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畜牧业废物处理集锦9篇

时间:2023-09-26 09:36:59

畜牧业废物处理

畜牧业废物处理范文1

关键词:传统畜牧养殖;生态养殖;转型;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4-0089-03

畜牧养殖业已成为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保障食物安全、食品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浙江省在建设“生态省”的进程中,为了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和农业自然环境,积极推进畜牧养殖从传统方式向生态养殖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生态养殖发展道路。

1畜牧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2年,浙江省全省畜牧业总产值549.0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65%,其中肉类总产量180.80万t,禽蛋产量48.14万t,奶类(牛奶)产量19.27万t。同时,浙江省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2012年全省蛋鸡规模养殖比例达94.07%,全省生猪规模养殖比例为81.13%,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养猪场出栏数占总出栏数的51.31%;肉鸡规模养殖比例为88.41%,其中年出栏10 000只以上肉鸡场出栏数占总出栏数的77.35%;奶牛规模养殖比例为95.35%,其中存栏50头以上奶牛场存栏数占总存栏数的72.41%。2012年规模养殖户10.3万户,其中规模养猪户4.6万户,养猪大户出栏肉猪1 763.5万头,养猪大户出栏肉猪数已占全省出栏肉猪数的57.6%[1-3]。

随着浙江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畜牧业和养殖业发展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省畜禽养殖场、养殖户数量逐步增加,分布范围日趋广泛,畜禽养殖排泄物的产生量逐年增加。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方式导致畜禽污染物排放超过了环境承载量,给养殖场当地环境带来潜在的威胁。浙江省作为一个人多地少、资源相对短缺和环境容量有限的经济强省,如何平衡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

2制度规范

近年来,随着浙江“生态省”建设的深入实施,浙江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遍重视和高度关注。浙江省率先提出发展生态农业,以集约化经营和生态化生产相结合,来着力推动传统养殖业向现代生态养殖的转型。

2004年,浙江省农业厅召开全省现代畜牧业暨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现场会,明确提出“要转变养殖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广资源节约、生态循环的清洁化生产技术,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2007年12月20日,浙江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引导发展健康、生态的养殖方式,逐步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与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促进畜牧业与种植业、农村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为保障畜产品市场供给,促进农业节能减排增效,并积极服务于“生态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浙江省农业厅于2008年6月23日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牧结合建设生态畜牧业的意见》,要求到2010年新建200个生态养殖示范场(小区),带动市县建立1 000个生态养殖场(小区),使得95%以上规模养殖场实现农牧结合、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的“零排放”,并促使散养户的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2010年5月5日,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和浙江省农业厅联合《关于进一步深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深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并对畜牧养殖污染控制提出了具体措施。2011年,浙江省将畜禽养殖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排任务首次列入政府绩效考核,省内不少地方开始限制畜牧养殖规模,甚至采取了规模化畜牧养殖场项目限批措施。

2012年4月,浙江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新型畜牧业产业体系促进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强调“要构建以产业化经营为核心、关联产业紧密链接为基础、经营主体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建立畜牧产业链各经济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安全共保、生态共护’的机制,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2012年9月,浙江省环保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源污染减排工作的通知》,要求实行畜禽养殖区域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进生态养殖模式,在“十二五”期间完成生猪存栏50头以上养殖场的排泄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确保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7%以上,推动畜牧养殖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为了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2013年5月30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决定》,要求“要合理布局,科学确定畜禽养殖规模总量,重点发展生态养殖小区、生态养殖场和农牧结合的家庭农场,逐步淘汰严重影响环境的低、小、散养殖户,确保养殖业发展与环境承受能力相适应。”

3政策扶持

为推动养殖场积极开展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浙江省出台一系列列扶持政策,支持养殖场发展生态养殖,逐步从传统养殖向生态养殖转变。

2005年起,浙江省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列入了省政府“811”环境保护行动的重要内容,省财政对实施养殖废弃物就地消纳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养殖场,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予以相应的资金或项目的扶持,对粪便集中收集中心予以资金补助,地方财政给予相应配套。畜禽养殖废弃物治理及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用地在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可视作农业用地,予以优先支持。截至2011年,用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处理的“以奖代补”专项资金达4亿多元。

浙江省结合“千万亩农田提升”工程,实施有机肥使用补贴政策,将养殖废弃物消纳利用与提高耕地地力水平紧密结合,来促进畜禽排泄废弃物循环利用,改善生态环境。2010年省政府出台《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商品有机肥生产与应用的意见》等政策,对于商品有机肥进行价格补贴,鼓励农户使用商品有机肥。各地相应制定了相应的补贴标准。例如衢州市的补贴标准是生产企业按每生产销售1 t商品有机肥财政补贴30元;商品有机肥使用主体按每使用1 t补贴200元,使用主体可享受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有机肥使用补贴。

同时,浙江省还积极简化畜牧养殖场环境评估程序和办证手续,并执行养殖场环境影响评价收费减半收取政策,对列入省政府“811”环境整治项目并验收合格的规模养殖场和采用农牧结合实现“零排放”的生态养殖场实施免征排污费政策。

4典型示范

近十年来,为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生态省”建设,浙江省积极引导畜禽养殖场开展生态治理,建立了一些养殖废弃物处理工程系统,来实现畜禽排泄物污染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桐庐万强模式”、“临安双干模式”、“龙游雄德模式”、“南湖竹林模式”和“余杭蓝天模式”。

(1)桐庐万强模式[4]。桐庐县万强农庄在低丘缓坡建立养猪场、果园和青饲料基地,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固液分离,将干粪经堆积发酵并施用于果园。生猪尿液及污水经多级沉淀后,用水泵输送到山顶贮液池,再通过管道灌溉系统自流到果园,实现种养结合和养殖场废弃物的就地利用。

(2)临安双干模式。临安市乐平乡双干村在异地建设生猪生态养殖园区,将过去分散在全村的养猪场统一集中到专门的养殖小区,实行规范化的生态园区管理,来解决人畜混居的问题,并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庄环境。

(3)南湖竹林模式[5]。嘉兴市南湖区在生猪规模养殖比较集中的新丰镇竹林村建立了猪粪集中收集处理中心。生猪养殖户首先对猪粪尿进行固液分离,然后将鲜猪粪由收集处理中心统一收集并进行加工处理,生产商品有机肥并进行市场化出售;将猪尿及冲洗水流进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处理,生产沼气用作家庭能源,沼液和沼渣作为肥料进行还田利用。

(4)龙游雄德模式[6]。龙游县政府扶持民营企业成立龙游雄德公司,以社会化服务的形式对畜牧养殖产生的“三沼”(沼气、沼液和沼渣)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由雄德公司组织槽罐车对各畜牧养殖场的畜禽粪便进行收集处理,然后再运送到附近茶园果园进行还田处理,实现畜禽排泄物的异地再利用。

(5)余杭蓝天模式[7-9]。杭州余杭区径山蓝天生态农业园围绕猪场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实行农牧结合,利用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转化利用原理,将整个蓝天生态园区科学规划五个功能区块,采用立体循环的新型种养殖模式将各区块内的种养业有机结合,形成“猪、蚓、鳖、稻、梨、茶、羊”多元结合的新型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在上述生态养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浙江省通过典型示范和模范带动,积极开展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引导规范养殖场开展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养殖的发展。

5经验和启示

近十年来,浙江省大力发展生态畜牧养殖业,通过多种政策措施鼓励和推动生态畜牧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全省已完成1.5万个规模场(户)的治理,建设畜禽排泄物集中处理中心150个,农牧结合生态化治理模式的推广率达90%,规模化养殖场畜禽排泄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6%。目前,浙江省全省生猪、肉禽和奶牛的规模饲养比重已位居全国各省前列,已经基本完成畜牧业从传统散养向规模养殖的转型,并正在从传统规模养殖向高效生态养殖进行二次转型。浙江省各级畜牧管理部门和相关生产主体积极实践和创新,通过制度规范、政策扶持和典型模式示范多措并举,走出了一条畜牧养殖业持续发展之路。

浙江的畜牧养殖管理实践也给我国更有效地实施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管理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10]。

首先,政府农业和环境管理部门要从制度上规范畜牧养殖厂的建设,规范养殖废弃物处理方式和处理手段,规范指导新型畜牧产业体系的健康发展。同时,要运用财政、税收和技术支持等手段扶持生态养殖产业的发展,鼓励资金、人才和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到生态养殖业中来,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最后,还要宣传和扶持生态养殖典型,以典型来示范、引导鼓励养殖场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生态养殖模式,来综合利用和转化畜禽养殖废弃物,解决规模化畜牧养殖带来的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农业厅.2012年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形势分析[EB/OL].浙江农业信息网,2013-6-1.

[2] 浙江统计年鉴编委会.浙江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 浙江省统计局.2012年浙江农业生产形势分析[EB/OL].浙江统计信息网,2013-1-30.

[4] 蔡薇萍.桐庐万强模式:管网联结就地利用[N].农民日报,2008,10(9):8.

[5] 蔡薇萍.南湖竹林模式:粪便收集户用沼气,农民日报[N].2008,10(9):8.

[6] 李竹生.浙江省龙游县社会化模式发展“三沼”综合利用的初步实践[EB/OL].生态家园网,2007-8-24.

[7] 李樱之.蓝天生态农业园:五大功能区循环生产[N].杭州日报,2010,7(29):7.

[8] 罗传达.径山蓝天养猪场卖羊卖茶卖甲鱼[EB/OL].浙江新闻网,2012-11-20.

畜牧业废物处理范文2

关键词畜牧业面源污染;产生原因;危害;治理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随之带来的畜禽粪便污水的排放大量增加,由于粪便利用率的低下和排放的不规范不达标,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畜牧业面源污染具有污染源分散、分布广泛、成因复杂且潜伏周期长等特点,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许多国家已将畜禽污染的管理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制定法律、法规,严加控制和管理。2001年3月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把畜牧业污染防治正式纳入环境保护规划。目前,我国大中型畜禽场畜禽粪、尿年流失率达50%以上,致使畜禽场周围环境恶化,群众反映强烈,已经成为阻碍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减轻畜牧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危害。

1畜牧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原因

据2007年底统计,全国大中型畜禽养殖场达1.4万多个,加上农村小规模饲养户,禽畜粪便及冲洗污水产生量巨大,年排放量达1 800亿t以上,且基本上难以做到达标排放,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并列水环境污染的三大源头之一。畜禽养殖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过去我国畜禽养殖是以分散户养、小规模经营为主,产生的粪尿总量不多,也能被耕地消化。随着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推动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畜禽养殖产生的废弃物越来越多,逐步形成了污染问题。二是农业生产上化肥取代农家肥比例增加。畜禽粪尿等农家肥与化肥比较,有体积大、用量多、装运不便等突出问题,加上化肥来源已相当方便,很多耕地大量施用化学肥料,造成畜禽粪便没有了应用出路,从“利”变为“害”,成为了污染源。三是畜牧业养殖环节属微利行业,无力投入更多资金进行污染治理。与工业等其他行业不同,畜禽养殖业从总体上看利润率不高,而污染又相当严重,污染治理成本过高。此外,很多养殖户不了解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清洁生产技术。四是城市周边地区被清理的部分规模养殖场向农村迁移,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畜牧业污染问题。近年来,一些大中城市陆续出台相关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实施办法,全面清理城市周边养殖场,实行严格的禁养政策,畜牧业生产重心将向农村转移,污染也必然会向农村转移。

2养殖业污染的主要危害

一是污染水体。养殖场未经处理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鱼塘中,使氮、磷含量

高,造成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对有机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有毒、有害成分进入地下水,可使地下水溶氧量减少,水体中有毒成分增多,严重时使水体发黑、变臭,造成持久性的有机污染;使原有水体丧失使用功能,极难治理和恢复。二是污染空气。畜禽养殖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气体,恶臭难闻,引发养殖场与周围群众关系紧张,甚至产生社会矛盾。三是传播病菌。畜禽废弃物中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滋生的蚊蝇,可成为人、畜传染病的传染源。

3治理对策

3.1切实加强对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将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根据环境容量条件科学制定畜牧业发展计划。在具体工作中,实行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依法综合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各级财政应安排治理污染专项资金,以促进和推动整治工作开展。通过多种途径,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处理和利用难度,降低处理成本,为提高资源化水平创造条件。加大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吸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先污染后防治的教训,将畜牧业生态保护纳入环境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提高全社会畜产品安全和环保意识。通过科技进步,推广高效、实用、价廉的治理技术,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3.2抓好污染源头控制

一是划定禁养限养区。禁限养区范围内不再审批新建畜禽养殖项目。二是改建、扩建、新建畜禽养殖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规划可养殖区域应有总体建设规划,并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估,提出用地规模、区域布局、治理模式、载畜量、环境目标等控制性要求,防止产生新的集中污染。今后凡新建场选址上要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和环保要求,并要配套消纳污染物土地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三是种植与养殖有机结合。养殖场从平原片区向山地转移,按照配套的山地面积确定养殖规模,采取干湿分离措施和沼气治理措施等,将废渣、废液用于作物施肥,利用植物(作物)全部吸收有机污染物,达到废水零排放的标准。

3.3推广畜牧业污染治理模式,加强对现有畜禽养殖场的监督管理

引导散户向规模化转化,规范处理措施,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排污量。应用饲用酶制剂等高效、无毒副作用和环保型的饲料添加剂,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减少畜禽排泄物中氮、磷的排泄量。对畜禽粪便进行技术处理,提高畜禽粪便作为农业肥料的利用率。因地制宜,采用混凝—脱氨—好氧生化、沼气池—生物塘、生物活性酶配套处理工艺[1-2]等方法处理养殖业废水,使之达标排放。禁养区内养殖场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予以关停,不再开展养殖活动,原有养殖场及配套设施拆除或改作他用。其他规模养殖场要结合实际,配套建设干湿分离机、沼气池、沉淀池、生化塘(机械曝气或自然氧化)、鱼塘等足够容量的物理和生化治理设施,减少或不排放污染物质[3-4]。要加强对畜牧业环境污染的监测,开展畜禽污染现状的调查,科学地掌握畜牧业环境污染情况,为畜牧业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4参考文献

[1] 于金莲,阎宁.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方法探讨[J].给水排水,2000(9):44-47.

[2] 陈银祥.畜禽养殖废水生物活性酶技术的应用效果[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228-229.

畜牧业废物处理范文3

[关键词]规模化畜牧养殖;生态环境;影响;对策

现阶段,规模化畜牧养殖废弃物产生量大,资源化利用水平低,粪便和污水陈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加强规模化畜牧养殖场污染防治,促进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强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近些年,许昌县充分认识推动规模化畜牧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促进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建设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业,努力形成产业稳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的新局面。

1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1.1规模化畜牧养殖对水体造成的影响

畜牧养殖中对环境造成的主要影响就是对水体的影响。规模化养殖场每天会产生几千公斤甚至几吨的粪便和污水,这些粪污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放会对附近水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规模化养殖中动物饲料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未被动物吸收营养物质会随着粪便排出,富含氮磷钾的有机随着雨水进入周围水体后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得水质逐渐恶化,水中生物大量死亡。有些规模化养殖场靠近人口聚居区。粪便污水堆积导致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土壤渗透到地下水中,给附近居民饮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从而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1.2规模化畜牧养殖对土壤造成污染

对于土壤来说其自身虽然具备一定的自我净化能力,能够对某些污染物质进行清洁和净化,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仍然有许多物质不能被土壤自动分解,例如动物粪便随意堆积,导致一个区域内土壤氮元素含量显著增加,严重影响到土壤的理化性质。此外,一些未全面腐熟的农家肥施入土壤中,其中的有害微生物会严重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引发多种疾病,给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1.3规模化畜牧养殖对大气造成污染

规模化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是十分严重的,粪便自身所携带臭气就是一种污染物。粪便在有限的空间内堆积发酵会产生大量氨气和有毒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到空气中后,对周围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给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规模化养殖场恶臭主要来自于粪便、污水、饲料残渣、垫料和动物尸体腐败的分解产物。这些有机物经过无氧发酵后会分解成甲烷、有机酸和醇类。含氮有机物无氧条件下能够分解成氨气、硫化氢、乙烯醇、甲胺、三甲胺等恶臭气体,这些气体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凶手。

2防止规模化畜牧养殖生态环境污染的对策分析

2.1强化规模化畜牧养殖中污染监督

首先,对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和未执行“三同时”制度的规模化养殖企业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责令其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手续,落实“三同时”制度;其次,对未建设污染治理设施或建成污染治理设施而未正常运行,致使周边环境遭到污染和危害的规模化养殖企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限期整改。

2.2调整和优化地区畜禽养殖

首先,调整优化畜禽养殖布局。根据环境容量调整全县区域养殖布局,优化畜禽养殖结构,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放养区。对县城园区、路边、河边等重点区域沿线的养殖场(户),责令立即停止直排,进行整改,同时组织技术人员组成评审组进行实地堪察,一场一策、分类实施,逐场制定整治方案;其次,规划设计养殖场建设。坚持推行“发展养殖,环保先行”的原则,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促进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实施同步建设。告知规模化养殖场应当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建设相应的畜禽粪便、污水与雨水分流设施、畜禽粪便、污水的贮存设施、粪污厌氧消化和堆沤、污水处理、畜禽尸体处理等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等设施;最后,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养殖。积极推行“种养结合、适度规模、低碳循环”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畜—沼—林—禽”、“猪、牛、羊—沼—粮、果”等生态养殖,实现畜禽粪污就地消纳、就近处理、循环利用。

2.3强化粪便无害化处理

各地农牧部门要会同环保部门尽快建立规模化养殖场和小区养殖品种、数量及废弃物产生、处理和利用情况备案机制,准确掌握畜禽养殖产业发展现状,包括养殖场和小区的数量、养殖量、污染防治设施的配备和运行情况,废弃物的品种、产生量、处理和利用方式,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政策配套情况等,建立数据平台。推广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多级沉淀的粪污处理模式,要求中等以上规模化猪场已全部采用这一模式。同时,鼓励具备条件的畜禽养殖场推广“生物垫床”零排放处理养殖污染技术或建设大中型沼气池、沼气罐、稳定塘、有机肥厂等环保设施及时消纳养殖粪污。

作者:申翠红 单位:河南省许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规模养殖对生态环境影响[J].马元龙.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02)

[2]当前我国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宋宏文.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11)

[3]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李璐.湖北畜牧兽医.2016(03)

畜牧业废物处理范文4

关键词 畜牧业;发展现状;治理对策;山西临汾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234-01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给全国人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为代表党中央的领导下,“十三五”末要基本达小康,实现第一个“一百年”。“三农”的发展尤其重要。在农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畜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畜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和粪尿中的氮磷元素、重金属等[1-3],以及不可避免的畜禽伤亡、病死产生的动物尸体及包括仔畜禽、动物胞衣以及医疗产生的废弃物等,均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极大地影响了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畜产品“舌尖上的安全”。近年来,类似媒体曝光的“黄浦江事件”和“江西事件”等相关病死畜禽事件,引发国内外和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高度重视,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国务院专门下发“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确保疫病防控的迫切需要,更是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社会安全的需要。

1 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畜牧部门协同环保部门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减排治理(2014―2020)规划纲要”等法规政策,认真落实属地管理和企业主体责任,大力推行“减量化生产、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生态化循环”。

1.1 畜牧业生产中的粪污现状

通过政府引导、业务部门监管和企业主体实施,科学规划布局,引进先进工艺大力建设和改造,积极采用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沼气工程(包括沼气发电)、制有机肥、生态还田、种养结合等方式,使养殖场粪污处理情况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但粪污―沼气―沼液循环利用还不能良性运行;尿污水还没有全部做到生态还田,部分养殖场还存在着直排现象;还没有建立与养殖场相匹配的有机肥生产厂;未达到环境友好型牧场要求[4]。

1.2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现状

现就当前养殖水平,按动物正常死亡率2%、5%、7%(大、中、小)和死淘率8%测算。养殖量达400万头(只、羽)的地方,全年大约会产生6 000 t病死动物尸体及废弃物等。若有动物疫情发生时,可能还需要集中处理大量的动物尸体等废弃污染物。

在“黄浦江”等事件曝光前,仅大型养殖企业建有无害化处理池(窖)。多数养殖户(企业)将病死动物采取深埋、投沼池、焚烧、堆积发酵等方式进行处理。这些处理方法虽然有效防止了病死畜禽流入市场,阻止了动物疫病的蔓延传播,但是无害化处理池(窖)等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同时,南方地区土壤面积小、水域面大以及北方地区冬季深埋处理较困难。病死畜禽腐化时间长、腐化产物的再处理和有害物质的二次污染等安全隐患问题增多,监管难度增大。此外,仍存在个别养殖户特别是散养户随意抛弃病死畜禽的现象,仍有造成畜禽疫病扩散、污染环境的可能。

2 措施

2.1 合理布局,科学选址

各级政府和各业务主管部门应严格依据《动物防疫法》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规合理布局,科学选址。建养殖场尤其是大型养殖场(企业),应在基本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中所列前制条件和必备条件前提下,与国家养殖产业规划和布局、新农村建设等政策相吻合。在保证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前提下,尽量远离城市、人口密集处和工矿区[5]。此外,为了更好地实现农、牧、林相结合,养殖场周围要有足够的果园、鱼塘、农田、园林、苗圃等;也要考虑到企业自身和有机肥料厂等相关联企业的蓄处粪能力和无害化处理能力,且排污处理环保达标;无害化处理机制要有效、高效、长效。

2.2 确保饲料科学营养平衡

一是科学合理配制平衡日粮。由于无法完全日粮中营养物质会导致蛋白质腐败,从而产生粪便污染的恶臭,因此为了减少恶臭物质的产生,可在满足有效氨基酸需要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日粮的蛋白质水平。二是有效利用饲料添加剂。在日粮中添加酸化剂、益生素、酶制剂、生物碱和丝兰中药提取物等,能够平衡畜禽肠道菌群,提高饲料消化率和转化率,减少污染。三是实行阶段饲养,提高管理水平。实行阶段饲养,可以满足动物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6]。同时,为减少各个环节的污染,提高畜禽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率,可提高饲养管理的技术水平。

2.3 强化环境消毒,提高卫生管理水平

科学合理使用无公害高效消毒剂;及时清理畜禽粪便,保持舍内干燥、通风,减少舍内微粒、微生物,去除恶臭[7]。根据实际情况,对畜禽粪便采取厌氧处理或氧化处理,或直接用于生产沼气、农作物施肥等。

2.4 全力推进和加强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

按照国家政策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要求,依照科学性、适用性、合理性和生态性的基本思路,主要采取政府搭台、事业管理、企业运营的模式。积极招商引资或引导民间和社会资金立项投资,并鼓励大型养殖场和企业入股参与建设无害化处理中心。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企业为主、项目扶持,财政补助、保险联动”的运行模式,力争至“十三五”末,基本建成以生猪为重点、兼顾其他畜禽的“农户报储、统分结合、保监联动、流动收集、集中处理”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逐步构建辐射全市、县、乡村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加强用药管理,尽可能地降低畜禽药残对环境的污染。

2.5 积极推广生态循环绿色养殖理念

通过食物链建立生态工程处理系统,建立沼果或牧沼鱼蔬粮并举的生态畜牧农场。将处理后的畜禽粪尿用于种植业或淡水养殖业[8-9]。如畜禽粪便和病死畜禽通过无害化处理加工成颗粒料有机肥料用于种植业。建立沼气池,畜禽粪尿生产的沼气可用于居民生活,沼液可作肥料用于种植业。

2.6 依法行政,加强污染治理法制建设

执法部门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执法力度,走依法治牧的道路,以确保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需要。

3 参考文献

[1] 胡凤娇.如何降低畜牧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N].中国畜牧报,2004-06-06(004).

[2] 徐长根.降低规模化畜牧业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J].农村百事通,2006(1):43-44.

[3] 胡凤娇.畜牧业环境污染及治理[J].河南畜牧兽医,2004(9):19-20.

[4] 周娟,严平,黎永华.畜牧业生产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措施[J].黄牛杂志,2004(6):33-35.

[5] 张成生.畜禽养殖业对环境污染的控制[J].山东畜牧兽医,2009(7):36.

[6] 张鹏,吴应烈.畜禽规模养殖排污对环保的影响[J].四川畜牧兽医,2005(11):42.

[7] 王风勤,王建彬,张会萍.畜牧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及治理措施[J].河南畜牧兽医,2000(9):6-7.

畜牧业废物处理范文5

近年来,畜产品安全问题频繁出现,其原因首先是畜产品生存环境污染,其次是动物疫病的威胁与养殖主滥用饲料添加剂,这些问题严重威胁到畜产品安全生产与生态畜牧业的发展。针对畜产品问题,首先要提高养殖主的安全生产意识,其次要科学使用饲料添加剂,最后要政府加强畜产品安全生产监测与加强疫病监控。针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问题,要加强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视,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与治理环境污染。

关键词:

畜产品;安全生产;生态畜牧业

畜产品对于人类生存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频频出现的畜产品安全生产问题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影响,主要包括生存环境污染、动物疫病威胁与滥用饲料添加剂等。

1畜牧产品安全生产与生态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1生存环境污染

随着工化进程的发展,工业垃圾越来越多,很多工厂由于监管不严,将未经处理的尾气与废水直接排放到空气与水中,不仅为畜牧产品赖以生存的土壤、水源、空气带来极大的污染,也给畜产品生存环境带来很大的污染。畜牧产品摄入的受污染的水与食物最终也经由市场传播由人类食用后,给人类身体健康带来重大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产品采用了先进的合成材料与化学成分,很多废弃物未经过处理便被丢弃到土壤水源中,这些工业垃圾也是水源与土壤污染的重要来源。畜产品赖以生存的土壤水源一旦被污染,将会通过食物链直接传播给人类,直接进入到人体内,给畜产品安全生产带来很大隐患。

1.2动物疫病威胁

近年来,动物疫病问题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对于畜牧产品安全生产来说是一大致命威胁,若是不妥善处理好,会在很大程度上对畜牧产品的质量造成负面的影响。另外,动物疫病自身还带有一定的传播性,不仅可以传播给同类畜产品,还能直接或者间接传染给人类,其传播范围非常广,带来的毁灭性也同样不容忽视[1]。在通常情况下,往往动物疫情的爆发都是大规模大片区的,其杀伤力与危害性非常强,且因疫病死亡的畜牧产品身体处理不当,污染空气水源等生存环境会被继续破坏,所以动物疫病对于畜产品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1.3滥用饲料添加剂

传统的饲料喂养办法使得饲料转化率降低,很多营养成分还未被吸收,便被排出体外,所以饲料添加剂若得到合理的使用,则能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虽然饲料添加剂在畜牧喂养过程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很多时候能够弥补使用天然植物带来的营养不够问题,但是很多饲养主却只看到了饲料添加剂的催生作用,忽视了其大量使用的不良作用。由于畜牧产品自然生长周期较长,投入的成本较高,所以很多饲养主大量使用饲料添加剂喂养畜产品,使得其生长周期大大缩短,有的甚至还在其中添加了激素和药物等成分来催生,使得其生长迅速同时能很好地避免感染疾病,大大提高了畜牧产品的产能转化。可是,短时间看来是利大于弊,一旦时间长了,畜产品所服用的激素与药物会长时间停留在体内,经由过食物链下一环节将直接传播到人类身体里,给人体健康带来威胁,也给畜产品安全生产带来阻碍。

2畜产品安全生产问题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畜牧产品安全保障问题,首先要提高饲养者的产品安全意识,需要饲养主科学使用饲料添加剂,其次要政府部门加强畜牧产品安全监测与疫病监控。

2.1提高养殖主的安全生产意识

很多畜牧业养殖主在养殖环节上只注重产品的产量,而忽视了畜牧产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在一些安全生产的措施上存在着侥幸心理,认为安全生产问题都是偶然性的,却不知一旦安全生产环节没有抓紧,其中存在的隐患危害性一旦传播开来将会给社会带来巨大影响。所以政府要定期对畜牧业养殖主开展安全生产培训与讲解,宣传畜牧产品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还要组织专家对其科学养殖进行专业指导,使其在畜牧产品养殖,喂养标准以及废物处理上都遵守严格的标准,真正做到科学标准化安全畜牧产品生产。

2.2科学使用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与药物中含有大量激素,虽然短时间内能使得畜牧产品的生长速度加快,但是其残留物会长时间停留在畜产品体内,直至被人们食用,最终将危害到人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该要求对于畜牧产品的饲料添加剂与药品使用量要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同时需要兽医定期记录下药品剂量与畜牧产品用药后的症状,以便为其临床研究与研发药物提供参考。与此同时,政府要制定规范的监督机制,对养殖场的饲料添加剂与药品食用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管,一旦发现便要严格进行处罚,使得养殖主在养殖畜牧产品的时候严格按照合理科学的饲料添加剂与药品标准来添加,保证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安全。

2.3加强畜产品安全生产监测

政府部门要对畜产品生产进行严格的监测,首先要对畜牧产品养殖场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查,严格地把控好饲养这一环节,从产业链的顶端开始进行监测,将安全生产的问题消灭在源头上。除此以外,还应把控好从养殖到供应尚到最终销售终端所有渠道环节上的卫生问题,阻止一切可能发生的阻碍畜产品安全生产的隐患[2]。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加强畜牧产品生产的卫生监测,除了对畜牧产品销售制定严格的卫生监测标准外,还要不定期地通过抽查方式对畜牧养殖场的产品进行监测,保证畜牧产品在上市之前畜产品品达到严格科学的标准。

2.4加强疫病监控

疫情监控,首先是对畜产品养殖场的疫情监控,政府除了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严格监管畜产品养殖场的疫情监控,同时还要定期组织部门人员对疫情监控进行突击检查和定期检查,以确保国内各畜产品不要在生产源头上感染疫情。其次很多畜产品采用进口的方式进入市场,这就需要海关通过严格的制度来检查进口的畜产品。除了检验其是否有疫病外,还有严格按照规定对其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在入关之前没有任何安全隐患。最后要及时对各畜牧场进行免疫防控,督促各畜牧场每年对人与畜产品一起进行疫苗注射与疫病防控,通过政府和养殖场的共同努力来对疫情进行严格的监控。

3生态畜牧业发展措施

生态畜牧业是畜产品安全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解决了畜牧产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所采取的缩短更加重要。

3.1加强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视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视与执行力度。首先政府应制定出相应的完善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与规定,通过合理完善的法律途径来规范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同时,加大宣传生态畜牧业的优点,通过培训、演讲等方式向畜牧业养殖主讲述生态养殖的好处。还可以大力鼓励生态畜牧业发展,借鉴国外对生态畜牧业的有效鼓励措施,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畜牧场进行奖励减税或者是资金鼓励,通过一定的资金投入来建设生态畜产品养殖场。

3.2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传统的畜牧业生产过程存在着极大程度的浪费,首先是饲料转化率的低效,很多畜牧业主在饲料喂养的过程中不懂得如何科学合理地搭配饲料,从而使得饲料在畜牧产品体内的转化率低下,很多营养成分未经合理吸收利用便被排除体外,造成了饲料转化的浪费[3];此外,动物粪便、尸体等生产垃圾往往会采用直接丢弃的方式来处理,因为很多个体养殖户对于此类垃圾的处理并没有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转化,从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若是采用科学手段,对畜产品粪便、尸体回收加工处理,可以提取出其中成分做成土壤增肥剂,对于牧草的生长帮助也是极大的。

3.3治理环境污染

畜牧产品的污染直接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而畜牧产品的污染源则是水土等动植赖以生存直接接触的物品。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量工业废水与废气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向空气与水中,造成了畜牧产品赖以生存的水源与食物遭到污染。所以首先,政府要制定政策大力治理污染,政府要对污染源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监控,确保其不影响环境。其次,要采用科学的手段对畜牧产品排放出的被污染的粪便以及尸体进行净化处理,使其不再继续经过食物链传至下一环节。

4结语

畜产品的安全生产与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问题直接关乎到人类的生存健康,而如今生存环境污染、动物疫病威胁与滥用饲料添加剂等问题给畜产品安全生产与生态畜牧业发展带来了阻碍。解决畜产品安全生产问题,不但要提高养殖主的安全生产意识,科学使用饲料添加剂,政府部门还要加强畜产品安全生产监测。除了加强畜产品安全生产检测外,还要加强疫病监控,以确保畜产品的安全生产。为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政府首先要加强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视,通过制定政策法规以及宣传来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其次要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将废弃垃圾变废为宝,最后,要治理环境污染,真正做到生态畜牧养殖,这是最关键的。

作者:李杰 单位:贵州省瓮安县银盏镇农业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姜丰慧.畜产品安全生产问题的对策与分析[J].现代畜牧兽医,2012(5):20-21.

畜牧业废物处理范文6

1 影响

难以处理的排泄物、肥料、污水。传统的畜牧养殖的模式主要有个体小规模养殖和分散养殖,但大多数的养殖户是通过分散经营的方式进行个体经营,并且这种养殖模式的养殖畜禽数量不多,因此对于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水及排泄物等都能过自行处理或利用。而规模化养殖模式去不同,其很难处理排泄物、废物、废水等。同时,由于大部分的养殖户对环保意识不够强烈,因此,会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物等直接排放到附近的土地上,这样很容易破坏周边的环境及土壤等。同时还影响地下水质量,最终破坏生态环境。

养殖场迁移到城镇。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的提高,从而对物质的需求也不断的提升。因此,城镇具名对畜牧制品和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而养殖户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大多数养殖户都把养殖场迁移到了城镇的郊区。这不但节约了时间,还降低了运输成本。但是养殖场搬到城区之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占有更多的土地,从而减少了农业用田。同时,养殖场的各种排泄物、废水、废物等都不能使用在农田上了,只能是排放到养殖场的附近,这对城市郊区的生态环境有很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地下水,从而严重破坏了城镇的环境。

过多的使用化学肥料。农家有机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越来越少,而化学肥料使用的则越来越多,因为,其具有价格便宜、效果显著、使用方便等优点。而畜牧养殖产生的粪便和尿液则不具备这些优点,因此,很少将畜牧养殖产生的粪便和尿液使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不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去处理排泄物、废水等,只是随意的堆放,任其到处流淌,从而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2]。

2 对策

对畜禽的排泄物、废物加强管理。传统的分散性畜牧养殖相对于来说,工作比较简单,而规模化的养殖场的工作则比较繁琐,而且,工作量也很大。因此,在建设规范、完善的废物管理设施时,还要控制排放废物、污水等,并做好循环回收利用。同时,为了解决排泄物的问题,可以和当地的肥料制造厂签订合作协议,养殖场负责为各肥料厂提供排泄物,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这样不仅增加了一条产业链,还提高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减少了废物的排放,保护了生态环境。

加强环境检测。随着现代化规模畜牧业的发展,环境检测部门应该加强环境检测工作,在检测过程中,应该根据规模养殖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测,进行严密的调查和分析,对不符合标准的养殖场,要责令其整改。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对畜牧业给环境造成的破坏程度有一个更详细科学的了解,并对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重视生态保护环境问题。如今,畜牧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而其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则取决于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由于管理人员不重视日常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并且还不能够降低污染污染程度。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畜牧场的工作人员将生态环境问题摆在第一位,同时,还要加强废水、废物等的收集管理问题,从而提高畜牧产品的质量管理问题。

3 结语

畜牧业废物处理范文7

1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生态畜牧业是指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并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农、林、草、牧、副、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畜牧业产业体系,是一个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的多目标、多功能、多层次、多成分的组合合理、结构有序、开放循环、内外交流、关系协调、能协同发展和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是技术畜牧业的高级阶段。生态畜牧业主要包括生态动物养殖业、生态畜产品加工业和废弃物(粪、尿、加工业产生的污水、污血和毛等)的无污染处理业。

江夏区是国家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区)、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部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区)及湖北省优势农业板块基地(生猪)。近年来,江夏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畜牧养殖大区的优势,以发展生态畜牧业为突破口,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畜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畜牧业集约化和企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并且逐步向生态化迈进,呈现出生产发展、效益增加、生态改善的良好发展态势。当前,我区建成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规模场)92个,发展畜禽专业户2 000户。建成大型沼气工程41处,大型生物发酵床养殖小区32处,万头猪场千亩以上种养循环生态农业园(场)3处。2010年全区生猪出栏90万头、家禽1 900万只,肉蛋产量12.48万t,畜牧业产值20.5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比重的32.5%,增加值达到8.3亿元。

2生态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与成效

(1)坚持科学发展,调整养殖结构。为寻找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平衡点,对养殖结构和区域布局进行科学调整,充分发挥比较效益。一是调整优化规划布局,将武汉外环线以内和梁子湖、斧头湖沿湖岸线1 000m范围划定为畜禽禁养区;将江夏经济开发区及周边区域划定为畜禽限养区,将外环线以南的南部乡镇划定为畜禽适度规模养殖区。二是调整优化畜种结构。集中精力,专心发展生猪、肉鸡、肉鸭,限制发展草食家畜。三是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实现家畜良种推广工程,引进美国、丹麦、瑞典冠军种猪以及印尼、印度高端种牛,不断提高良种覆盖率,全区良种覆盖率达95%。四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实现规模化前提下,注重标准化,2010年,怡山湾猪场、省农牧安山猪场、省畜科所猪场通过农业部全国首批畜禽标准化示范场认证;巩固温氏活禽、贺站仔猪交易市场谋划生猪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巩固现有屠宰能力,积极推动中粮150万头屠宰扩能生产项目,注重“新”、“深”,培育品牌。五是调整优化养殖结构。从单纯的畜禽规模养殖,向花园式生态型循环农业园(场)扩展,成功建设怡山湾、金林、光辉三个万头猪场循环农业示范园(场)。 转贴于

(2)坚持集约养殖,续建专业小区。2010年,以“亿只鸭工程”契机,着力建设肉鸭养殖小区,先后建成单批5万只和10万只养殖小区分别为22、2个,在建8个。目前畜禽规模养殖小区92个,其中万头生猪养殖小区40个,30万只肉鸡养殖小区12个,30万只肉鸭养殖小区32个,万只蛋鸡养殖小区4个,种禽、种牛、奶牛养殖小区4个,全区生猪、家禽集约养殖所占比例分别达到85%、95%。

(3)坚持资源循环,提高综合产能。为促进资源循环使用,将“两型”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跳出畜牧业,谋划畜牧业的发展。一是大力推进“一池三改”、沼气能源与有机肥生产。全区37个万头生猪小区采用红泥塑沼气技术,建成3 000~12 000m3沼气池35座,采用中温发酵技术,建成发酵塔2座,37处特大型沼气池年产沼气3 000万m3。配套建设有机肥生产,已经建成中化东方、鄂美等4处有机肥场,年产有机肥25万t。二是积极探索以生猪规模养殖为核心,以废弃物治理利用为载体,以土地流转经营为依托,以迁村腾地建设农民新村为手段,以助农增收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先后建成怡山湾生态农场,金林生态农场,光辉生态农业园。

(4)坚持环保养殖,实现生态发展。一是发展生态化基地建设。沿山边、林边、苗木基地边、蔬菜基地边发展生猪规模养殖,沿湖塘库坝边发展水禽养殖,沿107国道发展肉鸡养殖。二是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和生物减排技术。在6个万头生猪小区和32个30万只肉鸭小区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同时推广应用复合微生物制剂,降低废弃物中氮、磷及有机质含量,改造空气环境,达到减排目的。三是力推花园式养殖。在现有92处规模养殖园区,广植桂花、玉兰等名贵苗木,既美化了畜禽养殖小区环境,又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5)坚持品牌培育,增强竞争能力。通过培育一批养殖业品牌,做好产业链延伸,推进项目引进建设,增强了畜牧产业、畜牧品牌、畜牧产业链的竞争力。一是通过中粮集团、温氏集团等知名品牌企业进驻,带动我区畜牧生产方式转变和快速发展。二是培育“金林”种猪、“家佳康”肉品、“自然源”蛋品等自有品牌,提升江夏畜产品知名度和竞争能力。三是不遗余力推进“三品”、HACCP、龙头企业、示范场等认证认定,提升江夏区畜牧产品竞争软实力。四是做好新闻宣传,多方位展示畜牧业发展成果,为畜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

(6)坚持防检监管,确保稳定发展。防检稳畜牧、经营活畜牧、发展强畜牧,是我区畜牧系统和畜牧行业一贯坚守的工作理念和发展思路。实际工作中注重两手抓。一手抓基础工作,确保两个100%,即确保农户散养基础免疫100%,规模场程序免疫100%。一手抓规范管理,确保“十个到位”。即组织领导、基础免疫、责任落实、工作计划、监管网络、巡查督查、检疫程序、畜产品监测、经费保障、考核奖惩等十个到位。全区2010年全年无一例重大动物疫病疑似疫情,无一例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成功检出并规范处置瘦肉精阳性猪191头。

(7)坚持助农增收,改善生产生活。畜牧业发展为农民持续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规模养殖占比大、底盘稳,又增强了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虽然历经洪灾、畜禽市场低谷期,但盘点全年,畜牧业仍然是地方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仍然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全区2010年畜牧产业链实现产值48亿元,其中养殖环节产值20亿元,畜产品及饲料加工环节产值25亿元,三产服务业产值3亿元,畜牧业为全区40万农业人口人均创造养殖环节产值5 000元,畜牧产业链为全区40万农业人口人均创造产业链产值12 000元。

3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江夏区生态畜牧业发展通过系列措施的实施得到快速发展,但生态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与畜牧业发展的矛盾,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与防疫监管、畜产品安全执法之间的矛盾。今后工作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做好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促进生态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1)进一步合理调整畜禽养殖业布局,坚持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畜禽养殖业合理的空间布局、科学的种养结构、稳定的生产能力、与环境和谐的生态关系,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要按照2010年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合理调整畜禽养殖布局,划分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规模养殖区。

(2)进一步坚持监管并重的原则,推动种养结合生态养殖。畜禽粪便综合治理要从末端治理转移到综合治理;要从工程建设转到建管并重,重在管理;要从单纯的畜禽粪便治理转移到治理与生态建设相结合;要从单纯靠政府投资转到以政府引导,养殖业主为责任主体,探索产业化治污、资源化利用新路子,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畜牧业废物处理范文8

面对这样的问题,来自福建沙县的集辰农林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辰”)提供了破解之道。“我们集辰推出了‘畜禽养殖场有机废弃物处理机’,能够应对‘畜产公害’问题,具有非常不错的效果。”集辰总经理沈玱藤认真地说。“2013年年初的时候,黄浦江流域发生漂浮死猪事件,我很关心。我认为,这从侧面反映了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面临的严峻形势,是‘畜产公害’问题的一次集中爆发。”

据了解,畜牧业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面临的困境,有多层次的原因。一方面,生猪、家禽等养殖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畜禽排泄物和各种废水大量集中;另一方面,目前养殖设施畜牧业综合配套措施少,一些地方对畜牧业造成的废弃物采用抛弃、焚烧、掩埋和化尸井等传统方法处理,从而引发水源、空气以及土壤等环境污染,更可能造成动物间甚至人与动物间的疾病传播,引发公共卫生及食品安全事件,不利于禽畜业的可持续发展。

集辰农林发展有限公司针对畜牧养殖有机废弃物的特点与现状,打造了一套资源化回收再利用高速处理系统,并研发出高效、环保、经济的集辰牌畜禽养殖场有机废弃物处理机。产品通过生物降解和高温杀菌工艺达到无害化处理,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处理机使用的核心工艺,在台湾应用十多年了,已经很成熟。”说着,沈玱藤兴冲冲地向记者演示起处理机的操作。“把养殖场产生的死猪、死鸡等有机废弃物投入机器,再按照比例添加益生菌,打开开关,机器便会自动化运转起来,剩下的就不需要人来操作了。”

据了解,畜禽养殖场有机废弃物处理机通过对有机废弃动物尸体进行分切、绞碎、发酵、杀菌、干燥五个步骤,在添加的专用微生物菌作用下,能使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自然挥发,无烟、无臭、环保,并将有机物成功转化为粉状有机肥原料,最终实现批量环保处理,达到“源头减废、消除病原菌”的功效,符合“生态、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农业理念。

“这样的设备造价相对化制厂等处置模式比较,价格较低,运行成本低,而且绿色环保。目前集辰生产有针对猪、牛等大型牲畜使用的型号,也有适合处理鸡鸭等家禽的有机废弃物的小型机器。在使用时,大型养殖场可以单台使用,也可集中多台放置形成规模处理能力。我们还推荐以村镇为单位购进,一台机器能够供多家养殖散户或者小型养殖场使用。”

沈玱藤一边兴致勃勃地演示畜禽有机废弃物处理机,一边也向记者介绍起自己来。原来,沈玱藤是一位台商,来自台湾云林,担任台湾农畜发展基金会董事长。几年前,他频繁往来闽台,不断加深对福建尤其是三明市投资环境的了解。“那几年,三明市举办的林业博览会、海峡畜牧博览会、明台乡镇合作发展交流会等,我都会来,最后看中了沙县的金古工业园。”据沈玱藤介绍,2010年,在厦门的台企农业投资项目对接会上,他代表台湾农畜发展基金会与沙县正式签约。“沙县金古工业园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企业生产农机所需材料可就地选取,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将能够提升我们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签约之后,项目迅速启动,同年12月5日奠基,12月8日动工建设,至2011年5月底基本建成,用了不到6个月的时间,项目进展速度之快,连沈玱藤自己都难以意料。

作为金属深加工特色园区的沙县金古工业园,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与经营条件,沈玱藤则带来了台湾先进的技术。“畜禽养殖场有机废弃物处理机”便是由集辰与台湾农畜发展基金会一道,联合台湾大学、台湾中兴大学进行改良,合作研发出来的。

据沈玱藤介绍,福建和台湾的地形地貌相似,在农业机械使用方面可以互通,有一个庞大的市场。利用台湾先进的农机制造生产技术和研发成果,集辰不仅生产畜牧无害化处理设备,还有微型耕耘机、山地果园轨道搬运机、畜禽养殖场有机废弃物处理机、小型挖掘机、沼气发电机等农林机械设备等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产品,不但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也对促进闽台农业合作和现代农业发展产生了极积影响。

沙县的集辰农林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闽台合作的典范,推出的畜禽养殖场有机废弃物处理机,为化解“畜产公害”提供了有益思路。“近期,我们正着手推动处理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工作,希望尽快完善行业标准,促进、带动养殖场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产业健康发展。” 沈玱藤说。

畜牧业废物处理范文9

关键词生态牧业;发展措施;效益分析;浙江临安;太阳镇

太阳镇位于临安市中部,全镇区域面积119.9km2,农业人口1.37万人,人均耕地386.67m2,是一个典型的以低丘缓坡为主,山多田少的山区乡镇。畜牧业是太阳镇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自2002年以来,全镇已建有生态畜牧小区(场)7个,年饲养量超过2万头;常年存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61户,全镇年生猪饲养量一直稳定在4.6万头以上。全镇较大的养殖单位依赖于3年来浙江省政府“811”环境保护新3年行动计划和杭州市生态农业项目的落实,对养殖场按照干湿分离、雨污分流的原则,建造了气压式厌氧发酵沼气池26只共2 960m3,畜禽排池物进料沉淀池、沼液贮存池和无害化处理池73只约3 600m3。干粪堆积发酵房29只共1 650m3。这些设施的建立每年基本能解决各养殖小区(场)的畜禽粪尿直排问题。每年近2万t的沼渣沼液如不能综合利用,则很难避免废水二次污染环境。如太阳镇按照“创新、发展、提升”的要求,提出了把沼渣沼液作为宝贵资源的新思路:由政府牵头,镇农业服务部负责,采取农牧结合,利用优质有机肥料沼渣沼液,创建生态型农业发展新模式,逐步形成了生态牧业主体发展的良性循环[1-4],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生态牧业发展之路。

1明确责任单位

沼渣沼液虽是优质有机肥,但要推广使用,存在着地理、环境、运输工具、资金及资源等方面的制约,畜禽粪尿排池物的治理,虽是各养殖单位义不容辞的义务,但政府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保护环境做好综合利用,也有责无旁贷的责任。2009年,太阳镇农业服务部申报了杭州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尿综合利用和治理工程“沼渣沼液肥水灌溉项目”(项目编号00911)。对此,太阳镇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项目列项后迅速把该工作列入了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畜禽排泄物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将畜禽污案综合治理工作列为年终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有关人员实施年终考核,积极推进全镇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沼渣沼液资源化循环利用工作

2落实具体措施

太阳镇农业服务部从2009年3月开始,共筹集资金20万元,购置沼渣沼液运输糟罐车1辆,为便于运输车使用,拓宽了山道逾3 800m,修建埋设接污运输管道1 200m。同时,根据各养殖场(户)的实际情况,以就近利用为原则,采取猪—沼—茶、猪—沼—果、猪—沼—桑、猪—沼—竹、猪—沼—经、猪—沼—粮、猪—沼—菜、猪—沼—草等模式,在沼渣沼液使用目的地上源头修建了8个650m3的沼渣沼液储备池,直接使用面积旱地113.33hm2,农田106.67hm2,辐射面积约246.67hm2,糟罐车随时按各养殖场(户)的要求上门抽取沼渣沼液,并按用户的需要将沼渣沼液运到各处储备池中。实现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达到污染低排放,保护了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3综合效益分析

把沼渣沼液作为资源,最大的好处是通过农牧结合实现了养殖业中畜禽粪尿排泄物无害化和零排放,避免了废水二次污染,改善了养殖环境,净化了养殖空间,促进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既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又为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适应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同时,沼渣沼液作为优质有机肥,推广使用后,在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可大幅度降低用肥成本。如太阳镇景村村一农户,承包有低丘缓坡山林42hm2,往年需用化肥费用3万元左右,2009年在小山顶建了160m3沼液储存池,购置高压输送泵1台,铺设沼液输送管道2 800m,用沼渣沼液代替化肥使用,不但节约成本,且经济作物生长明显好于往年,各类作物平均增收20%以上。

4结语

太阳镇农业服务部在各养殖场对畜禽粪尿排泄物进行综合治理的基础上,通过按需修建沼渣沼液储存池,用槽罐车将沼渣沼液作为再生资源,农牧结合,循环利用,既避免了废水排放导致土壤、河流的二次污染,激发了现代农业生产潜力,改善了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生活品质,又为种植业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提供了优质有机肥,还节省了生产成本,做到了化废为宝,使山区的畜牧业生产在坚持畜禽排泄物治理减量化的基础上,实现了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的发展目标,展现了社会、经济和环境共赢的有利局面。

5参考文献

[1] 吴丽娟,钱定海,邵伟民.临安市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加快生态牧业建设[j].浙江畜牧兽医,2008,32(2):25-26.

[2] 魏述东.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j].山东畜牧兽医,2009,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