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集锦9篇

时间:2023-09-25 17:40:42

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形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161-02

一、高职院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特殊性

国防教育是指国家为增强公民的国防意识,提高公民的国防行为能力而进行的教育,是国防建设和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发展,以培养应用性仅能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以职业技能技能培养和实践为主导目标,鉴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也就决定了在高职院校开展国防教育与普通本科院校有不同的特点:

其一,高职院校国防教育更需强化性。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等法律中都对学生的国防教育作出了强制性的规定。原国家教委、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军训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规定:“军事训练要作为高等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训练成绩计入学生档案。”对集中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内容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以国防教育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较本科院校差,在自律、吃苦、意志力、心理素质等方面更需要加强。实践证明,国防教育是提高学生自律、吃苦、意志力、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更应该强化高职院校的国防教育。

其二,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应更具多样性和灵活性。由于高职院校学制短,学习时间一般是2年,后面一年为实习,既要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又要进行实践实训,国防教育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既有普高生、又有技校生,学生特点的多样性决定了国防教育开展的多样性。既要进行军事技能、军事理论等方面的教育,又要注重道德、品行、纪律、精神等方面的教育。鉴于国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采取喜闻乐见、行之有效的形式来开展国防教育,使国防教育多样化、经常化。

其三,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应更具实践性。只要国家存在、只要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存在、只要一切威胁和平的因素没有消除,那么国防教育就一刻不能停止,国防教育是长期的和终身的。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较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是“能力本位”而非“学术本位”,更注重技能性和实践性,相应地,其国防教育也应该与“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相适应,注重国防教育的实践性。高职院校在国防教育过程中应当采取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模式。

二、高职院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

通过国防教育,可以使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在国防教育过程中,要求大学生军训学员进行军事化编组和军事化管理,以提高军事训练效果。通过军事化集中管理,可以使大学生养成正规、严格、慎独、科学的生活习惯;通过军事队列训练,可以培养大学生雷厉风行、整齐划一的作风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意识;通过军事法制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遵纪守法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通过在班、排、连的集体形式的国防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这些都是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通过国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在大学生国防教育的课程内容中,涉及到古今中外军事思想、军事发展史、当代国际战略布局、军兵种与兵器知识,军事高科技、武器装备结构原理与操作训练、军事法规、军事工程技术、军事教育与心理等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些教育内容可以拓宽大学生的视野,调整和优化其知识结构。

通过国防教育,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能够得到发展。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军事技能有助于战胜紧张和恐惧,保持心理稳定性。另外,通过持久艰苦的军事技能培训,近似实战的实兵实弹训练,可以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和不怕困难的优秀心理品质。国防教育活动既有军事理论讲授,又有军事动作练习,又有近似实战的军事技能性训练,还有野营长途拉练,这在客观上要求大学生军训学员必须具备健壮的体魄和昂扬振奋的精神。

通过国防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国防教育中包括有军事训练中的军事技能操作内容,如军事队列训练,轻武器射击、投弹、刺杀、驾驶、通信等技能训练等,这些军事技能操作是在军事教官指导下,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军事技能。军事操作训练是掌握军事动作,形成军事技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军训,可以使大学生熟练操作使用武器、装备、技术器材,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三、高职院校加强国防教育的形式

(一)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

一是军事技能训练。军训是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实践证明这种形式容易落实,的效果比较好。二是军事理论课。开设国防教育专业课,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掌握国防科技知识,了解我军现代化装备以及各种新技术、高科技在国防上应用与发展的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社会、自然、技术科学知识,自觉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国防领域。从而加快大学生熟悉和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的步伐,缩短战斗力形成的时间。三是军事选修课。作为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因其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方面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没有的功效。

在上述国防教育的三种基本形式中,主要的还是军训和军事理论课,形式较为单一。以学生军训为例,除了队列、射击等教学内容形式,其它辅助教学的形式不外乎是会操、拉练。体能训练多,智能训练少。同时这些教育训练内容,并不能与中学构成梯次,与中学的国防教育内容存在雷同或重复。如此单一、呆板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研究的形式,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有关国防知识的兴趣,要想使现代学生培养现代国防意识,树立综合安全观,效能显然不佳。特别是军事理论课,往往因为其传统的教学形式而使学生厌倦,而国防实验、实践、战术容易吸引学生的项目,许多院校由于种种原因又不能进行。在这种条件下,拓展国防教育形式,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技能,了解当前国防形势,以求以点带面,提升全院师生的国防教育观念。

(二)拓展国防教育的新形式

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院校和学生的特点来丰富国防教育的形式,努力拓展国防教育的新途径。具体包括:

1、通过建立协会、社团、兴趣小组增强主动参与意识来提高国防意识。高职院校学生尽管层次比普通院校低,但其来源较广,许多学生多才多艺,社会参与积极性高,组织能力强。针对这一特点,高职院校应鼓励在学生中成立国防协会、军事爱好者协会等社团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以开展社团活动的广度,推动国防教育全面发展。如:在全校组织开展国防知识竞赛,利用录像、图片宣传国防法国防教育法;组织大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骨干参观部队高科技装备,加深大学生对军队军人的理解;除此,学校还可利用有线电视播放国防题材的影片、VCD等宣传国防教育。总之,多形式的开展国防教育系列活动,有利于巩固高校国防教育持久开展。

2、通过模拟战争游戏比赛。模拟战争游戏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战争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全局观和求胜欲望。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进行游戏,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对一些有条件的院校,可以结合军训和军事课程,开展国防教育结合军事游戏。如:智夺营垒、巡逻兵、军用卫星、海陆空联合演习等,进行射击动作、战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研究场救护、野外生存、国防体育等方面的训练。这样就使学生在国防意识的熏陶,军事知识的学习,军校生涯的体验以及平时的玩乐中,深化了国防意识,增强了国防观念,初步掌握了一些国防本领。

3、战斗英雄报告会。不管是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在默默奉献的和平年代,我军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这些英雄模范人物曾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是我军的宝贵精神财富。给学生和英模提供一个面对面交流的良好环境,有利于广大学生了解和学习英模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

4、通过举行纪念日活动。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历史,忘记历史就看不到未来,分不清是非。通过历史纪念日,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情感。结合历史纪念日开展教育活动,如:“鸦片战争纪念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活动,强化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5、通过参观军事教育基地。利用春游、秋游等形式带领学生参观烈士陵园、纪念馆、博物院、国防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以此弘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增强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的自觉性。

6、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教育。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教育手段发展国防教育已经显示出其明显的优势―学习内容更新更快,学习过程可多次重复,教学的信息量大,教学互动效果好。因此,各院校国防教育机构可通过建立军事网站,提供网络视频,对国防教育起到辅助作用。网络教学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大部分高职类专科学校,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存在师资不足,课时不足等问题,利用网络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有利于推动军事理论深入的发展,同时可弥补因教学改革军事课的“压缩”而带来的教学时间,内容不足。

此外,还应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自主性国防教育。自主性国防教育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和能动性,从而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单一性和灌输性。作为当代国防教育的一种新理念和新思潮,自主性国防教育可以成为大学生国防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和途径。

参考文献:

[1]王中军.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基本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6.

[2]林伟能. 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 2008.

[3]李敬. 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建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5.

[4]吴世明.论大学生自主性国防教育的模式[D].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归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074(2012)01016103

作者简介:尹建强(1966),男,河南泌阳人,河南师范大学军事教研室副教授。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理应在学科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可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状况,却是一种“半行政半教学”的模式。所以,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进行准确的定性与归类,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国防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关系到国防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实事求是地讲,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国防教育的现状仍处在一个初步的、低层次的阶段,要想求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国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学科归类问题。本文围绕高等教育与国防教育关系,从国防教育的对象、范围、方法、目的等方面对国防教育学科属性及发展模式予以探讨,使国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真正做到“名正言顺”。

一、传统的隶属关系制约了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普及与发展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开设国防教育是从1985年开始试点到全面展开已经27年,尽管全国许多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开展得很积极,但由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隶属关系,使国防教育长期停留在“半教学半行政”的模式上,其原因是我们对国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定性不准,归类不明,造成全国各普通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问题上各自为战,自成体系,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一)归类不明是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是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国防为目的,以教育为手段的教育活动。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理所当然地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门学科,而我国目前大多数普通高校却将国防教育划归党政部门,由武装部、学工部、保卫处组织实施,使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变成“半行政半教学”的教育模式。这种传统的隶属关系制约了国防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失去了在普通高校教学与科研中应有的地位与作用,否定了国防教育其本身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所以,只有解决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定性与归类问题,国防教育工作才能有效的普及与发展,舍弃这个主题,去谈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都显得十分苍白,都是纸上谈兵,不能彻底解决普通高校在普及和发展国防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二)隶属关系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影响

通过对北京24所“211”重点院校国防教育隶属情况的调查,笔者发现,这24所院校中,将国防教育划归学工部(武装部挂靠到学工部)的13所,占比例的54%;由学工部独立承担(取消武装部)国防教育的7所,占比例的29%;由保卫处承担(武装部挂靠到保卫处)国防教育的2所,占比例的8%;继续由武装部承担国防教育的2所,占比例的8%。若将武装部挂靠到学工部的数与学工部独自承担国防教育数相加,学工部承担国防教育的数达到83%之多。从三者所占的比例来看,首先否定的是武装部和保卫处。

“切实加强武装部和军事教研室的建设。要把学生军训工作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确保人员、内容、时间、质量的落实。”按照《2003―2005年全国学生军训工作发展规划》通知精神,武装部和军事教研室合署办公,实施大学生国防教育的职能,其机构形式实行一个单位两个牌子,对外称武装部,对内称军事教研室。但从北京24所重点院校的情况来看,武装部与军事教研室合署办公这一机构形式,在普通高校所占的比例在直线下降,许多普通高校甚至取消了武装部这一组织机构,国防教育的职能改由保卫处、学工部承担,武装部承担国防教育工作的所占比例不到8%。这其中可以说明这样一个事实,武装部是属于党政部门,在实施国防教育方面其本身确实缺乏应有的职能。另外,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武装部在普通高校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小,这也是许多普通高校为了压缩党政机构,裁减武装部的重要原因之一。

1.“半行政半教学”的模式制约了国防教育的教育职能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半行政半教学”的发展模式,实际上有意无意地淡化了国防教育的教育职能。许多普通高校把国防教育看成临时性工作或季节性工作,看成是简单的学生军训,并不认为它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内容,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学科,是大学生德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涉及到我国普通高校人才的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涉及到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半行政半教学”的发展模式制约了国防教育的教育职能。

2.“半行政半教学”的模式制约了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空间

普通高校党委 学工部

武装部

保卫处 国防教育学生军训

军事理论

(隶属关系) (反常) (教育内容)

图1目前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模式

从图1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问题所在。那就是学工部、保卫处实施国防教育时,和武装部一样同样存在着职能上功能问题。原因很简单,在隶属关系上学工部、武装部、保卫处都归属于党委领导,不具备教育职能。出现这种“反常”,问题就在于人们固执地用传统的理论方法,思维模式去面对发展中的国防教育工作,对国防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被动地去应付,缺乏创新意识,严重的制约了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健康发展。

普通高校将国防教育划归武装部具体实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当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人们又用简单的以改变国防教育隶属关系试图解决出现的新问题。所以,找出影响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其他次要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以学科建设的模式促进国防教育的健康发展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是研究国家与国防,社会与国防,人与国防的关系的一门科学。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研究对象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所以国防教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一)依法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进行准确的定性与归类

2001年4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逐步走上经常化、多样化、规范化轨道奠定了法律基础,《2003―2005年全国学生军训工作发展规划》为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依法,对教育部门的各级领导来讲,表现在对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决策性上:依法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正常的教学与科研计划中去,科学归类,加强对国防教育科学的组织领导,明确国防教育在普通高校的隶属关系,依照法律、法规、条例,科学、合理的开展和普及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至于隶属关系如何明确应视各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但有一点必须明确,国防教育履行的是教育的职能,他像其他学科一样,同样了具备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等要素,划归党、政部门缺乏科学性。

(二)走学科建设之路是国防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走学科发展之路,涉及到一个学科名称设置问题。确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学科名称,是名正与言顺的关系。我国六所普通高校在招收国防教育方向研究生时都以“国防教育”来命名,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是国防教育学科意识的体现。确立国防教育的具体学科名称有助于规范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只有这样国防教育才能够做到言顺,才能有的放矢的在普通高校普及和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

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科门类设置上看。在教育学下位类中有“军事教育学”(880 教育学/880.44 军事教育学),属于二级学科,是教育学的下位类;“国防教育方向”是“830军事学”中的一个教育方向。“880.44军事教育学”和“830军事学”中的“国防教育方向”涉及的教育对象是有相同之处的。前者是普通高等教育中“教育学”的内容,后者是军事院校“军事学”的内容,“军事教育学”和“国防教育学方向”实际上只是名称上的不同。“军事教育学”学科名称由于过于专业,不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笔者认为,在学科名称上以“国防教育学”最为合适。《国防教育法》是法律的名称,在此基础上将国防教育以“国防教育学”的名称出现,作为“教育学”的一个下位类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实际上他和“军事教育学”是一个概念,而且容易被大家所接受。

首先,在学科门类中设立“国防教育学”这门学科,是国防教育的教育属性所决定。国防教育是在国家和政府指导下进行的,以增强国防观念和国防能力为目的的全民性教育。人们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能力的提高,并不是自发的,而是国家通过各种形式,从事国防教育的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引导的结果。“国防教育学”的确立有助于规范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

其次,设立“国防教育学”是建立和完善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而且是先决条件。设立“国防教育学”是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强化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明确国防教育机构在普通高校中的隶属关系,建立健全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教学与科研机构。科学、合理的隶属关系也为国防教育的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可能。

由于国防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人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忽视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只是随着实践的积累和学科意识的增强,人们才逐步意识到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认真总结我国国防教育的实践,建立健全普通高等院校国防教育教学与科研机构,对国防教育进行准确的定性与归类,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防教育之路;主观上要求我们加速国防教育理论体系的研究和探索,为国防教育走学科之路提供必要的条件。确立国防教育的具体学科名称有助于在普通高校开展和普及国防教育工作,也只有这样国防教育才能够做到言顺,才能有的放矢的在普通高校普及与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

(三)将国防教育列入本科教育评估体系,促进国防教育的健康发展

当前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只是初步的、低层次的,还不够系统和规范,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定性不够准、内容过于宽泛和随意、教育方法手段单一、无明确标准等问题,只有将国防教育列入高校本科教育评估体系,才能增强普通高校重视国防教育的自觉性,发挥教育管理行政部门对高校国防教育的监督作用,从而确保国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另外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要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还应着眼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与时俱进,注入新思想,寻求新突破,采取新举措,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能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之路。

三、结语

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都要有一定的理论加以指导,一门学科要想获得真正的发展,就必须注重自身的理论体系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对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如何开展国防教育的理论研究,以学科的形式确立国防教育工作在高等教育的地位,加快学科建设的步伐。本文之所以将名正言顺作为文章的主题,强调国防教育必须走学科发展之路:一是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深层次发展的需要:二是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走学科之路不但是普通本科生国防教育的需要,也是军队依托地方院校培养后备役军官的需要;三是国际军事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需要。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学科归类问题和发展模式,可参照德育教育、体育教育的模式进行。探索新形式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模式,是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为此,国家的国防教育主管部门要结合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实际情况,对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工作,提出明确的指导思想。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在国防教育学科建设上,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也就在其中了。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要想普及和开展,就必须解决国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学科归类问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2003年―2005年全国学生军训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教体艺[2003]8号)[EB/OL].中国教育新闻网,,20060403.

[2] .国防教育应纳入思想教育总体系[N].报,19881025(1).

[3] 王奎中.我国目前地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模式调查报告[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5(2).

[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工作的意见(教体艺厅[2004]1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092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EB/OL].中国政府网,省略/gongbao/content/2001/content_60892.htm,20060224.

On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Subject Classification

YIN Jian-qiang

(Military Department,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Henan 453007,China)

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3

1 高职院国防教育开展具体要求及现状

1.1 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工作开展具体要求

学校国防教育分为重点教育与普及教育。二级学院教师和学生接受重点教育;学校后勤服务人员以及工人群体接受普及教育。学生国防教育是指对全日制在校学生的国防教育。

学生国防教育主要采取以下形式:①课堂教育。学院军事教研室专门安排在校学生接受不少于2-3周的军事技能训练和24-36学时的军事理论课学习;②课外教育。学院应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军民共建活动。

教职员工的国防教育主要采取以下形式:学校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每年参加一次“军事日”活动。通过国防教育,各级干部力求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战争观,了解国际战略格局和周边环境,正确把握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在和平环境下居安思危,自觉关心和支持国防建设。

1.2 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工作开展现状

从目前高校国防教育的实际看,很多学校只是用集中新生军训代替了经常性和普及性的教育,只是抓抓军训就算完事,“重技能训练、轻理论教学”,以“听讲座、看视频、自学等形式”应付了事,甚至不少高校没有开军事理论课。由于教学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普通高校大学生对于大学军事课的满意度不足50%。

国防教育工作“重学生,轻教工”。部分学校学生国防教育做的比较好,但是经常会忽视对教职员工开展有效的国防教育活动,常采取的方式大多是一年一次的民兵活动,领导班子的军事日活动得不到保障。

2 高职院青年教职工军事性素质拓展活动的具体设计

2.1 拓展活动的目的

青年教职工军事性素质拓展活动旨在增强教职工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培养吃苦耐劳和艰苦朴素的作风,着力推进学院教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具体要求,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对学院青年教职工进行为期一周的素质拓展训练。

2.2 拓展活动内容安排

青年教职工军事性素质拓展的内容:①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大条令;②军营生活体验;③队列训练;④综合拉练;⑤学习解读《国防教育法》及现代国防及国际战略环境报告会;⑥素质拓展。

2.3 拓展活动的要求

①全院40周岁以下教职工均须参加青年教职工军事性素质拓展。②做到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③素质拓展期间,利用空余时间自行组织学习讨论,书写素质拓展感想。④教职工着统一配发的素质拓展训练服,精神饱满,口令声音洪亮,动作准确、规范。

2.4 拓展活动考核方案

①参训6天以上的人员将被认定为合格学员,按照学院继续教育相关规定折算学时,按实际参训天数每天6学时计算,参训6天以下人员不予计算。②评选素质拓展训练优秀学员。在整个素质拓展训练中积极认真参加训练,成绩优秀,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并能成为教职工的表率。选取比例为20%左右,报由教职工素质拓展训练领导小组审批。

3 青年教工军事性素质拓展活动对学校国防教育的影响

3.1 对学校加强国防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

学校国防教育通常分为两大块,学生国防教育和教职工国防教育,教职工的国防教育中,领导的国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教工军事性素质拓展的开展为学校加强教职工国防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它把培养教职工内部凝聚力和责任意识的素质拓展活动和国防教育活动相结合。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是终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之一。

高水平的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它能够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样,高水平的教工国防教育也是一个学校现代文明的标志,通过教职工军事性素质拓展很多原本不认识的同事都变得熟识,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内部的凝聚力。为期七天的教工素质拓展,大家生活在一起,尤其是那种服从命令,统一指挥,团队协作的项目,也会进一步提高每一位参加训练的老师自身的素质和责任意识。

3.2 对教职工主动参加国防教育活动意识的促进

高校教职工的国防教育应强调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领导班子以及中层干部的国防教育在不断的摸索中逐步形成三个“一”制度,即坐下开一次议军议武会;走出去过一次军事日;请进来上一次国防课。普通教职工的国防教育主要以民兵活动、国防讲座为主要依托。

为了进一步增强教职工主动参与国防教育的意识,在学院领导班子的国防教育形式基础上扩大了参加重点教育的辐射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工军事性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不仅仅针对教学岗位的普通教师,只要在40周岁以下的在职员工,包括中层干部、院领导全部纳入参训对象。经过了两期的军事性素质拓展的开展,教师们在后期的总结感想中的文字也证明军事性素质拓展确实对教职工主动参加国防教育活动意识的促进,甚至有教工提出来每年都参加学生军训。

3.3 对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激励和影响

国防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兵源以及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纯、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对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也是值得每一个国防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4

[论文摘要]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但是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中小学国防教育情况进行随机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制约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国防教育广泛深入、长期有效开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合格的国防教育师资。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文章提出了依托高师院校培养学校国防教育师资的理念,并对基于此理念下的高师院校国防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究。

[论文关键词]高师院校 国防教育模式 师资理念

国防教育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社会工程。当前制约我国国防教育开展的根本原因是师资的匮乏,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师资匮乏问题的途径,即依托高师院校培养学校国防教育师资,并进一步构建培养师资理念下的高师院校国防教育模式。

一、调查研究实施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

在调查研究中,随机调查了全国(除军事院校外)139所普通高校(其中高师院校54所、非高师院校85所)和46所中小学学校的国防教育情况。本研究虽然没有能对全国所有高校、中小学进行调查,但所调查到的学校分布于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调查的54所高师院校涉及全国24个省、市,全部为公办院校;调查的85所非高师院校,涉及全国23个省、市,其中公办院校76所,民办院校9所;调查的46所中小学学校,涉及全国28个省、市,被调查院校各个层次、规模的均有,因此,调查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缺乏师资是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国防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根据本研究的需要,只针对与普通高校、中小学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数据分析研究。从139所普通高校和46所中小学学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基本情况调查数据来看,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和中小学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数量不足,质量有待提高。具体表现为:一是“专职”教师少,“兼职、聘任”教师多,调查的139所普通高校,有41所高校有“专职”教师,绝大多数高校为“兼职、聘任”教师或“无师资”;调查的46所中小学校仅有11所学校“有师资”,其余均“无师资”。二是师资队伍年龄普遍偏大。三是师资队伍中接受过系统国防知识、技能培训的教师比较少,多半教师无职称、无学历。

师资的缺乏直接制约着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广泛深入和长期有效开展,甚至不能达成教育目的。当前形势下,培养学校国防教育师资迫在眉睫。但现实的问题是,至今我国还没有专门的院校或专门的专业为学校国防教育培养师资。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依托高师院校培养学校国防教育师资

针对目前我们国家学校国防教育师资培养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我们应该寻求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结合高师院校为国家教育事业培养师资的职责和特性,我们思考和提出了依托高师院校为学校国防教育培养师资的理念。

在学校国防教育中,教师是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直接实施者,他们的国防观念、国防意识将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应该说各级各类学校所有的教师,都承担有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宣传的义务。特别是中小学学校,由于没有专门的国防教育课时,没有专职的国防教育教师,国防教育以渗透教育形式为主,每个教师都有结合自己所教课程,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每个教师都是学校国防教育的播种者和传播者。高师院校担负着为国家教育事业培养师资的重任,从这一意义和角度来看,高师院校国防教育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意义。高师院校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积极接受系统的国防知识和技能培训,若两方面都能做得很好,那么学生毕业时,可以说高师院校既为国家培养了一个专业课教师,也为国家培养了一个国防教育教师。

四、培养师资理念下的高师院校国防教育模式构建

(一)指导思想

高师院校国防教育指导思想:一是要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求,在国家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二是要体现国防教育的内容。国防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教育的内容包括:国防观念、国防精神、国防知识教育、军事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国防宣传教育活动等。三是要体现国防教育的目的。通过国防教育,使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和意识,提高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政治觉悟,激发学生为祖国繁荣富强、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精神动力。四是为国家国防事业培养后备人才。

(二)培养目标

高校国防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而高师院校国防教育除具有以上规定的培养目标外,还应具有为国家学校国防教育培养师资的目标任务。

(三)课程类型

高师院校国防教育课程分为三大类:即军事技能训练课程、军事理论课程和活动课程;根据课程设置的要求,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自学课程;根据课程的地域性、专业性和特殊性特点,将课程分为校本课程、与专业课相关的国防教育课程及其他课程。

必修课程是指为确保人才的培养质量而规定的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选修课程则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由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就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通过提供课程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鼓励教师尽其所能的过程。”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各地均有丰富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特殊历史和人文地理,不少学校也具有教育意义的校史和人物史,将这些乡土历史、地理、校史、人物史等史料有机地结合在国防教育之中,既可丰富国防教育的内容,又可增强国防教育的效果。与专业课相关的国防教育课程是指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而开设的国防教育课程。这类课程把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国防教育紧密联系和结合在一起,对高师学生毕业后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积极渗透国防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他课程是指根据地域、时令或学生性别等特性开设的国防教育课程,如结合地域特点的登山、滑冰、潜水、跳伞等课程教学和训练,针对女学生开设的如急救、基本护理及民防知识等课程。活动课程包括重大节日纪念活动、参观国防园、向英雄人物学习、观看革命影片、国防知识竞赛、讲座、大学生军事论坛、征文、越野、射击比赛等,此类课程可以随时、随机、随地、阶段性地开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四)课程规划

课程规划就是包括教师在内的课程工作者作出决定,并制订教师和学生将要执行的计划的过程。高师院校国防教育在按国家要求完成《全民国防教育大纲》要求的基本训练内容、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师范院校特性,增设相关课程内容,教学中不够的课时,以星期六、星期日、学生课余时间和寒暑假补充。此课程规划以高师院校师范本科生为对象,师范专科生或其他专业学生可参照执行。

课程可按7个学期开设。第一学期安排集中军事技能训练4周,其间开设军事技能训练相关理论课程;军事训练结束后开设军事理论课程必修课1~2门;寒假开展国防教育调查、宣讲活动;第二学期开设必修课程1~3门;暑假开展军事地形学实践活动;第三学期开设必修课程1~3门,选修课程1~2门;寒假开展国防教育参观学习、走访活动;第四学期开设选修课程3~5门;暑假开展野外生存训练;第五、六学期开设校本课程、和与专业课相关的国防教育课程各1~3门;第七学期,开设国防教育教学法课程,开展教育见习、试讲教学活动,递交毕业论文。国防教育学、国防心理学、国防体育课程随高校教育学、心理学、体育课程开设。国防教育活动课程根据情况组织开展,分布在各个学期进行。

(五)课程考核

高师院校国防教育课程考核实行学分制,按总分10分制执行:军事技能训练记3学分。军事理论课程必修课记4学分,选修课记2学分,其中选修课程要求学生必须选够4门课程。学生修完相应课程,经过统一考试或考查,成绩合格,记入相应学分。学生参加国防教育见习、参加试讲试教活动、递交毕业论文,成绩合格者,计1学分。军事技能训练或军事理论课成绩不及格者,需重修或补考。成绩在50分以下者应重修;成绩在50~59分之间,可允许补考一次。因身体残疾等相关情况可免考有关科目。活动课程不计学分,但要求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3项以上国防教育活动,学校对学生参与活动情况进行考核,并记入学生成绩档案。凡修满10学分者,其成绩记入学籍档案,并由学校颁发《军训证书》。

(六)课程评价

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对策

一、发挥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素质功能,提高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

国防教育具有其他课程无法代替的素质教育功能,国防教育素质教育功能与高职教育的素质教育要求有诸多的吻合之处,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大一阶段正是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实现转变的过渡时期,也是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班风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重要时期,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国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要求的基本职业素质及过硬的身体素质。所以,要不断发挥国防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使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看到国防教育对于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素质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工作上质的突破。

二、健全机构,完善国防教育法规制度建设,使高职院校国防教育规范化、制度化

健全机构,完善制度,是确保高职院校国防教育不折不扣执行实施的根本保证,也是国防教育真正落实到位的根本保障。高职院校可以效仿本科院校成立独立的武装部统管学校国防教育,成立国防教研室组织学生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和科研,将学生军训作为军事理论的实践课程统一管理,设立独立的国防教育网站。

三、改进国防教育形式,增强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国防教育作为国家唯一用法律形式规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各高职院校要克服各种困难严格按法律要求满足课时,同时积极探索拓宽国防教育途径。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师资、课时等教学设施不完备情况,将国防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系是比较可行的办法。从内容上看,国防教育其核心是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对学生的国防思想教育和国防军事教育。因此,在本质上看,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致性。将国防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系规划,不但在人力、物力上节省了,提高了办事效率,而且克服了学校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教育多张皮的现象,同时,也缓解了课时紧张的矛盾和压力。

1、国防教育可以考虑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组织、有计划融入国防教育课,开展相关专题的国防形势讲座,举行英模报告会等国防教育系列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实际,进行相关的国防知识介绍,

2、国防教育可以考虑与形势政策教育融合。如当今世界格局情况、国家周边安全局势、我国外交政策等,紧跟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不断增强理论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把一些世界热点、学术前沿问题传授给学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爱国热情和热爱和平的目的。

3、国防教育还应占领互联网阵地,不断拓展教育空间。未来战争的形态是的信息化局部战争,国防教育内容与军事高科技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发展电子技术、网络技术成为克敌制胜的关键技术之一。构建网络阵地来实施网络国防教育,尤为重要。具体可以通过大学城空间、微信平台等拓宽国防教育渠道和教育形式,增强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四、加快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步伐

1、加大对现有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力度。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和工作能力,可以通过短期集中培班,网络课程等形式,组织学校的军事教师参加一些国防教育方面的师资培训,也可以经常进行业务学习和建立教学、理论研讨制度,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和学术水平。

2、建立或完善军事学科的职称评聘制度。高职院校应出台“高职院校校军事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尽快将军事教师的技术职务评聘与全员职称评聘制度联系起来,在评聘职数上解决好国防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问题,这样才能稳定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国防教育工作岗位的吸引力。

3、严把军事教师的入口关。在后续补充军事教师时,应补充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专业相近的教师,地方大学生应首先送往军校进行必要的培训,从部队转业的同志又应加强对他们的文化素质的培训,两者都应在适应军事学科的教学工作要求为前提,经考核后上岗,以确保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军事学科师资队伍。

4、建立专、兼结合的军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可以和当地武装部、预备役师、军事院校加强沟通、协调,取得他们的支持,由他们选派优秀的教员参与教学,通过专、兼结合方式完善教师队伍结构。

5、加强各高校军事教师间学术交流。高校军事教师学术交流要形成常态化机制,本科院校国防教育方面成果通过学术交流,可以快速提升高职院校军事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五、加大国防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1、国家要有高职院校国防教育专项拨款。高校大学生将成为未来兵源的主要渠道,占高校的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却没有国防教育的专项经费,由于经费短缺严重制约的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发展,因此,只有国家对国防教育进行专项经费拨款,才能更好的促进高职院校国防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学校要有国防教育配套资金支持。国防教育具有其他课程无法代替的素质教育功能,作为培养合格建设人才的高职院校,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应在学校收入中单列部分资金支持国防教育。

3、学生缴费可以弥补国防教育经费上的不足。高职教育国家拨款本身相对就有限,而高职教育的实践操作环节费用高,因此,高职院校的国防教育要国家全部拨款显然是不大现实的,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高职教育属收费教育,让学生承担一定的国防教育资金应该是合理的,通过学生部分缴费形式可以将国防教育的经费压力进行有效的分解,从而解决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现状。

参考文献:

[1]陈晓宁,高职院校国防教育教学新模式探讨职业教育 2012年第09期;

[2]张义平,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科技教育 2010年第08期;

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 阶段性 连续性

[作者简介]赵志川(1968-),男,河北元氏人,河北经贸大学,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王英(1979-),女,河北涞水人,河北经贸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石家庄 05006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8-0164-02

一、高校国防教育的阶段性

所谓高校国防教育的阶段性就是按照学生思想发展的层次和阶段,在学生不同的受教育阶段中,分步骤、有重点地开展相应的国防教育工作。众所周知,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从出生到成年具有历时性特点,其思想品德心理(主要是认知结构、情感和意志力)发展有一个分阶段的、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内在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人的思想发展就必然具有阶段性特征。也就是说,人的思想发展是分阶段的和有序的,每个阶段的思想都有别于其他阶段,而且阶段的发展顺序不能颠倒,每个阶段上的思想也不能凭空产生。同样,在高校进行国防教育,也必须认识并遵循这个规律,在不同的阶段,安排与该阶段相适应的教育内容,表现为大学不同年级和研究生教育阶段等国防教育的侧重点不同,教育形式、方式和手段有所差异。

众所周知,高校的国防教育是适应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按照一定的国防目的,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法律、道德等方面对高校学生施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和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国家利益意识,尤其是着重培养高校学生强烈的国家安全意识,筑起牢不可破的国家安全“防火墙”,从而形成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所以,国防教育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而在大学高年级,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和安全教育,通过各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渗透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使学生从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高度去思考和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国家安全不仅仅包括国家的领土安全、领海安全和领空安全,更包括民族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和生态安全等多个层面,这时的国防教育层次更高、视野更广。不仅如此,即使在同一阶段、不同层次上国防教育的内容、形式也有区别和侧重。例如,在大学一年级军训结束后,巩固军训成果通常成为学生军训的重要环节,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国家安全形势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并逐步加深教育内容。以革命传统纪念日为契机,每年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坚持学生早操制度、升国旗制度等爱国主义教育。利用课外时间或假期,组织学生参加军事夏令营或进军营进行学军实践,或搞军事体育技能比赛。在学生公寓管理上,按照军训时整理内务的要求进行检查、落实。在思想工作上,鼓励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及时了解和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从而使大学一年级的军训成果得到巩固。

国防教育在教育形式和教育活动的要求上同样鲜明地突出了阶段性教育特征。如全国高校普遍都将军训作为新生第一课,之后,就通过将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作为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该必修课成绩要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国防教育通常要渗透到各种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到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到高校两课的教学中,渗透在一年一度高校征兵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到各种国防体育活动中,通俗易懂、活泼直观、寓教于乐。单就国防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来讲,大学低年级通常开设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必修课,而在大学高年级则会开设选修课程,或以讲座形式、网络教育资源形式或以课外军事教育活动的教学形式开展,来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国防教育需求。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连续性

所谓高校国防教育的连续性,就是指按照人的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朝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和方向,持续地连续不断地进行国防教育工作。我们知道,处于各个发展阶段上的人的思想品德,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前一阶段上的思想总是或多或少地渗透到下一阶段,而有些重要的思想会连续地存在于每一个发展阶段,具有同时性和反复性。由于国防教育的思想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广泛的联系性、共通性,加之每个个体思想道德实践的同时性和反复性,所以,大学时期不同阶段可以反复进行某些重要内容的国防教育教育,而且这种教育只有不断强化反复进行,才能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高校国防教育的这种连续性鲜明地体现在高校国防教育的常规教育上,如升降国旗的仪式活动要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等;经常开展的拥军优属活动,教育学生热爱人民军队;祭扫革命烈士、民族英雄陵墓等瞻仰活动;军事训练中的队列训练和运动会的分列式入场(参照中国人民队列条令,结合体育课教学对学生进行队列训练,校运动会要按“分列式”要求组织入场式,升旗仪式及全校性活动对队列应有一定要求);内务卫生的要求(学校应参照内务条令对学生宿舍实施内务卫生管理,学生应按时作息,每日清扫宿舍,整理内务,学校要定期进行检查评比)。

高校国防教育的这种连续性生动地体现为育人的全员性和全程性上a所谓的全员性和全程性即高校国防教育工作与学校的教育目标、育人目标结合起来,把国防教育工作自始至终融入学校工作的相关领域和活动之中,贯穿大学教育过程始终。基于这样的特点,高校国防教育始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军事理论、国家安全形势、国防政策法规、军事科学技术和军事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这样的育人过程中,国防教育专职教师具体指导学生军训,学习军事理论知识。各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专业课程时,应结合课程特点与爱国主义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学生辅导员不仅要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而且要掌握学生思想状况,还要以从不同角度,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渗透。,

高校国防教育的这种连续性集中表现为学校的国防教育要经常性与集中性教育相结合。既要将国防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又要抓住全民国防教育日、征兵、军训以及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等时机,开展各种国防专题教育。高校国防教育的这种连续性还表现为国防教育要普及性与重点性相结合。既要坚持面向大学生,着眼国防建设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又要突出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所侧重,同时重点推进对国防生的培养和教育。此外,它还表现为理论性教育与实践技能体验相结合,既要通过学习国防理论,普及国防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又要通过安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牢固树立民族安全和国家安全意识,还要通过军事技能培训、参与国防建设实践等活动,体验军事生活,把国防观念转化为保家卫国、建设家园的实际行动。

总之,高校国防教育既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又具有强烈的连续性,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高校国防教育的阶段性要求我们进行国防教育内容和方式的设计和安排时,必须以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和认知发展的内在顺序为基础,并符合其思想品德心理发展的水平。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使国防教育具有吸引力,内化顺利、烙印深刻。反之,就不能引起受教育者的兴趣,无法内化,使教育无效。高校国防教育的连续性要求,对于重要的国防观念和技能教育必须要按照人的认识和思想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反复进行,加强和巩固教育效果。国防教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要求按照学生思想发展的规律,要分阶段地、连续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打下基础,后一阶段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使高校国防教育成果越来越显著,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趋势,产生改造思想品质,提高思想觉悟的巨大合力。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小、学、初中国防教育纲要(试行)》及《学校国防教育常规》的通知(教防[1992]2号)[Z].1992-02-19.

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7

一.高校国防教育系统的漏洞与短板

(一)对组织开展国防教育重要性与必要性的教育观念尚未不够到位。在对待国防教育问题上,表现为有的领导对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认识模糊,认为国防教育是国家、军队的事,大学生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不按国家有关规定投入国防教育经费,导致有的高校国防教育仅限于集中军训,且时间越来越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被认为无价值、不必要而被取消。这些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是教育思想观念未转变,制约了高校国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有些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也对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发展前景缺乏应有的认识。由于目前国家学科目录中还没有国防教育这一学科,专职教师在职称评聘、申请课题和开展研究等方面困难重重。久而久之,严重打击了他们工作信心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二)机构残缺,开展国防教育缺乏组织保障。高校开展国防教育需要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规范的管理体系。2001年48号文件以来,大中专院校相继设立军事教研室,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数已名存实亡。

在过去几年间发挥了其优势,即武装部与保卫处均为学校武力部门,均需24小时值班,都在一定程度上保卫着校园的安全稳定。随着新形势下国防教育的发展变化,这种形式的合署已不能适应新形式下国防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因近年学校不断扩招,安全保卫任务加重,保卫处主要是负责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人民武装部的职能则日渐退化。保卫工作和国防教育工作有着本质的区别,保卫工作第一要务是保证安全,而国防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开展教学工作。保卫工作纯属行政,而非国防教育属教学活动。

(三)师资匮乏,开展国防教育缺乏人才保障。良好的师资力量和学术骨干,是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人才保障。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仍然严重不足,缺乏一支稳定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在课程建设和科研方面,缺乏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缺乏课程建设经费,课程建设起步困难,发展后劲不足,客观上限制了课程的发展。我校虽然成立了军事教研室,但没有配备专职教师,未形成系统的专业教师队伍结构,无论是数量、还是素质都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此外,由于历史的原因,处于行政单位中的专职老师没有取得相应教师待遇,更谈不上评聘教师职称。因为高校职称系列中没有军事这个学科。这样一来,他们有的也就只得评聘其他系列的职称,如政工系列、思想品德系列、管理系列等,处于被边缘化的位置,增加了职称评审的难度。

(四)教学观念落后,实效性亟待增强。目前,我校国防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基本上采用班级面授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或是照本宣科,搞“填鸭”和“满堂注”,或是放任自流搞“自学”,或是简单地放几段光盘录像,互动教学形式更是寥寥无几。学员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应该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而实习实验基地几乎没有。学员没有真正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条件和实习基地,这样就使得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

二.国防教育:通识教育的应然选择

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优化整体结构,教学手段信息化和教学形式多样化,是完善与加强我校国防教育体系短板的重要对策。另外,针对各高校通识教育的成功开展,在通识教育的视野下,重新认识国防教育教学改革,将会获得一些弥足珍贵的有益启示。

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8

关键词:国防教育 国防精神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理论和实践思考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意识,它是一个包括学校发展目标、价值观念、风格特点以及规章制度等在内的有机整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在内涵上,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与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相一致,毕竟,大学的教学宗旨之一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在当今世界,具有一定国防精神已经成为现代国民的重要素质之一,培养国民的国防精神也早已成为现代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认为,用国防精神充实和丰富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我国国民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当代高校国防教育的必然性及现状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现代国防建设的重要举措。《司马法・仁本》中记载道:“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翻阅历史,因为国防意识淡漠而造成的悲剧比比皆是。国防意识的养成,尤其是青年人国防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系统科学的国防教育体系,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学校的国防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度十分重视国防教育,为新中国政权稳固和社会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了经济建设的新轨道。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我国在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由于片面强调经济建设,也导致了对国民国防教育一定程度的缺失。而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和政治程度的加深以及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转变,国家的国防形势出现了新的情况。

首先,国家利益日益拓展。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使我国对世界市场一级海外资源能源的依赖度不断加深。海外利益的深化使我国国防的内涵也在拓展,从单纯的国土防卫走上了维护世界范围内国家利益的新时代。其次,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超诸强的新格局,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优势,加快了构建美国主导下的世界新秩序的步伐,我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日益复杂,不排除个别地区或个别问题出现局势恶化的可能性。第三,长期的和平建设,特别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环境使得国内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经济至上等不良风气弥漫,国民国防意识日益淡漠。长期忽视国防建设动摇了我国国防的物质和精神基础。第四,进入21世纪后,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进行,世界各国围绕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高校作为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育理念和方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关系到未来我国高素质兵员的储备。

从受众对象上看,国防教育包括学校国防教育和社会国防教育两个大类,高校国防教育属于学校国防教育的内容,其教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高综合素质。一方面可以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同时为国防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后备兵员以及预备役军官。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各种原因,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始终发展缓慢,且各高校发展水平严重不一。目前,主要存在着认识严重不到位、缺乏系统和规范的运作、师资队伍缺乏专业性、教育内容宽泛和随意、教育方法单一过时、层次低等问题。即使是国防教育做得比较规范的学校也存在着重形式教育、缺精神培养的问题,而大学生的精神培养又离不开校园文化的构建。

二、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两个偏离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和核心,主要包括被全体师生认可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的内容以及历史传统等,是一个学校精神本质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对学生的人格养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学校作为社会单元,既具有社会组织的共性特点,也具有个性特色。校园精神文化也应该具备这种共性与个性的特征,即校园精神文化的构建不仅仅应该考虑到学校的个性特点,也应该考虑到它作为社会组织的共性特点。而加强国防教育,注重国防精神的培养应该属于共性特点。

目前,我国的大学发展处于探索期,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背景下,一些大学把面向市场经济,培养面向社会的专门人才作为办学宗旨,把大学建设(包括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自我定位于工具层面,这不仅缺失了大学中应有的自我解放、独立学术、全面发展的功能,更与我国加强素质建设的要求背道而驰。国内的一些学者认为,我国目前的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着校园文化偏离的问题。从国防教育的层面上,我们将其概括为价值偏离和功能偏离。

第一,价值偏离。大学校园是为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等人才而建设的,大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载体。我国目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重办学建设、轻精神塑造的问题。这种价值偏离,使得整体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处于较低的水平,甚至个别精神缺失,比如作为现代国民应当具备的国防精神。

第二,功能偏离。育人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主要功能,育人主要着重于对精神和文化的培养。而由于我国目前客观存在着市场经济建设以及大学迅速扩招导致的大学生生存与发展压力等,学校将大学建设的功能自我定位于工具层面,把面向市场培养专门技术人才作为办学宗旨,直接导致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缺失,这其中就包括国防精神。

三、国防教育视野下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思考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加强国防精神的培养应当成为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内容,对于推进素质建设,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加强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具备一定的国防精神已经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首先,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之后,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防的内容和形式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进入了“社会国防”、“全民国防”、“大国防”的时代。现代国防的斗争,不仅继续以双方军事势力在战场上进行武力较量为基本形式,而且也是通过非武力斗争形式进行的角逐,如政治斗争、心理斗争、经济斗争、科技斗争以及外交谈判、军备控制等。加强国防精神的培养已经成为培养新型国民的重要内容。具有较高国防精神的国民既可以对敌对势力产生强大的精神震慑力,使其不敢轻易言战,又能够在战时迅速将国家的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同时,在战争过程中还可以产生强大的精神凝聚力,赢得最终的胜利。

其次,培养具有国防精神的国民是现代信息化战争的需要。现代战争已经进入了高科技较量的时代,对兵员的国防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大量拥有较高国防精神和国防素质的人才可以为赢得战争胜利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储备。

第二,现代军事强国重视国民国防精神的培养

纵观当今世界强国,无不重视针对青少年群体国防精神的培养。在国防教育内容上,美国既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军事技术训练的普及,也重视国民精神层面的教育。美国政府利用大国防观,从战略高度统―国民思想,培养民族尚武精神。其大国防观的出发点是突破国门界限,将本国利益及民族安全放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大背景之下来筹划,提出全体国民的“首要社会勤务”是保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这其中,尤其重视青少年国防意识培养。

由于犹太民族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亡国史中屡遭排斥、驱逐和残害,在1948年复国后,以色列在国防教育别注重通过宣扬犹太复国主义思想来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国防意识。比如,通过展示2000年来犹太人流散各地遭受的苦难经历,激发人们忧患意识、爱国热情以及献身精神。

国防精神和意识的培养为这些世界和地区大国的安全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凝聚力。

第三,文武兼修――中国传统的国防教育

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尚武传统。我们的先辈一直把“文武双全”,致力于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无数仁人志士修身的坐标。早在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把春秋战国时代最为重要的两个军事技能“射”(射箭的技术)和“御”(驾车的技术)列入了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学之中。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军事技能教育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中国古代最终在“武教”方面,形成了包含武技、武术、武艺、武学、武德、武道六个层次在内的系统内容。在文武兼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中国古代涌现出了诸如岳飞、戚继光、颜真卿等无数文武双全的栋梁之才。

大学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摇篮,对于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的大学无不把大学精神和文化的塑造列入重要内容。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这个大舞台上,国防教育可以大有作为。综观目前的校园文化建设,我们认为可以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平台融合。充分利用高校文化建设现有资源平台,将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融合起来,既可以丰富这些教育活动,又不必另起炉灶,造成资源浪费。

第二,加强社团建设。发挥大学生在国防教育领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全国已经有不少高校建立团,他们在国防教育上积极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校相关部门,比如武装部,应该积极引导,让高校军事类社团在保持个性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到国防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让高校军事类社团的发展保持正确的方向。

第三,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必不可少。校园环境文化具体指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及各种设施等。这种物质环境文化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暗示、感染,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高校在校园文化设施的建设上可以结合本地区国防历史以及学校的历史特点等增加体现国防教育内涵的内容。比如有的学校在校园里会有武器装备的陈列、和国防有关的历史名人和事件的雕塑等,它们在给人以文化享受的同时,也起到了或激发或鼓舞或警示的作用。

第四,通过举办纪念活动激发国防意识。为了加强对国民的教育,各个国家都会设立许多的纪念日。我们国家有许多纪念日,比如“七・七”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国防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等。高校军事类社团可以在学校武装部等部门的指导下利用这些纪念日开展一系列的诸如影视播放、历史资料展示、签名纪念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国防的关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大学生国防精神的培养无疑是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新的亮点,也是加强我国新时期国防建设之所需。高校在积极探讨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途径上可以大有作为,为全面推进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国防精神,加强新时期国防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福水.国防教育:高校文化教育中独特的风景线.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

[2]王敦举.国外国防教育发展趋势对我国国防教育的几点启示.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1

[3]张相琼.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4]刘鹏,黄朝军.从国外国防教育发展趋势谈加强我国国防教育的几点对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第三届国防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

[5]张保国,廖斯宏,陈云金.新时期我国国防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第三届国防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

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9

关键词:国防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3-0240-02

中国近代史告诉我们,国无防不固,国无防不安。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切实提高全体国民国防意识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民素质提高的重要内容,高校国防教育是我国开展国防教育的重点。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很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国防教育课,但很多大学生对当今世界形势、国家安全形势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许多高校无法提高学生的国防技能,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方面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因此找准当前高校国防教育领域存在的新问题并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高校国防教育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培育学生现代国防观念,维护国家安全

国防观念是公民对国防客观现象的反映,是对国家防务问题的根本思想认识[1]。国防教育是高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国家安全观、树立现代国防观念的重要途径。在科技飞速发展、形势风云巨变、我国改革时值攻坚阶段、很多大学生对当今世界形势、国家安全形势了解非常有限的今天,切实加强高校国防教育,促进大学生深入了解国内国际形势,逐步树立现代国防观念,进而形成正确国防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国防意义。

2.有利于培养国防后备人才,服务国家军队建设

我国国防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坚持走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2]。大学生是一个智商高、学历高、思维灵活、善于创新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一个爱国心强、报国志大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一个巨大的国防建设后备力量库,因此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提高大学生国防素质是高技术军事人才储备的前提,是提升军人整体素质,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重要保障。

随着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实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参军或服兵役,服务国家军队建设,这对增强国家优秀军队人才储备将起到了良好的补充作用。但大学生对军队从高校征兵的意义认识不够,参军大多是大学生心血来潮,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大学生对服务军队建设的义务了解不够,参军大多是为就业、享受优惠政策或做跳板,具有很强功利性。因此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加深大学生对军人使命的理解,提高大学生服务军队建设、服务国防建设的责任意识,对切实加强国防建设,建设强有力的国防,全面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祖国统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长远意义。

3.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国家和民族兴盛与发展的基本条件。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主义信念,增强国家和民族使命感,强化集体主义和为民族利益而自觉斗争的精神,激发并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建设强有力的国防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

二、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

自1985年高校开展学生军训工作试点以来,各高校国防教育在增强学生国防意识、提高学生军事技能、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军队输送优秀人才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与我国现在的综合国力还不匹配,国防教育仍存在各级领导重视不够、对相关政策法规落实不够、大学生国防意识较弱等问题。国防教育在省际之间、校际之间发展还很不平衡,做好高校的国防教育工作,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对国防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新生军训作为对国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校领导认识普遍不足,对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普遍不够。高校只是将国防教育作为新生军训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把军训放在应有的位置。国防教育的社会环境方面,由政府牵头组织开展的国防教育活动较少,学生在校外接受国防教育的机会较少,学生国防概念缺失、国防意识淡薄现象突出。大学新生都一致认为学好专业知识,练就专业本领对自己成才就业很重要,而国防教育知识与自己前途关系不大,因此在上国防教育课时一开始感到好奇,随后就把军事理论课当成军训期间休息、身心调整课、玩的课。

2.体制不顺,管理混乱

课程建设是加强国防教育的关键,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加强课程建设的前提。目前高校国防教育机构挂靠武装部(保卫处)、学生(工)处、社科部的多,独立设置的少,国防教育机构在高校存在设置混乱、归属不一、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松散的组织弱化了对国防教育学科的领导和管理,影响了国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师不足,素质不高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是搞好教学的关键,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整体素质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着国防教育教学的质量。高校国防教育教师总体数量不足,思政课教师或辅导员等兼职教师较多,科班出身教师缺乏,专兼结构失衡现象十分突出。上课教师专业技能不足教学要求,教师整体素质不高。虽有少数高校引进一些高层次专业军事理论课教师,但引进人才才能得不到很好发挥,军事理论课质量难有保障。由于国防教育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教师教学积极性普遍不高。

4.经费不足,政策缺位

由于国家相关政策配套措施不完善或落实不到位,高校国防教育经费十分有限,导致国防教育课程的教学科研条件很差,人员编制不足,教师学习交流机会较少,职称评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