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集锦9篇

时间:2023-09-26 18:01:19

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1

关键词:新常态;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改革;实践性探索

中图分类号:H10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0-0270-02

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的现代汉语课程,其实用性大于理论性,可以说是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工具课。并且,现代汉语课程是进行其他语言课程学习的基础学科,对以后文学课程的学习也起着不容小觑地铺垫作用。同时,对人才进行更为高层次地培养已成为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随之带来的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因此,教育新常态下的现代汉语课程也应该积极响应教育发展的新挑战,进行现代汉语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的综合性改革。

一、适应时代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一)结合流行新语言突显时代性

新常态的“新”,意为与以往不同;“常”,则意为相对稳定。新课标要求认真选择能够满足全体学生需要的教学内容,促进传统教学内容产生新常态的改变,以适应新常态下的教育教学要求。以新常态来要求地方高校现代汉语课程,就是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拉动创新以达到更好的教育发展。语言文字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生活中得到更新发展,在因特网的作用下产生的网络语言也逐渐渗透到日常交际之中。许多具有时代性特征的新生词汇更能迎合学生口味,且表达含义也较原来的词汇更为生动明晰,具有更易理解的实用性特征。

(二)以新视角来阐释语言发展规律

对语言的本质进行重新认识,要认识到语言是人与人进行交流互动的工具。语言现象作为人类活动一种特殊的现象存在,网络用语、广告词等都是新鲜语言现象的表现形式。这些新型的语言表现形式的出现使常规的词语搭配组合规律也发生改变,新鲜语言现象及发展规律在现代汉语教学课程中加以应用已经成为不能避免的趋势。地方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应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在新常态的影响下对教学内容加以拓展延伸,将教学内容灵活化,对语言不断发展出现的新的现象规律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以赋予现代汉语时代性、实用性的新标签。

(三)情境教学中落实先进教学理念

情境化教学,就是利用图片、音乐等形式及工具创造衬托主题的情境来对教学内容进行配合教育。教学的情境化是将先进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体现,这种由理论回归实践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使教学内容立体化形象化,这不仅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吸收。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大胆质疑的勇气。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新常态下教学情景化这一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要落实先进教学理念,创设符合现代汉语课程的情景化教学,让传统文化这一教学内容在生动的教学方式下鲜活灵动起来。

二、结合语言应用能力适当调整教学目标

(一)培养现代汉语意识来深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为了达到对学生进行更好的综合素质培养教育这一目的,所制定的长远的教学计划、安排。是教师针对学生特点对教学内容、方式做出的预期设想及调控。新常态下的教学早已不是将学习作为教学目的,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各地方高校也应该意识到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并不是对学生单纯的文字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是能让学生通过对现代汉语课程的学习培养一种现代汉语意识,能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其他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文字对知识的解读,可见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应为学生制定深层次的教学目标而不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

(二)学习西方教学来开放教学思维

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加快,高校教师也在积极的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思路进行改进,高校教师学习西方的开放式教学并结合中国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加以实践应用,这种开放不单单是教学模式上的开放,更多是体现在教学思维上的开放。例如:现代汉语课程中的古文诗词用情景剧的方式排演出来;现代汉语课程的课堂讲授由学生来进行,老师则扮演学生的身份对其教学内容进行提问、评价;对现代汉语课程的讲授也不局限于课本甚至不单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加以了解。高校老师用各种开放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现代汉语课程的学习,将西方的教学思路加以实践应用实现传统教授方式的改革。

(三)应用现代化手段来突破传统教法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方法的制定需要以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做为起点,它首先需要对教学内容的讲授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再与教师对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的期望值相配合,最后制定出符合新常态要求的符合全体学生需要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方法。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现代汉语意识,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为目标制定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针对现在传统教法枯燥古板的特点对其进行改进,例如:PPT课件授课、视频教学。这种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不仅能吸引学生兴趣,也借着现代教学技术加大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对现代汉语知识的储备量。

三、深化考试模式适当改变考试方法

(一)新常态下考试改革走向“三维”

如今大多高等院校在学生学业成绩考试中多以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检测,这早已经与新常态下的教学改革目标不相适应。当前,我国高校主要以: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和论文考察作为课程考察的主要形式。这样将考试成绩主体化的教学检查,不仅阻碍了新常态下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也制约了创新型人才的出现及发展。应该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目标”的要求,对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态度及价值观进行考察,让学生随着考试方式的变革增强自我意识的发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新常态下地方高校传统考试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调整当下考试改革原则

考试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考试方法的改变不能一味的突破传统,应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符合本校学生特质,而且要根据课程类型采取适当的改进。地方高校对现代汉语课程进行改革时应深入分析这一学科特质,现代汉语课程属于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教授,所以不能一味的追求考试创新,而忽视了对学生传统文化知识考察的深入性。改革后的考试方式应有利于学生加强现代汉语意识和理解应用能力,有利于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这一传统科目教学规律的考察方法。考试内容可以通过对现代汉语情景化的创设、新的语言发展规律的应用等方面对学生加以考察。

(三)强化“统筹兼顾”的考试方法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育出具有高道德素质和强知识技能的人群,考试形式的出现就是为检验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和掌握情况,考试的结果则能反映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方法侧重什么方向,考试结果就能反映学生什么方面的问题。所以高校应该结合考试这一特质,对考试方向进行全面化、整体化的改变。即使现代汉语课程多是对传统知识的传授也不能例外,教师应以学生技能培育为考察主体,即使是笔试也应多出开放性题目,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当然素质的考察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就需要教师时时的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应开创思路探索出全面化的考试方法对学生做出更为先进合理的正确评价。

四、结语

教学方法就是学生发展方向的指挥棒,教师怎样教授就会导致怎样的学生出现,现代汉语课程的改革尺度不好把握,传统文化的传承脉络不是一天形成的,前人的累积才使得这样一门实用性大于理论性的传统学科出现。以至于多数老师为了不破坏传统精华,只是将知识完整的对学生进行灌输,在注重着教学内容“量”的同时,忽视了学生接收的“质”。所以与其这种无意识下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破坏,不如大胆对现代汉语课程进行改革,不受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的束缚,结合学生对现代汉语文化接受的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符合新常态教育教学要求的课程改革及实践探索。要根据时代信息变化,适当调整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内容。不要只专注教授课程内容的多少还要注重语言的应用能力。适当调整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学科为主体。现代汉语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是与考试相辅相成的,要深化考试模式,适当改变考试方法以对学生学习现代汉语课程的情况通过考试的形式加以掌握,并分析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对教学方法及时改进,调整出更适合本学校的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殷树林,吴立红.关于现代汉语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的一些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5,(03):51-54.

〔2〕彭泽润,陈长旭,吴葵.“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协调改革研究[J].云梦学刊,2007,(04):135-138.

〔3〕杜道流.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汉语”课程建设与中学语文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5,(12):79-81.

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2

关键词:信息时代;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新挑战。我们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走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是使我们成为教育理论专家,而是使我们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学实践为依托,以现实问题为起点,通过不断学习,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改善教学行为,达到高质量教学的目的。语文教师不仅具有教师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个性。我认为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以下几条途径。

一、博览群书,杂采众家

语文是人文性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在中学各门学科中,语文最具综合性。它的知识内容涵盖极大。因此要求语文老师要对各种知识进行广泛涉猎,关注美学、哲学、经济、社会、自然等学科的常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也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学识宽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为表仪”的大德者,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从平庸走向杰出。

二、专攻术业,精益求精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知识处于核心地位。离开了知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就成了乌托邦。对于语文教育来说,要确保教育的质量,必须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准。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读、写、听、说等语文能力,而且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语文教师要想在语文专业之路上走得更远,就要努力钻研,形成自己独特而精湛的技艺,大大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教什么,怎么教,还要懂得为什么这样教,怎样教可以提高效率和质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加强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丰富的专业知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努力探索教学规律,追求高效多样的教学艺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反思实践,敢于创新

教师要学会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的著名学者波斯纳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足见教育反思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查找实际教学中的不足和疑点,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注重方法,变换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

四、善用技术,提升自己

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网络技术、现代教学手段不断完善。网络为教师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开拓了教师的研究平台,拓展了教学空间。语文教师要用新技术整合各种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会使课堂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更具课堂吸引力。

五、团结协作,挑战新高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环境。在学校的环境中,教师要有团队精神,要学会与同事分工协作,学会取长补短,学会利用集体的智慧提升自己,将个人奋斗目标与集体奋斗目标融为一体,不断挑战新高。语文学科内容杂而广的特点更需要语文教师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精神。

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3

一、 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把握“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研读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其中反复传递着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讯息。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标”精神,并加以贯彻落实。

1. 时代变革的需求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向语文教学提出了“开放性”的要求。

2. 语文教育的特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3. 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与确认,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打破对学生思维的桎梏、对学生个性的压抑,使得教学过程由封闭走向开放。

4. 语文课程的建设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站在课程的高度,只有开放性语文教学,才能更加适切学生发展的根本需求。

二、 在语文课程建设中落实“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课程是有目标有计划的,但又是有生成有变化的;它是有组织有指导的,但更是有体验有发现的,过程性、开放性是它的基本特征。基于这样的课程理念,我热心倡导实施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即语文教学向不同的学科开放,向儿童的生活开放,向儿童的心灵开放……

1. 注重课程统整,向不同学科开放。注重课程统整,向不同学科开放,实现科际互动,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可以为语文教学营造一个丰富而立体的学习场域,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撑。

(1) 兴趣融合,扩张语文亲和力。语文教学应该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触摸得到,可以沉浸其中,并享受无限乐趣的大众曲调。我们可以把语文教学向学生的兴趣爱好开放,把他们对兴趣爱好的热情迁移到语文学习中来。比如,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课,不必硬性规定学生的阅读书目,而是让不同兴趣阅读书籍不同的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利用差异性资源,拓宽每一个学生的视野。喜欢历史的,不妨介绍一位历史人物;喜欢艺术的,不妨介绍一位艺术人物;……这样的兴趣融合,有利于扩张语文的亲和力,使她和学生贴得更近。

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4

【关键词】报刊教学;英语教育;非英语专业

英语报刊教学和其他英语教学形式相比有其鲜明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内容新颖、语言现代、知识丰富、词语实用(端木义万,2005)。正是因为英语报刊教学有着鲜明的特点,我国很多高校在针对英语系学生的教学中,广泛采用了这一教学形式。

1.英语报刊教学的发展与现状

英语报刊教学在我国高校中已经经过了六十多年的发展,从发展初期、推广期到逐步完善。在改革开放以前,只有一部分院校小范围的对英语报刊教学,这一时期大致是英语报刊教学的发展初期;到了上世界八九十年代,随着高校外语教学的改革,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相继开设了英语报刊教学,这一时期是我国英语报刊教学的推广期;到了21世纪,随着时代的发展,外语教学的改革也在不断进行,这一时期是我国英语报刊教学的逐步完善期。特别是在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在《大纲》中,对二级、四级、六级、八级的英语阅读项目中都明确的提出了关于英文报刊的阅读要求。此外,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也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要求》中也对英文报刊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在经过长时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各大高校在英语报刊教学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教师队伍上质量不断提高;在相关的学术研究上也出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专著与论文;在教学方法上,也推陈出新,不断发展,在运用现代化设备的基础上,教学效果不断改进。

但是,在英语报刊教学取得不断进行的同时,英语报刊教学的推广也遇到了一定的阻碍。现在对于报刊教学还只是在英语专业的学生中进行,而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中还没有推广,这一方面是与专业设置有关,另一方面是在非英语专业英语报刊教学还没有相关研究。英语报刊教学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推广势在必行。

2.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开展英语报刊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英语报刊教学的词汇量是较大的,在文章的内容上也相当广泛,包含自然、政治、体育、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此外还可以发现大量的国际知识和英美国家的知识,灵活性、丰富性和较强的实用性,这些特点是比现有的英语教科书的优势所在。

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开展英语报刊教学首先应该教学的目的,如同Pual Sanderson所说的,不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新闻记者或者新闻编辑,而是在教师在完成教学要求的同时,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要求,提供给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一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于英语报刊阅读学习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在课外进行英语阅读和学习的能力和信心。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07年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要求学生要具有能阅读英文原版报刊的能力。从国家教育部得要求,到英语报刊教学的特点等,都为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开展英文报刊教学提供了条件。

第一,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开展英文报刊教学是新时代的要求。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社会,随着全球化、知识化、科技化的不断深入,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已经广泛的影响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当前了解世界的手段很多,但是最为有效,最为客观的还是英文的原版报纸和杂志,原版的报纸和杂志最能真实的反应当今时代的变化。此外,由于科技的发展,许多报刊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在线阅读和下载阅读。时代的不断发展需要我们英语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也要不断的创新。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对当今时代的最新变化进行关注和了解,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开展英语报刊教学是当今时代的要求。

第二,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开展英语报刊教学也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从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来讲,英文报刊教学是能满足时代需要的,最为实用的教学方式。王雪梅、戴炜栋(2005)曾指出,报刊阅读教学目的在与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包括语言知识、交际技巧、阅读策略等,因此阅读材料应包括各种知识,除语音、语法、词汇、篇章、语体等语言内容外,还应涵盖社会、经济、政治、文学等内容,同时应涉及预测、搜读、速读、寻读等阅读技巧。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时较少,而英语教学的任务又很重,加上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也仅限于英语课内,所以如何运用一种方法能够切实有效的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也是许多英语工作者一直在研究的。而英语报刊教学能在当前条件下,提供一种实用的、方便的、具有时效性的教学手段。学生不应该只是通过英文翻译成中文获取信息,而应该更多的能够直接阅读英文原文而获取更多的信息。

英语报刊词汇的口语性、通俗性和实用性和丰富的内容既帮助学生提供了口语话题,还解决了学生在口语表达的表述。报刊阅读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显而易见的,体现在学生在了解了英文报刊的体裁、结构、语法和写作思维后,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有所提高。此外,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的各种语言和知识又会促进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所以,英语报刊教学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的提高都有重大的价值。

英文报刊不仅是一种传播工具,更是提高英语能力的好途径。英文报刊教学不仅有利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学到实用的词汇、语言知识和表达方式,其中蕴含的广泛的文化和社会知识,对于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更是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端木义万.高校英语报刊教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王银泉.最新英美报刊英语精选阅读教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王雪梅,戴炜栋.从网络环境角度整合英语报刊阅读教学策略[J].外语电化教学,2005(8).

[4]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

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师 专业素养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60-02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具有新的现代教育理念

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理念,在我国课程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师所要掌握的现代教育信息主要是包括两方面。

1.宏观教育的认知角度

主要是要求教师具有宏观教育认知观,对小学语文基础性教育的发展方向有整体认识,能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小学语文教育的所要培养学生目的。根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到发展学生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发展小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学到的语文知识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要了解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要有针对性去备课。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从小就培养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语文教育的认知角度

语文教学中有着本学科的认识角度,小学语文教学中主体认识目标就是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当今的素质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改变过去的传统语文教学理念,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素养是最重要,对于培养学生的素养,是小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理念的基础。我们在进行教学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把教师的语文素养放在第一位上。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新角度,是要培养小学生掌握汉语和运用汉语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师在知识结构上更加强调多元化

1.要向“全科型”小学教师的方向转变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学生发展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要求除了具备自己所讲授的知识,同时还要具有专门性语文知识和技能,为小学语文教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相互交叉做好铺垫。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能够对语文学科相当熟悉,具备相当语文专业知识,这是一名新型的语文教师所要具备的。同时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能够完全掌握这些知识体系,同时也要能在教学实践中很好的运用这些知识。做到所掌握的知识相互能够交叉,把相互接近的知识相互融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2.小学语文教学综合化的趋势和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综合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老师所要掌握的数学、地理、历史、哲学等学科知识来做好铺垫。这是新型小学语文教师的最基本要求,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做到知识的补充,现阶段我国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受的知识点比较多,接触面比较宽广。在课堂上经常性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的同时要把课文中所涉及到知识点都要理解。从另一方面来看,教师对语文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能够更好的启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小学生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师注重文学素养的提高

文学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提高的内在本质,注重语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就要注重语文文学素养的深度认识。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并不重视文学素养的培养,这一方面的培养长期的被忽视。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上过于专业化。但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是学生听、说、写的能力,把小学语文知识进行分割讲解,语文知识的内涵体系被分解,不能体现出来整体,其实,语文知识中包含很多知识体系,在文章中可能蕴含着德育、美育、智育等知识体系。所以,我们要考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具有文学素养,就要从小培养学生具有文学素养,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

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

1.小学语文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在当今知识更新较快的时代里,小学语文教师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样才能跟上教育变革的步伐。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完全掌握所讲授的课程内容,同时还要不断地填充自己,在专业技术知识上进行学习,对学生需要的知识进行分析与研究。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手段、途径来不断的武装自己,让自己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前进。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学体系,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小学语文教师自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对新的知识体系进行追求,把学习新知识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来做。

2.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提高教育研究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不但具有非常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也要有认真钻研科研的意识与能力,这是作为一名合格语文教师的表现。所以,我们强调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必须提到小学语文教师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语文教师对自己的学科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就会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问与总结,把所发现的问题用在科学研究上,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种素质提高的表现。教学研究主要是体现在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对小学生课堂表现进行研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小学语文教师素质提高中包括了教师创新与钻研,只有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分析,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正是未来教育期望实现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余柏民.面向新世纪的小学教师的素质目标与培训模式[J].咸宁师专学报.2002,(2):83-8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3]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教育研究与实验[J].1998,(1):44-46.

[4]于欣.教师角色转变应从备课开始.中国教育报[N].2003-10-11(5).

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6

新课改的旗帜已经高高地飘扬在高中语文教学的阵地上了,但是,在这场波澜壮阔的革新与闯荡中,也有许多教师感到了无所适从甚至力不从心。究其根源,在于他们的能力结构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仍是那一种传统化的刀耕火种式的能力结构。那么,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的探究、实践与创新过程当中,要想自如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除具备一些基本的教学能力以外,究竟还应当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呢?为此,本文特就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师能力的要求作如下探讨:

1 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

语文教师通晓语文学科发展的现状,了解学科的研究成果,更要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历史、地理、美术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识。谙习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他既是专家,又是杂家,这样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游刃有余。

2 合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

信息技术本身虽不能自然而然地引发教育革命,但离开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观念的更新只能是一纸空文。新课程也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就是“多媒体+网络”,即让多媒体和网络走进教学、走进课堂,把现代化的教学演示工具演变成学生的认知工具。

现代语文教师需要熟悉和掌握各种教学媒体的性能及使用方法,以便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此外,语文教师还应该学会使用电脑媒体,使用校园网、因特网,搜寻到需要的信息资源,并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自行设计教学软件,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当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同时,也需注意一些问题,如提高学生对信息的鉴别力,处理好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对文本本身的想像力和理解感悟力等等。

3 对新课标、新教材的透析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广大高中语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管理与运行的指南。立足其价值取向,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是由过去注重培养少部分高考精英向培养众多创新型人才转变,由过去以语文知识为本位向以学生为本位的方向发展,由那种统一的、硬性的教学管理模式走向开放的、探究的、灵活的课堂管理模式。而具体贯彻实施新课标精神的语文教材无论是在编写体制、体例上,还是在文本结构、目标要求上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降低了知识难度,大量引进了现代信息,密切关注学生个体经验,这要求教师重视活动设计,灵活使用媒体技术,给学生营造探究与创造的氛围,扩展课堂学习的空间,自己只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探究的合作者、发展的引导者、个性化教学的创造者等角色。所以,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研究、解剖并实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能力,即通过研究,掌握高中语文教学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层面掌握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从教学、评价、编写教材等三个方面感知实施要求,从而使引导学生学习、探讨、研究的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新课标更融洽。第二,我们要具备课程整体设计能力,即依据新课标和新教材对于高中三年语文课堂上教师准备教什么,怎样教;要求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教材如何均衡、选择与综合,从而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做到心中有底。第三,我们要有处理教材和选择内容的能力。因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有为学生“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同时,它也给教师的教学留下了一个更广阔的自由发挥、自由创造的空间,允许教师把教材当作例子来处理,根据学生实际减少或者增添教材的内容,有意识把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生引向现代化,未来化。如果一个语文教师不具备这些能力要求,那么他的语文教学活动无法与新课标的理念连接起来,无法与科学、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链接起来,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4 语文教师要有较强教学的管理能力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管理。语文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管理工作,语文教师就是教学管理人员,语文教师的管理就是实现学生语文活动的自动化管理。语文教师在提高自己教学管理能力的过程中,要善于解剖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特长,学会倾听,学会调控。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平等互助的教学情境,在真正了解学生个性和特长、爱好和要求基础上,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5 高中语文教师应具有合作的能力

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要教学生合作,自己首先要会合作。语文教师的合作能力大致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与同事的合作能力;与家长的合作能力;与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家的合作能力 。

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7

【关键字】 新课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世界就是不断变革和发展的,教育也不例外,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升高中语文阅读的水平,就必须要先明白新的课改对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提出了那些具体的新要求,明确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一、新课改后高中语文阅读的现状分析

新课改后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如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堂的氛围,成为高中教师教学的研究重点。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设置等方面要不断地创新和改革,才能让语文阅读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才能促进教育水平的不断向前发展。

就目前的教育发展现状来看,我们通过经过仔细研读和分析,新课改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如下三个新要求:

第一,网络、多媒体等外界新科技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语文阅读的相对枯燥性不利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开展。语文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文的整体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网络多媒体的立体、形象、多彩性让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黯然失色,面临着严重的压迫。

第二,建立在新课改的基础之上,更多更新的要求导致了传统的、以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相对滞后。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教学过程的精彩性要求成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必然趋势。面临新课改对课程的目标、设置等全方位的要求,高中语文老师必须要改变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

第三,新课改后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可见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传统“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要改革发展。面对学生们不可估量的求知欲,高中老师要提升知识储备,提升课堂的吸引力,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抓住学生的“胃口”,让学生乐在其中,自主学习,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二、新课改下如何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尝试

为了提升学生的高中语文阅读能力,提升教学质量,经过不断探索和钻研,提出以下几点关于新课改下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建议。

第一,教师们要大胆地采用高新科技,借助于多媒体的网络音频、视频等各种资料,渲染课堂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对新兴事物有很大的兴趣,教师们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满足其接触新鲜事物的欲望,借助于新的科技手段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解决教学上的难点和重点。

第二,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们预习、自主阅读,提升学生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结合集体讨论,相互探讨,最后老师抛砖引玉、画龙点睛,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己的领悟和分析能力,而且让整个课堂成为孩子们的“专场”,充分地提升他们的参与度和对学习的热情。

第三,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融入生活,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自己的研究兴趣,尤其是把研究性的学习纳入课堂教学中来。只有深入研究才能领阅读的真谛,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体现新课改后“以学生为本”的要求。把语文阅读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可以有效迅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四,充分利用图书馆里丰富的图书资源,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里任意驰骋,提升孩子的阅读量,提升其阅读的能力。俗语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充分利用D书资源,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加强文学积累,自然提升语文的阅读能力,从而提升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灵魂”。在新课改的形势下,高中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要不断进行创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水平。“有变通才会有发展”,高中语文老师要不断地接受新鲜事物,运用多媒体、图书馆或者现代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升教学的吸引力,让学生爱上语文阅读,同时,不断吸取先进教师的先进经验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质量,让语文阅读成为学生们的习惯,这样才能促进整个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倩.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尝试[J].快乐学习报(信息教研周刊),2013,(9):104.

[2]刘艳.论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5):231-231

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8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策略;革新

信息化浪潮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全方位的深远影响,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高职教育与社会紧密联系,在教学信息化过程中应该更加主动和积极,其革新范围也应更广泛而深入。大学语文作为高职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其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都显得有些陈旧,立足传统进行革新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信息化时代对高职语文课程的要求

(一)要求培养具有高语文能力、高人文素养的人才

现在是一个被称作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出现的信息量非常巨大,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都对人才普遍地提出了必须具备较强的语文基础能力的要求。听、说、读、写对应的理解、表达、积累和写作能力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不具备较高语文基础能力的人对信息的接收、判断和处理显然就无法跟上快速发展的节奏。而通过语文学习积累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部分,也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环节。现代社会的发展更需要的是德才兼备、能文能武的全面型人才,这些都对高职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要求课程教学的现代化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现代化也成了必然的趋势。传统大学语文那种教师讲、学生听,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教学需要。一方面现在信息的大量涌现对单位时间内传授的知识量有更大的要求,对内容的丰富性、全面性要求也更高;另一方面,现在获取信息和知识途径越来越多,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积累比以前更丰富,他们对知识接受的方式也更倾向现代化甚至前沿化。这些都要求教学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尽快实现现代化。

二、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转变和革新

(一)转变

1. 转变观念。对于高职语文来说,首要的是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认识到信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要看到语文教学信息化的优势和必然趋势,从传统教学思维转到信息化语文教学的思维中来。高职院校的专业课信息化已经如火如荼了,但语文的信息化教学明显脚步缓慢,这从这几届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语文的参赛作品较少就可以看出来。一是语文教学信息化较为不易,二来也是教师观念转变较慢的原因。只要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能积极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从而加快高职大学语文信息化的节奏。

2.转变高职大学语文的地位。高职语文信息化节奏缓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课程不受重视。教育的实用主义对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影响颇为深远,这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设置比重远远超过文化素质课,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不仅在课时上被压缩,还有些学校直接就取消了这门课程。还保留语文课程的学校在师资配备上、课程建设和开发上都不重视,导致教学资源不足,后继乏力。在传统文化和人文素养再一次受到重视的情况下,转变高职大学语文这种边缘化的地位,回归到真正公共基础课的地位,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才能有力地促进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二)革新

1. 教学设备的更新。信息化的时代其实就是科学技术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新发明、新设备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影响到了教学。电脑、手机、网络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从而打破了教师是知识权威的地位。这也倒过来促使语文教学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进行革新,进行教学的信息化。而信息化的首要物质前提则是设备的更新,现代的信息化手段绝大部分都依靠信息化设备来实现的,教学信息也不例外。无论是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微课、云课堂等等,都是通过现代的网络技术、电子设备、软件应用等来实现的。因此,教学设备的更新也就势在必行,仅仅只依靠粉笔、黑板和教材已经无法实现教学的信息化了。

2. 教学策略的革新

(1)积极接受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教育领域陆续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模式和方法。这些新事物的出现时间虽然不长,但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刻的影响力,以及光明的前景,在教育教学领域已经掀起了改革的浪潮。如信息化教学、微课、幕课、翻转课堂等。这些伴随着新技术应运而生的教学模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一场教学领域的革命,颠覆了传统却适应了现代社会的要求,也因此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重视,这从每年在高职院校中举办信息化教学大赛可以得到印证。高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应该积极接受这些新的事物和新的理念,主动将语文教学与新模式结合起来,革新方式、扩充内涵,让传统文化通过现代信息教学手段展现其深厚的文化魅力,吸引更多的学生了解语文、学习传统文化。

(2)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新教学模式和理念的普及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一个过程。从理念到设备的更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适应,从现在的号召推广到未来的全面展开,至少需要几年到十几年的时间,同时也需要不断的调整改进。因此,在现阶段,除了积极探索新模式和新方法之外,还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求更好地适应当下的教学需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其一,阅读积累方式的改进。丰富的阅读量仍然是学好高职语文的重要基础,这是不能跨跃的,也是现阶段任何科技手段无法替代的。但是现代信息化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方便地阅读,更有助于阅读量的积累。如将现代电子阅读、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结合起来,使用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工具,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电子书籍资源,可以让学生打破传统阅读的条件限制,更好地利用闲暇时间随时随地阅读,增加阅读量。

其二,写作训练方式的改进。新电子设备的不断出现也让写作方式不再受到传统的纸笔和环境的限制。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文档编辑功能为随时记录心情的灵感提供了便捷,微博、空间以及一些专门的文学网站等又为即时和交流提供了平台。鼓励学生将这些手段引入到写作中来,结合生活的点滴进行多样的写作训练,交流提高。这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三,亲身体验方式的改进。现在的学生早已不满足从书本上学来知识了,高职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渴望通过体验来获得知识。其他专业课可以通过实习、实训来达到这个目的,高职语文课也一样可以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手段来创造体验的过程,让学生们通过体验获得知识。传统的话剧、戏剧表演、诵读等方式完全可以和现代的多媒体手段结合起来,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而手机的摄影功能的广泛运用和普通的摄影器材的普及又让拍摄微电影成为了时髦,给定不同的题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编剧本,拍摄微电影,让学生从戏里戏外感受文化,学习知识。这类的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亲身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文化的熏陶。(作者单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一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李h琼、王品玲.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策略[J].新西部.2015年第3期

新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范文9

为适应时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关键。新课程、新教材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编制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都要经受新课程的洗礼。因此,语文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素质是否适应课改革的要求,每位语文教师都应在新课程实施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要求。

一、面对课改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当前,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已的课堂教学。在传授多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时行思想道德教育,实现“以德治校”。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改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能教职工各种类型的学生,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终生学习。只有这样才会“与时俱进”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种种新问题材的挑战。

二、做好课改中教师角色的变化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1、由权威者向参与者,激励者转变

要培养学生装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实现生命的超越。

2、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变

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而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研究。语文教师要求承担起语文研究者的角色,新课程的实施将为语文教师向研究型转变提供转变提供积极的学习机会。转3、新课程更需要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一个只会把教科书的内容搬到学生头脑中的教师显然已经落伍。学校越来越广泛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助,重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

三、改变原有教学方式,重视综合性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加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启发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要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教师首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其次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要改革原有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学生读懂的问题,教师不需要讲解;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领悟,让学生试讲;学生有问题可随时发问,有不同风解要随时发表;学生实在弄不懂产问题,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播、评、导或精湛的讲解。

四、改变原有工作方式,在合作中求发展。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课改的实施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人较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他学科,不要把自已任教的学科看作孤立的整体。要改变彼此孤立的局面,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与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打交道。要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相促进。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