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新时论宣传集锦9篇

时间:2023-02-15 21:22:19

新时论宣传

新时论宣传范文1

县广播电视事业局理论思想宣传小结 党的xx大以来,##县广播电视事业局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xx大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着眼于服务经济建设,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形成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理论指导、舆论力量,引导和激励全县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 一、树立理论宣传工作“五种意识”一是树立导向意识。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的灵魂,也是新闻媒体的生命所在。##县广播电视事业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开展宣传工作,讲政治,讲导向,充分发挥优势,牢牢把握主动权,占领宣传主阵地。二是树立大局意识。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思考问题,紧扣时代主题,紧扣党和政府的重大部署以及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搞好理论宣传。提高新闻稿件的思想性、理论性、权威性和指导性,提高广播电视的社会公信力。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引导解惑上下功夫,在凝聚人心上下功夫,在鼓舞士气上下功夫,努力营造“少说多做干实事,一心一意求发展”的氛围。三是树立服务意识。县广播电视台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下,牢固树立“受众就是上帝”的观念。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有声音、有图像、直观易懂等长处,认真分析本县广大群众的心态,掌握理论需求,研究经济动向,探讨社会热点,增强理论宣传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提高引导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尽可能周到的服务。四是树立创新意识。一条好的新闻报道,离不开好的角度,如果没有创新观念,没有新视野,就触及不到群众的兴奋点和敏感点。县广播电视台的的编辑、记者经常性地深入生活,深入实践,通过知识和经验的大量积累,激发出新的创意,推动理论宣传创新,不断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势,突破思维的局限性,克服过去模式化的宣传思维,变说教性宣传为循循善诱的宣传,突出广播电视的特色,突出“理论专栏专题”的特色,增强理论的信息含量,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满足群众的需求。例如与县委组织部联合长期开办了党建专栏,先后播出了《彝家山寨党旗红》、《飞凤山脚党旗扬》、《致富带头人陈高文》等20余部党建专题片。五是树立学习意识。组织全局新闻工作者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博览群书,学习理论,学习科技,熟悉和掌握采访、写作、编辑等业务技能,善于钻研,勤奋工作,用自己的宣传实践成果反映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的重大指导作用,既做科学理论的传播者,又做科学理论的实践者,更好地担负起所肩负的光荣历史重任。二、把握理论宣传工作“四个重点”理论宣传工作中,##县广播电视台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篇文章”,加强理论宣传,为##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服务。一是抓好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宣传。按照中央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深入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以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县广播电视台专门开办“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三个代表,推动全县发展”等专栏,对全县的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深入地宣传报道,营造声势,掀起高潮。二是抓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宣传。深入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五个统筹”,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抓好县域突破的理论宣传。深入宣传##县域突破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新做法,县广播电视台开办了“作三篇文章,促经济发展”的电视专栏,共播出专栏新闻387条,摄制了6集系列报道《来自核桃之乡的消息》、5集系列报道《小水电大产业》、长消息《历史文化名城——##》等新闻报道,大力宣传##县以核桃产业为突破,作好农业产业化“文章”,以水电开发为突破,作好水电推动式工业化“文章”,以城镇和交通为突破,作好基础设施建设“文章”,为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县域突破之路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四是抓好“三农”问题的理论宣传。县广播电视台开办“关注三农”专栏,深入宣传中央和省委关于“三农”问题的重大部署和战略决策,宣传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共播出专栏新闻363条。三、创新理论宣传方法加强理论宣传的策划,坚持舆论宣传理论,理论引导舆论。新闻报道以生动的事例和鲜活的群众语言宣传科学理论,回答干部群众在学习中提出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围绕党委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来抓选题,围绕主题,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组织实施大规模的、连续性的重大战役性宣传,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观念冲击,对广大群众进行舆论引导,使党的大政方针和工作思路为广大群众所了解和掌握并形成共识。具体工作中,##县广播电视事业局加强与中央台、云南电视台和大理电视台的合作,XX年以来,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专题片《##彝家》、新闻《云南苍山西坡杜鹃红似火》、《贫困地区儿童规划与发展项目让云南贫困地区受益》、《云南:风雨云龙桥》、《科技使云南##核桃成为农民的“致富桃”》、《云南:傈僳族嫁新娘》、《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站开赛》等10多件,在云南电视台、云南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县科学定位精心打造旅游业》、《雄险奇秀游##》、《##:民间乐队演绎激情人生》、《林果飘香核桃源》等新闻、专题96件,在大理电视台播出新闻、专题710件,有力地向外宣传了##取得的新成绩、新成就。三年来,县广播电视台共制作播出新闻5148件,其中,电视新闻3105件,广播新闻2043件,摄制各类专题片50多件。总之,##县广播电视事业局在理论宣传工作中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围绕中心,着眼大局,服务群众,改革创新,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扎实工作,为促进##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县广播电视事业局理论思想宣传小结

新时论宣传范文2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把“三个代表”要求贯彻到新闻宣传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和全部过程。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具有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党的全部新闻宣传工作之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观察、分析和研究问题的理论武器,把是否符合“三个代表”作为检验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以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努力推动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应当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中带好头,既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积极宣传者,又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实践者,不断提高新闻宣传工作的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作出应有的贡献。

如何把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从人民日报的实践来看,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就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根本指针与检验标准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高举的旗帜,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十六大的灵魂,是贯穿十六大报告的一条主线。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指针,把是否符合“三个代表”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检验标准。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指针,是指新闻宣传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心骨,并据此解决好自己的地位作用、根本任务、基本方针、重要原则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用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形势和把握方向,理清工作思路、拓展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方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为发展中国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服务,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指针,这是不断发展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对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做好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保证。

以“三个代表”作为检验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标准,是指判断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成效如何、成绩大小,归根结底要看其是否能够促进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是否能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且发挥了多大作用。把是否符合“三个代表”作为检验新闻宣传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这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它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把是否做到“三个代表”作为衡量标准,看看我们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所做的各项工作是否符合“三个代表”,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完全符合需要调整补充的就积极地加以调整补充,不符合的就实事求是地加以改正,以使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实现根本指针与检验标准的统一。根本指针与检验标准的统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思想与行动的统一。只有坚持这个统一,才能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新闻宣传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和全部过程,才能使“统领”落到实处;只有坚持这个统一,才能保证新闻宣传工作舆论导向的正确和引导水平的提高,才能保证新闻宣传工作任务的完成和作用的发挥。

服务大局与服务群众

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性质的根本体现,也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的内在要求。我们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从一定意义上讲,服务大局与服务群众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两大根本任务。

服务大局,就是新闻宣传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而不能影响或者干扰这个大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局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群众,就是新闻宣传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以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取向,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第一选择。在我国,服务大局与服务群众,就其实质来说是一致的,二者互为前提、相互依存。因为党和政府的大事就是人民群众的大事,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事情也就是党和政府关心的事情。这种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在利益上的高度一致性,为新闻宣传坚持服务大局与服务群众的有机统一提供了客观基础。当然,就具体内容和实现方式而言,二者又各有侧重、各具特点。这在党报的宣传报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服务大局是就总体、宏观而言的,反映到实际工作中,就要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来把握宣传报道的方向、谋划宣传报道的思路,强调权威性和指导性;服务群众则是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到实际工作中,就要围绕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需来确定宣传报道的选题、选择宣传报道的角度,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实现服务大局与服务群众的有机统一。

实现服务大局与服务群众的统一,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必须牢固确立全局观念、战略思维,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统筹兼顾、精心谋划。长期以来,人民日报坚持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全面、准确、深入地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宣传各条战线的先进典型,以大局为重,为大局服务。在宣传报道中,注意处理好经济报道与其他报道、中央报道与地方报道、国内报道与国际报道、长期报道与短期报道、一般报道与重点报道等的关系,力求比例协调、力度适当,既紧紧围绕中心,又合理兼顾各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也毋庸讳言,不论是服务大局还是服务群众,我们的工作都还存在着缺点与不足,尤其是在服务群众方面还需作出更大努力。今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人民日报改版扩版的机遇,围绕服务群众这个相对薄弱的方面,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改进宣传报道,在“两会”、伊拉克战争和防治非典型肺炎的宣传报道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最近,同志要求包括新闻宣传在内的整个宣传思想工作“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在‘三贴近’上取得新进展”,鼓舞和推动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实践证明,坚持“三贴近”,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新闻宣传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坚持“三贴近”,才能把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和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统一起来,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增强可读性统一起来,使我们的报纸充满生气、富有活力。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全国的综合性大报,怎样做到“三贴近”,以更好地服务群众?其中无疑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应当通过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式来强化报纸作为新闻传媒的服务功能,在满足读者在获取信息、认识形势、了解政策、接受教育、愉悦身心等方面的需求上下功夫,更好地实现服务大局与服务群众的有机统一。

党的主张与人民心声

与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任务相对应,新闻宣传必须将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有机统一起来,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主张,及时如实地反映人民心声。这同样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的内在要求。

新闻媒体作为党的思想文化阵地,作为宣传、教育、动员人民的重要载体,任何时候都必须积极准确地宣传党的主张,传达党的声音,使党的主张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变为他们的自觉行动,鼓舞他们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对此,、邓小平、同志都有深刻的阐述、明确的要求。这是新闻媒体作为存在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决定了新闻媒体必须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新闻媒体作为人民喉舌存在的重要依据。

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主张,包括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等,是党为了实现一定目标、完成一定任务而形成和制定的,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与要求。党的主张与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新闻媒体宣传党的主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整体上反映人民心声的过程。但是,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人民群众虽在根本利益上一致,但在具体利益关系上有时难免出现矛盾现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经济社会生活中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将进一步凸显,人民群众的实际感受和具体需求将更为复杂。这就决定了新闻媒体在宣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之间并不必然始终是同步的、一致的。因此,中央提出将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可谓切中肯綮,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闻媒体如何在积极宣传党的主张的同时,更好地反映人民心声,以真正实现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的有机统一,这是一个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的课题。从实际工作看,需要在宣传报道的内容上进一步增加群众的分量,在宣传报道的形式上进一步适合群众的需要,努力做到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脉搏,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话,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同时也需要在宣传党的主张方面从内容和形式上进一步加以改进,比如作为宣传党的主张的重要途径———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就是如此。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要求把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工作,作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一件大事来抓,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按照中央的这一要求,我们必须在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群众关心的内容和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等方面下功夫,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既要宣传大好形势,维护团结稳定,又要开展舆论监督,推动解决问题;既要加强舆论引导,解疑释惑,又要让群众说话,为群众反映问题提供机会和途径。为此,我们的新闻报道应当在内容上正确地把握来自上层、中层、基层报道的比例,把版面更多地让给基层和群众,更多地报道基层干部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更多地报道振奋人心的成就,更多地报道群众中的典型和群众关心的问题,更多地反映群众的要求与呼声,更多地为干部群众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健康有益的信息;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者应当深入地研究层面、角度和笔法问题,认真倾听群众呼声,运用群众身边的事例,反映群众的切身感受,采用群众熟悉的语言,使宣传报道为群众喜闻乐见、欣然接受。

正确导向与宣传艺术

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新闻媒体哪些可以报、哪些不能报,可以报的东西怎样报、报多少,都有一个取舍和选择的标准问题。其中,重要的标准就是把握好舆论导向。事实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因此,正确导向是新闻宣传工作的生命线,在这一点上,什么时候都不能有任何动摇、不能有丝毫含糊。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体现在宣传报道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是全国报纸的排头兵,其舆论导向如何,举国关注、举世瞩目,更应当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贯穿于所有宣传报道中。

导向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不能孤立、片面地理解。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首先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但也不能忽视经济导向、文化导向、生活导向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灵魂、主心骨和标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始终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怎样才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必须按照“党和人民的意志、利益进行舆论导向”,按照“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进行舆论导向,形成同志所说的“五个有利于”的舆论,即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舆论;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稳定的舆论。

导向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舆论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其形成、反映、传播和引导有自身的规律。“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表明舆论导向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方向必须正确,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效果必须作用于全社会;如果导向仅仅是正确的,还不能自然而然地发挥引导人的作用。也就是说,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不仅要保证舆论导向正确,而且要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现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各种传媒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与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干部群众的实际需求和接受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仅仅把正确的导向停留于号召和要求上,满足于注意了和提倡了,是很难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目的的。同志指出:“强调讲政治,并不意味着简单地重复一些政治口号,搞一些空洞的东西。要讲究宣传艺术,增强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只有适应时代的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政策宣传的简单化、工作报道的格式化、会议报道的概念化、新闻语言的文书化等“老毛病”,变训导式为引导式,变灌输式为启发式,使宣传报道为广大干部群众爱读爱看、乐于接受,才能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确思想的熏陶、正确舆论的引导。

如果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那么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作为实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重要保证,同样需要我们进行不懈的探索和努力。概括地讲,就是既要得力,又要得当,还要得法,就是不刮风、不炒作,把好关、把好度。引导要掌握火候,把握时机,讲究分寸,做到适度而不失度;宣传要讲究策略,正确把握报道规模、报道数量和报道频率,研究读者的心理、心态和情绪,使宣传报道为干部群众爱读爱看,达到入耳入脑的效果。同一事件,不同的写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我们的报道,只有观点而没有事实,只有结论而没有过程,只有平面的罗列而没有立体的展示,那么,干部群众是不会爱读爱看的,即使读了看了,也是不可能达到入耳入脑的效果的。因此,我们要努力改进文风,多运用群众的鲜活语言,多联系群众身边的生动事例,多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反映群众的切身感受,多撰写深入浅出、简洁明快的报道。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既要敢于触及,又要善于疏导,既把握来龙去脉,又弄清前因后果,力求用鲜活的语言解开思想的困惑、用身边的事例说明深刻的道理,把严谨与生动、科学与趣味结合起来,真正起到解疑释惑、活血化淤、化解矛盾的作用。

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不仅要求在内容上改进宣传报道,而且要求在形式上改进报纸版面。版面是衡量报纸质量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如果版面形式落后于时代要求,滞后于读者欣赏水平,就会直接影响报纸的宣传效果,影响正确舆论的引导作用。因此,我们要把改进报纸版面作为落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不断在“三贴近”上取得新进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改进版面,不是为了把报纸搞得花里胡哨,而是为了体现时代精神,增进美学魅力,增强吸引力、冲击力,做到既庄重大方又引人入胜,不断提高报纸的宣传效果。

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无论什么时候,新闻媒体都要积极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都要积极宣传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新成就、新创造、新经验,不断激发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要有利于党的团结和人民群众的团结,有利于人们奋发向上,把促进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作为自己的准则和目标。

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职能,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整个社会的风貌健康向上。但也不容否认,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社会上还存在着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人民群众对现实存在的形式主义、现象还不满意。这就决定了新闻媒体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必须积极开展舆论监督。由于舆论监督具有形式的公开化、手段的现代化和传播的快速化等特点,因而它在推进工作、解决问题、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舆论监督是实现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是反映人民心声的重要渠道。如果正面宣传抓得很紧,而舆论监督抓得不力,就很难说真正做到了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的统一,就很难达到让党和政府满意、让人民满意的效果。

怎样开展正确的舆论监督?这其中既有立场问题,也有方法问题,关键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去。同志指出:“舆论监督应着眼于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增进人民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对于人民内部的缺点和错误,也应进行揭露和批评,但这种揭露和批评是‘恨铁不成钢’,目的是以同志式的态度帮助克服缺点、纠正错误。对于党和政府工作中的缺点、错误的批评,只要是善意的、有益于改进工作的,我们都应该热忱欢迎。重要的批评报道,要同有关的主管单位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批评报道发表以后,还要报道处理的结果,这也有利于提高报纸的威信。”学习这些重要论述,结合人民日报的实践,我们认为,开展正确的舆论监督,需要把握好这样几条:一是以建设性的态度从事舆论监督。开展舆论监督,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着眼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对党对人民负责,目的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批评也好,揭露也好,都应该是建设性的,要着眼于解决问题、改进工作,而不能满足于摆问题,不能立足于“找茬子”,不能为图一时之快。一个事件出来以后,要搞好后续报道,问题解决了,给予说明或肯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紧抓不放,进行追踪报道。二是以求实的精神开展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力量来自事实,因而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必须是用事实说话,坚持实事求是。开展舆论监督,必须进行深入采访和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掌握准确、全面、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决不能偏听偏信,更不能仅凭道听途说。要辩证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坚持“两点论”,切忌片面性,不仅对事实本身负责,而且对事实使用的准确性负责,不夸大、不缩小,既不说过头话,也不搞绝对化。三是以恰当的方法开展舆论监督。恰当的方法,包括选择好典型,把握好时机,掌握好力度等。典型选择要注意代表性、针对性,善于从党和政府重视、人民群众关心、实践中普遍存在这三方面的结合点上发现典型,抓住那些既能反映事件本质,又有法可依、有政策可循的倾向性问题进行舆论监督。时机把握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注意火候节奏,讲究策略艺术,注重实际效果。力度掌握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数量适度,密度调控,既运用公开报道的手段,又运用内参反映的形式,切忌一味追求轰动效应。四是必须遵守严格的纪律。开展舆论监督,必须遵守党纪、国法和新闻宣传纪律,坚持必要的送审制度,严守职业道德,不能打着舆论监督的幌子进行打击报复或者牟取私利。总之,舆论监督一要坚持,二要改进,要特别重视在舆论监督中正面引导的问题,既要坚决惩治腐败现象,反对不正之风,又要使人民群众看到光明,看到希望,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充满信心;既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又要帮助党委政府做好工作;既要有利于某一问题的解决,也要有利于同一类问题的解决;既要对工作中的缺点与错误进行揭露与批评,又要实事求是,不以偏概全。

发扬传统与开拓创新

55年前,在人民解放战争伟大胜利的凯歌声中,在党中央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领导下,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在西柏坡诞生。伴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人民日报同人民共和国一起成长,跨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的历史征程。今天,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人民日报要做到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就必须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正确处理发扬传统与开拓创新的关系,既保持优势、发扬传统,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作为党中央机关报和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在长期的新闻宣传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鲜明的特色和优良的传统。人民日报的特色和优势主要表现在: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权威性;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较大的国际影响;突出的评论理论优势和深度报道优势;等等。人民日报的编采队伍是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队伍,能够坚持党性原则,忠诚党的事业,遵守宣传纪律;坚持实事求是,讲真理,说真话,报实情;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际、深入生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坚持敬业奉献,潜心钻研业务,遵守职业道德;等等。对于这些优势、特色和传统,一定不能丢,而且要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但是,我们要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赢得主动,实现办报高出一筹,决不能故步自封,决不能僵化停滞,必须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既大力发扬优良传统,又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既坚持被实践证明的好做法、好经验,又不断探索创新,增创新优势,做到在保持优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在发扬传统的过程中开拓创新,使人民日报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各项报道、各个版面都自觉服务于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推动先进文化繁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目标。

新时论宣传范文3

关键词:理论宣传;工作探讨;改进

为进一步了解理论宣传工作,不断增强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更好地发挥其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中的作用,根据领导要求,我部扎实开展了以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的“五进理论宣传调研活动”。

1 取得的成绩

①组织县乡村三级理论宣讲团(组)和基层理论辅导员,开展“送理论下基层”,深入到社区、乡村、学校等基层单位,大力开展理论宣传和教育活动,使理论宣传与调查研究相结合,政策宣讲与基层交流相结合,服务基层与向基层学习相结合。②举办宣讲报告会,进行理论灌输,开展理论对谈,提供咨询,解疑释惑,服务基层。③向群众赠送理论学习材料,开展读书会、知识竞赛等,普及社科知识,倡导科学精神。④开展主题教育,“三个代表”在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系列大型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的开展,拉近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和普通百姓的距离,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自觉行动。深入调研,推广典型,同时,广播电视、互联网积极发挥各自优势,推动理论成果走近干部群众。通过广泛运用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宣传和普及工作。

2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基层理论宣传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理论发展和社会需求相比较,仍然存在很多不足:①基层理论宣传形式比较单一,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②基层理论宣传内容不系统,覆盖面不够。宣传内容简单化、肤浅化,理论与实际两层皮。③基层理论宣传队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宣传中常常出现空话套话、低水平重复等问题,不符合新形势对理论工作者的要求。

3 加强和改进理论宣传工作的方法

宣传工作归根到底是群众工作,理论只有被群众掌握,才能转化为推动实践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更加自觉地坚持“三贴近”原则,把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要求体现在各项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本领。

(1)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思想。理论宣传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把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热爱群众,使基层理论宣传工作为基层所需要,为群众所认同,而且要通过理论宣传工作,让广大群众解渴、受益。找准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突破口。要增强群众观念,强化服务意识,要把握群众思想脉搏,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地回答群众关心的问题,解疑释惑,增进共识。要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群众既受教育,又得实惠。通过深入基层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理论宣讲等,有针对性地回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推动理论走向人民大众,努力在解决“群众相信”上取得成效。

(2)坚持创新载体,不断丰富理论宣传的内容和形式。要善于联系历史和现实,开掘理论宣传的深度,着眼重大理论思想,新的理论观点的阐释,增强理论宣传的针对性。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准确把握基层和群众的“最盼、最需、最急、最烦、最怨”,寻求共鸣点,形成认同感,让基层和群众“得其利、解其难、维其权、有其乐、受其教”。理论只有突破难题,善解疑点才能成为实践工作者的思想武器,才能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奋进,而这正是增强理论宣传吸引力的魅力所在。要增强理论宣传的说服力,使理论宣传寓理于实际,寓理于实践、寓理于疑惑,真正让广大党员、干部入心、入脑,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①搞好党委中心组和其他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辅导。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培训基层理论骨干、举办在职干部读书班和专题讲座;搞好在职干部理论学习的考试、考核工作。②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理论教育工作。抓住基层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做好解疑释惑、凝聚力量的工作。③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开展理论研究和课题攻关,积极撰写理论文章,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除了这些常规工作,理论宣传还要做到,在导向要求上,注重区分层次、照顾多数、鞭策后进,团结包括广大基层群众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一起向上、共同前进;在覆盖范围上,注重把工作向新的社会群体、进城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城乡困难群体拓展,消除宣传思想工作的薄弱环节;在工作手段上,注重发挥社区和群团组织、行业组织的作用,把宣传思想工作融入行政管理之中,推动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在具体方法上,紧跟时代步伐,善于运用现代技术,使宣传思想工作与时俱进、生动鲜活、入情入理、情理交融,让群众有兴趣、看得懂、听得进,更具吸引力、亲和力、感染力。

(3)坚持开拓创新,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坚持开拓创新,提高工作本领是宣传思想工作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重要保证。要善用理论的眼光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形势,提高理论宣传的说服力和战斗力,把基层的新鲜经验转化为创新工作的新举措,把群众的迫切需求转化为改进工作的着力点。理论宣传中要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些说教训导;多一些鲜活实例,少一些空话套话;多一些改进创新,少一些程式套路。要进一步开阔工作视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新时论宣传范文4

关键词:建筑施工;提高;宣传能力;方法

舆论宣传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是必不可缺的发展条件,对于舆论宣传的创新主要是在理念与手段上,尤其要掌握好舆论的热点,这样才能为施工企业新时期的宣传舆论引导工作带来新的思路与方向。当然,当前建筑企业的舆论宣传能力还有待提高,只有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舆论宣传能力进行深入的探究,才会对建筑施工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空间。

一、加大对建筑施工的舆论宣传能力的作用

在经济市场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加大对建筑施工的舆论宣传引导是必不可缺的,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传统的媒介已经被一些新型媒介所取代,陈旧的报道方式已经渐渐的退出的发展的舞台,然而新媒体对于舆论引导的作用越来越大。基于此种环境中,建筑企业在软实力方面的竞争压力有所增加,建筑企业的信誉、形象、文化等都会对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要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形象做好维护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增加建筑施工企业的美誉,这便需要构建一个作用大的宣传平台,构建一个健全的舆论宣传的工作制度,来赢取社会大众的支持与认可,以便为建筑施工企业营造一个更好的舆论宣传环境,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二、建筑施工企业舆论宣传的现状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方式较为陈旧

我国的网民数量在逐年递增,如今已经是一个网络化时代,基于网络媒介为主的新型媒体毅然崛起,造成了媒体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基于此类环境下,建筑施工企业如果依旧根据传统的舆论宣传模式对其进行宣传,那么会造成被动宣传的状态中。

(二)思想意识比较落后,对舆论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

有许多企业在开展舆论宣传工作时,没有真正的了解到舆论宣传工作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有的建筑施工企业尽管认识到了舆论宣传的重要性,也只是做一些表面的工作而已,遇到正面的舆论进行积极的宣传,遇到负面舆论时应用逃避或是默认的手法进行对待,没有全面风险防范意识,主要原因还是缺乏重视。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主要对内部宣传比较重视,对外的舆论宣传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三)宣传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有待加强

因为建筑企业的特殊性,在人员流动方面是比较大的,在人员管理方面比较欠缺,时常会出现对舆论宣传工作应付的情况发生,但是提高建筑企业的宣传力度与宣传人员的专业能力是必不可分的,因此若想加大建筑施工企业的舆论宣传,在宣传人员素质方面还需要提高管理力度。

三、建筑施工企业提高舆论宣传能力的方法

(一)打造高质量的宣传团队

1.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对于舆论宣传的负责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来扩展工作人员的视野以及创新思维,聘请专家对有关知识讲解,依据新媒体的形式来提出新颖的话题,来吸收受众的眼球。增加实践环节,来促进员工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对员工的培训,使舆论宣传的工作人员更能熟知舆论引导工作,强化宣传团队的质量,使其在处理宣传工作时,可以获得更大的效率。

2.宣传工作者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基础,是提高舆论宣鞯墓丶,宣传人员一定要对国家政策与建筑行业的发展行情、工作布置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对自身的思想认知进行提高,进而掌握舆论宣传的主动权,与此同时要深入群众之中,了解受众所需,才会发现第一手资料进行报道,以此来加大舆论宣传的空间。

(二)聚焦重大主题,形成有力的舆论宣传

1.围绕当前局势,做好主体宣传。在选取宣传主题时,要抓住国家的具体政策以及基础建筑的投资规模,以此来确定施工建筑企业的宣传主题,这是提高舆论宣传能力的主要路径。做好主题宣传,既是为了满足舆论宣传的需求,也是为了对形式与政策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使主题内容与国家和企业之前所部署的管理方向是相同的。

2.坚持以人为本,完善主题宣传。将主题宣传做好的基础是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宣传的整个流程之中,将宣传的主体对象基层群众。普通群众与基层管理者,应该成为宣传表现的主角。要用具体例子和事实说话,在服务群众的同时要引导群众,与群众达成共识。增加宣传主题的感染力与亲和力,是切实做好宣传能力的关键,这样才会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舆论宣传的能力。

(三)深度报道,增强施工企业舆论宣传水平

增加深度报道的力度,既能提高宣传力度还会满足建筑施工企业的客观需求,是提高舆论能力的主要方式。要依据典型突出、人物鲜活、事例真实、定位准确、中心突出的要求,注重把握时代的特点,体现时代的特征。比如在某个客运专线进行报道时,都将安全质量、履约能力、信誉评价作为主要的管理模式,在铁路竞争压力作用下依旧出现的科技成果以及典型人物等,这些都是建筑施工企业所关注的典型题材。

(四)加大对细节的宣传力度

在抗震救灾之中,所有报道人员都深入进到抗灾一线,进行全面的报道,引导舆论方向,激发士气,凝聚人心,这便突显了舆论宣传存在的重要性。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细节着手,进行客观的报道,既做到了细节趋势的把握以及舆论宣传的前瞻性,以小见大、以浅入深的舆论宣传思维,增加了舆论宣传的分辨力,进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宣传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较大的事件突然来临之时怎样应对媒体,是当下建筑施工企业的宣传管理人员以及领导者都要清楚认知政策与形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深入国家以及建筑行业的形式中,认清方向、提高能力、转换思想,在不断应对中归纳经验,以此来不断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舆论宣传能力,进而使建筑施工企业迈向新纪元。

参考文献:

[1]魏世平.构建新形势下主流舆论宣传新格局[J].新闻论坛,2016(03):27-28.

[2]许正林.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特点与运作模式[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81-91.

新时论宣传范文5

“微时代”是指以微博、微信等互联网社交工具为载体,以手机APP程序为主要界面,以微信息、微视频、微阅读等作为表现形式,以短小精练、快速海量作为信息和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在“微时代”,整个社会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同时深刻影响了大众的信息获取方式和阅读习惯。当前,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必须直面“微时代”的挑战,深入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主动占领互联网阵地,进行深刻的理念变革;在实践层面上,需要进一步找准问题,进行组织结构、工作机制、技术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全面提升新闻宣传工作能力。

一、“微时代”的信息传播特征

“微时代”的新媒体有着数字、网络、移动通信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既是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也是融合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功能于一身的“全媒体”。“微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快、方式多、范围广、影响大,具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特征:

1.信息本身碎片化,大大缩短了传播周期和舆情的生命周期。信息碎片化是指人们通过传媒了解阅读非常多的信息,但却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信息碎片化加速了信息传播的过程,在新媒体平台上,无论是信息的传递还是衰竭,都比传统媒体要来得迅猛。

2.信息形式与内容高度融合,可信度相对传统媒体有所下降。在新媒体上,信息的形式与内容高度融合,形式的新颖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远远大于内容的新颖性。同时,这种对形式的过分追求也往往会伴随着内容的缺乏深度,乃至审核不严格造成虚假信息泛滥。

3.信息传播交互性强,造成信息传播主体模糊。新媒体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受众的被动状态,媒体和受众之间的信息传递呈现出双向性、甚至多向性,受众对信息的反馈与信息的接收可以同时进行。而由于信息接收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信息的制作和再传播,使得无从查找明确具体的信息责任主体。

4.信息价值取向多元,容易形成亚文化群体。随着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不同社会阶层、怀有各种政治目的群体都在通过新媒体表达各种诉求,使得舆论的价值取向状况极为复杂,主流思想舆论容易淹没在“噪音”之中。同时,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的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借助新媒体得到了广泛传播,形成了新的亚文化群体。

在新媒体兴起的“微时代”,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广大师生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学校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仍较为传统;社会传媒技术日新月异,而学校的技术平台还相对滞后;师生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呈现出多元化和自主化的特点,而宣传工作对师生的教育引导相对不足;全媒体环境下舆论信息形成和传播特点不断变化,而相关研究有待深化,等等。面对这一新形势变化,高校必须更新新闻宣传的理念,创新工作平台,提升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的时效性和影响力。

二、直面“微时代”,高校新闻宣传必须重视理念创新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必须深入研究“微时代”新媒体传播规律,适应新技术手段与师生获取信息的新习惯,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思路和新办法。

1.把握精神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之上,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传承了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和“五四”以来的革命文化,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观,也是新闻宣传工作的精神内核。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使命。无论技术手段怎样变革,高校新闻宣传都要进一步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精神内核,通过与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等相结合,引导教师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引导青年学生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师生的日常行为准则和自觉奉行的信念。

2.提升两大能力:理论引导能力与舆论影响能力。增强新闻宣传的效果,归根结底要靠提升理论引导能力和舆论影响能力,这两大能力可以说是新闻宣传的“内功”。理论和舆论紧密相关,舆论背后总是体现一定的思想理论倾向。高校要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理论指导和理论宣传的中心内容,帮助师生深入领会讲话的丰富内涵、科学体系、实践要求,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树立科学的理论思维和正确的思想方法,把理论上的正本清源和舆论上的有效引导结合起来,提升新闻宣传工作整体水平。要积极应对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带来的巨大挑战,切实增强广泛运用新技术手段的能力。

3.加强三个“传播流”的管理:信息流、影响流和噪音流。传播学中把信息的传播过程称为“传播流”。在新媒体兴起的“微时代”,可以将传播流视作由信息流、影响流、噪音流三部分聚合而成。信息流是传媒试图向受众传递的信息,噪音流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失真、无效信息、谣言等,影响流是信息传播中针对信息本身附加的讨论、评论等。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必须“畅通信息流、抑制噪音流、引导影响流”,不能仅仅满足于利用新媒体平台信息,形成新闻宣传的信息流;更注重信息传播与扩散过程中的影响流,积极引导师生的讨论和评论,在讨论中廓清思想,倡导主流价值;同时及时澄清谣言,抵制负面信息的扩散,防止出现“噪音流”。

三、高校新闻宣传实践创新的主要任务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要着力完善平台建设、机制建设和保障能力建设。

1.平台建设。“微时代”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要与时俱进,必须不断拓展工作平台,切实增强广泛运用新技术手段的能力。对于高校来说,要重点加强两大平台建设:一是建设全媒体运营平台。要从“以传统媒体为重心”转型为“全媒体融合”,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良好机制。要集中精力将新闻中心打造为全媒体的“中央厨房”,做到同样的新闻素材根据不同媒体的特性形成不同的新闻内容和表现形式,最终实现多媒体呈现、多渠道。同时要进行媒体的体制机制调整,实现由各媒体“相加”向“相融”阶段转变,形成强大的新闻宣传力量。二是建设新媒体矩阵联盟。将校内正式运营的、影响力较大的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组织起来,成立新媒体矩阵联盟,构建完善信息传播联动、文化形象联展、舆情事件联对、知识产权联享、工作队伍联训等工作机制。

新时论宣传范文6

关键词:企业;党建宣传;参与意识;理论性;针对性

重视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个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一条重要原理,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之一。党的基层组织不仅是全党组织体系的基础,同时,还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改革的推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要依靠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条件,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以下是笔者不断探索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增强主动性,提高参与意识。同志指出:宣传思想战线是十分重要的战线,宣传思想工作部门是十分重要的部门,宣传思想工作是全党的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因此,在工作中绝不可有无为和无用思想,更不能有企业宣传思想工作是副业不是主业的思想。否则,我们的工作就会处处被动。企业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实际,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发展规律,变围绕型为参与型,变执行型为主动型,变封闭型为开放型,变经验型为科学型,以工作绩效争取工作地位,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和控制权。

2.增强理论性,牢固阵地意识。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进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宣传思想工作者如果缺乏深厚的理论根基,小道理不愿讲或不屑讲,大道理又讲不通也讲不透,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会流于形式,成为空谈,无法达到说服人、教育人和引导人的目的;广大群众的实践如果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就可能迷信盲从,甚至迷失前进的方向。因此,我们必须始终注意加强理论的学习和宣传教育,特别是要始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宣传教育,以理论武装自己,以理论教育群众,勤于理论思考,善于理论运用,树立牢固的阵地意识,始终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3.增强针对性,坚定实践意识。宣传思想工作是依托舆论的力量来引导群众、凝聚人心、统一思想、激励人民团结奋斗的基础性工作,所以“要始终注意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上狠下功夫”。企业中的职工同样由于经济状况、生活环境、思想认识、文化素质、心理特征的不同而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如果不做具体分析,不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不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我们的工作就会事倍功半,收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在学习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还必须深入基层,深入教育教学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一致性与广大职工的不同特点和要求的多样性统一起来,把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的宣传教育的理论性与广大师生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实践性统一起来。一方面,多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了解广大职工共同关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有的放矢地为广大职工解疑释惑;另一方面,多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把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渗透到广大职工实际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去,使广大职工在实践过程中统一思想认识,坚定理想信念。

4.增强实效性,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宣传思想工作也必须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积极地进行理论创新、宣传机制创新和宣传方式方法创新,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把单向灌输与互相教育、多向交流结合起来,把主观的思想灌输与客观的信息引导、信息分析结合起来,把传统的上大课作报告与综合运用多种现代化信息传播渠道和传播形式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丰富多采的企业文化活动,抓住企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一环节,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和生动活泼的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进来,扩展企业文化的思想含量、信息含量和知识含量;强化实践地位,发挥社会多元教育的作用,鼓励广大青年学生深入体验社会生活,充分了解国情民情,增强他们的时代紧迫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引导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当中。

5.增强广泛性,确立大众意识。宣传思想工作要始终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指导思想,要在宣传内容和宣传对象等方面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要有全局观念和大众意识,坚持面向广大群众,一切从广大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出发,集中精力研究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集中精力研究和科学回答群众普遍关心但又存在种种疑虑的问题,多做宣传引导、耐心说服工作,多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工作,多做解疑释惑、提高认识的工作,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关心人与教育人相结合,把文化艺术宣传的通俗性与高雅性相结合,把宣传方式方法的艺术性与现实性相结合,批判继承和汲取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大力倡导和弘扬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样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才有生命力,才能收到实效。新的形势给企业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探索新时期加强和改进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适应新的发展,顺应时代潮流,开创新的局面,把新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真正做大、做强、做好。

参考文献:

[1]彭国甫.始终突出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动摇[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卷特刊).

[2].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2001-01-10.

新时论宣传范文7

在社会价值多元化的新时代、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出宣传工作的重要功效,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随着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科技的普及企业加快了信息化发展,新的技术和载体实现了网络、图文、视频等直播,全方位、及时性成为现代宣传工作的基本特性,这与以纸质媒体为主的传统传播产生了巨大冲击,宣传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日趋完善,企业日常管理更加注重流程的规范化、精细化。企业宣传在不同阶层、不同时代的人的认可中,出现了从精神价值观与物质价值观并重的变化。其次,企业宣传工作始终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持高度一致,宣传载体不论是国家、省级刊物、网站、杂志还是企业内部平台,都要有牢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从文稿“幕后”规划到“出台”,是一个严谨、系统、细致的过程,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政治及文化素养 要求“十八般武艺样样通”,每项工作都“懂得起、装得下”,这些都赋予了企业宣传工作的内涵更为丰富,要求更加规范。

做好企业宣传工作是加快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出色的宣传工作,使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工作思路清晰,可以很好地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可以充分发挥舆论和先导作用,唱响加快发展的主旋律,把员工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企业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把人的干劲凝聚到加快发展的大局上来,形成企业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在新形势下把握好宣传工作的核心,首先要突出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方法和思维习惯上找到突破口。我们必须以新的思想、新的视觉和新的举措,不断研究新形势下企业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真正做到用时代的要求审视工作、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工作、用改革的精神推动工作。

提高针对性是宣传工作应对多元价值观的基本方法和要求。企业宣传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中心,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这是做好企业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宣传思想工作的对象在年龄、文化程度、性格、职位、环境等很多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别,因此。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要针对人的不同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人”字上做文章、下功夫,注重人性化管理,从解决企业员工工作、生产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着手,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新时论宣传范文8

今天,市委、市人民政府在这里召开昌吉市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区、州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年我市宣传思想工作,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任务。

20*年,全市宣传思想战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市委工作大局,在抓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和宣传教育的同时,深入开展了改进作风、狠抓落实的“六大措施”以及加强招商引资、优化投资与发展环境等重要工作的宣传报道,积极组织开展“三下乡”和“彩色周末”等活动,扎实开展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主题的第21个民族团结教育月和第二个公民道德建设月,以及精神文明创建系列活动,精心组织了一系列对外宣传昌吉市的报道活动,积极进行了防治“非典”的宣传。可以说,我市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为我市的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凝结着全市宣传思想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市人民政府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焕君同志将进行具体部署与安排。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宣传思想战线第一位的工作,就是要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把已经兴起的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活动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宣传思想战线一定要紧密结合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继续坚持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运用理论与创新举措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化为全市干部群众共同的思想基础和自觉行动。

一方面,要抓好市委和各基层党委中心组的理论学习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培训。各级党政组织要继续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摆上重要位置,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在学通、学透上狠下功夫,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要通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为各族人民群众谋利造福,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通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理解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人才观,不断提高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紧密结合起来,与昌吉市的发展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与市委五次党代会以来确定的各项战略决策和任务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招商引资工作、创优投资与发展环境、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抓好市委重大决策的落实,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要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深入的宣传普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级党政组织和宣传思想战线要不断扩大理论宣传的覆盖面,积极探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宣传教育的有效形式,推动宣传教育深入进行。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认真总结和发掘近年来我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干部,在全社会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弘扬社会正气,唱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主旋律。要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理论宣传和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为群众解疑释惑,增强理论宣传的说服力、影响力,引导广大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齐心协力投身改革,确保我市各项改革健康顺利进行。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任务。当前,全市上下正在为率先实现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要围绕争当*北坡经济带率先发展排头兵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唱响加快发展的主旋律,围绕发展抓宣传,抓好宣传促发展,为昌吉市的大开放和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一要围绕市委提出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当前,在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各地掀起了新一轮竞相发展的热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市要实现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争当*北坡经济带排头兵,就必须勇挑重担,始终走在全州加快发展的前列。在市委五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市委提出了我市20*年经济发展宏伟目标,特别强调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以赴抓落实。对此,宣传思想战线要紧紧围绕这一工作方针和各项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把各单位、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求发展、盼富裕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在全市上下营造“高标准、严要求、快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要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深入宣传我市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的战略决策和以城市经济带动农村经济,以新型工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工作思路,深入宣传我市从新的层面上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和融合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以及优化投资与发展环境、狠抓项目和招商引资方面的工作措施,深入宣传我市党建工作、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努力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到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五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形成我市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是党的活力所在,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要在各级党政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中掀起“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宣传思想教育活动,崇尚求实、务实、踏实的工作作风,力戒浮躁,不事张扬,把全部心思用在干好工作上,用在加快发展上,用在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造福上。要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关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继续坚持不懈地开展“两个务必”的宣传教育。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清国情、区情、州情和市情,尽心竭力地为昌吉市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贡献。要继续大力弘扬州党委提出的“四实”作风,坚持不懈地深入实施改进作风、狠抓落实的“六大措施”,务求取得更大成效。要集中力量,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及其它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专题宣传报道,特别是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涌现出的求真务实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

三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教育,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把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坚持尊重人,鼓舞人、关心人、帮助人。要结合我市实际,认真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学校、单位、社区、家庭等为主要阵地,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大力宣传以诚待人、重诺守信、言行一致的人文精神,把诚信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灌输到全体社会成员的头脑中去,引导人们牢固树立诚信观念,强化诚信意识,遵循诚信道德规范。要以“三大创建”为抓手,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积极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评选活动和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要通过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全市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四要坚定不移地开展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大团结的宣传教育。要围绕团结稳定这个大局,坚持不懈地开展“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大团结”的宣传教育,凝聚各族干部群众的力量,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各级党政组织和宣传思想战线要找准着力点,加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不断加大宣传思想工作力度,特别是要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优势,运用干部群众易于接受的多种宣传手段和形式,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充分认识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和复杂性,进一步认清民族分裂主义的本质和危害,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继续巩固和发展我市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再教育的成果,正确宣传新疆发展史,揭露和批驳民族分裂势力散布的种种谬论,使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要大力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加大对信教群众和爱国宗教人士的宣传教育力度,全面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宗教学识水平,使其成为抵御渗透、维护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的重要力量。要继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强化“三个离不开”思想,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团结、平等、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凝聚各族人民力量,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五要加强外宣工作,不断扩大昌吉市的知名度。要紧紧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切实加强对外宣传,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宣传和对外文化交流新格局,树立昌吉市的良好形象。要继续坚持“走出去”战略,全方位宣传昌吉市的优势、特点和对外开放的强烈愿望,宣传昌吉市的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特别是我市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优势,增强昌吉市的知名度,努力把昌吉市宣传出去。各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牢牢把握“三贴近”原则,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及时准确地宣传我市改革发展的新成就,展示全市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团结拼搏、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以及我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崭新面貌。要积极搭建新闻媒体交流平台,与中央、区、州各大新闻媒体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不断完善昌吉市对外宣传工作格局,形成强大的外宣合力,进一步提高外宣工作的有效性和影响力,为昌吉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要按照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不懈地用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充分反映社会生活的主流,展示时代前进的要求,唱响时代主旋律,奏响社会最强音,努力做到心中有方向、脚下有阵地、手中有利器。要坚持在贴近群众、联系实际、深入生活中进行创新,从人民群众的真实感受中、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题材、提炼主题,适应社会生活多样化的现实需要;要坚持在呼应时代的要求中进行创新,着力反映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增强文化产品的时代感和感召力;要坚持在海纳百川、博采众长中进行创新,学他人文化建设之长,创昌吉市文化建设之新,全面提升文化品位,推动昌吉市文化事业的新发展。要以昌吉市文联的成立为契机,大力挖掘我市文学艺术人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昌吉市的各族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健康向上的格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与进步。

三、加强领导,积极配合,努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局面

新时论宣传范文9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途径探索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属性和本质要求,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也强调,“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因此,要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当作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宣传阵地建设,在整体联动中增强系统性

1.整合资源,加强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宣传普及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宣传普及,就要搭建起多元化、广覆盖的宣传教育平台,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融会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主动接受,达到触动心灵、入耳入脑的良好效果。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讲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人才培养,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理论宣传研究工作者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普及的主要力量,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专家库,广泛吸收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的专家学者参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普及活动,建设相对稳定的专业化宣传队伍,同时,注意发挥离退休老干部、老教授、老工人以及其他社会各界理论宣传人才的积极性,努力建立老、中、青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专兼职人员共同参与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普及人才队伍,特别是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队伍,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用灵活多样的宣传普及形式,同群众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联系起来,让群众从内心感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在他们身边、感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在争取群众信任中宣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运用的同时,又要结合新的实践,在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创新。

2.促进创新,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研究活动。构筑高层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研究,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创新,组织专家、学者直接面向公众或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方面的系列讲座,以及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讲座,这些讲座可通过制作音像资料的方法,形成系统性、共享性资源,可实现多渠道、多媒体播放、反复播放、多家转播和远程传播,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普及读物,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经验交流研讨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普及工作中某些有价值的问题,组织专家进行大会研讨,以期达到探讨理论、研究问题、交流思想、借鉴经验、启迪思路,更要注意结合社会实际积极地进行广泛的探索,尤其是要注意面向人口众多、文化落后的广大农村,实施行之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普及途径和工作方法,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中所遇到的现实或理论问题进行研究,进而形成有价值的理论成果。

3.拓宽空间,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网络教育平台。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宣传要适应时代、走向社会,进入百姓生活,就要高度重视网络这个新型理论宣传载体,加强网上思想理论队伍建设,及时宣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创新的成果,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新成果,报道理论动态,解析理论热点,使网络成为理论宣传教育的新载体,网上理论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独特,更符合群众的需要,可以增强了群众学习理论的自觉性,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品牌嫁接到新闻网上,推出报网互动新平台,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借助网络与读者、网友进行互动交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谁就占据信息传播、舆论导向的制高点。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众化工作既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门学问与艺术,要切实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只有正确把握网络传播的特点规律,研究探索有效的方法手段,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工作要主动适应网络时代的新要求,使马克思主义更能接近网民的生活、情感、思想。要探索各种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网络舆论特点规律的传播方式,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网络舆论引导的观念、内容、形式和方法,掌握网络信息传播的主导权,增强网上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工作的实效。

二、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传播途径和方法,在多向互动中增强吸引力

1.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宣传教育。要根据受众分众化的实际状况,按照不同层次,提供适合不同人群的宣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教育内容,考虑广大群众特别是城乡基层群众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文化习俗及生活方式的差别,通过多种形式,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通俗化、具体化、形象化。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传播方式,以形象化的方式宣传、普及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精心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宣传品牌,用深入浅出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生动活泼的语言、清新精致的画面解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把深邃的思想具体化。传播方法要典型化,以小见大,以事说理,以人示范,做到具体可感,发人深思,启人心扉,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有效途径。此外,要将马克思主义与大众生活联系起来,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落到实处的客观要求,是使人民大众真信、真学、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相关,用群众熟悉的语言,谈群众关心的问题,把深刻的道理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讲出来。

2.大力提倡清新朴实的文风。要把改进文风作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少一些抽象概念,多一些事实分析;少一些空泛说教,多一些真情实感,努力做到内容生动,通俗易懂,易于接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语言要通俗化,《淮南子.诠言训》中说:“非易不可以治大,非简不可以合众,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一种学说只有简明扼要才能为百姓大众所接受,回顾党的历史,许多博大精深的理论,恰恰是以非常通俗的语言概括其主旨,以非常简明的方式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生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重视大众接受的方式、效果问题。采用大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语言,利用发生在大众身边的事例,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进行生动活泼的阐发、讲解,避免教科书式的、死板生硬的灌输。当然,也要在通俗化的同时避免庸俗化,通俗不等于庸俗,要把握好通俗的“尺度”,在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创新的同时,力图做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传播形式的新颖和别致。

3.发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和树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大力度评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基层宣讲先进集体和积极分子,积极组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评选专家、教授等宣传普及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并对做出的成绩进行表彰;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普及的途径和方法,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创新的方式和方法,要带头下大力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要本着主体多元、层次多样的原则,树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先进典型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要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加强统筹、精心谋划,协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各方面共同行动,打总体战。注意调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理论宣传教育资源,形成强大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合力和整体效应。

三、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长效机制,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中增强实效性

1.健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工作机制建设。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制建设是大众化工作取得成效的有力保证。重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基层宣讲阵地建设,要上下联动,形成整体合力。各级宣传部门要在基层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示范点,积极探索基层宣讲教育的有效形式。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门类建立宣讲师资库,建立集体研讨制度,通过完善科研选题、成果考核、专业评奖、社会评价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活动及其理论成果给予支持,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工程、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工程等,使之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工作的重要渠道,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工作的要求体现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与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紧密相连,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理性认识和自觉行动。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