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农产品商业模式集锦9篇

时间:2024-02-21 15:46:12

农产品商业模式

农产品商业模式范文1

Abstract: Since 2012,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E-commerce has developed explosively in our country. The fresh products supply chain which core is the E-commerce enterprise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SC in operation mode. This paper began with the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fresh products SC, and analyzed the structures of the SC which core is E-commerce enterprise. And then discussed its change in information flow and business flow and producing plan and logistics. At last it put up forward some relating advices.

Key words: fresh agriculture products; SCM; E-commerce enterprise; operating mode

生鲜农产品领域被称为电子商务最大一块蓝海。随着阿里、顺丰、京东、中粮、苏宁等企业的加入,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以电子商务企业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颠覆了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本文将试图分析以电子商务企业为核心的新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的变化。

1 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主要是以批发市场或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组建和运行的。链条从农户延伸到最终客户,节点企业数量众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 批发市场流通效率不高

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生鲜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对保障城市供应、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缺乏总体规划,大部分农批市场地处市区地带,受到严重的交通制约;而且很多批发市场设立较早,后期建设没有跟进,物流设施设备以及技术相对落后,生鲜农产品损耗严重;而且流通环节的增加延长了流通时间。以上问题都严重影响了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1.2 质量安全隐患和高昂的流通成本

传统农产品供应链中节点企业很难建立统一的质量安全标准以及物流设施、设备、操作流程、保鲜贮藏的一系列标准,因此质量安全存在极大隐患,流通成本居高不下。链条越长越不利于企业间合作关系,无法达到整体效率最优。因此造成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效率低下,市场混乱,供应链保障能力良莠不齐,市场各个模块没有系统性连接,配合不紧密,最终导致流通成本上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没有保障。

1.3 产销结合不紧密

传统链条中,分散的农户没有完全介入供应链活动之中,在与供应链上其他节点企业对接中话语权不足,在农产品供应链之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这使风险更多地转移到了农户身上,且使其利益受到侵害。而且由于农户生产信息与市场需求信息严重的不对称,使农户的种植生产极具盲目性,因此丰产不丰收现象时有发生。

1.4 信息化水平低

传统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各个参与者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太低,信息流通不顺畅。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农业生产、批发、运销、零售等环节的经营参与者以小规模生产者和商家为主体,对信息化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而且在农产品生产者、个体经营者和农产品经销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合作,缺乏信息共享的意识,因此影响供应链整体运作。

2 电商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结构分析

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即以电子商务企业主导组织供应商、物流企业共同建立的功能网链,并由电商企业实施运营管理。近几年,随着电商竞争的日益激烈,电商企业纷纷将触角延伸到被誉为电商领域的最大蓝海――生鲜农产品市场,京东、阿里、苏宁、1号店等电商企业开始角逐电商领域这最大一块蛋糕。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出现,使农产品市场和供应间的环节减少了,距离拉近了。需求信息甚至可以直接通过电商反馈到前端农户处。这样的条件下,农户的生产决策就会更贴近市场需求,甚至可以在用户拉动下进行生产。这使得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小农户对应大市场迎刃而解。

按照供应链运作的驱动力,可以将以生鲜农产品电商为核心的供应链划分为两种类型:推动式供应链和拉动式供应链。下面就分别对这两种供应链结构进行分析。

2.1 推动型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运作结构分析

如图1所示,在推动型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结构中,电商企业作为核心环节,根据自身经营的生鲜农产品品类,寻找供应商,并与之建立合作关系,向其采购并储备生鲜农产品。再根据顾客的订单情况,经由电商自建的物流或者是在第三方物流的协助下从电商仓库转送或者直接从产地直接送达顾客。上游供应环节包括原产地农户、合作社或经销商,甚至部分电商也拥有自建基地,比如沱沱工社在北京平谷区马昌营镇自建有机农场1 050亩,以有机蔬菜和水果为主,面向顾客提供自产蔬果。推动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上游农户或合作社、经销商基本是要凭借自身对销售趋势的预测,来进行生鲜农产品的种植和收购,再根据电商企业的订单销售出去。推动式供应链对于电商企业而言要求较高,需要电商企业具备较强的预测能力,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同时也要求电商拥有生鲜产品的具备专业的储存设施设备,对生鲜农产品能够进行高效的储存管理以及产品供应,从而保障对客户订单的满足。

2.2 拉动型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运作结构分析

在拉动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结构中,供应链的运行是在订单的驱动下进行的。当客户下达订单后,电商企业需要按客户订单进行采购、备货、发货,完成订单。在这种结构中,电商企业需要与上游建立高度的信息共享与协调运行,以保证客户的订单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满足。但是由于生鲜农产品生产的周期性特点,上游农户、合作社或经销商运行过程中,则基本还是拉动流程进行。在此结构中,电子商务企业通常不需建设仓储场所。比较常见的是在应季农产品的预售过程中,电商企业通过平台获得客户的预订信息,并迅速传递给上游供应商,供应商则根据客户订单进行采摘和配送。较为极端的案例,是在淘宝聚划算平台曾在2014年推出的全国首个互联网定制私人农场。客户可以按照聚划算平台的各种套餐,支付一定金额,自行设计一定规模土地上的种植计划,并在收获期获得土地上的全部产出。这种链条的运作是完全的拉动形式,从最前端农户的种植环节开始就是在客户订单下进行的,因此完全实现了市场供求的对应,为农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思路。

3 电商企业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的变革

对照传统供应链与电商企业为核心的新式供应链,可以发现电商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运作模式的变革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信息流变革――信息共享

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下,信息的传递基本逐级经过供应链上众多节点企业传递的。节点企业只能依据上下游企业了解生鲜农产品供应或需求信息。作为供应源的农户而言,与市场需求方完全是信息割裂的。因此,牛鞭效应等问题普遍存在。而在电商企业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由于电子商务企业直接通过平台获取客户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并且借助信息平台与上游供应方及时共享,因此信息流更体现了共享与同步,从而为上下游企业的同步运作提供了有效支持。电子商务企业本身拥有信息流的管理无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凭借着平台和背后强大的数据库,电商企业比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批发商甚至零售商更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得市场需求信息,并对市场需求信息作出更准确的挖掘和分析,对客户消费行为、消费规律能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从而为供应链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信息流的变革,有助于消除上游农户与下游客户间的信息壁垒,为生鲜农产品供需对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2 商流变革――传统市场转向互联网

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下,商流是在农户与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商、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商超等实体节点企业间进行的,主要是发生在现实市场环境中。基本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物流与商流并行的形式进行。但是在电商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中,商流的发生则是转移到了互联网上。客户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产品信息,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产品的挑选,并进行交易。客户的选择余地更大、商流资金流的进行更便捷。但从另一角度看,商流物流的分离,也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标准化等问题。而且客户在没有看到真实产品的情况下,购买的主动性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对于生鲜农产品的商流也有一定程度的制约。这也要求电商企业能够更全面、更真实地展现产品生产、加工以及物流信息,严格管控产品质量,消除客户的种种顾虑。

3.3 生产计划变革――需求预估能力

由于生鲜农产品种植具有周期性特点,但其消费是持续性的,因此在电商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作中,生产计划的制定也发生了变化。不同于传统模式下供需完全分离的计划方式,电商企业为核心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要依托平台优势,借助强大的数据资源,对需求进行相对精确的预测基础上,更合理地制定中长期采购计划,从而驱动上游农户、合作社制定合理的生产种植计划,以实现供应与需求对应。甚至可以考虑将看板管理思想引入到生鲜农产品的生产中,根据客户的订单周期或历史订单规律,对需求品种以及时间进行预判断,结合农产品的生长周期,制定农产品的倒茬轮种计划,从而使产品供需更趋于一致。

最为典型的案例是在电商企业推出的生鲜农产品的预售中,电商企业根据预售订单信息,向上游农户或合作社发出采购订单,农户或农合在指定周期内,采摘生鲜农产品,并发给客户。如前面提到的阿里聚划算平台推出的互联网定制私人农场。客户的订单,决定了土地上的种植品种,实现了完全的拉动式生产计划。这种生鲜农产品的预售形式,将订单农业做到了极致,也为农业提供了创新发展的思路。

3.4 物流变革――原产地直供

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节点企业数量多,因此物流时间长、环节多,经常造成物流成本提高、产品损耗严重等问题。而以电商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下的节点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因此物流环节也相应减少,损耗也大幅降低。甚至还可以根据电商平台接收的订单信息,直接由原产地发往客户的更直接的物流过程。这种变革减少了生鲜农产品的中间流通环节,实现供需直接对接,可以有效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减少物流损耗。当然这对于物流技术和设施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障生鲜农产品物流质量,需要冷链物流的支持。而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相对滞后,冷链物流企业数量有限,物流成本偏高。这也是生鲜电商企业要突破的一道壁垒。

4 生鲜农产品电商为核心的供应链运作的相关建议

4.1 建立与上游供应商的稳定合作关系

电子商务企业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行中,最普遍的问题就是供应的不稳定。由于上游对接的是分散农户,因此作为核心企业的电商企业要想保证供应质量以及供应的稳定性,就需要与农户或农合组织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电商企业可以通过资金、技术、信息、质量等方面提供指导和扶持,同时对利益进行合理的分配,还要重视对农户或合作社等组织的合作意识、履约意识、质量意识的培养,以保证链条运行的稳定和产品的品质。在这种模式变革之下,合作社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关键。它既代表农户与电商建立合作关系,同时也代表电商企业对农户提出质量、时间等要求。是链条上重要的一环。

4.2 推行冷链物流跨区域合作

对于生鲜农产品而言,物流的专用性、时效性是制约电商企业的瓶颈因素。如何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把新鲜的产品送达到客户手中,除了要对库存品类、数量以及仓储技术合理管理外,还要对于运输配送环节进行严格管理。目前生鲜电商企业基本是采用外包和自建物流两种模式。自建物流的优势是能够有效地管控物流环节,确保物流质量,但是对于生鲜农产品而言,物流的设施设备投入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只有资金雄厚的电商企业能够维持。因此电商企业应与冷链物流企业建立联盟关系,积极拓展区域合作伙伴,积极开展共同配送,推行跨区域运作。

农产品商业模式范文2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产品流通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study mainly through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well as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environment's influence on the traditional circulation mode, such as E-commerce, agricultural product circulation for referenc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electronic commerce to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mode”we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efficient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1 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模式的发展现状

1.1 黑龙江省农产品传统流通模式现状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黑龙江省土壤肥沃,使其在农作物种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据统计,像大豆、玉米、水稻、甜菜等农产品的产量占全国农产品比重逐年上升,具体如表1所示:

如表1,显而易见,像这样高产的农产品如果想要带动产业化的进程必须具备高效的流通w系。现针对五种比较典型的流通模式进行如下分析。

1.1.1 “农户――市场”模式。“农户――市场”模式是产品销售过程中不经过任何其他环节就把农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的流通模式。虽然,该流通模式是农民与顾客直接进行交易,但是客户与农民都具有极大的分散性,所以使得该流通模式无法承担农产品大批量的销售,从而导致农产品流通缓慢、消耗的时间和成本高,加上农产品本身的特殊属性,到最后只能低价出售或者腐烂过季。

1.1.2 “农户――经纪人”模式。“农户――经纪人”模式主要是指农户通过中间人介绍进入市场进行农产品销售,该模式是以中间人为中介,一般情况下,中间人与农户的关系是非常松散的。中间人作为农户和市场之间的桥梁,主要为农户提供信息的传播、产品的营销、农产品的运输等中介服务。“农户+经纪人+市场”这种模式使农民的整体盈利水平处于中等状态,对于农户本身来说,并不是最好的流通模式。

1.1.3 “农户――批发商”模式。“农户――批发商”模式是指农户通过批发商进行农产品销售,批发商在农产品的产地进行跨区域采购,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可以大批量的进行农产品销售、流通,但是价格上可能要相对较低。这种流通模式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弊端,农户和批发商作为农产品的流通主体,规模较小、数量太多、组织化程度偏低,是造成农产品流通复杂的必然因素[1]。

1.1.4 “农户――龙头企业”模式。“农户――企业”模式是指农户把农产品销售给企业的流通模式,这个模式有两种形式:一是农户与企业之间按照市场的价格进行现货交易;二是农户与企业之间签订契约合同来进行农产品销售,实际上就是“契约型”农产品流通。农户到企业的流通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的一种形式,农户和企业各自明确权利与义务,通过合同或者其他方式进行约束和规范,按照风险和利润共担的根本条件组织生产、加工、流通的一种方式。随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订单农业”违约率较高,农户与企业对接的模式矛盾层出不穷,继而出现了契约的“不平等性”。

1.1.5 “农户――超市”对接模式。“农超”对接模式是指挖掘超市自身的长处,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和流通,同时给农户提供市场供求关系、物流和销售方面的信息。“农超”模式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农业的必经之路。超市作为零售终端与农户进行交易,无中间繁杂的环节和手续,减少流通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了超市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大多数超市不具备自己采购的业务能力,很多超市都是送货上门,直接与农户对接,运输成本高,所以超市做为“直采方”面临重大的挑战。而且,我国农户分布散乱,生产的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够,甚至质量不能得到保障。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该模式的发展进程,同时农户与超市的利益冲突也是影响“农超”模式的直接因素。

1.2 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从2014年开始,国家在个别省份启动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工作,黑龙江省被国家列为重点省份之一。2015年,黑龙江省有8个县入围到农村电子商务试点,至此有15个县被国家定为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国家给每个示范县补助补贴2 000万元,共计3亿元。

据黑龙江省农业信息中心统计,黑龙江省已基本全面覆盖了农村信息网络,全省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了97%,农产品电子商务系统基本建立。从实际情况来看,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农产品的买卖交易,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据黑龙江省农业信息网归纳,全省13个市,90%以上的公司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一半以上的公司有了自己的网站,通过计算机网络、机顶盒、电视等多种形式,搭建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系统[2]。黑龙江省涉农网站将近2 000个,以农业信息网为例,在首页上就会有“生态龙江――黑龙江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开通运行”的显示,并开通了“电子政务平台”,电子商务在黑龙江省得到快速发展。

1.3 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黑龙江省的乡村教育比较落后,造成了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信息网络技术了解甚少,再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黑龙江省的乡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是黑龙江省的大部分农户缺乏基本的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和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其次是黑龙江省的乡村电子商务网络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严重阻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快速成长。另外,黑龙江省地理位置偏远,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相对全国来说发展比较缓慢,这也是影响黑龙江省乡村农作物电子商务成长的重要原因。

2 电子商务与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对比的优劣势及影响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电子商务有利于降低采购费用。以“农超模式”为例,在电子商务下,采购过程直接在网上进行,卖家只需要接单发货、买家只需要等货物到达就可以了。并且通过网购,可以接触到更广范围的供应商,选择渠道也会增多。所以和传统的流通模式相比,电子商务不光可以给买家提供多选择的渠道,还可以节省采购成本。

2.1.2 电子商务有利于缩短供应链。传统流通模式的供应链大多是“农户――批发商――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环节复杂,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会出现意料不到的问题。而且供应链之间供销双方脱节,农户很难得到市场上的准确信息。电子商务把供应链缩短到供销双方直接进行交易,改变了传统的流通结构,不仅使农产品流通趋于专业化,还大大提高了社会效益。

2.1.3 电子商务有利于加快流通速度。电子商务通过改善流通渠道,收缩了农产品供应链,大大地减少了库存,使农产品高效流通。电子商务模式是让供销双方直接对接,缩短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和时间。在电子商务家喻户晓之后,农产品物流产业便进入黄金时代,给农产品流通带来了难得的机会。

2.1.4 传统流通模式的电子化改造。传统流通企业,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应尽快进行了电子化改造,提高选择与调配商品的效率。以“农户――批发商”模式为例,该流通模式虽然会大批量的出售商品,但是由于对接的不是终端客户,无法了解市场的供求信息,而且价格相对较低,导致农户利益受到损失。电子商务兴起后,将会大幅提高企业和农户的经济效益。

2.2 劣势分析

2.2.1 黑江省电子商务标准化程度低。标准化是商品能够在市场上大规模流通的必要前提之一,然而,目前黑龙江省乃至全国都面临标准化程度低问题。黑龙江省农产品种类多、数量大,而且由于农产品具有特殊的属性,不能像服装、鞋子等其他产品那样进行标准化生产与销售,且品质难以控制,很难对产品的详情进行描述。所以毋庸置疑,农产品电子商务标准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2.2 电商物流配送。农产品电子商务之间的买卖,需要强大的物流系统做后盾。黑龙江省的物流系统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黑龙江省的冷藏运输企业设施相对落后,一些鲜活农产品的质量难以保障。二是黑龙江省地处中国大东北,和其他地区相比比较偏远,所以在运输方面路程会更远。

2.2.3 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商人才缺乏。虽然黑龙江省的农户网民数量逐年增多,但是对电商的知识并不是特别了解,不论是加入农产品的网站还是自己去开网店,都需要招聘专门的电商人员去管理,但这方面的人才比较匮乏。很大部分农户在购买农用物资和销售农产品仍在使用传统流模式,与对电商知识不了解有很大关系,急需电商人才给予指导和帮助。

2.3 影响分析

2.3.1 对传统零售和批发的影响。传统零售是从批发商手上购买产品然后再卖给终端客户,但在电子商务出现之后,超越了零售和批发的界限了。“农户+批发商”这个传统的流通模式可能会让农户农产品售出的价格相对较低,但是一旦售出数量较大。电子商务出现以后,好多农户把农产品以批发的价格按零售的方式卖出去,得到较高的利润,这样的流通模式不仅可以使农户减少库存压力,还能减少农户的时间和精力,较传统流通模式有了很大进步。

2.3.2 对传统支付方式的影响。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出现各种各样的网上支付方式,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快捷的支付方式。电子商务使传统的流通模式有了很大改变,尤其是在农村传统交易时不管是多大金额买卖基本都是现金交易。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支付方式多种多样,大大方便农产品交易,没有现金也能在集贸市场、批发市场买到物美价廉的农产品。

2.3.3 对传统销售方式的影响。电子商务改变了原有流通模式:一是流通企业中业务量相对减少,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主要是农产品的购入、销售、存储、运输等活动,电子商务出现后,为消费者和农户的直接交易提供了很大方便,减少了农户和消费者对中间商的依赖。使农户和最终消费者的成本减少,利润增加。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户和客户可以便捷得获取市场信息,中间商对市场信息的垄断被终止[3]。所以电子商务发展以后,中间商逐渐退出农产品流通渠道,现在的传统农业贸易中大多数都是农户直接对接客户,不管是批发市场还是零售,都不再经过经纪人,减少了中间环节。二是流通企业的信息优势减弱,传统的流通模式有一定的地域和时间限制,同时农户也缺乏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了解,无法达到对市场的宏观调控。电子商务除了能消除时间和地域上的障碍,还能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商业洽谈。农户能通过电子商务实现最优化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使得传统流通模式中的中间商信息优势减弱。

3 发展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对策建议

3.1 加强电子商务意识

黑龙江省人口众多,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农户的网络意识相对较低。大多数农户对电商知识了解甚少,跟不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甚至经常出现被网络上的诈骗案件。因此,各级政府不仅要做好宣传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做好电子商务知识的培训工作,让电子商务被广大农户所接受和利用,推动现代化农业的进程。

3.2 提高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现代化水平

农产品电子商务要求各类农业土特产网站以及网站上的农产品店铺把商品进行分类整理、规范包装,并要求产品具有自己的品牌标识。但是我国的农产品结构过剩,具有品牌标识的农产品太少,黑龙江本省很多自产的农产品,并不具备自己的标

识[4]。农产品的种类繁多、属性特殊,在配送过程中要求严格,但是黑龙江地处东北,在地域上处于劣势,一些鲜活农产品在电子商务流通下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要加强品牌意识,提高流通水平的现代化,保证物流能与电子商务发展的相适应。

3.3 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人员培训

农产品电子商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了信息基础机构建设、商业信用、网上支付、产品标准、物流配送、相关法律制定以及网站的制作和运营等相关知识。大多数农产品生产者对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并不是特别了解,要想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需要聘请专门的人才,不断提高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水平。

3.4 建设农产品流通平台

黑龙江省农产品丰富,又地处大东北,所以想要更快地发展农业经济,电子商务是新的契机,所以要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打破地域和空间的局限,不仅可以保障农产品的高效流通,还可以让农户获取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为广大农户开展农产品生产、销售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便于他们做出各项决策。

⒖嘉南祝

[1] 薛建强. 中国农产品流通模式比较与选择研究[D].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2] 王鹏,惠佩瑶. 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问题研究[J]. 现代商业,2014,12(3):56-58.

[3] 王大山,唐朝,芦天罡. 打造农业的“阿里巴巴”――农业“一站通”平台[J]. 农业电子商务,2014,14(6):91-92.

[4] 李志云. 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J]. 商业经济研究,2015,6(6):101-102.

[5] 吴琳. 有机农产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问题与策略研究[D].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农产品商业模式范文3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 B2A 电子商务 商业运作模式

农产品由于生产的地域性与消费的普遍性、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全年性之间的对立,造成了农产品在供给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农产品物流成为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难题,并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何实现农产品“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切实解决农民“卖难”问题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就浙江省而言,落后的农业发展模式已成为制约浙江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面对这一不可逃避的现实,如何解决浙江省农产品物流问题,促进效益农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浙江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首要任务之一。浙江省供销合作社作为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物流更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

浙江省农产品物流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浙江省是个经济大省,更是一个农业大省。从区域看,浙东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浙西山区经济落后,交通极其不便,是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地。同时地区间农产品种类、数量差异较大。特殊的地理格局造成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困境,呈现出落后的农产品物流与高度发达的经济、信息化水平并存的极不合理、极不对称的发展格局。

根据浙江省供销社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课题组的调研,目前浙江省农产品流通呈现出“农产品批发市场初具规模,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崭露头角,农产品营销主体多元化发展”等一些积极现象,但是由于农产品经营的特殊性和对农产品流通公益性认识的不足,农产品物流仍存在特别突出的问题。

农产品物流缺乏整体规划。近几年浙江省委、省政府虽然在新农村建设、农产品流通上加大了投入,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是在农产品物流整体建设上缺乏深度研究,没有形成一个全局性的农产品物流建设指导纲要。过多对点的把握导致各地指导意见不统一,发展不均衡、不协调,农产品物流网络建设处于有点无网的局面。

市场体系不健全,没有专业的服务市场。特别是浙西地区,农产品物流自产自销比重较大,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低,没有完善的交易市场和专业化服务市场。据调查,农民在进行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约42%农民依靠自销,45%通过个体商贩或者经纪人销售,仅有2.7%通过订单销售。比如在很多自然村,茶叶加工销售的主要流程是个体商贩将村里的茶叶收购过来经过初加工后各自拿到城镇去销售。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一个农村中介组织如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者农产品协会、农产品经纪人参与,没有专门的茶叶交易市场,更没有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机构。

信息化水平低。浙西山区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源于这些地区缺乏信息技术人员,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较少。目前农产品和信息的流通主要基于传统的供应链模式。对于仍以分散经营为主的自然村终端格局信息流通渠道不畅,信息不对称,不准确。

农产品生产模式落后,商品化、品牌化程度低。第一,目前农产品的生产仍存在很严重的地域观念,各自然村分散经营,之间缺乏信息的集成和共享,缺乏统一的组织和指导。第二,同一自然村农产品生产仍处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阶段,流通主体数量多而乱,缺乏规模效益,品牌承载能力差。正由于落后的生产模式,导致目前农产品的商品化、品牌化程度较低,产品状态以大宗原产品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产品质量不高。根据对浙江省53个县(市、区)供销社的调研,国家驰名商标只有25个,省级著名商标仅为106个。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设备落后。从全省来看,东西部地区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发展很不平衡。目前浙西山区主要交通枢纽为公路,其规模严重不足,路网密度偏低,同时道路条件较差,多为崎岖山路。如淳安千岛湖盛产淡水鱼、高山茶叶、山核桃等,然而千岛湖至杭州却只有公路,没有铁路等其他运输路线。

B2A模式诠释

农产品物流B2A模式的提出包含两层含义,也诠释了该模式的价值所在。

Modern business operation models for Traditional agriculture,即现代商业运作模式应用于传统农业。B2A模式,尝试透析现代商业运作模式的特点与优势,分析其运作模型,并在商业运营和农产品经营中找到两者的共性,实现商业运作模式在传统农业中的概念匹配,进而将现代商业运作模式嫁接应用到传统农业,实现农产品的产供销商业化运作。模式的运作引入电子商务的经营理念,是一次理念和运作方式的双重变革,是浙江省农业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

Business to Agricultural,即企业与农户的聚合。B2A模式从供应链的角度思考,将农产品的生产与企业的营销对接,实现企业和农户一体化、集成化作业,形成一种良性合作关系。

B2A农产品物流模式构建

充分利用浙江省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水平和经济环境优势,将优势技术应用到劣势。基于物流一体化的现代供应链,融入先进的商业运作模式、电子商务理念。将电子商务的经营管理理念应用到农业,将商业模式应用到农业,实现农产品运作理念、模式的变革。

农产品物流B2A模式架构如图1所示。其为物流一体化的供应链模式,同时强化了供应链一体化管理(商业运作)和供应链信息引导(电子商务)。模式分为三个层次,依次为农产品信息流通平台、农产品物流渠道和管理控制平台。

(一)农产品信息流通平台

农产品信息流通平台在整个模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电子商务在农产品物流中的应用体现。人们一般把电子商务界定在如何拓展网上销路等目的上,而在该模型中,我们重新界定了电子商务的作用:通过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农产品信息流通平台)对整条农产品产业链实施整合。按照标准化、规格化的要求将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运输、批发、零售、订单处理等信息录入数据库,以标准化、规格化的方式输入的结果,可以迅速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一条完整的农产品产业链。信息系统由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设立相应部门维护。

农产品产业链的整合使得供应链的各个节点可以清楚的了解农产品的产销信息,并通过平台开展业务。所以,一方面实现了农产品信息集成、共享、透明,另一方面农产品的业务流程实现了电子化,大大缩短了农产品的物流周期,降低了物流成本,加强了农产品的流动性。

按照服装行业的实践,通过信息系统的高效压缩可以将服装180天的生产流通周期缩短到15天。2009年西班牙的服装ZARA进入中国,迅速占领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原因是其实施了产业链整合,而将一个夕阳行业转型为一个新型行业。

(二)农产品物流渠道

在农产品的生产终端,按区域特色规划产业分类,以自然村作为生产、管理单元,建立农村生产基地,统一负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流通管理。农村生产基地作为农产品物流的起点,承担了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所有功能。其对下游接受各地市县供销社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对上游体现因地制宜,依托区域特色,发展特色农产品,走集成化、规模化和商品化经营路线;负责农户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等技术指导及农产品信息的传递。

商业运作模式在农业经营中应用的体现之一就是视每个农村生产基地为现代化生产企业,实施规范的企业化经营与管理,而农产品即为企业流向市场的产品,应实现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

各地市县供销合作社是供应链的核心,其扮演农产品配送中心的角色,承担农产品的中转、配送功能和信息的传递功能。其具体载体可以是各地专业合作社、大型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市场,或者新建农产品展销配送中心。新型的供应链体系要求对现有的供销社进行变革,打造适应新农村要求的新型供销社,这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各地市县新型供销社扮演信息传递、农产品中转调控的角色。这里特别强调不同层级不同区域供销社之间的合作,要求实现信息的共享、集成和资源的互通。其二,农产品配送的实际物流层面,可以由供销合作社自身承担。可取的方式是浙江省供销社改革实践的一种方式,即依托社属企业、原有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整合、改造、提升、完善”,按区域打造现代化的农产品配送中心。目前浙江省供销社在实施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中,积极发展的连锁网点和区域龙头企业承担类似功能。

大型农产品经营企业承担农产品的终端销售。他们一般处在经济发达地区,有着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他们直接面对农产品消费者,熟知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进而引导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方向,同时可以将一些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和技术传递给上游企业。

电子商务理念与现代化的商业运作模式能否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得以体现,这是关键。在该模型中,我们界定大型农产品经营企业为现代化企业,电子商务的思想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它们代表了目前组织形态发展的最高层次。它们承担对供应链上游企业(这里为各地市县供销社和农村生产基地)的技术、理念指导;农产品市场的调研和分析;销售渠道的拓展;营销活动的策划与实施;新产品的研发;产品品牌化战略的探索;订单生产模式的实践等。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浙江省供销社的指导下成立了校办企业从事农产品的经销和相关科研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校办企业在农产品网络渠道的开发、促进农产品供销体系的完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战略的实施及各地市供销社成员、农户的电子商务知识与技能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三)浙江省供销合作社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是联结城乡经济的桥梁和纽带,主导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的建设。其在B2A模型中承担了控制者、管理者的角色,在宏观上负责整条供应链的顺利运作,负责信息平台的维护和信息的传递。另一方面,通过B2A模式的应用,其承担了不断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打造专业的农产品服务市场的责任。

综上,农产品物流B2A模式的提出,实现了供应链思想、电子商务理念和现代商业运作模式在传统农业中的应用。在模式的架构与尝试过程中,我们通过校办农产品经销企业对浙江省部分地区的部分特色农产品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验农产品的产销信息变得十分透明,产销成本降低了,采购时间缩短了,销售渠道拓展了,品牌价值提升了。另外,各地市供销社在农产品物流方面的认知提升了,对农民的生产指导能力加强了。

参考文献:

1.徐晟.国外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启示录[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11)

2.浙江省供销社信息中心.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十一五”发展规划[EB/OL].zjcoop.省略/Article_Show.asp?ArticleID=4722,2006-12-15

3.朱传波.浙江省农产品流通现状、问题与对策[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9)

农产品商业模式范文4

Abstract: For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commer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selection of the e-commerce mode is a key. The thesis begins with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commer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Heilongjiang, analyzing the main modes of the patterns. At last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choice of the patterns are found, and the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find the suitable patterns.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e-commerce; mode; selection

中图分类号:F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4-0032-01

1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1)农村网民数量迅速增长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奠定了基础。截止到2008年12月底,黑龙江省网民达62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16.2%;据推算黑龙江农村网民数量有100多万人,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略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

(2)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基本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有了一定规模。据黑龙江省农业信息中心统计,全省120个市、区有85%以上的单位建立了机房,一半以上单位建立了网站。

(3)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基本形成。调查数据显示,全省200多个涉农电子商务网站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大体上有五类:一是政府部门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站;二是农业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模式(BtoB);三是农业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BtoC);四是企业同时对企业和农户的电子商务模式(B to B+C);五是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

(4)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政策环境不断完善。黑龙江省非常重视农产品电子商务问题,自2002年以来,先后在黑龙江信息港、东北网、黑龙江农业信息网等网站建立了绿色食品信息专栏。

(5)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基本得到解决。目前,我省有9所本科和28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通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中高级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扶持。

2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1)交易主体的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主体主要包括农民、农业企业、中介公司、涉农企业等。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交易主体的电子商务观念落后,加上传统观念的束缚,对电子商务没有足够的信心;涉农企业对应用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巨大商机缺乏前瞻性的估计,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而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选择。

(2)交易对象的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对象是自然的农产品,许多农产品具有季节性、不易存储的特点,在保鲜、运输和后熟处理上较为困难,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模式的选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没有形成优势,产品质量无保证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模式的选择;二是分散式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不利于农产品的分类与质量控制;三是农产品标准化尚未普及;四是农产品生产缺乏品牌意识,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在全国有了一定的影响,但对品牌的培育观念淡薄,存在着以次充好的现象,影响了黑龙江农产品的品牌形象。

(3)交易平台的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离不开先进实用的网络信息平台。尽管黑龙江省建立了很多网站和信息服务站,但仍然满足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涉农网站数量少,且缺乏专业水准;二是农业信息分类标准体系不健全,缺乏专业管理人才;三是网络安全存在隐患,由于涉农网站缺乏专业性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致使网站经常会受到各种病毒的攻击,再加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成为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因素。

(4)交易环境的影响。目前,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多数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没有相应的物流配送体系,多借助其他物流公司来进行农产品配送;二是农产品交易的电子支付体系不够完善,大多数地区的农村信用合作机构还没有开展电子支付业务,即使开通了电子支付业务,农民对这种支付方式还不是很认同;三是农产品电子商务中的信用问题,由于交易双方存在交易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交易。

3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的对策建议

(1)建立第三方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目前我省广大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缺乏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设备。在这种情况下,以龙头农贸企业和农产品批发企业为依托,以农村信息网站为基础,建立第三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将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2)加快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我省现有农民经纪人约20万人,多以分散的形式从事农产品交易活动,政府部门应积极撮合并给予一定的扶持组建各类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使大批农民经纪人变成有组织的队伍,提高农民的信任程度,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3)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一是要尽快建立范围更大的农产品绿色通道,减免相关费用;二是要扶持一批农产品流通企业,在政策和资金上要重点倾斜和扶持;三是要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提倡成立农民销售合作社;四是要认真研究农产品的包装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包装质量,尤其是要提高农产品的保鲜程度。

(4)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起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骨干、地方标准为基础的农业标准体系,并严格按照这些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推动上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标准化、包装规格化。

(5)抓好农产品电子商务典型模式的试点工作。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要有效推动其发展,采取以点带面、先行试点、再行推广的方式是行之有效的一项措施。政府要选择一批有一定的文化和商务知识,接受新技术比较快,比较富裕的农户和企业作为试点,给以技术上的支持,甚至给予物质上的扶持,让他们率先开展电子商务并取得经济效益,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农户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参考文献:

农产品商业模式范文5

结合近年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实践,本文归纳出以下七种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业务模式:

(1)目录模式(catalogue),也有学者把这种模式称之为网上黄页(webyellowpage),(2)信息中介(informationintermediary),(3)虚拟社区(virtualcommunities),(4)电子商店(e-shop),(5)电子采购(e-procurement),(6)价值链整合(valuechanintegration),(7)第三方交易市场(third-partymarketttpiace)。

通过归类分析,把七种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大体上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初级模式,包括目录模式、信息中介模式、虚拟社区模式。其共同点是不进行农产品实物的网上交易,而是为农产品网上实物交易提供服务。

1、目录模式,一是链接到某一综合信息平台上(门户网站如雅虎等);二是建立自己的网站用以信息。这种模式主要是介绍各类公司的经营特点,推荐产品,宣传企业的业绩。

2、农产品信息中介模式,主要是以提供信息中介服务来帮助农产品企业获得相关农产品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仅仅是商务服务行为。

3、农产品虚拟社区,虽然能为整个价值链或价值链系统增加信息交换量,但并不属于价值链上的任何一个元素。因为如此,它正式成为一种附加功能,主要用它为其他商业模式(电子商店、第三方交易场所、价值链整合商)提供辅助功能。其发展上也存在着局限性。

通过总结可以发现:上述这三种模式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分别为农产品企业的电子商务提供宣传、信息和交流沟通服务,基本上只是一个信息交换平台,仅仅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初级模式。

第二类是电子商务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高级模式:包括电子商店模式、电子采购模式、价值链整合模式。其共同点是进行农产品实物的网上交易。但是它们的情况又各不相同。

4、农产品电子商店模式的驱动者一般是卖方或买方单方,整个模式的发展受宏观网络环境和客户对网络采购偏好的影响很大。另外,交易过程需要交易各方如中介方、金融、物流、保险、税务的配合,一般不具势力的网站,在目前环境下很难实现交易。

5、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电子采购模式实施的前提是农产品企业内部信息化已经完善,并且需要将后端应用连接起来的灵活接口,在此基础上要增加适合企业的供应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只有这样库存管理以及相应的电子采购系统完善配套才能实现,也就是说要实现erp、crm、scm及电子采购系统的融合才能实现该模式。而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农产品企业连内部信息化尚未实现。故现阶段要采取此种模式较为困难。

6、开展价值链整合电子商务模式的,主要是资金比较充足的上市农产品企业或行业内知名企业集团,对于一般企业应用这种模式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主要表现在:环境问题、相关价值链上企业间配合问题、人才问题等方面,而最重要的还是资金问题。虽然电子商务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但是,庞大的资金投入也不是一般企业所能承担的。即便能够承担,庞大的初期投入、长期维护运营费用跟降低的交易成本之间的比较优势一时也很难平衡。因此,一般来说,采用价值链整合模式的农产品企业自身必须是一个具有号召力的大企业或服务提供商,往往这种模式的采用者大多是具有知名品牌和较大的规模的农产品企业。对于中国来说,农产品企业目前绝大多数的还是中小型企业,开展价值链整合的电子商务还比较困难。所以,农产品电子商务价值链整合模式的采用,在现阶段普遍推广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第三类是适于中国国情并具有相对发展优势的第三方市场模式。

本文从电子交易的角度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七种模式进行了综合分析,从分析中可以看出,任何模式都是与特定的需求、资源环境信息相关的,没有什么“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其适应性、其优劣是相对而言的。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本文认为现阶段采用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应用于中国农产品电子市场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7、第三方市场模式应用于中国农产品电子市场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因为,中国农业中小型企业及农户占企业总量的99%,它们与大企业相比,有着自身的弱点,如资金不足、生产规模小、缺乏人才、营销网络过窄等。而电子商务是未来企业的主流生存方式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甚至农户开始涉足电子商务领域。但是,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系统是十分复杂的,需要企业有相当大的投入,而这对于实力不足者来说是一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为大宗农产品交易提供了平台,具有较高的匹配能力。往往能在买方和卖方都十分分散的情况下取得成功。

总之,不同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解决或缓解了目前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不同的问题,因此有不同的网络适应性:价值链整合和第三方交易市

场能有效地解决农产品交易环节过多的问题;信息的畅通、透明能够规范交易各方的行为,网上商店、电子采购、价值链整合、第三方交易市场四种模式中规范的交易流程、科学的交易方式能够减少传统交易中存在的交易不规范的顽疾;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七种主要模式都具备信息的收集、功能,并且采用这些模式的企业为了聚集人气和提供完善的服务,都加强了信息的服务能力,使参与者能得到比较全面的相关交易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信息不对称性;信息中介模式能有效降低农产品交易中收集信息的成本;电子商店、电子采购、价值链整合、第三方交易市场能分别不同程度减低交易成本;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通过有效的网上交易手段及和约交易,能够减少交易的波动幅度;同时,针对农产品交易量大、生产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农产品电子商务也有不同的模式适应性。

二、适合中国现状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

第三方市场模式除了降低交易成本而外,相对于其它模式而言,还有其它主要优势:

(1)价格优势:加入或参与某一第三方市场模式网站的电子商务平台所需费用少之又少;

(2)信息优势:第三方市场模式的专业化运作,专业化推广、专业化服务,往往知名度较高,信息量巨大,以中国粮食贸易网()为例,每天更新几百条专业信息。

(3)技术优势:第三方交易市场较大的交易规模和其必备的管理技术力量,能较好地体现该模式的一般技术优势。

(4)集聚优势:信誉好的第三方交易市场往往能够吸引一大批企业加盟,从而积聚数量庞大的企业数据库,这种积聚优势往往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本文在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分析中发现:这些第三方交易市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具体运营中,都有相对成熟的经营思路和营收模式。而其它电子商务模式则大多停留在为企业本身服务的层面。另外,从中国各类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获利的角度来看,采用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的企业赢利状况较好,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这种模式在中国的适应性。

综上所述,这七种模式中,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在目前阶段或者说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起步阶段更为适合中国的国情,具有较广泛的实用性。

三、电子拍卖是较具前途的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

1、国际上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运用主要通过电子拍卖方式进行。(注)由于农产品生产往往都是数量极大,所以在交易中,不仅交易数量巨大,而且交易十分频繁。国际上著名研究机构麦肯锡的默思卡尼表示,不同的第三方市场会适合不同的产品线,大宗商品类型的产品很合适拍卖模式的第三方交易市场。

2、农产品的电子拍卖被国内外广泛应用。2003年底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2003年电子商务与发展报告指出,目前农产品销售采用多种不同的在线销售模式。电子拍卖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得到广泛使用。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建立了棉花、谷物、大豆、木制品、牲畜、奶制品及多种其它食品等许多电子拍卖市场。本文在电子拍卖一章已介绍,欧美、澳大利亚、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及中国台湾的各拍卖市场提供电子拍卖服务。在国际发达国家积极发展本国农产品电子拍卖的同时,中国国内也出现了许多农产品电子拍卖模式的成功案例。

3、电子拍卖模式具备诸多优势。尽管在线拍卖采用与交易厅离线拍卖具有相同的程序,但前者在便捷、灵活,成本等方面优于传统方式。使用电子拍卖交易系统后,竞买人再不需要扯着嗓子叫价,也不需频频举手,看到所买的货物价格适合时只需按一下手中的竞价器即可,拍卖人员即通过移动式电子拍卖车(移动式拍卖)或电子拍卖控制台(固定式拍卖)来主持拍卖,避免了因环境吵杂而引起的失误。此外,电子拍卖第三方交易市场可以解决交易过程中的各项事务,如货物理货、拍卖竞价、资金结算、客户资料管理、数据分析等,所以整个拍卖交易过程除需几个技术人员控制电脑外,其余全部工作都可以交给电脑进行操作,拍卖效率可以大大提高。

农产品商业模式范文6

【关键词】湖北省嘉鱼县;滞销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

农产品滞销问题是近期以来困扰我国各级政府和农民的重要问题。统计发现,2007年~2012年间全国共发生39起重大农产品滞销事件,特别是2011年,全国共发生18起重大的农产品滞销事件,高于2007年~2010年发生农产品滞销事件的总和,占总数的56.3%。湖北省嘉鱼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地属武汉城市经济圈,全县辖8镇82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017平方公里,耕地46万亩,总人口37万人,农业人口26万人,有家禽、生猪、蔬菜和水产等农产品。2010年4月份,嘉鱼县出现2万亩包菜滞销。2011年,蔬菜的全国滞销中,嘉鱼县甘蓝的收购价低到3分钱1斤,农户血本无归,大批的蔬菜烂在菜地里。农产品滞销一方面严重影响农民当年的收入,另一方面严重影响农民下一年度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产品市场的较大波动。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发展电子商务,扩大网上交易规模。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引入拍卖等现代交易模式。

一、滞销农产品电子商务研究分析

农产品滞销问题的研究中,刘俊华等实证分析了中国从2007年至2011年发生的32个农产品滞销事件,判别了中国农产品滞销产生的供应链环节与实质原因,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产销对接平台进行“农企对接”、“农超对接”,构建完善的销售网络,有效解决因销售环节的销售网络不健全、生产环节的农民盲目扩大生产、销售环节的市场供应饱和、生产环节的农作物亩产量增加四个关键点而导致的农产品滞销问题。在农产品电子商务运作模式研究方面,孙百鸣等对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了分类,将其分为G2B与G2C模式、B2B模式、B2C模式、B2B+C模式及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殷锋社等对现有的7种主要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中的电子拍卖模式是较有前途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并提出了促进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相关政策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建议。目前,农产品流通市场和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农产品交易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三农网、陕西杨凌农网、中农网电子商务(深圳布吉农产品销地模式批发市场)、中国蔬菜市场网电子商务(山东寿光产地模式的蔬菜批发市场)、阿里巴巴农产品电子商务、大海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产品期货网等。

二、湖北省嘉鱼县滞销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探索

通过2013年4月16日至19日实地调研嘉鱼县农产品销售情况我们发现,嘉鱼县的蔬菜、水产养殖大户的规模较大,农户的组织化程度高,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股份制公司较多,农业协会也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在现有的流通渠道中,零售商、批发商等渠道中介在整个价值链中处于主导地位,占有了大部分的渠道利益,农户的大部分利益被挤压,存在大量的菜贱伤农现象。因此,嘉鱼县农户面临的是农产品价格低导致的惜售性滞销。湖北省嘉鱼县是蔬菜、水产的主产区,项目调研也是针对农业产地的滞销农产品的特性探索的电子商务模式。关于农产品滞销的研究中,还没有关于将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电子拍卖和网络团购有机结合的成果。

注:卖家群体:农户、农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龙头企业;买家群体:大型连锁超市、大型农贸市场,食堂、餐饮业和消费者。

(1)构建湖北省嘉鱼县农产品企业对企业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如果将农户、农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龙头企业称为卖家群体,将大型连锁超市、大型农贸市场,食堂、餐饮业和消费者成为买家群体,那么,整个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中的主体就只有处于中介地位的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买家群体和卖家群体。其中,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虽然不参加交易活动,但是通过制定交易规则、监督交易过程,为买家群体和卖家群体的安全交易提供保证,在农产品流通模式处于核心地位,是风险控制的主要力量。嘉鱼县农产品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卖家群体的基本介绍、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控制,尤其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一定要严格控制在国家的检测指标之下,严格遵照国家有关农产品加工的标准进行加工、流转;预期上市的农产品产量、上市日期、品种、品类、级别等信息。(2)以“梁子”螃蟹网络团购契机,打造田野惠农网强农、惠农品牌。湖北省河蟹产业协会注册了“梁子”牌梁子湖大河蟹,统一叫响“梁子”牌大河蟹,鼓励全省河蟹产业抱团闯市场,从而打造百亿元河蟹产业。该协会对全省25个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和5个优质苗种培育基地授牌,实行定点生产,挂牌经营。湖北省嘉鱼县滞销农产品一方面可以依托聚划算平台,或者其他团购平台,借助它们的品牌和流量完成销售,聚划算平台和其他团购平台并非仅仅面向嘉鱼县,面对全国性的农产品滞销,嘉鱼县农产品可能很难有机会在有限的页面中出现,因此,解决嘉鱼县农产品滞销问题的长效机制是自建农产品团购平台,并以“梁子”螃蟹网络团购契机,打造田野惠农网强农、惠农品牌。(3)武汉市白沙洲大市场电子拍卖中心建设和网络电子拍卖平台构建。农产品采用电子拍卖交易方式是非常符合农产品本身特性的,不仅能缩短农产品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而且还能提高买卖双方的效用与社会整体效益。发展农产品电子拍卖方式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蔬菜电子拍卖,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鲜活农产品交易模式。寿光蔬菜批发市场430平方米的电子拍卖大厅,有288个安装电子按钮的拍卖席位。阶梯式大厅的正面墙上悬挂着一面特大的彩色电子钟屏幕,上面清楚地显示出拍卖的品种、产地、数量和等级信息。一条自动化传送带,将待拍的新鲜蔬菜——展现在人们面前。武汉市白沙洲大市场国家农业部和国家商务部重点支持的市场。现已形成蔬菜、水产、海鲜、粮油、果品、干调等交易区域,年交易总量40亿公斤,销售总额125亿元。武汉及周边地区近70%的蔬菜等农产品的供给都依托于大市场,市场的影响力覆盖全国各地。现已初具规模,蔬菜、水产、螃蟹、粮油、水果、干菜调料副食品市场交易繁忙、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已成为华中地区名副其实的物流中心、信息中心、价格中心、检测中心和集散中心。并提倡诚信经营,采用电子秤公平交易,实行电子结算交易系统,创建全国一流现代化的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

农业电子商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可以采用在武汉市白沙洲大市场中构建电子拍卖中心,参考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电子拍卖中心建设,并实现与网络电子拍卖平台对接。

参 考 文 献

[1]刘俊华,才奇,长青.初级农产品滞销的关键控制点判别与定位研究——基于32个农产品滞销事件的实证分析[J]

[2]孙百鸣,张明明,肖伟民.黑龙江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农产品商业模式范文7

据省农业信息中心统计,全省120个市、区有85%以上的单位建立了机房,一半以上单位建立了网站。据统计全省涉农网站近1000个,涉农电子商务网站200多个;市(地)、县(市、区)、乡(镇)、村四级共有专兼职信息人员12000余名。通过采用计算机网络、机顶盒、电视等多种形式,全省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覆盖率93%以上,基本上建立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平台系统,并有效地利用该平台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活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截止到2007年12月底,我国网民已达2.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16%,农村网民数量达526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7.25%,黑龙江省网民达47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12.5%,据推算黑龙江农村网民数量有100多万人,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略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调查数据显示,全省200多个涉农电子商务网站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大体上有四类:一是政府部门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站,二是农业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模式(BtoB),三是农业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BtoC),四是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黑龙江省非常重视农产品电子商务问题,省农委下发《关于做好农产品网络促销工作的通知》,确定了网络促销的目标和具体措施。通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中高级电子商务人才,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扶持。

二、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模式

1.GtoB、GtoC模式,即政府商务信息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黑龙江农业信息网及各地、市、县农业信息网,由政府部门、农业行业主管部门以及与农业有关的科技、教育等部门主办,提供农产品价格信息、市场信息、交易信息、政策法规等服务。

2.BtoB模式,即涉农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模式。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黑龙江中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建立的中国大米网,采用BtoB模式,是中国米业第一门户网站,主要提供市场行情、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策划营销、业内动态、止网企业、米业包装信息、网上短信等服务。

3.BtoC模式,即涉农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目前这种模式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农产品销售的综合性网上超市,二是专门的农产品网上商店。如:中国伊春农产品网上大市场、肇东农产品大市场等。

4.BtoB+C模式,即涉农企业对企业与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是指涉农企业对企业和农户进行的农产品或农业生产资料的电子商务模式。如,北大荒农产品农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专门从事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网上销售服务;再如北大荒粮食交易电子市场网通过电子订单交易、电子现货交易、电子竞买交易、电子竞卖交易多种交易方式和按期交收、提前交收、协议交收等多种交收方式,最大限度地满易商的个性化要求。

5.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该模式是由农产品中介机构建立的电子交易市场,它主要服务于那些打算把网络营销交给第三方的农产品企业和农户。如:中国农贸交易网是由齐齐哈尔市北方公交集团和中国网库联合创办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农产品在线交易平台,它为广大涉农企业和农民提供一个出售优质农产品的高效通道。

三、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1.交易主体的影响。交易主体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意识和能力是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的首要因素,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交易主体的电子商务观念落后。由于黑龙江省农村教育相对落后,造成了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加上传统观念的束缚,对电子商务没有足够的信心;涉农企业对应用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巨大商机缺乏前瞻性的估计,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风险大、投资周期长,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而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选择。

2.交易对象的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对象是自然的农产品,许多农产品具有季节性、不易存储的特点,在保鲜、运输和后熟处理上较为困难,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模式的选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没有形成优势,产品质量无保证等,降低了网上交易成功的机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模式的选择;二是分散式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不利于农产品的分类与质量控制;三是农产品标准化尚未普及,虽然黑龙江省建立了1000多个农产品质量标准,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有标不依、执标不严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交易;四是农产品生产缺乏品牌意识,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在全国有了一定的影响,但对品牌的培育观念淡薄,存在着以次充好的现象,影响了黑龙江农产品的品牌形象。

3.交易平台的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离不开先进实用的网络信息平台。尽管黑龙江省建立了很多网站和信息服务站,但仍然满足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涉农网站数量少,且缺乏专业水准,多数网站信息以宣传和为领导服务为主,真正从事农产品交易和为交易服务的比较少;二是农业信息分类标准体系不健全,缺乏专业管理人才,许多涉农网站信息更新慢、内容抽象、缺乏吸引力,使得本来对电脑和网络不熟悉的农民难以迅速在庞大的网络中搜索到交易信息;三是网络安全存在隐患,致使网站经常会受到各种病毒的攻击,威胁到网络的安全,还有网络上的间谍软件盗取网上银行账号和密码,再加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成为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因素。

4.交易环境的影响。一是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多数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没有相应的物流配送体系,多借助其他物流公司来进行农产品配送,农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实物商品,对运输要求极为严格,影响农产品交易;二是农产品交易的电子支付体系不够完善,大多数地区的农村信用合作机构还没有开展电子支付业务,即使开通了电子支付业务,农民对这种支付方式还不是很认同;三是农产品电子商务中的信用问题,由于交易双方存在交易信息不对称问题,农民不了解交易对方的背景以及信用状况,担心农产品销售出去后拿不到货款,购买者担心交易的农产品品质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交易。

四、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的对策建议

1.建立第三方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以龙头农贸企业和农产品批发企业为依托,以农村信息网站为基础,建立第三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将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第三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以区域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域,可以有效地为农户提供电子商务服务与支持,包括农产品需求信息、价格信息、物流配送、农资信息等。

2.加快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黑龙江省现有农民经纪人约20万人,为使农村“能人”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中发挥更大作用,政府部门应积极撮合并给予一定的扶持组建各类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使大批农民经纪人变成有组织的队伍,提高农民的信任程度,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3.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一是要尽快建立范围更大的农产品绿色通道,减免相关费用;二是要扶持一批农产品流通企业,特别在省外建立的绿色食品专营销售市场企业,在政策和资金上要重点倾斜和扶持;三是要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提倡成立农民销售合作社,使其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主要方式;四是要认真研究农产品的包装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包装质量,尤其是要提高农产品的保鲜程度。

4.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农产品具有品种多,级别多,地域差异大的复杂性特点,如果没有一套权威而完整的信息标准体系,用户很难有统一的语言和产品标准,很难有效地实现信息定位。黑龙江省已初步建立起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骨干、地方标准为基础的农业标准体系。黑龙江省现已制定各类农业地方标准1200多项,这些标准基本涵盖了黑龙江省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主要过程和环节,但这并没有涵盖整个过程和所有环节,仍需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按照这些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推动上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标准化、包装规格化。

5.抓好农产品电子商务典型模式的试点工作。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要有效推动其发展,采取以点带面、先行试点、再行推广的方式是行之有效的一项措施。政府要选择一批有一定的文化和商务知识,接受新技术比较快,比较富裕的农户和企业作为试点,给以技术上的支持,甚至给予物质上的扶持,让他们率先开展电子商务并取得经济效益,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农户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参考文献:

农产品商业模式范文8

关键词 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3-0013-01

实现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保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是当前社会关注的民生工程和政府亟待解决重大课题。大连市农产品价格与本省其他城市的农产品价格相比较高,一方面是城市总体消费水平较高,更重要的是农产品在生产、运输过程中成本增加,最终到达消费市场时价格较高。

目前,大连市农产品的主要供给形式是:直销型(农户与消费者在农贸市场直接进行农产品买卖)、契约型(农户与从事农产品贸易的公司签订合同,由公司代替农户进入交易市场)、联盟型(由农户和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产品加工商组成战略联盟进入交易市场)。这几种传统的农产品物流形式,其成本下降空间较小。为进一步降低农产品供给价格,采用电子商务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就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1 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介绍

现有的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包括以下几种:P to C(Peasant to Consumer)、B to B(Business to Business)、 B to C(Business to Consumer)、B to G to C(Business to Government to Consumer)。

P to C农产品物流模式是指生产者(农户)与消费者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所进行交易的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B to B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是指由生产者(农户)联盟或农产品收购公司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交易的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B to C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是指由生产者(农户)联盟或农产品收购公司与消费者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所进行交易的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B to G to C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是指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向生产者(农户)、农户联盟或农产品收购公司收购农产品,将收购的信息发送到电子商务平台上去。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消费者通过政府收购的信息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与生产者(农户)、农户联盟或农产品收购公司所进行贸易的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

2 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分析

2.1 P to C物流模式

P to C物流模式的优势为:生产者直接面对消费者,及时有效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情况;减少了物流的中间环节。农产品从生产者直接送达消费者,减少物流环节和批发、零售等营销环节,降低了物流成本和营销成本;确保送达消费者的农产品新鲜安全。

P to C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P to C农产品物流模式是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但其本身是一个处于发展期的新兴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正在不断地建立和完善,因此运用P to C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农产品运输过程中保质、保鲜提出更高的要求。虽然借助冷藏仓库可以提高冷链的水平,但生产者本身没有能力启动整个冷链系统,如果通过外力协助启动冷链系统又势必会增加农产品的成本,提高农产品价格。

2.2 B to B模式

B to B模式的优势为:生产者组成统一的联盟或由农产品收购公司进行统一收购,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且稳定的货源,满足农产品加工企业对于标准化、批量化的要求;可以组建生产者联盟或成立农产品收购公司,使用先进的运输和储藏设备,启动冷链系统,实现农产品的保质、保鲜,顺利运到农产品加工企业;双方都是拥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在交易安全方面有一定的保证。

B to B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冷链物流正处在发展阶段,冷藏运输、存储技术和设备都不是十分完善;必须实现成立生产者联盟或农产品收购公司。

2.3 B to C模式

B to C模式的优势为:主体是生产者联盟或农产品收购公司,消费者更加愿意在信誉较好、生产规模大的企业购买这种时效性较强的农产品;其主体在冷链系统的运用和农产品种类的选择上都具有极大的自主性。

B to C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供应方的拥有量较大,但需求方的消化量较少,将会造成农产品积压而变质损坏。

2.4 B to G to C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

B to G to C模式的优势为:交易更加安全,可以吸引更多的交易对象,增加贸易数量;有利于农产品的优化配置;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得到保证,节省了交易时间和成本。

B to G to C模式的不足之处体现在:虽然政府具备监管和控制的职能,但是其是一个庞大又复杂的行政机构又由于其采购量的庞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出现某些农产品质量的不合格问题。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与其他模式相比,B to G to C模式以政府作为中介,借助政府的信誉和实力,无论是对于生产者(农户)、农户联盟还是农产品收购公司来说都是销售的保障。同时由于政府的采购行为都是大批量的,相对于生产者、农户联盟或农产品收购公司而言,可以使自己的营销之路稳定又可以减少存货量。以政府作为中介,能够充分利用政府的监督和控制职能,使农产品能够以最适合的温度,保证其最佳的品质到达消费者手中。

3 结论

目前,电子商务这种新兴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在大连市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绝大部分的消费者是从农产品零售商那里购买农产品。随着经济发展和政府部门的努力,大连市已经具备发展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的条件。从现有农产品物流模式特点和发展趋势来看,大连市的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将会以B to G to C的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为主,在B to G to C的框架内发展B to G和G to C的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并逐渐向B to B和P to C的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演进。

参考文献

[1]江小云.浅谈电子商务下的现代物流[J].电脑与电信,2007(3):141-143.

农产品商业模式范文9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商贸一体化发展

1 城乡商贸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定位

城乡商贸一体化发展是城市商贸与农村商贸优化升级的共同结果,其实质是城乡商贸统筹发展的过程,其前提也必须是城乡商贸统筹发展。发达地区实践证明城乡商贸统筹与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之间存在着良性的互动关系。城乡商贸统筹的主导思想是相对发达富裕的城市借助商贸流通业发挥"以城带乡、以商助农、商农联动"作用,从而为农村商贸流通业带去 "设施设备标准、业态新兴现代、技术信息先进、经营管理规范"等一系列转型升级的机会,最终实现城乡市场的均衡、融合到一体化发展。任保平指出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必须采取合适的发展模式,并指出根据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同,将选择不同的统筹城乡商贸发展模式:城市化发达,工业化发达的地区可以建立"中心城市-规模城市-乡村"的城乡市场网络化商贸统筹模式;在工业化发达,而城市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应该采取产业带动模式;在城市化发达, 而工业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应该采取小城镇带动模式;在工业化与城市化都不发达的地区, 应该采取供应链空间连接模式。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应采取供应链空间连接模式应该是最好的选择,最终构建以下三类体系:

(一)建立以零售业为主导的城乡双向流通组织体系。首先建立零售组织的统一网络,对城乡的零售组织实现整合,实现城乡共同分享先进的物流组织系统。其次对城乡之间的零售组织网络进行整合,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运行成本,并且可以获得先进的城市物流组织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最后,城乡零售组织必须能够共享先进的采购服务以及配送服务,从而促使城市和乡村共同实现规模经济。

(二)建立以批发业为主导的城乡双向流通组织体系。要实现以批发业为主导的城乡双向流通组织体系的对接,达到批发组织在流通过程中的载体作用,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在工业消费品由城市向农村流通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建立批发组织的连锁销售网络,形成一个完整的农村网络流通渠道,最终实现工业品在农村与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与转移。第二,农副产品要在城乡之间实现自由的流通,就必须在城市建立相应的批发零售网络,并实现与农村的运送服务系统相对接,从而让城市更好的享受农副产品。

2 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城乡商贸一体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进一步完善商业网点规划,优化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城乡商贸环境。

进一步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做好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商业网点的整体规划,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整个商贸业的发展勾画出蓝图,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好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如,将广大农村市场与城镇结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大连锁经营网点的布局。

(二)加强农产品专业化市场建设和"农超对接",促进城乡商贸联动。

专业化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实现流通领域的社会分工,通过批发商沟通了生产者和下一级批发商。同时,专业化市场充分发挥了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弥补农产品生产者规模小的劣势。专业化市场必须是企业化运作模式,即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建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该批发市场应该是选在交通条件比较便利的地方,这样一方面能够提升商贸流通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商贸流通效率。

"农超对接"有利于扩大农产品市场,有利于获得较高的农产品销售价格,"有利于促进合作农户的收入增长。农超对接有以下几种模式:(1)"超市 + 农民专业合作社 + 农户"的模式,即超市同各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由合作社帮助超市采购农产品,这种对接模式适用于生鲜农产品的采购;(2)"超市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 农户"的模式,即超市与龙头企业合作,通过对龙头企业进行专业培训,使得这些公司的产品达到国际农产品安全标准。超市采购由这些公司生产经营的农产品 ;(3)"超市 + 基地 + 农户"的模式,即超市与镇政府和村委会合作,共建种植和养殖基地。

(三)完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

农村商品流通网络既包括农产品的销售网络,也包括农村日用品及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网络。农产品的销售网络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重要渠道,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村日用品及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网络是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的基础。

(1)构建农产品的销售网络

一方面,应积极引导流通企业建立原辅材料采购基地、采取贴牌销售方式, 把农产品带入国内外销售网络和市场。另一方面应积极引进市内外大型餐饮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签约农产品种植项目和加工项目,采取订单式生产。

(2)巩固农村日用品及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网络

以连锁企业超市为依托,建立农村日用品、农资连锁超市和村级便民放心商店。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连锁企业超市的配送中心,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农村日用品及农业生产资料供需平衡。

(3)充分利用"万村千乡工程项目"拉动城乡商贸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由商务部2005年2月开始启动,工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安排财政资金,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引导城市连锁店和超市等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落实有利于城乡商贸一体化。

(四)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1)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环境。要实现城乡商贸统筹发展,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是关键。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城乡交通运输的协调发展、各种交通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和"一体化"交通运输政策,但重点在农村。

(2)加大农村互联网建设力度

一方面,政府要为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指明正确的道路,健全农村互联网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另一方面,农村互联网的投资建设应该以企业为主体,利用多方支持来增强建设力量和扩大发展范围。另外,应构建政府补贴、农民完全或部分免费入网与使用的运营模式和机制。

(五)积极推动农业信息平台建设

农业品与工业品市场在信息传播、获得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因此构建农产品市场信息网迫在眉睫。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的建立有利于节约农户经营市场的交易成本,一方面解决市场信息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信息网的建立可使农民及时了解国内外市场价格动态,扩大农产品市场交易半径,调整商品的流向和流量。一方面,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另一方面,加强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开发。

参考文献:

[1]任保平. 统筹城乡商贸流通: 态势、机制与模式[J]. 社会科学辑刊,2010,4.

[2]任宗哲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中的政府职能及其转变[J]. 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3]刘凯俞富强. 改善农村消费视角下城乡商贸统筹的发展模式探讨[J].江苏商论,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