教育效果。

专业教育中,时时处处注意把与医学职业相关的德育内容渗透到业务教育之中。我们感到,要较好地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业务教师。实践也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只是程度上的差异而已。特别是临床教师,多数能在教授临床疾病的防治过程和带领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结合自己的体会,传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如何养成自己的职业道德,做一名合格的医生。

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要进行理论传授,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另一方面,还要在临床工作实践中不断培养,逐步完善。我们在工作中一直没有放松对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注意在临床实践中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定期进行出科鉴定,征集教师、科室和患者的反应;结合社会出现的某些医疗不正之风进行讨论;对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出现的典型事件及时进行表扬或批评。几年来,学生在临床实习中涌现出很多体贴患者、周到服务、刻苦钻研、舍己救人的好人好事,收到教师的赞扬和患者乃至社会的好评。

从学生就业面临的激烈竞争入手,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他们日益明确地认识到,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未来的工作是何等的重要。因此,我们从学生进入临床课学习开始,采取各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分解为不同专题。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逐渐地感觉到,不注意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毕业后从事卫生服务工作将会寸步难行。

伴随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社会需要的医学道德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卫生服务形式的拓宽和市场经济管理方式对卫生服务工作的影响,立足于新型医患关系的建立和突出社会、心理因素的整体服务模式的强化,必须将职业道德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所以,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内容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体现出时代的精神。

3 开展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

对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确切评价至今尚缺乏科学、可靠的方法。尽管如此,我们认为尽最大努力开展近期的教育效果评价还是必要和可能的。从总体上说,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一般集中表现在毕业生实习期间。我们的做法大致分两部分:

3.1职业道德教育的自我评价 在学生毕业实习期间,我们依据学校下发的《毕业实习手册》中的规定,每一个科室实习结束时,都要求学生认真按照统一制定的自我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职业道德的自我评价。我们感到,绝大多数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自我评价是认真负责的,自我评价结果与客观评价结果基本呈正相关。

医学道德教育范文8

【关键词】职业性感染 职业道德 冲突

医学生职业性感染是指医学生在医疗工作过程中因接触生物性、化学性等多种威胁健康的危险因素引起的疾病。[1]美国职业安全保障和健康管理组织(OSHA)要求医院工作人员在处理有自身感染危险的工作前,应接受适当的训练,并制定了防护措施,而在我国医学生的职业性感染防护意识仍较薄弱。

1 医学生职业性防护缺乏的原因分析

1.1重视不够 随着医学的发展、疾病病种的变异,感染性疾病的增加,各种对身体产生损害的仪器或试剂的应用使得职业性感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尽管如此,在实际医务工作中,只有部分人员在诊治病人时能够做到主动性防护,仍有相当一部分医学生并没有对职业性感染问题给予应有的重视。如在病情复杂、感染机率较高的急诊科中,能按传染性制度对所有患者执行医疗和护理操作的医学生只占少部分。

这其中虽然存在客观条件的限制,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该问题还未引起医学生的足够重视。

1.2预防知识较片面、不规范、缺乏系统性 大多数医学生主要从指导老师、书本、同事及工作经验中获得职业性感染的防护知识,但较为片面,[2]学校针对职业性感染的教育不足。目前,医学生在上岗工作前尚缺乏针对本专业特点开展的职业性感染防护的训练,这是导致其在工作中忽视防护或不能进行正确、有效防护的直接原因。

1.3处理损伤或可能性感染不及时 绝大多数医学生认为在医疗过程中当发生损伤时应进行伤口的消毒处理,但常常忽视初步消毒处理后应进行的必要检查和进一步的预防性治疗。有些医学生往往存在侥幸性心理,认为病人无感染性疾病或自己认为不会被感染,这也是导致职业性感染发生的另一原因。

1.4医学生部分治疗性操作不规范 在大量的治疗性操作中医学生明显存在缺陷。在工作期间或治疗性操作时不戴帽子、口罩经常发生;在进行创口缝合、换药时也时有不戴上手套现象,这无疑增加了职业性暴露机会。在我国现有的教科书和医院的规章制度中有关“无菌操作前洗手、操作时戴口罩”的规定,目的是保护患者,而出于减少医学生发生职业性感染所作出某项操作必需戴手套、戴口罩等规定的却极少。

2 传统职业道德理解的误区与职业性感染自我防护之间的冲突

2.1传统观念中医学生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正当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感和品质的总和。从被世人推崇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到《医德规范日内瓦宣言》或《国际医德守则》以及我国颁布的《医学生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所有一系列有关医学生职业道德的规范大多数是要求医学生用爱心,责任心,奉献精神去救治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病人。 转贴于

2.2美德及“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运行中的偏面性 现代伦理中基本的美德是公正、谨慎、诚实、希望、博爱。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医院办院宗旨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3] “以病人为中心”就是要在思想观念、医疗技术、管理模式、服务质量等方面为病人提供全程、全方位、优质、高效、廉价、满意、放心的医疗卫生服务。在“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中医院注重了服务高起点、医疗高质量的经营理念,却忽略了医学生在进行临床实习过程中的职业性感染问题。在某些医院,为降低医疗消费或患者医疗费用,选择操作后洗手,而不戴乳胶手套的作法较多。[4]在某项调查中,有8.3%的调查对象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及处理患者用过的敷料和引流管时不让戴手套。但接触患者体液时,不戴手套可造成指甲下微生物、唾液、血液持续存在达数天,严重者甚至可直接导致职业性感染的发生已经得到证明。另外,医院在降低成本时延长手套和一次性口罩的使用时间,这也无形中造成了医学生潜在感染的可能。“以病人为中心”不是单纯以廉价为出发点,而应本着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才是“以病人为中心”办院宗旨。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减少医学生职业性感染的机会,最终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可能。

3 对职业道德理解的误区与职业性感染防护之间矛盾的调和

[5]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强调”医乃仁术”,只有仁爱之士才能从医;医者应不计名利,在医术上要精益求精,要急病人之所急,救病人之所难,刻不容缓,一心赴救。我们的医学生在救治病人时的确是忘我工作,却忽视了自身职业的安全性问题。医疗工作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更使世界各国医学生及医务管理人员在关注社会人群健康的同时高度关心医学生这一特殊人群的健康问题。

3.1加强预防职业性感染防护知识的学习 对医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性感染防护知识的教育,使之能在医疗工作中能分清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中哪些含病毒浓度高,哪些含病毒浓度低,并正确防护是至关重要的。如外伤患者在未诊断前首先采取普及性预防即常规戴手套后,再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将大大减低医学生感染HIV、HBV、HCV等血液传播疾病的机会。这种防护措施是每位医学生都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3.2加强监督机制 医学生注重自我防护不仅仅是关心自己的健康,也将对患者健康的维护及社会人群健康的促进起到直接作用。发挥社会成员的监督意识,是避免医院内感染和医学生自身职业性感染的重要渠道。加强医务管理部门对职业性损伤等问题的监控、防护,势必将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性感染机率。

参 考 文 献

[1]Cardner C.护士在从事卫生宣教、治疗和预防职业性HIV传播中应起的作用.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2,11(3):119.

[2]陈倩.医学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分析.实用预防医学,2005,12(6):1409-1410.

[3]韦挥德.“创新”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重要主题.医学与社会,2002,15(4):60.

医学道德教育范文9

鲁超(安徽医科大学医学系,安徽合肥230032)

〔摘要〕医德教育是培养医学生人格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将来医务人员的

质量.在目前市场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下,医德教育效果受到医德教育自身规律,校园文化氛围,社会与家

庭教育环境,医德课教育形式等客观因素和医学生思想状况,心理发展规律等主观因素影响.只有正视这些

事实,不断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才能开创医德教育的新局面.

〔关键词〕医德教育;效果;相关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r-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565(20__)06-0031-02

医德是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服务的思想指导,行为规范,

也是调节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及医务人员与集

体,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总和.1医学生医德教

育是为培养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其在将来的

医疗活动中能自觉遵循医德义务而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

施加道德影响的活动.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不断冲

击,市场经济中的某些东西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

域.对医学生医德养成带来更多的冲击.高等医学院校如

何对大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成为目前教育界,理论界着力研

究的热门话题.本文就影响医学生医德教育效果的相关因

素进行分析,并寻求解决途径.

1影响医学生医德教育效果的客观因素

111医德教育自身规律

医学生医德教育有其内在规律,只有切实把握好其规律

性,并按规律办事,才能使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起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11111医德教育的长期性医学生医德教育是高等医

学院校的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它将贯穿于医学生学

习医学知识的全过程中.医德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日

积月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思

想在社会生活中经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当这种干

扰和影响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部分的以致完全改变人们的

固有态度,并必须反映到其行为倾向上.医德教育应伴随医

学生始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能因为对医学生曾经进行

过医德方面的教育而放松要求,必须坚持在医学生学习的过

程中不断"强化",以巩固已有的教育效果.

11112医德教育的阶段性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应把

握医学生认知的规律,分阶段采用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方式

来进行.对于刚刚跨入医学大门的新生,应该结合其对医

〔收稿日期〕20__-08-23

学的热爱,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全面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其对医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

在专业教育中全面渗入职业道德教育,并与思想道德教育结

合在一起,重点培养学生学好知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而对

于高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实习和就业,是医德训练的最关

键时期,应着重抓好人道主义教育,医疗卫生形势教育,敬业

爱业教育及医德规范教育,通过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医德训

练,逐步把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转化为医德规范和医德习惯.

112校园文化建设

优美的校园环境,优良的学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

医学生的思想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人的良好的医德的养

成,除了树立高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加强医德思想学习外,

营造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医德氛围是必要的.随着市场

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医学生价值观念和价值取

向趋于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可以"净化"社会大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促动作用.高等医

学院校应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举办人文学术讲座,

艺术选修课,社会实践,文艺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

动来提高人文素质的培养.同时可以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

教育,人生观教育为目的的医学史教育,让医学生在了解祖

国医学发展的光辉历史及医学专家的医德典范过程中,树立

勇攀医学高峰,报效祖国,服务于人民的决心.同时开展以

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

精神.

113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

道德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特殊部分,它的形成与发展取

决于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受社会生产力

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生活方式等因素制约.医疗

职业道德也体现了社会对这一行业的群体要求.医学生由

于其思想可塑性,经济的非独立性,其医德教育在很大程度

—13—中国医学伦理学20__年12月第15卷第6期

上受到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制约.几年来,由于市场经济

"趋利"观念的影响,人们对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逆反心

理.导致医学生在思想观念中凡是与思想教育有关的内容

都简单的进行排斥.认为高校医德教育无非是政治说教,不

感兴趣,加之近年来医疗卫生系统一小部分医务人员对自身

职业道德缺乏自律,都对医学生医德教育产生不少消极影

响.但从总体看,教育界与社会逐步认识到社会,家庭教育

医学生在成才中的作用.通过实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等

方式大力开展公民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和社会公德

教育,逐步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公民道德水平,强化道德信念,

从而为医学生医德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14学校医德教育课

李桂枝等4研究表明:医学院校医德课普遍存在教学内

容枯燥乏味,方式呆板,形式单一及授课教师素质欠缺,教育

方法沿用传统的"单纯灌输"的方式,使学生不能认同,是导

致学生对医德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的直接原因.高等医学院

校应根据年轻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思想丰富的特点,在医

德教育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更易于得到学生的认

同,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

2影响医学生医德教育效果的主观因素

211医学生思想发展状况

医学院校由于学科背景较为单一,专业学习任务较重,

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重专业课,轻视人文科学,重医技训练,轻

人格养成问题.认为只要掌握好医学专业知识及加强临床

技能训练,就能成为一名好医生.而对于其职业素养,世界

观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的医德教育课,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存

在不同程度的轻视.加之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学生的人生

观,价值取向趋于表层化,更加深了医德教育的难度.

212医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医德教育只是外部条件,必须通过医德心理内化作用才

能奏效4.医学生在接触医学,学习医学及运用医学知识服

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同时,其对医疗职业道德规范的认

识,认同有一定的心理发展规律,一般低年级多表现为求知

欲强,心理阻抗小;高年级学生表现为思维理性,理解能力强

的心理认知特点.这也就要求对医学生医德教育要善于根

据医学生心理变化的特点,心理状态,调整教育的方法及教

育内容.

3提高医学生医德教育效果的方法与途径

311全面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

随着社会信息化,思想多元化,医学生价值取向趋于表

层化的进一步发展,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

增加,这对医德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

,教育者自身要具备较高的素养,要具有坚定的为社会主义

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人才的政治立场.廉洁奉公,乐于奉献的

思想情操和甘当人梯的个人道德修养.成功的教育者往往

是德高望重的人,也只有这样才能充满激情的投入到教育活

动中去,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其次,教育者应

当努力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充分利用医学生专业崇拜心理

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再次,教育工作者应具有广博的知识,

这样才能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深厚的医学知识或边缘学科知

识.将枯燥的医德理论融入到现实的可操作性的问题中,以

提高医学生自觉接受医德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

312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对医学生医德信念的培养

从医学生思想发展规律出发,分析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

从众心理,逆反心理,思想单纯,具有正义感等特点,引导其

完成由医德认识向医德情感,医德意志,医德信仰升华的心

理过程.在教育的方式上,要改革原有的"硬灌"教学方式.

当然在目前的形式下,我们不能否认医学生医德教育中"灌

输"依然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也很有必要,但"灌输"不等于

"硬灌",要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情况下,寻求有效的"灌

输"方法.在教育的内容上增加人道主义内容,教会学生用

仁爱,正义的观点去审视,认识医疗服务活动.

313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全方位融入医德教育内容.

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医德教育内容,具有其他教育方式无

法替代的作用.高等医学院校要注重培养专业教师树立教

书育人思想,认真寻找专业教育与医德教育的结合点.根据

所讲授课程的内容,结合学科特点巧妙的实施德育教育,基

础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人道主义精神如在解剖

课中介绍前人捐献遗体的崇高行为,培养学生献身医学的决

心;在实验课中,培养学生对实验中的动物的仁爱之心;在临

床课教学中结合医德典范,医学名家的先进事迹教育学生.

这样才有利于医德教育"入耳,入心,入脑".

〔参考文献〕

1刘求梅1新形势下医德教育观j1中国医学伦理学,

20__,1:48-49

2马克中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相关因素分析j1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__,15(4):109-111

3李桂枝,赵书云1加强医德教育改革,消除学生逆反心

理j1承德医学院学报,20__,18(2):170-180

4吴亚芬1德育与心理学的融合j1道德与文明,1995,

(5)

5程乐森,姜维茂,徐玉梅等1应注意对医学生医德信念

的培养j1中国医学伦理学,20__;76(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