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农产品培训集锦9篇

时间:2023-09-25 11:38:49

农产品培训

农产品培训范文1

今天很高兴能够来枞阳参加由省农机推广总站举办的全省农产品干燥机械化技术研讨培训班。枞阳是我省粮棉生产大县和国家商品粮基地县,近年来,枞阳县的农产品干燥机械化技术推广在全省异军突起,超常规发展。陈瑶湖镇从95年的第1台干燥设备,发展到现在的110多台的产业规模,成为了全国最大规模的稻谷机械化干燥专业基地,带动了粮食产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为我省农产品干燥技术发展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很值得全省学习。

前不久,省总站在黄山举办了农副产品保鲜机械化技术研讨培训,120多人参加,大大超过预期,非常成功。时隔一个月,今天又在这里举办农产品干燥机械化技术研讨培训,一“冷”一“热”,极具特色,很有针对性。充分说明了我省农机推广工作已经突破传统单一的粮食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模式,正在开创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农产品干燥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步骤,也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是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我省农机化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不断满足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对农机多样化的要求,农机作业领域需要不断拓展,农机作业环节需要不断延伸。作为农机化作业链条上的一个重要部分,农产品干燥机械化的推广已经很现实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大家知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拉动,我国粮食供需缺口呈现逐年扩大趋势。为保证粮食安全,除了提高粮食产量以外,减少粮食霉变损失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气候原因,谷物来不及晒干或未达到安全水分造成霉变、发芽等损失的粮食高达百亿斤以上,非常可惜!试想我们要在产中环节推广多大面积的机械化技术才能产出这些粮食?而在收获后就轻易地浪费掉了。实际上,降低产后损失就是增加了粮食产量,增加了生产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从这个意义上讲,谷物干燥的机械化和田间作业的机械化同等重要,它是谷物丰产、丰收的重要保障条件。

当前,农产品干燥机械化特别是粮食干燥机械化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举措。随着党的惠农政策的进一步扩大和落实,广大农民、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机械干燥具有较强的愿望和需求。农产品干燥技术和机械日趋成熟,有可供选择推广的实用新型机械和技术服务支撑。随着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大量谷物需要及时、快速的干燥,由此带来很大的机械化干燥市场需求。机械干燥不仅有着减少产量损失和谷物污染,防御自然灾害等优势,而且经过烘干处理的粮食品质明显改善,售价明显提高,进一步增加了粮农经济效益。因此,发展农产品干燥机械化是十分必要的,意义也是重大的。

农产品培训范文2

开班仪式上,翟延华副局长针对2013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经销商的确定及管理两大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

在2013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方面,翟延华副局长对政策实施的范围及规模,补贴机具、补贴标准及补贴重点,补贴对象、补贴数量及操作程序,补贴资金结算,补贴资金兑付方式试点工作等五个重点内容进行了解读。2013年,我省选择榆树市、东辽县和长岭县开展农机购置补贴的兑付方式试点,实施“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补贴资金兑付方式。省财政厅将补贴资金下拨到试点县,县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直接兑付购机者。试点的补贴机具种类、补贴标准、补贴对象、数量以及经销商的确定等均按《吉林省2013年农机购置补贴及全程农机化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执行。

在经销商的确定及管理方面,为进一步规范农机产品经营行为,加强对经销企业的管理,要切实执行农业部下发的《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营行为的通知》(农办机〔2012〕19号),强化市场管理。一是要进一步明确经营农机购置补贴产品企业的资质条件。不符合相关要求的经销企业一律不得从事补贴产品的销售。二是要严格规范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销企业的确定程序。要认真执行农机补贴产品经销商由生产企业自主推荐制度。农机生产企业依据资质自主确定经销商,颁发“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经销商”标识,并报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备案。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及时汇总经销商名单,统一向社会公布。三是要坚决执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规定。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督促经销商守法经营、诚信服务,严格执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相关规定和纪律要求。经销商必须遵守“七个不得”的规定,即不得倒卖农机购置补贴指标或倒卖补贴机具;不得进行商业贿赂和不正当竞争;不得以许诺享受补贴为名诱导农民购买农业机械,代办补贴手续;不得以降低或减少产品配置、搭配销售等方式变相涨价;不得拒开发票或虚开发票;不得虚假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同一产品在同一地区、同一时期销售给享受补贴的农民的价格不得高于销售给不享受补贴的农民的价格。四是要严厉惩处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营违法违规行为。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重拳打击各类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营违法违规行为,做到严厉查处,决不姑息。对于一般性违规行为,县级以上农机化主管部门应及时向经销商提出严肃警告或责令限期整改等要求。一般性违规行为主要包括:未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享受补贴农业机械产品的种类、生产企业、型号、配置、价格及补贴标准等相关内容的;未在经营场所悬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经销商”标识的;农民购机后,供货不及时,引起投诉的;违反“三包”规定,引起投诉的;未向购机者说明农机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的;销售记录和农机购置补贴机具档案不健全等。对于情节较重的违法违规行为,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在充分调查取证,并事先书面告知当事人的基础上,将经销商及法定代表人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列入黑名单的经销商销售的产品不得再享受补贴,法定代表人不得再参与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经销活动。相关农机生产企业应当及时取消其经销资格,收回“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经销商”标识。情节较重的违法违规行为主要包括:向购机者提供假冒伪劣产品的;以非法手段套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违反本通知“七个不得”规定的;违反“三包”规定,引起群体性投诉,造成恶劣影响的;拒不执行农机化主管部门做出的警告、限期整改处理决定的;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情节严重的行为。对于违法违规性质特别恶劣的生产或经销企业,应建议工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积极协调和配合司法机关处理。

农产品培训范文3

关键词:农户需求;绩效分析;农民培训;农广校

此次农民需求与培训服务供给状况调查问卷200份,通过邳州市农广校组织实施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和农民创业培训班进行问卷调查,回收171份有效问卷,涉及江苏省邳州市16个乡镇和2个办事处,参加调查农户171人。农民培训实施单位调查共涉及16个乡镇和2个办事处,200户农民。其中邳州北部8个镇,南部8个镇。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专家座谈相结合。

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根据邳州市的地理位置和人口分布进行区域划分,结合人口素质、劳动力流动状况、农技推广组织、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状况、农业产业分布等特点,从26个镇、办事处选择16个镇和2个办事处进行调查。

一、农民接受可供技术培训服务与需求统计

(一)参加调查农户基本状况

在被调查对象中,男性占90.58%,女性占9.42%,平均年龄40岁,家庭成员平均4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67.37%,高中文化程度32.63%,专科及本科以上0%;从事完全务农27.3%,完全非务农24.6%,兼业49.1%。

(二)农户参加农民培训总体状况调查

在被调查对象中,参加2006年后农民培训的农户占94.7%,未参加的占5.3%。

参加农民培训的农户中88.3%是由乡村安排,11.7%是农户自愿报名参加。培训性质主要是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各占70%和30% ,所有费用均由政府承担。66.08%的农户参加了1次培训,其余农户参加2~3次培训。

农户对培训的时间普遍认为3~5天正合适。对内容的适应性感到比较满意的占82.46%,感觉很实用的占36.26%,比较实用的占43.27%,一般的占12.87%。

调查结果表明,农户对授课老师构成情况及对其满意度比较高,包括对本培训单位的业务人员、单位领导、上级部门业务人员及领导、高等院校专家学者授课的内容都给与认可。80%的农户认为,培训单位提供的硬件条件很好,提供的服务比较满意。农户对培训的总体评价,68%的农户对农业生产和非农业生产都有所帮助。经过培训能够熟练掌握种养技术,能够对经营能力有提升的占86%。收入水平普遍认为有所提高,培训后农户对新品种和新生产经营技术的采纳大大提高,75%的农户都采纳,培训后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在调查中,农户普遍认为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其提供了培训及技术服务,农业新品种知识介绍、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市场营销技术、农产品安全质量技术以及农民创业知识及技能尤为受到农户青睐,另外,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和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培训也受欢迎。

农户比较期望加强种植业养殖业方面的培训,包括粮食、蔬菜、猪羊鸡及水产养殖等,同时部分农户也希望得到农产品加工、储藏和流通方面的培训,对非农技术培训比较冷淡,但对营销、财会、家电、机械也有少量需求。

(三)对未参加培训农户的调查

调查中,有5.3%的农户未参加任何培训,44.4%的农户认为政府没有提供培训机会,44.4%的农户认为有机会,但没有参加。参加培训的意愿比较强,对农业新品种、农业新技术、农村创业知识以及农产品市场营销知识渴望的程度较高,并对现场指导较为期待。通过调查,影响农户未参加培训的因素很多,主要集中在认为自身经营规模有限,暂不需要培训。

二、农户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提供的服务调查

在调查对象中,接受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提供的服务的有64.32%,接受的服务中技术推广及培训占52.63%,提供品种及农药、化肥服务占32.75%。

农技推广组织提供的服务中,农户对完全无偿服务的满意度较高,达到70.76%,具体服务主要以技术推广、技术培训为主;对既有有偿又有无偿服务的满意度一般,主要涉及品种推广服务;而对完全有偿的服务,农户调查缺少评价。农户比较喜欢完全无偿服务的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对部分无偿服务的品种推广则比较满意。农技推广人员的服务态度越好质量越高,农户的满意度越高。选择推广人员服务质量高、态度好的农户中,很满意和较满意的比例约占86.55%,虽然农户选择态度一般和服务质量不好的比重不大或没有明确表示,但农户对态度不好、服务质量不高的满意度明显低于态度好、质量高的满意度。

农技人员对农户的技术指导主要包括田间指导、广播集中指导和专家集中授课的方式, 这次调点是对农技人员到田间指导的方式进行调查。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农技人员采用田间指导方式,农民对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较高,占60%, 很难掌握的比例不足10%。而通过广播统一指导和集中专家授课的指导方式,农民对技术掌握熟练程度较高的比例仅占30%。因此, 农技人员的指导方式是否得当也是影响农户对技术掌握熟练程度的重要因素。

三、农户参加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

在调查对象中,40.94%的农户参加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组织成员平均在200人左右,注册资金约为200万~300万元,45.71%的农户以现金入股,45.71%的农户以土地入股,8.58%的农户以劳动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的服务主要是提供生产资料、培训和技术服务、销售服务和运输服务,提供加工储存保鲜等服务、资金服务和保险服务相对较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还通过组织成员之间交流技术信息、外聘专家授课、大户示范和派遣学员出去学习回来传授等途径服务组织成员。成员从组织中取得的收益以在交易中买卖收益为主,约50%,股金分配和劳动分配收益较少。农户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生产经营决策参与一般,而从组织中得到生产资料和技术培训服务很多。在调查者中,有59.06%的农户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其中30%的农户认为缺少资金入股、34%的农户认为本地缺少这样的组织; 但当问及是否愿意参加时,84%的农户选择愿意,6%的农户认为被大户垄断,加入后不合算,并表示不愿参加。

四、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农民参加培训情况分析

1. 农民参与培训率高,培训完全免费。调查结果显示,约有94%的农民在2006年后参加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其中每年参加培训的农户占全市农户的5.2%,农民为培训支付的费用几乎为0,培训为免费培训。

2.政府组织是农户参加培训的主要组织形式。据调查,有88.3%的人认为参加培训的原因是乡村安排,而个人自愿报名的比例较小。可见,农民培训工程仍然是以政府主导为主,在以后的培训中应逐步过渡到农民个人自愿参加为主。

3.农民接受培训内容以传统农业技术为主,培训需求呈现多样化。种植业和养殖业在调查中占培训需求的80%以上。在培训的农业技术中,粮食种植仍然是种植业的主体,蔬菜、温室大棚、苗木花卉等技术的需求也比较高,粮食生产达到43.27%,其次为蔬菜和温室大棚生产技术40.5%。养殖技术中传统畜禽养殖如猪羊鸡的需求量大约占58.48%,水产养殖22.7%,特种养殖也有所需求。在农产品加工和非农技能培训方面,培训内容需求表现得不太突出,对农产品加工储藏、通信、机械、财会、营销、建筑和餐饮都有需求,呈现多样化,其中农产品加工和机械占到40%。同时培训需求还涉及到运输、服装、家电、美容、旅游、文秘等技能,可见,农民对创业技能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

4.传统的培训方式是当前培训的主流。在培训方式中,参加培训班进行技术培训为主要形式,占85%,其中田间指导和广播集中指导占65%。由于受到经费和其他原因影响,专家集中授课仅占35%。根据前面调查数据,农户对培训班和田间指导的满意度很高。农户采用的农业技术来源主要来自农业部门,约占78.82%,来自电视和报纸、杂志的占5%,邻居朋友和企业的约占15.38%,通过网络和其他途径获得的技术相对较少。由此可见,传统的培训方式和传统媒介推广是主要的培训形式,现代信息化传媒较少。

(二)农民技术、技能掌握情况分析

1.掌握种养实用技术是农民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在掌握农业技术中,粮食种植最高,为80%,其次蔬菜和大棚种植技术,为43.27%,养殖技术中传统畜禽养殖(猪、羊、鸡)比重较大,在掌握其他农业生产技术中有农产品加工、储存与流通等技术。

2.掌握实用化的创业技能也是农民培训的主要内容。在非农技能培训中,农业机械、农产品营销等技能是农民创业的重点培训内容,从农民掌握的劳动技能来看,符合农民本身素质和实际需求的技能较多,劳动技能的掌握趋向实用化。

(三)农民对技术的需求与培训服务供给的均衡性分析

在对农民需求的调查中发现,农民的需求以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为主,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和养殖业,特别是粮食种植和猪羊鸡的养殖。农民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也有相当的需求,如蔬菜、温室大棚、特种养殖种植,在农产品加工和非农技能培训中内容需求不太突出,对农产品加工储藏、通信、机械、财会、营销、建筑和餐饮都有需求,农民对技能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其中农产品加工和机械占到13%,需求同时还涉及到运输、服装、家电、美容、旅游、文秘等技能。

通过邳州市农民培训供给菜单发现,培训主要以农业实用技术和农民创业培训为主,也包括各个产业特色和发展前景、农民创业理念的改变、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新农村建设、“三农”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知识等。

对比农民需求和培训供给不难发现,二者能够基本达到平衡,农户对培训的满意度也较高,但是,培训没有充分满足农民对劳动技能的需求。

五、邳州市农民培训的绩效评价分析

(一)农民培训对农户采用新技术能力的影响较强

农民培训的直接目的就是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人力资本,传播新技术、推广新品种,使农民能够接受它、应用它。调查表明,参加过农民培训的农户在近3年内累计采用1~2项新技术、新品种的占75.44%,没有采用过新技术、新品种的占24.56%,总体上说,有75.44%的农户经培训后采纳了新品种和新技术。

(二)农民培训对农作物产量增加影响显著

调查表明, 80.12%的农民在参加农民培训后,家庭粮食和其他作物产量有所增加。这表明农民培训能有效增加农户的粮食及其他作物产量。

(三)农民培训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较大

参加培训后,有87.98%的农民认为家庭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基本没有变化的占12.02%。调查表明,农民认为培训后采用新技术、新养殖品种是家庭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

(四)农民培训对生态效益的影响较弱

通过培训不仅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还应该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调查表明,农民在参加培训后单位耕地面积上农药、化肥和灌溉水的使用量比培训前减少的农户仅占25.1% ,比以前增加和没有变化的分别占51.2%和23.4%。这表明,目前的培训对生态效益的影响较小。

(五)培训对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影响不大

调查显示,在参加培训后只有40.94%的农户主动参加了各种专业协会;59.06%的农户未加入协会,其中6%的农户不想参加协会。这表明,农民自我参与意识、集体意识和抗风险意识仍很低,各种协会在农村所发挥的作用不大,农村的专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统计资料收集、专家咨询和个别访谈等方法,根据调研所得数据资料,完成了邳州市农民培训现状与绩效实证研究。通过对邳州市农民培训情况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目前农民培训参与率高,接受培训的时间适宜,参加培训的渠道和培训形式比较集中。

2. 农民参加培训的愿望强烈,最希望参加生产技术培训。而在生产技术培训中,最需要的培训是粮食、蔬菜种植和养殖技术培训。但农民不愿意为学习和培训支付太多费用,农民对培训的需求主要受生产规模、自身文化素质和经济条件的影响。

(下转10页)

(上接8页)

3. 农民培训提高了农户对新技术、新品种的采用率,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养殖产出率,增加了农户家庭收入。但目前农民培训对社会效益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影响还较弱。

(二)政策建议

1.加大对农民培训的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及资金支持,满足农民对培训的需求。

2. 提高农民参与程度。基层农广校要建立农民培训需求动态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为农民提供培训。在培训项目的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估的各个阶段保证农民的参与。在培训前,根据农民的需求设计符合实际需要的培训内容,包括农业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等。培训内容要围绕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一村一品”发展、生产关键环节和技术等开展培训,提供适合农民需要的实用技术教材。培训时间要符合当地农民的生产需要。

3. 培训项目的设计、实施要根据产业的不同体现出特色。如培训资金重点向现代农业倾斜,提高培训的补助标准;制定完善配套的扶持政策,如信贷、补贴、优先承包、尤其创业基金支持等惠民政策。

4. 建立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农广校应针对培训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一整套标准化的农村农民培训监测和评估指标,把监测和评估的结果作为重要的反馈信息用以调整以后培训的计划,增强培训效果。

5.充分发挥调研作用,定期将农民需求与政府技术供给结合起来,改变政府的单一政策行为,建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民培训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华宁.我国农民培训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7(1).

[2]张红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J] .学习论坛,2006(4).

[3]周逸先,崔玉平.农村劳动力受教育与就业家庭收入的相关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1(4).

[4]钟甫宁.农民问题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 .农业经济导刊,2004(2).

[5]徐辉,李录堂等.湖北农村人力资本投入调查与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07(2).

农产品培训范文4

关键词:农产品经纪人;培养模式;研究

一、农产品经纪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九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要区域,九江水域面积占全湖面积的2/3。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产品经纪人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加快农产品商品化的速度,促进农村的资源优势快速转化为商品优势

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一大批具有专业性质的农产品基地逐渐形成。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加快农产品流转化为商品的速度,需要有良好的流通渠道。农产品经纪人在这个方面可起到很好的沟通、中介作用。农产品经纪人可以把本地的农产品资源介绍给市场,把市场需求和本地生产紧密连接起来,在本地形成强大的商品优势,使资源优势能快速转化为市场优势。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产品经纪人的经纪活动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一方面,作为生产和消费的纽带,一边连着农民的生产,一边连着市场上的需求,如何使农民的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农民经纪人可以发挥其桥梁作用,让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农业的产业结构顺应市场发展趋势而逐渐趋于合理;另一方面,农民经纪人是促成农民与他人交易的关键联结点。农产品经纪人掌握着农产品的供求状况,担负着农产品市场变化的信息传递任务,对农业生产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而且可以把零散的农产品集中起来进行交易,从而加快农业产业化的经营。

二、九江市农产品经纪人的基本情况

2010年11月至2010年12月,我们对九江市十县三区部分参加培训的农产品经纪人基本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各县有代表性的农产品经纪人进行了开放性的提问调查。九江市目前有农产品经纪人近3万人,受到培训并取得初、中级资格证的仅仅不到1000人(其中,取得中级资格人员50人,初级人员945人),而加入九江市农产品经纪人协会的人员仅几千人,还有2万多人没有入会和培训。全省累积有近20多万农产品经纪人需要培训,从目前情况来看,培训农产品经纪人的任务是很重的,提高农产品经纪人基本素质刻不容缓。

1.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农产品经纪人基本上是当地农民,与当地的农产品生产销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有的是当地种植大户,也有的是养殖专业户,他们既是本地名、优、特、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者,又是经营农产品的经纪人。在经营方面基本上是处于个体闯市场,单打独拼状态,抵御市埸风险能力较弱,面对变幻莫测,竟争十分激烈的国内外市场,农产品经纪人队伍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一是他们大多数文化程度低,相当一部分仅有中小学文化水平;二是他们中间的大多数经营规模较小,单个经营,分散活动;三是他们绝大多数没有经过比较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又严重缺乏闯市场的技能,对于市场营销、公关、农产品品级鉴定、运输贮藏、成本核算、商标、法律、网络信息等方面知识几乎是不知或知之甚少;四是对发展生态农业,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认识还不够。而现时的农村又急需一大批土生土长的农产品经纪人。因此,加强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提高农产品经纪人综合素质迫在眉睫。

2.经过培训的农产品经纪人所取得的成绩

根据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的基本情况:一是农产品经纪人普遍对参加培训表现非常积极,认为培训的最适宜时间是3-5天;体会到培训的内容很好,具有知识面广、容易接收和实践性强的理论,又紧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二是他们大多数所经营的农产品是绿色无公害食品,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很有推动作用,受过培训的人员都有较强的商标保护意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基本都会注册商标。农产品经纪人的结构男女比例为51,中年人占68%、老年人占25%、青年人占7%。

调查发现,参加了市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并且通过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学习取得初级或中级岗位资格的农产品经纪人,特别是首批培训学习的学员在事业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三、加快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的措施

1.政府重视,确保培训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都应高度重视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政府职能部门的各级供销合作社应积极抓好这项工作,要有计划,系统地组织地安排好培训工作,积极筹措培训资金。农产品经纪人就个人而言是个体,就一个地市来说是几万人,一个省有十几万人至几十万人,培训人数多、资金大,要有计划地逐年进行培训。而农产品经纪人的培训经费又是全部由国家支出,各级政府部门应站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奔小康的高度来把农产品经纪人的培训列入计划,确保资金的投入。

2.充分发挥农产品经纪人协会的作用

农产品经纪人必须有“娘家”,这就是各级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充分发挥协会这个载体的作用,把“能人”、“大户”经纪人吸收到协会中。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在供销合作社指导下开展工作,有困难找协会,要信息找协会,学知识找协会,协会成为农产品经纪人的“娘家”和经营活动的有效平台。目前,市农产品经纪人协会还开通了九江市农产品交易网,九江农产品交易网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九江农产品销售模式的变革,对搞活农村流通、繁荣农村市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交易模式,为推动九江农产品走出江西,走向国际市场,为农产品流通领域向集约化、高效率、高效益方向发展,实现农产品、市场、消费者的网络对接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系统地收集了全市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500多个品种。

3.依托高校抓好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工作

农产品培训范文5

[关键词] 农民培训 地位 作用及途经

一村一品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一村一品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部署,是培育农村产业、搞活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1]。

铜川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宗旨是坚持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村市场经济建设服务、为农民科技致富服务,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为农村培养大批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笔者通过调查分析认为推动村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是要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是要有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以“培训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已任,由此可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在推动铜川市村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不可代替,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一、铜川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在村域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地位

铜川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下、靠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弥补了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的不足。截至2010年,累计招收中专生4500人,毕业4000人;培训“绿色证书”学员10万人;举办大专和联办本科1500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近100万人次,在校生规模600余人。据统计,全市农村涌现的科技带头人,致富带头人80%是农广校的学员,2006年铜川市“十大”杰出青年有六位是农广校学员,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已成为乡土人才培训的摇篮,是骨干农民、农村科技示范户、专业户培训的基地。

1.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有覆盖全国紧密型的办学体系、网络,上下结合,有效地发挥教育资源的整体效益,保证了教育规模和质量的最佳效果。

2.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利用信息技术、远程教育,开展跨越时空的开放式教育,使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

3.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教育模式容量大,成本低,见效快,农村办得起,农民学得起,是穷国办大教育的有效途径。

4.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送教上门,把课堂搬到了乡里村上,使学员不离土、不离乡、不离岗、不离家就可以接受培训,适合农村的实际。

5.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办学形式灵活,多规模教育。脱产、半脱产学习,不脱产边生产边学习;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骨干农民的绿色证书教育,乡村干部的中专学历教育,中专后继续教育,大专自考等教育形式,专业面宽,能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要求。

6.是政府重视,部门联合,农业部门主管。

二、铜川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在发展村域经济中的关键作用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面对新形势,为快速发展一村一品产业模式,铜川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创新工作思路,立足“三农”搞培训,搞好培训为“三农”,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可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推广技能

通过发挥专业培训机构、专业培训人员的优势,组织农业推广部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开展以科技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培训,做到培训责任指定到位、培训经费投入到位、培训业务服务到位、组织农村科技队伍到位。要分期分批完成一村一品重点村、特色村和品牌村的农民技术员的培训,只有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推广技能,才能让农业技术骨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农业技术指导员。

2.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可以提高青年农民的综合素质

开展对青年农民以科技综合技术知识为辅,以特色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知识等为主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的整体竞争力,成为新型农村科技骨干和农村生产发展的精英。

3.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引导新型农民进行自主创业

通过引导农民向市场经济观念转变, 开展政策引导、信息支持和技术培训,培养他们运用科学技术发展生产的观念和自主创新能力。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为大力发展村域经济,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化生产,提供人才保障。

4.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可以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根据一个村的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要扎实搞好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方法的传授,使农民就地致富;多方开展科技培训教育,让农民学到一技之长,提升他们在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科学化管理的能力和竞争力,为农民走出土地,重新就业创造条件。

5.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有优势整合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立农业媒体网络

通过综合利用教育、科技、文化等系统在农村的教育培训资源,组建专业媒体机构,建立和健全农民科技教育体系网络,制作开发和编制新的农业科教培训教材,将政策法规常识、农业科技知识、农民致富信息等内容传送到千家万户,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三、促进铜川市村域经济快速发展,探索农民教育培训新途径

采取措施为农村培养大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利用共享的农业远程教育培训资源优势和先进的教育培训方式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非常适合农村和边远山区农民学习需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农民生产的技术需求和生产观念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仅靠原有的农业技术培训方法远不能适应农村新形势的需要。充分认识农民培训新需求、探索培训新方法、改变培训新观念、提高培训新效果,我们充分利用培训中心现有培训资源,结合农村新情况,从扩大培训范围、增加培训途径、把培训与科研、推广相结合等方面,开展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新途径的探索。

1.明确重点,发展村域经济特色培训

农民培训工作要与村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农村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才能体现村域培训特色,发挥培训效果。2010年我市开展村域经济提升基地培训,专业包括乡村旅游和村镇建筑工匠,进一步突出培训特色,提高培训效果,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2.创新思路,培训内容与一村一品产业相结合

结合铜川市制定的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把科技教育培训和当地经济发展与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生产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3.改变模式,培训形式与优势产业相结合

工作中实行“三多三少”的培训方法,即多分散辅导,少集中办班;农闲多培训,农忙少培训;当前用的多培训,反之少培训,受到农民欢迎。

4.加强宣传,推广典型培训经验

加强对典型、品牌和特色村的宣传,使全社会关注和支持一村一品工作,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拉动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要及时发现和树立先进典型,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宣传农民培训后取得的实际效果,要不断完善推广新型培训模式。

5.完善机制,培树典型与普遍教育相结合

以文化水平高、接收能力强、肯吃苦、讲奉献型的农民为核心、进行重点培训、让他们当示范人,以此带动、辐射其他农户。使农民看有典型、学有榜样,增进了学科学、用科技的信心,加快培训进程。

我们看到,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不断增加,一村一品作为一种先进的发展模式,为广大农民群众实现致富目标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更是任重道远,要加大培训力度,多培训新型农民,为我市一村一品发展,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农产品培训范文6

一、改革支农惠农政策的下达通道,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培训工作中招生难的问题

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老化现象严重,文化素质普遍低下,农民培训虽然实现了全免费,但是在各地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参与积极性不高、招生难的问题。据了解,在西方有些国家,每年农民都能自觉地定期参加农民培训班,因为他们几乎所有的支农惠农政策都是通过农民培训的通道传达并实施的,如果不参加培训,他们很可能就不知道自己本年度应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导致不能及时申请,从而造成自己的产业损失。由于每年的农民培训都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所以农民都能自觉地参加定期培训班。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把部分农业补贴逐渐和农民培训挂钩,全面调动农民参加各类培训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新型农民培训招生难的问题。

二、强化农民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在从农田到餐桌的产业化源头上扭紧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总开关

“民以食为天”,农民做的事就是天大的事,是关乎社稷民生的重中之重的事。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吊白块等出现在食品中,有人开玩笑说我们在餐桌上实现了化学扫盲。曾几何时,地沟油、毒姜、毒韭菜、毒豇豆事件时有发生,农产品安全问题引起各方高度关注。近年来,我国在农产品安全问题上下大力气,立法立规,加强整治,打响了农产品安全生产攻坚战,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农业产业化的源头上,拧紧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总开关。未来中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3亿职业农民,而这些职业农民必须经过培训才能获得职业资格。如果在培训的过程中,能强化职业农民的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违规违法的严重后果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能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不安全农产品在今后的市场上没有立足之地,能他们把握好自己的良心和道德底线,拥有“人在做,天在看”的敬畏之心,能让遵纪守法、不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首要条件,那么我国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才能真正从根本上得到彻底解决,也才能打造出中国职业农民响当当的品牌,从而大大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三、采用“把脉问诊、对症下药”的培训方式,提升农民培训的吸引力

农广校组织的农民培训课堂,已经彻底抛弃了过去那种死气沉沉、照本宣科的陈规旧习,但就生动形象、急需实用而言,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要让农民学员招之来得了、来了留得住、学了用得上、用了效果好,必须采用“把脉问诊、对症下药”的培训方式。老师讲课前要充分了解学员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答疑解难式的讲解,要营造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员参与的主动性,增强听课的趣味性和学习的自觉性,强化学员在实践中的应用性,从而全面体现新型农民培训的价值性。这样就对培训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拥有一支知识全面丰富,应对能力较强,见多识广的农民培训师资队伍。

四、创新师资培训模式,打造过硬师资团队,确保农民培训质量

常言道:欲予学生一瓢,师必多于一桶。新时代的老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要掌握农业专业领域的发展动向,世界的发展趋势,引导学员少走弯路,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产品安全、技术应用上不断与国家领先水平看齐,与国际标准接轨,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然,要打造一支这样的教师队伍,光靠教师自学,是很难达到这一境界的。所谓有多少付出,就会有多少回报,必须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力度,改变以往陈旧的师资培训模式,让农民培训老师走出去、学创新、看世界,见多才能识广,身经才能百战。家庭农场台湾搞得最好,合作社、协会日本搞得最好,节水农业以色列搞得最好,等等。我们应该让培训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学习这些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亲见亲历掌握一些典型案例,这样不仅能把课堂搞得有声有色,生动形象,避免纸上谈兵,而且还可以传授给学员一些先进的真经实学,对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真正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农产品培训范文7

组织体系网络化

良好的培训组织体系是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组织体系建设,建立纵横结合的培训组织网络体系。一是建立市、局、镇纵向行政管理网络体系。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农业、财政、教育、人社、科技等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领导组,负责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重大事项的决策。市农业局为主管部门,市农干校为具体实施单位,成立一把手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市农干校、办公室、纪检监察室、财务科等单位负责人任组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规划、方案制定、年度工作指导与检查等。各乡镇(园区)分别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任副组长,各村支部书记为组员的乡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乡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开展。二是建立农干校、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横向联合培训网络体系。围绕农业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选择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合作单位。以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各类培训,能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在人才、技术、基地、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培训并发展专业化生产,使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更加具有专业性、针对性,实现效益最大化。

教学资源乡土化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质量的有效手段,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学资源建设,在科学使用统编教材的基础上,组织开发乡土化的教学资源。一是因地制宜编写地方特色教材。组织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市农业局各业务站专家、市农干校教师、乡镇农技人员和乡土人才共同编写涵盖本地农业主导产业适新技术和经营管理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乡土教材,内容紧密结合本地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现状,反映本地农业技术特色,符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目标和课程的教学要求。二是结合专业编印关键技术明白纸。组织授课老师根据不同专业的课题安排,将最主要的技术集中编印到一张明白纸中,简单易懂,便于农民记忆,并且节省了农民记笔记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三是注重开发高质量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由于采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使教学更加直观,更容易被农民理解和接受,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培训讲师在备课时除写好教案外,都要制作与讲课内容相适应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使用,并要求讲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注重加入地方特色的素材,使课件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同时可以通过采取组织开展多媒体教学课件评比活动等措施来激发培训讲师制作、使用和研究多媒体课件的热情。此外,还与地方电视台农业栏目联合制作开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关键技术的视频专题片,在培训中播放给农民看,加深农民对于这些关键技术的感官认识,提升培训效果。

师资队伍多元化

建设多元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队伍是提升培训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要建设一支集多学科、多领域、多行业、多层次优秀人才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队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聘请行业技术专家的基础上邀请农业行政官员。由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内容涵盖岗位专业知识、相关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与能力要求、政策法规、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因此可在聘请农业、科技、经济、教育等行业的技术专家为参训农民培训岗位专业知识、相关专业技能、经营管理技能等内容的基础上,邀请省市政府农业行政官员为参训农民培训职业道德与能力要求、农村政策法规等内容。二是在聘请市镇本地专家的基础上邀请省市外专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不同于常规的农业技术培训,除了对其开展常规的种养技术的培训,还应开展一些新品种新技术培训。培训时,在聘请市镇本地专家开展常规种养技术培训的基础上,邀请省市有关专家为新型职业农民作无土栽培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土壤信息实时采集技术、农作物产量信息采集技术、空间定位的农业投入控制系统、国际标准化生产等高端技术专题讲座。三是在聘请农业技术干部的基础上邀请创业致富能手。在聘请农业技术干部开展培训的同时,将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业企业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农产品经纪人、种养大户、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请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课堂,传授知识,介绍经验。事实证明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培训中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他们各自的成长经历、对某一领域内的独特见解和生产经验对参训农民来说,都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培训场所基地化

强化培训场所建设,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辐射面广、示范性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是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巩固培训效果的重要保障。一是积极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阵地。以县级农业干部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培训中心等机构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阵地,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政策、资金和项目的支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实教学设施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创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示范学校。二是不断探索多元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训基地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训基地是提升培训效果的重要载体,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学习实践、锻炼成长的平台。要结合本地农业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产业发展好、技术实力强,能对新型职业农民开展新品种和新技术培训,提供技术服务、科技咨询、产品开发等服务活动的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作为培育实训基地,配备指导教师,对实训基地实行挂牌管理。在集中培训后,结合农时季节,在基地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全程化实训、全方位指导、全链条服务。三是着力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示范基地建设。引导鼓励各类种养大户、科技能手、经营大户通过培训,建设和发展一批示范基地,将培训与示范推广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地的科技示范窗口作用,放大示范效应,增强培训效果。示范基地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示范性强,能进行季节性特色产业培训,能为新型职业农民参观、学习、实践提供场地,并能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培训对象专业化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不同于普通农民培训,是对从事农业专业化生产和服务的人员,开展所从事行业和岗位的职业技能系统培训,因此要对培训对象分专业开展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一是结合农业主导产业特色,对不同产业的从业人员分专业培训。对从事高效种植业的农民开展大棚茄果类蔬菜栽培、块根块茎类蔬菜栽培、大棚草莓栽培、设施西甜瓜栽培、葡萄避雨栽培、四青作物栽培、中药材栽培等种植方面的培训;对从事畜禽养殖业的农民开展山羊规模化养殖、生猪饲养、肉鸡养殖、鱼虾蟹混养等养殖方面的培训;对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的农民开展果蔬保鲜与加工、小杂粮加工、水产品加工等农产品加工方面的培训;对从事农产品营销的农民开展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二是紧跟中央文件精神,重点对家庭农场主及其成员开展培训。强化对现有家庭农场经营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科技应用能力与经营管理水平,着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家庭农场主。针对家庭农场的建设要求,要把“我国家庭农场发展有关问题”、“国外家庭农场介绍”等课题列入培训内容,重点对参训学员普遍关心的农场生产管理、农业品牌化经营、农产品营销策略等问题,从法律、政策和实例剖析等方面进行讲解,让参训学员了解如何申办家庭农场、如何发展家庭农场以及如何经营家庭农场。组织学员进行分组讨论,带领学员前往本地及周边县市一些初具规模的家庭农场参观考察,邀请农场负责人现场介绍经验,增强培训效果。

质量评价绩效化

建立一套科学规范、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发展需要的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体系,及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从而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质量。一是明确评价原则。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内容农民需要不需要、培训方式农民接受不接受、培训效果农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培训评价的重要原则。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评价要以农民满意为立足点,如果农民满意度低于80%,即使其他方面的形式都具备了,也不能认为绩效合格。通过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员满意度调查表》,让学员根据实际情况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质量等方面进行评分,并根据他们反馈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提高。二是量化评价指标。要求培训后有90%以上学员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考试,取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合格证书;有50%以上的学员培训后扩大现有产业规模,提升生产经营能力;有20%以上的学员通过国家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取得农业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有10%以上的学员能领办或创办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实体。培训后采取电话了解及现场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对学员的产业规模扩大以及创办农业经营实体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及时掌握学员动态以及培训效果。三是完善评价体系。在不断探索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科学设置组织领导、培训条件、培训管理、培训绩效等评价指标体系,实行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做到内容全面、结构合理、指标详细,可操作性强,使其成为指导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开展、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的通用准则。

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探索建立的“六化”培训模式,贯穿整个培训过程,涵盖所有培训要素。特别是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评价体系,明确了量化评价指标,这些都将为加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借鉴和启发。

农产品培训范文8

(一)紧抓工作重点,培养职业农民。今年,全校将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作为全体系农民培训重点工作。为切实将此项工作抓紧抓好,全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大胆探索,积极与三原县卫民和兴隆专业合作社、安康市阳晨牧业、洛川县方相苹果专业合作社、户县草庙果业合作社配合协作,在三原、汉滨、洛川和户县4个县(区)创建了省级职业农民培训实验班。目前,4个点实验班已相继开班,培训进展顺利。培训主要对象为企业生猪养殖工人、果业专业合作社社员等1000人。尤其是三原职业果农培训班开班后,大寨等周边几个主导产业村的村民多次上门,强烈要求在本村举办职业农民培训班。同时,充分发挥体系优势,引导、示范、带动全省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又好又快开展。如咸阳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与长武县高原果业专业合作社相互协作,开展了职业农民“两年三证”式培训。汉中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结合一村一品示范村主导产业发展,开展示范基地产业农民培训。另外,渭南澄城、宝鸡千阳、铜川宜君、商洛镇安、汉中洋县、安康旬阳等县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初见成效。

(二)积极承担任务,提升培训实力。2011年,陕西省农广校体系积极争取承担和完成阳光工程培训任务。一是积极转变,主动承担培训任务。根据阳光工程转型和实行分类培训的新变化,全体系积极争取并主动承担培训任务,大幅度提升承担任务份额。二是改善条件,努力提升培训能力。全体系千方百计改善培训设施设备和实训条件,加大师资队伍培养和提高力度,不断提高自身培训实力。三是规范实施,着力提高培训效果。全体系在各级农业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阳光工程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规范培训各个环节,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培训质量,增强了阳光工程实施效果。2011年,陕西省87所农广校承担阳光工程培训任务36700人。

(三)依托农业项目,培养实用人才。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阳光工程、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等,扎实落实“百万中专生培养计划”,重点围绕农村实用人才开展培训,培养经营规模较大、示范带动能力较强、有一定特长的生产能手、农村经纪人、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能工巧匠等农村实用人才,提高了农民的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科技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培养造就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着力提高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2011年,陕西省农广校体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48067人。

农产品培训范文9

培训班讲授了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上线产品、政策及网上订购的流程及农业信息化服务、“12582”平台手机应用及益农宝软件应用操作流程,使参训人员更直观、更充分地了解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村级服务,可以更好地应用农业信息技术、开辟网上购物渠道,为周边农民提供网上直购农资产品和日用品,直销农产品及提供各项信息服务。

桦甸市举办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农民培训班

按照吉林省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桦甸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于2013年12月24日~ 26日,分别在常山镇、金沙镇、横道河子乡举办了为期3天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农民培训班。

培训班聘请桦甸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担任授课教师,针对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讲解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农作物栽培技术》、《农产品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水稻安全指南》、《果蔬安全指南》、《玉米安全指南》等课程,使学员全面了解了农作物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及绿色防控,以及农作物安全用药常识。通过此次培训,增强了基层农民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为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贡献。

磐石市科普大集“三送”活动在行动

近日,以“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服务”为主题,磐石市农业局组织直属事业单位农业科技人员30余人在朝阳山镇三棚村开展科普大集“三送”(即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活动。一是送政策。为农户送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保险、农业创业培训等惠农政策,提高农户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二是送信息。为农户送去农机安全生产、选购和使用农资、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农产品使用农药、拖拉机常见故障、沼气池安全使用、机械耕整地等安全生产信息,提高农户安全生产意识;三是送技术,为农户送去玉米高产栽培、水稻高产栽培、农机化实用等新技术,为农户粮食生产达到稳产、增产铺垫一条“技术”路。现场共发放各类实用技术手册、农业杂志、挂图、宣传单等宣传资料5000余份,解答农户疑难问题20余条,提供服务人数达到500余人次,活动得到赶集农户的一致好评。

辉南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