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应急健康教育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09-21 03:01:12

应急健康教育总结

应急健康教育总结范文1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效果;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1(c)-016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in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85 cases of acute pancreatitis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October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42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43 cases). Two group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individual health education,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health guidance,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reatment effect, knowledge of acute pancreatitis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93.02%)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6.19%),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6.98%)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3.95%),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Observation group knowledge of prevention and cure of acute pancreatitis is total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Acute pancreatitis clinical nursing application of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effect is more ideal .

[Key words] Acute pancreatitis;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Nursing effect; Complication

急性胰腺炎榱俅渤<的高危急腹症,患者发病后胰腺组织内大量的胰酶被激活,导致迅速发生组织水肿,病情发展较快,可导致胰腺出血及坏死。患者发病后腹痛症状明显,同时伴有发热和强烈的恶心呕吐,救治难度较大,且需良好的护理配合[1]。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治疗依从性,为进一步探究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该次研究方便选择该院2013年6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8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受试者,对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8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两组患者均因急腹症入院治疗,经血/尿淀粉酶等实验室指标检查、腹部超声检查确诊为急性胰腺炎。观察组,男18例,女25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9.71±21.63)岁,发病时间10~68 h,平均时间(39.14±29.61)h。对照组,男17例,女25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40.71±22.06)岁,发病时间10~70 h,平均时间(39.41±29.32)h。两组患者中已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者、认知异常者、合并脑卒中者、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入院后死亡者等。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给予健康指导:急性胰腺炎防治知识、家庭护理等;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具体护理措施:

1.2.1 心理干预 急性胰腺炎病情较为凶险,患者及家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紧张[2-3]。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家属,当前医疗水平较高,救治成功率较大,选择多个成功案例鼓舞家属和患者,使患者及家属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但需提醒患者应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才可活动较好的预后效果。

1.2.2 健康教育宣教 治疗期间,可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组织统一病房患者进行急性胰腺炎防治知识讲座,重点讲解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危害、早期临床表现、检查指标、治疗方法等,使患者及家属重视胰腺炎的防治。同时,向患者讲解自我护理的小窍门,如侧卧位减轻呕吐、不可饮食过饱等。若患者不能参加统一的健康教育讲座,则采用一对一方式进行面对面讲解,并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提高患者及家属配合程度[4]。出院前,再次强调家庭护理、复查随访等相关知识,提醒家属若发现异常及时来院复查,同时可拨打电话询问有关护理知识。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显效:腹痛、腹彻底消失,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恢复正常,CT检查胰腺水肿完全消失;有效:腹痛、腹胀基本消失,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显著改善,CT检查胰腺水肿显著改善;无效:腹痛、腹胀加重或无改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持续升高或无改善,CT检查显示胰腺水肿加重;总有效率=(样本数-无效)样本数[5]。

1.3.2 急性胰腺炎防治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急性胰腺炎防治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项目包括:急性胰腺炎高危因素、遵医行为、饮食注意事项、并发症防治、急救知识及技能,共5个方面,每项评分为20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急性胰腺炎防治知识掌握较好。

1.3.3 并发症情况监测 观察两组继发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情况,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76.1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急性胰腺炎防治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急性胰腺炎高危因素、遵医行为、饮食注意事项、并发症防治、急救知识及技能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3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继发肺部感染2例,腹膜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98%(3/43)。对照组继发肺部感染2例,腹膜炎3例,呼吸衰竭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6/43)。观察组并发症率(6.98%)显著低于对照组(13.9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死亡率高达10%以上,是较为危险的急腹症,具有病情进展快、并发症风险高等特征,患者易出现腹膜炎、呼吸衰竭及多系统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对于患者临床护理要求较高[6]。近年来,较多急性胰腺炎临床护理文献报道,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面貌,提高患者的自护意识,使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更有助于提升临床护理效果。为此,该院总结多年临床护理经验,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总结了一套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并应用临床中。当前,急性胰腺炎相关临床护理文献研究认为,个体化着重强化了患者所需的健康教育重点,进一步增强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7]。经该次研究实践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76.19%),与上述文献研究结果一致,可知个体化健康教育提升了治疗效果。此外,部分文献研究认为,有效的健康教育也使患者主动配合护理,进而降低了并发症率,而该次研究也显示观察组并发症率(6.98%)显著低于对照组(13.95%),可知个体化健康教育提升降低了护理风险,与上述文献研究结果一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8]。同时,该次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急性胰腺炎高危因素、遵医行为、饮食注意事项、并发症防治、急救知识及技能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急性胰腺炎临床护理中应用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健教水平,并降低并发症率,值得临床护理中借鉴使用。

[参考文献]

[1] 安鑫. 急性胰腺炎护理干预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41-242.

[2] 王兴鹏,李兆申,袁耀宗,等.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上海)[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13(7):530-535.

[3] 赵芳.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急性胰腺炎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32):6684-6685.

[4] 黄丽朋.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J]. 中国社区医师,2016,32(8):151.

[5] 张婷.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0):266-267.

[6] 高慧男.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5(9):55-57.

[7] 郑金枝.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急性胰腺炎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5):6684-6685.

应急健康教育总结范文2

1 探讨急诊留观患者心理需求及护理的研究

袁静等[1]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急诊留观患者进行问卷测评,并分析其心身状况和个性特征;于王梓凌[2]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急诊留观患者的心理需求,并针对他们的心理需求开展健康教育;蒋昔琴[3]开展急诊急诊留观患者心理整体模式护理的研究;王明哲等[4] 探讨急诊留观患者心理护理成败的影响因素。这些文献较全面阐述了急诊留观患者的心理需求,并能针对患者的情况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所有研究者忽略了一点,就是未关注到急诊留观患者留察时间对患者情绪的影响。部分患者迫切希望到专科病房治疗,这也是患者的心理需求。

2 开展对急诊留观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研究

韵彩红[5] 研究发现通过护士对患者在急诊留观期间的一系列健康教育,可提高护理质量;唐静[6] 分析急诊留观患者健康教育的特点及方法;张腊娣[7] 研究健康教育在急诊留观患者心理护理中的作用;唐敏[8] 研究表明对急诊留观患者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医患关系;谢曼英[9] 从一般就诊知识、常见病基本知识、用药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等多方面对急诊科的留观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许梅娟等[10]的研究结论是对急诊留观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缩短留观天数,提高了护理质量。这几篇文献详细介绍了对急诊留观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所取得的效果,内容详细且丰满。若能及时发现患者的情绪变化及了解引起情绪变化的原因(如证实是因为留察时间过长引起的焦虑情绪),针对这方面的原因向患者做好解释或进行健康教育,想必实施健康教育会更为有效、全面。

这些文献主要是探讨急诊留观患者心理需求、护理的研究及开展对急诊留观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上述文献均未涉及急诊留观患者留察时间长短与患者情绪相关性的研究。为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更全面实施健康教育,故本课题试图对急诊留观患者留察时间长短对患者情绪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便发现两者间的关系变化情况,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为早期干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供科学依据,而从细微处关注患者的需求,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及“以患者为中心” 的护理服务理念,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袁静,潘玲燕,潘文静,等急诊观察室病人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全科护理,2009,7(17):15771578.

[2] 王梓凌急诊观察室病人的心理需求调查分析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3(1):4749.

[3] 蒋昔琴急诊留观病人的心理护理临床和试验医学杂志,2009,8(6):封3.

[4] 王明哲,邵新凤,王娟急诊留观病人的心理护理中国伤残医学,2009,17(1):76.

[5] 韵彩红浅谈对急诊留观患者的健康教育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3):765.

[6] 唐静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特点及方法中国社区医师,2010,25(19):191192.

[7] 张腊娣健康教育在急诊留观患者中应用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10,5(17):228.

[8] 唐敏对急诊留观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体会内蒙古中医药,2010,29(6):140141.

应急健康教育总结范文3

【关键词】 老年群体;三高;预防宣传;急救措施

临床上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统称为三高症,是老年群体的常见疾病,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现有老年人1.3亿,占人口总数的10%[1]。老年群体对于卫生健康教育及临床治疗的需求远远大于其他人群。本文就对老年群体所展开的健康宣传及临床所采用的急救措施的情况加以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236位老年三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30例,女性106例,患者平均年龄在50-62岁之间,辅助诊断支持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病史已有数年,坚持服用降压、降糖及调脂药物,效果不明显。

1.2 方法 对本文所观察的236例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加强对患者有关三高疾病的健康知识宣传,鼓励患者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同时通过健康宣传是患者及家属树立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经过健康宣传及临床治疗后,观察患者了解三高疾病的程度及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

2 结果

2.1 经过2个月的健康教育后,此组患者对三高疾病的了解情况统计结果:

【注】将经过健康教育后,患者对三高疾病的了解情况达到:了解及一般统计为健康教育有效,由表一可见,健康教育的整体有效性达:80%。

2.2、统计患者经过健康教育及临床治疗后,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结果:

【注】:将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达到控制及好转的患者统计为治疗总体有效,由表二可见,此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高达88%。

3 讨论

通过对本组患者的观察发现,对老年三高患者在进行积极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使患者充分了解病情,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及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的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现阶段对于老年三高人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与饮食调试相结合的。药食本同源,药偏致病,食为养生,三高症的出现主要是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因此,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十分重要,临床上药食同源疗法也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三高症一般不会出现危急症状,但临床上有一些患者放纵病情发展,不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治疗,也会出现急症。多项研究表明,高血压及糖尿病被公认为是引起卒中的两个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应加强对三高疾病的预防及治疗。高血压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严重危及生命的血压升高情况,需要作紧急处理,及时准确地处理高血压急症十分重要,可在短时间内使得病情缓解,预防进行性或是不可逆性靶器官损害,降低死亡率,治疗原则主要有:迅速降低血压、控制性降压、合理准确地选择药物。若出现合并症时,如脑出血、脑梗塞、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左心衰等等,不可一味地盲目降压,需要权衡器官关注量问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状态是高血糖的并发症,在处理过程中,要求做到病情良好控制,及时地防治感染等并发症及其它诱因,尽量补液以恢复血容量、纠正失水状态,降低血糖,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同时消除诱因,注意病情变化过程,及早发现和处理。对于三高人群的治疗,总体上要把握住改变饮食习惯,鼓励患者,得到患者积极的配合,对于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老年人属于生理衰退阶段,患病后临床症状不典型,病程长,迁延不愈,出现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需要长期服药。对于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是一种特殊教育,根据老年人的疾病特点,教给他们具体的预防措施和方法,使其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促进健康。预防教育环节主要是针对于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老年性疾病的知识教育,使得他们能够了解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相应的辅助检查、预防措施。紧急情况下怎样和社区医生联系。老年人对于药物的排泄慢,且肝肾功能减弱,因此治老年病不应将药物治疗作为首选。老年人应该学习良好的养生心理,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修身养性充实精神世界,自然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患者正视现实,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不断地提高患者的饮食习惯和自我护理能力,使得三高人群获得规范的治疗和理想的血压、血脂及血糖控制,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亢秀英,刘文玉.老年人健康教育与疾病防治指导[J].青岛医药卫生,2003,35(1):28-29.

[2]莫洁玲.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方法的探讨[J].现代护理,2001,7(12):67-68.

应急健康教育总结范文4

卫生应急是指为应对、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而做出的一系列决策和处理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在政府的领导下调动多个部门和多个学科密切配合,全社会参与才能有效运转。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是这一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或缺沟通和桥梁的作用。当突发事件来J临时,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可以使公众正确了解相关情况和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可以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传播正确信心,相信党和政府,相信科学:可以促进公众采纳积极的健康行为,避免引起社会恐慌,维持正常的社会和生活秩序,尽快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1 基本概念

1.1健康教育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健康信息传播等干预措施促使人群或个体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避免或减少暴露于危险因素,帮助达到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及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1.2健康促进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人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包括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

2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卫生应急工作中的作用

近两年,我国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损失GDP6%。怎样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损失降到最低,直接面对公众传播知识和技能的健康教育,是关键的一环,在事件发生之前可以进行预警,在事件发生过程中主导社会舆论、传递知识和信息、平稳公众心态、稳定社会秩序。在事件发生之后对实施的宣传、干预进行有效的评价,有利于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利于事件的顺利解决,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2.1影响公众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知识、心理和行为变化的因素(1)及时、公开、权威的信息。能够提高公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减少公众的心理压力并能够提高其心理应对能力。(2)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使公众正确地了解有关知识。健康教育可以及时将信息和相关科学防护知识传达给公众,尽可能减少他们所受到的伤害。正如2003年5月应邀从美国回国参加抗击SARS的斗争的公共卫生流行病学专家黄建始教授总结的:我国这次最终战胜SARS靠的不是疫苗、特效药或者消毒剂这些技术层面上的东西,而是依靠了传统的流行病学方法一教育群众,正确认识SARS的传染规律和危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加强对易感人群的隔离等。(3)开展心理干预活动。可以帮助人们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事件引发的强烈的恐惧、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避免因心理失衡造成的自我伤害。

2.2健康教育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2.2.1公共关系学理论强调信息沟通是危机管理的核心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曾提出著名的危机沟通“三T”原则:第一以我为主提供情况(Tell your own tale);第二提供全部情况(Tell it all);第三尽快提供情况(Tell it fast)。新闻传播学提示过一个规律:没有你的声音,就会有别人的声音。健康教育工作主动向公众提供情况,就成为了信息主渠道,公众就会把健康教育机构作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别人的声音就相对弱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提供了全部情况,即使有人想造谣也不会找到素材:健康教育工作在第一时间很快提供情况,就能做到先声夺人。

2.2.2不同阶段健康教育的作用 (1)在事件没有出现或刚刚出现时,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是及时地让公众了解相关的信息和知识,起到预警作用,并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2)在事件发展过程中,健康教育可以使公众对于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让群众了解正确信息,了解预防和自我保护的具体知识。起到引导、帮助的作用,使公众获得信息和知识,培养自我保健技能。同时,良好的健康教育也能够帮助公众认识到事件所处的阶段,使他们保持清醒的状态。(3)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或接近尾声时,开展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受到冲击和影响的人群从疾病、伤害或其他的特殊状态下尽快恢复过来,重新回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在事件结束以后,还可以帮助全社会进行反思,让人们看到哪些行为、生活方式或态度可以使他们远离伤害。以便对人们今后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指导。指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健康意识,从而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并最终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2.3健康促进在控制甲型H1N1流感中的应用

2.3.1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我国2003年5月9日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6年1月9日国务院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省市也制定了相应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响应级别。

2.3.2创造支持性环境各省市政府、卫生行政机构成立了应急办公室等相应机构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和相关的协调工作。自我国发现第1例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病例以来。我国卫生、航空、铁路、交通、商业、旅游等各部门齐抓共管,一起应对疫情,控制疫情传播。

2.3.3加强社区动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其程度主要看应急所需要的资源是否充足,技术是否可靠,措施是否得当。社会力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重要的措施保障。广大媒体、社区卫生机构动员各社会力量加入到了防控工作中来。

2.3.4健康技能卫生部出台了一系列防控方案,在社区和学校的防控方案中,把向公众和师生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倡导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采取开窗通风等措施,作为重要防控内容;同时向公众推荐《六步洗手法》。

2.3.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我国现已将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重点转向社区,卫生部于2009年6月11日出台了《社区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控制工作方案(试行)》。

3 讨论

3.1完善系统建立协调、统一的健康教育机构。在我国部分地区健康教育所是独立机构,部分地区健康教育工作任务落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有的设在爱卫办,机构不统一。各级健康教育机构各自为政开展工作。使有限的健康教育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3.2优化队伍加强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目前全国健康教育专业队伍中高级职称者只占4%,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占9%。据对全国6个省市的调查资料显示,在健康教育队伍中,25%的人没有医学学历,初级职称或没有职称者占64%。县级健康教育人员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健康教育人员的水平亟待提高。同时,还需要培养和引

进包括如因特网技术人才、产业管理人才、市场拓展人才、项目策划人才及熟悉国际经济、法律和懂外语的多种专业人才,建立适合健康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3.3公开、透明的信息平台首先必须有各级卫生监督、疾病监测机构完善的监督和监测。使信息畅通。其次,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应担当信息传播者。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和报纸这三大媒体。及时疾病流行的最新信息。比如在美国,传染病监测的统计数字完全公开,任何人都可通过互联网查看,通过打电话或到当地卫生局了解这些数据。一旦出现某种传染病上升趋势,不用动员,人们早就知道了,提高警惕了。同时针对当前出现的公共卫生事件的保健防病知识,成功的疾病防治健康教育应该让公众知道:第一,这种疾病会对他们的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第二,如果他们采取一些行动是可以避免或减低这种威胁的:第三,他们有能力采取这些行动:第四,这些行动是符合社会潮流的,有利于自己和他人。如果把这些信息传给公众,他们就会主动地采取行动远离传染源。

3.4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

对医务人员、公众、包括政府机构人员进行教育。内容包括疾病预防相关知识、心理健康和危机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加人们对突发事件的了解,增强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起到有效预防和积极应对的作用,增强公众理能力。许多国家都有危机教育,以增强公众在危机面前的“抗打击能力”。充分发挥健康教育机构、大众媒体和各方面的作用,普及科学的防病保健知识,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公众的防病意识和能力,促使民众不断提高健康意识。逐步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行为习惯,使民众做到“主动健康”,这才是健康教育的根本,也是建立良好的公共卫生体系的希望所在。

3.5完备的立法、规章制度保证建立健康管理协调委员会,协调各方面、各部门的关系;建立应急预案制度;设立《健康教育法》或综合的《公共卫生法》。如香港的法律明确规定:传媒必须辟出一定的时间段和版面。用于公益性节目和广告。同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应急体系,在制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应急预案基础上,加强对群众知晓、行为危险因素等的收集和分析。掌握群众健康需求动态,根据灾难前预防、灾难前准备、灾难暴发期应对和灾难结束期恢复等阶段及时进行干预和健康预警,适时提供正确的应对信息。

应急健康教育总结范文5

【摘要】 目的 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和需求的现状,为学前专业健康教育理论体系构建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对257名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回答正确率达56.70%;来自城市、高中阶段读理科及接受过生理卫生教育者的知晓率高于来自农村、文科及未接受过生理卫生教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527.09、139.16和348.33,P均0.05)外,生理心理基础知识、日常护理技能和传染病预防的知晓率与总体知晓率相近。知识主要来源于网络、电视等媒体;90.7%的学生认为从事学前教育者需要系统学习儿童保健知识,主要需求为日常护理与急救等技能;76.7%的学生认为教育的方式以互动教学模式为佳。结论 学前专业学生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有较高的需求,应采用互动教育模式。

【关键词】学前教育 儿童保健 知识 态度 健康教育

【Abstract】 Objective: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re-professional students in the awareness of knowledge related to child health situation and needs of the situation, for pre-professional health education theory to provide reference System.Methods: A cluster sampling of 257 pre-professional college students were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pre-professional students in health-related knowledge and skills children have some degree of understanding, the correct answer rate of 56.70%; from the city,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Science, and received physical health awareness education than those from rural areas, arts and physical health education did not receive thos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X2 respectively, 527.09,139.16 and 348.33, P all 0.05),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basis of knowledge, skills and daily care awareness and preven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s similar to the overall awareness. Knowledge came from the network, television and other media; 90.7% of the students that need to engage in systematic study of pre-school child care knowledge, the main demand for day care and first aid skills; 76.7% of students believe that education is better approach to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l . Conclusion: The pre-professional student health-related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of children low, there is high demand, interactive education model should be used.

【Key words】pre-school education child care knowledge attitude health education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学前教育的普及以及社会和各阶层人士对校园突发事件[1]应急认识的提高,对幼师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尽管国内学前教育专业均开设了“儿童健康教育学”或“幼儿卫生学”等相关课程,但新形势下学前教育专业健康教育理论体系如何构建[2],目前的研究尚不多。同时,对幼师及家长有关儿童保健认知和需要调查的文献虽较多,但尚未见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调查的相关文献。为此,我们对荆楚理工学院师范学院(原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05级至08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了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需求调查,以期为学前专业健康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荆楚理工学院师范学院2004级至2008级学前专业学生。

1.2 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参照儿童保健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经2003级学前专业学生、住院儿童家长及部分幼师预调查后确定。内容分3部分:被调查者的一般信息、儿童保健相关知识、对儿童健康维护的需求。儿童保健相关知识分为生理心理基础知识、日常护理基本知识、传染病预防及急救与安全防范等4个方面共80个问题;问题选择以幼师在工作中经常遇见或重要的知识点与技能为主;每一个问题,提供5个备选答案,采用单项选择题型。问卷调查在学生入学的第二学期(开课前)采用匿名答卷方式进行,由专人负责,当场发放并收回。

数据处理:收集整理后采用SPSS15.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共261名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57份,有效回收率为98.5%。学生年龄在18~20岁之间。其中男生10人(3.9%)、女生247人(占96.1%);高中阶段为文科的学生152人(占59.1%)、高中阶段为理科的学生105人(占40.9%);来自农村的177人(占68.9%)、来自城市的80人(占31.1%)。

2.2 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知晓情况:257名学生总的回答正确率为56.7%。不同届别学生4个方面知识的知晓情况见表1。其中,紧急救

表1

257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援电话知晓率达100%,知晓率在85%以上的知识点从高至低依次是牙齿清洁方法、艾滋病预防、正常人心脏的位置、传染病报告、火灾逃生、停课决定机构、乙肝预防、语言发育及配方奶的应用等;知晓率最低的是婴幼儿骨骼锻炼的方法与注意事项,知晓率仅15.6%,其他知晓率在1/3以下的知识点从低到高依次是首任现场救援者、现场救援基本原则、蛲虫病预防、麻疹检疫、佝偻病预防、给药方法、抽搐的急救处理、止血包扎及喂养技能等。另外,05级以前的学生在洗手、消毒与隔离技术的知晓率较06级以后的学生低,3项技能知识前后总知晓率分别为40.8%和63.3%;07级学生在现场徒手心肺复苏、包扎止血及固定搬运等技能知识方面的知晓率较07级以前的知晓率为高,总知晓率分别为34.8%和52.9%。

不同来源及高中文理科学生在4个方面的知晓情况见表2和表3。

表2 不同来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表3 文理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来自于城市的学生除急救与安全防范的知晓率与来自于农村(含县及乡镇)的学生相近外(X2=1.46,P>0.05),其他均高于农村学生,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关于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主要来源:32.7%的学生主要为网络,

表4 接受过教育的学生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其他依次为电视29.2%、书本或报刊杂志12.8%、学校7.4%、家人6.2%同学朋友或其他人员11.7%。

2.4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儿童保健知识与技能的需求:90.7%的学生认为非常需要接受儿童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学习,仅有1.1%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其中76.7%的学生认为需要接受系统教育的主要包括解剖生理基础知识、疾病防治常识、日常护理技能、急救与安全防范的知识与技能等,以技能为主;96.5%的学生认为现行的考试大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76.7%的学生认为教育的方式以互动的教学模式为佳。

3 讨论

3.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前健康教育中地位与作用

健康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排在学前教育目标的首位。学龄前期儿童除了家庭外,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托幼机构中度过的,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的较高信任度。目前我国开展儿童早期教育的主要机构是托幼机构[3],作为未来托幼机构的老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及其态度、行为对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国内外的研究显示,意外伤害已成为14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4];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而传染病高居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首位[1] 。儿童一旦在校园内发生意外,老师常常是现场第一目击者;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老师可在黄金时间内使发生意外的儿童得到有效的现场救护。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老师也可使校园内传染病的流行得到有效控制。

3.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认知与需求

本资料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知晓率达56.7%,较国内报道的儿童父母、幼师及保育员的知晓率为低[5.6]。对止血包扎等现场急救技能的认知普遍较低,与国内师范生急救认知调查的结果相似[7]。是否接受过生理卫生等相关教育是影响认知的重要因素,农村学生大多未接受过相关教育,因而知晓率较低;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对认知也有影响。另外,本资料还显示,在07年手足口病流行及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年份,学生传染病与急救的认知均有明显的提升,与此前学生的认知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1.65和22.18,P均

3.3学前教育专业儿童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及教育模式

尽管国内学前教育专业均开设了“幼儿卫生学”或“儿童健康教育学”等相关课程,但多侧重于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教育活动的组织及教育活动的评价,而忽略或缺乏对儿童健康、疾病的影响因素、危害的认识[2]。开展儿童健康教育应该综合分析、评价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针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进行相应内容的教育,同时应符合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儿童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也应与此相适应。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除了儿童生理心理等基础知识外,还应包括传染病预防、现场急救与安全防范的内容,且应将后者作为重点,尤其是技能应作为重中之重。教学模式应采用互动的模式。

参 考 文 献

[1]鲁琴宝,龚震宇,林君芬.浙江省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8):718-719.

[2]欧新明.论儿童健康教育基本理论体系的建构[J].中国学校卫生,2001,22(3):193-194.

[3]张静,杜玉开,樊利春,等.社区儿童早期教育资源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8):2470-2472.

[4]高峻璞.我国儿童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555-557.

[5]易美霞,田本淳,刘翠霞,等. 卫Ⅸ项目省7岁以下儿童母亲妇幼保健知、信、行现状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0):4247-4248.

应急健康教育总结范文6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在急性期经过治疗后,往往遗留后遗症,致残率很高。因此护士必须负担起疾病知识教育的职责,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的健康教育计划,并不断评估和调整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使患者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及康复训练,增强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使患者及家属长期受益。

二、制定适宜的健康教育内容,满足患者的需求

1.健康教育内容必须具有个体性,实用性强,易于接受等特点。制定健康教育内容应重视患者的反馈信息,具有互补性特点。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先有计划,有目的的统计和收集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了解所缺乏的知识,最关心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2.患者最想了解的是健康教育内容是用药常识,因此,作者加强了用药常识的健康教育,按医嘱正确服药,不可随意更改、终止或自行购药服用,告知患者用药的作用、副作用及用药注意事项。

3.77%的患者想了解肢体被动及语言康复训练。因此,作者应指导患者及家属采取科学的康复训练方法。让患者知道肢体瘫痪和失语者要尽早给予肢体康复和语言康复训练。康复活动“宁早勿晚”活动方法遵循由小到大,先轻后重,由远及近,先下后上,由被动到主动,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忌“操之过急,急功近利”。

4.调查显示70%的患者需要了解生活方式及饮食注意事项。因此,作者指导患者生活需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用脑过度。指导患者采取低热量低脂低盐饮食,但要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维生素、纤维素和微量元素。

5.疾病发病原因患者需求率50%。作者先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针对患者有针对性的讲解,直至患者和家属理解治疗方法、疾病的预防知识,出院后的随访需要三方面的需求率较少,因此,作者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针对性地指导,以提高患者对该病及相关知识的认识。

三、选择患者乐于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

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选择具有多样性,其中37%患者希望采用宣传手册,30%患者希望通过个别交谈和小集体授课,17%的患者选择了板报方式。据此,护士应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采取患者乐于接受并能掌握的健康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应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通过调查活动,真正了解到患者与家属真正需要什么,真正达到教育目的和效果。

四、总结

应急健康教育总结范文7

关键词: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26-01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强调了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的必要性,提出医改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我国即将全面展开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未来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工作指明了方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关注民生,关注人民健康的战略意图。

1 完善网络

完善预防保健报病网络,健全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做到常备不懈,兼顾常态长效管理和应急处置的双重需要,常态时打好基础,满足居民日常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应急时有效调度社区各方资源,有效降低公共卫生风险,积极处置本地区内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保本地区不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在保障市民群众基本医疗的基础上,努力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针对当前居民对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存在一些误解,医生和防保人员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加强宣传教育和信息公开,让广大群众了解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这种疾病,从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2 加强对各类传染病的防控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社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依法履行传染病防治职责。按照市、县疾控的有关要求,落实肠道传染病、艾滋病、结核病、流感和人感染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继续将管理地区的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低水平。根据国家计划免疫的有关规定,及时扩增、更新计划免疫疫苗品种,积极做好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计划免疫工作,巩固发展计划免疫成果,推进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和计划免疫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加大结核病防治力度,落实国家对肺结核病人特别是外来人群的减免治疗相关政策,做好通过传染病疫情网络信息追踪结核病人工作,努力提高病人的发现率和随访率;进一步推进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五进”活动,积极推广100%安全套等干预策略,大力推广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开展高危人群干预;同时要加强霍乱、肝炎、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重点加强外来人口的公共卫生服务,维护本区群众的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

3 积极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

随着疾病谱转变,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慢性非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越显重要,逐步推进重点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后,利用已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开展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疾病防治自我管理试点工作。以家庭健康档案为抓手的综合防治工作已初见成效,在掌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基本资料的基础上,开展慢性病预防工作,重点关注60岁以上老年人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开展精神卫生服务,对列入管理的重症精神病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定期随访,初步形成防、治、管相结合的卫生服务体系,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了医疗、康复、回归社会机会。加强防盲治盲工作,实施老年白内障减免治疗,基本实现本社区70岁以上老年白内障患者复明脱盲。重视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完善孕产妇死亡、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报告制度,实施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行动计划,提高妇幼保健水平。

4 重视健康教育和健康

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形成多部门合作机制,增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合力。制订全民健康教育推进工作规划,开展以社区、企业、学校为重点的健康场所创建活动,通过积极的干预措施和广泛的宣传发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和行为方式。继续推进控烟工作,积极创建控烟环境。针对各类重点场所、行业、疾病、人群,加强健康教育信息监测,开展效果和方法评估,提高健康教育工作效率。紧紧抓住“服务社区”主题,在社区经常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大课堂,宣传普及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预防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健康保健能力,充分发挥医院健康教育的优势。

5 卫生院要做好应急反应措施

5.1 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

5.2 协助疾控机构人员开展标本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5.3 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

5.4 做好传染病和中毒病人的报告。对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引起身体伤害的病人,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拒绝接诊。

5.5 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做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断治疗的经验。重大中毒事件,按照现场救援、病人转运、后续治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处置。

5.6 开展与突发事件相关的诊断试剂、药品、防护用品等方面的研究,上跨先进的医疗机构,加快病源查寻和病因诊断。

总之,建立以人的健康需求为本,以保障人身心健康为目标的健康保健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改革开放成果,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内容之一,发展卫生服务事业是我国现阶段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孙昕霙,王培玉.健康教育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3):175-180

应急健康教育总结范文8

中小学的健康教育不仅为儿童、青少年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而且还对实现素质教育的长远目标以及对我国教育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问题的提出

怎样使当前的健康教育适合我国少年儿童的变化,国家教育部和许多学者都在不断努力和探索。2008年12月,国家教育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对健康教育提出工作要求,特制定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同时废止了国家教委于1992年颁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基本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本文就新颁布的《纲要》与《要求》的主要不同之处进行研究,指出《纲要》变化的具体方面,为处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第一线的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3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即查阅与本论文有关资料,包括国家教育部下发有关文件;比较分析法,即对《纲要》和《要求》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差异所在。

4 结果与分析

4.1 目标比较分析

《纲要》和《要求》的总的目标虽文字表述不同,但大体意思相似。(见表1)。

但是,在新颁布的《纲要》里除了表1中的总体目标外,针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又规定了更为详细的目标,即把总的目标又具体到了小学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年级、高中年级五个级别当中。这样就使得《纲要》的目标更为具体,更为细致的指导体育教师去完成各个目标。

4.2 内容比较分析

《要求》只根据年级分为了小学和中学,而《纲要》根据学生年龄把学生分为了五个级别水平,体现了更强的针对性。同为小学生,一年级和五年级的身体和心理发育水平显然是不相同的,《纲要》根据年龄的特点把具体内容合理分配到五级水平中,并针对不同级别水平学生对内容进行微调,使教育内容更符合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水平(表2)。

《纲要》在内容上面的变化还体现在把“心理卫生”改成“心理健康”,这样改动更符合现在少年儿童心理发育早熟的现象;把“安全与意外事故伤害的预防”改为了“安全应急与避险”,突出了对学生紧急避险的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预防伤害,还要学会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险情。

《要求》提出“中学生要开设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纲要》把青春期教育课提前至小学,更体现了教育的衔接性,为学生从事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4.3 实施途径比较分析

《要求》提出:“在目前已经具备师资等条件的省、地、市各级中小学校要求开设每周至少一学时的健康教育课,而尚无条件者,鼓励可由不定期的健康教育讲座逐步过渡到定期的健康教育课。”《纲要》提出:“学科教学每学期应安排6~7课时,对无法在《体育与健康》等相关课程中渗透的健康教育内容,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

《纲要》与《要求》相比,体现了国家对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的重视。《纲要》不仅教学课时数大幅增多,而且对学生进行教学的途径更多,教师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生物等相关课程以及实践活动等进行健康教育。《纲要》规定了更为详细的实施方法,更体现教育过程的灵活性,有利于为促进中小学的健康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与《要求》相比,《纲要》的总体目标变化不大,但是《纲要》的目标更为具体,针对不同阶段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目标。

《纲要》的内容在心理健康、安全应急与避险以及青春期教育课提前至小学等方面有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纲要》的内容具体针对了五个不同级别水平的学生,内容更加细致、更有针对性。

《纲要》规定的健康教育课时数更多,并可结合生物、化学、实践活动等多门课程进行教学,与《要求》实施途径更加灵活多样。

5.2 建议

各中小学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对《纲要》的学习,加强对健康教育的监督,建议教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目标进行教学,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开展以知识传播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研究工作,逐阶段达到健康教育的各个目标。

针对《纲要》在内容以及其他地方的新变化,建议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完成以往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对新变化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将《纲要》变化的新内容贯彻到实际的教学中去。

各中小学在教学计划中要保证学校健康教育的时间,要坚持以健康教育课为主要教学形式,并且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健康教育课无疑是其最重要的实现形式,因此课时务必得到保障。同时健康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健康教育还应体现在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如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把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为学生践行健康行为提供支持,以实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标。

建议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对学校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落实。一方面可以对学校健康教育师资进行分期、分批的业务培训,尤其要培训一批健康教育骨干师资,全面提高健康教育师资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可以开展学校健康教育评估活动,评估活动不仅仅是评价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比如学生健康意识的建立、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卫生习惯、健康行为的形成,还应包括实施的过程,如学校对健康教育课程(活动)的安排、必要的资源配置、实施情况以及实际效果等,多方位的评价可以促进中小学健康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峥.我国中小学情感教育探析[D].河南:河南大学,2002.

[2]黄悦峰.关于中学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问题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应急健康教育总结范文9

大学;学生;卫生教育;课程

高校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环境,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是创造知识的场所,也是师生相遇、交流、创新的舞台,这里的特定人群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进校的第1天起就意味着他(她)们离开往日父母的照顾,开始相对独立的学习和生活,且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难免会有自己应对不了的事情,包括怎么处理好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如何照顾好自己,更重要的是卫生知识的缺乏,这在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某些传染病的预防及特殊情况下的自救和自我保护方面尤为凸显。所以作为校方很有必要为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课程,由此来弥补学生卫生知识的匮乏,使其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保健常识,防患于未然。

1高校在校生现况

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1],就读于高校的大学生进入之前不同的生活习惯及生长环境,他们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中也缺乏自我保健、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加之学校是一个特殊的机构,人口集中、流动性大,易造成传染病扩散甚至于蔓延或爆发,进而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给家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大部分学生认为在高校开展健康教育课程是很有必要的[2],并希望自己由此获得自我保健及疾病预防等相关的知识。

2国内高校健康教育情况

在1990年国务院颁布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3]中明确规定“学校应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至今高校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层次不齐,就北京高校而言,大部分高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展了健康教育课或相关的讲座[4],为此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新生入学时进行健康体检,并详细分析体检结果,同时对异常者实施跟踪、监督、指导,举办与体检结果异常有关的讲座;但也有少数高校没有开展此课程,仅以偶尔讲座或保健课、宣传栏等形式进行;也有高校将健康教育课程已经纳入到常规的教学工作中,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在高校大学生中,部分学生有不良生活习惯,如盲目节食、偏食导致营养不良;经常进食过冷、过酸食物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有的学生摄入过多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导致营养过剩、肥胖;也有不少大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又缺乏与老师、同学及亲戚朋友的沟通,导致抑郁状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出现;作息时间不规律,通宵上网玩游戏等,归根结底还是学生缺乏自我保健方面的知识。总之目前高校健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5],作为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

3健康教育的意义

健康教育可使人们增长健康知识,懂得一些基本的医疗保健常识,养成良好的科学、文明及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能适应周围环境,愉快地学习、生活,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及时预防疾病,提供自我保健、简单的自救及救助等相关知识,消除社会、环境以及自身行为不当所造成的伤害。作为高校应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譬如: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意外伤害、艾滋病及肺结核等传染病的预防能力,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及有关急救、保健知识的普及工作,从而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4健康教育的作用和特点

健康教育是社会性和公益性较强的一项工作,是集保健、教学于一体,对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不可轻视。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旨在通过健康教育课,使学生获得医疗相关知识,自觉地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其核心是教育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健康地学习和生活。而健康素养又是健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们获取或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从而维护并促进自己健康的一种能力。现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尤其是常见病、多发病及传染病预防素养欠缺,在紧急情况下的急救知识素养水平低下甚至一无所知,缺乏类似于结核病及慢性病等疾病的相关知识的认知[6],患有结核病、慢性病的学生不及时就医,延误治疗,甚至带病上学从而造成此类疾病在校园内的扩散或蔓延,影响他人健康,所以在大学生中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和健康讲座愈加凸显,对大学生急救知识的普及更应加强[7]。

5开展健康教育课程的具体措施

从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的形式来说应该建立健康教育课程的长期机制,因其涉及面广,不是仅凭一两次或偶尔几次讲座就能解决的,所以为了满足在校大学生获得健康知识的需要,可以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选修或必修课列入常规教学计划,明确规定健康教育的目的、原则、任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使健康教育走进大学课堂。课程可由高校医务人员主讲,并邀请有资质的上级医院的专科医师进行临时专题讲座,双方内容互补。就开展的途径而言应不单拘泥于于课堂,也可以通过在校园内设置专家咨询,并由专家进行某些专科疾病的答疑,同时建立“互联网+高校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利用新媒体及自媒体的便利性和即时性进行公众推广有关知识。对于大学生尤其学校红十字会成员,可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提升其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遇有紧急情况时的急救能力。还可在全校师生范围内,开展如传统的中医养生、健康保健等理论讲座,使学生从多途径来了解相关疾病的保健知识。就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方面思考如下:⑴首先应涉及到心理方面的知识,大学生入校后,开始了“自理”式的生活和学习,如何与老师及同学和睦相处,怎么独自应付一些以前从未遇见过的事情等,加之可能遇到的学习、恋爱、生活等各种压力,所有这些压力均有可能导致焦虑状态、抑郁症等的发生,从而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同时给家庭也带来了很大的精神负担,如果高校重视大学生的健康教育,通过此课程将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实际而又典型案例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使学生从中感受很多事情只要通过积极应对和良好的沟通,就有可能得到解决,就可以使他(她)们看到阳光的一面,进而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应对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由此可见借健康教育课程之际给学生讲解心理方面的常识很有必要[8]。⑵其次涉及到生理方面,大学生缺乏自我保健、疾病预防等相关的知识,尤其女生生理期不懂得如何保健,更不知在此期还要避免淋雨、避免超负荷的剧烈运动以及如何合理饮食等。如果能通过健康教育课程的讲解,则可提高学生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能力。⑶再次可涉及到传染病的预防方面,高校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校内外人员流动性大,在传染病方面易造成流行或蔓延。通过健康教育课程使大学生获取传染病方面的知识,可提高学生预防保健知识,尤其在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方面,大学生正处于一个极不稳定的生长期,有时很难抵御某些诱惑,大学生也是感染和传播的高风险人群,故在大学生中开展传染病特别是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9]。⑷最后还可涉及到其他常见疾病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发生在学生中的常见、多发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急诊急救等相关内容,教会学生在紧急状态下简单的急救、自救知识,提高在校大学生预防保健、防病治病、基本的互救及自救等能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与否,关系到其未来能否健康阳光的走向社会,良好的适应社会,承担相应的工作。故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开展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健康教育的内涵、意义和作用有高度的认识,意识到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到正常教学程序中的迫切性。通过加强教学管理和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大学生接受卫生知识的健康、绿色的学习交流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高校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等多途径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救助及自救能力。

作者:李琴兰 单位:北京印刷学院综合门诊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9-2013年)[R].

[2]林见鑫,姚卫光,张茹茹,等.广东省大学生健康教育现况与健康知识认知情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7):1292-129.1298.

[3]教育部.学校卫生管理条例[S].1998.

[4]李海红,常玲,童颖.北京市高校健康教育课现状及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2):1503-1504.

[5]高晓辉.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选择情况的调查[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2,9(3):62-63.66.

[6]刘存根,王天明,彭再如,等.某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2,28(23):2864-2866.

[7]黄杰.长春市某高校学生急救知识现状调查[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11(6):62-64.